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5年12月底,清华大学正在运行的科研机构共317个,其中:国家实验室(筹)1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7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7个。 国家实验室: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北京基地)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北京电子显微镜中心、北京电子能谱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实验室、下一代互联网核心网国家工程实验室、特高压工程技术(昆明、广州)国家工程实验室、工业酶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光盘系统及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业锅炉及民用煤清洁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燃气轮机与煤气化联合循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分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命有机磷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生物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应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系统数值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蛋白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信息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普适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粒子技术与辐射成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信息系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反应堆工程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机光电子及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其他政府批准机构、学校自主批建机构和学校与校外独立法人单位联合共建机构详见参考资料 科研项目 “十二五”以来,该校每年从各类科技计划(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部委及北京市科技计划等)获得资助立项的科研项目超千项,合同额超15亿元。2014年,清华大学文科新开课题69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立项6项,转为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23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6个,中华学术外译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科项目2项;教育部年度项目(含一般、专项)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5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读物项目1项。 部分重大项目、重点推广项目名单详见参考资料 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 成果奖励截至2015年底,全校累计获国家级科技三大奖共507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420项。2015年,学校共获各类科技成果奖励181项,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9项;省部级科技奖61项,其他各类科技专项奖101项。2015年,学校通过科技成果鉴定项目47项,进行国家科技成果登记项目44项。 重要科研成果名单详见参考资料 专利技术2015年学校国内、国外及地区专利继续保持较高的申请和授权数量。国内申请总数2130项,国外申请总数530项;国内授权总数1810项,国外授权总数390项;国内授权专利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占总授权总数约45%;国防专利申请总数23项,授权总数3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27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项。2015年在美国专利授权量名列全球大学第三位。2015年,学校共获得专利金奖1项,专利优秀奖5项,获奖总数继续踞国内高校首位。 论文著作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数据,该校被《工程索引》(EI)收录论文数,自1993年以来,已经连续21年保持全国高校首位;被《科学引文索引》(SCI网络版)收录论文,在数量保持稳定的同时,质量有稳步提升;SCI论文被引用篇数及被引用次数继续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该校2005-2014年被SCI收录的论文截至2015年9月共有31623篇,计377292次被引用。2014年,被网络版《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总数为4235篇,被《工程索引》(EI)收录的论文数4195篇,被《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收录的论文972篇,被《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为182篇。2015年该校出版理工农医类学术著作82部,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著作196部。 馆藏资源 截止到2015年底,清华大学图书馆(含专业图书馆及院系资料室)的实体馆藏总量约2万册(件),形成了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文献为主体,兼有人文、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文献等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除中外文印刷型图书外,读者可使用的文献资源还包括:古籍线装书22万多册;期刊合订本约4万册;校馆统筹年订购印刷型中外文报刊2,394种;本校博、硕士论文3万余篇;缩微资料8万种;各类数据库551个;全文电子期刊69737种;电子图书3万册,电子版学位论文3万篇。 学术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包括三种期刊:《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均由清华大学主办。其中《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多家国际性文献检索机构,如Ei、CA、MR、РЖ、INSPEC、Zbl等及国内多家全国性文献检索机构收录。在国内历次全国性科技期刊评比中均获一等奖,1999年建国50年评优活动中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1年《 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以“双高”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2002年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成员单位。《世界建筑》作为国家一级杂志和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的《世界建筑》,不仅是中国建筑界了解世界建筑动态的一个窗口,也架设了一座联络世界建筑和中国建筑发展的桥梁,成为一个促进建筑文化交流的广阔平台。《装饰》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清华法学》为CSSCI来源期刊、CSSCI来源期刊(正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4年版“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自己投吧,真正好的东西,编辑是不会放任的
现在都是直接给编辑部投稿,最好电话再确认一下!
这个 你要很专业 现在很功利的都是花钱出稿子 因为这个跟许多职称挂钩 所以不要指望免费发
法学期刊,肯定要提它的影响因子,这是sci最重要的部分,影响因子越大,说明该期刊越强。刊名 影响因子 1 中国法学【CLSCI来源期刊】 911 2 法学研究【CLSCI来源期刊】 086 3 中外法学【CLSCI来源期刊】 491 4 清华法学【CLSCI来源期刊】 875 5 法商研究【CLSCI来源期刊】 357 6 法学家【CLSCI来源期刊】 248 7 法学【CLSCI来源期刊】 068 8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CLSCI来源期刊】 915 9 当代法学 873 10 政法论坛【CLSCI来源期刊】 755
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法学法学评论中外法学现代法学法商研究法律科学法学家政法论坛人民检察河北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政治与法律环境法律评论比较法研究法学杂志当代法学人民司法法律适用法学论坛以上是2004年公布的法学核心期刊目录。此外,在综合类核心期刊上也经常刊登高水平的法学论文。以下是综合类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战线学术月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天津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江海学刊江汉论坛江苏社会科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史哲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浙江学刊浙江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求是学刊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社会科学辑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州学刊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人文杂志求索思想战线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国外社会科学南京社会科学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齐鲁学刊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学海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江西社会科学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学刊学术界东岳论丛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东南学术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49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北京社会科学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术论坛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广东社会科学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山东社会科学探索学术交流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方论丛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宁夏社会科学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云南社会科学长白学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淮论坛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南社会科学内蒙古社会科学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甘肃社会科学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晋阳学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贵州社会科学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这些刊物可以直接从邮局订阅,也可以到图书馆查看。
中文核心又叫北大核心北核各几年都在变动的,所以需要发表什么方向的刊物,该刊物是否是核心期刊,可以实时的进行查询 查询网址如 知网、万方、维普、之类的。但是只要是核心期刊知网都会收录的。所以一般都是在知网查询就可以了。
能自己写最好自己写,找代理写也是东拼西凑的
国内主要学术论文(仅列权威刊物、核心刊物、第一或唯一作者) 中日在机械技术史和机械设计方面的国际会议综述,《中国科技史杂志》,2007年第1期。 穷波讨源 酌古御今 ——《中国建筑图学文化源流》简介,《华中建筑》,2006年第10期。 中国建筑图学的科学成就及其文化内涵,《华中建筑》,2005年第6期。 第四届中日机械技术及机械设计国际会议评介,《中国科技史杂志》,2005年第2期。 王祯《农书》的图学成就及其历史地位,《古今农业》2005年第2期。 郑和铜钟及明代铸造技术的科学成就,《船海工程》2004年12月。 张衡的图学实践及其思想,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科学技术哲学》2004年第4期B2,全文转载。8.真修混沌还是假修混沌,《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9.《营造法式》中的图学成就及其贡献¬¬¬——纪念《营造法式》发表900周年,《华中建筑》,2004年第3期。10.张衡的图学实践及其思想,《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11.中国古代有色铸造技术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初探,《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4年第2期。12.宗炳的透视理论及其图学思想,《自然》,2004年第1期。13.从《器象显真》看西方工程图学的引进,《工程图学学报》, 2004年第1期。14.《墨子》中的机械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第4期。15.The Perspective Theory of Zong Bing in the 5th Century of China,《CADDM》 Computer Aided Drafting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2003 Volume 13 Number1-2。16.《西清古鉴》的图学成就,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8月。17.中国古代工程图学及其现代意义,《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卷第2期。18.《老子》技术思想初探,《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技术哲学与技术史,2002年第4卷第2期。19.“第九届数学教育国际会议(ICME9)简况,《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20.“《老子》中有关机械的论述及其思想”,《中国机械工程》2001年,第12卷,第4期。21.“《老子》中的机械记载及技术思想”,《洛阳工学院学报》,2001年3月,第22卷,第1期。22.“中国机械制造中的数理设计方法及其应用”,《机械研究与应用》,第12卷,2001年第1期。23. Scientific Successes of Machine Design Ideas in Ancient China,《CADDM》 Computer Aided Drafting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1999 Volume9 Number2。24.关于“制器尚象”的英译,《中国科技翻译》V12, N2,1999年5月。25.中国古代机械设计思想的科学成就,《中国机械工程》V10 N2,1999年第2期。26.中国古代机械设计中的创新意识,《武汉水力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27.中国古代图学对现代工程图学的贡献.《工程图学学报》,中国工程图学学会,1999年第3期。28.中国古代工程几何作图的科学成就,《中国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1999年第3期。29.“亮丽”“靓丽”何其多,《汉字文化》N1,1999年2月。30.关于制器尚象,《华中建筑》V16 N2,1998年6月。31.画法几何学的历史及其现代意义—纪念蒙日画法几何学公开发表200周年,《数学的实践与认识》V28 N3,1998年7月。32.中国古代工程制图的数学基础,《大自然探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4月。33.工程图学教育的楷模—纪念蒙日《画法几何学》公开发表200周年,《海军工程学院学报》1997年N3(增刊),1997年12月。35.《周礼》中的图学记载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续),《地图-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N2,1997年6月。36.《周礼》中的图学记载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地图-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N1,1997年2月。37.《周礼》与古代图学,《文献》N1,1997年2月。38.先秦机械工程设计方法初探,《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2,1996年2月。39.略论《周礼》中的图学成就及其历史地位,《中国文化研究》夏之卷 N2,1996年5月。40.中西机械制图之比较,《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11 N2,1996年6月。41.《周礼》在科学史上的价值,《自然辩证法通讯》V18 N2,1996年4月。42.蒙日图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纪念蒙日画法几何学发表200周年,《自然辩证法研究》V12 N3,1996年3月。43.《周礼》中的图学成就及其历史地位,《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O4,1994年。44.中国古代的图学,《光明日报》,1994年7月。45.明窗数编在 长与物华新——李约瑟评传,《自然辩证法通讯》V15,N6,1993年12月。46.中国近代图学思想述论,《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8 N2,1993年8月。47.中国近代工程图学的引进及其教育,《近代史研究》N5,1992年9月。48.郑樵图学思想探述,《自然辩证法研究》V8,N8,1992年8月。49.中国古代方志中的图学成就,《中国地方志》N2,1992年4月。50.中国工程图学的发展及其启示,《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3,1992年。51.宋代工程图学的成就,《文献》N4,1991年10月。52.中国古代绘画对宋代工程图学发展的促进作用,《科学技术与辩证法》N6,1990年12月。53.宋代的图学教育及其社会效应,《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3,1990年5月。54.机械工程社会化初探,《中国机械工程》N1,1990年2月。55.考镜古今,联缀前后——评《中国图学史》,《中国机械工程》N2,1989年4月。56.宋代金石学著作中的图学成就——读《考古图》和《宣和博古图》等,《江汉考古》N3,1989年9月。57.《新仪象法要》图学成就探源,《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N2,1989年2月。国际主要学术论文1. The Perspective Theory of Zing Bing in the 5th Century of C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Mathematics in this Information-Oriented Society (MECHM-3) Proceedings Mathematics Education Society of Japan July 24-27, 2002, Kyoto, Japan。ISBN4—9900598-6-7,pp51-56。2. The Achievement of Art and Mathematics in “Ying Zao Fa Shi ”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Mathematics in this Information-Oriented Society (MECHM-3) Proceedings Mathematics Education Society of Japan July 24-27, 2002, Kyoto, Japan。ISBN4—9900598-6-7,pp161-164。3. Mathematical Issues in Chinese Ancient Engineering Drawing,Journal of Mathematics & design Volume 1,Number Summer 2001,ISSN 1515-7881。Pp47-58。4. A Brief Survey of Engineering Drawing Education in the Song Dynasty ,The Proceedings of Mathematics & Design 2001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Th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 Building The School of Computing & Mathematics Deakin University Geelong, Australia。ISBN 0 7300 2526 8,pp215-224。5. A Study of Geometric Constructions in Ancient China, Current Perspectives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East Asia, Soul 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ISBN 89-521-0016-6,pp415-425。6. The Preliminary Study of Mechanical Design Methodology in Ancient China,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on 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2001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ISBN 9971-69-259-7,pp469-495。国际重要学术会议论文1. From Focus Perspective to Cavalier Perspective---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Chinese Engineering Drawing, China-Jap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story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 and Mechanical Design, October 30- November 1,2006 Beijing, China。2.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Chinese Engineering Drawing History, China-Jap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story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 and Mechanical Design, October 30- November 1,2006 Beijing, China。3. The Categorization of Concepts of Chinese Engineering Drawing and Its Scientific S China-Jap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story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 and Mechanical Design, October 30- November 1,2006 Beijing, China。4. The Categorization of Concepts of Chinese Engineering Drawing and Its Scientific 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amantics,16-18 December, wuhan, China。5. The Perspective Theory of Zing Bing in the 5th Century of China。 Paper for the 22nd International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Word Year of Physics in China。24-30 July 2005,Beijing,China。6. Study of Refined Process in Ancient China and its Technology, The Fourth China-Jap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Technology and Machinery-Design November 1-4,2004 Beijing, China。7. Philosophical Thought of Refined Process in Ancient China,The Fourth China-Jap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Technology and Machinery-Design November 1-4,2004 Beijing, China。8. Record of Drawing and Its Value in “Shi Ben”, The T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China ,August 4-8,2004,Harbin,China。9. The Mechanical Ideas and Design Methods in “Mo Zi”, The T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China ,August 4-8,2004,Harbin,China。10. The Achievement of Engineering Drawing in “Ying Zao Fa Sh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emorating of 900-year Anniversary of Song “Ying Zao Fa Shi ”& 990-year Anniversary of the Main Hall of Baoguo Temple in Ningbo。11. The Achievement of Art and Mathematics in “Ying Zao Fa Shi ”,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Mathematics in this Information-Oriented Society (MECHM-3), Proceedings Mathematics Education Society of Japan July 24-27, 2002, Kyoto, Japan。12. The Perspective Theory of Zing Bing in the 5th Century of China, The Third Mathematics in this Information-Oriented Society (MECHM-3),Proceedings Mathematics Education Society of Japan July 24-27, 2002, Kyoto, Japan。13. A Brief Survey of Engineering Drawing Education in the Song Dynasty。Mathematics & Design 2001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July 3-5,200I Th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 Building The School of Computing & Mathematics Deakin University Geelong, Australia。14. .A Study of Technical Ideas and Theories in Lao Zi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China。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ing Kowloon, Hong Kong, October 9-12, 2001。15. Mathematical Issues in Chinese Ancient Painting and Drawing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athematical Education THESIS July 31 (Mon)-August 6 (Sun), 2000 Tokyo Makuhari, Japan。16. A Study of Zhuang Zi’Mechanical and Technological Idea in Ancient China, The Secand China-Jap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story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 CJICHM`2000 Nanjing, China。17. Scientific Successes of Machine Design Ideas in Ancient China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China and the West THESIS August 23-28, 1998 Technische Universitat Berlin。18. The Mathematical Basic of Engineering Drawing in Ancient China,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Mathematical Thought A Comparative Approach, October 4-8 1998 Wuhan, China。19. The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n the Machine Design Idea in Ancient China, The First China-Jap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story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 CJICHM`98 Beijing, China October 12-24, 1998。20. A Study of Geometric Constructions in Ancient China,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East Asia,August 1996,Seoul University, Korea。21. A Brief Survey of Engineering Drawing Education in the Song Dynasty,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Graphic Education Research in China & Japan, August 1995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22. On Graphics Thought from Song Dynasty,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ought Culture from Song to Ming Dynasties and Chinese Civilization, Shanghai, October 1993。23. Engineering Drawing in China and the West –A Comparative Study,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Science in East Asia, Kyoto,2-7 August 1993。24. A History of Chinese Technical Drawing,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Science in East Asia, Kyoto,2-7 August 1993。25.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ngineering Cartography and Its Revelation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ical in China, August 1992,Hangzhou。26. The Achievements of Engineering Graphics During the 11th and 12th Centuries,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ical in China, Beijing September 1990。国内重要学术会议论文1.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图学遗产——从焦点透视到散点透视,,第一届中国图学大会暨第十届华东六省一市工程图学学术年会,山东,烟台,2007年8月。2. 中国建筑图学的科学成就及其现代贡献,第四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建筑遗产》, 2007年6月,上海,同济大学。3. 《列子》中对于投影的认识及其图学价值,第九届全国技术史学术研讨会,2007年8月,威海,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1.从宗炳到阿尔贝蒂,全国第一届青年科学技术史学术会议,安徽,2005年10月24-26日。2.郑和铜钟及明代铸造技术的科学成就,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学术会议,2004年12月11日-12日。湖北,武汉。3.秦代工程图学的科学成就,秦俑学第六届学术讨论会,2004年7月26日-29日,西安。4.真修混沌还是假修混沌,第八届全国技术史学术研讨会论文,2004年4月,北京,清华大学。5.《西清古鉴》的图学成就,第六届华东六省一市工程图学学术交流会,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03年8月。6.从“制器尚象”到《器象显真》,中国工程图学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2003年3月2日-3月4日。7.庄子技术思想研究,第七届全国技术史学术研讨会论文,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2年8月。8.楚国科技史的历史价值,第六届两湖屈原与楚文化学术研讨会,湖南省岳阳,2002年10月16日-10月20日。9.从“道艺合一”到“道同为一”,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六届代表大会,北京,2000年8月21日-8月24日。10.《周易》图学思想披拣录,第八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武汉,华中理工大学,1997年11月20日-23日。11.蒙日图学教育思想探述,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武汉,华中理工大学,1997年8月。12.蒙日图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第七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太原,山西大学,1995年4月29日-5月2日。13.随州曾侯乙墓在科学史上的价值,炎黄文化与名城随州的建设学术研讨会,湖北省随州市,1994年6月。14.宋代图学思想概述,宋明思想文化和华夏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1993年10月。15.中国机械制图的历史,第三届全国机械史学术会议,南京,南京航空学院。1992年11月。16.中国地方志中的图学思想,中国科学技术史学术研讨会,山西省太原,1991年8月。17.郑樵图学思想探述,第二届全国机械史学术会议,湖南省大庸,1991年11月。18.中国近代工程图学的引进及其教育,第六届全国技术史学术研讨会论文,武汉,华中理工大学,1991年6月。19.宋代工程图学的成就,第一届全国机械史学术会议,北京,北京理工大学,1990年 1月。20.宋代金石学著作中的图学成就,第五届全国技术史学术研讨会论文,湖北省葛洲坝,1989年4月23日-4月30日。21.宋代机械图学的杰出代表——纪念苏颂创建水运仪象台900周年,纪念苏颂创制水运仪象台900周年学术讨论会,福建省同安,1988 年11月19日-24日。22.《新仪象法要》中的图学成就,纪念苏颂创制水运仪象台900周年学术讨论会,福建省同安,1988 年11月19日-24日。23,中国古代工程图学的成就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第四届全国技术史学术研讨会论文,新疆乌鲁木齐,1986年10月17日-10月25日。主要学术著作及其参编著作1. 屈学天文学研究,《屈原学集成》,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作者之一。2.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图学遗产——从焦点透视到散点透视,《中国图学新进展2007》,第一届中国图学大会暨第十届华东六省一市工程图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济南,黄河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作者之一。3. 《中国建筑图学文化源流》,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4. 秦代工程图学的科学成就,《秦文化论丛》第12辑,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论丛》编委会,三秦出版社2005年第1版。5. 《中国技术思想研究》,巴蜀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6. 《中国工程图学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武汉,2003年12月第1版。7.《第二届中日机械史国际会议论文集》,“中国古代庄子技术思想管窥”,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00年10月第1版,作者之一。8.《李约瑟研究(第1辑)》,中国古代工程几何作图的科学成就,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上海,2000年9月第1版,作者之一。9.《中国近现代技术史》,“工程制图”部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参编作者之一。10.《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卷),“机械制图”部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编委,作者之一。11.《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卷),“农业机械”部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编委,作者之一。12.《第一届中日机械史国际会议论文集》,“中国古代机械设计思想研究”,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00年10月第1版,作者之一。13.《塑造中华文明的200本书》,李诫《营造法式》,武汉出版社,武汉,1997年第1版,参编作者之一。14.《民族的智慧——中华科技篇》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武汉,1995年5月第1 版,参编作者之一。15.《孔子文化大典》(思想卷),中国书店,北京,1994年8月第1版,参编作者之一。16.《炎黄文化与名城随州》,“随州曾侯乙墓在科学技术史上的价值”,湖北人民出版社,武汉,1994年9月第1版,作者之一。17.《苏颂研究文集—纪念苏颂首创水运仪象台九百周年》,“宋代机械制图的杰出代表”,1993年2月第1版,作者之一。18.《中国文化精华文库(上)》,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参编作者之一。19.《中国文化精华文库(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参编作者之一。20.《中国科学技术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十一、十二世纪中国的工程图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1992年8月第1版,作者之一。21.《大学生必读名著导读》,海洋出版社,1990年9月第1版,参编作者之一。主要科学研究1. 中国古代机械史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5967087,资助金额:12000元,起止年月:1997年1月-1999年12月,着重研究中国古代机械工程思想与方法。2. 赴新加坡参加“第九届国际东亚科学史学术会议”,(99)国科金外资助字;59910211781号,项目执行日期:1999年8月23日-1999年8月27日,资助金额:5000元。.7. 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科研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史》 “机械史卷”编委,负责“农业机械”部分和“机械制图”部分的编写工作。3.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重点科研项目《中国近代技术史》,参加“工程图学”部分的编写工作。8. 《中国工程图学史》,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2000年序号:24,资助金额:20000元。9. 《中国技术思想史研究》,《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项目之一,四川巴蜀书社,2004年序号:8,2003年-2004年。10.《中国建筑图学文化源流》,国家十五重点出版工程《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项目之一,湖北教育出版社,项目国家总投入:500万。2004年元月-2006年7月。11.中国微细加工技术研究,清华大学微米/纳米技术研究中心,起止年月:2003年-2005年,项目金额:10000元。12.《中国图学思想史》,《中国科技思想研究文库》项目之一,科学出版社,2007年3月-2007年8月,在研项目。2007年元月30日并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重大项目立项,资助资金:5万。
这个 你要很专业 现在很功利的都是花钱出稿子 因为这个跟许多职称挂钩 所以不要指望免费发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这些都是关于法律这类的核心期刊来的。。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由清华大学主办,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成员单位。
截至2015年12月底,清华大学正在运行的科研机构共317个,其中:国家实验室(筹)1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7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7个。 国家实验室: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北京基地)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北京电子显微镜中心、北京电子能谱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实验室、下一代互联网核心网国家工程实验室、特高压工程技术(昆明、广州)国家工程实验室、工业酶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光盘系统及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业锅炉及民用煤清洁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燃气轮机与煤气化联合循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分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命有机磷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生物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应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系统数值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蛋白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信息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普适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粒子技术与辐射成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信息系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反应堆工程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机光电子及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其他政府批准机构、学校自主批建机构和学校与校外独立法人单位联合共建机构详见参考资料 科研项目 “十二五”以来,该校每年从各类科技计划(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部委及北京市科技计划等)获得资助立项的科研项目超千项,合同额超15亿元。2014年,清华大学文科新开课题69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立项6项,转为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23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6个,中华学术外译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科项目2项;教育部年度项目(含一般、专项)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5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读物项目1项。 部分重大项目、重点推广项目名单详见参考资料 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 成果奖励截至2015年底,全校累计获国家级科技三大奖共507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420项。2015年,学校共获各类科技成果奖励181项,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9项;省部级科技奖61项,其他各类科技专项奖101项。2015年,学校通过科技成果鉴定项目47项,进行国家科技成果登记项目44项。 重要科研成果名单详见参考资料 专利技术2015年学校国内、国外及地区专利继续保持较高的申请和授权数量。国内申请总数2130项,国外申请总数530项;国内授权总数1810项,国外授权总数390项;国内授权专利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占总授权总数约45%;国防专利申请总数23项,授权总数3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27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项。2015年在美国专利授权量名列全球大学第三位。2015年,学校共获得专利金奖1项,专利优秀奖5项,获奖总数继续踞国内高校首位。 论文著作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数据,该校被《工程索引》(EI)收录论文数,自1993年以来,已经连续21年保持全国高校首位;被《科学引文索引》(SCI网络版)收录论文,在数量保持稳定的同时,质量有稳步提升;SCI论文被引用篇数及被引用次数继续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该校2005-2014年被SCI收录的论文截至2015年9月共有31623篇,计377292次被引用。2014年,被网络版《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总数为4235篇,被《工程索引》(EI)收录的论文数4195篇,被《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收录的论文972篇,被《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为182篇。2015年该校出版理工农医类学术著作82部,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著作196部。 馆藏资源 截止到2015年底,清华大学图书馆(含专业图书馆及院系资料室)的实体馆藏总量约2万册(件),形成了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文献为主体,兼有人文、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文献等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除中外文印刷型图书外,读者可使用的文献资源还包括:古籍线装书22万多册;期刊合订本约4万册;校馆统筹年订购印刷型中外文报刊2,394种;本校博、硕士论文3万余篇;缩微资料8万种;各类数据库551个;全文电子期刊69737种;电子图书3万册,电子版学位论文3万篇。 学术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包括三种期刊:《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均由清华大学主办。其中《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多家国际性文献检索机构,如Ei、CA、MR、РЖ、INSPEC、Zbl等及国内多家全国性文献检索机构收录。在国内历次全国性科技期刊评比中均获一等奖,1999年建国50年评优活动中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1年《 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以“双高”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2002年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成员单位。《世界建筑》作为国家一级杂志和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的《世界建筑》,不仅是中国建筑界了解世界建筑动态的一个窗口,也架设了一座联络世界建筑和中国建筑发展的桥梁,成为一个促进建筑文化交流的广阔平台。《装饰》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清华法学》为CSSCI来源期刊、CSSCI来源期刊(正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4年版“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吴贵生,安徽省贵池人,1947年1月生。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市第八届专家顾问团成员。《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科研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中国设备管理》等杂志编委。
中国的核心主要七大类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截至2015年12月底,清华大学正在运行的科研机构共317个,其中:国家实验室(筹)1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7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7个。 国家实验室: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北京基地)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北京电子显微镜中心、北京电子能谱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实验室、下一代互联网核心网国家工程实验室、特高压工程技术(昆明、广州)国家工程实验室、工业酶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光盘系统及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业锅炉及民用煤清洁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燃气轮机与煤气化联合循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分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命有机磷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生物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应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系统数值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蛋白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信息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普适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粒子技术与辐射成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信息系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反应堆工程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机光电子及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其他政府批准机构、学校自主批建机构和学校与校外独立法人单位联合共建机构详见参考资料 科研项目 “十二五”以来,该校每年从各类科技计划(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部委及北京市科技计划等)获得资助立项的科研项目超千项,合同额超15亿元。2014年,清华大学文科新开课题69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立项6项,转为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23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6个,中华学术外译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科项目2项;教育部年度项目(含一般、专项)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5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读物项目1项。 部分重大项目、重点推广项目名单详见参考资料 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 成果奖励截至2015年底,全校累计获国家级科技三大奖共507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420项。2015年,学校共获各类科技成果奖励181项,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9项;省部级科技奖61项,其他各类科技专项奖101项。2015年,学校通过科技成果鉴定项目47项,进行国家科技成果登记项目44项。 重要科研成果名单详见参考资料 专利技术2015年学校国内、国外及地区专利继续保持较高的申请和授权数量。国内申请总数2130项,国外申请总数530项;国内授权总数1810项,国外授权总数390项;国内授权专利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占总授权总数约45%;国防专利申请总数23项,授权总数3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27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项。2015年在美国专利授权量名列全球大学第三位。2015年,学校共获得专利金奖1项,专利优秀奖5项,获奖总数继续踞国内高校首位。 论文著作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数据,该校被《工程索引》(EI)收录论文数,自1993年以来,已经连续21年保持全国高校首位;被《科学引文索引》(SCI网络版)收录论文,在数量保持稳定的同时,质量有稳步提升;SCI论文被引用篇数及被引用次数继续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该校2005-2014年被SCI收录的论文截至2015年9月共有31623篇,计377292次被引用。2014年,被网络版《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总数为4235篇,被《工程索引》(EI)收录的论文数4195篇,被《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收录的论文972篇,被《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为182篇。2015年该校出版理工农医类学术著作82部,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著作196部。 馆藏资源 截止到2015年底,清华大学图书馆(含专业图书馆及院系资料室)的实体馆藏总量约2万册(件),形成了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文献为主体,兼有人文、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文献等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除中外文印刷型图书外,读者可使用的文献资源还包括:古籍线装书22万多册;期刊合订本约4万册;校馆统筹年订购印刷型中外文报刊2,394种;本校博、硕士论文3万余篇;缩微资料8万种;各类数据库551个;全文电子期刊69737种;电子图书3万册,电子版学位论文3万篇。 学术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包括三种期刊:《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均由清华大学主办。其中《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多家国际性文献检索机构,如Ei、CA、MR、РЖ、INSPEC、Zbl等及国内多家全国性文献检索机构收录。在国内历次全国性科技期刊评比中均获一等奖,1999年建国50年评优活动中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1年《 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以“双高”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2002年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成员单位。《世界建筑》作为国家一级杂志和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的《世界建筑》,不仅是中国建筑界了解世界建筑动态的一个窗口,也架设了一座联络世界建筑和中国建筑发展的桥梁,成为一个促进建筑文化交流的广阔平台。《装饰》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清华法学》为CSSCI来源期刊、CSSCI来源期刊(正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4年版“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能自己写最好自己写,找代理写也是东拼西凑的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