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ngQueenie
马铃薯原先产于南美洲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地区,在大约1570年西班牙人带回本国和葡萄牙种植,然后传到了意大利和欧洲各地,大概在17世纪初期,由欧洲美洲的传教士把马铃薯带进我国;最早的历史起源于南美洲,秘鲁和玻利维亚地区。
倒数第一丑
至于马铃薯是如何传入中国的,现在的说法也不一致有的说法认为马铃薯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也有些说法认为荷兰人通过海上将马铃薯传送到了天津,然后献给了朝廷 ,还有一种说法是认为荷兰人引进到了台湾,然后由台湾传入了大陆;马铃薯最早起源于和荷兰。
KP-bangbangbang
马铃薯是带着神秘的面纱来到中国的。与它游历其他国家不同,在中国的旅程记录上,从未清楚地记载过马铃薯来到中国的确切时间、是怎么来到中国的、又是谁带来的。通过外国与中国的交流推断,马铃薯确确实实是在明朝年间才来到中国,而更精确的时间则是在万历年间。马铃薯想要进入中国,无非就是通过陆路和海路两条线路。
美国学者德·希·珀金斯认为,马铃薯传入中国的时间,大致上是由欧洲人发现美洲大陆和太平洋群岛的时间所决定的。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美洲大陆。1521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发现了太平洋群岛中的马里亚纳群岛。大约1525年至1543年之间,马铃薯从南美洲传到了欧洲。从以上大事件可知,无论是欧洲人从本土把马铃薯带到中国来,还是从新大陆运输过来,都一定是1616世纪的事情了。
徐光启写的《农政全书》一书成书于时朝万历年间。在《农政全书》卷二十八中对马铃薯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土芋,一名马铃薯,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由此可见,在《农政全书》成书之前,马铃薯就已进入到中国,并且有一段时间了,人们对它的吃法和用法都已经了如指掌。若真如此,马铃薯传入中国至今,便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既然确定了马铃薯传入中国的一个大概时间段,那么马铃薯是谁带来的,又是如何带进中国的,或许就没有那么难以确定了。马铃薯想要进入中国,无非就是通过陆路和海路两条线路。
自宋代开始,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方城市逐渐发展起来。是从茶马古道进入,也是充满千难万险。而翟乾祥在他的《马铃薯引种我国年代的初步探索》这篇文章中指出,马铃薯确实是从印度、缅甸进入了中国,到达了云南、四川、贵州等省。人们曾一度想将马铃薯种植在中国西南地区,但是由于这里干燥炎热的气候,薯种很快就退化了。后来,水土不服的马铃薯往北部迁徙才保住了性命。马铃薯被带到山西、陕西等高寒地带,才得到了很好的传播。而在我国17、18世纪的文献中,四川、陕西、湖北诸省地方志中记述马铃薯最多,这也为马铃薯从西南陆路传入中国做了强有力的辅证。
那么,在陆地上,马铃薯便有一条从印度、缅甸进到中国来的传播之路,不管它传播状况实际如何,但这是最有可能的一条路。由于路途的艰辛,西南地区比中国东南部及津京地区晚了100多年才种上马铃薯。而可能性更大的一条马铃薯传播之路,那便是海路了。中国沿海线较长,那么马铃薯的海上传播道路也可能分为几支。
总而言之,马铃薯成为了我们现在最受欢迎的食物之一,它的传播到来为我们的美食生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龇everything
马铃薯是全球性的重要作物,目前商业种植主要采用的是同源四倍体马铃薯块茎,运输和种植都多有不便。因此如果能使用二倍体马铃薯种子种植将会降低种植成本,便于马铃薯育种。但目前马铃薯基因组进化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十分有限。而本文填补了马铃薯泛基因组进化的空白并为马铃薯基因组设计育种提供了新的见解。
作者基于432个马铃薯株系建立起的系统发育树中选取了44个代表性株系,对其进行了Pacbio HiFi测序。并且在这44个株系中又选择了7个株系进行Hi-C测序并组成完整的基因组。
接下来为了构建马铃薯全基因库,作者利用44株马铃薯代表性物种+现有的一个马铃薯参考基因组 S. tuberosum Group Phureja 构建了泛基因组。通过聚类预测基因模型作者发现当马铃薯物种数在40左右的时候, 泛基因组规模(聚类预测基因数量)增大到了一个瓶颈。说明此时泛基因组已经能够反映物种的核心基因情况 。因此作者根据基因簇出现频率将其划分成四类:核心基因(core clusters ,存在于所有45份材料中)、次核心基因(soft-core clusters,存在于42-44份材料中)、边缘基因(shell clusters,存在于2-41个个体中)和特异性基因(accession-specific clusters)。这些泛基因组资源为利用马铃薯生物学和育种中的全段基因库提供了一个起点。
由于马铃薯家族遗传多样性和发育关系还未曾阐明,作者利用三代测序Pacbio从头测序了两个马铃薯的祖先种 Etuberosum ( Solanum etuberosum 和 Solanum palustre )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Fig1a)。
结果非常Amazing!系统发育树关系显示(Fig1a)两个马铃薯的祖先种 Etuberosum ( 橙色块位置)与马铃薯家族的关系要比三个“外群”种 Lycopersicon (绿色快位置)更近, 这和刚刚的假设产生了矛盾 。此外作者分别使用单拷贝基因簇建树以及基因组随机滑窗建树,发现二者大致一致,但也存在相当数量的分歧。 这两点都说明了马铃薯家族进化关系相当复杂,在这里作者推断可能是发生了种间基因渗入 。因此采用了D统计和f4统计检测基因流及基因流动比例。D统计结果显示马铃薯家族 Petota 及其祖先Etuberosum存在明显的基因流动(fig1c),马铃薯基因组上的基因是由Etuberosum流入的。 种间基因流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马铃薯家族系统发育的混乱。
采用无性繁殖获得的马铃薯容易感染块茎疾病,但实际上马铃薯可能通过扩张抗性基因库抵抗这些疾病。马铃薯的免疫系统进化值得深入研究。 在这里作者开发了新的NLR基因注释方法,其结合NLR-annotator和MAKER2两款软件,前者实现NLR基因的初步预测,后者能够根据现有Renseq数据,采用机器学习方法从头预测NLR基因并进行基因组注释 。最终二者取并集即为NLR基因重注释的结果。以此法作者注释了上述45个马铃薯家族成员一共 57,683个NLR基因。并且发现不同马铃薯种间NLR基因拷贝数差异巨大(Fig2ab)。
与祖先种 Etuberosum (ETB)和番茄基因组相比,马铃薯基因组中含有的NLR基因有了很大程度的扩张。作者将这些NLR基因分成了424个簇,其中161个簇呈现出扩张的迹象。这里面就包含了著名的 马铃薯抗性基因R3a (Fig2c)。
马铃薯块茎储存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有助于马铃薯的存活。前人为数不多的研究发现,马铃薯结块基因受到顺式作用元件(cis-regulatory elements,CREs)的调控,而后者在进化上存在规律。顺式作用元件通常以非编码的保守序列(conserved non-coding sequences,CNS)出现,作者因此根据45个马铃薯株系基因组保守性得分计算出149,663个马铃薯特异性CNS。其中存在于内含子位置,可能对结薯产生潜在影响。
为了进一步定位结薯相关基因,作者在块茎中检测到732种表达的基因,在这之中229个基因关联于马铃薯特异性CNS且在45个马铃薯株系中保持了保守性(Fig3a)。前任的研究显示TCP基因家族参与分生组织的发育,而这些基因中仅一个基因()属于TCP家族。关联于此基因的CNS位于启动子上游376bp和157bp(Fig3b),可能调控此TCP的表达。 转录组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表达于马铃薯的匍匐茎或块茎,而在远亲番茄中却测不到表达(Fig3c),符合番茄到马铃薯谱系的分化特点。
紧接着, 作者为了找到与IT1互作的基因,进行了酵母双杂实验 。筛选得到了SP6A(SELF-PRUNING 6A )基因,控制着薯块维管束运输信号(Fig3f)。SP6A可能与IT1形成复合体调控薯块形成。在马铃薯祖先(ETB)中也有一段SP6A的同源序列 SP6A etb ,但是该序列在ETB中却检测不到表达(Fig3c)。于是作者对IT1及其同源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发现其PEBP域产生了缺失(Fig3g)。 SP6A结构域的缺失导致了马铃薯祖先ETB不能结薯。
高度纯合的自交系对于杂交育种至关重要。因此作者希望调查所研究株系的纯合度以备选可能的杂交材料。此外,由于倒置(inversions)会抑制重组,在杂交的时候会产生连锁阻力,从而阻碍育种。育种需要选择含有目的基因但又不含倒置片段的物种作为供体。因此作者利用20株马铃薯地方种和4株栽培种祖先(ETB)构建了大尺度倒置图谱(Fig4a)。在这之中作者发现与参考基因组相比(DM/PG5068)马铃薯祖先种(PG5068)三号染色体上有一段的基因倒置(Fig4b),与控制块茎胡萝卜素合成的Y位点(Y locus)连锁。二者难以发生重组,重组事件分布图(Fig4c)也证实了这一点: 该inversion所在位置重组事件发生率急剧降低。
说明 农业上如果选择具有黄色块茎肉(胡萝卜素合成多)的个体,可能会同时选择出该倒置,从而导致表型连锁阻力。 借助这里构建的泛基因组倒置图谱,育种家能选择合适的供体或受体株系进行回交。
新颖且内容极其丰富的泛基因组研究。作者从构建马铃薯泛基因组,讨论马铃薯家族和祖先种系统发育关系。从免疫基因扩库和结薯基因上详细研究了马铃薯家族的进化关系。其结薯基因IT1的鉴定方法能结合CNS关联让人耳目一新。生信层面之外作者还进行了基因功能验证,结合CRISPR技术呈现出极为明显的结薯表型,无论是基因鉴定手段还是基因功能本身,都具有学术和应用价值。 关键一作还是个博士生(不是博后或副研),博士的悲喜并不相同,我只觉得自己太菜。
文献阅读仅供参考,如有谬误欢迎各位大佬批评指正哈。
幸运吧2016
新时期如何推进我国农村的政治经济发展及社会全面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发展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 集体化农村市场科学发展
论文摘要: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中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党的十七大 报告 指出:要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集体化是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促进农业“第二次飞跃”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市场的开发和发展将会给农村经济的发展乃至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一. 农村集体化经济有利于集中资源优势,实现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集体化经济就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建立集体规划,公共管理,大家共同制规矩,设程序,定制度,有政府部门负责实施,村民负责监督。由村委会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的合作化经济发展模式。把科学发展观和农村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发挥资源优势,建立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的一体化经济。是原来单一的农产品生产向多元化转变。是科学技术进驻农村。是农村实现科学种田,科学管理,科学发展,并且集体化经济能集中力量统筹协调,提高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推动农业生产力进步。它能够组织资源开发和协调资源利用,兴办农村集体企业。它能够组织农民,服务农民,灵活采用各种经营模式 ,实现劳动者自助能力,对刚兴起的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建设,在内外部关系的设置和运行规则上,起到依托、中介和对照作用。国家在统筹城乡发展,在经济社会全局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同时,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尤为重要。农村集体化经济可以集中土地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农村和平质量和竞争力。实现科技种田,集中管理。建立第三产业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和销售。这样农民的收入从单一的农产品生产转化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多方面。且能提高农产品质量,创立自己的品牌。开拓销路,提高价格。使得新型工业在农村得以发展。
在1955年全国25省区进行的“百县百村”问卷调查显示:有74%的从干部和农民认为有必要建立健全全乡村的集体化经济组织。这就说明集体化经济关系着农民的根本利益和农村的全面发展。本人来自马铃薯之乡,虽然家乡胜产马铃薯,可农民从中获得的经济收入很少。经我的分析有以下原因:(1)对马铃薯的 种植 仍采用传统的模式,使得产量不高;(2)种子品种更换不勤,是同一品种在同样的土壤中产生适应性,不适合生长。使得马铃薯质量和产量大幅下降;(3)经济结构单一,农民只从是对马铃薯的种植,价格不高。而大部分利润被中间商和加工商获得。这使得农民收入不高。如果农村实现集体化经济有以下好处:(1)种植模式可以由原来的传统模式向科学种植转化,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种植,这样可以增加农民的种植技能知识,实现科学种田;(2)建立马铃薯育种基地,每年培育优良品种,让农民种植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马铃薯产量、质量和市场竞争力。(3)同时建立对马铃薯进行加工、销售,以减少中间利润的流失。这样农民的收入将从单一的生产向加工、销售多方面。且能切实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是农村由农业向新型工业转化。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
二.农村市场的开发和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主义中国,当前农村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我国有56%的人生活在农村,农村市场的发展必将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政府应重视农村市场的发展。鼓励企业开发农村市场,农村加快经济结构转型,使得农村市场又好又快发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维护农村市场秩序,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农村要积极加快经济建设,提高农民收入,增加消费,吸引企业进军农村市场,加快农村的发展。国家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这一政策上,给农村市场带来了机遇。农村政府部门要抓住这一机遇,在加快经济转型,提高农民收入上下大功夫。是农村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三. 农村 教育 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
早在1978年,邓小平就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可见教育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兴亡。农村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当前农村教育落后。农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一大批孩子不能很好的接受教育。为农村的全面发展造成影响。政府部门要加强宣传教育活动,是农民切实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做好孩子第一任教师的工作。为孩子成长受教育做出积极贡献。农村教育水平提高了,农民的 文化 水平提高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也必将加快。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农村经济的发展将会取得新胜利。
农村集体化道路和农村市场的开发,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中国的发展方向问题,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前途命运。我们应该思考和规划这个问题,为农村的发展出一份力。次仅为本人的一点想法。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1)
摘要阐述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与发展历史概况,在分析当前农村改革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应采取的 措施 ,以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改革与发展;现状;措施
城市是以工业生产为基础形成的行政、经济、文化、商业中心,农村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土地和农民为主要元素的区域,两者既互相独立又紧密联系。城乡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两大平台,只有两者相互促进,才能实现我国整体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
1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历史概况
我国农村改革的目标是面向世界,实现土地的私有化和经营主体的法人化;面向未来,实施农村宅基地改革,促使农村向现代农庄的转变,减少农业人口;面向现代化,改变农业传统经营理念,实现农业生产的工业化和现代化[1-2]。
我国的农业走过了分田到户经营到人民公社集体经营再到分田到户经营的过程。建国之初,我国的城市化率较低,工业基础薄弱,城市规模较小,我国的大部分公民只能分散在农村,农村广阔的天地养活了全国80%以上的人口。因此,在我国解决温饱问题的阶段实行分田到户的形式是科学的、正确的。后来实行的人民公社化经营模式违反了自然规律,抹杀了人们个性的发展空间与能力,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结束后,党和政府拨乱反正,基于对我国还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判断,及时确立了农田承包责任制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也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我国在短期内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转变。而在计划经济时期,广大农民被紧紧的束缚在土地上,失去了流动创业的自由;农民和宅基地密切结合,难以摆脱[2]。
2农村改革与发展现状
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流转
一是城市规模的扩大,为农民向城市流转提供了空间,农民通过在城里买房,实现了进城定居;二是市场经济的运行,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壮大,工商业的繁荣,为进城农民提供了就业的舞台,使他们在城市中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实现了就业,成为了城市的固定成员;三是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大多数农民选择进城打工,形成了农民工大潮;四是农民子女通过高考等形式实现了进城工作的梦想。
农村宅基地无序扩张,土地与房产资源浪费严重
一是由于有些农村人口实质已成为城市固定人员,而农村房产的闲置造成宅基地与房产的浪费;二是从贫困地区来到较发达地区落户的农民也在村庄中建房,造成当地宅基地无序扩张,形成无形的浪费。这就使本该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而缩小的农村宅基地面积反而出现了扩大的局面。三是城市里的一些老人想回到农村过清静的生活,却找不到合适的房源,因为按现行的有关政策,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屋不准买卖和出租,阻碍了农村剩余房产的利用。农村空房子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有关宅基地改革政策的滞后是主要原因。
农业生产规模小,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难以实现
由于农村土地分属各家各户,经营农户多、规模小,大型现代化农机难以施展,只能靠小型机械耕作,不仅造成人力、财力的巨大浪费,而且阻碍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3农村改革与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制定科学的农业发展政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民进城的思潮将越来越强烈。对此,国家和政府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在给予肯定的同时,要因势利导,从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扶持,要从农村的发展目标出发,在国家财力,城市工业化达到一定程度后,首先考虑取消我国公民的二元制结构问题,同时,在城市逐步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平台,城市应实行定岗不定员的就业政策,实行城市人口合理流动,实现自主流动择业,让农民和城市居民通过公平竞争机制进入各行各业实现就业,拓宽农民就业 渠道 。另外,还要逐步取消他们与城镇居民在福利等各个方面的差距,让农民进城要进得来,稳得住,吸引农民不断进入城镇生活,实现农村城镇化[1-3]。 不断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现在国家已经出台了有关土地流转方面的政策,各级政府应当成立专门的机构,让土地资源进入市场运作,不断提高土地的经营规模,提高土地利用率。解放被土地束缚的农民,使农民一身轻松地进入城镇[4]。
改革宅基地制度
改变对宅基地的现行政策,对宅基地发放房产证,让其在市场中流转,这样就可把农村流转出去的人口的房屋卖给一些需要建房的人,以减少宅基地面积,避免造成土地和房产的巨大浪费,也使一些想回农村居住的城里人有房可住,减少城市的承载压力,发挥宅基地的最大效益。
政府率先做好农村城镇化规划
政府规划滞后,已经造成农村人口流动的盲目性,出现了许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具体表现为:一部分农民从贫困山区先向平原地区流动,然后又从平原地区向较发达地区流动,最后才向城镇流动。在每次流动过程中,都要花钱建房置业,把原房产土地闲置,这对于国家和个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浪费。如果国家提早规划,并适当给予财政支持,让农民一次流动到位,可节省不必要的浪费。
加快城市改革步伐,配合农村的改革与发展
为了推动农村改革目标的实现,城乡要互相促进,实现共赢,具体措施如下:城市要率先实行工作岗位的聘用制,对于招聘对象,农民与城市居民要公平对待;同时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拓展就业渠道,让更多的农民进城就业。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城里的职工要逐步实现从正式固定职业向自主流动择业的方向发展,这样既有利于实现个性价值,也增加了农民就业的灵活性。总之,加快城乡互动,提供农民进城的条件,一定能促进农村的改革与发展。
4参考文献
[1] 张晓山.农村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解读“十一五”建议中有关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J].中国改革,2005(12):29-31.
[2] 丁德章.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3,10(4):25-28.
[3] 康就升.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深层突破[J].农业经济问题,1999(8):51-53.
[4] 韩俊.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新阶段与新思路[J].中国农村经济,1999(5):4-11.
关于农村发展的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农村发展的论文
2. 新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3. 有关农村经济发展的论文
4.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论文
5.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
6. 浅谈农村文化建设论文
7. 浅谈农村基层党建论文
8. 农村区域发展论文
你要说下你做组培的目的是什么吧?你设计的这个配方是为了干什么?诱导愈伤的话生长素浓度太低了吧,而且最好用2,4-D。诱导不定芽那分裂素的浓度又太低了,NAA的浓
发生危害:病原有强株系和弱株系两种。强株系可以使个别感病品种减产40%,这是由于马铃薯块茎的大小和数量减少所致,它还能影响块茎的品质。据统计,这种病害使北美的马
小学科技研究小论文:马铃薯的研究今天,轮到我做饭。我拿好菜单后变去市场买菜,哇,市场真是人山人海啊!我买了番茄、马铃薯、瘦肉……回到家中,我迅速将马铃薯切成一丝
任务书由这几方面组成:一、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二、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与数据三、毕业论文(设计)应完成的工作四、毕业论文(设计)进程安排五、应收集的资料及主
马铃薯是全球性的重要作物,目前商业种植主要采用的是同源四倍体马铃薯块茎,运输和种植都多有不便。因此如果能使用二倍体马铃薯种子种植将会降低种植成本,便于马铃薯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