西角阿希
说到沃伦•巴菲特,相信大部分人都不会陌生。他从小就有天才般的投资嗅觉,32岁成为百万富翁,创立了世界著名的投资集团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70多岁问鼎世界首富。美国人通常称他为“奥马哈的先知”,中国人则亲切地叫他“股神”,总之,不管在哪一个国家,巴菲特都是人们心中当之无愧的天才和传奇。然而,褪去神话般的外衣,巴菲特的成功究竟有什么独门秘籍呢?《滚雪球》这本书首次以巴菲特的视角客观地讲述了一代股神的成长经历,再一次向世人证明了,每一个天才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背后一定付出了异于常人的坚持和努力。1930年,沃伦•巴菲特出生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他的家族世代在奥马哈经营着一家杂货店,由于经营有方,杂货店的生意一直做得不错。不过巴菲特的父亲并没有子承父业,而是在1931年股市大萧条时,特立独行地开了一家股票经纪公司。受父亲和家族环境的影响,巴菲特从小就对赚钱感兴趣。 6岁的时候,当大多数小伙伴还在大街上调皮捣蛋时,巴菲特已经通过卖口香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尽管每卖一包口香糖,他才赚2美分,但这足以让人对一个6岁的小孩刮目相看了。后来巴菲特还相继卖过二手高尔夫球、花生和爆米花,只不过都是小打小闹,也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商业启蒙。 真正让巴菲特找到赚钱的门道和乐趣的,还要归功于他送报纸的经历。巴菲特12岁时,父亲赢得了国会议员大选,全家迁往了华盛顿。尽管巴菲特很不适应新学校的生活,但是他很快在华盛顿找到了一份自己真正喜欢和擅长的工作,那就是《华盛顿邮报》和《时代先驱》的送报工作。 巴菲特在送报的过程中,不仅每天起早贪黑、兢兢业业,而且讲究方法、懂得变通。比如,为了防止客户不给报纸钱,他会主动给电梯小姐小费,好让他提前知道订报纸的这家人什么时候搬走;再比如,他也会主动说服负责报纸路线分派的经理,把订户比较多的高档小区分派给他。 就这样,仅仅是通过送报纸,巴菲特在14岁的时候,就已经有1000美元的储蓄了,这在当时也算一笔不小的款项。12岁可以说是巴菲特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同样也是在这一年,巴菲特和他的姐姐合伙买了人生中的第一支股票,美国城市服务公司的优先股,他们一共买了3股,每股美元。 和大多数刚入股市的新人一样,巴菲特对这支股票也不了解,只是知道这是父亲多年来最喜欢的一支股票。巴菲特在购买了城市服务公司的优先股以后,这支股票就开始大幅度下跌,这也让他初次尝到了投资的风险和压力。 所以,当城市服务公司的优先股开始回升到40美元一股时,巴菲特便迫不及待的抛售了。然而,令巴菲特遗憾的是,城市服务公司的股价很快就一路高涨到每股202美元。 这就是巴菲特的第一次投资经历,尽管没有赚到太多钱,但是他从中吸取了很多投资的经验和教训。比如,不要过分关注股票的买入成本;再比如,不要着急抓住蝇头小利,要有耐心,放长线、钓大鱼。 此外,在这个阶段,巴菲特还深刻地领悟了另外一个道理。由于父亲大选失利,巴菲特又转学回到了家乡。回来之后,巴菲特不仅应聘成为了《林肯日报》的区域负责人,管理着50多个小报童,还继续 探索 着股市投资,购买一些股票。 19岁时的巴菲特已经有了更加独立的股市判断能力和敏锐的投资眼光。 他通过大量的财务数据分析认为, 汽车 制造商西泽-弗雷泽公司的经营状况正每况愈下,未来不排除破产的可能性。 于是,在西泽-弗雷泽公司的股价下跌以前,巴菲特便从别人手中借来了这家公司的股票并全部卖空,等西泽-弗雷泽公司的股票大幅度下跌时,巴菲特又以十分便宜的价格把股票买回来,归还给别人,最终达到了从中赚取差价的目的。这其实也就是现在股市中我们常说的股票“做空”。1949年,19岁的沃伦•巴菲特从内布拉斯加州商学院毕业,此时,他的资产已经很丰富了。 其中有他花自己的积蓄买下的一家农场,出租给了一户人家在经营,还有他买的一些股票,另外还有10000 美元存款。 要知道1949年的10000美元,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十几万美元,这些钱对于任何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不过,巴菲特大学毕业以后,并没有着急投身商海大展身手,而是选择申请哈佛商学院的硕士继续攻读。他希望能从哈佛大学收获事业发展所必须的声望威信和人际关系网。巴菲特本来信心十足,期待凭借自己对股票知识的了解,在面试中取得不俗的成绩。 可是结果事与愿违,哈佛大学甚至没有给他半点展示股票才华的机会,就无情地把他拒之门外了。 不过,巴菲特并没有气馁,而是马上寻找新的学校,在翻阅哥伦比亚大学的宣传手册时,他发现自己的偶像,也就是华尔街著名的投资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恰好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书。兴奋之余,巴菲特立刻着手申请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研究生。 由于他的申请书极富个人特色,最后巴菲特被破格录取了。在哥大商学院,巴菲特不仅学到了最前沿的金融知识和投资理念,还时常有机会跟华尔街知名的金融大鳄近距离交流。经过三年的系统学习,最终巴菲特以史无前例的A+的成绩从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毕业。哥大毕业后,巴菲特主动请缨去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工作,然而却多次遭到拒绝。后来,在巴菲特的坚持和努力下,格雷厄姆终于向他递来了橄榄枝。 在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历练了两年以后,26岁的巴菲特怀揣着174000美元回到了奥马哈,开始成立自己的投资公司。起初他的合伙人都是家人、发小和朋友,后来由于巴菲特公司的投资回报率可观,越来越多的合伙人加入了进来。 到1961年的时候,巴菲特的合伙人公司已经发展到了十一家,投资回报率更是高达46%。紧接着,1962年,巴菲特合并了所有的合伙人公司,重新组建了巴菲特有限责任合伙公司。新公司的净资产总额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超过13%的财产都属于巴菲特个人。就这样,巴菲特不到35岁便实现了百万富翁的梦想。 那么巴菲特是怎样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实现了财富的爆发式增长呢?这主要归功于他的投资理念。 巴菲特在早期的投资阶段,始终遵循老师格雷厄姆的“烟蒂法则”。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烟蒂法则”,在格雷厄姆看来,那些便宜又不受宠的股票,就好像大街上被随手丢弃的烟头一样,尽管看起来一文不值,但是仍然可以点燃,还能让人再满满地吸上一口,榨取最后一点价值。 正是在“烟蒂法则”的指导下,从1956年到1962年,巴菲特相继投资了美洲国家火灾保险公司、美国国家证券公司和马拉开波石油勘探公司等等。这些公司后来也恰如其分地发挥了“烟蒂”的作用,为巴菲特带来了巨额的投资回报。正如我们在第二部分中看到的,巴菲特在早期的投资阶段,始终信奉“烟蒂法则”,他总是乐于寻找一切可能被低估的股票,以低于账面价值的价格买入,然后等股票价格回升到真实价值的时候再卖出。 尽管巴菲特在弯腰捡烟蒂的时代赚了很多钱,但是同样也遇到了一些不愉快的投资经历。比如,在抛售奄奄一息的丹普斯特磨坊制造公司时,遭到了全镇人的反对和围攻;再比如,为了拯救日薄西山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纺织公司,巴菲特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但最终这家公司仍难逃破产的命运。 好在这个时候,巴菲特认识了自己事业的好搭档查理﹒芒格。 芒格与巴菲特在投资理念上既相互欣赏,又略有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对风险的态度,受格雷厄姆和父亲的影响,巴菲特对风险持悲观的态度,他会为了避免太大的风险,放过获利的机会。而芒格却认为,市场充满了机会,只要你有一定的胜算,就可以承担一些风险,与其总是做弯腰捡烟蒂的苦差事,不如花合理的价钱,投资一家有潜力的公司。 在芒格的影响下,巴菲特开始重新审视“烟蒂法则”,他深刻地认识到这种只在乎股票价格,而不顾及公司经营和管理状况的投资理念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于是,巴菲特开始放弃格雷厄姆的悲观主义投资理念,不再只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等账面数字,而是像芒格一样重点关注一家公司的无形资产。 比如,关注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品牌的持久性、独特的竞争优势等等。然后花合理的价钱,购买一家好公司。在这种投资理念的引导下,巴菲特的投资生涯进入了成熟期,他相继投资了美国运通公司、迪士尼公司、华盛顿邮报、可口可乐等公司。这些公司日后不仅给巴菲特带来了高额的投资回报率,而且本身经营发展的也很不错。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运通公司,1963年当巴菲特出资购买它时,它还深陷商业交易的丑闻不能自拔,等到1965年,靠着公司多年来积累的信誉和品牌效应,美国运通公司的股价一度上涨到70美元一股,当然,也为巴菲特带来了巨额的利润。此外,也正是由于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从“烟蒂法则”到“潜力股”的转变,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才得以发展壮大,最终由一个每股19美元的纺织公司成长为每股26万美元的世界一流投资公司。 需要补充的是,在这个阶段巴菲特还始终坚持一个重要的投资理念,那就是“安全边际原则”。所谓安全边际原则是指,股票市场具有不确定性,在进行投资以前一定要做好风险评估,为自己留足余地,最终确保投资不会因为误差或者市场的变动而经历过于严重的失败。 可以说,巴菲特的每一次精准投资都离不开“安全边际原则”的保驾护航,同样的,也正是有了安全边际原则为底线,巴菲特才有信心把大量的资金押在同一支股票上。 《滚雪球》共分上下两册,今天咱们聊了上册的内容,下次咱们继续聊聊下册的内容,你对巴菲特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小老虎山大王
巴菲特和索罗斯都是在投资界令人崇仰的神一般存在,真要比较两人谁比较厉害,小编的一短短篇幅是无法尽善尽美的。但从身世到资金管理方式、以及理想目标的维度上做比较,还是值得一看二者区别的所在。
索罗斯的投资成就无与伦比,事实上他比另一个大师巴菲特更加伟大。表面上,巴菲特个人财富更多,但是只要我们深通背后的逻辑,我们就发现索罗斯比巴菲特的成绩高很多。
首先:起点大不一样。巴菲特是地道的美国人,家庭背景比索罗斯好。巴菲特的爷爷欧内斯特﹒巴菲特曾担任奥马哈扶轮俱乐部主席,是地方名流。巴菲特的爸爸霍华德﹒巴菲特是美国议员,交友甚广,而且他还是一名出色的股票经纪人。霍华德﹒巴菲特曾在1963年,即去世的前一年立遗嘱,把他的财富中33万投到小巴菲特的公司。在此之前,1957,也就是索罗斯刚到美国的第二年,巴菲特就掌管50万美元的资金;1962年,巴菲特个人已经拥有100万美金,而此时索罗斯刚到美国第6个年头,还是个为混饭而发愁的分析师呢。与巴菲特的家世比起来,索罗斯相见形拙。就在巴菲特还是学生时代就可以拿出一万一千美金买股票得时候,而彼时索罗斯和他父母天天还在躲避希特勒的迫害,索罗斯在英国伦敦商学院读书的时候还不得不申请贫穷救济才能糊口。索罗斯1956年到美国的时候,身上携带的全部家当只有5000美金,生存和生活只能全能靠5000元,而此时巴菲特个人资产已经几十万美金。当索罗斯1969年刚刚成立双鹰基金的时候,巴菲特的个人财富已经达到6500万。起点大不一样,这是一个屌丝和贵族之间的差别,初始财富差距以万倍来计。其次,资金分配天壤之别。巴菲特是有名的抠门,每天就喝可乐吃面包,对于子女也是十分抠门,比尔盖茨到巴菲特家造访,发现他简朴的不得了。巴菲特在给比尔盖茨慈善基金捐钱之前,是有名的吝啬鬼,基本上很少捐款。巴菲特的钱只用一个用处:继续投资,复利赚钱。而索罗斯就大不一样了。索罗斯有伟大的社会目标,他一生致力于开放社会,为此他捐了很多钱,在比尔·盖兹和沃伦·巴菲特开始捐款前,索罗斯的捐款金额多年蝉联第一。第三,巴菲特通过控制波克夏哈维公司来控制投资,而索罗斯通过基金来控制投资。本质上,巴菲特是作为股东,用经营企业的方法来投资,而索罗斯则是基金经理,通过拿提成和管理费来投资。这两种企业组织形式,当然巴菲特更容易积累钱。说白了,巴菲特更接近企业家,而索罗斯更充满金融投资家的色彩。
这样一比较就知道,索罗斯和巴菲特个人财富差别是有很多原因的。但我说索罗斯比巴菲特伟大,还源于:第一,投资收益。据复旦大学孙飞舟博士的博士论文《乔治索罗斯金融投资思想研究》统计,从1969到2002,巴菲特的复合收益率;而索罗斯是。关于这两个大师的收益率比较,媒体有不同版本,但是记者的写法都不严谨,我采用博士论文的数据,这比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的数据严谨多了,也比证券公司的数据客观真实。根据孙飞舟博士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到,年度收益率巴菲特比较稳定,索罗斯比较波动大,但整体上索罗斯比巴菲特收益高。这点在后面的累计收益图就更明显了,索罗斯的收益总是遥遥领先于巴菲特。这是用数据说话,索罗斯比巴菲特更能赚钱。第二,投资标的和范围。巴菲特核心投资标的是企业,是股票,核心投资地区在美国;而索罗斯投资标的无所不包,外汇、期货、黄金、股票、期权,等等,投资范围也遍及世界每一个角落。巴菲特是专而精,索罗斯是包罗万象。第三,投资的灵活性。投资灵活性在金融危机中最能体现。2007年,次贷危机袭来,索罗斯王者归来,当年收益率达到32%,远超巴菲特;2008年,索罗斯在金融危机最深渊中纵横捭阖,当年对冲基金三分之二亏损,索罗斯的基金也曾一度遭受重大亏损,而索罗斯后来居然神奇般的把其基金投资收益扳回为正10%,而此时的巴菲特还被高盛套着呢。最明显的例子是巴菲特和索罗斯同时投资的康菲石油,索罗斯及早发现商品期货见顶,迅速斩仓石油多头,调转枪头做空;而巴菲特还迟迟持有康菲石油,后来在股东大会上认错,说投资康菲石油是败笔。第四,理想与目标。巴菲特只喜欢赚钱,赚钱就是他的理想和目标。而索罗斯致力于开放社会、市场经济以及众多慈善。巴菲特只是到了快死了才在比尔盖茨的忽悠下明白过来,慈善才是最终的目标。第五,如果换个位置,索罗斯用巴菲特的方法无恙,巴菲特用索罗斯的方法不行。第六,根据福布斯排行,索罗斯的财富不好统计。因为他有对冲基金的财富,也有家族隐蔽的财富,所以每次福布斯财富排行榜上,索罗斯的财富波动就比较大。按照索罗斯金盆洗手前一年2010年福布斯财富排行榜来看,巴菲特排名第三,索罗斯排名第35。巴菲特个人财富是470亿美金,索罗斯是140亿美金,巴菲特是索罗斯的倍,可是,他们的初始资金相差可是万倍呀!更何况索罗斯还一路捐出80多亿做慈善呢?事实上,索罗斯更会理财。当然,巴菲特的资金规模大,巴菲特是全球第二富翁,巴菲特总量上更有钱。如果单单这样看,巴菲特更伟大。这就要看你的标准了,如果比较总量,你可能崇拜巴菲特多些,如果比较增长率,索罗斯就伟大多了。
吃买吃买吃买
巴菲特谈人工智能:崛起之势与原子弹之忧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很多关注。美国著名投资家巴菲特对人工智能的崛起表示担忧,并将其与原子弹的发明相提并论。人工智能作为21世纪最具变革性的技术之一,其发展速度之快、影响之广泛让世界为之震撼。在这场技术革命中,有人欢呼,有人担忧。近日,美国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对人工智能的崛起感到担忧,并将其与原子弹的发明相提并论。那么,如何看待这一观点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问题。人工智能的崛起人工智能(AI)是指用计算机程序或者机器来模拟人类的智能过程。近年来,随着大数据、计算能力和算法的进步,人工智能在众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自动驾驶等。它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对经济、社会、政治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巴菲特的担忧:原子弹之忧巴菲特将人工智能的崛起与原子弹的发明相提并论,表达了他对这一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担忧。在他看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导致大规模失业、社会不公、数据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原子弹作为一种具有毁灭性的武器,曾给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虽然人工智能并非直接具有杀伤力,但它可能带来的风险和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人工智能与原子弹:共同点与差异尽管人工智能和原子弹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但它们的确有一定共同之处。首先,它们都是人类科技发展的产物,具有极大的潜力和影响力。其次,它们都带有双刃剑特性,既能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也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然而,它们之间的差异也不容忽视。相较于原子弹直接导致的生命损失和环境破坏,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更多地体现在社会经济领域。因此,我们需要审慎地对待这两者之间的类比,并在分析中保持清晰的界定。具体担忧:失控的人工智能与道德伦理问题针对人工智能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失控的人工智能,二是道德伦理问题。失控的人工智能: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可能会越来越独立、智能,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超越人类的认知和控制。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如果人工智能失控,它们会为了实现预设目标而不顾一切,甚至可能危害到人类的生存。道德伦理问题:人工智能在众多领域的应用使得道德伦理问题日益凸显。例如,在自动驾驶汽车中,如何平衡行人和乘客的安全?在医疗领域,如何避免机器的决策造成患者的伤害?这些问题需要人类社会共同面对和解决。应对挑战:制定政策与监管措施为了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在多个层面采取措施。首先,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监管,确保其在合法和道德的范围内发展。其次,教育部门应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伦理道德教育,培养具备责任感和道德担当的AI专业人才。此外,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的公共讨论,以便形成广泛的共识和制定合适的政策。例如,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规,对于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加强监管。同时,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在研发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时充分考虑道德伦理问题。企业则应在研发过程中关注公众利益,遵循道德伦理原则,确保技术创新不会损害人类福祉。学术界、媒体和公民社会也应扮演重要角色,参与讨论并推动对人工智能相关政策的制定。结论总之,巴菲特将人工智能的崛起与原子弹的发明相提并论,表达了他对这一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担忧。尽管人工智能和原子弹在本质上存在很大差异,但它们确实都是具有巨大潜力和风险的科技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保持理性和谨慎的态度,既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也要注意区分它与原子弹之间的差异。通过综合多方面的力量,我们有信心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静静的娇儿
《学习巴菲特》(刘建位)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学习巴菲特
作者:刘建位
豆瓣评分: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1-1
页数:241
内容简介:
巴菲特投资一生,成为拥有500多亿美元资产的世界第二大富翁,他管理的伯克希尔公司净资产规模全球第一,是当代最成功的投资大师。
古人云,大道至简。巴菲特告诉我们。真正伟大的投资成功之道。只需要很少的几个基本原则就可以概括,非常简单,却非常有效,不需高智商,不需高学历,不需高等数学,任何一个小学毕业的普通投资者都能掌握,都能应用。
巴菲特一生都在实践价值投资,传播价值投资,他把伯克希尔公司变成了一个价值投资学校,过去30年每年年报中他写给股东的信成了最好的价值投资教科书。
国内著名巴菲特研究专家刘建位把巴菲特的投资成功之道归纳总结为十大原则。在中央电视台《理财教室》讲了十堂“学习巴菲特”的投资课,在本书中他更详细、更深入地为你解读世界股神的十大价值投资成功之道。
成功的捷径是向成功者学习。投资成功的关键是学习大师的投资之道,思考大师的投资之道,实践大师的投资之道。
作者简介:
刘健位,1969年出生于河南滑县,华南农业大学经常学学士,复旦大学国际金融专业硕士,上海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博士。在南方证券投资银行业务总部工作七年多,主持和参与过众多改制重组、发行上市、财务顾问等项目,在股票发行上市、资本运作、竞争战略、价值评估等方面有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丰富体验。自1999年开始专注于研究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博士论文《巴菲特长期价值投资策略研究》获评为优秀论文。
菲尔·奈特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不善言辞,他对体育非常的热爱,而且还非常有生意头脑,投资很多项目都非常成功。
菲律宾博士论文答辩没通过给予重新答辩机次一次或推迟毕业。根据情况,给予重新答辩机次一次或推迟毕业。答辩委员会认为基础上达到了博士毕业论文水平,答辩问题回答等环节
是因为他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而且他在创业的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头脑,所以他才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俗话说考上博士很简单,但是博士毕业却很难,很多博士考上之后并没有研究成果,所以就延期毕业了,延期就延期好几年,也让大家好奇博士的毕业论文到底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
博士毕业最难的学校是博特拉大学,这个学校又叫UPM。这个大学是马来西亚最顶级的大学,在亚洲学校里也是排考前的位置。这个学校相当于我们中国的中山大学,实力都特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