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细菌的耐药性知网论文

细菌的耐药性知网论文

发布时间:

细菌的耐药性知网论文

因为细菌的传代时间很短,几小时甚至更短就可进行一次传代,也就是复制一次。(这就像PCR一样,复制的新生链不能保证完全和模板序列一样,这涉及保真性的问题。)这就为它突变制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当加入某种药物后,由于细菌在很短的时间就可传代一次,这样就有很多突变,如果某种突变正好能够耐受这种药物,它就活了下来并大量繁殖。而其他不耐药的就死掉,这样最后就只剩耐药的了。(达尔文进化论)扩展阅读:细菌在生物界几乎是传代时间最短的生物了。人传代时间最短的细胞是胃(每2个星期便会更新一次),而神经细胞可活几十年,所以神经细胞破坏了也不易修复,因为它的细胞周期太长了。

有些药物可能会慢慢的失效,这是因为细菌会产生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是细菌产生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产生原因是细菌在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天然抗生素是细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用于抵御其他微生物,保护自身安全的化学物质。

人类将细菌产生的这种物质制成抗菌药物用于杀灭感染的微生物,微生物接触到抗菌药,也会通过改变代谢途径或制造出相应的灭活物质抵抗抗菌药物。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在处理感染性疾病时,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者尽量不用。

2、—种抗菌药物能奏效的,不同时使用两种以上抗菌药物,以减少细菌与药物接触机会。

3、抗菌药物不应滥做预防用药和局部应用。

4、抗菌药物的剂量要足够,疗程要充分,使体内保持有效抗菌药物浓度。

5、抗菌药物对病毒感染无效,病毒感染时不要随便应用。

6、由于细菌的抗药性形成后不一定稳固,在停用有关抗菌药物一段时间后,敏感性又可逐渐恢复,故可根据细菌敏感试验重新应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细菌耐药性

慎用抗生素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又称抗药性,一般指细菌对药物反应降低的一种状态,可导致药物疗效降低或治疗失败。

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细菌本身因素细菌可通过突变或获得耐药质粒而产生耐药性,一种细菌可通过多种耐药机制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2)抗菌药物广泛应用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耐药菌只占少数,难与占大多数的优势敏感菌竞争,只有敏感菌因抗菌药物的选择作用而被大量杀灭后,耐药菌才能大量繁殖成为优势菌取代敏感菌的地位引起感染。(3)盲目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细菌的耐药方式和耐药率在鸭群间和地区间均不同,缺乏对本地区细菌耐药性的流行情况了解,盲目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导致耐药性的产生。(4)缺少联合用药缺少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是耐药性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发细菌耐药性的期刊

抗生素拯救了无数生命,却也带来了新的危害,随着抗生素使用量、滥用程度的提升,人类逐渐培养出自己难以控制的魔鬼—不怕任何抗生素的「超级细菌」。更有研究指出,不只是人类治病滥用抗生素,牲畜的抗生素也是一大危机。

2000年至2015年期间,全球范围内抗生素用量大幅度上升,从2000年到2015年,用量增加了65% ,抗生素消耗率增加了39%,在中低收入国家中增加更为显著。专家预测,若不进行大幅度的政策变化,到2030年,全球抗生素消费量将比2015年估计的420亿,高出整整200%。

一篇发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期刊的一项社论指出,如果目前情况得不到改善,科学家没有研发出新型的抗生素来对抗超级细菌的话,预计到2050年,全球约有1000万左右生命因感染超级细菌而致死。

抗生素的滥用不仅发生在人类身上,牲畜抗生素的使用同样非常普遍。据《Science》期刊研究报告显示,随着全球对肉制品需求的增长,自2000年以来,非洲、亚洲和南美洲肉类产量增加了68%、64%和40%,而这少不了抗生素的功劳。抗生素不仅能够减少疾病的感染,还能大大提升肉类的产量。

随着全球肉类生产加工和消费爆炸性地增长,使得牲畜业抗生素并没有受到严格管制。研究人员发现,在中低收入国家,在鸡中,耐药率超过 50% 的抗生素比例从 增加到了,猪从增加到了。

如今在畜牧业中抗生素的使用正在迅速失去效力,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研究人员发现,近20年来,这些动物体内细菌的耐药性增加了近2倍,比如大肠杆菌、弯曲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当人们食用这些肉食时,这些致病菌很可能传到人身上,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

面对超级细菌的全球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拉响警报,近年来,细菌耐药呈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的重大威胁。耐药菌感染后果严重,不仅威胁人类的健康,比如病死率上升、住院费用增加以及病程延长,还会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时代》报导,WHO也在2017年建议,只有在同一群饲养动物中确诊罹患传染病的情况下,方得使用抗生素来防止其他健康的动物感染疾病。若兽医师非得对动物进行抗生素治疗,WHO表示他们也应该用对人类健康重要性最低的药物。

《中国药事》杂志的主办单位--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法设置的国家最高级药品检验机构。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世界卫生组织药品质量保证中心”,“国家抗生素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国家病毒性肝炎研究中心”;是国家指定的“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标准化研究中心”,“国家新药安全评价监测中心”,“国家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国家麻醉品检定实验室”。拥有相应的一流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队伍以及一大批新药审评专家、药典委员会委员、生物制品委员会委员、中药保护品种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国药事》杂志拥有实力雄厚的编委会,其60多名成员由国内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药品检验机构、著名医疗单位、重点医药院校以及国家级科研单位的一流专家学者组成。《中国药事》杂志主编桑国卫同志是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资深研究员、学术委员会高级技术顾问组组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顾问,临床药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综合论证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药理联合会理事,中国药学会第22届理事长,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中国药事》杂志编辑部副主任张丽颖同志是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编审,从事过中药药品标准制订、生产工艺研究、新药开发和药品不良反应监察工作;现主持《中国药事》杂志编辑部的全面工作。拥有专业结构合理的专职编辑队伍。其专业领域包括中药、药物分析、药理学、药事管理等,且分别具有从事药品检验、药品标准制订、生产工艺研究、不良反应监测、药品监督法规起草以及监督执法工作的实践经验。对编辑工作有较深刻的理解,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较准确地解决编辑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同时,编辑部还设有专职的排版和编务人员,形成了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的工作机制。 本着求实的科学态度,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集政策性、指导性、学术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特别适宜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品检验机构、各级医院、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药院校和有关科研单位的管理、技术、业务人员阅读

细菌耐药性研究论文

目前,高校对于硕博士论文,需要通过抄袭检测系统的检测才能算过关。对本科生来说,大部分学校也采取抽查的方式对本科论文进行检测。 抄袭过多,一经查出超过30%,后果严重。轻者延期毕业,重者取消学位。辛辛苦苦读个大学,学位报销了多不爽。

李凡 龙牙葱木总甙抗病毒作用研究,中国中药杂志 1995;19(9):562李凡 柯萨奇B4病毒在体外对小鼠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 微生物学杂志1998;18(2)28李凡 柯萨奇B4病毒感染对小鼠胰岛的影响及黄芪对其保护作用, 微生物学杂志1999;19(2)28李凡 啤酒酵母多糖抗病毒作用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1998;23(3):171.李凡等,HP的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免疫学杂志. 1998; 14(2):13.李凡 一种与人T细胞分化有关的疏水蛋白HP的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免疫学杂志 1998:14(2):87.李凡等,腺病毒载体介导的HSV-tk基因杀伤肿瘤细胞的研究.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0;14(1):4.李凡等,超高压对病毒影响的研究进展.医学综述.(2):60-61.李凡等,超高压对微生物的影响及其应用.中国公共卫生.(3): 283-284.李凡等,腺病毒介导的HSV-tk体外抗喉癌作用.免疫学杂志. (3):207-209.李凡等,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监测及耐药质粒的研究.微生物学杂志. 2001; 21 (4):41.李凡等,外科感染常见菌种分布及耐药性的研究.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1; 3(5):109.李凡等,双黄连粉针剂体外抗病毒药效学研究.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2001. 27(5):490-492.李凡等,白求恩医科大学学生乙肝表面抗原及表面抗体检测结果分析.中国学校卫生.(5):165-166.李凡等,柯萨奇B4病毒对小鼠胰岛的影响.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6):31-32.李凡等,腺病毒介导的HSV-tk体外抗喉癌作用.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6):581-583.李凡等,柯萨奇病毒的感染---I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环境因素.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6):11-13.李凡等,双黄连粉针抗病毒作用.中草药.(1):52-55.李凡等,微生物感染对瘦素影响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16-18.李凡等,柯萨奇B4病毒对小鼠胰岛的影响及干扰素的保护作用.微生物学杂志.(2):38-40.李凡等,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耐药性分析.微生物学杂志.(2):41-43.李凡等,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及其致病性.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4):236-238.李凡等,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微生物学杂志.(6):5-6.李凡等,一种新的核酸扩增技术——网状分枝扩增技术.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4):234-237.李凡等,SARS相关冠状病毒.中国实验诊断学.(4):365-367.李凡等, SARS冠状病毒S蛋白研究进展.中国实验诊断学.(6):549-551李凡等,整合子与细菌耐药性.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3)15-17.李凡等,新冠状病毒与SARS.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4):114-118.李凡等,SARS冠状病毒的基因结构及其产物研究进展.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5):123-126.李凡等,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与慢性感染.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6):4-5.李凡等, 网状分枝扩增方法检测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中华检验医学杂志.(7):460-463.李凡等,分枝扩增法检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EB病毒基因.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 30(1):105-107.李凡等, 柯萨奇B4病毒感染对人胚胰岛的影响.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 30(1):108-110.李凡等,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病变中组织硒含量与P16、PCNA关系的研究.广东微量元素科学.(1):19-23.李凡等,超高压对病毒的影响.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2):59-61.李凡等,IL-1及其受体拮抗剂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94-96.李凡等,两种不同AFP启动子控制下表达HIV vpr基因的非重组非复制型腺病毒获得及鉴定.中国实验诊断学.(2):132-134.李凡等,人类疱疹病毒6型引起的细胞融合机制.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 30(4):509-511.李凡等,O157:H7大肠癌细菌的检测方法及其进展.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5):23-25.李凡等,网状分枝扩增方法检测志贺毒素2基因.中国公共卫生.(4):423-424.李凡等,Glucosamine Chondroitin与黄芩联合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血清PGE2影响的研究.中国实验诊断学.(1):15-17.

论文关于细菌耐药性检测的意义

细菌动力实验具有以下临床意义:1、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通过细菌动力实验可以确定细菌对哪些抗生素敏感,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用于治疗感染病人。2、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细菌动力实验可以检测细菌的耐药性,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减少抗生素滥用的风险。3、监测耐药性的变化:通过对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种群的细菌进行细菌动力实验,可以监测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抗生素的使用策略。4、细菌动力实验可以评估新抗生素的疗效,为新药的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分子生物学检验方法检测细菌耐药性的优势和不足有哪些优势:1. 分子生物学检验方法比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更加准确、快速,能够更快捷地检测细菌耐药性; 2. 分子生物学检验方法能够精确地识别和定位细菌耐药性的遗传标记,从而可以精确地调查细菌耐药性的抗药机制;3.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结合其他技术,如荧光定量PCR,以分析细菌耐药性的分子机制,以便建立更有效的抗药策略;4.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用来识别细菌耐药性的新基因,帮助研究人员开发新型抗菌药物。不足:1. 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需要高精度的样品处理和分析,因此其价格更高,而且受到地域的限制;2. 分子生物学技术依赖于抗原的可测性,目前尚不能检测到所有的细菌种类和抗药性;3.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结果有可能受到操作的影响,因此需要专业的操作技能和设备;4.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结果可能受到样品的类型和质量的影响,因此需要有严格的抽样和质控程序。

细菌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指细菌对于抗菌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人类由该耐药细菌所引发的疾病便越难治愈。

扩展资料:

耐药性的机理:

(1)产生灭活酶。

灭活酶有两种,一是水解酶,如β-内酰胺酶可水解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该酶可由染色体或质粒介导,某些酶的产生为体质性(组构酶);某些则可经诱导产生(诱导酶)。二是钝化酶又称合成酶,可催化某些基团结合到抗生素的OH基或NH2基上,使抗生素失活。

多数对氨基甙类抗生素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能产生质粒介导的钝化酶,如乙酰转移酶作用于NH2基上,磷酸转移酶及核苷转移酶作用于OH基上。上述酶位于胞浆膜外间隙,氨基甙类被上述酶钝化后,不易与细菌体内的核蛋白体结合,从而引起耐药性。

(2)改变细菌胞浆膜通透性。

细菌可通过各种途径使抗菌药物不易进入菌体,如革兰阴性杆菌的细胞外膜对青霉素G等有天然屏障作用。绿脓杆菌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细胞壁水孔,或外膜非特异性通道功能改变,引起细菌对一些广谱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包括某些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

细菌对四环素耐药主要由于所带的耐药质粒可诱导产生三种新的蛋白,阻塞了细胞壁水孔,使药物无法进入。革兰阴性杆菌对氨基甙类耐药除前述产生钝化酶外,也可由于细胞壁水孔改变,使药物不易渗透至细菌体内。

(3)细菌体内靶位结构的改变。

链霉素耐药菌株的细菌核蛋白体30s亚基上,链霉素作用靶位P10蛋白质发生改变。林可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性,系细菌核蛋白体23s亚基上的靶位蛋白质发生改变,使药物不能与细菌结合所致。

某些淋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甲氧苯青霉素耐药,乃因经突变引起的青霉素结合蛋白改变,使药物不易与之结合。这种耐药菌株往往对其他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也都耐药。

参考资料:耐药性-百度百科

泌尿系感染细菌耐药研究论文

mì niào xì tǒng gǎn rǎn

老年泌尿系统感染,senile uric tract infection

ICD:*

老年病科

泌尿系统感染(senile infection in urinary system)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在老年人感染性疾病中仅次于呼吸道感染而居第2 位。UTI 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其发生率随年龄而明显增加,尤其以女性及住院病人最为多见。患者临床表现为肾外的非特异症状,如发热、下腹不适、腰骶部酸痛、食欲减退等,有些老年人仅表现为乏力、头晕或意识恍惚。

泌尿系统感染(senile infection in urinary system)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在老年人感染性疾病中仅次于呼吸道感染而居第2 位。

老年人UTI 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大部分老年UTI 患者临床表现为肾外的非特异症状,如发热、下腹不适、腰骶部酸痛、食欲减退等,有些老年人仅表现为乏力、头晕或意识恍惚。因此,仅根据临床表现来判断老年人有无UTI 极易误诊或漏诊。此外,老年人UTI 多数为慢性顽固性感染,复发率及重新感染率较高。

老年人UTI 的主要致病菌株是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和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产堿杆菌等其他革兰阴性菌。近年来人们注意到革兰阳性球菌(如葡萄球菌、肠球菌等)导致的老年人UTI 也较常见。在泌尿系统结构或功能异常的老年人中,真菌(白色念球菌为主)或L 型细菌的感染明显增加。体质衰弱或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还可由各种非尿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导致严重的UTI。此外,老年女性的急性尿道综合征部分又由衣原体引起。老年人易感UTI 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已知可能有关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老年人泌尿道上皮细胞对细菌的黏附敏感性增加 不同作者分别在老年男性及老年女性观察到此种现象,尤以女性最为明显。其原因尚不明确,有人推测可能与雌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雌激素 *** 可能增加了细胞表面细菌受体的密度并增加了细胞黏附的活性。

2.老年人尿路梗阻及尿流不畅的因素明显增加,使细菌易于生存繁殖 老年人常可因前列腺增生或膀胱颈梗阻以及尿路结石、肿瘤等原因发生尿路不全或完全梗阻,同时其发生神经源性膀胱或无力性膀胱的几率也明显增多,这些因素均可导致尿流不畅、膀胱内残余尿增多、尿路上皮细胞局部抗菌力减退,从而易发感染。

3.老年人全身及局部的免疫反应能力下降 由于老化,老年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明显减退,使其对感染及其他应激因素的反应能力下降。同时,老年肾脏及膀胱膜均处于相对缺血的状态,骨盆肌肉松弛、习惯性便秘等可进一步加剧局部黏膜的血循环不良,老年男性前列腺分泌减少,这些都使其局部抵抗力减退。此外,老年肾的退行性变化,也是尿路黏膜防御机制下降的原因之一。

4.其他 老年人生理性渴感减退,饮水减少以及肾小管尿浓缩、稀释功能的改变均对其易感UTI 有一定影响。同时,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营养不良及长期卧床的几率增高,又常因病滥用止痛药、非类固醇消炎药等,因而易招致UTI 甚至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或慢性肾盂肾炎。

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抵抗感染能力不足,这对泌尿系感染的发病起着重要作用。且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肾动脉及肾小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另外,老年人肾小管功能及膀胱功能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也影响了排尿及排便功能。这些均为老年人泌尿系感染发病率高,反复发作且难以治愈的参与因素。老年人肾小管功能降低,表现出对水、钠转运功能下降以及尿浓缩能力的减退。放免法测定尿β2MG 含量增高,在排除其他各种疾病引起后,可敏感地反映出老年人肾小管功能下降。健康老年人尿渗透压为500~700mmol/L,尿、血渗透压比和纯水清除率(CH2O)较中青年降低。另外,老年人对经肾脏排泄的药物代谢功能下降,易引起肾小管药物中毒、化学性损伤,在此基础上更易招致上尿路感染。下尿路随增龄而出现功能异常,表现出排尿失常、夜间及白天的排尿次数均有增加。Brocklehurst 等发现老年人中有70%的男性和60%的女性发生夜尿增多现象,男性多有尿急感,女性常有排尿困难、失禁及压力性尿失禁。无症状的老年人排尿速度也渐渐减慢。65 岁以上老年人最大排尿速度>13ml/s,属正常范围。影响老年人排尿速度的生理基础尚未完全清楚,但肯定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另外局部的结构改变,如高发的老年肾囊肿、肾结石、尿路机械性梗阻、膀胱输尿管逆流、心血管病的心排血量下降、脑血管病的神经性膀胱等均影响了下泌尿道的排尿速度及排尿量,且易导致尿路感染。

诊断:对老年人UTI 可采用的化验手段及诊断步骤与成年人相同。但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老年人的白细胞尿与菌尿或UTI 的临床表现不平行 部分UTI 病人可无白细胞尿,另一部分病人可因前列腺病变或生殖道黏膜病变出现白细胞尿而并无UTI 存在,故尿沉渣镜检仅可作为辅助诊断条件。

2.老年人多数表现为无症状菌尿,有效的细菌学检查是确诊UTI 的关键 但尿路梗阻、尿失禁或尿频,长期使用抗生素以及标本留取不当等常可影响细菌学检查的结果,应注意排除。有资料报道对存在失禁的老年男性病人可采用 *** 外套管留尿的方法,简便易行。对尿培养多次阴性但仍怀疑有上尿路感染者,采用饮水加利尿后经膀胱导尿管多次(2h 内每10~15 分钟1 次)留尿培养的方法,可检出50%左右病人有来自泌尿道的细菌。对老年UTI 病人强调连续多次细菌培养并于治疗过程中追踪观察,必要时做特殊培养,可使检出率增高。

3.特殊检查 由于老年人常有尿路梗阻因素存在而造成UTI 难治、易复发,故对老年人UTI 应常规进行有关的泌尿科检查及B 型超声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尿液分析 尿白细胞排泄增加提示尿路炎症,在诊断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白细胞尿与尿路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早已为人们所认识。无症状性菌尿症时脓尿发生率约37%。白细胞排泄>10 个/mm 即属异常。无菌性脓尿也是肾结核、结石、镇痛剂滥用、少数需氧菌和厌氧菌感染的表现。尿路损伤如衣原体尿道炎、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等也可见无菌性脓尿。不伴脓尿的尿路感染见于药物和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等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肾脏集合系统远端感染性病变(如肾皮质脓肿),偶见于梗阻性尿路病。白细胞尿不是尿路感染恒有的特点,连续几次的尿标本白细胞计数变化不定。单次尿标本查不到白细胞不应视为无菌尿的证据。脓尿取决于尿液流量和尿pH 值。1 天之内尿细菌计数也可不同,一般来讲,宜查晨尿标本。白细胞管型是上尿路炎症性疾病可靠的证据,但与颗粒管型一样并非感染所特有。活动性肾盂肾炎时常见不到这些管型。做管型计数时须用新鲜尿标本。镜下血尿不是提示细菌感染的可靠证据。无蛋白尿不能排除尿路感染,大多数尿路感染患者尿蛋白排泄低于。

2.细菌培养 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大肠杆菌占首位(90%),其次是肺炎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有意义的是在儿童也常见这些细菌,而在成年阶段则很少见。有人提出前列腺分泌物可能使这些细菌的生存期缩短,这可解释老年男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更高的现象。许多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可在膀胱繁殖,这常发生在导尿的老年患者。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是尿道远端固有菌丛的一部分,可经导尿管进入膀胱。在老年人由腐生葡萄球菌引起的尿路感染较少见。正常 *** 菌群的厌氧菌偶尔也引起尿路感染,尤其在尿路结构异常时。慢性尿路感染特别是复发性肾盂肾炎时应考虑L型细菌的作用。L型细菌是没有固体细胞壁的细菌。细菌接触到损伤其表面的物质如抗生素或抗体补体溶菌酶后可转变成L型细菌。肾髓质的高张力状态有利于其存活。L型细菌毒力较低,转为正常细菌后毒力可恢复正常。有报道称在慢性尿路感染的老年人中分离出了L型细菌。尿培养标本用清洁中段尿,老年女性留取标本困难时可用导尿法。耻骨上穿刺吸液在老年人不适用。标本留取后不立即培养时应置入冰箱保存。尿标本在室温放置2h 以上细菌即可增殖。细菌培养的方法以斜面接种法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对于正在用抗生素,尿中含有多种微生物,耻骨上穿刺,诊断性导尿或评价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都应使用常规方法的尿培养,自动筛选检查的方法不太可靠。培养基的选择宜于所有尿路致病菌生长。条件较好的实验室可检查慢生长的CO2 依赖性细菌和厌氧菌。

其他辅助检查:影像技术(包括排泄性尿路造影和镓扫描在内)对老年人泌尿系感染部位有所帮助。

临床须与肾盂肾炎和膀胱炎相鉴别。

对老年人UTI 的治疗首先应注意治疗基础病,去除梗阻因素,鼓励病人多饮水。充分水化可使局部细菌稀释、冲洗黏膜,并可减轻肾髓质的高张状态。对老年女性尿道炎患者可试行局部使用少量雌激素,对恢复下尿路的生理状态可能有益。一般认为,无论有无症状,凡是首次发现细菌尿的病人均应给予单一疗程的抗生素治疗,大多数研究发现,由于老年人UTI 的复发率和再感染率极高,因此对无症状菌尿者长期维持应用抗生素是不必要,并不能使其复发率或病死率减低。有人提出,只有当早期膀胱感染、伴有进展性肾功能损害及有上尿路感染症状存在时,才应对老年UTI 病人给予更为积极的治疗。治疗过程中应随时根据尿培养及药敏试验调整用药,老年UTI 病人难以治愈时应注意耐药菌株或特别病原体的存在。目前一般认为长期菌尿对肾功能确有影响,但与死亡率及尿毒症之间的关系没有肯定意见。

老年人UTI 极易并发菌血症、败血症及感染中毒性休克,是老年人败血症的主要原因(约占1/3),应引起临床医师警惕。

预后:关于UTI 对预后的影响目前尚没有完全一致的结论。有的认为无症状菌尿者的死亡率并无显著变化,但Dontas 观察342 例老年人10 年生存情况时,发现开始即有菌尿的76 例病人平均寿命明显低于无感染者。

预防:老年人泌尿系感染应选用理想的抗生素应具备:①抗菌效果好,不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②药物在肾组织、尿渣及血液中均有高浓度;③副作用小,对肾无损害;④口服易吸收;⑤价格便宜。

UTI 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其发生率随年龄而明显增加,尤其以女性及住院病人最为多见。据国外文献报道,一般成年女性UTI 的患病率为3%~,而到65 岁以上时则增至15%~20%,50 岁以前的男性很少发生UTI,而至65~70岁时有3%~4%患病,70 岁以后其UTI 患病率也可达20%以上。无论性别,当处于慢性衰弱状态,或者长期住院卧床时,老年人UTI 的患病率可增高达25%~50%。国内的报道结果与国外相似。此外,尚有作者观察到老年人尿路感染约有2/3病例是发生于住院过程中,属于医院内感染。

保健贴士:老年人应注意治疗基础病,去除梗阻因素,鼓励病人多饮水,充分水化可使局部细菌稀释、冲洗黏膜,并可减轻肾髓质的高张状态。对老年女性尿道炎患者可试行局部使用少量雌激素,对恢复下尿路的生理状态可能有益。老年人对经肾脏排泄的药物代谢功能下降,易引起肾小管药物中毒、化学性损伤,在此基础上更易招致上尿路感染,因此对老年人的用药应该特别慎重。

【摘要】 目的 了解泌尿系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现状及其耐药性。 方法 采用NCCLS制订的方法和标准测定从泌尿系统感染标本中分离的28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通过WHONET-3统计分析。 结果 本组MRSA占同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其中以肾盂引流液、血液和伤口分泌物分离的MRSA比例较高。全部MRSA均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和苯唑西林耐药;对第一、二、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氨基糖甙类和新型喹诺酮类抗生素均有程度不同的耐药,仅万古霉素和伊米配能对其仍敏感。 结论 对严重MRSA感染应在药敏试验指导下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A study on the 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infection of the urinary system DU Guanghui,ZHANG Yongshang,SUN Ziyong,et of Urology,Tongji Hospital,Tongji Medical University,Wuhan 430030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urinary infection caused by 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s). Methods 282 strain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causing urinary infection were analysed using the method and standard of the National Committee of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NCCLS). Results MRSA was isolated in of the cases,the occurrence being the highest in renal pelvis drain,blood sample and wound MRSA were resistant to penicillin and many of them to the MRSA were sensitive to vancomycin and imipenem. Conclus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MRSA infection,sensitive antiobiotics should be selected with the guidance of drug sensitivity test. 【Key words】 Urinary infection,Staphylococcus aureus,Drug resistance 高效广谱抗菌药物使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得到有效控制,而葡萄球菌特别是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成为包括泌尿系统在内的各种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1-4〕。由于MRSA对多种抗菌药物呈现高度耐药,其感染的治疗常常十分困难。在临床工作中,重视MRSA的检测和耐药性的测定,对于泌尿系统感染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们对185株MRSA的分离和耐药性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菌株来源 菌株来源于1995年11月~1997年12月间在武汉市13家大中型医院连续收集的住院和门诊病人临床标本,来自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标本包括尿液、前列腺液、肾盂引流液、与泌尿系统感染有关的菌血症者的血液和泌尿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时的分泌物。共分离出致病菌2 012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82株。同一患者相同菌株只收一次,均经常规方法鉴定。 二、药敏试验方法 药敏试验的操作方法和结果的判断均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1993年12月版制订的纸片扩散法进行〔5〕,所测试的17种抗菌药物中,16种药敏纸片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产品,头孢西丁纸片采用美国BBL公司产品。 三、质控菌株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为药敏试验质控菌株,并作为β-内酰胺酶阴性,对甲氧西林敏感的对照株。 四、MRSA的鉴定 根据NCCLS标准,于M-H琼脂中加入NaCl使之浓度达4%,将菌液涂抹于此高盐M-H琼脂培养基上,作苯唑青霉素药敏试验,孵育温度35℃,时间24小时。按NCCLS的解释标准,凡对苯唑青霉素耐药者判定为MRSA。 五、数据分析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细菌耐药性监测网软件(WHONET-3)进行统计分析。 结 果 一、MRSA的检出率和标本分布 本组所分离的185株MRSA占同期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数的。其标本分布见表1。表1 MRSA的标本分布 标 本 金葡菌株 MRSA株 检出率(%) 尿液 47 17 前列腺液 32 11 伤口分泌物 152 116 肾盂引流液 34 28 血液 17 13 合计 282 185 二、MRSA对17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本组185株MRSA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和苯唑青霉素呈100%耐药。对其它第一、二、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和新型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也有很多的耐药菌株。仅万古霉素和伊米配能对所有的MRSA仍然敏感。在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ethicillin-susceptibl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除了对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普遍有较高的耐药性外,对其它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降低(表2)。 表2 MRSA和MSSA对17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较抗菌药物 耐药率 MRSA(%) MSSA(%) 青霉素G 100 88 氨苄青霉素 100 89 氨苄西林/舒巴坦 23 0 苯唑西林 100 0 哌拉西林 77 43 头孢唑林 27 0 头孢呋新 36 1 头孢噻圬 32 1 头孢三嗪 50 5 头孢哌酮 32 1 头孢他定 82 16 伊米配能 0 0 头孢西丁 32 2 庆大霉素 50 8 丁氨卡那 23 3 环丙沙星 59 27 万古霉素 0 0 讨 论 一、MRSA的分离检出率 自1961年英国的Jevons报道了第一例MRSA感染后,世界各地报道的MRSA菌株不断增多。80年代以来,国内外临床分离的MRSA一般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20%~50%,近几年有增高趋势,某些综合性大医院高达80%以上〔4,6,9〕。本组资料中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比例为。其中以来源于肾盂引流液、血液和伤口分泌物的分离株MRSA比例较高。一般认为,MRSA感染率逐年上升的原因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有关。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均有强大作用,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较弱,导致MRSA的检出率明显升高〔7〕。 二、MRSA的耐药特点 MRSA致病性强,是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由于其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在治疗上十分棘手,因此受到普遍重视。本组资料显示,MRSA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和苯唑青霉素高度耐药,对哌拉西林、头孢三嗪和头孢他定等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也很高。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被认为对MRSA有一定作用,如丁氨卡那的耐药率较低,但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与β-内酰胺类及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有所不同,它是抑制DNA螺旋酶阻止DNA超螺旋形成,影响DNA功能导致细菌死亡。早期的文献报道中喹诺酮类对MRSA具有较好疗效,但随着该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其耐药率也急剧上升,本组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达59%。 对MRSA的耐药机理已有较深入的研究〔8〕。MRSA通过质粒介导产生大量β-内酰胺酶,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失活,使细菌表现出耐药性,应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使这种菌株重新转变为对β-内酰胺类敏感菌株。MRSA耐药的另一机制是染色体介导的固有耐药性,MRSA染色体上的mecA基因编码产生一种特异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 2'),它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亲和力低,并能取代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高亲和力的PBP2和PBP3的功能,维持细胞壁的继续合成。MRSA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机理目前仍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染色体突变有关,且其耐药呈明显交叉性,对其它喹诺酮类亦耐药。 三、MRSA感染的治疗 本组结果显示,万古霉素和伊米配能对MRSA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可作为全身和深部MRSA感染的首选用药,此与文献报道一致〔3,4,6〕。对MRSA严重感染,应在药敏试验指导下单独使用万古霉素或与其它抗生素联合应用。其它对MRSA有效的抗生素有壁霉素(teicoplanin)、利福平、磷霉素(fostomycin)、伊米配能、头孢唑林及丁氨卡那。 在发生局部伤口MRSA感染时,应选用多种敏感的外用抗菌药物交替使用,如利福平、碘伏、百多邦(Mupirocin)等〔3,4,9〕。国外文献较多推荐百多邦作为治疗伤口MRSA感染的外用药。国内有报道认为溶葡萄球菌酶(lysostaphin)能特异地溶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动物试验和临床应用均显示良好的抗MRSA作用。 (参加单位: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武汉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医院、儿童医院,武钢第一、第二医院,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解放军第一六一医院,对以上单位的协作表示感谢) 本课题受卫生部国际合作交流中心默沙东科研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 Brumfitt W,Hamilton-Miller staphylococcus Engl J Med,1989,320∶1188-1191. 2 Brumfitt W,Hamilton-Miller world-wide problem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Exptl Clin ∶205-208. 3 戴立人,向友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内感染及其监测.中华医学杂志,1992,72∶465-467. 4 张杏怡,何礼贤,胡必然,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6,6∶114-116. 5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disksusceptibility . 6 李胜利,张婴元.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研究进展.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62-64. 7 Stamm AM,Long MN,Belcher overall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 because of increased attack rate of J Infect Control,1993,21∶70-73. 8 De Lancastre H,Sa Figueiredo AM,Urban C,et mechanisms of methicillin resistance and improved methods for detection in clinical isolates of staphylococcus Agents Chemother,1991,35∶632-636. 9 韩一平,郇京宁,王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和治疗.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5,5∶65-67.(收稿:1998-08-20)

原因如下:1.发病初期治疗不规律,盲目用药、破坏内环境,并造成细菌耐药。2.病情反复,长期炎性损害,造成尿路黏膜、肾盂肾盏受损、纤维化、变形,细菌可以隐匿其中,给治疗带来困难。3.免疫力低下:如合并有糖尿病、肿瘤、肝病、营养不良或其他慢性疾病。4.尿路梗阻、畸形影响了正常的尿液引流:如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肿瘤压迫、肾下垂、输尿管畸形、多囊肾等。5.一些细菌、病毒变异后引起的泌尿生殖感染呈增多趋势,患者往往不愿到正规医院就诊,自己服用抗生素,更造成了细菌耐药,给以后的治疗带来困难。

  • 索引序列
  • 细菌的耐药性知网论文
  • 发细菌耐药性的期刊
  • 细菌耐药性研究论文
  • 论文关于细菌耐药性检测的意义
  • 泌尿系感染细菌耐药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