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小主改名了
初一历史论文范文
导语:人类的历史是一条浩瀚的长河。几千年来,人类泛着时代的轻舟,在历史长河上留下了一道道长痕。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历史论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前 言
忧患意识作为我国文化中特有文化现象,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历史进程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同时忧患意识作为一种情感体验与心理活动,其对于人的日常行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初中生受到知识水平以及生活阅历的影响,其虽然能够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与时俱进的接受各类新的知识与技能,但是由于其对于我国历史发展进程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使其缺乏必要的忧患意识[1]。在这一背景下,为了实现初中生忧患意识的有效培养,需要将历史教学与忧患意识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提升初中学生的忧患意识,促进其健康发展,满足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对于人才培养工作以及历史教学的客观要求。
1、初中历史教育中忧患意识教育的现状
对于现阶段初中历史教育中忧患意识教育现状的全面分析,能够帮助教育部门与老师进一步明晰忧患意识教育在初中历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以及忧患意识教育的核心要求与重点环节,进而为后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参考。
初中历史教学目标与忧患意识教育偏离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模式等做出了必要的调整与优化,实现了初中阶段历史教学的科学性。但是从忧患意识教育的角度来看,其仍旧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其在进行情感教学目标设置的过程中,虽然涉及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内容,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必要的解读与传授,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对传统文化的历史认知,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历史感与责任感[2]。同时通过对欧美以及亚非国家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知识的讲解,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历史观念,能够以一个更为良好、更为开放的心态,进行相关学习活动。无论是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责任感教育以及国家意志的培养,初中历史教学都没有将忧患意识教育进行突出,这种教学目标的偏离以及界限划定的模糊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忧患意识教育在初中历史课堂开展的质量与水平。
忧患意识教育与历史教学缺乏有效连接
初中历史教育的开展以历史教材以及相关知识框架为主要依据,在相关教材内容以及知识框架内,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才能够保证学生历史知识学习的质量与水平,才能够全面实现学生历史思维与价值观的科学培养。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忧患意识教育与历史教学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很难找到相关切入点,进行忧患意识教学工作。例如,在进行抗日战争相关知识讲授的过程中,教师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开始讲起,帮助学生理清1945年全面抗战,以及在抗日战争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英雄任务以及著名战役,通过相关视频以及资料,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其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历史责任感,但是却很难进行忧患意识的讲解,即便是教师进行了一定的引导,但是由于知识结构的局限,使得忧患意识教育与历史教学工作无法进行连接[3]。正是由于这种情况,才使得现阶段我国初中阶段历史教学工作中,忧患意识教育的质量与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实际的教育需求。
2、初中历史教学开展忧患意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开展忧患意识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需要相关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教师明确现阶段忧患意识教育存在的不足,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手段,不断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提升忧患教育的质量。
历史课堂实践与忧患意识教育的结合
针对于现阶段初中历史教育目标与忧患意识教育偏离的情况,在进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忧患意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采取应对策略,将其作为课堂知识传授以及考察的重要内容,将其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得其逐步形成忧患意识,进而实现忧患意识教育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对我国古代史中奴隶制以及封建制度形成与发展相关知识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遗迹以及文物的说明,使得学生培养起优越感以及自豪感,同时通过对一些暴政以及明清时期历史知识的介绍,并与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进而居安思危,形成必要的忧患意识[4]。
历史课外延伸与忧患意识教育的结合
为了实现初中历史教学与忧患意识教育有机结合,需要以课外延伸为突破口,通过开展知识竞赛、主体展览、班报设计以及专家讲座等形式,使得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将历史知识的学习与忧患意识教育结合起来,促进忧患意识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水平。结语忧患意识教育与初中历史教学的结合,对于推动学生的健康快速发展以及实现社会主义人才的高效培养工作的有序开展,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为了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确保忧患意识教育开展的质量与水平,文章从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中忧患意识教育的现状入手,明确其存在的不足,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忧患意识教育的有序开展,为后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缪世娟.历史课堂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可或缺忧患意识-以一堂初中历史抗战课程的教学为例[J].才智,2016(19):78-79.
[2]宋宇梅.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否渗透忧患意识教育[J].神州旬刊,2015(12):41-43.
[3]周莉.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11X):23-24.
[4]张宝林.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J].学周刊,2015(28):46-17.
小鱼爱嘟嘟1206
品中国古代史先说宋朝。中国古代有三个宋朝(先秦也有宋,只不过是宋国),一个是刘宋王朝,一个是韩氏后宋,还有一个是赵宋王朝。我今天要讲的是赵宋王朝。赵宋王朝如何建立的?还要从后周说起。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突然一病而死,宰相范质受顾命扶助柴荣幼子柴宗训继立为恭帝。但这个皇帝年仅7岁(亦有5岁之称)翌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发兵南下,后周执政大臣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然而大军到陈桥驿这个地方时,发生了一场大事情——陈桥驿兵变。最后黄袍加身,赵匡胤变成了皇上。一盘波折后,北宋建立。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赵匡胤本是后周的殿前都点检,是一名大将!赵匡胤当上皇帝后,也害怕啊!害怕什么?害怕万一别的大将和自己一样,发生兵变,于是便产生杯酒释兵权。因为赵匡胤的一点想法与作为导致宋朝在军事上长期萎靡不振,让宋朝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失败。再说隋朝。我认为隋朝是中国各朝代中最悲惨的朝代。为什么?隋朝仅仅存活了37年,比起唐朝,相差甚矣!但唐朝的繁盛,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隋朝的坚实基础。隋朝是大家被忽略的王朝。尽管隋朝短命,但它的功就非常大。比如结束分裂,统一全国;修建京杭大运河,沟通南北;东征高句丽;开科取士,科举是从;开发西域......但隋朝为什么会灭亡?隋炀帝!如果从隋文帝的功与隋炀帝的过相比,用七个字说:“老子英雄儿混蛋!”像东征高句丽,导致隋朝的国力大减;像夺位的丑事......;下江南不再回,导致天下大乱......这一切都导致隋朝加快灭亡。最后说唐朝。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它的强盛基础在哪?就在于隋朝的功就。如果没有隋朝的开创科举、修建京杭大运河等等,唐朝的强盛何在?除了扎实的基础,还有初唐的贤君功臣。比如唐太宗;魏征、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李靖、秦叔宝......这些人也为唐朝的强盛做出巨大贡献。但是,唐朝为什么会灭亡?大家都说“红颜祸水”,都说如果没有杨贵妃,唐朝灭亡得也不会这么快。对不对?不完全对。我认为唐朝灭亡有三大因素: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和朋党之争。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导致了安史之乱,但光凭安史之乱,还无法灭亡唐朝,但起了一定效果。所以,中唐时期与后唐时期是很悲惨的!它浪费了初唐与隋朝的功就,于是唐朝的灭亡是理所当然的!为什么我要说这三个朝代?因为这三个朝代具有代表性。隋朝,中国各朝代中最繁盛的朝代之一,只可惜隋炀帝的骄奢淫逸;唐朝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只可惜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和朋党之争;宋朝,经济最繁华的朝代,只可惜重文轻武,让宋朝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失败。仔细品味中国古代史,会让你感觉悲哀、伤感、凄凉......
1.科学还是艺术,――历史学学科属性再探2.浅论历史学实用性功能及其应用3.历史学发展与史学工作者素质4.浅论历史规律认识的模糊性5.伏尔泰及其文化史观的影响6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有利于选拔人才,那种机会均等,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达到了“学而优则仕”的境界,有利于中国古代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科技发达,也备受西方人
初一历史论文范文 导语:人类的历史是一条浩瀚的长河。几千年来,人类泛着时代的轻舟,在历史长河上留下了一道道长痕。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历史论文范文,欢迎大家阅
还有点~~ 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势力强大的魏国进攻赵国,魏国将军庞涓指挥大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
七年级历史新教材学生观念探究集锦新教材以其精选独到的内容,丰富多采的结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刺激了学生的思维,启迪了学生的智慧潜能,特别是对历史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