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直肠癌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直肠癌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直肠癌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1.肛门栓塞法治疗肛肠疾病的进展. 中医杂志.1993.7:4342.中西医结合肛瘘括约肌保留手术对肛门功能的保护评价.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2:233.脊髓截瘫者的肛门外括约肌功能(译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44.WB--100II型微波多功能治疗机治疗常见肛肠论坛99例.中国肛肠病杂志.1994.5:215.内口缝合药捻脱管法治疗肛瘘. 中国肛肠病杂志.1993.3:36.我国肛肠病研究新进展. 福建中医药.1993.6:547.清燥救肺汤治疗慢性喉痹73例.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喉科学.1993.3:958.肛瘘手术前后括约肌肌电图的研究. 中国肛肠病杂志.1991.3:109.小儿后天性直肠前庭瘘的治疗体会. 中肛肠病杂志.1993.3:3410.消炎痛栓致过敏性休克的报告. 中国肛肠病杂志.1990.1:3011.中医肛门直肠给药法治疗肛肠疾病的进展.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2. 4:5012.中西医结合肛瘘括约肌保留手术治疗肛瘘36例. 四川中医.1993.9:3513.内口闭锁药捻脱管法治疗肛瘘45例分析. 实用中医药杂志.1994.1:814.便秘的中医治疗. 现代中医.1993.4:2215.内口闭锁药捻脱管法对肛门功能的保护---临床与测压研究.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1994.1:2416.内口缝合药捻脱管法治疗肛瘘的临床研究. 冶金医学.1992.2:10517.肛门直肠内给药法治疗痔科疾病的现状(上). 中医临床与保健.1993.3:6318.肛门直肠内给药法治疗痔科疾病的现状(中).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4. 1:2219.国内外肛瘘治疗现状.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2.3:6120.清燥救肺汤治疗慢性喉痹73例.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9:53321.消肿止痛汤治疗肛肠病术后肛门水肿61例. 陕西中医.1994.10:46222.切缝法治疗前庭大腺炎继发肛瘘的体会. 实用中医药杂志.1991.3:823.罕见肛周多间隙脓肿合并股后深间隙脓肿的治疗. 实用中医药杂志. 1992.4:1824.肛瘘中医治法原流与现状简述. 重庆中医药杂志.1990.3:2825.国外肛瘘治疗简述. 中医药信息报.1989.1:2126.曹吉勋痔瘘学术思想及成就探讨.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0.1:1827.前侧复杂性肛门会阴瘘的直肠内移动瓣修补术( 译文).实用医学杂志.1990.5:5028.国外肛瘘括约肌保留手术的现状. 中医研究生.1990.1:4029.药捻脱管法治肛瘘探源述今. 中医文献在志.1988.3:3830.曹吉勋的肛肠外科学术成就. 中医文献杂志.1990.2:2931.论傅山对痔瘘的学术见解.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9.1:5432.内口闭锁药捻脱管法治肛瘘----液体感觉与节制研究. 张燕生主编:肛肠病研究新进展.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9:7933.内口缝合药捻脱管治疗肛瘘的研究总结报告. 成都医药.1992.4:19934.内口缝合药捻脱管法对肛门功能的保护----液体感觉与节制研究. 成都医药.1992.4:20235.四季青过敏1例. 四川中医.1985.5:436.中医发展急待解决的若干问题. 中医教育.1986.1:937.硫磺苦参煎治酒糟鼻. 四川中医.1987.5:5438.清燥救肺汤加减治喉痹. 新疆中医药.1988.1:6139.从自然观看中医学的局限性. 中医研究生.1987.1:4640.高位肛瘘挂线疗法的新评价. 中医药信息报.1987.5:841.我国大肠肛门病研究显示较强实力. 中医药信息报.1987.11:342.肛瘘国外治疗简述. 中医研究生.1988.1:4843.中医病历建设的里程碑. 中医药信息报.1988.12:1744.全国中医专科病历座谈会在青岛召开. 中医药动态.1988.12:545.青燥救肺汤致过敏的报告. 新疆中医.1990.1:5446.肛瘘治疗新法----内口闭锁药捻脱管. 中医药信息报.1989.11:2547.肛瘘内口闭锁药捻脱管法术后直肠感觉与肛门节制功能的研究. 中国肛肠病杂志.1995.3:1148.经阴道直肠前突修补并直肠粘膜折叠注射术结合中药治疗直肠前突与内脱垂性便秘的观察. 中国肛肠病杂志.1995.1:2749.苦清汤治疗肛门尖锐湿差疣45例临床观察. 中国肛肠病杂志.1997.3:5650.国内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研究.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1995.3:5951.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国肛肠病杂志.1996.5:3152.大肠息肉的诊断与恶变研究进展. 中国肛肠病杂志.1997.4:4853.熊冰痔疮胶囊治疗痔疮肛裂的临床研究. 中国肛肠病杂志.1998.9:354.直肠粘膜纵行缝叠基底硬化注射术治疗直肠内套叠和内脱垂性便秘64例. 中国肛肠病杂志.1998.1:1655.耻骨直肠肌综合征1例. 中国肛肠病杂志.1998.9:2156.肉片嵌顿致空肠多发性瘜室炎1例.中国肛肠病杂志.1999.8:2357.口服甘露醇清洁肠道致麻痹性肠梗阻1例.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1.4:4258.选择性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慢传输性便秘大肠肛门病研究新进展.P47.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4.上海59.肛门直肠瘘的诊断与治疗.大肠肛门病研究新进展.P211.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4.上海60.大肠癌的研究进展. 大肠肛门病研究新进展.P277.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461.复方薄荷脑腰俞穴麻醉法用于肛肠论坛45例疗效观察.P402.大肠肛门病研究新进展.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4.上海62.支撑吻合管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评价.中医杂志.2003.10.12063.腰俞穴麻醉法用于PPH手术的临床观察.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3.增3864.直肠栓剂的进展. 中国肛肠病杂志.2000.7:3265.顽固性便秘的外科治疗.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7.3:1767.结肠造口的选择与护理.中国肛肠病杂志.2002.2.1368.直肠前突所致顽固性便秘的外科治疗.《中国肛肠病杂志》.2000.1:1969.肛周脓肿的研究进展.中国肛肠病杂志.2002.5:3670.支撑吻合管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评价.中医杂志2003,44:120-12271.经肛门环扎式吻合法治疗低位直肠癌258例分析.中国实用新医学2006,2(6)72.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并发症的回顾性调查.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239-24073.结肠瘫痪症结肠切断旷置术后综合征的报道.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26174.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Ⅱ、Ⅲ度直肠前突的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447):79-8075.PPH术后吻合口分离伴感染1例.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447):133.76.高温水灌肠治疗低张性结肠填塞症的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447):144-14577.晚期直肠癌会阴部复发局部姑息性超范围切除配合辅助治疗的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447):158-15978.成人直肠阴道瘘手术治疗失败原因分析.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447):218-21979.结肠瘫痪症行选择性结肠切断旷置术后旷置结肠综合征的防治.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447):270-27180.中药治疗直肠癌的研究进展.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447):319-32281.抑肝培土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0例.四川中医2002,20(6):4682.PPH治疗痔病的远期临床疗效观察.中国肛肠病杂志2007,27(5):37-3883.选择性结肠切断旷置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国肛肠病杂志2007,27(6):22-2384.晚期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部复发的综合治疗.中国肛肠病杂志2007(10):28-2985.PPH技术的优势与缺陷.中国肛肠病杂志.2007,27(3):52-5486.泄泻从心肺论治的初探.中国肛肠病杂志2007,27(7):48-4987.成人直肠阴道瘘2例手术治疗失败原因分析.中国肛肠病杂志2007,27(10):5888.旷置结肠综合征的临床报告.结直肠肛门外科2007,13(4):235-23789.PPH技术治疗直肠广基息肉的体会.结直肠肛门外科2007,13(6):387-38890.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左下腹排便可控制性造口技术的临床研究.结直肠肛门外科2007,13(6):366-36991.高温水灌肠治疗低张性结肠填塞症的临床观察.结直肠肛门外科2007,13(6):372-37392.缝线反应导致肠外瘘1例报告.结直肠肛门外科2007,13(6):398-39993.早期结直肠癌基因诊断的研究进展.结直肠肛门外科2007,13(6):400-40294.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手术护理配合体会.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14(4):278-28095.慢性顽固性便秘与情感障碍的相互关系及中医治疗对策.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8(1):53-5496.高温水灌肠治疗低张性结肠填塞症的临床观察.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8(1):21-2297.痔术后的功能锻炼方法.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8(3):5398.影响直肠顺应性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8(6):54-5599.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型先天性巨结肠1例.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8(6):11100.中西医结合治疗孕妇嵌顿痔1例.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8(7):22101.骶尾部藏毛窦1例.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8(8):16102.影响肛管直肠动力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14(4):281-283103.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进展.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14(4):291-294104.慢传输型便秘结肠次全切治疗.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14(4):297-300105.迟发型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型先天性巨结肠1例.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59106.慢性顽固性便秘与情感障碍的相互关系及中医治疗对策.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75-76107.先天性无肛畸形的治疗.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01-103108.结肠瘫痪症的理论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06-108109.大肠癌肝转移的中医药防治.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23-125110.顽固性便秘从肾论治.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77-178111.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左下腹排便可控制性人工肛门技术动物实验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35-237112.先天性无肛畸形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60-262113.肛裂的手术治疗进展.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65-266114.痔PPH术常见并发症防治的研究进展.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68-272115.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非药物治疗进展.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74-275116.直肠前突症的手术治疗及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76-280117.影响直肠顺应性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81-282118.肛直角重建结-皮吻合型可控性人工肛门重建术的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91-293119.6点位切开隧道引流治疗肛周马蹄形脓肿120例的经验.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98-299120.结肠瘫痪症行选择性结肠切断旷置术后旷置结肠综合征的报告.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300-302121.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22例临床分析.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303122.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II III度直肠前突的临床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335-337123.矾藤痔注射液治疗痔病的临床对照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347-348124.玄参汤加减治疗肛门直肠神经症58例.中国肛肠病杂志,2009年1月,第29卷第1期125.十全大补汤减轻大肠癌化疗副作用的临床观察.中国肛肠病杂志,2009年2月,第29卷第2期126.结肠瘫痪症的神经病因学探讨.结直肠肛门外科,2009年2月,第15卷第1期127.便秘导致精神心理障碍的探讨.中国肛肠病杂志,2009年7月,第29卷第7期128.幻肛痛的理论探讨.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2010年4月,16卷2期129.外痔切剥辅助PPH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2010年6月,16卷3期130.利用网络媒体优势推进肛肠专业网站建设.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2010年8月,16卷2期131.益生菌在炎症性肠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结直肠肛门外科,2011年6月,17(3)194-197132.慢传输型便秘机理的研究近况.结直肠肛门外科,2011年8月,17(4),264-267133.结直肠管型吻合器的应用方法与技巧.结直肠肛门外科,2011年12月,17(6),394-396134.玄参汤加减治疗肛肠直肠神经症58例.中国肛肠病杂志,2009年1月,29(1),52135.一代宗师黄济川肛肠学术思想的传承.中国肛肠病杂志,2010年12月,46-48136.外痔切剥辅助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中国肛肠病杂志,2011年3月

10月28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吴小剑课题组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谭静教授课题组合作在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Inhibition of the PLK1-coupled cell cycle machinery overcomes resistance to oxaliplatin in colorectal cancer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结直肠癌(CRC)的复发和预后不良与关键因子PLK1相关,抑制PLK1表达能提高化疗药物奥沙利铂的治疗效果。该研究还进一步发现PLK1信号通路的下游关键效应因子CDC7。该研究为CRC的治疗和预防复发提供了一种可能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结直肠癌(CRC)是一种常见癌症,它复发率高化疗耐受性强,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因此了解导致CRC化疗耐药的分子机制,探索提高患者生存的新治疗策略已经迫在眉睫。目前已有几种针对细胞周期检查点的小分子抑制剂开始进行临床应用。临床试验表明,细胞周期检查点抑制剂可能是应对难治愈癌症和癌症复发的有效选择。 细胞周期失调是癌症的标志,为了找到相关调控基因,研究人员对结直肠肿瘤与匹配的正常粘膜进行了GSEA分析,结果表明多个细胞周期相关的通路在肿瘤中高度富集,包括PLK1信号通路、E2F转录因子通路网络和Aurora A/B信号通路。而PLK1信号通路的富集与细胞周期通路失调呈正相关。并且一系列实验证明PLK1信号通路功能障碍促进CRC的肿瘤发生。芯片(TMA)检测发现,PLK1在CRC肿瘤中显著上调,并且在复发/转移CRC组织中富集,这表明,PLK1的过表达与预后不良和肿瘤复发/转移有关。 目前使用的抗癌药物奥沙利铂也有很大可能引起耐药导致肿瘤复发,并且进一步实验表明抑制PLK1表达能够增强奥沙利铂功能。为了研究奥沙利铂和PLK1抑制剂协同作用的潜在机制,研究人员对奥沙利铂处理的人结直肠腺癌上皮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和GSEA分析,结果发现PLK1抑制剂抑制了一组受奥沙利铂诱导的基因表达,其中靶点基因 CDC7 参与了DNA复制叉结构的维持和DNA损伤反应且在CRC肿瘤中过表达较高,是PLK1-MYC信号通路的关键效应因子。推测 CDC7 基因可能是CRC的潜在治疗靶点,且实验证明抑制 CDC7 表达可显著增强奥沙利铂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 该研究发现了结直肠癌(CRC)的复发和预后不良与PLK1相关,证明了PLK1抑制剂作为CRC治疗候选药物的药理价值,发现了 CDC7 是PLK1抑制剂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机制的关键因素。该研究揭示了PLK1或 CDC7 抑制剂联合治疗CRC的潜在应用价值,为结直肠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参考文献 1. Zhaoliang Yu, Peng Deng, Yufeng Chen, et al. Inhibition of the PLK1-Coupled Cell Cycle Machinery Overcomes Resistance to Oxaliplatin in Colorectal Cancer[J]. Advanced Science, 2021.

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论文

是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来进行治愈的,一般来说直结肠癌有着比较严重的症状,也会严重影响免疫力,所以用手术治疗的方式是最果断的,也是最安全的。

研究人员分别在不同的部位注射了三倍和5倍的癌细胞,然后在新肿瘤到达的时候就会自发消失,通过这个方式就治愈了。

研究人员分别在第56天和140天向小鼠的不同部位注射了3倍和5倍的癌细胞,然后停止注射药物。发现新的肿瘤在达到50立方毫米时就会自发消失。"这表明接受治疗的小鼠完全有能力防止癌症复发"。泰尼说。癌症仍然是对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肿瘤分为固体肿瘤和液体肿瘤(血液系统肿瘤)。固体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癌症的90%以上。

虽然手术切除实体瘤相对容易,但其缺点是复发率高,剩余的癌细胞会发生转移。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研究免疫肿瘤疗法,它不仅可以治疗癌症,还可以依靠人体自身的防御系统来防止癌症复发。自2015年以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抗癌免疫药物被应用于临床实践,成为免疫疗法的重大突破。然而,现有的免疫疗法只使一小部分癌症患者受益,并不适合所有类型的癌症。

另一方面,仍然很难预测哪些癌症和病人会对治疗产生积极的反应。因此,在医学领域有很多研究正在进行,可以通用地激活免疫系统对药物的反应和相关机制。"在以前的研究中,许多药物被发现具有良好的免疫治疗效果,但这些药物的生物半衰期很短,很容易被循环系统和免疫系统作为异物清除,因此,选择合适的药物载体至关重要。" "我们使用仿生物纳米颗粒来传递药物,制剂PNP-R848的疗效和完整的机制证明了药物传递的优良性能,"论文作者之一的Luke博士告诉中国科学院记者。该研究揭示了人血小板膜包纳米颗粒(PNP)与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有很强的粘附能力。

使得来自肿瘤微环境的免疫细胞(主要是不成熟的抗原呈递细胞)能够长时间结合并吸收负载R848(一种TLR7/8激动剂)的纳米颗粒(NP)。这种纳米颗粒在持续释放R848负荷时,通过TLR7和TLR8激活免疫细胞,激活抗原呈递细胞携带肿瘤抗原迁移到淋巴结,向淋巴结中的T细胞发出信号,激活T细胞迁移到肿瘤部位发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产生记忆T细胞,发展长期抗肿瘤免疫力。

“我们在动物实验中实现了100%治愈结直肠癌。”华裔科学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张捷博士告诉媒体。 3月31日,张捷领导的CELLO企业生物医药研发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一项癌症治疗研究的突破性成果。该团队采用人体血小板膜包裹载有免疫治疗药物的仿生纳米颗粒配方PNP-R848,在小鼠动物实验中实现了100%治愈结直肠癌。 找到关键载体 研究人员分别在治疗的第56天和第140天,两次给小鼠不同部位植入3倍和5倍的癌细胞量,并且不再注射药物。结果发现,新发肿瘤长到50立方毫米后即自然消失。 “这表明,经过治疗的小鼠已经完全具备了预防癌症复发的能力。”张捷说。 当前,癌症依然是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肿瘤分实体肿瘤和液体肿瘤(血液系统肿瘤)两类,实体肿瘤患者发病率及死亡率在癌症中均占90%以上。尽管手术移除实体肿瘤相对容易,但其缺点是复发率高,并且残余的癌细胞还会转移。因此亟须深入研究免疫抗癌治疗方法,既能治疗癌症又能依靠人体自身的防御体系防止癌症复发。 2015年起,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抗癌免疫药物进入临床使用,成为免疫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但是,现有的免疫疗法仅能惠及一小部分癌症患者,并且不是所有类型的癌症都适用。另一方面,想预见是哪一类癌症和患者对该疗法会产生积极反应依然很困难。因此,医药领域探索能普适性地,激活免疫系统响应药物和相关机理的研究非常活跃。 “以往的研究中,很多药物被发现具有良好的免疫治疗作用,但这些药物生物半衰期很短,易于被循环系统和免疫系统作为异物迅速清除,因此选择合适的药物载体十分关键。”论文作者之一、鲁克博士对《中国科学报》说,“ 我们采用仿生纳米颗粒递送药物,配方PNP-R848的药效和完整的机理实验证明了递送药物的出色表现。” 唤醒“警卫队” “配方PNP-R848的功能是激活体内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就像人体内的‘警卫队’,负责启动并杀伤外来病原体或肿瘤。”张捷说,“但肿瘤局部的微环境,使得肿瘤局部的免疫细胞处于抑制状态。” 该团队采用人体血小板膜包裹的纳米颗粒与肿瘤细胞以及免疫细胞有较强的粘连作用,使肿瘤附近的免疫细胞(主要是未成熟的抗原提呈细胞)能够在较长时间里摄取装载药物R848的纳米颗粒,这种纳米颗粒在免疫细胞内缓释携带的药物R848,通过刺激TLR7和TLR8,激活了抗原提呈细胞,被激活的抗原提呈细胞携带肿瘤成分在体内迁移至淋巴结,向初始T细胞传递信号并告知肿瘤成分的特征,从而激活T细胞去识别和消灭癌细胞。 即将到抗癌一线 CELLO团队目前的研究集中在开发仿生纳米药物递送平台,该平台可以递送不同的药物,通过注射仿生纳米颗粒药物,能够实现注射原药在体内达不到的缓释效果和疗效,因此其所需药物注射量更少, 副作用也更小。 该团队的药物递送方法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人体细胞膜,如血小板膜、红血球膜、白血球膜或癌细胞膜,包裹载有原药的纳米颗粒,模仿人体细胞的功能,以便避免被人体系统清除,或与体内免疫系统产生预期的作用。该原药颗粒直径一般在几个纳米大小,制成后的纳米药物颗粒直径为120纳米至150纳米,这个尺寸的颗粒容易被免疫细胞摄取。 目前CELLO团队已经分别成功地装载3种不同的免疫治疗药物和6种化疗药物。 在这项研究中,团队采用新研制的仿生纳米药物,在小鼠实验中首次实现了100%成功治愈实体肿瘤,并且被治愈后的小鼠从此具有自身癌症免疫能力,取得了实体肿瘤治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与化疗药物直接杀死癌细胞不同,由于CE120通过调动自身免疫系统来抗击癌细胞,因此,这款药可以治疗多种不同类型的癌症。”张捷说,“目前CELLO生物医药团队已经得到美国药监局专家团的支持,正在推进该药物的产品CE120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为进入临床前期做准备,我们希望把这款药物尽快送到抗癌第一线。”

直肠癌定义论文参考文献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分别居第3和第2位。仅2018年,全球约180万例CRC新发病例(约占所有癌症的10%)和86万例CRC相关死亡病例(约占所有癌症相关死亡的9%)。虽然目前针对晚期肠癌的治疗取得很大的进展,但患者的5年存活率仍不足15%。因此,研究CRC的发生发展机制,寻找新治疗靶点,对CRC的诊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RC是正常结肠上皮中一系列遗传和表观遗传改变的逐步积累的结果,导致结直肠腺瘤和侵袭性腺癌的发展。尽管遗传改变在CRC中起主要作用,但表观遗传异常在这种恶性肿瘤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引起了相当多的关注。过去几十年的数据明确表明,表观遗传标记是癌症的重要分子标记,因为它们发生在疾病发生的早期,几乎涉及所有关键的癌症相关通路,最重要的是,可以作为临床相关疾病诊断的生物标记,用于诊断、预测和预测治疗反应。 所谓表观遗传学,是指基因表达的可遗传改变,不涉及DNA序列的变化,在各种癌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核心作用,包括CRC。下面主要介绍下与CRC有关的主要表观遗传修饰。 1.DNA甲基化 DNA甲基化是调控基因表达的最普遍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最典型的DNA甲基化过程是通过DNA甲基转移酶(DNMTs)在胞嘧啶环的C5位置添加一个甲基基团(CH3),生成5-甲基胞嘧啶。正常DNA甲基化模式的改变包括DNA低甲基化(发生在正常基因组未甲基化区域)和DNA高甲基化(发生在基因启动子的CpG岛)。 研究表明,启动子CpG高甲基化与癌细胞中肿瘤抑制基因的转录抑制相关,且在结直肠癌中尤其明显。这种异常的高甲基化已经在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的启动子区域被识别,包括CDKN2A(在其两个编码的不同细胞周期调节蛋白,p16INK4A和p14ARF的启动子),MLH1和APC。如果在逆转座子(如LINE-1)中发生低甲基化,这些元件就会被激活,并将自己插入到远端的脆性位点,导致基因组不稳定。而启动子(如MYC和HRAS)或远端超增强子(β-catenin)的低甲基化可增强原癌基因的表达。 2. 组蛋白修饰 组蛋白是一种蛋白质八聚体,由组蛋白2A(H2A)、H2B、H3和H4这四种核心组蛋白中的每一种组成。每个组蛋白核心蛋白都有一个特征的尾巴,富含赖氨酸和精氨酸残基,这些残基受到翻译后修饰的影响。 乙酰基(AC,填充的红色三角形)被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s)放置,并被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去除;组蛋白乙酰化中和了组蛋白尾部的正电荷,削弱了DNA和组蛋白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改变染色质的紧凑状态,使DNA能够被转录因子接近。高乙酰化,特别是与原癌基因相关的组蛋白,激活基因表达,而与肿瘤抑制基因相关的组蛋白的低乙酰化,通常定位在启动子区域,使相关基因沉默。 组蛋白甲基化受组蛋白甲基转移酶(HMTs)和组蛋白去甲基化酶(HDMs)的调控;与组蛋白乙酰化相反,组蛋白甲基化不仅改变DNA的压实状态,而且在染色质中创建可以被各种蛋白质识别的对接位点,例如包含转录复合物(如转录起始因子TFIID亚基3 (TAF3),可以激活WNTβ-catenin靶基因)。组蛋白尾巴上的甲基(填充蓝色矩形)为可以抑制或增加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创建对接位点。例如,H3尾部的赖氨酸27(K27)甲基化可以抑制基因表达。 3. LncRNAs lncRNA通过多种方式作用为转录的正调控或负调控,包括:与基因启动子或增强子相互作用;作为染色质修饰蛋白复合物的引导分子对染色质通路的修饰核结构的管制;通过与靶mRNA和调控蛋白复合物直接相互作用调控mRNA的稳定性;作为miRNA海绵,通过lncRNA序列中的多个特异性结合位点凝集miRNA 。lncRNA以发育和组织特异性的方式参与广泛的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干细胞自交新。由于其功能多样,lncRNAs在许多癌症相关通路中发挥作用,如WNT、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和p53信号通路,几乎可以影响CRC癌变、进展和转移的所有病理生理步骤。 4. miRNAs miRNAs通过与靶mRNA的3端非翻译区(UTRs)的互补序列结合,发挥转录后阻遏因子的作用,控制60%的蛋白质编码基因的翻译。miRNA可以调节特定的单个靶mRNA,也可以同时介导数百个基因的表达。由于miRNA通常位于基因组内的脆弱位点,它们的表达可以通过各种基因改变而失调,包括点突变、缺失、扩增和易位。此外,DNA高甲基化和低甲基化也可以改变miRNA的表达。许多研究已经发现肿瘤组织和肿瘤邻近正常组织之间存在不同的miRNA表达水平,包括CRC。miRNAs既可以通过抑制抑癌基因的表达作为致癌miRNAs(onco-miRNAs),也可以通过抑制癌基因的表达作为抑癌miRNAs(ts-miRNAs)。 下图展示了一些lncRNAs和miRNAs,这些ncRNAs在几乎在所有调控CRC相关的重要信号通路中起着重要作用。 鉴于表观遗传标记或调节因子在CRC中的作用,表观遗传标记或调控因子可作为临床相关疾病的生物标记物,来用于诊断、预测和治疗。以血液为基础的生物标志物(血清或血浆)可能对CRC有诊断、预后或预测价值。内镜下切除的病灶中基于组织的生物标记物也可能在临床上用于改善对早期病变(原位癌或pT1)的侵袭风险的预测,并指导治疗选择和监测策略。 基于粪便的生物标记物(来自癌细胞)有许多潜在的诊断应用;例如Cologuard(NDRG4甲基化、BMP3甲基化和KRAS突变)用于筛查腺瘤和早期CRC。内镜活检正常直肠粘膜(比内镜切除侵袭性小)可以用来识别由于正常直肠粘膜的“视野缺陷”而出现异时性或同时性病变的高风险患者;例如内镜活检组织中miR-137的甲基化是溃疡性结肠炎相关CRC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后,手术标本(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中基于组织的生物标记物也可能具有预后或预测作用。  CRC中候选的表观遗传标志物有: CRC中商业化的和临床使用的生物标记物有:参考文献: JungGerhard,Hernández-Illán Eva,Moreira Leticia et al. Epigenetics of colorectalcancer: biomarker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J]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2020, 17: 111-130. 王盼飞  |  文案

10月28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吴小剑课题组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谭静教授课题组合作在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Inhibition of the PLK1-coupled cell cycle machinery overcomes resistance to oxaliplatin in colorectal cancer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结直肠癌(CRC)的复发和预后不良与关键因子PLK1相关,抑制PLK1表达能提高化疗药物奥沙利铂的治疗效果。该研究还进一步发现PLK1信号通路的下游关键效应因子CDC7。该研究为CRC的治疗和预防复发提供了一种可能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结直肠癌(CRC)是一种常见癌症,它复发率高化疗耐受性强,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因此了解导致CRC化疗耐药的分子机制,探索提高患者生存的新治疗策略已经迫在眉睫。目前已有几种针对细胞周期检查点的小分子抑制剂开始进行临床应用。临床试验表明,细胞周期检查点抑制剂可能是应对难治愈癌症和癌症复发的有效选择。 细胞周期失调是癌症的标志,为了找到相关调控基因,研究人员对结直肠肿瘤与匹配的正常粘膜进行了GSEA分析,结果表明多个细胞周期相关的通路在肿瘤中高度富集,包括PLK1信号通路、E2F转录因子通路网络和Aurora A/B信号通路。而PLK1信号通路的富集与细胞周期通路失调呈正相关。并且一系列实验证明PLK1信号通路功能障碍促进CRC的肿瘤发生。芯片(TMA)检测发现,PLK1在CRC肿瘤中显著上调,并且在复发/转移CRC组织中富集,这表明,PLK1的过表达与预后不良和肿瘤复发/转移有关。 目前使用的抗癌药物奥沙利铂也有很大可能引起耐药导致肿瘤复发,并且进一步实验表明抑制PLK1表达能够增强奥沙利铂功能。为了研究奥沙利铂和PLK1抑制剂协同作用的潜在机制,研究人员对奥沙利铂处理的人结直肠腺癌上皮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和GSEA分析,结果发现PLK1抑制剂抑制了一组受奥沙利铂诱导的基因表达,其中靶点基因 CDC7 参与了DNA复制叉结构的维持和DNA损伤反应且在CRC肿瘤中过表达较高,是PLK1-MYC信号通路的关键效应因子。推测 CDC7 基因可能是CRC的潜在治疗靶点,且实验证明抑制 CDC7 表达可显著增强奥沙利铂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 该研究发现了结直肠癌(CRC)的复发和预后不良与PLK1相关,证明了PLK1抑制剂作为CRC治疗候选药物的药理价值,发现了 CDC7 是PLK1抑制剂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机制的关键因素。该研究揭示了PLK1或 CDC7 抑制剂联合治疗CRC的潜在应用价值,为结直肠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参考文献 1. Zhaoliang Yu, Peng Deng, Yufeng Chen, et al. Inhibition of the PLK1-Coupled Cell Cycle Machinery Overcomes Resistance to Oxaliplatin in Colorectal Cancer[J]. Advanced Science, 2021.

1. 细胞背景: HCT116细胞是由M·Brattain等人于1979年从一位患结直肠癌的48岁男性病人中分离得到的。该细胞在半固体琼脂糖培养基中形成克隆,在无胸腺裸鼠中有致瘤性,形成上皮样的肿瘤,属于上皮样贴壁生长的肿瘤细胞系。 2. 应用范围和前景: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位居第三,死亡率位居第二,根据 GLOBOCAN 数据显示,2018 年全球结直肠癌新增 185 万例,约 88 万人死亡,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1]因此,研究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手段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结直肠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在药物开发的最初级阶段即细胞生物学水平的鉴定中,HCT166细胞已成为结直肠癌研究领域中被广泛使用的模式细胞,具体应用举例如下: (1) 探究药物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机制。例如:PPARα在白霉素处理的HCT116细胞迁移活性及CYP2S1和CYP1B1的表达中起重要作用[2] (2) 探究药物影响结直肠癌细胞生长的体外作用机制,如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改变等。例如:Raddeanin A通过PI3K/AKT通路调控人HCT116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3] (3) 探究药物对结直肠癌治疗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例如:Doxorubicin抑制HCT116细胞中miR-140的表达而上调PD-L1,从而使肿瘤细胞对药物产生耐药性[4] (4) 开发新的癌相关信号通路,为临床治疗结直肠癌提供指导:例如,研究Notch和Wnt信号通路在结直肠癌细胞HCT116耐药中的意义等[5] (5) 开发LncRNA和miRNA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新途径。例如:在HCT116细胞中,YWHAE长链非编码RNA通过激活K-Ras/Erk1/2和PI3K/Akt信号通路与miR-323a-3p和miR-532-5p竞争,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位点[6] 如上所述,HCT116细胞在结肠癌的各种机制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最基本的研究思路一般都从分子层面即基因或蛋白开始,因此CRISPR/Cas9技术的身影也就理所当然地出现在许多研究课题中,毕竟它在研究致癌相关的单基因功能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 如发现TRPM4在人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似乎与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和侵袭有关,通过在HCT116细胞中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TRPM4基因敲除后发现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的确都降低了,同时伴随着细胞周期的改变[7]; 以及Cell报道利用CRISPR/Cas9技术,将野生型KRAS替换为突变型使得杂合突变的HCT116细胞对药物治疗更为敏感[8]; 再如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HCT116细胞中的Tks4基因敲除,表现出显著的上皮间质转化,细胞运动增加,细胞间的粘附程度降低,发现Tks4基因在EMT调控和肿瘤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9]; 发现CTC1L1142H突变导致端粒酶维持受损,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HCT116细胞中的CTC1点突变,证实了CTC1:STN1相互作用为抑制端粒酶活性所必需[10]。 可以看出,研究人员对于CRISPR/Cas9技术的青睐是毋庸置疑的,源井生物提供的CRISPR/Cas9技术服务也为众多科研人员解决了实验难题,如细胞基因敲除不彻底、细胞基因敲入不稳定等等,让更多科研人员能顺利实现他们的科研目标。 1. 基因点突变[11] Hiroyuki Kato等研究者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HCT116细胞中突变了UTX基因第137和138位氨基酸:G137V和 G137VΔ138,发现原本表达于细胞核的野生型UTX,在两种突变株的细胞核中表达量大大降低了,而在细胞质中的表达增加了,如图A-C所示:A,B为免疫荧光图片,C为Western Blot结果;免疫共沉淀的结果如图D所示,这是一种新的UTX调控机制,文章中还进一步揭示了UTX与MLL3/4复合物(ASH2L, PTIP and PA1是MLL3/4复合物的成分)相互作用在癌症形成中的重要性。 2. 基因敲除[12] Sara Steinmann等人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获得了DAPK1缺失型的HCT116单克隆细胞系,最终揭示了DAPK1对结直肠癌侵袭性的影响。 经过Western Blot验证,Sara Steinmann等人得到了三种DAPK1基因敲除型单克隆细胞(如图A所示)。免疫荧光实验检测pERK1/2主要位于野生型HCT116细胞质,然而在三种基因敲除型细胞中,pERK1/2均在细胞核中显著表达。(如图B所示) 由于绒毛膜尿囊膜模型(CAM)实验是血管生成的经典体内模型,研究人员将DAPK1基因敲除型克隆和野生型HCT116细胞移植到鸡CAM上,并在蛋中培养5天,发现DAPK1的缺失导致CAM体内生长模式的改变和肿瘤出芽的增强(如图C所示) 此外,该研究团队利用大鼠脑3D体外模型发现肿瘤细胞在鸡胚胎器官中有更多的扩散,并且侵袭能力也增强了。DAPK缺失型HCT116细胞表现出更多的弥散性肿瘤细胞,并优先在鸡胚的肝、心、脑中积累(如图D所示)。最后,研究人员发现DAPK1-ERK1信号通路参与了CRC的转移过程(如图E所示)。 3. 基因敲入[13] Bax是促凋亡Bcl-2基因家族成员之一,在线粒体依赖的凋亡起始中发挥重要作用,R Peng等研究人员在BAX-KO HCT116细胞中敲入了5种位于Bax基因上且与Bcl-2其它成员有相互作用的突变位点。 已有文献报道BAX-KO HCT116细胞在一种甾醇类药物 sulindac的刺激下并不会发生凋亡,而R Peng等研究人员发现在BAX-KO HCT116细胞中敲入WT BAX能恢复sulindac和TRAIL引起的HCT116细胞凋亡;敲入K21E和D33A突变,Bax介导的凋亡被完全恢; 敲入D68R和 S184V突变只恢复了一部分,而敲入L70A/D71A突变恢复药物引起的凋亡程度更低。 该研究是在目的基因敲除了的目的细胞的基础上,再进行含有突变位点的目的基因敲入以及WT目的基因敲入(作为对照),便可清晰地了解目的基因表达的蛋白和与之相互作用的其它蛋白间相互作用的特定位点关系,是一个验证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的预测位点是否在蛋白质相互作用中真实起作用的好方法。因此,源井生物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相应的服务便利,在享受细胞基因敲入服务的同时,还会得到我们赠送的基因敲除细胞,满足科研人员的各种研究需求。 参考文献 : [1] Bray, Freddie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vol. 68,6 (2018): 394-424. doi:10.3322/caac.21492[2] Khor CY, Khoo BY. PPARα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igration activity, and the expression of CYP2S1 and CYP1B1 in chrysin-treated HCT116 cells. Biotechnol Lett. 2020;42(8):1581-1595. doi:10.1007/s10529-020-02904- [3] Meng C, Teng Y, Jiang X. Raddeanin A Induces Apoptosis and Cycle Arrest in Human HCT116 Cells through PI3K/AKT Pathway Regula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9;2019:7457105. Published 2019 May 26. doi:10.1155/2019/7457105 [4] Naba NM, Tolay N, Erman B, Sayi Yazgan A. Doxorubicin inhibits miR-140 expression and upregulates PD-L1 expression in HCT116 cells, opposite to its effects on MDA-MB-231 cells. Turk J Biol. 2020;44(1):15-23. Published 2020 Feb 17. doi:10.3906/biy-1909-12 [5] Kukcinaviciute, Egle et al. “Significance of Notch and Wnt signaling for chemoresistance of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HCT116.” 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 vol. 119,7 (2018): 5913-5920. doi:10.1002/jcb.26783 [6] Bjeije, Hassan et al. “YWHAE long non-coding RNA competes with miR-323a-3p and miR-532-5p through activating K-Ras/Erk1/2 and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s in HCT116 cells.” Human molecular genetics vol. 28,19 (2019): 3219-3231. doi:10.1093/hmg/ddz146 [7] Kappel, Sven et al. “TRPM4 is highly expressed in human colorectal tumor buds and contributes to proliferation, cell cycle, and invas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Molecular oncology vol. 13,11 (2019): 2393-2405. doi:10.1002/1878-0261.12566 [8] Szeder, Bálint et al. “Absence of the Tks4 Scaffold Protein Induces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Like Changes in Human Colon Cancer Cells.” Cells vol. 8,11 1343. 29 Oct. 2019, doi:10.3390/cells8111343 [9] Burgess, Michael R et al. “KRAS Allelic Imbalance Enhances Fitness and Modulates MAP Kinase Dependence in Cancer.” Cell vol. 168,5 (2017): 817-829.e15. doi:10.1016/j.cell.2017.01.020 [10] Gu, Peili et al. “CTC1-STN1 coordinates G- and C-strand synthesis to regulate telomere length.” Aging cell vol. 17,4 (2018): e12783. doi:10.1111/acel.12783 [11] Kato, Hiroyuki et al. “Cancer-derived UTX TPR mutations G137V and D336G impair interaction with MLL3/4 complexes and affect UTX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ncogene vol. 39,16 (2020): 3322-3335. doi:10.1038/s41388-020-1218-3 [12] Steinmann, Sara et al. “DAPK1 loss triggers tumor invasion in colorectal tumor cells.” Cell death & disease vol. 10,12 895. 26 Nov. 2019, doi:10.1038/s41419-019-2122-z [13] Peng, R et al. “Targeting Bax interaction sites reveals that only homo-oligomerization sites are essential for its activation.” 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 vol. 20,5 (2013): 744-54. doi:10.1038/cdd.2013.4

直肠癌论文文献

知道的更多哦。集思广益嘛。

胃肠外科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常需放置多种管道以方便临床病情观察和治疗,因此,管道护理在胃肠外科护理工作中显得尤其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胃肠外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优质护理服务是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本文对胃肠外科的优质护理服务进行了探讨。选取了我院在2013年4月~2014年2月期间接收的50例胃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人,一组为优质护理组,另一组为一般护理组,最后将两组所得护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优质护理服务组比一般护理组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胃肠外科;优质护理;分层管理;基础护理;技术革新

胃肠疾病是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胃肠外科手术会对患者造成很大创伤,不仅给患者带来较大的身体痛苦和经济压力,在长时间的恢复过程也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所以优质临床护理,既可以帮助缩短患者康复的时间,又可以减轻其身体上的痛苦,帮其消除理顾虑,进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1]。

1 资料与 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50例研究对象中,年龄为22~50岁,平均年龄在(34.2±5.4)岁,其中有32例为男性患者,18例为女性患者。胃肠疾病类型主要包括:直肠癌、胃部肿瘤、胃穿孔、十二指肠穿孔等,均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优质护理服务小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一般护理服务小组采用一般护理服务。

1.2方法

1.2.1加强分层管理与培训 随着我院责任护理模式的改进,护理 规章制度 也得到进一步完善。近来分层管理模式正为医院各部门广泛关注和运用,使医院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为护理服务的优化提供了条件。因此,医院应加强分层管理与培训[2]。首先要使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和具体的服务内容;重新建立分层培训管理机制,结合护理人员的能力和级别的不同对其培训目标、内容和计划做适当的安排,严格把关,确保培训工作能顺利完成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绩效考核制度,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定时的检查、考核和评估,对表现突出的护理人员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对有欠缺的工作人员进行批评指正,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1.2.2加强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主要包括为患者提供的最基本的护理服务如舒适的休息环境、严格卫生的治疗器械、与患者适当的沟通等等。对于入住到医院的胃肠患者,首先要为其提供一个安静、舒适、卫生的病房,向其宣传和普及护理知识以得到患者的良好配合;在患者的床边,尤其是刚刚做完手术的患者,建立流动式的护理工作站,加强护理流动车的巡逻检查工作,可以使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多个流动输液架,方便手术后的患者早期的下床活动;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定期的沟通和交流,帮其缓解心理上的顾虑,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建立信心,促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等等。

1.2.3加强技术革新 由于胃肠疾病和容易导致患者及其周围的人产生不良情绪,因此,加强胃肠护理技术的革新是十分必要的[3]。如对于结肠癌患者来说,手术后使用的人工肛门会给其带来严重的身体上和心理上的不适,粪便很容易污染到造口周围的皮肤,发出异味,并容易产生由于感染导致的并发症。此外,由于恶劣的气味和不忍直视的画面,让患者很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的情绪,害怕被家人和朋友嫌弃、厌恶,有些患者还对癌症和死亡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掌握良好、完善的护理技术,并加强及时更新,利用先进的护理技术尽量为患者建立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减少患者的消极情绪,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状态,以增大痊愈的速度。

2 结果

在优质护理服务小组中,有18例患者取得显著效果,5例患者效果较明显,2例患者的效果一般;在一般护理服务小组中,有8例患者的效果显著,12例患者效果较明显,5例患者得到的护理效果一般。可以看出,优质护理服务组比一般护理组的效果显著。

3 讨论

笔者认为,优质护理服务作为新型的护理模式,具有明显的整体性特点。平等对待健康人、残疾人和疾病患者,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服务;将护理、生理和心理护理的服务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把护理服务的科研、管理、对策、环境和效果作为一个整体;将治疗前、治疗时、治疗后的护理服务作为一个时间上的整体。

在我院肠胃外科实行的优质护理服务,不仅使患者的医疗环境得到了大程度的改善,硬件设施的舒适度也有所增强。临床护理需要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进行同时的促进与维护。除了要帮助患者消除身体上的痛苦外,还要对其进行心理、精神上的安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满足其社会需要,同时通过与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争取获得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和支持[4]。

本次调查研究是严格按照优质护理的服务计划进行的,并根据医院的医疗条件和患者的实际病情细化工作环节、优化服务流程、加强护理技术的革新,使护理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提高了患者及其及其家属的满意率。

4 结语

在本次胃肠外科优质护理服务的落实过程当中,笔者获益匪浅,得到深刻的认识。胃肠外科疾病的治疗和护理都是相对复杂的,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素质上都对医护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为了使优质护理服务达良好的效果,护理人员要在掌握最新护理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和不良情绪,及时与家属进行沟通已获得良好配合。医护人员的优质护理服务,加上患者及其家属的良好配合,一定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恢复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1]骆菊英,朱慧琴,罗庆玲.优质护理在胃肠外科的应用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6:419.

[2]严娜萍,任品芬,王品楠.优质护理服务在胃肠外科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6:77-78.

[3]陈敏.优质护理服务在胃肠外科的应用效果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9:224-225.

[4]王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减少护患纠纷[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10:1127-1128.

【关键词】外科;胃肠减压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1004―7484(2013)10―0254―01

护理胃肠减压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更是普外科患者非常重要的诊疗 措施 ,在普外科应用极为广泛。胃肠减压是利用负压吸引装置,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和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局限,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措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13年3月至2013年8月共进行胃肠减压术65例,其中男51例,女14例,年龄17―80岁,平均58岁。肠梗阻40例,胃癌5例,胰腺炎12例,胆石症8例。

1.2 胃肠减压方法先将患者充分准备后,选择质量好,刺激小,型号适宜的胃管,用液体石蜡油充分润滑全管后,将胃管从一侧鼻腔轻轻地、均匀地插入患者的胃内,边插边瞩其吞咽,同时耐心地告之不要紧张,要放松。待插入所需长度确定在胃内后,妥善固定。

2 护理

2.1置管前 普外科患者均为清醒患者,所以宣教工作至关重要。

2.1.1向患者说明胃肠减压的重要性

2.1.2说明置管过程中不适,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2.1.3告知患者如何配合及配合的重要性。

2.2置管中

充分润滑胃管:润滑的长度为需要的插入的长度。插管中,病人若出现恶心,应暂停片刻,嘱做深呼吸或吞咽动作,随后迅速将胃管插入,以减轻不适。插入不畅时,应检查胃管是否盘在口中,插管过程中,如发现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情�,提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插。对清醒病人插管,由于患者恐慌,加之疾病带来的痛苦,有时不�与医务人员配合,所以成功率可能会降低。根据我科临床可采取口含温开水或石蜡油使患者唾液分泌增多,促进吞咽动作,有时也可坐起插管。插管时先将胃管与鼻孔平行插入2cm后改呈60°角,继续插入至鼻咽部,约插入15cm后将患者头部托起,使其下颌紧贴胸壁,以增加咽喉部弧度,使胃管顺利通过咽喉部进入食管。此时嘱患者边吞咽边将胃管缓缓插至所需长度后固定。

2.3检查胃管是否通畅的方法:

2.3.1用注射器抽吸有胃液抽出;

2.3.2将胃管末端置盛水的杯中无气体逸出,如有大量气体逸出,表明误入气管;

2.3.3用注射器从胃管注入10mL空气,同时用听诊器能在胃部听到气过水音。然后,用注射器抽尽胃内容物,以胶布固定在鼻尖部,接上胃肠减压器。

2.4胃管固定方法:传统的固定方法因受出汗、胃管重力影响,固定的胶布�脱落,经改良后的胶布固定法克服了以上缺点,大大减少了胃管因固定不当而脱出的机率。方法是首先将固定处管周的石蜡油和病人鼻梁上的油渍用纱布擦净,用3m贴剪成碟翼状备用,将剪好的胶布头部固定于鼻梁上,胶布两翼分别缠绕于胃管上,一般每日更换一次,汗液分泌物浸湿胶布后应及时更换。

2.5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24小时引流总量。观察胃液颜色,判断有无出血情况,如有鲜红色液体引出,说明有出血,应停止胃肠减压,及时通知医生。观察胃液的量,判断吸出量是否过多而影响水电解质平衡。应合理安排输液的顺序及速度,若出现电解质紊乱现象,应与医生联系,及时纠正。

2.6基础护理在置管期问,随时评估病人口腔黏膜的损伤、溃疡、感染及咽部不适情况作好口腔护理,每日早晚各一次;定时清洁鼻腔;长期使用胃管病人,应每周更换胃管一次改变胃管置人部位,避免胃管压迫鼻腔黏膜或软骨,引起鼻孔黏膜溃疡或坏死。加强呼吸道理保持适宜的病室温湿度,一般温度为18―20度,湿度为5O一70%,经常协助病人拍背咳嗽、做深呼吸、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道感染[3]。

2.7拔管的护理肠蠕动恢复,肛门有排气,无腹胀,肠鸣音恢复后可拔除胃管。拔胃时,先将吸引装置与胃管分离,捏紧胃管末端,嘱病人屏气,先缓慢往外牵拉,当胃管前端近咽喉部时,迅速将胃管拔出,以减少刺激。拔出胃管后,妥善处理胃肠减压装置。

3 胃肠减压管脱出的原因:留置胃管是普外科术后各种引流管中最不适的引流管。

3.1对于神志清楚的部分患者由于对鼻胃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再加之承受着病痛和疾病带来的心理冲击,不能耐受鼻胃管所带来的咽痛等不适,情绪急躁将胃管强行拔出。

护理:①加强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留置胃管的重要性及应有的不适,稳定患者的情绪。留置胃管期间,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同时给予雾化吸入每日2次,既可稀释痰液帮助咳出,又可湿润温暖咽喉部,减轻疼痛,预防咽喉炎的发生。②留置胃管期间,向鼻孔处滴石蜡油,每日1次。减小胃管与鼻黏膜的磨擦,减少不舒适感。

3.2固定不牢,自行脱出主要原因:①鼻胃管固定不妥,胶布成为活环。传统的方法是将胶布绕管缠绕360°,然后交叉粘贴在上唇面颊部。缺点是缠绕鼻胃管的胶布�受鼻涕浸湿,形成活环,上唇面颊分泌的油渍�造成胶布失去粘性而脱落。②鼻饲治疗或胃管内注药时因操作不当或病人不注意或活动时均可导致鼻胃管脱落。

3.3剧烈呕吐导致鼻胃管呕出 鼻饲治疗时由于患者不遵守医嘱自行调节加大胃管营养液的滴速,或鼻饲物过凉导致短时间内大量营养液倾倒入胃,引起胃部不适引起剧烈呕吐导致鼻胃管呕出。同时患者因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少,当鼻胃管被药物、黏稠的胃液、食物残渣等堵塞造成不通时,胃肠道的积气积液不能排出,造成胃肠道的逆蠕动,鼻胃管和胃内容物一同呕出。

4 预防对策

4.1做好心理护理:给予关心体贴,耐心解释病情,讲述鼻胃管在治疗中的重要性,让患者及家属明白鼻饲对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和营养状�的作用以及经胃肠道用药安全性和经济性。对于昏迷病人护士应向家属讲解,以取得配合,做好监护避免将鼻胃管自行拔出。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明确、有效和积极的解释,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避免不良刺激,稳定患者情绪。

4.2做好胃管知识的健康 教育 为了保证宣教效果,应在插管前、后多次宣教。在插胃管前宣教时,详细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留置胃管的意义和脱落的危害,胃管固定方法及如何防止胃管拔出。通过宣教,引起患者的重视,掌握在翻身、坐起及下床活动时动作宜缓慢,不要突然变换体位,不要牵拉胃管。在发现或无意识中将胶布抓脱落时,及时按信号灯让护士重新固定。

4.3加强巡视特别是加强夜间巡视,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解决。对意识障碍患者,在无护士专人护理的情�下,进行适当和有效的约束,防止无意拔管。 护理操作中每一项技术都需要大家去思考,去反复的推敲,不是所有的操作都是死板的,其实每一项操作都会有人性化护理穿插与整个操作当中,就需要大家去努力,增强病人的应对和适应能力,使之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

5 体会

胃肠减压在普外科是不可缺少的护理操作之一,对于胃肠道肿瘤、肠梗阻、胰腺炎、胆石症等手术患者术前都要留置胃管。所以护理人员要熟悉局部解剖和操作方法,力争插管顺利,减压通畅。不断 总结 经验 ,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经常巡视病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不良后果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建芳_夕 科胃肠减压的临床护理及体会.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3卷第1期

[2] 郭桂芳姚兰_夕 科护理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直肠癌毕业论文文献

知道的更多哦。集思广益嘛。

1.肛门栓塞法治疗肛肠疾病的进展. 中医杂志.1993.7:4342.中西医结合肛瘘括约肌保留手术对肛门功能的保护评价.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2:233.脊髓截瘫者的肛门外括约肌功能(译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44.WB--100II型微波多功能治疗机治疗常见肛肠论坛99例.中国肛肠病杂志.1994.5:215.内口缝合药捻脱管法治疗肛瘘. 中国肛肠病杂志.1993.3:36.我国肛肠病研究新进展. 福建中医药.1993.6:547.清燥救肺汤治疗慢性喉痹73例.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喉科学.1993.3:958.肛瘘手术前后括约肌肌电图的研究. 中国肛肠病杂志.1991.3:109.小儿后天性直肠前庭瘘的治疗体会. 中肛肠病杂志.1993.3:3410.消炎痛栓致过敏性休克的报告. 中国肛肠病杂志.1990.1:3011.中医肛门直肠给药法治疗肛肠疾病的进展.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2. 4:5012.中西医结合肛瘘括约肌保留手术治疗肛瘘36例. 四川中医.1993.9:3513.内口闭锁药捻脱管法治疗肛瘘45例分析. 实用中医药杂志.1994.1:814.便秘的中医治疗. 现代中医.1993.4:2215.内口闭锁药捻脱管法对肛门功能的保护---临床与测压研究.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1994.1:2416.内口缝合药捻脱管法治疗肛瘘的临床研究. 冶金医学.1992.2:10517.肛门直肠内给药法治疗痔科疾病的现状(上). 中医临床与保健.1993.3:6318.肛门直肠内给药法治疗痔科疾病的现状(中).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4. 1:2219.国内外肛瘘治疗现状.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2.3:6120.清燥救肺汤治疗慢性喉痹73例.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9:53321.消肿止痛汤治疗肛肠病术后肛门水肿61例. 陕西中医.1994.10:46222.切缝法治疗前庭大腺炎继发肛瘘的体会. 实用中医药杂志.1991.3:823.罕见肛周多间隙脓肿合并股后深间隙脓肿的治疗. 实用中医药杂志. 1992.4:1824.肛瘘中医治法原流与现状简述. 重庆中医药杂志.1990.3:2825.国外肛瘘治疗简述. 中医药信息报.1989.1:2126.曹吉勋痔瘘学术思想及成就探讨.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0.1:1827.前侧复杂性肛门会阴瘘的直肠内移动瓣修补术( 译文).实用医学杂志.1990.5:5028.国外肛瘘括约肌保留手术的现状. 中医研究生.1990.1:4029.药捻脱管法治肛瘘探源述今. 中医文献在志.1988.3:3830.曹吉勋的肛肠外科学术成就. 中医文献杂志.1990.2:2931.论傅山对痔瘘的学术见解.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9.1:5432.内口闭锁药捻脱管法治肛瘘----液体感觉与节制研究. 张燕生主编:肛肠病研究新进展.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9:7933.内口缝合药捻脱管治疗肛瘘的研究总结报告. 成都医药.1992.4:19934.内口缝合药捻脱管法对肛门功能的保护----液体感觉与节制研究. 成都医药.1992.4:20235.四季青过敏1例. 四川中医.1985.5:436.中医发展急待解决的若干问题. 中医教育.1986.1:937.硫磺苦参煎治酒糟鼻. 四川中医.1987.5:5438.清燥救肺汤加减治喉痹. 新疆中医药.1988.1:6139.从自然观看中医学的局限性. 中医研究生.1987.1:4640.高位肛瘘挂线疗法的新评价. 中医药信息报.1987.5:841.我国大肠肛门病研究显示较强实力. 中医药信息报.1987.11:342.肛瘘国外治疗简述. 中医研究生.1988.1:4843.中医病历建设的里程碑. 中医药信息报.1988.12:1744.全国中医专科病历座谈会在青岛召开. 中医药动态.1988.12:545.青燥救肺汤致过敏的报告. 新疆中医.1990.1:5446.肛瘘治疗新法----内口闭锁药捻脱管. 中医药信息报.1989.11:2547.肛瘘内口闭锁药捻脱管法术后直肠感觉与肛门节制功能的研究. 中国肛肠病杂志.1995.3:1148.经阴道直肠前突修补并直肠粘膜折叠注射术结合中药治疗直肠前突与内脱垂性便秘的观察. 中国肛肠病杂志.1995.1:2749.苦清汤治疗肛门尖锐湿差疣45例临床观察. 中国肛肠病杂志.1997.3:5650.国内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研究.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1995.3:5951.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国肛肠病杂志.1996.5:3152.大肠息肉的诊断与恶变研究进展. 中国肛肠病杂志.1997.4:4853.熊冰痔疮胶囊治疗痔疮肛裂的临床研究. 中国肛肠病杂志.1998.9:354.直肠粘膜纵行缝叠基底硬化注射术治疗直肠内套叠和内脱垂性便秘64例. 中国肛肠病杂志.1998.1:1655.耻骨直肠肌综合征1例. 中国肛肠病杂志.1998.9:2156.肉片嵌顿致空肠多发性瘜室炎1例.中国肛肠病杂志.1999.8:2357.口服甘露醇清洁肠道致麻痹性肠梗阻1例.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1.4:4258.选择性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慢传输性便秘大肠肛门病研究新进展.P47.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4.上海59.肛门直肠瘘的诊断与治疗.大肠肛门病研究新进展.P211.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4.上海60.大肠癌的研究进展. 大肠肛门病研究新进展.P277.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461.复方薄荷脑腰俞穴麻醉法用于肛肠论坛45例疗效观察.P402.大肠肛门病研究新进展.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4.上海62.支撑吻合管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评价.中医杂志.2003.10.12063.腰俞穴麻醉法用于PPH手术的临床观察.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3.增3864.直肠栓剂的进展. 中国肛肠病杂志.2000.7:3265.顽固性便秘的外科治疗.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7.3:1767.结肠造口的选择与护理.中国肛肠病杂志.2002.2.1368.直肠前突所致顽固性便秘的外科治疗.《中国肛肠病杂志》.2000.1:1969.肛周脓肿的研究进展.中国肛肠病杂志.2002.5:3670.支撑吻合管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评价.中医杂志2003,44:120-12271.经肛门环扎式吻合法治疗低位直肠癌258例分析.中国实用新医学2006,2(6)72.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并发症的回顾性调查.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239-24073.结肠瘫痪症结肠切断旷置术后综合征的报道.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26174.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Ⅱ、Ⅲ度直肠前突的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447):79-8075.PPH术后吻合口分离伴感染1例.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447):133.76.高温水灌肠治疗低张性结肠填塞症的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447):144-14577.晚期直肠癌会阴部复发局部姑息性超范围切除配合辅助治疗的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447):158-15978.成人直肠阴道瘘手术治疗失败原因分析.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447):218-21979.结肠瘫痪症行选择性结肠切断旷置术后旷置结肠综合征的防治.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447):270-27180.中药治疗直肠癌的研究进展.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447):319-32281.抑肝培土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0例.四川中医2002,20(6):4682.PPH治疗痔病的远期临床疗效观察.中国肛肠病杂志2007,27(5):37-3883.选择性结肠切断旷置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国肛肠病杂志2007,27(6):22-2384.晚期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部复发的综合治疗.中国肛肠病杂志2007(10):28-2985.PPH技术的优势与缺陷.中国肛肠病杂志.2007,27(3):52-5486.泄泻从心肺论治的初探.中国肛肠病杂志2007,27(7):48-4987.成人直肠阴道瘘2例手术治疗失败原因分析.中国肛肠病杂志2007,27(10):5888.旷置结肠综合征的临床报告.结直肠肛门外科2007,13(4):235-23789.PPH技术治疗直肠广基息肉的体会.结直肠肛门外科2007,13(6):387-38890.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左下腹排便可控制性造口技术的临床研究.结直肠肛门外科2007,13(6):366-36991.高温水灌肠治疗低张性结肠填塞症的临床观察.结直肠肛门外科2007,13(6):372-37392.缝线反应导致肠外瘘1例报告.结直肠肛门外科2007,13(6):398-39993.早期结直肠癌基因诊断的研究进展.结直肠肛门外科2007,13(6):400-40294.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手术护理配合体会.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14(4):278-28095.慢性顽固性便秘与情感障碍的相互关系及中医治疗对策.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8(1):53-5496.高温水灌肠治疗低张性结肠填塞症的临床观察.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8(1):21-2297.痔术后的功能锻炼方法.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8(3):5398.影响直肠顺应性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8(6):54-5599.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型先天性巨结肠1例.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8(6):11100.中西医结合治疗孕妇嵌顿痔1例.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8(7):22101.骶尾部藏毛窦1例.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8(8):16102.影响肛管直肠动力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14(4):281-283103.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进展.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14(4):291-294104.慢传输型便秘结肠次全切治疗.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14(4):297-300105.迟发型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型先天性巨结肠1例.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59106.慢性顽固性便秘与情感障碍的相互关系及中医治疗对策.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75-76107.先天性无肛畸形的治疗.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01-103108.结肠瘫痪症的理论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06-108109.大肠癌肝转移的中医药防治.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23-125110.顽固性便秘从肾论治.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77-178111.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左下腹排便可控制性人工肛门技术动物实验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35-237112.先天性无肛畸形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60-262113.肛裂的手术治疗进展.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65-266114.痔PPH术常见并发症防治的研究进展.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68-272115.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非药物治疗进展.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74-275116.直肠前突症的手术治疗及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76-280117.影响直肠顺应性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81-282118.肛直角重建结-皮吻合型可控性人工肛门重建术的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91-293119.6点位切开隧道引流治疗肛周马蹄形脓肿120例的经验.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98-299120.结肠瘫痪症行选择性结肠切断旷置术后旷置结肠综合征的报告.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300-302121.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22例临床分析.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303122.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II III度直肠前突的临床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335-337123.矾藤痔注射液治疗痔病的临床对照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347-348124.玄参汤加减治疗肛门直肠神经症58例.中国肛肠病杂志,2009年1月,第29卷第1期125.十全大补汤减轻大肠癌化疗副作用的临床观察.中国肛肠病杂志,2009年2月,第29卷第2期126.结肠瘫痪症的神经病因学探讨.结直肠肛门外科,2009年2月,第15卷第1期127.便秘导致精神心理障碍的探讨.中国肛肠病杂志,2009年7月,第29卷第7期128.幻肛痛的理论探讨.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2010年4月,16卷2期129.外痔切剥辅助PPH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2010年6月,16卷3期130.利用网络媒体优势推进肛肠专业网站建设.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2010年8月,16卷2期131.益生菌在炎症性肠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结直肠肛门外科,2011年6月,17(3)194-197132.慢传输型便秘机理的研究近况.结直肠肛门外科,2011年8月,17(4),264-267133.结直肠管型吻合器的应用方法与技巧.结直肠肛门外科,2011年12月,17(6),394-396134.玄参汤加减治疗肛肠直肠神经症58例.中国肛肠病杂志,2009年1月,29(1),52135.一代宗师黄济川肛肠学术思想的传承.中国肛肠病杂志,2010年12月,46-48136.外痔切剥辅助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中国肛肠病杂志,2011年3月

  • 索引序列
  • 直肠癌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论文
  • 直肠癌定义论文参考文献
  • 直肠癌论文文献
  • 直肠癌毕业论文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