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舰载机了。虽然航母建造过程要解决很多技术问题,形成战斗力的过程中有很多实践问题,但是最难的一直都是舰载机问题。
都很难解决。航母本事就是考验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和工业水平的。所以,世界上能自行制造航母的国家屈指可数。舰载机其实不难解决的,稍微调教一下就行了。就像美国轰炸东京一样,陆军用的轰炸机只要调教一下,就能在航母上用了。动力问题是个比较突显的,一艘航母,好几万吨,整个动力系统要费点心思。作战的问题,是另一方面了,主要和补给有关了。是后勤的问题,这个,也不难。
近日,网上曝出中国最新研制的无人机--"利剑"正在进行航母上起飞与降落测试的照片,由此,大家不禁感慨中国建造航母的进度真是惊人。当然,测试仅仅是第一阶段,"利剑"后续是否会发展成为舰载版无人机目前还未可知。从目前曝光的照片当中,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利剑"无人机的各项测试均已取得了重大进展。甚至可以推测"利剑"无人机的攻击试验以及其他各项技能测试均已进行了相关测试。"利剑"的未来发展引发了网友无限的遐想。
据军事专家谷火平介绍,中国目前已经拥有独立研发无人战斗机的能力,并且已经掌握了无人战斗机进行轰炸和执行空战的各项核心技术。《中国航空报》曾报道,"利剑"采用的布局是具有特色的蝠形无尾飞翼式,机背为S形,这种极具特色的布局和气道形式代表着中国的飞跃式发展。"利剑"无人机还安装了最为先进的传感器,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和升级,包括隐身在内的各项技能均已得到提升。
谷火平专家拥有多年研究国产军用飞机的经验,谷火平依推测《中国航空报》中出现的"取得重大成果"极有可能是想说明相关技术难关已经被攻破了。顾名思义,"实现历史性跨越"极有可能表明的是我国目前已经成功实现了从有人机到无人作战机之间的飞跃式转换。但具体的"利剑"目前到底发展到了什么地步还无从得知。另一方面,"利剑"无人作战机今后能否应用于舰载领域,谷火平专家也做出回答,他表示今后在"利剑"无人作战机上进行改装从而实行在舰上试验以及未来的舰上作战的可能性很大。
军事专家谷火平表示,海上作战的时候,能够收缩机翼的"利剑"在航空母舰上工作的效率将大幅提高,因航母上的空间资源是十分缺乏的。除此之外,将有人机和无人机充分结合能够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谷火平表示,"利剑"未来的发展目标是航母舰载机。
可见“利剑”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十分被人看好的。
目前最难解决的是舰载机问题,因为航母舰载机相对于空军的作战飞机而言有很大不同,因为航母大部分时间在海上,相对的舰载机的材料要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不然机身寿命会大打折扣;另外,机身的结构也要很强,因舰载机着舰一般都是采用阻拦索来使加速驾驶的飞机减速,若机身结构很脆弱就很容易在着舰的时候解体。相对于航母的动力和作战时长而言,舰载机的问题要困难得多!
航母舰载机对起落架的要求首先,必须更结实,相比陆地起降,舰载机的起降受的冲击力更强,然后,不仅抗压力冲击,还要扛拉力拉拽,因为所谓的弹射都是跟起落架较劲,弹射器的力道都是作用在起落架上,所谓弹射起飞,就是起落架吃力拽着舰载机起飞,结实是必须的,对于有拦阻索拦降的,还要考虑起落架轮胎半径不能太小,太小了容易被拦阻索绊住,陆地飞机为了轻,起落架轮胎可以尽量小,舰载机要求不同
我的理解是,要让舰载机在航母上着落,最重要的是,考虑如何让舰载机在最短的距离内将速度迅速降低,进而不至于冲出航母。一般舰载机在勾住航母上的挂钩后,就能够实现舰载机速度的缓冲,进而将舰载机的速度迅速降落下来。降落与起飞本就是一对矛盾体,降落主要考虑如何让舰载机着舰的问题,而起飞则主要考虑舰载机的起升问题,目前的航母起飞主要有弹射式和滑翔式,我们国家列装的航母采用的是滑翔式。
在航母的各项操作流程中,舰载机航母降落被视为最危险的一个环节。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舰载机航母着舰的几个流程。舰载机着舰需要飞行员,空管员,地勤员配合完成。首先,飞行员要向空管人员发送着舰请求,得到答复后,在空管人员的指挥下进入备降空域。在该空域,飞行员依空管指令在指定高度沿椭圆型飞行轨迹排队降落。战时,航母舰载机的起降间隔为25秒,所以对航母空域的划分和管理必须要精确到米,精确到秒。空管员根据飞机油料的剩余,安排着舰的优先顺序。飞行员根据空管指令调整飞行姿态准备降落。地勤人员通过无线电与手中的光信号引导飞行员由航母尾部着舰。地勤人员根据飞机的进入角,确认飞机能否着舰或需要二次尝试。在飞机以正确的角度进入着舰姿态后,飞行员需要通过灯光信号判断飞机的飞行姿态。灯光引导系统由三色光构成,分别是红灯、绿灯与琥珀色灯光。如果以正确角度着舰,飞行员会看到琥珀色灯与绿色灯信号在一条线上。如果琥珀色灯光处在绿色灯光上方,说明着舰角度过高;如果琥珀色灯光处在绿灯下方,说明飞机着舰角度过低。如果飞行员看到了红色的灯光,则说明着舰角度过低,需要重新尝试。在飞行甲板上每隔15米就有一根捕捉钢缆,一般共有四根,离船尾最近的钢缆为1号缆,最远端的是4号缆。当飞机着舰的瞬间,飞行员要将飞机引擎推高至最大功率(这个有点意思,主要为防止着舰失败)。如果钢缆捕获了飞机,2秒内就能将飞机停下来。飞行员大都选择3号缆降落。
拥有航母可壮大我国的海防力量,对解决南沙问题有一定的作用。 航母可以加强我国远距离兵力投送能力,可以提高一些我国的国际声威和地位,但是航母也会成为发展经济的负担。(第二段可能与你的论文主题没关系。)
建造航空母舰可以提升整个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这是第一;建造航空母舰可以提升整个相航母相关关产业链条的技术水平和自身发展,这是第二;建造航空母舰可以在军事上对潜在对手构成巨大心里威慑,在政治上也是一张王牌,这是第三;建造航空母舰必然建构与其配套的航母战斗群,这对于整个海军的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这是第四;建造航空母舰可以大幅提高远洋作战与远洋控制能力,对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护国家海外利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海防的意义要求的是。那行
航空母舰时代1911年1月18日,美国飞行员尤金·伊利驾驶一架飞机在由“宾夕法尼亚”号巡洋舰改装而成的航空母舰上降落,预示了航空母舰时代的到来。最初的航空母舰都是由巡洋舰装上木质飞行甲板改装而成。1918年改装的英国“阿尔戈斯”号航空母舰已经拥有像现代航空母舰一样的甲板。英国在航空母舰的设计和建造思想方面总是处于领先的地位。1921年他们就开始拥有3艘真正的航空母舰。像倾斜式飞行甲板、蒸汽动力飞机弹射器、飞机降落指挥系统,还有现代飞机的垂直/短距起落技术都是英国人首创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航空母舰并不是海军的主要作战武器。那时的海战还是其他战舰唱主角,航空母舰只不过是待在它们一边的飞机平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航空母舰立刻显示出它的强大威力。理由很简单,当时普通战舰的火炮射程只有37公里,而航空母舰的飞机活动范围已经可以达到480公里。从此以后,在航空母舰战斗群中,普通战舰只能待在航空母舰的一边,充当火力支援的角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一共建造和改装了100艘航空母舰。在大西洋,盟军的航空母舰负责攻击德国的潜水艇,为向欧洲战场运输兵力和物资的船队提供空中保护。在太平洋,美国航空母舰舰队和日本航空母舰舰队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较量,如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和菲律宾海战,彻底摧毁了日本的海上军事力量。在攻占日本占领的许多海岛的战斗中,航空母舰为登陆部队提供了有力的空中支援。航空母舰是一支强大的具有高度机动性的国防和军事力量。它的存在和出现本身就是一种威慑。由于全世界大面积的海洋都属于公海,因此给航空母舰很大的活动天地。由航空母舰和其他舰船组成的舰队可以在全世界的公海上游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航空母舰一直在发挥着它的威力。1951年朝鲜战争爆发,航空母舰是美国最早投入战争的军事力量。在1959-1975年的越南战争,1990-1991年的海湾战争,以及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航空母舰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航母的造价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航母建造国的科技实力和工业基础、航母的大小和性能,甚至建造时机都会直接影响造价的高低.美国于上世纪50年代建造的“小鹰”级常规动力航母,造价仅亿美元.到1961年美国建造第一艘“企业”号核动力航母时,造价已涨至亿美元.“里根”号“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的造价超过46亿美元.即便排除几十年里货币贬值的因素,最后一艘“尼米兹”级航母的造价也达到了第一艘“尼米兹”级航母造价的三倍左右.当然,像美国这样批量建造航母,并且维持10支航母战斗群的国家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英国正在建造的两艘“伊丽莎白女王”级大型航母的平均造价约40亿美元左右.尽管该造价仅是美国“布什”号航母的三分之二,但这笔费用几乎相当于英国国防费用的8%,两艘“伊丽莎白女王”级大型航母的花费 就将占英国国防费用的15%,如果再算上采购舰载机和附属舰只的费用,英国海军的军费肯定无法承担.印度购买俄罗斯“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二手航母的最初约定改装费用为亿美元,后来增加到19亿美元,最后涨至23亿美元.至于日本称为“直升机驱逐舰”的直升机航母,因无法起降固定翼飞机,很多标准航母上的设施不用装备,其造价大概是亿美元.此外,造成航母成本上涨的还有环境因素、拖期现象等.比如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中型航母1986年开始建造,原计划耗资120亿法郎、1996年服役.然而,“戴高乐”号航母自1994年5月7日下水以来却历经磨难,陆续暴露出方向舵震颤、发动机故障、隔音不完全、核反应堆耐压壳龟裂等诸多问题.为此,航母不断进行修补改造,前后历时15年,耗资达到800亿法郎,是原计划的6~7倍.那么,从采购一艘航母到这艘航母退役,总共要花多少钱呢?以美国“尼米兹”级航母为例,建造时花了45亿美元,建成后可服役50年,整个服役期间维持费用大约需要120亿美元.由于舰载机的使用寿命较短,在航母服役期间,舰载机可能需要更换两次,因此大约需要200亿美元.护航舰、驱逐舰、潜艇等护航舰也需要花费70亿美元左右.然后是日常的燃油物资补给需要大约60亿美元.另外,考虑货币贬值等因素,所有这些钱再增加20%.全部算起来,一艘“尼米兹”级航母整个服役期间的费用(全寿期费用)接近600亿美元.实际上,美国海军每年的军费为1400多亿美元.其中,用于航母的费用约占11%,约160亿美元.美国海军用于所有舰艇和岸基设施的维持费用为460多亿美元,其中用于航母维持费约为42亿美元,占10%左右.在人员费用方面,核动力航母上的人员成本相对较高,约占总人员成本的26%,这是由于核动力装置的技术含量高,相对的人员工资和福利待遇也会比常规动力舰艇上的人员高.另外,用于航母电子设备的费用比其他舰艇低一些,这是由于航母上运用的电子设备通常比较成熟,而驱逐舰和巡洋舰上经常会安装一些新设备、新武器,其花费的改装费用和维护费用就会比较高.
舰型结构
舰岛
现代航空母舰通常将上层建筑集中在飞行甲板的右侧,称为“舰岛”。从飞机起降的要求上讲,甲板上空无一物是最理想的,但航母的指挥塔、飞行控制室、航海室、雷达和通信天线等又是需要高耸在甲板上的,所以现代航空母舰都是将这些上层建筑设计得很紧凑,空出甲板的绝大部分来方便飞机起降。
现代航母力求其外型简洁以减少雷达反射截面积,但其中技术非常复杂,已实现了上层建筑的“集结化”包括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封闭桅杆(AME/S)、电磁辐射系统(MERS)和多功能射频系统(AMRFS)。
飞行甲板
飞行甲板是航空母舰上供飞机起降和停放的上层甲板,按照任务需求可将其划分为起飞区、降落区和停放区。飞行甲板下设有廊形夹层、水密隔舱、机库、武器库和船员住舱,大型航母的甲板甚至可达6层之多,而甲板侧边则有两到四座升降机用于将飞机运到甲板或机库。船头采用封闭设计,从飞行甲板到船头皆为一体成形。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通常比船体宽得多,从正面看去,飞行甲板向船体两舷张出,形状十分怪异。由于飞行甲板要承受飞机降落时的强烈冲击载荷,因此需用高强度金属制成。
斜角甲板
观察美军的尼米兹级航母可以发现,航母上有两条跑道,一条直的与一条斜的,斜的那条就是斜角飞行甲板。设置这两条跑道的目的是为了可以让航母同时进行起飞和降落作业,如果只有一条直通甲板的话,飞机起飞时只得让停放的飞机挤在飞行甲板后半部,而将前半部用作起飞的跑道。
然而,这样做不仅影响了飞机的滑跑距离,还必须等飞机起飞腾出跑道,空中的飞机才可以降落,并且稍有不慎,后降落的飞机很容易碰撞到先降落的飞机。斜角甲板由英国人在1952年2月发明成功。
斜角甲板又叫斜、直两段甲板,位于飞机甲板的左侧,与舰艇艏艉中心线呈6~13度夹角。有了这个角度,飞机降落就可与停驻的飞机和起飞作业区分流,同时还可实现弹射和回收作业同时进行。回收区的角度相当重要。角度愈大,对驾驶员着舰的难度就愈大。
此外,斜角甲板的设计还可使降落区免遭左舷前弹从喷气火焰挡板引出的热气流,从而降低空气紊流的干扰。通常斜角甲板上只装有供飞机降落用的阻拦索,然而极少数航空母舰的斜角甲板上也装有一两座弹射器,其目的在于在没有飞机降落时供飞机起飞之用。
导流板
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在准备起飞时就已将喷气发动机全速运转,此时它会向后喷出高温高速燃气流,对后方的飞机和工作人员危害很大。这时,弹射器的后方会升起导流板,使飞机喷出的燃气流向上偏转,避免影响到后方的飞机。为了降低燃气流的灼热温度,导流板后面都装有供冷却水循环流动的格状水管。
机库
机库为储存和整备航空母舰舰载机的地方,又分成“开放”和“封闭”两种。采用开放结构的航母舰体为机库,甲板上方再额外建造机库墙壁、甲板支撑柱等结构,再加上飞行甲板。开放机库的优点为通风良好、伤害管制佳,炸弹若击入机库中爆炸造成的冲击波会释放到外面;结构较轻、容纳飞机多以及可依舰载机尺寸作修正。
航母自启蒙时期一直到二战中期多为开放结构。封闭机库则为机库与船体结构整个一体成形,飞行甲板为封闭强化结构,这种机库的优点有防御力强、结构坚固、核生化防护佳等。由于封闭机库容易累积易挥发的气体、受到攻击或者是意外而着火的舰载机不能直接丢入海中等问题,一度很难被船舰设计师所接受。
然而当舰载机喷气化后航空燃料变得相当安全,加上后来发展的消防灭火与监控装置协助,封闭机库因而成为了主流。
机库内除了航空飞行联队的维修人员外,还有隶属于航母的“飞机中期维修部门”(AIMD),可负责进行较大工程的维修作业并分作“引擎部门”(维修舰载机的引擎)、“综合部门”(修补破损的机体结构或机翼)、“电子零件部门”(整备精密电子设备,如雷达、感应器)和“救难装备部门”(维修飞机驾驶员的安全设备),若是美国海军的航母还可在机库内进行引擎喷气的试验。
升降机
升降机是将舰载机自机库运输至飞行甲板的装置,早期配置于全通飞行甲板的舰身中线的前中或后方,通常为2至3具,也是甲板上最脆弱的部份,如果升降机故障或是遭到破坏会导致飞机无法起降,进而丧失战斗力。
此外,炸弹也可能会击穿升降机,升降机又与堆积弹药与燃料的隔舱接近,一旦引爆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自胡蜂号航母起开始将升降机位置调整到舰侧,这除了不妨碍起降作业以及安全外,还有着飞机翼展超过升降机宽度时亦能使用的优点。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代超级航母的“福莱斯特级”曾在斜角甲板前方设置一个升降机,目的是要让飞机降落后立刻收入机库,然而后来发现这样的机会其实很少,另外航母航行时泼上来的浪会波及到舰载机,故自小鹰级起又将该处升降机位置调整至舰舷侧。
现代大型航母的升降机宽20多米、深达15米、可负重100吨,升降速度约为一分钟自机库搬上一架飞机至甲板。
武器库
武器库是用来储备各种炸弹、鱼雷、导弹与火箭的区域,位于船舰底部、水线之下,为船头尾各一处,中间则为机库,这些武器多以半组装方式收纳。
为了将其送至甲板,武器库有着比飞机升降机更小的专用升降机(以尼米兹级为例,共有九个武器升降机,其外型如一个从甲板向上开启的门,若为不需用到的情况则可盖起来成为甲板的一部份),将武器从库中升到上一层甲板,由各层作业员进行阶段性的组装,再由该甲板的其他升降机往上送(部分通到机库),以防止弹药意外诱爆的情况。
另外还有连结到舰岛右侧后方的一个武器集中区域,此处被称作“武器牧场”。若弹药爆炸可利用舰岛作遮掩,以降低对甲板上飞机的损害。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航母还需要另外设计与区隔存放与组装核子武器的弹药库,被称为“特殊飞机维护储存区”(Special Aircraft Services Stores,简称“SASS”)。
冷战时期基于核子武器的机密和敏感性,这些弹药库的使用、人员进出管制与保安都有特别的处理和操作程序,没有受到相关训练验证或者是无关的人员一概不得靠近。第一款安装SASS的航母是透过《27A改装案》来加装相关设备与空间的埃塞克斯级,在设计阶段就将SASS融入舰身结构的则是福莱斯特级。
扩展资料
航母,岂是你想造就能造
从数万吨特种钢材,到成千上万的电子设备;从驱动航母快速推进的动力系统,到保障舰载机起降的全套设施,再加上那套无比复杂的系统,才能把空军基地打包到一艘船上。其中无一不需要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予以支撑。
美军尼米兹级航母最后一艘“布什”号,11年前下水时的造价就已高达60多亿美元,新一代福特级航母首舰“福特”号的建造费用更是超过150亿美元,并且还在不断上涨之中。承载着英国复兴梦想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的首舰造价高达50多亿英镑,让英国政府一度放弃了二号舰。
如果你能体味苏联的马卡洛夫当年忍痛拆除“乌里扬诺夫斯克”、泪别“瓦良格”的凄凉心境,就能理解,航母之贵,真的不是谁都能承受。
没钱不行,没技术也不行。眼高手低的印度海军,先是花费了20多亿美元,用时近10年,才在俄罗斯的帮助下完成一艘二手航母的改造。随后,依靠进口的特种钢材,和遍布全球的供应商,国产航母才得以开工。如今“维克兰特”号已经下水4年,仍只有“进口”而来的船体。
法国海军“戴高乐”号航母,由于核反应堆不匹配,不仅航速不足,而且动力系统故障频发,严重影响出动效率。就连美国人也不敢说完全吃透了航母相关技术,“福特”号采用的先进拦阻装置,研发进度严重滞后,很可能最终回归传统液压机械拦阻装置。
更为重要的是,航母建设不仅是打造一个平台,而是构筑一个包括舰载机、护卫保障舰艇等一系列配属装备在内的作战体系。没有舰载机的航母,不过是一个任人宰割的大猫;而不成编队的航母,只是一个静待导弹灭顶的机场而已。
“伊丽莎白女王”号被一再“爽约”的F-35B卡死,无舰载机可用的尴尬局面让英国众多创新设计和先进技术变得黯然无光。印度海军有钱重金购得航母,却没有先进的护航保障舰艇与之匹配。
美军一个尼米兹级航母编队,造价至少需要200亿美元,几乎接近俄罗斯2017年国防预算的一半,甚至超过大多数国家一年的军费。所以,只有综合国力强盛的大国才能拥有航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航空母舰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航空母舰:绝非浪得虚名的战略重器
航空母舰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舰艇,同时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航空母舰的价格根据航空母舰种类、吨位等各不相同。在此主要研究吨位与航空母舰价格关联(以下未特别说明的货币单位均为美元)。
重型航母(排水量60000吨以上)航母造价是35亿美金左右,组建编队(4艘护卫舰4个驱逐舰2个反潜,1-2个潜艇~~)共35亿美金左右,舰载机,需要35亿美金左右。共100亿左右, 中型航母。(30000-60000吨)航母造价15亿美金左右,编队15亿美金左右。舰载机15亿左右。共50亿左右。 轻型航母。(30000吨以内)航母造价5亿美金左右。编队7亿美金左右。舰载机5衣左右。共20亿左右。 以美国驻日本的小鹰战斗群为例,每年有半年时间训练,半年时间休整和维护.维护费用为8000万美圆,训练的弹药,燃油,食物和药品费用为亿美圆,战斗群总共10000名海员,每年海员工资大约是3亿美圆.总共亿,平均每天180万.当然这是和平时期的费用.
给个邮箱,我发给你
给你个网址吧
毕业论文网: 分类很细 栏目很多
中国的军事战略和理论"……坚决履行好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神圣职责……"———胡锦涛概 述中国的军事理论家制订了一项实施理论推动下的改革框架,以建立一支能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军队.这一理念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力量乘数的作用,从而使解放军能够在中国边境以外更远的距离上实施精确打击的军事行动.通过汲取外国战争,尤其是包括"持久自由行动"在内的,美国领导的战役的教训,苏联和俄罗斯的军事理论,以及解放军自己尽管很有限的作战历史经验,中国的军事计划人员正在寻求改造整个中国军队.这些改革的速度和规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解放军仍未在现代战争方面经受检验.这种作战经验的匮乏使外界对解放军在实现其军事理论抱负方面进展的评估复杂化.中国的高级文职领导人当中的内部评估和决策的情况也是如此.他们基本上缺乏直接的军事经验,因而在发生危机时更可能会做出错误的估计.这种失算同样会带来灾难,不论其所依据的是毫无作战经验的指挥官的建议,还是脱离现代战场现实情况的"科学"作战模型.军事战略指针中国并不发表与美国的《国家军事战略》相当的文件.因此,外部观察家对领导层有关动武的思考或影响到解放军兵力结构和理论的应急情况,都缺乏直接的洞察.对权威性的讲话和文件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依靠一系列总原则和称为"军事战略指针"的指导来计划和管理军队的发展和动用.解放军并没有提供这些"指针"的内容供外界研究.学术研究表明,目前的"指针"很可能可以追溯到1993年."指针"反映出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苏联解体对中国军事战略思维的影响,为10年来解放军的很大一部分改造奠定了基础.然而,一次次讲话,权威评论和新的军事训练指导方法都表明,1993年的"指针"的一些内容最近可能经过了修改.这些修正看来反映出中国对其所处的安全环境和现代战争(即"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性质的看法,中国军事现代化方面的进展和从中汲取的教训,从"建设"用于信息时代的现代战争的军队向为了"打赢"这种战争而训练的转变,以及中国领导人的意识形态底色."指针"的作战或"积极防御"成分看来保持完好.按照"积极防御"所主张的防御性军事战略,中国并不发动战争,或者进行侵略战争,而是仅仅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战.然而,北京有关对其主权或领土攻击的定义模糊不清.在中国现代战争的历史所充斥的实例中,中国领导人都声称,军事上的先发制人是战略防御行动.例如,中国将其对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的干预称之为"抗美援朝战争".类似地,权威说法还把与印度之间的(1962年),与苏联(1969年)和与越南(1979年)的边境冲突称为"自卫反击".这种逻辑表明,如果动武能够维护或推进其核心利益,包括其领土要求(例如解决台湾问题和尚未解决的边界或海上的领土要求等),中国就可能会发动军事上先发制人的打击,也许是在远离其边境的地方.中国正在制订一项先发制人的战略吗 10年来,随着解放军从一支以步兵为主和力量投射能力有限的军队转变成拥有远程精确打击资源的比较现代的军队,中国获得了武器系统,采纳了使之能够在周边地区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攻击(包括突然袭击)的作战理念.·截止到2006年10月,解放军第二炮兵的武库中有大约900枚短程弹道导弹.由于获取了苏—30攻击机和F—10战斗机———两者都装备着各种 精确制导 武器———中国的进攻性空中力量得到了改进.解放军还正在加强信息战,电脑网络作战和电子战能力.而这些能力都可以用于先发制人的攻击.·解放军的作者们说,当遇到更加强大的敌人时,先发制人是必要和合乎逻辑的.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强调,静态的防御不足以在现代军队的高速和破坏力基础上保卫领土.其结果是,解放军的作战理念寻求阻止敌军集结和利用进攻性打击来掌握主动权,从而使敌人不知所措.解放军的理论家们认为,有效的防御包括在敌人领土上,赶在其能够动用之前摧毁敌人的实力.中国获得了力量投射资源,包括远距离的军事通信系统,空中指挥,控制和通信用飞机,耐久力很强的潜艇,无人战斗机(UCAVs),以及新的精确制导空对地导弹.这些都表明,解放军正在形成采取先发制人军事行动的更强实力.解放军的训练注重"出其不意的"远程打击训练或针对敌人海军舰只群的协调一致的空中/海军打击.这也可能显示出,它打算赶在本地区爆发危机之前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选择.根据解放军的《战役学》文件(2000年),一旦敌对行动开始,"'积极防御'的要旨就是主动歼灭敌人.……虽然从战略上讲,要以积极防御为指针,但'在军事战役中'重点要放在掌握主动和积极进攻上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积极防御的战略目标".除了开发歼灭敌军的实力之外,解放军还正在探索动用有限武力的选择方案.中国的战役理论把这种选择定义为武力的"非战争"用途———政治胁迫的延伸,而不是全面的战争行为.1995年和1996年在台湾海峡进行的两栖演习和导弹发射就是武力的"非战争"用途的实例.然而,这一概念还包括空中和导弹打击,暗杀和破坏等.这种文章突出显示了中国做出错误估计的可能性,因为任何这种行动的打击对象,即使不是范围更加广泛的国际社会,都会视之为战争行为.有关战争的一项全面观点20年来,中国的文职与军事战略家一直就现代战争的性质问题进行辩论.这些辩论汲取中国战略传统及其历史经验内部的来源,以提供对"军事革命","非对称战争"和"信息化战争"的看法.这种辩论突出表明了中国对战争的非动能手段的兴趣,以及经济,金融,信息,法律和心理工具在中国的战争计划工作中的作用的增强.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文件《军事战略科学》(2000年)突出表明了中国军方全面和多方面的战争观点.文件说:"战争不仅是军事斗争,而且还是政治,经济,外交和法律战线上的全面竞争."最近,中国的军事战略家对国际法越来越感兴趣,把它当作在战斗前对敌手产生威慑的一项工具.在台海背景下,中国可能会利用一场信息战,把第三方的干预描绘成按照国际法属于非法.中国还试图影响国际舆论,使之有利于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曲解,通过在学术意见和国家观点中放弃长期公认的航行自由规范,而接受有关在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其上空,可能还有外层空间享有更大主权的解释.非对称战争确认和利用非对称性是中国战略和军事思维的一个根本方面,尤其是作为一支较弱的军队打败比较强大的军队的手段.自从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联军行动"以来,中国的军事战略家一直注重采取非对称对策来利用技术上占优势的对手的弱点.1999年《解放军报》的一篇社论明确阐述了这一点:"占绝对优势的强大敌人当然并非没有较弱的一方可以利用的弱点.……我们的军事准备的直接宗旨必须是找到利用强敌弱点的策略."中国对非对称战争选择的探索可以在其大量投资于弹道和巡航导弹系统方面看到.这些系统包括先进的反舰巡航导弹,水下作战系统(包括潜艇和先进的水雷),太空对抗系统,电脑网络作战和特别行动部队.中国军事战略中保密性和诡计的作用中国军事战略中对在冲突中掌握主动权和使敌手不知所措的注重,带来了对在战略,作战和战术层次上采用诡计的重视.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把战略诡计定义为"引诱对方形成错觉……并在造成人力和物资方面的最小代价情况下,以一种有组织和有计划的方式产生各种假象,从而使自己获得战略上的优势地位."除了信息战和常规的掩护,隐蔽和诡计之外,解放军还汲取中国的历史经验,并从战略和诡计在中国的治国之道方面所起的一贯作用中汲取智慧.最近几十年,解放军内部重新掀起研究孙子,孙膑,吴起和商鞅等中国经典军事人物及其著作的热潮.这些著作全都包含有关运用诡计的戒律.中国共产党对保密性的严重依赖与军事上的诡计共同作用,限制了国家安全决策,军事实力和战略意图方面的透明度.然而,过度的信心可能是由于军事领导人迷恋于战略和诡计所带来的捉摸不定的好处.此外,指挥官用来对付敌手的技能也可以用于掩盖解放军系统内部的坏消息的传播.而这种传播是中国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因此,保密性和诡计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给中国的敌手,而且给中国领导人造成迷惑. 注:精确制导导弹 精确制导导弹就是装有精确制导装置、能准确命中目标的导弹。 精确制导武器(Precision Guide Weapon)这一术语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时,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大量使用了精确制导炸弹,由于具有精确的制导装置,取得了惊人的作战效果,因而引起人们的极大注意。各国对精确制导武器的命中率没有统一标准。中国对精确制导武器的定义是: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主要包括精确制导导弹、制导炮弹、制导地雷等。就能帮到这里了。。你看着拼凑修改下下吧。。。。 上面的文章里有讲到精确制导武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