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科学网,作者侯圣陶。当一篇文稿准备投出去的时候,作者们就像怀孕N个月的"母鸡"一样, 充满了喜悦, 和对即将诞生的新生命的无限期盼。 即使没有公开的争论, 参与者们(尤其是学生们)都会认真的想: 我的大名在这篇文章里应该排在哪里, 在谁之前,在谁之后, 为什么? 其实有这种想法非常自然。 纵观历史, 因为作者排名顺序而引起的争论随处可见。 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很多期刊在文章里都要求作者仔细“申报”每个人的贡献。 那如何确定作者的排序呢? 第一作者: 亲自动手做实验,试验, 分析部分结果,数据 (可以是与老板共同讨论), 写出文章第一轮草稿。 第一作者属于该项目的主要动手者, 多数是正在训练期间的学生(包括本,硕,博,博士后,甚至团队里年轻的科研人员)。但是, 这个实验, 项目, 不一定是你自己设计的。 并列第一作者: 这个位置的作者, 其工作强度,参与程度,应该和上述第一作者几乎相同。 但要强调的是, 该作者一定要有对此文章关键的贡献。 其提供的数据同第一作者所为一样重要。如果拿掉该作者提供的图标论证, 此文章就不能在投到目标期刊。 由此可见, 该位置作者不是随便写上去的。 第一与最后作者之间的作者: 即使这些作者, 只要名字在上面, 就意味着他们参与了数据的产生。 或者他们的数据出现在文章里, 或者他们提供本文极为关键的技术或材料 (这一点可能有争议, 很多团队把实验员的体力劳动, 以及别的实验室提供的制剂,分析手段等不算在值得列在作者名单里的贡献。本人不同意此做法, 要根据当时的商讨结果作决定)。 通讯作者: 往往排在最后。 该位置作者应该是制定蓝图的“导师”, 负责此项目财政的“财神爷”, 和亲手修改草稿, 并定稿的“作家”。 三者往往缺一不可。 通讯作者的身份不仅光荣, 也有其实际的作用, 文章发表后, 一旦有“问题”, 或者要“获奖”, 该作者就是联系人。 要获奖还好办, 要是同行有问题, 该作者首当其冲, 要有能力回答, defend团队的工作。 倒数第二通讯作者: 该作者通常是另一个在不同单位的合作者。 其贡献几乎与主要通讯作者相近: 比如参与技术指导, 课题设计, 财政贡献, 文稿编写,修改。 重要的是, 文章中的内容,当主要通讯这不能denfend的时候, 该作者可以承担起部分责任。 看到这儿, 你应该明白了吧, 当你的导师要把名字放在你写的文章第一作者的位置的时候, 当你的主管行政的负责人一定要做通讯作者的时候,你应该理直气壮地把这面文章拿给他看。 最后, 祝辛勤的“母鸡们”,在产蛋的大道上, 愉快幸福, 高量保质。
写在文章题目下面格式如下:
XXX(姓名)(单位名称 省市 单位所在地邮编 )
正规论文的格式:论文题目--作者名字---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论文种类:
为了探讨和掌握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论文进行分类。由于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
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
第一作者指的是署名排在最前面的那个人,有的文章署名也有两个或多个第一作者,称为并列第一作者,这种情况下一般需要在人名上进行标注。
通讯作者一般指整个课题的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等。他也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联系人。最重要的是,他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
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不同,与创造性贡献不同,通讯作者常由诸作者中在论文所属领域最有权威者所充当。
在创新性作品如科研论文、专利、调研报告等等的署名中,对于多个作者共同完成的情况,对作品贡献最大的人的名字通常署名在最前面。特别对于科研论文的署名,各期刊都有更细致的规定;而当论文署名用于职称评定时,第一作者的分量显然比第二、第三作者要重,而比单独署名的要轻。
对作品有一定直接或间接帮助的贡献人,在总体贡献上跟第一作者有较大差距,统称为第二/三作者。
一般说来,排名第一就是第一作者,排名第二就是第而作者,排名第三就是第三作者,所以一般都写1个。
1、论文署名第一的就是第一作者,署第二第三的就是第二第三作者。一般看你的文章份量,如果份量足,可以署多个作者。国外一个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文章可以挂100人。
2、文章一般还有一个通讯作者,是指文章的所有权人和指导者。还有的有一个通信作者,指是的联系人。
3、这个也可以由双方商量来确定排名,如果没有约定,一般是排在前面的为第一作者,排在第二名的为第二作者,余此类推。
署名权利:
第一作者是自己的导师,这不仅是出于惯例,而且是合理的。因为情况往往是,研究课题是导师的,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这时,不论用道德的眼光,还是用权利的眼光,导师署名第一都无可非议,
因为关键思路(搞科研最看重的就是这个,习惯上称作“idea”)出自导师,学生投入和贡献的是一般工作、知识、精力和时间。我们可以说,即使在另外的情况下,两人合作决定署名次序也是如此,导师的身份、学校的行政权力等背景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第一作者
周德东,男,1967年出生,黑龙江人。被称为“恐怖小说第一人”。生日:09-11。星座:处女座。血型:A。职业:作家。 曾任《文友》杂志主编,《格言》杂志主编,《青年文摘》(彩版)主编。
《敦煌·六千大地或者更远》(冯玉雷)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敦煌·六千大地或者更远
作者:冯玉雷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6-01-01
页数:621页
内容简介:
冯玉雷耗时八年精心创造的小说《敦煌·六千大地或者更远》几乎完全打破了纯写实的小说模式,冲破传统和自我,运用多重思维方式——尤其是神话思维,进入到一个新的艺术领域中自由驰骋,以现代技法和浪漫主义文笔,天马行空,纵横捭阖,表现出一个成熟作家的奔放和洒脱。他那独特的艺术语言不仅讲究精练和肉体可感性,同时还讲究声调、色彩的综合美;不仅有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时空交错,而且把不同场景或层次连接、组合成一个如梦如幻的理想世界。小说中寄托他理想、追求的人物无不被这种语言赋予灵动的生命。语言的生命背景、文化背景、情感背景,都依据于从甘肃到新疆、从青海到西藏,整个六千大地或者更远的广阔地区。冯玉雷从纷繁的生活里抓住本质,使作品显出自己独有的魅力,他没有像大多数作家那样只停留在“激愤批判”的层面上,却将温暖阳光照射到作品中的宏观意象和微观元素,对现实生存进行了精神超越,这些意象和元素都具备了神性。于是,整部作品都充满了光明而崇高的神性,这是文学的终极价值所归。
作者简介:
冯玉雷,男,甘肃人,199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经在兰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兼任写作、逻辑、中教法教研室主任。主讲《美学》、《写作》等课程,曾被评为"兰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第三届教学科研骨干",享受三年校内特殊津贴。现工作于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成人教育学报》,从事文化人类学研究、文化小说及散文创作。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学人类学学会理事、兰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文学院一级签约作家。
大学期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发表处女作、小小说《雁歌》,1991、1992年在《文友》发表中篇小说《红纱巾》、《边缘人》,1992年,《红纱巾》获《女友》杂志社和西安市文联联合主办的未来作家大奖赛二等奖。1993年、1994年、2003年在《飞天》杂志发表中篇小说《陡城》、《野糜川》、《饥饿》等。出版有长篇小说《肚皮鼓》、《敦煌百年祭》、《敦煌·六千大地或者更远》;与人合著报告文学《陇原英烈》,与赵晓琴合著文化专著《走遍中国甘肃宁夏》,主编《中国西部实力美术家作品集》。创作完成电视剧《敦煌百年祭》、《失踪的女神》等。曾担任《女友》杂志专栏作家(1992年--1993年),先后在《中国比较文学》、《兰州大学学报》等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在《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西安晚报》、《西北军事文学》、《甘肃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文艺美术评论数百篇,作品入选《1949-1999甘肃文学作品选》、《汪国真诗赏析》等,长篇小说《敦煌百年祭》获甘肃省政府第三届敦煌文艺奖,电视电影《失踪的女神》获甘肃省政府第五届敦煌文艺奖,中篇小说《野糜川》、《饥饿》分别获兰州市政府第三届、第五届金城文艺奖。
来源:甘肃作家港
聊斋根本就不是恐怖小说小说原文文字很优美只是八十年代电视剧版给妖魔化了
周德东 周德东,男,33岁,东北人。体态偏瘦,性格开朗、热情。通过以上这段描述不知道您的脑海中会联想到什么,是否意识到这也许就是中国“恐怖故事第一人”的形象? “履历”(《女友》杂志社编辑,《文友》杂志社主编,《中国百老汇》杂志主编)同时也不缺乏成绩的人,他曾经在7年时间内一口气出了15本小说,曾经被100万《女友》杂志读者评选为“中国十大散文家”。 生日:09-11 星座:处女座 血型:A型 职业:作家 1967生于黑龙江,2000年定居北京,恐怖小说作家。 从1989年开始,出版10部风花雪月散文集。 1993年被评为“当代十佳散文作家”。 1998年担任《文友》杂志主编,该杂志被《北京青年报》评为“中国1998娱乐界十大关键词”。 2000年开创恐怖文学事业,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恐怖文化热 2006年,一部潜心创作完成的《门》让曾经出版过14部恐怖小说的作家周德东一飞冲天,这位从事恐怖文学创作六年的作家,在《门》15万的印数创下恐怖文学首印记录的推动下,成为本土恐怖文学第一人。其实早在去年,在由多家媒体举行的一项名为“寻找中国的斯蒂芬·金”评选中,他就名列第一。 目前,除了周德东出版于几年前的《三岔口》被李少红改编成电影外,其新作《门》未出版既被某影视公司买断电影改编权,将于年底前后开机。此外,他还受邀成为多家恐怖杂志的主笔。在国内恐怖文学热持续走高的时候,最能体现周德东商业价值的是,他已出版的14部作品,几乎每部都具备改编影视作品的资质。而他将担任导演开拍《门Ⅱ》、计划筹拍《三减一等于几》的消息,为恐怖文化平添了几分热度。参考资料:
1、视图--“页眉和页脚”--把页面往下翻到页脚部分--输入作者姓名,这样每页都有作者姓名2、页面设置--版式--页眉和页脚下面的“首页不同”前面打上勾,再重复1,可以让第一页和其他页有不同页脚(或页眉)3、直接敲回车,把光标移到页面最左下角,输入作者4、画一个方本框,输入你需要的内容,然后设置为无填充色,无线条线,想放哪儿放哪儿
如果插入页脚的话,会在每页都有,所以我认为应该是做一张白色的图片,在图片上加入你想加的作者介绍,然后在第一页的插入图片-让图片在文字下方(不影响排版)即可。
将你要一览显示的内容用鼠标拉黑,然后选择格式工具栏-直接选择分栏的工具,选择一栏就可以了。
上面部分分栏的时候,只选中这部分的内容,然后再选择分栏,这样就不会是整个页面分成两栏。横线,你输入 --- 然后回车就出来了。
“京原路8号”为《中国记者》杂志主办的公众号,将为大家奉上每期精华、悦读文章,欢迎关注交流。更多深度文章,请致电订阅电话:、63073532.伤心漫过那片海:灾难报道伦理问题的实践思考文/张欧亚 (《中国记者》杂志2015年第3期)脱离了具体人物,新闻就是白纸“伤心漫过那片海”,是2002年5月8日我在采访大连“5•7”空难时,所写的一篇记者手记。在这前后,我还先后实地采访过温州空难、包头空难、烟台海难。采访中亲历的灾难现场还有:造成309人遇难的洛阳大火,造成234名村民遇难的重庆开县井喷事故,以及江西芳林小学爆炸、广东江门爆炸、陕西榆林爆炸、广西南丹特大透水事故,等等。做过这么多灾难报道,我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思考与反思。首先,我们先来听听这样一个“段子”:某国总统在发动一次战争时说:我们将杀死几百万敌人和一个修理自行车的人。记者争相问:“总统先生,为什么要杀死一个修单车的?”总统笑了笑,对着站在一旁的官员说:“看看我说什么来着,从来没有人关心那几百万人。”这当然是个虚构的故事,但这是否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相”:无论东方或西方,无论何种社会,对个体命运的关注,才是恒久的,也更能打动人心?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正是一个个单元的个体组成的社会,让我们感受到温情和力量。悲他们所悲,痛他们所痛,即所谓“悲伤着你的悲伤”。实际上,无数伟大的文学作品,也正是因为表现具体人物的命运,才能深深震撼人心,因而才能伟大。文学作品是这样,历史更是如此,也正是一个个人物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构成上下五千年栩栩如生的历史。脱离了具体的人物,历史和新闻就是一张苍白的纸。真正的伤害,是沉冤的亡灵等不到正义的伸张回到上海踩踏事件,这一现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惨剧,作为报道者,我们又如何只依靠冰冷的数字来组织报道?有必要讨论关于“二次伤害”问题。以最近引发热议的内蒙古呼格吉勒图案、惨死在派出所的打工女周秀云为例,正是家属在媒体支持下坚持不懈地上访与持续报道,呼格吉勒图的冤案才得以昭雪,讨回应有的尊严。在持续多次的报道中,有没有人认为呼格吉勒图的家人受到“多次伤害”?而讨钱打工女被警察踩在脚下的那张照片,我们感受到这是对周秀云的亵渎了吗?恐怕没有。真正的伤害,是沉冤的亡灵等不到正义的伸张。对周秀云来说,正是这张照片的公开,震撼了国人,继而引发媒体广泛关注与持续报道,才有了今天当事单位负责人对亡者及亲人的道歉。可以设想一下,什么人最害怕那张让人愤慨的照片公之于众?掩盖事实与真相,正义得不到伸张,才是对受害者尊严最大的亵渎。在这两案中,受害人的家庭经历与遭遇,从各个角度被公开报道,我们及他们本人感觉隐私被冒犯了吗?正是他们悲歌式的境遇,引起了广泛同情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声援!实际上,有关对南京大屠杀,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纪念,所展示的那些令人惊悚的画面,也从来没有人认为,这是对家属的“伤害”、对亡灵的亵渎。正是这些真实的画面,让我们在纪念中反省战争、珍爱和平。不论是事件当事人,还是普通读者,我们应该相信大多数人在了解事实真相过程中所保持的善意。反省,但不是缺失有高校在一场专业讨论中,运用了“在满足知情权与消费遇难者之间”这样的表述。这使我想起2000年河南洛阳大火案,这一震惊全国造成309人遇难的大火,引起各媒体关注,其中某地方大报,竟刊发了这样一条消息:“某地大火引发新闻大战”。我在内部论文和多次课堂中,提起过这篇报道:报道所称的“新闻大战”建立在什么基础上?难道是309个亡灵!这样的报道缺少了良知与底线。伦理探讨意义在于,促使记者保持最大程度反思,如何保持善意。作为从业者,我们需要反省,但绝不是在新闻事件中的缺失。12年前,采访一起灾难报道结束返乡途中,我在记者手记《另一种责任》中曾写道:“关注事故、关注灾难,是记者的天职。告知读者事件的真相,是为了让公众从悲剧中吸取教训,是为了唤醒良知,使责任者受到惩处,使无辜者得到救助。然而,每一次事故发生后,总有人对记者采访进行阻扰,千方百计隐瞒真相。”“正是由于记者们的苦苦寻访,南丹特大透水事故、陕西榆林爆炸真相始大白于天下;正是媒体的执着,南丹县委书记等一批贪官、昏官才最终受到惩处。”“揭示事实真相,是媒体的责任,是社会不可或缺的另一种责任。”因而,我认可石扉客的观点:空难事件,出发和到达机场,与空难现场一样,乃至与遇难者生前空间一样,都是敬业记者应该抵达的广义现场。当事人的眼泪、家属的痛苦,和灾难过程、灾难原因等一样,本身就是灾难的组成部分。遇难者家属的悲伤,是命运的无常,也是我们作为人类的共同悲伤,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部分,更是追问事件原因与责任最具道义力量的拷问。但有为善之心关于面对遇难者家属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家属对此排斥。不同情况不同分析,也应予以不同对待。但有为善之心,不添乱,家属愿意谈,又有何妨?2014年春节后,上海宝山发生大火,两名消防战士牺牲,其中一名来自湖北。因为当时特定的现场情境,我自始至终没有打扰家属。这有前因:1.前期其他媒体采访时,刚问话就导致被采访人当场昏倒,被输氧紧急抢救;2.飞机上对方明确提出不希望被打扰。但这并不表明,同类事件可以复制。具体情况须区别对待,实际案例中又有亲属希望或愿意接受采访,大连空难、包头空难中,甚至有家属主动联系媒体探求事故真相,释放压抑心声。2004年11月21日8时21分,包头飞往上海的MU5210航班起飞出现事故,坠入包头市南海公园湖中并爆炸起火,机上47名乘客,6名机组人员以及地面2人共55人在事故中丧生。这起空难中,湖北乘客、武汉吉思达公司总经理吕新辉不幸遇难。我赶到现场采访中,吕新辉哥哥吕新军主动配合,并在当地相关部门清场时,还挺身而出,坚持要我一起和他前往事发地凭吊。如当年我在报道中所记载:“事故处理小组通知家属到南海公园为死者凭吊,吕新军向工作人员表示坚持要我同往,并从工作人员手中要来一件崭新的军大衣,披在记者的身上。”“我用手摩挲着他穿有军大衣的后背。我知道,再坚强的男人此时也需要一个支点。”整个采访中,我深深感受到包括吕新军在内的遇难者家属对记者的友善。而事实上,很多家属在从最初的悲痛走出来之后,对媒体采访的态度,也会发生改变。当然,也不能不承认,面对灾难,确实存在记者采访时的方式方法问题,但这是另外一个问题,而不能将之作为排斥记者采访家属,甚至认为记者不应该出现在现场的理由。毫无疑问,面对灾难事件的发生,当然应该悲天悯人,也必须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但值得注意和研究的是,无论是上海踩踏事故,还是不久前发生的姚贝娜事件,在新闻伦理之争中,反对或赞成的双方,最初都是以“正义和善良”的名义出发。然而由于最初的认识并不是建立在全面掌握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作出的最初判断,讨论双方会陷入为反对而反对的循环。一个“事实”、一个观点出现,首先需冷静思考与判断,而不是被推动裹挟着瞬间就被点燃的“正义的怒火”。常记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一位领导的话:多些友爱,多些宽容,多些建设性。 凡有为善之心,大家会懂!
栏目名称:《记者调查》杂志 栏目简介:《记者调查》杂志经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审批、注册成立。是海外唯一一份以深度报道、独家调查、舆论监督为主的综合性中文刊物。《记者调查》杂志社由中国鲲鹏传媒集团主管,鲲鹏通讯社主办。
十大新手投稿杂志:《新诗大观》、《读者》、《知音》、《星星》、《诗歌月刊》、《绿风》、《诗林》、《诗选刊》、《谢桥风采》、《爆炸》。
1、《新诗大观》
《新诗大观》编辑部自2006年开始设立年会以来,分别以“网络与诗歌”“人间烟火,诗歌的民间存在”为主题成功的召开了两届年,2008年编辑部再次召开以“诗意的生存”为主题的《新诗大观》2008年会。会上大家相互交流学习,并由编辑部颁发
《新诗大观》2008年度诗歌奖项。会议期间浏览了邢台峡谷群风景区和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村英谈村。
2、《读者》
《读者》的标识是一只小蜜蜂的图案,其含义为蜜蜂采花,传播花粉,引来的是百花盛开,得到的是蜂蜜,如果说小蜜蜂给人类提供高营养的物质食粮,那么读者给予人们的是真善美的精神食粮。
《读者》杂志设置的主要栏目有文苑:卷首语、文苑、社会之窗、人物、杂谈随感、青年一代、人生之旅、人世间、在国外、风情录、知识窗、生活之友、心理人生、经营之道、趣闻轶事等等。
3、《知音》
《知音(海外版)》创刊于1996年8月,月刊。《知音(海外版)》秉承《知音》“人情美、人性美”办刊宗旨,强化国际特色,讲述异域人生,荟萃世界美文,反映人们对于精神情感美好境界的追求,以其品味高雅、清新隽永的风格享誉海内外。
4、《星星》
《星星》诗刊品牌栏目众多,诗文并重,作品、理论与信息兼容。
《星星》诗刊自创刊以来,《星星》首发过毛泽东、朱德、陈毅、郭沫若、艾青、臧克家等政治、文化要人的作品,先后推出过舒婷、北岛、顾城、杨炼、贾平凹、海子、西川等著名诗人、作家的代表作,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尤其是诗歌史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刊物。
5、《诗歌月刊》
《诗歌月刊》是国内唯一的大型原创性汉语诗刊,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以月为发放期,内容以主要以诗歌为主的一类杂志。
《诗歌月刊》提倡大诗歌概念, 呼吁诗人走出诗歌圈、融入大社会文化。办刊方向以“专题策划”为主旨 迄今推出“博客专刊”、“中国新诗90年90家合刊”等 在诗界内外反响强烈被视为官刊民办的典范。
1、稿件要精,最好的作品富含真情至理、催人奋进、令人经久难忘,请选择这类文章和美术作品。2、勿投个人,编辑部分组编刊,如寄个人可能会造成延误。3、不拘形式。剪辑,原件,复印均可(请务必注明作者、发表日期和出版者)。 扩展资料 读者杂志主要刊登其他报刊、书籍已发表的精彩文章,刊登的.文章涉及到文学、艺术、评论、故事,联系生活的科普小品、心理咨询。杂志设置的主要栏目有文苑:卷首语、文苑、社会之窗、人物、杂谈随感、青年一代、人生之旅、人世间、在国外、风情录、知识窗、生活之友、心理人生、经营之道、趣闻轶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