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各专业公共基础课,是 教育 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课程,也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课程。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一思修论文2000字以上,希望大家喜欢!
《辅导员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
【摘 要】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意。辅导员应在加强理论学习、把握学生特点、解决实际问题、开展 社会实践 等方面入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关键词】辅导员;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最亲密接触的人,在其教育、管理、服务的过程中,理想信念教育也成为了高校辅导员的“必修课”。这个“必修课”并不是说辅导员只要简单灌输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站在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战略高度,在理念思路、方式 方法 、载体形式等方面做足功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一、理想信念的内涵和内容
理想,是指人们对美好愿景的设想和追求,是有根据的、可以实现的目标,它是区别于空想和幻想的。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价值取向、生活态度深信不疑的观念。理想信念是人生的航标、命脉和灵魂,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的动摇时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只有确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指出:“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之上的,是科学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义,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因而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正确道路。”这是对处于改革深水区、攻坚期的中国社会高举理想信念精神旗帜最鲜明、最简洁的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应当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烈信心。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
(一)就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据2013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大学生思想主流持续积极健康向上,调查显示,广大高校学生高度信任并拥护以同志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度认同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度关注事关国家利益的大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的意愿强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
(二)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片面性、模糊性和肤浅性
伴随着市场经济深入推进,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社会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日趋明显,一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在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以及各种信息冲击之下也容易倾斜和摇摆,对国家历史和现实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一些学生对改革开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理解不深,导致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里素质欠佳等问题。
三、大学生理想信念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
(一)当前国内外复杂形势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体的主力军,其信仰的形成同样受到国内外形势的影响。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思想观念的障碍,利益固化的藩篱,使大学生对改革共识与困惑交织,一些大学生在追求个人价值的过程中个人意识更加强烈,政治需求更加现实, 文化 需求更加多样,社会需求更加广泛,更多采用市场经济标准去评价,甚至走向功利主义的极端。从国际看,我国和西方国家在国际事物上话语权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和竞争从未停止,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文化搏杀、思想争夺、网络大战虽无硝烟炮火,但一样博弈激烈,国内外较量和竞争阻滞了大学生对正确的理想信念的领悟与追求。
(二)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存在不足
一些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不紧,教育的形式还是局限于座谈会、讲座等传统会议形式,在内容上出现了泛政治化和教条化、教材化,片面强调理想信念教育的讲授和灌输,出现了理想信念教育智育化的倾向,脱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和需要。一些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更多注重事务性的工作,比如班级的评奖评优、安全稳定、考风考纪等,而忽视了对于他们来说最为根本的理想信念教育环节。
(三)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未完全成熟的生理、心理、知识结构等特点决定他们的理想信念难免出现偏差。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在优越生活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父母亲戚的溺爱,再加上缺少生活和社会阅历,一些大学生感到精神空虚、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对生活没有希望和乐趣,出现了没有理想信念或者即使有理想信念却出现了理想信念的功利化、自私化、空想化、片面性、模糊性和肤浅性。
四、对策
(一)加强理论学习领航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基础性
理论揭示规律、明示方向,能够为理想信念提供有力支撑。因此辅导员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一是在理论学习的内容上,要带领大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大学生增强三个自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二是在理论学习的方法上,采用案例式、讨论式、研究式、体验式的 学习方法 ,多用讲 故事 、举事例、摆事实的方式,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三是在理论学习的话语上,多用聊天式、谈心式的语气,多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少数空话、套话、场面话,使理论学习鲜活而不苍白、生动而不呆板、亲切而不生硬。四是在理论学习的载体上,既要运用好传统载体,例如研讨会、小型 辩论 会、演讲比赛等载体,又要运用好微博、QQ等网络资源载体,为学生开辟自由表达诉求和感受的 渠道 ,来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
(二)分析学生特点引航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增强针对性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的环境下,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观念、思潮和意识形态的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使当代大学生形成了特点显著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在精神上,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行为上,追求自我支配和自主决策。辅导员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此方面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才能开展好工作。因此辅导员做好理想信念教育要认真分析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对学生的性格、地域、家庭、专业、年级、民族等信息都要心中有数,建立好学生特点信息库,一方面,发挥辅导员的自身优势,辅导员要善于用可亲可敬、平易和蔼又从容淡定、沉稳大气的肢体语言和语态眉宇传神、灵动善融,另一方面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主体需求,把理想信念教育同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有机结合起来,和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心理特点、行为特点、学业特点、恋爱特点、就业特点及其成因有机结合起来,和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在激发学生主体创造力,鼓励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三)解决实际问题助航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实效性
面对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辅导员不能就理想信念谈理想信念,而应把理想信念教育和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当今的大学生除了学业发展诉求之外,还面临恋爱困惑、就业压力、 人际交往 等现实问题,辅导员只有把理想信念教育和关心、关注、关爱学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在服务学生的学业发展、服务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学生的身心健康等方面下功夫,积极构建高效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建立完善学生诉求表达、矛盾化解、利益协调机制,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高质量的服务,使学生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主人公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才能真正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就要求辅导员不应当只是理想信念相关知识的灌输者,而应是新视角的提出者和新问题的发现者,善于用问题开刀,拿现象作靶,热切关注大学生成长中的困惑,从学生合理实际诉求出发,与 热点 面对面,同学生心贴心,敢于直面学生的困惑,善于回答学生的疑惑,系统解答学生的疑问,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诚心回答学生疑惑,耐心解答学生疑问中开展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四)开展社会实践护航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增强支撑性
大学生长期在学校生活,对社会了解不够深入,理想信念往往带有片面性和理想化的特点。大学生在学校树立的理想信念以及由此萌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到社会大课堂中,与现实生活发生交流碰撞,才能鉴别其真实性和存在的具体价值。辅导员应该积极鼓励并发动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的领域上,不断探索社会实践新形势、新特色。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业认识实习实践以及一些基层项目,例如西部计划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使大学生在实践锻炼中砥砺品质,在实践锻炼中来了解和把握党情、国情、政情、民情和舆情的演进,在实践锻炼中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大局意识、底线意识和奉献意识。在实践内容上,注意发挥文化教育的优势和学生的专业和特长,坚持科技文化服务的方向,按照服务社会、完善自我的发展模式,让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使大学生能够将个人理想信念和社会理想信念有机结合起来,最终达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
总之,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在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辅导员来说,就是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引导大学生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信念上的坚定,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使大学生自觉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满腔热忱转化为刻苦学习、勤奋工作、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在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参考文献
[1] 巩献田.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21-122.
[2] 唐家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 反思 与创新[J].当代教育论坛,2005(9):15-16.
作者简介:马凯(1984- ),男,河南郑州人,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一思修论文2000字以上
初中政治论文怎么写
论文既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又能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下面我整理的初中政治论文,欢迎来参考!
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本文就初中思想政治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之一——小论文的写作与指导谈谈自己的实践与反思。
一、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的意义
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在掌握确凿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思想政治课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观察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写成议论性文章就就是思想政治小论文。
1、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广大政治教师要确立起自己作为课程教法的创造者和实施主体的意识,根据不同的选题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进行发现和创造,大胆打破观念的束缚、时空的限制,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初中政治教学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但并不排斥学生作进一步的理论探讨研究。马克思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政治小论文就是培养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3、小论文活动能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的实施
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要注意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以解决现实问题,要体现时代感、新颖感和生命力,要以事实为依据,善于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让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示和进一步提高。笔者每个学期都会在所任班级中开展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由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可表达性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十分重要的只能意会知识的学习;只重视了听、看,忽视了做,所以笔者在进行政治小论文教学的'备课时会多花一些心思。具体活动方式就是教师指导与学生个体活动相结合,活动的具体步骤如下。
1、教师指导。首先,做好宣传工作,动员学生积极参加这项活动;其次,讲清活动的目的、内容、要求;再次,举办政治小论文写作讲座,介绍学生阅读优秀政治小论文。
2、学生的个体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材料,做社会调查。在学生掌握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之后,再有针对性地分析、整理、提炼与小论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综合,透过现象揭示其内在本质和规律,从实际中引出理论或结论。然后,拟定题目,撰写小论文。
3、教师指导。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解决撰写小论文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理论和认识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研究与写作水平。一般情况下,小论文可以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开展写作。
4、由学生和教师组成的评选小组进行评选活动,并将优秀小论文推荐上报。
5、在一学年小论文活动结束后,要对小论文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可采用教师小结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的反思
以上方案的实施,鼓舞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使政治小论文写作这项政治课教学活动,得以更广泛地开展起来。并且笔者通过多年的政治小论文写作教学实践形成了如下反思。
1、选题内容应该注意时代性、现实性、针对性以及典型性。从获奖论文来看,所确定的题目应就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同时又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解决现实问题,反映对社会的热点、焦点和敏感问题的关注。如:诚信、环保、校园暴力、中学生上网面面观等课题。
2、要精心指导。这就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和提高论文质量的关键。
3、要体现自我探究性。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学生自主的探索性活动,应充分考虑其“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综合能力为特征,以教会学生创造性学习为基本要素,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和参与程度,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以及独立思考、收集和处理信息材料、写作的能力等。
思想政治小论文分析各种社会现象,探讨人们关心的“热点”,热情讴歌改革,大胆抨击时弊,坦诚发表见解,就是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好形式。既能考查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写作能力,就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
近来年,学术界深入研究毛泽东统战思想,并形成了丰硕的成果,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归纳与评述是继续深入研究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重要基础,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毛概结课论文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毛概结课论文3000字篇一 《论事实求是》 摘要:一代伟人把,马列主义的精髓,隆重倾注笔端,潇洒挥毫写下了,中国革命 经验 总结 ,“实事求是”。大学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我们正站在校园与社会的边缘,我们肩负着重任,因为我们将是先进知识的载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与大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实践证明,大到国家建设,小到个人的事业,要想取得成功,实事求是都是我们须臾不可缺少的法宝。 关键词:实事求是 意义 大学生 一、实事求是历史精神底蕴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它既是毛泽东哲学丰富内涵的高度浓缩,也是对毛泽东哲学之深刻思想的最精粹、最简洁的表达。作为一条思想路线,它引导中国共产党从过去走到现在,作为一种世界观和 方法 论原则,它又成为当代中国人的基本 思维方式 和行为方式。半个多世纪以来,由毛泽东所概括的实事求是精神,已经以各种方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实践的所有领域,极其深刻地影响和重塑着当代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 二、实事求是内涵 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着完整而丰富的内容。邓小平同志在带领全党重新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同时,也使这一路线有了进一步完整而丰富的内容。按毛泽东同志的解释,实事求是是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出发去研究事物的规律。邓小平同志在继承毛泽东同志关于实事求是的论述的基础上,依据实践的需要和理论的发展,全面阐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内容。1980年2月29日,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党的十二大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将党的思想路线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一表达准确反映了邓小平早在1985年4月15日会见坦桑尼亚共和国副总统时的谈话时就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的看法。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对党章作了部分修改,在党的建设第二项基本要求中详细阐发了党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全党必须依据这条思想路线,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党章的这一提法,可以说是对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最完整的表述。 三、实事求是的阻力 改革开放已30年,马上又是新中国建国60周年。这60年来,不,可以说从1921年建党以来,我们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实事求是。人们感叹,实事求是为什么这么难。 实事求是,说易也易,说难也难。说它容易,是因为客观事物摆在那里,你只要不是有意歪曲它,照实去说、去做、去办事,应该不难。 “实事求是”是一个探求客观规律的实践过程,必然会遇到阻力。不能实事求是的原因之一是无知,是对某一特定事物缺乏相关的知识。这种人办起事来牛头不对马嘴,离题太远,又浅又浮。有时却表现得很执著,根本不可能的事他孜孜以求,蠢得可爱,倔得可气。情况不明胆子大,是非不清点子多。他连事情的最基本情况都不管不顾,哪能谈得上去求什么内在规律。凡有一定年龄,一点经历的人,处事都有了自己的经验。这经验有时对探索新事新理有帮助,有时却是一种阻力。因为它是主观的先验的东西,而客观事物却千变万化,层出不穷。循规蹈矩,驾轻就熟是人的天性,但过分相信自己的经验,就会主客观不符,无法实事求是。在漫长的科学史上,许多著名科学家都有大胆创新、谨慎实验的著名范例。但是也常会栽倒在自己的经验面前。1781年英国人发现天王星,不久发现它的轨道有些反常,人们怀疑在它之外还有一个未知星球在起作用。果然经过计算、观察,1846年9月发现了海王星。海王星也不安分,照前面的经验来推论,还会有一颗未知星,果然后来又发现了冥王星。应该说再二、再三,这个经验是有效的。1854年,人们发现水星的轨道也有点反常,就又设想,水星附近还会另有一颗未发现的新星。但这一次经验误导了科学家。人们连续找了61年,不见任何结果。直到1915年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问世才有了新的科学解释。所以说一定要跳出经验。 四、浅析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及其对于当今中国的现实意义 西部大开发带给人民的利益,西藏铁路的开通,西电东送所带来的方便,无不使我们感到激动和感动。一个国家是否能够正确走他的发展之路,他的道路何去何从,将是怎样的一个结果,要解决于党的领导人是否找准了方向,是否根据实际情况出发,是否按照国情抉择策略,那就要求他们实事求是,不能以偏概全,片面想问题,不切实际考虑事情,不能夸大事实去说话,我们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就是发展中国家,我们还没有摆脱贫穷这一帽子就不能强制丢掉,不能为了了面子,为了虚荣心,为了争个高低,盲目跟从,盲目做事,不顾实际去说话,最终受害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千千万万群众,亿亿万万老百姓。所以我们说“实事求是”是指引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灯光,我们不能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我们只能根据我们的具体国情,去寻找最适合我们走的路,去探索最好的路,我们坚定民主,富强,文明的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在不遥远的那一天到来! 2008年9月11日,是中国奶业史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三鹿奶粉事件”让全国的老百姓认识了一个名词——三聚氰胺,也让整个奶业行业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和危机之中。“三鹿”只顾自己的利润而放松了对产品检查的力度,甚至是明知故犯,没有及时停产整顿并收回出厂的所有产品,视 儿童 生命健康于不顾,视法律为儿戏,最终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就是它没有脚踏实地,没有以事实为依据和隐瞒事实的例证,它违背了以事实为依据这个原则。这个事例告诫所有的企业,在企业动作盈利时,一定要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这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以这个实事为依据再图自己的利益,切勿弄虚作假、劳民伤财而且损人不利己。 五、当代大学生如何做到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当代大学生的做人根本”我们要怎么才可以做到呢????????? 首先: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和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计划。将来我们要面对的是社会,去找一个很好的工作,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职业生涯规划要从现在做起。???????? 其次:我们要为了自己的目标理想,在学校德望这段时间里努力是自己知识、能力都有所提高。做一个优秀的大学生。???????? 再次:在大学的这段时间里,努力完成几件让我们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好事。我们所做的还有很多很多,不是泡字虚拟的网络世界,也不是沉迷于校园恋情,大丈夫志在四方,我们要放眼世界,思想开阔,与时局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做好每件小事,才是我们的做人根本。 参考文献: 【1】《论当代大学生理想的建构》,王建国 【2】《论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 与构建和谐社会》,张昊马曦 【3】《长征精神及其启示——学习胡锦涛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杨春长 吴开胜 【4】《通过荣辱观教育培养和造就合格大学生》,李爱萍 【5】《毛泽东笔下的平仄长征》,杜超 【6】《毛泽东思想概论》,庄福龄王顺生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 中担负着重要使命,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得不到学生的重视。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形势与政策的结课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 反思 大学生诚信教育困境》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困境;反思
论文摘要: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已经成为大学思想 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大学生诚信教育出现教育力度与取得成效之间不对等的困境。本文拟以独立学院学生为例,从大学生诚信教育困境的外部表现和内部因素出发,通过反思大学生诚信教育困境,力图提高社会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认识,促进大学生诚信教育健康 发展。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困境的外部表现
1.诚信缺失负面效应。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取得一定成效,但教育力度和成效上存在不对等现象。而这种现象从根本上是由大学生诚信知行不一引发的。经走访和调查,大学生对诚信普遍持认同的态度,他们认识到诚信是一种美德是值得提倡的。但是,部分大学生在学习上、工作中、生活里出现了诚信缺失现象。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诚信缺失更为突出。独立学院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弱,容易受社会上的许多不良风气的影响。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一些学生,缺乏崇高的社会责任感,自私自利,思想颓废,缺乏诚信。“从道德心理的角度看,诚信就是一个由诚信需要、诚信动机、诚信行为及相关的心理反馈各因素交互综合作用的动态系统。”良好的诚信意识并不一定代表有良好的道德行为。诚信即使是大学生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但要真正将此行为准则付诸实践还必须受相关因素的影响。如对方的诚信度、事件的重要程度、自身的利益考虑等等。也正是由于这些因素,才使得大学生的诚信行为与诚信意识不一致。而这种不一致就是大学生诚信教育不对称性的根本原因。
2.大学生诚信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无论是在学校、社会乃至学生及其家庭重视程度不够,这是大学生诚信教育处于困境状态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着重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等理想层次教育,弱化了道德心理素质的培养、研究,尤其在诚实、守信这种人与人交往最基本的诚信道德规范教育上力度不够。”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上不成熟、不健全,存在着管理与教育的严重脱节,重视专业教育工作,轻视思想教育工作;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同时学校诚信教育“各自为战“较多,整体配合少,缺少联动,系统性不足。在 家庭教育 环境下,家长及学生较为重视学生本身 科学 文化 知识的获取,专业技能和素养的提高,就业是否理想等,对诚信教育认同和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困境的内因分析
1.社会“诚信危机”的负面作用。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文明程度还没有达到完美程度,人们的道德水平的提升滞后社会 经济的发展。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着制度、 法律的不完善。相应的道德诚信约束机制不健全,致使社会失信现象屡见不鲜,进而引发以“诚信危机”为中心的社会道德危机。经济上急功近利,必然造成道德上唯利是图。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监察制度和道德约束体系不健全,市场缺乏了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使守信者未受到应有的鼓励和收益,而失信者未受到相应的惩罚。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人们的分辨是非的界限,形成一块道德灰色地带:失信者的收益高于失信成本,失信者有利可图。这种状况使得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大学生诚信教育必然受其影响。
2.家庭教育的诚信缺失。就目前来看,家庭教育存在诚信教育缺失现象,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是90年后出生,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是集万千宠爱为一身,家庭教育较为宽松。家长代为做作业、写 作文 现象屡见不鲜。独立学院学生,在高中成绩属于中下游,成绩普遍不好,作弊现象十分严重。家庭教育的诚信缺失是重要原因。一方面,家庭教育基本上是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惟一标准,对道德理念的培养视为可有可无。另一方面,父母自身的失信淡化了教育效果。有些家长在诚信意识和行为上不能成为子女的学习榜样。家长不良的示范、错误的引导使大学生对失信得利逐步产生认同,模糊了诚信和失信的道德界限,与诚信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
3.大学生价值观已基本固定。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健康的。大学生虽未正式踏入社会,但已通过各种途径接触、了解了社会。特别是在 网络时代,学生接触社会的 渠道 更为广泛。他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深刻影响着大学生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难免使部分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甚至背离。当前社会价值趋向于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在实际行为中表现为唯利是图、背信弃义等。这种以个人物质利益为目的的价值追求、重利轻义的义利观念,直接左右着人们的 经济行为与社会交往。有些大学生是非观念差,意志不够坚定,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影响,价值偏离正确方向。在处理社会与他人的关系时,以有利于自我为中心,可以不惜牺牲诚信道德准则为代价去实现自己的目的。这种实现价值的 方法 ,助长了不讲诚信风气的形成,严重阻碍了思想 政治工作中诚信 教育的开展。
4.高校自身消极因素的影响。高校相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诚信环境相对较好,但也并非是一尘不染。有些高校自身的一些不诚信行为,与大学生诚信教育形成悖论。有些高校管理领域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和漏洞,如在招生中的暗箱操作、各类评优中的不正之风、学术研究中的失信、学术腐败等等。一些与大学生关系密切的职能部门也存在着工作松散、制度执行不力、监督不力现象,这就给一些不诚信的大学生带来了可乘之机,让失信有了得意滋生的空间。这些负面“示范”,客观上助长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蔓延,对大学生诚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对大学生诚信教育困境的反思
1.高校的诚信教育能否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显而易见,答案是否定的。诚信观的形成是要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而诚信教育的实施时间越早对学生的诚信观形成的作用越明显。“我们的德育是倒金字塔的,幼儿园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小学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中学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大学进行文明礼貌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这说明我们的学校道德教育没有把握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认知 规律和心理成长规律,而导致大学生在认知上存在缺陷,导致诚信等道德问题的存在。大学生就像一张被社会上的种种虚假现象涂抹过的一张白纸。而让处在学校教育顶端的高等学校承担起“人之初”就应该重点从事的诚信教育,弥补诚信教育的先天不足,使白纸上已经存在的代表诚信观的线条回到它应该的位置上,这本身就是事倍功半的苦差事,也注定了高校的诚信教育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而不能彻底根除。
2.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困境
从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困境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要想从根本上摆脱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困境,必须具备相应的外部因素。第一,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必须依托社会大环境。在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同时,培育社会诚信文化是十分必要的。在法制和道德上对诚信问题加以约束,形成奖惩分明的社会诚信氛围。第二,诚信的家庭氛围。家庭的对学生的诚信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长要用自己诚信的言行、高贵的品质影响学生,带动他们成长进步,形成将诚信的家庭氛围。第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学校道德教育体系。诚信道德观念的形成的养成要从小做起。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学校道德教育体系无疑是诚信教育的最佳选择,大学生诚信教育才会事半功倍。第四,完善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要想走出大学生诚信教育困境,必须在整个社会,形成一个全面的、和谐的德育观。“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在和谐德育过程中已经不可能截然分开,应该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成多经纬、多频道、多方位的德育组织网络,做到目标一致,相互沟通,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相互联动,形成合力,打一场持久的德育‘攻坚战’。”因此,要想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必须具备以上几个因素,形成一个家庭、学校、社会的诚信教育观。细细的对照各种因素,我们才发现,目前这些外部因素都不具备,大学生诚信教育很难走出目前的困境。
3.大学生诚信 教育是否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
大学生诚信教育必须继续存在,总体上说,高等学校的诚信教育是全面的、和谐的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应该诸多方面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放弃努力。具体而言,独立学院更应进行诚信教育:首先,新时代的大学生出现诚信缺失现象是大学生诚信教育必然存在的直接原因。大学是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一个集中学习的地方,是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修正不良观念和意识的理想环境。虽然,大学生诚信教育成效不尽如人意,但是,起码收到了一定成效。其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效用还没有完全实现。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不完善,制约其效用的发挥。尽快完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迫在眉睫。再次,高校教育处于学校教育的最顶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前期学校教育的不足。
参考 文献:
[1]沈绮云,姚晓波.高职院校学生诚信心理调查及思考[J].广东教育:职教,2010(10).
[2]张其娟.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8(02).
[3]刘兴华.论高校诚信教育难的原因及对策[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8(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形势与政策的结课论文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精选论文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把所有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的需要。案例教学要求教师把课堂变成师生双向互动的课堂,给教学课堂注入活力。
一、初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1、推动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目标的实现
初中思想政治课与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案例教学法的优化运用,可以极大地推动政治课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实现。初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通过精选教学案例,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国情与现实社会,使得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使其具备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使中学生具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1]案例教学法在优化运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习课程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生活的能力,力求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极大地推动了初中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2、调动初中学生政治课的兴趣和热情
初中思想政治课要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思想政治课内容较为枯燥,理论性较强,需要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才能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由于政治知识枯燥乏味,案例教学法的优化运用将知识融入到案例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分析,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案例教学法使理论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收获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参的热情,调动初中生参与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3、培养初中生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与实际相接轨,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培养初中生从实际出发,认识的发展离不开实践。初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分析实事案例,把学生带入了具体的案例情境中,培养了学生理想思维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初中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把握的几个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案例教学要切合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针对学生的实际。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有针对性地对案例进行仔细筛选,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最后要回归教学目标。此外,案例的难易也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案例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确定。在案例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也要针对学生,正是这种鲜明的针对性,才可以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
2、参与性原则
案例教学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更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因而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课程的教学。案例教学中学,只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展有效的互动以及讨论,才能实现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3、启发性原则
通过案例情景及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因而案例教学具有极大的启发性。进行案例教学,教师要及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视野,把思维推向纵深。教师只有坚持启发与引导并进,才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实现教学的目标。
4、难易适中原则
选择案例时要考虑案例的难易程度,案例不能过于简单明了,更不能晦涩冷僻,应该使案例与学生接受能力相符,对学生的知识的扩展起推动作用。将案例难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学习任务。难度难易适中的案例使所有人都能够有理可循,增加了学生的参与乐趣。
三、初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1、端正初中政治课教师的认识与理念
教师是案例教学法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只有教师树立正确的认识,才能合理的运用案例教学法,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要引导初中政治课教师认识案例教学法的`作用,端正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运用过程中泛滥使用的问题,要优化运用初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不能孤立片面的看待案例教学法作用,要将案例教学法放在具体的场景中,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更好提高教学质量。
2、提升政治课教师的素质和技能
部分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和技能上还存在不足,教师的素质和技能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过程和效果,必须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技能,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首先,要着力提高教师坚定的政治信念。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政治课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才能确保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向的正确性。其次,着力培养教驾驭案例教学法的胜任力。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案例知识,还要掌握大量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否则无法驾驭政治课课堂教学。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的教师要不断地转换角色,教师要掌握好这些角色技巧,确保案例教学的讨论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
3、激发和培养学生有效参与的意识
思想政治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没有学生的配合,起不到任何的教学效果。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在优化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必须要激发和培养学生有效参与案例的意识。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学习主动、有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当今,为了适应未来的社会,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及时的帮助,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也是人类群体生活中可欲的价值,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高中政治论文范文两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成教学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教育领域的教学也出现了不同以前的教育改革思潮。高中思想政治生成教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就我国目前高中思想政治生成教学的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教育领域;高中思想政治;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8-193-01
一、前言
生成教学的概念是相对于预成教学这个概念而言的,生成教学强调的是教学的过程。早在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的吉欧・艾米里亚就在幼儿教育中进行了生成教育,取得良好的成绩。我国生成教学最早的研究者是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叶教授在1997的《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中对生成教学提出了三个“互动”即:师生互动,生本互动,生生互动。这样的研究和实践为我国生成教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叶开启了我国生成教学的研究。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教育主题地位被误读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本该是师生共同演绎一场教与学的话剧,结果许多中学的思想政治教学都变成了老师的独角戏。不可否认许多政治老师的学识渊博和口灿莲花,但是当一堂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完全变成了老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下面的学生却如听天书,不知所云时。我们的教学还有意义吗?学生和老师在课堂唯一的交流就是老师的提问,然而那些只是被被动灌输知识的学生如何能很好的回答老师的问题呢?
这就是没有抓住思想政治教学的主体――学生,我们的许多老师还是停留在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就是的阶段。造成这个结果的主要责任在于老师,老师不能够清楚看清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老师的作用只是在于指导和解惑。当然,提倡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否定老师的地位。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缺乏
陶行知提倡教育要“知行合一”然而,目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就十分的缺乏实践。许多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停留在老师教了,学生然后就是下大力气去背书,去背诵那些拗口政治术语,对于许多问题的含义和应用完全不理解。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老师不重视学生的实践问题,这主要是许多老师本身的教育素质不够。另一个方面就是,我国目前实行的应试教育,虽然我们一直倡导要推行素质教育,然而考试的唯分数论还是令需许多的教学停留在只是教学生死记硬背课本知识的阶段,没有真正实践生成教学的理念。
(三)教师对生成教学的理解执行不够
生成教学在许多的地方已经进行了实验教学,从目前的教学现状和学生反映的实际成效来讲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一个是,许多老师对于生成教学还是不接受的,这主要体现在教学时间长的老教师身上,他们固执的认为自己的教学是的没有问题的。确实,我们以前的教学模式本身就或多或少的包含一些生成教学的内涵在里面,这也就不难怪许多老师会固执自己的教学模式。另一个方面就是,一些能够接受的生成教学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么过度讨论,他们给学生太多的讨论时间和问题,出现“为了讨论而讨论”的现象,反而没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就是对于生成教学的宣传不到位,没能把生成教学的本质精神传达给一线老师。
三、高中政治生成教学的策略思考
生成教学注重的是过程,反对机械化的教学,反对把学生当成盛水的缸,一直往里面灌水。强调的是教学主体间的互动,也就是老师、学生和课本以及实践的互动。具体说来,就是生成教学注重的是参与性,提倡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非线性,也就是教学过程不能一成不变;创造新,即老师要创新教学的模式,以及开放性,不能固守课本,要放眼课本之外的知识。具体说来,笔者认为,高中政治生成教学的探索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倡实践育人的理念
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以及应试教育现状使得我们教学中实践的成分极少,对此我们必须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具体到高中政治教学,我们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比如高中政治会讲到“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们的老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去创造出这样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再比如高中政治中的货币流通概念,我们的教学就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同学们对于概念的理解。
(二)摆正教师位置,坚持学生主体概念
韩愈说老师的作用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句话在今天也不过时,我们在政治教学中的就该把老师的地位摆放在这样的位置。老师是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而不是老师就可以帮助学生做一切的事情。这样做的一个方面就是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就可以获取许多知识以及知识之外的能力。摆正教师的位置,还有另外的一个用处就是让老师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到补充的作用。比如说,讲到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等内容时,老师老师就可以拿具体的时事政治,具体的政治事件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三)改革政治的高考模式
现在的高考模式中,政治的内容还是停留的靠背记课本知识来作答的阶段。这也是许多政治教学只是注重学生死记硬背,不强调理解的原因。笔者认为,我们的高中政治生成教学确实取得了许多的成绩,但是如果将这些取得的经验和成绩运用到教学中去还需要跳过重要的一关,这一关就是高考制度。笔者无意去改变我国的高考制度,但是强烈希望我国的高考制度中能够对政治做出革新,能够突出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
四、结语
任何的理论和实践都隔着太多的障碍,笔者对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分析还只是一家之见,希望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一起来探讨生成教学。从长远来看,生成教学必将会是我国未来教学一个方向,特别是在高中政治教学这个方面。笔者殷切的期盼我国的生成教学能够从理论走向实际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成果,为我国培育出更多更好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玉忠.思想政治课凸显生活逻辑课堂教学策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余文森.课堂:如何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N].中国教育报, 2014-4-14(5).
[3]郑金洲.生成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152-155.
[4]李森,王银飞.生活性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实践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高中政治论文范文
撰写政治小论文,是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好形式,是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重要 方法 。它既能考查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也能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有条理地去思考和写作的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政治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政治小论文 范文 一:政治小论文
标签: 小论文 政治
许多人都渴望拥有一种能提高成绩又很轻松的 学习方法 。当然,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有多好的学习方法都得靠你努力学才行。
有许多同学在学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错误认识,例如以下几点:
① 认为学习是为老师、家长学,学习缺乏动力。
② 学得不好就想放弃,缺乏自信心。
③ 学得不怎么样但又十分骄傲,到了真正的考试又考得不好。
④ 学得不错,但只顾自己,不爱帮助学得比自己差的人。
⑤ 不懂装懂,自欺欺人。
以上只是万星中的几颗而已,同学们在学习上存在的错误认识还有很多很多。有些同学想学好,但过于着急,于是就像“邯郸学步”那样,胡乱学习。其实,这样的人在我身边还真不少呢!
我有一个邻居,她也是读初一,但成绩始终提不起来。因此,受到父母与老师的责备,连同学也看不起她。她就很不服气,下定决心要好好向成绩好的同学学习,让老师和同学对她刮目相看。于是,她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直观察着同班那个成绩不错的同学的一举一动,想要跟着学。为此,她没有听老师的讲解,只是,专心致志地“学习”着。结果呢?正如我想象中的那样,不但成绩没提高,反倒再滑了下去。
由此可见,合理借鉴别人的方法才是正确的。在摸索的过程中,只有避免照搬,合理借鉴,才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现在的思想政治 教育 是十分符合现代中学生的心理思想教育的。它教育我们应如何做人,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寻找到正确而又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我们应认真而又重视地对待政治这门学科。
大部分人认为政治是枯燥无味的,它不像数学那样灵活有趣,也不像美术那样可以别具匝心。因此,大家都不太喜欢上政治课。其实,这是一种厌学的心理疾病。虽然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但这样的想法会影响到你对学习的乐趣,影响到对学习的 爱好 。所以,我们应做好以下几点:
①要想到别人如果对这个科目有兴趣,想学。就会超过你的成绩,要有竞争的意识。
②既然设出了这个科目,就说明它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是有很大的帮助的,要克服厌恶心理,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③有类似于的这样心理要及时与老师和家长沟通。
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小步,才有可能取得将来的成功。朋友们!一起为美好的梦想努力吧!
政治小论文范文二:反对“台独” 振兴中华
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行为是可耻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行为是光荣的。所以,我们要与“台独”行为做斗争,坚决反对“台独”。(提出论点)
众所皆知,台湾历来就是中国不可争辩的领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早日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是两岸中国人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同时也是所有中国人最根本的利益。从郑成功到施琅,多少中国人为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用年轻的生命谱写一曲曲壮丽的诗篇。他们的英雄 事迹 是可歌可泣的!(正面分析论点)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不少民族的败类。吕秀莲曾在日本说过“割让台湾给日本”是台湾人民的大幸:李登辉也说钓鱼岛是日本的领土,还说自己是日本人:陈水扁干脆跑到美国买来“先进武器”,将枪口对准自己的祖国。这些“台独”分子可以说用心良苦。他们明明流着中国人的血液,却怎么也不肯认祖,反而是“孩子大了忘了娘”,甚至扮演着汉奸的角色。试想一下,哪个汉奸卖国贼会有好的下场呢?他们这种行为的目的就是要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所以,他们搞“台独”是可耻的。(反面分析论点) 当前,国际形势不很太平。伊拉克人民此时正处在没有主权的痛苦深渊中:车臣总统遭受恐怖袭击身亡:朝鲜核武器问题越演越烈。中华民族也正经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两岸关系的形势严峻,对于中华民族的利益是很不利的。台湾的命运在于统一,统一才有出路。否则,台湾的前途和台湾人民的命运将遭到破坏。(联系实际)
现在,摆在台湾当权者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悬崖勒马,停止“台独”分裂活动;一条是一意孤行,妄图分裂中国,最终玩火自焚。中国有句古话“得民心者得天下”。“台独”是违背民心的,是所有中国人坚决反对的,将受到所有中国人唾弃的!(解决问题)
当海峡两岸的兄弟姐妹手拉着手,心贴着心的时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时候……让我们共同期盼那一天尽快到来!(表明态度)
政治小论文范文三:法在我心中
曾听过这样一个 故事 :在一个冬季的夜晚,某市女中学生——年仅14岁的马某,与其表弟在逛完书店回家的途中,路遇一手持棍子,看似保安队陌生男子。二人在什么都没弄清楚的情况下竟接受了那名男子的强行搜身。随后,马某的表弟被遣回家讨学生证,而马某却跟着那名男子莫名其妙地失踪了……第二天,人们在附近的一座山丘上发现了马某的尸体。只见她躺在洁白的雪地里,被罪犯用杂草胡乱地覆盖着……
类似这样的案例也许已屡见不鲜,但当我们听了马某老师的一番叙述后,却不得不在痛惜的同时感到震惊。马某是该市××中学的一名初二学生,记忆中的他,十分听话且学习优秀,是大家一致公认的好班长。就在案子发生的前一天,她还被评上了优秀团员。而此时老师手握着尚未发出的团员证,已是泣不成声……
14岁啊,如花般的“成熟”季节;14岁的年轻生命哟,就这样在冰冷的“纯洁”里画上了句号。
我们在哀叹惋惜的同时,不得不提出质疑: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学生,怎能如此轻易地相信一个陌生人?因为父母、老师的关爱,给世界罩上了一层朦胧的假相美,才致使了她今天的悲惨结局!
望着雪地里那已逝去却尚不安分的生命,难道我们不应该有所觉醒吗?!
马某的悲剧似乎告诉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然而年轻冲动的我们,是否就一定能正确地诠释这个“防”字呢?
当今,最普遍也是最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大概就是“校园勒索事件”了吧。前些天在电视上播放的《今日说法》栏目中,看到这样一个案例:16岁的中学生小天(化名)因多次被所谓的学校“老大”勒索而不敢向家长说明,终于老羞成怒,用匕首将期中一人刺死……
小天就这样亲手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而中学生马某更是由于自己的单纯、幼稚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马某的逝去、小天的失足,让我们为之喟叹,为之惆怅,为之痛心,为之惋惜……但我们能做的,难道真的就只有这些吗?
我以为,要根本地避免悲剧重演,无非是四个字:觉悟,行动。
方才两个案例中的主人公,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孩子,然而悲剧“不偏不倚”,恰恰发生在他们身上。也许有人会说:“他们也真够倒霉的,个个前程似锦,却遭遇如此劫难!”试想,假如在他们年轻的生命中,不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他们是否就真的能够“前程似锦”呢?为以为不然。二人的悲剧,看似单纯、冲动造成,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他们的法制观念淡薄,这种思想意识上的淡薄,不仅取决于他们个人,更是由于周围的环境造成的。这固然是他们的悲剧,也是他们父母、老师的悲剧,更深一层地,就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再设想,如果陌生男子在产生不法念头的时候,能用“法”克制自己;如果马某在遭遇不法分子的时候,能用“法”保护自己;如果小天在被逼无奈时能用“法”维护自身的权益,这一切的悲剧恐怕就不会发生了吧。现在,我们总该明白当今社会,知法、懂法,是何等的重要了吧!
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不仅要学法,懂法,更要善于运用法律。这,便是所谓的行动。眼下,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学习 法律知识 ,增强法制观念,但在学法的同时,也要注意道德、勇气、社交能力的培养。做一个真正的四有青年,为实现我国的素质教育做出贡献。
朋友,你我都处在花一样的年华,让我们在物质财富丰富的今天,用法律充实自己的思想!尔后,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携手齐呼:法在我心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和功能,决定了其在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摘要:建设和谐校园最重要的落脚点就是学生,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校园最重要的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和功能,决定了其在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应该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素质教育为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一、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建设,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而高校作为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大型多功能组织,在推动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开发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600余万人,高等学校在学人数超过2 000万,规模居世界第一。这2 000多万名大学生不仅是近千万个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发展繁荣的希望。所以,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2005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的这一基本理论观点同样适用于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应该是民主办学的理念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的观念得到切实落实;应该是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应该是全体师生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应该是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应该是师生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切实的改善和提高,进而实现学校各个子系统或要素的全面、协调和充分发展。
和谐校园建设有多方面的要求和目标,但归根结底,和谐校园建设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和谐校园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关于如何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鲜明提出:“各高等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综上所述,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推进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建设。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保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大学生,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素质教育。
1.理想信念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保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就是不懈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教育、开展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历史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我们要建设的和谐校园,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鲜明旗帜的和谐校园,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这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在政治方向上起到保证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开展马列主义教育,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提高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解决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等根本性问题,消除消极思想的影响,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最终为实现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服务。所以,理想信念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保证。
2.爱国主义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动力保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指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并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进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校园必然要求学生爱国爱校,要求培养学生“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的情感,形成校园主人翁意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大学生的行为产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提升大学生精神状态的主要途径。实践证明,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的潜能,奋发学习,努力探索,保持与时俱进,为构建和谐校园源源不断地提供鲜活的思想和不懈的动力。所以,爱国主义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动力保证。
3.道德规范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行为保证。大学生道德规范教育是指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建设和谐校园需要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和共同的道德规范。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综合表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培育人、塑造人,突出地表现为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道德规范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将和谐校园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动机和意识,并外化为行为,使大学生成为符合和谐校园要求的分子。所以,道德规范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行为保证。
4.素质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是指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建设和谐校园,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要求实现学校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的发展。在校园里,学生就是最重要的子系统,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既是建设和谐校园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最重要的目标和内容。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引导,不仅促使大学生实现各方面素质交融进步,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在校期间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使大学生步入社会后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三、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根据环境变化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变化,采取不同方式,加强针对性,提高时效性[2] 。本文认为,结合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新特点、新动向以及在新环境下表现出的新问题,应从党建主导入手,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方针;从文化感召入手,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途径;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以加强道德教育为载体;从学生身心和谐入手,以加强素质教育为落脚点,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拓展教育渠道,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一)从党建主导入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群体的政治信仰、价值取向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关系到党的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功利主义倾向日益明显;民族精神振奋昂扬,但是存在感性多于理性的特点;公民道德观基本取向健康向上,但是有知行脱节的现象;积极进取精神突出,但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亟待加强。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得到释疑解惑,以上种种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理想信念的模糊和弱化。所以,要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精髓。
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正视利益差异和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回答大学生在成长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具体说来,就是要从党建入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追求,注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成才追求,做到政治理论教育与成才理想教育并重;注重大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特别要重视意志、气质、能力等健全人格方面的教育与培养,做到政治品格塑造与完整人格塑造并重;注重敬业奉献精神、公平公正意识、成就事业追求等先进公民人品的养成教育,做到政治素质的养成与人品的养成并重。使学生从被动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大学生考试作弊、制作虚假简历、恶意拖欠学费和助学贷款等问题,引导大学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从文化感召入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民对祖国感情的一种主观反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选择。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是,当代大学生对祖国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存在着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等问题。“知之深”才能“爱之切”,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肤浅性和波动性,使大学生对历史和现实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时不能科学地分析、正确地对待,容易产生偏见。
鉴于以上情况,在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时,应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量,有意识地教育大学生深层次地把握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用厚淀的民族文化引导大学生在精神上找到归宿,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注重将学习祖国灿烂文明和爱国主义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比、亲身实践、榜样示范等方式,区别爱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要不断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整体性,将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内化,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成为一种民族的情感、阶级的情感,一种极其深沉的情感;要积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使爱国主义情感外化为理性的爱国行为,即努力学习和投身祖国建设的积极行动。
(三)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影响着人才的优劣和教育的成败。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变化,中国某些原有的社会体制、文化心理、道德规范被抛弃,而新的规范尚未确立。社会生活及其变化的复杂性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对外开放,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涌入使各种思潮交互激荡,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使各种新旧矛盾交织在一起,大学生的精神困惑也空前增多。这给大学生带来竞争、自立等积极意识的同时,也使“自我为中心”、“金钱至上”等消极意识有所滋生,一些大学生人格扭曲、道德水平滑坡甚至沦丧的事件不断向社会敲响警钟,大学生道德教育亟待加强。
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脱节。因此,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应面向生活,贴近大学生实际,从解决大学生的困难和困惑入手,坚持战略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现实性与虚拟性相结合的原则, 创新德育方法, 提高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交互生成性,实现从“灌输型”向“疏导型”、“经验型”向“科学型”、“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增强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要开辟新领域,积极占领网络阵地, 将现实生活的道德实践与网络虚拟世界的道德实践整合为一个连续的整体;要不断拓展德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实现德育过程和效果的优化。
(四)从身心和谐入手,加强素质教育
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主要归宿。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但当前大学生表现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沉迷网络问题、社会适应能力弱化问题、不文明离校问题等,凸显出加强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和谐发展的紧迫性。
1.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学生思想问题的背后是心理问题,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广泛深入开展“面对面”等形式的谈心活动,做好心理知识普及和心理咨询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不断提高大学心理调节能力。
2.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中国青少年学生网民已经接近6 000万,学生高达 [3]。占领网络阵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开展网络舆情分析和网络文明建设活动,重视网络法治宣传和教育;要提供交流,呵护学生心灵;尤其要重视利用网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3.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项对大学生初次就业流动率的调查显示,50%的大学生在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流动率近75% [4],缺乏对职业的长远规划是高流动率的主要原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亟待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要引导大学生自我了解和认知,使大学生科学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兴趣、性格和能力;要引导大学生从职业、行业、企业三个维度认识职业环境;要引导学生克服绝对化、过分概括化、完美主义等职业决策思维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出击,多管齐下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要对一些重要的、学生容易忽略的就业政策进行宣讲,并对学生及时进行提示。
4.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文明离校教育。大学生文明离校的思想教育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能否做好这项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因而,应改变以往突击式的狭隘教育方式,将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系统地、不间断地、较长时期地教育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思想修养上,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业务技能上,锻炼较强的能力素质;在择业技能上,培养宏观的决策能力。具体方法上,要结合形势政策,使学生了解国家人才需求的走向;要结合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立足专业、成就事业、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结合典型教育,树立立足现实、艰苦创业的意识。最终使和谐校园的大学生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2-23(1).
[2]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17.
[3]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及其形态[J].中国青年研究,2003,(8).
[4]CNNIC发布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省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整理的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不敢懈怠,认真教学的过程中,也注意学生的思想政治情况,认真分析,思考,希望能帮助他们……
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他们有血有肉,有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分析能力,他们年轻,勇于探索、勤于思考,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定型,可塑性极强。学生一方面在学校和课堂上接受思想品德方面的正面教育,另一方面又不同程度地接触和参与社会活动。假如他们发现自己接受的思想教育与某些实际情况不相吻合,甚至撞车时,他们就会迷茫、徘徊、怀疑,甚至极力排斥正面教育。
杜威认为:学校德育不应背记某些规则,良训箴言,关键是发展道德判断力,才能适应变化着的社会。平平庸庸,唯唯诺诺虽不是坏学生,但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对人的品德要求(开拓、进取、创新素质)。
只有将社会要求的价值观转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自化),外在的道德规范经个体分析、判断、选择、尝试,才能形成自己的信念;只有在实践中切身感受,知行统一,情理交融,才能持之以恒,只有具有主体精神的人,才能自觉行动,而真正的权威也正是来自于人内在的精神力量。随着主体自身成熟,这种外在权威形式逐渐转换为青少年内心的某种觉悟和信念,开始有意识地自觉地服从自己,即走向自律。但应该看到,学生在其道德意识建构过程中,情绪性动机、遵从权威和功利性动机占很大比重,效果与动机很难统一,这决定自律的不稳定性。
青少年学生存在的问题表现在自我评价障碍、意志薄弱、人格障碍、挫折心理等自处逆境仍然保持心理平衡和正常活力,从而培养对未来生活的适应性和调节周围环境的能力。当今时代充满着竞争、挑战和风险,青少年需要挫折教育、改革开放需要挫折教育,社会呼唤挫折教育,那么,如何提高学生挫折承受力和适应能力呢?当学生遭遇失意、失败时,教师要增强其挫折心理免疫力,克服输不起的心理障碍,从跌跤中学会走路,在水中学会游泳。此外,人不可能在“真空世界”中生活,在学生中开展负面教育(反面教育),做到“出污泥而不染”,克服保姆式的教育。当代西方德育课大多数都引进美国科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理论,采用道德难题讨论方法,把培养判断力作为德育的中心任务。一是不要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而要让学生参与德育实践,对善恶作出评价;二是德育要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的培养。
科尔伯格设立不同的道德两难问题(情境),如海因茨偷药的故事,供学生讨论,或者提供体验道德疑难问题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正视问题所固有的道德内容,引出学生谈出所作的判断基本理由,并鼓励他们以不同的道德观相互交谈,目的在于发展学生道德认识能力,选择能力,判断能力,更加适应社会生活。应该指出的是,学生在进行道德选择时,不但要有行为上的自由,而且要有理智上的自由,不但要有外在规定他律性的保障,而且要有内在需求自律性的支撑
在班级中,让学生明白是班级的主人,让学生承担各种对集体负责的角色,引导他们对班级负责,激发学生履行道德责任的动机,强化因履行道德责任而引起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对责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比较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培养较强的`自主自制能力、是非判断和交往协作能力等。 自身发展中处于主体地位,品德发展也存在自我构建的问题。主体所具有的独立、自觉、能动和创造的内在特性,是主体得以确立的内在依据和根本标志。如果我们不能说服学生应该自育,而又想塑造学生品德,那只会是徒劳,因为外在道德观念必须为道德主体所认同,才发挥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给教师的建议》1984年版,P348)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抓在实处,要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起来,要坚持重心下移、虚功实做,提倡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当前,思政工作要特别做好的几件主要事情有:一是要坚持“五位一体”工作思路解决好贫困生的生活问题;二是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每一个人都是人才,一个学生心理不健康,思想就会出偏差,行为就会出偏差;三是要切实采取措施解决好学生课外生活问题;四是要加强后勤保障服务;五是要加强与辖区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
在这所寄宿制的学校里,怎样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利用“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艺活动,举办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召开主题班会、过组织生活、参观革命纪念馆、游览名胜古迹、名山大川。这些具体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中受到各种教育,不厌其烦地进行思想教育。在每次犯错误之后,帮助学生分析自己所犯错误,找出各自之间的共性,以促使其努力改正。这并不排斥适当的纪律处分,因为处分也是教育手段的一种。另有一部分学生,明知这样做不对,可就是这样做了,究其原因,就是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对这部分学生,我们一方面要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情况会有所好转;另一方面又要密切注意他们的思想动向,如有异常,随时提醒,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政治合格离不开学校德育工作,离不开耐心细致的学生思想工作,离不开对学生道德情操的长期培养。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不断创新思路,拓展视野。而坚持“以文化人”理念,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正能量,让大学生在优秀文化氛围中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我,正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品味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视野,它有利于探索出具有亲和力、说服力、感染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策略,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构筑大学生精神世界,开发创新潜能,塑造美好心灵的动力、导向和保证的作用。
1 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缺失目前诸多高校忽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特别是传统文化教育被弱化,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形成以提高就业率为导向的功利式的教育培养模式,大学生除了对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外,绝大多 数时间用于外语、计算机的学习,忙于考取各种证明自己就业优势的“证书”,似乎道德的修养、人格的完善、自我缺点的不断改正等精神追求在他们眼中完全是“无用”的事情。这种学校培养模式直接导致当代大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美德、民族精神的教育不够,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应有的了解,传统美德观念淡薄,思想上出现传统文化断层,甚至一些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判断存在偏差,追求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给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些大学生在观念、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主要表现为:其一,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滑坡。一些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对祖国,对民族的感情淡薄了,缺乏对集体与社会的整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其二,理想追求淡化,缺乏远大目标。以个体自我价值实现为核心,过分注重眼前利益,功利思想严重,有的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其三,自我意识膨胀,行为失范,不能正确把握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线,如校园中出现的考试作弊,损害盗窃公物的现象,甚至出现犯罪现象。另外,部分大学生贪图安逸,缺乏积极进取精神,追求生活享受,早把学业抛至脑后,终因成绩不合格或违反校纪而处于退学的边缘。
2 “以文化人”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视角
何为“以文化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塑造合格社会公民的人文环境和文化基础。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概言之就是“以文化人”。“以文化人”来自《易·贲》的一句话:“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文化人”里的“文”与“化”,分别指的是“人文”这一实体及其“化成天下”的功能。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用文化教育人、熏陶人、感染人,让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的思想意识和言行举止,从而提升人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境界和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传统文化是“以文化人”的宝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是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的重要财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是激发大学生积极进取的不懈动力,使他们摒弃安于现状、追求享乐的意识,在成就事业、奉献社会的征程中怀揣创新的冲动和开拓的激情,敢于超越自我、善于拼搏进取,为再振中华雄风再作贡献。“厚德载物,仁者爱人”,美德是滋养大学生宽容人格的心灵养分,教育他们增强同学间的亲和力与融合力,避免过激和对抗行为,既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也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以诚相待,言而有信”,观念是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的人生信条,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慎独内省,见贤思齐”,气度是加强大学生道德修养的人生箴言,引导大学生把道德由外在的约束转化为内心的自觉,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实践,做一名见贤思齐、慎言笃行、知行合一的大学生。
3 传统文化视野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举措
物质情境上的传统文化渗透物质情境上的传统文化渗透能够创造一种文化情境、一种文化氛围,容易启迪、陶冶和塑造大学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我们切不可忽视建设富有传统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和营造出高尚健康的具有教育力量的人文氛围。如在校园的一些地方树立传统文化中的名人塑像,选择那些蕴涵着传统文化教育精华的典籍和经典的文学作品中的格言、名句作为警句融入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每个场景,使校园中的建筑、橱窗、板报、横幅、标语、路牌,乃至草坪中的警世语,都可以成为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让学生通过具有欣赏价值、激励作用和教育感染力的景致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进取,滋润着大学生的心灵,以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目的。
校本课程建设上的传统文化教育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不能把大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看作是课外可有可无的,采取必修、选修及系列讲座相结合的形式,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真正纳入到教学计划中。首先,处理专业学习和传统文化学习的辩证关系,以“精”为标准,设置传统文化必修课程一门,范围应包括古代哲学、文学、艺术、科技、宗教、道德、教育等领域中的精华,这是对大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最直接、最迅捷的手段。同时,也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要坚持把对大学生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真正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和基本的价值理念,外化为自觉行为模式和行为规范。其次,根据学校师资状况,以“广”为标准,开设多门传统文化选修课,如《周易》、《论语》、《诗经》、《唐诗》、《宋词》、《中国历史文化》、《中国文化史》、《中西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中华民俗风情》、《唐宋诗词鉴赏》、《中国传统道德专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专题》、《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专题》、《中国古代思想史》等课程,全面满足多数大学生的需求,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最后,学校应成立校文化素质教育中心,每年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系列专题讲座,以“深”为标准,为大学生深度诠释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外活动上的传统文化彰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形式有利于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和内化。首先,在校内,可以通过校园网、校园电视台、校报、学生社团刊物等传媒手段开辟专栏,在学生中广泛地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校园传媒的育人功能,使校园的每一处都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发动学校各级党团组织及学生组织,积极举办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的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专题报告会、研讨会、征文、演讲、讨论、辩论赛、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在校外,可依托本地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大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传统文化精华,加深对传统文化理论的深刻认识。如我校组织学生参观长江边的渡江战役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参观马鞍山市采石矶太白楼及当涂县的太白墓园,感受一代诗人那与天地精神独来往的宇宙意识,他亲近山水的自然观,他的想象力和浪漫情怀,这些实践活动能够在大学生思想观念、道德认识和行为趋向等方面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让传统文化渗透大学生的心灵,为他们带来无穷的启示和滋养。其次,开展特色性的高校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际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
国务院于2007年12月通过《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草案)》中增设清明、端午、中秋为法定假日,旨在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因此,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特色性的中国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赋予传统文化鲜活的生命力和现代精神,建设大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强有力的载体。可现在一些高校忽视这样有利的教育契机,对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存在思想上认识不够,宣传力度不够,活动内容单调,形式泛化等问题,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日到来之际,大学校园却显得热热闹闹。
4.对此我们应及时反思,找出问题的症结,做好以下工作 :
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提高认识,抓住传统节日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地加强大学生的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核心价值观念的教育,并形成长效机制,让大学生在轻松、祥和的节日氛围中自然流露出爱国情怀、亲情情节以及对国泰民安、合家团聚、事业有成的企望与尊崇,当这种情感和行动成为他们自觉自愿的行动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势如顺水推舟了。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让大学生了解每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起源和流变,挖掘节日中民俗的元素,唤起大学生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参与到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的积极性。
三是高校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各级学生组织优势,强化专项管理,在资金和政策上积极扶持,科学遴选和设计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组织学生过好节日,丰富和提升精神生活,促进高校学生常规管理。四是用现代的手段、创新的理念,使传统节日的内容和形式更适应大学生的生活,让传统节日所蕴含的美好内涵如和谐自然、呼唤人情、关怀生命和向往美好,以一种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激起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热情,体察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伦亲情,学会和谐生存的智慧和精神,唤起对真善美的追求。只有这样,高校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才能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理想平台。
浅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浅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要: 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因此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是学生或工作者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如果一味进行理论的教学会使学生感到疲惫,不能结合实践也会让学生的理解难度增大。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当中,应该适当地加入实践教学,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同时,对思想政治理论中实践教学的研究也是对当前研究领域空白的一个补充。
关键词: 思想政治 实践教学 重要作用
Abstract : The party's congress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n contemporary China is a major issue, given the era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s a major task." Theref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of learning is a student or worker indispensable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small part of it. However, if the theory of teaching blind students will feel tired, can not be combined practice also allow students to understand difficult. Therefore, in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which should be added as appropriate teaching, in order to better help students learn. At the same time, the study of political theory in practical teaching of current research in the field is also blank a supplement.
Keywords: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ole
一、绪论
1.研究背景
如何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是当前教师和相关学者应该注意的问题。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教学方式仍停留在灌输式的理论课上,对这方面实践教学的研究也比较少,所以如何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2.研究意义
不管是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不管是学生还是工作者,只有通过学习,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了初步的认识,才能培养自身好的、健康的个人情操,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的安定和谐都具有重大意义。
3.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了什么是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和它的作用,旨在研究思想政治理论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给教师和相关学者一个相关认识,增加教师和相关学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视,提高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能从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培养更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念,为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贡献一份力量。
二、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概念
实践教学是指为了巩固理论知识以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同时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
2.理论知识和实践之间的关系
理论知识是实践教学的基础
因为实践教学能直接锻炼青少年学生的实际行为能力,它必须依靠理论而存在,理论是实践教学的基础。一旦实践离开了理论,就会导致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没有方向,也没有可以进行指导的东西。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之前,教师必须保证学生基本掌握了理论知识的难点和重点,这样才能让整个实践教学更为顺畅,学生也能从中学习到东西。教师在准备实践课程之前,必须分配好整个事件流程,准备好工具,并且要有应急的准备,以免发生事故。总的来说,没有理论就没有实践,而实践又是对理论的一个补充。
实践过程中要注意对理论的运用
虽然在当今的教学体系之中,一直在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所以一直在增加实践的课程,减少理论课程所占比例。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效果非常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实践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实践教学中应该强调理论,并在实践中找到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实践和理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而教师的理论知识也应深入到实践之中,帮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使其达到实践教学中教学的一体化。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
实践教学虽然大多出现在一些工科的学科上,但也在很早之前引用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当中来,因为思想政治科目通过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帮助他们理解知识有非常明显的效果。下面,本文就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进行一个详细的分析,包括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化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三个方面,让教师和相关学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体会。
1.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实践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也有非常大的帮助。实践课程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思考,并在实践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从中体会到自己生活中看到的东西,有熟悉感,也不会让他们产生厌学心理或逆反心理,这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都有意义。这种实践方法可以通过如:带领学生到敬老院、儿童福利院或者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地做志愿者,引发他们对孤寡老人、孤儿、残障人士的同情心,渐渐产生对改变这种现象的决心,从而促进他们通过行动来做出贡献。这样,就是完全理解了思想道德理论课程中的内容,把两者相结合,获得更大的效果。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把握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培养他们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热情,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当中,帮助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2.深化学生对社会的认识
目前,我国青少年大多接受的是学校的教育,很多学生一直在学校中,对于社会的了解往往不够仔细透彻。针对这个问题,教师结合实践课程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能非常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社会实践是把理论知识转化成理想信念的重要过程,所以只有通过社会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明白、了解、接受马克思主义等相关知识,进而改变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样还是刚才的例子,学生通过走出校园,通过在老师带领下去探访敬老院中的孤寡老人、看望儿童福利院中的孤儿、慰问残疾人康复中心的残障人士等活动,才能见识一些他们平时生活中没有机会接触的人和事,才能真正认识到这个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或者说社会还有什么样的人和事存在,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更加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然后,通过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式,对整个中国的现状进行了解,全面而又正确地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下一代,只要他们掌握好这些知识,全面又深刻地对社会有一个认识,对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对加快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将产生非常巨大的积极作用。所以说,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融入实践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3.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上文我们提到,党的十七大强调了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这是目前我国思想政治工作层面一个大的目标,所以,在实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任务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从青少年、从学生抓起。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使得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推进实践课程,并提高实践课程的质量。教师通过对学生传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实现其大众化的重要一步。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青少年和广大在校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不够稳固,都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因此,在这一时期给他们灌输正确的理论思想和实践经验,能有效防止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大方向上走偏,对于已经走偏的青少年和学生来说,这也是一个他们改正的机会。由此看来,在青少年学生阶段就做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益处的。而且,青少年和学生求知欲相对于已走进社会的成年人来说要强,可塑性也比较好,加强对他们思想政治的实践教育,能让他们的政治信仰、理想和信念都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从青少年学生抓起,他们将来成长后也可以把这些积极向上的思想真正宣扬出去,从而真正做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行方法
1.与相关部门进行合作
就学校校园来说,不管是设施多么完备的学校,都做不到面面俱到,什么设施和条件都能提供给学生。就算可以,也跟社会有巨大的差别,不能给学生体会到真正的社会现实。所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就需要学校与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如;工厂、福利院、敬老院、医院、残疾人康复中心等,这些部门要涉及到各行各业,也要包括底层的和比较好的层次,这样学生在实践中才能对现实社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论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从而学以致用,将来可以对整个社会做出贡献。
2.教师要及时更新观念
现在社会发展的非常快,人的观念更新频率也高。对于教师来说,一方面要适应这种更新的频率,在保证跟得上社会观念的前提下,保持自己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被社会上一些不良的思想所影响。同时,因为社会的变革,人们所处的环境和所承担的责任,甚至个人本身都会有所变化,教师应该根据这些变化,创新性地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当前的话题,帮助学生找到熟悉感,提高教学质量。如;出现某一种社会问题或现象时,教师就该尽量带学生深入到这个问题或现象当中来,通过实践让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理论所讲的重点,并与以前或学生之前理解的内容进行对比,真正做到加深学生印象,做到随着社会发展来调整教学方案。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工作才能做到“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闷,文化上解渴以及心理上解压。”
3.结合学生兴趣
首先,通过实践教学来帮助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就是要减少学生学习的枯燥感。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了解学生的兴趣,就可以设法结合他们的兴趣来进行教学。如;青少年学生喜欢混迹网吧,这是一个需要深思和正确对待的现象,那么应该如何正视这一现象,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兴趣,让他们去调查一些青少年时期总混在网吧荒废学业的人,这些人到了青年、中年时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他们是否对以前的行为后悔。通过这种调查活动,学生不仅认识到自身行为的危害性,还可以起到一个警示作用,促使他们自觉改正这种行为,从而进一步促进他们形成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他们将来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也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五、总结
虽然当今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注重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实践课程,但是就目前来讲,收益并不是特别明显。所以,教师必须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包括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深化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只有真正认识到位,才能有意识得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学习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龚桂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
[2]朱婷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4.
[3]岳鑫.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问题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
论文答辩一般程序
学生必须在论文答辩会前,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连同提纲、草稿等交给答辩委员会。
在答辩会上,先让学员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概述论文的标题以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
答辩老师提问。老师提问完后,有的学校规定,可以让学生独立准备15-20分钟后,再来当场回答,有的则要求学员当场立即作出回答(没有准备时间),随问随答。
学员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委员会集体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通过还是不通过,并拟定成绩和评语。
召回学员,由主答辩老师当面向学员就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加以小结。
对答辩不能通过的学员,提出修改意见,一般允许学生另行答辩。
熟悉内容
参加论文答辩的同学,首先必须对自己所著的毕业论文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这是为回答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就有关论文的深度及相关知识而可能提出的问题所做的准备。
图表穿插
图表不仅是一种直观的表达观点的方法,更是一种调节论文答辩会气氛的手段,特别是对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讲,长时间地听述,听觉难免会有排斥性,不再对你论述的内容接纳吸收,这样,必然对你的毕业论文答辩成绩有所影响。所以,应该在论文答辩过程中适当穿插图表或类似图表的其他媒介以提高你的论文答辩成绩。
语速适中
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同学一般都是首次。无数事实证明,他们论文答辩时,说话速度往往越来越快,以致毕业答辩委员会成员听不清楚,影响了毕业答辩过程中的语速,要有急有缓,有轻有重,不能像连珠炮似地轰向听众。
目光移动
毕业生在论文答辩时,一般可脱稿,也可半脱稿,也可完全不脱稿。但不管哪种方式,都应注意自己的目光,使目标时常地瞟向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及会场上的同学们。这是你用目光与听众进行心灵的交流,使听众对你的论题产生兴趣的一种手段。
时间控制
一般在比较正规的论文答辩会上,都对辩手有答辩时间要求,因此,毕业论文答辩学生在进行论文答辩时应重视论文答辩时间的掌握。对论文答辩时间的控制要有力度,到该截止时的时间立即结束,这样,显得有准备,对内容的掌握和控制也轻车熟路,容易给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一个良好的印象。
文明礼貌
在答辩过程中,除以上几点需要注意外,这一条也需要注意,虽然起不上很大的作用,但可以给答辩老师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在你和他人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一般而言答辩老师选择的是你。
论文答辩常见问题
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5、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8、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和功能,决定了其在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摘要:建设和谐校园最重要的落脚点就是学生,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校园最重要的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和功能,决定了其在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应该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素质教育为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一、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建设,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而高校作为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大型多功能组织,在推动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开发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600余万人,高等学校在学人数超过2 000万,规模居世界第一。这2 000多万名大学生不仅是近千万个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发展繁荣的希望。所以,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2005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的这一基本理论观点同样适用于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应该是民主办学的理念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的观念得到切实落实;应该是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应该是全体师生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应该是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应该是师生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切实的改善和提高,进而实现学校各个子系统或要素的全面、协调和充分发展。
和谐校园建设有多方面的要求和目标,但归根结底,和谐校园建设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和谐校园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关于如何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鲜明提出:“各高等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综上所述,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推进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建设。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保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大学生,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素质教育。
1.理想信念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保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就是不懈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教育、开展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历史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我们要建设的和谐校园,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鲜明旗帜的和谐校园,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这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在政治方向上起到保证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开展马列主义教育,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提高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解决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等根本性问题,消除消极思想的影响,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最终为实现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服务。所以,理想信念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保证。
2.爱国主义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动力保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指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并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进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校园必然要求学生爱国爱校,要求培养学生“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的情感,形成校园主人翁意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大学生的行为产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提升大学生精神状态的主要途径。实践证明,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的潜能,奋发学习,努力探索,保持与时俱进,为构建和谐校园源源不断地提供鲜活的思想和不懈的动力。所以,爱国主义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动力保证。
3.道德规范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行为保证。大学生道德规范教育是指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建设和谐校园需要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和共同的道德规范。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综合表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培育人、塑造人,突出地表现为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道德规范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将和谐校园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动机和意识,并外化为行为,使大学生成为符合和谐校园要求的分子。所以,道德规范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行为保证。
4.素质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是指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建设和谐校园,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要求实现学校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的发展。在校园里,学生就是最重要的子系统,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既是建设和谐校园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最重要的目标和内容。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引导,不仅促使大学生实现各方面素质交融进步,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在校期间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使大学生步入社会后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三、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根据环境变化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变化,采取不同方式,加强针对性,提高时效性[2] 。本文认为,结合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新特点、新动向以及在新环境下表现出的新问题,应从党建主导入手,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方针;从文化感召入手,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途径;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以加强道德教育为载体;从学生身心和谐入手,以加强素质教育为落脚点,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拓展教育渠道,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一)从党建主导入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群体的政治信仰、价值取向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关系到党的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功利主义倾向日益明显;民族精神振奋昂扬,但是存在感性多于理性的特点;公民道德观基本取向健康向上,但是有知行脱节的现象;积极进取精神突出,但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亟待加强。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得到释疑解惑,以上种种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理想信念的模糊和弱化。所以,要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精髓。
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正视利益差异和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回答大学生在成长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具体说来,就是要从党建入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追求,注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成才追求,做到政治理论教育与成才理想教育并重;注重大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特别要重视意志、气质、能力等健全人格方面的教育与培养,做到政治品格塑造与完整人格塑造并重;注重敬业奉献精神、公平公正意识、成就事业追求等先进公民人品的养成教育,做到政治素质的养成与人品的养成并重。使学生从被动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大学生考试作弊、制作虚假简历、恶意拖欠学费和助学贷款等问题,引导大学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从文化感召入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民对祖国感情的一种主观反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选择。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是,当代大学生对祖国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存在着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等问题。“知之深”才能“爱之切”,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肤浅性和波动性,使大学生对历史和现实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时不能科学地分析、正确地对待,容易产生偏见。
鉴于以上情况,在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时,应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量,有意识地教育大学生深层次地把握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用厚淀的民族文化引导大学生在精神上找到归宿,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注重将学习祖国灿烂文明和爱国主义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比、亲身实践、榜样示范等方式,区别爱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要不断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整体性,将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内化,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成为一种民族的情感、阶级的情感,一种极其深沉的情感;要积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使爱国主义情感外化为理性的爱国行为,即努力学习和投身祖国建设的积极行动。
(三)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影响着人才的优劣和教育的成败。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变化,中国某些原有的社会体制、文化心理、道德规范被抛弃,而新的规范尚未确立。社会生活及其变化的复杂性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对外开放,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涌入使各种思潮交互激荡,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使各种新旧矛盾交织在一起,大学生的精神困惑也空前增多。这给大学生带来竞争、自立等积极意识的同时,也使“自我为中心”、“金钱至上”等消极意识有所滋生,一些大学生人格扭曲、道德水平滑坡甚至沦丧的事件不断向社会敲响警钟,大学生道德教育亟待加强。
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脱节。因此,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应面向生活,贴近大学生实际,从解决大学生的困难和困惑入手,坚持战略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现实性与虚拟性相结合的原则, 创新德育方法, 提高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交互生成性,实现从“灌输型”向“疏导型”、“经验型”向“科学型”、“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增强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要开辟新领域,积极占领网络阵地, 将现实生活的道德实践与网络虚拟世界的道德实践整合为一个连续的整体;要不断拓展德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实现德育过程和效果的优化。
(四)从身心和谐入手,加强素质教育
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主要归宿。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但当前大学生表现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沉迷网络问题、社会适应能力弱化问题、不文明离校问题等,凸显出加强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和谐发展的紧迫性。
1.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学生思想问题的背后是心理问题,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广泛深入开展“面对面”等形式的谈心活动,做好心理知识普及和心理咨询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不断提高大学心理调节能力。
2.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中国青少年学生网民已经接近6 000万,学生高达 [3]。占领网络阵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开展网络舆情分析和网络文明建设活动,重视网络法治宣传和教育;要提供交流,呵护学生心灵;尤其要重视利用网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3.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项对大学生初次就业流动率的调查显示,50%的大学生在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流动率近75% [4],缺乏对职业的长远规划是高流动率的主要原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亟待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要引导大学生自我了解和认知,使大学生科学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兴趣、性格和能力;要引导大学生从职业、行业、企业三个维度认识职业环境;要引导学生克服绝对化、过分概括化、完美主义等职业决策思维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出击,多管齐下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要对一些重要的、学生容易忽略的就业政策进行宣讲,并对学生及时进行提示。
4.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文明离校教育。大学生文明离校的思想教育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能否做好这项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因而,应改变以往突击式的狭隘教育方式,将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系统地、不间断地、较长时期地教育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思想修养上,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业务技能上,锻炼较强的能力素质;在择业技能上,培养宏观的决策能力。具体方法上,要结合形势政策,使学生了解国家人才需求的走向;要结合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立足专业、成就事业、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结合典型教育,树立立足现实、艰苦创业的意识。最终使和谐校园的大学生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2-23(1).
[2]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17.
[3]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及其形态[J].中国青年研究,2003,(8).
[4]CNNIC发布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省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也在我国全方位的改革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谢谢你的阅读。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篇一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情况不容乐观,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结合时代特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重要性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的形成,对社会主义建设及其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满足人才全面成长的需要。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素质发展情况决定的 从目前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总体上是好的,他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充满了信心,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会实现,他们与时俱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不管做什么事,他们都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也比较高。然而,我们在看到当代大学生好的思想素质的一方面,不能忽视他们思想素质中不好的以免,由于我们正处于时代转换时期,所以部分大学生的时代感强但责任意识弱,虽然有很强的进取心,但是辨别能力有待改进,自制力方面也需要加强。这些情况都说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情操迫在眉睫。 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适应文化开放的大环境。胡锦涛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 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对外开放的国策,对外开放的环境,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广泛地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伴随着各种思潮的传入,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打破了原先封闭条件下主流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一枝独秀的局面,出现了文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在多元化中还伴有强势文化的扩展。特别是西方强势文化、价值观念对我国的主流思想的冲击更为严峻。而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渗透和扩张,必将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信念、道德伦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开放的环境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并对其所处的环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做到体现主旋律、弘扬主流意识形态。面对新的发展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然不能,也不可能使学生的思想游离于现实世界之外,必须突破高校和社会的隔离。牢牢地把握这个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勇敢的迎接社会和世界上各种思潮和文化,以非凡的毅力抵抗不良思潮和文化的侵蚀,以超人的能力辨证吸收借鉴其中的先进成果。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判断、选择、适应能力,才能更 好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能对大规模复杂系统进行分析和管理。今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迫切需要人才具备独创性、发明创造能力、想象力和创业精神等,要求高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了解本专业知识,而且要深刻了解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国际背景。无论从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还是从实现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来看,都要求肩负培养高层次优秀人才重要使命的高等教育,应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不少大学生极度缺乏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马加爵事件”和“药家鑫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他们对人类的传统文化遗产知之甚少,缺乏社会所需要的情操道德和艺术气质。所以,这些大学生的信念、理想、德行和素养也随之淡化了。当他们进入社会后,当理想与社会现实发生冲突,他们就会浮躁不安,消极抑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也会变得思想狭隘,不从大局出发考虑事情,有的人还不能正确辨别真、假、善、恶、美、丑,在人生轨道上迷失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让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对大学生进行情感和意志的培养,可以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 优良传统,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篇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路径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我国全方位的改革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我们总结三十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当下大学生所表现出的行为养成和道德素质等方面的问题仍很突出,并直接影响到未来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整体水准。反观大学生客观存在的道德行为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恰切的路径上还须作出更加务实的选择。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途径 一、必要性: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努力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我们党强调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制定《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通过教学改革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课程体系。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敏锐把握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新要求,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 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可以说,从探索与努力的程度上、实施的内容体系上,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绩斐然;但从大学生实际行为表现上、思想政治教育效度上,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与进一步努力的领域。这主要体现在当下大学生自身的弱点上: 1.转型期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思想容易受到冲击,是非观念不强、判断标准不一、理想信念不坚定,大学生易用个例否定理论、用少数现象解读政策,以发牢骚来发泄对社会、政治和生活的不满。 2.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表现为社会责任感淡化、社会功德和传统文化缺失。 3.西方伦理与传统道德产生冲突。西方文化的大量引进,冲击了大学生传统的道德观念。“快餐文化”、追求享受、交往开放等大量西方的观念被大学生所接收,在追逐西方现代观念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观念上的思想碰撞,造成大学生道德判断标准模糊。 二、可行性:大学生的主观兴趣与党的政策支撑 一种事物或一个问题所选择的路径是否可行,关键看受教育者主体的接受自觉程度;同时,还要看当下背景下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是 否提供政治保障与支撑。二者兼具,就势必确认了这一路径的可行性。 1.把握大学生高雅的主观兴趣 青春年少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是大学生的自然优势。除了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憧憬外,他们还有着活跃的思想和广泛的兴趣。在《关于大学生兴趣爱好的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被调查大学生中喜欢看影视名片的占、喜欢听音乐的占50%、喜欢读文学作品的占。关于“这些兴趣爱好获得的明显收益”,选择“能陶冶性情”的占、选择“能丰富大学生活”的占、选择“能提升做人品位”的占、选择“能提高审美志趣”的占。这说明,大学生对于高雅的艺术品位给自己带来的收益是充分肯定的。 2.民族精神的理性回归 近年来,主流媒体有关国学的“百家讲坛”为国学的日渐升温营造了浓郁的舆论氛围。从读《论语》开始,一股强劲的国学热在中华大地掀起,特别是在大学生这一精英群体中逐渐奉为时尚。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而存在很多不和谐的音符,但一些优秀的理论对今天社会的发展仍然有着不容忽视的启迪作用。国学并非简单的文史哲,而是一门吸收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精华的深奥学问。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提高自身的国学修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国学重新回归。当前,大学生们也正是逐渐认识到了国学的博大精深,才从思想深处乐于感悟国学中的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并使 这种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渐渐走向理性回归。 三、当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路径 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的功利性及其与形式上的脱离性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甚微。笔者认为,任何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的,只有在恰切的形式路径中探寻科学务实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教育效度的最大化。 1.整合时政教育资源 目前高校向大学生实施的“两课”是教育部统一下达的指令性的三门课程,即《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三门课程围绕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重点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以及政策教育、国情教育。如果单纯以这三门课程为指定内容,相继开设或并列授课,势必会因为其内容的抽象性、交叉性和政治功利性而导致大学生的厌学情绪并付诸厌学行动。如果以专题的形式,就某一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就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政策,采取报告、解读、讨论等方式,在三门课程的内容框架内,充分整合时政教育资源,不仅为大学生提供最新的时政资讯,而且在动态的时政资源传递过程中激发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精神和学习热情,势必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开发儒学教育资源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国学中有着取之不尽的思想教育资源。高校应该有针对性地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的僵硬模式,在充实“两课”内容、及时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的同时,将国学的精华融入其中,并不断丰富教学形式,以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正是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3.优化公共艺术教育资源 艺术教育的德育效应,并非是由艺术教育径直指向德育的“两点”单线运动,而是通过艺术教育价值的全方位彰显,最终实现由审美到立美、立德和立人的“四点”相接的多维运动链条与理论构架。在艺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引领学生由感官的熏陶转化为内心对艺术的认识和体会,从而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辨荣辱;在对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欣赏的同时,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了解历史,从而获得广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潜能。 看了“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的人还看: 1. 大学生政治论文格式模板 2.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范文 3. 大一思想政治论文格式 4. 大学生思想政治论文 5. 2500字大学政治论文格式范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和功能,决定了其在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摘要:建设和谐校园最重要的落脚点就是学生,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校园最重要的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和功能,决定了其在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应该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素质教育为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一、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建设,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而高校作为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大型多功能组织,在推动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开发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600余万人,高等学校在学人数超过2 000万,规模居世界第一。这2 000多万名大学生不仅是近千万个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发展繁荣的希望。所以,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2005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的这一基本理论观点同样适用于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应该是民主办学的理念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的观念得到切实落实;应该是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应该是全体师生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应该是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应该是师生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切实的改善和提高,进而实现学校各个子系统或要素的全面、协调和充分发展。
和谐校园建设有多方面的要求和目标,但归根结底,和谐校园建设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和谐校园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关于如何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鲜明提出:“各高等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综上所述,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推进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建设。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保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大学生,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素质教育。
1.理想信念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保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就是不懈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教育、开展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历史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我们要建设的和谐校园,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鲜明旗帜的和谐校园,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这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在政治方向上起到保证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开展马列主义教育,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提高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解决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等根本性问题,消除消极思想的影响,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最终为实现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服务。所以,理想信念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保证。
2.爱国主义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动力保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指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并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进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校园必然要求学生爱国爱校,要求培养学生“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的情感,形成校园主人翁意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大学生的行为产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提升大学生精神状态的主要途径。实践证明,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的潜能,奋发学习,努力探索,保持与时俱进,为构建和谐校园源源不断地提供鲜活的思想和不懈的动力。所以,爱国主义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动力保证。
3.道德规范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行为保证。大学生道德规范教育是指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建设和谐校园需要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和共同的道德规范。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综合表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培育人、塑造人,突出地表现为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道德规范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将和谐校园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动机和意识,并外化为行为,使大学生成为符合和谐校园要求的分子。所以,道德规范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行为保证。
4.素质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是指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建设和谐校园,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要求实现学校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的发展。在校园里,学生就是最重要的子系统,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既是建设和谐校园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最重要的目标和内容。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引导,不仅促使大学生实现各方面素质交融进步,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在校期间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使大学生步入社会后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三、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根据环境变化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变化,采取不同方式,加强针对性,提高时效性[2] 。本文认为,结合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新特点、新动向以及在新环境下表现出的新问题,应从党建主导入手,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方针;从文化感召入手,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途径;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以加强道德教育为载体;从学生身心和谐入手,以加强素质教育为落脚点,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拓展教育渠道,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一)从党建主导入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群体的政治信仰、价值取向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关系到党的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功利主义倾向日益明显;民族精神振奋昂扬,但是存在感性多于理性的特点;公民道德观基本取向健康向上,但是有知行脱节的现象;积极进取精神突出,但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亟待加强。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得到释疑解惑,以上种种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理想信念的模糊和弱化。所以,要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精髓。
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正视利益差异和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回答大学生在成长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具体说来,就是要从党建入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追求,注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成才追求,做到政治理论教育与成才理想教育并重;注重大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特别要重视意志、气质、能力等健全人格方面的教育与培养,做到政治品格塑造与完整人格塑造并重;注重敬业奉献精神、公平公正意识、成就事业追求等先进公民人品的养成教育,做到政治素质的养成与人品的养成并重。使学生从被动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大学生考试作弊、制作虚假简历、恶意拖欠学费和助学贷款等问题,引导大学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从文化感召入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民对祖国感情的一种主观反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选择。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是,当代大学生对祖国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存在着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等问题。“知之深”才能“爱之切”,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肤浅性和波动性,使大学生对历史和现实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时不能科学地分析、正确地对待,容易产生偏见。
鉴于以上情况,在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时,应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量,有意识地教育大学生深层次地把握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用厚淀的民族文化引导大学生在精神上找到归宿,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注重将学习祖国灿烂文明和爱国主义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比、亲身实践、榜样示范等方式,区别爱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要不断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整体性,将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内化,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成为一种民族的情感、阶级的情感,一种极其深沉的情感;要积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使爱国主义情感外化为理性的爱国行为,即努力学习和投身祖国建设的积极行动。
(三)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影响着人才的优劣和教育的成败。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变化,中国某些原有的社会体制、文化心理、道德规范被抛弃,而新的规范尚未确立。社会生活及其变化的复杂性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对外开放,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涌入使各种思潮交互激荡,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使各种新旧矛盾交织在一起,大学生的精神困惑也空前增多。这给大学生带来竞争、自立等积极意识的同时,也使“自我为中心”、“金钱至上”等消极意识有所滋生,一些大学生人格扭曲、道德水平滑坡甚至沦丧的事件不断向社会敲响警钟,大学生道德教育亟待加强。
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脱节。因此,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应面向生活,贴近大学生实际,从解决大学生的困难和困惑入手,坚持战略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现实性与虚拟性相结合的原则, 创新德育方法, 提高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交互生成性,实现从“灌输型”向“疏导型”、“经验型”向“科学型”、“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增强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要开辟新领域,积极占领网络阵地, 将现实生活的道德实践与网络虚拟世界的道德实践整合为一个连续的整体;要不断拓展德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实现德育过程和效果的优化。
(四)从身心和谐入手,加强素质教育
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主要归宿。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但当前大学生表现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沉迷网络问题、社会适应能力弱化问题、不文明离校问题等,凸显出加强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和谐发展的紧迫性。
1.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学生思想问题的背后是心理问题,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广泛深入开展“面对面”等形式的谈心活动,做好心理知识普及和心理咨询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不断提高大学心理调节能力。
2.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中国青少年学生网民已经接近6 000万,学生高达 [3]。占领网络阵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开展网络舆情分析和网络文明建设活动,重视网络法治宣传和教育;要提供交流,呵护学生心灵;尤其要重视利用网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3.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项对大学生初次就业流动率的调查显示,50%的大学生在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流动率近75% [4],缺乏对职业的长远规划是高流动率的主要原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亟待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要引导大学生自我了解和认知,使大学生科学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兴趣、性格和能力;要引导大学生从职业、行业、企业三个维度认识职业环境;要引导学生克服绝对化、过分概括化、完美主义等职业决策思维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出击,多管齐下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要对一些重要的、学生容易忽略的就业政策进行宣讲,并对学生及时进行提示。
4.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文明离校教育。大学生文明离校的思想教育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能否做好这项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因而,应改变以往突击式的狭隘教育方式,将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系统地、不间断地、较长时期地教育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思想修养上,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业务技能上,锻炼较强的能力素质;在择业技能上,培养宏观的决策能力。具体方法上,要结合形势政策,使学生了解国家人才需求的走向;要结合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立足专业、成就事业、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结合典型教育,树立立足现实、艰苦创业的意识。最终使和谐校园的大学生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2-23(1).
[2]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17.
[3]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及其形态[J].中国青年研究,2003,(8).
[4]CNNIC发布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省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