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夫变换就是利用参数空间中的(ρ,θ)来表示一条直线,其中ρ是原点到直线的垂直距离,θ是原点到直线的一条垂线段与θ的夹角。通过几何的方法(添加辅助线,相似三角形来做),我们可以证明对于直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有ρ=xcosθ +ysinθ。
知道这个原理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便利ρ和θ的值域来对每个点进行试验,即把每个点的坐标,θ带入xcosθ +ysinθ判断是否等于ρ即可。若等于则说明这个点在这条直线上。通过遍历所有的点来对我们的直线(ρ,θ)进行投票。设定一个阈值就可以得到比较明显的(点数较多的)直线。
应该是CvSeq* lines = cvHoughLines2 (cannyImg, storage, CV_HOUGH_PROBABILISTIC,1,CV_PI/180, 10, 5, 10); cannyImg是指向IplImage的指针,storage是申请的内存。在使用storage之前要 storage_right=cvCreateMemStorage(0);使用完之后要 cvReleaseMemStorage(&storage_right);下次再使用的时候只需要变换参数即可:// 申请内存CvMemStorage* storage2=cvCreateMemStorage(0);// 读取图像Iplimage* cannyImg2= cvLoadImage("D:\\");// 检测直线CvSeq* lines2 = cvHoughLines2 (cannyImg2, storage2, CV_HOUGH_PROBABILISTIC,1,CV_PI/180, 10, 5, 10); // 释放内存 cvReleaseMemStorage(&storage_right);//释放图像cvReleaseImage(&cannyImg2);
霍夫变换(Hough Transform) 霍夫变换是图像处理中从图像中识别几何形状的基本方法之一,应用很广泛,也有很多改进算法。最基本的霍夫变换是从黑白图像中检测直线(线段)。我们先看这样一个问题:设已知一黑白图像上画了一条直线,要求出这条直线所在的位置。我们知道,直线的方程可以用y=k*x+b 来表示,其中k和b是参数,分别是斜率和截距。过某一点(x0,y0)的所有直线的参数都会满足方程y0=kx0+b。即点(x0,y0)确定了一族直线。方程y0=kx0+b在参数k--b平面上是一条直线,(你也可以是方程b=-x0*k+y0对应的直线)。这样,图像x--y平面上的一个前景像素点就对应到参数平面上的一条直线。我们举个例子说明解决前面那个问题的原理。设图像上的直线是y=x, 我们先取上面的三个点:A(0,0), B(1,1), C(22)。可以求出,过A点的直线的参数要满足方程b=0, 过B点的直线的参数要满足方程1=k+b, 过C点的直线的参数要满足方程2=2k+b, 这三个方程就对应着参数平面上的三条直线,而这三条直线会相交于一点(k=1,b=0)。 同理,原图像上直线y=x上的其它点(如(3,3),(4,4)等) 对应参数平面上的直线也会通过点(k=1,b=0)。这个性质就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方法: 首先,我们初始化一块缓冲区,对应于参数平面,将其所有数据置为0. 对于图像上每一前景点,求出参数平面对应的直线,把这直线上的所有点的值都加1。最后,找到参数平面上最大点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原图像上直线的参数。上面就是霍夫变换的基本思想。就是把图像平面上的点对应到参数平面上的线,最后通过统计特性来解决问题。假如图像平面上有两条直线,那么最终在参数平面上就会看到两个峰值点,依此类推。 在实际应用中,y=k*x+b形式的直线方程没有办法表示x=c形式的直线(这时候,直线的斜率为无穷大)。所以实际应用中,是采用参数方程p=x*cos(theta)+y*sin(theta)。这样,图像平面上的一个点就对应到参数p---theta平面上的一条曲线上。其它的还是一样。 在看下面一个问题:我们要从一幅图像中检测出半径以知的圆形来。这个问题比前一个还要直观。我们可以取和图像平面一样的参数平面,以图像上每一个前景点为圆心,以已知的半径在参数平面上画圆,并把结果进行累加。最后找出参数平面上的峰值点,这个位置就对应了图像上的圆心。在这个问题里,图像平面上的每一点对应到参数平面上的一个圆。 把上面的问题改一下,假如我们不知道半径的值,而要找出图像上的圆来。这样,一个办法是把参数平面扩大称为三维空间。就是说,参数空间变为x--y--R三维,对应圆的圆心和半径。 图像平面上的每一点就对应于参数空间中每个半径下的一个圆,这实际上是一个圆锥。最后当然还是找参数空间中的峰值点。不过,这个方法显然需要大量的内存,运行速度也会是很大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么?我们前面假定的图像都是黑白图像(2值图像),实际上这些2值图像多是彩色或灰度图像通过边缘提取来的。我们前面提到过,图像边缘除了位置信息,还有方向信息也很重要,这里就用上了。根据圆的性质,圆的半径一定在垂直于圆的切线的直线上,也就是说,在圆上任意一点的法线上。这样,解决上面的问题,我们仍采用2维的参数空间,对于图像上的每一前景点,加上它的方向信息,都可以确定出一条直线,圆的圆心就在这条直线上。这样一来,问题就会简单了许多。 接下来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如检测出椭圆,正方形,长方形,圆弧等等。这些方法大都类似,关键就是需要熟悉这些几何形状的数学性质。霍夫变换的应用是很广泛的,比如我们要做一个支票识别的任务,假设支票上肯定有一个红颜色的方形印章,我们可以通过霍夫变换来对这个印章进行快速定位,在配合其它手段进行其它处理。霍夫变换由于不受图像旋转的影响,所以很容易的可以用来进行定位。 霍夫变换有许多改进方法,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是广义霍夫变换,它是针对所有曲线的,用处也很大。就是针对直线的霍夫变换也有很多改进算法,比如前面的方法我们没有考虑图像上的这一直线上的点是否连续的问题,这些都要随着应用的不同而有优化的方法。
用霍夫变换来识别矩形?一般用于检测直线还行,你把要识别的图片贴一下吧
可以,基尔霍夫定律(Kirchhoff laws)是电路中电压和电流所遵循的基本规律,是分析和计算较为复杂电路的基础,1845年由德国物理学家.基尔霍夫(Gustav Robert Kirchhoff,1824~1887)提出。基尔霍夫(电路)定律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基尔霍夫(电路)定律既可以用于直流电路的分析,也可以用于交流电路的分析,还可以用于含有电子元件的非线性电路的分析。中文名基尔霍夫定律外文名Kirchhoff's law别名KCL KVL提出者.基尔霍夫提出时间1845年相关星图与数学家柯西有关的数学名词共6个词条万阅读柯西分布柯西分布是一个数学期望不存在的连续型概率分布。当随机变量X满足它的概率密度函数时,称X服从柯西分布。(概念图参考资料)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Kirchhoff laws)是电路中电压和电流所遵循的基本规律,是分析和计算较为复杂电路的基础,1845柯西积分公式柯西积分公式是一把钥匙,他开启了许多方法与定理;他刻画了解析函数的又一种定义;人们对它的研究极具意义,让解析函数论能够单查看更多发现背景基本概念基尔霍夫第一定律(KCL)基尔霍夫第二定律(KVL)适用范围TA说发现背景基尔霍夫定律是求解复杂电路的电学基本定律。从19世纪40年代,由于电气技术发展的十分迅速,电路变得愈来愈复杂。某些电路呈现出网络形状,并且网络中还存在一些由3条或3条以上支路形成的交点(节点)。这种复杂电路不是串、并联电路的公式所能解决的。刚从德国哥尼斯堡大学毕业,年仅21岁的基尔霍夫在他的第1篇论文中提出了适用于这种网络状电路计算的两个定律,即著名的基尔霍夫定律。该定律能够迅速地求解任何复杂电路,从而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阻碍电气技术发展的难题。[1]由于似稳电流(低频交流电)具有的电磁波长远大于电路的尺度,所以它在电路中每一瞬间的电流与电压均能在足够好的程度上满足基尔霍夫定律。因此,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范围亦可扩展到交流电路之中。[1]基本概念1、支路:(1)每个元件就是一条支路。(2)串联的元件我们视它为一条支路。(3)在一条支路中电流处处相等。[2]2、节点:(1)支路与支路的连接点。(2)两条以上的支路的连接点。(3)广义节点(任意闭合面)。3、回路:(1)闭合的支路。(2)闭合节点的集合。4、网孔:(1)其内部不包含任何支路的回路。(2)网孔一定是回路,但回路不一定是网孔。基尔霍夫第一定律(KCL)定义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又称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简记为KCL,是电流的连续性在集总参数电路上的体现,其物理背景是电荷守恒公理。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是确定电路中任意节点处各支路电流之间关系的定律,因此又称为节点电流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表明:所有进入某节点的电流的总和等于所有离开这节点的电流的总和。或者描述为:假设进入某节点的电流为正值,离开这节点的电流为负值,则所有涉及这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以方程表达,对于电路的任意节点满足:其中, 是第k个进入或离开这节点的电流,是流过与这节点相连接的第k个支路的电流,可以是实数或复数。[3]应用方法在列写节点电流方程时,各电流变量前的正、负号取决于各电流的参考方向对该节点的关系(是“流入”还是“流出”);而各电流值的正、负则反映了该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的关系(是相同还是相反)。通常规定,对参考方向指向(流入)节点的电流取正号,而对参考方向背离(流出)节点的电流取负号。图1 KCL的推广KCL定律不仅适用于电路中的节点,还可以推广应用于电路中的任一不包含电源的假设的封闭面。即在任一瞬间,通过电路中任一不包含电源的假设封闭面的电流代数和为零。图1 KCL的推广所示为某电路中的一部分,选择封闭面虚线所示,在所选定的参考方向下有:推导由于累积的电荷(单位为库仑)是电流(单位为安培)与时间(单位为秒)的乘积,从电荷守恒定律可以推导出这条定律。其实质是稳恒电流的连续性方程,即根据电荷守恒定律,流向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思考电路的某节点,跟这节点相连接有个支路。假设进入这节点的电流为正值,离开这节点的电流为负值,则经过这节点的总电流等于流过支路的电流的代数和:将这方程积分于时间,可以得到累积于这节点的电荷的方程:其中,是累积于这节点的总电荷,是流过支路 k 的电荷,t 是检验时间, t'是积分时间变量。假设,q>0则正电荷会累积于节点;否则负电荷会累积于节点。根据电荷守恒定律, q 是个常数,不能够随着时间演进而改变。由于这节点是个导体,不能储存任何电荷。所以,q=0 、i=0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成立:基尔霍夫第二定律(KVL)定义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又称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简记为KVL,是电场为位场时电位的单值性在集总参数电路上的体现,其物理背景是能量守恒。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是确定电路中任意回路内各电压之间关系的定律,因此又称为回路电压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表明:沿着闭合回路所有元件两端的电势差(电压)的代数和等于零。或者描述为:沿着闭合回路的所有电动势的代数和等于所有电压降的代数和。以方程表达,对于电路的任意闭合回路,其中,m 是这闭合回路的元件数目, vk是元件两端的电压,可以是实数或复数。基尔霍夫电压定律不仅应用于闭合回路,也可以把它推广应用于回路的部分电路。[3]应用方法KVL定律是描述电路中组成任一回路上各支路(或各元件)电压之间的约束关系,沿选定的回路方向绕行所经过的电路电位的升高之和等于电路电位的下降之和。应用该方程时,应先在回路中选定一个绕行方向作为参考,则电动势与电流的正负号就可规定如下: 电动势的方向 (由负极指向正极)与绕行方向一致时取正号,反之取负号; 同样,电流的方向与绕行方向一致时取正号,反之取负号。例如,用此规定可将回路(如图2)的基尔霍夫电压方程写成:-E1+E2=-I1R1+I2R2+I3R3-I4R4图2 电路中的回路每个闭合回路均可列出一个方程。如果某回路至少有一个支路未被其他方程用过,则称此回路为独立回路。对于存在M个独立回路的电路,可以列出M个独立的回路电压方程,它们组成的方程组称为基尔霍夫第二方程组。[1]适用范围基尔霍夫定律建立在电荷守恒定律、欧姆定律及电压环路定理的基础之上,在稳恒电流条件下严格成立。当基尔霍夫第一、第二方程组联合使用时,可正确迅速地计算出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值。由于似稳电流(低频交流电) 具有的电磁波长远大于电路的尺度,所以它在电路中每一瞬间的电流与电压均能在足够好的程度上满足基尔霍夫定律。因此,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范围亦可扩展到交流电路之中。[1]它除了可以用于直流电路的分析,和用于似稳电路的分析,还可以用于含有电子元件的非线性电路的分析。运用基尔霍夫定律进行电路分析时,仅与电路的连接方式有关,而与构成该电路的元器件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无关。但用于交流电路的分析是,即对通过含时电流的电路进行分析时,由于通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是时间的函数,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会有电动势E出现于闭合回路。所以,电场沿着闭合回路的线积分不等于零。此时回路方程应写作:Σvk = E = - ΔΦ/Δt (磁场正方向与回路正方向相同时)这是因为电流会将能量传递给磁场;反之亦然,磁场亦会将能量传递给电流。对于含有电感器的电路,必需将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加以修正。由于含时电流的作用,电路的每一个电感器都会产生对应的电动势Ek。必需将这电动势纳入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才能求得正确答案。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又称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简记为KVL,是电场为位场时电位的单值性在集总参数电路上的体现,其物理背景是能量守恒。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是确定电路中任意回路内各电压之间关系的定律,因此又称为回路电压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表明: 沿着闭合回路所有元件两端的电势差(电压)的代数和等于零。 或者描述为: 沿着闭合回路的所有电动势的代数和等于所有电压降的代数和。 以方程表达,对于电路的任意闭合回路,其中,m 是这闭合回路的元件数目, vk是元件两端的电压,可以是实数或复数。基尔霍夫电压定律不仅应用于闭合回路,也可以把它推广应用于回路的部分电路。 KVL定律是描述电路中组成任一回路上各支路(或各元件)电压之间的约束关系,沿选定的回路方向绕行所经过的电路电位的升高之和等于电路电位的下降之和。应用该方程时,应先在回路中选定一个绕行方向作为参考,则电动势与电流的正负号就可规定如下: 电动势的方向 (由负极指向正极)与绕行方向一致时取正号,反之取负号; 同样,电流的方向与绕行方向一致时取正号,反之取负号。例如,用此规定可将回路(如图2)的基尔霍夫电压方程写成:-E1+E2=-I1R1+I2R2+I3R3-I4R4每个闭合回路均可列出一个方程。如果某回路至少有一个支路未被其他方程用过,则称此回路为独立回路。对于存在M个独立回路的电路,可以列出M个独立的回路电压方程,它们组成的方程组称为基尔霍夫第二方程组。
基尔霍夫定律验证实验中,叠加原理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误差,电源内阻影响,电源波动影响(不是所有参数同时测量时),连接线路的电阻和结点的接触电阻。
基尔霍夫(电路)定律是电路中电压和电流所遵循的基本规律,是分析和计算较为复杂电路的基础,1845年由德国物理学家基尔霍夫提出。
基尔霍夫(电路)定律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是求解复杂电路的电学基本定律。从19世纪40年代,由于电气技术发展的十分迅速,电路变得愈来愈复杂。
从19世纪40年代,由于电气技术发展的十分迅速,电路变得愈来愈复杂。某些电路呈现出网络形状,并且网络中还存在一些由3条或3条以上支路形成的交点(节点)。这种复杂电路不是串、并联电路的公式所能解决的。
刚从德国哥尼斯堡大学毕业,年仅21岁的基尔霍夫在他的第1篇论文中提出了适用于这种网络状电路计算的两个定律,即著名的基尔霍夫定律。该定律能够迅速地求解任何复杂电路,从而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阻碍电气技术发展的难题。
由于似稳电流(低频交流电)具有的电磁波长远大于电路的尺度,所以它在电路中每一瞬间的电流与电压均能在足够好的程度上满足基尔霍夫定律。因此,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范围亦可扩展到交流电路之中。
题目当中给出的做法以及对又例的明白都是对的,经过变量替换以后,u确实是新的积分变量,原来的积分变量是t,对积分而言,x可看作常量,对求导而言,x是求导变量,这些都是对的。你的问题是说,题目和又例是两种情况,前者u=2x-t,x与(新)积分变量u有关,而后者x与积分变量t无关,是吧。是这样,对该变量替换来说,x与u在形式上是有关系的,但其实是常量与变量的关系(只有t与u是变量间的关系),由此,x相对于新的积分变量u看作常量就不难理解了。或者说,当变量替换的步骤完成以后,x与u的那个关系,我们已经在变量替换的过程中考虑完毕(换积分变量、换积分限、换被积函数等),此时,我们要独立地审视替换后的积分表达式,而不再关联关系u=2x-t,这也可以说是定积分换元的一个特点吧。注意一下,在本质上,替换u=2x-t中,u与t是变量替换中的一对变量,而x始终是常量(对积分而言,不是对求导)。回答你的追问“u中是含有x的也就是说与x有关” 如下:不错,“u中是含有x的也就是说与x有关”,但是是变量与常量的关系,不是变量与变量的关系。这样可以么?
积分变量改变了,积分限相应也要改变,本题具有过程如下:
上限:t=x,使用u=x-t换元后对应: u=x-t=x-x=0
下限:t=0,使用u=x-t换元后对应: u=x-t=x-0=x
设函数f(x) 在区间[a,b]上连续,将区间[a,b]分成n个子区间[x0,x1], (x1,x2], (x2,x3], …, (xn-1,xn],其中x0=a,xn=b。可知各区间的长度依次是:△x1=x1-x0,在每个子区间(xi-1,xi]中任取一点ξi(1,2,...,n),作和式 。
该和式叫做积分和,设λ=max{△x1, △x2, …, △xn}(即λ是最大的区间长度),如果当λ→0时,积分和的极限存在,则这个极限叫做函数f(x) 在区间[a,b]的定积分,记为 ,并称函数f(x)在区间[a,b]上可积。
其中:a叫做积分下限,b叫做积分上限,区间[a, b]叫做积分区间,函数f(x)叫做被积函数,x叫做积分变量,f(x)dx 叫做被积表达式,∫ 叫做积分号。
之所以称其为定积分,是因为它积分后得出的值是确定的,是一个常数, 而不是一个函数。
扩展资料:
定积分是把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图象[a,b]分成n份,用平行于y轴的直线把其分割成无数个矩形,再求当n→+∞时所有这些矩形面积的和。习惯上,我们用等差级数分点,即相邻两端点的间距 是相等的。但是必须指出,即使 不相等,积分值仍然相同。
我们假设这些“矩形面积和” ,那么当n→+∞时, 的最大值趋于0,所以所有的 趋于0,所以S仍然趋于积分值。
利用这个规律,在我们了解牛顿-莱布尼兹公式之前,我们便可以对某些函数进行积分。
一般定理:
定理1:设f(x)在区间[a,b]上连续,则f(x)在[a,b]上可积。
定理2:设f(x)区间[a,b]上有界,且只有有限个间断点,则f(x)在[a,b]上可积。
定理3:设f(x)在区间[a,b]上单调,则f(x)在[a,b]上可积。
如果一个函数f在某个区间上黎曼可积,并且在此区间上大于等于零。那么它在这个区间上的积分也大于等于零。如果f勒贝格可积并且几乎总是大于等于零,那么它的勒贝格积分也大于等于零。作为推论,如果两个 上的可积函数f和g相比,f(几乎)总是小于等于g,那么f的(勒贝格)积分也小于等于g的(勒贝格)积分。
如果黎曼可积的非负函数f在 上的积分等于0,那么除了有限个点以外, 。如果勒贝格可积的非负函数f在 上的积分等于0,那么f几乎处处为0。如果 中元素A的测度 等于0,那么任何可积函数在A上的积分等于0。
函数的积分表示了函数在某个区域上的整体性质,改变函数某点的取值不会改变它的积分值。对于黎曼可积的函数,改变有限个点的取值,其积分不变。对于勒贝格可积的函数,某个测度为0的集合上的函数值改变,不会影响它的积分值。
如果两个函数几乎处处相同,那么它们的积分相同。如果对 中任意元素A,可积函数f在A上的积分总等于(大于等于)可积函数g在A上的积分,那么f几乎处处等于(大于等于)g。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定积分
国内:现如今二重积分基础理论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在实际应用中的研究还比较少,任何一门学问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会与时俱进,所以二重积分的发展趋势会在现有的基础上日益完善,尤其是在物理学、经济学等应用方面的研究会越来越深入,整个微积分体系会越来越完备
1)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①定义法(拼凑):②换元法:③待定系数法:④赋值法:(2)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含参问题的定义域要分类讨论; 对于实际问题,在求出函数解析式后;必须求出其定义域,此时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意义来确定。(3)函数值域的求法: ①配方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特征来求值;②逆求法(反求法):通过反解,用y来表示x,再由x的取值范围,通过解不等式,得出y的取值范围;④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转化为能求值域的函数,化归思想;⑤三角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余弦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来求值域;⑥基本不等式法:利用平均值不等式公式来求值域;⑦单调性法:函数为单调函数,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⑧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数型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单调性:定义:注意定义是相对与某个具体的区间而言。判定方法有:作差比较和图像法。应用:比较大小,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奇偶性:定义:注意区间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比较f(x) 与f(-x)的关系。f(x) -f(-x)=0 f(x) =f(-x) f(x)为偶函数; f(x)+f(-x)=0 f(x) =-f(-x) f(x)为奇函数。例:已知f(x)为奇函数,当x>0时,f(x)=x(1-x),则x<0时,f(x)=_______ 解:设x<0,那么-x>0代入f(x)=x(1-x),得f(-x)=-x(1+x), f(x)为奇函数 所以f(-x)=-f(x) 得f(x)=x(1+x),
看完图片你就会知道捷径的!
关于“谈谈微分方程中的变量代换思想”如下:
变量代换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题方法,尤其是处理一些复杂的不等式问题,效果明显。合理代换往往能简化题目的信息,凸显隐含条件,沟通量于量之间的关系,对发现解题思想,优化解题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
1、变量代换
首先,什么是变量代换?变量代换是指将微分方程中的自变量或因变量替换成新的变量,从而得到一个新的等价微分方程。当我们在解微分方程的时候,有些微分方程可能不好直接求解,但是可以通过变量代换转化为已知的形式来求解。
其次,变量代换思想的原理是什么?变量代换思想是利用变换后的新变量来重新描述原问题,如果变换成功,这会给问题的解法带来很大的便捷,因为新的方程形式会更加简单。
2、微分方程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微分方程可以分为线性或非线性,齐次或非齐次。一般地,微分方程的不含有任意常数的解称为微分方程的特解,含有相互独立的任意常数,且任意常数的个数与微分方程阶数相等的解称为微分方程的通解(一般解)。
3、常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
一般的凡是表示未知函数、未知函数的导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程,叫做微分方程。未知函数是一元函数的,叫常微分方晃冲程;未知函数是多元函数的叫做偏微分方程。微分方程有时也简称方程。
4、一阶线性常微分方程
对于一阶线性常微分方程,常用的方法是常数变易法:对于方程:y'+p(x)y+q(x)=0,可知其通解,然后将这个通解代回到原式中,即可求出C(x)的值。
摘要: 在历届高考试题解析与应注意的问题中,一元二次函数占有重要的地位,不管在代数中,解析几何中,利用此函数的机会特别多,同时各种数学思想如函数的 ...
初等变换求逆矩阵原理是这样的:初等行变换相当于矩阵左乘一个可逆阵;初等列变换相当于矩阵右乘一个可逆矩阵。
求A的逆,就是求B,使得AB=BA=E。从BA=E看就是对A进行初等行变换(注意,A右边没有矩阵,不能列变换),从AB=E看就是对A进行初等列变换(注意,A左边没有矩阵,不能行变换)。
所以用初等行变换求逆矩阵时,不能“同时”用初等列变换!当然也可以用初等列变换求逆矩阵,但不能同时用初等行变换!
上述说法中关键是“同时”两个字,这个词是不可以实现的。
扩展资料:
行列初等变换
相关性质
性质1:行列互换,行列式不变
性质2:一数乘行列式的一行就相当于这个数乘此行列式
性质3:如果行列式中有两行相同,那么行列式为0,所谓两行相同,即两行对应的元素都相等
性质4:如果行列式中,两行成比例,那么该行列式为0
性质5:把一行的倍数加到另一行,行列式不变
性质6:对换行列式中两行的位置,行列式反号
初等变换
以下为行列式的初等变换:
1)换行变换:交换两行(列)。
2)倍法变换:将行列式的某一行(列)的所有元素同乘以数k。
3)消法变换:把行列式的某一行(列)的所有元素乘以一个数k并加到另一行(列)的对应元素上。
基于行列式的基本性质,对行列式作初等变换,有如下特征:
换法变换的行列式要变号;倍法变换的行列式要变k倍;消法变换的行列式不变。求解行列式的值时可以同时使用初等行变换和初等列变换。
初等列变换
同样地,定义初等列变换,即:
1)以P中一个非零的数乘矩阵的某一列
2)把矩阵的某一列的c倍加到另一列,这里c是P中的任意一个数
3)互换矩阵中两列的位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矩阵
第一列 除了第一行 剩下的行都用数乘的做法化为零 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做法,然后就比较容易化为行最简行了 剩下的第二列 依次往后 做法基本相同 但是 不要影响前一列就好了
矩阵是A,相当于把向量用矩阵乘(x1) (x)(y1) =A(y)
这个结论可以由定理4:向量a1,a2,...am线性相关的充要条件是R(a1,a2,...am)﹤m得到 显然对角矩阵对角线上有0元素的时候,矩阵的秩R至少会少1个,所以总是小于m 所以该对角矩阵线性相关。 望对你有所帮助(*^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