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发光荧光材料研究前沿论文

发光荧光材料研究前沿论文

发布时间:

发光荧光材料研究前沿论文

荧光材料是由金属(锌、铬)硫化物或稀土氧化物与微量活性剂配合经煅烧而成。无色或浅白色,是在紫外光(200~400nm)照射下,依颜料中金属和活化剂种类、含量的不同,而呈现出各种颜色的可见光(400~800nm)。反光材料可以将照在其表面上的光迅速地反射回来。材料不同,反射的光的波长范围也就不同。反射光的颜色取决于材料吸收何种波长的光并反射何种波长的光,因此必须要有光照在材料表面,材料表面才能反射光,如各种执照牌、交通标志牌等。光致发光材料是向外发光,而不是反射光。荧光材料 吸收一定波长的光,立刻向外发出不同波长的光,称为荧光,当入射光消失时,荧光材料就会立刻停止发光。更确切地讲,荧光是指在外界光照下,人眼见到的一些相当亮的颜色光,如绿色、橘黄色、黄色,人们也常称它们为霓虹光。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荧光的研究越来越多,荧光物质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荧光物质除用作染料外,还在有机颜料、光学增白剂、光氧化剂、涂料、化学及生化分析、太阳能捕集器、防伪标记、药物示踪及激光等领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根据材质及应用,市面上荧光材料有三类。荧光布在印染过程中添加荧光剂,比如荧光针织布、荧光网布、荧光牛津布、荧光摇粒绒布、荧光莱卡布,主要使用在道路交通安全相关的产品(服装、箱包、手袋、户外用品);荧光PVC料在塑胶颗粒中添加荧光助剂,比如荧光超透PVC膜、荧光PVC人造革,主要使用在箱包、手袋、包装行业;荧光粉荧光材料的粉状颗粒,主要添加使用在油漆、涂料、油墨中,主要使用在道路工程、标志标牌、移印转印行业。

5月5日,重庆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杨朝龙副教授课题组在国际顶尖刊物《Science》 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题为Ultralong 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from amorphous organic materials toward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encryption and decryption的研究论文,这是国际上首次报道无定形聚合物基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其在机密信息领域的加密及解密应用。重庆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为论文第一单位,材料学院硕士研究生苏艳作为第一作者,杨朝龙副教授与合作单位南洋理工大学Zhao Yanli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该论文被《Science Advances》选作亮点论文在官网滚动报道。这是重庆市高校科研成果首次登上Science子刊杂志首页并作滚动报道。

长余辉发光是指在撤去激发光源后仍然能够持续发光一段时间的一种独特光物理现象。这种现象一般存在于无机材料中,例如夜明珠。相对于无机长余辉材料,有机长余辉发光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柔性以及功能团易修饰等优点,在生物成像、光学记录、信息存储、防伪系统等诸多高新科技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但纯有机长余辉现象通常只在很低的温度(77 K)和无氧环境等苛刻条件下才能被观察到,在室温实现高效有机长余辉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基于此,杨朝龙副教授课题组与南洋理工大学Zhao Yanli教授课题组合作,自主设计了含有六个苯甲酸单元的六(4-羧酸-苯氧基)-环磷腈(G)客体分子(图三)。在室温条件下,G本身不发射任何的荧光或磷光。当G引入到聚乙烯醇(PVA)基质膜中,在激发光源关闭后表现出明显的长余辉现象,且展现出强烈的紫外辐照依赖性 (图三)。课题组基于辐照依赖特性,创新开发出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区的的绿色环保无油墨丝网印刷技术,该技术可应用于票据、奢侈品、纸币、军方/政府机密文件等的高级防伪(图四)。

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重庆市科委、重庆市教委、新加坡学术研究基金等项目,以及材料学院和高分子材料与加工技术校级首批科研团队的大力支持。

《Science Advances》为《Science》刊物旗下子刊,内容涵盖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工程、数学以及社会科学等学术领域,旨在发表推进科学发展的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创新性的前沿工作。

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发光材料:Rare Earth Luminescent Materials 稀土发光是由稀土4f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出而产生的,因激发方式不同,发光可区分为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阴极射线发光(cathodluminescence)、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放射性发光(radiation luminescence)、X射线发光(X-ray luminescence)、摩擦发光(triboluminescence)、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和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等。稀土发光具有吸收能力强,转换效率高,可发射从紫外线到红外光的光谱,特别在可见光区有很强的发射能力等优点。稀土发光材料已广泛应用在显示显像、新光源、X射线增光屏等各个方面。 稀土发光材料制造方法:(1)气相法:气体冷凝法;真空蒸发法;溅射法;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等离子体法;化学气相输运法等。(2)固相法:高温固相合成法;自蔓延燃烧合成法(SHS);室温和低热固相反应法;低温燃烧合成法;冲击波化学合成法;机械合金化法等。(3)液相法:沉淀法;均相沉淀法;共沉淀法;化合物沉淀法;熔盐法;水热氧化法;水热沉淀法;水热晶化法;水热合成法;水热脱水法;水热阳极氧化法;胶溶法;相转变法;气溶胶法;喷雾热解法;包裹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微波合成法等。稀土发光材料的主要应用:(1)光源:日光灯 Ca5(PO4)3(Cl,F):[Sb3+,Mn2+]; BaMg2Al16O27:Eu2+; MgAl11O16:[Ce3+, Tb3+]; Y2O3:Eu3+高压汞灯 Y(PV)O4:Eu; YVO4:Eu,Tb黑光灯 YPO4:Ce,Th; MgSrBF3:Eu固体光源 GaP;GaAs;GaN;InGaN;YAG:Ce(2)显示:数字符号显示 发光二极管(LED)平板图像显示 OLED(3)显像:黑白电视 Gd2O2S:Tb彩色电视 Y2O3:Eu; Y2O2S:Eu飞点扫描 Y2SiO5:CeX射线成像 (Zn, Cd)S:Ag; CaWO4; BaFCl:Eu2+; La2O2S:Tb3+; Gd2O2S:Tb3+(4)探测:闪烁晶体 CsI, TlCl(5)激光:固体激光材料 YAG:Nd3+; YAP:Nd3+; YLF:Nd3+玻璃激光材料 掺Nd3+硅酸盐、硼酸盐和磷酸盐玻璃化学计量激光 PrCl3; NdP5O14; NdLiP4O12; NdKP4O12; NdK3(PO4)2; NdAl3(BO3)4; NdK5(MoO4)4液体激光 Eu3+激活的苯酰丙酮(BA)、二苯酰甲烷(DBM)、三氟乙酰丙酮(TFA)和苯三氟丙酮(BTFA)等气体激光 Sm(I), Eu(I), Eu(II), Tm(I), Yb(I), Yb(II), Yb等金属蒸气稀土发光材料专利技术集 1、一种制取长余辉发光材料的方法 2、稀土alo-bo绿色发光材料的制备 3、一种光致长余辉发光材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4、农膜稀土荧光粉转换剂的制备 5、用于测温技术的稀土荧光体 6、水性蓄能发光涂料 7、一种红外防伪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8、光致发光釉及其制造方法 9、发光漆及其应用 10、铝酸盐高亮度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11、一种发光红磷光体 12、一种艳红色稀土荧光粉及其配制方法 13、稀土荧光探伤渗透液 14、碳还原法合成灯用稀士兰.绿两种荧光粉 15、包裹型稀土激活碱土金属铝酸盐发光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16、稀土铝酸盐绿色发射荧光体的制备方法 17、稀土材料发光粉 18、一类高聚物稀土荧光组合物及其用途 19、稀土高分子光致发光材料及其合成方法 20、自发光颜料的生产方法 21、一种在254纳米紫外光下发光的复合材料 22、陶瓷发光材料及其制造工艺 23、一类高效稀土有机配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24、陶瓷发光材料制造工艺及制品 25、稀土石榴石绿色荧光体及制备方法 26、新型上转换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27、一种含稀土的氧化物红色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28、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29、一种半透明度高的发光材料制造方法 30、多色彩稀土荧光粉及其配制方法 31、稀土激活铝硅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32、长余辉无机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33、一种新型的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34、用紫光二极管转换成发白光的稀土发光材料 35、稀土氧化物红色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36、一种硼铝酸盐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37、一种合成长余辉发光材料的新方法 38、含稀土有机无机纳米杂化发光材料的合成方法 39、多离子激活的碱土铝酸盐光致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制造方法 40、发光材料 41、拟薄水铝石晶种化稀土发光材料制备工艺 42、高聚物稀土化合物纳米杂化发光材料的合成方法 43、夜光材料的合成工艺 44、红色荧光粉的制造工艺 45、红色荧光粉 46、一种紫光或紫外激发的硼磷酸盐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47、碱金属锡磷酸盐基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48、一种稀土激活的y2sio5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49、稀土氧化物基纳米发光粉体的制备方法 50、一种稀土掺杂的纳米级氧化钇基发光粉体的制备方法 51、稀土红色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52、稀土掺杂钽酸盐透明发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53、长余辉高亮度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54、机器可读荧光磷光防伪材料、该材料的制作方法及其应用 55、一种制备铕激活的钇钆硼酸盐荧光粉的方法 56、稀土绿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57、高色纯度稀土钒磷酸钇钆铕红色荧光体及其制造方法 58、热固性发光粉末涂料及其制造方法 59、一种稀土荧光复合物及其用途 60、一种制备铝酸盐长余辉发光粉的方法 61、稀土包膜转光材料制备工艺 62、新型光存储发光材料及其用途 63、一种光固化稀土红色荧光防伪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64、一种真空紫外激发的绿色硼酸盐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65、一种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66、包含稀土元素硫化物的场发射白色发光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67、含联吡啶衍生物的稀土配合物及其作为电致发光材料的应用 68、包含稀土元素硫化物的绿色发光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69、稀土蓝色荧光材料、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70、一种晶格缺陷可调控型长余辉发光材料 71、电致发光材料 72、钇取代的硫代铝酸钡发光材料 73、一种人工合成的长余辉高亮度发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74、用于电致发光荧光体的喷镀沉积方法 75、一种红色荧光粉的制备方法 76、耐蚀性陶瓷、含耐蚀性陶瓷的发光管及发光管的制造方法 77、发红色光余辉性光致发光荧光体和该荧光体的余辉性灯泡 78、含有稀土类元素的微粒和使用其的荧光探针 79、一种功能性纳米稀土荧光微粒及其制备和应用 80、氮化物荧光体,其制造方法及发光装置

稀土掺杂氟化物多波长红外显示材料的研究摘 要本文简单介绍了稀土发光原理、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大致发展史、红外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应用以及当前研究现状。以PbF2为基质材料,ErF3为激活剂,YbF3为敏化剂,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PbF2: Er,Yb上转换发光材料。重点讨论了制备过程中,制备工艺中的烧结时间、烧结温度对红外激光显示材料发光效果的影响。研究了Er3+/Yb3+发光系统在1064nm激光激发下的荧光光谱和上转换发光的性质。实验表明,在1064nm激光激发下,材料可以发射出绿色和红色荧光,是一种新型的红外激光显示材料。关键字:1064nm 上转换 红外激光显示 Er3+/Yb3+AbstractThis paper simply described the rare earth luminescence mechanism, the development of up-conversion materia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were systematically explained.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infrared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is also presented. PbF2 as matrix, ErY3 as activator and YbF3 as sensitizer were adopted to synthesize PbF2: Er,Yb up-conversion material with high temperature solid-phase reaction. A great emphasize was paid on the factors that effect on the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infrared laser displayed materials such as sinter temperature, time of sinter. The luminescence system of Er3+/Yb3+, their fluorescence spectrum and their character of up-conversion with 1064nm LD as an excitation source were studi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at intense green and wed up-conversion emissions were observed under 1064nm LD excitation, which is a new type of infrared laser displayed Words: 1064nm Up-conversion Infrared laser displayed materials Er3+/Yb3+目 录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 稀土元素的光谱理论简介 稀土元素简介 稀土离子能级 晶体场理论 基质晶格的影响 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发展概况 上转换发光的基本理论 激发态吸收 光子雪崩上转换 能量传递上转换 敏化机制与掺杂方式 敏化机制 掺杂方式 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应用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8第二章 红外激光显示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红外激光显示材料的合成 实验药品 实验仪器 样品的制备 红外激光显示材料的表征 XRD 荧光光谱 12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基质材料的确定 助熔剂的选择 烧结时间的确定 烧结温度的确定 掺杂浓度的确定 17结 论 21参考文献 22致 谢 23第一章 绪论 稀土元素的光谱理论简介 稀土元素简介稀土元素是指周期表中IIIB族,原子序数为21的钪(Sc):39的钇(Y)和原子序数57至71的镧系中的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共17个元素[1]。稀土元素的原子具有未充满的受到外界屏蔽的4f和5d电子组态,因此具有丰富的电子能级和长寿命激发态,能级跃迁通道多达20余万个,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辐射吸收和发射。稀土化合物发光是基于它们的4f电子在f-f组态之内或f-d组态之间的跃迁。稀土发光材料具有许多优点:(1)与一般元素相比,稀土元素4f电子层构型的特点,使其化合物具有多种荧光特性;(2)稀土元素由于4f电子处于内存轨道,受外层s和P轨道的有效屏蔽,很难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4f能级差极小,f-f跃迁呈现尖锐的线状光谱,发光的色纯度高;(3)荧光寿命跨越从纳秒到毫秒6个数量级;(4)吸收激发能量的能力强,转换效率高;(5)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可承受大功率的电子束、高能辐射和强紫外光的作用。稀土离子能级稀土离子具有4f电子壳层,但在原子和自由离子的状态由于宇称禁戒,不能发生f-f电子跃迁[3&7]。在固体中由于奇次晶场项的作用宇称禁戒被解除,可以产生f-f跃迁,4f轨道的主量子数是4,轨道量子数是3,比其他的s,p,d轨道量子数都大,能级较多。除f-f跃迁外,还有4f-5d,4f-6s,4f-6p电子跃迁。由于5d,6s,6p能级处于更高的能级位置,所以跃迁波长较短,除个别离子外,大多数都在真空紫外区域。由于4f壳层受到5s2,5p6壳层的屏蔽作用,对外场作用的反应不敏感,所以在固体中其能级和光谱都具有原子状态特征。因此,f-f跃迁的光谱为锐线,4f壳层到其他组态的跃迁是带状光谱,因为其他组态是外壳层,受环境影响较大。稀土离子在化合物中一般出现三价状态,在可见和红外光区观察的光谱大都属于4fN组态内的跃迁,在给定组态后确定光谱项的一般方法是利用角动量耦合和泡利原理选出合理的光谱项,但这种方法在电子数多,量子数大时,相当麻烦且容易出错。所以,对稀土离子不太适合。利用群论方法,采用U7>R7>G2>R3群链的分支规则可以方便地给出4fN组态的全部正确的光谱项,通常用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光谱项的总轨道角动量的量子数的数目,如S,P,D,F,G,H,I,K,L,M,N,O,Q……分别表示总轨道角动量的量子数为0,1,2,3,4,5,6,7,8,9,10,11,12,……,25+l表示光谱项的多重性,S是总自旋量子数。在光谱学中,用符号2S+1L表示光谱项。 晶体场理论晶体场理论认为,当稀土离子掺入到晶体中,受到周围晶格离子的影响时,其能级不同自由离子的情况。这个影响主要来自周围离子产生的静电场,通常称为晶体场[2]。晶体场使离子的能级劈裂和跃迁几率发生变化。稀土离子在固体中形成典型的分立发光中心。在分立发光中心中,参与发光跃迁的电子是形成中心离子本身的电子,电子的跃迁发生在离子本身的能级之间。中心的发光性质主要取决于离子本身,而基质晶格的影响是次要的。稀土离子的4f电子能量比5s,5p轨道高,但是5s,5p轨道在4f轨道的外面,因而5s,5p轨道上的电子对晶体场起屏蔽作用,使4f电子受到晶体场的影响大大减小。稀土离子4f电子受到晶体场的作用远远小于电子之间的库仑作用,也远远小于4f电子的自旋—轨道作用。考虑到电子之间的库仑作用和自旋—轨道作用,4f电子能级用2J+I LJ表示。晶体场将使具有总角动量量子数J的能级分裂,分裂的形式和大小取决于晶体场的强度和对称性。稀土离子4f能级的这种分裂,对周围环境(配位情况、晶场强度、对称性)非常敏感,可作为探针来研究晶体、非晶态材料、有机分子和生物分子中稀土离子所在局部环境的结构,且2J+I LJ能级重心在不同的晶体中大致相同,稀土离子4f电子发光有特征性,因而很容易根据谱线位置辨认是什么稀土离子在发光。 基质晶格的影响基质晶格对f→d跃迁的光谱位置有着强烈的影响,另外其对f→f跃迁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1)可改变三价稀土离子在晶体场所处位置的对称性,使不同跃迁的谱强度发生明显的变化;(2)可影响某些能级的分裂;(3)某些基质的阴离子团可吸收激发能量并传递给稀土离子而使其发光,即基质中的阴离子团起敏化中心的作用。特别是阴离子团的中心离子(Me)和介于中间的氧离子O2-以及取代基质中阳离子位置的稀土离子(RE)形成一直线,即Me-O-RE接近180°时,基质阴离子团对稀土离子的能量传递最有效。 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发展概况发光是物体内部以某种方式吸收的能量转换为光辐射的过程。发光学的内容包括物体发光的条件、过程和规律,发光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原理、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等基本物理现象。发光物理及其材料科学在信息、能源、材料、航天航空、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必将促进光电子产业的迅猛发展,这对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三价镧系稀土离子具有极丰富的电子能谱,因为稀土元素原子的电子构型中存在4f轨道,为多种能级跃迁创造了条件,在适当波长的激光的激发下可以产生众多的激光谱线,可从红外光谱区扩展到紫外光谱区。因此,稀土离子发光研究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60年代末,Auzel在钨酸镱钠玻璃中意外发现,当基质材料中掺入Yb3+离子时,Er3+、Ho3+和Tm3+稀土离子在红外光激发下可发出可见光,并提出了“上转换发光”的观点[5&4]。所谓的上转换材料就是指受到光激发时,可以发射比激发波长短的荧光的材料。其特点是激发光光子能量低于发射光子的能量,这是违反Stokes定律的。因此上转换发光又称为“反Stokes发光”。从七十年代开始,上转换的研究转移到单频激光上转换。到了八十年代由于半导体激光器泵浦源的发展及开发可见光激光器的需求,使其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激光技术和激光材料的进一步发展,频率上转换在紧凑型可见激光器、光纤放大器等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更激起广大科学工作者的兴趣,把上转换发光的研究推向高潮,并取得了突破性实用化的进展。随着频率上转换材料研究的深入和激光技术的发展,人们在考虑拓宽其应用领域和将已有的研究成果转换成高科技产品。1996年在CLEO会议上,Downing与Macfarlanc等人合作提出了三色三维显示方法,双频上转换三维立体显示被评为1996年物理学最新成就之一,这种显示方法不仅可以再现各种实物的立体图像,而且可以随心所欲的显示各类经计算机处理的高速动态立体图像,具有全固化、实物化、高分辨、可靠性高、运行速度快等优点[15]。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另一项很有意义的应用就是荧光防伪或安全识别,这是一个应用前景极其广阔的新兴研究方向。由于在一种红外光激发下,发出多条可见光谱线且各条谱线的相对强度比较灵敏地依赖于上转换材料的基质材料与材料的制作工艺,因而仿造难、保密强、防伪效果非常可靠。目前,研究的稀土离子主要集中在Nd3+,Er3+,Ho3+,Tm3+和Pr3+等三价阳离子。Yb3+离子由于其特有的能级特性,是一种最常用的敏化离子。一般来说,要制备高效的上转换材料,首先要寻找合适的基质材料,当前研究的上转换材料多达上百种,有玻璃、陶瓷、多晶粉末和单晶。其化合物可分为:(1)氟化物;(2)氧化物;(3)卤氧化物;(4)硫氧化物;(5)硫化物等。迄今为止,上转换发光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人们已在氟化物玻璃、氟氧化物玻璃及多种晶体中得到了不同掺杂稀土离子的蓝绿上转换荧光。 上转换发光的基本理论通过多光子机制把长波辐射转换成短波辐射称为上转换,其特点是吸收光子的能量低于发射光子的能量[2&8]。稀土离子上转换发光是基于稀土离子4f电子能级间的跃迁产生的。由于4f外壳层电子对4f电子的屏蔽作用,使得4f电子态间的跃迁受基质的影响很小,每种稀土离子都有其确定的能级位置,不同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发光过程不同。目前可以把上转过程归结于三种形式:激发态吸收、光子雪崩和能量传递上转换。激发态吸收激发态吸收(Excited Stated Absorption简写为ESA)是上转换发光中的最基本过程,如图1-1所示。首先,发光中心处于基态能级E0的电子吸收一个ω1的光子,跃迁到中间亚稳态E1上,E1上的电子又吸收一个ω2光子,跃迁到高能级E2上,当处于能级E2上的电子向基态跃迁时,就发射一个高能光子。图1-1 上转换的激发态吸收过程 光子雪崩上转换光子雪崩上转换发光于1979年在LaCl3∶Pr3+材料中首次发现。1997年,N. Rakov等报道了在掺Er3+氟化物玻璃中也出现了雪崩上转换。由于它可以作为上转换激光器的激发机制,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的注意。“光子雪崩”过程是激发态吸收和能量传输相结合的过程,如图1-2所示,一个四能级系统,Mo、M1、M2分别为基态和中间亚稳态,E为发射光子的高能级。激发光对应于M1→E的共振吸收。虽然激发光光子能量同基态吸收不共振,但总会有少量的基态电子被激发到E与M2之间,而后弛豫到M2上。M2上的电子和其他离子的基态电子发生能量传输I,产生两个位于M1的电子。一个M1的电子在吸收一个ω1的光子后激发到高能级E。而E能级的电子又与其他离子的基态相互作用,产生能量传输II,则产生三个为位于M1的电子,如此循环,E能级上的电子数量像雪崩一样急剧地增加。当E能级的电子向基态跃迁时,就发出能量为ω的高能光子。此过程就为上转换的“光子雪崩”过程。图1-2 光子雪崩上转换能量传递上转换能量转移(Energy Transfer,简写成ET)是两个能量相近的激发态离子通过非辐射过程藕合,一个回到低能态,把能量转移给另一个离子,使之跃迁到更高的能态。图1-3列出了发生能量传递的几种可能途径:(a)是最普通的一种能量传递方式,处于激发态的施主离子把能量传给处于激发态的受主离子,使受主离子跃迁到更高的激发态去;(b)过程称为多步连续能量传递,在这一过程中,只有施主离子可以吸收入射光子的能量,处于激发态的施主离子与处于基态的受主离子间通过第一步能量传递,把受主离子跃迁到中间态,然后再通过第二步能量传递把受主离子激发到更高的激发态;(c)过程可命名为交叉弛豫能量传递(Cross Relaxation Up-conversion,简称CR),这种能量传递通常发生在相同离子间,在这个过程中,两个相同的离子通过能量传递,使一个离子跃迁到更高的激发态,而另一个离子弛豫到较低的激发态或基态上去;(d)过程为合作发光过程的原理图,两个激发态的稀土离子不通过第三个离子的参与而直接发光,他的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没有与发射光子能量匹配的能级,这是一种奇特的上转换发光现象;(e)过程为合作敏化上转换,两个处于激发态的稀土离子同时跃迁到基态,而使受主离子跃迁到较高的能态。(a)普通能量传递 (b)多步连续能量传递(c)交叉弛豫能量传递 (d)合作发光能量传递(e)合作敏化上转换能量传递图1-3 几种能量传递过程的示意图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发光都是多光子过程,在多光子过程中,激发光的强度与上转换荧光的强度有如下关系:Itamin ∝ Iexcitationn其中Itamin表示上转换荧光强度,Iexcitation表示激发光强度,在双对数坐标下,上转换荧光的强度与激发光的强度的曲线为一直线,其斜率即为上转换过程所需的光子数n,这个关系是确定上转换过程是几光子过程的有效方法。 敏化机制与掺杂方式 敏化机制通过敏化作用提高稀土离子上转换发光效率是常用的一种方法[9]。其实质是敏化离子吸收激发能并把能量传递给激活离子,实现激活离子高能级的粒子数布居,从而提高激活离子的转换效率,这个过程可以表述如下:Dexc+A→D+AexcD表示施主离子,A是受主离子,下标“exc”表示该离子处于激发态。Yb3+离子由于特有的能级结构,是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一种敏化离子。(1)直接上转换敏化对与稀土激活中心(如Er3+,Tm3+,Ho3+)和敏化中心Yb3+共掺的发光材料,由于Yb3+的2F5/2能级在910-1000nm均有较强吸收,吸收波长与高功率红外半导体激光器的波长相匹配。若用激光直接激发敏化中心Yb3+,通过Yb3+离子对激活中心的多步能量传递,可再将稀土激活中心激发至高能级而产生上转换荧光,这类过程会导致上转换荧光明显增强,称之为直接上转换敏化。图1-4以Yb3+/Tm3+共掺杂为例给出了该激发过程的示意图。图1-4 直接上转换敏化(2)间接上转换敏化由于Yb3+离子对910-1000 nm间泵浦激光吸收很大,泵浦激光的穿透深度非常小,因此虽然在表面的直接上转换敏化能极大的提高上转换效率,但它却无法应用到上转换光纤系统中。针对这种情况,国际上与1995-1996年首次提出了“间接上转换敏化”方法[7]。间接上转换敏化的模型首先在Tm3+/Yb3+双掺杂体系中提出的:当激活中心为Tm3+时,如果激发波长与Tm3+的3H6→3H4吸收共振,激活中心Tm3+就被激发至3H4能级,随后处于3H4能级的Tm3+离子与位于2F5/2能级的Yb3+离子发生能量传递,使Yb3+离子的2F5/2能级上有一定的粒子数布居。然后处于激发态2F5/2的Yb3+离子再与Tm3+进行能量传递,实现Tm3+的1G4能级的粒子数布居,这样就通过Tm3+→Yb3+→Tm3+献的能量过程间接地把Tm3+离子激发到了更高能级1G4。从而导致了Tm3+离子的蓝色上转换荧光。图1-5给出了间接上转换敏化的示意图。考虑到稀土离子的敏化作用与前述的上转换机理,在实现上转换发光的掺杂方式通常要考虑如下几点:(1)敏化离子在激发波长处有较大的吸收截面和较高的掺杂浓度;(2)敏化离子与激活离子之间有较大的能量传递几率;(3)激活离子中间能级有较长的寿命。图1-5 间接上转换敏化 掺杂方式表1-1给出了当前研究比较多的掺杂体系,表中同时列出了某一掺杂体系对应的激发波长、基质材料、敏化机制等。表1-1 常见的掺杂体系稀土离子组合 激发波长 基质材料 敏化机制单掺杂 Er3+ 980nm ZrO2纳米晶体 —Nd3+ 576nm ZnO–SiO2–B2O3 —Tm3+ 660nm AlF3/CaF2/BaF2/YF3 —双掺杂 Yb3+:Er3+ 980nm Ca3Al2Ge3O12玻璃 直接敏化Yb3+:Ho3+ 980nm YVO4 直接敏化Yb3+:Tm3+ 800nm 氟氧化物玻璃 间接敏化Yb3+:Tb3+ 1064nm 硅sol–gel玻璃 合作敏化Yb3+:Eu3+ 973nm 硅sol–gel玻璃 合作敏化Yb3+:Pr3+ 1064nm LnF3/ZnF2/SrF2 BaF2/GaF2/NaF 直接敏化Nd3+:Pr3+ 796nm ZrF4基玻璃 直接敏化三掺杂 Yb3+: Nd3+ :Tm3+ 800nm ZrF4基玻璃 间接敏化Yb3+: Nd3+ :Ho3+ 800nm ZrF4基玻璃 间接敏化Yb3+: Er3+ :Tm3+ 980nm PbF2:CdF2玻璃 直接敏化 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应用稀土掺杂的基质材料在波长较长的红外光激发下,可发出波长较短的红、绿、蓝、紫等可见光。通常情况下,上转换可见光包含多个波带,每个波带有多条光谱线,这些谱线的不同强度组合可合成不同颜色的可见光[7]。掺杂离子、基质材料、样品制备条件的改变,都会引起各荧光带的相对强度变化,不同样品具有独特的谱线强度分布与色比关系(我们定义上转换荧光光谱中各荧光波段中的峰值相对强度比称为色比,通常以某以一波段的峰值强度为标准)。因而上转换发光材料可应用到荧光防伪或安全识别上来。上转换发光材料在荧光防伪或安全识别应用上的一个研究重点是制备上转换效率高,具有特色的防伪材料,实现上转换荧光防伪材料能够以配比控制色比;也就是通过调整稀土离子种类、浓度以及基质材料的种类、结构和配比,达到控制色比关系。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内容Nd:YAG激光器发出1064nm的激光,在激光打孔、激光焊接、激光核聚变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最常用的激光波段。然而,由于人眼对1064nm的红外光不可见,因此,需要采用对1064nm激光响应的红外激光显示材料制备的显示卡进行调准和校正。本论文采用氟化物作为基质,掺杂稀土离子,通过配方和工艺研究,制备对1064nm响应的红外激光显示材料。研究组分配比、烧结温度、气氛和时间等对粉体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和荧光光谱分析等测试手段对粉体进行表征。确定最佳烧结温度、组分配比,最终获得对1064nm具有优异红外转换性能的红外激光显示材料。第二章 红外激光显示材料的合成与表征经过多年研究,红外响应发光材料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已实现了氟化物玻璃、氟氧化物玻璃、及多种晶体中不同稀土离子掺杂的蓝绿上转换荧光。然而上转换荧光的效率距离实际实用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蓝光,其效率更低。因此,寻找新的红外激光显示材料仍在研究之中,本文主要研究对1064nm响应的发光材料。本章研究了双掺杂Er3+/Yb3+不同基质材料的蓝绿上转换荧光,得到了发光效果较好的稀土掺杂氟化物的红外激光显示材料,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果。 红外激光显示材料的合成 实验药品(1)合成材料所用的化学试剂主要有:LaF3,BaF2,Na2SiF6,NaF,氢氟酸,浓硝酸等。稀土化合物为Er2O3、Yb2O3,纯度在4N以上。(2)ErF3、YbF3的配制制备Yb3+/Er3+共掺氟化物的红外激光显示材料使用的ErF3,YbF3是在实验室合成的。实验采用稀土氧化物,称取适量的Er2O3,Yb2O3放在烧杯1和烧杯2中,滴加稍微过量的硝酸(浓度约为8mol/L),置于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上搅拌,直至烧杯1中出现粉红色溶液、烧杯2中出现无色溶液停止。其化学反应如下:Er2O3+6HNO3→2Er(NO3)3+3H2OYb2O3+6HNO3→2Yb(NO3)3+3H2O再往烧杯1和烧杯2中分别都加入氢氟酸,烧杯1中生成粉红色ErF3沉淀,烧杯2中生成白色絮状YbF3沉淀,其化学反应如下:Er(NO3)3+3HF→ErF3↓+3HNO3Yb(NO3)3+3HF→YbF3↓+3HNO3生成的ErF3、YbF3沉淀使用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进行分离,并多次使用蒸馏水进行洗涤,将从溶液中分离得到的沉淀倒入烧杯放入电热恒温干燥箱,在100℃条件下保温12小时,得到了实验所需的ErF3、YbF3,装入广口瓶中备用。 实验仪器SH23-2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上海梅颖浦仪器仪表制造有限公司)PL 203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一托多利仪器上海有限公司)202-0AB型电热恒温干燥箱(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SHB-111型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WGY-1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天津市港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DXJ-2000型晶体分析仪(丹东方圆仪器有限公司)1064nm半导体激光器(长春新产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4-13型箱式电阻炉(沈阳市节能电炉厂) 样品的制备(1)实验方法本实验样品制备方法是:以稀土化合物YbF3、ErF3,基质氟化物为原料,引入适量的助熔剂,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红外激光显示材料。高温固相法是将高纯度的发光基质和激活剂、辅助激活剂以及助熔剂一起,经微粉化后机械混合均匀,在较高温下进行固相反应,冷却后粉碎、筛分即得到样品[8]。这种固体原料混合物以固态形式直接参与反应的固相反应法是制备多晶粉末红外激光显示材料最为广泛使用的方法。在室温下固体一般并不相互反应,高温固相反应的过程分为产物成核和生长两部分,晶核的生成一般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在成核过程中,原料的晶格结构和原子排列必须作出很大调整,甚至重新排列。显然,这种调整和重排要消耗很多能量。因而,固相反应只能在高温下发生,而且一般情况下反应速度很慢。根据Wagner反应机理可知,影响固体反应速度的三种重要因素有:①反应固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及其表面积;②产物相的成核速度;③离子通过各物相特别是通过产物相时的扩散速度。而任何固体的表面积均随其颗粒度的减小而急剧增加,因此,在固态反应中,将反应物充分研磨是非常必要的[6]。而同时由于在反应过程中在不同反应物与产物相之间的不同界面处可能形成的物相组成是不同的,因此可能导致产物组成的不均匀,所以固态反应需要进行多次研磨以使产物组成均匀。另外,如果体系存在气相和液相,往往能够帮助物质输运,在固相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固相反应法制备发光材料时往往加入适量助熔剂。在有助熔剂存在的情况下,高温固相反应的传质过程可通过蒸发-凝聚、扩散和粘滞流动等多种机制进行。(2)实验步骤根据配方中各组分的摩尔百分含量(表3-1,表3-2,表3-3中给出了实验所需主要样品的成分与掺杂稀土离子浓度),准确计算各试剂的质量,使用电子天平精确称量后,把原料置于玛瑙研钵中研磨均匀后装入陶瓷坩埚中(粉体敦实后大概占坩埚体积的1/3),再放入电阻炉中保温一段时间。冷却之后即得到了实验所述的红外激光显示材料样品。图2-1为实验流程图:图2-1 实验流程图 红外激光显示材料的表征 XRDX射线衍射分析是当今研究晶体精细结构、物相分析、晶粒集合和取向等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10&9]。通常采用粉末状晶体或多晶体为试样的X射线衍射分析被称为粉末法X射线衍射分析。1967年,Hugo 鉴于计算机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在粉末中子衍射结构分析中,提出了全粉末衍射图最小二乘拟合结构修正法。1977年,Malmros等人把这个方法引入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中,从此Rietveld分析法的研究开始迅速发展起来[16&10]。本实验采用丹东方圆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DXJ-2000型晶体分析仪对粉末样品进行数据采集,主要测试参数为:Cu靶Kα线,管压45kV,管流35Ma,狭缝DSlmm、.、SS1 mm,扫描速度10度/min(普通扫描)、度/min(步进扫描),通过测试明确所制备的材料是否形成特定晶体结构的晶相,也可以简单判断随着掺杂量的增加,是否在基质中有第二相形成或者掺杂的物质同基质一起形成固溶体。

荧光发光材料论文可投哪些期刊

有关复合材料类的论文可以投稿的期刊有很多,如:《复合材料学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材料开发与应用》等等,还有更多的期刊,你想了解更多的 这方面的期刊信息和这类论文发表的注意事项原则,都可以来中国鸣网学术站看看。

这个一般的就;大科技,科技资讯

核心的就;制造业自动化

顶尖的就;科学,自然。

相信很多人会遇到这样一个类似的问题,那就是在英文论文写好之后,却苦于找不到国内经常使用的论文发表期刊有哪些。下面是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其中比较受欢迎的期刊,希望对您有一定帮助。至于查重可以了解一下paperfree。谢谢!zAcademic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Acta Geologica Sinica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Acta Oceanologica Sinica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Acta Seismologica Sinica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Applied Mathematics A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Cell Research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China Welding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Series BChinese Chemical Letters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Chinese Journal of Lasers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Chinese Journal of Polar ScienceChinese Journal of Reactive PolymersChinese Journal of Sexually Tuansmitted Infections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English Edition)Chinese Medical Journal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Chinese Quarterly Journal of MathematicsChinese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Chinese Science Bulletin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Electricity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High Technology Letters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Newslette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English Edition)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Journal of Hydrodynamics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International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Journal of Rare Earths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Journal of Shanghai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Englis Edition)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Numerical Mathematics A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English SeriesPedosphere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Rare MetalsReproduction & ContraceptionScience In China (Chemistry)SCIENCE IN CHINA (Earth Sciences)Science In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Science In China (Life Sciences)Science In China (Mathematics Physics Astronomy)Science In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Semiconductor Photonics and Technology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Th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常见的英文论文发表的刊物有很多的,在这里提醒大家的是注意你论文的专业是什么方向,同时还需注意你职称晋升需要什么方面的期刊等级等,对于SCI还是什么类的刊物,若是你不太了解,不妨来中国月期刊咨询网来看看。

荧光光谱在催化研究中的应用论文

我这里有很多材料,欢迎来537寻找!

荧光技术在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质的定性:不同的荧光物质有不同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因此可用荧光进行物质的鉴别。与吸收光谱法相比,荧光法具有更高的选择性。2、定量测定:利用在较低浓度下荧光强度与样品浓度成正比这一关系可以定量分析样品中荧光组分的含量,常用于测定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的含量。荧光定量测定的一个优点是灵敏度高,例如维生素B2的测定限量可达1毫微克/毫升,这一优点使测定时所需要样品量大大减少。这种定量测定方法还可应用于酶催化的反应,只要反应前后有荧光强度的变化,就可用来测定酶的含量及酶反应的速率等。3、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分子的结构和构象:荧光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量子产率和荧光寿命等参数不仅和分子内荧光发色基团的本身结构有关,而且还强烈地依赖于发色团周围的环境,即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利用此特点可通过测定上述有关荧光参数的变化来研究荧光发色团所在部位的微环境的特征及其变化。在此研究中,除了利用生物大分子本身具有的荧光发色团(如色氨酸、酪氨酸、鸟苷酸等,此类荧光称为内源荧光)以外,可将一些特殊的荧光染料分子共价地结合或吸附在生物大分子的某一部位,通过测定该染料分子的荧光特性变化来研究生物大分子,这种染料分子被称为“荧光探针”,它们发出的荧光一般称为外源荧光。荧光探针的应用,大大地开拓了荧光技术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范围。4、利用荧光寿命、量子产率等参数可以研究生物大分子中的能量转移现象:通过该现象的研究,可以获得生物大分子内部的许多信息,如分子内两荧光基团D, A之间的临界距离可根据弗尔斯特公式来测定,弗尔斯特(Förster)公式如(6)式所示:即是两荧光发色团之间的能量传递的速率KDA和它们之间的临界距离Ro的六次方成反比。式中的KDA、K、J等均可由荧光寿命、量子产率及荧光强度的测定来推算,从而可以得知两基团之间的距离。以往人们常用荧光偏振做指标来研究生物大分子动力学。近年来人们趋于用荧光偏振随时间的衰减来研究这些问题。在这种方法中,激发光不是一连续的面偏振光,而是一偏振的光脉冲,因此测得的F∥和F是在两个不同方向上偏振的荧光随时间的衰减,它既和荧光寿命τ有关,又与分子在溶液中的运动有关,因此常表示为F∥(t)和 F⊥(t)。由它们可得一相当重要的物理量——各向异性参数A(t)。由A(t)可推测生物大分子的形状、分子转动弛豫时间(即从一个定向的状态到一个无定向状态所要的时间),进而可以推知生物大分子的大小、分子在溶液中的转动角度和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由这些结果可以研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子间结合的紧密程度、蛋白质、核酸分子的解聚程度等等。另外,荧光技术在免疫学中亦有广泛的应用。最重要的就是荧光抗体法。将某些荧光染料与血清抗体相结合,这种标记的抗体仍可专一地与相应抗原发生结合,形成的复合体具有荧光特性,从而可以确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及其含量。5、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之DNA测序荧光染料: DNA序列的破译是新世纪基因工程研究的重要前提。近年来,DNA测序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荧光染料标记DNA的基因芯片技术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在荧光染料标记DNA测序技术中所用的荧光染料要求是:吸收光谱应在可见光区发射,光谱尽量靠近红光区,以避免DNA自身的蓝色荧光干扰;能发射足够强度的荧光;不影响DNA片段在电场中的泳动;染料本身无毒害。目前用于DNA序列的荧光染料主要是咕吨类化合物、菁类化合物、1,8-萘酰亚胺类染料以及二吡咯烷硼二氟类染料,荧光多为黄、绿、红色,荧光量子产率较高。 6、荧光技术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之光动力治疗用色素: 将特定的光敏感材料注入体内,它富集在肿瘤组织内,在正常细胞组织被代谢排除体外。用适当的光激发,可以检测出癌症病处,再用特定波长的激光激发,产生能破坏肿瘤组织的自由基物质或引发氧分子转变为能杀灭癌细胞的单线态氧,达到治疗的目的。光动力疗法是除手术、化疗和放射疗法之外的第四种治疗肿瘤的方法。它副作用小,不会引起外貌损伤。由于光动力疗法具有高度的选择性,破坏肿瘤组织目前临床使用的光敏化材料多为卟啉类化合物。由于光动力疗法的优异性能,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

稀土掺杂氟化物多波长红外显示材料的研究摘 要本文简单介绍了稀土发光原理、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大致发展史、红外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应用以及当前研究现状。以PbF2为基质材料,ErF3为激活剂,YbF3为敏化剂,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PbF2: Er,Yb上转换发光材料。重点讨论了制备过程中,制备工艺中的烧结时间、烧结温度对红外激光显示材料发光效果的影响。研究了Er3+/Yb3+发光系统在1064nm激光激发下的荧光光谱和上转换发光的性质。实验表明,在1064nm激光激发下,材料可以发射出绿色和红色荧光,是一种新型的红外激光显示材料。关键字:1064nm 上转换 红外激光显示 Er3+/Yb3+AbstractThis paper simply described the rare earth luminescence mechanism, the development of up-conversion materia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were systematically explained.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infrared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is also presented. PbF2 as matrix, ErY3 as activator and YbF3 as sensitizer were adopted to synthesize PbF2: Er,Yb up-conversion material with high temperature solid-phase reaction. A great emphasize was paid on the factors that effect on the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infrared laser displayed materials such as sinter temperature, time of sinter. The luminescence system of Er3+/Yb3+, their fluorescence spectrum and their character of up-conversion with 1064nm LD as an excitation source were studi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at intense green and wed up-conversion emissions were observed under 1064nm LD excitation, which is a new type of infrared laser displayed Words: 1064nm Up-conversion Infrared laser displayed materials Er3+/Yb3+目 录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 稀土元素的光谱理论简介 稀土元素简介 稀土离子能级 晶体场理论 基质晶格的影响 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发展概况 上转换发光的基本理论 激发态吸收 光子雪崩上转换 能量传递上转换 敏化机制与掺杂方式 敏化机制 掺杂方式 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应用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8第二章 红外激光显示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红外激光显示材料的合成 实验药品 实验仪器 样品的制备 红外激光显示材料的表征 XRD 荧光光谱 12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基质材料的确定 助熔剂的选择 烧结时间的确定 烧结温度的确定 掺杂浓度的确定 17结 论 21参考文献 22致 谢 23第一章 绪论 稀土元素的光谱理论简介 稀土元素简介稀土元素是指周期表中IIIB族,原子序数为21的钪(Sc):39的钇(Y)和原子序数57至71的镧系中的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共17个元素[1]。稀土元素的原子具有未充满的受到外界屏蔽的4f和5d电子组态,因此具有丰富的电子能级和长寿命激发态,能级跃迁通道多达20余万个,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辐射吸收和发射。稀土化合物发光是基于它们的4f电子在f-f组态之内或f-d组态之间的跃迁。稀土发光材料具有许多优点:(1)与一般元素相比,稀土元素4f电子层构型的特点,使其化合物具有多种荧光特性;(2)稀土元素由于4f电子处于内存轨道,受外层s和P轨道的有效屏蔽,很难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4f能级差极小,f-f跃迁呈现尖锐的线状光谱,发光的色纯度高;(3)荧光寿命跨越从纳秒到毫秒6个数量级;(4)吸收激发能量的能力强,转换效率高;(5)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可承受大功率的电子束、高能辐射和强紫外光的作用。稀土离子能级稀土离子具有4f电子壳层,但在原子和自由离子的状态由于宇称禁戒,不能发生f-f电子跃迁[3&7]。在固体中由于奇次晶场项的作用宇称禁戒被解除,可以产生f-f跃迁,4f轨道的主量子数是4,轨道量子数是3,比其他的s,p,d轨道量子数都大,能级较多。除f-f跃迁外,还有4f-5d,4f-6s,4f-6p电子跃迁。由于5d,6s,6p能级处于更高的能级位置,所以跃迁波长较短,除个别离子外,大多数都在真空紫外区域。由于4f壳层受到5s2,5p6壳层的屏蔽作用,对外场作用的反应不敏感,所以在固体中其能级和光谱都具有原子状态特征。因此,f-f跃迁的光谱为锐线,4f壳层到其他组态的跃迁是带状光谱,因为其他组态是外壳层,受环境影响较大。稀土离子在化合物中一般出现三价状态,在可见和红外光区观察的光谱大都属于4fN组态内的跃迁,在给定组态后确定光谱项的一般方法是利用角动量耦合和泡利原理选出合理的光谱项,但这种方法在电子数多,量子数大时,相当麻烦且容易出错。所以,对稀土离子不太适合。利用群论方法,采用U7>R7>G2>R3群链的分支规则可以方便地给出4fN组态的全部正确的光谱项,通常用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光谱项的总轨道角动量的量子数的数目,如S,P,D,F,G,H,I,K,L,M,N,O,Q……分别表示总轨道角动量的量子数为0,1,2,3,4,5,6,7,8,9,10,11,12,……,25+l表示光谱项的多重性,S是总自旋量子数。在光谱学中,用符号2S+1L表示光谱项。 晶体场理论晶体场理论认为,当稀土离子掺入到晶体中,受到周围晶格离子的影响时,其能级不同自由离子的情况。这个影响主要来自周围离子产生的静电场,通常称为晶体场[2]。晶体场使离子的能级劈裂和跃迁几率发生变化。稀土离子在固体中形成典型的分立发光中心。在分立发光中心中,参与发光跃迁的电子是形成中心离子本身的电子,电子的跃迁发生在离子本身的能级之间。中心的发光性质主要取决于离子本身,而基质晶格的影响是次要的。稀土离子的4f电子能量比5s,5p轨道高,但是5s,5p轨道在4f轨道的外面,因而5s,5p轨道上的电子对晶体场起屏蔽作用,使4f电子受到晶体场的影响大大减小。稀土离子4f电子受到晶体场的作用远远小于电子之间的库仑作用,也远远小于4f电子的自旋—轨道作用。考虑到电子之间的库仑作用和自旋—轨道作用,4f电子能级用2J+I LJ表示。晶体场将使具有总角动量量子数J的能级分裂,分裂的形式和大小取决于晶体场的强度和对称性。稀土离子4f能级的这种分裂,对周围环境(配位情况、晶场强度、对称性)非常敏感,可作为探针来研究晶体、非晶态材料、有机分子和生物分子中稀土离子所在局部环境的结构,且2J+I LJ能级重心在不同的晶体中大致相同,稀土离子4f电子发光有特征性,因而很容易根据谱线位置辨认是什么稀土离子在发光。 基质晶格的影响基质晶格对f→d跃迁的光谱位置有着强烈的影响,另外其对f→f跃迁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1)可改变三价稀土离子在晶体场所处位置的对称性,使不同跃迁的谱强度发生明显的变化;(2)可影响某些能级的分裂;(3)某些基质的阴离子团可吸收激发能量并传递给稀土离子而使其发光,即基质中的阴离子团起敏化中心的作用。特别是阴离子团的中心离子(Me)和介于中间的氧离子O2-以及取代基质中阳离子位置的稀土离子(RE)形成一直线,即Me-O-RE接近180°时,基质阴离子团对稀土离子的能量传递最有效。 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发展概况发光是物体内部以某种方式吸收的能量转换为光辐射的过程。发光学的内容包括物体发光的条件、过程和规律,发光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原理、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等基本物理现象。发光物理及其材料科学在信息、能源、材料、航天航空、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必将促进光电子产业的迅猛发展,这对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三价镧系稀土离子具有极丰富的电子能谱,因为稀土元素原子的电子构型中存在4f轨道,为多种能级跃迁创造了条件,在适当波长的激光的激发下可以产生众多的激光谱线,可从红外光谱区扩展到紫外光谱区。因此,稀土离子发光研究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60年代末,Auzel在钨酸镱钠玻璃中意外发现,当基质材料中掺入Yb3+离子时,Er3+、Ho3+和Tm3+稀土离子在红外光激发下可发出可见光,并提出了“上转换发光”的观点[5&4]。所谓的上转换材料就是指受到光激发时,可以发射比激发波长短的荧光的材料。其特点是激发光光子能量低于发射光子的能量,这是违反Stokes定律的。因此上转换发光又称为“反Stokes发光”。从七十年代开始,上转换的研究转移到单频激光上转换。到了八十年代由于半导体激光器泵浦源的发展及开发可见光激光器的需求,使其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激光技术和激光材料的进一步发展,频率上转换在紧凑型可见激光器、光纤放大器等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更激起广大科学工作者的兴趣,把上转换发光的研究推向高潮,并取得了突破性实用化的进展。随着频率上转换材料研究的深入和激光技术的发展,人们在考虑拓宽其应用领域和将已有的研究成果转换成高科技产品。1996年在CLEO会议上,Downing与Macfarlanc等人合作提出了三色三维显示方法,双频上转换三维立体显示被评为1996年物理学最新成就之一,这种显示方法不仅可以再现各种实物的立体图像,而且可以随心所欲的显示各类经计算机处理的高速动态立体图像,具有全固化、实物化、高分辨、可靠性高、运行速度快等优点[15]。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另一项很有意义的应用就是荧光防伪或安全识别,这是一个应用前景极其广阔的新兴研究方向。由于在一种红外光激发下,发出多条可见光谱线且各条谱线的相对强度比较灵敏地依赖于上转换材料的基质材料与材料的制作工艺,因而仿造难、保密强、防伪效果非常可靠。目前,研究的稀土离子主要集中在Nd3+,Er3+,Ho3+,Tm3+和Pr3+等三价阳离子。Yb3+离子由于其特有的能级特性,是一种最常用的敏化离子。一般来说,要制备高效的上转换材料,首先要寻找合适的基质材料,当前研究的上转换材料多达上百种,有玻璃、陶瓷、多晶粉末和单晶。其化合物可分为:(1)氟化物;(2)氧化物;(3)卤氧化物;(4)硫氧化物;(5)硫化物等。迄今为止,上转换发光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人们已在氟化物玻璃、氟氧化物玻璃及多种晶体中得到了不同掺杂稀土离子的蓝绿上转换荧光。 上转换发光的基本理论通过多光子机制把长波辐射转换成短波辐射称为上转换,其特点是吸收光子的能量低于发射光子的能量[2&8]。稀土离子上转换发光是基于稀土离子4f电子能级间的跃迁产生的。由于4f外壳层电子对4f电子的屏蔽作用,使得4f电子态间的跃迁受基质的影响很小,每种稀土离子都有其确定的能级位置,不同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发光过程不同。目前可以把上转过程归结于三种形式:激发态吸收、光子雪崩和能量传递上转换。激发态吸收激发态吸收(Excited Stated Absorption简写为ESA)是上转换发光中的最基本过程,如图1-1所示。首先,发光中心处于基态能级E0的电子吸收一个ω1的光子,跃迁到中间亚稳态E1上,E1上的电子又吸收一个ω2光子,跃迁到高能级E2上,当处于能级E2上的电子向基态跃迁时,就发射一个高能光子。图1-1 上转换的激发态吸收过程 光子雪崩上转换光子雪崩上转换发光于1979年在LaCl3∶Pr3+材料中首次发现。1997年,N. Rakov等报道了在掺Er3+氟化物玻璃中也出现了雪崩上转换。由于它可以作为上转换激光器的激发机制,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的注意。“光子雪崩”过程是激发态吸收和能量传输相结合的过程,如图1-2所示,一个四能级系统,Mo、M1、M2分别为基态和中间亚稳态,E为发射光子的高能级。激发光对应于M1→E的共振吸收。虽然激发光光子能量同基态吸收不共振,但总会有少量的基态电子被激发到E与M2之间,而后弛豫到M2上。M2上的电子和其他离子的基态电子发生能量传输I,产生两个位于M1的电子。一个M1的电子在吸收一个ω1的光子后激发到高能级E。而E能级的电子又与其他离子的基态相互作用,产生能量传输II,则产生三个为位于M1的电子,如此循环,E能级上的电子数量像雪崩一样急剧地增加。当E能级的电子向基态跃迁时,就发出能量为ω的高能光子。此过程就为上转换的“光子雪崩”过程。图1-2 光子雪崩上转换能量传递上转换能量转移(Energy Transfer,简写成ET)是两个能量相近的激发态离子通过非辐射过程藕合,一个回到低能态,把能量转移给另一个离子,使之跃迁到更高的能态。图1-3列出了发生能量传递的几种可能途径:(a)是最普通的一种能量传递方式,处于激发态的施主离子把能量传给处于激发态的受主离子,使受主离子跃迁到更高的激发态去;(b)过程称为多步连续能量传递,在这一过程中,只有施主离子可以吸收入射光子的能量,处于激发态的施主离子与处于基态的受主离子间通过第一步能量传递,把受主离子跃迁到中间态,然后再通过第二步能量传递把受主离子激发到更高的激发态;(c)过程可命名为交叉弛豫能量传递(Cross Relaxation Up-conversion,简称CR),这种能量传递通常发生在相同离子间,在这个过程中,两个相同的离子通过能量传递,使一个离子跃迁到更高的激发态,而另一个离子弛豫到较低的激发态或基态上去;(d)过程为合作发光过程的原理图,两个激发态的稀土离子不通过第三个离子的参与而直接发光,他的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没有与发射光子能量匹配的能级,这是一种奇特的上转换发光现象;(e)过程为合作敏化上转换,两个处于激发态的稀土离子同时跃迁到基态,而使受主离子跃迁到较高的能态。(a)普通能量传递 (b)多步连续能量传递(c)交叉弛豫能量传递 (d)合作发光能量传递(e)合作敏化上转换能量传递图1-3 几种能量传递过程的示意图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发光都是多光子过程,在多光子过程中,激发光的强度与上转换荧光的强度有如下关系:Itamin ∝ Iexcitationn其中Itamin表示上转换荧光强度,Iexcitation表示激发光强度,在双对数坐标下,上转换荧光的强度与激发光的强度的曲线为一直线,其斜率即为上转换过程所需的光子数n,这个关系是确定上转换过程是几光子过程的有效方法。 敏化机制与掺杂方式 敏化机制通过敏化作用提高稀土离子上转换发光效率是常用的一种方法[9]。其实质是敏化离子吸收激发能并把能量传递给激活离子,实现激活离子高能级的粒子数布居,从而提高激活离子的转换效率,这个过程可以表述如下:Dexc+A→D+AexcD表示施主离子,A是受主离子,下标“exc”表示该离子处于激发态。Yb3+离子由于特有的能级结构,是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一种敏化离子。(1)直接上转换敏化对与稀土激活中心(如Er3+,Tm3+,Ho3+)和敏化中心Yb3+共掺的发光材料,由于Yb3+的2F5/2能级在910-1000nm均有较强吸收,吸收波长与高功率红外半导体激光器的波长相匹配。若用激光直接激发敏化中心Yb3+,通过Yb3+离子对激活中心的多步能量传递,可再将稀土激活中心激发至高能级而产生上转换荧光,这类过程会导致上转换荧光明显增强,称之为直接上转换敏化。图1-4以Yb3+/Tm3+共掺杂为例给出了该激发过程的示意图。图1-4 直接上转换敏化(2)间接上转换敏化由于Yb3+离子对910-1000 nm间泵浦激光吸收很大,泵浦激光的穿透深度非常小,因此虽然在表面的直接上转换敏化能极大的提高上转换效率,但它却无法应用到上转换光纤系统中。针对这种情况,国际上与1995-1996年首次提出了“间接上转换敏化”方法[7]。间接上转换敏化的模型首先在Tm3+/Yb3+双掺杂体系中提出的:当激活中心为Tm3+时,如果激发波长与Tm3+的3H6→3H4吸收共振,激活中心Tm3+就被激发至3H4能级,随后处于3H4能级的Tm3+离子与位于2F5/2能级的Yb3+离子发生能量传递,使Yb3+离子的2F5/2能级上有一定的粒子数布居。然后处于激发态2F5/2的Yb3+离子再与Tm3+进行能量传递,实现Tm3+的1G4能级的粒子数布居,这样就通过Tm3+→Yb3+→Tm3+献的能量过程间接地把Tm3+离子激发到了更高能级1G4。从而导致了Tm3+离子的蓝色上转换荧光。图1-5给出了间接上转换敏化的示意图。考虑到稀土离子的敏化作用与前述的上转换机理,在实现上转换发光的掺杂方式通常要考虑如下几点:(1)敏化离子在激发波长处有较大的吸收截面和较高的掺杂浓度;(2)敏化离子与激活离子之间有较大的能量传递几率;(3)激活离子中间能级有较长的寿命。图1-5 间接上转换敏化 掺杂方式表1-1给出了当前研究比较多的掺杂体系,表中同时列出了某一掺杂体系对应的激发波长、基质材料、敏化机制等。表1-1 常见的掺杂体系稀土离子组合 激发波长 基质材料 敏化机制单掺杂 Er3+ 980nm ZrO2纳米晶体 —Nd3+ 576nm ZnO–SiO2–B2O3 —Tm3+ 660nm AlF3/CaF2/BaF2/YF3 —双掺杂 Yb3+:Er3+ 980nm Ca3Al2Ge3O12玻璃 直接敏化Yb3+:Ho3+ 980nm YVO4 直接敏化Yb3+:Tm3+ 800nm 氟氧化物玻璃 间接敏化Yb3+:Tb3+ 1064nm 硅sol–gel玻璃 合作敏化Yb3+:Eu3+ 973nm 硅sol–gel玻璃 合作敏化Yb3+:Pr3+ 1064nm LnF3/ZnF2/SrF2 BaF2/GaF2/NaF 直接敏化Nd3+:Pr3+ 796nm ZrF4基玻璃 直接敏化三掺杂 Yb3+: Nd3+ :Tm3+ 800nm ZrF4基玻璃 间接敏化Yb3+: Nd3+ :Ho3+ 800nm ZrF4基玻璃 间接敏化Yb3+: Er3+ :Tm3+ 980nm PbF2:CdF2玻璃 直接敏化 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应用稀土掺杂的基质材料在波长较长的红外光激发下,可发出波长较短的红、绿、蓝、紫等可见光。通常情况下,上转换可见光包含多个波带,每个波带有多条光谱线,这些谱线的不同强度组合可合成不同颜色的可见光[7]。掺杂离子、基质材料、样品制备条件的改变,都会引起各荧光带的相对强度变化,不同样品具有独特的谱线强度分布与色比关系(我们定义上转换荧光光谱中各荧光波段中的峰值相对强度比称为色比,通常以某以一波段的峰值强度为标准)。因而上转换发光材料可应用到荧光防伪或安全识别上来。上转换发光材料在荧光防伪或安全识别应用上的一个研究重点是制备上转换效率高,具有特色的防伪材料,实现上转换荧光防伪材料能够以配比控制色比;也就是通过调整稀土离子种类、浓度以及基质材料的种类、结构和配比,达到控制色比关系。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内容Nd:YAG激光器发出1064nm的激光,在激光打孔、激光焊接、激光核聚变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最常用的激光波段。然而,由于人眼对1064nm的红外光不可见,因此,需要采用对1064nm激光响应的红外激光显示材料制备的显示卡进行调准和校正。本论文采用氟化物作为基质,掺杂稀土离子,通过配方和工艺研究,制备对1064nm响应的红外激光显示材料。研究组分配比、烧结温度、气氛和时间等对粉体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和荧光光谱分析等测试手段对粉体进行表征。确定最佳烧结温度、组分配比,最终获得对1064nm具有优异红外转换性能的红外激光显示材料。第二章 红外激光显示材料的合成与表征经过多年研究,红外响应发光材料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已实现了氟化物玻璃、氟氧化物玻璃、及多种晶体中不同稀土离子掺杂的蓝绿上转换荧光。然而上转换荧光的效率距离实际实用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蓝光,其效率更低。因此,寻找新的红外激光显示材料仍在研究之中,本文主要研究对1064nm响应的发光材料。本章研究了双掺杂Er3+/Yb3+不同基质材料的蓝绿上转换荧光,得到了发光效果较好的稀土掺杂氟化物的红外激光显示材料,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果。 红外激光显示材料的合成 实验药品(1)合成材料所用的化学试剂主要有:LaF3,BaF2,Na2SiF6,NaF,氢氟酸,浓硝酸等。稀土化合物为Er2O3、Yb2O3,纯度在4N以上。(2)ErF3、YbF3的配制制备Yb3+/Er3+共掺氟化物的红外激光显示材料使用的ErF3,YbF3是在实验室合成的。实验采用稀土氧化物,称取适量的Er2O3,Yb2O3放在烧杯1和烧杯2中,滴加稍微过量的硝酸(浓度约为8mol/L),置于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上搅拌,直至烧杯1中出现粉红色溶液、烧杯2中出现无色溶液停止。其化学反应如下:Er2O3+6HNO3→2Er(NO3)3+3H2OYb2O3+6HNO3→2Yb(NO3)3+3H2O再往烧杯1和烧杯2中分别都加入氢氟酸,烧杯1中生成粉红色ErF3沉淀,烧杯2中生成白色絮状YbF3沉淀,其化学反应如下:Er(NO3)3+3HF→ErF3↓+3HNO3Yb(NO3)3+3HF→YbF3↓+3HNO3生成的ErF3、YbF3沉淀使用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进行分离,并多次使用蒸馏水进行洗涤,将从溶液中分离得到的沉淀倒入烧杯放入电热恒温干燥箱,在100℃条件下保温12小时,得到了实验所需的ErF3、YbF3,装入广口瓶中备用。 实验仪器SH23-2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上海梅颖浦仪器仪表制造有限公司)PL 203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一托多利仪器上海有限公司)202-0AB型电热恒温干燥箱(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SHB-111型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WGY-1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天津市港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DXJ-2000型晶体分析仪(丹东方圆仪器有限公司)1064nm半导体激光器(长春新产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4-13型箱式电阻炉(沈阳市节能电炉厂) 样品的制备(1)实验方法本实验样品制备方法是:以稀土化合物YbF3、ErF3,基质氟化物为原料,引入适量的助熔剂,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红外激光显示材料。高温固相法是将高纯度的发光基质和激活剂、辅助激活剂以及助熔剂一起,经微粉化后机械混合均匀,在较高温下进行固相反应,冷却后粉碎、筛分即得到样品[8]。这种固体原料混合物以固态形式直接参与反应的固相反应法是制备多晶粉末红外激光显示材料最为广泛使用的方法。在室温下固体一般并不相互反应,高温固相反应的过程分为产物成核和生长两部分,晶核的生成一般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在成核过程中,原料的晶格结构和原子排列必须作出很大调整,甚至重新排列。显然,这种调整和重排要消耗很多能量。因而,固相反应只能在高温下发生,而且一般情况下反应速度很慢。根据Wagner反应机理可知,影响固体反应速度的三种重要因素有:①反应固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及其表面积;②产物相的成核速度;③离子通过各物相特别是通过产物相时的扩散速度。而任何固体的表面积均随其颗粒度的减小而急剧增加,因此,在固态反应中,将反应物充分研磨是非常必要的[6]。而同时由于在反应过程中在不同反应物与产物相之间的不同界面处可能形成的物相组成是不同的,因此可能导致产物组成的不均匀,所以固态反应需要进行多次研磨以使产物组成均匀。另外,如果体系存在气相和液相,往往能够帮助物质输运,在固相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固相反应法制备发光材料时往往加入适量助熔剂。在有助熔剂存在的情况下,高温固相反应的传质过程可通过蒸发-凝聚、扩散和粘滞流动等多种机制进行。(2)实验步骤根据配方中各组分的摩尔百分含量(表3-1,表3-2,表3-3中给出了实验所需主要样品的成分与掺杂稀土离子浓度),准确计算各试剂的质量,使用电子天平精确称量后,把原料置于玛瑙研钵中研磨均匀后装入陶瓷坩埚中(粉体敦实后大概占坩埚体积的1/3),再放入电阻炉中保温一段时间。冷却之后即得到了实验所述的红外激光显示材料样品。图2-1为实验流程图:图2-1 实验流程图 红外激光显示材料的表征 XRDX射线衍射分析是当今研究晶体精细结构、物相分析、晶粒集合和取向等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10&9]。通常采用粉末状晶体或多晶体为试样的X射线衍射分析被称为粉末法X射线衍射分析。1967年,Hugo 鉴于计算机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在粉末中子衍射结构分析中,提出了全粉末衍射图最小二乘拟合结构修正法。1977年,Malmros等人把这个方法引入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中,从此Rietveld分析法的研究开始迅速发展起来[16&10]。本实验采用丹东方圆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DXJ-2000型晶体分析仪对粉末样品进行数据采集,主要测试参数为:Cu靶Kα线,管压45kV,管流35Ma,狭缝DSlmm、.、SS1 mm,扫描速度10度/min(普通扫描)、度/min(步进扫描),通过测试明确所制备的材料是否形成特定晶体结构的晶相,也可以简单判断随着掺杂量的增加,是否在基质中有第二相形成或者掺杂的物质同基质一起形成固溶体。

稀土发光材料研究总结论文

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发光材料:Rare Earth Luminescent Materials 稀土发光是由稀土4f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出而产生的,因激发方式不同,发光可区分为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阴极射线发光(cathodluminescence)、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放射性发光(radiation luminescence)、X射线发光(X-ray luminescence)、摩擦发光(triboluminescence)、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和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等。稀土发光具有吸收能力强,转换效率高,可发射从紫外线到红外光的光谱,特别在可见光区有很强的发射能力等优点。稀土发光材料已广泛应用在显示显像、新光源、X射线增光屏等各个方面。 稀土发光材料制造方法:(1)气相法:气体冷凝法;真空蒸发法;溅射法;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等离子体法;化学气相输运法等。(2)固相法:高温固相合成法;自蔓延燃烧合成法(SHS);室温和低热固相反应法;低温燃烧合成法;冲击波化学合成法;机械合金化法等。(3)液相法:沉淀法;均相沉淀法;共沉淀法;化合物沉淀法;熔盐法;水热氧化法;水热沉淀法;水热晶化法;水热合成法;水热脱水法;水热阳极氧化法;胶溶法;相转变法;气溶胶法;喷雾热解法;包裹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微波合成法等。稀土发光材料的主要应用:(1)光源:日光灯 Ca5(PO4)3(Cl,F):[Sb3+,Mn2+]; BaMg2Al16O27:Eu2+; MgAl11O16:[Ce3+, Tb3+]; Y2O3:Eu3+高压汞灯 Y(PV)O4:Eu; YVO4:Eu,Tb黑光灯 YPO4:Ce,Th; MgSrBF3:Eu固体光源 GaP;GaAs;GaN;InGaN;YAG:Ce(2)显示:数字符号显示 发光二极管(LED)平板图像显示 OLED(3)显像:黑白电视 Gd2O2S:Tb彩色电视 Y2O3:Eu; Y2O2S:Eu飞点扫描 Y2SiO5:CeX射线成像 (Zn, Cd)S:Ag; CaWO4; BaFCl:Eu2+; La2O2S:Tb3+; Gd2O2S:Tb3+(4)探测:闪烁晶体 CsI, TlCl(5)激光:固体激光材料 YAG:Nd3+; YAP:Nd3+; YLF:Nd3+玻璃激光材料 掺Nd3+硅酸盐、硼酸盐和磷酸盐玻璃化学计量激光 PrCl3; NdP5O14; NdLiP4O12; NdKP4O12; NdK3(PO4)2; NdAl3(BO3)4; NdK5(MoO4)4液体激光 Eu3+激活的苯酰丙酮(BA)、二苯酰甲烷(DBM)、三氟乙酰丙酮(TFA)和苯三氟丙酮(BTFA)等气体激光 Sm(I), Eu(I), Eu(II), Tm(I), Yb(I), Yb(II), Yb等金属蒸气稀土发光材料专利技术集 1、一种制取长余辉发光材料的方法 2、稀土alo-bo绿色发光材料的制备 3、一种光致长余辉发光材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4、农膜稀土荧光粉转换剂的制备 5、用于测温技术的稀土荧光体 6、水性蓄能发光涂料 7、一种红外防伪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8、光致发光釉及其制造方法 9、发光漆及其应用 10、铝酸盐高亮度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11、一种发光红磷光体 12、一种艳红色稀土荧光粉及其配制方法 13、稀土荧光探伤渗透液 14、碳还原法合成灯用稀士兰.绿两种荧光粉 15、包裹型稀土激活碱土金属铝酸盐发光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16、稀土铝酸盐绿色发射荧光体的制备方法 17、稀土材料发光粉 18、一类高聚物稀土荧光组合物及其用途 19、稀土高分子光致发光材料及其合成方法 20、自发光颜料的生产方法 21、一种在254纳米紫外光下发光的复合材料 22、陶瓷发光材料及其制造工艺 23、一类高效稀土有机配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24、陶瓷发光材料制造工艺及制品 25、稀土石榴石绿色荧光体及制备方法 26、新型上转换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27、一种含稀土的氧化物红色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28、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29、一种半透明度高的发光材料制造方法 30、多色彩稀土荧光粉及其配制方法 31、稀土激活铝硅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32、长余辉无机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33、一种新型的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34、用紫光二极管转换成发白光的稀土发光材料 35、稀土氧化物红色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36、一种硼铝酸盐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37、一种合成长余辉发光材料的新方法 38、含稀土有机无机纳米杂化发光材料的合成方法 39、多离子激活的碱土铝酸盐光致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制造方法 40、发光材料 41、拟薄水铝石晶种化稀土发光材料制备工艺 42、高聚物稀土化合物纳米杂化发光材料的合成方法 43、夜光材料的合成工艺 44、红色荧光粉的制造工艺 45、红色荧光粉 46、一种紫光或紫外激发的硼磷酸盐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47、碱金属锡磷酸盐基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48、一种稀土激活的y2sio5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49、稀土氧化物基纳米发光粉体的制备方法 50、一种稀土掺杂的纳米级氧化钇基发光粉体的制备方法 51、稀土红色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52、稀土掺杂钽酸盐透明发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53、长余辉高亮度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54、机器可读荧光磷光防伪材料、该材料的制作方法及其应用 55、一种制备铕激活的钇钆硼酸盐荧光粉的方法 56、稀土绿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57、高色纯度稀土钒磷酸钇钆铕红色荧光体及其制造方法 58、热固性发光粉末涂料及其制造方法 59、一种稀土荧光复合物及其用途 60、一种制备铝酸盐长余辉发光粉的方法 61、稀土包膜转光材料制备工艺 62、新型光存储发光材料及其用途 63、一种光固化稀土红色荧光防伪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64、一种真空紫外激发的绿色硼酸盐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65、一种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66、包含稀土元素硫化物的场发射白色发光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67、含联吡啶衍生物的稀土配合物及其作为电致发光材料的应用 68、包含稀土元素硫化物的绿色发光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69、稀土蓝色荧光材料、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70、一种晶格缺陷可调控型长余辉发光材料 71、电致发光材料 72、钇取代的硫代铝酸钡发光材料 73、一种人工合成的长余辉高亮度发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74、用于电致发光荧光体的喷镀沉积方法 75、一种红色荧光粉的制备方法 76、耐蚀性陶瓷、含耐蚀性陶瓷的发光管及发光管的制造方法 77、发红色光余辉性光致发光荧光体和该荧光体的余辉性灯泡 78、含有稀土类元素的微粒和使用其的荧光探针 79、一种功能性纳米稀土荧光微粒及其制备和应用 80、氮化物荧光体,其制造方法及发光装置

稀土发光材料 自古以来,人类就喜欢光明而害怕黑暗,梦想能随意地控制光,现在我们已开发出很多实用的发光材料。在这些发光材料中,稀土元素起的作用很大,稀土的作用远远超过其它元素。 一、稀土发光材料��物质发光现象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受热,产生热辐射而发光,另一类是物体受激发吸收能量而跃迁至激发态(非稳定态)在反回到基态的过程中,以光的形式放出能量。以稀土化合物为基质和以稀土元素为激活剂的发光材料多属于后一类,即稀土荧光粉。稀土元素原子具有丰富的电子能级,因为稀土元素原子的电子构型中存在4f轨道,为多种能级跃迁创造了条件,从而获得多种发光性能。稀土是一个巨大的发光材料宝库,在人类开发的各种发光材料中,稀土元素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1973年世界发生能源危机以来,各国纷纷致力于研制节能发光材料,于是利用稀土三基色荧光材料制作荧光灯的研究应运而生。1979年荷兰菲利浦公司首先研制成功,随后投放市场,从此,各种品种规格的稀土三基色荧光灯先后问世。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彩电已开始向大屏幕和高清晰度方向发展。稀土荧光粉在这些方面显示自己十分优越的性能,从而为人类实现彩电的大屏幕化和高清晰度提供了理想的发光材料。��稀土荧光材料与相应的非稀土荧光材料相比,其发光效率及光色等性能都更胜一筹。因此近几年稀土荧光材料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年用量增长较快。��根据激发源的不同,稀土发光材料可分为光致发光(以紫外光或可见光激发)、阴极射线发光(以电子束激发)、X射线发光(以X射线激发)以及电致发光(以电场激发)材料等。二、光致发光材料—灯用荧光粉��灯用发光材料自70年代末实用化以来,促使稀土节能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向大功率、小型化、低光衰、高光效、高显色、无污染、无频闪、实用化、智能化、艺术化方向发展。主要用于各类不同用途的光源,如照明、复印机光源、光化学光源等。其中三基色荧光粉(由红、绿、蓝三种稀土的荧光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制成的节能灯,由于光效高于白炽灯二倍以上,光色也好,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稀土发光材料的质量提高和应用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新一代节能光源的科研、生产、应用,并带动了许多相关行业的发展,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典型的热阴极荧光灯是在玻璃管内壁涂有荧光粉,在紫外线激发下发出可见光。当灯通电时,封装在灯两端的钨丝电极之间放电。主要是通过荧光粉将短波辐射转变成可见光而发光。稀土三基色荧光灯,它含有钇、铕和铽稀土荧光粉,能发出更亮的光,比标准荧光灯更接近太阳光谱。同时这种光可以节省50%的能耗,三基色荧光粉是将三种发射窄带红(611nm)、绿(545nm)和兰(450nm)色光谱的三种荧光粉混合而成。灯管先涂一薄层卤磷酸盐荧光粉,然后再涂一薄层三基色荧光粉。每支三基色荧光灯管平均含克荧光粉,其中包括60%Eu3+掺杂的氧化钇(红粉)、30%Tb3+激活的铈镁铝酸盐(绿粉)和10%Eu2+激活的钡镁铝盐(蓝粉)。��三基色荧光粉常用的稀土激活荧光体有:红粉:铕(Eu3+)激活的氧化钇、有时用Bi3+共掺杂蓝粉:铕(Eu2+)激活的硅酸盐基质铕(Eu2+)激活的铝酸盐基质铕(Eu2+)激活的氯磷酸盐基质铕(Eu2+)激活的钡镁铝酸盐绿粉:铽(Tb3+)、铋(Bi3+)和铈(Ce3+)激活的镁铝酸盐铽(Tb3+)和钆(Gd3+)激活的镁钡铝酸盐1.稀土节能灯��稀土荧光粉主要应用于办公室、百货商店和工厂中的高性能荧光灯。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含铽较少的较便宜的荧光粉开发成功,这种节能灯的应用迅速增长。90年代中期,国际上推出了TMT2直管型荧光灯,管径仅7mm,功率为6W~13W,光效为621m/W。T5直管型荧光灯管径为16mm,功率14W~35W,28W荧光灯光效可达104m/W,寿命大于16000h。我国新开发的大功率强光型55W~120W适用于室外照明的稀土紧凑型节能荧光灯管,光效801m/W以上。��新一代高频环保节能灯管T5荧光灯管,是理想的节能照明光源。灯管的特点是涂敷稀土三基色荧光粉为发光体,采用固态汞减少二次污染及高频电点灯的新技术,光效高、光色好、无频闪、提高了光的质量、缩短了工序、降低了能耗、减少了汞污染、净化了生产环境、提高了生产效率,是今后几年大力推广的产品,市场前景优于当前的紧凑型节能荧光灯。��近年国际上又推出加强型T5高频节能荧光灯管,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光通量,充分发挥了细管径高光通的作用。��上海东利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江南节能灯厂、华星光电实业公司等单位近日以推出大功率、高光通、高显色、强光型紧凑型节能荧光灯。华星光电实业公司研制生产的T5管径55W~85W E40、E27灯头,体积与功率250W以下的高压汞灯、高压钠灯大致相同,显色指数Ra>80,适用于室外照明。��节能灯是绿色照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广使用稀土三基色节能灯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2.稀土荧光粉用其它类型灯(1)汞灯��稀土荧光粉用于高压汞灯中已有多年。这种灯的原理是利用氩气和汞蒸汽中的放电作用,它的光强度高于荧光灯。所用铕激活的钡酸钇荧光粉起改善光色作用。高压汞灯的主要应用是街道和工厂照明,这种场合需要强的白光。但是,近年来钠放电灯和金属卤化物HQT灯已代替了高压汞灯,它的市场已衰落。钠放电灯和金属卤化物HQT灯比汞灯的颜色再现性好,发天然白光。美国通用电报电话公司麻省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已经研究出一种改良型低色温用的汞灯。将铈激活的钡酸钇荧光粉混入,制成400W的暖色汞灯,照明度25500流明,色温3350K,比普通汞灯的稳定性好、效率高。(2)碳弧灯��稀土氟化物加入到棒芯中,使弧光强度提高到10倍,同时弧光颜色由浅黄色变为接近日光色。这种碳弧灯用作探照灯以及彩色电影摄像和放映。(3)高压钠灯��高压钠灯中用半透明氧化铝作弧型管材料,氧化铝中添加少量氧化镁和氧化钇作烧结助剂来改善材料的光学性质,为了增强氧化铝的半透明度,氧化钇的粒径应在25微米左右。若粒径太大则会降低强度。目前高压钠灯中存在的问题是稀土杂质偏析导致钠浸蚀氧化铝管。

稀土发光机理是稀土元素原子的电子构型中存在4f轨道,当4f电子从高能级以辐射方式跃迁至低能级时就发出不同波长的光。

具有未充满的4f壳层的稀土原子或离子,其光谱大约有30000条可观察到的谱线,它们可以发射从紫外光、可见光到红外光区的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

稀土离子丰富的能级和4f电子的跃迁特性,使稀土成为巨大的发光宝库,从中可发掘出更多新型的发光材料。

稀土发光材料的应用

1、稀土阴极射线发光材料

稀土阴极射线发光材料主要应用于示波器、电视机、计算机、雷达等的显示器和荧光屏。其中荧光粉在彩色电视机中发展的最快,主要包括红色荧光粉、绿色荧光粉、蓝色荧光粉等。

2、稀土光致发光材料

光致发光指利用可见光、红外光和紫外光材料产生的发光现象。光致发光材料主要有紧凑型荧光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高压汞灯用稀土荧光粉、稀土金属卤化物灯荧光粉、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稀土激活的长余辉发光材料等,主要应用于电影、电视的拍摄、室内照明、军事设施等。

3、稀土电致发光材料

电致发光指稀土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的发光。换句话说,它的发光过程就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电致发光材料在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能够对化合物进行化学修饰,从而改变其发射波长,协调发光的颜色,同时实现各种颜色的发光。

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进展论文

长余辉发光材料简称长余辉材料,又称夜光材料。长余辉指的是在紫外可见光、X射线等激发光停止后,仍可以持续发光几秒甚至几个小时的一类发光现象,如传说中的夜明珠在黑暗下也可以持续发光。 科研人员从稀土卤化物晶格中获取灵感,制备出新型的稀土纳米闪烁体长余辉材料。在此基础上,将纳米闪烁体长余辉材料与柔性基质相结合,成功研制出了透明、可拉伸、高分辨的柔性X射线成像设备。

5月5日,重庆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杨朝龙副教授课题组在国际顶尖刊物《Science》 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题为Ultralong 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from amorphous organic materials toward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encryption and decryption的研究论文,这是国际上首次报道无定形聚合物基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其在机密信息领域的加密及解密应用。重庆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为论文第一单位,材料学院硕士研究生苏艳作为第一作者,杨朝龙副教授与合作单位南洋理工大学Zhao Yanli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该论文被《Science Advances》选作亮点论文在官网滚动报道。这是重庆市高校科研成果首次登上Science子刊杂志首页并作滚动报道。

长余辉发光是指在撤去激发光源后仍然能够持续发光一段时间的一种独特光物理现象。这种现象一般存在于无机材料中,例如夜明珠。相对于无机长余辉材料,有机长余辉发光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柔性以及功能团易修饰等优点,在生物成像、光学记录、信息存储、防伪系统等诸多高新科技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但纯有机长余辉现象通常只在很低的温度(77 K)和无氧环境等苛刻条件下才能被观察到,在室温实现高效有机长余辉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基于此,杨朝龙副教授课题组与南洋理工大学Zhao Yanli教授课题组合作,自主设计了含有六个苯甲酸单元的六(4-羧酸-苯氧基)-环磷腈(G)客体分子(图三)。在室温条件下,G本身不发射任何的荧光或磷光。当G引入到聚乙烯醇(PVA)基质膜中,在激发光源关闭后表现出明显的长余辉现象,且展现出强烈的紫外辐照依赖性 (图三)。课题组基于辐照依赖特性,创新开发出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区的的绿色环保无油墨丝网印刷技术,该技术可应用于票据、奢侈品、纸币、军方/政府机密文件等的高级防伪(图四)。

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重庆市科委、重庆市教委、新加坡学术研究基金等项目,以及材料学院和高分子材料与加工技术校级首批科研团队的大力支持。

《Science Advances》为《Science》刊物旗下子刊,内容涵盖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工程、数学以及社会科学等学术领域,旨在发表推进科学发展的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创新性的前沿工作。

1. Guo-hua Chen, Jie-chang Di, Hua-rui Xu, Min-hong Jiang, and Chang-lai Yuan. Microwave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Ca4La2Ti5-x(Mg1/3Nb2/3)xO17 Ceramic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4): 1394-1397 (SCI&EI)2. Jie-chang Di, Guo-hua Chen, Mei-zhen Hou, Chang-lai Yuan, Hua-rui Xu, Chang-rong Zhou. Low loss and middle permittivity of (1- x) Ca4La2Ti5O17-xNdAlO3 dielectric resonators with near-zero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the resonant frequency,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2012, 47:2271–2277(SCI&EI)3. Guo-hua Chen, Jie-chang, Ming Li, Ian M Reaney, Yan Lei, Hua-rui Xu, Chang-rong Zhou, Min-hong Jiang, Xin-yu Liu. Synthesis, microstructure and microwave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Ca4-xMgxLa2Ti5O17 ceramics,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Materials in Electronics, 2012, 23:746-752 (SCI&EI)4. Guohua Chen, Meizhen Hou, Yan Bao, Changlai Yuan, Changrong Zhou, Huarui Xu. Silver Co-Firable Li2ZnTi3O8 Microwave Dielectric Ceramics with LZB Glass Additive and TiO2 Dopa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Ceramic Technology, 1–10 (2012) DOI: (SCI&EI)5. Guo-hua Chen, Wen-jun Zhang, Xin-yu Liu, Chang-rong Zhou.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strontium barium niobate based glass-ceramics for energy storage capacitors, Journal of Electroceramics, 2011, 27:78–82(SCI&EI)6. Minhong Jiang, Xinyu Liu, Guohua Chen. Phase structures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new lead-free ceramics, Scripta Matarialia, 2009, 60 (10): 909-912 (SCI&EI)7. Mei-zhen Hou, Guo-hua Chen, Yan Bao, Yun Yang, Chang-lai Yuan. Low-temperature firing and microwave dielectric propertiesof LBS glass-added Li2ZnTi3O8 ceramics with TiO2,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Materials in Electronics, 2012. (DOI ) (SCI&EI)8. Guo-hua Chen. Sintering, crystallization, and properties of CaO doped cordierite-based glass-ceramic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2008, 455(1-2):298–302 (SCI&EI)9. Guo-hua Chen, Hua-rui Xu, Min-hong Jiang. Effect of vanadium doping on sintering and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strontium barium niobate ceramics,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Materials in Electronics, 2010, 21:168–172 (SCI&EI)10. Chen Guo-hua, Liu Xin-yu. Sintering, crystallization and properties of MgO-Al2O3-SiO2 system glass-ceramics containing ZnO,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07, 431(1-2):282-286 (SCI&EI)11. Guo-hua Chen, Bing Qi. Microstructure and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CBS glass-doped ceramic system,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Materials in Electronics, 2009, 20 (3):248-252 (SCI&EI)12. Guo-hua Chen, Jun-tao Liu, Hua-rui Xu, Chang-rong Zhou, Min-hong Jiang, Xin-yu Liu. Low-temperature synthesis of ultrafine powder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Materials in Electronics, 2011, 22:915–919 (SCI&EI)13. Guo-hua Chen, Bing Qi. Effect of CASP glass doping on sintering and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SBN ceramic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09, 473: 414–417(SCI&EI)14. Guo-hua Chen, Lin-jiang Tang, Jun Cheng, Min-hong Jiang.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BS glass/ceramic composites for LTCC application,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2009, 478:858–862 (SCI&EI)15. Chen Guo-hua, Liu Xin-yu. Influence of AlN addition on 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rdierite-based glass -ceramic composites,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07,190(1-3):77-80 (SCI&EI)16. Chen Guo-hua. Effect of replacement of MgO by CaO on sintering, crystallization and properties of MgO-Al2O3-SiO2 system glass-ceramics,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2007, 42(17):7239-7244 (SCI&EI)17. Guo-hua Chen, Xin-yu Liu. Low-temperature sinter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lass-ceramic composites,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Materials in Electronics, 2006, 17(9): 877-882 (SCI&EI)18. Chen Guo-hua. Effect of ZnO addition on properties of cordierite-based glass-ceramics,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Materials in Electronics, 2007, 18(12):1253-1257 (SCI&EI)19. Guo-hua Chen, Bing Qi. Barium niobate formation from mechanically activated BaCO3-Nb2O5 mixture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06, 425(1-2): 395-398(SCI&EI)20. Chen Guo-hua, Liu Xin-yu. Effects of rare earth addition on sintering process and dielectric property of cordierite based glass-ceramics,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04, 14(6):1145-1150 (SCI&EI)21. Ying Luo, Xinyu Liu, Guohua Chen.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BaTiO3-based NTC thermistors doped by BaBiO3 and CeO2,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07, 429(1-2): 335-337 (SCI&EI)22. Ying Luo, Xinyu Liu, Xvqiong Li, Guohua Chen. BaBiO3-doped SrTiO3-based NTC thermistor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07,433(1-2): 221-224 (SCI&EI)23. Ying Luo, Xinyu Liu, Guohua Chen. Effect of Y2O3 addition on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BaTiO3 based NTC thermistors, Materials Letters, 2006, 60(8):1011-1013(SCI&EI)24. 周希,陈国华,朱归胜,杨云,魏亚楠,周昌荣. 白光LED用Sr2SiO4:Eu2+发光材料的燃烧法制备及其光谱特性,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2(12):3692-3697 (EI)25. 陈国华,刘心宇,陈丽洁. 均匀沉淀法制备铝酸锶发光材料及其性能,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09, 19(6): 1113?1118 (EI)26. 陈国华. 硅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功能材料,2006,37(S):19-24(EI)27. 陈国华. 稀土离子激活长余辉发光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光学技术, 2006,32(S):42-49(EI)28. 职利,陈国华, 刘俊涛,刘心宇,周昌荣,江民红. 添加 BaO-B2O3-SiO2 玻璃对 陶瓷烧结和介电性能的影响,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2(4):947-953 (EI)29. 张文俊, 周昌荣, 江民红, 王华, 刘心宇, 陈国华. Na2O对BaO-SrO-Nb2O5-B2O3-SiO2系玻璃陶瓷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1,21(6): 1457-1462 (EI)30. 陈国华,徐华蕊,江民红, 颜东亮, 周昌荣,成钧, 刘心宇. CaO 和SiO2含量比值对钙长石基玻璃陶瓷性能的影响,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10,31(5):30-35(EI)31. 陈国华, 唐林江, 职 利, 成钧, 刘心宇. 玻璃组成对CaO-Al2O3-SiO2系玻璃烧结、晶化和性能的影响,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0(5):1270-1275(EI)32. 陈国华, 刘心宇. AlN/堇青石玻璃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 材料科学与工艺,2009,17(2):221-224(EI)33. 戚冰, 陈国华. SBTN陶瓷的制备和介电性能研究,功能材料, 2006,37(S):326-328 (EI)34. 陈国华,戚冰. 掺杂Ca2+和Mg2+对SBN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0(1): 206-210 (EI)35. 陈国华, 刘心宇. 添加稀土氧化铈对堇青石基玻璃陶瓷的烧结和性能的影响,硅酸盐学报,2004,32(5):625-630 (EI)

长余晖指的是在紫外可见光、X射线等激发光停止后,仍可以持续发光几秒甚至几个小时的一类发光现象,如同传说中的夜明珠在黑暗下也可以持续发光。科研人员从稀土卤化物晶格中获取灵感,制备出新型的稀土纳米闪烁体长余晖材料。

  • 索引序列
  • 发光荧光材料研究前沿论文
  • 荧光发光材料论文可投哪些期刊
  • 荧光光谱在催化研究中的应用论文
  • 稀土发光材料研究总结论文
  • 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进展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