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主编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主编

发布时间: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主编

叶冬青,男,汉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58年2月出生,安徽巢湖人,安徽医科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中华疾病控制杂志》主编和编辑部主任。社会兼职:中华临床流行病学学会委员,安徽省免疫学会常务理事,中华预防医学编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流行病学学会委员,安徽省流行病学会常委,安徽省临床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疾病控制杂志》主编和编辑部主任。《世界感染杂志》名誉主编,《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医学新知》常务编委,《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临床与输血杂志》、《中国公共卫生》、《肿瘤防治杂志》编委。安徽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安医大基层委员会主委,九三学社安徽省委员会主任委员学习经历及晋升情况1982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系,同年留校任教。1989年获安徽医科大学流行病学专业硕士学位。2000年获中山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87年晋升讲师,1993年晋升副教授,1995年担任硕士生导师,1998年晋升教授,1999年入选安徽省跨世纪学术和科技带头人后备人选,2001年担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的专业及主要贡献:主要从事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慢性病流行病学等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中华医学基金会(CMB)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基金、安徽省人事厅、教育厅和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基金、安徽省财政厅资助等十余项。近十年在国内外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二百余篇 (被SCI收录100余篇),主编参编专业书籍10余本。获奖情况: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医学生预防控制疾病能力的研究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及(2005年)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医学生预防控制疾病能力的研究 安徽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5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础与系列研究 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5年) 几种基因多态性及其环境交互作用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研究 安徽省高校优秀科技成果奖三等奖(2004年) 影响安徽省高校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因素的研究 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00年) 常见结缔组织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3年) 献血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 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四等奖(1998年) 2001年获得校优秀硕士生导师奖 2003年分别获得校级名师奖和校级优秀教师称号 2004年获得省级模范教师称号 2006年被评为安徽省教学名师 2010年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2年获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吴杨奖)

1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是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1955年创刊,月刊。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2008、2011年版收录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09、2010、2011年RCCSE核心期刊排行榜A类期刊,被国内外多种数据库收录。本刊以原始研究论文为主,反映我校在科研、医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辟有专家笔谈、基础医学研究、预防医学研究、药学研究、临床医学研究、技术与方法、综述、讲座等。作者以本校及附属医院的科研和医务人员为主,外单位稿件必须是省级以上基金项目论文,非直属附属医院的教学医院论文接收范围为:省级以上课题基金项目论文、在高水平实验室完成的具有一定创新性和信息量的论文、大样本且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临床回顾性论文。2 稿件要求资料真实可靠,内容充实,论点明确,推论严谨,设计合理,数据准确,结构严密,层次分明,文通句顺,字迹端正;统计学检验方法应正确。论著和综述一般4 500~6 000字,技术与方法3 000~4 000字。修回稿的撤稿须提出申请,如该文主要内容在他刊发表,本刊将通知作者所在单位,按一稿两投处理,且两年内将不再接受第一作者和责任作者的文章。3 本刊审稿采用盲审制,即在为审稿人保密的同时,隐去作者的单位姓名;稿件由相关专家审阅。来稿第1页须单独列出文题、作者、作者单位、邮政编码、电子信箱、联系电话;作者个人信息在正文中不必出现,以便盲审。来稿须附电子文档。4 简化汉字按1964年《简化汉字总表》规定,不要用繁体字。文题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不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基金资助课题、攻关或重点项目应在在首页下标注说明,并注明课题编号。来稿一律应附关键词(3~7个)和中国图书分类号。5 论著一律应附中、英文摘要。摘要中非标准的符号及术语第一次出现时应用全称;省去“本文”、“作者”、“××年~××年”等用语,采用第3人称表述。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姓名(前3名)用汉语拼音,姓前名后,姓、名的首字母大写,双名或复姓音节易混淆者应加隔音符号“′”。中英文摘要内容应相对应,字数在200字左右,应采用国际通用的结构式摘要。结构式摘要分四部分:①目的: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并说明提出问题的缘由,表明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②方法: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使用的材料和方法等。③结果:简要列出研究的主要结果和数据,叙述要具体、准确。④结论:简要说明经验证、论证取得的正确观察及其理论价值。6 文内标题层次不宜过多,序号按1;1,2;1,2……的程序排列。标题一律左顶格。各级标题字数不宜过多,同级标题不应时有时无。论文按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等次序结构撰写。7 计量单位和单位符号应采用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名称和代号。如μm、mm、km、mg、g、kg、ml、L、h、min、s、iv、ip、ig、sc、po、IU、mol、mol/L等。表示物质在人体的含量,统一用L(升)作分母,不得使用带词头的分母(如μl、ml、dl、mm3),更不宜使用不是计量单位的“%”来表示每百毫升(/dl);克分子浓度、克当量浓度应改为物质的量浓度(mol/L)。构成比一律用小数表示(如中性粒细胞占70%应为中性粒细胞占70)。压力、压强、应力单位(如mmHg、cmH2O、atm、dyn/cm等)应换算成kPa;Ci应换算成GBq;rad应换算成Gy;Cal应换算成J。8 凡使用阿拉伯数字得体的地方,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尾数有3个以上零的整数和小数点后有3个“0”的纯小数,均可用“×10n”表示(n为正、负整数),但属于有效数字的“0”必须写出。小数点前或后超过4位数时,从小数点向左或向右,每3位数空1/4格。数字与外文字母间空1/4格。小数点后的有效数字位数应前后一致。9 具有单位的数值范围书写应正确,如5 ml~6 ml可写成5~6 ml。一系列数值的计量单位相同时,可在最末一个数值后标明单位,如5、10、15、20、25 mol/L。数值偏差如25℃±1℃也可写成(25±1)℃,不宜写成25±1℃,3万~8万不能写成3~8万,50%~80%不能写成50~80%,3×105~8×105不能写成3~8×105。体积5 cm×8 cm×10 cm或5×8×10 (cm3)不能写成5×8×10 cm或5×8×10 cm3。10 图表应有自明性,可用文字叙述的则不必用图表,图、表不要相互重复。照片应清晰、对比度适宜,显微镜图应注明放大倍数和染色方法。表用三线式。图表在文中出现处应标明“此处插入图(表)”的方框。11 参考文献仅限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公开发表的最新文献(5年以内),非直接阅读过或内部刊物上的文献不宜引用。引用文献不要超过15条,按引用先后顺序列于文末,并在引用处加注角码。文献人名均采用姓前名后(名缩写)的著录法。常用的期刊、专著著录格式如下:[期刊] [序号] 作者(不超过3人者全部著录,超过3人者取前3人,后加等或et al)篇名[J] 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专著] [序号] 作者(著录同期刊)篇名[M]//专著主要责任者书名版次(第1版可不标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12 本刊在收稿后立即给收稿通知并审稿,3个月内予以答复。查阅稿件务请注明稿件编号。作者寄回修改稿时必须认真填写修回稿封面,并将原稿和修稿单一并寄回。稿件一经刊出,赠送当期《学报》2份。不用稿回复作者退稿意见。投稿请寄编辑部,勿寄给个人。来稿及修回稿均请自留底稿,以便进一步修改和防止丢失。为适应科技信息交流网络化需要,本刊已通过因特网提供相关信息服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1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是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1955年创刊,月刊。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2008、2011年版收录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09、2010、2011年RCCSE核心期刊排行榜A类期刊,被国内外多种数据库收录。本刊以原始研究论文为主,反映我校在科研、医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辟有专家笔谈、基础医学研究、预防医学研究、药学研究、临床医学研究、技术与方法、综述、讲座等。作者以本校及附属医院的科研和医务人员为主,外单位稿件必须是省级以上基金项目论文,非直属附属医院的教学医院论文接收范围为:省级以上课题基金项目论文、在高水平实验室完成的具有一定创新性和信息量的论文、大样本且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临床回顾性论文。2 稿件要求资料真实可靠,内容充实,论点明确,推论严谨,设计合理,数据准确,结构严密,层次分明,文通句顺,字迹端正;统计学检验方法应正确。论著和综述一般4 500~6 000字,技术与方法3 000~4 000字。修回稿的撤稿须提出申请,如该文主要内容在他刊发表,本刊将通知作者所在单位,按一稿两投处理,且两年内将不再接受第一作者和责任作者的文章。3 本刊审稿采用盲审制,即在为审稿人保密的同时,隐去作者的单位姓名;稿件由相关专家审阅。来稿第1页须单独列出文题、作者、作者单位、邮政编码、电子信箱、联系电话;作者个人信息在正文中不必出现,以便盲审。来稿须附电子文档。4 简化汉字按1964年《简化汉字总表》规定,不要用繁体字。文题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不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基金资助课题、攻关或重点项目应在在首页下标注说明,并注明课题编号。来稿一律应附关键词(3~7个)和中国图书分类号。5 论著一律应附中、英文摘要。摘要中非标准的符号及术语第一次出现时应用全称;省去“本文”、“作者”、“××年~××年”等用语,采用第3人称表述。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姓名(前3名)用汉语拼音,姓前名后,姓、名的首字母大写,双名或复姓音节易混淆者应加隔音符号“′”。中英文摘要内容应相对应,字数在200字左右,应采用国际通用的结构式摘要。结构式摘要分四部分:①目的: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并说明提出问题的缘由,表明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②方法: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使用的材料和方法等。③结果:简要列出研究的主要结果和数据,叙述要具体、准确。④结论:简要说明经验证、论证取得的正确观察及其理论价值。6 文内标题层次不宜过多,序号按1;1,2;1,2……的程序排列。标题一律左顶格。各级标题字数不宜过多,同级标题不应时有时无。论文按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等次序结构撰写。7 计量单位和单位符号应采用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名称和代号。如μm、mm、km、mg、g、kg、ml、L、h、min、s、iv、ip、ig、sc、po、IU、mol、mol/L等。表示物质在人体的含量,统一用L(升)作分母,不得使用带词头的分母(如μl、ml、dl、mm3),更不宜使用不是计量单位的“%”来表示每百毫升(/dl);克分子浓度、克当量浓度应改为物质的量浓度(mol/L)。构成比一律用小数表示(如中性粒细胞占70%应为中性粒细胞占70)。压力、压强、应力单位(如mmHg、cmH2O、atm、dyn/cm等)应换算成kPa;Ci应换算成GBq;rad应换算成Gy;Cal应换算成J。8 凡使用阿拉伯数字得体的地方,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尾数有3个以上零的整数和小数点后有3个“0”的纯小数,均可用“×10n”表示(n为正、负整数),但属于有效数字的“0”必须写出。小数点前或后超过4位数时,从小数点向左或向右,每3位数空1/4格。数字与外文字母间空1/4格。小数点后的有效数字位数应前后一致。9 具有单位的数值范围书写应正确,如5 ml~6 ml可写成5~6 ml。一系列数值的计量单位相同时,可在最末一个数值后标明单位,如5、10、15、20、25 mol/L。数值偏差如25℃±1℃也可写成(25±1)℃,不宜写成25±1℃,3万~8万不能写成3~8万,50%~80%不能写成50~80%,3×105~8×105不能写成3~8×105。体积5 cm×8 cm×10 cm或5×8×10 (cm3)不能写成5×8×10 cm或5×8×10 cm3。10 图表应有自明性,可用文字叙述的则不必用图表,图、表不要相互重复。照片应清晰、对比度适宜,显微镜图应注明放大倍数和染色方法。表用三线式。图表在文中出现处应标明“此处插入图(表)”的方框。11 参考文献仅限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公开发表的最新文献(5年以内),非直接阅读过或内部刊物上的文献不宜引用。引用文献不要超过15条,按引用先后顺序列于文末,并在引用处加注角码。文献人名均采用姓前名后(名缩写)的著录法。常用的期刊、专著著录格式如下:[期刊] [序号] 作者(不超过3人者全部著录,超过3人者取前3人,后加等或et al)篇名[J] 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专著] [序号] 作者(著录同期刊)篇名[M]//专著主要责任者书名版次(第1版可不标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12 本刊在收稿后立即给收稿通知并审稿,3个月内予以答复。查阅稿件务请注明稿件编号。作者寄回修改稿时必须认真填写修回稿封面,并将原稿和修稿单一并寄回。稿件一经刊出,赠送当期《学报》2份。不用稿回复作者退稿意见。投稿请寄编辑部,勿寄给个人。来稿及修回稿均请自留底稿,以便进一步修改和防止丢失。为适应科技信息交流网络化需要,本刊已通过因特网提供相关信息服务。

安徽大学学报主编

2005年至2011年,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627项,获得纵向科研经费3276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2项;签订技术开发合同236项,争取横向科研经费1亿多元;发表学术论文7150篇,SCI、EI、STP收录论文数771篇,出版著作619部;鉴定、评审科研成果121项,获得国家和地方各级各类科研奖励97项,授权专利15项。根据汤森路透集团2012年发布的ESI数据显示,安徽大学化学学科、物理学学科进入全球排名前1%,这反映了安徽大学在这两个学科领域成果丰硕。 化学学科进入全球前1%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总共1065个,安徽大学化学学科进入全球前1%的近十年(2002-2012年) 论文总数为680篇、排名667位,总被引频次4515次、排名902位。物理学学科进入全球前1%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总共763个,安徽大学物理学学科进入全球前1%的近十年(2002-2012年)论文总数为716篇、排名588位,总被引频次为4875次、排名757位。 馆藏资源截至2013年,全校各种纸质文献约270万册(件),其中图书馆入藏有中文图书约210万册、外文图书20余万册、古籍线装书约13万册、合订本报刊近20万册。馆藏古籍线装书中有善本688部9752册(部分为珍本和孤本),还收藏有《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续编》、《四库存目丛书》、《丛书集成》、《册府元龟》、《太平御览》、《中华大藏经》、《新修大正大藏经》等大型古籍丛书、类书。图书馆入藏有中外文报刊9000余种,其中解放前报刊670种,核心期刊约700种。入藏中文电子图书2万种,4万册,外文电子图书4000多种。外文全文电子期刊7000多种(其中现刊3000余种),中文全文电子期刊9000多种,国内外数据库系统30多种(按出版商计算)。其中大型数据库有:Elsevier、EBSCO、Springer-Link、PQDD(北美博硕士论文库)、部分美国学协会数据库和John Wiley数据库、OCLC基本组数据库、BA、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国研网等。 学术期刊《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60年,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大学主办,是面向全国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大16开,逢单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南京大学)、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武汉大学)、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国内外以下十余种重要检索性文摘和数据库收录: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德国《数学文摘》(ZM),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电子科技文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E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服务》(CEPS)等。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科技核心期刊(科技部)。 安徽大学校徽原制定于80年代后期。校徽总体上为圆形,中心图案系学校教学主楼的变形、“1928”系学校创建年份,象征学校的历史;“安徽大学”中英文文字分别呈弧状围绕中心图案上下。2003年9月,安徽大学启用了由艺术系教师设计的新的校徽图案。本着连续、稳重、现代和简洁的原则,新校徽保持了原校徽的圆形构图(取“通达”、“圆通”之意),保留了原校徽使用的毛泽东手书校名,校名的英文译名及建校时间,还保留了学校重建后教学主楼这一标志性建筑作为构图主体,并作适当变形,使其既保持原有的纵深、重叠、延展等基本特点,又与新建磬苑校区的主体建筑群由东向西眺望之景观相似,以示新老校区文化一脉相承,楼的外形像书、像皇冠,楼前加上一组半圆形树冠,更显高大、深远而生机盎然。 至诚至坚博学笃行此8字中,有6字出自《礼记·中庸》。“至诚”是传统儒家的最高道德境界;“博学”“笃行”则被注为“诚之目”,是达到“至诚”境界的行为指南。“至坚”2字提炼自学校乃至时代对人的品格要求,同是达到“至诚”境界不可或缺的意志力因素。就今天来说,“至诚至坚”是指以诚实、诚信和坚毅、坚定为目标的人生修养过程,可视为对人“德”的要求;“博学笃行”是指以渊博、深厚和笃实、诚笃为指标的学行态度,可视为对人“才”的要求。“至诚至坚,博学笃行”8字联系起来解读,虽不外乎“德才兼备”的意思,但通过对“诚”“坚”“博”“笃”的强调,突出了对学习目的实践和对人成才的道德要求。安徽大学校训制定于1996年底。1998年,学校在筹办建校7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邀请中国当代佛学家、社会活动家、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了校训。 安徽大学校歌于1933年创作,由安徽大学校长程演生先生作词,上海国立音专(上海音乐学院前身)萧友梅先生作曲。歌词:潜岳苍苍,江淮汤汤。夏商肇启,雍容汉唐。文化丕成,民族是昌。莘莘多士,跻兹上庠。潜岳苍苍,江淮汤汤。缅怀先哲,管仲蒙庄。高文显学,宋清孔彰。莘莘多士,跻兹上庠。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编委

安徽医科大学前身是上海东南医学院,创办于1926年5月,1949年底响应中共中央华东局 " 面向农村,走向内地 " 的号召,内迁安徽省怀远县,成为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1952 年迁至省会合肥市现址,改名为安徽医学院。1996年6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学校占地约86万平方米(1296 亩),建筑总面积约70余万平方米。  建校以来,学校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办学水平不断攀升。学校的办学定位是建设特色鲜明、国内先进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2006年10月,学校成功地举办了以“人文、学术、创新”为主题的80周年校庆,成立校董事会和校友联谊会。学校将现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专门为学校前身东南医学院毕业生的题词“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确立为新校训。在80年历史传承的基础上,对学校办学传统和办学理念进行提炼。育人方针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医德医术,至善求精”,育人理念是“兴国、仁爱、博学、求精”,育人途径是“人文与医学融通,传统与现代融会,好学与力行融合”。目前,全校上下形成了“求真、求精、求新”的校风学风,成为支撑和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共为社会培养医学人才35095人,其中本科生17205人,专科生6432人,硕士生934人,博士生52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10472人。  学校现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安徽省口腔医院)、卫生管理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研究生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临床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省立临床学院(附属省立医院)、第二临床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在建)、第三临床学院(附属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课程部、医学检验系、医学影像系、麻醉学系、医学心理学系、医学美容系共20个直属教学机构。有91个教研室,19个 教学实验室。  学校拥有第一附属医院、附属省立医院、附属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附属口腔医院、第四临床学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第五临床学院(六安市人民医院)、杭州临床学院(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解放军临床学院(解放军105医院)、精神卫生临床学院(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等30余家临床教学实习医院;拥有合肥市疾病控制中心等预防医学、卫生管理及其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40余家;分布于本省各市及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广东等省市。  学校设有临床医学(七年制)和临床医学(五年制)、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生物技术、麻醉学、医学影像、医学检验、护理学、妇幼卫生、卫生事业管理、医疗保险、医药信息与计算机应用、全科医学、康复治疗学、医学心理学、临床药理学、药品监督与管理、药品营销、医事法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医学美容共23个本科专业(方向)。有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3个三年制专科专业(方向)。设立了药理学、皮肤病与性病学、老年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免疫学、内科学、神经病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8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6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具有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和公共卫生专业硕士(MPH)学位授予权。有药学、临床医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药理学、皮肤病与性病学、老年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病原生物学、外科学(普外)和内科学(消化系病)等7个省级重点学科;20个省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7个省级临床医学重点扶持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基因研究重点实验 室、安徽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是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建有教育部重要遗传病基因资源利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和安徽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  在校生共12562人,其中博士生112人、硕士生1243人、本科生9766 人、专科生1441人。学校获准招收港澳台地区本科生、研究生和外国留学生。  全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4837人,其中正高职称714人,副高职称1157人,博士197人,国家 " 百千万人才工程 " 第一、二层次人选4人,教育部骨干教师3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09人,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18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5人次,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86人次,省卫生系统学术技术带头人172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333人,教师中有46人次担任国家医药类本科规划教材的主编、副主编或编委,1996年以来获得省部级以上模范称号23人。  学校图书馆和各学院、各附属医院分馆藏书72万册,中外文印刷期刊及网络电子版期刊 20000余种,为全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安徽省级中心馆,校园网联通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国际互联网。  学校成立了临床药理、生物医学、老年病、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心血管病、肿瘤防治、皮肤病、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医学哲学等46个省、校级研究所。建有安徽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近5年来,承担包括国家 "863""973" 计划、火炬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际合作项目等各类科研课题963项,争取纵向科研经费3338万元,85项成果获得奖励,出版著作166部,发表科技论文4700多篇,其中SCI 收录论文345篇。编辑出版的国家级及面向全国发行的期刊有《安徽医科大学学报》、《中国药理学通报》、《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疾病控制杂志》等 15种。  学校与欧、美、日本、加拿大等地区和国家的一些著名高校建立了密切的校际关系。每年派出近100人到国外留学、研修和参加学术交流,同时邀请30多位外国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与世界卫生组织、香港复康中心合作培养康复医学人才;与荷兰皇家科学院脑研究所合作成立了安徽省老年病研究所;与加拿大加中儿童基金会合作建立了儿童保健培训中心;与日本JICA 集团合作培训全省市、县卫生局局长和医院院长;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合作成立中德卫生管理培训中心等。 每年有近百人出国(境)留学、研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同时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每年接待国外专家教授来访30-50余人次。学校还与国外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目前学校与欧洲、美洲国家的主要合作项目有:欧盟第六次框架合作项目、中美艾十字项目、中加农村卫生服务利用检测和评价项目。学校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赴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德国奥斯拉布吕克科学应用大学、德国乌尔姆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进修、攻读博士学位,同时也接收国外友好学校的学生来我校见习。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1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是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1955年创刊,月刊。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2008、2011年版收录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09、2010、2011年RCCSE核心期刊排行榜A类期刊,被国内外多种数据库收录。本刊以原始研究论文为主,反映我校在科研、医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辟有专家笔谈、基础医学研究、预防医学研究、药学研究、临床医学研究、技术与方法、综述、讲座等。作者以本校及附属医院的科研和医务人员为主,外单位稿件必须是省级以上基金项目论文,非直属附属医院的教学医院论文接收范围为:省级以上课题基金项目论文、在高水平实验室完成的具有一定创新性和信息量的论文、大样本且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临床回顾性论文。2 稿件要求资料真实可靠,内容充实,论点明确,推论严谨,设计合理,数据准确,结构严密,层次分明,文通句顺,字迹端正;统计学检验方法应正确。论著和综述一般4 500~6 000字,技术与方法3 000~4 000字。修回稿的撤稿须提出申请,如该文主要内容在他刊发表,本刊将通知作者所在单位,按一稿两投处理,且两年内将不再接受第一作者和责任作者的文章。3 本刊审稿采用盲审制,即在为审稿人保密的同时,隐去作者的单位姓名;稿件由相关专家审阅。来稿第1页须单独列出文题、作者、作者单位、邮政编码、电子信箱、联系电话;作者个人信息在正文中不必出现,以便盲审。来稿须附电子文档。4 简化汉字按1964年《简化汉字总表》规定,不要用繁体字。文题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不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基金资助课题、攻关或重点项目应在在首页下标注说明,并注明课题编号。来稿一律应附关键词(3~7个)和中国图书分类号。5 论著一律应附中、英文摘要。摘要中非标准的符号及术语第一次出现时应用全称;省去“本文”、“作者”、“××年~××年”等用语,采用第3人称表述。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姓名(前3名)用汉语拼音,姓前名后,姓、名的首字母大写,双名或复姓音节易混淆者应加隔音符号“′”。中英文摘要内容应相对应,字数在200字左右,应采用国际通用的结构式摘要。结构式摘要分四部分:①目的: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并说明提出问题的缘由,表明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②方法: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使用的材料和方法等。③结果:简要列出研究的主要结果和数据,叙述要具体、准确。④结论:简要说明经验证、论证取得的正确观察及其理论价值。6 文内标题层次不宜过多,序号按1;1,2;1,2……的程序排列。标题一律左顶格。各级标题字数不宜过多,同级标题不应时有时无。论文按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等次序结构撰写。7 计量单位和单位符号应采用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名称和代号。如μm、mm、km、mg、g、kg、ml、L、h、min、s、iv、ip、ig、sc、po、IU、mol、mol/L等。表示物质在人体的含量,统一用L(升)作分母,不得使用带词头的分母(如μl、ml、dl、mm3),更不宜使用不是计量单位的“%”来表示每百毫升(/dl);克分子浓度、克当量浓度应改为物质的量浓度(mol/L)。构成比一律用小数表示(如中性粒细胞占70%应为中性粒细胞占70)。压力、压强、应力单位(如mmHg、cmH2O、atm、dyn/cm等)应换算成kPa;Ci应换算成GBq;rad应换算成Gy;Cal应换算成J。8 凡使用阿拉伯数字得体的地方,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尾数有3个以上零的整数和小数点后有3个“0”的纯小数,均可用“×10n”表示(n为正、负整数),但属于有效数字的“0”必须写出。小数点前或后超过4位数时,从小数点向左或向右,每3位数空1/4格。数字与外文字母间空1/4格。小数点后的有效数字位数应前后一致。9 具有单位的数值范围书写应正确,如5 ml~6 ml可写成5~6 ml。一系列数值的计量单位相同时,可在最末一个数值后标明单位,如5、10、15、20、25 mol/L。数值偏差如25℃±1℃也可写成(25±1)℃,不宜写成25±1℃,3万~8万不能写成3~8万,50%~80%不能写成50~80%,3×105~8×105不能写成3~8×105。体积5 cm×8 cm×10 cm或5×8×10 (cm3)不能写成5×8×10 cm或5×8×10 cm3。10 图表应有自明性,可用文字叙述的则不必用图表,图、表不要相互重复。照片应清晰、对比度适宜,显微镜图应注明放大倍数和染色方法。表用三线式。图表在文中出现处应标明“此处插入图(表)”的方框。11 参考文献仅限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公开发表的最新文献(5年以内),非直接阅读过或内部刊物上的文献不宜引用。引用文献不要超过15条,按引用先后顺序列于文末,并在引用处加注角码。文献人名均采用姓前名后(名缩写)的著录法。常用的期刊、专著著录格式如下:[期刊] [序号] 作者(不超过3人者全部著录,超过3人者取前3人,后加等或et al)篇名[J] 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专著] [序号] 作者(著录同期刊)篇名[M]//专著主要责任者书名版次(第1版可不标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12 本刊在收稿后立即给收稿通知并审稿,3个月内予以答复。查阅稿件务请注明稿件编号。作者寄回修改稿时必须认真填写修回稿封面,并将原稿和修稿单一并寄回。稿件一经刊出,赠送当期《学报》2份。不用稿回复作者退稿意见。投稿请寄编辑部,勿寄给个人。来稿及修回稿均请自留底稿,以便进一步修改和防止丢失。为适应科技信息交流网络化需要,本刊已通过因特网提供相关信息服务。

  • 索引序列
  •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主编
  •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 安徽大学学报主编
  •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编委
  •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