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dia胖胖
国内外研究现状需要在论文中写出你的研究综述,写出关于你做的课题的国内研究的现在和国外目前的研究现状,比如研究糖尿病课题你需要写清楚国内对于糖尿病研究到了什么层次,治疗药物,治疗方法以及治疗的精确程度,写国内外现状需要你阅读大量文献。
在写开题报告时,一定要重视“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的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是重灾区,很多同学说我复制别人的,老师也不一定去查,那你就错了,老师看过的文献比你吃的大米还多,而且由于不同学者的文风不同,你复制的时候如果不修改,很容易被看出来不是一个人写的。
论文的撰写
在写作之前,同学们应该先收集和阅读相关的论文,整理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要对其观点进行充分阐述论证,并按照时间,国家进行分类,最后再进行客观评述,也就是说是否存在研究空白,是否亟待解决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述评评述是对前面论述的内容做一个总结,或是提出自己的取舍褒贬,指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所需的条件,或是提出预测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还可提出展望和希望。结语的作用是突出重点,结束整篇文献。
字数以200~300字为宜。参考文献部分是指本文献综述引用和参考的文献。应当详细列举井注明篇目、著者、出处等。参考文献著录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索。
jessica-qn
国内外研究现状写法技巧如下:
第一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时候首先需要具备的是研究国内的现状,需要举出一系列的数据,同时这些数据必须是来源于正规的数据平台,这样的平台国家已经很多,比如中国知网是一个全国比较大家的数据库大家可以在这里查找,这个方法大家要记住。
第二大家写国外研究的时候,需要明白的是国外的整体情况,需要了解具体国家的整体数据,同时对这个国家的文化要有了解,这样才可以引述正确。这些资料可以各大国际知名网站查找,美国的很多大学网站对外开放一部分,可以去那里研究一下。
数据的来源需要注明,这点十分重要,同时在做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比的时候要明晰的说明的整体对比和结论,要写明国内外相互的关系,相互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问题,这样才是一篇完整的论文。
介绍:
研究学位的时候,尤其是大学生,都需要研究一些具体的课题和具体的研究方向,这样的研究难度都很大,大学生都需要面临这样的课题,同时还要写一篇针对性的论文,这样才可以大学毕业,合格的研究性论文,并不是很好写,需要很多技巧。
很多论文的提出大多是要有国内外研究现状这个内容,这样的情况下写论文的难度是很高的,严格的教育才可以出人才,严谨的学习才可以做好事业,所以论文的难度正是大学生和研究生以及其他人员需要挑战的事情。
饕餮飨宴
2017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论文篇二 《浅谈国内外经济协调与企业决策》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转折时期。从时代背景看,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中期’区间”;从国际背景看,存在中国经济内外平衡问题,中国经济2006年增长,2007年增长可能达到左右。 关键词:经济协调 企业决策 工业化 城市化 外汇储备 汇率 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转折时期,正处在与国际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时期,这就使得我国企业家在做重大决策时,不得不既考虑国内经济环境,也要考虑国际经济变化,还要观察国内外经济的相互影响。这里,本文就我国经济所处的大阶段、国内外经济的协调、我国经济增长近期预期及挑战等,做一简要的分析。 一、企业决策的时代背景: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中期’区间” 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科技及政治结构变化。我们根据国内外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和中国发展阶段的现实,选择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作为核心指标,同时对比美国经济发展历程,得出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中期’区间”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双中期’区间”中国经济发展的五大特征,概括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双重性规律,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 1、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中期’区间”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单纯用工业化阶段或城市化阶段都难以完整地概括,必须同时考虑工业化与城市化。 首先,我们根据对中美经济史的对比分析,得出中国接近于美国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结论。我国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对应于美国1950-1960年的水平,即美国工业化后期阶段,就业比重对应于美国1900年的水平,即其工业化初期阶段;而我国第三产业就业相当于美国1900年,即工业化初期的水平,三产产值占GDP比重相当于美国1870年以前的水平,还达不到工业化初期水平。只能近似地说,中国现阶段经济处于“工业化中期区间”。 在现有的国内外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中,钱纳里的工业化阶段理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他分析比较了1950-1970年期间101个国家(地区)经济结构转变的全过程,勾画出了经济增长过程中产出结构与就业结构转变的“标准型式”,按他的分析 方法 ,我国2004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已进入后工业化时期;但我国2003年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为,处在工业化前期。对比钱纳里多国模型的工业化阶段分期理论,我国经济处于“工业化中期区间”的结论是可以成立的。 其次,根据美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诺瑟姆(Ray )在 总结 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经验 基础上提出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即城市化率模型,我国2003年、2004年城镇化率分别为、,得出中国经济发展同时处于城市化中期的结论。 2、“‘双中期’区间”最新时点(2003)关键特征归纳及国际比较 国民收入水平、产业发展结构、城市化程度、消费水平以及科技实力是我们分析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双中期’区间”的中国经济的五个关键特征,并相应得到收入指数、产业发展指数、城市化指数、消费指数和科研发展指数等五个特征指数。在进一步对“按汇率法折算的人均GDP”和“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人均GDP”、“农业占GDP比重”和“服务业占GDP比重”、“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和“二、三产业就业量占总就业量的比重”、“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和“人均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和“每百万人中从事R&D研究和技术人员比例”等具体指标进行测算后,我们发现:中国的收入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值的12%,处于下中等收入国家的中上等水平(指数为);中国产业发展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值的37%,处于下中等收入国家的中下等水平(指数为);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值的50%,处于下中等收入国家的中下等水平(指数为);中国消费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值的50%,处于下中等收入国家的中下等水平(指数为);中国科技投入和产出的综合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值的34%,处于下中等收入国家的中上等水平(指数为)。 3、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双重性规律 在进行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的分析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有一种双重性现象在反复出现: 首先是收入增长的双重性。2003年,中国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的5%,居第6名;而经过购买力平价调整后,占世界总量的14%,居第2名。从人均来看,中国按汇率法折算的人均GNI居世界第134名;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人均GNI居世界第119名。综合比较,中国收入现象呈现双重性:按总量收入居第4位,居世界前列;按人均收入居第126位,仍然落后。 其次是产业发展的双重性。2003年,中国商品和服务进口额、商品和服务出口额均居世界第4位;非农业增加值占世界总量的3%,居世界第7位。从比率来看,中国农业占GDP比重在《世界发展指标2005》统计的137个国家中居第75位;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在《世界发展指标2005》统计的137个国家中居第125位。综合比较,中国产业发展呈现双重性:中国产业总量水平居世界的第5位,名列前茅;但农业比重偏高与服务业比重偏低,因而,产业比率指标居第100位,还是很落后的。 再次是城市化水平的双重性。2003年,中国城市人口总量为世界的17%,居世界第1位。从比率指标来看,中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世界发展指标2005》统计的151个国家中居第107位;中国第二、三产业就业量在《国际统计年鉴2005》统计的32个国家中居最后一位。综合比较,中国城市人口呈现双重性:中国城市人口总量居第1位,城市人口比率指标居第70位。 第四是消费水平的双重性。2003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为世界的3%,居世界第7位。从比率指标来看,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在《国际统计年鉴2005》统计的37个国家中居倒数第2位;中国人均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在《国际统计年鉴2005》统计的41个国家中居第36位。综合比较,中国消费水平呈现双重性:中国消费总量水平居第7位,人均消费支出比率在统计的37个国家中居第36位。 最后是科技实力的双重性。2002年,中国研发经费总量居世界第6位;2004年,R&D研究和技术人员总量居世界第2位。从比率指标来看,中国研发经费占GDP的比 例在《国际统计年鉴2005》统计的36个国家中居第13位;中国每百万人中从事R&D研究人员比例在《国际统计年鉴2005》统计的42个国家中居第26位。综合比较,中国科技实力呈现双重性:中国科技实力总量水平居第4位,比率指标在统计的42个国家中居20位,属中等水平。 综上,我们看到,2003年中国经济按国民收入、城市人口、产业发展、消费以及科技实力五个方面总量指标在世界上的排序分别为第4、第5、第1、第7和第4位,五个方面的综合排序达到新的高度,位居世界第4名,高于仅按GDP总量指标的排位,表明中国确实成为了举足轻重的大国。但若按人均量或相对量排序,这五大指标分别排在第20、第36、第70、第100、第126位,五个方面的综合排序为第70位,还是比较落后的。 二、企业决策的国际背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平衡问题 以下归纳了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不平衡问题的表现,对实现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综合平衡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1、现实意义:三大背景新动向下求解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重大的现实背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国经济大国化:2005年中国国际贸易总额达到14,221亿美元,保持了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的地位,中国已成为全球资源性产品价格和数量的最大影响国之一,中国的石油依赖度达到40%以上;中国的国内经济政策已影响到世界,欧美亚对中国和平崛起议论纷纷。其次,世界经济全球化:技术革命快速化、各国经济紧密化、经济制度一体化、资本交易的循环化、跨国公司国际化,把全球的贸易、金融、投资等经济要素日益融合,全世界经济融为一体。最后,国际经济多极化:所谓多极化就是站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批新兴的国家的上台,一批老的大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多变化,而且国际间区域间合作也强化了,一方面是全球化,一方面是区域化;贸易摩擦与金融波动强化;战争、瘟疫等非经济矛盾增多。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在上述三个大背景下,考虑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平衡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求解内外平衡有助于协调中外经济,尤其是中美经济关系。国际经济与国内经济变动往往是通过经济参数或变量之间的传导作用而发生的,其中最主要的纽带当属汇率,以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为关键。中美经济关系是中国国内外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中国对美政府债券持有产生的影响非常大。2004年,向美国经常账户提供赤字融资的并不是美国央行,最高的31%这一部分源于中国,其次是日本,为24%。据统计,2004年有三千亿美元官方资本投资到美国,最大的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的投资,因此,仅仅从贸易赤字看中美关系实际上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看到我们对美国经常提供的资金。实际上,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对美国投资的扩大。考虑资金的国与国联系,是判断贸易的国与国联系的重要方面。这意味着,美中贸易的不称。 2、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内外不平衡的表现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确实存在不平衡问题,其内外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一是从国际收支平衡角度看,我国国际收支不太平衡,表现为顺差年年继续增加,2006年更如此:2006年6月份实现了145亿贸易顺差,同比增长是49%,增长幅度相当大;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284亿美元。二是外汇储备快速增加,截至2006年7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9,545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一。三是资本流动性过剩,由于我们外汇外资的结售汇制度的收购特点,造成了人民币基础货币投放非常大,造成相当程度的流动性过剩。2005年末,我国银行体系存差资金已达万亿元,为2000年的倍。2000-2004年,金融机构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由4,050亿元增至12,650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四是由于银行的存差非常大,会促使银行放贷,刺激和支持投资快速增长。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从外部到内部,从外汇到基础货币,最后影响储蓄和投资关系,内外经济不平衡表现比较突出。 在国内,经济不太平衡的表现之一就是国内投资和消费的不太平衡。我国投资增长过快,上半年增长,同期加快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增长个百分点;全社会投资第一季度为,二季度为,上半年城镇投资,增长过快;14个省份投资增长超过35%,60多个行业中有30多个行业(制造业)增长过快,新开工项目98,850个。相比之下,我国消费率比较低,消费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小。据统计,在6月末,我们城乡储蓄是万亿,比年初又多了1万多亿。高储蓄的一个原因就是预期不乐观,投资 渠道 不畅等,这也就导致消费增长不足。 3、实现国内外经济综合平衡的现实政策选择 实现国内外经济综合平衡的现实政策,有税率、汇率、利率、就业政策,以及行政性干预政策等,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外汇储备规模问题。现在内外协调政策选择中的关键有两个,一是如何看待外汇储备规模的问题,二是如何看待汇率水平问题。 1)外汇储备规模 从外汇储备规模变化上,可以部分反映出国内外经济之间的影响,反映出国内宏观经济变动的影响,反映出汇率政策变动的影响。外汇储备增加的渠道主要有: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顺差,企业多结汇、少购汇,外债的增加,个人转移和收益的增加,证券投资的收益,国内机构在海外的金融资产投资的收益,外汇变化形成的收益等。在外汇储备规模上,近几年有很热烈的争论。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有多种意见,多数人认为主要考虑的因素是:①储备至少3个月进口的外汇所需,2001、2002、2003年,我国进口总额分别为2,436亿美元、2,592亿美元和4,128亿美元,最少需要年持有外汇储备美元600-1,000亿美元左右;②还外债每年在120-150亿美元之间;③海外投资用汇估计在100亿美元;④外商投资企业年汇出利润估计也在100亿美元左右。因此,年度1,2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需要的。以上可以说是在正常条件下的外汇储备规模。但是,在非正常条件下,外汇储备规模就还要有新的因素考虑。比如,外汇储备在国际资本冲击下,在国际金融动荡中,似乎多一点更能抵御外部的金融冲击,更能增强国人的信心,更有能力干预和稳定外汇市场,更能帮助别国度过金融危机。此时,我国外汇储备成了手中一张王牌,成了支持香港对付国际金融炒家的一支利器,成了提高国际地位的重要砝 码。换言之,按常规经济理论讨论外汇储备规模已不很重要了。多一点外汇储备有什么不好呢?多花一点经济代价,带来一种事关全局经济利益和安全的保证,似乎是更重要的,更有价值的。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1994年我国外汇储备上了500亿美元后,有人认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大,1996年过了1,000亿美元,这种意见就更多了。但是,到了1997年8月泰国金融危机后,这种意见似乎越来越少,尽管这时我国外汇储备已接近1,400亿美元。2005年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7,000亿,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压力也越来越大。 而当前,我国对外汇储备规模是不是偏大了呢?下面从三个方面做出判断。首先,比较外汇储备与GDP占比:我国外汇储备占全世界外汇储备的25%,我国GDP占世界的5%,我国的外汇储备占比和我们GDP的占比相比较是偏大的。其次,我国持有外汇储备各种机会成本之和高于国内投资收益率,外汇储备特别高会抑制对外汇政策尤其货币政策的灵活性。最后,我们外汇储备已大大高于外债规模,通常要求这一比例为40%.50%,而现在我们外债规模大概有2,800亿。总之,“外汇储备世界第一”要不要继续当,对我们内外平衡是好处还是坏处,这个是很值得研究的。之所以把外汇储备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是因为它毕竟反映了综合的量,在很大程度上是体现在储备上,当然最后体现在国际收支上。 2)人民币汇率制度 现有人民币汇率制度已形成的基本框架包括:(1)银行结售汇制度;(2)银行结售汇周转头寸管理;(3)央行外汇公开市场操作,如人民币做市商制度、外汇一级交易商等;(4)银行间市场汇率浮动区间管理,如银行间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等。 有三种方法计算汇率水平,并对汇率水平的合理性做个初步判断。第一种方法是购买力平价。所谓购买力平价,即以工业化国家产出的相对价格来衡量发展中国家的产出。用这种方法无疑会推出发展中国家货币的现有汇率基本上都是低估的结论,它相当于只是简单地确定,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若干年后货币会趋于升值。英国《经济学家》杂志采用大汉堡包指数进行测算,根据这种方法测算,人民币对美元约被低估了56%。 第二种方法是基本的国际收支余额。基本的国际收支余额是衡量发展中国家汇率水平的最普遍方法。第一步:根据现有的汇率水平并调整周期性因素以后,估计经常项目的今后走向;第二步:估计“基本的”资本流动,基本的资本项目余额主要指FDI和其他中长期的净资本流动,剔除短期借贷、证券组合投资、直接的资本外逃以及官方储备变化。高盛公司用这种方法得出的研究结论认为,中国的基本国际收支余额无疑是顺差,意味着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但是,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程度并不严重,大约是目前汇率的10%-15%,不足以对中国的贸易伙伴国造成太大的冲击。第三种方法是实际有效汇率和均衡汇率的估算。这种方法要求建立人民币均衡汇率决定的理论模型,确定变量和选取数据。均衡汇率的实际决定因素可以分为供给、需求、外部环境和商业政策四类。主要有实际有效汇率、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国内投资比率、国外直接投资、国际需求水平、贸易条件、开放程度等变量。实际有效汇率指标是衡量一段时期内货币汇率水平的基本工具。实际有效汇率揭示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的趋势。人民币均衡汇率在中长期内面临升值趋势。从1994年到2001年,人民币均衡汇率累计升值,平均每年升值。目前实际有效汇率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如果以内外部均衡较为理想的2001年下半年为基础,2002年人民币实际汇率低估。这个道理对现在仍然是适用的。总之,从以上三种测算,可以看出人民币低估是肯定的。 在转轨期间,由于经济体制中市场机制基础差,宏观间接调控手段难以真正奏效。只有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汇率机制才能越来越发挥作用。因此,汇率形成机制要市场化,而且其重要性高于汇率水平。汇率形成机制运行得好,汇率水平才有它的合理性。台大的(孙震)校长在2006年国共论坛上发表讲演时,专门谈到台湾经济自由化有一个经验,就是它的外汇完全自由化太慢了,使得90年代台湾经济受到了很大影响。实践反复证明:汇率形成机制是第一位的,汇率水平高低是第二位的。因此,我们要在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方面继续前进,进一步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提高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三、企业决策的近期背景:经济增长趋势的近期预测 我院2006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长预测结果基于以下两种季度计量模型,一种是完全基于时间序列的ARIMA模型法(自回归移动协整模型);另一种是基于GDP与宏观经济政策变量相关分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预测结果如下: 1、ARIMA模型预测2006年经济增长趋势 根据模型预测的要求,选取1998年第一季度至2006年第三季度数据,依据数据特性,使用ARIMA(3,1,1)(1,1,1)模型。 预测结果表明,今年我国第四季度预计经济增长率为,和今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持平;全年GDP增长将达,比2005年的水平高出个百分点。 运用ARIMA模型(样本数据为1998年第1季度-2006年第3季度)对2006年第四季度和全年其他各主要指标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请见下表: 同时,我们运用VAR模型预测的结果是,2006年四季度比前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有较大的回落,回落达个百分点;比2006年三季度有小幅回落,达个百分点;全年经济增长率预计达到,高出2005年个百分点。 2、2007年国民经济增长呈现高位向下微调特征 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仍会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但增长速度会有所下调,我们预测2007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左右。上述预期与相关机构的预期也存在一致性。以下是8个权威机构最近对2007年经济增长的预测。 从上表可以了解到,2007年各机构对我国经济增长仍保持较高的预期上,各机构平均预期值为,低于2007年1个百分点左右,中国经济在市场和政府的调节下继续放 缓,但仍然是比较高的增长速度,中国经济将进入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 这一结论,与中国企业调查系统今年调查结果相同,即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状态良好,但也认为,未来经济增长可能趋缓。 四、企业决策的新机遇分析: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 中国连续15年成为引进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全球500强中已有480多家来华投资,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其全球投资战略的重要区域。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根据中华全国工商联不久前发布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 报告 (2005-2006)》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内资民营经济在GDP中所占比重为50%,而在2000年仅为,加上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十五”期末两者相加的比重已经占到了65%;内资民营投资总量5年问增长了近三成,2005年达到了亿元了。 本文将跨国公司与民营企业合作暂归纳了8种模式: 1、通过跨国公司并购民营企业而形成的完全一体化合作。如西子集团公司先是通过与大型跨国公司的购销合作进一步发展为一体化合作。要说明的是,如果一体化后,民营企业仍然拥有独立性和产权,这种合作也即为中外合资或中外合作的公司。前者以股论权,后者以契约分利。 2、中外双方合作形成跨国公司或多国公司。如2003年3月,中国・夏梦服饰有限公司与享誉全球的世界精品男装著名领袖企业意大利杰尼亚集团(ErmenegildoZegna)合资成 立夏 梦・意杰服饰有限公司,各占50%股份,夏梦将全部资产准入合资企业,迄今,该公司生产的“夏梦”服饰,被誉为中国十大男装著名品牌之一。如1999年4月,华立集团与以色列尼斯科工业电表公司合作经营浙江华立尼斯科电器有限公司签约;如温州柳成集团和世界化工龙头瑞士汽巴精化有限公司日前签订合资协议,投资1,300多万美元,双方各持50%股份,成立浙江瑞成珠光颜料有限公司。 3、通过跨国公司下属公司与中方民营企业母公司出资而形成的在垂直分工下的兄弟式平等合作。如2001年1月,浙江阳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荷兰飞利浦公司(全世界最大的节能灯具生产商和光源制造商)签订合资协议,合办“浙江阳光照明有限公司”,进行强强合作,共同致力于节能照明产品的开发与生产。 4、通过跨国公司资金支持而改制成其子公司而形成的母子型有隶属关系的合作。2006年8月,国内炊具行业占据龙头地位的民营企业――苏泊尔集团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会议以的高票通过了《关于苏泊尔与法国SEB进行战略合作》的议案,这意味着法国SEB收购苏泊尔,通过资金支持而控股苏泊尔集团将很快进入实施阶段。 5、跨国公司与中国民营企业通过贴牌生产甚至技术入股(如专利、商标、专有技术等无形财产入股)等方式形成的知识产权合作。类似事例有很多,中国的出口贸易很大程度上是加工贸易,其中绝大部分是我国内资民营企业为跨功公司贴牌生产,然后再内销或出口,这种现象在苏南、浙江和广东三省尤为普遍。 6、中方或是做跨国公司的原材料供应商,或是接受跨国公司订单进行生产,或是做跨国公司的客户的购销合作。如1997年8月,浙江万向集团正式获得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生产订单,成为第一家进入美国一流主机配套市场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可口可乐公司98%以上的原料在中国采购,自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可口可乐公司产品的包装物料就是由我国国内的民营企业供应,经过其对国内供应商的长期培植和考察,迄今,可口可乐公司从生产线、原材料到包装物料、运输工具和销售设备都能从国内供应而且质量也能达到国际水平。 7、承接跨国公司代理业务甚至作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代理商的委托式合作等。美国的必能信和德国的STAPLA,是全世界最大的两家超声波焊接设备生产商,它们在中国都选择民营企业作为其代理商,向国内甚至亚洲区的其他客户销售其产品。 8、中外双方在某一项目上进行的短期合作。如2000年,温州庄吉集团聘请国际著名设计大师、正装休闲化的缔造者、意大利纺织服装工业委员会委员毛里齐奥・巴达萨里先生担任“JUDGER庄吉”首席设计师;同时聘请意大利著名工艺师尼克罗・伯格拉里先生为技术顾问,并率先在意大利米兰设立了“庄吉服装设计工作室”,他们每年为庄吉集团提供400多个服装设计款式。又比如2003年8月,西子集团与德国相关方面签订了合作开发太阳能项目 协议书 。
Moser~子涵
这个我们也要写耶,我正在写,不过我是广东的。你可以上国研网看看,前提是你们学校有买国研网的资源的话。我准备分析美国、欧洲、第三世界国家。用数据说话,然后总结。 下面贴的是百度文档的资源:国际经济形势的现状与未来经济全球化经过调整后,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依存性不断上升。全球资本与生产技术要素的全球化重新配置,带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有七个特点。(一)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美国、欧元区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得以继续维持较高增速,发展中国家经济呈相互带动、梯次发展的态势。2007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近4%的增速。美国经济稳中有落,2006年美出口额被德超越,信息化指标不及北欧,次贷危机使美经济优势不断被侵蚀和分解,其负面影响还在扩大。主要西方国家面临工业化以来最强烈的外部竞争。欧亚大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舞台。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欧亚大陆经济总量占全球的62%,累积财富总量是美国的一倍,2006年“新欧洲”国家国内生产总值较2003年增加近一倍。同时,占世界人口80%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进入较快增长期,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得到加强,对世界经济影响力进一步增大,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格局。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的2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30%。(二)随着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和推广,金融一体化程度提高,全球金融业呈“爆炸式增长”。巨额国际资本的无序流动和投机,不仅给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很大损害,发达国家也难独善其身。据美国麦肯锡公司的最新报告,全球金融业的核心资产总额已达140万亿美元。资本市场进一步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主体。银行资产占全球金融资产总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42%下降到2005年的27%,金融资产进一步向发达国家集中。发达国家的金融资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目前已平均跃升至330%。“经济金融化”趋势一方面促进了全球资源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投机性和风险性。(三)国际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流动性增强,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形成全球市场。国际资本市场更加成熟,资本流动形式也在增多。全球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未来10年,发展中国家将有7亿人口进入全球劳工市场。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资源配置中合理及不合理的部分进一步显现,不均衡的全球增长模式正在塑造新全球经济格局。从总体看,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市场的自由化进程使生产要素流动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佳配置”。从国别看,全球化的收益分配和社会成本分布严重失衡,穷国与富国的差距在扩大,输家与赢家的两极分化加剧。资本回报连创新高,劳动回报则越来越低,导致国家间不平等。发达国家主导当前的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和国际分工体系,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3/4,经济总量只占1/4。黑非洲至少要到2047年才能成功脱贫。在北方阵营,美欧日是国际经济三大支柱,但由于美国奉行经济单边主义,企图垄断国际经济决策,三方经济利益摩擦时有发生。南方阵营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对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诉求和利益关注点发生重大分化,多元化现象明显,南南合作呈现高度复杂性。(四)新兴市场经济体日益具体,加快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活力。一大批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体系日趋成熟,东亚、拉美、独联体国家经济全面提速,非洲、中东地区国家经济开始起飞,这些国家的国内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对外资的依赖明显下降,对自身能源、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意识强化,一些出口导向型发展中国家逐步实现贸易结构多元化。“金砖四国”、“新钻11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继续引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成为未来最为强劲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影响全球化的发展。按汇率计算,今年,印度、俄罗斯、巴西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均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晋升世界经济12强。2001年~2007年,中、俄、印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出口、引资、外汇储备和股市总值排行榜上的名次平均跃升四个位次。亚洲国家对美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已从1993年的25.5%减少到目前的16.5%。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持续增大。发展中国家相互投资迅速增长,主要表现在亚洲内部以及亚洲对非洲的投资。目前,世界外汇储备总额高达5.4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掌握在发展中国家手中。近来,发展中国家开始将部分外汇储备以“主权财富基金”的形式对外投资,金额可能高达1.5万亿美元,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和跨国并购,有关动向将对国际资本市场产生重要影响。(五)南北国家有关发展模式的交融与交叉增多,经济领域多边协调渐成趋势,新兴大国加速崛起,经济力量加速“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互利用,南北关系呈繁芜交织的状态。俄罗斯迅速复兴和印度加快振兴,打破了冷战后中国一枝独秀的局面,初步形成了新兴大国崛起的第一梯队。一批发展中国家迈入或走近经济次大国行列,对维护世界经济体系的稳定及贸易自由化的需要不断增强,与发达国家的共同利益有所增多,双方相互依存有所加深,在经济、金融等领域开展对话与合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日增。“G8(八国集团)+5”成为促进南北对话的重要高端平台。G20(20国集团)涵盖当前世界上最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强的“南北”代表性,近年来在协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发展等的立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加拿大倡议在G20框架内成立“全球首脑论坛”,进一步反映出国际社会加强多边对话协调的趋势。(六)各种区域或双边自由贸易安排发展迅速,国际贸易、跨国投资重趋活跃,自贸区谈判方兴未艾,通过自贸协定等形式,新兴力量与传统大国结成经济联盟成为时尚。区域经济合作既是各国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产物,也是有关国家以区域发展为依托,为减缓经济全球化无序冲击而采取的合理选择。区域经济合作、区域集团化趋势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并行不悖。这种总体上良性的经贸互动推动了政治上的良性发展,大国重启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东亚、拉美、非洲等地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区域合作蓬勃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之间区域合作势头加强,成为联系不同地区之间合作网络的重要纽带。巴西、印度、南非已建立三国合作框架,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拉美,拉美与中东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各国均试图通过强强联合、强弱互补的模式加快区域集团建设,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谋求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美国全面推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欧盟借东扩之机加快区内金融、服务一体化进程,拉美两大经济组织南方共同市场和安第斯共同体宣布加快自由贸易谈判,东亚10+3和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亚洲两个支柱性机制深入发展。未来国际经济关系将逐渐由国家之间的较量和竞争转向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角逐,围绕全球经贸政策、金融体制的斗争与协调将主要在经济集团之间展开。(七)国际能源、资源价格大幅上涨,国际能源格局调整步伐加快,对能源等战略资源的争夺成为影响国际经济关系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一些资源大国特别是油气资源富集的国家把握了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的良机,不仅从中获取巨额收益,同时提升了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近年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伊朗、委内瑞拉和阿联酋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序中平均前移了三个位次。一些石油生产国加强了对国内石油资源的控制,减少了发达国家对其石油资源的掌控。伊朗、委内瑞拉等产油国将能源作为国际斗争的主要筹码,公开向美“叫板”。美国目前控制着中亚、中东、西非和北美的世界近70%的石油资源。全球能源战略格局明显向美倾斜,但在世界能源市场格局方面,俄罗斯影响举足轻重,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战略影响不可低估。日本努力稳定传统石油来源,并积极拓展新渠道。欧盟等国积极增加石油战略储备,并寻求能源合作。随着世界经济的强劲复苏和繁荣,各方对能源的依赖将与日俱增。围绕油气资源、运输管道和市场价格等,美、欧、日等大国还将展开激烈的国际能源争夺战。同时,随着新兴发展中大国对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及对能源安全的追求,相关能源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打破了发达国家企业在国际能源产业中的垄断地位一、世界经济的复苏迹象近来随着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呈现不同程度的复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为严重的世界经济衰退结束迹象初显。从统计数据看,2009年第二季度,德国、法国和日本经济环比均已恢复正增长,美国和英国经济的下滑速度也明显放缓(见表1)。其中,美国房地产销售连续上涨、二季度私有部门投资以及实际货物和服务出口的规模下降幅度显著收窄,净出口和投资已对GDP做出积极贡献。德国2009年8月份服务业信心指数创出2006年1月以来最高,投资者信心指数也创三年多来最佳。日本二季度GDP环比增长0·9%,按年率计算增长3·7%,为5个季度以来首次呈现正增长,在发达国家中增长最快。另外,日本采购经理人指数、商业环境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均已止跌回升。在资本市场方面,自2009年3月主要发达国家二季度GDP增长6·1%。巴西二季度出现自2003年以来的最强反弹, GDP增长6%;而二季度经济创纪录萎缩10·9%的俄罗斯, 8月份制造业也出现止跌回升的信号。面对经济逐步向好和金融市场形势继续好转的局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近来纷纷调整之前对于世界经济增长的悲观预测,就连北欧联合银行的经济预测报告也认为全球经济衰退已经结束,世界经济将开始复苏。各主要国家政要也发表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乐观预期。IMF 2009年10月1日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预计, 2009年世界经济萎缩1·1% (见表2),下降幅度将低于之前的预计, 2010年全球经济可反弹至3·1%,较7月份预计的2·5%明显提高。二、世界经济复苏的脆弱性尽管世界经济呈现明显复苏迹象,但主要国家贸易大幅回升的局面尚未显现。这一方面说明,尽管发达经济体经济有所恢复,但受制于政策性引领复苏的局限、金融市场信心修复尚需时日、失业率居高不下对需求恢复形成的障碍、不断加重的政府巨额财政预算赤字给再融资带来的困难以及新一轮经济复苏中的通胀压力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全球经济即使复苏,未来增长速度也将是缓慢的,同时不排除中间有所反复。IMF预计, 2010—201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仅略高于4·7%,低于危机前几年的平均水平。(一)政策性复苏的局限性面对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主要发达国家政府大多采取了财政刺激手段,且效果明显。这种依靠政府政策手段挽救危机,或刺激未来复苏的做法带有明显的政策性复苏特征。政策性复苏的后果就是政府脱身时机难以把握,而企业和市场对政府政策产生依赖,长此以往,市场扭曲,的市场秩序较难恢复。而政府如何、怎样退市成为未来经济走向一个重要因素。政府介入加深、过晚退出,可能导致恶性通胀;政府过早退出,前期刺激计划的实施出现折扣,又会影响经济复苏。如何在促进经济复苏和遏制恶性通胀方面取得平衡,这意味着政府有效的退出将成为未来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主要经济体对是否继续对市场给予支持暂时达成共识,但并不意味着未来没有矛盾,或某一方单独退市的可能。(二)金融业修复的复杂性本次经济衰退源于金融危机,因此,金融业受到的打击最大,一是泡沫破灭、财富减少;二是金融领域的去杠杆化,资金相对减少,未来修补非常困难,也需要时间;三是金融业破产、利润下降、投资和就业下降趋势尚未逆转。即便考虑到部分金融机构开始偿还政府的救助资金,但金融机构的“疗伤过程”仍需时日。因此,当前刺激经济的主要资金来源仍然来自政府的扩大支出,金融部门惜贷现象依然严重,并且可能要持续一定的时间。目前贸易融资困难已成为抑制贸易增长的障碍之一。(三)解决高失业的困难性金融危机给各国就业形势蒙上巨大阴影,自2008年失业人数迅速上升以来, 2009年以来全球就业形势日趋恶化(见表7)。历次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在经济开始复苏后,通常还需要4~5年的时间失业率才能逐步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联合国报告预计, 2009—2010年全球失业人数将达5000万。发达经济体到2010年的失业率会高于10%。鉴于全球国际经济形势最乐观估计也将在2010年才开始好转,而大部分国家只有在2011—2015年间实现经济加速增长,才可能缓解金融危机导致的失业状况。国际劳工组织预计,就业率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估计要花4~5年的时间。这意味着全世界可能要迎来一场持续6~8年之久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危机。大规模就业增长如果无法恢复,消费的真正增长就只是一个愿望,经济增长的动力明显受到掣肘。(四)政府再融资的艰巨性自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使经济尽快摆脱衰退恢复增长,各主要国家均出台了一系列的救助计划,其中包括不断加大力度的政府财政安排,这使得政府开支迅速增加,财政赤字水涨船高。据美国政府的预计,未来10年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总规模将达到7·1万亿美元。未来几年,欧元区和欧盟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将从2008年的69·3%和61·5%分别升至77·7%和72·6%,远超60%的上限。日本的国家债务已经高居发达国家之首,经济危机导致的税收减少以及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措施,预计未来几年日本财政状况将进一步趋于恶化。继续融资的难度相当大。(五)新一轮全球性通货膨胀的长期性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央行大幅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印钞票,放松信贷。这无疑为新一轮通货膨胀埋下祸根。美联储已释放和承诺了12万亿美元来拯救金融系统,约占美国GDP的83%。这一大笔货币供给如果不能及时退出,将引发恶性通货膨胀。另一方面,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刺激经济,无疑使流动性泛滥,也为新一轮全球性通货膨胀奠定基础。正如大量研究机构所预测的那样,世界经济将在短期出现增长回落和通胀抬头的现象。但是,这种增长的回落和通胀的抬头并不是一种临时的短期现表而是一种十分深刻的周期性调整。2009年之后世界经济核心特征很有可能是,经济增长缓慢复苏而通货膨胀开始抬头。三、国际贸易竞争的严峻性鉴于经济恢复步伐不会太快,进口需求的增长也不会非常明显。与此同时,目前不但新兴市场希望通过尽快恢复出口保证本国经济增长,发达经济体也试图利用增加对于外部市场出口,扩大或保持经济复苏的局面,因此,目前国际贸易环境较过往更加严峻,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贸易逆差国,还是传统的贸易顺差大国,都依然寄希望于将贸易作为经济增长的突破口。资料来源:各国海关统计暖势头,但下降幅度仍保持两位数。WTO预计, 2009年全年全球贸易(剔除价格和汇率影响后)将萎缩10%,其中发达国家减少14%,发展中国家减少7%。IMF预计, 2009年世界贸易将下降11·9%,其中,发达国家实际进口、出口将分别下降13·7%和13·6%,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将分别下降9·5%和7·2%。2010年均将恢复增长,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四、贸易保护主义是最大祸害值得关注的是,与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的IT革命和21世纪初的房地产繁荣的带动下较快摆脱衰退迅速反弹的愿望一样,目前奥巴马政府也提出了将以新能源、环保等新兴产业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张。目前许多国家都开始重视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优先发展新能源和环保产业等,似乎把新能源当成了救命稻草。但研究和现实表明,目前新能源技术,还处在发展阶段,新兴产业完全走向市场化仍显遥远。在“保增长”仍然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主题压力下,各国的政策基本上仍属于急功近利型的,并没有彻底建立新经济增长模式的决心和动作。而目前最能显现政策效果的首要任务是抓住复苏的机会,扩大出口,把东西卖给别人。当每个国家都如法炮制,只想把东西卖出去,而当市场新增需求依旧有限、经济复苏缓慢且非常脆弱时,守住自己的市场又成为本能,近来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手段的出现,无不表明贸易保护主义的猖獗。五、中国挑战依旧严峻中国作为持续的顺差国, 2009年以来出口贸易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没有经历过的最大降幅。与此同时,尽管世界经济呈现复苏迹象,但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市场的消费仍在萎缩、储蓄率仍在上涨,显示消费领域的“去杠杆化”仍然在持续,这意味着中国出口好转的势头是有限的。更为重要的是,全球经济的复苏将使得流动性更加活跃,过剩流动性将推高国际商品价格,这不仅会使得中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也将加大国内制造业的成本压力。IMF数据表明, 2009年以来,发达国家的贸易条件在改善,而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贸易条件逐渐恶化。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期。今后5年~10年,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将快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的先后崛起,将加速国际经济关系调整与格局演进,多极化趋势将日趋明显。美国经济“双赤字”,使世界经济发展失衡。美元贬值、油价飙升,使全球经济风险加大,但世界经济整体趋势依然向好。? 去年,世界经济增长5%,为近30年来最好。今年,受欧元区和日本经济疲软的影响,全球产出增幅将放缓。? 美国经济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引擎。国际机构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将持续稳健扩张。虽然受到高油价冲击,又面临财政和贸易“双赤字”,但美国经济的内生性强,增长势头不会改变。原因是:1.企业投资强劲复苏,居民消费持续增长。2.低利率时代虽然结束,但宏观环境依然宽松。3.“新经济”虽然缺乏新动力,但活力再现。加之布什政府的持续减税、弱势美元和油价适度回落等等,均有利于美国经济持续扩张。? 日本经济意外衰退复苏步履维艰。去年,国际机构普遍看好日本经济。今年上半年日本经济将处于停止状态,下半年可能恢复增长。然而,日本经济复苏依靠的不是内需而是外贸。因为,目前仅靠内需尚难支撑日本经济复苏。可见,当前日本经济基础依然脆弱。一是油价飙升对经济影响开始显现;二是国内需求依然不旺;三是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出口。? 欧元区经济增长缓慢,但复苏势头尚能维持。欧元区经济在连续两年低迷后,去年增长2%,虽低于IMF估计的2.2%但仍是近4年来最好的欧元的被动持续升值。油价居高难下,开始影响欧元区经济复苏? 亚洲经济增长触顶回落,但仍是全球最快的地区。该地区宏观经济基本稳定,区内合作效应凸显,互利共赢格局正在形成,发展趋势是:东亚地区将持续较快增长,“四小龙”则适度扩张;东南亚经济将稳步复苏,越南和泰国成为佼佼者;南亚经济增长势头不弱,印度成为地区领头羊;中亚经济恢复性高增长,但资源型经济风险将增大。在未来数年中,亚洲将在全球经济中保持较高增长,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增长中心。? 发展中国家经济将进入稳定增长期。国际机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中长期前景普遍乐观。目前,发展中国家具备空前良好的发展机遇:1.宏观经济环境普遍改善。2.国际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3.南南经贸合作明显加强。亚洲与拉美、亚洲与非洲,亚、非、拉区域合作步伐加快,带动发展中国家间的泛区域、区域和双边合作蓬勃发展。4.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等发展中大国经济加速发展,在区域经济中起着空前的示范效应和领头作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以及对我国的影响?1、世界经济保持增长,我国外贸市场空间仍较大2、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我加工贸易影响显著,一般贸易保持高速增长。。3、主要经济体失业率高企加剧了世界经济摩擦的风险,欧美等国对我发起的贸易摩擦多由失业部门发起。4、油价高企加剧了我国的进口成本,可能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5、顺应世界FDI大潮,调整引资政策重点。将重点转向有针对性地发展部分服务行业,优先发展为生产服务的服务贸易以及重点发展与货物贸易相关的运输和商业分销服务业等出口导向性服务业。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五个突出问题——粮食进一步增产、农民进一步增收的制约因素仍然较多。粮食收购价格继续上升的空间有限。化肥等农资价格居高不下。洪涝灾害偏重发生。——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仍然较多,投资结构仍不合理。由于产生投资膨胀的体制性原因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一些地方投资增长仍然过快。——工业企业利润增幅有所回落。行业效益出现明显分化,煤炭、石油开采、黑色和有色金属等采掘业利润增长较快,建材、石油加工、交通运输设备、化纤行业利润下降较多。?——煤电油运总体形势仍然偏紧。由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资源约束的矛盾仍然突出。——安全生产形势仍比较严峻。顶风违规生产的现象依然存在,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事故多发。节能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7.69%和7.05%。目前,我国又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资源的消耗强度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能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今后,随着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会持续较快增加。? 因此,能源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节能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我国富煤少油。在替代石油的化石资源中,煤炭在近中期内可以满足与千万吨数量级的油品缺口相匹配的需要,即通过煤液化合成油实现我国油品基本自给,是目前最现实可行的途径之一。煤可经直接或间接液化两种方法转化成汽柴油。煤直接液化的操作条件苛刻,对煤种的依赖性强。煤间接液化是将煤首先经过气化制成合成气,合成气再经催化合成转化成汽柴油。煤间接液化的操作条件温和,几乎不依赖于煤种。? 核裂变能源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相关技术日臻完善,是未来百年内解决能源紧缺问题可行、且可靠的方案。建设、运行、维护核裂变电站及对核材料的开采和核废料的处理等将在未来百年内形成巨大的产业链。核裂变能源的利用受制于地球上有限的核材料蕴藏量和人类对核废料处理的艰难和危险。利用核聚变能可能是人类最终解决能源问题的一种最重要途径。太阳光即是太阳中的氢核聚变释放出来的能量。核聚变的主要原料是浩淼的海水中所蕴藏的用之不竭的氘,其产物是惰性气体氦,因此,核聚变既无原料短缺问题亦无核废料或核泄漏等污染问题。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和平与发展是主流,但是影响和平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例如: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地区冲突,核武器扩散,自然灾害,跨国犯罪,疾病,走私贩毒等。因此要加强国际合作。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做出判断,应酬好与大国的关系,对我国的外交有重大的意义。当前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呈现出合作与竞争,依赖与牵制等关系。国际局势的总体稳定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国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国要处理好与大国的关系,尤其是与美、俄、欧盟、日的关系。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受挫,正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但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并未改变。我国一方面要扩大合作,增加两国外交中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要坚持原则,维护我国利益。?? 北约不断东扩,严重影响了俄在欧洲的扩展,俄把目光更多的投向了亚洲。同时俄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能源供应与边境问题上对我国有重要的意义。????欧盟在积极加强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加强与中国的对话,在大国问题上谋求与中国的协作,同时也看到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得巨大市场。???由于日本不能正确面对历史问题,同时在积极扩展和建立其大国地位,积极配合美国牵制中国。中日抗衡比较明显,处理好中日关系决非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中日关系的长期僵硬将不利于我国的发展。???与此同时,要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当时收到了很多经济的底径干扰大飞到某一个特定区域的时候再做厂里的态势画面突然出现了红色的告警这句我们三十公里的地方有两架飞机正快速的向我们递
baidu搜索也可
毕业论文中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首先要把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毕业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并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在写毕业论文时,对
国内外研究现状需要在论文中写出你的研究综述,写出关于你做的课题的国内研究的现在和国外目前的研究现状,比如研究糖尿病课题你需要写清楚国内对于糖尿病研究到了什么层次
论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写法如下: 第一,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时候首先需要具备的是研究国内的现状,需要举出一系列的数据,同时这些数据必须是来源于正规的数据平台,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