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msongsam
日语专业本科大学生毕业论文书写格式要求
毕业论文的论文书写格式是如何的呢?下文是我收集的日语专业本科大学生毕业论文的书写格式要求,欢迎大家阅读!
一. 论文的组成
1. 论文封面指学院下发的硬封面,装订论文时向相关老师领取。
2. 学位论文作者声明(优秀毕业论文作此声明)为中文,见附件一。
3. 开题报告,例文见附件二。用日语书写(一份表格,请查看附件三;一份文字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全篇除了参看文献中的中文参考书目用宋体外,其余全用MS Mincho字体):
标题(论文作成开始报告书),三号字,加粗,居中。
空一行,左对齐,専攻、学生番号、氏名、指导教师及冒号用小四号字体,加粗,相应内容用小四号字体。
接下来空一行进入开题报告正文,必须包括以下几项:テーマとその由来、テーマを选んだ理由と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び実行可能性分析、研究方法及び内容、スケジュール、参考文献。以上项目用MS Mincho字体、小四号字、加粗。相应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具体格式请参看附件二。
4. 任务书。见附件四。
5. 论文指导记录表,见附件四。由学生填写,论文指导教师签名(至少9次)。
6. 论文内封面:论文内封面统一用日文书写,最上面为襄樊学院校徽。包括论文题目(正标题 明朝MS Mincho,三号,居中,加粗,20字以内;有副标题的,置于第二行,明朝MS Mincho,小三号,居中,加粗);专业(専攻)、学号(学生番号)、姓名(氏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论文定稿时间(统一为2010年5月,明朝MS Mincho,小四号,居中,加粗)。
7. 论文前五页包括第一页:署名;第二页:要旨(须在300字左右)、キーワード;第三页摘要(须在300字左右)、关键词;第四页:谢辞;第五页:目次。前五页页码用Ⅰ、Ⅱ、Ⅲ等标注在右下角。
①署名:用日文书写(标题:明朝MS Mincho,四号,加粗,居中。下一行,署名内容:明朝MS Mincho,小四,段首空一格)
②要旨、キーワード:
段首空一格,要旨和冒号(加粗),五号字。紧接着为要旨内容,五号字。
下一行,段首空一格,キーワード和冒号,明朝MS Mincho,五号字。キーワード应在五个左右,キーワード与キーワード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キーワード后无标点。
③摘要、关键词:
段首空两格,摘要和冒号(加粗),五号字。紧接着为摘要内容,五号字。
下一行,段首空一格,关键词和冒号(加粗),五号字。紧接着为关键词,应在五个左右,关键词的词与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无标点。
④致谢用“谢辞”表示,致谢内容用日文书写(标题:明朝MS Mincho,四号,加粗,居中;下一行,谢辞内容:明朝MS Mincho,小四。段首空一格)
⑤目录:目录用日文还是中文应与论文正文主体保持一致。日文名称:目次。目次(明朝MS Mincho,四号,加粗,居中);空一行进入目录内容(明朝MS Mincho,小四)。中文名称:目录(宋体,四号,加粗,居中);空一行;目录内容(宋体,小四)。
目录(目次)中序号,一级序号为1、2、3、4等。二级序号为、、等,三级序号为、、等,依次类推。
8. 正文:(包括脚注和参考文献)用日文书写。
二. 正文书写
1. 字数:7000~10000字。
2. 使用语言:日语。
3. 正文开始部分:
论文标题,明朝(MS Mincho)字体,四号字加粗,居中。接下来为:専门、学生番号、氏名、指导教师,明朝(MS Mincho)字体,五号字加粗,左对齐,相应填写内容为明朝(MS Mincho)字体,五号字。
空一行,另起一段,段首空一格,要旨和冒号(MS Mincho字体,五号字,加粗),要旨内容(日语,MS Mincho字体,五号字)。
另起一行,キーワード,冒号(MS Mincho字体,五号字,加粗),キーワード内容(日文,MS Mincho字体,五号字)。キーワード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无标点。
空一行,另起一段,段首空两格,摘要和冒号(宋体,五号字,加粗),摘要内容(宋体,五号字)。
另起一行,段首空两格,关键词和冒号(宋体,五号字,加粗),关键词内容(宋体,五号字),关键词之间用分号,最后一个无标点。
4. 另起一页进入绪论(はじめに)。
使用字体:
用明朝(MS Mincho)字体。各章一级标题用四号,加粗。各章小标题用小四号,加粗。正文内容用小四号。正文不得使用斜体和字体着色。
份数:定稿后打印两份交至指导老师处。
5. 用纸:毕业论文撰写须选用A4纸,并打印成文。
6. 页面设置:
⑴页面设置按默认格式 (上、下:; 左、右:),左装订,三个钉。
⑵行距:倍行距。
7. 正文部分页眉需设定“襄樊学院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字样,小五号宋体,右对齐。非正文部分不需加页眉。
8. 页码:
正文页码在底端右侧,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即:… 。
9. 图表:图表必须注名序号和名称,如 图1, 《2000至2005年日本进口贸易额增长明细》, 引用他人图标必须注明出处。
三. 正文各部分撰写要求
1. 绪论(はじめに):是论文的开头部分,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2. 论文主体(本论):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和研究方法,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3. 结论(おわり):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4. 注释(注釈):毕业论文中有个别名词或引用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用页脚注(将注文放在加注页稿纸的下端,如下例所示)。若在同一页中有两个以上的注释时,按各注释出现的先后,按序排列,注释只限于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不得隔页。
文中序号用右上标的①、②、③等。
注:(加粗,日文用MS Mincho,五号,左对齐,中文用宋体,五号,左对齐)
①「考える」の(知力を働かせる)という意味特徴は、长嶋(1979)の记述を受け継ぐものである。
②松木(1995)と砂川(1987)を参照。
③田中角栄:政治家、1947年代议士となり、72~74年首相・自民党総裁。中日国交正常化を実现。政策として打ち出した「日本列岛改造论」は狂言物価を招き、ロッキード事件で実刑判决を受ける。
④赵慧.从生态批评看浪漫主义文学中自然科技关系[J].聊城大学学报,2007,(2).
⑤袁宪军.华兹华斯的《水仙》与诗歌语言[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2).
⑥马玉凤.华兹华斯浪漫主义自然观解读[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⑦王颖.华兹华斯诗歌的现代阐述[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技报),(8).
⑧刘启君.浪漫派诗歌——情的兴发,意的表达[J].双语学习,: 21-23.
5. 文献格式规范:
参考文献另起一页,用五号字,排序先日文后中文。具体要求请参看附件五。
四. 其他
1. 术语和标点符号要合乎日文的规范。
2. 如果文中夹杂中文, 字体使用宋体, 字号同前后文的日文。
3. 例句图标的序码要用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一律使用半角,序码采用当页单独排序的方式。比如第一页的脚注为①②③,第二页也要重新从①开始。
4. 正文中的注释序码为右上标的“①②③”,相关文中的序码使用①②③……
5. 标题体系
毕业论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有条不紊,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容应同各自的标题对应,不应有与标题无关的内容。章节编号方法应采用分级阿拉伯数安编号方法,第一级为“1”、“2”、“3”、等,第二级为“”、“”、“”等,第三级为“”、“”、“”等,但分级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一般不超过四级,两级之间用下角圆点隔开,除第一级外,其余各级的末尾不加标点。各层标题均单独占行书写,第一级和第二级标题序数顶格书写,空一格接写标题,第三级和第四级标题均顶格书写序数和标题。第四级以下单独占行的标题须序采用.…和. …两层,标题均空一格书写序数和标题。正文中对总项包括的分项采用1)、2)、3)…的序号,对分项中的小项采用①、②、③…的序号,数字加半括号或括号后,不再加其他标点。
6. 如遇未规定的其他格式问题请和指导教师探讨商定,尽量保持页面整洁美观
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下述几部分:
论文首页格式:
其中学位论文题目用 黑体二号 字,其余用 宋体四号 字
论文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简明、恰当,一般不超过25个字。
中文摘要及其关键词(宋体5号字b5排版):
4论文第二页为500字左右的中文内容摘要,应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
学位论文摘要是学位论文的缩影,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
新见解。论文摘要应尽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少用公式字母,语言力求精炼、准确。
4 在本页的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
英文摘要及其关键词(宋体5号字b5排版):
论文第三页为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相同。
学校名称:东北师范大学
院(系)名称:计算机系
本科生学号:
学 位 论 文 题 目
学 科、专 业: 计算机科学技术
本科生姓名: _____ _
指导教师姓名: _________
指导教师职称: ___________
小虫超人HC
是哪方面的论文,毕业论文还是申请职称的论文,还是发表在期刊或是杂志上的论文、其实各式都差不多吧!首先是论文题目。作者,以及合作人员,联系地址和邮编;接下来是中文和英文的摘要,再就是关键词:概念,什么的接下来就是正文了 ,首先是大概叙述一下写作或是研究的目的要解决或是探讨的问题了,接下来的就是立论,通过建立模型理论公式什么证明和支持立论,要有具体的数据或是图表,真是情况,什么的,最后就是结论了再有就是参考文献书目列表,基本就OK 了,具体里面的各式具体要求可以上专业网站去下一篇论文来参考一下!!!
手机专用
诗歌进入唐代,文质彬彬,蔚为大观。三百年间,诗家辈出,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辉耀千古的巨星之外,还有“初唐四杰”、陈子昂、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刘长卿、韦应物、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等数不清的璀璨的星星。可以说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僧尼。三百年间,名篇浩瀚,据不完全统计,有五万五千多首。诗歌反映生活面之广阔,内容之丰富,情感之饱满,技巧之纯熟,音律之严整和谐,达到前所未有,后人也难以攀越的高度。诗在唐代,是一个鼎盛的时代!一个黄金的时代! 然而,关于唐诗兴盛的原因,却没有一致的见解,虽争论不断,然难归于统一,其观点主要有下列数种。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 诗人地位的转移。认为唐诗的内容之所以丰富,涉及到各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诗人的地位有了变化。唐以前的诗坛大部分掌握在君主贵族手中,而唐代诗人大多出自民间,他们都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并对现实社会有深切的体验。譬如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孟郊、张籍、元稹、白居易等等,大都是从穷困或是从流浪中奋斗出来的。“唐代用科举考试,打破了过去几百年的门阀制度,使得中下层知识分子,通过考试,可以登上政治舞台。这不仅在政治上反映出进步性,同时在文学上也反映出进步性,这是一个文化普及的解放的新时代。从此被压迫的中下层的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文化上得到自由发展的机会,于是文学的创作,就冲破了六朝贵族文学的束缚,深刻广泛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与感情,丰富和提高了文学的内容与形式。从君主贵族掌握的诗坛,转移到中下层知识分子的手里,实在是使唐诗发达起来光辉起来的最重要的原因。” 二、 统治阶级的提倡。刘大杰先生举太宗、高宗、武后、中宗及玄宗为例,说明唐统治者无不爱好文艺音乐,提倡风雅,尤其是在科举中,把诗歌的创作作为一项考试的内容,使诗歌一门成为“文人得官干禄的终南捷径”和“青年的必修科目”。这种大力的提倡,使诗歌的兴盛发达与普及成为“必然的现象”。 三、 诗体进化的规律所致。六朝开始形成七言古诗和律、绝新体诗,在形式、音律和词藻各方面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唐代诗人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大显身手,“来完成诗歌本身尚未完成的生命”,从而造成光辉灿烂的成就的。另外,南北文风的融合与民族的创造力量也是唐诗繁荣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南北朝时,两个政权虽然相互对立,但文化与血液交流的激荡,一刻也不曾停止。到了唐代统一,南北文风,得到进一步的融合,形成新的风格,表现出民族强大的创造力量。 北京大学中文系专业1955级集体编著的《中国文学史》,从多方面分析了唐诗兴盛的原因,然最为强调的是唐代的经济繁荣与阶级斗争。书中说: 如前所述,国家的富强昌盛,社会的和平安定,生活的富裕安乐,不仅使诗人们能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丰富了生活经历,扩大了眼界,而且培养了诗人乐观的精神以及为祖国建立功业的理想,激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而阶级社会不可避免的内在矛盾,以及诗人个人政治上的失意,又直接或间接地使诗人接触现实,正视现实,从而孕育了他们对现实的叛逆精神,或批判现实的精神。 这种分析问题的“视角”显然带着时代的政治特点,但不无道理。北京大学1955级的《中国文学史》所揭示的其它原因约略同于刘大杰先生的。 吉林大学中文系编著的《中国文学史稿》更加重视从社会政治经济基础上寻找原因,他们认为的原因主要有:一、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对农民采取一些让步政策,阶级矛盾有所缓和,使生产力得以恢复和发展,封建经济相对繁荣,文化艺术亦随之欣欣向荣;二、唐王朝不断巩固边防,并扩张疆土,促进了中外贸易和文化的交流;三、商业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形成;四、由于实行科举制度,中小地主阶层的知识分子成为统治的基本依靠力量。这四个方面都对唐代文学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所述的原因中有一个原因是之前学术界未提到的,即“文禁松弛”。书中说: 就整个唐代来说,是封建社会中的繁荣上升时期,统治者对自己的统治力量还具有一定的信心,在文禁方面也比较松弛,不像以后的宋、元、明、清的统治者那样在文禁上一代比一代更加严密而残酷。 该书认为,这一个原因对于文学的发展相当的重要。 游国恩等人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所揭示的原因与他人略有不同,不同之处有两点:一是说唐代诗人对文学遗产采取批判继承、推陈出新的态度,他们既不拜倒在古人脚下,又能虚心地向古人学习。二是诗歌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这固然是唐诗繁荣的结果,但反过来又促进了诗歌创作的发展。 马茂元在《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中也探讨了唐诗繁荣的原因,他主要讲了三点:一是唐代诗人继承和发扬了过去诗歌的优秀传统,二是对民间文学高度重视,从民间文学中吸取营养,三是“诗不言法”,“他们没有被任何害人的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所束缚,被嵌在一个模子里,而是每个诗人,都能以自己独有的面貌与我们相见。”马氏因为没能从社会基础——政治经济的视角去分析,还遭到了时人的批评。 1979年之后,文学批评的禁区被打破,唐诗繁荣原因的讨论又活跃了起来。《文学评论》于该年第1期刊登了梁超然的文章,对之前的看法提出了商榷。认为将诗歌的繁荣与经济的繁荣直接联系起来是一种“庸俗化倾向”,亦与唐诗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符。例如唐太宗贞观时期的经济高涨就并没有带来诗歌的高潮。再者,作者也不同意把庶族地主阶级视为唐代诗坛的主要阶级基础和唐诗繁荣的决定力量,认为那种说法夸大了世、庶斗争的意义,夸大了庶族地主的进步性。实际上,“庶族地主”是个极其复杂的概念,是否是一个统一的阶层以及能不能形成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都值得怀疑。同一期的《文学评论》上,还发表了皇甫煃的《唐代以诗赋取士与唐诗繁荣的关系》一文,该文对于把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视为“促成唐诗繁荣的一个直接原因”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科举制度只是一种考试制度,庶族地主可以利用它,世族地主也可以利用它。”“笼统地说唐代以诗赋取士因而促成了唐诗的繁荣,那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因为初唐这一百年间,不用说还没有以诗赋取士,连律诗的最后定型也要到沈佺期、宋之问那时候,更不用说像后来那样用五言排律来考试进士了。然而初唐时期还没有以诗赋取士而诗歌已相当繁荣,这说明唐诗繁荣还有其它更重要的原因。” 之后,许多专家仍坚持经济繁荣与唐诗兴盛有直接的关系。王水照《再谈唐诗繁荣的原因》(《文学评论丛刊》第7辑)一文,分析了其关系的具体内容:① 经济的繁荣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创作环境。② 经济繁荣造成的国力强大,直接影响到唐诗的创作精神,那就是“蓬勃向上、奋发有为的理想”、“表现于不同题材、体裁中的开阔境界和昂扬的气象”。③ 经济繁荣所造成之交通、旅游和商业的发达,促进了诗歌内容的丰富和题材范围的扩大。④ 经济繁荣为诗歌的发表和流传提供了物质手段(“发表和流传”指驿寄、投赠、“温卷”、题壁等)。 最近出版的章培恒等人编著的《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版)强调了多种思想并存的局面对唐诗繁荣的积极影响。该书说:显然儒家思想在唐代是公认的正统思想,儒家经典是士人必读的书籍,在进士科和明经科的科举考试中,也都要考经书。而且,自唐立国以后,一些文人要求重兴儒学的呼声时起时伏,从未停止。这些都证明,儒学的地位在唐代较之魏晋和南朝有所提高。但是,儒学却并没有获得统治性的地位。道教和佛教,无论在统治集团还是在整个社会中,受重视的程度都不低于它。这种思想多元化的状况,使得思想界较为自由活跃,文学创作也很少禁区。 仁智之见,都不无道理。但是独取哪一家之说都显得不够全面,可否将上述各点全部列上,都算作兴盛之原因呢?(朱恒夫,见《中国文学史疑案录·诗赋词曲编》)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明明来干啥
诗歌进入唐代,文质彬彬,蔚为大观。三百年间,诗家辈出,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辉耀千古的巨星之外,还有“初唐四杰”、陈子昂、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刘长卿、韦应物、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等数不清的璀璨的星星。可以说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僧尼。三百年间,名篇浩瀚,据不完全统计,有五万五千多首。诗歌反映生活面之广阔,内容之丰富,情感之饱满,技巧之纯熟,音律之严整和谐,达到前所未有,后人也难以攀越的高度。诗在唐代,是一个鼎盛的时代!一个黄金的时代! 然而,关于唐诗兴盛的原因,却没有一致的见解,虽争论不断,然难归于统一,其观点主要有下列数种。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 诗人地位的转移。认为唐诗的内容之所以丰富,涉及到各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诗人的地位有了变化。唐以前的诗坛大部分掌握在君主贵族手中,而唐代诗人大多出自民间,他们都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并对现实社会有深切的体验。譬如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孟郊、张籍、元稹、白居易等等,大都是从穷困或是从流浪中奋斗出来的。“唐代用科举考试,打破了过去几百年的门阀制度,使得中下层知识分子,通过考试,可以登上政治舞台。这不仅在政治上反映出进步性,同时在文学上也反映出进步性,这是一个文化普及的解放的新时代。从此被压迫的中下层的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文化上得到自由发展的机会,于是文学的创作,就冲破了六朝贵族文学的束缚,深刻广泛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与感情,丰富和提高了文学的内容与形式。从君主贵族掌握的诗坛,转移到中下层知识分子的手里,实在是使唐诗发达起来光辉起来的最重要的原因。” 二、 统治阶级的提倡。刘大杰先生举太宗、高宗、武后、中宗及玄宗为例,说明唐统治者无不爱好文艺音乐,提倡风雅,尤其是在科举中,把诗歌的创作作为一项考试的内容,使诗歌一门成为“文人得官干禄的终南捷径”和“青年的必修科目”。这种大力的提倡,使诗歌的兴盛发达与普及成为“必然的现象”。 三、 诗体进化的规律所致。六朝开始形成七言古诗和律、绝新体诗,在形式、音律和词藻各方面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唐代诗人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大显身手,“来完成诗歌本身尚未完成的生命”%
高小果3
诗歌进入唐代,文质彬彬,蔚为大观。三百年间,诗家辈出,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辉耀千古的巨星之外,还有“初唐四杰”、陈子昂、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刘长卿、韦应物、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等数不清的璀璨的星星。可以说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僧尼。三百年间,名篇浩瀚,据不完全统计,有五万五千多首。诗歌反映生活面之广阔,内容之丰富,情感之饱满,技巧之纯熟,音律之严整和谐,达到前所未有,后人也难以攀越的高度。诗在唐代,是一个鼎盛的时代!一个黄金的时代! 然而,关于唐诗兴盛的原因,却没有一致的见解,虽争论不断,然难归于统一,其观点主要有下列数种。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 诗人地位的转移。认为唐诗的内容之所以丰富,涉及到各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诗人的地位有了变化。唐以前的诗坛大部分掌握在君主贵族手中,而唐代诗人大多出自民间,他们都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并对现实社会有深切的体验。譬如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孟郊、张籍、元稹、白居易等等,大都是从穷困或是从流浪中奋斗出来的。“唐代用科举考试,打破了过去几百年的门阀制度,使得中下层知识分子,通过考试,可以登上政治舞台。这不仅在政治上反映出进步性,同时在文学上也反映出进步性,这是一个文化普及的解放的新时代。从此被压迫的中下层的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文化上得到自由发展的机会,于是文学的创作,就冲破了六朝贵族文学的束缚,深刻广泛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与感情,丰富和提高了文学的内容与形式。从君主贵族掌握的诗坛,转移到中下层知识分子的手里,实在是使唐诗发达起来光辉起来的最重要的原因。” 二、 统治阶级的提倡。刘大杰先生举太宗、高宗、武后、中宗及玄宗为例,说明唐统治者无不爱好文艺音乐,提倡风雅,尤其是在科举中,把诗歌的创作作为一项考试的内容,使诗歌一门成为“文人得官干禄的终南捷径”和“青年的必修科目”。这种大力的提倡,使诗歌的兴盛发达与普及成为“必然的现象”。 三、 诗体进化的规律所致。六朝开始形成七言古诗和律、绝新体诗,在形式、音律和词藻各方面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唐代诗人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大显身手,“来完成诗歌本身尚未完成的生命”,从而造成光辉灿烂的成就的。另外,南北文风的融合与民族的创造力量也是唐诗繁荣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南北朝时,两个政权虽然相互对立,但文化与血液交流的激荡,一刻也不曾停止。到了唐代统一,南北文风,得到进一步的融合,形成新的风格,表现出民族强大的创造力量。 北京大学中文系专业1955级集体编著的《中国文学史》,从多方面分析了唐诗兴盛的原因,然最为强调的是唐代的经济繁荣与阶级斗争。书中说: 如前所述,国家的富强昌盛,社会的和平安定,生活的富裕安乐,不仅使诗人们能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丰富了生活经历,扩大了眼界,而且培养了诗人乐观的精神以及为祖国建立功业的理想,激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而阶级社会不可避免的内在矛盾,以及诗人个人政治上的失意,又直接或间接地使诗人接触现实,正视现实,从而孕育了他们对现实的叛逆精神,或批判现实的精神。 这种分析问题的“视角”显然带着时代的政治特点,但不无道理。北京大学1955级的《中国文学史》所揭示的其它原因约略同于刘大杰先生的。 吉林大学中文系编著的《中国文学史稿》更加重视从社会政治经济基础上寻找原因,他们认为的原因主要有:一、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对农民采取一些让步政策,阶级矛盾有所缓和,使生产力得以恢复和发展,封建经济相对繁荣,文化艺术亦随之欣欣向荣;二、唐王朝不断巩固边防,并扩张疆土,促进了中外贸易和文化的交流;三、商业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形成;四、由于实行科举制度,中小地主阶层的知识分子成为统治的基本依靠力量。这四个方面都对唐代文学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所述的原因中有一个原因是之前学术界未提到的,即“文禁松弛”。书中说: 就整个唐代来说,是封建社会中的繁荣上升时期,统治者对自己的统治力量还具有一定的信心,在文禁方面也比较松弛,不像以后的宋、元、明、清的统治者那样在文禁上一代比一代更加严密而残酷。 该书认为,这一个原因对于文学的发展相当的重要。 游国恩等人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所揭示的原因与他人略有不同,不同之处有两点:一是说唐代诗人对文学遗产采取批判继承、推陈出新的态度,他们既不拜倒在古人脚下,又能虚心地向古人学习。二是诗歌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这固然是唐诗繁荣的结果,但反过来又促进了诗歌创作的发展。 马茂元在《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中也探讨了唐诗繁荣的原因,他主要讲了三点:一是唐代诗人继承和发扬了过去诗歌的优秀传统,二是对民间文学高度重视,从民间文学中吸取营养,三是“诗不言法”,“他们没有被任何害人的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所束缚,被嵌在一个模子里,而是每个诗人,都能以自己独有的面貌与我们相见。”马氏因为没能从社会基础——政治经济的视角去分析,还遭到了时人的批评。 1979年之后,文学批评的禁区被打破,唐诗繁荣原因的讨论又活跃了起来。《文学评论》于该年第1期刊登了梁超然的文章,对之前的看法提出了商榷。认为将诗歌的繁荣与经济的繁荣直接联系起来是一种“庸俗化倾向”,亦与唐诗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符。例如唐太宗贞观时期的经济高涨就并没有带来诗歌的高潮。再者,作者也不同意把庶族地主阶级视为唐代诗坛的主要阶级基础和唐诗繁荣的决定力量,认为那种说法夸大了世、庶斗争的意义,夸大了庶族地主的进步性。实际上,“庶族地主”是个极其复杂的概念,是否是一个统一的阶层以及能不能形成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都值得怀疑。同一期的《文学评论》上,还发表了皇甫煃的《唐代以诗赋取士与唐诗繁荣的关系》一文,该文对于把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视为“促成唐诗繁荣的一个直接原因”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科举制度只是一种考试制度,庶族地主可以利用它,世族地主也可以利用它。”“笼统地说唐代以诗赋取士因而促成了唐诗的繁荣,那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因为初唐这一百年间,不用说还没有以诗赋取士,连律诗的最后定型也要到沈佺期、宋之问那时候,更不用说像后来那样用五言排律来考试进士了。然而初唐时期还没有以诗赋取士而诗歌已相当繁荣,这说明唐诗繁荣还有其它更重要的原因。” 之后,许多专家仍坚持经济繁荣与唐诗兴盛有直接的关系。王水照《再谈唐诗繁荣的原因》(《文学评论丛刊》第7辑)一文,分析了其关系的具体内容:① 经济的繁荣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创作环境。② 经济繁荣造成的国力强大,直接影响到唐诗的创作精神,那就是“蓬勃向上、奋发有为的理想”、“表现于不同题材、体裁中的开阔境界和昂扬的气象”。③ 经济繁荣所造成之交通、旅游和商业的发达,促进了诗歌内容的丰富和题材范围的扩大。④ 经济繁荣为诗歌的发表和流传提供了物质手段(“发表和流传”指驿寄、投赠、“温卷”、题壁等)。 最近出版的章培恒等人编著的《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版)强调了多种思想并存的局面对唐诗繁荣的积极影响。该书说:显然儒家思想在唐代是公认的正统思想,儒家经典是士人必读的书籍,在进士科和明经科的科举考试中,也都要考经书。而且,自唐立国以后,一些文人要求重兴儒学的呼声时起时伏,从未停止。这些都证明,儒学的地位在唐代较之魏晋和南朝有所提高。但是,儒学却并没有获得统治性的地位。道教和佛教,无论在统治集团还是在整个社会中,受重视的程度都不低于它。这种思想多元化的状况,使得思想界较为自由活跃,文学创作也很少禁区。 仁智之见,都不无道理。但是独取哪一家之说都显得不够全面,可否将上述各点全部列上,都算作兴盛之原因呢?(朱恒夫,见《中国文学史疑案录·诗赋词曲编》)
首先做一个表格 第 一 次指导主要内容记录老师在授课时于我们分析了论文应该注意的事项,讲述了相关论文的格式和一些有代表性的论题以及阅读资料的重要性
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记录表内容的写法如下: 针对学生的兴趣所在,确定选题,并对所选题目进行深度阐释,推荐参考文献并对需要阅读文献资料等提出相关提议,完成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指导记录表是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指导过程进行记录、总结和评价的一种文书。下面是一份简单的毕业论文指导记录表,供参考。毕业论文指导记录表(请将以下内容复制到
可以用百度文档搜索找点素材
毕业论文指导过程记录表如下: 毕业论文指导过程记录表是记录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的各方面信息以及评估学生表现的重要工具。 以下是毕业论文指导过程记录表应包括的基本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