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既是一个学者,也是一个散文家。出版过著作二十余种。 主要代表作有:《尼采与形而上学》(专著)、《只有一个人生》(专著)、《人与永恒》(专著)、《博士论丛》(合编)、《胡塞尔的意义理论》(论文)。
就一般的作文书就好
学术的就是尼采那个,别的就是妞妞,还有只有一个人生。都是早期作品
我觉得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作文范文,主要可以教给你议论文写作的技巧,懂得如何架构、破题、立意,就好比是壁立万仞如何架桥修路。二是多看一些时事方面的新闻。综观这几年中高考的作文题目,很多都是与当年的新闻事件有关,这就需要平时多积累,多从不同立场和角度思考问题,融会贯通,才能有自己的见解。三是要多读书看报,许多报纸或其他新闻载体都对当下的热点事件进行分析评论,这也是议论文,要看看同样的问题别人怎么破题怎么提出和证明自己观点的,兼收并蓄,取长补短,在考试的时候太“平”的议论文是得不了高分的。
一个人预先置身于墓中,从死出发来回顾自己的一生,他就会具备一种根本的诚实,因为这时他面对的是自己和上帝。人只有在面对他人时才需要掩饰或撒谎,自欺者所面对的也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自己在他人面前扮演的角色。下面是我精心准备的周国平的语录82句,欢迎参考。 1、我走在自己的路上了。成功与失败、幸福与苦难都已经降为非常次要的东西。最重要的东西是这条路本身。 2、智慧不是一种才能,而是一种人生觉悟,一种开阔的胸怀和眼光。一个人在社会上也许成功,也许失败,如果他是智慧的,他就不会把这些看得太重要,而能够站在人世间一切成败之上,以这种方式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3、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和心灵,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 4、对于现代人来说,适时回到某种单纯的动物状态,既是珍贵的幸福,也是有效的净化。 5、幽默是受伤的心灵发出的健康机智宽容的微笑,有超脱才有幽默。最深刻的幽默是一颗受了致命伤的心灵发出的微笑。 6、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是一个生命,也终归是一个生命。这是一个多么简单的道理,却很容易被我们忘记。我们在社会上生活,为获取财富、权力、地位、名声等等而奋斗,久而久之,往往把这些东西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了,甚至当成了人生主要的乃至唯一的目标,为之耗尽了全部精力。 7、我只是使用了生命,而不曾享受生命。 8、对于真正有才华的人来说,机会是会以各种面目出现的。 9、人生中有两种情形,我自己经历过,在别人那里也见得很多,渐渐习以为常了。可是,一旦我仔细地去想它们,就仍然会觉得不可思议。 10、人活世上,有时难免要有求于人和违心做事。但是,我相信,一个人只要肯约束自己的贪欲,满足于过比较简单的生活,就可以把这些减少到最低限度。远离这些麻烦的交际和成功,实在算不得什么损失,反而受益无穷。我们因此获得了好心情和好光阴,可以把它们奉献给自己真正喜欢的人,真正感兴趣的事,而首先是奉献给自己。对于一个满足于过简单生活的人,生命的疆域是更加宽阔的。 11、我从我的真朋友和假朋友那里抽身出来,回到了我自己。只有我自己。 12、在人类一切事业中,情感都是原动力,而理智则有时是制动器,有时是执行者。或者说,情感提供原材料,理智则做出取舍,进行加工。世上决不存在单凭理智就能够成就的事业。 13、绝大多数人的生命潜能有太多未被发现和运用。由于环境的逼迫、利益的驱使或自身的懒惰,人们往往过早地定型了,把偶然形成的一条窄缝当成了自己的生命之路,只让潜能中极小一部分从那里释放,绝大部分遭到了弃置。人们是怎样轻慢地亏待自己只有一次的生命啊。不论电脑怎样升级,我只是用它来写作,它的许多功能均未被开发。我们的生命何尝不是如此? 14、人们的心理可能是这样的:一方面,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的事,竟然有人做了,于是嫉妒之情便化装成正义的愤怒猛烈喷发了。当然啦,决不能让那个得了便宜的人有好下场;另一方面,倘若自己也做了类似的事,那么,坚决向法庭认同,与罪人划清界线,就成了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仿佛谴责的调门越高,自己就越是安全。因此,凡道德法庭盛行之处,人与人之间必定充满残酷的斗争,人性必定扭曲,爱必定遭到扼杀。 15、死亡不是一个思考的对象。当我们自以为在思考死亡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所做的事情不是思考,而是别的,例如期望、相信、假设、想像、类比等等。 16、死亡是神秘的黑夜,生命如同黑夜里一朵小小的烛光。它燃烧,照耀,突然被一阵风吹灭;或者,逐渐暗淡,终于慢慢地熄灭。 17、死有什么可思考的?什么时候该死就死,不就是一死?——可是,这种满不在乎的态度会不会也是一种矫情呢? 18、我们捧着一本书,如果心不静,再好的书也读不进去,更不用说领会其中妙处了。读生活这本书也是如此。其实,只有安静下来,人的心灵和感官才是真正开放的,从而变得敏锐,与对象处在一种最佳关系之中。但是,心静又是强求不来的,它是一种境界,是世界观导致的结果。一个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的人,必定总是处在心猿意马的状态。 19、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例如是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惟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和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 20、与人相处,如果你感到格外的轻松,在轻松中又感到真实的教益,我敢断定你一定遇到了你的同类,哪怕你们从事着截然不同的职业。 21、凡是顶着友谊名义的利益之交,最后没有不破裂的,到头来还互相指责对方不够朋友,为友谊的脆弱大表义愤。其实,关友谊什么事呢,所谓友谊一开始就是假的,不过是利益的面具和工具罢了。今天的人们给了它一个恰当的名称,叫感情投资,这就比较诚实了,我希望人们更诚实一步,在投资时把自己的利润指标也通知被投资方。 22、那些不幸的天才,例如尼采和凡·高,他们最大的不幸并不在于无人理解姻为精神上的孤独是可以用创造来安慰的,而恰恰在于得不到普通的人间温暖,活着时就成了被人群遗弃的孤魂。 23、这种梦不能实现也不需要实现,它的价值在其自身,做这样的梦本身就是享受,而记载了这类梦的《桃花源记》、《好的故事》、《神曲》本身便成了人类的精神财富。 24、唉,这块可爱的小顽石,她自己也不知道她说得多么精彩!我应该怎样安慰她或者鼓励她呢? 25、话说得很漂亮。这句话可以换一种更明白的说法:少数人需要一个上帝,因为他们虽然什么都有了,但是如果没有上帝,有什么都是空的;多数人也需要一个上帝,因为他们虽然什么都没有,但是如果有上帝,就有希望拥有一切。 26、在人的一生中,童年似乎是最短暂的。如果只看数字,孩提时期所占的比例确实比成年时期小得多。可是,这似乎短暂的童年其实是人生中最悠长的时光。我们仅在儿时体验过时光的永驻,而到了成年之后,儿时的回忆又将伴随我们的一生。 27、在今日中国,谁引领着大众阅读趣味的走向?当然是媒体,而在媒体背后的则是出版商。在这个大众媒体时代,无人能改变这一点,因此我们只能问责媒体,要求它负起正确引导的责任。 28、诚信被视为最重要的商业道德,而诚信的缺乏是转入市场经济以来最令国人头痛的问题之一。若要追寻问题的根源,从文化上看,便是人的尊严的观念之缺失。 29、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你是一个有尊严的人,对方却没有,你和他还讲不讲诚信?我的回答是,仍然要讲,在这种情况下,你的诚信就表现在明确告诉他:你是一个没有尊严的人,我不和你打交道!决不能用欺诈对付欺诈,而应该形成一种氛围,使那些不讲诚信的人遭到蔑视和孤立,也许这正是走向诚信的第一步。 30、如果真诚为一个人所固有,是出自他本性的行为方式,他就决不会动辄被自己的真诚所感动。由此我获得了一个鉴定真诚的可靠标准,就是看一个人是否被自己的真诚所感动。一感动,就难免包含演戏和做作的成分了。 31、真诚者的灵魂往往分裂成一个法官和一个罪犯。当法官和罪犯达成和解时,真诚者的灵魂便得救了。做作者的灵魂往往分裂成一个戏子和一个观众。当戏子和观众彼此厌倦时,做作者的灵魂便得救了。 32、苏格拉底的雕塑手艺能考几级,康德是不是教授,歌德在魏玛公国做多大的官……如今有谁会关心这些!关心这些的人是多么可笑!对于历史上的伟人,你是不会在乎他们的职务和职称的。那么,对于你自己,你就非在乎不可吗?你不是伟人,但你因此就宁愿有一颗渺小的心吗? 33、事情对人的影响是与距离成反比的,离得越近,就越能支配我们的心情。因此,减轻和摆脱其影响的办法就是寻找一个立足点,那个立足点可以使我们拉开与事情之间的距离。如果那个立足点仍在人世间,与事情拉开了一个有限的距离,我们便会获得一种明智的态度。如果那个立足点被安置在人世之外,与事情隔开了一个无限的距离,我们便会获得一种超脱的态度。 34、在无穷岁月中,王朝更替只是过眼烟云,千秋功业只是断碑残铭。此种认识,既可开阔胸怀,造就豪杰,也可消沉意志,培育弱者。看破红尘的后果是因人而异的。 35、人天生就是一种浪漫的动物。对于人来说,一切享受若没有想象力的'参与,就不会是真正的享受。人的想象力总是要在单纯的物之上添加一些别的价值,那添加的部分实际上就是精神价值。如果没有追求的激情在事前铺张,怀念的惆怅在事后演绎,直接的拥有必定是十分枯燥的。事实上,怀念和追求构成了我们的精神生活的基本内容。 36、人是很难真正改变的,内核的东西早已形成,只是在不同的场景中呈现不同的形态,场景的变化反而证明了内核的坚固。 37、大损失在人生中的教化作用:使人对小损失不再计较。 38、可是,仔细想想,变故有大小,谁能完全躲避得了?寿命有长短,几人可称寿终正寝? 39、所以,人应该具备两个觉悟:一是勇于从零开始,二是坦然于未完成。 40、人生一切美好经历的魅力就在于不可重复,它们因此而永远活在了记忆中。 41、人生的每一个瞬间都是独特的重复。 42、人生中的大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但是,一个人唯有思考这些大问题,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生活信念和生活准则,从而对生活中的小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43、另一方面,对于一颗有接受力的心灵来说,没有一样东西会真正失去。 44、一切外在的欠缺或损失,包括名誉、地位、财产等等,只要不影响基本生存,实质上都不应该带来痛苦。如果痛苦,只是因为你在乎,愈在乎就愈痛苦。只要不在乎,就一根毫毛也伤不了。 45、这两种意义上的"自我"都不是每个人一出生就拥有的,而是在人生过程中不断选择和创造的结果。正因为此,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成为怎样的人负责。 46、能否和自己做朋友,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更高的自我,这个自我以理性的态度关爱着那个在世上奋斗的自我。理性的关爱,这正是友谊的特征。有的人不爱自己,一味自怨,仿佛自己的仇人。有的人爱自己而没有理性,一味自恋,俨然自己的情人。在这两种场合,更高的自我都是缺席的。 47、尽管世上有过无数片叶子,还会有无数片叶子,尽管一切叶子都终将凋落,我仍然要抽出自己的绿芽。 48、一棵植物必须在土里扎下根,才能健康地生长。人也是这样,只是在外表上不像植物那么明显,所以很容易被我们忽视。远离土地必定会付出可怕的代价,倘若这种对大自然的麻木不仁延续下去,人类就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精神上的退化。在电视机前长大的新一代人,当然读不进荷马和莎士比亚。始终在人造产品的包围下生活,人们便不再懂得欣赏神和半神的创造,这有什么奇怪呢? 49、一位现代生态学家说:人类是作为绿色植物的客人生活在地球上的。若把这个说法加以扩展,我们便可以说,人是地球的客人。作为客人,我们在享受主人的款待时倒也不必羞愧,但同时我们应当懂得尊重和感谢主人。做一个有教养的客人,这可能是人对待自然的最恰当的态度吧。 50、人生的意义,在世俗层次上即幸福,在社会层次上即道德,在超越层次上即信仰,皆取决于对生命的态度。 51、生命是人的存在的基础和核心。个人建功创业,致富猎名,倘若结果不能让自己安身立命,究竟有何价值?人类齐家治国,争霸称雄,倘若结果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究竟有何价值? 52、从容中有一种神性。在从容的心境中,我们得以领悟上帝的作品,并以之为榜样来创作人类的作品。没有从容的心境,我们的一切忙碌就只是劳作,不复有创造;一切知识的追求就只是学术,不复有智慧;一切成绩就只是功利,不复有心灵的满足;甚至一切宗教活动也只成了世俗的事务,不复有真正的信仰。没有从容的心境,无论建立起多么辉煌的物质文明,我们过的仍是野蛮的生活。 53、命运的打击因心灵的收获而得到了补偿。 54、你做一项工作只是为了谋生对它并不喜欢,这项工作就只是你的职业。你做一项工作只是因为喜欢,并不在乎它能否带来利益,这项工作就是你的事业。最理想的是事业和职业一致,做喜欢的事并能以之谋生。其次好的是二者分离,业余做喜欢的事。最糟糕的是根本没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 55、一切交往的质量都取决于交往者本身的质量,唯有在两个灵魂充实丰富的人之间,才能有真正动人的爱情和友谊。 56、由于我们本来轻视生命的价值,因此,过去是在权利面前生命等于零,现在变成,在金钱面前生命等于零。 57、生活有时甜蜜,有时艰辛,每一个当下取舍权衡,尽量遵从内心。这个过程中能够坚持手记笑笑成长,是最幸福事情。不过科技带来难以抵御的懈惰,从孕期记在纸质本,后来写博客长文,现在微博短言概之,期间丢掉多少细节和感慨,想想也是时代双刃剑所致。 58、人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在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 59、在人生追求上,中国人心中往往没有自我,只有他人,大家争夺什么,我也就要什么。于是名利场上熙熙攘攘,一片繁忙之景。在公共道德上,中国人眼中往往没有他人,只有自己,我做什么,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于是公共场所吵吵嚷嚷,一片喧哗之声。这是中国人颠倒的个人主义。 60、平庸就是最大的不严肃。 61、丑角也许比英雄更知人生的辛酸。 62、昨天我们越是感觉心心相印,今天的裂痕就越是使我们疼痛,我们的隔膜感就越是尖锐鲜明。 63、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64、假如某人暗中对你做了坏事,你最好佯装不知。否则,只会增加他对你的敌意。他因为推测到你会恨他而愈恨你了。 65、先知在本乡之所以受到排斥,嫉妒也起了很大作用。一个在和自己相同环境里生长的人,却比自己无比优秀,对于这个事实,人们先是不能相信,接着便不能容忍了,他们觉得自己因此遭到了贬低。直到很久以后,出于这同样的虚荣心,他们的后人才会把先知的诞生当作本乡的光荣大加宣扬。 66、一般而言,天才晚年的作品是更空灵、更超脱、更形而上的,那时候他们的灵魂已经抵达天国的门口,人间的好恶和批评与他们无关了。 67、我与成功无缘,因为我永远对自己没有把握,——对别人也没有。 68、对于我来说,人生即事业,除了人生,我别无事业。我的事业就是要穷尽人生的一切可能性。这是一个肯定无望但极有诱惑力的事业。 69、人要做成一点事情,第一靠热情,第二靠毅力。我在各领域一切有大作为的人身上,都发现了这两种品质。 70、我喜欢周围都是漠不相干的人,谁也不来注意我。 71、浩渺宇宙间,任何一个生灵的降生都是偶然的,离去却是必然的;一个生灵与另一个生灵的相遇总是千载一瞬,分别却是万劫不复。说到底,谁和谁不同是这空空世界里的天涯沦落人? 72、在爱情上得陇望蜀的人的确不是爱情信徒,而往往是些风月领袖。 73、在孤身逆旅中最易感怀人生,因为说到底,人生在世也无非是孤身逆旅罢了。聚散乃人生寻常事,却也足堪叹息。最可叹的是散时视为寻常,不料而聚无日,一别竟成永诀。或者青春相别,再见时皆已白头,彼此如同一面镜子,瞬间照出了岁月的无情流逝。 74、即使两人相爱,他们的灵魂也无法同行。世间最动人的爱仅是一颗独行的灵魂与另一颗独行的灵魂之间最深切的呼唤和应答。 75、在情场上,两造都真,便刻骨铭心爱一场。两造都假,也无妨逢场作戏玩一场。最要命的是一个真,一个假,就会种下怨恨甚至灾祸了。主动的假,玩弄感情,自当恶有恶报。被动的假,虚与委蛇,也决非明智之举。对于真情,是开不得玩笑,也敷衍不得的。 76、相通,在实际生活中又保持距离,最能使彼此的吸引力耐久。 77、魂的相知来说,最重要的是两颗灵魂本身的丰富以及由此产生的互相吸引,而决非彼此的熟稔乃至明察秋毫。 78、夭折,平庸能长寿。爱情何尝不是如此? 79、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赖于一颗澄明的心,当一颗心在低劣的热闹中变得浑浊之后,它就既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他最适宜的位置,只等他有一天来认领。一个位置对于他是否最适宜,应该去问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看它们是否感到快乐。 80、神话衰败,哲学崛起,人要自己来说明和部署一切了,他简直在迟疑满志的同时就发现了自己力不从心。面对动物或动物般生活着的芸芸众生,觉悟的智慧感到到一种神性的快乐。面对宇宙大全,它却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限,不得不蒙受由神性不足造成的痛苦。人失去了神,自己却并不能成为一个神,用爱默生的话说,只是一个破败中的神。 81、我们为什么会渴望爱?我们心中为什么会有爱?我的回答是:因为我们都是孤儿。 82、孤独是一颗值得理解的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可得。
周国平,1946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自传《岁月与性情》等。简介: 周国平简历 1945年 7月25日生于上海 1950年 入学于上海市紫金小学 1956年 入学于上海市成都中学 1959年 入学于上海市上海中学 1962年 入学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68年 从北京大学毕业,到湖南农场劳动一年半,然后分配到广西资源县工作 1978年 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 1981年 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院工作至今 周国平著译年表 1986年 著:<苏联当代哲学>(合著),人民出版社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上海人民出版社(台湾版1992) 译:《论辨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三联书店 《尼采诗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7年 著:《诗人哲学家》(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偶像的黄昏》,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8年 著:《人与永恒》,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年 著:尼采与形而上学》,湖南教育出版社 译:《谢林传》(合译),商务印书馆 1991年 著:《忧伤的情欲》,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2年 著:《人与永恒》(增补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只有一个人生》,四川大学出版社(台湾版1992) 《断肠人在天涯——元代散曲新赏》,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4年 著:《今天我活着》,安徽文艺出版社 译:《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商务印书馆(香港商务版1993) 1995年 著:《迷者的悟》,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6年 著:《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广东教育出版社 《爱与孤独》,天津人民出版社 <语言与哲学——当代英美与德法传统比较研究>(合著)三联书店
忽然感觉给这样的材料作文,是不是让学生思考得太过于深刻了,会不会太累了……
角度一:静对寂寞
立意一:学会面对寂寞,在寂寞中找到有价值的事情去做,最终得到心态的平和,行为的收获。
记叙文。三种状态实际上是在寂寞中心态的不断变化,由迷茫到习惯到思考创造,可以按这个角度去写,写一种心态的变化,最后得出要学会面对寂寞。
构思:通俗点,就写高三生活的寂寞枯燥,写如何面对枯燥,最后得到怎样的收获,再升华一些,就引申到生活中,面对生活中的其它形式的寂寞,如何面对。
议论文。正议:寂寞是创造的契机。
立意二:通过一些孤独寂寞的名人,他们是如何面对寂寞的,来评论他们的心态。(搜几个寂寞的名人诗人的事例,可举例论证,可对比论证。
角度二:与寂寞抗争
立意三:或者从反面谈:不甘于寂寞才能轰轰烈烈。搜几个不甘于寂寞,不甘于平庸的人,谈谈他们面对寂寞的抗争。比如一些残障的名人,一些从平庸中挣扎成功的名人。
寂寞是有群星环绕的明月,身处繁华却孤独清冷。寂寞是被沙漠包围的胡杨,置身荒凉却坚韧顽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诗仙豪迈的寂寞,“高楼谁与上”是词帝感伤的寂寞,于是有了一句话:自古圣贤皆寂寞。然而寂寞并非圣贤的专利,凡人也会寂寞。年轻的我总乐意品味寂寞。
寂寞犹如月夜独自品一杯香茗,皓月当空,银辉满地,又有轻风徐来,茶香悠远,令人赏心悦目,气爽神怡,于是寂寞时有一份淡泊。寂寞是一种心境。寂寞时,即使身边有万人聚集也宛如无形,即使耳旁有笑语欢声也置若罔闻,于是寂寞时有一种宁静。寂寞是一种感觉。寂寞时,即使珍馐美味在前也无心享用,即使玉液琼浆人口也索然无味,于是寂寞时有一丝淡淡的忧愁。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寂寞是铺就成功之路的基石。寂寞的时候,自己倾听自己,最适于反思,也最适于工作。韩非子的寂寞。造就了《说难》、《孤愤》;司马迁的寂寞,成就了“史家之绝唱”的《史记》;陈景润的寂寞,攻破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堡垒;艾米莉·狄金森的寂寞,创造了无数不朽的诗篇。所以,当被寂寞包围的时候,请不要沮丧,也许这正是成功的契机,请细细品味,好好把握。
寂寞使人远离世俗,感觉超脱尘世的一种独立与完整,感觉自己掌握自己的一种实在与安稳。经历了寂寞的洗礼,就可以得到升华,完成对人生的诠释,对生命的认识。太阳是寂寞的,可是它毫不在意,把它的光和热释放出来,照耀宇宙;昙花是寂寞的,可是它不放心上,让它的芬芳洒满乾坤,成为永恒;流星是寂寞的,可是它不以为然,将它的灿烂留给人间,铸成辉煌。所以,请品味寂寞,完成心灵的升华。
寂寞代表成熟,代表坚韧。寂寞教会我们乐观,教会我们洒脱。在人生最易寂寞的青年时代,让我们品味寂寞,并在寂寞中提升生命的价值!
沈从文年轻时曾有位朋友,长相非凡———若汉高祖般“隆鼻而龙颜”也!故其友常夸口曰:“不要小看我,我不像你们那么无出息,我要做个伟人。说大话不算数,你们等着瞧吧……”后来这位朋友又与沈从文相逢,对鼻子的信仰早已荡然无存,“6年来,除了举起烟枪对准火口,小楷字也不写一张了。”于是,沈从文写到:“我不看重鼻子,不相信命运,不承认目前形式,却尊重时间。我不大在乎生活上的得失,却了然时间对这个世界同我个人的严重意义。我愿意好好地结结实实地来做一个人,可说不出来我要做个什么样的人。”正是凭着尊重时间,耐得寂寞的这份执著,沈从文走出了湘西封闭的大山,走向了广阔的天地。“由四川过湖南去,*东有两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的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人家,这人家只有一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这位不过小学学历的年轻人就这样用心灵来感应着外面的世界,用心灵与外面的世界交谈。时间如同眼前的小溪———辰溪,在凝重、迟缓、汩汩声屏息可闻中逐渐逝去,却把他举到一个峰巅,使他成为了20世纪30年代名动当时的一位大作家。正是凭着尊重时间,耐得寂寞的这份执著,才使他在遭到“历史的误会”时,能够超然地去做一份自己原来并不熟悉的文物研究工作,却由此而成为出类拔萃的专家;正是凭着尊重时间,耐得寂寞的这份执著,时间最终还是肯定了他,使他又回到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应有的位置……
——生命的步履,有时就是这样简单得出奇;生命的辉煌,就是这样:必须在“时间”和“寂寞”中“淬火”,然后才可能迸发出灼灼的异彩。
抬头,我们看天空、看风景、看前程;转过身去告别,这时我们才发现:那曾使我们灵魂躁动不安的,那曾经使我们灵魂深深陶醉过的这“潮”那“热”,早已消失了它们的痕迹,留下的是一片泡沫和空虚。而当我们走出了这些生命的“泥沼”、“误区”,站在实实在在的地面上静下心来,才看清了真实生命的风景:它穿越过生命的时空,在大地上留下了一长串坚实的脚印,才迸出了灿烂的光辉。
既然昨天的夕阳孕育了今朝的黎明;既然明天与今日紧紧相连;既然你已经抬起了生命的脚步,那么,脚下便是路了,走吧!朋友,尊重时间,耐得寂寞,你就可望步入你人生的辉煌———而在踯躅俯仰、躁动不安中空耗生命,只会成为昨夜的一颗流星。
沈从文年轻时曾有位朋友,长相非凡———若汉高祖般“隆鼻而龙颜”也!故其友常夸口曰:“不要小看我,我不像你们那么无出息,我要做个伟人。说大话不算数,你们等着瞧吧……”后来这位朋友又与沈从文相逢,对鼻子的信仰早已荡然无存,“6年来,除了举起烟枪对准火口,小楷字也不写一张了。”于是,沈从文写到:“我不看重鼻子,不相信命运,不承认目前形式,却尊重时间。我不大在乎生活上的得失,却了然时间对这个世界同我个人的严重意义。我愿意好好地结结实实地来做一个人,可说不出来我要做个什么样的人。”正是凭着尊重时间,耐得寂寞的这份执著,沈从文走出了湘西封闭的大山,走向了广阔的天地。“由四川过湖南去,*东有两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的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人家,这人家只有一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这位不过小学学历的年轻人就这样用心灵来感应着外面的世界,用心灵与外面的世界交谈。时间如同眼前的小溪———辰溪,在凝重、迟缓、汩汩声屏息可闻中逐渐逝去,却把他举到一个峰巅,使他成为了20世纪30年代名动当时的一位大作家。正是凭着尊重时间,耐得寂寞的这份执著,才使他在遭到“历史的误会”时,能够超然地去做一份自己原来并不熟悉的文物研究工作,却由此而成为出类拔萃的专家;正是凭着尊重时间,耐得寂寞的这份执著,时间最终还是肯定了他,使他又回到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应有的位置……
——生命的步履,有时就是这样简单得出奇;生命的辉煌,就是这样:必须在“时间”和“寂寞”中“淬火”,然后才可能迸发出灼灼的异彩。 抬头,我们看天空、看风景、看前程;转过身去告别,这时我们才发现:那曾使我们灵魂躁动不安的,那曾经使我们灵魂深深陶醉过的这“潮”那“热”,早已消失了它们的痕迹,留下的是一片泡沫和空虚。而当我们走出了这些生命的“泥沼”、“误区”,站在实实在在的地面上静下心来,才看清了真实生命的风景:它穿越过生命的时空,在大地上留下了一长串坚实的脚印,才迸出了灿烂的光辉。 既然昨天的夕阳孕育了今朝的黎明;既然明天与今日紧紧相连;既然你已经抬起了生命的脚步,那么,脚下便是路了,走吧!朋友,尊重时间,耐得寂寞,你就可望步入你人生的辉煌———而在踯躅俯仰、躁动不安中空耗生命,只会成为昨夜的一颗流星。
无声的寂寞
我是个孤寂的孩子,带着太多的隐忍与决绝,躲在时间与空间的罅隙中,想象着时光掌纹的幸福弧线。但我并不孤独,我有太多精彩的回忆,有太多朋友,更重要的是,我还有书,读书似乎是安详的,似乎是和平的。我想,读书似乎是神圣的,没有缘故的,仿佛从圣山上撷取珍果一般,沉淀着点滴幸福。
时间仓促划过身旁,我在聒噪的空气中独自寂静,我把大把大把灿烂的光阴用来读书,在郭敬明、张悦然的记忆间徘徊。顾城说过:“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我用我黑色的眼睛来学找华美的文字。我相信他们给我力量,使我华丽,使我能够抵御寒流风雪的洗礼。这一切只因为内心中涌动着文字的 *** 。在一个又一个寂静的夜晚中,我学会了睁着眼默不做声地感受云卷云舒,潮起潮落,感受着书中细致如丝的温情。幻想着自己化作曾经的风雪夜归人,在风中摇曳,自由,孤独,桀骜,不驯 ,凶狠,温柔,漂泊,永生……
读顾城,我感受到了他意象之所在,感受到了《一代人》中那场空前的浩劫;读海子,我感受到了他的隐忍的豁达,感受到了他在铿锵铁轨声中为自己生命画上句号时的辛酸与坦然;读毕淑敏,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点点滴滴,感受到了生活的内涵与真谛;读张抗抗,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剧烈燃烧,感受到了浓烈的色彩在空气中斑斑的点缀。这一切都让我相信,我的生命并不空白,我的青春游走在梦想的天际,我有梦。岁月刻下了我们每个成长的瞬间,书籍承载了我们色彩斑斓的梦想。我的心像一座空城,理智在城头从容不迫,书籍在城里点亮烛火,月光倾城,烟花会谢,笙歌会停,一个人,一盏烛,一生寂寞相随,绝世风景,纵然倒了琼楼玉宇,烛火不灭,书籍永远是心中不灭的风景。
绝句和断章,多么像我们绝美的狂妄;新篇和旧段,多么似我们纷飞的欲望。捧了书,便有了寂寞,但是读书在寂静里升华,文字在寂静中永生,耐住了无声的寂寞,便有了思想的漂泊,有了感情的寄托。
华灯初上时,整个城市洗去铅华,收裹在静静的夜幕下,祥和而美丽。此时,捧一盏孤灯,撷一本书,让时间停在某个呼吸的瞬间,感受着书中的点点滴滴,此时,一种无声的寂寞在心中油然而生…… 转载
面对寂寞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要学会独立,学会面对寂寞。
生命旅程中,任何生命个体都不可能摆脱寂寞。寂寞使空虚的人孤苦,寂寞使浅薄的人浮躁,寂寞使睿智的人深刻。上苍恰恰是通过生命个体能否耐得住寂寞来激发其创造潜能的。虽然现代社会物欲横流,诱惑多多,对耐得住寂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在节奏加快、竞争加剧、生存压力空前的当今社会,要想安身立命,必须耐得住寂寞,因为只有耐得住寂寞方能不寂寞。
耐得住寂寞,对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耐得住寂寞,方能内心平静、宠辱不惊,有所作为。耐得住寂寞,才能不为外物所诱,抛开私心杂念,不浮躁,不盲从,保持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才能对真正所爱好的事情专情凝注,心无旁骛,不怨天尤人,不妄自菲薄,不见异思迁,向着既定的目标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最终总会有所收获。
耐得住寂寞,是一种境界和品味。耐得住寂寞,是一种情愫、一种享受。寂寞的时候,面对真实的自我,寂寞中有恬静,悲凉中有温馨,便有无穷的意味。即使人声喧嚣,也可以关上自己的心窗,给自己营造一片空间,独自感受生命的鲜活。寂寞的分分秒秒更可以和自己做倾心的交谈,细细内省一下自己,静静地抚慰自己、解脱自己。
耐得住寂寞,是一种困境的体验,是人生走向成熟的里程。“求人不如求己”,人生在世,路靠自己走,在命运的行程中,无疑每个人都是独行者,有的一帆风顺,有的坎坎坷坷。坎坷多舛者,如攀山行栈,一息尚存,壮志不己,一路芳卉异草,奇险风景,自有难得的人生体验,这是磨砺,是财富。
耐得住寂寞,是人生旅程的驿站,是吟唤理性的天籁。只有真正体验了寂寞的人,才会更加珍视生活的温馨。因为只有耐得住寂寞,才会拥有一份平淡如水的心境,将纷乱的生活作一番调整,更好地面对每一天,人生便具有了超凡脱俗、至善至真的内蕴。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当我沉默时,我感到充实”。
耐得住寂寞,是一种修养。耐得住寂寞,要有淡泊之心。必须保持心底的那一份纯净,守静如一,安之若素;必须保持对诱惑的一种警觉,闹处不闹,躁处不躁。淡泊之心就是不为名利所累。人生在世,对于名利一般人都是难以免俗的。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择手段地攫取,就会利令致昏,成为名利的奴隶。
寂寞
夜深了,四周像死去一般沉寂。我站在窗前仰望天空,只有冷月相对。我想象着嫦娥正在广寒宫里垂泪,不知不觉地,一种来自月宫的力量侵入我体内,我想这大概就是寂寞吧。
然而,好奇的我又在追问:寂寞,是什么?我冥思苦想,最后似乎得到了答案。
寂寞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的悲苦;寂寞是“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悔恨,寂寞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无奈。
寂寞是“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的忠贞,寂寞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寂寞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宁静。
古来文人多寂寞,而寂寞也成了文人写作的重要素材。“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是李清照丧夫之后的寂寞;“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柳永在离别之后预感到的寂寞;诗仙李白因不得志而感到寂寞无助,写下了“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感慨;“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道尽了范仲淹思乡难归之情;而后主李煜在亡国后才深深感悟到“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寂寞是个刁钻古怪的东西,即使你想尽办法逃避它,比如说使自己身处喧闹的都市之中,自己身边围满了亲朋好友,自己一刻不停的忙碌,寂寞也总能够趁你不备偷袭你。试问这世上谁没有感受过寂寞呢?其实,不光是人会感到寂寞,这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可能寂寞。
屹立在峭壁的黄山迎客松因不畏寂寞而举世闻名,独立寒冬的梅花因寂寞而受到世人的称赞,黑暗中的零星灯火因寂寞而显得格外珍贵,独自翱翔的雄鹰也正因为不惧寂寞才称得上勇猛。
一阵清风吹来,打断了我的思绪。其实寂寞岂是用语言文字能够描述清楚的?它是上苍赐予我们的礼物,它让我们的人生回味无穷,它给我们的心灵一片宁静,它教会我们要懂得珍惜。
编辑语:文章以“寂寞,是什么”贯穿全文,通过我的追寻,使得寂寞的含义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丰富。
先是探寻古人对寂寞的种种理解和表现,然后以一句“其实,不光是人会感到寂寞,这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可能寂寞”过渡到自然界,从而拓展寂寞的外延和内涵。文章紧扣话题,引用丰富,句式整齐,条理清楚,是一篇词采俱佳的文章。
夜深了,四周像死去一般沉寂。我站在窗前仰望天空,只有冷月相对。
我想象着嫦娥正在广寒宫里垂泪,不知不觉地,一种来自月宫的力量侵入我体内,我想这大概就是寂寞吧。 然而,好奇的我又在追问:寂寞,是什么?我冥思苦想,最后似乎得到了答案。
寂寞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的悲苦;寂寞是“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悔恨,寂寞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无奈。 寂寞是“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的忠贞,寂寞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寂寞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宁静。
古来文人多寂寞,而寂寞也成了文人写作的重要素材。“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是李清照丧夫之后的寂寞;“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柳永在离别之后预感到的寂寞;诗仙李白因不得志而感到寂寞无助,写下了“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感慨;“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道尽了范仲淹思乡难归之情;而后主李煜在亡国后才深深感悟到“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寂寞是个刁钻古怪的东西,即使你想尽办法逃避它,比如说使自己身处喧闹的都市之中,自己身边围满了亲朋好友,自己一刻不停的忙碌,寂寞也总能够趁你不备偷袭你。试问这世上谁没有感受过寂寞呢?其实,不光是人会感到寂寞,这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可能寂寞。
屹立在峭壁的黄山迎客松因不畏寂寞而举世闻名,独立寒冬的梅花因寂寞而受到世人的称赞,黑暗中的零星灯火因寂寞而显得格外珍贵,独自翱翔的雄鹰也正因为不惧寂寞才称得上勇猛。 一阵清风吹来,打断了我的思绪。
其实寂寞岂是用语言文字能够描述清楚的?它是上苍赐予我们的礼物,它让我们的人生回味无穷,它给我们的心灵一片宁静,它教会我们要懂得珍惜。 品味寂寞 河南武陟一中高二贾佳 (《作文》) 寂寞是有群星环绕的明月,身处繁华却孤独清冷。
寂寞是被沙漠包围的胡杨,置身荒凉却坚韧顽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诗仙豪迈的寂寞,“高楼谁与上”是词帝感伤的寂寞,于是有了一句话:自古圣贤皆寂寞。
然而寂寞并非圣贤的专利,凡人也会寂寞。年轻的我总乐意品味寂寞。
寂寞犹如月夜独自品一杯香茗,皓月当空,银辉满地,又有轻风徐来,茶香悠远,令人赏心悦目,气爽神怡,于是寂寞时有一份淡泊。寂寞是一种心境。
寂寞时,即使身边有万人聚集也宛如无形,即使耳旁有笑语欢声也置若罔闻,于是寂寞时有一种宁静。寂寞是一种感觉。
寂寞时,即使珍馐美味在前也无心享用,即使玉液琼浆人口也索然无味,于是寂寞时有一丝淡淡的忧愁。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寂寞是铺就成功之路的基石。寂寞的时候,自己倾听自己,最适于反思,也最适于工作。
韩非子的寂寞。造就了《说难》、《孤愤》;司马迁的寂寞,成就了“史家之绝唱”的《史记》;陈景润的寂寞,攻破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堡垒;艾米莉·狄金森的寂寞,创造了无数不朽的诗篇。
所以,当被寂寞包围的时候,请不要沮丧,也许这正是成功的契机,请细细品味,好好把握。 寂寞使人远离世俗,感觉超脱尘世的一种独立与完整,感觉自己掌握自己的一种实在与安稳。
经历了寂寞的洗礼,就可以得到升华,完成对人生的诠释,对生命的认识。太阳是寂寞的,可是它毫不在意,把它的光和热释放出来,照耀宇宙;昙花是寂寞的,可是它不放心上,让它的芬芳洒满乾坤,成为永恒;流星是寂寞的,可是它不以为然,将它的灿烂留给人间,铸成辉煌。
所以,请品味寂寞,完成心灵的升华。 寂寞代表成熟,代表坚韧。
寂寞教会我们乐观,教会我们洒脱。在人生最易寂寞的青年时代,让我们品味寂寞,并在寂寞中提升生命的价值! 寂寞,也是一檗朵待放的花 石 珏 ( ) 你知道寂寞的滋味吗? 寂寞,是一条无形的细丝,它悄悄地缠住了你的灵魂,便轻易不再撒手。
寂寞,它无视人间一切的游戏规则、等级制度,你是王侯将相也好,你是落魄游子也罢,轻易休想躲过它的拜访。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穿过历史厚重的帷幕,我听到李后主的悲吟。 “世人皆醉我独醒。”
在汩罗江奔腾的水声里,我又听到屈原的叹息。 无疑,他们都是寂寞的。
然而他们的寂寞,都太沉重了。他们的叹息,是无数亡国之民的哀叹,是无数有识之士的诉怨。
一直很喜欢梵高的《星月夜》,那流动的星空总能把我带入奇妙的幻想世界。然而孕育出这震撼人心的作品的却是一个寂寞的灵魂,一个被疾病和世人的冷漠所禁钢的灵魂。
寂寞真是命运捉弄人的极好工具。它困住了一个伟大的灵魂,却留给后人一个绚丽的艺术世界。
寂寞,是穿梭于时空的精灵。当东坡居±被贬黄州之时,当贝多芬失聪之后,当沃森和克里克苦。
周国平,1946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自传《岁月与性情》等。简介: 周国平简历 1945年 7月25日生于上海 1950年 入学于上海市紫金小学 1956年 入学于上海市成都中学 1959年 入学于上海市上海中学 1962年 入学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68年 从北京大学毕业,到湖南农场劳动一年半,然后分配到广西资源县工作 1978年 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 1981年 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院工作至今 周国平著译年表 1986年 著:<苏联当代哲学>(合著),人民出版社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上海人民出版社(台湾版1992) 译:《论辨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三联书店 《尼采诗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7年 著:《诗人哲学家》(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偶像的黄昏》,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8年 著:《人与永恒》,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年 著:尼采与形而上学》,湖南教育出版社 译:《谢林传》(合译),商务印书馆 1991年 著:《忧伤的情欲》,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2年 著:《人与永恒》(增补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只有一个人生》,四川大学出版社(台湾版1992) 《断肠人在天涯——元代散曲新赏》,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4年 著:《今天我活着》,安徽文艺出版社 译:《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商务印书馆(香港商务版1993) 1995年 著:《迷者的悟》,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6年 著:《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广东教育出版社 《爱与孤独》,天津人民出版社 <语言与哲学——当代英美与德法传统比较研究>(合著)三联书店
周国平,1946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自传《岁月与性情》等。简介: 周国平简历 1945年 7月25日生于上海 1950年 入学于上海市紫金小学 1956年 入学于上海市成都中学 1959年 入学于上海市上海中学 1962年 入学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68年 从北京大学毕业,到湖南农场劳动一年半,然后分配到广西资源县工作 1978年 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 1981年 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院工作至今 周国平著译年表 1986年 著:<苏联当代哲学>(合著),人民出版社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上海人民出版社(台湾版1992) 译:《论辨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三联书店 《尼采诗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7年 著:《诗人哲学家》(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偶像的黄昏》,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8年 著:《人与永恒》,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年 著:尼采与形而上学》,湖南教育出版社 译:《谢林传》(合译),商务印书馆 1991年 著:《忧伤的情欲》,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2年 著:《人与永恒》(增补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只有一个人生》,四川大学出版社(台湾版1992) 《断肠人在天涯——元代散曲新赏》,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4年 著:《今天我活着》,安徽文艺出版社 译:《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商务印书馆(香港商务版1993) 1995年 著:《迷者的悟》,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6年 著:《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广东教育出版社 《爱与孤独》,天津人民出版社 <语言与哲学——当代英美与德法传统比较研究>(合著)三联书店
希望对你有用。材料分析:在这个欲望膨胀、人心浮躁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应对生命中的寂寞时光?是害怕逃避,还是平静接受,还是干脆享受其中,在寂寞的土地上绽放绚烂的生命之花?此则材料以富含哲理的语言揭示了寂寞状态下生命的三种形态。实际就是“消极悲观”和“积极进取”两个层面。立意必须立足于生命积极的一面,即“坚韧”“奔跑”“悠然”“突围”“资本”“不辍编织”“舞者”。可以这样表述最佳立意:1、坚韧,生命的真谛2、以奔跑的姿态度过寂寞3、 执著创造,装点生命4、 舞出生命的绚丽例文绽放生命之花也许,永远没有那一天,人生如朝霞般绚烂;也许,永远没有那一天,成功如灯火般辉煌;也许,只能是这样……但生命属于我而不属于别人,无论我是多么渺小与卑微,无论我是多么寂寞与孤独,我都会尽最大的努力让生命之花激情绽放。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平静的生活往往蕴含着充实的生命,耐得寂寞,默默无闻是古往今来,无数学者贤人的共同品质。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在1950年艰难回国,在接下来的30多年间,他扎根于大西北,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地进行了自己热爱的科研事业。他不埋怨他被世人遗弃十几年,他只道他生命的真正价值,凭着一腔热血在荒芜的西北开放出最朴素的美丽。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个貌似农民的伟大科学家,他几十年来在山头田野间穿行,又为寻找他的梦想。70年代他发明籼型杂交水稻,直到05年才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不在乎几十年的寂寞,他更不在乎这样的荣誉。伟大之人必有其伟大之处,耐得寂寞,默默无闻,甘于奉献,努力绽放生命之花便是他们的写照。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伟大的科学家,今天战斗在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各个岗位的人们,都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绽放着生命之花。教师是个庞大的群体,在中国受到的关注也极其有限,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及偏远地区的乡村教师。他们被世界遗忘在偏远的角落,如同山谷中的一朵郁金香,如同悬崖边的一棵松柏。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郁。他们默默地绽放着,不在乎是否有人,来到此处欣赏他们的美丽,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我向广大无名教师致敬。生命只有一次,我不想虚度年华,生命是自己的不可转让,生命是高傲的,“光荣孤立”“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希望以此来勉励广大和我一样复读的高四学子,相信,我们寂寞的高四奋斗一定会让自己满意,不负自己的期望与抱负,不愧于自己的人生。人不是为别人而活,绽放生命之花是生命本质的追求,是生命最初的梦想。在时光的长河中,个体生命如昙花一现,因而要摒弃一切杂念,耐得寂寞,在无言中开放最朴素的生命之花。
在这个世界上 有的人喜欢热闹 有的人喜欢孤独 热闹的人空虚着 孤独的人寂寞着 但却有这么一个人 在孤独中日渐丰盈 他就是著名的哲学家、作家——周国平1 "我不就身体弱一点,内向一点,就该挨欺负?" 来自内心的质疑刚刚冒出头,就被一声门响砸了回去,周国平又一次被男同学锁到了门外,他也记不清这究竟是第几次了。 他的东西还经常被藏起来,好不容易找到时,男生们会突然一哄而上,东西被重新抢走不说,有时候还会莫名其妙被打一顿。 少年时,哪个人但凡有点“与众不同”,他总会容易受到同学的 “特殊关照”。而周国平的“不同”,就在于性格和身体。 周国平1945年出生于上海虹口区的一个普通人家,生活比较窘困,父母老实本分。特别是母亲,生性安静,每日勤勉无息地做着家务。周国平大概是遗传了母亲,所以他性格天生内向。 周国平幼年时,母亲因为患有严重贫血症,经常在他眼前突然晕倒,他时时活在失去母亲的恐惧里,因此小小年纪便患上了神经衰弱症。 神经衰弱给周国平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小学时,周国平常常失眠,到了初中甚至经常出现恐怖的幻觉,周国平那时的脑海里都是悲观的思想,被空虚和恐惧填满, 他很抓狂,但更多的是无助。因为母亲身体更不好,没有人有精力去关注到他的精神状态,他那脆弱的自尊,一直都没得到渴望的安抚。 这样的成长经历, 让周国平自始至终都无法摆脱三个标签: 敏感,脆弱,清高。 周国平觉得, 缺乏伙伴、缺少关爱、缺失沟通, 大概就是孤独最大的特点。 他的人生自孤独而起,未来的很长时间,他都很难摆脱这两个字。 2 孤独的人总是喜欢独自去舔舐伤口, 要么变得越来越封闭, 要么在自我疗愈中逐渐强大。 周国平是后者。 在学校总是被欺负的他,每次去参加同学活动,都像是奔赴刑场,而被捉弄以后,周国平都会生生把眼泪憋回去,他是绝对不会哭哭啼啼去和家长老师告状的。 他说,“凌辱长志气。” 有时候人生就是这样,如果你无法改变自己的出身和家庭环境,那么靠自己大概是剩下的唯一一条路。 那时,周国平经常对自己说:“我肯定能比你们强,我跟你们才不一样!” 这股志气,成了他发奋学习的主要动力。从此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虽说这种路数有点野,让他成长的跌跌撞撞,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段时期帮助了他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打下了扎实的文化根基, 3 但读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思想的空虚,人总要有一个情绪释放的出口,即便是孤僻内向的周国平,同样拥有强烈倾诉的欲望。 于是周国平为自己找到了另一个对抗孤独的方式 ——记日记。 高一下学期开始,他天天写日记,父亲带他出去做客了,写;吃什么好吃的了,写;有什么快乐的事,写。 这一写不要紧,一下子就写了整整八年。 周国平觉得,就是这种孩子气的日记中,却隐藏着一切写作的基本动机,那就是“ 用文字留住生活中的快乐, 不让它们消逝得无影无踪。 ” 周国平把自己的许多时间都献给了写日记,他对它倾诉,和它谈心,把它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伙伴,在日记里,没有人会嘲笑他,没有人会欺负他,里面有的都是自己转瞬即逝的快乐。 周国平后来《岁月与性情》这本书中说起这段往事,他写到,“写日记的过程,就像是在和一个人对话,这个人可以给你分析、开导,甚至劝慰。我从写日记得到的最大好处就是形成了一个内心生活的空间,一种与一个更高的自我对话的习惯。” 这种习惯,为孤独的周国平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成长力量。 4 人生一旦遇到转折点, 其实不是世界变了, 而是自己变了。 周国平的童年和少年一直都是孤僻寂寞的,虽然他找到了读书和写日记这样排遣的方式,但说到底,疯狂读书和疯狂写作,不过都是一种逃避。 直到进入北大,他才突然发现,生命的解读,其实可以有很多种方式。 1962年,周国平如愿考入了北大哲学系,他第一次遇到了一个和自己精神相通的人,这个人就是郭沫若的儿子郭世英。 郭世英和他一样,有种既不愿盲从,也不愿自欺欺人的真性情,后来,两个性情相近的人很快成为了好友。 当时北大给予他的是教条的课程和高度政治化的环境,但找到好友的周国平,内心得到了高度的充实,他和郭世英经常一起聊天,一起读书,一起在“X诗社”作诗,他们畅谈学问,无所顾忌地探讨自由、真理和信仰,他们追逐正统体系以外创作和思想探索,即便很多想法在其他人看来是离经叛道,他们却乐此不疲。 这种充实,让周国平逐渐感悟到,这个世界所有外在的都是表象, “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求取知识, 更在于内心的充实, 只有内心充实了, 才能抵抗外界所有的艰难困苦。 ” 四年北大生活,教会他的恰恰不是知识体系,而是一种充实自我、追求自由、坚持信仰的精神所向。 至此,周国平不再害怕孤独,他终于给自己匮乏的人生,找到一种深刻的注解。 那就是 保持独立思考和内心自由, 比做一个学问家更有意义。 而这,为他后面的人生路增加了无尽的勇气。5 1968年的一个漆黑的雨夜,周国平踩着泥水抵达了洞庭湖农场,他的再教育生活开始了。 农场是一个封闭的世界,这个孤岛让享受过充实的周国平再一次陷入人生的迷茫当中。 没有人能和他聊到一起去,他就一个人坐在冷冷清清的屋子里,问自己,“我到底怕啥?” 后来他想明白了,他怕的是失掉那颗天真的、单纯的、敏感的心,怕的是自己真的被改造成一个模子。 怕的是丢掉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个担忧,直到后来在机关工作,也依然存在。周国平在一年半后被调往广西资源县一个单位就职。 工作是不错,也有一定的前途,可是他看到那些陆续升迁的老同学们,很快都被同化,一个一个都变得圆滑世故,丧失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甚至很多人还会跑过来苦口婆心告诫他,别天真了,只有这样才能在这里混下去。 周国平知道自己选择并不多,可他更清楚,“我要跟你们一样,那我还是周国平吗?” 北大时学会的独立思考和对个性的追逐,让他暗下决心 “即使一辈子受冷落,我也宁愿做一个默默无闻但有真才实学的人,而决不做一个不学无术的沽名钓誉之徒。反正我是决定这样一意孤行了。” 他在每一个被跳蚤叮得无法入睡的夜晚,都会打着手电筒读书。甚至在资料不完备的条件下,写出了一篇三万多字的论文《韩非的法制理论》。 后来,周国平决心要走出这潭死水。他报考了研究生,并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录取通知书。而此时,离他被下放到农村已经十年了。 十年的光阴匆匆而逝,最美好的年华都消磨在了寂寞里。但他生命的内涵,终于开始无限丰盈起来。 6 1985年,考上博士的周国平在人民出版社编辑方鸣的提议下,把自己关在充当宿舍的地下室里整整两个月,最终写出了《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这本成名作。 41岁的周国平终于火了。 火到了什么程度呢?据说,当时的大学校园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 他多年蕴藏的能量终于积累到了极致,迎来了爆发期, 此后,他陆续创作了大量哲学散文类作品,比如《只有一个人》《今天我活着》《各自朝圣的路》等等,周国平成了大众眼中的“心灵导师”。 很多人视周国平为偶像,在迷茫时,是周国平的文字给他们点亮了灯塔,带给他们最温暖的抚慰。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读懂周国平,因为无法享受寂寞和孤独的人,是不能体会周国平文字中蕴含的力量。 周国平说: “ 我写作从来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只是为了安顿自己 。”“ 书是人类的益友,但人生之路还是得自己走 。” “自救是任何一种方式的救世的前提。如果没有自救的觉悟,救世的雄心就只能是虚荣心、功名心和野心。” 向内看,做自己,正是周国平用自己的前半生和文字,带给世人最大的价值。 7 虽然有了成功的光环,但周国平受到的评价一直褒贬不一。比如他的三段婚姻,比如他痛失爱女的经历。 周国平与第二任妻子雨儿所生的女儿妞妞,刚满月就确诊患有先天性恶性眼底肿瘤。 这对初为人父的周国平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那美好的父爱刚刚流淌出来,就要面临生死离别,人生第一次送终,竟是送自己的女儿! 他的内心就像被揉碎了一般,眼睁睁看着一个粉嫩可爱的孩子被病痛折磨,却束手无策。 周国平在女儿去世后,一度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他把自己关在卧室整整一年,写出来一本追忆女儿的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里面字字泣血,句句锥心。 周国平写道:“我抱着我的女儿的小小尸体,拒绝接受任何一种哲学的安慰。她的一切都死了,唯有她的悲哀永远活着。” 面对妞妞的死亡,他陷入了内疚悔恨中。他后悔自己没有及早给妞妞做手术,认为自己对妞妞的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在书中追溯了妞妞得病的原因,也深度剖析了自己的心理。尽管,这会让人觉得他懦弱、自私。 但他说:“我从来不是超然的哲人,置身于一个具体的苦难中,我身上的人性的弱点也一定会暴露出来,盲目、恐惧、软弱、自私等等,其实是凡俗之人的苦难的组成部分,我对此毫不避讳。” 每个人都有很多侧面,敢于把自己的背面毫无避讳地展现给世界,或许正是孤独者所独有的勇气。8 画家刘彦曾说:“我向人谈国平,不说他的书,只说他的眼睛——国平是个孩子。” 他说得没错。 如今的周国平,已经七十多岁了,但外表看起来,却仿佛只有五十多岁的样子。 他的一生,经历了很多波折,忍受了很多常人无法忍受的孤独和苦难。 但现在他的生活是平静的,他的内心是丰富的。他的写作之路与自己的心灵之路相当统一,基本上反映了他在困惑中寻求觉悟和走向超脱的历程。 其实,他一直在寻找一种状态,一种能够让他享受人生而不沉湎,看透人生而不消极的状态。 周国平在自己的书中写到: 丰盈的灵魂总是倍感孤独, 可我相信,一颗优秀的灵魂, 即使永远孤独,永远无人理解, 也仍然能从自身的充实中得到一种满足。 这是一个,在孤独中生根又向上生长的灵魂。 愿你,也可以有一颗不一样的灵魂。
关于毕业论文周记(通用12篇)
现如今,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毕业论文周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光阴如梭,转眼间大学已经到了尾声,也该决定毕业论文的选题了,经过了慎重的考虑,我最终确定了毕业论文的选题——环境保护与税收政策研究。
生存与发展是一个世纪性的主题,它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而且也成为21世纪的全球性主题。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何利用税收政策的实施来帮助解决环境问题呢?首先针对环境与税收政策,我先选了几个题目备用,然后再上网搜索这些备选题目的相关资料,上图书馆翻阅资料,参考大量时事,了解这些题目目前的理论研究现状。在这一过程中,我渐渐对税收政策对环境保护起到的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参考研究,只有正视环境问题并将可持续发展纳入政府政策制订的目标之中,才能使环境问题真正得到解决,自己才有望实现生存和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因此,我想通过这个选题,将环境保护与税收政策的关系做深入的研究与阐述。以上是本周工作,下周将根据选题进行资料收集工作。
经过与指导老师的反复讨论,这周终于把论文题目确定了。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成功的一半,但是这个开始来得实在不容易。在确定论文题目之前必须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空想出来的题目是逃不过老师的法眼的,必须有具体的充足的论据来支持你的论文题目。论文题目的`确定是整个论文写作的开端,真正的战斗才刚刚打响,同志还需要继续努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还要抓紧时间查更多的相关文献写开题报告。
交定稿的日子即将临近,我们每个人都在忙着修,改,修,再改指导老师忙着给我们改,我们自己也忙着改。精益求精,是我们这段时间的座右铭。时刻挂在心里,也许我们没有获得优秀论文这个目标时刻挂在嘴边,但是我们每个人心里应该都是这么想的。有位将军曾经这样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所以我们更要对自己的论文提出要求,不能马虎对待。这是我对自己说的,我认为每个同学也是像我一样想的。在这最后的时刻,我们更加不能放松!
第一次查重已经结束,幸好结果还不坏,要不然就辜负了梁老师对我们的信任。查重之前,尽管知道自己并不是抄袭别人的论文,但总害怕会有超过30%的相似率。还记得那天早上把论文传到中国知网等待结果的那几分钟,脑袋都感觉不是自己的。一刷新,结果一出来,“哗”脑袋就炸开了,太激动了,过了!那种激动真的是溢于言表的,所有的情绪都表现了出来。幸好啊!要是论文被卡在这里,前段时间的辛苦和努力就会让人怀疑,那是不是值得的。但结果出来了,告诉我,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接下来的路,要更加的努力,加油。
转眼间已经到了说再见的时刻,我们也迎来了大学的最后一项任务---毕业论文。本周在教学楼召开论文动员大会,选择了指导老师,董老师给了我们一些题目让我们在其中做选择,通过和老师交流,我的论文题目定了下来---劳动者自由择业权与商业秘密权的冲突与平衡,论文正式进入写作阶段。
本周主要工作就是拟定了论文提纲,通过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和自己的思考,我将自己的论文主要分成四个部分,即劳动者自由择业权的概述、商业秘密的概述、自由择业权与商业秘密权冲突的解决途径、如何平衡自由择业权与商业秘密权,提纲完成,下周论文将正式进入写作阶段。
本周的主要任务就是继续完善论文,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事项,撰写中文摘要、提取关键字、标注参考文献、制作论文封面与目录等琐碎问题。完成以上各项工作后,我又将论文通读一遍,发现其中的错别字或不通顺的语句并修正,使其成为论文一稿并提交导师。
本周主要任务是继续修改论文一稿,根据指导老师的批注和意见对论文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对论文的明显错误进行改正,对初稿继续进行加工完善,对文章的不恰当章节标题进行调整,纠正错别字,修改行文中不通顺的语句,以便下周主要针对老师对修改稿的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
上周论文二稿提交后我还信心满满,但老师修改后我仿佛又一落千丈,这次论文二稿董老师又为我指出了大量的错误,本周主要任务就是按照董老师指出的问题继续修改论文二稿,由于前阶段已经修改过一次,所以二稿修改起来相对轻松,错误主要集中在论文格式方面,我按照董老师发来的论文模板逐句修改,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多次与董老师进行邮件交流,以解决我论文在格式方面遇到的种种问题,截止周末,二稿基本修改完毕。
本周的主要任务是将论文最终定稿,并完善论文的相关细节,主要工作包括,对文章的摘要、关键词进行翻译,进一步完善参考文献,修正脚注,完善致谢语,依据学院论文规范细则对论文格式进行最后的排版,完成上述工作后,我们和董文晶老师进行了一个简短的见面会,会上与董文晶老师一起对论文做最终检查,并就毕业实习的情况向董文晶老师进行了详细的汇报,下周的主要任务是做好答辩前的准备工作,以便迎接最后的论文答辩工作。
开题报告是整个论文的关键,我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写完开题报告也就预示着我们离论文的完成又近了一步。在开题报告的完成过程中,我的指导老师给了我许多宝贵的建议。开题报告的关键是文献综述,为了写好文献综述必须查阅许多的专著、期刊和论文。只有查阅资料才能知道对于这个研究目前已有的程度到哪里了,你才能最后确定自己的研究内容。研究内容必须切合实际,不能太繁杂,应该突出重点,找到关键。研究设计要一目了然,拿出手就可以做。开题报告就是把你的整个论文安排妥当,随后就要开始了!
这些日子,我们一直穿梭在各个学校进行数据的收集,我主要是进行问卷的发放。在问卷的发放过程中其实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这些都被我们一一的克服了。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往下走的勇气。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抱着必胜的信念我们坚持自己的路。当然问卷的发放能如此圆满的完成也少不了指导老师的支持,如果没有她我们不会这么顺利的发放和回收问卷的。经过这两周对于问卷的发放,已经初步完成了对于论文所需数据的收集。紧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对于数据的录入和分析了。
论文周记的写法与范文介绍如下:
1、这一周是进入大学里面和重要的一周,因为通过毕业设计动员大会,从而正式宣布我们的大学生活进入了倒计时阶段,完成论文,进入社会是我们现阶段所需要做的事情。
2、在毕业论文的会议上,由系主任老师给我们一一介绍了我们的论文老师,这是我们能认识导师的同时,还能方便我们更好的联系他们。接着最主要的环节是开题方向,每一个题目方向是决定我们论文的内容,通过导师的介绍,我们知道了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让以后的论文有了总体的了解。
3、本周是毕业设计论文的第二周,这周的工作重点中的重点,因为上周所选的只是毕业论文方向,并不是真正的题目;而本周我们需在这个大方向里确定一个自己将要深入研究的一个具体题目。于老师是我的指导老师,他用了一整天的时间详细的给我们讲解这个方向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并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的参考,让我们在整体感知的同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从老师那里考取相关资料后,结合了自身的兴趣最终确定题目,金融危机对我国石油进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这周任务相对来说会轻松一些,这周的主要任务是任务书,写任务书的前提就是要确定论文的选题,在上一周我已经确定了自己的论文题目,所以本周的任务书相对比较好完成,但是也不能马虎对待。因为我要确定主要内容,运用什么技术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