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关于写改革开放的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写改革开放的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关于写改革开放的论文参考文献

一、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特别是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国家。改革开放前,处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闭关自锁的封闭状态,特别是“文革”期间,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破坏,物资短缺,日用生活品严重匮乏,国民经济已经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向改革开放的号角之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线先行,从农村起步,逐步向城市推进,从国有企业改革到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从所有制结构改革到分配制度改革,再到朝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前进的改革。逐步推进其他方面的改革。改革与开放两个轮子同时推进,相互促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广大农民群众焕发出空前劳动积极性。僵化的经济体制被冲破了,国有企业从主要依靠政府和政策,逐步转向主要依靠市场和法律,现代企业制度陆续建立。这些大大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竞争力。而非公有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市场机制的引进,使经济日趋活跃、市场逐步繁荣、人民群众不断受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结合了起来,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科技、教育体制的改革,使科技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大大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从经济特区的创建开始,到加入WTO,我国已经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165亿美元增长到26269亿美元,年均增长%,远远高于同时期世界经济平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我国连续2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的新奇迹,刷新了世界记录。 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前不久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表明,在过去25年全球脱贫事业所取得的成就中,有67%的成就归功于中国。各类商品丰富多彩、应有尽有的时代取代了商品匮乏的短缺经济时代。我国人民千百年来衣食无虞的梦想变成现实,实现了由贫困——温饱——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大批外逃的现象早已销声匿迹,并出现回流的现象。过去想做而做不到的大事,如三峡大坝、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神州飞船、嫦娥一号卫星等一大批重大科技项目,都频频传来捷报。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 二、改革开放使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更具优势:从政治上看,一方面,我国曾经是一个经历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民主传统比较薄弱的国家,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的政治文化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建立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严重的个人崇拜使得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蒙上了传统专制主义的阴影,等级观念、人治观等封建政治文化的观念大量沉积。加上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府职能错位缺位越位,等等,这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不相适应。另一方面,民主与法制基础比较薄弱,政治文明发展起步较晚;长期形成的阶级斗争的定性思维,以及人们通常将“西方”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和实践模式看成“水火不相容”的,给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障碍,给政治改革带来一定的阻力。再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确实企图“西化”、“分化”中国;国内极少数人企图呼应西方敌对势力的图谋。这一切说明了实施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同时表明政治改革不能急于求成、盲目推进。 面对上述形势和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民主的基本原理,立足本国国情,又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把扩大民主同健全法制结合起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人民民主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实践不断深化。同时,健全法律体系和法制制度,开展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实施依法治国。 同时,积极实施政府机构的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使政府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逐步完善,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把促进政治权力有效运行与有效监督结合起来。形成了既能广泛发扬民主,又能实现高度集中;既充满生机活力,又富有效率;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又能够保持国家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和谐;既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意见的政治发展道路,民主政治建设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人治”时代正在被“法治”时代所取代,广大公民的合法权益越来越得到保障,服务型政府正在形成,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优势。 与接受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原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非洲一些国家政权垮台和社会动乱、社会秩序瘫痪、经济危机不断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断发展,实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从而使我国实现社会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三、改革开放使中国思想文化建设焕发了生机活力:改革开放前,中国文化建设底子薄,又遭到“文革”的严重摧残,人们思想观念上存在着简单地以“政治”画线,排斥外来文化、鄙视传统文化的观念,知识和文化处于贬值状态。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被冲破,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实干兴邦精神被激发,人类创造的先进思想文化、思维方式被我们所接受。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凝聚人心的强大思想武器,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尊重知识、尊重教育、尊重人才、推崇优秀文化蔚然成风。 从教育、科技体制改革开始,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取得巨大进步,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正在被激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在中华大地兴起,有力地推动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局面的到来。 总之,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巨大的发展进步。鸦片战争以来,饱受西方列强欺凌、频遭西方列强侵略的中华民族,已经走向振兴。神州大地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有效地激发了社会创造活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极大增加,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但近年来,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分配不公问题凸显出来。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调整分配关系。如连续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年均增长10%;连续8年出台涉农“中央一号文件”,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三农”问题,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十一五”期间,各地平均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每次平均增幅;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力度,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基本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等等。这些措施开始取得积极成效,“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和,2010年农村居民收入涨幅自1998年以来首次超过城市居民。但也要看到,收入分配领域的很多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国民收入分配过多倾向于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居民收入占比持续下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持续下降,普通劳动者收入长期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达倍;垄断行业收入明显偏高,行业间收入差距仍然较大,2009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金融业工资是最低的农林牧渔业工资的倍;“灰色收入”、“隐性收入”甚至非法收入大量存在。

改革开放的意义的论文篇三 《浅谈改革开放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作用》 摘要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性贡献。正是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使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等方面的影响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的经济的迅速的崛起,使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提高;在外交方面,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不断加强,为世界和平作出显著贡献;中国的文化也走向世界,政府在世界各地都创办了孔子学院,全世界人们都在学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重要性与日俱增,在国际性组织做重大决策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字:改革开放,国际地位, 影响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产生了历史性变化。确定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取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方针。 在马克思中国化的实践进程中,党对改革开放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十八大 报告 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新要求:“我们的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推动的,未来中国的发展,也必须要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在新的时期、新的历史背景下,改革开放如何往前推进,恐怕要更多地注重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也就是说我们要解决事关改革开放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大目标、大任务。比如我们的改革是为改革而改革,还是为人民改革,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我们的改革必须着眼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着眼于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着眼于综合国力的提升。我们的开放同样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不仅要有一个改革开放的大目标,而且我们还要让改革开放各项制度更加协调、更加系统、更加成熟。”再次坚信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取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方针。 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推动着我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成就;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明显提高。显而易见,改革开放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改革开放在政治方面的作用也是巨大而深远的。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过去的30年中,改革开放一直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催化剂。 首先,改革开放让中国面对了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无论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还是即将迎来的上海世博会,都让我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决心和风采。这些伟大盛会,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中国,参与中国,并喜欢中国,尊重中国,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不但建立在政治层面上,也建立在了世界人民的心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不断扩大。表现在:一,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推动着人类进步事业的前进与发展。二,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大国,对第三世界有着重大影响。三,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稳定国际局势,抑制战争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四,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世界经济政治生活,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五,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六,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中正确地利用自己在联合国的影响和否决权,力争使联合国摆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控制,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断言,在未来的多极格局中中国必将成为独立一极。现在,无论是在地区问题上,还是在世界问题上,我国都在发挥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这也是任何国家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济实力地位也一直在显著上升。进入21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在2008年达到万亿美元,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在此轮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也提升了自己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恢复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与有关国家一起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许多国际组织,参与G20的活动,参与解决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的国际活动,等等。在这些组织和活动中,中国是重要成员,在有些组织和活动中,中国起了主导作用。最近的20国集团匹兹堡峰会,同意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至少增加5%,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至少增加3%,20国集团将取代8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这些都反映了中国的呼声得 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进一步上升。 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长,对外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发展迅猛,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战略军事实力也不断增强,现代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大大增强。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核心大国之一。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国现行的内外政策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这一切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不断扩大。表现在:(1)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推动着人类进步事业的前进与发展。(2)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大国,对第三世界有着重大影响。(3)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稳定国际局势,抑制战争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4)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世界经济政治生活,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5)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6)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中正确地利用自己在联合国的影响和否决权,力争使联合国摆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控制,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对许多 热点 地区的有关问题有着独特的影响。地区、世界和平与稳定需要中国的合作与参与,中国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作为核大国,在世界政治中的武器出口和核不扩散问题上有重要作用。中国已在各西方主要大国的全球战略中居重要一环。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对大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起到有效的制约作用。中国利用联合国的讲坛伸张正义,通过安理会形成可行决议,促进国际争端与冲突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始终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正义斗争,支持发展中国家振兴民族经济的努力,推动南南合作的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推动矛盾和冲突的合理解决。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大贡献。党的十六大指出:“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愿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中国主张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加强国际合作,标本兼治,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断言,在未来的多极格局中中国必将成为独立一极。现在,无论是在地区问题上,还是在世界问题上,我国都在发挥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这也是任何国家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中国的军事、科技发展迅速,在国际上取得了很好的声誉。军事上,美国国防部认为,20多年来中国的军费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么大的投入,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军事活动范围扩大。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全世界华人骄傲,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国际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汉语热,也说明中国的地位上升了。 第四,国家政府对外交政策的正确把握使我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较为稳定的支持。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中国对外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在联合国事务、国际经济金融改革、联合国维和、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海盗等方面的行动和表现,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世界普遍认为,“中国由问题的一方成为解决问题的一方”。而中国在世界各种自然灾难面前及时伸出的援助之手,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大国风范。 最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活跃在世界舞台上。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同时也拓展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发展。2003年l0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讲话。在这个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概括论述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相互联系,提出了要统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思想。2006年10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将建设和谐文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在 广度和深度上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同志代表党的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在报告中,胡锦涛同志详细阐述 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问题,并就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等问题作了具体论述。最后,胡锦涛同志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十分迅速。国民教育水平显著提高,1978-2007年间,全国小学学龄 儿童 入学率从94%提高到;初中毛入学率从20%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2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接近年和年,人力资源开发处于发展中国家较好水平。国民素质的提高,也让我们有能力承办各种世界级的盛会,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好和灿烂的中国文化。 我国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打破了长期束缚文化生产力的制度和体制藩篱,全国已注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4000多家,核销事业编制18万个以上;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 渠道 和方式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2004年至2010年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超过23%,2010年突破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与此同时,我国已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海外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逆差逐步减少,图书版权进出口比例由2003年的9∶1下降为2010年的3∶1,等等。与此同时我国正在加大国家软实力的建设,以期望我国能在国际高科技竞争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不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繁荣。不仅使得我国成为强大的经济实体,也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重要性与日俱增,在国际性组织做重大决策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带领与领导,我国正在朝着全面奔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使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每每在重要的时刻,党中央、国务院都非常及时地调整了政策,顺应了形势的变化,维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同时,我们也有一些问题需要面对,到底怎么样面对我们过去近100多年的历史,怎样面对现在我们认为很不公平的国际秩序,怎样面对我们在国际上常常遇到的歧视性的对待,怎样看待我们青年学生当中的民族主义思潮和情绪,这些都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需要通过发展来进一步解决。而我们青年学生,一定要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关心国家,思考国家的前途命运,并尽自己的努力,刻苦学习,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富国强民而奋斗不息。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2007. [3]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2007.

关于改革开放经济论文参考文献

改革开放的意义的论文篇三 《浅谈改革开放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作用》 摘要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性贡献。正是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使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等方面的影响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的经济的迅速的崛起,使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提高;在外交方面,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不断加强,为世界和平作出显著贡献;中国的文化也走向世界,政府在世界各地都创办了孔子学院,全世界人们都在学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重要性与日俱增,在国际性组织做重大决策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字:改革开放,国际地位, 影响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产生了历史性变化。确定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取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方针。 在马克思中国化的实践进程中,党对改革开放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十八大 报告 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新要求:“我们的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推动的,未来中国的发展,也必须要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在新的时期、新的历史背景下,改革开放如何往前推进,恐怕要更多地注重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也就是说我们要解决事关改革开放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大目标、大任务。比如我们的改革是为改革而改革,还是为人民改革,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我们的改革必须着眼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着眼于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着眼于综合国力的提升。我们的开放同样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不仅要有一个改革开放的大目标,而且我们还要让改革开放各项制度更加协调、更加系统、更加成熟。”再次坚信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取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方针。 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推动着我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成就;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明显提高。显而易见,改革开放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改革开放在政治方面的作用也是巨大而深远的。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过去的30年中,改革开放一直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催化剂。 首先,改革开放让中国面对了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无论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还是即将迎来的上海世博会,都让我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决心和风采。这些伟大盛会,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中国,参与中国,并喜欢中国,尊重中国,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不但建立在政治层面上,也建立在了世界人民的心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不断扩大。表现在:一,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推动着人类进步事业的前进与发展。二,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大国,对第三世界有着重大影响。三,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稳定国际局势,抑制战争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四,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世界经济政治生活,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五,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六,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中正确地利用自己在联合国的影响和否决权,力争使联合国摆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控制,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断言,在未来的多极格局中中国必将成为独立一极。现在,无论是在地区问题上,还是在世界问题上,我国都在发挥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这也是任何国家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济实力地位也一直在显著上升。进入21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在2008年达到万亿美元,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在此轮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也提升了自己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恢复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与有关国家一起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许多国际组织,参与G20的活动,参与解决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的国际活动,等等。在这些组织和活动中,中国是重要成员,在有些组织和活动中,中国起了主导作用。最近的20国集团匹兹堡峰会,同意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至少增加5%,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至少增加3%,20国集团将取代8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这些都反映了中国的呼声得 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进一步上升。 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长,对外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发展迅猛,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战略军事实力也不断增强,现代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大大增强。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核心大国之一。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国现行的内外政策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这一切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不断扩大。表现在:(1)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推动着人类进步事业的前进与发展。(2)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大国,对第三世界有着重大影响。(3)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稳定国际局势,抑制战争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4)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世界经济政治生活,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5)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6)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中正确地利用自己在联合国的影响和否决权,力争使联合国摆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控制,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对许多 热点 地区的有关问题有着独特的影响。地区、世界和平与稳定需要中国的合作与参与,中国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作为核大国,在世界政治中的武器出口和核不扩散问题上有重要作用。中国已在各西方主要大国的全球战略中居重要一环。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对大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起到有效的制约作用。中国利用联合国的讲坛伸张正义,通过安理会形成可行决议,促进国际争端与冲突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始终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正义斗争,支持发展中国家振兴民族经济的努力,推动南南合作的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推动矛盾和冲突的合理解决。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大贡献。党的十六大指出:“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愿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中国主张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加强国际合作,标本兼治,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断言,在未来的多极格局中中国必将成为独立一极。现在,无论是在地区问题上,还是在世界问题上,我国都在发挥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这也是任何国家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中国的军事、科技发展迅速,在国际上取得了很好的声誉。军事上,美国国防部认为,20多年来中国的军费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么大的投入,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军事活动范围扩大。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全世界华人骄傲,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国际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汉语热,也说明中国的地位上升了。 第四,国家政府对外交政策的正确把握使我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较为稳定的支持。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中国对外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在联合国事务、国际经济金融改革、联合国维和、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海盗等方面的行动和表现,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世界普遍认为,“中国由问题的一方成为解决问题的一方”。而中国在世界各种自然灾难面前及时伸出的援助之手,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大国风范。 最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活跃在世界舞台上。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同时也拓展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发展。2003年l0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讲话。在这个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概括论述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相互联系,提出了要统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思想。2006年10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将建设和谐文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在 广度和深度上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同志代表党的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在报告中,胡锦涛同志详细阐述 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问题,并就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等问题作了具体论述。最后,胡锦涛同志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十分迅速。国民教育水平显著提高,1978-2007年间,全国小学学龄 儿童 入学率从94%提高到;初中毛入学率从20%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2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接近年和年,人力资源开发处于发展中国家较好水平。国民素质的提高,也让我们有能力承办各种世界级的盛会,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好和灿烂的中国文化。 我国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打破了长期束缚文化生产力的制度和体制藩篱,全国已注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4000多家,核销事业编制18万个以上;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 渠道 和方式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2004年至2010年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超过23%,2010年突破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与此同时,我国已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海外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逆差逐步减少,图书版权进出口比例由2003年的9∶1下降为2010年的3∶1,等等。与此同时我国正在加大国家软实力的建设,以期望我国能在国际高科技竞争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不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繁荣。不仅使得我国成为强大的经济实体,也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重要性与日俱增,在国际性组织做重大决策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带领与领导,我国正在朝着全面奔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使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每每在重要的时刻,党中央、国务院都非常及时地调整了政策,顺应了形势的变化,维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同时,我们也有一些问题需要面对,到底怎么样面对我们过去近100多年的历史,怎样面对现在我们认为很不公平的国际秩序,怎样面对我们在国际上常常遇到的歧视性的对待,怎样看待我们青年学生当中的民族主义思潮和情绪,这些都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需要通过发展来进一步解决。而我们青年学生,一定要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关心国家,思考国家的前途命运,并尽自己的努力,刻苦学习,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富国强民而奋斗不息。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2007. [3]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2007.

当时收到了很多经济的底径干扰大飞到某一个特定区域的时候再做厂里的态势画面突然出现了红色的告警这句我们三十公里的地方有两架飞机正快速的向我们递

这个是我自己写的,已经发表过了,给你做一下参考吧,你可以上再网查一下,多找点儿资料,自己攒一篇出来就行,挺好整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摘要:进入新的世纪,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思考和部署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了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必须把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置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这是符合当代经济、科技发展规律的重大决策。目前,国内有许多人仍然认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认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发展是弊大于利、挑战大于机遇。但中国数年的发展证明机遇与挑战同在,只要选择合适的模式,经济全球化是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机遇和挑战 国内外环境 经济全球化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整体分析 从国内来说发展的条件可以说愈加雄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经济结构正在加快转型,市场需求的潜力非常大,目前的资金供给比较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有很大提高。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但是,国内也同样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比如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它需要大量的资源、能源,这些资源和能源不是单靠国内就能解决的,这方面的平均优势非常特殊。再如:要扩大内需,但是如何扩大内需?如何提高人民群众的购买力?不仅需要进一步发展经济,增加人民收入,而且还需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除人民的后顾之忧。再如,现在就业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大学生、进城农民工和部分城市居民就业的困难还很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从国际来说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对霸权主义构成制约。经过全球化深入发展,使世界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科技创新,孕育着新的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在牵制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速度还比较缓慢,尤其是围绕着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另外,全球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某些国家的一些做法,有可能会不断的对我们形成一些冲击,如:美国的宽容量化政策,就有可能引发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对我们的国内经济产生影响,所有这些都需要高度警惕。2 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有利条件 首先,从国内情况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有效供给能力不断提高,强化了加快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明显改善。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外开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有利于我国拓展发展空间,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具体来讲,国内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雄厚的物质基础将为较长时期的快速发展提供重要前提条件近年来我国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工业的持续增长,使许多重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另外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不断提高的劳动力素质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据测算,我国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在2030年以前将持续上升,使我国未来发展有充足的劳动力保证。近几年,我国基础教育的高中阶段教育得到明显加强,大学的招生人数和入学率不断上升,这为人力资本的增长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积极推进的结构调整将为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消费结构升级,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市场条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显著改善、不断升级,已从温饱型进入小康型,消费正经历从百元、千元级到万元级的转变,食品、衣着和其他基本生活用品支出比重明显下降,住房、汽车、电脑、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等消费支出比重迅速上升。另外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地区结构优化将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并为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奠定基础。近20多年来,我国各地区加快发挥比较优势,综合经济实力有较大增强。各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特色经济,开始培育出有一定竞争力、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主导产业,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国家制定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开放、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政策措施,将有力地推进全国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各地区经济的共同繁荣。 不断优化的体制环境将为发展增添新的活力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对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将起到积极作用。所有制结构的不断优化,使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更加活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集体经济在改革重组中得到了新的发展。国有经济通过采取新的有效实现形式,控制力进一步增强。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明显,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各类生产要素市场获得显著发展。通过大力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逐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开始形成。 宏观调控体系的逐步完善,也使宏观经济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其次,从国际环境看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也为我国形成世界制造业基地提供了契机。具体来讲,国际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广阔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它为我国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较之拉美、南亚、中东欧和俄罗斯等地区,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社会比较稳定等方面的优势,更可能得益于新一轮世界产业转移浪潮,这是我国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因此,要适时、有选择地将发达国家向外转移的产业“接过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快产业转换与升级。 新科技革命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巨大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经济的日益融合,推动了经济增长、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历史条件下,只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技术进步的力量将对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3 我国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加剧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决定了我国未来几十年将处于资源、环境压力的上升阶段。因此,节约资源、增强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特别是重视对国计民生具有战略意义的石油、水、土地、重要矿产资源的储备和保护,成为我们今后要长期面对的战略性课题。 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共卫生基础薄弱、农村教育严重滞后、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等方面。 经济发展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目前,我国已成为发达国家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的不断强化,对我国未来出口的增长形成较大障碍。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增大。从制造业来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制造业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从整体上看,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些差距都将使我们的企业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国家经济安全存在隐患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国内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求出现较大缺口,更多地依靠国际市场加以弥补。此外,我国的许多关键设备都要依赖进口。由于我国工业中传统产业、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产业和产品占主导地位,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装备制造业发展缓慢,特别是一些关键技术设备受制于人。一旦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必将影响国内经济发展,甚至对我国的经济安全造成严重威胁。4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今后一个时期,对我国的发展来讲,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机遇只是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机遇期的到来并不意味着必然走向繁荣昌盛。历史上因丧失机遇而。导致落后、走向衰败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抓住历史机遇、实现经济腾飞的成功经验也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机遇稍纵即逝,抓住机遇,奋发图强,就能够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反之,机遇临而不觉,面对机遇而无为,就会延缓发展,造成落后。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谋划,统筹安排,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宏观经济管理》2004年第5期[2]李光 信息网络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4):38—40.[3]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1)[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3][4]李光.我国加入WTO面临科技与管理的挑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28—30

一、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特别是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国家。改革开放前,处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闭关自锁的封闭状态,特别是“文革”期间,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破坏,物资短缺,日用生活品严重匮乏,国民经济已经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向改革开放的号角之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线先行,从农村起步,逐步向城市推进,从国有企业改革到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从所有制结构改革到分配制度改革,再到朝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前进的改革。逐步推进其他方面的改革。改革与开放两个轮子同时推进,相互促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广大农民群众焕发出空前劳动积极性。僵化的经济体制被冲破了,国有企业从主要依靠政府和政策,逐步转向主要依靠市场和法律,现代企业制度陆续建立。这些大大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竞争力。而非公有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市场机制的引进,使经济日趋活跃、市场逐步繁荣、人民群众不断受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结合了起来,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科技、教育体制的改革,使科技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大大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从经济特区的创建开始,到加入WTO,我国已经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165亿美元增长到26269亿美元,年均增长%,远远高于同时期世界经济平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我国连续2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的新奇迹,刷新了世界记录。 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前不久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表明,在过去25年全球脱贫事业所取得的成就中,有67%的成就归功于中国。各类商品丰富多彩、应有尽有的时代取代了商品匮乏的短缺经济时代。我国人民千百年来衣食无虞的梦想变成现实,实现了由贫困——温饱——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大批外逃的现象早已销声匿迹,并出现回流的现象。过去想做而做不到的大事,如三峡大坝、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神州飞船、嫦娥一号卫星等一大批重大科技项目,都频频传来捷报。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 二、改革开放使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更具优势:从政治上看,一方面,我国曾经是一个经历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民主传统比较薄弱的国家,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的政治文化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建立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严重的个人崇拜使得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蒙上了传统专制主义的阴影,等级观念、人治观等封建政治文化的观念大量沉积。加上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府职能错位缺位越位,等等,这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不相适应。另一方面,民主与法制基础比较薄弱,政治文明发展起步较晚;长期形成的阶级斗争的定性思维,以及人们通常将“西方”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和实践模式看成“水火不相容”的,给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障碍,给政治改革带来一定的阻力。再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确实企图“西化”、“分化”中国;国内极少数人企图呼应西方敌对势力的图谋。这一切说明了实施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同时表明政治改革不能急于求成、盲目推进。 面对上述形势和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民主的基本原理,立足本国国情,又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把扩大民主同健全法制结合起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人民民主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实践不断深化。同时,健全法律体系和法制制度,开展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实施依法治国。 同时,积极实施政府机构的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使政府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逐步完善,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把促进政治权力有效运行与有效监督结合起来。形成了既能广泛发扬民主,又能实现高度集中;既充满生机活力,又富有效率;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又能够保持国家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和谐;既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意见的政治发展道路,民主政治建设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人治”时代正在被“法治”时代所取代,广大公民的合法权益越来越得到保障,服务型政府正在形成,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优势。 与接受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原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非洲一些国家政权垮台和社会动乱、社会秩序瘫痪、经济危机不断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断发展,实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从而使我国实现社会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三、改革开放使中国思想文化建设焕发了生机活力:改革开放前,中国文化建设底子薄,又遭到“文革”的严重摧残,人们思想观念上存在着简单地以“政治”画线,排斥外来文化、鄙视传统文化的观念,知识和文化处于贬值状态。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被冲破,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实干兴邦精神被激发,人类创造的先进思想文化、思维方式被我们所接受。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凝聚人心的强大思想武器,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尊重知识、尊重教育、尊重人才、推崇优秀文化蔚然成风。 从教育、科技体制改革开始,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取得巨大进步,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正在被激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在中华大地兴起,有力地推动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局面的到来。 总之,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巨大的发展进步。鸦片战争以来,饱受西方列强欺凌、频遭西方列强侵略的中华民族,已经走向振兴。神州大地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论文的参考文献

一、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特别是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国家。改革开放前,处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闭关自锁的封闭状态,特别是“文革”期间,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破坏,物资短缺,日用生活品严重匮乏,国民经济已经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向改革开放的号角之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线先行,从农村起步,逐步向城市推进,从国有企业改革到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从所有制结构改革到分配制度改革,再到朝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前进的改革。逐步推进其他方面的改革。改革与开放两个轮子同时推进,相互促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广大农民群众焕发出空前劳动积极性。僵化的经济体制被冲破了,国有企业从主要依靠政府和政策,逐步转向主要依靠市场和法律,现代企业制度陆续建立。这些大大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竞争力。而非公有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市场机制的引进,使经济日趋活跃、市场逐步繁荣、人民群众不断受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结合了起来,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科技、教育体制的改革,使科技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大大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从经济特区的创建开始,到加入WTO,我国已经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165亿美元增长到26269亿美元,年均增长%,远远高于同时期世界经济平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我国连续2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的新奇迹,刷新了世界记录。 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前不久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表明,在过去25年全球脱贫事业所取得的成就中,有67%的成就归功于中国。各类商品丰富多彩、应有尽有的时代取代了商品匮乏的短缺经济时代。我国人民千百年来衣食无虞的梦想变成现实,实现了由贫困——温饱——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大批外逃的现象早已销声匿迹,并出现回流的现象。过去想做而做不到的大事,如三峡大坝、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神州飞船、嫦娥一号卫星等一大批重大科技项目,都频频传来捷报。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 二、改革开放使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更具优势:从政治上看,一方面,我国曾经是一个经历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民主传统比较薄弱的国家,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的政治文化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建立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严重的个人崇拜使得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蒙上了传统专制主义的阴影,等级观念、人治观等封建政治文化的观念大量沉积。加上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府职能错位缺位越位,等等,这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不相适应。另一方面,民主与法制基础比较薄弱,政治文明发展起步较晚;长期形成的阶级斗争的定性思维,以及人们通常将“西方”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和实践模式看成“水火不相容”的,给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障碍,给政治改革带来一定的阻力。再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确实企图“西化”、“分化”中国;国内极少数人企图呼应西方敌对势力的图谋。这一切说明了实施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同时表明政治改革不能急于求成、盲目推进。 面对上述形势和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民主的基本原理,立足本国国情,又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把扩大民主同健全法制结合起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人民民主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实践不断深化。同时,健全法律体系和法制制度,开展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实施依法治国。 同时,积极实施政府机构的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使政府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逐步完善,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把促进政治权力有效运行与有效监督结合起来。形成了既能广泛发扬民主,又能实现高度集中;既充满生机活力,又富有效率;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又能够保持国家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和谐;既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意见的政治发展道路,民主政治建设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人治”时代正在被“法治”时代所取代,广大公民的合法权益越来越得到保障,服务型政府正在形成,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优势。 与接受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原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非洲一些国家政权垮台和社会动乱、社会秩序瘫痪、经济危机不断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断发展,实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从而使我国实现社会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三、改革开放使中国思想文化建设焕发了生机活力:改革开放前,中国文化建设底子薄,又遭到“文革”的严重摧残,人们思想观念上存在着简单地以“政治”画线,排斥外来文化、鄙视传统文化的观念,知识和文化处于贬值状态。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被冲破,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实干兴邦精神被激发,人类创造的先进思想文化、思维方式被我们所接受。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凝聚人心的强大思想武器,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尊重知识、尊重教育、尊重人才、推崇优秀文化蔚然成风。 从教育、科技体制改革开始,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取得巨大进步,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正在被激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在中华大地兴起,有力地推动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局面的到来。 总之,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巨大的发展进步。鸦片战争以来,饱受西方列强欺凌、频遭西方列强侵略的中华民族,已经走向振兴。神州大地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调整 内容提要: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领导集体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不仅是中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方针,也是中国处理对外经贸关系,引领对外开放战略调整的基本指导思想。在进入全面对外开放的历史新阶段之后,中国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传统开放战略和开放模式进行反思,破解开放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难题,并通过对开放战略和开放体制的优化和调整,探索新的开放目标和开放理念,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努力提高中国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效益,以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对外开放战略调整 一、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开放战略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目前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但是,中国的开放型经济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相当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步人全面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之后,中国传统的开放模式和开放政策开始呈现出不可持续的发展困境。 1.传统的激励型引资政策激化国内发展模式的矛盾。通过优惠政策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执行的基本外资政策。但是,长期的激励型引资政策也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首先,中国长期给予外商投资企业超国民待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内外资企业的不平等竞争,抑制了本国企业的投资热情,不利于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其次,在传统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各级政府纷纷将引资规模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绩指标,在对外资政策优惠方面相互攀比,一再超出国家政策规定的界限,从整体上损害了国家利益。第三,在外资激励政策掩盖下,中国利用外资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生态破坏、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在错误政绩观的指导下,不顾本地资源、产业结构的实际情况,盲目引进外资,把外国淘汰的、污染环境的工厂搬到国内来生产,致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 2.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引发频繁的国际经济摩擦。与优惠型外资政策相联系的是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迅速崛起为世人瞩目的国际贸易大国。但是,由于长期维持粗放式的外贸增长方式,中国对外贸易数额虽然巨大,但外贸对国民财富增长的贡献比较有限。首先,从贸易结构上来看,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虽然大幅增长,但贸易结构和创利能力不尽合理,国民从对外贸易中获得的利益非常有限。其次,近年来中国对外出口产品中,虽然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年增加,但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依然很低。第三,中国传统贸易战略是以“出口创汇” 为基本指导原则的。中国政府为了鼓励出口,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出口的优惠政策,长期维持出口大于进口的“顺差”状态。随着贸易规模的不断增大,中国这种带有浓重的“重商主义”色彩的外贸增长方式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局面。第四,大规模的商品出口容易引发不必要的国际贸易摩擦,不利于中国外贸的长期持续发展。由于劳动力价格便宜,中国的出口厂商在国际市场上一味压低价格,造成中国出口产品长期处于增量不增价的局面。同时,中国商品大量充斥国际市场,也容易造成倾销的感觉,引发不必要的国际贸易争端。 3.“中国制造”停留在国际价值链低端,并且危及中国的资源、能源安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制造业一枝独秀,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增长最快的国家。应该说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是中国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自身努力的结果, 是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客观事实。中国制造业的规模虽然巨大,而且增长迅速,但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分析,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增加值率都比较低。由于缺乏独立的品牌和核心技术,中国制造业在很大程度上还仅是国际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生产制造产品的“生产车间”,停留在国际价值链分工的低端。其次,中国制造业得以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而廉价劳动力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形成的国际比较优势,在国际上迅速取得一定的市场地位;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低成本造成中制造业的国际低价格,致使中国从制造业发展中的获益非常有限。第三,中国制造业高速发展,对中国的能源、资源安全也带来严峻的挑战。 4.过高的对外依存度增大了国家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对外开放战略的全面提速,必然会进一步密切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可以说,对外依存度的上升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结果,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成就的体现。但是,如果对外依存度过高,并无法对外部依存因素进行自主控制,一旦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动,中国经济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潜在风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过高的对外依存度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目前中国对外依存度增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资,并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到国家经济安全。从技术层面看,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牢牢地掌握着产业技术的控制权,并通过专利战略、技术标准战略,阻止中国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进展。其次,中国的外贸依存度逐年提高,也对中国外向型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潜在风险。2004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大幅度增加, 目前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已达70% 。第三,中国在重要资源和能源方面对外依存度较高,容易引发能源资源的安全保障问题。随着中国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粗放型增长导致对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偏高,中国对能源和重要资源进口的依赖程度日趋严重。如何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效地降低中国战略资源和能源的对外依存度,是中国需要关注的重要战略课题之一。

改革开放文章的参考文献

摘要:进入新的世纪,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思考和部署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了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必须把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置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这是符合当代经济、科技发展规律的重大决策。目前,国内有许多人仍然认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认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发展是弊大于利、挑战大于机遇。但中国数年的发展证明机遇与挑战同在,只要选择合适的模式,经济全球化是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机遇和挑战 国内外环境 经济全球化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整体分析 从国内来说发展的条件可以说愈加雄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经济结构正在加快转型,市场需求的潜力非常大,目前的资金供给比较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有很大提高。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但是,国内也同样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比如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它需要大量的资源、能源,这些资源和能源不是单靠国内就能解决的,这方面的平均优势非常特殊。再如:要扩大内需,但是如何扩大内需?如何提高人民群众的购买力?不仅需要进一步发展经济,增加人民收入,而且还需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除人民的后顾之忧。再如,现在就业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大学生、进城农民工和部分城市居民就业的困难还很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从国际来说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对霸权主义构成制约。经过全球化深入发展,使世界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科技创新,孕育着新的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在牵制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速度还比较缓慢,尤其是围绕着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另外,全球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某些国家的一些做法,有可能会不断的对我们形成一些冲击,如:美国的宽容量化政策,就有可能引发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对我们的国内经济产生影响,所有这些都需要高度警惕。2 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有利条件 首先,从国内情况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有效供给能力不断提高,强化了加快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明显改善。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外开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有利于我国拓展发展空间,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具体来讲,国内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雄厚的物质基础将为较长时期的快速发展提供重要前提条件近年来我国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工业的持续增长,使许多重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另外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不断提高的劳动力素质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据测算,我国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在2030年以前将持续上升,使我国未来发展有充足的劳动力保证。近几年,我国基础教育的高中阶段教育得到明显加强,大学的招生人数和入学率不断上升,这为人力资本的增长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积极推进的结构调整将为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消费结构升级,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市场条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显著改善、不断升级,已从温饱型进入小康型,消费正经历从百元、千元级到万元级的转变,食品、衣着和其他基本生活用品支出比重明显下降,住房、汽车、电脑、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等消费支出比重迅速上升。另外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地区结构优化将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并为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奠定基础。近20多年来,我国各地区加快发挥比较优势,综合经济实力有较大增强。各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特色经济,开始培育出有一定竞争力、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主导产业,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国家制定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开放、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政策措施,将有力地推进全国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各地区经济的共同繁荣。 不断优化的体制环境将为发展增添新的活力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对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将起到积极作用。所有制结构的不断优化,使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更加活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集体经济在改革重组中得到了新的发展。国有经济通过采取新的有效实现形式,控制力进一步增强。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明显,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各类生产要素市场获得显著发展。通过大力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逐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开始形成。 宏观调控体系的逐步完善,也使宏观经济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其次,从国际环境看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也为我国形成世界制造业基地提供了契机。具体来讲,国际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广阔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它为我国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较之拉美、南亚、中东欧和俄罗斯等地区,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社会比较稳定等方面的优势,更可能得益于新一轮世界产业转移浪潮,这是我国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因此,要适时、有选择地将发达国家向外转移的产业“接过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快产业转换与升级。 新科技革命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巨大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经济的日益融合,推动了经济增长、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历史条件下,只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技术进步的力量将对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3 我国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加剧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决定了我国未来几十年将处于资源、环境压力的上升阶段。因此,节约资源、增强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特别是重视对国计民生具有战略意义的石油、水、土地、重要矿产资源的储备和保护,成为我们今后要长期面对的战略性课题。 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共卫生基础薄弱、农村教育严重滞后、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等方面。 经济发展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目前,我国已成为发达国家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的不断强化,对我国未来出口的增长形成较大障碍。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增大。从制造业来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制造业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从整体上看,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些差距都将使我们的企业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国家经济安全存在隐患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国内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求出现较大缺口,更多地依靠国际市场加以弥补。此外,我国的许多关键设备都要依赖进口。由于我国工业中传统产业、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产业和产品占主导地位,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装备制造业发展缓慢,特别是一些关键技术设备受制于人。一旦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必将影响国内经济发展,甚至对我国的经济安全造成严重威胁。4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今后一个时期,对我国的发展来讲,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机遇只是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机遇期的到来并不意味着必然走向繁荣昌盛。历史上因丧失机遇而。导致落后、走向衰败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抓住历史机遇、实现经济腾飞的成功经验也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机遇稍纵即逝,抓住机遇,奋发图强,就能够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反之,机遇临而不觉,面对机遇而无为,就会延缓发展,造成落后。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谋划,统筹安排,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特别是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国家。改革开放前,处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闭关自锁的封闭状态,特别是“文革”期间,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破坏,物资短缺,日用生活品严重匮乏,国民经济已经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向改革开放的号角之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线先行,从农村起步,逐步向城市推进,从国有企业改革到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从所有制结构改革到分配制度改革,再到朝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前进的改革。逐步推进其他方面的改革。改革与开放两个轮子同时推进,相互促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广大农民群众焕发出空前劳动积极性。僵化的经济体制被冲破了,国有企业从主要依靠政府和政策,逐步转向主要依靠市场和法律,现代企业制度陆续建立。这些大大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竞争力。而非公有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市场机制的引进,使经济日趋活跃、市场逐步繁荣、人民群众不断受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结合了起来,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科技、教育体制的改革,使科技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大大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从经济特区的创建开始,到加入WTO,我国已经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165亿美元增长到26269亿美元,年均增长%,远远高于同时期世界经济平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我国连续2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的新奇迹,刷新了世界记录。 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前不久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表明,在过去25年全球脱贫事业所取得的成就中,有67%的成就归功于中国。各类商品丰富多彩、应有尽有的时代取代了商品匮乏的短缺经济时代。我国人民千百年来衣食无虞的梦想变成现实,实现了由贫困——温饱——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大批外逃的现象早已销声匿迹,并出现回流的现象。过去想做而做不到的大事,如三峡大坝、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神州飞船、嫦娥一号卫星等一大批重大科技项目,都频频传来捷报。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 二、改革开放使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更具优势:从政治上看,一方面,我国曾经是一个经历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民主传统比较薄弱的国家,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的政治文化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建立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严重的个人崇拜使得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蒙上了传统专制主义的阴影,等级观念、人治观等封建政治文化的观念大量沉积。加上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府职能错位缺位越位,等等,这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不相适应。另一方面,民主与法制基础比较薄弱,政治文明发展起步较晚;长期形成的阶级斗争的定性思维,以及人们通常将“西方”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和实践模式看成“水火不相容”的,给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障碍,给政治改革带来一定的阻力。再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确实企图“西化”、“分化”中国;国内极少数人企图呼应西方敌对势力的图谋。这一切说明了实施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同时表明政治改革不能急于求成、盲目推进。 面对上述形势和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民主的基本原理,立足本国国情,又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把扩大民主同健全法制结合起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人民民主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实践不断深化。同时,健全法律体系和法制制度,开展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实施依法治国。 同时,积极实施政府机构的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使政府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逐步完善,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把促进政治权力有效运行与有效监督结合起来。形成了既能广泛发扬民主,又能实现高度集中;既充满生机活力,又富有效率;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又能够保持国家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和谐;既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意见的政治发展道路,民主政治建设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人治”时代正在被“法治”时代所取代,广大公民的合法权益越来越得到保障,服务型政府正在形成,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优势。 与接受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原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非洲一些国家政权垮台和社会动乱、社会秩序瘫痪、经济危机不断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断发展,实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从而使我国实现社会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三、改革开放使中国思想文化建设焕发了生机活力:改革开放前,中国文化建设底子薄,又遭到“文革”的严重摧残,人们思想观念上存在着简单地以“政治”画线,排斥外来文化、鄙视传统文化的观念,知识和文化处于贬值状态。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被冲破,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实干兴邦精神被激发,人类创造的先进思想文化、思维方式被我们所接受。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凝聚人心的强大思想武器,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尊重知识、尊重教育、尊重人才、推崇优秀文化蔚然成风。 从教育、科技体制改革开始,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取得巨大进步,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正在被激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在中华大地兴起,有力地推动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局面的到来。 总之,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巨大的发展进步。鸦片战争以来,饱受西方列强欺凌、频遭西方列强侵略的中华民族,已经走向振兴。神州大地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的意义的论文篇三 《浅谈改革开放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作用》 摘要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性贡献。正是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使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等方面的影响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的经济的迅速的崛起,使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提高;在外交方面,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不断加强,为世界和平作出显著贡献;中国的文化也走向世界,政府在世界各地都创办了孔子学院,全世界人们都在学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重要性与日俱增,在国际性组织做重大决策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字:改革开放,国际地位, 影响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产生了历史性变化。确定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取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方针。 在马克思中国化的实践进程中,党对改革开放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十八大 报告 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新要求:“我们的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推动的,未来中国的发展,也必须要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在新的时期、新的历史背景下,改革开放如何往前推进,恐怕要更多地注重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也就是说我们要解决事关改革开放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大目标、大任务。比如我们的改革是为改革而改革,还是为人民改革,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我们的改革必须着眼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着眼于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着眼于综合国力的提升。我们的开放同样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不仅要有一个改革开放的大目标,而且我们还要让改革开放各项制度更加协调、更加系统、更加成熟。”再次坚信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取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方针。 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推动着我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成就;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明显提高。显而易见,改革开放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改革开放在政治方面的作用也是巨大而深远的。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过去的30年中,改革开放一直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催化剂。 首先,改革开放让中国面对了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无论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还是即将迎来的上海世博会,都让我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决心和风采。这些伟大盛会,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中国,参与中国,并喜欢中国,尊重中国,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不但建立在政治层面上,也建立在了世界人民的心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不断扩大。表现在:一,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推动着人类进步事业的前进与发展。二,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大国,对第三世界有着重大影响。三,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稳定国际局势,抑制战争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四,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世界经济政治生活,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五,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六,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中正确地利用自己在联合国的影响和否决权,力争使联合国摆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控制,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断言,在未来的多极格局中中国必将成为独立一极。现在,无论是在地区问题上,还是在世界问题上,我国都在发挥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这也是任何国家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济实力地位也一直在显著上升。进入21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在2008年达到万亿美元,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在此轮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也提升了自己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恢复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与有关国家一起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许多国际组织,参与G20的活动,参与解决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的国际活动,等等。在这些组织和活动中,中国是重要成员,在有些组织和活动中,中国起了主导作用。最近的20国集团匹兹堡峰会,同意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至少增加5%,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至少增加3%,20国集团将取代8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这些都反映了中国的呼声得 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进一步上升。 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长,对外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发展迅猛,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战略军事实力也不断增强,现代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大大增强。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核心大国之一。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国现行的内外政策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这一切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不断扩大。表现在:(1)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推动着人类进步事业的前进与发展。(2)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大国,对第三世界有着重大影响。(3)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稳定国际局势,抑制战争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4)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世界经济政治生活,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5)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6)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中正确地利用自己在联合国的影响和否决权,力争使联合国摆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控制,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对许多 热点 地区的有关问题有着独特的影响。地区、世界和平与稳定需要中国的合作与参与,中国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作为核大国,在世界政治中的武器出口和核不扩散问题上有重要作用。中国已在各西方主要大国的全球战略中居重要一环。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对大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起到有效的制约作用。中国利用联合国的讲坛伸张正义,通过安理会形成可行决议,促进国际争端与冲突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始终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正义斗争,支持发展中国家振兴民族经济的努力,推动南南合作的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推动矛盾和冲突的合理解决。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大贡献。党的十六大指出:“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愿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中国主张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加强国际合作,标本兼治,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断言,在未来的多极格局中中国必将成为独立一极。现在,无论是在地区问题上,还是在世界问题上,我国都在发挥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这也是任何国家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中国的军事、科技发展迅速,在国际上取得了很好的声誉。军事上,美国国防部认为,20多年来中国的军费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么大的投入,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军事活动范围扩大。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全世界华人骄傲,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国际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汉语热,也说明中国的地位上升了。 第四,国家政府对外交政策的正确把握使我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较为稳定的支持。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中国对外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在联合国事务、国际经济金融改革、联合国维和、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海盗等方面的行动和表现,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世界普遍认为,“中国由问题的一方成为解决问题的一方”。而中国在世界各种自然灾难面前及时伸出的援助之手,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大国风范。 最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活跃在世界舞台上。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同时也拓展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发展。2003年l0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讲话。在这个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概括论述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相互联系,提出了要统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思想。2006年10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将建设和谐文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在 广度和深度上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同志代表党的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在报告中,胡锦涛同志详细阐述 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问题,并就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等问题作了具体论述。最后,胡锦涛同志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十分迅速。国民教育水平显著提高,1978-2007年间,全国小学学龄 儿童 入学率从94%提高到;初中毛入学率从20%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2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接近年和年,人力资源开发处于发展中国家较好水平。国民素质的提高,也让我们有能力承办各种世界级的盛会,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好和灿烂的中国文化。 我国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打破了长期束缚文化生产力的制度和体制藩篱,全国已注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4000多家,核销事业编制18万个以上;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 渠道 和方式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2004年至2010年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超过23%,2010年突破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与此同时,我国已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海外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逆差逐步减少,图书版权进出口比例由2003年的9∶1下降为2010年的3∶1,等等。与此同时我国正在加大国家软实力的建设,以期望我国能在国际高科技竞争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不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繁荣。不仅使得我国成为强大的经济实体,也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重要性与日俱增,在国际性组织做重大决策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带领与领导,我国正在朝着全面奔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使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每每在重要的时刻,党中央、国务院都非常及时地调整了政策,顺应了形势的变化,维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同时,我们也有一些问题需要面对,到底怎么样面对我们过去近100多年的历史,怎样面对现在我们认为很不公平的国际秩序,怎样面对我们在国际上常常遇到的歧视性的对待,怎样看待我们青年学生当中的民族主义思潮和情绪,这些都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需要通过发展来进一步解决。而我们青年学生,一定要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关心国家,思考国家的前途命运,并尽自己的努力,刻苦学习,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富国强民而奋斗不息。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2007. [3]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2007.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调整 内容提要: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领导集体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不仅是中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方针,也是中国处理对外经贸关系,引领对外开放战略调整的基本指导思想。在进入全面对外开放的历史新阶段之后,中国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传统开放战略和开放模式进行反思,破解开放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难题,并通过对开放战略和开放体制的优化和调整,探索新的开放目标和开放理念,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努力提高中国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效益,以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对外开放战略调整 一、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开放战略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目前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但是,中国的开放型经济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相当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步人全面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之后,中国传统的开放模式和开放政策开始呈现出不可持续的发展困境。 1.传统的激励型引资政策激化国内发展模式的矛盾。通过优惠政策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执行的基本外资政策。但是,长期的激励型引资政策也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首先,中国长期给予外商投资企业超国民待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内外资企业的不平等竞争,抑制了本国企业的投资热情,不利于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其次,在传统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各级政府纷纷将引资规模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绩指标,在对外资政策优惠方面相互攀比,一再超出国家政策规定的界限,从整体上损害了国家利益。第三,在外资激励政策掩盖下,中国利用外资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生态破坏、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在错误政绩观的指导下,不顾本地资源、产业结构的实际情况,盲目引进外资,把外国淘汰的、污染环境的工厂搬到国内来生产,致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 2.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引发频繁的国际经济摩擦。与优惠型外资政策相联系的是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迅速崛起为世人瞩目的国际贸易大国。但是,由于长期维持粗放式的外贸增长方式,中国对外贸易数额虽然巨大,但外贸对国民财富增长的贡献比较有限。首先,从贸易结构上来看,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虽然大幅增长,但贸易结构和创利能力不尽合理,国民从对外贸易中获得的利益非常有限。其次,近年来中国对外出口产品中,虽然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年增加,但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依然很低。第三,中国传统贸易战略是以“出口创汇” 为基本指导原则的。中国政府为了鼓励出口,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出口的优惠政策,长期维持出口大于进口的“顺差”状态。随着贸易规模的不断增大,中国这种带有浓重的“重商主义”色彩的外贸增长方式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局面。第四,大规模的商品出口容易引发不必要的国际贸易摩擦,不利于中国外贸的长期持续发展。由于劳动力价格便宜,中国的出口厂商在国际市场上一味压低价格,造成中国出口产品长期处于增量不增价的局面。同时,中国商品大量充斥国际市场,也容易造成倾销的感觉,引发不必要的国际贸易争端。 3.“中国制造”停留在国际价值链低端,并且危及中国的资源、能源安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制造业一枝独秀,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增长最快的国家。应该说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是中国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自身努力的结果, 是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客观事实。中国制造业的规模虽然巨大,而且增长迅速,但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分析,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增加值率都比较低。由于缺乏独立的品牌和核心技术,中国制造业在很大程度上还仅是国际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生产制造产品的“生产车间”,停留在国际价值链分工的低端。其次,中国制造业得以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而廉价劳动力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形成的国际比较优势,在国际上迅速取得一定的市场地位;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低成本造成中制造业的国际低价格,致使中国从制造业发展中的获益非常有限。第三,中国制造业高速发展,对中国的能源、资源安全也带来严峻的挑战。 4.过高的对外依存度增大了国家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对外开放战略的全面提速,必然会进一步密切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可以说,对外依存度的上升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结果,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成就的体现。但是,如果对外依存度过高,并无法对外部依存因素进行自主控制,一旦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动,中国经济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潜在风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过高的对外依存度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目前中国对外依存度增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资,并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到国家经济安全。从技术层面看,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牢牢地掌握着产业技术的控制权,并通过专利战略、技术标准战略,阻止中国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进展。其次,中国的外贸依存度逐年提高,也对中国外向型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潜在风险。2004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大幅度增加, 目前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已达70% 。第三,中国在重要资源和能源方面对外依存度较高,容易引发能源资源的安全保障问题。随着中国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粗放型增长导致对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偏高,中国对能源和重要资源进口的依赖程度日趋严重。如何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效地降低中国战略资源和能源的对外依存度,是中国需要关注的重要战略课题之一。

关于改革开放的论文200字

1978年12月,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以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发展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伟大转折,走出了一条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国家的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万亿元,是1978年的67倍。

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第33位跃至世界第四,年均增长%,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平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

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1132亿元增长到万亿元,外汇储备由亿美元增加到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1978年至2007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760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美国《新闻周刊》在2007年年终特稿中这样写到:2007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美国,这至少是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第一次有一个国家做到了这一点。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1978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379元人民币,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全国贫困人口亿。

而2007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8700元左右,扣除价格因素,增长了16倍。

农村和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和%,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下降到1487万,中国成为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

人民生活从以“吃穿”为重点转向以“住行”为重点的多层次消费,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

30年巨变,并不只是这些数字和影像,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从封闭、僵化的状态中走出来,求真务实、勇于变革、开拓创新成为时代坐标,科学、民主、文明、公平等新的理念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和价值尺度,古老的中国正在驶入全球化、现代化的快车道。

特别是三峡大坝、青藏铁路、载人航天飞行、月球探测等国家重点工程,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举办北京第29届奥运会等重大事件,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广大中华儿女的奋斗目标和强大精神支柱。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整体提升,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正在进一步提高,和谐世界的理念赢得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认同,一个文明、发展、开放的中国生动地展示在世界面前。

事实证明,30年辉煌成就的取得,靠的是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创辉煌,仍然要靠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共和国作出了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大幕拉开,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到2008年,改革开放步入而立之年,回眸这30个年头,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改革逐步深化并推动开放,开放也进一步促进改革。 “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禁海几亡,开海则强”, 30年间的改革开放恰如600年前的郑和下西洋一样,我们正是以一种更加开放的精神走向世界,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和伟大复兴,开洋看世界。 值此,从今天开始,我们推出年度策划“一日30年”,以每天两个版的“日志中国”,通过还原“卅年今日”的标杆性事件,来记录改革开放的历程,同时也记录30年的思想解放史。 我们一起重温历史。在以后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我们的报道将陆续回放中国30年来所走过的路。第一个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第一个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中央机关,第一个股份制企业的诞生,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奖的中国影片,第一个在国内举办的外国时装展,第一部移动电话的问世……许多现在看来已经成为基本常识的“新生事物”,在当时曾经引起多么剧烈的震动。 我们试图梳理发展脉络。我们不局限于对过往记忆的“叫醒”,更试图“窥斑知豹”,见微知著。我们不忘记抬头远眺社会森林之广阔,也更会低头审视一草一木生根发芽成长之生动。我们想从社会的每一个风云变幻、脉搏跳动中,对发展历程进行分析、解读和判断,得出中国前进的逻辑和路径。 这30年的历史,是国家综合国力从“濒于崩溃边缘”到“当惊世界殊”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通过一次次思想解放大讨论、破除各种思想束缚、寻找或者回归发展常识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改革不适合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国家发展模式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放眼向洋看世界”对外开放、加大国际合作、逐渐融入世界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也是认识到须由单向的经济发展拓展为政治、文化、社会全面推进的科学发展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更是探求“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保护私产、保障自由、彰显权益的历史,因而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 前进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开放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对发展常识的重新发现和回归,都伴随着旧思想、旧体制的革除和新理念、新体制的建立。每当遇到前进中的困难,也总有人对改革开放提出各种责难,但是,经过一番思想的讨论,“改革不可动摇”仍会成为一种广泛的共识。这是因为,30年的成果,改革给了人们实惠和幸福,以及信心和希望———实践,任何时候都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正如十七大报告所言: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开放“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国家将隆重纪念并对“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进行系统的回顾总结”。纪念过去是为了未来。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长久积累未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已经凸显,改革由此进入“深水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这个“深水区”绕不开、躲不过。那么,循着什么样的发展逻辑、踏着什么样的发展路径,顺利通过“深水区”,达至理想彼岸,回顾和总结30年历程,必能找到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有效地激发了社会创造活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极大增加,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但近年来,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分配不公问题凸显出来。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调整分配关系。如连续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年均增长10%;连续8年出台涉农“中央一号文件”,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三农”问题,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十一五”期间,各地平均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每次平均增幅;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力度,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基本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等等。这些措施开始取得积极成效,“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和,2010年农村居民收入涨幅自1998年以来首次超过城市居民。但也要看到,收入分配领域的很多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国民收入分配过多倾向于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居民收入占比持续下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持续下降,普通劳动者收入长期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达倍;垄断行业收入明显偏高,行业间收入差距仍然较大,2009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金融业工资是最低的农林牧渔业工资的倍;“灰色收入”、“隐性收入”甚至非法收入大量存在。

辉煌的30年 公元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 30年,我们国家在进步,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听爸爸妈妈讲,他们小的时候,生活非常困难,吃饭用粮票,买布用布票, 很多商品都凭票供应,有时为买生活用品需排很长时间的队,吃的是玉米面,只能在逢年过节时才能吃上大米和肉,只能在过年时才能穿上新衣裳。对此,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衣食无忧,每天的生活都像是在过节一样,我们可以在计算机上学习查找资料,可以在计算机上玩游戏,享受网络世界带给我们的快乐,这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生活。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卫星,是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宇行员出舱,而且顺利返回;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而今年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上我们的体育健儿更是一举夺得51枚金牌,100枚奖牌位具金牌榜第一的骄人成绩。 改革开放的30年,是辉煌的30年。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努力把自己造就成祖国有用之材,将来用我们的双手建设伟大的祖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更加强大,更加美好。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 索引序列
  • 关于写改革开放的论文参考文献
  • 关于改革开放经济论文参考文献
  • 改革开放论文的参考文献
  • 改革开放文章的参考文献
  • 关于改革开放的论文2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