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电子期刊申请管理办法

电子期刊申请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

电子期刊申请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促进电子出版物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繁荣,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电子出版物管理,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电子出版物,系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存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者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阅读使用,用以表达思想、普及知识和积累文化,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媒体。媒体形态包括软磁盘(FD)、只读光盘(CD-ROM)、交互式光盘(CD-I)、图文光盘(CD-G)、照片光盘(Photo-CD)、集成电路卡(IC Card)和新闻出版署认定的其他媒体形态。  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制作、复制、进口、批发、零售和出租适用本规定。  已登记注册的报纸、期刊以第一款规定的方式出版的适用本规定。第三条 新闻出版署主管全国电子出版物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制定电子出版物出版事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标准并指导实施;  (二)审核批准电子出版物出版、复制单位的设立;  (三)管理电子出版物的进出口工作;  (四)指导、监督全国电子出版物市场管理工作,查处违禁电子出版物;  (五)国务院授权的其他事项。  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负责本行政区域电子出版物制作、出版、复制、批发、零售、出租的管理工作,审批电子出版物批发、零售、出租单位的设立,查处违禁电子出版物。  电子出版物经营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和主办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所属电子出版物经营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第四条 电子出版物经营活动应当遵守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传播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  禁止经营有以下内容的电子出版物:  (一)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二)煽动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的;  (三)危害国家安全的;  (四)泄露国家秘密的;  (五)宣扬淫秽、迷信或者渲染暴力的;  (六)诽谤、侮辱他人的;  (七)国家规定禁止出版、传播的其他内容。第五条 电子出版物经营活动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第六条 国家对电子出版物出版、复制、进口、批发、零售和出租,实行许可证制度。许可证由新闻出版署统一印制。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从事前款规定的电子出版物经营活动。第二章 出版第七条 新闻出版署按照电子出版物出版事业发展规划,确定全国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总量、布局和结构。第八条 设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电子出版物出版事业发展规划;  (二)有符合本规定的章程;  (三)有明确的主管部门、主办单位;  (四)有必要的组织机构和熟悉电子出版物出版业务并具有编辑、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不得少于6人,其中主要负责人或者法定代表人应当具有高级职称;  (五)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万元,制作设备可以作价折抵;  (六)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禁止设立外商独资的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第九条 申请设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由申请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审核同意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报新闻出版署审批;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所属在京单位提出申请的,由申请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署审批;部队建制的单位提出申请的,由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署审批。新闻出版署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9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  申请设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应当提交下列文件、证件:  (一)申请单位负责人签署的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设立单位的名称、地址、经济性质及上级主管部门、主办单位;  (二)主管部门、主办单位的批准申请文件;  (三)组织章程;  (四)资金信用证明、验资证明或者资金担保;  (五)主要负责人或者法定代表人及本规定第八条要求的其他人员的专业职称证明、身份证明和履历表;  (六)住所和经营场所使用证明。

第一条 为了加强电子出版物管理,保障电子出版事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根据国务院《出版管理条例》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电子出版物出版、制作、复制、批发、零售、出租和进口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电子出版物是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者其他设备阅读使用,用以表达思想、普及知识,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媒体。主要包括软磁盘、只读光盘、交互式光盘、照片光盘、集成电路卡等。第三条 经营电子出版物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传播积极健康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第四条 禁止经营含有下列内容的电子出版物:  (一)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的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三)危害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分裂,侵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泄露国家秘密的;  (六)宣扬淫秽、迷信或者渲染暴力,危害社会公德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七)侮辱或者诽谤他人的;  (八)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第五条 省出版行政部门负责全省电子出版物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地出版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电子出版物监督管理工作。县(市、区)电子出版物监督管理工作,由当地同级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负责。  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出版行政部门做好电子出版物的监督管理工作。第六条 对电子出版物经营活动实行许可证制度。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电子出版物经营活动。  电子出版物经营单位不得超越核准的经营范围从事电子出版物经营活动。  电子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不得租借、转让或者涂改。第七条 设立电子出版物出版或者复制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和本省电子出版事业发展规划;  (二)有符合国家规定的章程;  (三)有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主办单位及其必要的上级主管部门;  (四)有适应业务需要的组织机构和一定数量的符合国家规定资格条件的专业人员;  (五)有符合国家规定的资金、设备和固定的经营场所。第八条 设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应当向省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审批。经批准发给《电子出版物出版经营许可证》。设立电子出版物复制单位,应当向省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发给《电子出版物复制经营许可证》后,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第九条 出版单位出版(再版)电子出版物,必须制定出版选题计划,报省出版行政部门审批;按规定需专题报批的,须经省出版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备案。第十条 电子出版物必须在装帧纸上标明出版单位的名称、地址,书号、刊号、条码,出版日期、刊期以及责任编辑等事项。第十一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名称、书号、刊号不得出售、出租或者转让。  禁止伪造、假冒出版单位或者连续出版物名称出版电子出版物。第十二条 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应当按规定在办理注册登记后,向省出版行政部门备案。第十三条 编录复制非营利的资料性电子出版物,应当报经省出版行政部门核发准录证和《电子出版物复制委托书》。凭准录证和委托书委托复制单位复制。第十四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委托复制单位复制电子出版物,应当出具由主要负责人或者法定代表人签发的《电子出版物复制委托书》。第十五条 电子出版物复制单位复制境外电子出版物,必须报省出版行政部门审核,将著作权授权合同报省版权管理部门登记,经批准、登记后方可复制。复制的电子出版物除样品外必须全部返销境外。第十六条 电子出版物复制单位复制光盘类电子出版物,必须依照有关规定压制来源识别码。第十七条 经营电子出版物批发、零售、出租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经营单位的名称、章程;  (二)有确定的业务范围;  (三)批发单位有5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金,零售、出租单位有1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金;  (四)有必要的设备和固定的经营场所;  (五)有熟悉电子出版物业务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专利申请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电力工业部专利管理工作,鼓励和保护发明创造,促进电力科学技术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及中国专利局有关规定的精神,结合电力系统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第二条 电力工业部专利管理工作由科技司归口负责,并设立专利管理处。专利管理处具有如下专利管理和专利执法的双重职能:  1.宣传普及专利知识,组织培训专利工作人员;  2.起草电力工业部专利工作的规划、计划及有关专利工作管理办法;  3.组织协调部系统的专利工作;组织建立和管理部系统的专利工作网、站,管理部属专利事务所;  4.管理部系统的许可证贸易和技术进出口中有关专利的工作;  5.提出部重大专利技术的实施意见;  6.调处部系统的专利纠纷;  7.完成中国专利局要求的有关业务工作。第三条 各级科技管理机构要做好以下专利管理工作:  1.组织本部门或本单位的专利宣传;  2.制定本部门或本单位的专利工作规划和计划;  3.组织协调本部门或本单位的专利工作;  4.组织协调本部门或本单位的许可证贸易和技术进出口中有关专利的工作;  5.协助上级科技管理机构调处本部门或本单位的专利纠纷;  6.完成上级科技管理机构布置的有关专利工作任务。第四条 各电管局、直属省(自治区)电力局、各直属高校、科研单位、水规院、电规院、电力机械局、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武警水电指挥部及部归口管理单位的科技管理机构每年一月份向部科技司报送上年度专利工作情况和本年度专利工作计划,并将上年度本部门或本单位的专利申请、授权和实施情况明细登记后(格式见附表1、2、3)上报备案。第五条 根据工作需要可按地区成立电力专利工作网、站,作为各地区电力系统专利咨询服务和专利信息交流中心,各网、站业务由相应挂靠单位科技管理机构负责,同时接受部科技司的指导。第六条 部设立若干专利事务所,专利事务所的主要职责是承担电力系统企事业单位及个人专利代理、专利技术转让、专利咨询服务、专利文献服务,也可承担社会的专利服务工作。第七条 专利事务所每年一月份向部科技司报送上年度专利工作情况和本年度专利工作计划。专利事务所代理申请的专利,其发明人或设计人属部系统或其发明内容可直接为电力系统服务的,专利事务所应将该申请文件中的“请求书”副本报部科技司备案。第八条 各单位应支持职工的发明创造,对具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职务发明创造应及时组织申请专利。个人所作出的非职务发明创造,单位应予以鼓励和支持。第九条 申请专利可由申请人委托部属专利事务所或所在地专利事务所办理,也可由申请人直接向中国专利局申请。第十条 涉及国家安全或重大利益的发明、创造,在申请专利时,应按行政隶属关系经上级主管单位或部门审核后,申请保密专利。第十一条 在国内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需要向国外申请专利的,首先要向中国专利局提出申请,再报部科技司审查后,由申请人委托涉外代理机构办理。第十二条 各单位向国外转让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必须经部科技司批准。在国内转让申请权或专利权的,按行政隶属关系由上级主管单位或部门的科技管理机构批准,同时报部科技司备案。第十三条 对申请专利的职务发明创造,本单位应积极组织实施,或许可他人实施,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对非职务发明创造,具有较大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人实施有困难的,经协商,所在单位有条件的要协助实施。单位协助个人实施专利,单位可从取得的经济效益中提取一定的费用。第十四条 各电管局、直属省(自治区)电力局、各直属高校,科研单位、水规院、电规院、电力机械局、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武警水电指挥部和部归口管理单位,应将其本部门或本单位与被许可方签订的实施专利许可合同副本,在合同生效后三个月内报科技司备案。第十五条 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其所在单位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及其它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和报酬。第十六条 本管理办法由部科技司负责解释。第十七条 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专利申请流程管理办法

我国专利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以外观专利申请流程为例:一、需要提供的资料:专利代理委托协议专利代理委托书专利申请委托指示明细表提供外观设计六面图、立体图、使用状态图等二、外观专利申请时间及流程:外观专利申请一般需要3-6个月的时间。外观专利的申请材料提交后,正常3个月时间可完成初审,初审通过,即发《办理登记手续通知书》,通知缴纳证书费和年费等,在缴费后大约2个月左右会收到专利局发出的外观设计专利证书。下证后的保护周期为15年(2021年6月1日起施行,之前保护周期是10年),申请人需每年缴纳年费进行专利保护。 三、如何办理:各地知识产权局大厅自行申请办理最方便的还是要找专业代理机构进行申请找专业代理机构进行专利申请办理,可以免去不必要的麻烦,节约大量时间,同时还能提高通过率。 注:外观设计专利证书下来之前,不要将产品上市,有风险。

期刊刊号申请办法

一、中国几乎没有新增刊号,所以,首先得找个半死不活的刊号,买断或者租借。二、向省级新闻出版部门递交文件。主要有以下:新主管单位:1、关于同意任XX主管单位的函2、期刊创办申请表:行政主管部门意见(需领导签字)新主办单位:1、关于同意作为XX主办单位的函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3、组织机构代码证4、房屋租赁合同、资金使用证明5、编辑部章程6、期刊创办申请表:主办单位意见(需领导签字)7、主要领导资格证书原主管单; 关于同意变更XXX期刊名称、主管单位、主办单位的报告原主办单位,关于变更XX期刊名称、主管单位、主办单位的申请,原期刊出版许可证复印件省新闻出版局同意后递交总局。总局批复。目前情况更复杂,按政策规定,出版单位要由编辑部改制成公司,所以一般会在变更时一并做改制的手续。全套下来,一年时间走完算幸运。

ISSN申请条件(客户提供):1、提供该香港公司的注册证书或商业登记证复印件(若有);2、提供申请刊物的封面和版权页;3、提供刊物的中、英文名称及汉语拼音;4、刊物首期出版日期;5、刊物出版周期(如月刊、半月刊等)。

根据《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第二条 期刊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期刊出版许可证》。 第九条 创办期刊、设立期刊出版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确定的、不与已有期刊重复的名称; (二)有期刊出版单位的名称、章程; (三)有符合新闻出版总署认定条件的主管、主办单位; (四)有确定的期刊出版业务范围; (五)有3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 (六)有适应期刊出版活动需要的组织机构和符合国家规定资格条件的编辑专业人员; (七)有与主办单位在同一行政区域的固定的工作场所; (八)有确定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该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必须是在境内长久居住的中国公民; (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除前款所列条件外,还须符合国家对期刊及期刊出版单位总量、结构、布局的总体规划。

要想在中国大陆合法出版发行刊物,目前有六种方法:第一、直接申请办理国内统一刊号:CN号第二、连续型电子期刊号:CN号第三、境外期刊进口落地形式第四、新闻出版总署批文形式第五、承包或合作形式,与有CN号的国内杂志社合作出刊第六、向新闻出版总署申请内资准印号形式第七、直接申请办理大陆国内统一刊号(CN号):刊号申请的价格不固定,要看你是自己申请还是找别人申请,是申请刊物是申请报纸刊号。等等吧。

学术期刊管理办法

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但是,以上仅是说一般情况,还有许多地方上的、有较高学术价值、影响较大的刊物也是属于国家级刊物。可参见有关政府权威部门公布的文件。另外,还有国家级重点刊物、SCI等刊物级别更高,不要与国家级期刊混淆。省级期刊即由各省、自治区、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所主办的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可面向全国跨省发行的期刊。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对科学技术期刊的管理,使科技期刊更好地为机械电子工业的科研、生产、教育服务,为机械电子工业科技进步服务,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新闻出版署共同制定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和新闻出版署印发的《期刊管理暂行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办法。第二条 机械电子行业的科技期刊,必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方针,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第三条 科学技术期刊的出版工作是机械电子工业科学技术工作和出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及部的科技方针、政策和科技法律、法规,公布新的科技成就。传播科技信息,交流学术思想,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服务。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的科学技术期刊是指有固定刊名、刊期、年卷或年月顺序编号,印刷成册,以报导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连续出版物。根据报导内容、方式、读者对象可分为:  (一)综合性期刊。指以报导国家和部的科技方针、政策和科技法律、法规、科技发展动态和科技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期刊。  (二)学术性期刊。指以刊登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综合评述为主要内容的期刊。  (三)技术性期刊。指以刊登新技术、新工艺、新设计、新设备、新材料为主要内容的期刊。  (四)检索性期刊。指以刊登对原始科技文献经过加工、浓缩,按一定的著录规则编辑而成的目录、文摘、索引为主要内容的期刊。第五条 科学技术期刊按其出版形式、发行范围、审批方式的不同分为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两种。  正式期刊是指经部审核同意后报请国家科委批准,并在办刊单位所在地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登记注册,领取“期刊登记证”,编入“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正式期刊包括“公开发行”和“内部发行”两种。“公开发行”的期刊可在国内外公开征订和销售;“内部发行”的期刊只限在国内征订和销售。不能出口和对外交换。  非正式期刊是指经部审核批准,并在办刊单位所在地新闻出版部门登记注册,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的期刊。非正式期刊不编入“国内统一刊号”,仅限于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交流经验、交换信息,可收取工本费,但不得在社会上公开征订和销售。第二章 管理机构和管理范围第六条 由部审核报国家科委批准或由部批准的部属研究院所、设计单位、行业归口单位、大专院校和挂靠在机械电子工业部的全国性学会、协会、研究会(中心)主办的全国性正式和非正式科学技术期刊,均由部科学技术司负责统一归口管理。第七条 机械电子工业部设科技期刊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期刊办)。期刊办由部机械科技情报研究所和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联合组成。期刊办在部科技司的领导下,负责科技期刊的业务管理工作。  机械系统科技期刊的具体工作由机械科技情报所办理。  电子系统科技期刊的具体工作由电子科技情报所办理。第八条 部对科技期刊工作的管理范围为:  (一)研究、制定部科技期刊的发展规划及有关方针、政策,负责科技期刊的调整和整顿。  (二)按本管理办法的规定,对新创办的科技期刊和在办期刊的变动项目进行审核、报批和审查批准工作。  (三)负责制定机械电子工业部的科技期刊质量标准和编辑规则,并检查,督促贯彻执行。  (四)负责组织从事科技期刊管理、编辑、出版、发行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工作、不断提高办刊人员的业务素质。  (五)组织科技期刊评审工作,奖励优秀期刊和优秀办刊人员。  (六)负责对违反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的科技期刊进行查处工作。第三章 办刊条件第九条 应有明确的办刊宗旨、方针、报导范围和相对固定的读者对象。第十条 应有切实负责的主办单位,主办单位应有一位主管科技工作的领导主管期刊工作和保密审查。第十一条 应有健全的编辑部。编辑部的专职编辑人员应按任务定编,一般为:月刊不少于7人;双月刊不少于5人;季刊或半年刊不少于3人。也可按编辑每人每年15一20万字的工作量确定人数。并需设一定数量的编务人员。  编辑部要有专职主编(或副主编)主持编辑部工作,并对期刊质量负责。专职主编(或副主编)应由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人员担任,并且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广博的知识面,较高的文字修养和编辑业务水平以及一定的组织活动能力和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  专职编辑必须具备大专或相当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并具有一定的科技专业知识、文字水平和组织能力的人员担任。  各期刊是否建立编辑委员会,由各刊自定。

我国有期刊8000余种,这众多的期刊在学科、主办单位、主管部门、质量、服务等方面千差万别,尽管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声明从未从行政角度对现行期刊进行过级别划分,但期刊之有级别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且8000余种期刊没有级别上的区别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实际上期刊从来就有级别,这几乎是政府有关机构、期刊主办机构和作者的共识,只不过期刊级别的认定比较复杂,至今尚无全国统一的标准和共同的分级目录。期刊的分级最传统的是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1991年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发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就据此将期刊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期刊,这两种分类又逐渐演化成人们常说的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市级。70年代,核心期刊理论开始传入我国,到九十年代,核心期刊已为学界所广为熟知。与此同时,各种与期刊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开始建立,由此得出多种期刊排行榜,很多高校科研机构也研究制定为已所用的核心期刊(或称重点期刊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了各种期刊等级评比。上述各种对期刊的分级评价,得出的排行榜和各种期刊表或奖励实质上也是给期刊分级。由此可见,期刊分级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如英国的《自然》和美国的《科学》就是全世界公认的一流水准的学术期刊,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科研奖励中规定,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每篇奖励10万元),而期刊分级的研究与实践更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1、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这是期刊分级的最传统的方法,也是仍在使用的主要方法。按照这种分级方法,期刊被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由代表国家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一般被认为是国家级期刊,省部级、地市级依此类推。这种分级的特点是简单明白,容易确认;以出身定级,只要主管部门不变刊物便享受终身级别;只要主管部门平级,各类期刊(学术期刊、消息报道、工作指导、知识普及性期刊)都属同一级别,无法区分。所以,这种分级方式只适宜在已经划定了某个特定层次、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如严格的学术期刊),而不适宜在大范围内笼统采用,不然就会出现《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和《中国音乐教育》(教育部主办)平级的滑稽现象2、按期刊是否公开出版分级按此标准,期刊分为公开发行和内部发行期刊,一般认为,在主办者级别相同的情况下,公开发行期刊要高于内部发行期刊(有保密要求或非学术因素暂不便公开的除外)。与第一种分级一样,这种分级也只有在某个特定层次或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才有合理性。3、以期刊质量分级以质量分级是最具有学术价值的一种分级,主要表现为期刊获奖或入选某种目录。核心期刊的理论传入我国后,情报学界终于有了替代传统的以行政级别分级的较为科学合理的新方法。1988年,兰州大学仿照《科学引文索引》的“期刊引文报告”的方法,选定我国出版的学术水平最高的10种自然科学期刊为依据,用各刊所载论文的参考文献,每年编制引文索引卡片,分散编印成册,名为《中文自然科学引文索引》,并从中选出104种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这是我国第一个利用引文研制出的较具权威性和学术影响的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1990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根据国外主要检索工具列出的110种中国科技期刊和兰州大学提出的104种期刊,又收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重大项目中所列中国(不含港台)大学的学报,经专家评议后提出286种科技核心期刊,1991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重新选出1230种期刊作为国内“学术榜”的统计源。这几次有影响的期刊分级都限于自然科学,说明一方面自然科学期刊的分级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先于社会科学,另一方面,八十年代末开始的期刊质量分级,还缺乏学科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到底什么是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社科学术圈社科学术圈原创2017年03月02日文章图片1什么是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但是,以上仅是说一般情况,还有许多地方上的、有较高学术价值、影响较大的刊物也是属于国家级刊物。可参见有关政府权威部门公布的文件。另外,还有国家级重点刊物、SCI等刊物级别更高,不要与国家级期刊混淆。省级期刊即由各省、自治区、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所主办的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可面向全国跨省发行的期刊。通常而言期刊就是分核心和非核心两类,非核心叫做普刊,包括了国家级和省级两种。国家没有任何一个政府部门给刊物划分级别,所谓的刊物级别只是期刊行业的一种认识和一些社会机构推出期刊目录。虽然国家没有划分,可有些职称评审部门对期刊级别有要求。文章图片2省级期刊与国家级期刊的区别实际上,国家从来没有对刊物做过级别之分,也就是在影响力和专业程度上没有省级和国家级的差别。所谓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之分,主要为方便管理,根据期刊主管单位的级别而做了区别,即国家单位主管期刊为国家级期刊,省级单位主管期刊为省级期刊。这是期刊分级的最传统的方法,也是仍在使用的主要方法。按照这种分级方法,期刊被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由代表国家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一般被认为是国家级期刊,省部级、地市级依此类推。此外,对于学报不做处理,这是个特殊团体。很难说学报属于省级还是国家级,因为我国高校统一归教育部管理,因此对于学报通常一视同仁,只要不是核心学报,其他均视为普通学报,对其分类按照本科学报和专科学报两类进行处理。期刊的分级最传统的是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1991年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发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就据此将期刊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期刊、省部级和地市级。70年代,核心期刊理论开始传入我国,到90年代,核心期刊已为学界所广为熟知。与此同时,各种与期刊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开始建立,由此得出多种期刊排行榜,很多高校科研机构也研究制定为已所用的核心期刊(或称重点期刊等)。期刊分级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如英国的《自然》和美国的《科学》就是全世界公认的一流水准的学术期刊,众多高校对于教师在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给予高额奖励奖励,就体现了对高质量期刊的重视和追求。-END-

  • 索引序列
  • 电子期刊申请管理办法
  • 专利申请管理办法
  • 专利申请流程管理办法
  • 期刊刊号申请办法
  • 学术期刊管理办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