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姓名人,较早的要数春秋时期的曹刿了。鲁庄公的时候,齐攻打鲁,他求见庄公,随庄公战于长勺,利用齐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时机,叫庄公鸣鼓进攻,结果获得了长勺之战的大胜。 还有汉初大臣曹参。早年追随刘邦,汉朝建立后,他被封为平阳侯,曾任宰相九年。协助高祖平定陈颛、英布等异姓诸侯王的叛乱。 曹操,字孟德,安徽亳州人,三国时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是个被历史误会、被《三国演义》丑化的人物。有人说他原本姓是夏侯。因其父夏侯嵩是得宠宦官曹腾(其舅舅)的过继嗣子,于是改姓为曹了。建安元年,他统一了中国北部。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曹植,著名诗人。曹丕之子,为魏明帝;曹丕之孙为魏国皇帝。其后裔曹霸,武卫将军,又极善画马。 三国之后,唐时诗人曹松(安徽潜山人),宋初名将曹彬,元代画家曹之白,明时文学家曹学检,明理学之冠曹端,都是后人耳熟能详的人物。著名心理学家亳曹日昌是我国近代心理学的奠基人。 特别需要提到的是清著名作家曹雪芹。
论曹操的功过得失内容还是要自己写的你再想想有什么好的命题
《春草集》(戏曲研究论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10月)《逝川集》(文学史研究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5月)《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6月)《梦边集》(红楼梦研究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10月)《秋风集》(散文序跋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3月)《落叶集》(学术随笔,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3月)《曹学叙论》(曹学研究专著,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年)《漱石集》(红楼梦研究论文二集,湖南岳麓书社,1992年)《论庚辰本》(红学版本研究专著,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78年4月)《〈石头记〉脂本研究》(红楼梦版本研究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12月)《曹雪芹家世新考》(曹雪芹研究专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八家评批红楼梦》(红楼梦评点派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9月)《增订本曹雪芹家世新考》(曹雪芹研究专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7月)《曹雪芹家世·红楼梦文物图录》(红学研究专著,图版732幅,考证文字五万字,香港三联书店,1983年12月)《夜雨集》(学术散文随笔,北京友谊出版公司,1999年2月)《瀚海劫尘》(中国大西部摄影集,共图229幅,文化艺术出版社,1995年1月)《蒋鹿谭年谱·水云楼诗词辑校》(词学专著,齐鲁书社,1986年9月)《评批〈书剑恩仇录〉》(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11月)《评批〈笑傲江湖〉》(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11月)《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敝帚集:冯其庸论红楼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2月) 《朱屺瞻年谱》(当代中国画家研究,与尹光华合著,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年5月)《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与冯统一合作,用12种脂本石头记排列汇校,七年始完稿,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4月)《吴梅村年谱》(清诗研究专著,与叶君远合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3月)《红楼梦概论》(与李广柏合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3月) 《历代文选》(古代散文选读,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9月)《新校注本红楼梦》(红楼梦读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5月)《红楼梦大辞典》(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曹雪芹墓石论争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8月)《中华艺术百科大辞典》(商务印书馆,1998-1999年) 《五庆堂重修辽东曹氏宗谱》考略(《红楼梦学刊》1979年01期)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凡例”(《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02期)二百年来的一次重大发现——关于曹雪芹的书箧及其他(《红楼梦学刊》1980年01期)醉里乾坤大——论《红楼梦》的情节和细节描写(《社会科学辑刊》1981年02期)关于己卯本的影印问题及其他(《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03期)影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上被胡适删去的几条跋文(《红楼梦学刊》1982年03期)论南戏《张协状元》与《琵琶记》的关系兼论其产生的时代(《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02期)瞿塘石歌(《清明》1985年03期)关于中国的陶文化、茶文化及其他(《文艺研究》1990年01期)曹学叙论(《红楼梦学刊》1991年04期,1992年01期,1992年02期)一个持续五千年的文化现象——良渚玉器上神人兽面图形的内涵及其衍变(《中国文化》1991年02期)论程甲本问世的历史意义——为纪念程甲本问世二百周年而作(《红楼梦学刊》1992年03期)曹雪芹墓石目见记(《红楼梦学刊》1992年04期)论《红楼梦》的脂本、程本及其他——为马来西亚国际汉学会议而作(《红楼梦学刊》1994年02期)再论曹雪芹的家世、祖籍和《红楼梦》的著作权(《红楼梦学刊》1995年01期)曹雪芹祖籍“丰润说”驳论(《红楼梦学刊》1996年03期)玄奘取经东归入境古道考实——帕米尔高原明铁盖山口考察记(《法音》1999年03期)关于北京师范大学藏《石头记》庚辰抄本的几点思考(《红楼梦学刊》2001年04期)论《红楼梦》的思想(《红楼梦学刊》2002年01期)启功先生论《红》发微——论《红楼梦》里的诗与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曹雪芹的祖籍、家世和《红楼梦》的关系——对一个争论了半个多世纪的问题的梳理和透视(《红楼梦学刊》2002年04期)《红楼梦》的思想(央视百家讲坛,2003年10月15日)解读《红楼梦》(《红楼梦学刊》2004年02期)初读《四松堂集》付刻底本——重论曹雪芹卒于“壬午除夕”(《红楼梦学刊》2006年04期)读沪上新发现的残脂本《红楼梦》(《红楼梦学刊》2006年06期)曹、李两家的败落和《红楼梦》的诞生(《红楼梦学刊》2007年03期)《红楼梦》的语言魅力(《文汇报》2007年4月6日) 天末怀海翁——为沈祖安兄所记刘海粟《存天阁谈艺录》一书而作(《清明》1989年02期)快读《红楼梦》王蒙评(《红楼梦学刊》1995年04期)缜密考证 精微析论——读《曹雪芹江南家世丛考》(《红楼梦学刊》2000年03期)《敦煌吐鲁番学论稿》书后(《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04期)乡邦要籍史学精品──读“江苏地方文献丛书”(《中国图书评论》2000年06期)万颗珍珠一线穿——读丁维忠《红楼探佚》书感(《红楼梦学刊》2007年01期) 《红楼梦新论》序(《读书》1982年09期)《红楼识小录》序(《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红楼梦论集》序(《红楼梦学刊》1984年01期)《精忠旗笺证》序(《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论侯北人的画——侯北人画集序(《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读书·游山·看画——《历代游记选》序(《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读屺瞻老人的画——屺瞻老人画册序(《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01期)吴梅村年谱序(《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重议评点派——《八家评批红楼梦》序(《红楼梦学刊》1987年01期)《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序(《红楼梦学刊》1987年03期)走自己的路——王同书《施耐庵研究论集》序(《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03期)振衣千仞冈 濯足大江流——为《傅抱石画集》而作(《文艺研究》1989年01期)《新编石头记脂砚斋评语辑校》序(《红楼梦学刊》1989年01期)《金瓶梅及小说戏曲比较研究》序(《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论梦叙本——影印梦觉主人序本《红楼梦》序(《红楼梦学刊》1989年02期)《红楼梦大辞典》序(《红楼梦学刊》1989年02期)校红漫议——八家评批红楼梦校后记(《红楼梦学刊》1989年04期)《红楼梦研究》序(《红楼梦学刊》1991年02期)语可诲人 光可鉴物——《俞平伯·周颖南通信集》叙(《中国文化》1991年02期)《红楼梦会心录》叙(《红楼梦学刊》1992年02期)无尽的怀念——《漱石集》后记(《红楼梦学刊》1992年04期)重论庚辰本——《校订庚辰本脂评汇校》序(《红楼梦学刊》1993年01期)关于《石头记》脂本的研究——《〈石头记〉脂本研究》序(《红楼梦学刊》1998年01期)红学的新贡献——《红楼梦考论》序(《红楼梦学刊》1998年04期)笔耕不辍的艺术大师——《朱屺瞻作品集—朱屺瞻艺术馆藏品》序(《美术之友》2000年01期)读红三要——胥惠民《和青年朋友谈〈红楼梦〉》序(《红楼梦学刊》2001年04期)《论〈红楼梦〉的思想》自序(《红楼梦学刊》2002年01期)《清代评点本红楼梦丛书》序(《红楼梦学刊》2002年03期)《红楼楼》——永恒的认识对象——《红楼梦六人谈》序(《红楼梦学刊》2003年03期)红楼沉思录——《曹雪芹的最后十年考》序(《红楼梦学刊》2003年04期)永远芬芳的红学奇葩——《红楼梦人物论》序(《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论甲戌本——纪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重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弁言(《红楼梦学刊》2004年04期)我对《红楼梦》的解悟——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后序(《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红楼梦与扬州》序——从“富贵荣华”到“茫茫白地”(《红楼梦学刊》2007年01期) 千古文章未尽才——为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二十周年而作(《红楼梦学刊》1983年04期)列宁格勒藏抄本《石头记》印象(《红楼梦学刊》1985年03期)怀念叶圣陶老人(《红楼梦学刊》1989年01期)瓜饭楼上说金庸(《读书》1991年12期)汉画漫议(《寻根》1995年05期)曹雪芹和《红楼梦》(《红楼梦学刊》1999年03期)千秋长怀赵朴翁(《佛教文化》2000年Z1期)彩笔昔曾干气象 白头吟望苦低垂——为柳子谷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作(《同泽书画》,2001年10月16日)庄生晓梦迷蝴蝶——读杜世禄画的感受(《艺术界》2002年01期)列宁格勒藏本《石头记》回归记——我与中华书局(《红楼梦学刊》2003年01期)乾坤清气一鸿儒——饶宗颐的书画艺术(《中国书画》2004年09期)丹青泼向黔西东——读刘白云先生的山水画(《美术观察》2004年10期)我的《红楼梦》研究——2004年9月21日在新疆师范大学的学术演讲(《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学画漫忆(《荣宝斋》2005年02期)又见青山育后人——读俞宏理山水画(《书画艺术》2005年04期)两桩历史事实和两件珍贵文献(《紫禁城》2005年06期)关于王瑗仲先生的绝笔《十八帖》(《中国书画》2005年07期)石壶手稿(《艺术界》2006年03期)传统书画的学习和继承——写在我的书画展之前(《文艺研究》2006年05期)怀旧空吟闻笛赋——《红楼梦》新校注本25周年纪念座谈会上的发言(《红楼梦学刊》2007年02期
等后面的复制品吧
命运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 ——《雷雨》的悲剧性分析 摘要:过去评论界和多数读者都把《雷雨》归为社会悲剧一类,归结于周朴园这类资本家对鲁侍萍这类下层 人物的始乱终弃;从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社会的不平等,而忽略了曹禺一直想显示的另一层意义的悲剧——命运的 悲剧。本文就命运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尤其是从命运的悲剧的角度谈谈《雷雨》的悲剧性。 关键词:戏剧;命运的悲剧;社会的悲剧 悲剧就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 [1] 每次读《雷雨》,都不免要扼腕叹息一番,这样一 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形象,无论可憎或 可叹,都无一例外地走向了毁灭,这究竟是谁的罪过? 是黑暗的社会现实,还是人类无法逃脱的命运? 曹禺是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雷雨》虽然 是曹禺的处女作,却一鸣惊人,一发表便震动了当时的 文坛,成为中国话剧的顶峰之作,由此奠定了曹禺在中国 话剧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这当然是和曹禺丰富的人生 体验和深厚的艺术戏剧修养分不开的,曹禺出生于天津 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父亲是一个留过学的旧官僚,他 的家庭和《雷雨》中的周家有点相像,曹禺出生三天母 亲就病死了,母爱的缺乏使他在沉闷阴冷的家庭里更感 孤独,常常对人生、命运产生种种迷茫。从小深受中国 传统戏曲熏陶的曹禺长大后又接受了西方戏剧家的作 品。终于,1931年,曹禺还在上大学时,就写出了《雷 雨》,但《雷雨》的酝酿却用了五年的时间。接着,曹禺 又创作了《日出》、《原野》、《北京人》等作品。曹禺的 作品多以日常生活为素材,截取生活的一个片段,以小 见大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作者在《雷雨》剧本的序言 中说:“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正 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诽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2] 这句话道出了他的创作动机,“情感的汹涌的流”蕴涵了 对现实的批判,也蕴涵了对命运的质疑,毫无疑问它是 一部真正的悲剧,有价值的东西全被毁灭,所有的人物 死的死,逃的逃,疯的疯,《雷雨》揭示了双重的悲剧色 彩——命运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过去的大多数评论往 往把这个家庭悲剧的根源归结为社会,归结于周朴园这 类资本家对鲁侍萍这类下层人物的始乱终弃;从而把批 判的矛头指向社会的不平等,指向周朴园这类冷酷、虚 伪、自私的资本家,而忽略了曹禺一直想显示的另一层 意义的悲剧——命运的悲剧。所谓“命运悲剧”,主要内 容是人的意志同命运的对抗,其结局则是人无法逃脱命 运的罗网而归于毁灭。 曹禺在《雷雨序》里提到:“《雷雨》所显示的, 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 冷’。(这种自然的‘冷酷’,四凤和周冲的遭遇最足以代 表,他们的死亡,自己并无过咎)。如若读者肯细心体会 这番心意,这篇戏虽然有时为几段较紧张的场面或一两 个性格吸引了注意,但连绵不断地若有若无地闪示这一 点隐秘——这种宇宙里斗争的‘残冷’和‘冷酷’。在这 斗争的背后或有一个主宰来使用它的管辖。这主宰希伯 来的先知们赞它为‘上帝’,希腊的戏剧家们称它为‘命 运’,近代的人撇弃了这些迷离恍惚的观念,直截了当地 叫它为‘自然的法则’。” [2] 曹禺在1981年7月28日接受访谈时又提到:“我 在构思中,就有一种向往,不知是什么原因,交响乐总 是在耳边响着,它那种层层展开,反复重叠,螺旋上升, 不断深入升华的构架,似乎对我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
曹禺研究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包括研究曹禺的本人、他的创作和他的作品,目前来讲曹禺研究应该已经走上正轨,在曹禺的故乡——湖北潜江有专门的曹禺研究学会,每年定期出版《曹禺研究论文集》,2004年至今每年出一本,内容涉及面很广,包括专家学者们研究的曹禺家世,生活、工作经历,人物性格分析,作品人物性格分析等,也有接触过曹禺的人写的些回忆录,还有当地官员和各地曹禺祖居、纪念馆工作人员对曹禺文化发展的建议和展望,另外全国各地有许多专门研究他甚至以此为职业的人,比如田本相教授等,网上搜搜就知道了。国外也有,比较集中在日本、韩国和英国,但不是很多。怎么说到现在也研究了很多年了,不知阁下是否是想写结业论文,如果是建议研究他最好有一定的深度。不知道你说的人性角度指他本人还是他的作品中的人物,不过只要不认识他的人相信都会选择后者,前者你也可以选择研究他的创作规律,曹禺自己也说艺术创作是有规律的,那么对于他而言这个规律是什么,有多少属于他的成分,跟他的人生、经历有什么样的联系,我觉得这个值得研究下,还可以研究她女儿万方从父亲那继承了那些艺术创作手法和风格,或者万方的作品“三空”与曹禺作品中的共性,这些都是目前研究的空白,我想写写没时间,要是后者就多了,比如可以研究下他的后期作品(前期的成名作不推荐,研究烂了)中的小人物的某个方面,性格分析最好也免了,太多了,没意思,你可以另辟溪径,如某个人物的悲剧色彩、或者人物来源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之间的冲突,再或者用比较文学的手法写写不同作品中人物的相通之处,你要是想写的轰动点,我可以直接送你一个题目,《这里不能说》(那些资料我家里堆了一大堆,都不知道怎样处理,你要的话都可以直接找我,免费寄送你。可联系扣扣:4469881),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
试论曹禺对中国话剧的建树及意义 中国话剧从春柳社的生硬移植到左联话剧的粗糙需同.走过了一条艰难跋涉的探索之路。其间固然有较为成功的作品.引起了一定范围内观众的认同.但因为一直没有解决好商品与艺术、文学性与综合性、民族化与现代化等重大矛盾.留卜的教训自然多」几成功的经验。经过一十多年的披荆斩棘.左冲右突.西方话剧艺术越来越大的影响.时代向话剧提出的一系列重大课题.其他艺术样式对话剧的渗透.民族传统艺术精神的潜在呼唤……内外交叉.多向互补.藕合成一股强劲的历史潮流.呼唤着中国现代话剧艺术大师的出现。正是在这样一种历史的期待中.曹禺作为大师级话剧艺术家走上了剧坛.为中国话剧的成熟.矗立起一块高大的纪念碑。人们肯定曹禺是人才的戏剧大师.步{不仅仅指他具备了与生俱来的戏剧家的资质桌赋.和他所接受的系统的中外戏剧史的良好教育.以及人津卫各种演剧活动1几富多样的艺术滋养.nu主要是说他在历史的关节l从上.人才地把握了个体才智与历史需求的藕合l从.实现了对前人经验和教训的继承与超越的综合.完成了中国话剧艺术山幼稚向成熟的伟大历史转折。一、伦理批判与撤申反叛的思想体系 从道德伦理的角度批判社会.通过个人的精神反叛以追求某种思想革命的实现.这可以说是曹禺居iJ作独特的“思想体系”。曹禺从道德的角度提出问题.立足」几对家庭和人的精神以及道德观念的剖析.对社会进行伦理批判.通过道德抗议来进行社会抗议。《需i:}:}》用令人震颤的闪电撕破了中国传统道德的虚伪而纱.烛见了中国旧家庭的罪恶;((日出》则以日出前的漫人红光反衬出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罪恶社会的黑暗冷酷.揭示出对人的精神追求扼杀的不公道与非人性;((原野》则通过一个大地之I的悲剧现象在“心狱”中的搏击.展示出被压迫者在善与恶道德观念交战中的痛苦磨难;《北京人》描写的善良与丑恶、新生与腐朽、光明与黑暗的冲突中.我们看到了封建统治比经济衰落更为深刻的道德伦理精神支柱的最后坍塌。贯穿在曹禺一系列剧作中的.是通过伦理批判与道德抗议nu奏出的“摧毁黑暗社会.让人成为人”这一高昂的音调。首先.是题材的选择。他的剧作把日光投向大量地集中表现伦理现象的家庭结构和人的心理过程的剖析。关注家庭领域的生活和有关人生、爱情的感情世界.将艺术透视力{T}I}入封建家庭和人的精神生活领域的深层.着u灵」几渗透在漫长无边的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情感的精神活动.描写人性的追求、心灵的反抗以及毁灭的悲剧。通过对家庭与人的精神生活的剖析来剖析社会.提出对社会的道德抗议和伦理批判。其次.是主题的开掘。摧毁虚伪的陈旧的道德价值观念.在新的道德价值观念的重建中确立人的地位.让人真正成为人这是曹禺剧作共同贯穿的主题。《需I}I:!》从道德角度揭露了融化在封建道德观念中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专横、冷酷、伪善的灵魂;《日出》揭露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人之道”.但不是浮而地描写政治压迫、经济剥削或肉体摧残.Ifn是深入到人的深广的精神世界.深刻描写了冷酷残忍的“人之道”对人的精神的栽去和灵魂的扭曲;《原野》的复仇主题则蕴涵着正义的复仇者内心中新旧道德观念搏斗撞击以及最终被无形Ifn又沉重的精神梗桔扼杀的悲剧;《北京人》着力描写封建阶级精神统治破产的同时.又反映出对善良灵魂的吞噬。可见.在批判中追求.在破坏中重建.这是曹禺剧作主题的格调。第二.是审美角度的切入。曹禺剧作注重心灵的开掘与描写.着力展现人物精神悲剧.因Ifn都具有心灵戏剧的特l从。着意」几人物灵魂的深挖细描.不是浮而的Ifn是深入地把握具有独特个性的内心世界来反映形象的深度:繁漪的躁动不安的灵魂在痛苦的深渊中的挣扎.陈白露1富细腻Ifn又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仇虎心灵中的仇恨、爱恋、妒恨、凶暴交织起来的感情激流.慷方的一颗忧伤Ifn又坚切的灵魂在沉沉黑暗中的顽强抗争。他以这种深婉细曲的笔墨挖掘人的内心深层.从Ifn写出人的“灵魂之深”。 在曹禺的剧作中.他对作品反映的个人悲剧和社会问题根源的探索是不断深化的:山个人的到社会的.山精神的到物质的。但即使曹禺后期剧作对根源的探索触及到社会的经济的根抵时一也7{非直接诉诸社会政治经济分析.Ifn是往往通过人的精神变异来引导读者意识到物质经济的终极根源.精神反叛同样是曹禺剧中悲剧人物摆脱精神危机.进行社会控诉.谋求某种思想革命实现的途径。无论《需I}I:!》中的繁漪、《日出》中的陈白露.还是《原野》中的仇虎、《北京人》中的慷方.都有一颗不安定的、叛逆的灵魂.他们而对的主要是强大Ifn又残酷的精神梗桔.承受的主要是无形Ifn又沉重的精神压力.但他们同时又处」几少数和弱者的地位.他们所倚仗和选择的也只是山坚定执着的自我意志Ifn产生的人的精神反叛o繁漪在封建重压卜.从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出发.勇敢地发出“我是人.一个要真正活着的女人”的强烈呼喊.以至为实现这种反叛Ifn付出了惨重的自我牺牲的代价;陈白露在内心的自我痛苦交战中.最后以死涤荡了站字,灵魂的污垢.换取了与社会和旧我的决裂.实现了自我的精神反叛;在愚昧和迷信的心狱中痛苦挣扎的仇虎.所追求的也是自我精神的反叛的实现.在恍惚错乱的精神世界的幻觉中.仇虎对不公平人世的痛斥和诅咒正表现了他企图挣脱肉体和精神镣铐的反叛的强烈意志力量;至」几在沉沉黑暗中熠熠闪光的崇高灵魂一一嗦方.从她沉默Ifn热烈、忧郁Ifn刚毅的性格交织中.看到了人的要求在重如磐石的封建精神重压卜潜滋暗长.最终.她终」几实现了与旧的世界及其旧我的艰难告别。在这些人物身上.建立在强有力的自觉意志基础上的精神反叛的追求.是一条充满悲剧力量的思想和行动线索。人的精神反叛既包含着对束缚人的价值充分完美实现的异己力量一一社会环境的反叛.也包含着对束缚人的价值充分完美实现的自我异己力量一一内心世界的反叛.贯穿在其中的是以人的觉醒为基础的对环境和自我的反省与批判精神。因Ifn,它可以说是一种摆脱了蒙昧主义和理想主义之后的更为清醒的现代意识。}’} 曹禺的道德伦理批判始终没有割断与对社会整体批判的联系.JI目_这种联系是不断强化和深化的。这种社会的整体批判既包括对社会精神环境也包括对社会物质环境的批判。他的道德伦理批判的锋芒是不断深入.山个人到社会、山精神到物质、山道德到政治.以至触及到社会根抵.摆脱了纯粹精神批判的空想性与超然性.Ifn具有更为实际、深广的社会内容。在《需I}I:!》中.对周朴园的批判是从道德伦理角度展开的.但周朴园的道德伦理的叩落沦丧是与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所属的社会地位密切联系的.前者正是后者的产物.如果没有封建主义与资木主义相交混的社会环境.就没有周朴园这个混血_儿及其道德的错乱.因此对周朴园的批判就不纯然是对个人的道德批判.Ifn包含对整个社会环境批判的严峻内容。曹禺剧作中的许多人物有着强烈的个性主义倾向和顽强的自觉意志.他们也表现出要通过思想上的叛逆把自己挽救出来的内在要求.但曹禺JI没有走向对个性主义的极端崇拜和对个人自觉意志的狂热歌颂;他在对这一切有所肯定的同时又表现出一种清醒严峻的批判态度。作家认识到在个性主义和自觉意志的个人力量之上.还存在着一种更为巨大强猛的社会力量在主宰人的命运.当然这种认识是山朦胧Ifn趋少明确和科学的。在《需I}I:!》中.作家模糊地感到在“这斗争的背后.有一个主宰来使用它的管辖,’;在《日出》中.这个主宰就明确化为“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金钱社会;在《北京人》中.作者发出了对现存的封建秩序的强烈诅咒。因Ifn在曹禺剧作中.7{没有把个人精神反叛和思想革命加以理想化.却写出了个人精神反叛和思想革命的悲剧的必然性;在繁漪、陈白露、仇虎等形象身上,作家在肯定他们的叛逆精神的同时.又不得不含着热泪把他们送上悲剧的末路.同情中包孕着沉痛.沉痛中透露出批判。二、卓越的悲剧美学价值 曹禺以悲剧艺术的杰出成就对我国悲剧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首先.是悲剧主题。Zo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处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境地.人们的思想处少封建思想的禁锢之中.争取生存解放的战斗心理成为社会的普遍的心理。因此.当时的中国虽然不可能广泛产生西方世界山」几物质生产高度发展.精神生活极端贫乏等因素引起的异化、孤独、绝望的社会心理.但也而临人的真正解放这一重要的课题。曹禺就是在这样的时代条件卜.开始自己的艺术探求。任何真正的艺术都是作家对生活的独特发现.曹禺作品的取材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的悲剧主题。居IJ作家在((}1}I}; ,《日出》、《原野》等剧木中大声呼喊:“摧毁这黑暗的社会吧.让人成为人!’,这是我们在曹禺剧作中听到的主旋律。罪恶社会对人的腐蚀吞噬.黑暗中的人渴望追求光明以及这种要求遭到扼杀一一曹禺从这二方而有力地表达了严肃的人的主题。表现人的主题在中国新文学中7{非自曹禺始.但曹禺悲剧主题的深刻性在」几他把悲剧描写的重l从集中在揭示人的深刻的精神痛苦上.他总是致力」几表现人物深刻的内心痛苦.总是从解剖灵魂入手以淋漓尽致的笔墨将悲剧人物的内心痛苦一层层突现出来。因此.这些精神痛苦虽然埋藏得很深.不易为人觉察.却能比一般痛苦更能让人哀怜.引人深思。同时.曹禺的悲剧所描写的痛苦是清醒地意识到的痛苦.人物的心灵在痛苦中挣扎.都想摆脱这痛苦与不幸.却都绝望地发现自己无路可走.这痛苦属」几他们也属」几社会.这就使曹禺的悲剧主题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深刻性。 其次.是悲剧冲突。从戏剧冲突的内在构成说.现实主义戏剧理论的悲剧冲突特别强调意志的作用.认为自觉意志是悲剧冲突的基础。在曹禺剧作中.人物都具有强烈自觉的个性意志.描写山个人自觉意志Ifu产生的各种类型的戏剧冲突:人物在意志酝酿形成过程中产生的自我内心冲突;在执行意志时和别人的自觉意志发生的外部冲突;步{把性格刻画和意志冲突的展开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曹禺的悲居IJ冲突同样致力」几表现尖锐的心理冲突.不是直接描写心理冲突并使之外化Ifu是通过强有力的外部情节冲突来显示人物的心理冲突。在《需i:}:} ;中几乎没有单独孤立的内心活动的描写.人物细腻复杂的思想活动都是通过富」几表现力的行动表现出来的.Ifu在《日出》中.情节冲突逐渐减弱.内在的紧张性却逐渐加强.到《原野》.作者的笔触直接{T}I}入人物内心.全力描写人物内心的复杂活动.步{目_借鉴表现主义的手法.把内心活动具象化、感知化。在曹禺剧作中.悲剧冲突的外在表现在不同的剧作中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但总的来说比较注意戏剧冲突外在的紧张性。《日出》中.表而上没有了《需I}I:J》那种剑拔弩张的情势.Ifn是平淡与紧张的统一但在平淡中.埋着紧张的因I.潜伏着性格、意志、感情、利去等种种冲突。每一幕在开场时几乎都是谈心说笑.似乎平淡无奇.但潜流在暗中集合.最后奔突Ifn出.人物性格在紧张的冲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特l从在《原野》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第二.是悲剧人物。曹禺剧作的悲剧人物主要有两类。一类为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包括劳动妇女.如鲁侍萍与四凤.小东西、翠喜与黄省二.以及鸣凤、婉儿等人。另一类为封建阶级、资产阶级营垒里遭摧残压抑.受毒化控制的人.如繁漪、陈白露、,,;,,R文清,'嗦方、焦大星等。这两类悲剧人物都是社会上的小人物、灰色人物。曹禺的悲剧是小人物的悲剧.是灰色人物的悲剧。作家笔卜的悲剧人物都具有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I富性格和复杂心理。作家总是力求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出人物性格的多侧而多层次.有意识地着力挖掘其性格不完全一致的情感和心智矛盾的侧而.把明显与隐晦、尖锐与缓和、激烈与平静交错揉合.使人物性格立体化。繁漪性格的复杂性.为历来的评论家所称道。在刻画她的性格时.作家审美创造的视角凝聚在时代精神所引发人物心灵世界的强烈骚动上:在五四精神的启悟卜.繁漪热烈渴望个性自山与解放.确是+ ,L,比人高”;但当她试图冲破封建牢笼.同周朴园前妻之I周萍发生“乱伦”关系后.在她的潜意识深层却又不时窜出传统观念的幽灵.使她不自觉地为突如其来的犯罪感所困扰;Ifu当周萍要“悔改以前的罪恶”同她断绝那种不正常的关系时.繁漪又死死抓住周萍不放.一次次疯狂地去破坏周萍与四凤的关系.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妒恨与阴鹜。在《日出》中.作家更深入地揭示了陈白露在罪恶社会的逼迫、腐蚀卜日益r}落又不廿沉沦.渴望自山光明又难以挣脱生活梗桔的灵魂剧烈搏斗.从Ifu突现了她矛盾、分裂、忧郁、痛苦的内在复杂性格。三、话剧文学样式的杰出发展 曹禺戏剧奠定了话剧这一五四以来新兴文学样式在我国的地位.标志着这一文学样式的成熟。首先.人物形象的塑造。一是形象的系列化、模式化。在曹禺的都市人物系列中.通过不同的形象呈现为两种女性命运的模式:一种是穷人家的女孩儿.为生活所迫到阔公馆去帮佣.一而充当牛马般的苦役.一而又难免被阔少爷玩卉Ifu失身终」几惨遭遗弃.这样的悲惨故事步{非曹禺最旱发现和描写。但当痴情的四凤发现那信誓以以、柔情力一种把自己推向乱伦、毁灭的深渊的.竟是一母所生的兄长时.这步{不罕见的人间悲剧显示出一种新的恐怖、新的威压。Ifu N_她的命运与二十年前母亲侍萍的遭遇又完全叠合一一母女两代同样地遭到周家父I同样的蹂踊和同样的践踏.使人立刻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从偶然上升到必然.从Ifn浓缩、积聚成对那个社会制度的不共戴人的诅咒。另一种是沦落风尘的翠喜和小东西.她们是一个社会.一个比野兽更野蛮的社会发泄淫欲的工具。小东西们是翠喜的过去.翠喜们则是侥幸不死的小东西的未来。从繁漪、陈白露到嗦方形象的塑造是曹禺剧作所揭示的中国都市女性命运的另一种模式.侧重」几对她们感情层而的合理但却遭到扭曲的追求.失望以至绝望却仍未放弃的抗争.青春和美终」几在无望的追求和变态的抗争中沦落陨灭的悲剧思考。繁漪、陈白露、嗦方.贯穿在“出走一一解放”这一人生链条阶梯上的女性.无疑都是曹禺所钟爱的.但她们的不同结局.却反映着曹禺对都市现代化进程认识的深化和信念的强化。她们共同的不幸.在少“梦醒了无路可走”。曹禺让繁漪发疯.陈白露在日出前死去.却给'rte方一个曙光初露的结局.他在向人们昭示.'rte方从依附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从把希望交给别人转为开始抓到自己手中。}2}_是在相似中写出人物特性。在《需I}I:!》和《北京人》中.曹禺塑造了两个封建家庭的大少爷:周萍与曾文清.他们同样生长」几没落衰微的封建大家庭中.同样浑身散发着封建遗少的气味;同样在灰暗的u}神里闪烁着迟疑、怯弱与矛盾;同样被罪恶与愚蠢推动着他们的行动;最后又同样用自己的手结束了自己苍白的生命。但是.这两个人各有其独特的鲜明的个性Ifu决不会混同起来。一个是在矛盾中悔恨.又在矛盾中冲动.时时被一阵热情和欲望淹没着.既羡慕一切没有顾忌、敢做坏事的人.又羡慕依循上层社会的“道德”的模范家长、自己的父亲他抛弃与后母的情爱去追求四凤的青春与美丽.但又不因此满足Ifu去纵酒、寻欢.沉油」几新的刺激里.最后.当他和四凤的兄妹关系大白时.再也无法摆脱精神的崩溃Ifu开枪打死自己。另一个显然没有花人酒地.追欢寻乐.却在鸦片烟灯旁耗尽自己的青春.他短促的生命沉浸在空洞的悠闲岁月中!fu丧失了起码的生机.浑身上卜只剩了一种沉滞的懒怠。这样一个丧失了灵魂的无用的“废人”在无法抗拒的压力卜被逼出门谋事.其结局是可想Ifu知的.他像一只己经不会飞的鸽r.又黯然返回了旧巢.终少连保持空壳的气力也不再有Ifu吞服了鸦片死去。又如鲁贵与工福升.同是生活中常见的趋炎附势的狗腿I,但作家把他们放在不同的典型环境中.Ifu使之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色。鲁贵是周公馆的仆人.靠着主I的残羹剩饭讨生活.却常常窥视着主人的隐私。为了媒赌玩乐.他不惜把女儿的身体当做满足贪欲的筹码。在老爷而前.他是个卑贱恭顺的奴才.在家人而前.却要摆出一钊颐指气使的“老爷”派头。《需I}I:i ;第二幕一开始.他醉醉醉地倾泻着半咒骂式的家庭训话.从主I到妻I.从亲女到继I,滔滔不绝.肆无忌惮.为所欲为。连续四口浓痰.却入木二分地勾画出其低卜的奴才身份.及污浊、卜流的丑恶灵魂。工福升是大旅馆的茶房.长期侍候有钱有势的大老板.看惯了大鱼吃小鱼、尔虞我诈的场而.潘月亭们的凶狠残忍渗透J几他的肾髓.弱肉强食的倾轧木领在他的言谈举止中常常不露痕迹地表现出来。《日出》第一幕里.对着穷极潦倒的小录事黄省二.他破口大骂.挥拳相加.必欲置之死地Ifn后快;但几乎就在同时.对着大恶霸金八的电话.却俯首弯腰.满脸陪笑.恭听着一连串的垢骂。同一时刻的两.钊嘴脸.两种神态.活画出他廿心俯事权贵.仗势欺压穷人的卑劣人格。这两个奴才.地位相似.处境不同.各自有其独特的神情举止.决不需同。二是性格处J几极端的人物置J几矛盾的两方.在对立中撞出性格的火花.烛照心灵的隐秘。嗦方的善良哀静.专门把别人的苦难担在自己肩上.甚至廿愿把在默默中品尝生活的苦难作为自己对心上人的一份难言的感情寄托.那种令常人难以理解更难J几效法的忍从与宽容.那种博大到连厌恶的人也施以关怀的至大爱心.确实体现出一种颇为理想化的东方女性的美德。’曾思赘的阴险刁悍. Ifu又伪装大度宽容孝顺慈善.把旧式大家庭中的心计与手段.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四是在统一中写出人物的复杂性。《北京人》中嗦方性格更为复杂多样。嗦方的性格中有反封建的因素。如她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她最后终」几跳出曾家这个令人窒息的封建牢笼.都反映了她被时代唤醒了的反封建、求自山的个性意识。但是.慷方的反封建性格中却渗透着更浓重、更复杂的封建宗法色彩:她那“忍辱负重”才怨!fn不怒”的思想、人格.对爱情的忠贞不一对压抑她以至造成她爱情悲剧的封建家庭统治者的宽仁胸襟.她的“为人”才利他”的思想境界与精神情操.都深深地烙印着以封建宗法色彩为特征的传统文化的痕迹。因此.形成了她反抗封建压迫的独特方式:既不是同封建势力针锋相对地冲突一也不一味消极忍受.Ifn是以顽强的生活意志去追求人生的真正价值与意义。这是一种内向、迁回然Ifn却是I}J} }h}的反抗方式。五是人物性格处」几不断发展和流动之中。繁漪性格的发展是极好的例I。她既是统治阶级营垒中的一员.又是周家这座牢狱里的囚犯。她对待周朴园、周萍、四凤、鲁侍萍.以至自己的亲生儿I周冲.都具有不同的心情和态度。仅看她对周萍的态度.就始终在发展激化中。从第一幕的外松内紧.旁敲侧击.明察暗调.到第一幕行动和语言所带出的明显)戎胁性:“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她是子I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到第二幕.她的报仇己见之J几行动:在鲁家墙外反扣窗户.激化了整部戏剧的矛盾冲突;到第四幕.向周萍最后恳求无效时.她陷入了半疯狂的精神状态.不顾一切地摧毁了周公馆.摧毁了她自己连同她所追求的。人物的性格有了这样的发展、运动.不仅真实I=.满、曲折有致.也更加令人信服Ifu富有生命力。 其次.戏剧结构。剧作家对人物、事件、场而进行组织、调度、安排、配置.使之成为有机的、完整的艺术作品的整体构思.包括戏剧冲突的处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安排)、戏剧情节的处理(如何分幕分场)、戏剧场而的处理等。曹禺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位既有鲜明、自觉的结构意识.又创造了多种成功的结构范式的剧作家。《需l:l:J》锁闭式结构;《日出》人像展览式或群像式结构;((原野》虽把它归入开放式.它是以仇虎的复仇为中心事件.顺序展开的.但又不断出现幻象和回忆的场而.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统一性.吸收了现代派戏剧结构的某些手法.显然又不是中一的开放式.成为一种类似中西合壁的结构方式。《北京人》很难用一种固定的结构类型加以概括.写的是日常生活.事件不集中.同《日出》相近.但又有一个中心线索(争夺棺材)贯穿其中.既像是人像展览.又像是开放式。曹禺戏剧的开端与结局有独到之处。先看他的剧作的开端。《需I}I:J ;次要人物最先登场.引出主要人物。以鲁贵和四凤父女一人的对话开场.既是《需i:}:!》戏剧冲突的前因的交代.又为冲突的发展即后果作了铺垫;日出》则以主要人物先出场作为开端。山」几生活横断而的写法和人像展览式的结构方式.没有集中统一的幕前情节.因此用不着设置专门场而作集中的交代或介绍.随着人物的出场剧情自然展开。陈白露是交际花.它的出场联系着二教九流各色人等;《原野》开端是一个序幕.介绍仇虎回乡的日的一一复仇。介绍了即将出场的人物之间的关系.把过去的戏剧和现在的戏剧简洁地联系在一起;《北京人》以逼债作为开端.让所有人物统统登场.各种矛盾次第展开;((家》的开端是新婚洞房花烛夜.热闹非儿.又无限痛苦。我们再来看结局的写作。《需I}I:! ; ,《日出》、《原野》均以人物的死亡为结局;《北京人》则是有的死.有的出走。死亡的结局.体现了曹禺对旧中国的悲剧性认识.虽然这里而没有英雄牺牲式的崇高.但却具备感同身受的同情、怜[hl}J等强烈的情感。有的剧作成功地使用了象征结尾。《日出》是在砸夯工人们高亢洪亮的大合}}昌中大幕徐徐落卜.这才是代表未来中国的主人.作家对光明的信念。《北京人》最后一句台词是闹耗I,曾家的一群I弟.让旧文化这无形的耗I蚀空了灵魂.他们又在这种文化的制约卜.蚀空了一个又一个的曾家.这样的文化与制度.都己不配再在这个世界上存在。 第二.语言的运用。其一语言的个性化。如《日出》中的潘月亭、李石清和黄省二.同属大I银行.但一个是大亨.颐指气使.动辄发号施令;一个是中层职员.对上是卑躬屈膝.对卜冷酷凶狠.骄横无比;一个是失业的卜层录事.见人就诉说自己的困境与屈辱.希望得到上司的怜悯。他反反复复说的是一个月的“十块一毛五”。他絮絮叨叨.可怜巴巴.悲悲切切.后来则哭人抢地.捶胸顿足!李石清.当他还是秘}J时.他满口是“不敢”、“失陪”.一以贵为“襄礼”.立刻把潘经理改为月亭.把不敢改成少陪了!只消二言两语.各自雄u%}的灵魂便毫发毕露。粗俗不堪、自作多情的顾八奶奶.一口不伦不类的话语:“爱情就是你心廿情愿拿出钱来叫他花.他怎么胡花.你也不心痛”.“我真是顶悲剧、顶痛苦、顶热烈、J页没有法r办”一露露.你真是个空前绝后的大杰作”……令人闻其声如见其人。洋奴博十张乔治.张嘴不离洋文.公然宣称:“我简直不习惯说中国话!”7{放肆地诅咒祖国的上地“到处没有一块舒服的地方.不必说别的.连我的Jackv.就是我从美国带来的那条猎狗.它吃的牛肉都成了我每人的大问题.脏.不干净.没有养分.五毛钱一磅的牛肉简直是不能吃。你看.每人四磅生牛肉搁在它而前.它闻闻.连看都不看.夹着尾巴就走了.你们想.连禽兽在中国都这样感觉着痛苦.又何况乎人!又何况乎像我们这样的人!”他脑中的奴化思想暴露无遗。还有那位自负为中国第一美男r的胡四.开口就是“您多照应着介,.“你的媳妇长得真不错’,.其卜流无耻的内心世界昭然若揭。其一语言的含蓄。含蓄.才有可能增加艺术性和诗意.才有可能增大语言的容量.收到意在言外、引起1几富联想的效果。《原野》中金I揭露焦家对仇家的迫去.焦氏力一分惊恐.竭力抵赖.她颤栗地说:“可是.这7{不是大星做的.这是阎工.阎工……阎工的坏朋友.造出来的愿 ... ...-愿言。不.不是真的。”她首先要洗清的是大星.惟恐仇虎把大星当做复仇的对象.要保住大星就要抛出阎工.反正阎工己死。但转念一想.也不妥.阎工欠卜的血_债.难道不要父债r还吗?J几是她改口把责任推到“坏朋友”身上.但毕竟洗刷不干净.这才干脆说是“坏朋友造的ij};-言”.这好像与焦家全无瓜葛.她自己也仿佛相信了这一切.从支支合合到语气肯定。《需I}I:! ;第一幕.可以找到1几富的潜台词.如繁漪而对周萍的背信弃义.内心充满愤;} .“一个女r.你记着.不能受两代的欺侮.你可以想一想”.“小心.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她是子}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好.你去吧!小心.现在风暴就要起来了!’,这些台词都包括着繁漪要对周萍实行报复的暗示.但将采取何种报复没有明说.你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猜测.是揭发.是控告.是流血_.还是自杀?这样写来反ifu比直说更为有力.更能突出繁漪内心活动的强烈。其二.富有诗意的语言。《需I}I:! ;第二幕周冲对四凤诉说人真幻想的一段台词悦耳动听.曹禺运用排比、复沓手法构成了:“有时我就忘了现在.忘了家.忘了你.忘了母亲.JI目_忘了我自己”.“我同你.我们可以飞.飞到一个真真干净、快乐的地方。那里没有争执.没有虚幻.没有不平等……没有...一繁漪对周萍的大段哭
潜江人怎么胡说,曹禺是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啊,新文化运动开始时候,他还是个穿开档裤的娃娃啊
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学术论文撰写中,选题与选材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一篇学术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也要注意研究工作本身。在于你选择了什么课题,并在这个特定主题下选择了什么典型材料来表述研究成果。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课题,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所以学术论文的选题和选材,是研究工作开展前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
曹文轩 生平 男,1954年生,江苏盐城人,早年在农村生活了20年。197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儿童委员会委员。 作为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作家,曹文轩先生从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著作有:学术专著《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思维论》,长篇儿童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短篇小说集《哑牛》《忧郁的田园》《暮色笼罩的饲堂》《云雾中的古堡》《红葫芦》《蔷薇谷》等。2003年作家出版社《曹文轩文集》,《红瓦》、《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获各种学术奖、文学奖40余种。其中有国际安徒生提名奖、中国安徒生奖、宋庆龄文学奖学金、冰心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等重大奖项。其中,短篇儿童小说《再见了,我的小星星》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山羊不吃天堂草》先后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中国作协第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短篇小说《蓝化》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 曹文轩小说作品全集 [曹文轩-现代] 蓝花 系列:单行本 | 主角:缺 [曹文轩-现代] 青铜葵花 系列:单行本 | 主角:缺 “读这本书不流泪是不可能的” 延续了曹文轩小说一贯采用的童年视角和乡村记忆,讲述了一个乡村男孩与城市女孩的故事,在充满了天灾人祸的岁月里,他们乐观地生活着,从容应对洪水、蝗灾等一切苦难,而在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召回到她的城市…… [曹文轩-现代] 天瓢 系列:单行本 | 主角:缺 一块棺木将5岁的杜元潮冲到油麻地镇,冲到采芹和邱子东身边。在大自然迷人的风光中,两小无猜的杜元潮和采芹情窦初开,却引起邱子东的嫉妒。成年后,因为采芹出身地主,没有和杜元潮结为连理,但身为镇党委书记的杜元潮和镇长邱子东在权利场上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争斗。仇恨使他们计谋叠出,命运多舛,当邱子东终于在晚年打败杜元潮的时候,却发现杜的一切都 曹文轩 生平 男,1954年生,江苏盐城人,早年在农村生活了20年。197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儿童委员会委员。 作为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作家,曹文轩先生从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著作有:学术专著《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思维论》,长篇儿童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短篇小说集《哑牛》《忧郁的田园》《暮色笼罩的饲堂》《云雾中的古堡》《红葫芦》《蔷薇谷》等。2003年作家出版社《曹文轩文集》,《红瓦》、《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获各种学术奖、文学奖40余种。其中有国际安徒生提名奖、中国安徒生奖、宋庆龄文学奖学金、冰心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等重大奖项。其中,短篇儿童小说《再见了,我的小星星》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山羊不吃天堂草》先后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中国作协第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短篇小说《蓝化》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 曹文轩小说作品全集 [曹文轩-现代] 蓝花 系列:单行本 | 主角:缺 [曹文轩-现代] 青铜葵花 系列:单行本 | 主角:缺 “读这本书不流泪是不可能的” 延续了曹文轩小说一贯采用的童年视角和乡村记忆,讲述了一个乡村男孩与城市女孩的故事,在充满了天灾人祸的岁月里,他们乐观地生活着,从容应对洪水、蝗灾等一切苦难,而在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召回到她的城市…… [曹文轩-现代] 天瓢 系列:单行本 | 主角:缺 一块棺木将5岁的杜元潮冲到油麻地镇,冲到采芹和邱子东身边。在大自然迷人的风光中,两小无猜的杜元潮和采芹情窦初开,却引起邱子东的嫉妒。成年后,因为采芹出身地主,没有和杜元潮结为连理,但身为镇党委书记的杜元潮和镇长邱子东在权利场上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争斗。仇恨使他们计谋叠出,命运多舛,当邱子东终于在晚年打败杜元潮的时候,却发现杜的一切都
曹文轩 生平 男,1954年生,江苏盐城人,早年在农村生活了20年。197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儿童委员会委员。 作为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作家,曹文轩先生从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著作有:学术专著《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思维论》,长篇儿童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短篇小说集《哑牛》《忧郁的田园》《暮色笼罩的饲堂》《云雾中的古堡》《红葫芦》《蔷薇谷》等。2003年作家出版社《曹文轩文集》,《红瓦》、《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获各种学术奖、文学奖40余种。其中有国际安徒生提名奖、中国安徒生奖、宋庆龄文学奖学金、冰心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等重大奖项。其中,短篇儿童小说《再见了,我的小星星》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山羊不吃天堂草》先后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中国作协第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短篇小说《蓝化》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 曹文轩小说作品全集 [曹文轩-现代] 蓝花 系列:单行本 | 主角:缺 [曹文轩-现代] 青铜葵花 系列:单行本 | 主角:缺 “读这本书不流泪是不可能的” 延续了曹文轩小说一贯采用的童年视角和乡村记忆,讲述了一个乡村男孩与城市女孩的故事,在充满了天灾人祸的岁月里,他们乐观地生活着,从容应对洪水、蝗灾等一切苦难,而在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召回到她的城市…… [曹文轩-现代] 天瓢 系列:单行本 | 主角:缺 一块棺木将5岁的杜元潮冲到油麻地镇,冲到采芹和邱子东身边。在大自然迷人的风光中,两小无猜的杜元潮和采芹情窦初开,却引起邱子东的嫉妒。成年后,因为采芹出身地主,没有和杜元潮结为连理,但身为镇党委书记的杜元潮和镇长邱子东在权利场上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争斗。仇恨使他们计谋叠出,命运多舛,当邱子东终于在晚年打败杜元潮的时候,却发现杜的一切都 回答者:上帝野猪 - 魔法学徒 一级 8-10 10:36
议论文有很多可供选择的结构模式:并列式、正反对照式、递进式,近几年又出现了时评式。其中递进式最能显示出文章的论证深度和学生的思维品质。那么你知道递进式议论文范文怎么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递进式议论文范文,供大家分享。递进式议论文范文:为你的心灵打个补丁 一台电脑上的系统,在严密也总会有漏洞,人的心也一样,被生活打得千疮百孔的人们,也在寻找一个补丁修补自己的心灵。 人们在生活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人被生活的苦难伤害了心灵,丧失了信心,可有些人,找到了一块适合自己的“布片”,用它安抚了流血的心灵。 克里斯加登,《当幸福来敲门》的主人公,这部电影的情节是真实的,他家境贫困,生活如同一座大山压在这个家庭身上,妻子因不堪重负离他而去,而她也因为交税而身无分文,无家可归,现实将他的心打得千疮百孔,他几近崩溃,但她的孩子还需抚养,就这样,他的孩子成了他的奋斗动力,成了他的心灵补丁,他终于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被一家证券交易公司录取,并在几年后以几十万美元的价格卖出了自己的一小部分股份。 他成功了,他的孩子修补了他受伤的心,他也成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实了自己的心灵。在你受挫时,请为自己的心灵打个补丁。 今年,中国出现了第一位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他的作品《细米》《草房子》《青铜葵花》,个个耳熟能详,他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伟大作家,可他的童年,并不美好,在当年那个物质极为欠缺的年代,曹文轩从小就尝尽了苦,他拥有一个并不太美好的童年,可正因为苦,他才让心灵找到了写作这块补丁,使他更向往美好的童年。 写作让他的心灵更加充实,也让他的头脑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和愿望,他充实丰满的心让他在儿童文学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让他成为中国第一个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当你感到迷茫时,请为自己的心灵打个补丁。 只有满足了心灵,只有让心灵充实,不在手上为,才会抬起头面对生活,文学史曹文轩的心灵补丁,孩子是克里斯的心灵补丁,钢琴是朗朗的心灵补丁,知识是山区里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补丁。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我们的心,不可避免的都会遭受风吹雨打,不可避免的都会忍受极度冰寒,我们的心受伤了,他在流血啊,那为他打个补丁吧。 生活中,我们会受挫,我们会跌倒,哪怕再来无数遍,我们的心都不会有漏洞,不会再疼,因为我们找到了这样的补丁,它不仅修补了心灵,也保护着心灵。 递进式议论文范文:沟通创造奇迹 风轻轻飘漾,把小鸟的歌儿传遍四方;雨淅淅沥沥,把大自然的温暖赐予万物……,望着窗外缠绵的春雨,听着风中鸟儿的歌唱,我不禁浮想联翩,大自然里的沟通使世界五彩斑斓,那么我们人类呢?沟通又能创造什么奇迹?我迷惘,我渴求有谁能为我诠释,刹那间,一个个模糊的身影在我心中映现,逐渐清晰,啊!那就是沟通创造的奇迹! 我的小学启蒙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年轻女教师——李老师,她在我的成长旅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上小学时,我的个子很小,被老师和同学称作“小不点”,可是李老师却很喜欢我,常常与我聊天、游戏,到处都留下了我和她的足迹和欢声笑语。小溪边,我们谈时间,在那里,我领略到“逝者如斯夫”;夕阳下,我们议美,是李老师教导我“什么是真正的美;花坛边,我们说理想,我才懂得拼搏才是实现理想的途径;阳光下,我们道成长,我才明白思考才是成长的真谛……。于是,不多久我与李老师便成为忘年之交,是沟通为我们垒起一道彩虹,是沟通在我们之间连起一条五彩的纽带。 记得那是夏天的一个夜里,我们全家就要离开浙江了,心里千万个舍不得我的李老师,想到这倍感离别之悲伤,那时,我多么盼望能再看一眼李老师啊!令我意外和惊喜的是李老师在那天夜里居然来与我道别,李老师送给我一个笔记本,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你的弱点就是惧怕困难,以后你可要知难而上,与困难背水一战,这样,你会变得坚强、勇敢……”那个夜晚,我们并没有谈离别之痛,而是将四年的日子从头到尾进行回顾,共同回忆四年沟通的结晶,从老师那依依不舍的眼光中,我恍然大悟:沟通的神奇力量居然能使师生情化为强烈的友谊,居然能使训斥化为巨大的勉励,居然能使别离充满温暖的鼓励和信任的星辉! 沟通是一种奇伟的力量,它不仅使师生成为朋友,还燃起了奋斗的精神动力,难道这不是沟通创造奇迹的凭证吗?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多一些沟通,让我们的生活缤纷,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爱、充满理解呢?为什么不用沟通营建一个和谐的氛围呢? 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沟通,我们要用沟通架起一座七彩虹,用沟通创造奇迹,创造未来,我要说:“沟通万岁!让沟通点燃心灵的每一个角落!让沟通为梦想增添一份力量!” 递进式议论文范文:于欲望处留白 在这个沸腾的时代,我们在水泥森林与霓虹之间奔走,在欲望的明灭间沉浮,在不得与想要间苦苦汲营,为自己的欲望在人间撞得头破血流,为了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日夜跋涉,梦中辗转,我们迫切的想将一切填满,越满越好,却忘了人生本需要留白。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也曾有过猛志逸四海的远大理想,可当他放下欲望,才发现归隐才是人生的大彻大悟。他毅然放弃功名利禄,抛下荣华富贵,于落日黄昏带月荷锄归。在闲暇之时,与三五知己饮酒赋诗,抚琴歌啸。“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一片晨曦雾霭中他醒悟着以往之不谏,犹知来者之可追。樊笼里的荣华富贵岂能让自由飞翔的小鸟甘心折断双翼,戴上金银打造的枷锁?“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远离世俗喧嚣,醉倒在南山里的悠悠菊香,他在欲望中留白,在浮躁纷扰中独守一方乐园和净土。 佛说人间有八苦,其中一苦便是求而不得。 树从不烦恼这些。它从来都在欲望处留白。只顾长,越繁盛,越不修边幅越是好,越是要从每一片叶子里透露出壮大的生命力来。它不被任何人俘虏,欲望抓不住它,人眼不可审视它,于欲望处留白的它可真好。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伟大的文学家苏轼也曾在宦海沉浮,也曾为自己心中的欲望所羁绊。而当他临江而酾,将痛苦和失意洒入滚滚东流,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当他于欲望处留白,他再也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从仕途之门走出,安之若素,颂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欲望,让我们享受幻境中的想象与刺激,忘记真实世界里的感动与接触,陌生了自己与各种看不清的感觉。 人生,需要在欲望中留空白,需要抛开某种虚空的愿望去找到一个真正能使灵魂栖息的地方。不再为自己某种狭隘的念头而与笑眯眯的世俗多费唇舌,只转过头,不言不语,调自己的酒,把生命调成真实而又充实的甜蜜。 猜你喜欢: 1. 高考递进式议论文800字 2. 高考满分递进式议论文 3. 800字的递进式议论文 4. 高考递进式议论文 5. 高考作文万能开头2017
——《雷雨》教学日志终于要上《雷雨》这一课了,心中莫名的兴奋,究其原因,还是要说说一次难忘的“追星”经历。听说北京人艺重排的明星版〈雷雨〉在广州友谊剧院隆重上演,且不说对曹禺先生仰慕已久,就说演员阵容里有我喜爱的明星(蒲存昕、潘红、雷恪生等),就让我们几个语文组同仁过了一把“追星瘾”, 至今还保存着偶像的签名。激烈的矛盾冲突,淋漓尽致的表演,富丽堂皇的舞台布景,在我们心中掀起不小的波澜,甚至激发起我们演绎“外校版”《雷雨》的热情, 所以,当我翻开课文,美好回忆涌上心头,怎能让我不爱她呢?但是,作为一篇高中课文,怎样处理教材才能让学生了解戏剧并能体味戏剧艺术独特魅力呢?怎样将老师的审美愉悦传达并感染学生呢?那就要从教材说起了,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从而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雷雨》一经问世,就以其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精彩纷呈的戏剧语言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饮誉文坛。话剧《雷雨》上演数十年,经久不衰,成为中国当代话剧舞台乃至文坛的经典之作。《雷雨》写了周、鲁两家之间的恩怨情仇和阶级对立,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矛盾冲突中逐渐被推至读者面前的。 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雷雨》中每个人物的语言各有特色,周朴园的盛气凌人、鲁侍萍的抑郁平缓,鲁大海的直截了当都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人物的出身、地位、经历和个性。《雷雨》中看起来直白明了的人物对话,其实隐含着丰富的潜台词,有许多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它充分揭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内心世界。鉴于此,我把教学设计定位为“五个入手”。第一 从内容入手,把握戏剧艺术的体裁特色。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从《诗经》中的《关雎》《氓》《静女》到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从宋元话本《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到文学高峰《红楼梦》,以“爱情”为内容主线,指导学生对同一题材内容不同文学形式的作品进行分析鉴赏,引发学生对戏剧文本的兴趣,认识理解不同文学样式的特点。这种鉴赏比较,也更能强化学生对戏剧艺术体裁特色的认识。第二 从语言入手,理解人物鲜明的性格特色老舍说::“对话是人物性格最有力的说明书。”对于《雷雨》这篇课文,我重点想评析人物语言中蕴含的潜台词。比如,周朴园听出侍萍的无锡口音后,便想起往事,称当时的侍萍为“梅小姐”,说她“很贤惠,也很规矩”。已知实情的侍萍听到他的谎言,想起自己的遭遇,满怀悲愤,于是语带嘲讽而又意味深长地反复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表现了她痛苦的内心和对周朴园的不满。文中,这些例子举不胜举。那么,如何体味呢?什么样的方式效果最佳呢?我想,结合所带班级活跃热情的特点,我们组织学生分组表演,这种表演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戏剧节”的形式呈现;可以表演课文“节选”部分,也可以表演“节选”以外的部分,或者对“节选”部分进行再“节选”表演。 我相信,这种活动将大大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给他们的高中生活留下更多美丽的记忆。第三 从冲突入手,认识戏剧揭示的社会背景。从某种意义上说,“戏”就是矛盾冲突,没有了“冲突”就没有戏剧,而戏剧的主题思想正潜藏在矛盾冲突的背后。引导学生认识“冲突”,分析“冲突”,从纷繁复杂的矛盾冲突中理请思路,找到主要矛盾,才能帮助学生认识戏剧所反映的时代背景,进而把握戏剧的主题。例如,在《雷雨》中,周、鲁两家由于情感矛盾、血缘纠葛和命运变故造成了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在这些矛盾冲突中,什么才是主要矛盾呢?什么才是促使人物命运形成的根本原因呢?我想,如果善于找课文中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那么对主题的认识就很清楚了。第四 从“经典”入手 ,回视“经典”的“省世”价值。我们知道,真正的“经典”的价值,在于“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于它给世世代代的读者以常读常新的启迪和教益。所谓“回视”,即站在“当代”的“视点”,用今天的眼光,历史地发掘经典作品所蕴涵的“省世”价值,引导学生认识作品对我们今天的人生所具有的指导意义。比如,我可以设计这些问题:当年的周朴园对侍萍的行为是“玩弄”还是“爱情”?当年的侍萍是否可以避免后来的悲剧呢?我们的时代是否还有“侍萍式”的悲剧呢?我想,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自由发言漫谈式交流等方法,如有时间,甚至还可以联系当今时代女性人格与事业的独立对于爱情自由和掌握爱情命运意义等社会实际组织一次辩论赛,加深学生对课文“经典”的认识。第五 从节选入手,增强学生阅读理解的主动性。课文所选仅是全剧的第二幕,这种“拦腰截断”式的选编给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为了扫除这种障碍,我想让学生提前阅读全剧,甚至观看话剧,让学生完整地把握戏剧情节和人物性格发展的过程。通过我的引导和帮助,如果学生能体会到戏剧语言的艺术美感,开始领悟到戏剧作品的文化品位,那我们就足以为我们的努力而感到骄傲和幸福了。3月21日俗话说“ 丑媳妇总要见公婆”,想法虽多,但是,能否落实,能否取得效果,着实让人担忧。3月23日今天,终于可以静下心来,整理思路,记录我的这一课。平淡的略去吧,让我记住短短的课堂时间却不断涌现出来的精彩的瞬间,让我再一次惊叹于我的学生。我要求学生阅读原著后,找出自己有兴趣深入、并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具体明确地把问题描述出来,以便研读资料时有的放矢,有所侧重。我开始以为“学生云者”,他们能提出什么有意义的问题呢,没想到他们却给我带来意外的惊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问题吧。1 曹禺是如何创作《雷雨》的?他自己对《雷雨》有怎样的评价?2 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与鲁侍萍、繁漪、与三个儿子之间的难于调和的矛盾在哪里?作品在各种矛盾纠葛中揭示了他怎样的形象特征?3 繁漪“古怪”在哪里?“雷雨”在哪里?她与周朴园有怎样的矛盾?我们怎样看待她与周萍之间的感情纠葛?又怎样看待她的乖戾与叛逆?4 你对周萍这个角色怎么评价?你怎么看待他与繁漪、与四风的感情纠葛?5 鲁大海、鲁贵、四凤、鲁侍萍属于一个阶层的人物,他们的性格各有什么不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说说剧本中鲁大海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6 为什么周冲最后会成为悲剧的牺牲品?促成他毁灭的因素有哪些?你怎么评价他?7 在你看来,《雷雨》究竟是爱情悲剧、命运悲剧还是时代悲剧?…………… (其他问题略去)这些问题无论从角度,还是深度都已超过我的想象,也都已超过高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当然,不能否认的是这其中肯定有抄袭的现象,但是,学生他愿意去追寻、去思考,最少说明他们也开始关注这些内容,难道不可喜么?所以,这节课我始终采用以“问题教学”为主线的教学形式,通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很可惜,时间有限,第二节课我只能分析节选部分中周朴园和鲁侍萍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于是我把学生预习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归类,筛选出对理解文本最有价值的主要问题,再让这些问题回到学生当中,引导学生去探讨,这些问题解决了,其它枝节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讨论周朴园性格的特点时,我把问题只归纳为1 周朴园是否真的怀念鲁侍萍?2 如果说周朴园真的爱侍萍的话,为什么当鲁侍萍站在周朴园的面前时,周又为什么会厉声指责,接着又用金钱兑现来打发鲁侍萍?前后是不是有些矛盾?问题一抛出,立刻激起千层浪,有学生认为,他是资产阶级一分子,在他的人生观里,矿业、家庭、女人都是他的资产,他具有生杀予夺的权利,他是剧中的中心人物,虽然耀眼但却令人讨厌。他自私冷酷,是个十足的流氓。也有学生认为,在当时环境下,他必须这样做,是值得同情的,不能为了强调阶级性,而忽略他的人性。双方各执一词,忽然间,我觉得周朴园是怎样的一个人不再重要,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且能够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见解,这是最可贵的。曹禺老先生说过 “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能以一种悲悯的眼光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所以,在解读人物的时候,我鼓励和要求学生尽量多角度、多方位,以自己的观点解读人物、读出自己。可惜,由于懒惰未能及时将学生精彩观点记下,成为永久的遗憾,至今未能释怀。3月24日谈到我们班举行的戏剧表演活动。我不得不表表我们班的***同学,这是一个热爱文学的学生,一个颇富表演天才的学生。班内戏剧表演时,她演的是四凤,我对她的表演评价是大胆投入、感情充沛,当她大声哭着(我观察她是真的哭了) 喊出“妈”时,全班顿时一片寂静,连刚才还在取笑她的男同学也静默无声,说实话,我真的很佩服我的学生,她能够根据角色,尽情宣泄自己的感情,我反省,如果让我来给学生做示范,我会这样么?不会,如今的我也许会有很多顾虑,不能象她那样洒脱,尽管她的表演有些过火。事后,当着我的学生我说出了自己的的感受,我鼓励周卓平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一定会有收获,当时,我看到她眼中的光芒!恰逢高二年级参加“戏剧节”表演的节目是《雷雨》,我们在全年级挑选演员,我推荐了她,但是,她参加“四凤”竞选没有成功,我不忍心看着这样一个热爱表演的学生失去一个大好机会,于是,根据她的表演特点,我为她选择了《阮玲玉》剧本,她在其中扮演一个“疯女人” 。结果,她成功了!那天晚上,她光彩照人,表演到位,她成了焦点,被评为“最佳女配角”,下面是她的一篇“演后感”——《比烟花寂寞》演完“阮玲玉之死”,才深深怀念戏里戏外的一点一滴,我把它们写在花瓣般的年月上,让它们飘散于诗般的风中,以纪念这段如歌的日子。就我个人来说,心里面很吝啬表情,哪怕只是眉目一动,嘴角一触。当独自一个人时,我面无丝毫的样子是冷酷到极端,所以父母一直不信我会演戏。周围的同学习惯于我一天也不说一句话的沉静,所以对我演出时的风格会很吃惊。与我一起演戏的人会知道我演戏很速战速决,若要把整晚时间消耗掉,我便会发呆、忘词、走错步等诸多不妥。所以排练的时候我会常迟到、逃练等,心中觉得排戏只需三次,第一次理论去分析人物所处的背景、身份,曾有过的经历,从而推断出她在什么情况下会想到什么,做些什么。第二次实践地想所扮演的人所想,从眼、眉、笑到举手投足的动作,下场的姿势,哪怕只是微煞眉头,双眼呈混沌状,这些特细腻的表情一定做到位。第三次从舞台效果去分析所站位置,人物行动,及从内心分析如何代入自己,而我唯一独特的地方只是任何人都永不知道我在最终演出时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在《阮》剧中,我被安排从头到尾拿着个玻璃酒杯,然而当晚表演时,我拿的酒杯突然变成了扇子,然后加进了许多动作,这都是排练时一直没有的。若只局限于我规范地去演,我便失去了所有的热情。别人说我在场上的心情会很兴奋,我承认,因为我会在场上即兴想到许多点子,会带给人很难预料的结果。我亦会看与我做对手戏的人会否很急中生智,若是的,我会很肆无忌惮地加一些问句,然后她又好巧妙地回答,弄得指导老师很迷惑,我们在台上背着观众偷笑。但对于这出戏的成功,我自认为是没有一点儿功劳。我,只是没有犯一些低级错误。我心中充满感激,感激小瑶老师的指导,她绝对是一位出色的导演。演完之后,我拉着庞大的裙罩,独自走回宿舍。一路上什么人也没有,再想着刚才灯光闪烁,人头拥挤,便觉得很空虚,然后身心疲倦地睡下。盼望着明天醒来时,别人像以往一样不知道我,我如平时一般沉默,很安静地做事。想学演戏的人常对着墙动情地说上些话,而我只需要一份更真实的自我,更真挚的感觉。读了她的文章,我感触颇深,古人说:“玉不琢,不成器。”学生就好比一块璞玉,多么需要我们打琢啊!的确,通过这次活动,周卓平的艺术感悟提高了,文学修养增强了,更关键是在排练中她懂得了合作、学会了感激,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开心呢?3月25日 …《雷雨》这一课终于上完了,可是,在我的心中却遭受了一场大的“雷雨”袭击,自从教学以来,我一直喜欢思考,什么才是一节好课,在这节课中,我的设想都实现了么?想象中的教学效果都达到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每节课下来之后,感受是不一样的,情绪或高昂,为学生新发现、新见解高兴,有时又因学生启而不发或气氛沉闷而无奈,这其中有学生的因素,更有我的因素。经典文章如果被我们老师讲的不经典,多么滑稽啊!《雷雨》一课的学习,虽然自我构想不错,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却发现很多问题,比如,能够体现出体会戏剧语言潜台词的对话,文中俯拾皆是,我按课文顺序逐一点评,生怕漏一个知识点,但是,这些精彩片段在文中相隔较远,所以,造成了上课如叙流水帐,脉络不明,课上得凌乱。但如果精选片段来讲,那又有很多知识点遗漏,似乎也不解气,所以,我常想,戏剧单元该如何上呢?是否每一篇都如此精挑细讲呢?学生对戏剧体裁有没有一个整体认识呢?再加上我们的课时实在有限,该如何来进行戏剧单元的教学呢?鉴于此,我想是否能来一个“戏剧单元综合性活动教学法”呢?整体思路是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改编为戏剧进行表演,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我编、我演、我评、我感“活动,发挥学生的形象里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的才华得以展示,能力得以提升。具体操作程序如下:(一) 学生自主阅读1 学生阅读课文老师设计自主阅读提纲,学生阅读整个单元的文章,并用书面形式回答提纲中的问题。2 学生查阅资料老师提供网址、资料,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戏剧有关的基本常识,了解本单元剧本的作者及创作背景、相关剧情,学习编写剧本和表演、鉴赏戏剧的知识。(二) 教师专题指导(以大课形式进行)通过老师的专题讲座,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戏剧的有关常识,另观看话剧《雷雨》,培养学生对戏剧的鉴赏、表演和评价能力。(三) 小组合作探究,编写或创作剧本可供选篇目《药》《守财奴》《套中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四) 成果展示及评价每班各选出一个优秀的成果进行全年级展示。评审团进行评价,颁发奖品。这个设想耗时长,费精力,老师要付出大量的劳动,但我想这也许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毕竟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真正意义上贯彻了新课标的精神。后记: 人们常常用“教书匠”来形容老师,一个“匠”字是多么可怕!的确,时间长了,我们的教学也形成了自己的模式,或许还取得一点点成绩,但是,我们忽视了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常教常新,今天,当我进行叙事研究时,才发现老师每天的生活都跟一个个精彩的、具有鲜活的生命色彩教育教学故事联系在一起,这些故事既是教育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教育叙事很好的素材。我试图通过这次回顾反思,使自己多一点教学经验的积淀,多一些对教育的理解,使我的教学多点艺术,多点实力。如果我的这点不成文的东西能给大家带来点感悟,我就很知足了。
写作思路:可以根据原著的主题思想以及主要内容进行阐述,中心要明确,语言要通顺连贯等等。
正文:
曹禺设置戏剧冲突的技巧是无与伦比的。两代人,分别来自两个对立的阶级,由于多次命运的巧合纠缠在了一起,复杂感情的纠葛使他们那本已伤痕累累的心雪上加霜,在命运的无情摆布和感情的残酷玩弄下,他们已无还击之力,死的死,疯的疯,逃的逃,两个家庭在一天之内毁于一旦。这就是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读完之后,莫说剧中人物,连我们都痛苦万分,彻底绝望了。
“雷雨”,这个名字取得太妙了。“雷雨”,贯穿于字里行间,贯穿于环境描写之中,贯穿于人物性格、人物感情之中,贯穿于故事情节之中,贯穿于结构形式之中。正如一些专家指出,《雷雨》故事情节的发展具有夏日雷雨的特征:开始时乌云密布,空气闷热难当,随后,空气的气氛渐趋紧张,时不时伴随电闪雷鸣,随后,大雨骤至,雷电轰鸣,整个宇宙都发怒了。
再看繁漪那充满愤怒与压抑,最终走向变态极端的感情,周萍那极度悔恨、惧怕与希望并存,罪恶感与歉然同在的感情,鲁侍萍那饱受折磨仍逃脱不了命运残忍玩弄的内心,哪一样不是“雷雨”特征的典型写照。对制度的批判,对罪恶的揭露,对人物的同情与无奈,爱恨交加的复杂感情,都化作了两个字:雷雨。
虽然四幕长剧的时间跨度仅仅是一天,但我却觉得像是过了一年还不止。一天之内,人物的感情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情节发生如此大的转折,实在叫人能以想象,但我们不得不相信它是真实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矛盾网、仇恨网,作者正是通过把各种复杂的矛盾糅合在一起,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周朴园被迫或自愿抛弃了已生下两个儿子的鲁侍萍,三十年后,周朴园偶遇鲁侍萍,矛盾一触即发。工人鲁大海为争取工人的权益与自己并不认识的亲生父亲发生矛盾,被自己同父同母的哥哥周萍痛打,周萍由于与自己的后妈繁漪发生了不自然的关系而悔恨不已,决定痛改前非,却摆脱不了失去精神依托的繁漪的纠缠、威胁,与此同时,周萍爱上了鲁侍萍的女儿——在周家当侍女的四凤,恰巧,繁漪的儿子周冲——一个善良、真诚的少年也对四凤情有独钟。
四凤面临母亲和周萍的抉择,周萍把人交给了四凤,却受到繁漪的牵制,周冲面临母亲和哥哥双方面的压力,这一切的一切交错在一起,终于在周朴园暴露身世之谜后酿成了惨剧。这惨剧是偶然的,太多的巧合,天命,但又是必然的,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扭曲、摧残必定造成这悲惨的结局。作者的高超之处在于,他让矛盾相互交织,无处不在,让人分不清谁是谁,谁爱谁,谁恨谁,但一切又是那么的鲜明,让人的心都能感受到。
……繁漪是“雷雨”性格的人物,也是剧中人性扭曲的人物。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主要体现在繁漪身上。周冲在剧中是最无辜、最悲惨,也是最值得同情的人物。他年仅十七岁,天真烂漫,虽出生在阔家庭,但没有丝毫强权思想、等级观念,他追求平等,追求自由,待人真诚,对下人四凤真心相爱。
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青年,在封建家庭复杂的矛盾冲突中白白地毁灭了。周冲的死是最不应该发生的,所以周冲的死是对腐朽的封建制度最有力的控诉。
试析曹丕的《典论·论文》的文学史价值
2.文气有“清”“浊”之分。
由于创作主体各异,不同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不同的“文气”,所以,曹丕认为“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他所谓的“清”是指阳刚的俊秀豪迈的特点,而“浊”气则是指阴柔的凝重沉郁的特点。大体上,他已经将风格概括为两种对立不同的类别,这在风格研究史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而由于“气”的不同,即作家创作风格不同,所以也就不能以此之长,责彼之短。在《典论·论文》中,曹丕以此为依据,从“气”的角度去评论作家,虽扼要,却是中肯的。如说徐干“时有齐气”,是指徐干的作品具有舒缓的风格特点;评孔融“体气高妙”,是说其文章由于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因而形成他的文章所不可及的一种风范;称刘桢“有逸气,但未遒耳”,是指其作品具有自由奔放的风格,但失之于不够紧凑。这些都是从气的角度来探讨作家作品的风格特色的。
3.文气“不可移”
曹丕认为。文学作品的“清”、“浊”是由作家的先天素质所决定的,所以是与生俱来的,不会改变的,也不能传授、影响的。在这方面,虽然他强调了先天的禀赋对于个人气质的养成和文学创作十分重要,却完全了忽视了作家后天的阅历、锻炼等对他们气质个性形成的重要作用,并认为它是“不可力强而致”“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文气”固然是一种相对独立、持久、私体化的气势状态,但毕竟只靠天赋难以得到恰当、充分的发挥和展现。这是明显的唯心主义的表现。
《典论·论文》还涉猎了文学批评中诸多问题,如“文非一体,鲜能备善”、“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文艺批评理论,有一定的认识价值。现今,略论此文为的是继承先人优秀文学批评遗产,潜下心来屏心静气地力求客观公正地评价当前的文学创作,避免媚俗平庸、气急浮躁、急功近利式的文学批评。
总之,曹丕的《典论·论文》这篇诗文专论,在继承前代文学批评的基础上,在总结建安文学的同时,提出了文学的社会功能、文体分类、文气等问题。这些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见解,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观念,推动了文学理论的研究,促进了创作的发展。虽然后人对这篇文献性的专论评价不一,但大都肯定了该文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刘勰说“典论辨”(《文心雕龙·才略》)、“魏《典》密而不周”(《文心雕龙·序志》),就是最好的例证。
【拓展】《典论·论文》原文
《典论·论文》 曹丕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着论,成一家言。
[注释]
1.瑀:(yǔ)
2.瑒:(chàng)
4.琏:(jiǎn)
5.騄:(lù)
6.粲:(chàn)
7.卮:(zhi1)。
8.俦:(chóu)
9.闇:(àn)
10.诔:(lěi)
[作者介绍]
曹丕(187~226),魏文学家。即魏文帝。字子桓,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长子。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8岁,即能为文,又善骑射、好击剑。建安十六年(211),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正月,曹操卒,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同年十月,以“禅让”方式代汉自立,改元黄初。
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次子。在文学上其最大成绩是学习乐府民歌,以浅显的语言形象地抒情,代表作有《燕歌行》。他的散文《与吴质书》,字句整饬,风格清新流畅,颇为动人。曹丕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独特地位则来自于他的《典论·论文》,这是我国最早的一篇宏观地研究文学理论问题的文学批评专著,提出了“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的观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文学的自觉时期,曹丕《典论·论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纯文学理论的著作开始产生。《典论·论文》对文学的价值问题、作家的个性与作品的风格问题、文体问题、文学的批评态度问题都有涉及。它总结了建安文学的新特点新经验,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开创了盛极一时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之先声。 魏晋南北朝之前,我国古代文论总体上处在一种不自觉的发展阶段。先秦诸子的文论,大多为只言片语,文学观念尚未独立。两汉文论也没有完全从学术中分离出来。即使是一些较有影响的序文,如《毛诗序》《楚辞章句序》等,大多针对某一部具体作品,如《诗经》、《离骚》等进行阐说。而《典论·论文》则把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现象加以研究,而且其研究视野涉及到文学批评中许多基本原则问题。这是魏晋文论研究出现的新现象,它是魏晋文论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极有说服力的标志。 当然,要说明曹丕《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就不能不提及《典论·论文》的内容及其所研究的文学问题。首先,关于文学的价值。所谓文学的价值,在曹丕看来,就是文章的实际功用。曹丕在《论文》里从统治阶级立场有意识地提高文学的地位。他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不像汉朝的帝王把作家当作“倡优”,把辞赋比为“博弈”,而是把文章看作“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并且鼓励文人们更积极地创作,希望他们不要“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这是很有远见的。他这一论点集中而鲜明地表现了建安时代作家的创作自觉精神,对文学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其次,关于文气问题。曹丕所说的“气”,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指文学作品的风格,二指文学家的气质。在作者方面,“气”指他的气质才性;表现在作品中,就是文学风格。曹丕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刘,巧茁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这里所说的文气,是一个古人的不确切的词语,很难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从他以清浊为形容,以音乐的引气巧拙为比喻来看,“气”大致是指作家的才性在文章中的反映。东汉清议论人的品性有清浊之分,所以论文也就“清浊有体”了。才有巧拙,性有清浊,所谓“孔融体气高妙”,“公斡时有逸气”(《与吴质书》),就是指他们的文章中表现了清高、俊逸的才性。他讲文艺重视清高、俊逸,和后代批评家所说的“建安风骨”的观念正是相通的。气的概念虽然不确切,但是他所探索的问题却接近我们所说的作家个性和风格的问题。文气观点的提出正反映了建安文学向个性化发展的趋势。 其三,是对于文学体裁的划分。曹丕说:“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在这里曹丕提出了“本同末异”、的主张,本:指一切文章的共同性。末:指不同文体的特殊性。曹丕还将当时流行的文体分成“四科八类”,并提出“雅”、“理”、“实”、“丽”作为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为各种体裁文章的创造和批评找到了一个初步的客观的标准。而“诗赋欲丽” 的提出尤为重要。“丽”是审美概念,曹丕已认识到纯粹意义上的文学必须是美的,这与传统儒家把诗作为伦理道德教化工具的观点,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转变。更显示了建安文学渐向词采华丽发展的新风尚。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本末结合起来研究的看法,是曹丕第一次提出的,它特别重视不同文体的特点,推进了文体研究的发展。文体研究的深入,说明文学创作活动进入了自觉的、纯文学状态。 其四,是关于文学批评者的态度。曹丕认为,当时文坛存在两种典型的错误态度:一是:“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各以所长,相轻所短”。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谓已为贤”;二是:“贵远贱近,向声背实”。这是一种崇尚虚名,盲目尊古的错误倾向。 曹丕反对自古以来的“文人相轻”的积习。并用“审己以度人”的态度分别指出了建安七子在各种体裁文章创作上的长处和短处。为什么这些作家会互有长短呢?曹丕也作了进一步的探索,他认为一方面是因为文体各有特点,一方面是作家的才华性不齐。 曹丕这篇《典论·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的文学批评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他不是单纯根据个人主观爱憎来评论文章,而是有意识地去探索并企图解决文学发展中的一些共同的问题。尽管他对这些问题所作的答案还比较简单,但是他启发后来的作家批评家们继续探索解答这些问题的先驱功绩是应该肯定的。后来的陆机、刘勰、钟嵘正是沿着他所开拓的道路继续前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