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71

我想说真话
首页 > 期刊论文 > 关于宝黛爱情的论文题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hengjiebgjicom

已采纳

提供一些《红楼梦》的论文题目,供参考。试论《红楼梦》的女性人才观 《红楼梦》里的灯谜与民间谜语 论《红楼梦》的女性主义价值诉求 浅析《红楼梦》中的几桩糊涂官司 《红楼梦》钗黛形象的文化解读 浅谈《红楼梦》对张爱玲小说的影响 试谈《红楼梦》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红楼梦》的女性观及对现代人的启示 从《红楼梦》中的诗词翻译看归化与异化之争 从人物品格看《红楼梦》对人情小说传统的超越 论《红楼梦》的矛盾冲突 论《红楼梦》的艺术表现 《红楼梦》艺术成就拾零 新时期《红楼梦》语言研究述略 论《红楼梦》的诗美体式 论《红楼梦》所叙宦官的历史背景 《红楼梦》情节描写的穿插艺术及其审美价值 从人物性格的深刻性看《红楼梦》人物的美学意义 论《红楼梦》某些景物的特殊作用及语言魅力 试论《红楼梦》开端艺术的特色与意义 谈《红楼梦》中满族旧俗 再论《红楼梦》中的庙庵与僧道及其社会意义 贾宝玉正邪两赋人格对儒家人格的背离与超越 论贾宝玉典型性格的悲剧美 贾宝玉悲剧性格生成论 真假相映、虚实相衬的甄宝玉和贾宝玉 试论贾宝玉婚姻悲剧的必然性 论贾宝玉的双性化性格特征及其实质 贾宝玉:一个结构的解构因子 “情不情”、“情情”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 殊途同归的悲剧命运——贾宝玉和汉诺悲剧人生之比较 浅谈贾宝玉形象及其文化意蕴 贾宝玉感情状态透析 贾宝玉的人生道路初探 论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性格差异 宝黛爱情悲剧与林黛玉的情商 自恋情结的悲剧——林黛玉、妙玉的性格分析 草木有本心——林黛玉名士型文化人格解读 林黛玉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 一个封建礼教的回归者——林黛玉性格之我见 论曹雪芹的文人情结与林黛玉的性格、命运 略论林黛玉的生命意识及其叛逆 从林黛玉形象塑造看《红楼梦》人生价值取向 试论薛宝琴、晴雯、龄官和香菱是林黛玉的四个形象副本 论林黛玉个性的塑造 从《红楼梦》的二重世界看林黛玉与眼泪之关系 就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谈人际关系 中西文化的误区——林黛玉和安娜�6�1卡列尼娜悲剧情结 浅论林黛玉的诗人气质 片言谁识解秋心——林黛玉为人漫议 论林黛玉爱情至上观的悲剧必然性 论晏几道的痴情——兼谈林黛玉的痴情 潇湘馆环境描写与林黛玉性格刻划 试论林黛玉诗歌的追问意识 议林黛玉的感情生活 论林黛玉的存在体验 论林黛玉“真实”的人性品格 成也孤独,败也孤独——林黛玉形象的一个因素分析 林黛玉形象议 “春秋”法子促狭嘴——林黛玉语言特色之一 论林黛玉悲美风采和诗词的和谐统一 解读薛宝钗与林黛玉的共时空存在 封建“淑女”的理想化与世俗化——以燕梦卿、林黛玉、薛宝钗的悲剧命运为中心浅析《林黛玉进贾府》主要人物的出场描写 试论《红楼梦》林黛玉形象塑造 浅析林黛玉形象 林黛玉病态人格及其文化意蕴 林黛玉性格浅析 从王熙凤的出场看曹雪芹塑造人物的艺术特色 论王熙凤与曹七巧的人生误区 王熙凤——一个被包裹住了的悲剧人物 王熙凤口才分析 论潘金莲与王熙凤 试论悲剧英雄王熙凤的悲剧意义 对王熙凤艺术美的思考 从协理宁国府看王熙凤的管理才能 “二令”及王熙凤悲剧之源 曹操与王熙凤——关于典型形态问题的一个侧面 论环境对潘金莲和王熙凤妒妇、市侩性格形成的影响 论贾母、王熙凤在贾府中的地位 惊人的相似——骊姬与王熙凤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 王熙凤才智简析 论 王熙凤性格的心理基质 刘姥 姥形象的社会文化底蕴 论《红楼梦》人物刘姥姥与贾母的审美同构关系 同在喜剧背景下演绎悲剧人生——桑丘和刘姥姥形象比较 刘姥姥与尤老娘形象论析 论刘姥姥形象的恒久魅力 刘姥姥三题——《红楼梦》人物论 析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特殊作用 论《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形象塑造 曹雪芹笔下的刘姥姥 刘姥姥与桑丘形象的异中之同 刘姥姥形象的社会意义 刘姥姥对人物性格的映衬作用 王熙凤判词里的闷葫芦 试论王熙凤艺术形象 从触摸传播谈王熙凤的性格塑造 略谈《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语言个性化 责权利对等与王熙凤治丧 含笑的罂粟——尹雪艳和王熙凤形象之比较 解读王熙凤命运的密码——“一从二令三人木”探析 魇魔法的真谛——王熙凤和贾宝玉的“聪明”和“愚钝”破译

198 评论

背信弃翊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题记 梦回红楼,难忘那黛玉轻声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追忆红楼,难舍那宝钗严词道:“你要是听了我的话,就好了。” 是那黛玉,左手捧着封建传统观念,右手捧着叛逆因子。 是那宝钗,左脚某种观念的制约着,右脚被欲望拖曳着。 也许,在冷漠者眼中,她们两个不过是在爱情路上颠颠簸簸,在生存路上安逸舒适的中国的传统封建贵族大小姐。但是,她们用着不同的观念、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态度诠释着自己对宝玉的那一份纯洁无暇的爱,那一份100%真诚的爱。 那么,宝玉呢? 他被损为百年难得一见的“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的纨绔子弟。 社会是如此的黑暗———— 难道不想拘束于那烦人的四书五经就不能成才? 难道不想继承那没有作为的父业就不能光宗耀祖? 难道不想同那几百万士人挤那条狭小的仕途之路就会拭君杀父? 否则,宝玉怎会惹来父亲痛哭流泪,惹来父亲的“往死里打”? 然而,这才仅仅是悲剧的开头…… 你还记得那句判词吗? ——“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金钗雪里埋。” 好一个“玉带林中挂”——挂出个林黛玉。 好一个“金钗雪里埋”——埋着个薛宝钗。 好一个“堪怜咏絮才”——的确,黛玉是个绝顶聪慧的才女。 她的才华是大观园群芳之冠,是智慧的女神。她从小失去父母,寄养在外祖母家,尽管是贾母的“心肝肉”,可是以她的敏感,总摆脱不了一种孤独感。特别是在对宝玉的爱情上,几乎到了神经过敏的程度。好在宝玉对她一往情深,处处宽慰她,哪怕是胞弟歪派给他的“错误”,他也承认。这样,他们的爱情就在一种奇特的、连续不断的矛盾痛苦中发展着。一会儿笑,一会儿又哭了,哭时要比笑时多;刚刚和好了,突然又闹翻了,闹翻一次反倒加深一次感情。他们的爱情在有形无形的外界压力下,形成一种畸型。在荣国府那样的环境里,越敏感的人就越忍受不了。黛玉的悲剧就在于她不会像宝钗那样会装“糊涂”,她太聪明了。 好一个“可叹停机德”——的确,宝钗是个有着最优秀封建主义品德的贵族少女。 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荣府主奴上下都喜欢她。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正是封建时代有教养的大家闺秀的典型。她能规劝宝玉读“圣贤”书,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受到宝玉冷落也不计较。按当时贤惠女子的标准,她几乎达到无可挑剔的“完美”程度,几乎可以媲美宫中王妃。她用语言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懂得“该笨的时候笨,该聪明的时候聪明”,深受封建大家族统治者欢迎。她是那么贤淑明达,博得了贾母与王夫人的欢心,终于与宝玉结成“金玉良缘”,但结局仍是悲惨的。婚事本属草率而勉强,她还是顺从了家长的意志,冒名嫁于对她并无深情的宝玉。宝玉出家为僧后,她事实上成为一个年青的孀妇。 贾宝玉和林黛玉在思想上渴望爱情,在行动上寄幻于家长,在爱情上他们俩没有摆脱封建的精神负担。这点在林黛玉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些,林黛玉愿意和贾宝玉结成生死情侣,但宝玉用《西厢记》的话来表达他自己爱情时,林黛玉又把这视为有失身份、有碍道德的事。他们俩人在思想上渴望自由恋爱,能达成现实的婚姻,但在行动上无法突破封建礼教的限制。他们的爱情是真挚的热烈的,但他们不能也不敢采取直率表明的方式,他们表达爱情痛苦、曲折的方式,反映了他们自己身上的思想矛盾,反映了在爱情观念上,仍然没有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爱是真挚的专一的,但他也曾对薛宝钗动过情,他和袭人有过爱昧的关系,他有着贤妻美妾一夫多妻的思想。因此,封建阶级在这方面对宝玉的烙印是很深的。宝玉、黛玉追求自由爱情,但他们把爱情看作是生活中最有意义的东西,把爱情在生活中的地位绝对化起来,成天为爱情而苦恼、烦闷、忧伤,他们把对方作为生活主要意义之所在,因此一旦失去了爱情婚姻的希望,也就失去了生活的主要意义,于是觉得生命存在的价值也就有限了。他们的这种观点和感情,和他们有钱阶级的地位思想感情是分不开的,因此他们的爱情充满了缠绵悱恻和伤感的情调。宝黛的爱情从内容到情调,从行动到方式都体现了阶级的局限和软弱性。因此我们说,他们的悲剧和自身的软弱性是分不开的。

118 评论

开心准新娘

朋友 呼吁学术版权

323 评论

天堂的阶梯

论文1“身为下贱”的女奴们本不该有好的命运,大观园中的晴雯、司棋等却幻想着脱离苦海挣脱枷锁作和主人一样的人,这已经属于大逆不道为世难容之举措了。然而,司棋却偏偏有更不为世所容之举措:热烈地追求婚姻的自由!她的悲剧命运就是铁定的了。出于维护封建秩序的需要,封建礼教规定了一整套男女之间的行为规范,把社会政治的紊乱和道德的沦丧,都归到妇女身上,美丽的女人总是被称为“祸水”,大者祸国,小者伤身。这样的社会根本没有爱情合法存在的权利,而且被视为异端,当作盗贼加以防范。如果越出其防线,就被认为是最没廉耻的“私情苟合”。所以,在爱情被禁绝的情况下,女子所遭受的摧残戕害较男子要严重得多。所谓“男女大防”,主要是防女子,男子如果犯了此条,尚有被宽恕的可能,女子则绝不为世所容。生活在大观园里的司棋,自然不可能对她所处的环境和时代作出理性的概括与认识,但是那个时代对妇女的深重压迫,尤其是对爱情自由的残酷打击,她是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种荒谬的不正常的道德标准与行为规范制造了种种惨剧,同时也逼着痴情的男女青年不断地奋起反抗,涌现出许许多多令人赞叹不已的爱情故事。弱女子司棋,却居然敢于在大观园里扯旗造反,逆礼教之规范而动,公然要爱我之所爱,司棋对她和潘又安私约幽会所担的干系是非常明白的。司棋的这种反抗是面对整个封建社会的反抗。而她那稚嫩的肩膀是无法承受的。所以,当鸳鸯无意发现她们幽会时,那潘又安是“磕头如捣蒜”,司棋则把鸳鸯拉住苦求,哭道:我们的性命,都在姐姐身上,只求姐姐超生要紧!一次幽会,竟与生命攸关。两个恋人惊吓得到这等地步,说明爱情的绝对不能自由,谁触到这种“伤风败俗”之事都逃脱不了严厉的惩罚。少女鸳鸯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意外之事,羞、惊、怕,同时袭来,“出了角门,脸上犹红,心内突突的乱跳。”她亦认为:这事非常,若说出来,奸盗相连,关系人命,还保不住带累旁人。横竖与自己无干,且藏在心内,不说与一人知道。她虽然当即表示:“你放心,我横竖不告诉一个人就是了。”而司棋的心仍然高悬着,“茶饭无心,起坐恍惚”,以至“一头躺倒,恹恹的成了病了”。鸳鸯得知一个小厮逃走,司棋病重,料定是二人惧罪,因此反自己立身发誓,与司棋说:我若告诉一个人,立刻现死现报!你只管放心养病,别白糟踏了小命儿。鸳鸯再次的宽宏和善意,使司棋十分感动,生要立长生位,死要变驴变狗报答,让我们看看这位无助少女的血泪泣诉:如今我虽一着走错,你若果然不告诉一个人,你就是我的亲娘一样。从此后我活一日是你给我一日,我的病好之后,把你立个长生牌位,我天天焚香礼拜,保佑你一生福寿双全。我若死了时,变驴变狗报答你。在那令人窒息的精神环境里,一个完全无靠的孤弱少女,怎么能不胆战心惊。鸳鸯肯替她遮盖,能保全她的名声,又怎能不感激涕零,并视之为再生父母呢?这不能简单地看作软弱,或者是对坚贞爱情的后退,甚至将其视为一种忏悔。不是,当然不是。司棋要生存,要享有爱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保护自己,不作无谓的牺牲。她其时心中还怀着深重的期望,希望能与潘又安重新相聚,白头偕老。尽管这个象断了线的风筝一般的梦很难圆上,但却是司棋屈辱求生的力量来源。为了爱情司棋有过哭诉求告,也寻求过可能的庇护,而这一切都是虚幻的靠不住的。抄检大观园,司棋和潘又安的信件和信物被抄出,司棋被看管起来,过了两日司棋便被逐出大观园。周瑞家是这样传达命令的:太太们说了,司棋大了,连日他娘求了太太,太太已赏了他娘配人,今日叫他出去,另挑好的与姑娘使。她说着,便命司棋打点走路,没有丝毫缓和余地。迎春能有什么办法,虽然亦“含泪似有不舍之意”,“数年之情难舍,但事关风化,亦无可如何了”。“事关风化”四字,有万钧压力,同十恶不赦万劫不复的罪名是一样的。司棋本抱着幻想,如“实指望迎春能保赦下的,只是迎春言语迟慢,耳软心活,是不能作主的。”司棋希望迎春保赦是幻想,以为迎春不能作主也是误断。事实上不惟迎春无此能力,得宠如宝玉亦无此能力。事关“男女大防”,统治者不会仁慈的。至此,司棋始真正知道被斥逐是不可免的,她只能哭着说:姑娘好狠心!哄了我这两日,如今怎么连一句话也没有?这却逼得迎春说出更令人寒心的话:我知道你干了什么大不是,我还十分说情留下。岂不连我也完了。迎春不能替司棋讲情,除了懦弱苟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保自己的名声。“事关风化”,“我还十分说情留下,岂不连我也完了”,都充分说明她所承受的压力之巨大。无论怎么说,司棋是她的丫头,而且是在她闺房附近抄捡出了那些爱情的“脏证”,她能辞其咎么?司棋虽对迎春不抱什么希望了,但是仍幻想迎春能在她离开大观园后庇护她,临别前又向迎春耳边说:“好歹打听我要受罪,替我说个情儿,就是主仆一场!”迎春答曰:“放心”。其实,连自己都保护不了的迎春,对司棋又何来什么庇护呢。司棋能放得下悬着的心么?贾府的宠儿贾宝玉虽于女儿们无限同情,但当恶势力向她们张开无情的黑网时,他也是莫可奈何。司棋的泣诉求告,是为了爱情的挣扎奋斗,面对整个礼教的压迫,她的努力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活下去,艰难地活下去,屈辱地活下去,爱情才有实现的可能。这里我们看到司棋的一个重要方面:韧。她忍辱负重,不屈不挠,执着地追求爱情,力求将难以圆的梦圆起来。她承受的压力太大了,但她却奋力承受了一般女子难以承受的重压,她的韧性是令人钦敬的。“大旨谈情”的《红楼梦》正是以宝黛爱情悲剧的描写而成为不朽的现实主义巨著。在中国爱情文学的发展过程中,《红楼梦》宝黛爱情的构想和结局处理,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红楼梦》有关爱情的内容占据着很大篇幅,除宝黛钗的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之外,尚有柳湘莲与尤三姐、秦钟与智能、贾蔷与龄官、贾芸与小红、彩云与贾环,以及围绕着贾宝玉展开的各种爱情纠葛,诸如与晴雯、与妙玉、与湘云、与袭人等等,历来为评家所注目。然而,对司棋和潘又安的爱情,不仅注目者少,而且未尝没有贬抑或忽略者。这应当说是很不公道的。事实上,在那样的时代,司棋、潘又安的爱情具有震撼人们心灵的巨大意义。司棋同潘又安的爱情是纯真而深挚的。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相爱是感情的契合、并未受到外部诸种条件的侵蚀和制约,也可以说他们的爱情是一种真纯的无污染的爱情。《红楼梦》写宝黛爱情虽然力图摆脱郎才女貌的旧套子,把爱情的基础放在共同思想志趣上,作者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是还不能说已彻底涤荡了旧的加在婚恋问题上的种种污泥浊水。才子佳人的雾霭仍然笼罩着宝黛爱情,而柳湘莲和尤三姐的爱情更深陷在此类泥淖之中。司棋和潘又安却彻底摒弃了这种传统的择婚条件。他们的爱情散发出来的是醇厚质朴的自然芳香。没有条件,没有造作,完全是心灵间的撞击和回应。小说第七十二回写道:原来那司棋因小儿和他姑表兄弟在一处顽笑起住时,小儿戏言便都订下将来不娶不嫁。近年大了,彼此又出落的品貌风流,常时司棋回家时,二人眉来眼去,旧情不忘,只不能入手。这虽系小说家的交待笔墨,倒也将司棋与潘又安二人爱情缘起和发展说得很透彻。从小儿私订终身,长大来旧情不忘。他们的爱彼此没有提出什么条件;亦不从属或附属于什么。独立,自主,真纯,是他们爱情的主旋律。司棋他们的爱是以情为基础的,两情所钟,自订终身,久而弥笃,所谓“旧情不忘”,实为新情况下情感迸发炽烈之意。然而,他们的爱却受到礼法的强烈的阻遏,无法畅其意,不能自由表达,而他们却于心底里加意培植,使原来萌发的并不强烈的爱情发展成为难以割舍的情爱。在家里短暂的相逢,爱情的河流渲泄不畅,“又彼此生怕父母不从,二人便设法彼此里外买嘱老婆子们留门看道,今日趁乱方初次入港。虽未成双,却也山盟海誓,私情表记,已有无限风情了。”在荣府和大观园里,象司棋这样私约幽会表现深挚爱情,应该是尚属首例。宝黛之间那种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欲言又止,说此指彼的缠绵爱情,固然引起人们无限的同情,而司棋、潘又安这样赤裸的炽热的爱恋,所表现对爱情的自主意识和果敢行为,似乎更应引起人们的同情。作为一对奴隶,这样热烈的追求爱情是尤为值得称赞的。他们的幽会偷情同公子小姐们是不同的,不仅风险大,而且无人庇护。抄检大观园的策划者之一是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王善保家的,她是一个极可憎的女奴头儿。她当然想不到,被她的谋划打击最重的(就抄检本身来说)竟是她的外孙女,掌嘴打脸都洗不掉奇耻大辱,她更想不到极度重压下的司棋却那样的刚强。司棋与王善保家的,颇有点类似于探春和赵姨娘,一个极美,一个极丑。所以,对司棋的评断决不应受王善保家的干扰。从司棋的箱子中查出一双男子绵袜、一双缎鞋,一个小包袱,里面是一个同心如意,一个字帖。那帖儿上写道:上月你来家后,父母已察觉你我之意。但姑娘未出阁,尚不能完你我之心愿。若园内可以相见,你可托张妈给一信息。若得在园内一见,倒比来家得说话。千万,千万。再所赐香袋两个,今已查收外,特寄香珠一串,略表我心。千万收好。表弟潘又安拜见。我们仿佛看到两颗热恋着的心,他们需要彼此的抚慰和交流。这是天然合理的要求,却没有一个能让他们倾吐的机会和场合。他们只好自己去寻找,所谓“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都是封建礼都禁绝爱情逼出来的。司棋在为鸳鸯惊散后,并未采取转移措施反而珍藏着潘又安送给她的东西,看出她爱情的坚贞,被抄出后,凤姐眼里的司棋是:低头不语,也并无畏惧惭愧之意,倒觉可异。本来是正当的,有什么可畏惧惭愧的,凤姐反觉可异;如果畏惧惭愧了,反而是不正常的,凤姐倒会认为不可异。这就是那个社会荒唐的逻辑。我们已说过女子在婚恋问题上承受的压力远比男子为重,从司棋爱情遭际中也证明了这一点。潘又安的出走,给她的打击也是非常沉重的。她把全部情爱都给了潘又安,对他寄于极大的希望,但是“你兄弟竟逃走了,三四天没归家。如今打发人四处找他呢。”充满希望的司棋听了“气个倒仰”,心里展开了巨大的波澜:纵是闹了出来,也该死在一处。他自为是男人,先就走了,可见是个无情意的。这是司棋第一次说到死情,她之所以不惧不惭同这种决绝态度是一致的。她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对情忠贞专一。她因为惊吓,又添了这一层气,就患了一场大病。接踵而来的便是被逐出大观园,一切幻想都破灭了,但对爱情的忠贞却矢志不渝,没有丝毫的动摇。“自从司棋出去,终日啼哭。”这信息说明,司棋一直在等潘又安,“终日啼哭”既是二人情深,又含有对潘又安的怨恨,一语未留,便夭夭外逃,司棋的心里痛苦难诉,只能以哭发泄。而她自己情有所专,委屈、怨愤,也只有诉之于哭。这段日子用这样四字概括是简略了,未能将其悲苦充分揭示出来,令人遗憾。当她得知潘又安回来时,郁积胸中的爱情之火猛烈地喷发出来了:谁知司棋听见了,急忙出来老着脸和他母亲道:“我是为他出来的,我也恨他没良心。如今他来了,妈要打他,不如勒死了我。”他母亲骂他:“不害臊的东西,你心里要怎么样?”司棋说道:“一个女人配一个男人。我一时失脚上了他的当,我就是他的人了,决不肯再失身别人的。我恨他为什么这样胆小,一身作事一身当,为什么要逃。就是他一辈子不来了,我也一辈子不嫁人的。妈要给我配人,我原拼着一死的。今儿他来了,好问他怎么样。若是他不改心,我在妈前磕个头,只当是我死了,他到那里,我跟到那里,就是讨饭也是愿意的。”这是一段极平实的话,没有士大夫掉书袋的斯文,也没有才子佳人卿卿我我的诗意,然而却是铮铮作响的爱的纲领,是一个奴隶敢爱敢恨的宣言。司棋一连讲了三个“死”字,表明她在长期屈辱之后,决心以死殉情的。这种表白爱情的方式,以士大夫眼光审视,一定会感到浅露不含蓄,甚至会以为缺乏爱情的韵味,不能列入到真正的爱情行列中去。那当然是一种偏见,是对奴隶们爱情的贬抑。司棋这种火辣辣的热烈深挚的爱情,灼烧着自己的心灵,同时也激发着将爱情深埋心底的少女少男们追求的勇气。司棋敢爱,爱得专一,爱得真纯,爱得永恒。她的爱,不为权势所屈,不为金钱奴役,她爱潘又安,这便是一切。愚钝的妈妈不能理解女儿这颗高远的心,寻常看待女儿的愿望,“你是我的女儿,我偏不给他,你敢怎么着。”这就成了司棋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那知道那司棋这东西糊涂,便一头撞在墙上,把脑袋撞破,鲜血直流竟死了。一个刚烈的女奴走到了爱情的尽头,用自己生命唱出了一曲嘹亮的爱情之歌。她看到了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她要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人,她不想依附随顺谁,不想让他人任意摆布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她比她的主子贾府二小姐迎春要高得多,活得也更有价值,她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救过她的鸳鸯,终究不敢表达她的爱,虽在众人前很有脸面,却摆脱不了殉主的悲剧,她缺少的是司棋的人格主体意识。被人们特别高看的晴雯,自我主体意识是强烈的,但是却让人感到她身上那种对男主人宝玉的依附性,以及过多的娇小姐之类的脾性,太类似林黛玉而属于才子佳人型了,反不如司棋质朴刚烈无有脂粉气。那位尤三姐亦够刚烈的,她的爱情选择虽有自主的一面,究竟还未脱才子佳人的樊篱,冷郎君的对她的回报亦不过遁入空门而已,远不能和潘又安相比并。潘又安亦是一位淳厚多情的真男子,当司棋触墙而死,其母要他偿命时,他却说出一番令人震惊的话:你们不用着急。我在外头原发了财,因想着她才回来的,心也算是真了。你们若不信,只管瞧。说着,打怀里掏出一匣子金珠首饰来。同司棋一样,他是为人而来,为情而来。司棋是有眼力的,她情系于这个钟情男子是值得的。他在回答“你既有心,为什么总不言语”时,说道:大凡女人都是水性杨花,我若说有钱,他便是贪图银钱了。如今他只为人,就是难得的。我把金珠给你们,我去买棺盛殓她。潘又安重的是情,为的是人;司棋也只为人为情,他们都是难得的。他们的爱情才称得上是纯真无邪,美好高尚,没有丝毫的伪饰矫情。从这一点看,可以让大观园里所有的爱情都黯然失色,而这恰恰是被人们忽视贬抑的奴隶们之间的爱情。潘又安对司棋的忠贞也是出人意料的。为盛殓司棋他叫抬了两口棺材来。司棋母亲诧异,问他“怎么棺材要两口?”他只笑道:“一口装不下,得两口才好。”司棋母亲看他“又不哭,只当他是心疼的傻了。岂知他忙着把司棋收拾了,也不啼哭,眼错不见,把带的小刀子往脖子里一抹,也就抹死了。”“司棋的母亲懊悔起来,倒哭得了不得。”司棋死后,潘又安就决心以死相报,他不动声色地安排好一切,特别是盛殓了司棋,了无牵挂,便殉情而死。司棋死而有知,当额手相庆,有潘又安这样一位值得为其死的男子而死是死得其所的了。司棋和潘又安的爱情在大观园内外孕育成长,成为一枝独秀当其应当怒放结果的时候却无可挽回地凋逝了。不错,他们的爱情是世俗的,惟其为世俗才具有真纯的圣洁。然而,在世俗眼里却又是那样的不可理解,连聪明绝顶的王熙凤也诧异地说:那有这样傻丫头,偏偏的就碰见这个傻小子!怪不得那一天翻出那些东西来,他心里没事人似的,敢只是这么个烈性孩子。如果不怀偏见,把奴隶也当作人来看,司棋与潘又安爱情的价值是应当充分肯定的。但是,司棋的爱情,作为宝黛爱情陪衬之陪衬,也并没有给予应当有的位置,更不必说大力张扬了。纵观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历史,如此大胆、真纯、圣洁、炽烈、醇厚的奴隶间的爱情有过么,据我看即使有也不多,更无有他们光焰如长虹接天触地之伟大气势。但是从全书看只不过是陪衬而已,就后四十回言也是归结故事交待人物结局而已。然而,却居然产生了深刻的艺术魅力,使人过目难忘。必须提到一点,贬后四十回者总是说其语言文字比不上前八十回,人物性格也常常走了样,读过归结司棋这段文字的都会得出否定的结论。虽然仅是一个婆子转述故事,但是人物的性格情态神韵,无不立体的雕塑一样的耸立在人们面前,司棋、潘又安重情重人以死殉情的真纯圣洁使人可以感觉触摸,司棋妈的势利、心中无人、眼里有钱的卑微虚假可悲可怜也让人有灵魂出窍的感受。这种一击两响、一声两歌的妙笔,创造出的艺术境界,给予读者的审美享受是丰富的多样的。

319 评论

相关问答

  • 班主任关于爱情的论文题目

    班主任要对每个学生负责,要关爱学生,要时刻牢记陶行知提出的爱的 教育 思想。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班主任爱的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班主任爱的教育论文篇1

    德古拉之吻~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爱情的英文论文题目

    你好朋友:爱是关怀而不是宠爱 爱是相互交融而不是单相思 爱是百味而不全是甜蜜...包容所有的一切,包容那过往的故事,包容那曾经的快乐回忆与忧伤感受。爱是有人在你

    海晴whisper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宝黛爱情论文

    朋友 呼吁学术版权

    janjan3344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关于爱情的议论文题目

    1、爱的烦恼. 2、爱的季节. 3、爱的思考. 4、爱的喜悦. 5、爱的真谛. 6、爱的味道. 7、爱情畅想曲.

    笨笨猫Shirley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林黛玉爱情毕业论文

    黛玉的性格丰富,很值得研究。既有普通女人的嫉妒争强好胜柔情似水,又有革命精神 反抗精神,为爱情值执着坚贞。写论文没灵感时,看看原著,融入进去,从心而发。

    韩建忠001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