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在论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对 毕业 生在研究过程中得到的帮助和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不仅是论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毕业生研发轨迹的真实记录。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的致谢200字,仅供参考。
毕业论文致谢200字一:
在本人的写作过程中,___老师给予了大力的帮助和指导,在此深表感谢!同时也感谢其他帮助和指导过我的老师和同学。
最后要感谢在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帮助过我的每一位人。 首先,也是最主要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___老师。在整个过程中他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论文题目制定时,他首先肯定了我的题目大方向,但是同时又帮我具体分析使我最后选择失地农民的养老 保险 这个具体目标,让我在写作时有了具体方向。在论文提纲制定时,我的思路不是很清晰,经过老师的帮忙,让我具体写作时思路顿时清晰。在完成初稿后,老师认真查看了我的 文章 ,指出了我存在的很多问题。在此十分感谢李老师的细心指导,才能让我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其次,要感谢帮我查资料的张超同学,后期因为实习的关系,不能随时去学校的图书馆查阅资料,在此也十分感谢他能抽出时间帮我找的一些外文资料。
更多"论文致谢"推荐
★ 毕业论文致谢200字
★ 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
★ 毕业论文答辩致谢词
★ 毕业论文致谢老师
毕业论文致谢200字二:
值此本科学位论文完成之际,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___老师。_老师从一开始的论文方向的选定,到最后的整篇文论的完成,都非常耐心的对我进行指导。给我提供了大量数据资料和建议,告诉我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细心的给我指出错误。他对分时电价领域的专业研究和对该课题深刻的见解,使我受益匪浅。_老师诲人不倦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严肃认真的治学风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影响,值得我永远学习。在此,谨向导师___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毕业论文致谢200字三: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___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 报告 ,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
写作毕业论文是一次再系统学习的过程,毕业论文的完成,同样也意味着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始。
从论文选题到搜集资料,从写稿到反复修改,期间经历了喜悦、聒噪、痛苦和彷徨,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心情是如此复杂。如今,伴随着这篇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稿,复杂的心情烟消云散,自己甚至还有一点成就感。那种感觉就宛如在一场盛大的颁奖晚会上,我在晚会现场看着其他人一个接着一个上台领奖,自己却始终未能被念到名字,经过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后,终于有位嘉宾高喊我的大名,这时我忘记了先前漫长的无聊的等待时间,欣喜万分地走向舞台,然后迫不及待地开始抒发自己的心情,发表自己的感想。这篇毕业论文的就是我的舞台,以下的言语便是有点成就感后在舞台上发表的发自肺腑的诚挚谢意与感想:
毕业论文致谢200字四:
我要感谢,非常感谢我的导师许静老师。她为人随和热情,治学严谨细心。在闲聊中她总是能像知心朋友一样鼓励你,在论文的写作和措辞等方面她也总会以“专业标准”严格要求你,从选题、定题开始,一直到最后论文的反复修改、润色,许老师始终认真负责地给予我深刻而细致地指导,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正是许老师的无私帮助与热忱鼓励,我的毕业论文才能够得以顺利完成,谢谢许老师。
我要感谢,非常感谢邱铮学长。正在撰写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他,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帮助我搜集文献资料,帮助我理清论文写作思路,对我的论文提出了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学长的帮助表示真挚的感谢。
我要感谢,非常感谢__学弟们。他们为我提供了写作论文的重要工具——电脑。甚至为了让我方便进出他们的寝室专门为我配备了一把钥匙,而且四台电脑的密码也都一一告知于我,任我选用,让很非常感动。对学弟们的支持和帮助表示万分感谢。
毕业论文致谢200字五:
为期一个学期的毕业论文(设计)已让我非常痛苦的接近尾声了,我的四年大学生涯也即将圈上一个句号。此刻我的心中却有些怅然若失,因为那些熟悉的会计系的恩师们和各位可爱的同学们,我们也即将挥手告别了。
四年间,每次走进会计系教研室都会让我感受到一种亲切热情的氛围。无论是学习、工作生活上的问题,恩师们都会悉心给以指导解答,让我倍受感动。也就是在这里,给我的大学生涯设计点上了第一个逗号。我的学术论文创作的开始,也是从这里起步的。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今日的毕业论文(设计)其实从大一时已经开始了。
会计系的老师们,给我四年的学习、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引导我充分利用学校的学习资源,去发展、充实自我,而不曾虚度光阴。在此,我真诚的向你们道一声:“谢谢!”。
毕业论文致谢200字六:
时光荏苒,不觉四年已到头。毕业答辩之后,很多熟悉的形影也许就将从身边永远地失落了。每年的这个时候,校园总难掩物是人非的感伤。
想对身边的同学、朋友、老师、食堂的大厨……所有我所认识与不认识的人,对校园里的花草树木、错落有致的高楼矮房……一切生灵和据说没生命的事物,对这一切的一切说声谢谢!四年,我们一起演绎了这六百亩土地的电闪雷鸣,一起体味这两百个礼拜的悲欢离合。相聚是缘,泪痕与汗渍、辛酸与甜蜜、浅薄与深沉,都融入这方寸之地,散落于每一个角落,不分彼此,直至永恒。我欣慰地知道,多年以后这里依然会到处充盈着我的气息,承载着我的青春岁月,对此我满怀感激。
感谢北邮!对于您,我们有过骄傲与自豪,有过苛责与失望,有过颓废和奋进,有过汗液和热血……四年前,不同的原因进来,四年之后的今天,我们站在岔口再次选择,或工作、或 出国 、或读研……就要各奔前程,每个人收获的果实不一样,但母校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母校深深的眷恋,却将同样长久地伴随我们。四年归化于北邮,此生难改其印记。
感谢无线新技术研究室!提供我本科最后一学期的活动场所。张平、刘宝玲二位教授虽神龙见首不见尾,但实验室在陶小峰博士的领导下,其严格的管理、严谨的学风、厚实的积淀、明快的节奏,却已隐约使我窥见两位教授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深厚的学术功底以及辉煌的明天。在这里特别感谢田辉、崔鸿雁两位博士师姐的理论指导,谢芳师姐、杨宁师兄、黄平同学的技术支持,感谢顾雪琳师姐、周明宇师兄、胡海宁师兄、陈峙师兄、秦婷同学,感谢工作站欢声笑语的共同营造者,以及研究室所有提供便利的和构成风景的人们。身处这么一个大环境,有这么多人的帮助,我欣喜:毕设是成功的,大学四年完整了。
毕业论文致谢200字七
本设计在___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取、方案论证到具体设计和调试,无不凝聚着_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四年的本科学习和生活期间,也始终感受着导师的精心指导和无私的关怀,我受益匪浅。在此向___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本设计能够顺利的完成,也归功于各位任课老师的认真负责,使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正是有了他们的悉心帮忙和支持,才使我的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在此向____大学,___系的全体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
毕业论文致谢200字八
四年时光一晃而过,在毕业论文即将定稿之际,心中有一些感慨。由于是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学习、生活充满了辛苦,但四年的时间没有虚度,在这四年学习生活中,我对本科所学又有了新的认识,这将对我目前的工作有一定帮助。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导师邹荣副教授,感谢邹老师为我定了这个有意义也充满挑战的论文课题,并在我论文的写作中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本文从选题、构思到调研、框架结构,直至成文、修改和定稿,自始至终得到了邹老师的指导和点拨。还要感谢华东政法大学的各位老师们,真诚地感谢你们孜孜不倦的教诲。
你们在课堂上精彩的讲授常常让我受益匪浅,愿你们身体健康!感谢和我一起走过四年珍贵时光的同学们,有了你们的陪伴,我的人生添加了温馨又精彩的一笔,愿大家工作顺利,前途无限!最后,感谢家人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妻子悉心照料幼子,宽容地承担了更多的家庭负担,是你们支持我完成了学业,衷心感谢!
毕业论文致谢200字九
本论文是在温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不仅是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 方法 ,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人处事的道路。
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温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倾注了老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毕业论文致谢200字十
在__大学度过了四年的紧张学习时光,系统地学习了工商管理的各方面知识,深深的佩服各位专业老师的学识,从中我不仅仅学习到 管理知识 ,而且学到很多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在此表示真挚的谢意。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要感谢我的导师___教授。在论文撰写的整个过程中,从论文选题、到撰写开题报告、最后到正文撰写,_老师都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_老师指出的每一个问题,指导的每一个思路,都使我有醍醐灌顶之感。给我感受最深的是_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无论从格式规范、论文要点、还是文章结构,于老师都不厌其烦,给予我及时的'帮忙,使我能够最后顺利完成论文写作工作。
在此我要感谢__大学__系的所有老师,你们无私的奉献精神和 爱岗敬业 的治学态度,不仅仅使我对管理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将理论和自己的工作互相印证,受益匪浅。而且使我能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继而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感谢我的各位同学,是你们的无私帮忙让我感受到校园的温暖,在我的论文写作过程当中,多位同学为我带给了信息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最后再次感谢__大学为我带给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使我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平台,开始一段新的人生!
毕业论文致谢200字左右相关文章:
★ 本科毕业论文中的致谢词6篇
★ 毕业论文的致谢150字6篇
★ 毕业论文的致谢三百字4篇
★ 本科毕业生论文致谢5篇
★ 毕业论文答辩致谢词范文10篇
★ 大学毕业论文致谢3篇
★ 毕业论文的致谢信5篇
★ 大学毕业生论文致谢4篇
★ 毕业论文中致谢4篇
考 文 献[1] 郑荣贵、黄平、谷会东,Delphi 数据库开发与应用,中科多媒体 电子 出版社,2002 [2] 伍俊良,Delphi 6控件应用实例教程,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3] 卢国俊,Delphi 6数据库开发,电子 工业 出版社,2002[4] 边萌,Delphi 编程起步,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5] 伍俊良,Delphi 6课程设计案例精编, 中国 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6] 丁宝康,数据库原理, 经济 科学 出版社,2000[7] 陆丽娜,软件工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致谢辞在学位论文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学位论文中 毕业 生用来向自己研究期间所得到过的帮助和支持,表达真挚感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是毕业生研究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的致谢200字,仅供参考。
毕业论文致谢200字一:
在本人的写作过程中,___老师给予了大力的帮助和指导,在此深表感谢!同时也感谢其他帮助和指导过我的老师和同学。
最后要感谢在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帮助过我的每一位人。 首先,也是最主要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___老师。在整个过程中他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论文题目制定时,他首先肯定了我的题目大方向,但是同时又帮我具体分析使我最后选择失地农民的养老 保险 这个具体目标,让我在写作时有了具体方向。在论文提纲制定时,我的思路不是很清晰,经过老师的帮忙,让我具体写作时思路顿时清晰。在完成初稿后,老师认真查看了我的 文章 ,指出了我存在的很多问题。在此十分感谢李老师的细心指导,才能让我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其次,要感谢帮我查资料的张超同学,后期因为实习的关系,不能随时去学校的图书馆查阅资料,在此也十分感谢他能抽出时间帮我找的一些外文资料。
毕业论文致谢200字二:
值此本科学位论文完成之际,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___老师。_老师从一开始的论文方向的选定,到最后的整篇文论的完成,都非常耐心的对我进行指导。给我提供了大量数据资料和建议,告诉我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细心的给我指出错误。他对分时电价领域的专业研究和对该课题深刻的见解,使我受益匪浅。_老师诲人不倦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严肃认真的治学风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影响,值得我永远学习。在此,谨向导师___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毕业论文致谢200字三: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___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 报告 ,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
写作毕业论文是一次再系统学习的过程,毕业论文的完成,同样也意味着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始。
从论文选题到搜集资料,从写稿到反复修改,期间经历了喜悦、聒噪、痛苦和彷徨,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心情是如此复杂。如今,伴随着这篇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稿,复杂的心情烟消云散,自己甚至还有一点成就感。那种感觉就宛如在一场盛大的颁奖晚会上,我在晚会现场看着其他人一个接着一个上台领奖,自己却始终未能被念到名字,经过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后,终于有位嘉宾高喊我的大名,这时我忘记了先前漫长的无聊的等待时间,欣喜万分地走向舞台,然后迫不及待地开始抒发自己的心情,发表自己的感想。这篇毕业论文的就是我的舞台,以下的言语便是有点成就感后在舞台上发表的发自肺腑的诚挚谢意与感想:
毕业论文致谢200字 四:
我要感谢,非常感谢我的导师许静老师。她为人随和热情,治学严谨细心。在闲聊中她总是能像知心朋友一样鼓励你,在论文的写作和措辞等方面她也总会以“专业标准”严格要求你,从选题、定题开始,一直到最后论文的反复修改、润色,许老师始终认真负责地给予我深刻而细致地指导,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正是许老师的无私帮助与热忱鼓励,我的毕业论文才能够得以顺利完成,谢谢许老师。
我要感谢,非常感谢邱铮学长。正在撰写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他,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帮助我搜集文献资料,帮助我理清论文写作思路,对我的论文提出了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学长的帮助表示真挚的感谢。
我要感谢,非常感谢__学弟们。他们为我提供了写作论文的重要工具——电脑。甚至为了让我方便进出他们的寝室专门为我配备了一把钥匙,而且四台电脑的密码也都一一告知于我,任我选用,让很非常感动。对学弟们的支持和帮助表示万分感谢。
毕业论文致谢200字五:
为期一个学期的毕业论文(设计)已让我非常痛苦的接近尾声了,我的四年大学生涯也即将圈上一个句号。此刻我的心中却有些怅然若失,因为那些熟悉的会计系的恩师们和各位可爱的同学们,我们也即将挥手告别了。
四年间,每次走进会计系教研室都会让我感受到一种亲切热情的氛围。无论是学习、工作生活上的问题,恩师们都会悉心给以指导解答,让我倍受感动。也就是在这里,给我的大学生涯设计点上了第一个逗号。我的学术论文创作的开始,也是从这里起步的。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今日的毕业论文(设计)其实从大一时已经开始了。
会计系的老师们,给我四年的学习、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引导我充分利用学校的学习资源,去发展、充实自我,而不曾虚度光阴。在此,我真诚的向你们道一声:“谢谢!”。
毕业论文致谢200字六:
时光荏苒,不觉四年已到头。毕业答辩之后,很多熟悉的形影也许就将从身边永远地失落了。每年的这个时候,校园总难掩物是人非的感伤。
想对身边的同学、朋友、老师、食堂的大厨……所有我所认识与不认识的人,对校园里的花草树木、错落有致的高楼矮房……一切生灵和据说没生命的事物,对这一切的一切说声谢谢!四年,我们一起演绎了这六百亩土地的电闪雷鸣,一起体味这两百个礼拜的悲欢离合。相聚是缘,泪痕与汗渍、辛酸与甜蜜、浅薄与深沉,都融入这方寸之地,散落于每一个角落,不分彼此,直至永恒。我欣慰地知道,多年以后这里依然会到处充盈着我的气息,承载着我的青春岁月,对此我满怀感激。
感谢北邮!对于您,我们有过骄傲与自豪,有过苛责与失望,有过颓废和奋进,有过汗液和热血……四年前,不同的原因进来,四年之后的今天,我们站在岔口再次选择,或工作、或 出国 、或读研……就要各奔前程,每个人收获的果实不一样,但母校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母校深深的眷恋,却将同样长久地伴随我们。四年归化于北邮,此生难改其印记。
感谢无线新技术研究室!提供我本科最后一学期的活动场所。张平、刘宝玲二位教授虽神龙见首不见尾,但实验室在陶小峰博士的领导下,其严格的管理、严谨的学风、厚实的积淀、明快的节奏,却已隐约使我窥见两位教授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深厚的学术功底以及辉煌的明天。在这里特别感谢田辉、崔鸿雁两位博士师姐的理论指导,谢芳师姐、杨宁师兄、黄平同学的技术支持,感谢顾雪琳师姐、周明宇师兄、胡海宁师兄、陈峙师兄、秦婷同学,感谢工作站欢声笑语的共同营造者,以及研究室所有提供便利的和构成风景的人们。身处这么一个大环境,有这么多人的帮助,我欣喜:毕设是成功的,大学四年完整了。
毕业论文致谢200字七
时光冉冉,岁月如梭,这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转眼间,真的是转眼间,三年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了。
闭上眼睛,可以瞬间调出研一第一天来海大的记忆,每一个场景细致可触。 睁开眼睛,离开海大最后一天,却已经近在眼前了,每一刻时光都心有留念。 坦然的说,我本科上的并不舒心,往事已去,不再罗嗦。然而研究生阶段却是我非常喜欢的时光,无论是学到的知识、认识的人物乃至经历的 故事 。在此,简单地做一个 总结 吧。
感谢爹娘。现在回家我会有意识地观察父母的气色,并因为老爹脸上的皱纹和老娘头上的白发而心情低落,为自己早年的操蛋而心生悔意。爹娘无比爱我,养我育我辛苦异常。给我的成长环境也很宽松,除了品德的 教育 和是非方面的指导,对其他方面的发展并不多加限制。对我的选择都始终鼎力支持,哪怕他们在某些选择上未必认同这个有些离经叛道的儿子。然而现在,我知道,我应该并且已经踏上,支持他们的道路上了。也许,对于大部分背负着各种负担的80后,一个最简单的奋斗的信念就是:让父母过的好点。
最后,对本文借鉴引用著作的作者,以及百忙中抽出时间审阅本论文的专家学者,表示由衷的谢意。
写到此处,指尖一涩,突然意识到,学生生涯真的要结束了!扭头望向窗外,久不能语。
在即将走出校园,直面大千世界的路口,虽然有些彷徨,有些茫然,但是我知道,我必须勇敢迈步前行。
毕业论文致谢200字八
从论文选题到搜集资料,从写稿到反复修改,期间经历了喜悦、聒噪、痛苦和彷徨,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心情是如此复杂。如今,伴随着这篇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稿,复杂的心情烟消云散,自己甚至还有一点成就感。那种感觉就宛如在一场盛大的颁奖晚会上,我在晚会现场看着其他人一个接着一个上台领奖,自己却始终未能被念到名字,经过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后,终于有位嘉宾高喊我的大名,这时我忘记了先前漫长的无聊的等待时间,欣喜万分地走向舞台,然后迫不及待地开始抒发自己的心情,发表自己的感想。这篇毕业论文的就是我的舞台,以下的言语便是有点成就感后在舞台上发表的发自肺腑的诚挚谢意与感想:
我要感谢,非常感谢我的导师许静老师。她为人随和热情,治学严谨细心。在闲聊中她总是能像知心朋友一样鼓励你,在论文的写作和措辞等方面她也总会以“专业标准”严格要求你,从选题、定题开始,一直到最后论文的反复修改、润色,许老师始终认真负责地给予我深刻而细致地指导,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正是许老师的无私帮助与热忱鼓励,我的毕业论文才能够得以顺利完成,谢谢许老师。
我要感谢,非常感谢邱铮学长。正在撰写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他,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帮助我搜集文献资料,帮助我理清论文写作思路,对我的论文提出了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学长的帮助表示真挚的感谢。
我要感谢,非常感谢__学弟们。他们为我提供了写作论文的重要工具——电脑。甚至为了让我方便进出他们的寝室专门为我配备了一把钥匙,而且四台电脑的密码也都一一告知于我,任我选用,让很非常感动。对学弟们的支持和帮助表示万分感谢。
毕业论文致谢200字九
四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四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
同时也感谢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做毕业设计的环境。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
毕业论文致谢200字十
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便是大学毕业时节,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离校日期已日趋临近,毕业论文的的完成也随之进入了尾声。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一直都离不开老师、同学、朋友给我热情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说心里话,作为一个本科生,在最初试图以《周易》为题材进行研究时,还是颇有顾虑的,最大的难题在于自己对《周易》缺乏足够的了解,面对神秘瑰丽的古代典籍茫茫然不知从何处下手,几经酝酿思索,最后在文学院不少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最终确定对《周易》的人生哲学进行尝试性的分析研究,由此才展开此论文的撰写工作。
本学位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陈松青老师的亲切关怀与细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陈老师始终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并且在耐心指导论文之余,陈老师仍不忘拓展我们的 文化 视野,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学的美妙与乐趣。特别是陈老师借给我的《周易美学》一书,让我对《周易》中神奇瑰丽的殿堂多了一份盼望与神往,虽然与论文不甚相关,却为我将来步入学术研究的殿堂打开了不可多得的方便法门。值得一提的是,陈老师宅心仁厚,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对学生认真负责,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学者的严谨和务实,这些都让我们获益菲浅,并且将终生受用无穷。毕竟“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希望借此机会向陈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此外,本文最终得以顺利完成,也是与文学院其他老师的帮助分不开的,虽然他们没有直接参与我的论文指导,但在开题时也给我提供了不少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的建议,他们是李生龙老师,吴建国老师,王建老师等,在此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他们不仅培养了我对中国 传统文化 的浓厚的兴趣,让我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使心灵有了虔敬的归依,而且也为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与帮助。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殷殷期望!我一定会好好孝敬和报答他们!
一篇论文主要是讲述了一些非常感人的故事,而且这些故事大家都非常喜欢,也激发了大家对学习的兴趣。
因为这篇论文写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也道出了他们的不容易,很多人都感同身受。
因为他的论文写出来大多数人的心声,也让人觉得很真实,所以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论文的致谢部分让网友感动,作者虽然身处极度贫困却从来没有放弃求学的心,一路坚持最后取得了博士文凭,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我们生活中遇到一点困难就要放弃,难道比作者都难吗
论文的致谢部分让网友感动,作者虽然身处极度贫困却从来没有放弃求学的心,一路坚持最后取得了博士文凭,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我们生活中遇到一点困难就要放弃,难道比作者都难吗
博士毕业本该普天同庆,可这位从大巴山深处走出来的中科院博士,他在致谢中回顾的艰辛人生让人泪奔。仿佛拼尽所有的方气オ迎来今天的光亮!甚至让我想到了《活着》中的福贵。大生太不容易了,读博士真的太不容易了!
4月18日,中国科学院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披露了这篇致谢的作者是2017年毕业的工学博士黄国平,他的论文为《入交互式机器翻译方法研充与实现》,黄博士毕业后到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腾讯ALab"担任高级研究员。
他论文中的《致谢》一文在网络爆火,引发网友热议本身就是有意义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大家对知识改变命运,努力改变人生总是充满极大的热望。
黄国平努力才能得到别人眼里稀松平常的东西,因为稀松平常就不努力了吗?你努力了不一定有好结果,但是不努力连结果都不会有。黄国平被命运之手抛洒在山坳里,在泥泞中前行,却成为了最倔强和闪亮的种子,这件事本身不就很励志吗?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困难对于弱者是苦难,但是对黄国平来说,却是成才的契机。我一直觉得天时地利人和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太重要了,像黄国平这样努力改变的人也定不在少数,但能像他这样一路披荆斩棘,改变阶层的人却是少数。所以说他是幸运的,因为不是所有人都会拥有他这样的幸运。
致谢部分我自己也读了很多遍,每读一遍好像就多了一份前进的动力。幸福的生活是奋斗出来的,黄国平用他的实际经历向我们深刻地诠释了这个道理。
如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过去常说的“寒窗苦读”的情况,如今已经被温暖而宽敞的学习环境所代替。很多学生都是在条件非常优越的物质环境中成长和学习的。但即便是现在的社会,也依旧有一小部分学生,他们不仅生活条件非常有限,就连读书的环境也非常恶劣。而却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现状,让人们看到了努力和坚持所带来的力量。
中科院的一位名叫黄国平的博士,在他的毕业论文里,写了一段特别的致谢。而正是这段致谢,让黄国平这个普通人一下走红了。
黄国平就是在这样异常艰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不过,生活的苦难并没有打倒黄国平,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要依靠读书、学习来走出大山的信念。二十二年的时间里,黄国平经历着许多同龄人根本想象不到的困难,但是他坚强的个性支撑着他走到了今天。同时,黄国平乐观的精神也感染了很多人,在这篇致谢中,文字描述的情景令很多人动容,而字里行间却透露着黄国平的乐观,这一点更是让很多人为之感动。
如今,黄国平终于如愿走出了那片大山,来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而这也是他一直坚持不懈奋斗的结果。黄国平的生活经历,也代表着依然在贫困中挣扎的学子们,他们的生活条件虽然困苦,但是黄国平用自身证明了,无论多么艰难的环境,只要自己肯努力,就一定可以改变现状。
因为他的论文写出来大多数人的心声,也让人觉得很真实,所以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于2005年5月28日正式宣布成立。2005年10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了“国学院揭牌暨开学典礼”仪式。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等领导亲临典礼并做了重要讲话。何兹全、任继愈等国学大师和若干位学界泰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国学院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大学决心以此为契机,为振兴国学做出贡献。学校是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的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拥有17名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有14名教授入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
成立于2005年5月28日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是新中国第一家以国学为教育研究目的且本硕连读的教育科研机构。 学院充分兼顾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在教学与研究中,既有继承传统的治学特点,又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宽广的国际视野。现有国文教研室(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所)、国史教研室(中国古代历史研究所)、经学与子学教研室(经学研究中心)、国学基础教研室、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汉藏佛学研究中心)、《国学学刊》编辑部等教研机构。 学院学术力量雄厚。教师最初从文学院、历史学院和哲学院选调,随后从海内外聘请著名专家学者加盟。截至2015年1月,国学院已经招收九届国学班,有专任教师35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9人;特聘教授4人,讲座教授5人,国学院学术顾问6人,专家委员会委员52人,兼职教授40人。 学院实行了六年制本硕连读学制,制定了完整系统的国学教学方案,建立了以经典研读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学生在完成两年基础教育之后,即按照双向选择与统一协调的原则进入导师制阶段。学院秉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传统,实行游学实习制,引导学生开阔视野、知行合一。在2011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特聘教授傅璇琮指导的2006级博士生卢燕新的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
简单抽取重要内容
四年本科结束后,黄卫平“盲目”地报考了中国科技大学量子电子学研究生,“没底”的黄卫平最终拿到了录取通知书。赶到中科大第一天,他发现导师已去世,但中科大的学术氛围平衡了他“盲目的代价”。他说,虽然科大生活单一,但严谨治学的态度就是这时候奠定的。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的黄卫平着手申请留学,几经周折后,他收到了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通知书。1985年8月,黄卫平进入麻省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系,该系在美国以外只招生25人。进入麻省理工大学攻读博士,要经历诊断考试、资格考试和专业考试,通过这三项考试就需要三年时间,通过率也只有50%。入学以后,黄卫平没日没夜地学习。第一年结束,黄卫平出国时穿的裤子已松垮如裙子,头发也长过耳朵。第三年,导师前往英国进修,黄卫平就跑到Sloan商学院学了一年,进修国际商务管理,这成了他在麻省理工大学的意外收获。一年后黄卫平毕业了,在平均需要6年半时间才能获得博士学位的麻省理工大学,黄卫平仅用了4年。1989年,经导师推荐,黄卫平前往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电子工程系教学。第一年,黄卫平就在一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而其他教授一般只发表两三篇论文。不安分的他第二年就提出申请副教授,但该校提升副教授一般需要6年。按照规定,系里11人委员会,需要6比5才能勉强通过,本以为无望的他在院里评审时竟全票通过。1992年黄卫平获得了副教授头衔;1996年,他又被破格提为教授,而正常则需要12年。自1999年,他担任加拿大麦克麦斯特 (McMaster) 大学教授及光电子研究室主任。他还担任加拿大、美国、日本和中国的一些研究、工业和政府机构的访问、兼职及顾问职务。他于1992年、1993年在加拿大北方电讯 (Nortel) 从事研究工作。从1995年到1996年任日本电报电话公司 (NTT) 光电实验室的访问教授。加拿大滑铁卢(Waterloo)大学及后来的麦克麦斯特 (McMaster) 大学的光电研究组在他的指导下,在集成光学与光电通讯等领域,得到了加拿大、美国及其它国家政府与企业的大量资助,进行了许多重要研究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科研成果。
华东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分享
一、写在前面
在此前,我想回溯一下大学四年的旧路,也是我考研的起点。考研的源动力部分便是源于高考带来的失落,大学报道的第一天对我来说却是“逃离”的开始。经过大一一学年的学习,我陷入了无以名状的虚无中。一方面是平常的学习模式几乎就是高中的循环,老师授课、记笔记、期末背诵,好像是预先设计好的程序,为了所谓的学分和排名将自己组织到这程序之中,与我想象的大学、学习文学的方式都有所偏离;另一方面大一我要是在写一些文学性的文章,看的作品也是当代作品居多,一种不自知的反叛让我对现代文学史产生了疏离感与误解,甚至对现代文学的课堂提不上兴趣。
就在那时,我想更多地去了解别的学校的中文系的学习方式,关注了复旦、华东师大中文系的公众号,也就是在华师大公众号我看到一篇老师指导用后经典叙事学分析作品的学生佳作。对当初没有接触过理论的我来说,原来文学还可以这样分析,这就是我读到的第一篇文学评论,那是一次由内而外的知性震颤。2017年11月,在当代文学史课上老师讲到钱谷融的“文学是人学”,那时我也关注了钱先生在不久前仙逝的消息。在图书馆借到了钱先生的《钱谷融论文集》,也是了解华师大中文系的起端,于我来说便是“神启”的瞬间,或曰“回心”的发生。后来又读到王晓明的《所罗门的瓶子》、《近视与远望》,更深刻地了解了华师大的学术传承。2018年初加入了“哼哈二将”的小组,看到了我读过的第一篇论文,后来在毛尖老师的随笔里看到老华师大的后门、丽娃河畔中文系的轶事。3月份,在B站看到黄老师几年前讲的《大话西戏》,一代人的情感结构深嵌其中。2018年暑假专门去过华师大一次(果然很偏),不过暑假校园很静谧,我像一个漫游者闲逛,风景在目击中定格。
2019年2月份便是我准备考研的开始,回到学校后正好看到华师大举办夏令营的通知。大学几年,基本都是上课、逃课、自己看书,没有正规的学术训练,自己“野路子”慢慢摸索。正值这个机会,也想好好写篇论文,不想结果就当作试炼好了。2月中旬到3月,除去考研的间息,每天抽出2个小时来写论文,前期准备考研其实也达到了每天12小时(因人而异,我其实经常自习就没太累)。7月参加了华师大中文系的夏令营,9月份没拿到本科推免,继续考研。
这段历程不只是考研,对我来说也是大学四年终于发现了“自我”,理解文学的意义的过程。
二、考情分析(信息战!)
今年现当代文学初试竞争还是很激烈的,400分的界限近两年已经被挪移、突破、推进。因为时间过于漫长,贮存的能量逐渐消散或内耗。考虑到今年文学考研各个高校的改革,备考方案和答题策略相比从前也需要较大变化。专业课一作文由两篇增加到三篇,考试时才知道(不愧是华师大),记叙文100分、两篇议论文各25分;另一变动是语言文字学的同学和文学的同学作文都是上面这三篇。记叙文是从钱谷融先生考核学生一直保留的传统,他以前就夸过许子东的写作不错。记叙文关键还是真情实感,无需担心文笔不好,今年的作文《我身边的他/她》其实每个人都能有话说,尤其是说真话。第一篇议论文将小说的嬗递与文学史结合起来,较为综合,需要梳理小说发展的脉络,可以援引古代评论小说的名句加以例证;第二篇写语言文字与科学技术,我脑洞比较大…因为不是语言文字专业,我更多从西方文论的后人类理论、赛博格、语言中心主义和视界转换一些方面谈,还有就是华师大的应用语言实验室以及未来文字的转型、“双语红利”等方面来论述。其实看到这题就知道郑伟老师出的了。
文学基础今年变动非常大。题型、重点都变了。填空题取消了,论述题变成四个都得选了。现代文学的郭沫若戏剧、外国文学的中世纪文学(近十年没考中世纪)、意象出大题(以前出过名词解释)基本上都是以前没有考察或者说近几年都未出过的题目。其实题目发下来还挺惊的,确实变动很大。也决定了今后的847复习需要更加系统全面,虽然莎翁的问题剧名解是原题(近三年都考察了莎士比亚),但是名词解释的风格,如沉郁顿挫可以对比以往的真题规律还是变化很大的。今年的灵晕说,可能很多人在这上面失分了。之前我也发过,由于译介的原因,光晕、灵晕、灵氛、灵光的翻译都存在,还是需要多读理论原典,多掌握理论家核心概念的不同表述。本义“aura”在翻译中的多变,正说明了本雅明的魅力哈哈哈,因为本雅明对于考试来说他的理论本身就很重要。
简答题最后冲刺期还是需要把关键词掌握,以免出现偏题,可自己发挥拓伸。中世纪虽然很久没考,但《神曲》可以说是中世纪的重点,作品内容、主题二重性都需要掌握;意象这题,很明显是朱志荣老师的美学研究重点,只不过今年考了大题。再次需要梳理不同时代古代文论关于意与象,意象与意境关系的论点,从“言不尽意”、庄子的“得意忘言”,到汉魏时期陆机《文赋》“意不称物”、《文心雕龙》“意翻空而易奇”,唐皎然、司空图的意境说,宋代严羽《沧浪诗话》、清代王国维的名句都需要背诵积累。到最后冲刺期可以找朱志荣的论文来看。我认为古代文论今后不可忽视,以往可以不看,但今后可以挑些重点来记忆。虽然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教程》也有涉及,但这本书实在不行,不看也罢,挑些意象、意境、陌生化看即可。以往经常出的茅盾、赵树理、汪曾祺、沈从文等作家是因为华师大的研究中心,以及有老师是研究会会长,或是开设相关作家的研究生课程,所以经常出题。(考研是场信息战,一定多关注老师动态)但是今年考郭沫若,其实是我没想到的。除了书上的“失事求似”、浪漫主义、时代精神的常识性要点,我开始freestyle了。如我从女性主义理论切入,他的历史剧中多是女主人公,我想到了“性别反串”的文化政治,及其背后的男权意识形态;以及从黄子平老师关于《故事新编》的论文能得到启发,时间性的角度。因为取材战国,过去的时间嵌入当下,过于因此成为现实的“注脚”,过去也被寓言化了。同时也借用了本雅明的关于时间的论述,使这个题答出了自己的特色。所以即使没重点准备也不用担心,灵活使用理论结合文本分析表达。
论述题今年古代文学还是考词,观察以往真题,每年几乎必考词。尤其是李清照、苏轼的“词自是一家”等论点,都需要把词的整体脉络来梳理,以及背诵古代对于词的评论名句。虽然今年考的较偏,“明无词”。但基本上还是词的延伸,可以从共时和历时几个角度来答。如相比宋代词的区别;同时代相比小说、戏曲文体的边缘地位;明代社团现象,如前七子称文贬词等现象;以及词的文学性、社会性与音乐性的嬗变等发面来答。一定要答出思维的综合性。现当代文学考察的通俗小说区别,这题还是很大的。我第一反应便是唐小兵的代表论文和书籍,《蝶影花纷飞》和《再解读》的序言。然而,复试我还是抽到了通俗小说,可能确实看得书多,从晚清—五四鸳蝴—左翼“革命恋爱”欲望动力学—延安(白毛女、赵树理、土改小说)—十七年的革命通俗小说都可以说。但是我可能比较理论化,还是需要文本细读更多谈谈作品就更好了。PS:感觉是罗老师出的题目,唐小兵的《再解读》的后面推荐便是罗老师,这本书还是非常有奠基性的,建议都要读。文论的古希腊悲剧很重点,外国文学分析诗歌:新批评和历史分析相结合即可。
三、专业课补充
在上文中我已经详细分析了今年考题和以后的复习方案的变化,在下面我就不再展开赘述,说一些自己的笔记心得和备考安排吧。
考研的专业课笔记都是自己整理的电子版笔记,因为可能我的考研过程比较不同,在第一轮(2月—6月)的时候我就想要把自己的笔记作到最好的状态,后面几轮不需要加入太多东西。所以第一轮电子笔记,我一直在看专著,除了一般考研推荐的《十五讲》系列,包括大学期间看过的汪晖的《反抗绝望》、竹内好的《近代的超克》、蔡翔的《革命/叙述》我都专门选择了最精华的论点加入笔记中,还要关注学术动态,2019年5月4日正是五四百年纪念,出了很多文章。我又从中填充了很多内容。古代文学因为一直知道华师大的词学中心,像朱惠国老师他们的论文其实在第一轮我都有在看,此外还看了程千帆、叶嘉莹等先生的《唐宋词十五讲》《风景旧曾谙》一些论词的专著。外国文学除了徐先生的《西方文学十五讲》,还有纳博科夫、吴晓东的《从卡夫卡到昆德拉》都是在当时看的。文艺学主要看得比较杂,从卡勒的《文学理论入门》到伊格的《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当然,这本书基本是考研必备了》…常读常新),还有本雅明、詹姆逊、福柯的一些书都可以看,理论体系逐步建构起来。所以除了学校提供的基本的文学史参考书目,我主要的精力是放在专注的延伸和拓展上。在文章最后,我会列些读过的一些书目。
在第一轮,除了整理笔记(大框架脉络和具体的电子笔记)外,背诵的工作主要是朱东润的作品选,尤其是诗词的背诵,为后来的古代文学举例打下基础。
6月—8月,是我继续看专著的过程,继续完善自己的电子笔记。有一点很重要,一开始就要抓住真题的规律,我专门做了彩色的真题分布规律表格。就像我在前面说的,考研是场信息战,一定要从真题来把握老师的研究方向和动态。古代的词学;外国文学从前偏重后现代、俄国文学,近几年偏重文艺复兴、19世纪浪漫派,当然还不能忽视今年出的中世纪与文艺复兴交叉点的但丁;文艺学的意象、陌生化、加达默尔、新批评等等。
9月—11月,基本上笔记添加的已经够多了,可以开始背诵了。刚开始背诵最好全面些,有些注释、不重要的内容也需要掌握。因为后来就不会注意琐碎的方面了。基本上以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记忆,非常痛苦,每天都要回顾复盘,但是痛苦过后会发现背诵的内容在考场便可灵活运用。后来做出了调整,可以扩充艾宾浩斯的容量和弹性,把最容易忘记的部分加以巩固。
12月:最后冲刺。一定要再看一遍老师的高下载论文,结合老师近期动态进行预测。比如中文系首页的老师讲座,好像就有厦门大学刘奎老师12月去讲了郭沫若…还有一些意象、浪漫派,老师最近出的专著都要关注。最后的背诵是以关键词为主,无法像刚开始那么详细。但是只要全面系统,以关键词为线索,就能自己发挥,甚至在考场的紧张空间闪现新奇的火花哦。
专业课一作文前面已经具体说了。具体时间是在10月份,一周练笔一次,议论文和记叙文。我练的其实主要是记叙文,理论自己灵活运演成文就可以,记叙文一定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中文系的学生文笔都不会太差的。当然如果写作水平不好的也可以听听新祥旭一对一的写作课,老师会针对性的指导,总结写作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四、一些参考书目
当然都只是个人看的一些书,初试还是要抓住基础书目。可以在豆瓣搜一些研究书单,结合报考学校老师的研究方向。当然还有一些文学评论的公众号,以及B站上陈晓明、张清华、复旦古文学、朱惠国老师、台湾文学课程等等一些有价值的视频可以看。
考试要求的基本书目:
现当代文学:《现代文学三十年》,可以补充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当然,北师大、南大都有自己的书,但是三十年还是最为经典的。还可以加入许子东理想国出版的《现代文学课》,非常好,说实话。
当代文学:洪子诚《当代文学史》、陈思和《当代文学史教程》(挑着重点作品看看就行,主要是讲作品》、陈晓明《当代文学史》(个人推荐,比较理论化,很新颖。华师大给的书目是没有的)。
个人推荐:加入洪子诚《问题与方法》、《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稍微看看就行,主要看论文精选,别的价值不太大)《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
古代文学:袁本《古代文学史》,游国恩不用看,可以加入复旦大学骆本文学史。
外国文学: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可加入《西方文学十五讲》,纳博科夫文学讲稿部分选读,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
西方文论:朱立元《当代文学理论》、马新国《西方文论史》(很厚,只挑重点的古希腊悲剧理论、康德、黑格尔一些常考的来看就行)、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入门》(个人推荐,通俗易懂)。
文学理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基本上不考了,可以挑着意象、意境、陌生化一些看,这本书一直为人诟病写得太烂)。
古代文论:这个要重点说一下,以往没考过大题,但今年改革了专门考了意象的简答题。这个是华师大朱志荣的研究方向——美学上的意象、意境要重点看他的论文。因为古代文论太多了,没必要全看。推荐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
现当代文学复试书目:王晓明等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非常经典的编著,里面收录的经典文章建议初试就可以看,整理论点笔记)
最后祝所有人都逢考必过!!!
总结过去,放眼未来,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在他90年代的论著中,《革命·历史·小说》显然是重要的一本,是对20世纪中国某一小说类型的研究。它考察20世纪中国文学中以小说的形式对革命历史所做的叙述(“文学形式与革命、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展现“文本秩序与社会秩序的建立、维护与颠覆”的“令人眩惑”的“奇观”。一方面,“小说”是如何被卷入“革命”之中,担负建构“革命”的重任,另一方面,“革命”又如何深刻改变了我们想象、虚构和叙述历史与现实的方式,在这一讲述过程中,“小说”形式本身发生了怎样的“革命”(变化)。粗粗看来,这部著作给人印象深刻之处,一是处理研究对象的“历史主义”的态度,另一是对形式因素的敏感、重视;以及这种“外部”与“内部”,历史与形式的内在关联的缜密处理。这一研究路径,黄子平80年代就已经开始确立。他的《论中国当代短篇小说的艺术发展》的论文,讨论50-60年代文学界有关短篇小说“定义”的争论,以及“当代”重要短篇小说作家创作的形态特征。五六十年代讨论的参与者(茅盾、魏金枝、侯金镜、孙犁、杜鹏程⋯⋯)的具体看法虽各异,却有相似的前提,即以为短篇小说有它的不变的、恒定的本质性特质。黄子平没有沿袭这一思路,他怀疑那种对事物认识的“非历史的确定性”。也就是说,“短篇”的概念,体裁的形态,是历史性的,并非一种“本质化”的“抽象的结构”。这正如苏联美学家卡冈所言,“艺术体裁和文学体裁形成于现实的审美实践之中,受到这种实践的各种意向的影响,并历史地存在着”。黄子平通过中外作家审美实践的历史过程考察,指出中外文学传统中,都存在着“短篇小说”(short-story)和“短篇故事”(short story)这两个系列。虽然他也认为两个系列之间,在“现代化”的维度上也包含有一种“发展”(也就是等级)的意味,但并不把这种“发展”绝对化,不把它们做新/旧、传统/现代的对立处理。他说明了不同系列在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消长、渗透、转换的复杂关系。在80年代,“走向世界文学”是文学界的普遍信念。黄子平那时正和钱理群、陈平原一起,酝酿着后来反响巨大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他对短篇小说问题的论述,也是在论证“走向现代化、民主化过程”的中国文学具有与“世界文学”发展的共同趋势。但是,他的观察、论述,他对于“现代”的理解,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更大的空间。90年代之后,黄子平研究敏锐的“历史感”和“形式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于历史问题,包括文学史问题,有时候,我们会更倾向于采取一种“辩难”的、“对决”的评判方式来处理,即在所确定的理论框架(人道主义、主体性、启蒙主义等)之下,从“外部”进行审查,做出价值论断。这种方法无疑具有更大的诱惑力,尤其在解放我们对当前问题的关切,和对未来想象的焦虑的功能上,在释放“经由讲述而呈现眼前”的“历史”的“刺痛人心”的压力上。虽然,这也是《历史·革命·小说》写作的基本动机(或撰述的“内驱力”),但是作者在更多时候,不仅在姿态上,而且在论述展开的内在理路上,更愿意抑制、回避这种“辩难”和“对决”。他试图有效地进入对象(也就是面对的文本)内部,分析其功能-结构的复杂关系,暴露其叙述逻辑。既不把讨论的文本视为表达“真理性”经验的“经典”,也不愿意简单使用道德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手段。在解读这些“革命历史小说”的时候,强调的是将它放回到“历史深处”,“去揭示它们的生产机制和意义架构,去暴露现存文本中被遗忘,被遮掩,被涂饰的历史多元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