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美国商务部表示,将给部分美国企业发放许可,在保证美国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允许这些企业继续与华为做生意。对此,“我们对美国总统的表态是理解的,但是目前来看没有什么改变。”梁华表示,“华为不认为放松管制就(可以了),而是应该取消实体清单。”
华为公司董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任陶景文在现场提到了华为的连续性管理问题。他表示,在当今高度国际化 社会 分工的背景下,华为的采购、制造、物流及全球技术服务等业务都不可避免地依赖于与第三方厂商或专业机构的广泛合作,他们的业务中断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对华为的业务和运营结果造成不利影响。“华为持续的活下去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
华为《2018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披露了华为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以及聚焦数字包容、安全可信、绿色环保、和谐生态四大可持续发展战略。此外,还有华为在“供应商管理”及“业务连续性”方面的政策与方案。
具体如下:
华为基于ISO 26000/SA 8000等国际标准和指南建立CSD管理体系,制定和发布了政策、流程、基线等一系列管理方法和工具。充分运用CSD管理流程系统策划、实施、监控和改进可持续发展工作。2018年华为基于之前的流程实际运行效果进行了流程精简和优化,使之更加匹配业务,为业务增值,提升效率。
(1)供应商管理
华为《2018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还提到了“供应责任”。
华为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采购质量优先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可持续发展在供应商认证、绩效评估和采购决策等环节的权重,深化与客户、供应商和行业组织的合作,通过采购业务牵引供应商可持续发展,组织供应商同行对标学习,提升可持续发展管理能力,降低供应风险,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供应链竞争力。
- 新供应商认证
华为根据责任商业联盟(RBA)行为准则和国际电信行业联合审核合作组织(Joint Audit Cooperation,JAC)指引等行业标准,制定了供应商可持续发展协议,要求供应商签署。华为对所有新供应商进行可持续发展体系认证,评估供应商遵守法律法规和可持续发展协议的能力和水平,可持续发展体系认证不通过的供应商无法成为合格供应商。
2018年华为对所有93家拟引入供应商进行可持续发展审核,其中16家因为审核不合格而被拒绝。
对于现场审核发现的问题,指导供应商采取CRCPE(Check、Root cause、Correct、 Prevent、Evaluate)五步法,通过举一反三识别共性问题,追溯根因,采取针对性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对标”三化一稳定”持续评估和改善。这些问题将被纳入供应商改善行动要求系统(SCAR),持续跟进闭环。
- 供应商绩效管理
华为每年开展供应商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估,作为供应商综合绩效的组成部分,对供应商过去一年的表现、现场审核结果及改善情况进行评估。2018年华为将二级供应商管理列入一级供应商可持续发展绩效考核,推动一级供应商参照IPC-1401标准,逐步建立 社会 责任管理体系,例行评估二级供应商可持续发展表现。供应商绩效分为A、B、C和D四个等级,分别代表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2018年,华为对1321家供应商进行了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估。
华为将供应商可持续发展绩效结果与商务挂钩,在供应商选择、招标和组合管理等阶段使用,可持续发展绩效在综合绩效中的占比为5-15%。对于绩效表现好的供应商,在同等条件下提高采购份额,优先提供业务合作机会;对于绩效表现差的供应商,尤其是违反 社会 责任红线要求的供应商,要求限期整改,减少采购份额或业务合作机会,甚至取消合作关系。2018年有2家供应商因可持续发展原因被禁止新的业务合作或降低份额。
- 供应商能力建设
2018年,华为先后选取了火灾预防、环保合规、电池行业规范及二级供应商管理等议题,邀请156家供应商293人次参加了对标学习模式的赋能培训。
此外,华为还与专业机构合作实施了供应商环境保护、消防安全、职业 健康 专项提升项目,累计96家供应商受益。供应商通过这些项目,充分识别出潜在风险,完善内部的管理机制,培养了一支专业管理队伍,大幅提升了在环保、消防安全和职业 健康 领域的专业管理能力。
- 深化客户及行业组织合作
华为将可持续发展视为基本要求,全面融入采购业务战略和流程,提升供应链透明度。与客户在供应商管理方面紧密合作,邀请客户现场考察、与客户联合开展供应商审核、员工调研和供应商能力提升项目,提升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管理水平。2018年华为与7家客户合作对21家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核,与客户共享审核结果。
(2)在采购、制造等领域建立BCM体系
在当今高度国际化 社会 分工的背景下,华为的采购、制造、物流及全球技术服务等业务都不可避免地依赖于与第三方厂商或专业机构的广泛合作,他们的业务中断将直接或间接地对华为的业务和运营结果造成不利影响。
经过多年的持续建设,华为已在采购、制造、物流及全球技术服务等领域建立了从供应商到华为、从华为到客户的端到端业务连续性管理(BCM)体系,并通过建立管理组织、流程和IT平台,制定业务连续性计划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开展员工BCM培训及演练,提升各组织BCM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对日常业务风险的有效管理。
-研发和采购阶段的关键举措
- 多元化方案:在新产品设计阶段,从原材料级、单板级、产品级支持多供应方案,避免独家供应或单一地区供应风险,保障产品的可供应性。
- 分场景储备:在量产阶段,为应对需求波动和供应行情变化,建立从原材料、半成品到成品的合理安全库存。
- 供需能力可视:与供应商深度协同,通过IT系统实现需求预测、采购订单、供应商库存的可视,确保需求的快速传递和供应能力的快速反应。
- 战略伙伴关系:建立与核心供应商的战略伙伴关系,优先保障华为供应;与关键供应商签订长期供应保障协议,锁定产能和供应能力,保障瓶颈物料的供应安全。推动供应商建立BCM管理体系,并组织专项审核与改进。
-制造、物流、备件方面的关键举措
- 制造能力备份:与多家电子制造服务商(EMS)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华为和EMS、各EMS之间可相互备份单板制造供应能力;在全球建立了深圳供应中心、欧洲供应中心、拉美供应中心、迪拜供应中心,4个供应中心之间均可相互备份整机制造供应能力。
- 物流运输能力备份:与全球多家主流物流供应商合作,通过设计多样化的运输路线,建立了覆盖全球交付业务的物流运输网络,确保突发事件下可启用备份运输路线,保障物流运输业务的连续性。
- 全生命周期备件储备:在产品停产之前,按照市场需求与 历史 用量滚动进行备件储备;在产品停产之后,按全生命周期预测一次性做足备件储备,确保客户现网设备运行的连续性。
(3)万名员工
华为《2018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还提到:截至2018年12月31日,华为全球员工总数万人。华为的员工来自全球近160个国家和地区,仅在中国,就有来自41个民族的员工。华为从员工的国籍、性别、年龄、种族、宗教信仰等方面,全方位地制定并实施多元化目标。华为严格遵守各地相关法律法规及国际公约,保障男女员工就业公平。近几年来,华为女性员工的比例基本保持稳定。华为注重女性管理者的选拔,帮助其职业发展,2018年,女性管理者的比例达到。
作为一家国际化公司,华为一直以积极的态度推动海外员工本地化进程。员工的本地化有利于公司深入了解各地迥然而异的文化,促进当地人口的就业,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2018年,华为在海外聘用的员工总数超过万人,海外员工本地化率约70%。
员工持股人数为96768 人
华为是一家100%由员工持有的民营企业。华为通过工会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数为96768 人,参与人仅为公司员工,没有任何政府部门、机构持有华为股权。
华为拥有完善的内部治理架构。持股员工选举产生115名持股员工代表,持股员工代表会选举产生董事长和其他16名董事,董事会选举产生4名副董事长和3名常务董事,轮值董事长由3名副董事长担任。
轮值董事长以轮值方式主持公司董事会和常务董事会。董事会行使公司战略与经营管理决策权,是公司战略、经营管理和客户满意度的最高责任机构。
董事长主持持股员工代表会。持股员工代表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对利润分配、增资和董事、监事选举等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4)更新的四大发展战略
该报告还发布了华为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新战略主要有两点变化:一是扩大“消除数字鸿沟”战略的外延为“数字包容”,在联接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应用和技能”。二是将“保障网络稳定安全运行和用户隐私”战略深化为“安全可信”。
此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的标注有错漏,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更正或删除,并表示歉意!或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谢谢!
企业的战略是着眼于长远、适应公司内外形势而作的指导性发展规则,它指明了在竞争环境中公司的生存态势、经营方针和发展方向,进而决定了其重要的工作内容和竞争方式,所以战略对企业至关重要。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华为公司的战略分析
摘要 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战略的种类之一,是对企业发展的谋略,是对企业发展中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在市场竞争日益剧烈的今天,企业的发展成为了越来越多企业家思考的问题。在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涌进市场的同时也鉴证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消亡,那么企业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呢?
本文以华为公司为例,重点分析它的发展环境及其战略的定制,概述华为在发展的道路上是如何制定正确及有效的发展战略的,指出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并叙述华为公司与其竞争对手的差异及发展战略模式所不同之处。最后对华为所制定的发展战略进行选择与评价!
前言 在资讯产品生产全球化的今天,各国 *** 对资讯产业的参与度和干预度进一步增强,具体表现在从政策和财力上给予支援;在国际经济和外交中给予保护;直接参与组织制订和监督实施资讯科技的战略性发展计划。体现出 *** 争夺21世纪技术优势、保持和增强经济竞争力及国防实力的强烈意图。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装置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7年创建于中国深圳,是全球最大的电信网路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二大电信基站装置供应商。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资料通讯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路装置、服务和解决方案。在2013年公布的2013年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榜单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名列第一。同时华为也是世界500强中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也是全球第六大手机厂商。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是在对华为所在环境,行业,市场等各方面的分析,研究华为的企业发展战略及其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对其所选择的发展战略进行评价,同时说明企业制定与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进行发展战略的定制都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对华为公司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应用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从行业的特点出发,结合当前国际行业发展的局势、国内通讯行业发展形势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趋势,深入探讨了公司发展战略的形成机制和实施方法。 文章首先结合华为公司的基本情况对其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能力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总结分析了华为公司所面临的机遇、威胁以及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在识别其核心竞争力后,综合应用战略管理分析方法SWOT 分析法、PEST分析法对公司的战略加以分析和评价,确定了华为公司制定发展的战略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对华为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构想及建议。
华为公司概况
华为公司介绍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专门从事通讯网路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固定网、移动网、资料通讯网和增值业务领域的网路解决方案,是中国电信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并已成功进入全球电信市场。目前正专注于3GWCDMA/CDMA2000/TD-SCDMA、NGN、光网路、xDSL、资料通讯等几个领域,希望通过持续投入和努力成为这几个领域的全球领先者。华为目前有员工24000多人,其中外籍员工3400多人。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315位,与上年相比上升三十六位。华为是全球领先的资讯与通讯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业务涵盖了移动、宽频、IP、光网路、电信终端等领域,致力于提供全IP融合解决方案,使终端使用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任何终端享受一致的通讯体验,丰富人们的沟通与生活。
华为在全球建立了8个地区部、55个代表处及技术服务中心,销售及服务网路遍及全球,服务270多个运营商,产品已经进入德国、法国、西班牙、巴西、英国、美国、日本、埃及、新加坡、韩国等70多个国家。据Dittbemer统计,华为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新一代网路系统全球市场占有率18%,全球排名第一,交换接入装置全球出货量连续3年局第一;据Gartner统计,华为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使用者线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二;据RHK统计,华为光网路市场份额全球排名第二;华为是全球少数实现3GWCDMA商用的厂商,已全面掌握WCDMA核心技术,并率先在阿联酋、香港、模里西斯等地区获得成功商用,跻身WCDMA第一阵营,成为全球少数提供全套商用系统的厂商之一。
华为在整合产品开发IPD、整合供应链ISC、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质量控制等诸多方面,与Hay Group、PWC、FHG等公司展开了深入合作。经过多年的管理改进与变革,以及以客户需求驱动的开发流程和供应链流程的实施,华为具备了符合客户利益差异化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了在业界的核心竞争力。
华为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巨集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巨集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巨集观力量。对巨集观环境因素作分析,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分析的具体内容会有差异,但一般都应对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技术Technological和社会Soci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简单而言,称之为PEST分析法。
1Political Factors----政治法律环境
在电信装置产业方面,电信装置产业在 *** 的支援下经历了数字交换机阶段、GSM阶段和3G阶段,实现蛙跳式追赶,为中国企业进入电信市场开启看大门。在2000年以后,华为完成了市场开拓初期的任务,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全球市场体系和产品体系。此时华为非常需要中国 *** 出口信贷的支援。和中兴一样,华为积极地参与了由中国国家领导人率领的企业家代表团,每次出访几乎都带来了中国 *** 为了促进双边合作、扩大中国企业销售的出口信贷政策,而且重点是支援重大合作专案。
2Economic Factors----经济环境
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世界资讯经济和网际网路产业的迅猛发展,为通讯装置制造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使其成为目前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而在国外市场,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使得西方富国纷纷出现财政困难,频频减少对通讯装置的投入,这就却给低产品价格的华为公司装置带来了机遇。
3Sociocultural Factors---社会文化环境
近年来,中国逐步成长为世界最大的行动电话市场,但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市场上,中国手机制造商始终都在追赶世界大品牌的脚步。2010年,这一情形终于有了变化。以下几个数字就能说明问题:据市场调研公司iSuppli统计,深圳华为位列第九。
4Technological Factors---技术环境
随着数字化生存真正来临,在宽频网路必将更加普及的基础上,每个人的社会化属性进一步放大,世界更加扁平化。在授权范围内,任何人均可随时随地平等获得需要的资讯,不为资讯海洋与壁垒困扰。 同时,互动视讯成为资讯的主导表现形式。资讯载体的发展历经“文字、图片、声音、视讯”过程,视讯是资讯表达最直观的形式,ICT基础设施的完善、宽频的普及和服务的云化,将促进人们从使用“语音+文字”向使用“视讯与影象”转变。
华为公司外部机遇与威胁
1机遇
第一,华为公司处在一个快速增长、有着巨大市场的通讯产业中,人们交流的需求与日俱增,电信装置制造行业有着丰厚的超额利润。
第二,凭著军人背景的坚忍不拔,和国家的扶持政策,再加上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财力物力和整个中国经济大幅度的增长,可以说华为的机遇是市场给的,但市场是要靠竞争、靠实力去拼来的,所以说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第三,中国研发成本的低廉,人力资源成本的低廉给华为带来了巨大的成本优势。据统计,华为研发部门的人均费用为万美元/年,而欧洲企业研发部门的人均费用大概为12万~15万美元/年,是华为的6倍。华为研发人员年均工作时间大约为2750小时,而欧洲研发人员年均工作时间大约1300~1400小时,人均投入时间之比为2∶1。因此,华为在产品响应速度和客户服务方面反应较快,这是其能以弱胜强的核心优势。也成就了华为交付成本和交付效率在业界形成良好口碑。
第四,近十年来,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大不如前,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产品大大走俏。在这个机遇下,华为、中兴脱颖而出,不但分享了亚太市场,更是利用其“价效比”,使得欧美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
第五,中国 *** 给予了通讯产业众多扶持政策。华为是中国第一家通讯行业的民营企业,因此国家和 *** 给予华为的政策性支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威胁
第一,来自通讯行业的威胁。目前有种说法:通讯装置制造业已经慢慢变成了夕阳产业,技术能力过剩、服务过剩和终端使用者固有消费习惯的惯性使得电信运营商盈利能力的下降,这就必将影响装置制造商的收入和利润情况。
第二,来自人民币升值、通胀的压力。华为公司目前的销售收入超过75%来自海外,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必将削减华为的竞争力。
第三,来自同行竞争的威胁。通过合并和并购,电信装置制造商已经渐渐形成竞争集团,但显然华为被排除在外。来自竞争对手的联合打压,如果华为准备不足的话,是很有可能伤筋动骨的。
华为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华为公司特有的不可被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按重要性进行排列:第一,研发能力、产品差异性;第二,企业文化;第三,普遍客户关系。
1 研发能力
a低成本研发。在中国,每年毕业300万的工科大学生,华为可以在里面招聘优秀的学生来华为工作,在中国一个研发工程师的工资是欧洲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而法定工作时间是欧洲工程师的倍,而同时中国人勤奋,还经常加班加点。而研发费用的80%以上是人力资源成本,所以,华为投入1块钱研发,相当于欧洲公司投入10块钱。也就是我们的研发成本是欧洲公司的十分之一。
b高质量研发。从“华为”知识战略制定的角度:每年把不少于公司收入的10%投入并将研发经费的10%投入新技术预研;从研发人员数量看,拥有研发员工51000多名,占公司总人数的46%,其中,有1400多人专职从事中长期技术研究工作;从研发成果看:迄今为止,华为已累计在全球申请专利40148件。
2企业文化
华为文化主要是两点:第一,奋斗文化;第二,不让雷锋吃亏。简单地说:你奋斗,就有好的回报,就有发展成长的机会。有急着去采访参观华为时,记下了企业的两个标语:“准时上班就是准时进入工作状态”、“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简单做就是赢家” 。
3普遍客户关系
华为提倡普遍客户关系。不像西方公司只瞄准决策者做工作,华为构筑的是决策者、技术人员、使用者、经营部门、财务部门等等全方位的客户关系。华为在做国际市场时,也继承和发扬了这种普遍客户关系的工作方法,无论是运营商的测试人员以及普通的工程师到总监、CTO、CEO,华为员工都有全方位的接触。让客户感受到尊重。
华为的领导力素质模型第一点就是发展客户的能力,其定义是:这是一种致力于理解客户需求、并主动用各种方法满足客户需求的行为特征。
华为公司的内部优势与劣势
1优势
a华为拥有通讯装置制造业界最为全面的产品线,能提供业界最完整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消除了不同装置间的相容性问题,不但提高了装置利用率,也节省了除错时间,为使用者创造了价值。
b产品价效比高、交付快。华为全球有48%的员工从事研发工作,每年将不低于10%的销售额作为研发投入,这些保证了公司的技术领先和储备,同时,由于华为人力资源成本比发达国家低,产品较之便宜很多。
c先进的生产工艺体系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完整的供应商认证流程保证了产品和工程实施的质量,赢得快速、高质量、低成本的比较竞争优势。
d企业文化和执行力。华为的“狼性”文化强调团结、奉献、学习、创新、获益与公平,更强调积极进取,以绩效为导向。华为有着一套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包括新员工培训、员工考核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字报口号等等,为华为保持其“狼性文化”、“奉献精神”提供了保证。
2劣势
a品牌问题。很多发达国家的人不信任“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他们看来,中国货是价廉质差的代名词,这个大环境对于华为电信装置的销售很不利。此外,“农村包围城市”的国际化战略某种程度上牺牲了华为的品牌形象,不利于其品牌价值提升。
b研发基础环节薄弱,改进型创新多,原创型创新少。华为虽连续数年成为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单位,但这众多的专利中基本上没有原创产品。
c营销模式。国际化初期,华为利用国内派出的销售队伍,采取与国内相同的直接与电信运营商洽谈的直销模式。但实践证明,这只在南美之外的发展中国家比较有效,在发达国家更是行不通。
2.华为公司发展战略选择与制定
华为公司发展战略选定
华为将继续秉承“以客户为中心”,基于客户的需求,逐步建立在电信网路、全球服务和终端三大业务领域的综合优势,为客户提供云、管、端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运营商改善收益 ARPU、提升频宽竞争力 Bandwidth和降低总拥有成本 Cost,实现商业成功。传统行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资讯科技行业与电信行业正在走向融合。电信行业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推动其他传统行业更高效发展,并经历着意义深远的变革——从聚焦语音转变为聚焦资料、从关注管道转向内容、通讯需求从人与人之间延伸至机器与机器的连线、业务型别也从传统的电信业务转向融合的资讯通讯技术业务。
市场主导战略
市场是一切工作的源泉,没有市场的成功,公司不仅不能开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和领先的技术,也不可能实现所有的战略。
1市场是华为的生命。华为今天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市场和技术两方面的实力。其实,华为也是近年来才逐步在技术方面领先的,前几年的产品和技术根本谈不上有多么好,但是,华为的市场人员却能把并不怎么样的产品卖得风风火火。因此,业界以前流传着这样一句形容华为的话:“一流的市场,二流的服务,三流的产品。”我们知道,产品即使不好,也还可以通过强有力的客户关系进行弥补。而客户关系的建立是通过对客户需求的高度关注以及快速反应获得的,也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和客户建立各种不同型别的利益共同体。
2市场是一切工作的核心。首先体现在产品的研发方面,如产品的研发是否立项,产品的设计思路与研发路标如何确定,产品的技术标准如何选择,产品的改进和完善如何进行等等,都是依据市场前景和市场反馈来进行的。
核心技术战略
华为是一个由“营销团队+研发中心”构成的高科技公司,从事的是世界上最前沿的IT与通讯技术研发与销售。因此,核心技术与产品研发是确保华为公司成功的最关键的两个系统。而确保拥有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是华为公司的四大战略之一,因为华为确信,公司产品的竞争力来自核心技术。研发投入达世界领先水平
华为研发中心华为为了持续提升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的能力,长期坚持投入不少于销售收入10%的费用用于研发,而且近两年更是进一步加大了投入。2005年度,华为研发的投入高达47亿元人民币,占上一年度市场销售总额的14%,无论是总额还是比例都在全国电子百强企业中排名第一。华为还坚持将研发投入的10%用于预研,对新技术、新领域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和跟踪。
全员持股战略
独特的全员持股制度,在华为的发展史上曾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没有这个制度,华为就不可能生存,也就不可能发展到今天。因此,全员持股战略是华为成功的四大战略之一。然而这个制度是引发华为争议最多的话题,也一直是社会关注华为的焦点之一。世上最成功的“画蛋孵鸡”激励法
国际化战略
一家公司只有从管理体制、流程、供应链、生产、研发、人力资源等方方面面都实现了国际化,形成相互配套、相互适应、彼此支撑的国际化体系,才能最终实现市场的全面国际化。
和发展中国家所走的道路一样,先是供应链的国际化,再逐步实现生产的本地化。华为在获得代理PABX使用者交换机的第一桶金后,通讯行业巨大的市场容量和高额利润回报迫使华为着手组建自己的技术团队,开始研发自主品牌的产品,逐步掌握了PABX的生产技术,并且开始向市场更大、容量更高的运营商级产品也就是业内所说的“局用程控数字交换机”冲刺。
目前,华为的大部分物料都可以从国内市场获得,物料采购成本因此大幅度降低,公司的供应链经过了一个由“国际化”到“本土化”的自然转变过程。这是发展中国家获得国际产业转移的一个成功范例。“本土化”是在国际竞争的环境里,中国企业凭借实力获得的战果,和改革开放前的那种一切供应链必须来自国内的行政垄断是完全不一样的。
华为公司发展战略效果分析
1华为公司近财物状况
2013 年,华为销售收入实现 1,852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这主要源于华为在海外销售收入的大幅增长,及在电信网路、终端和服务产业的均衡、快速发展。净利润达到 238 亿人民币,利润率为。与此同时,华为实现了 285 亿人民币充裕的经营活动现金流,这将有利于公司与客户一起,把握行业融合带来的市场机遇,实现持续稳健增长。见图4-1由图可见,华为的销售收入、营业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均为逐年上涨趋势。
2华为公司市场占有率
2013 年,华为搭起的全球化均衡布局使公司在电信网路、全球服务和终端业务领域均获得了快速稳健的发展 , 全年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 185,176 百万元,同比增长了 。国内市场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达 64,771 百万元,同比增长了 ,受主要电信运营商投资减少的影响,销售收入增长有所放缓,但保持了稳定的市场地位。
3.华为公司发展战略改进建议
华为在跻身全球电信装置厂商前列的同时,也把整个电信装置制造市场从高利润时代拉到了微利时代,由于华为和中兴的介入,使得中国电信运营商采购装置的成本大大降低。在打败对手的同时,也把自己带入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境界:如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生存。
高层人才战略建议
任正非在华为通过他的个人权威和煽动性的写作,启发著员工的创业 *** ,但这是一个危险的讯号。一旦员工对他失去信任,华为就会“树倒猢狲散”。同时,这是一种短视行为。不要过度依赖创业领袖,应该培养职业经理人执掌高层管理岗位,适当增加如李开复这样的空降兵。
TD战略建议
华为真的不应该放弃TDS-CDMA这么大的市场,而是应该放弃公司在TD方面的一些观点,改变公司在TD方面方面的策略,也就是在TD方面奋起直追,应该还有时间留给华为。
与中兴合作建议
目前,市场有报道称华为和中兴在海外打价格战,这有好处,激发了斗志,有华为的地方就有中兴,他们两个一起打的时候最终还是落到了中国企业的手里。但有增加了内耗,同时由于国际电信巨头的合并,使得华为和中兴追赶他们历程又一次拉长。如果两个公司形成一个联合体,将节省研发成本,在全世界都有实力的研发队伍,组成联合体也避免打价格战”。
人性化管理建议
华为应该更加考虑到人性化的真正内涵。人除了物质之外,还有其它层次的需要,物质是第一性,精神是第二性,华为在文化的假设上除了员工有物质需求之外,需要更多考虑员工作为一名社会人的其它需要。
结束语
通过对华为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密切的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我国通讯市场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华为公司如何在危机下求生存,如何在竞争中求发展,如何迅速的占领市场主导地位,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这就使得公司必须重视企业战略的管理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制定。
本文在对华为公司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详尽、透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企业目标的确定,制定适合公司发展的发展战略措施,即市场主导战略、核心技术战略、全员持股战略、国际化战略。同时提出了华为对华为发展战略的改进建议,即高层人才战略、TD战略、与中兴合作、人性化管理个方面建议,目的为华为有更好的企业发展战略。
因本文的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是在充分了解华为公司、国内通讯行业的基础上,应用所学战略管理的知识,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希望通过该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及提出的改进建议,是华为公司克服发展中的艰难万险,在竞争中不断的壮大。
参考文献:
[1]郑海航,黄津孚.中国企业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2]王象山.未来竞争力-中国企业的战略修炼.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张贯京.华为四张脸.广州:广州经济出版社,2011
[4]胡志刚,包晓闻.中国顶级企业经典管理模式.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5]宋永高.品牌战略和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6]聂正安.管理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
[7]曹志平.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现状、成因及管理[J].管理世界,20103:45-49
[8]杨锡怀,冷克江,王江编著.企业战略管理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9邹昭晞著.企业战略分析[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下页带来更多的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顾客需求趋于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不确定性增加,产品的寿命周期缩短,大规模定制化、更高强度的竞争、全球化等等使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变化迅速且难以预测的买方市场;在动态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快速满足顾客的需求,单靠企业自己的资源已经是不可能的了。随着全球市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之间合作的趋势日益明显,有必要进行总体规划、重组、协调、控制和优化,以提高整体效益。基于此,供应链管理成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实践的热点,逐渐由一种管理技术上升为新的管理模式,受到国内外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一些具有前瞻性战略眼光的企业已瞄准了供应链管理这一管理方法并加以运用,它对于我国企业因规模小而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因其结构全、开支大、内部层次繁多、结构臃肿而不能形成合力,大多数企业重复低层次竞争而导致两败俱伤等问题都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为我国独特的国内经济环境及长期形成的企业内部管理特色及别具一格的企业文化,导致了一些不同于西方的问题的存在。 我国大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 执笔:刘 霞 李建明 企业供应链管理(简称SCM)是指企业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和优化的各种活动与过程。其目标是要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物流管理系统支撑下,建立起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直到用户之间一体化的、利益共享的供应链联盟,并通过这种集成化管理模式,缩短产品从概念构思到用户手中的时间,降低物流成本,满足多样化用户需求的目的。进入21世纪以来,体现知识经济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的、代表新世纪发展方向的供应链管理,不仅已经改变或即将改变每个企业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位置,而且促使世界经济形成一种新的竞争趋势。在这种新竞争趋势推动下,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努力冲破工业经济时代“重生产,轻物流”的思想束缚,建立现代供应链管理体系,并将它作为取得竞争优势的法宝,以提高物流能力,降低成本,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融入世界经济潮流的我国大企业,必须深入分析自身的现状,看到与世界大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差距,认真研究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合实际的对策,以适应世界经济的新竞争趋势,增强自己的国际竞争能力。 一、我国大企业供应链管理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 从目前情况看,相对于世界大企业而言,可以用“初、低、差”来描述我国大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一)我国大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 中山大学陈功玉、阳明明等学者对国内 500家企业的调查发现,60%的企业基本上与相关企业建立了供应链关系,70%的企业对供应商的供货情况满意,其中50%的制造业企业的供应链能够稳定3年以上,10%的企业的供应链只能保持在1年以内,其它均保持在1~3年之间;在零售业企业中,45%的企业与其供应商保持 1~2年的合作关系,其余只能保持1年以内。在调查中还发现,大约有70%的制造业企业不愿意邀请客户参与新产品研发工作,而是独自闭门造车。在已经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中,大部分采取的仍然是传统的“推式”供应链管理,而不是现代的“拉式”供应链管理,并且对供应链的关注也主要集中在供应商——制造商这一层面上,研究的内容局限于供应商的选择和定位、降低成本、控制质量、供应链的连续性和经济性等,并没有考虑建立从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到最终用户的完整供应链,更没有考虑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性等问题。另外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国内零售企业中有的企业不理解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根本没有设置供应链管理部门。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实施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的还不到20%,而世界企业500强中超过60%。更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企业包括实施ERP的企业在内,将供应链管理与企业ERP混为一谈,不明了ERP系统只是关注企业内部的数据收集和交易,它缺乏计划功能,不能支持快速和复杂的决策。其结果是,这些企业即使是建立了ERP系统,也没有收到预期的成效。以上情况表明,目前我国企业界对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仍然比较陌生,还没有意识到供应链管理的增值作用,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大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尚处于学习、摸索的初级阶段。 (二)我国大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程度较低 我国大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程度较低,既表现在大企业中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数量少,如在众多知名的大企业中,仅海尔、华为等少数企业开始重视对供应链的管理;更表现在我国大企业的物流发展水平很低,如仅有9%的物流企业拥有物流信息平台,90%以上的企业对供应链概念不理解。目前,国际上把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物流发展水平的标志。比率越低,表明物流效率越高。近20年来,发达国家的这一比率一直处于下降态势,目前平均约为10%左右。近年来我国的这项指标虽然有所降低,但2005年仍然高达。大企业的物流发展水平低扯了国家物流发展的后腿,导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比发达国家高出近一倍。在汽车行业,日本汽车厂商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是5%,而我国汽车生产企业则普遍在15%以上,高出日本汽车厂商两倍。另外,来自商务部的消息表明,虽然我国的部分企业提供了货物跟踪系统,但功能仍很不完善,导致物流信息实时性不高、信息定位不精确,信息获取不方便,使外界得不到相应的物流信息,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 (三)我国大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效益较差 一项研究表明,虽然我国的人力资源成本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5,企业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但企业在采购、运输、资金筹措及结算等生产成本中所含的物流成本,却比欧美等发达国家高出40%。中国仓储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有的企业面临物流成本过高的压力,一般技术性企业的物流采购成本比例在30%~80%之间,高新技术产业公司的采购成本比例一般为10%~30%,多年成熟的简单技术型企业的采购成本比例高达90%。另一项研究表明,货物在仓库中贮存的时间我国是35~45天,在发达国家则少于10天。我国华为公司在实施供应链管理前订单及时交货率为50%,同类国际领先公司平均达到94%;华为的库存周转率为次/年,同类国际领先公司为次/年;华为的订单履行周期长达20~25天,国际领先公司仅10天。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我国大企业供应链管理效益与国际领先企业存在巨大差距。 二、我国大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落后的原因 我国大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之所以处于“初、低、差”的状态,在于以下问题阻碍了供应链管理的顺利实施。 (一)观念陈旧,困扰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 现阶段,我国许多企业只注重从提供企业利润的两大源泉(即节约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下功夫,而不明白合理、高效的物流能够促使企业的整个生产和流通结构不断协调与完善,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因而也就没有确立起物流是企业利润第三源泉的新利润观。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即使有部分企业开始或逐步重视供应链管理,但很少有企业将供应链管理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也没有将物流看成是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反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如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对物流活动没有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到目前为止,我国很多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思维中,还没有摆脱“小而全、大而全”自我封闭的困扰,更没有真正认识到随着竞争的加剧,市场机会变动频繁,所需资源组合不一,单个企业的资源难以迅速和长久地形成竞争优势。陈旧的利润观和传统管理思维,困扰了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 (二)企业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无法适应供应链管理的要求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组织结构都是按照不同的职能工作划分权利和责任的,传统上执行同一项工作的所有人员会集中成为一个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通常会按分工考虑如何获得本部门的职能优势,很少充分考虑其它职能部门的工作情况,考虑关联企业的情况则更少甚至不予考虑。这样的企业组织结构,必然使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时遇到以下问题:一是技术问题。主要是企业内部整合的技术问题和供应链整合的技术问题。从企业内部整合的技术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各个子系统仍然各自为政,很多工作交叉作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种状态根本就不适应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从供应链整合的技术角度来看,供应链系统从生产、分配、销售到用户都不是孤立的行为,而是一环扣一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各环节协调一致,才能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我国很多企业还没有掌握这种整合技术,当然谈不上实施具备足够灵活性与可变性的供应链管理。二是合作问题。主要是合作伙伴互相不信任问题和企业文化相互冲突问题。在合作伙伴互相不信任问题上,主要表现是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实体(即供应链节点企业)常常因相互间存在的利益冲突,产生彼此间对抗的行为,从而使供应链中的各项活动无法实行有效的整合和协调;在企业文化相互冲突问题上,主要表现在跨文化的背景下,各节点企业的文化、组织的环境及管理的风格和技巧,对供应链管理的实施造成一定的障碍。以上问题得不到解决,就无法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 (三)企业间缺乏信息共享,阻碍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 调查数据显示,虽然我国有30%的企业有计划地对信息系统进行投资,但信息技术水平仍然落后,很多企业缺乏现代化的物流设施、设备,使得GPS全球定位系统、电子数据交换、自动化仓储系统、计算机辅助运输线路设计和车辆配载等现代科技手段都得不到充分应用。即使有部分企业已经建立起公司的互联网站和管理信息系统,也普遍没有很好地整合信息流,信息严重不透明,企业之间很难实现实时、无缝的信息共享。另外,目前我国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仍缺乏对EDI、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形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的商品信息标准化工作也相当滞后。即使许多部门、企业建立起自己的商品信息库,但数据库字段、类型和长度都不一致,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这些不一致的数据就导致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无法实现。信息不能共享,必然阻碍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我国大企业管理人员认为,没有全面集成信息的能力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主要障碍。 (四)物流标准体系不健全,严重影响供应链管理的高效实施 尽管过去的10年中我国在供应链物流标识标准的建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我国已经建立了供应链物流标识标准体系,并制定了一些重要的标准,如《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物流单元条码》等,但这些标准的应用推广仍存在严重的问题,除了《商品条码》应用较好以外,其它标准的应用并不乐观,《储运单元码》的应用正确率还不到20%。另外,我国大多数企业不但其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基本设备不标准,而且其信息传达也不通畅,与国际上的先进做法差距很大,如集装箱的尺寸、集装箱中托盘的尺寸、卡车的大小、仓库的货架等,国际上都有统一的标准与要求,而我国企业有的采用澳大利亚的标准,有的采用欧美的标准,有的采用日本的标准,还有采用自己企业定义的标准。诸多不同标准的应用,使各个环节的运作无法统一,严重影响了供应链管理的高效实施。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介绍,目前我国在统一标准、规范信息技术方面还有相当大的难度,特别是在产品编码方面,既要国内统一,还要遵循国际的标准,真正做到全世界范围内的一品一码,并不是很简单的事。因此,我国企业在标准化建设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努力。 (五)缺乏人才,影响了供应链管理思想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 供应链管理引入我国只有几年的时间,国内企业界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比较肤浅,虽然有些企业在某些方面的运作体现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但只停留在表面上的认识,不能从多方面、多层次深刻认识供应链管理。在实践方面,目前仅有一些大型企业尝试供应链管理,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还没有运用供应链管理;同时,无论是教育界还是企业界,都缺乏对供应链管理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这样,不仅我国理论界缺乏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人才,而且企业界缺乏懂得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家和熟悉供应链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及诸多技术的综合性人才,这种状况,必然影响供应链管理思想在我国的传播、发展和供应链管理的实施。
这个选题还是比较好的证
你好,我查询了近年来的一些关于供应链的论文:1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模式与信贷风险评价研究 周小斌 浙江工业大学 2010-04-30 2009 硕士 2 基于封闭供应链管理的北京市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 方为辉 北京物资学院 2010-06-11 2010 硕士 3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企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唐波 北京物资学院 2010-06-11 2010 硕士 4 混合渠道两级供应链决策优化模型研究 胡燕娟 浙江工业大学 2010-04-30 2009 硕士 5 非对称信息下二级供应链定价及协调机制研究 严莲莲 浙江工业大学 2010-04-30 2009 硕士 6 基于供应链的西安ABB公司采购管理优化研究 张晓宾 西北大学 2010-03-24 2009 硕士 7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物流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姬利 北京物资学院 2010-06-11 2010 硕士 8 供应链管理在输配电设备制造企业中的研究分析 曹红民 复旦大学 2010-04-26 2009 硕士 9 供应链管理模式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初探 邹燕 北京物资学院 2010-06-11 2010 硕士 10 基于ABM和SDM的供应链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 白阳 浙江大学 2010-06-12 2010 硕士 11 基于精敏思想的电子制造供应链管理的应用研究 台峙 复旦大学 2010-04-26 2009 硕士 12 医疗器械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 齐悦 复旦大学 2010-04-26 2009 硕士 13 KF公司PP-R管材分销导向下的供应链管理 陈桦 复旦大学 2010-04-26 2009 硕士 14 基于退货合同的两期销售易逝品供应链的协调研究 于彩虹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5-04 2009 硕士 15 供应链信任风险评估研究 许崇合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5-04 2009 硕士 能否给我一个邮箱(hi我或者发送百度消息, 其他方式我不能保证收得到),我可以给你发送一些期刊论文或者学位论文,也许对你的选题有一定启发。我专门为百度知道提问者提供论文(当然,我不收费,哈哈,因为学校给了我们下载论文的权限),你可以看看我的回答记录,提供文献居多。需要时请百度hi我,我常在线,不在线时也可以发百度消息给我,但不要留言,我不常到空间去,直接写问题补充我也很少看得的。(记住啦,hi我,给我邮箱和你要的论文的主题,我回来后就帮你找,给你发)希望对你有帮助!——百度知道 举手之劳团队 队长:晓斌11蓝猫
外省则这个题目可写信的东西就比较多了,因为它工艺脏的话也比较多,评估与选择将更好。
对于说你为什么选这个为题目,那就要看你自己研究的重点是什么了,突出研究的重点就能知道什么的含义。
基于国际化经营的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摘要】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文章从简约化、协同化、非核心业务外包化和信息化等四个方面对国际化经营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策略进行了重点阐述和分析。如果需要给个邮箱过来发给你!
供应链、价值链与作业成本法的有机结合摘要:本文通过介绍供应链、价值链与作业成本法的涵义,阐述了三者之间内在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三者进行有机结合的有效措施,得到了现代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新途径。 关键词:供应链;价值链;作业成本法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supply chain, value chain and Activity-based costing. Then we elaborated the intrinsic relation among them, put forward the effective measures of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made for the three. Finally, we obtain the new approaches of the managing modern enterprise cost and the enhanc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Key words: Supply chain; Value chain; Activity-based costing 一、供应链与价值链的关系 1、供应链的涵义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令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中。其基本思想是要实现企业的总成本最优和满足客户需要。 2、价值链的涵义 价值链概念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在其《竞争优势》中最先提出的。他认为价值活动是企业从事的在经济上和技术上有明确界限的各项活动,它们是创造对买方有价值的产品的基础,这些相互联系的价值活动共同作用为企业创造利润,从而形成企业的价值链。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纵向价值链和横向价值链。其研究内容分别涉及核心企业内部、企业和供应商、分销商、服务商和客户等之间的关系以及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价值链分析能够全面了解企业价值活动对产品利润的贡献,有利于培育企业持续降低成本的能力 。 3、供应链与价值链的关系 (1)供应链与价值链的联系 第一、供应链也是一条价值链。供应链不仅是一条联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经济活动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从经济活动增值角度衡量其又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因此,供应链和价值链都是增值链,供应链也是一条价值链。 第二、价值链与供应链都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企业通过自己的价值链影响买方的价值链,从而达到减少买方成本和提高买方效益的目的。所以,企业的价值活动的最终着眼点在于客户的价值链。而供应链是利用信息技术一体化,把触角延伸至客户的客户,直到最终用户。为的就是以客户的需求为企业运做的中心,实时地获取客户信息了解客户需求,快速响应并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第三、供应链和价值链共同存在于企业的价值系统中,共同依赖于企业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共同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共同经营和运作企业的业务流程(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 (2)供应链与价值链的区别 供应链和价值链作为现代企业两种不同的管理思想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如下表所示: 综上所述,供应链和价值链同处于企业的价值系统之中,在不同的位置(企业内和企业间)承担着相似的功能(协调和优化价值活动之间的关联)。因此价值链和供应链可以在价值系统中得到有效地整合。广义的价值链系统可以理解为由内部价值链和供应链两部分组成,价值链可以决定供应链,供应链同样服务和服从于价值链。企业间的竞争,既是价值链间的竞争,也是供应链间的竞争。二、供应链、价值链与作业成本法的有机结合 1、作业成本法的涵义 作业成本法以“成本驱动因素”理论为基本依据,认为: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所以将成本分配分为两个过程,首先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把资源费用归集到各种作业上,然后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把作业成本归集到成本对象,即产品或业务上去。作业成本法把“作业”作为间接费用向成本对象归集的中间环节,不仅使成本核算信息更加科学、准确,而且找到了一种更为科学的分配间接费用的方法,实现了对传统成本会计的重大突破。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是企业降低成本的有力武器。它所掀起的“作业革命”,使成本管理发生了质的变化,在管理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奠基性作用。2、供应链、价值链与作业成本法三者的整合 如果把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各节点经济活动作为一系列“作业”,这些作业就会形成一个有机关联的“作业链”,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所以作业链的形成又表现为价值链的形成。因此可以将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服务,互相取长补短。 作业成本法通过引入“作业”这一中介环节,使得成本的计算对象更加明细化和精确化,其重点是找出各作业的成本动因,采取措施来降低成本,但它没有考虑到各作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由此而产生的各作业成本、价值间的相互关联性,如果单纯地降低作业成本可能导致产品价值的下降,最终可能导致企业竞争力的降低。而价值链管理是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以实现价值增值和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达到对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有效规划和控制。在价值链理论的指导下,只有充分利用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技术,发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协作能力,才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由上可知,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在于对企业内部的成本控制,而价值链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长处在于企业价值的增值和核心竞争力的培植。将三者进行有机结合不仅能降低产品成本,同时还能提高产品价值,从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供应链、价值链与作业成本法有机结合的措施 进行供应链分析和作业链分析。通过供应链分析和作业链分析,全面了解掌握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状况和企业内部作业流程。供应链成本管理涉及到很多环节,产品设计工程师、客户、供应商和制造商等的行为对成本有很大影响,因此需要对供应链上的作业进行分析,以降低总成本。 进行价值链分析。在供应链分析和作业链分析基础上,定量描述并确定整条供应链上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顾客之间,以及作业链各环节间的价值形成与转移过程,即进行价值链分析。通过分析,找出企业供应链价值所占总成本的比例和增长趋势,确定作业链各环节的价值活动的结构构成,正确区分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以利于进一步优化企业价值链。 通过作业成本计算有效进行成本控制。首先进行供应链作业成本计算,计算各个作业的成本,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和计量,为进一步改进作业成本管理提供依据。其次提出动态改进方案。利用作业成本计算的数据,站在客户角度,进一步改进增值作业。最后进行业绩评价。从效率、质量和时间上对作业进行评估,评价客户的盈利能力是否得到增加。 不断维持巩固成本优势,取得成本优势的持久性。只有当企业的成本优势能够长期保持,它的来源是竞争对手们很难模仿时,企业才真正具有了具备战略价值的成本优势,成本管理的最终目标也在于此。
企业的战略是着眼于长远、适应公司内外形势而作的指导性发展规则,它指明了在竞争环境中公司的生存态势、经营方针和发展方向,进而决定了其重要的工作内容和竞争方式,所以战略对企业至关重要。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华为公司的战略分析
摘要 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战略的种类之一,是对企业发展的谋略,是对企业发展中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在市场竞争日益剧烈的今天,企业的发展成为了越来越多企业家思考的问题。在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涌进市场的同时也鉴证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消亡,那么企业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呢?
本文以华为公司为例,重点分析它的发展环境及其战略的定制,概述华为在发展的道路上是如何制定正确及有效的发展战略的,指出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并叙述华为公司与其竞争对手的差异及发展战略模式所不同之处。最后对华为所制定的发展战略进行选择与评价!
前言 在资讯产品生产全球化的今天,各国 *** 对资讯产业的参与度和干预度进一步增强,具体表现在从政策和财力上给予支援;在国际经济和外交中给予保护;直接参与组织制订和监督实施资讯科技的战略性发展计划。体现出 *** 争夺21世纪技术优势、保持和增强经济竞争力及国防实力的强烈意图。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装置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7年创建于中国深圳,是全球最大的电信网路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二大电信基站装置供应商。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资料通讯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路装置、服务和解决方案。在2013年公布的2013年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榜单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名列第一。同时华为也是世界500强中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也是全球第六大手机厂商。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是在对华为所在环境,行业,市场等各方面的分析,研究华为的企业发展战略及其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对其所选择的发展战略进行评价,同时说明企业制定与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进行发展战略的定制都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对华为公司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应用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从行业的特点出发,结合当前国际行业发展的局势、国内通讯行业发展形势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趋势,深入探讨了公司发展战略的形成机制和实施方法。 文章首先结合华为公司的基本情况对其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能力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总结分析了华为公司所面临的机遇、威胁以及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在识别其核心竞争力后,综合应用战略管理分析方法SWOT 分析法、PEST分析法对公司的战略加以分析和评价,确定了华为公司制定发展的战略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对华为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构想及建议。
华为公司概况
华为公司介绍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专门从事通讯网路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固定网、移动网、资料通讯网和增值业务领域的网路解决方案,是中国电信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并已成功进入全球电信市场。目前正专注于3GWCDMA/CDMA2000/TD-SCDMA、NGN、光网路、xDSL、资料通讯等几个领域,希望通过持续投入和努力成为这几个领域的全球领先者。华为目前有员工24000多人,其中外籍员工3400多人。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315位,与上年相比上升三十六位。华为是全球领先的资讯与通讯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业务涵盖了移动、宽频、IP、光网路、电信终端等领域,致力于提供全IP融合解决方案,使终端使用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任何终端享受一致的通讯体验,丰富人们的沟通与生活。
华为在全球建立了8个地区部、55个代表处及技术服务中心,销售及服务网路遍及全球,服务270多个运营商,产品已经进入德国、法国、西班牙、巴西、英国、美国、日本、埃及、新加坡、韩国等70多个国家。据Dittbemer统计,华为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新一代网路系统全球市场占有率18%,全球排名第一,交换接入装置全球出货量连续3年局第一;据Gartner统计,华为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使用者线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二;据RHK统计,华为光网路市场份额全球排名第二;华为是全球少数实现3GWCDMA商用的厂商,已全面掌握WCDMA核心技术,并率先在阿联酋、香港、模里西斯等地区获得成功商用,跻身WCDMA第一阵营,成为全球少数提供全套商用系统的厂商之一。
华为在整合产品开发IPD、整合供应链ISC、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质量控制等诸多方面,与Hay Group、PWC、FHG等公司展开了深入合作。经过多年的管理改进与变革,以及以客户需求驱动的开发流程和供应链流程的实施,华为具备了符合客户利益差异化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了在业界的核心竞争力。
华为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巨集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巨集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巨集观力量。对巨集观环境因素作分析,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分析的具体内容会有差异,但一般都应对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技术Technological和社会Soci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简单而言,称之为PEST分析法。
1Political Factors----政治法律环境
在电信装置产业方面,电信装置产业在 *** 的支援下经历了数字交换机阶段、GSM阶段和3G阶段,实现蛙跳式追赶,为中国企业进入电信市场开启看大门。在2000年以后,华为完成了市场开拓初期的任务,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全球市场体系和产品体系。此时华为非常需要中国 *** 出口信贷的支援。和中兴一样,华为积极地参与了由中国国家领导人率领的企业家代表团,每次出访几乎都带来了中国 *** 为了促进双边合作、扩大中国企业销售的出口信贷政策,而且重点是支援重大合作专案。
2Economic Factors----经济环境
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世界资讯经济和网际网路产业的迅猛发展,为通讯装置制造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使其成为目前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而在国外市场,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使得西方富国纷纷出现财政困难,频频减少对通讯装置的投入,这就却给低产品价格的华为公司装置带来了机遇。
3Sociocultural Factors---社会文化环境
近年来,中国逐步成长为世界最大的行动电话市场,但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市场上,中国手机制造商始终都在追赶世界大品牌的脚步。2010年,这一情形终于有了变化。以下几个数字就能说明问题:据市场调研公司iSuppli统计,深圳华为位列第九。
4Technological Factors---技术环境
随着数字化生存真正来临,在宽频网路必将更加普及的基础上,每个人的社会化属性进一步放大,世界更加扁平化。在授权范围内,任何人均可随时随地平等获得需要的资讯,不为资讯海洋与壁垒困扰。 同时,互动视讯成为资讯的主导表现形式。资讯载体的发展历经“文字、图片、声音、视讯”过程,视讯是资讯表达最直观的形式,ICT基础设施的完善、宽频的普及和服务的云化,将促进人们从使用“语音+文字”向使用“视讯与影象”转变。
华为公司外部机遇与威胁
1机遇
第一,华为公司处在一个快速增长、有着巨大市场的通讯产业中,人们交流的需求与日俱增,电信装置制造行业有着丰厚的超额利润。
第二,凭著军人背景的坚忍不拔,和国家的扶持政策,再加上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财力物力和整个中国经济大幅度的增长,可以说华为的机遇是市场给的,但市场是要靠竞争、靠实力去拼来的,所以说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第三,中国研发成本的低廉,人力资源成本的低廉给华为带来了巨大的成本优势。据统计,华为研发部门的人均费用为万美元/年,而欧洲企业研发部门的人均费用大概为12万~15万美元/年,是华为的6倍。华为研发人员年均工作时间大约为2750小时,而欧洲研发人员年均工作时间大约1300~1400小时,人均投入时间之比为2∶1。因此,华为在产品响应速度和客户服务方面反应较快,这是其能以弱胜强的核心优势。也成就了华为交付成本和交付效率在业界形成良好口碑。
第四,近十年来,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大不如前,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产品大大走俏。在这个机遇下,华为、中兴脱颖而出,不但分享了亚太市场,更是利用其“价效比”,使得欧美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
第五,中国 *** 给予了通讯产业众多扶持政策。华为是中国第一家通讯行业的民营企业,因此国家和 *** 给予华为的政策性支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威胁
第一,来自通讯行业的威胁。目前有种说法:通讯装置制造业已经慢慢变成了夕阳产业,技术能力过剩、服务过剩和终端使用者固有消费习惯的惯性使得电信运营商盈利能力的下降,这就必将影响装置制造商的收入和利润情况。
第二,来自人民币升值、通胀的压力。华为公司目前的销售收入超过75%来自海外,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必将削减华为的竞争力。
第三,来自同行竞争的威胁。通过合并和并购,电信装置制造商已经渐渐形成竞争集团,但显然华为被排除在外。来自竞争对手的联合打压,如果华为准备不足的话,是很有可能伤筋动骨的。
华为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华为公司特有的不可被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按重要性进行排列:第一,研发能力、产品差异性;第二,企业文化;第三,普遍客户关系。
1 研发能力
a低成本研发。在中国,每年毕业300万的工科大学生,华为可以在里面招聘优秀的学生来华为工作,在中国一个研发工程师的工资是欧洲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而法定工作时间是欧洲工程师的倍,而同时中国人勤奋,还经常加班加点。而研发费用的80%以上是人力资源成本,所以,华为投入1块钱研发,相当于欧洲公司投入10块钱。也就是我们的研发成本是欧洲公司的十分之一。
b高质量研发。从“华为”知识战略制定的角度:每年把不少于公司收入的10%投入并将研发经费的10%投入新技术预研;从研发人员数量看,拥有研发员工51000多名,占公司总人数的46%,其中,有1400多人专职从事中长期技术研究工作;从研发成果看:迄今为止,华为已累计在全球申请专利40148件。
2企业文化
华为文化主要是两点:第一,奋斗文化;第二,不让雷锋吃亏。简单地说:你奋斗,就有好的回报,就有发展成长的机会。有急着去采访参观华为时,记下了企业的两个标语:“准时上班就是准时进入工作状态”、“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简单做就是赢家” 。
3普遍客户关系
华为提倡普遍客户关系。不像西方公司只瞄准决策者做工作,华为构筑的是决策者、技术人员、使用者、经营部门、财务部门等等全方位的客户关系。华为在做国际市场时,也继承和发扬了这种普遍客户关系的工作方法,无论是运营商的测试人员以及普通的工程师到总监、CTO、CEO,华为员工都有全方位的接触。让客户感受到尊重。
华为的领导力素质模型第一点就是发展客户的能力,其定义是:这是一种致力于理解客户需求、并主动用各种方法满足客户需求的行为特征。
华为公司的内部优势与劣势
1优势
a华为拥有通讯装置制造业界最为全面的产品线,能提供业界最完整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消除了不同装置间的相容性问题,不但提高了装置利用率,也节省了除错时间,为使用者创造了价值。
b产品价效比高、交付快。华为全球有48%的员工从事研发工作,每年将不低于10%的销售额作为研发投入,这些保证了公司的技术领先和储备,同时,由于华为人力资源成本比发达国家低,产品较之便宜很多。
c先进的生产工艺体系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完整的供应商认证流程保证了产品和工程实施的质量,赢得快速、高质量、低成本的比较竞争优势。
d企业文化和执行力。华为的“狼性”文化强调团结、奉献、学习、创新、获益与公平,更强调积极进取,以绩效为导向。华为有着一套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包括新员工培训、员工考核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字报口号等等,为华为保持其“狼性文化”、“奉献精神”提供了保证。
2劣势
a品牌问题。很多发达国家的人不信任“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他们看来,中国货是价廉质差的代名词,这个大环境对于华为电信装置的销售很不利。此外,“农村包围城市”的国际化战略某种程度上牺牲了华为的品牌形象,不利于其品牌价值提升。
b研发基础环节薄弱,改进型创新多,原创型创新少。华为虽连续数年成为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单位,但这众多的专利中基本上没有原创产品。
c营销模式。国际化初期,华为利用国内派出的销售队伍,采取与国内相同的直接与电信运营商洽谈的直销模式。但实践证明,这只在南美之外的发展中国家比较有效,在发达国家更是行不通。
2.华为公司发展战略选择与制定
华为公司发展战略选定
华为将继续秉承“以客户为中心”,基于客户的需求,逐步建立在电信网路、全球服务和终端三大业务领域的综合优势,为客户提供云、管、端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运营商改善收益 ARPU、提升频宽竞争力 Bandwidth和降低总拥有成本 Cost,实现商业成功。传统行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资讯科技行业与电信行业正在走向融合。电信行业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推动其他传统行业更高效发展,并经历着意义深远的变革——从聚焦语音转变为聚焦资料、从关注管道转向内容、通讯需求从人与人之间延伸至机器与机器的连线、业务型别也从传统的电信业务转向融合的资讯通讯技术业务。
市场主导战略
市场是一切工作的源泉,没有市场的成功,公司不仅不能开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和领先的技术,也不可能实现所有的战略。
1市场是华为的生命。华为今天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市场和技术两方面的实力。其实,华为也是近年来才逐步在技术方面领先的,前几年的产品和技术根本谈不上有多么好,但是,华为的市场人员却能把并不怎么样的产品卖得风风火火。因此,业界以前流传着这样一句形容华为的话:“一流的市场,二流的服务,三流的产品。”我们知道,产品即使不好,也还可以通过强有力的客户关系进行弥补。而客户关系的建立是通过对客户需求的高度关注以及快速反应获得的,也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和客户建立各种不同型别的利益共同体。
2市场是一切工作的核心。首先体现在产品的研发方面,如产品的研发是否立项,产品的设计思路与研发路标如何确定,产品的技术标准如何选择,产品的改进和完善如何进行等等,都是依据市场前景和市场反馈来进行的。
核心技术战略
华为是一个由“营销团队+研发中心”构成的高科技公司,从事的是世界上最前沿的IT与通讯技术研发与销售。因此,核心技术与产品研发是确保华为公司成功的最关键的两个系统。而确保拥有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是华为公司的四大战略之一,因为华为确信,公司产品的竞争力来自核心技术。研发投入达世界领先水平
华为研发中心华为为了持续提升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的能力,长期坚持投入不少于销售收入10%的费用用于研发,而且近两年更是进一步加大了投入。2005年度,华为研发的投入高达47亿元人民币,占上一年度市场销售总额的14%,无论是总额还是比例都在全国电子百强企业中排名第一。华为还坚持将研发投入的10%用于预研,对新技术、新领域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和跟踪。
全员持股战略
独特的全员持股制度,在华为的发展史上曾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没有这个制度,华为就不可能生存,也就不可能发展到今天。因此,全员持股战略是华为成功的四大战略之一。然而这个制度是引发华为争议最多的话题,也一直是社会关注华为的焦点之一。世上最成功的“画蛋孵鸡”激励法
国际化战略
一家公司只有从管理体制、流程、供应链、生产、研发、人力资源等方方面面都实现了国际化,形成相互配套、相互适应、彼此支撑的国际化体系,才能最终实现市场的全面国际化。
和发展中国家所走的道路一样,先是供应链的国际化,再逐步实现生产的本地化。华为在获得代理PABX使用者交换机的第一桶金后,通讯行业巨大的市场容量和高额利润回报迫使华为着手组建自己的技术团队,开始研发自主品牌的产品,逐步掌握了PABX的生产技术,并且开始向市场更大、容量更高的运营商级产品也就是业内所说的“局用程控数字交换机”冲刺。
目前,华为的大部分物料都可以从国内市场获得,物料采购成本因此大幅度降低,公司的供应链经过了一个由“国际化”到“本土化”的自然转变过程。这是发展中国家获得国际产业转移的一个成功范例。“本土化”是在国际竞争的环境里,中国企业凭借实力获得的战果,和改革开放前的那种一切供应链必须来自国内的行政垄断是完全不一样的。
华为公司发展战略效果分析
1华为公司近财物状况
2013 年,华为销售收入实现 1,852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这主要源于华为在海外销售收入的大幅增长,及在电信网路、终端和服务产业的均衡、快速发展。净利润达到 238 亿人民币,利润率为。与此同时,华为实现了 285 亿人民币充裕的经营活动现金流,这将有利于公司与客户一起,把握行业融合带来的市场机遇,实现持续稳健增长。见图4-1由图可见,华为的销售收入、营业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均为逐年上涨趋势。
2华为公司市场占有率
2013 年,华为搭起的全球化均衡布局使公司在电信网路、全球服务和终端业务领域均获得了快速稳健的发展 , 全年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 185,176 百万元,同比增长了 。国内市场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达 64,771 百万元,同比增长了 ,受主要电信运营商投资减少的影响,销售收入增长有所放缓,但保持了稳定的市场地位。
3.华为公司发展战略改进建议
华为在跻身全球电信装置厂商前列的同时,也把整个电信装置制造市场从高利润时代拉到了微利时代,由于华为和中兴的介入,使得中国电信运营商采购装置的成本大大降低。在打败对手的同时,也把自己带入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境界:如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生存。
高层人才战略建议
任正非在华为通过他的个人权威和煽动性的写作,启发著员工的创业 *** ,但这是一个危险的讯号。一旦员工对他失去信任,华为就会“树倒猢狲散”。同时,这是一种短视行为。不要过度依赖创业领袖,应该培养职业经理人执掌高层管理岗位,适当增加如李开复这样的空降兵。
TD战略建议
华为真的不应该放弃TDS-CDMA这么大的市场,而是应该放弃公司在TD方面的一些观点,改变公司在TD方面方面的策略,也就是在TD方面奋起直追,应该还有时间留给华为。
与中兴合作建议
目前,市场有报道称华为和中兴在海外打价格战,这有好处,激发了斗志,有华为的地方就有中兴,他们两个一起打的时候最终还是落到了中国企业的手里。但有增加了内耗,同时由于国际电信巨头的合并,使得华为和中兴追赶他们历程又一次拉长。如果两个公司形成一个联合体,将节省研发成本,在全世界都有实力的研发队伍,组成联合体也避免打价格战”。
人性化管理建议
华为应该更加考虑到人性化的真正内涵。人除了物质之外,还有其它层次的需要,物质是第一性,精神是第二性,华为在文化的假设上除了员工有物质需求之外,需要更多考虑员工作为一名社会人的其它需要。
结束语
通过对华为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密切的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我国通讯市场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华为公司如何在危机下求生存,如何在竞争中求发展,如何迅速的占领市场主导地位,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这就使得公司必须重视企业战略的管理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制定。
本文在对华为公司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详尽、透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企业目标的确定,制定适合公司发展的发展战略措施,即市场主导战略、核心技术战略、全员持股战略、国际化战略。同时提出了华为对华为发展战略的改进建议,即高层人才战略、TD战略、与中兴合作、人性化管理个方面建议,目的为华为有更好的企业发展战略。
因本文的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是在充分了解华为公司、国内通讯行业的基础上,应用所学战略管理的知识,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希望通过该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及提出的改进建议,是华为公司克服发展中的艰难万险,在竞争中不断的壮大。
参考文献:
[1]郑海航,黄津孚.中国企业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2]王象山.未来竞争力-中国企业的战略修炼.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张贯京.华为四张脸.广州:广州经济出版社,2011
[4]胡志刚,包晓闻.中国顶级企业经典管理模式.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5]宋永高.品牌战略和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6]聂正安.管理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
[7]曹志平.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现状、成因及管理[J].管理世界,20103:45-49
[8]杨锡怀,冷克江,王江编著.企业战略管理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9邹昭晞著.企业战略分析[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下页带来更多的
供应链管理能减少产品抵达市场的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顾客满意度。我整理了关于供应链管理论文,欢迎阅读!
供应链管理
摘要:从供应链的合作伙伴选择入手,探讨了供应库存管理和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策略 方法 ,论述了信息技术为供应链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 成本管理 准时采购
1供应链的合作伙伴选择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在于构建灵活有效的供应链,实现物流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双赢,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物流企业要寻找到能够长期合作的伙伴。因为一个理想的供应商不仅可以帮助物流企业降低物料成本、购买成本、运输成本、生产成本以及存货成本,还能减少产品抵达市场的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顾客满意度。
2供应链库存管理
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简称VMI)系统,是指供应商在客户的允许下来管理客户的库存,由供应商决定每种产品的库存水平和维持这些库存水平的策略。在采用VMI的情况下,虽然零售商的商品库存决策主导由供应商把握,但其他方面的决策仍由零售商自己主导。
经研究可知,VMI作为一种建立在零售商—供应商伙伴关系基础上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不仅可以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减少成本,还能为客户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加速资金和物资周转,使供需双方能共享利益,实现多赢。其特点是:一方面信息共享,零售商帮助供应商更有效地做出计划,供应商从零售商处获得销售活动;另一方面供应商完全管理和拥有库存,直到零售商将其售出为止,但是零售商对库存有看管义务,并对库存物品的损坏负责。
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它着重强调双方共同制定库存控制计划,使库存管理成为供需双方连接的纽带和桥梁。
总之,实行联合库存管理,构建一体化的物流系统不仅能使经销商的库存更低,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更低,而且还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更有效地运输物品。这是因为经销商比制造商更接近客户,能更好地对客户要求作出更快地响应,并为购买产品安排融资和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从而使制造商能集中精力,搞好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3供应链成本管理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物流企业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各企业所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由于供应链成本流的特性会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管理的盈利能力,故而最有竞争力的供应链不仅要提供最优的服务,还要使产品以最合理的成本进入市场。供应链成本管理正是物流企业通过整合外部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反应能力、改善服务质量的有效 措施 。
显然,通过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物流企业可以有效地减少成员之间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建立共享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这样就能减少库存量和资金占用,让库存成本大大降低。并且,供应链通过各物流企业的优化组合,成为最快速、最敏捷的流通 渠道 。它除去中间不必要的环节,有效地减少了流通费用,使供应链的流程简单化、高效化和低成本华。
4信息技术:供应链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
信息技术是供应链管理的有力保证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以计算机和信息为特征的知识信息时代。为了在市场中获得更有利的竞争地位,物流企业必须重视信息在物流生产经营中的巨大作用。物流企业是一个多层次系统的有机结构,为了实现物流发展的目标,物流企业必须通过信息的不断传递,一方面进行纵向的上下级信息传递,把不同层次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另一方面进行横向的信息传递,把各部门、各岗位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通过信息技术处理人、财、物和产、供、销之间的复杂关系。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由网络信息系统组成的知识信息社会里,物流企业还需通过网络,捕捉最能创造价值的经营方式、方法和技术,创建网络化的物流运作模式。
通过信息共享减小需求放大效应
减小需求放大效应的有效方法是在供应链内部为每一个成员企业提供有关客户实际需求的全部资料,供应链的每个成员便可以使用客户的实际需求数据来进行更加准确的预测,而不是仅仅依据相邻下游企业发出的订单来预测。
通过信息集成改进生产计划和控制
借助信息技术,供应链成员企业可将生产计划和实时的生产进度信息传递给全体合作伙伴共享,以此改善物流生产的计划和控制。
显然,通过供应链合作伙伴的信息共享,供应链上游企业便可清晰了解下游企业的生产和调拨物资,实现准时供应:而下游企业就可避免不必要的库存,同时柔性调节自己的生产计划。
总之,通过及时共享信息,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便能紧密衔接在一起,从而避免供应链出现供需脱节的现象,确保供应链的整体利益。
通过信息集成实现准时采购
要实现准时采购,供需双方必须围绕订单进行同步运作。当采购部门产生一个订单时,供应商就应开始着手进行物资的准备工作。而与此同时,采购部门应编制详细的采购计划,对方的制造部门也应开始生产的准备工作。这样,一旦采购部门把详细的采购订单提供给供应商时,供应商就能迅速地组织生产。而当客户需求发生改变时,采购订单又驱动制造订单发生改变,这是一种快速的改变过程。
由于采购部门的主要工作事沟通供应与制造部门之间的联系,使供应链系统得以准时响应客户的需求,从而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所以这种准时化订单驱动的方式大大简化了采购工作流程。
参考文献:
【1】卢燕铭.供应链管理的新趋势【J】创新物流,2008(3).
【2】高本河,缪新,沐朝.供应链管理【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4.
【3】秦小艳.我国降低存货持有成本以及物流行政管理成本的途径【J】中外物流,2006(8).
【4】张长青.采购供应链上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8(1)
【5】(英)马丁·克里斯托弗.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姬杨(1977),女,汉族,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供应链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之供应链管理,下面带来企业管理之供应链管理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企业管理之供应链管理【1】
【摘 要】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供应链管理之间的竞争,文章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容出发,从实现供应链管理一体化,到缩短产品周期,快速反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大电子商务有效应用,降低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
一、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含义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推动了企业的全球化、网络化过程。
全球化经济加速推动企业寻求新的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
传统的企业组织中的采购、生产、销售等看似整体,但却是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的企业运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制造模式发展的需要,落后封闭的管理体制,更无法适应网络化竞争的社会发展需要。
什么是现代化新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 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和定义。
伊文斯(Evens)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
菲利浦(Phillip)则认为供应链管理不是供应商管理的别称,而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它把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1]
二、供应链管理一体化
现代供应链的概念和传统的销售链是不同的,现代供应链是一种管理性的方法体系,它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终端用户,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2]因此供应链管理是信息控制中心、组织和协调各节点的中心枢纽。
首先供应链是跨行业与部门,涉及供应一种产品到最终消费者的所有活动,所以供应链管理需要一条以市场消费者驱动为中心的紧密的信息流。
即在从零售商向上游的传输过程中要求速度快,要求链中节点企业共享订单需求信息、库存状况、产能计划、生产进度、销售计划、需求预测和物流出货计划等,并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做到资源共享。
供应链各环节必须紧密协作,同心同力,达到生产和销售同步;其次现代供应链竞争实力取决于链上的最弱的一个环节,也就是人们常常谈到的“木桶原理”。
木桶装水的多少是由最短的那根桶片决定的,所以供应链上的各节点,包含加盟的节点企业以及企业内部各环节必须注重自己对应衔接点的协调合作,共进退,共发展,使各职能(采购、生产、分销、销售、物流等)运作最优化;其次供应链中的组织之间必须是紧密联系的,供应链伙伴之间的沟通渠道必须是通畅的,应该为同心协力,为共同的目标奋斗,否则供应链一体化的运作模式是不能顺利运行的,也是不能实现的。
三、供应链管理主要方法
(一)缩短产品周期
在供应链一体化的运作模式的前提下,缩短产品周期,快速反应市场需求变化,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效率, 加大电子商务有效应用和系统化作业模式是目前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方法。
现代消费者不但要求产品的样式多样化,同时其需求的变化速度之快更是令人惊叹不已。
为了适应现实需要,不但流通末端需要尽量减少库存产品,生产现场也要实现多品种的少量生产,如CTO模式。
加上新生的E时代群体特别喜新厌旧,这种特性使产品生命的周期愈来愈短。
产品周期在此是指新产品从研发设计开始,接单、采购、生产、检测、包装、运输、销售到终端用户使用,甚至直至产品的生命结束的一系列过程。
因此缩短产品周期涉及整个供应链上所有的环节,需要各职能上所有人的重视和配后,无缝隙信息流在此显得特别重要。
新产品的研发应该以客户的需要为起点,以顾客需求满足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的设计和服务,为了赢得顾客、赢得市场首先要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让顾客参与产品方案设计,了解产品制造过程,倾听客户的心声,满足客户的需求,让自己设计的产品一出炉就成为客户所期望的产品。
既节约人力,物力,降低成本,又缩短产品周期,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
(二)快速反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大电子商务有效应用
快速反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大电子商务应用和系统化作业模式,淘宝和东方商城就是最好的成功案例。
以经济学的角度定义,市场需求是指一定的顾客在一定的地区、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市场营销环境和一定的市场营销方案下购买的总量。
市场需求是开展市场营销各项工作的根本。
市场需求瞬息万变,如果不能正确分析、把握市场需求,快速反应,企业将迷失方向,错失良机,失去竞争力。
现代供应链管理最核心的本质是通过客户和供应商网络进行有效的沟通协作。
电子商务对于制造和分销的重要性无疑是先进的供应链管理。
要想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和增强客户服务,必须加强对电子商务手段的有效应用。
电子商务是一种采用最先进信息技术的买卖方式。
我国企业电子商务营销已随着Internet的发展逐渐兴起。
1994年前后,由我国政府批准建成了CERNET、CSNET、GBNET和CHINANET等四大互联网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我国企业已在尝试利用Internet开展电子商务营销。
我国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已陆续开通银行安全支付系统,结合Internet完成ISP与客户之间的交易结算。
随着国内结算体系的'逐渐完善和与世界接轨,电子商务营销将在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
目前,国际电子商务市场已成为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从事电子商务营销的企业已在世界经济领域崭露头角。
企业发展电子商务营销要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目标市场消费者的行为特征、本企业的经济实力、营销环境状况等因素来制定本企业营销目标,选择适合上网交易的产品,利用网络工具进行营销策划,选择合适的营销金融中介开展网上交易,并利用网上工具进行数据统计和评估,及时调整策略,赢得市场主导地位。
如果以高速、低成本与客户、供应商进行交流和协作是有效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成功因素,那么完全电子化的供应链(e-SCM)和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eERP,与之结合的电子商务就是供应链管理的完美体现。
(三)降低物流成本,加快资金周转率和信息传递
供应链的管理要求降低整体物流成本,加快资金周转率和信息传递,使供应链上的各项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合理利用。
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作为营销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青睐。
物流信息化管理通过条码和GPS等现代管理工具与方法,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营销成本。
现代物流已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取悦顾客、强化价值主张的重要机会,并且是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重要利润源泉。
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中指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3]从物流定义中不难看出,物流贯穿在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始终,无论是采购原材料,仓储,还是成品运输销售,物流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企业应该分析自身物流成本,与优秀的物流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实现供应链管理。
使由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实现物流一体化,使整个供应链利益最大化,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四、供应链管理的终极目标
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最终目标是企业如何整合利用其各级供应商的业务流程、技术和能力以加强其竞争优势。
在供应链模式中,产品生产是由客户拉动的,而不是未形成供应链之前制造厂商的推式业务模式。
供应链管理模式在网络经济下的实质是网络竞争环境中企业与重要供应商的协作关系。[4]
全球化、网络化、系统性和综合性的企业运作模式,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砝码。
而供应链管理所强调的缩短产品周期,快速反应市场需求变化,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大电子商务有效应用和系统化作业模式正是这竞争砝码的核心。
国际上一些著名的企业,如惠普、沃尔玛、阿里巴巴,中兴,华为公司等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让更多企业坚信供应链管理是未来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2]陈子侠,蒋长兵,胡军.供应链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丁俊发.国际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4]仇春高.网络经济下的供应链管理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8(1).
项目管理与企业管理主导模式转换【2】
摘要: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管理的主导模式也不同。
企业要根据自身创造财富的手段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创造财富的主要方式也发生了改变,项目管理正是适应这种变化的管理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开始转换企业管理模式以适应经济的发展,项目管理也将成为未来企业管理的主导模式。
关键词:项目管理 企业管理主导模式 转换
一、企业管理主导模式简介与分析
目前企业管理主导模式主要有两大类,即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
(一)运营管理
运营管理主要是指在相对封闭和内外部条件一定的环境下,对所要管理的对象,采用运营管理方式和策略,开展重复性和持续性的管理内容。
对于以增产与节约为主要创造财富方式的企业来说,由于产品生命周期比较长,客户和市场需求相对单一和稳定,企业必须在很长时间内通过降低成本或增加产量等措施保持其在市场中的占有率,而日常运营管理模式具有比较高的管理效率,能使企业在标准化方面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因此使用日常运营管理模式对这些企业来说来是必然的选择。
(二)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指在相对开放和竞争环境较为激烈,产品层出不穷的环境下,对企业管理对象开展特殊的或者具有创新性的管理内容。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快速提高,很多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提升,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这些企业的财富创造方式以创新为主,因此面对灵活多变的市场需求,企业产品必须做到应对迅速而又灵活,基于团队的项目管理模式,正是适合这种市场规律的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
二、项目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优越性
(一)项目管理模式提升企业创新性
采用日常运营管理模式的企业一般都会有自己的比较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在企业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可以从该类产品中获得比较稳定的收益。
但该类产品更新换代慢,市场竞争力不够强,在市场产品层出不穷的今天,某产品开发周期较长,建立标准化运营流程过程缓慢,产品开发成本较大,风险较高;而项目管理模式通过对产品创新,从根本上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降低产品开发风险,使产品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项目管理模式提升企业利润率
采用日常运营管理模式的企业,其利润计算公式为:
A=(B—C)*Q
其中,A——企业利润,B——产品销售价格,C——产品成本,Q——产品销量。
由公式可以看出,企业增加利润的方法只有两个:降低成本和提高产量,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降低成本和提高产量增加企业利润的空间都很小。
采用项目管理模式的企业,其利润计算公式为:
N*R=∑(P。-C。)*Q。/(1+i)-Co
其中,A——企业收益,N——产品生命周期,P。——平均的产品价格,C。——产品成本,Q。——各年度的销售量,i——利率,Co——该产品研发成本。
由公式可以看出,企业增加利润的方法除了降低成本和提高产量外,还可通过改变产品生命周期来适应市场的需求。
(三)项目管理模式更能提升企业内部效率
日常运营管理是基于明确的部门分工基础之的,这种部门分工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创新的发展。
而项目管理模式以信息为基础,企业内部通过组织和技术紧密联系各个部门,对市场产品更新有快速灵活的应变能力,富有创造性和团队合作,从而形成创新活动成为企业主导活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三、企业项目管理的应用和转换
现代企业项目管理在市场经济激烈的产品竞争中具有比较大的竞争力,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具有巨大优势。
企业在应用项目管理的时候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企业项目管理模式构建的前提
现代企业面对的内外部系统和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项目管理活动要能符合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规划要求,在应用项目管理的时候要从企业整体发展规划出发考虑整个企业的所有内部和外部环境。
所以利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和理论将企业整体发展规划整合到企业项目管理体系中,是企业项目管理模式应用的前提和基础。
(二)企业项目管理模式构建的原则
基于企业战略发展视角来规划企业内部各个项目管理活动,对每个项目内容实行并行管理,并对相同或者类似的内容采用统一的管理方式。
建立企业项目管理平台,通过对项目管理目标、项目管理组织、信息系统的统一,按照项目管理的理论,将相同或者类似的产品内容放在统一平台上进行,一方面可以简化流程,另一方面可以节省产品开发和管理成本。
对企业项目管理进行结构化分析,将集成创新的思想引入项目管理模式中。
(三)企业项目管理模式构建的方法
企业项目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企业项目管理目标:是指根据市场需求、企业自身的市场定位和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合理的项目管理目标,使企业内部所有项目管理活动按照以上目标运行。
在目标制定过程中,企业项目管理应以长期发展目标为重点。
企业项目管理组织:企业应该建立专门的项目管理部门,部门人员应该具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可以使项目管理成为企业管理活动的主要活动,强大的项目管理团队是项目深入开展和成功实施的必要条件。
企业项目管理系统方法:企业内部各个项目管理之间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
企业管理人员在运用项目管理系统的时候,一定要将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争取将管理最优化,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四、结束语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模式,使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的环境特征。
而项目管理模式正是伴随着这样的环境特征而出现的。
项目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新理念,能够提升企业自身创新性和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时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之明.项目管理与知识经济,中国投资[J] 2002年第4期
[2]程铁信.项目管理发展评述,管理评论[J] 2004年第2期
企业的战略是着眼于长远、适应公司内外形势而作的指导性发展规则,它指明了在竞争环境中公司的生存态势、经营方针和发展方向,进而决定了其重要的工作内容和竞争方式,所以战略对企业至关重要。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华为公司的战略分析
摘要 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战略的种类之一,是对企业发展的谋略,是对企业发展中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在市场竞争日益剧烈的今天,企业的发展成为了越来越多企业家思考的问题。在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涌进市场的同时也鉴证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消亡,那么企业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呢?
本文以华为公司为例,重点分析它的发展环境及其战略的定制,概述华为在发展的道路上是如何制定正确及有效的发展战略的,指出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并叙述华为公司与其竞争对手的差异及发展战略模式所不同之处。最后对华为所制定的发展战略进行选择与评价!
前言 在资讯产品生产全球化的今天,各国 *** 对资讯产业的参与度和干预度进一步增强,具体表现在从政策和财力上给予支援;在国际经济和外交中给予保护;直接参与组织制订和监督实施资讯科技的战略性发展计划。体现出 *** 争夺21世纪技术优势、保持和增强经济竞争力及国防实力的强烈意图。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装置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7年创建于中国深圳,是全球最大的电信网路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二大电信基站装置供应商。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资料通讯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路装置、服务和解决方案。在2013年公布的2013年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榜单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名列第一。同时华为也是世界500强中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也是全球第六大手机厂商。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是在对华为所在环境,行业,市场等各方面的分析,研究华为的企业发展战略及其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对其所选择的发展战略进行评价,同时说明企业制定与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进行发展战略的定制都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对华为公司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应用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从行业的特点出发,结合当前国际行业发展的局势、国内通讯行业发展形势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趋势,深入探讨了公司发展战略的形成机制和实施方法。 文章首先结合华为公司的基本情况对其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能力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总结分析了华为公司所面临的机遇、威胁以及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在识别其核心竞争力后,综合应用战略管理分析方法SWOT 分析法、PEST分析法对公司的战略加以分析和评价,确定了华为公司制定发展的战略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对华为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构想及建议。
华为公司概况
华为公司介绍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专门从事通讯网路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固定网、移动网、资料通讯网和增值业务领域的网路解决方案,是中国电信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并已成功进入全球电信市场。目前正专注于3GWCDMA/CDMA2000/TD-SCDMA、NGN、光网路、xDSL、资料通讯等几个领域,希望通过持续投入和努力成为这几个领域的全球领先者。华为目前有员工24000多人,其中外籍员工3400多人。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315位,与上年相比上升三十六位。华为是全球领先的资讯与通讯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业务涵盖了移动、宽频、IP、光网路、电信终端等领域,致力于提供全IP融合解决方案,使终端使用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任何终端享受一致的通讯体验,丰富人们的沟通与生活。
华为在全球建立了8个地区部、55个代表处及技术服务中心,销售及服务网路遍及全球,服务270多个运营商,产品已经进入德国、法国、西班牙、巴西、英国、美国、日本、埃及、新加坡、韩国等70多个国家。据Dittbemer统计,华为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新一代网路系统全球市场占有率18%,全球排名第一,交换接入装置全球出货量连续3年局第一;据Gartner统计,华为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使用者线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二;据RHK统计,华为光网路市场份额全球排名第二;华为是全球少数实现3GWCDMA商用的厂商,已全面掌握WCDMA核心技术,并率先在阿联酋、香港、模里西斯等地区获得成功商用,跻身WCDMA第一阵营,成为全球少数提供全套商用系统的厂商之一。
华为在整合产品开发IPD、整合供应链ISC、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质量控制等诸多方面,与Hay Group、PWC、FHG等公司展开了深入合作。经过多年的管理改进与变革,以及以客户需求驱动的开发流程和供应链流程的实施,华为具备了符合客户利益差异化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了在业界的核心竞争力。
华为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巨集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巨集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巨集观力量。对巨集观环境因素作分析,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分析的具体内容会有差异,但一般都应对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技术Technological和社会Soci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简单而言,称之为PEST分析法。
1Political Factors----政治法律环境
在电信装置产业方面,电信装置产业在 *** 的支援下经历了数字交换机阶段、GSM阶段和3G阶段,实现蛙跳式追赶,为中国企业进入电信市场开启看大门。在2000年以后,华为完成了市场开拓初期的任务,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全球市场体系和产品体系。此时华为非常需要中国 *** 出口信贷的支援。和中兴一样,华为积极地参与了由中国国家领导人率领的企业家代表团,每次出访几乎都带来了中国 *** 为了促进双边合作、扩大中国企业销售的出口信贷政策,而且重点是支援重大合作专案。
2Economic Factors----经济环境
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世界资讯经济和网际网路产业的迅猛发展,为通讯装置制造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使其成为目前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而在国外市场,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使得西方富国纷纷出现财政困难,频频减少对通讯装置的投入,这就却给低产品价格的华为公司装置带来了机遇。
3Sociocultural Factors---社会文化环境
近年来,中国逐步成长为世界最大的行动电话市场,但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市场上,中国手机制造商始终都在追赶世界大品牌的脚步。2010年,这一情形终于有了变化。以下几个数字就能说明问题:据市场调研公司iSuppli统计,深圳华为位列第九。
4Technological Factors---技术环境
随着数字化生存真正来临,在宽频网路必将更加普及的基础上,每个人的社会化属性进一步放大,世界更加扁平化。在授权范围内,任何人均可随时随地平等获得需要的资讯,不为资讯海洋与壁垒困扰。 同时,互动视讯成为资讯的主导表现形式。资讯载体的发展历经“文字、图片、声音、视讯”过程,视讯是资讯表达最直观的形式,ICT基础设施的完善、宽频的普及和服务的云化,将促进人们从使用“语音+文字”向使用“视讯与影象”转变。
华为公司外部机遇与威胁
1机遇
第一,华为公司处在一个快速增长、有着巨大市场的通讯产业中,人们交流的需求与日俱增,电信装置制造行业有着丰厚的超额利润。
第二,凭著军人背景的坚忍不拔,和国家的扶持政策,再加上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财力物力和整个中国经济大幅度的增长,可以说华为的机遇是市场给的,但市场是要靠竞争、靠实力去拼来的,所以说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第三,中国研发成本的低廉,人力资源成本的低廉给华为带来了巨大的成本优势。据统计,华为研发部门的人均费用为万美元/年,而欧洲企业研发部门的人均费用大概为12万~15万美元/年,是华为的6倍。华为研发人员年均工作时间大约为2750小时,而欧洲研发人员年均工作时间大约1300~1400小时,人均投入时间之比为2∶1。因此,华为在产品响应速度和客户服务方面反应较快,这是其能以弱胜强的核心优势。也成就了华为交付成本和交付效率在业界形成良好口碑。
第四,近十年来,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大不如前,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产品大大走俏。在这个机遇下,华为、中兴脱颖而出,不但分享了亚太市场,更是利用其“价效比”,使得欧美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
第五,中国 *** 给予了通讯产业众多扶持政策。华为是中国第一家通讯行业的民营企业,因此国家和 *** 给予华为的政策性支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威胁
第一,来自通讯行业的威胁。目前有种说法:通讯装置制造业已经慢慢变成了夕阳产业,技术能力过剩、服务过剩和终端使用者固有消费习惯的惯性使得电信运营商盈利能力的下降,这就必将影响装置制造商的收入和利润情况。
第二,来自人民币升值、通胀的压力。华为公司目前的销售收入超过75%来自海外,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必将削减华为的竞争力。
第三,来自同行竞争的威胁。通过合并和并购,电信装置制造商已经渐渐形成竞争集团,但显然华为被排除在外。来自竞争对手的联合打压,如果华为准备不足的话,是很有可能伤筋动骨的。
华为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华为公司特有的不可被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按重要性进行排列:第一,研发能力、产品差异性;第二,企业文化;第三,普遍客户关系。
1 研发能力
a低成本研发。在中国,每年毕业300万的工科大学生,华为可以在里面招聘优秀的学生来华为工作,在中国一个研发工程师的工资是欧洲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而法定工作时间是欧洲工程师的倍,而同时中国人勤奋,还经常加班加点。而研发费用的80%以上是人力资源成本,所以,华为投入1块钱研发,相当于欧洲公司投入10块钱。也就是我们的研发成本是欧洲公司的十分之一。
b高质量研发。从“华为”知识战略制定的角度:每年把不少于公司收入的10%投入并将研发经费的10%投入新技术预研;从研发人员数量看,拥有研发员工51000多名,占公司总人数的46%,其中,有1400多人专职从事中长期技术研究工作;从研发成果看:迄今为止,华为已累计在全球申请专利40148件。
2企业文化
华为文化主要是两点:第一,奋斗文化;第二,不让雷锋吃亏。简单地说:你奋斗,就有好的回报,就有发展成长的机会。有急着去采访参观华为时,记下了企业的两个标语:“准时上班就是准时进入工作状态”、“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简单做就是赢家” 。
3普遍客户关系
华为提倡普遍客户关系。不像西方公司只瞄准决策者做工作,华为构筑的是决策者、技术人员、使用者、经营部门、财务部门等等全方位的客户关系。华为在做国际市场时,也继承和发扬了这种普遍客户关系的工作方法,无论是运营商的测试人员以及普通的工程师到总监、CTO、CEO,华为员工都有全方位的接触。让客户感受到尊重。
华为的领导力素质模型第一点就是发展客户的能力,其定义是:这是一种致力于理解客户需求、并主动用各种方法满足客户需求的行为特征。
华为公司的内部优势与劣势
1优势
a华为拥有通讯装置制造业界最为全面的产品线,能提供业界最完整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消除了不同装置间的相容性问题,不但提高了装置利用率,也节省了除错时间,为使用者创造了价值。
b产品价效比高、交付快。华为全球有48%的员工从事研发工作,每年将不低于10%的销售额作为研发投入,这些保证了公司的技术领先和储备,同时,由于华为人力资源成本比发达国家低,产品较之便宜很多。
c先进的生产工艺体系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完整的供应商认证流程保证了产品和工程实施的质量,赢得快速、高质量、低成本的比较竞争优势。
d企业文化和执行力。华为的“狼性”文化强调团结、奉献、学习、创新、获益与公平,更强调积极进取,以绩效为导向。华为有着一套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包括新员工培训、员工考核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字报口号等等,为华为保持其“狼性文化”、“奉献精神”提供了保证。
2劣势
a品牌问题。很多发达国家的人不信任“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他们看来,中国货是价廉质差的代名词,这个大环境对于华为电信装置的销售很不利。此外,“农村包围城市”的国际化战略某种程度上牺牲了华为的品牌形象,不利于其品牌价值提升。
b研发基础环节薄弱,改进型创新多,原创型创新少。华为虽连续数年成为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单位,但这众多的专利中基本上没有原创产品。
c营销模式。国际化初期,华为利用国内派出的销售队伍,采取与国内相同的直接与电信运营商洽谈的直销模式。但实践证明,这只在南美之外的发展中国家比较有效,在发达国家更是行不通。
2.华为公司发展战略选择与制定
华为公司发展战略选定
华为将继续秉承“以客户为中心”,基于客户的需求,逐步建立在电信网路、全球服务和终端三大业务领域的综合优势,为客户提供云、管、端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运营商改善收益 ARPU、提升频宽竞争力 Bandwidth和降低总拥有成本 Cost,实现商业成功。传统行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资讯科技行业与电信行业正在走向融合。电信行业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推动其他传统行业更高效发展,并经历着意义深远的变革——从聚焦语音转变为聚焦资料、从关注管道转向内容、通讯需求从人与人之间延伸至机器与机器的连线、业务型别也从传统的电信业务转向融合的资讯通讯技术业务。
市场主导战略
市场是一切工作的源泉,没有市场的成功,公司不仅不能开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和领先的技术,也不可能实现所有的战略。
1市场是华为的生命。华为今天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市场和技术两方面的实力。其实,华为也是近年来才逐步在技术方面领先的,前几年的产品和技术根本谈不上有多么好,但是,华为的市场人员却能把并不怎么样的产品卖得风风火火。因此,业界以前流传着这样一句形容华为的话:“一流的市场,二流的服务,三流的产品。”我们知道,产品即使不好,也还可以通过强有力的客户关系进行弥补。而客户关系的建立是通过对客户需求的高度关注以及快速反应获得的,也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和客户建立各种不同型别的利益共同体。
2市场是一切工作的核心。首先体现在产品的研发方面,如产品的研发是否立项,产品的设计思路与研发路标如何确定,产品的技术标准如何选择,产品的改进和完善如何进行等等,都是依据市场前景和市场反馈来进行的。
核心技术战略
华为是一个由“营销团队+研发中心”构成的高科技公司,从事的是世界上最前沿的IT与通讯技术研发与销售。因此,核心技术与产品研发是确保华为公司成功的最关键的两个系统。而确保拥有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是华为公司的四大战略之一,因为华为确信,公司产品的竞争力来自核心技术。研发投入达世界领先水平
华为研发中心华为为了持续提升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的能力,长期坚持投入不少于销售收入10%的费用用于研发,而且近两年更是进一步加大了投入。2005年度,华为研发的投入高达47亿元人民币,占上一年度市场销售总额的14%,无论是总额还是比例都在全国电子百强企业中排名第一。华为还坚持将研发投入的10%用于预研,对新技术、新领域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和跟踪。
全员持股战略
独特的全员持股制度,在华为的发展史上曾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没有这个制度,华为就不可能生存,也就不可能发展到今天。因此,全员持股战略是华为成功的四大战略之一。然而这个制度是引发华为争议最多的话题,也一直是社会关注华为的焦点之一。世上最成功的“画蛋孵鸡”激励法
国际化战略
一家公司只有从管理体制、流程、供应链、生产、研发、人力资源等方方面面都实现了国际化,形成相互配套、相互适应、彼此支撑的国际化体系,才能最终实现市场的全面国际化。
和发展中国家所走的道路一样,先是供应链的国际化,再逐步实现生产的本地化。华为在获得代理PABX使用者交换机的第一桶金后,通讯行业巨大的市场容量和高额利润回报迫使华为着手组建自己的技术团队,开始研发自主品牌的产品,逐步掌握了PABX的生产技术,并且开始向市场更大、容量更高的运营商级产品也就是业内所说的“局用程控数字交换机”冲刺。
目前,华为的大部分物料都可以从国内市场获得,物料采购成本因此大幅度降低,公司的供应链经过了一个由“国际化”到“本土化”的自然转变过程。这是发展中国家获得国际产业转移的一个成功范例。“本土化”是在国际竞争的环境里,中国企业凭借实力获得的战果,和改革开放前的那种一切供应链必须来自国内的行政垄断是完全不一样的。
华为公司发展战略效果分析
1华为公司近财物状况
2013 年,华为销售收入实现 1,852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这主要源于华为在海外销售收入的大幅增长,及在电信网路、终端和服务产业的均衡、快速发展。净利润达到 238 亿人民币,利润率为。与此同时,华为实现了 285 亿人民币充裕的经营活动现金流,这将有利于公司与客户一起,把握行业融合带来的市场机遇,实现持续稳健增长。见图4-1由图可见,华为的销售收入、营业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均为逐年上涨趋势。
2华为公司市场占有率
2013 年,华为搭起的全球化均衡布局使公司在电信网路、全球服务和终端业务领域均获得了快速稳健的发展 , 全年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 185,176 百万元,同比增长了 。国内市场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达 64,771 百万元,同比增长了 ,受主要电信运营商投资减少的影响,销售收入增长有所放缓,但保持了稳定的市场地位。
3.华为公司发展战略改进建议
华为在跻身全球电信装置厂商前列的同时,也把整个电信装置制造市场从高利润时代拉到了微利时代,由于华为和中兴的介入,使得中国电信运营商采购装置的成本大大降低。在打败对手的同时,也把自己带入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境界:如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生存。
高层人才战略建议
任正非在华为通过他的个人权威和煽动性的写作,启发著员工的创业 *** ,但这是一个危险的讯号。一旦员工对他失去信任,华为就会“树倒猢狲散”。同时,这是一种短视行为。不要过度依赖创业领袖,应该培养职业经理人执掌高层管理岗位,适当增加如李开复这样的空降兵。
TD战略建议
华为真的不应该放弃TDS-CDMA这么大的市场,而是应该放弃公司在TD方面的一些观点,改变公司在TD方面方面的策略,也就是在TD方面奋起直追,应该还有时间留给华为。
与中兴合作建议
目前,市场有报道称华为和中兴在海外打价格战,这有好处,激发了斗志,有华为的地方就有中兴,他们两个一起打的时候最终还是落到了中国企业的手里。但有增加了内耗,同时由于国际电信巨头的合并,使得华为和中兴追赶他们历程又一次拉长。如果两个公司形成一个联合体,将节省研发成本,在全世界都有实力的研发队伍,组成联合体也避免打价格战”。
人性化管理建议
华为应该更加考虑到人性化的真正内涵。人除了物质之外,还有其它层次的需要,物质是第一性,精神是第二性,华为在文化的假设上除了员工有物质需求之外,需要更多考虑员工作为一名社会人的其它需要。
结束语
通过对华为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密切的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我国通讯市场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华为公司如何在危机下求生存,如何在竞争中求发展,如何迅速的占领市场主导地位,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这就使得公司必须重视企业战略的管理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制定。
本文在对华为公司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详尽、透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企业目标的确定,制定适合公司发展的发展战略措施,即市场主导战略、核心技术战略、全员持股战略、国际化战略。同时提出了华为对华为发展战略的改进建议,即高层人才战略、TD战略、与中兴合作、人性化管理个方面建议,目的为华为有更好的企业发展战略。
因本文的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是在充分了解华为公司、国内通讯行业的基础上,应用所学战略管理的知识,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希望通过该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及提出的改进建议,是华为公司克服发展中的艰难万险,在竞争中不断的壮大。
参考文献:
[1]郑海航,黄津孚.中国企业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2]王象山.未来竞争力-中国企业的战略修炼.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张贯京.华为四张脸.广州:广州经济出版社,2011
[4]胡志刚,包晓闻.中国顶级企业经典管理模式.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5]宋永高.品牌战略和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6]聂正安.管理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
[7]曹志平.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现状、成因及管理[J].管理世界,20103:45-49
[8]杨锡怀,冷克江,王江编著.企业战略管理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9邹昭晞著.企业战略分析[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下页带来更多的
如果认真研究一下这些年,打着苹果顺风车发展的供应商,那么可能站在苹果供应链的角度来看,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痛并快乐着。尽管供应链上的企业或工厂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优势,但在跟苹果的交涉之中,还是处于一个比较被动的地位。这个没办法,苹果“店大欺客”呗。当然了,作为苹果的供应链,优点就是有很多自己的核心技术,代工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满足苹果的要求。至于缺点的话,那可能也是被苹果“逼迫”出来的,那就是利润方面被苹果压得太狠,赚不了太多钱。
在苹果的供应链上,它的优点则在于苹果的质量特别的好,很耐用,而且顾客也相对比较多,现在很多人都选择买苹果这一款手机来使用。而他的缺点就在于,它的设计这一个部分。就以我个人而言,随着苹果手机的更新换代,现在的苹果手机远远没有以前的那么好看了,导致流失了很多的顾客。
苹果公司采用了一种新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这种库存管理策略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供应链是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供应链管理是对贯穿其中的产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与优化。但对大多数公司来说,管理往往止步于一级供应商,即跟公司直接有订单交易的供应商。而对于那些具备独特的技术、工艺的二级、三级甚至四级供应商(以下统称下级供应商),采购方认为应该归一级供应商管理,因为他们直接跟下级供应商有订单交易;而一级供应商呢,又缺乏技术和管理能力,没法对下级供应商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于是,下级供应商在很多公司就属于"三不管"地带,有供应商选择(比如由采购方的设计部门选定)、但是没有后续管理,或者说管理不善,形成供应链的风险源。扩展资料:供应链的分类:根据供应链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内部供应链是指企业内部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采购部门、生产部门、仓储部门、销售部门等组成的供需网络。 外部供应链则是指企业外部的,与企业相关的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厂商、储运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的关系:二者共同组成了企业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到消费者的供应链。可以说,内部供应链是外部供应链的缩小化。如对于制造厂商,其采购部门就可看作外部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它们的区别只在于外部供应链范围大,涉及企业众多,企业间的协调更困难。
苹果的产品都是做代工,就是他一些核心部件才自己建造,其他的都是由世界各地的厂商为他们代为建造,虽然说现在他们确实有很高的知名度,有很多厂商愿意和他们合作,但如果说这些代工厂商突然联合起来要求加价,那他就很尴尬了,因为它本身没有那么强的生产能力,它仅仅有核心部件,它造不出来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