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音乐对流行音乐的冲击
创作的主体是人,人分男女,考察戏曲创作问题也就不可不把主体性别问题纳入视野。从性别视角看,中国戏曲多写女性,是以擅长写女角著称的艺术。在西方,有持见激烈的女权/女性主义批评家单单以作家生理性别(sex)而不是社会性别(gender)判断其作品是否应当划归女性文学,其实难免偏颇。因为,从社会学而不仅仅是生理学角度看,女作家可以写女性而男作家也可以写女性,女作家可能按女权视角也可能按男权视角创作,男作家同样可能具有这种二重性。明白这点,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东方戏曲文学史上的性别与创作问题,有重要意义。 较之诗文创作,中国戏曲作家在群体性别阵营上的女性弱势很明显,尤其是在古代。从外部看,历史上的诗文女作家不在少数,但戏曲女作家寥若晨星;从内部看,女角戏向来为戏曲艺术所重,写戏并写得成就赫然的女作家在梨园中却属凤毛麟角。究其原因,盖在“菲勒斯中心”传统制约下的社会里,女性受教育的权利犹如她们自身一样通常是处于被剥夺、被遗忘状态,读书写作向来都被认同为男儿们的专利(对男子来说,“立言”有如“立功”、“立德”,同是他的立身处世之本),对此西方女权主义批评家多有言及。大势若此,即使象中国古典戏曲这滋生于乡村市井俗文化土壤且跟边缘化境遇中的女性多有瓜葛的产物,也概莫例外。别的不说,仅以后人整理出版的《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和《中国十大古典悲喜剧集》为例,整整30部古今流传的名剧竟无一直接归属女性名下,就分明指证着一个别无选择的性别文化事实。在古代戏曲史上,女作家尽管不能说没有,却屈指可数,散兵游勇,影响甚微,实在难成什么大气候,加之“边缘人”的角色身份自出生起就被社会所牢牢铸定,其人其作其成就亦大多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音乐是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以及享受生活的关键一部分。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很重要。在这一过程中会了解到很多的 知识。本文关键词:音乐 文化产业 民族音乐一. 对中国古典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认识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命运交响曲》堪称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只有贝多芬用选取了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命运”这一主题在贝多芬的演绎下有了另一种境地,成为了历史上无人挑战的经典。同时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还有欣赏了幽默曲、圆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对幽默曲的欣赏,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这个时代的音乐更是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二,传统音乐的回归与加强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立足于传统并且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是一种必然。有我国“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先生是将传统音乐用现代音乐元素演绎的典范,他创作的歌曲脍炙人口,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从民歌进课堂看加强大学生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譬如,流传在延安地区的民歌《东方红》,这是一首传遍全国的民歌。然而人们对这首民歌的了解仅限于口头的传唱之中,殊不知,其内涵深远,意义深刻。如今同学们在课堂上对这首民歌传承中出现的文化内涵的变迁的了解,不仅反映出了采风的重要性,更体味到了歌曲中的文化意义。三. 音乐陪伴人成长音乐由人创作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音乐的欣赏着便是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黄河大合唱》,中国人民内心的坚决,顽强的意志,作曲人满怀的崇高,神圣,庄严都融进那雄壮的旋律之中,让人听了热血沸腾,充满希望,让听者蓦地升起对崇高的一团敬畏与仰望。又如在欣赏陈钢、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挚的情感,音乐主要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 ”、“化蝶”为情节展开,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互应的音乐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欣赏者可以从中清楚的体味主人公的情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四素质教育与音乐课程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审美音乐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素质教育本质上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应该从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其中一个要义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于是,我国的各个大学正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同时,尤其注意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在大学课程里,艺术不再只是艺术系学生的学习内容,也纳入了普系的教程,艺术成为公共必修课程。当代大学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而艺术教育的关注正是人类感情的关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参考文献: [1 ]张萌植根本土跻身世界[J]人民音乐,2007(3) [2]杨加猛中国在线音乐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分析[J]特区经济,2008(4)本文关键词:音乐 文化产业 民族音乐
网络音乐对流行音乐的冲击
摘要:中小学阶段是进行艺术教育的最佳时期,然而当代小学生中,高段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积极性却普遍不高。如何激发高段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课堂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利于我们的音乐教育教学走向和谐。关键词:和谐 消除 建立 尊重 关注 合作 在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重视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中外教育界人士均认为:一个人的艺术素质与思想、思维道德、品行、修养,乃至举止谈吐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中小学生喜欢音乐是他们的天性,中小学阶段是进行艺术教育的最佳时期。然而,笔者发现当代小学生,尤其是高段年级的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积极性却不高,原本应该是活泼、愉快、轻松的音乐课往往变得呆板、枯燥、乏味。我现在任教五年级四个班的音乐课,半个学期下来,感觉五年级的学生上音乐课没有以前开心了,在课堂上很少有人积极主动地回答提问或是上台表演,往往是老师拨一下,学生动一下,有时也发生一些令我失望和气愤的事,音乐课上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了。回想一两年前也是在这间音乐教室,这群孩子们个个尽情地享受着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与喜悦,他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提问、上台表演的情景历历在目,至今难以忘怀。为什么学生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呢?细细一想,不足为怪,其实这是很自然的事。大多数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害怕惩罚、嘲笑和失败,这种害怕使得一些喜欢音乐的学生也开始害怕音乐了。他们表现出一种傲慢、自我保护性的“态度”,而这其实恰恰是他们“害怕”的表现。那么如何提高高段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积极性,使他们想唱就唱,并且唱得响亮,唱得漂亮呢?一、消除学生的恐惧害羞心理我发现高段学生虽然在年龄上和心理上有所成熟,但是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并没有因为这些因素而有所减弱,只不过他们不愿、不敢把这种感受表现出来。很多同学在座位上动动、唱唱、做游戏,运用自如,基本上能够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一旦请他们单独上台表演却变得羞羞答答,你推我让,有时我指名用命令的口吻要求能够表演好的学生上台展示,也是费了好大功夫才能“请”上来,就算上了台也是低着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迅速下台,有时把小脸憋得通红的,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啊!此时,师生之间就容易发生微妙的变化,教师又生气又无奈,学生却连老师都不敢多看一眼,生怕目光相对被老师选中上台表演,而对于高段学生而言,“哄、、骂”的手段似乎都不管用。对此,作为教师应该和颜悦色地来鼓励学生,让他们放下面子,放大胆子,增强自信。当他(她)上台表演后,不论好与坏,都应该及时地表扬他(她)、肯定他(她),并善意地提几点不足的地方,并帮助他(她)做得更好。我想:如果学生能够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肯定,一定会信心倍增。有了自信,也是迈向成功的关键一步。有些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每次回答问题或上台表演都文不对题,凭自己感觉乱说乱演一通,引起哄堂大笑。对于这类学生,教师首先想到的就是“忍”这个字。忍一忍,平息心中的怒火,调整一下心情,然后抿嘴一笑,对这位同学说:“老师很佩服你的胆量,我真的是自叹不如啊!那就请你帮一个忙,带动全班同学一起表演好吗?”我想,当这位学生看到老师真诚的目光,一定会欣然接受这个任务的。这样做既没有伤害这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发挥了他积极主动的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何乐而不为呢?当学生消除恐惧、害羞的心理,敢于在课堂上,在老师和众多同学面前表现自己的话,他(她)们一定会很满足,会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行和谐的情感交流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选择,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见解,尊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个孩子都有强烈被人肯定、赞许和赏识的基本要求,如何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就要看教师能否用细心、爱心和精心去发现、保护、培养学生的表现欲。教师不仅要及时发现那些外露、活跃学生的表现欲,还要能够发现那些内隐、含蓄、带有自我压抑的学生的表现欲。当学生的表现欲以某种方式反映出来时,教师要给予理解、关怀和适当的鼓励。即使不能让学生的表现欲付诸行动,也要用爱心对学生的表现欲表示称赞、支持,然后给予解释。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高段年级有的学生胆子较小,尤其女生居多,性格逐渐转为内向,他(她)们愿当旁观者与聆听者,却不愿当表演者,他(她)们把掌声给了别人,自己非但得不到掌声,也失去了表现自我的机会。这时,教师的微笑和亲切的话语可使学生靠近你、亲近你,让胆子小的自信心不足的孩子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集体对他(她)们的关心和友爱,从心理上感到满足。记得有一次,我在五(1)班上《愉快的梦》一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六八拍的含义及强弱规律,我先复习了三四拍的有关知识。为了能加强学生对三拍子音乐的感受,我想邀请一位学生与我共舞一段华尔兹。其实并没有学生们想象的复杂,只要脚步踩点正确就行了,我示范了几次,却没有一位学生愿意与我共舞。在碰了几次壁后,我依然没有放弃,面带微笑地走到一位女生面前,故作绅士地向她鞠了一躬,伸出手,对她说:“亲爱的朋友,我真诚地邀请你与我共舞,请你答应我好吗?”此时,同学们哄堂大笑,并你一句我一句地说:“快点答应吧,快点答应吧!”而这位害羞胆小的女生,面对老师亲切热情的目光,慢慢地扫除了顾虑,伸出手与我一起共舞。在音乐的伴奏下,在同学们整齐的拍手中,我和这位学生配合得非常好。当然,我也不会忘了给予她称赞和鼓励。此时,我发现在学生们中间多了几分羡慕的眼神和跃跃欲试的表情。接着,我走到学生中间拉起他(她)们的手,大声地说:“想跳就跳吧!”,果然,学生们在我的“怂恿”下,兴奋地跳了起来。虽然,他们的舞姿并不是很优美,步伐并不是很整齐、到位,但在我的眼里,他(她)们是最美最棒的舞者!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学生的表现欲不能依靠灌输,师生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才是音乐教学优化学生表现欲的重要标志。尽可能地亲近学生,与他们建立融洽、和睦的关系,把更多的微笑留给他们。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我想:每个人都是当你自己喜欢一件事,才会去做,或者说做起来更有劲,学生也是一样。他(她)们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和学习方式,只有当他(她)们拥有选择的权利,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时,他(她)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新课程要求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课堂规范,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由消极转向积极。说实在,五年级音乐书的内容实在太少,一共才七首欣赏曲和七首演唱曲,而且这些歌曲也不是很好听,往往不受学生欢迎,学生学起来兴趣不浓。有时候,一些胆大的学生就会抗议,要求唱流行歌曲。但是,一直以来,我们音乐课堂对流行歌曲持抵制态度,认为它与高雅艺术是有道而驰的,而我们的教学任务是传播高雅艺术。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就是流行歌曲是“撵”不走的。我经常从学生们身边走过会听到一些时下流行的歌曲,尤其是高段学生对流行歌曲情有独钟。唱课本歌曲味同蜡嚼,唱流行歌曲却有滋有味。而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流行歌曲确实很好听,易唱、易记,而且曲调婉转优美,歌词质朴动人,令唱者心动,闻者情牵。所以有时我会在音乐课上和学生们一起听听、唱唱一些脍炙人口的佳作。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音乐课有了时尚元素,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强,热情更高,表现力、创造力得到明显的促进。有时候他(她)们在唱流行歌曲走调了,节奏错了,我就及时地对他(她)们进行教育:只有现在认真地学习音乐基本技能,才会更快更好地去学唱流行歌曲,否则你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们音乐教师应当担负起引导学生明辨美丑的责任,帮助他(她)们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增强孩子们对低俗音乐的抵抗力,让优秀的流行歌曲能牵手音乐课堂。同时,也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对他(她)们的尊重与信任,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挖掘了学生潜在的才能,并帮助他(她)们树立了信心。四、小组合作、人人参与、共同进步都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每个人都是小组的一分子,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间的凝聚力。学生借用集体的力量马上就会找到学习的乐趣,他(她)们融合在一起,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在集体中他(她)们没有歧视、嘲笑,没有自卑感、怯懦心理的影响,能够教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生生间平等互助,人人参与,共同提高,从而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走入了音乐的殿堂!每个孩子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教师应提供给种子发芽、开花、结果所需要的充足的水分与阳光,使他(她)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使我们的音乐教育教学走向和谐! 参考文献: 《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中小学音乐教育》 第171期、180期
网络音乐对流行音乐的冲击
全部是糊弄吗
对于流行音乐我们不能来者不拒,教师在其中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怎样引导,引导怎样的歌曲进入课堂是关键。适合学生的流行音乐陆续出现在中小学音乐教材。现今国家教育正确的认识流行音乐,这一点很好。也努力在将流行的音乐的引入与传统音乐的相互融合的进程。比如现在中小学的音乐教材中已经有收入了社会上的一些优秀的知名度高的流行音乐。这些歌曲的显著的特点:是积极的爱国的。如果老师可以把握学生的喜好,把那些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适宜学生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并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作品推荐学生,让他们自主从音乐中体会快乐
新的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观念、行为上的诸多转变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和学生这一层面, 学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及管理行为也要发生相应的变革。没有与之相应的管理理念、管理行 为的支撑与保障,新课程的实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名副其实。 从一些工作现象的分析反思中可以看出,我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已经明显滞后,管理问 题瞬时凸现出来。如:重制度忽视人文关怀,重经验忽视方法创新,重硬件忽视软件建设, 重形式忽视管理实质等等。对照新的课程理念,就会发现我们在管理中有很多陈规陋习,如 果不加以调整、改变,势必制约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学校的发展,甚至教育的发展,危害不言 而喻。可以说,新课程让学校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面对新课程所引发的诸多新的变化、新的情况以及新的问题,管理者必须 本着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促进“人、校”共同发展 的根本宗旨,选准新的立足点,赋予管理新的内涵,创造管理新概念,从而进一步提高管理 层次和管理效能, 为课改的实施扫清障碍,保驾护航。因此,笔者认为,当前的学校管理应亟待关注如下问题 : 一、做好恰当的学校定位 以往的管理很少关注学校定位,对学校缺乏一个整体的盘点,推着干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也 是学校缺乏特色、缺乏生命力的致命原因之一。新课程理念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即只有从实 际出发,找到促进自己发展的“第二曲线”,才能使管理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这就需要对 学校进行准确的定位。 做好恰当的学校定位是一个关键环节,是学校追求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的起点,它 关系到学校能否找准自己的位置,设计并制定出与自身相吻合的发展战略。因为只有明确了 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地、创造性地开展好各项工作,避免工作的盲目 性。 准确为学校定位有一定的程序和步骤:首先要进行战略分析,对学校内外部环境进行系统思 考 、整合分析。这包括三个方面:(1)把握社会的客观需要。即:了解社会的发展形势及对人 才培 养的需求,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和动向,教育改革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以及 所在社区的发展要求,全面洞察宏观趋势。所谓“跳出学校看学校,走出教育看教育”就是 这个道理。(2)正视学校的办学条件。即从学校实际出发,对学校的文化传统、社会形象、 学校特色以及师资队伍、生源状况、教学设施、设备条件、资源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 (3)遵 循教育的客观规律。这是学校正确定位的基础。然后,根据这些实际状况,采用“SWOT 策 略 分析法”,从S(优势)、W(劣势)、O(机遇)和T(威胁)四个方面对学校现状进行细致分析,从 而找出工作的突破口,创建理想的办学模式。其次要厘清办学理念,拟定出极具发展空间的 学校规划。办学理念是贯穿学校工作始终的一条主线,是“灵魂”,用明确的办学思想去统 帅学校的各 项工作,指导、规范教育行为,这应成为每一位管理者的最高追求。可以说,这也是决定办 学层次高低的标尺。所谓“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深刻含义正在于此 。时下,课改给了学校发展极大的自由度和极大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用先进的理念贯穿 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促进学校的目标达成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实施真正的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并不是新生事物,虽然被经常提及,但它没有真正地在管理过程中生根发芽,在现 实中往往是流于形式,有名无实。究其根源是受传统的管理观念束缚太深,习惯于权力支配 、无条件服从这样落后的管理方式,极大地扼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 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背道而驰。其实,教师不仅仅是被管理者,同时也是管理者,具 有双重身份。要实现真正的民主管理,必须充分体现以教师为本的主体思想,营造一个宽松 的管理和心理环境,唤醒广大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让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充分 发掘他们的潜能,这才是提高学校管理质量的根本保证。高效益的管理,有赖于大家的相互 尊重、共同参与、团结协作。所以作为管理者应转变“家长式“的工作作风,打破单一的、 封闭的工作局面,走出“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增强民主意识、团队意识,采取柔性的、 开放的管理策略,把广大教师当作合作伙伴,与教师进行广泛、深入的交往和探讨,最大 限度地实现教师的“参政”、“议政”、“创新”、“求异”,倾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不 断完善工作目标和任务,从而取得最大认同和理解,这是畅通管理渠道、保证目标实现的重 要前 提。真正的民主管理是思想交流、碰撞、互动中谋求统一的过程,教师如果不再只是被动 服从,而是主动适应,管理才会有质的飞跃。 三、追求“人本”的管理极致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基于此点,关注教师的成长,立足 于发现人、培养人、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应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正象有人 说的那样:管理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做了什么事,而在于发现了多少人和培养了多少人。 反思我们的管理实践,凸现的是教师的工具价值,即把教师当作完成学校目标的工具,没有 全面地关注教师的需要、成长和发展,忽视了对教师的发现和培养,或者说仅仅维持在低效 的培养水平上。这无异于慢性自杀,因为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研究表明, 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指标只有一个,就是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若照此定位,就不难理解“ 立足于发现、致力于培养”该有多么的重要。所以作为管理者,更多考虑的应是如何造就一 支专业化的队伍,如何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客观的眼光看待每一位教师,如何根据 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优势,制定出因人而异的培养规划,如何按时代的要求,促进 他们的专业化发展。尤其在课改的起始阶段,管理者面临着诸多难题,例如,研究型教师 的培养、教师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技术等新的技能培养等等,都需要 一个一个地去攻破,只有这样,教师的工作能力才会与日俱增,教师的整体实力才能不断攀 升。 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促进人不断发展的文化场所,它应该追求一种文化品味,体现一种 特有的文化气息和文化底蕴,从而达到时时引导人、塑造人、实现自我超越的教育目的,进 一步地推动学校的发展。 受一定的认识局限,一些管理者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上,虽说这也 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仅强调物质建设未免有些偏颇。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应在建立学习 型组织、建设学习化校园上多做文章,创设开放、宽松的交流空间,开展各种科研活动,开 设丰富多彩的论坛、辩论会、信息发布会等,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学术气、书卷气,体 现出一种文化追求,这对师生的成长以及学校的发展都大有裨益。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文化氛 围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需要几代的管理者 和广大教师共同为之努力奋斗,才能不断丰富其内涵,提高其文化品位。 五、重建“绿色“的管理制度 制度管理是一种常规而有效的管理手段,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的全 面推进,我们不难发现,旧的制度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甚至起了反作用,所以学校管 理制度的重建已迫在眉睫。 笔者认为,重建管理制度应体现“绿色”宗旨。所谓“绿色”宗旨,意指新课程下的管理 制度要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思想,立足于催人奋进、共求发展这样的主题,要充满生命的活力 。 具体说,有两层含义:一要“新”。即总体上要符合时代精神和课改的指导思想,要体 现学校的管理意图,引导、矫正教师的教育行为,充分 发挥制度管理的导向功能。二要“活”。即要体现一定的弹性,可随时根据形势变化以及实 际状况进行微调,同时还不束缚人的手脚,有利于教师的探索和创造,有利于教师的进一步 发展,充分发挥制度管理的激励功能。 总之,重建制度是为了取得更好的管理效益,所以在重建过程中要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 和要求,取得目标上的认同,本着促进人、发展人的根本宗旨,使制度管理焕发新的活力。
加我QQ 我跟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