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ghuo721
目前研一,除了每周例行的组会之外,很难和导师有所交流。每次主动去找导师都有一种push导师的感觉。打算暑假找实习,然后研二研三实习两年,毕业之后直接工作。目前的生活就是健身,游泳,没事干看看文献,学习英语,学一些新东西。曾经我也对科研充满激情,如今却在每天的浑噩和迷茫中变得消极平庸。不甘心啊。
大萌萌Alice
我硕士时候导师放养,但是做课题的试验材料都是老师买的,科研的费用是老师出的,至于我怎么做试验什么时候做,老师干涉的比较少,只给了大方向,让我自由发挥,所以培养了我的自学能力。我读完硕士才粗浅地知道什么叫科研。
小库2011
读硕士时,导师生病,管不了我,我遇到课题困难,找不到人问,一度想退学,后来还是坚持下来了,然后,多查资料,自己努力摸索,向师兄师姐同学请教,最终顺利毕业。 读博士时,导师出国,又不在身边,又被放养,但有了硕士那段放养经历打底,已经学会独立自主搞科研了!于是,博士也顺利毕业! 然后,毕业后成了导师,也带研究生,他们就像当年的我,也一样有迷茫困顿,我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他们也顺利毕业了人生周而复始,学会换位思考,互相理解,同时,不管是不是被放养,自己一定要自强不息!
孰料骨感的现实果断浇灭了你的雄心壮志——你被导师“放羊式”培养了,此后等待导师的指导就像在机场等一艘船。眼看着进入其他课题组的同期,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开题、实验均已步入正轨,且马不停蹄的朝着科研目标奔跑;而你的导师却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平日里几乎难有见面的机会,研究事宜全由你自己搞定,简直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另类写照。说实在的,这已经是让学生独立自主科研了。所以,同样是科研伊始,别人是在学习,而你是在“创业”,正所谓,放养放养,养的就是种创业精神。诚然,一些科研能力强的研究生会产生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不仅适应良好,且成长很快。但这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都太痛苦了。毕竟,众所周知,在无人指路的情况下白手起家,自是百般艰难。
初接触科研,连其门槛在哪儿都不知晓,就更别提在在茫茫文献中打捞着所谓的科研灵感了,只能徒劳地在原地徘徊踩坑,如此内心如何不迷茫?又因着这份茫然无措,看似很长的读研/读博时光就在一日比一日闲散的放养生活中被蹉跎了,最终在一无所获中让延毕成为了一件板上钉钉的事儿。但想法总比问题多,有些不愿自暴自弃的小伙伴硬是憋着一口血好不容易自己搞了课题方才勉强挺过来。而直到答辩之前才被导师问起:“你做什么课题来着?”简直不能委屈更多!
这也就不怪这些学生会牢骚满腹了。然而,“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所有的事情,最需要负责的人永远是自己,其次才是别人,自己的路还是要自己走。与其感慨路难行,不如马上出发。俗语云:爱拼才会赢,既然被导师放养,那么要想发表SCI顺利毕业,只能依靠自己去打拼,才能真正做到置之绝地而后生。
浪费粮食的满福
已经研二 了 导师基本放羊。一个月都见不到一次,想做科研,学习。但是没有机会,没有能力。自己在外面做了兼职,学着工作。 到现在还是挺后悔的,科研没有搞好,想着再去读博士,成全一下自己。想去985,但是没有文章,没有SCI,没有专利。 陷入了很纠结的状况。
读硕士时,导师生病,管不了我,我遇到课题困难,找不到人问,一度想退学,后来还是坚持下来了,然后,多查资料,自己努力摸索,向师兄师姐同学请教,最终顺利毕业。 读博
读硕士时,导师生病,管不了我,我遇到课题困难,找不到人问,一度想退学,后来还是坚持下来了,然后,多查资料,自己努力摸索,向师兄师姐同学请教,最终顺利毕业。 读博
毕业 论文是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的评语和意见也是鉴定选题好坏的一种方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语 范文
你被导师散养了,等候导师的指导如同在飞机场等一艘船。 彻底散养的意思是,只给方位,不给指导。没有组会,没有会议,教师一周也就大半天校园内,基本上见不上人。琐事也
会啊,大部分都是定期召集大家,集体讲解一下,然后个别问题单独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