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国际儿科杂志参考文献

国际儿科杂志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国际儿科杂志参考文献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睡眠障碍主要特征为难以控制的嗜睡、发作性猝倒、睡眠瘫痪、入睡幻觉及夜间睡眠紊乱与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相关可行药物治疗,多采用中枢兴奋剂或拟交感神经药物定义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睡眠障碍。其临床四联征为嗜睡发作、猝倒、睡眠瘫痪和入睡前幻觉。本病通常在儿童期或青年期起病,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可适当选用中枢兴奋剂或拟交感神经药物进行治疗。流行病学患病率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猝倒型发作性睡病的全球患病率为0.02%~0.18%,我国患病率约为0.033%。发病年龄通常于10~30岁起病,发病高峰年龄为8~12岁,5岁前发病少见。一项在美国尼苏达州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 20多岁时患病率最高,随后递减。大约90%的患者在25岁左右发病。性别差异多数报道称男性患病比例略高于女性,男女患病比约为2:1。分型根据2014年发布的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3版(ICSD-3),发作性睡病可分为两型:发作性睡病1型:即下丘脑外侧区分泌素(Hcrt)缺乏综合征,既往称为猝倒型发作性睡病,以脑脊液中Hcrt-1水平显著下降为重要指标。发作性睡病2型:既往称为非猝倒型发作性睡病,通常脑脊液中Hcrt-1水平无显著下降。参考文献[1] 郝伟,陆林. 精神病学[M]. 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 李凌江,陆林. 精神病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 李娟,刘凌,李梦秋. 睡眠障碍的循证治疗[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13(5): 398-403.[4] 袁霜,顾云帆,黄弋玲. 发作性睡病病因的中西医学研究进展[J]. 国际儿科学杂志,2016,43(009): 696-699.

参考文献的格式按照以下的标准写作即可:[1] 刘纯艳.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护理学专业社区护理学[M],长沙:湖南科技技术出版社,2001,93-95其他参考文献也可应用上面的格式。

嗯,去知网 万方 维普 墨客等网站搜

国际儿科学杂志好投。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国际儿科学杂志是省级期刊,相对来说投稿难度不大,主要看文章的格式,文献,相对内容来说不太重要,《国际儿科学》杂志创刊于1974年,由中华医学会,中国医科大学主办,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期刊被知网,维普,上海图书馆,万方,国家图书馆,统计源收录,是影响因子0.01的科学期刊。

参考文献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宝妈在育婴过程中,小儿消化道异物是比较常发生的意外事件之一,当这些意外事件发生之时,家长会紧张失措、手忙脚乱 ,这样只能让这些意外事件陷入困境,那么如何对待婴幼儿消化道出现异物。

由于宝宝小,抓东西爱住口中塞,家长稍不留意,宝宝就容易吞入异物,吞入的异物种类繁多,不胜枚举,最常见者当为别针、缝衣针、发夹、金属钱币、纽扣、圆钉、螺丝钉、小塑料玩具、义齿,电池,纪念章,磁铁等等。

再就是宝宝牙齿尚未成熟,不能细嚼食物,将大的异物吞下,吃头发等,形成胃内异物,再就是小儿无知,肛门瘙痒,将异物塞入直肠,这种情况,如果小的异物,多半随着消化道的蠕动,将异物排出,但是注意严密观察,是否有梗阻情况,腹痛腹胀的时候,及时到医院就诊,当该异物对胃肠道有伤害的时候,一定及时到医院就诊,结合医生的指导,进行处理。

可在麻醉下隔腹壁按压或肛门指检,将大块捏成小块,配合服用中药行消积化结治疗,多能自行排出而治愈

对于较大、较长、较尖以及数量过多的异物,有时需要手术。包括经保守或内镜取异物失败,自觉症状严重,排出有困难者。有腹膜炎体征者,X线拍片异物嵌插在某一部位,或者经过1周无移动有刺破重要脏器危险,异物形成内瘘或脓肿者。

异物“入侵”小儿消化道并不少见,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很多宝宝因喜欢将玩具等异物含在口中玩耍,不慎将其吞下;有的则是因年龄小,缺乏对事物的判断力,趁家长不注意将一些坚果类食物连壳吃下去,且咀嚼不全或根本未经咀嚼,以致因不能被消化而引起肠道梗阻。

而近年来这类事情屡见不鲜,如果家长们在发现宝宝出现一样或者被异物卡到的时候,进行一些简单的急救,也许会给医生的急救增加更多的时间。

1. 消化道异物急救

首先家长们要冷静的确定宝宝吞服了哪些异物, 若是尖锐的金属物,应先喝点生鸡蛋白(可以在胃中将金属物包住,防止刺穿胃 ) ,尽快就医。若是体积不大、圆滑塑料类的东西,无大碍,可以随大便排出。

2.呼吸道异物急救

孩子被异物梗住呼吸道后,孩子会出现咳嗽、吞咽困难表现;如果异物太大,完全堵死气道后,孩子就不能咳嗽了,多会表现出典型的动作:双手卡住自己的脖子,想咳嗽但是咳不出来,这时候家长可以使用海姆立克法进行急救,大家可以看图:

上面的这个是成人的异物进入呼吸道的急救方法,下面这个是儿童的急救方法,

Ps:通常宝宝误吞的异物除了少数带钩、太大或太重的 异物外,大多数诸如棋子、硬币、钮扣等异物,都能随胃肠道的蠕动的与粪便一起排出体外。如果家长们怕这类物品在肠道中有停留的话,建议可以吃一些富含有粗纤维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等,促进肠道的生理性蠕动,加速异物排出。

小儿异物入侵消化道怎么办? 吞食异物是幼年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特别是小于5岁的幼儿。消化道异物引起的死亡及并发症少见,但却给患儿家长带来极大的恐慌。由于胃肠道异物多为门急诊儿童,随访困难,且死亡率极低,故对其相关研究较少。一般来说,消化道异物80% 90%可自行排出,小于 1% 的需要手术治疗。有研究对52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98% 异物自行排出,仅 1% 需胃镜取出。

胃肠异物的治疗方案需依据异物的种类、形状及位置而定。胃肠异物的种类多样,其中硬币最为多见。对于胃肠内硬币的治疗,目前多建议非手术观察,若4 周仍未排出胃,则胃镜取出。有报道328例患者吞服硬币后,均在4 周内自行排出,最长1 例于吞服后 27 d 排出,1 元及 游戏 币排出时间较长,平均排出时间 12 d。为减少一元硬币在胃内滞留时间,建议适当给予多潘立酮片促进胃蠕动。

目前对于长条形异物的处理共识是长度 5 cm 需胃镜取出,由于锐性异物带来的并发症较钝性异物多,且危害性大。锐性异物顺利进入胃肠内相对数量少,尽量胃镜取出,若胃镜不能取出,建议先行保守治疗,若出现腹痛、呕吐等不适,可每天复查腹部平片,如果检查发现异物停留原位3d,建议手术治疗。由于纽扣电池具有放电、腐蚀及毒性作用,对食道纽扣电池,建议及时取出,但对胃肠道纽扣电池建议观察2 3d,若未排出胃内,则胃镜取出。

总之,胃肠异物大多数可自行排出,无需特殊治疗。长度 5cm 的长型异物、胃内滞留超过 4 周的圆钝性异物、针类或胃内滞留超过 3 d 的锐性异物及纽扣电池需胃镜取出。2 枚以上磁铁吞入应及时胃镜取出。肠内异物应定期随诊观察其排出情况,具体可参考以下流程图。另外,对于X光片发现钝性异物进入肠道后,因为小肠的弯曲折叠,加上异物对肠道的压迫变形,可能不清除其具体是否位于结肠、回肠等部位,此时如果做CT也不一定能确定其具体位置,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建议不必急于CT复查,我们家孩子前两天误吞一枚围棋后就是这种情况,做了X光不能具体定位,大夫建议CT可以明确定位,但做了CT仍不能明确位置,大夫建议住院观察,但我们想回家观察,回家2h后竟然自行排出,体内潴留了6天,如果多等半天,医院都不用去的。

参考文献:

刘婷婷,李现令,张钦明.儿童胃肠异物523例临床分析[J].武警医学,2013,24(08):676-678.

任路,耿岚岚,肖伟强,龚四堂.儿童消化道异物1257例病例系列报告[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7,12(05):333-336.

只有那几个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儿科学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

谣言:最管用退烧方法,不管烧多狠,1个动作就搞定!宝宝发烧时,内关、心经、小天心各推拿100次,可以快速退烧。

辟谣:小儿发热是一种常见的儿科及急诊科临床症状,有人提出在小儿发烧期间,给小儿采取推拿的方法有利于退烧,那么小儿推拿退烧有用吗?最近网上甚至流传着“最管用退烧方法,不管烧多狠,1个动作就搞定!宝宝发烧时,内关、心经、小天心各推拿100次,可以快速退烧。”的说法,但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说到退烧,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发热。

什么是发热?

正常小儿腋表体温为36℃~37℃(肛表测得的体温比口表高约0.3℃,口表测得的体温比腋表高约0.4℃),腋表如超过37.4℃可认为是发热。医学上将体温在37.5~38.0℃称为低热,体温在38.1~39.0℃称为中等热,体温在39.1~40.0℃称为高热,体温在40℃以上称为超高热。

推拿能够辅助退烧,但不管烧多狠,推拿都能搞定是不科学的。

小儿推拿作为一种中国特色的疗法,在长期的实践中证实能够辅助退烧,也因其操作方便、无针、无药,无创伤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但是烧多狠,推拿都能搞定吗?这种说法显然是不科学的。第一、小儿发烧只是一种症状,推拿只是能够辅助降温,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引起发热的原因,而临床上认为当患儿体温持续超过38.5℃,且出现不舒服的感觉,应怀疑存在感染的可能性,要及时就医判断是否需要抗感染治疗,以免耽误病情,引起肺炎、重症感染等危害患儿健康。第二、目前普遍主张当体温超过38.5℃时,需要积极采取退热措施,包括药物和非药物两方面。但仅仅用推拿患儿是否能够短时间减低温度,能降低到什么程度,目前并没有进一步的研究。而由于儿童大脑发育还不成熟,体温调节能力差,经常会出现高热,如果降温不及时、有效就会造成抽风、惊厥甚至颅内感染等,导致大脑不可逆的损伤,严重威胁患儿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于高热,安全有效的方法是依靠药物治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如果腋下温度超过38.5℃,且患儿烦躁不安时,应及时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给患儿服用退烧药。

总而言之,小儿推拿对退烧是有帮助的,但是小儿推拿仅仅是一种退烧的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小儿发热,而且对于出现高热,安全有效的方法是依靠药物降温治疗。

面对小儿发热,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应当了解发热对小孩的影响是双方面的。一方面,一定程度的发热可以增强宝宝对疾病的抵抗力;另一方面体温如果过高会对小孩造成伤害。

其次,发热时,家长要勤给孩子测体温,如果体温在38.5℃以下,且患者精神、活动可以,未出现明显不舒服,可以采取非药物降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可以通过多饮水,降低室温(夏季),脱去过多的衣服,确保患儿处于凉爽(但不寒冷)通风环境中,不主张传统的在发热时应用冷、温水或酒精擦浴的降温方法,研究证明这种方法违反了生理机制。冷、温水擦浴有可能加重肺炎和其他疾病,酒精擦浴则可经皮肤吸收,使婴儿产生酒精中毒症状。

第三,若孩子体温在38.5℃以上,可以口服退热药物,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具体剂量参照各种药物的参考剂量。在使用降温退热药物时,不可过频,以免引起低体温或其他不良反应,一般24小时内退热药物的应用不超过4次。使用退热药物后一定注意要给孩子多多补充水分,并及时换洗内衣。

第四,家长应仔细观察孩子的病情,假如孩子出现了全身皮肤温度潮湿冰冷、颜色发青、四肢颤抖、精神差、活动差、拒绝吃饭、身上出皮疹等任何一种异常表现时,就应立即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希望家长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小儿发热,更好的呵护小孩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艺,万朝敏.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标准版)[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8,(6).

[2]刘晓红.小儿急性发热的诊治思路[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3):1-6.

辟谣专家:

山西医科大学 赵一静博士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创作专委会青年学组组长 北京大学医学部 吴一波博士

复核专家:

中华医学会 唐芹研究员

中华儿科杂志参考文献

嗯,去知网 万方 维普 墨客等网站搜

男童身高标准 女童身高标准 我国0-18岁儿童身高标准(CM) 我国0-18岁儿童身高标准(CM) 年龄 矮小 偏矮 正常值 年龄 矮小 偏矮 正常值 出生 47.1 48.1 50.4 出生 46.6 47.5 49.7 1岁 71.5 73.1 76.5 1岁 70.0 71.6 75.0 2岁 82.1 84.1 88.5 2岁 80.9 82.9 87.2 3岁 89.7 91.9 96.8 3岁 88.6 90.8 95.6 4岁 96.7 99.1 104.1 4岁 95.8 98.1 103.1 5岁 103.3 105.8 111.3 5岁 102.3 104.8 110.2 6岁 109.1 111.8 117.7 6岁 108.1 110.8 116.6 7岁 114.6 117.6 124.0 7岁 113.3 116.2 122.5 8岁 119.9 123.1 130.0 8岁 118.5 121.6 128.5 9岁 124.6 128.0 135.4 9岁 123.3 126.7 134.1 10岁 128.7 132.3 140.2 10岁 128.3 132.1 140.1 11岁 132.9 136.8 145.3 11岁 134.2 138.2 146.6 12岁 138.1 142.5 151.9 12岁 140.2 144.1 152.4 13岁 145.0 149.6 159.5 13岁 145.0 148.6 156.3 14岁 152.3 156.7 165.9 14岁 147.9 151.3 158.6 15岁 157.5 161.4 169.8 15岁 149.5 152.8 159.8 16岁 159.9 163.6 171.6 16岁 149.8 153.1 160.1 17岁 160.9 164.5 172.3 17岁 150.1 153.4 160.3 18岁 161.3 164.9 172.7 18岁 150.4 153.7 160.6 根据2005年九省/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数据制定 参考文献:中华儿科杂志,2009年第7期 根据2005年九省/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数据制定 参考文献:中华儿科杂志,2009年第7期 另外就是个体差异了。

去论文数据库找相关的,比如知网 万方,自己不会搜的可参照我百度空间里关于网络找论文的方法和步骤

参考文献的格式按照以下的标准写作即可:[1] 刘纯艳.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护理学专业社区护理学[M],长沙:湖南科技技术出版社,2001,93-95其他参考文献也可应用上面的格式。

国际免疫杂志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规范格式:找着了准确的参考文献规范格式拿出来分享

参考文献引用国家标准的格式如下:

1、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作者。书名。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

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

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参考文献国家标准格式:

书写格式:

1、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规则为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适用于“着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着录规则”。

2、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

格式为着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

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

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3、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国际儿科学杂志论文格式要求

网页链接  到这个网站上查看

您好,经过期刊导航网小编认真整理,推荐以下期刊,希望有所帮助: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链接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链接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链接

中华肥胖与代谢病电子杂志  链接

................等等,更多期刊问题可以咨询期刊导航网在线客服,希望有所帮助

没有问题 交流才是王道

如下:

1、《白血病·淋巴瘤》

中华医学会、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山西省肿瘤医院主办。本刊是以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为主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专业的学术期刊。该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等国际著名检索期刊及国内各大检索数据库收录。

2、《儿科学研究(英文)》

旨在传播有关儿科研究临床观察的前沿知识。它专注于临床护理,临床实践和该领域的转化医学,该刊鼓励与儿科内科、外科、放射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社会学与历史、预防保健、药理学和许多儿科亚专业相关的贡献。

3、《国际病毒学杂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本刊入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专业刊载病毒学基础、临床、药物、疫苗、防控等的综合性专业学术医学期刊。

4、《国际儿科学杂志》

1974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家级儿科学专业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类核心期刊。坚持报道内容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

5、《国际呼吸杂志》

《国际呼吸杂志》(原名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81年创刊)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河北医科大学主办的医学科技期刊,中华医学会系列刊物之一,大16开,半月刊,80页。

  • 索引序列
  • 国际儿科杂志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 中华儿科杂志参考文献
  • 国际免疫杂志参考文献格式
  • 国际儿科学杂志论文格式要求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