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贝花儿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拿到《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一书,醒目的四个大字"幸福企业"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和一连串的思考,我带着疑问一鼓作气读完了此书。
通过读《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我了解了作为企业家应具备的素质和胸襟,学到了经营好一个企业的科学理念,领略了优秀企业核心人物的远见卓识,明白了建设幸福企业的必要性和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华商协会主席卢俊卿先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并为他总结的创建幸福企业的一些新颖的经营方法深深折服。用一句古语形容我看完这本书的心情,真是"得之我幸".
在这本书中,最打动我的是卢俊卿先生对"幸福企业"概念的诠释,卢俊卿先生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指出幸福企业就是能够满足员工不断增长的幸福需要的企业,实现途径是:快乐工作、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受人尊敬、健康长寿,这一观点为企业指名了未来建设的目标。
华商协会主席卢俊卿先生还提出,企业无人则止,一个幸福的企业要倡导以人为本,以员工的需要为努力方向,积极塑造企业幸福文化魅力,使之成为企业跻身世界之林的法宝。这些观念犹如一阵清风,吹散了困扰企业发展的阴霾,为困境中的企业带来了福祉。其实,这些方法听起来简单容易,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远比想象中难,不然社会上也不会出现"三鹿毒奶粉"、"双汇瘦肉精"等一系列危害社会、动乱人心、让国人蒙耻的丑闻。
那么,员工追求的幸福的真谛到底是什么呢?
卢俊卿先生在书中非常简练精确,恰如其分地对幸福作了解释,他提出了"幸福三层次"理论,即"幸福=生活保障+时间自由+做喜欢的事情".
试问置身于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如飞蛾扑火般锲而不舍的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所带来的空虚的幸福,殊不知早已走失了自己的心灵,偏离了幸福的正确轨道。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够摆脱现实的种种阻碍和束缚,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去?
华商协会主席卢俊卿先生的观点将我们从偏离的幸福轨道上,拉回了走向幸福的康庄大道上。对幸福的解释并没有止于此,卢俊卿进一步指出,"健康是幸福之本,快乐是幸福之源"及"快乐的五个表现:利益得到充分获取,生活得到充分保障,意愿得到充分表达,人格得到充分尊重,价值得到充分实现。"让看似虚无缥缈的幸福变得触手可及,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得以实现。
书中随处可见卢俊卿卢先生对幸福诠高度概括的,他的每耐人寻味。阅读过程中,我不经意间记了满满数十页的读书笔记。其中"爱别人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不仅意味着我有存在的价值,而且我还通过赠予和付出实现和提升了自我价值,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幸福。"卢先生这句话说明了,付出比接受更能体味幸福,我对此深有体味。在校期间,我加入学校的社团,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社团的一些图挂虚名整天抱怨的干事反而没有那些热心的"爱凑热闹"的普通会员更能找到归属感和幸福感,这一点与卢先生所说的发红包的人比收红包的人要幸福相得益彰。
在说完员工追求的幸福后,华商协会主席主席卢俊卿高屋建瓴地指出,一个幸福的企业不仅要为员工创造幸福,还要为社会创造福祉。企业应承担起服务社会的责任,这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表现,也是这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卢俊卿先生在书中所展现的企业家应有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深深地了我,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为自己的国家、为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尽自己的职责。
读完此书,我觉得卢俊卿先生教会我们的不只是经营幸福企业之道,更间接地向我们传授了的智慧和生活的乐趣。书中提出的建设幸福企业的五项修炼:快乐工作、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受人尊敬、健康长寿,这20字是对建设幸福企业的一个指导,仔细思之,这个作为我们生活的真谛又何尝不可呢?面对现实中的种种诱惑,我们要自己的信念,坚决远离法律的红线,认真踏实地朝自己的生活理想迈进,享受生活的乐趣,把自己的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共同理想相结合,做一个幸福的人。人总会本能的追寻自己的最大利益,但是有时候吃亏反而是福,"吃亏是一种胸怀,一种品质,一种风度,更是一种坦然,一种达观,一种超越",卢俊卿先生的这句话带给我很深的触动和思考。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身为一名还未正式踏入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从这本书里还看到了企业家对人才选拔的要求。书中卢俊卿先生提出的帅才、将才、精明人才、高明人才、英明人才的区别及他们所应具备的素质,对我将来的工作定位及努力的方向提供了建议,让我受益匪浅。
正如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所说:"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我们寒窗苦读来的知识、我们的应变能力、我们的决断力,都将在这样一个舞台上得到展示。除了工作,没有哪项活动能提供如此高的自我表达机会,如此强的个人使命感,以及一种活着的理由,工作质量往往决定生活的质量。"在步入社会时,具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并且热爱你的工作,提升你的工作素养,获得好的发展空间至关重要。我要从现在开始,努力经营自己,争取成为一个对企业和社会不可或缺的人才。
书中还穿插着卢俊卿卢先生自己创作的诗歌,这些诗歌大都通俗易懂、语言朴实、感情充沛,充分体现了卢先生卢俊卿先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通过这些诗歌,我看到了一个企业家对自己工作的探索与思考,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对社会的关心与责任,对他人的分享与帮助。
每个企业家都希望做好自己的企业,但什么叫"好企业",什么又是"最好的企业",恐怕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不同的企业家有不同的理解。抛开这些概念不说,在企业家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存在着很大的距离,比如可能经常有一些自己特意培养的骨干人才提出辞职;普通员工经常对企业的环境、待遇等等提出抱怨;由于不懂法或故意游走于灰色地带带来的法律危机,如此等等。而这些压力,反过来也使得管理者们焦头烂额,身心俱疲,于是企业破产者有之,企业家英年早逝者有之……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那么多企业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而且是在不断重复此类的问题?什么样的企业才能将优秀的人才吸引进来?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员工真心实意地爱自己的企业?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者保持活力,立于不败?
在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主席、天九儒商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卢俊卿先生最近出版的新书《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中,我们也许能够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找到将自己的企业建成"最好企业"的钥匙。在这本书中,作者明确提出了其全新的"建设幸福企业"理论,明确指出:幸福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将你的企业建成"幸福企业",才能立于不败。
什么是"幸福企业"?为什么要建立"幸福企业"?怎样才能建成"幸福企业"?对于这些问题,作者在书中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论述,明确提出了幸福企业的两条标准:一是微笑的企业,二是共患难的企业。而对于如何建设幸福企业,作者更是通过反思一系列事件背后的各种原因,通过分析国内外很多著名企业的案例,并结合自己几十年的管理经验,给出了明确的"修炼"方法:快乐工作、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受人尊敬、健康长寿,从而给各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操作指南。
读罢此书,以下几个方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前瞻性。"幸福企业"理论,是作者站在人类文明发展演变的高度所作出的前瞻性的认识,人类文明在经历了向农业进军、向工业进军、向信息进军的三次浪潮之后,单纯的利润至上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作者提出了"第四次浪潮——绿色文明"的理论,实现企业、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从"绿色文明"继续向前发展,幸福文明必将成为第五次浪潮。对于企业家来说,那就需要不断提升企业的幸福指数,建设幸福企业。可以说,建设幸福企业,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要求,将是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各个企业需要追求的目标。
其次,创新性。不管是"幸福企业"、"幸福力"等理论概念的提出,还是如何实行终身员工制与贤内助奖等在自己企业已经成功实践的措施,都具有高度的创新性。从理论上讲,尽管近年来社会对"幸福"的重视程度日渐高涨,也有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谈到了"幸福企业",但遗憾的是还大多停留在概念阶段,而卢俊卿先生的幸福企业理论体系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堪称企业界的理念革命。
第三,权威性。幸福理论的提出,并不是作者的凭空想象,而是通过缜密的理论分析和多年的实践经验而得出的。作者作为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主席,与世界各大企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曾经深入考察了解过500多家国内外企业,对于他们的管理思路、管理模式等有着深刻了解。作者还通过自己的企业进行了多年幸福企业理论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第四,实用性。在这本书中,作者不是仅仅进行理论的探讨,而是对于建设幸福企业的方式方法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说明,大到总体思路,如前面提到过的五种"修炼"方法,小到具体措施,如每年落实幸福企业十件实事,这些无私的分享可以供各企业借鉴使用,部分甚至可以直接应用。更要特别提出的是,作者在书后还专门列出章节,列举了国内外很多企业及企业员工关于幸福企业的看法,还让自己的天九儒商集团的员工说出了他们心中的幸福企业的图景,这些对于各位企业家来说,无疑更有着非常大的参考和启示。从这些意义上来说,本书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企业家建设最好企业的"实用指南手册"!
第五,可读性。虽然作者通过本书是要系统阐述其幸福企业理论,但并不是用深奥晦涩的文字进行枯燥的理论探讨,而是用平实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结合自身的管理实践,并穿插了很多富有启发性的企业发展故事、励志故事、哲理故事,读来顺畅自然。
如果你是一位企业家,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自己企业的发展方向,找到更好地管理企业的方法,发现将自己企业建成"最好的企业"的金钥匙;
如果你是一名企业员工,从这本书中你将会发现工作的真正意义所在,更好的找到自己的位置;
如果你是一名普通的'读者,从这本书中你不仅能体会生活的感悟,更会发现幸福的真谛,正如作者卢俊卿所说:小时候,幸福是一种"东西",得到了就幸福;长大后,幸福是一种"目标",实现了就幸福;成熟后,幸福是一种"心态",悟到了就是幸福!
只要我们找对了路,就不怕路远。幸福企业的路就在脚下。
幸福是什么?也许常常会有人问到这么一个问题,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都会因人而异、因境而变。幸福在家,是父母嘴里的唠叨;幸福在外,是困难之时朋友的出手相助;幸福在单位,是领导认可的眼神与微笑…幸福就在身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是表现的感觉与形式不同。
翻看市政公用报,发现董事长推荐的一本好书《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便买来阅读,里面寓意深刻的词语与朴实无华的语句让我对其才生共鸣,每页都详细介绍说明什么是幸福企业,如何成为最好的企业。在当今繁华都市、灯红酒绿、如火如荼的市场竞争激烈下,让企业家们倍感压力。最近几年,各大媒体新闻报纸都报道过,某企业倒闭、某企业老板跳楼,某员工集体罢工等等类似事件屡见不鲜、司空见惯。顿时让人觉得毛骨悚然,心生疑惑,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怎么就一点安全感与幸福感都没有了呢?让我们如何应对一个这样危机重重的社会?
这本书里面主要的观点是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对,说的很对,怎么才能变成幸福的企业?个人认为,只有幸福的员工才能造就幸福的企业,后才能变成最好的企业。如今新商业时代,幸福力才是企业核心的竞争力,也必将成为企业竞争的主流。员工幸福如何有,从何来?简单说是物质加精神。一个企业拥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人性化的思想管理,让人信服的企业宗旨理念,良好物质工资待遇,让员工觉得可靠,就能感觉到幸福,感觉到大家庭的幸福,便能全心全意、同甘共苦、"誓死效终"于这样的企业,为这样的企业添砖加瓦、献计献策。
回过头来说说自己,问问自己,幸福么?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回家便能听到咿呀学语的宝宝喊妈妈,饭桌上能吃到可口美味的菜肴,总能听到虚寒问暖的问候,经常得到领导的认可与夸奖,这些都是简而又幸福的体现。我很知足,知足者常乐,所以我很幸福。在单位我是一名幸福的员工,怎么说呢?因为有了一个幸福的团队,才会有幸福的大"家".我是南水的一名员工,更是长堎营业处的一份子,我们营业处始终都提倡着一个口号---"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全处上上下下一百来号人,开心的工作,和谐的相处、融洽的氛围等等因素造就幸福的指数飚升,功不可没的便是有个"开诚布公"、"推心置腹"、"设身处地"的管理者。工作上,他是领导,给予我们最大的的帮助与建议、认可与激励;生活上,他是大哥,主动与我们沟通交流,从不摆领导架子,与我们欢生笑语,打成一片。在他眼里,他的员工就是他的朋友,朋友没有做好,就是他没有做好。无论何时何地,他激励着每一位员工,有奖有罚,做到公私分明,让每位员工心悦诚服。他曾说过,他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每位员工享受到营业处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与关怀。这就是幸福,我们这些平凡的员工肝脑涂地、心甘情愿一辈子跟随着这样的领导,相处在这样的幸福大家庭。
我是幸福的员工,因为我处在幸福的企业;我是幸福的女人,因为我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我是幸福的炎黄子孙,因为我是生在不再有战乱纷争的和平年代。幸福其实很简单,心情美丽,则心顺,幸福便在不远处。
无奇不爱
一、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应收账款绝对数的增长加大了管理的范围和难度。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信用观念扭曲、信用意识淡薄的现象。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不是非常发达,没有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所以存在着一些企业之间相互故意拖欠的现象,从而导致大量的应收账款成为呆账、坏账,从而增加了管理的范围和难度。(二)签订合同时内容不够严谨。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缺乏对合同内容全面、审慎的把握,所签的合同条款不齐备,内容不全面,为合同的履行埋下了隐患。在订立合同时,合同的一般条款欠缺,虽然不会对合同的成立、合同的效力等问题产生影响,却会对合同的履行、合同当事人经济利益的实现带来消极影响。还有就是业务人员票据知识不够,特别是支票的处理上没有知识或经验,没有预防空头支票、虚假账票等知识而开具了相关的认可收据,从而导致追索不能,造成坏账产生。(三)应收账款日常管理不力,造成大量逾期账款1、大部分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滞后。应收账款发生后并没有做任何管理,只是让其挂在账上,未对其收现能力进行分析,只有发现应收账款已经逾期时,才被动地催收,结果导致了应收账款越积越多,最终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甚至给企业带来破产的威胁。2、企业在对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长期不对账或对账不清。现实中有的企业长期不对账,有的即便对了账,但没有形成合法有效的对账依据,只是口头承诺,起不到应有的作用。3、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或仅按账龄进行辅助管理。对应收账款的辅助管理,许多企业仅仅是在资产负债表的补充资料中按账龄对应收账款的数额进行简单分类,平时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如果出现回款不畅,就不能满足管理需要,从而导致企业存在大量的逾期账款,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
静婷雅香
经济学谬误均出自两个基本的错误:
错误在于如果玻璃没有损毁,面包店的老板也会去别的店消费,也会拉动经济。而这个社区却 损失了一面完好的玻璃 。社区变得比以前更穷。
战争引起的“需求堵塞”谬论:
误区1: 战争时期庞大的需求“积累”或“滞塞”,会给战后的世界带来繁荣。
误把 需要 (need) 当 需求(demand) ,有效的需求,除了需要之外还要求有一定的 购买力 。 eg: 当今印度对产品的实际需要远高于美国,但其购买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创造商机的能力却远低于美国。
误区2: 加印钞票就能解决购买力的问题。
这会使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进一步会形成通货膨胀。
误区3: 德国人和日本人比美国人拥有更多的“战后优势”,他们的老旧工厂在战时被摧毁,得以更新换代,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如果真是这样,美国可以立即拆除老旧设施,从而一举消除德国和日本的优势; 弃旧不一定就能迎新。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都必须要有资金提留,或者通过储蓄取得资本积累才能实现厂房和设备的更新换代。然而战争却会摧毁积累下来的资本。
误区4: 战争期间的科技进步,可以在某个局部提高个人或国家的生产力,也可能带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不能因为这些片面特殊的情况忽视最基本的真理:大肆破坏具有价值的任何东西,都会造成净损失、不幸和灾难。
为增加“ 就业机会 ”而建桥,将重点从哪里 必须 建桥转移到哪里 可以 建桥建桥上,所需要的税收就会从更需要它们的地方被转移出来,隐含的就业机会就会被削减。
通货膨胀是税收的一种糟糕的表现形式。 政府即将或最终要支出的每一块钱,都必须通过征税来弥补。
过多的税负所带来的财富转移会打击人们创新冒险的念头,导致生产力下降,最终也不会带来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发展。
为农民立业提供资金,使其提高生产力,弊端的根源不在于此。而在于政府通常会将税款贷给私营机构不愿借贷的农民,这就使得政府的坏账率高于民间放贷。而这不仅是税款的损失,这样的行为同样也会使有限的农场,农具价格上涨。使那些本来可以从私营信贷机构获得帮助的人减少。 在此之下,更多的资金会涌向农业,长期来看政府信贷并没有提高国家的整体生产,却鼓励了不当的投资。这种做法得不偿失。
误区1: 机器会减少人们的工作机会。
误区2: 机器的功用主要是创造工作机会。
机器的实际功效是促进生产,提高生活水平,增加经济福利。
误区3: 新的机器,科技和发明会增加就业
就业水平主要是要参考具体国家的就业状态,对于工业发展迟缓的国家(也就代表没什么用新机器的机会),充分就业(起早贪黑,累死累活)的情况非常明显。他们则需要等到人口增加才会有办法。新的机器,科技和发明也有可能使就业人口减少(自愿性失业增加)。人们不必工作那么长时间,老人和小孩也不用再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工作机会和就业并不是一回事。
谬论:世界上可做的工作是有限的。
这种谬论的另外两种描述:
假设每个行业失业率都相同,新手的水平都赶得上熟手等。这样假设的目的是:在增加足够多工作机会的同时,又能维持总工资与总工时。那么下面两种策略都会带来不好的结果。
1、小时工资率不变。(目的:增加就业)
只要人的需要或愿望尚未获得满足,能做的事儿就没有止境。
本章并不反对所有的关税措施。只是针对:
关税可以“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工资”或者“保护国民的生活水准”。这一谬误
长期而言,进口出口必然相等:
有些人认为政府应该大量贷款给外国来促进进口,而不考虑有多少能收回来
eg:
一个国家需要出口的真正理由,是为了赚钱来支付进口。
政府不肯将平准价格原则普遍应用于所有商品。证明这类经济计划并非对公众有利。当农产品价格超过平准价格时,却未曾要求将农产品价格拉回到平准价格,进而说明平准价格是特殊利益只上不下的单行道
放手让一些旧产业萎缩或消亡,其实是为了让新产业能够快速成长,只有这样,必要的资本和劳工才能从旧产业中释放出来,供新产业使用
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反过来又会影响供给与需求
价格体系是 生产成本 、 价格 和 利润 三者不断变动的交互关系。
需求 是由人们想要拥有某种商品的渴求程度,以及人们用来交换的东西所决定。
一种商品的价格总是与其边际生产成本趋于相等,但价格本身并不由边际成本直接决定,而是由供需关系决定。所以当商品利润降低时,首当其冲的总是生产效率最低而生产成本又高的公司。
仅仅因为某个行业生产减少,就下结论说总生产缩减是错误的。因为 生产要素 在任何时候都是有限的,所以在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某个行业的扩张,必然要以牺牲其他行业为代价。
利益集团以此为理由,要求政府稳定价格。他们将投机商摆到农民的对立面上。而事实上为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买单的正是这些投机商
一些调研表明,谷物的价格涨幅实际上是不足以支付仓储费用的,这意味着农民如果屯粮反而是自己遭受损失,现在仓储费用由投机商承担,虽然非投机商本意,但从结果看却是变向补贴给农民。这是投机商过于乐观估计市场的导致结果。
正因为有专业投机商承担这种风险,农民和粮食加工的从业者才能免除风险。后两类人借助市场达到了保护自己的目的。
但如果政府决定开始“稳定”价格之后,无论是使用何种手段都不能达到想要的目的。利益集团的最终目的是农民的选票。
个人观点: 稳定价格观点的破绽之处是: 1. 认为投机商必然知道农产品未来会带来暴利。 2. 默认农民愚蠢到不会看到未来会有赚取暴利的机会。 再者,投机本身就是冒极大风险的,而投机又与垄断性质的囤货居奇是不同的。
每遇到通货膨胀压力升高,政府总会萌发管制物价的念头。管制价格通常会暗示物价上涨应该归咎于企业家的贪婪,而真正的原因却是商品匮乏或货币过剩。法定价格无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只会加剧商品短缺现象。
当商品被人为控制在市场价位之下时会带来两种结果:
当受控商品只包含生活必须品而不包括奢侈品或其他非必需品时,政府的行为反而是鼓励了厂家放弃生产必需品,转向去生产其他非必需品。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价格管理部门会采取下列措施配合价格管制:
“简单的说,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多重经济角色。每个人都是生产者、纳税人,也是消费者。他所支持的政策,取决于当下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因为他有时是矛、有时是盾。作为生产者时,他希望涨价;作为消费者时,他希望降价。作为消费者他可能主张或者默许政府实施补贴;作为纳税人,他反对政府实施补贴。每个人都心照不宣地想从各种政治力量中获利。但是绝大多数人都在自欺欺人 -- 利用政治力量操作价格,注定得不偿失;更因为管制价格不可避免地会限制和破坏就业和生产,一样也会得不偿失。”
房屋管制的依据是,房屋供应缺乏弹性。即房租涨得再高,也无法解决房荒问题。
而正常情况下:
危害: 无意间鼓励租户浪费本来就紧张的居住空间 对租户造成差别对待 因为房租管制,利润减少,便不会有新房子被建造出来 同样的原因,业主不会积极地修缮公寓或做出其他方面的改善 租赁关系恶化,房东被迫接受最低的回报率,甚至不赚反赔,租户则抱怨房东连最起码的维修都不管
工资实际上就是劳工提供服务的价格,它与其他商品的价格一样受同一种原则支配。干预同样会对经济造成破坏作用
危害: 剥夺了能力、条件较差、无法达到最低工资标准的人的工作权利 剥夺了社会享有这部分人力所能提供的廉价服务 如果某个行业被强制调高最低工资,使边际生产的企业破产,最后造成事业人口增加
为最低工资法造成的失业人群指定救济政策,则自相矛盾。
救济金低于最低工资时,则意味着政府宁愿用救济金去养活一个闲人,也不愿意让这个人去挣稍微高出救济金的工资
救济金趋于最低工资时,那些工资在最低工资线徘徊的员工则会放弃工作,转而领取救济金
我们没办法让大家分得的东西比大家创造的东西还多。而提高工资的最佳手段,是提高边际劳工的生产力。
工资的决定因素是 劳动生产率 ,因为雇主只有竞相出价,才能招募到优秀的员工,直到劳工工资与最大经济价值想当为止。
工会的核心作用:改善自身领域的工作条件,并确保工会会员所提供的劳务,能够得到实际市场价
如果工会强制要求将某个行业的员工的工资提高至正常水平之上,处于边际生产的公司会倒闭,导致更多的员工失业。过高的的工资带来生产成本的攀升,最终会导致物价上涨。实际工资便并没有提高的那么多,反而还会给其他没有提高过工资的行业中的员工带来更多的生活压力。由于劳动剥削资本,失业增加和生产减少。每个人都会变得更穷。尽管劳动者收入占国民收入的相对比率会一度提高,但绝对数量却不如从前。
这章讨论的话题是,人们手中有足够的钱买回自己生产的产品可不可以作为衡量经济健康状态的标准。
功能性价格(functional prices) :能够鼓励最大产量和最大销售量的价格; 功能性工资(functional wages) :能带来最大就业量和最高实质总薪资的工资。
在商品 交换经济(exchange economy) 中,每个人的货币所得就是其他某个人的成本。
显然国民产值既不是由制造业劳工单独创造,也不是只有他们来购买。而是每一个对产品生产有贡献的人都会买。
最好的价格并非最高价格,而是能够促进达到最大产量和最大销售量的价格。最好的工资率也不是最高的工资率,而是能达到充分生产、充分就业和最大的持久稳定总工资的工资率。不论从业界还是从劳工的角度来看,最好的利润不是指最低的利润,而是能够鼓励更多人投资、创业,更多人成为雇主,或能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利润。
利润的一大功能是引导生产要素的流向,依照需求来配置各种不同商品的相对产出。自由价格和自由利润会迅速促成生产最大化。迅速缓解供不应求。
利润还能对每一家参与竞争的企业持续不断地施加压力,不论这些企业目前的经营效率处于省么水平,都必须进一步改善经济效益和效率。 情况好时可以提高利润 情况一般时可以领先竞争对手 情况不好时摆脱生存危机
利润的实现不是靠提高价格,而是靠降低生产成本,靠经济效益和效率。
对于相同的商品或服务,每一家必定要定价相同。那些要加过高的公司,它的产品将无人问津,因此生产成本最低的公司,取得的利润率最高。
利润来自成本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它不仅告诉我们生产何种产品最经济,而且也告诉我们那种生产方式最经济。
通货膨胀之所以吸引人,最明显、最古老、最顽固的错误,在于它把“金钱”和“财富”混为一谈。真正的财富,当然存在于生产出来的东西和供人们消费的东西之中。
通货膨胀是一种不公平的过程,它会对不同群体的命运造成不同影响,而最先获得新增货币的群体获利最大。而当价格普遍上涨之后,货币收入还没有增加的群体,不得不以较高的价格来购买他们想要的东西,这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水平比以前更差。
即便想当轻微的通货膨胀,也会扭曲生产结构。它会导致一些产业过度扩张,迫使其他产业萎缩萧条,导致了资本的错用和浪费。
对产品的实际购买力是由其他许多产品组成的。不可能只靠印刷纸币就能被拉高,交换经济的基本运作方式,是某甲拿自己生产的东西,去交换某乙生产的东西。
通货膨胀的真正作用是改变价格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它所带来的最大改变,是提高相对于工资率的商品价格,借此来恢复价格和生产成本之间可以持续长久的关系,进而恢复经营利润,盘活闲置资源以鼓励恢复生产。但把难以为继的工资率降低,是更直接更诚实的做法。
通货膨胀本身就是一种税收形式,而且可能是最恶劣的形式。
通货膨胀对每个人的影响并不是均等的,穷人所承担的税负通常比富人重,因为穷人的财力不比富人,无法通过投机购买实质资产来保护自己。而这种“税”不受税务稽征机关控制,它无孔不入。它可以任意施加税率。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符合个人最佳利益的储蓄政策,也符合国家的最佳利益。
现代世界中的 “储蓄”,只是支出的另一种形式。它与蓄藏财富并不相同。
储蓄也是一种商品,满足供需关系。
将利率认为压低所造成的影响,其实与把任何其他价格压低到正常自然市场水平以下所产生的影响相同:
增加需求,减少供应 即压低利率会导致资本的需求增加,而实际资本的供应减少。这种现象会造成经济扭曲。人为压低利率,的确会借款增加,实际上则是鼓励那些在人为环境下才能生存的高度投机性项目。
纵观可见与不可见、权衡短期与长期的影响与利益。 自己遇到了这种情况该如何应对? planB 你的B计划在哪里 - 阮一峰
纯粹地使用经济手段治国是否合理? 德国的富人穷人正在使国家走向极端 政治手段维持共同体 共同体的意义 - 罗辑思维
这是我写的第一篇读书笔记,拖了1年都才勉强整理完。想理解好了再写,每一章都读了好几遍。真不是好的读书方式。生活中也经常会碰到这种状况。想一次成功然后偷懒。但实际上事情总是在反反复复中得到磨炼的。以后要慢慢改善这种心理状态。
读书笔记的格式要求: 1、读书笔记首先给出所选读的资料来源,引用资料的表示方法与毕业论文中的参考资料的表示方式相同。引用资料用4号黑体表示。字体用宋体。 2、对
读书笔记的格式要求: 1.读书笔记首先给出所选读的资料来源,引用资料的表示方法与毕业论文中的参考资料的表示方式相同。引用资料用4号黑体表示。字体用宋体。 2.对
论我国企业物流运输效率的提高摘要:在分析我国物流运输业现状的基础上,着力对影响我国物流运输效率的基础设施、管理部门、物流观念、专业人才等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如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