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女友杂志作者专栏作者

女友杂志作者专栏作者

发布时间:

女友杂志作者专栏作者

周德东,男,1967年出生,黑龙江人。被称为“恐怖小说第一人”。生日:09-11。星座:处女座。血型:A。职业:作家。 曾任《文友》杂志主编,《格言》杂志主编,《青年文摘》(彩版)主编。

《敦煌·六千大地或者更远》(冯玉雷)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敦煌·六千大地或者更远

作者:冯玉雷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6-01-01

页数:621页

内容简介:

冯玉雷耗时八年精心创造的小说《敦煌·六千大地或者更远》几乎完全打破了纯写实的小说模式,冲破传统和自我,运用多重思维方式——尤其是神话思维,进入到一个新的艺术领域中自由驰骋,以现代技法和浪漫主义文笔,天马行空,纵横捭阖,表现出一个成熟作家的奔放和洒脱。他那独特的艺术语言不仅讲究精练和肉体可感性,同时还讲究声调、色彩的综合美;不仅有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时空交错,而且把不同场景或层次连接、组合成一个如梦如幻的理想世界。小说中寄托他理想、追求的人物无不被这种语言赋予灵动的生命。语言的生命背景、文化背景、情感背景,都依据于从甘肃到新疆、从青海到西藏,整个六千大地或者更远的广阔地区。冯玉雷从纷繁的生活里抓住本质,使作品显出自己独有的魅力,他没有像大多数作家那样只停留在“激愤批判”的层面上,却将温暖阳光照射到作品中的宏观意象和微观元素,对现实生存进行了精神超越,这些意象和元素都具备了神性。于是,整部作品都充满了光明而崇高的神性,这是文学的终极价值所归。

作者简介:

冯玉雷,男,甘肃人,199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经在兰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兼任写作、逻辑、中教法教研室主任。主讲《美学》、《写作》等课程,曾被评为"兰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第三届教学科研骨干",享受三年校内特殊津贴。现工作于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成人教育学报》,从事文化人类学研究、文化小说及散文创作。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学人类学学会理事、兰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文学院一级签约作家。

大学期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发表处女作、小小说《雁歌》,1991、1992年在《文友》发表中篇小说《红纱巾》、《边缘人》,1992年,《红纱巾》获《女友》杂志社和西安市文联联合主办的未来作家大奖赛二等奖。1993年、1994年、2003年在《飞天》杂志发表中篇小说《陡城》、《野糜川》、《饥饿》等。出版有长篇小说《肚皮鼓》、《敦煌百年祭》、《敦煌·六千大地或者更远》;与人合著报告文学《陇原英烈》,与赵晓琴合著文化专著《走遍中国甘肃宁夏》,主编《中国西部实力美术家作品集》。创作完成电视剧《敦煌百年祭》、《失踪的女神》等。曾担任《女友》杂志专栏作家(1992年--1993年),先后在《中国比较文学》、《兰州大学学报》等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在《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西安晚报》、《西北军事文学》、《甘肃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文艺美术评论数百篇,作品入选《1949-1999甘肃文学作品选》、《汪国真诗赏析》等,长篇小说《敦煌百年祭》获甘肃省政府第三届敦煌文艺奖,电视电影《失踪的女神》获甘肃省政府第五届敦煌文艺奖,中篇小说《野糜川》、《饥饿》分别获兰州市政府第三届、第五届金城文艺奖。

来源:甘肃作家港

聊斋根本就不是恐怖小说小说原文文字很优美只是八十年代电视剧版给妖魔化了

周德东 周德东,男,33岁,东北人。体态偏瘦,性格开朗、热情。通过以上这段描述不知道您的脑海中会联想到什么,是否意识到这也许就是中国“恐怖故事第一人”的形象? “履历”(《女友》杂志社编辑,《文友》杂志社主编,《中国百老汇》杂志主编)同时也不缺乏成绩的人,他曾经在7年时间内一口气出了15本小说,曾经被100万《女友》杂志读者评选为“中国十大散文家”。 生日:09-11 星座:处女座 血型:A型 职业:作家 1967生于黑龙江,2000年定居北京,恐怖小说作家。 从1989年开始,出版10部风花雪月散文集。 1993年被评为“当代十佳散文作家”。 1998年担任《文友》杂志主编,该杂志被《北京青年报》评为“中国1998娱乐界十大关键词”。 2000年开创恐怖文学事业,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恐怖文化热 2006年,一部潜心创作完成的《门》让曾经出版过14部恐怖小说的作家周德东一飞冲天,这位从事恐怖文学创作六年的作家,在《门》15万的印数创下恐怖文学首印记录的推动下,成为本土恐怖文学第一人。其实早在去年,在由多家媒体举行的一项名为“寻找中国的斯蒂芬·金”评选中,他就名列第一。 目前,除了周德东出版于几年前的《三岔口》被李少红改编成电影外,其新作《门》未出版既被某影视公司买断电影改编权,将于年底前后开机。此外,他还受邀成为多家恐怖杂志的主笔。在国内恐怖文学热持续走高的时候,最能体现周德东商业价值的是,他已出版的14部作品,几乎每部都具备改编影视作品的资质。而他将担任导演开拍《门Ⅱ》、计划筹拍《三减一等于几》的消息,为恐怖文化平添了几分热度。参考资料:

读者杂志日本女作家

(文/舒  天) 此文在行业报发表,未记何时何处。在《齐鲁晚报》发表2014年8月17日篇名为《寻找“佘裕”》,也还可以。 《断舍离》是日本女作家山下英子的一本畅销书。书中“断舍离”的概念由她本人提出,阐释了日常生活物品整理与收纳的最高哲学。这一理念,不仅提供了整理杂物的方法与原则,更提示人们在“取”与“舍”之间做出选择,从外在生活的整理延伸至内在思维的清理,沉淀出简约的生活态度和放下执念的人生哲学。 最早知道这本书,是在《齐鲁晚报·青未了·书坊》版面看到关于它的推介。大大的黑体字标题“人生三悟:断舍离”十分醒目。在网上搜索一下,果然是超人气热销书,推介语更是炙手可热:超过千万人受益的生活新风潮!风靡亚洲的高效能整理术!超人气的人生最高哲学!引爆精神革命的另类能量书!改变了千万人的思维与命运,人生从此提效 30% !看到如此卖力的推介,我想很多人都会不以为然:现如今泛滥成灾的成功类、励志类、人生哲学类丛书的促销,总是“拉大旗作虎皮”,打着高深莫测的幌子宣传造势,无非是一些泛泛的心灵鸡汤,道理千篇一律、内容七拼八凑,不会有什么新意。但随后,《齐鲁晚报·青未了》又继续刊登了重磅话题稿“岁末‘断舍离’——给生活做减法”。据一位编辑朋友说,“一石激起千层浪”,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好评和效法。我禁不住揣测,或许值得一看。带着猎奇的心理我开始“深度”关注和追踪,发现与之相关的背后还真是热闹非凡。其姊妹书如雨后春笋:《知日·断舍离》、《断舍离》(心灵篇)、《断舍离:让心情轻盈到不可思议的人生整理术》、《断舍离:正能量翻倍的生活整理术》、《断舍离行法》等等。其书评等推介活动更是如如荼。除了以上提及的《齐鲁晚报》,各大网站图书排行榜,山下英子女士也举办了题为“减法生活自在人生”的中国大陆首次读者见面会。对话山下英子的专访稿“断舍离:放下执念,进行人生的新陈代谢”被众多媒体转发。因“断舍离”理念的追捧和奉行,党报评论也青睐有加,《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发表了“学会‘断舍离’人生更轻盈”的评论文章,微信朋友圈“你今天断舍离了吗”等文章更是被广泛传播。 那么,最为关键的书的内涵如何呢?我们择其部分精华“拿来”共赏。 源自瑜伽和佛学的“断行、舍行、离行”的人生哲学,本质上是指果断地舍弃无用的东西,提倡不要一味地固守执着,懂得舍弃能获得更多的幸福。作者山下英子修习瑜伽术多年,从其中的“断行、舍行、离行”中发明出一套新的行为方法:“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不买、不收、不取。舍=舍弃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了解自己的真正需要,创造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自称“杂物管理咨询师”的,或许全世界只有山下英子女士一人。为了推广断舍离的生活哲学,她创造了这个新职业。具体地说,山下英子的工作是“建议、协助客户扔掉自己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通过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顺便与自己内心的垃圾说再见”。 书中介绍“断舍离的基础——与物品的相处方式。物品要用才有价值——是为断。要意识到物品的数量和质量 , 要斩断用不完的物品、多余物品的流通。物品在此时、当下 , 应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是为舍。即便是以前用过的东西 , 如果现在已经不需要了 , 就不该怀着‘说不定将来还有一天能用得上’的心情 , 随随便便地保存、保管、收纳它 , 而应让它去此时此刻最需要它的地方 , 要有意识地不断把物品送出去 ,‘舍弃’掉。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 , 才能展现美感——是为离。”山下英子说:“人类一直在获得和放手的循环往复中螺旋式前进。断舍离是一种从扔东西开始的训练,让你觉察自己的欲望是过头还是不足。” 现在,阅读之后的我确有开卷有益之感。其实,“断舍离”的寓意,和“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舍得舍得有舍有得”等民间俗语很是贴近,也可以在《道德经》中的“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国学中找到追溯,更为形象的类比则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留白”。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留白处尽显天地宽,引人无限遐思。面对以“空白”为载体渲染出的美的意境,作为观者的我们,即便没有什么审美,也能从作品中读出一份简单、安闲与协调。 我想,“断舍离”必定是向极简主义出发的理念。前不久在《读者》看到的“生活,半饱即好”一文是很好的佐证。文中提及“Less is more(少即是多)的生活理念在这个极速发展、物欲膨胀的时代受到格外的推崇。”例举了“乔布斯、梭罗、林怀民、爱因斯坦和舒国治”等名家,这些人有个共同的时尚名字——极简主义生活者。代表人物乔布斯,黑色上衣,配上宽松的牛仔裤以及脚上那双恒久不变的大头鞋。物品的削减,投射了乔布斯心灵的干净。没有杂物,没有杂念,便有了至美的境界。同样简单的还有他简约而风靡世界的经典之作——苹果手机。 置身于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社会是难以“断舍离”的。无论吃穿用度、衣食住行,充斥着形形色色的诱惑,本应物取所需的人们,却因为物质的冗余不堪,而迷失在永无休止的欲望中。每个人都心存对物品的需求渴望,每个人的周边都不乏有热切购买欲望的人,每个人都希望工作、生活场所的设施配置一应俱全。以至于人们常常不加思考地购买、囤积、储备,越攒越多的物品需求和购买欲望,杂乱无章的堆砌,毫无次序的摆放,让物理空间和心灵空间变得促狭甚至充满窒息感,不仅不能带来生活品质的提升,反而形成物质的异化。人际交往、兴趣爱好等精神层面上,太多的选择也让人应接不暇。与旁人差异化的明争暗较,人情世故的周旋,海量的信息轰炸,无休止的影视剧,无论生活娱乐还是工作事业,忙乱追逐中只会加剧生存的恐慌,令人虚掷时光、透支精力,无法倾听和辨别内心的声音。我们需要精简生活中的物品,从物欲中解脱出来,从纷杂喧嚣中找回宁静的心灵。若“断舍离”融入日常生活,舍弃不需要的东西,脱离对物品的执念,那折射的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存智慧,引发一场自我需求的心灵拷问,让人摆脱物的附庸,直入清爽高效的自由境界。 说到底,“断舍离”不过是为了培养出离心,不外乎我们自小接受的勤俭节约的教育,既比不上高大上的佛教、道教、基督教等“惜物”的宗教熏染,更比不上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传统美德。但“断舍离”自有她的小清新,以身边的生活物品入手的高效整理术,让生活化繁为简,反思选择,简化取舍,领悟人生,令“看得见的世界”与“看不见的世界”同时变得有序、和谐。山下英子曾坦言,自己推行“断舍离”的目的并不是要大家扔东西,而是帮助人探寻想扔却扔不掉东西的根本原因。物品也并不只是物品,而是包含了自己思想、感情的东西,通过观察物品与自己的关系来了解自己,看到那个付出努力希望得到认可的自己,并学会完全接纳这样的自己才是“断舍离”的真正意义。 在《断舍离》(心灵篇)的最后一章中,山下英子女士提出了“佘裕”一词。“佘裕”是一种美,只有让外在的生活空间和内在的心灵空间都拥有“佘裕”,我们才能真正从自顾不暇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才能吸纳新的能量轻松前行。所以,开始行动吧,Let's 断舍离,向极简主义出发!

我知道的就是青山七惠,这位女作家并不应该在现今的日本文学界活跃的作家中提及的,但是我真的很喜欢这位,所以还是来提一笔。《我的女儿》一文最能反应她的独特写作风格与见解,和《一个人的好天气》可能程度不同,但都是大受喜爱的具有影响力的作品。

在我看来,我觉得最值得我尊重的日本女作家就是津岛佑子了。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幼儿》让我看了后印象满满。我不由得发自内心的欣赏这个你作家,他的人生经历一定特别的。有趣才能写出。这么能够打动人的作品,我非常的佩服他,我希望我以后也能和他一样变得这么优秀

林真理子是日本当今文坛最有“人气”的女作家,多次获日本大众文学最高奖直木奖。她以细腻地描写现代人的恋爱心理见长,其作品大多以现代都市女性的情爱为主题,被称为“女渡边淳一”。她的作品塑造的女主人公都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个性,自强不息,敢作敢为,一个个都是决不负于男人的“女强人”,这种反叛和挑战传统的意识,让她的作品富有一种鲜明的时代精神。 此次推出的林真理子作品系列,包括她最富盛名的三部爱情小说《错位》、《青果》、《只要赶上末班车》和两本畅销随笔集《美女入门》、《美女入门2》,这为我们阅读林真理子提供了一种多角度的视角。 深度评论 反叛和挑战传统意识 一直非常喜欢林真理子的小说,有着相当出色的穿透力和表现力,一眼洞穿红尘男女那些个自欺欺人的爱情幻觉,下笔如刀,切割麻利,看得人钦佩不已。也正因为如此,她的小说也看得人总是一脑门冷汗。当然还有一点是小说的意义,这是最重要的。林真理子在以恋爱为主题的作品中,塑造的女主人公几乎都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个性,自强不息,敢作敢为,一个个都是决不负于男人的“女强人”。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日本女性保留着传统的思想和文化,她们总是身穿艳丽的和服,迈着小小的碎步,在男人面前鞠躬哈腰,轻声柔气,百依百顺,给人一副“男尊女卑”的传统意识的小家模样。当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使得以感情为基础的家庭结构开始倾斜,崩溃,夫妇间日益缺乏感情的交流,“欲”和“情”奏起了不和谐之音时,作为另一方的妻子如何对待?按照传统道德观念的要求,妻子必须具备献身精神,应该做出忍耐甚至牺牲,以维护家庭的稳定。可林真理子小说中的麻也子、典子、希、美佳子、美登里等女性形象却无不浓烈地表现出现代都市“女强人”的性格特征。《青果》的主人公麻也子认为作为一个女性“应该选择自己的人生”,不能光以牺牲自己来维系夫妻关系和家庭,她不甘当丈夫的附庸和家庭的牺牲品,而是执拗地去追求女人本该得到的“情”和“欲”,寻找女人自身的价值。《错位》的主人公虽为男性,但在小说中轮番登场的几位女性,却倾尽全力演出了一场错综复杂的“寻找女人自身价值”的婚外恋悲剧。《只要赶上末班飞机》的女主人公美登里,是一个以事业富有成就的奋斗型“女强人”姿态出现在读者面前,这个在事业和经济上获得成功的女性,在男女关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男人则成了女人陪衬和配角,林真理子在这部小说中把当今社会男女双方的地位变化,传统的男主女次、夫唱妇随式的关系构图完全颠倒了过来。 林真理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与人们印象中根深蒂固的传统日本女性大相径庭,它既迎合了广大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对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社会封建意识的逆反心理,也反映了渴望提高社会地位的广大女性的愿望,所以她的作品长期为人所爱读。当然,我们爱读她的作品,还在于林真理子这位作家本身就是一个“女强人”,她和她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一样,有着强烈的作为女性的自我表现意识和个性,不容伤害的自尊。她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敢于说“不”。她曾对人说,“我最不能容忍的是他人对我的支配”,“我所有的感情可归纳为两个字,爱和恨”。长期以来,她将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爱与憎融合在每部作品中,为实现女性的社会价值和地位大声疾呼,也正因为如此,林真理子的作品在反映当今女性的心灵世界方面一直都被认为有着非常深刻和积极的意义。 潘小娴 酷评美女 为女性自强而畅言 如果说林真理子以其小说的虚构手法塑造了当今日本文坛上的“女强人”形象群,那么,她的随笔则以形象的文学语言道出了现实生活中“女强人”的自身体验和感受。 她的随笔风格直抒胸臆,为女性的自强自信自立而畅言。《美女入门》系列,不仅为我们带来了世界时尚中心之一的东京美女地图,而且更重要的是扮美、求美、爱美的深刻理念与不懈追求。为了美,为了自信自强,女性可以一掷千金,不顾一切,可以孤注一掷,可以一切从头来,总之,为了成为活得自在的女人,为了女人一生的美,一辈子都要将美女运动进行下去! 在这些随笔集里,林真理子从女性自身的角度出发,以一种现身说法似的布道精神,毫不隐晦地讲述着“女强人”的成功之道:女人必须始终怀有一颗矢志摆脱“弱者”宿命的“野心”,在人生坎坷不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即使遭遇千辛万苦,也痴心不改。正如她在《美女入门.所谓野心》所说的那样:女人哪,站在平地上的时候什么也看不见,只能像井底之蛙似的仅仅知道头上的那片天。可上了一个层次之后,她便知道山外有山,应继续往上攀登。这种攀登当然是苦不堪言的,痛苦的时候她就想下来,犹豫是否回到那块平地。然而,她再也不想回到那块平坦的地方。于是,只有咬紧牙关向上攀登再攀登。那种过程是相当痛苦,相当难熬的!但这,就是我所谓的“野心”。 林真理子的“所谓野心”,有其本人攀上成功巅峰的生动实例,作为传授给同性读者的心得尤其具有煽动力。似乎很少有作家能够像她那样,敢于最不扭捏、最不做作地表露她对人生、婚姻、情爱、职业、交际、化妆、瘦身、着装、时尚诸事的观点。甚至不需阅读正文,仅仅瞧瞧题目就有些让人触目惊心,比如:《财运第一,情运第二》,《拜拜吧,“掉价”男人》,《女人,就得爱美》,《别怕鬼迷心窍》……这些标题所展露的林真理子为人处世的信条,与传统日本女性约定俗成的守则可以说是冰火不容。 所谓温柔含蓄,低眉顺眼,所谓婚后辞职,相夫教子,所谓节俭持家,一个铜子分两半花,所谓失恋后以泪洗面,痛不欲生,诸如此类的“弱者”特征,在林真理子的散文里找不到丝毫的踪影。她提供给读者尤其是为某种苦恼所纠缠着的女性读者的,往往是令人意想不到的豁达与彻悟:购物就是我的保健营养液,购物就是我的强心壮神素;钞票就是为了把喜欢的东西买到手,然后再去拼命地赚,就是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一帆风顺的普通人所拥有的波澜不惊的恋爱太没意思了,至少应该凭借“争锋”往恋爱中加点儿大的作料,这样做才算没白在世上走一遭;能把爱人掠夺过来真是一种终极的胜利,成功地掠夺了爱的女人,等于获得了闪闪发光的勋章…… 林真理子在散文中生动地再现了现代女性那种不拘礼节,颇有俯视须眉的“女尊男卑”的气势,在婚恋与家庭、工作与消费,乃至人际关系等方面,她们都以一己为中心,强化自我,张扬个性,都表现出反叛正统的人生观与背离传统的价值观。这种对当代新女性深入骨髓的剖析和鼓励,自然让读者读起来感到十分亲切和痛快。 王建康 解读作家 日本文坛常青树 林真理子不仅是日本大众文学最高奖直木奖获奖作家,而且自2000年以来,一直担任这个奖的评委。她还担当过十余种文学类作品奖的评委,为日本著名周刊《朝日周刊》、《周刊文春》、最有影响的女性时尚杂志《安安》的特约撰稿人。 她笔耕30余年,发表近140部小说、散文,其中近10部被拍成电影、电视剧。数部被译成英文、朝鲜文、中文,首部随笔《把快乐买回家》一问世便荣居当年文艺书畅销榜亚军。在日本销量逾百万册的作品有近10部。 作品《星影的石碑》《1985》、《忧郁的葡萄》《1984》、《胡桃之家》《1986》相继被推选为通俗小说的最高荣誉——直木奖的候选作品。短篇小说《只要赶上末班飞机》和《京都行》荣获第九届直木奖。她的小说《白莲依依》《1994》、《众人的秘密》《1999》还分别获得了第八届柴田练三郎奖和第三十二届吉川英治文学奖。作品有多部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如《向星星许愿》、《南青山物语》、《忧郁的葡萄》、《青果》、《明治宫女》、《东京窃国物语》、《快活的全家旅行》等。 登上文坛30年,至今人气不衰,在日本鲜有。她是名副其实的文坛常青树。近10年来始终是排名前3位的日本女作家。她的散文成名作《把快乐买回家》重版58次,至今仍然畅销。小说《读书的女人》2003年下半年还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在日本国家电视NHK夜间黄金时间播出。林真理子享有畅销女王的称号,尤其是在日本的女性当中拥有大量的读者,在日本东京二十至三十岁的女性读者中是最有影响力的作家。 她文笔朴实、诙谐幽默,独树一帜。她的小说贴近生活,情感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她的散文随笔常用人们熟悉、流行的语言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犀利地剖析人的内心世界,辛辣地针砭时弊。更重要的是,林真理子在她的以恋爱为主题的作品中,塑造了一个个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女强人”。赋予了作品鲜明的时代精神。 林真理子通过她的一系列作品成了当代日本女性的忠实而又活跃的代言人。她的作品也因之“人气不衰”。

毕业论文作者栏

本文转自科学网,作者侯圣陶。当一篇文稿准备投出去的时候,作者们就像怀孕N个月的"母鸡"一样, 充满了喜悦, 和对即将诞生的新生命的无限期盼。 即使没有公开的争论, 参与者们(尤其是学生们)都会认真的想: 我的大名在这篇文章里应该排在哪里, 在谁之前,在谁之后, 为什么? 其实有这种想法非常自然。 纵观历史, 因为作者排名顺序而引起的争论随处可见。 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很多期刊在文章里都要求作者仔细“申报”每个人的贡献。 那如何确定作者的排序呢? 第一作者: 亲自动手做实验,试验, 分析部分结果,数据 (可以是与老板共同讨论), 写出文章第一轮草稿。 第一作者属于该项目的主要动手者, 多数是正在训练期间的学生(包括本,硕,博,博士后,甚至团队里年轻的科研人员)。但是, 这个实验, 项目, 不一定是你自己设计的。 并列第一作者: 这个位置的作者, 其工作强度,参与程度,应该和上述第一作者几乎相同。 但要强调的是, 该作者一定要有对此文章关键的贡献。 其提供的数据同第一作者所为一样重要。如果拿掉该作者提供的图标论证, 此文章就不能在投到目标期刊。 由此可见, 该位置作者不是随便写上去的。 第一与最后作者之间的作者: 即使这些作者, 只要名字在上面, 就意味着他们参与了数据的产生。 或者他们的数据出现在文章里, 或者他们提供本文极为关键的技术或材料 (这一点可能有争议, 很多团队把实验员的体力劳动, 以及别的实验室提供的制剂,分析手段等不算在值得列在作者名单里的贡献。本人不同意此做法, 要根据当时的商讨结果作决定)。 通讯作者: 往往排在最后。 该位置作者应该是制定蓝图的“导师”, 负责此项目财政的“财神爷”, 和亲手修改草稿, 并定稿的“作家”。 三者往往缺一不可。 通讯作者的身份不仅光荣, 也有其实际的作用, 文章发表后, 一旦有“问题”, 或者要“获奖”, 该作者就是联系人。 要获奖还好办, 要是同行有问题, 该作者首当其冲, 要有能力回答, defend团队的工作。 倒数第二通讯作者: 该作者通常是另一个在不同单位的合作者。 其贡献几乎与主要通讯作者相近: 比如参与技术指导, 课题设计, 财政贡献, 文稿编写,修改。 重要的是, 文章中的内容,当主要通讯这不能denfend的时候, 该作者可以承担起部分责任。 看到这儿, 你应该明白了吧, 当你的导师要把名字放在你写的文章第一作者的位置的时候, 当你的主管行政的负责人一定要做通讯作者的时候,你应该理直气壮地把这面文章拿给他看。 最后, 祝辛勤的“母鸡们”,在产蛋的大道上, 愉快幸福, 高量保质。

写在文章题目下面格式如下:

XXX(姓名)(单位名称 省市 单位所在地邮编 )

正规论文的格式:论文题目--作者名字---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论文种类:

为了探讨和掌握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论文进行分类。由于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

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

第一作者指的是署名排在最前面的那个人,有的文章署名也有两个或多个第一作者,称为并列第一作者,这种情况下一般需要在人名上进行标注。

通讯作者一般指整个课题的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等。他也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联系人。最重要的是,他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

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不同,与创造性贡献不同,通讯作者常由诸作者中在论文所属领域最有权威者所充当。

在创新性作品如科研论文、专利、调研报告等等的署名中,对于多个作者共同完成的情况,对作品贡献最大的人的名字通常署名在最前面。特别对于科研论文的署名,各期刊都有更细致的规定;而当论文署名用于职称评定时,第一作者的分量显然比第二、第三作者要重,而比单独署名的要轻。

对作品有一定直接或间接帮助的贡献人,在总体贡献上跟第一作者有较大差距,统称为第二/三作者。

一般说来,排名第一就是第一作者,排名第二就是第而作者,排名第三就是第三作者,所以一般都写1个。

1、论文署名第一的就是第一作者,署第二第三的就是第二第三作者。一般看你的文章份量,如果份量足,可以署多个作者。国外一个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文章可以挂100人。

2、文章一般还有一个通讯作者,是指文章的所有权人和指导者。还有的有一个通信作者,指是的联系人。

3、这个也可以由双方商量来确定排名,如果没有约定,一般是排在前面的为第一作者,排在第二名的为第二作者,余此类推。

署名权利:

第一作者是自己的导师,这不仅是出于惯例,而且是合理的。因为情况往往是,研究课题是导师的,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这时,不论用道德的眼光,还是用权利的眼光,导师署名第一都无可非议,

因为关键思路(搞科研最看重的就是这个,习惯上称作“idea”)出自导师,学生投入和贡献的是一般工作、知识、精力和时间。我们可以说,即使在另外的情况下,两人合作决定署名次序也是如此,导师的身份、学校的行政权力等背景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第一作者

《萌芽》杂志作者

左拉,法国作家。1840年4月12日生于巴黎。他7岁时父亲病故,他和母亲在外祖父的接济下生活。在中学求学时已显露文学才华,试写了一些小说、诗歌和喜剧。1862年进阿谢特书局当打包工人,不久即以诗作出众被提升为广告部主任。这期间陆续在报刊上发表作品。 左拉从28岁到53岁,勤奋写作了25年,终于写完了一部巨著《鲁贡玛卡一家人的自然史和社会史》,其中包括20部长篇小说,当场人物达1000多人。 1877年,他写作了长篇小说《小酒店》,后来又写了《萌芽》(1885)、《崩溃》(1892)、长篇小说三部曲《三城市》(1894-1898)、四部曲《四福音书》(1899-1903,但未完成即病逝)。 左拉的作品除小说和自然主义理论著作外,还有一些中,短篇小说集、剧本、译著作以及杂文、序言、讲演集和大量书简。 左拉的成就在于通过描写各阶级、各领域的大量作品,相当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后半期法国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社会场景,基本正确地反映了那一时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社会矛盾。 小说的基本艺术风格是气势雄浑,笔力酣畅。 1902年9月29日病逝。 1872年成为职业作家,左拉是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领袖。19世纪后半期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倡导者,被视为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遗产的组成部分。

“萌芽”,是名词,是动词,更是一个中国知名青春文学文化品牌。“萌芽”,一个全方位的青春文学文化平台,“萌芽”,一本具有50年辉煌历史、仍为中国权威畅销的原创青春文学杂志,“萌芽”,一个历时8年,被誉为“中国语文奥林匹克”的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萌芽”,一个销售已逾百万册的国内畅销青春文学书系品牌,“萌芽”,一个近60万会员,每天百万流量的超人气青春文学文化网站。1956年 “任何参天大树都是萌芽长成的”3月,作为培养青年文学人才的阵地,《萌芽》杂志由上海市作家协会筹备。7月,《萌芽》杂志创刊,哈华任主编。杂志的封面刊名采用鲁迅先生的手迹,旨在继承和发扬鲁迅先生30年代办《萌芽》的传统,在文学战线上培养大批新战士。正如巴金在创刊号的祝词中说的那样,“任何美丽的花朵,任何参天的大树都是由萌芽长成的”,“任何萌芽只要得到阳光和雨露的养料,就会展开她那‘欣欣向荣’的前途。”1960's 艰难岁月VS无人不知的《萌芽》《萌芽》杂志创刊后,就受到全国各地读者的喜爱,来稿数量激增,发行量也直线上升。创刊号印数36000册,一年不到就达到20万份。在广大青年作者及青年读者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作为青年习作者的园地,不少作家,如新近去世的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陆文夫等,都是在《萌芽》起步跨上了文坛。而今天50岁左右的一代文化人,几乎无人不知《萌芽》。最初,《萌芽》为半月刊,至1960年7月改为月刊,但只出了两期,因纸张供应紧张而被迫停刊。从创刊到停刊,共计出版了98期。1964年,经济形势好转,《萌芽》复刊。1966年7月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再度被迫停刊,共计出版31期。1980's 属于文学的80年代1981年,《萌芽》杂志复刊,哈华同志任主编。复刊后的《萌芽》很快便博得了广大青年读者的喜爱,发行量直线上升,刊物发表了一大批优秀文学作品。1983年,湖南省青年作家彭见明1983年发表在5月号《萌芽》上的小说《那山那人那狗》,以及湖南省青年作家刘舰平刊于6月号《萌芽》上的小说《船过青浪滩》,荣获全国短篇小说奖。1998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在国内外屡获殊荣,可见《萌芽》所刊作品的生命力之顽强。当时《萌芽》的最高发行量突破30万份。与此同时,大型文学杂志《萌芽》增刊《电影电视文学》,在上海创刊。开风气之先,发行量高达36万。1984年10月号《萌芽》发表的浙江省青年记者吴民民的报告文学《冰海沉船》,荣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1986年5月,哈华离休,曹阳接任主编。以后的十年,《萌芽》被誉为“作家的摇篮”。(《萌芽》增刊改名为《电视电影文学》杂志,于86年5月划归上海市文联主管。为了激励与扶植青年创作,复刊后的萌芽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萌芽文学奖,并恢复了推出年轻作家的“萌芽丛书”的出版。如今的《萌芽》编辑中,就有多位是从当年的“文学奖”中脱颖而出的作者。1988年6月,《萌芽》荣获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颁发的“庄重文文学奖”。1990年6月,《萌芽》杂志设计封面被评为国家刊物封面整体风格设计大奖。1994年6月号《萌芽》,闫连柯的《耙耧山脉》系列小说荣获第三届“上海市中长篇小说优秀作品大奖”中篇小说二等奖、优秀作品编辑奖。1996年 文学杂志的市场之路1995年,赵长天接任《萌芽》杂志主编。随着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进程,1996年1月号《萌芽》又进行了改版,内容栏目化,开本从16开改为大16开,定价6.00元/册。这明示了《萌芽》办刊的目的不再限于培养青年作家、少年作家这一小众圈子,同时扩大范围,将眼光放远到提高广大青年读者的文学素养上。杂志将读者群重新定位在“大、中学生”,即以大学生为主,向下辐射到高中生,向上辐射到工作一两年的青年读者。改版后的萌芽更贴近生活、贴近校园和青年学生,既是一本青年文学刊物又是一种青年文学修养性读物,《萌芽》的品牌栏目有:小说家族、校园清泉、青春心事、校园扫描、第一类接触、异域传真、社团之页等等。1996年8月号《萌芽》,上海作家王周生的小说《星期四,别给我惹麻烦》,荣获《小说月报》’97百花奖、优秀编辑奖,以及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萌芽》新人奖推出张磊、刘文诚、周洁茹、商羊、张雄、路玮、王淑瑾等一批文学新人。1997年,萌芽杂志社与沪南供电局合作,每月向全国贫困地区赠阅《萌芽》杂志一千册,持续一年。并面向贫困地区举行了“沪南杯”散文征文活动。2000年,考虑原价6元的月刊,给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族每月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萌芽》杂志的开本从大16开,改回正16开,降价为4.8元保持至今。通过不断的市场实践,“用一本杂志来体验青春,用一本杂志来感受文学”成为新时代萌芽的办刊口号。阅读萌芽成为大中学生的时尚。2000年,迎着这样的奇迹,萌芽及时推出了由学生自己担纲编辑的“刊中刊(AMAZING)”不断更新栏目,“少年小说”、“学园Q弹”、“爱上男主角”、“大牌档”、“众议院”等参与性互动性强的栏目,使文学杂志不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文化沙龙。基于1999年起又成功举办了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培养了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畅销书作家和文学新锐,萌芽的影响力再度节节攀升,销量达到每月的50万册上下。2001年,随着优秀作者的队伍庞大,应读者的强烈要求和编辑部人员的积极筹划,《萌芽》恢复增刊的出版,一年为2期,为中长篇小说专号。2001年,国家出版署批准《萌芽》作为“双效”期刊入选《中国期刊方阵》。2005年,萌芽杂志被评为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被列为百种重点期刊之一。同年,萌芽杂志社被评为上海市宣传系统第一届(2003年—2004年)“文明单位”。1999年 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掀起的作文革命早在1997年末,中国的舆论界就对中学语文教育投入了极大关注。《萌芽》作为时代青少年与文学之间的媒介,具有敏锐的嗅觉,察觉到一场作文革命的时机已经到来。1998年,《萌芽》联合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等七所全国著名高校,向中学教育的“唯理模式”叫板,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就这样应运而生。“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出发点就是探索一条还语文教学以应有的人文性和审美性之路,让充满崇高的理想情操、充满创造力、想象力的语文学科,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学科。大赛聘请国内一流的文学家、编辑和人文学者担任评委。除初赛作品要求字数控制在5000字以内、参赛者30岁以下之外,不收取报名费,无任何限制。“新概念”旨在提倡:“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初赛优胜者参加复赛,最后确定一、二等奖及入围奖名单。1999年3月,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得圆满成功。当年有7位一等奖获得者幸运地得到了保送联合主办高校的破格录取资格,自中国大陆恢复高考以来第一次因作文比赛的奖项,获得深造机会。自1999年7月第二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始,至第七届大赛止,新概念作文大赛由上海烟草(集团)公司独家协办并以“中华杯”冠名。2005年,第八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由掌上灵通有限公司独家协办,以“掌上灵通”冠名,简称“灵通杯”第八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至今新概念作文大赛已历时7年8届。7年来,参赛人数已经从最初的4千人次,逐年递增至7万多人次。随着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高校合作力量由最初的7所陆续扩大为10所到后来的13所,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也先后加入了联合主办单位队伍。1999年以降,全国不计其数的媒体报道了“新概念作文”大赛对传统语文教育的冲击,引发社会各界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深度思考。“新概念”的参赛稿件给文坛吹来了清新之风。许多作品使评委铁凝、叶兆言等成名作家无法相信这样才华横溢的文章出自中学生之手。评委会主任王蒙甚至欣喜地说:“我们可以搁笔了。”作家赵丽宏也发出了“青春的光彩谁也无法扼杀”的感叹。许多潜在写作的年轻作者被发掘出来,文学的基础人口获得了拓展。而起步于新概念作文大赛的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等“80后”作家,更成为如今文坛最活跃的分子之一,他们的作品之畅销是文学出版业中的奇迹。另外,韩寒这名当年由大赛发掘出的一等奖获得者、媒体眼中的“高才留级生”所引发的话题,至今是对中国教育界的影响深远的冲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媒体舆论都不得不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方式重新审视与思考。每年由大赛衍生出的出版物《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和《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特色作品选》的销量也历年保持较好的销售势头,成为广大青少年业余课外阅读的重要补充。而且后来每年出版《新概念才气作文选》2000年 萌芽网站建立——青春文学文化家园初具规模1999年《萌芽》杂志策划成立网站,以迎接网络时代的到来,方便编、读、写三者通过虚拟媒介更好地交流办刊心得,为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即时消息搭建更广阔的平台。2000年3月26日萌芽网站正式成立。2005年4月,改版后的网站一期顺利改造完毕。成为一个融《萌芽》官方信息发布、论坛交流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学爱好者集散地。杂志读者可通过登陆网站了解萌芽杂志、新概念大赛、萌芽书系及萌芽网站社区的全方位“萌芽”官方信息,也可在网站的平台上与萌芽杂志社、萌芽作者、萌芽读者进行直接交流沟通。2006年5月,萌芽网站完成二期改版,新增萌芽播客、聊天室、在线投稿《萌芽》杂志系统等新功能,进一步改造论坛结构,同时吸引大量萌芽作者聚集网站与读者面对面沟通。目前,网站的注册会员数量已逼近70万。日均流量百万,论坛日均发帖量15000帖。萌芽网站业已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青春文学文化家园”。2003年 萌芽书系——国内畅销青春文学图书品牌诞生2003年,作为青少年心目中具有权威性的刊物,《萌芽》杂志借助自己的品牌优势和稿源优势正式以“萌芽书系”的品牌,推出青春读物。2009年,萌芽杂志社与上海故事广播合作,创立了上海地区唯一一各面向中学生的广播节目萌动60分。早在杂志建立初期,《萌芽》编辑部就不定期地与全国各地出版社合作,为决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的青年作家搭建作品推广的平台,推出“萌芽丛书”。新概念作文大赛启动后,《萌芽》也时有图书策划编撰的成果。应该说,在2003年“萌芽书系”品牌确立前,《萌芽》推出的图书已经拥有了一个稳定的消费群和可靠公信力;这个品牌的确立,已经使《萌芽》的图书编辑走向更专业更成熟更规范的运作模式。至今萌芽书系已与全国各大出版机构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并依托萌芽杂志社自身的社会效应及经济实力,本着大力扶持青年作者的宗旨,提供尽可能多的有利于青年作者成长的图书出版条件。已出版的图书囊括长篇纪实文学、长篇小说、个人中短篇小说集、萌芽作品合集、萌芽作品年选等各个种类,诞生了畅销书作家蔡骏、那多、李海洋、马中才、王皓舒、朱婧、田瑞辉等实力作者。品牌旗下文学出版物已达50多种,每种最低以10000册起印,至今销售达上百万计。2013年,孙甘露接任《萌芽》杂志主编。

《萌芽》杂志由上海市作家协会筹备。 哈华任主编。杂志的封面刊名采用鲁迅先生的手迹,旨在继承和发扬鲁迅先生30年代办《萌芽》的传统,在文学战线上培养大批新战士。《萌芽》杂志创刊于1956年7月,是中国第一本青年原创文学刊物,至今已走过了50多年的辉煌历程。目前《萌芽》发行量已达50万份,是对中国青年深具影响力的一本原创文学杂志。1999年,萌芽联合13所著名高校合办中国权威作文大赛—新概念作文大赛。大赛发掘出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80后文化偶像,《萌芽》因而被誉为“80后偶像摇篮”。“萌芽”,是名词,是动词,更是一个中国知名青春文学文化品牌。“萌芽”,一个全方位的青春文学文化平台,“萌芽”,一本具有50年辉煌历史、仍为中国权威畅销的原创青春文学杂志,“萌芽”,一个历时8年,被誉为“中国语文奥林匹克”的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萌芽”,一个销售已逾百万册的国内畅销青春文学书系品牌,“萌芽”,一个近60万会员,每天百万流量的超人气青春文学文化网站。1956年 “任何参天大树都是萌芽长成的”3月,作为培养青年文学人才的阵地,《萌芽》杂志由上海市作家协会筹备。7月,《萌芽》杂志创刊,哈华任主编。杂志的封面刊名采用鲁迅先生的手迹,旨在继承和发扬鲁迅先生30年代办《萌芽》的传统,在文学战线上培养大批新战士。正如巴金在创刊号的祝词中说的那样,“任何美丽的花朵,任何参天的大树都是由萌芽长成的”,“任何萌芽只要得到阳光和雨露的养料,就会展开她那‘欣欣向荣’的前途。” 1960's 艰难岁月VS无人不知的《萌芽》《萌芽》杂志创刊后,就受到全国各地读者的喜爱,来稿数量激增,发行量也直线上升。创刊号印数36000册,一年不到就达到20万份。在广大青年作者及青年读者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作为青年习作者的园地,不少作家,如新近去世的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陆文夫等,都是在《萌芽》起步跨上了文坛。而今天50岁左右的一代文化人,几乎无人不知《萌芽》。最初,《萌芽》为半月刊,至1960年7月改为月刊,但只出了两期,因纸张供应紧张而被迫停刊。从创刊到停刊,共计出版了98期。1964年,经济形势好转,《萌芽》复刊。1966年7月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再度被迫停刊,共计出版31期。

《萌芽》杂志由上海市作家协会1956年3月筹备,于1956年7月创刊,哈华任主编。杂志的封面刊名采用鲁迅先生的手迹,旨在继承和发扬鲁迅先生30年代办《萌芽》的传统,在文学战线上培养大批新战士。

花溪杂志作者

在七猫小说可以看的。七猫免费小说是一款提供小说阅读服务的软件。小说内容覆盖了总裁豪门小说、言情小说、穿越架空小说、玄幻小说、青春校园小说、修仙小说、悬疑小说、同人小说、名著等各种类型。

花溪稍大一些,纸张厚一些,大约三分之一讲时尚,一般是10元,有时候如果里面带赠品的就会贵个一两块,赠品一般是小记事本或者书签. 南风稍小本一些,里面全是小说,价格7元.两本里面的小说风格差不多,个人觉得南风比较划算,小说多.不过我一般都会两本一起买. 上次不小心在一个报摊遇到打折卖过期杂志的,十块钱三本,其中一本花溪两本南风,乐死我了.......

您可以在网上搜索“丛虫小说”,这样就可以找到很多200-500字的小说,比如《丛虫的故事》、《丛虫的传说》、《丛虫的冒险》等等。您也可以去网上书店购买一些丛虫小说,这样就可以收藏起来,方便以后阅读。

丛虫的小说可以在网上看,也可以去当地的书店或图书馆寻找。

  • 索引序列
  • 女友杂志作者专栏作者
  • 读者杂志日本女作家
  • 毕业论文作者栏
  • 《萌芽》杂志作者
  • 花溪杂志作者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