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光谱分析仪论文

光谱分析仪论文

发布时间:

光谱分析仪论文

根据现代光谱仪器的工作原理,光谱仪可以分为两大类:经典光谱仪和新型 光谱仪.经典光谱仪器是建立在空间色散原理上的仪器;新型光谱仪器是建立在 调制原理上的仪器.经典光谱仪器都是狭缝光谱仪器.调制光谱仪是非空间分光 的,它采用圆孔进光.根据色散组件的分光原理,光谱仪器可分为:棱镜光谱仪, 衍射光栅光谱仪和干涉光谱仪. 光学多道分析仪OMA (Optical Multi-channel Analyzer)是近十几年出现的采 用光子探测器(CCD)和计算机控制的新型光谱分析仪器,它集信息采集,处理, 存储诸功能于一体.由于OMA不再使用感光乳胶,避免和省去了暗室处理以及 之后的一系列繁琐处理,测量工作,使传统的光谱技术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大大 改善了工作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OMA分析光谱,测盆准确迅速,方便, 且灵敏度高,响应时间快,光谱分辨率高,测量结果可立即从显示屏上读出或由 打印机,绘图仪输出.目前,它己被广泛使用于几乎所有的光谱测量,分析及研 究工作中,特别适应于对微弱信号,瞬变信号的检测. 光谱仪色散组件的选择和光学参数的确定 . 1光谱分析仪色散组件的选择 在成像光谱仪设计中,选择色散组件是关键问题,应全面的权衡棱镜和光棚 色散组件的优缺点[140-al) 直读光谱分析仪是“汉化”了的光谱分析仪,操作更加简便明了。 原子吸收光谱的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 原子吸收现象的发现与科学解释 早在1802年,伍朗斯顿()在研究太阳连续光谱时,就发现了太阳连续光谱中出现的暗线。1817年,弗劳霍费()在研究太阳连续光谱时,再次发现了这些暗线,由于当时尚不了解产生这些暗线的原因,于是就将这些暗线称为弗劳霍费线。1859年,克希荷夫()与本生()在研究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火焰光谱时,发现钠蒸气发出的光通过温度较低的钠蒸气时,会引起钠光的吸收,并且根据钠发射线与暗线在光谱中位置相同这一事实,断定太阳连续光谱中的暗线,正是太阳外围大气圈中的钠原子对太阳光谱中的钠辐射吸收的结果。 第二阶段 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的产生 原子吸收光谱作为一种实用的分析方法是从1955年开始的。这一年澳大利亚的瓦尔西()发表了他的著名论文'原子吸收光谱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奠定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础。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Hilger, Varian Techtron及Perkin-Elmer公司先后推出了原子吸收光谱商品仪器,发展了瓦尔西的设计思想。到了60年代中期,原子吸收光谱开始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参阅参考文献〔1〕 第三阶段 电热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的产生 1959年,苏联里沃夫发表了电热原子化技术的第一篇论文。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绝对灵敏度可达到10-12-10-14g,使原子吸收光谱法向前发展了一步。近年来,塞曼效应和自吸效应扣除背景技术的发展,使在很高的的背景下亦可顺利地实现原子吸收测定。基体改进技术的应用、平台及探针技术的应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稳定温度平台石墨炉技术(STPF)的应用,可以对许多复杂组成的试样有效地实现原子吸收测定。参阅参考文献〔2〕 第四阶段 原子吸收分析仪器的发展 随着原子吸收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原子吸收仪器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而其它科学技术进步,为原子吸收仪器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近年来,使用连续光源和中阶梯光栅,结合使用光导摄象管、二极管阵列多元素分析检测器,设计出了微机控制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为解决多元素同时测定开辟了新的前景。微机控制的原子吸收光谱系统简化了仪器结构,提高了仪器的自动化程度,改善了测定准确度,使原子吸收光谱法的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联用技术(色谱-原子吸收联用、流动注射-原子吸收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色谱-原子吸收联用,不仅在解决元素的化学形态分析方面,而且在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用途,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优点与不足 <1> 检出限低,灵敏度高。火焰原子吸收法的检出限可达到ppb级,石墨炉原子吸 收法的检出限可达到10-10-10-14g。 <2> 分析精度好。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中等和高含量元素的相对标准差可<1%,其准 确度已接近于经典化学方法。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的分析精度一般约为3-5%。 <3> 分析速度快。原子吸收光谱仪在35分钟内,能连续测定50个试样中的6种元素。 <4> 应用范围广。可测定的元素达70多个,不仅可以测定金属元素,也可以用间接 原子吸收法测定非金属元素和有机化合物。 <5> 仪器比较简单,操作方便。 <6>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不足之处是多元素同时测定尚有困难,有相当一些元素的测 定灵敏度还不能令人满意。求采纳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 分析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辅助教学手段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的运用,提出将仿真技术引入教学、合理运用微课、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等对策。

关键词: 仪器分析实验;辅助教学手段;课程教学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是化学类及相关专业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电化学分析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等模块。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有关仪器分析方法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仪器的基本结构及使用方法,合理选择实验条件,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未来职业岗位的胜任奠定一定基础。

1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硬件资源不足,学生缺乏实操训练

仪器分析实验所用大型仪器每台价格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许多院校受到资金和场地的限制,无法配置课程所需的全部设备,或者仅有1~2台面向全体师生。因此,硬件资源的不足,导致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不能像基础实验那样,采用独立操作的方式,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实验,只能靠教师演示或让学生做些辅助性的操作来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红外光谱实验中,学生可以进行的操作大多是固体样品的压片;在液相色谱实验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配置溶液、用超声除去气体、用微孔滤膜过滤等。而仪器参数的设置、进样等涉及仪器操作的部分大多由教师演示,学生则少有动手操作仪器的机会。

1.2精密仪器的特殊性使学生使用受到限制

精密仪器的操作技术要求高,使用人员只有在熟悉仪器性能和熟练掌握操作规程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实际操作。一旦使用不当,不仅会造成仪器损坏,而且相对高昂的维护费用和相对较长的维护时间会给日常教学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通常采用大循环方式组织教学。大多数任课教师为了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避免或减少故障的发生,在课上只是亲自演示,不允许学生随意开启、关闭仪器,随意旋转仪器按钮,随意改变仪器工作参数。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走马观花地看演示,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1.3注重培养操作能力,忽视介绍内部结构

仪器分析实验的教学目标为掌握实验原理,了解仪器构造、各部分功能,以及仪器的使用、维护和保养。多数学校在现有条件下,收获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也只是学生能在课程结束后掌握机械操作仪器的方法,而学生对仪器的内部结构和原理却了解甚少,也不懂常规维护和保养,能力自然不能得到充分锻炼。这对日后工作帮助显然不够,难以满足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

1.4辅助教学手段针对性不强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在硬件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上的教学视频来进行辅助教学,对学生掌握实验原理、仪器构造也能起到一定效果。但由于仪器设备型号不同,软件、硬件操作规程差别较大,学生观看互联网上的视频后,面对本校的实验设备可能还是无从下手。例如:利用百度搜索到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教学视频多为721、722、752、UV756MC型号;气相色谱仪教学视频主要是GC120M、AGILENT6890N型;而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气质联用仪等仪器的网络教学资源十分有限。针对以上问题,根据实际条件,选择、开发适合本校的辅助教学手段,用来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2辅助教学手段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2.1将仿真技术引入教学

分析仪器仿真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在计算机上建立一套与真实分析仪器完全相同的虚拟分析系统[1]。它能够借助图像、动画来描述设备的特性,显示实体的真实动作,模仿真实操作过程。国内大型分析仪器仿真技术现已成熟,以由北京东方仿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大型分析仪器仿真操作系统系列软件为例,它涵盖紫外分光计、红外分光计、气相色谱装置、原子吸收光谱、高效液相色谱、色质联用分析仪仿真等内容。该系统采用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开发。软件具备机理模型,虚拟场景逼真度高,且以真实实验数据库作为支撑,能够自动模拟相应的实验现象,得到与真实实验相似的实验结果。操作方式灵活真实,仿真操作过程与真实仪器操作过程极其相似。学生可以通过仿真技术在计算机上建立的虚拟实验操作平台,完成对昂贵分析仪器设备的模拟操作,就如同在真实的分析仪器上操作。它不仅能够满足日常训练、常规考核以及技能大赛等需求,也为剖析仪器的内部结构、原理提供极大方便。仿真实训室的建立可利用校内现有计算机机房进行扩充,购买相应操作软件。这与添置设备相比,仿真技术投入少、消耗低、使用周期长、维护方便。大型分析仪器仿真软件的引入,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不仅能满足设备数量与学生数量之间巨大差距的矛盾,弥补办学硬件资源的不足,还可对设备的内部结构、实验原理等相关知识进行形象剖析和立体化讲解。仿真仪器的反复操作不仅不会增加实验成本,遇到操作不当、参数设置不正确时,也不会损坏仪器、出现安全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全面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

2.2合理运用微课

针对仪器分析实验硬件资源不足的问题,如何把有限的实训资源整合到传统教学环境里来,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需要教师认真对待。从技术角度来看,微课这种灵活、主题突出的新型教学模式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教与学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开发仪器分析实验相关微课,借助网络与视频技术,通过视频、图片、PPT等形式,可形象直观地将实训项目操作技能视觉化,供学生反复观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专业技能[2]。它还能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学生能够在课前、课后利用电子设备浏览实训课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学习。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部分,时长一般在5~8分钟,主题突出,经过后期制作的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为几十兆字节,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3]。仪器分析实验的微课制作可采用“录像法”,把仪器部件、旋钮、操作方法、实训内容完整地展现出来。如对红外光谱实验中固体样品的压片过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均可全程录制。而对于大型设备,如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一次完整的实验耗时较长,微课的制作可按动作节点把操作步骤碎片化成不同单元,针对碎片化后的知识点进行录制。步骤要连贯,不能轻易跳过。视频的后期制作中,加入关键词,以字幕的形式补充其不宜讲清楚的部分。以G5气相色谱仪的操作为例,可碎片化成以下几部分录制:一是仪器构造,主要介绍气路控制系统、仪器控制面板、进样器、色谱柱箱、检测器(包括控制电路)等;二是开机方法,介绍开机操作顺序及载气流量的调节;三是样品测定,主要介绍主菜单功能,设置温度、桥电流的方法,由于升温时间较长,过程省略;四是取样进样的操作;五是关机方法,介绍怎样返回至主菜单,设置桥电流,怎样关恒流源降温,最后关主机;六是软件操作部分,可使用“Camtasia”录屏软件,将软件操作过程完整录制下来。仪器操作的录制过程,既要有设备的整体画面,又要注重细节,让学生能够在整套设备中准确找到相关按键或旋钮,同时又能看清操作方法。

2.3建设网络教学平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创新网络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平台是实现教育教学方法创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的重要途径和基础保障[4]。网络教学支持平台是指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的总称,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和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系统。网络教学平台主要有点播式教学平台和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点播式教学平台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快速传递,学生可以随时点播音频、视频课件,查阅电子教案等教学内容。而互动式教学平台可使师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教师也可利用教学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选择性地发布课程内容。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硬件设施主要有全方位的校园宽带网、功能完善的网络多媒体教室、服务器、多媒体教学材料和软件的存储设备。软件方面主要是教学系统平台。教师可将仪器分析课程的课件、教案、专业资料、仪器使用的微课程上传至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先通过网络平台观看仪器操作的微课程,熟悉仪器结构和操作要领,然后上机操作,这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目前国内许多院校或公司研制和开发了适合自身需要的网络教学平台产品,如北京师范大学研制的Vcalss、上海交通大学的Answer教学系统平台,都可以引进使用。

2.4其他辅助手段的使用

根据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特点,教师也可选择简单易行的辅助手段,如:制作大型仪器操作流程图,并将其打印、压膜塑封后放在仪器旁边,学生在使用之前需仔细阅读,按照说明进行操作;针对现在高校大学生几乎都有智能手机的现状,在没有网络教学平台的情况下,教师也可将微课、视频通过微信发送给学生;也可通过易企秀软件,生成二维码,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在课后观看相关教学视频进行自学等。

3结束语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分析仪器的需求较高。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应当积极探索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帮助学生深入、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为学生独立调试、使用仪器打下良好基础,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柳意 单位: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田文德,丁辉,姚飞.分析仪器的计算机仿真[J].现代科学仪器,2001(3):41-49.

[2]胡海星,张春霞,张春燕.微课在高职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5(3):125-126.

[3]柳意.微课在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实训中的应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42-44.

[4]徐旭松.ActRes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应用[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5(4):82-86.

反复插层对高岭石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浅析论文

高岭石是一种重要的粘土矿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环保等领域。同时,纳米级高岭石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显著提高产品的档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目前,插层法是最有希望也是最有效的制备纳米级高岭石的方法。经过多次插层与脱嵌得到的高岭石具有足够的活性,可与部分2价盐类发生插层反应,但插层与脱嵌的重复次数与高岭石类型有关,不同的高岭石可能要经过2次甚至几十次不等的插层与脱嵌循环。Thompson等通过多次插层与脱嵌反应得到无定形高岭石,其比表面积由5 m2/g增至45 - 400 m2/g离了交换容量由 mmol/g增至3 mmol/g,且该材料可与多种金属离了发生反应。此外,Patakfalvi等在65 0C直接利用二甲基亚飒CDMSO对高岭石进行插层,多次插层后使高岭石完全解体,最终达到了剥片的目的。Singh等为了验证在水合作用下片状高岭石是否会发生卷曲,利用醋酸钾对高岭石进行多次插层与水洗反应,不仅证实了该假设,并最终得到了埃洛石状高岭石。

尽管前人对高岭石多次插层与脱嵌进行了研究,但多集中在对产物的加工,而对多次插层与脱嵌后高岭石结构及性能研究甚少。本研究分别利用二甲基亚飒CDMSO和去离了水对高岭石进行重复的插层与水洗,并采用X射线衍射C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S旋转魔角核磁共振MAS NMR扫描电镜SEMI对插层和水洗产物进行表征,以期确定重复插层与脱嵌对高岭石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1实验方法

原料及仪器

高岭土选白张家口宣化市沙岭了镇,高岭石含量达95 %,含少量石英。无水乙醇,分析纯;二甲基亚飒CDMSO,分析纯;上述两种试剂均由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X射线衍射CXRD分析采用日本理学公司的Rigaku D/MAX 2500 PC型X射线衍射分析仪,测试条件:扫描步宽:,管流40 mA,电压150 V,扫描速度4 (0)/min狭缝系统:DS=SS=10,RS= mm.

红外光谱(FT-IR)测试采用Nicolet 6700傅立叶红外光谱仪,采用KBr压片法制样,波数测试范围:600-4000 cm,分辨率4 cm.

核磁共振测试采用德国Bruker公司MSL-300型谱仪在室温条件下记录的,a9Si的谐振频率分别为 Hz, Hz,转了转速5kHz, 29Si的化学位移参照物分别为四甲2样品制备

称取50 g高岭石(K)置于100 mL质量分数为90%的DMSO溶液中,60 0C搅拌12h,得到高岭石/DMSO插层复合物(KD。将KD 置于去离了水中,常温搅拌1 d,离心分离获得水洗后产物.

2结果与讨论

XRD分析

高岭石/DMSO插层复合物的XRD图谱。经DMSO插层处理后,高岭石d值由原来的 nm增至 nm。该结果表明经DMSO插层后,高岭石的层间距被撑大,这与以前文献报道结果一致说明DMSO分了成功的进入高岭石层间。据Wiewiora和Brindley给出的.插层率计算公式计算得出第一次插层的插层率为 %.

分别给出了1,2,3......8,9,10次高岭石/DMSO插层复合物的XRD图谱。DMSO对高岭石进行插层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插层率,且在重复插层6次之后高岭石衍射峰的强度儿乎消失,这是由于重复插层与水洗导致了高岭石层间氢键破坏,层间作用力减弱,从而插层剂更易于进入高岭石层间。经6次插层后,在2头150-350之间曲线向上凸起,表明其结构向无定型方向发展。据Wiewiora和Brindley的插层率计算公式,计算出各次插层复合物的插层率。由图3可看出,随着插层次数的增加插层率逐步增大,且在重复7次插层后插层率趋近100%,这可能与高岭石晶体结构的破坏有关,同时也证明了重复的插层与脱嵌过程对高岭石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红外光谱分析

高岭石(K)及经5次、10次水洗后高岭石红外光谱图。据Frost报道,可以将高岭石的红外光谱分为3个主要区:Ca)高频区:3700-3600 cm,范围,该区主要为经基仲缩振动带,谱图K中3620 cm,为内经基仲缩振动峰,3696 cm、3668 cm、3652 cm为内表面经基仲缩振动峰;Cb)中频区:1200-800 cm,处,呈现1个强的吸收带,主要为S i0仲缩振动带和经基解型振动;Cc)低频区:800-600 cm处,主要为Al。仲缩振动、S i0弯曲振动和经基平动。

原始高岭石(K)在3668cm和3652 cm出现2个谱带,这说明原始高岭石的结晶程度较高f H,91。对比发现,随着水洗次数的增加,内表面经基的仲缩振动带强度逐渐降低,同时内经基仲缩振动带强度在经历五次水洗后也开始减弱。经基振动带强度的减弱说明有部分经基脱去,上述现象说明不仅高岭石晶层表面遭到破坏,而且晶层内部(硅氧四面体与铝氧八面体之间)也受到了一定影响。高岭石与峰一直存在,这说明尽管高岭石结构遭到一定破坏,但晶体结构未发生崩塌。在中频区,1115 cm,处的SiO键仲缩振动强度逐渐减弱,1033 cm和1008 cm,的SiO键反仲缩振动峰的强度逐渐减弱并有消失的趋势,这可能与内经基的脱去有关。913cm处的内经基振动峰强度逐渐减小。低频区,峰强均有减小的趋势。无论原始高岭石还是经水洗后的高岭石,其化学键或官能团在红外光谱上的波数并未发生大的改变,只是各个峰的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说明高岭石经10次插层、水洗后部分化学键或官能团遭到破坏,使得其数量减少。

3结论

(1)部分内表面经基与部分内经基脱去。经基以结构水形式脱去,但其脱去并未对高岭石硅氧骨架产生影响。此外,随着水洗次数的增加,高岭石无序度增加,叠置片层减少,晶形遭到一定破坏。

(2)尽管化学位移发生了变化,但Si原了与AI原了聚合度保持不变,高岭石主体仍呈层状结构。Si谱化学位移的变化是由结构层内键长、键角的变化所致,而AI谱化学位移的变化可能与内表面经基的脱去有关。

(3)实验最终产物可能为高岭石向偏高岭石转变的中间状态产物。水洗产物的MASNMR29Si图谱变化与高岭石向偏高岭石转变过程中的图谱变化相似,但XRD, IR, MAS NMRZAI图谱表明最终产物仍为高岭石,故由此推断高岭石可能正在向偏高岭石方向转变。

仪器分析光谱分析论文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 分析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辅助教学手段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的运用,提出将仿真技术引入教学、合理运用微课、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等对策。

关键词: 仪器分析实验;辅助教学手段;课程教学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是化学类及相关专业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电化学分析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等模块。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有关仪器分析方法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仪器的基本结构及使用方法,合理选择实验条件,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未来职业岗位的胜任奠定一定基础。

1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硬件资源不足,学生缺乏实操训练

仪器分析实验所用大型仪器每台价格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许多院校受到资金和场地的限制,无法配置课程所需的全部设备,或者仅有1~2台面向全体师生。因此,硬件资源的不足,导致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不能像基础实验那样,采用独立操作的方式,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实验,只能靠教师演示或让学生做些辅助性的操作来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红外光谱实验中,学生可以进行的操作大多是固体样品的压片;在液相色谱实验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配置溶液、用超声除去气体、用微孔滤膜过滤等。而仪器参数的设置、进样等涉及仪器操作的部分大多由教师演示,学生则少有动手操作仪器的机会。

1.2精密仪器的特殊性使学生使用受到限制

精密仪器的操作技术要求高,使用人员只有在熟悉仪器性能和熟练掌握操作规程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实际操作。一旦使用不当,不仅会造成仪器损坏,而且相对高昂的维护费用和相对较长的维护时间会给日常教学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通常采用大循环方式组织教学。大多数任课教师为了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避免或减少故障的发生,在课上只是亲自演示,不允许学生随意开启、关闭仪器,随意旋转仪器按钮,随意改变仪器工作参数。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走马观花地看演示,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1.3注重培养操作能力,忽视介绍内部结构

仪器分析实验的教学目标为掌握实验原理,了解仪器构造、各部分功能,以及仪器的使用、维护和保养。多数学校在现有条件下,收获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也只是学生能在课程结束后掌握机械操作仪器的方法,而学生对仪器的内部结构和原理却了解甚少,也不懂常规维护和保养,能力自然不能得到充分锻炼。这对日后工作帮助显然不够,难以满足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

1.4辅助教学手段针对性不强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在硬件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上的教学视频来进行辅助教学,对学生掌握实验原理、仪器构造也能起到一定效果。但由于仪器设备型号不同,软件、硬件操作规程差别较大,学生观看互联网上的视频后,面对本校的实验设备可能还是无从下手。例如:利用百度搜索到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教学视频多为721、722、752、UV756MC型号;气相色谱仪教学视频主要是GC120M、AGILENT6890N型;而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气质联用仪等仪器的网络教学资源十分有限。针对以上问题,根据实际条件,选择、开发适合本校的辅助教学手段,用来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2辅助教学手段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2.1将仿真技术引入教学

分析仪器仿真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在计算机上建立一套与真实分析仪器完全相同的虚拟分析系统[1]。它能够借助图像、动画来描述设备的特性,显示实体的真实动作,模仿真实操作过程。国内大型分析仪器仿真技术现已成熟,以由北京东方仿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大型分析仪器仿真操作系统系列软件为例,它涵盖紫外分光计、红外分光计、气相色谱装置、原子吸收光谱、高效液相色谱、色质联用分析仪仿真等内容。该系统采用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开发。软件具备机理模型,虚拟场景逼真度高,且以真实实验数据库作为支撑,能够自动模拟相应的实验现象,得到与真实实验相似的实验结果。操作方式灵活真实,仿真操作过程与真实仪器操作过程极其相似。学生可以通过仿真技术在计算机上建立的虚拟实验操作平台,完成对昂贵分析仪器设备的模拟操作,就如同在真实的分析仪器上操作。它不仅能够满足日常训练、常规考核以及技能大赛等需求,也为剖析仪器的内部结构、原理提供极大方便。仿真实训室的建立可利用校内现有计算机机房进行扩充,购买相应操作软件。这与添置设备相比,仿真技术投入少、消耗低、使用周期长、维护方便。大型分析仪器仿真软件的引入,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不仅能满足设备数量与学生数量之间巨大差距的矛盾,弥补办学硬件资源的不足,还可对设备的内部结构、实验原理等相关知识进行形象剖析和立体化讲解。仿真仪器的反复操作不仅不会增加实验成本,遇到操作不当、参数设置不正确时,也不会损坏仪器、出现安全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全面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

2.2合理运用微课

针对仪器分析实验硬件资源不足的问题,如何把有限的实训资源整合到传统教学环境里来,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需要教师认真对待。从技术角度来看,微课这种灵活、主题突出的新型教学模式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教与学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开发仪器分析实验相关微课,借助网络与视频技术,通过视频、图片、PPT等形式,可形象直观地将实训项目操作技能视觉化,供学生反复观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专业技能[2]。它还能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学生能够在课前、课后利用电子设备浏览实训课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学习。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部分,时长一般在5~8分钟,主题突出,经过后期制作的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为几十兆字节,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3]。仪器分析实验的微课制作可采用“录像法”,把仪器部件、旋钮、操作方法、实训内容完整地展现出来。如对红外光谱实验中固体样品的压片过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均可全程录制。而对于大型设备,如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一次完整的实验耗时较长,微课的制作可按动作节点把操作步骤碎片化成不同单元,针对碎片化后的知识点进行录制。步骤要连贯,不能轻易跳过。视频的后期制作中,加入关键词,以字幕的形式补充其不宜讲清楚的部分。以G5气相色谱仪的操作为例,可碎片化成以下几部分录制:一是仪器构造,主要介绍气路控制系统、仪器控制面板、进样器、色谱柱箱、检测器(包括控制电路)等;二是开机方法,介绍开机操作顺序及载气流量的调节;三是样品测定,主要介绍主菜单功能,设置温度、桥电流的方法,由于升温时间较长,过程省略;四是取样进样的操作;五是关机方法,介绍怎样返回至主菜单,设置桥电流,怎样关恒流源降温,最后关主机;六是软件操作部分,可使用“Camtasia”录屏软件,将软件操作过程完整录制下来。仪器操作的录制过程,既要有设备的整体画面,又要注重细节,让学生能够在整套设备中准确找到相关按键或旋钮,同时又能看清操作方法。

2.3建设网络教学平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创新网络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平台是实现教育教学方法创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的重要途径和基础保障[4]。网络教学支持平台是指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的总称,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和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系统。网络教学平台主要有点播式教学平台和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点播式教学平台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快速传递,学生可以随时点播音频、视频课件,查阅电子教案等教学内容。而互动式教学平台可使师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教师也可利用教学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选择性地发布课程内容。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硬件设施主要有全方位的校园宽带网、功能完善的网络多媒体教室、服务器、多媒体教学材料和软件的存储设备。软件方面主要是教学系统平台。教师可将仪器分析课程的课件、教案、专业资料、仪器使用的微课程上传至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先通过网络平台观看仪器操作的微课程,熟悉仪器结构和操作要领,然后上机操作,这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目前国内许多院校或公司研制和开发了适合自身需要的网络教学平台产品,如北京师范大学研制的Vcalss、上海交通大学的Answer教学系统平台,都可以引进使用。

2.4其他辅助手段的使用

根据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特点,教师也可选择简单易行的辅助手段,如:制作大型仪器操作流程图,并将其打印、压膜塑封后放在仪器旁边,学生在使用之前需仔细阅读,按照说明进行操作;针对现在高校大学生几乎都有智能手机的现状,在没有网络教学平台的情况下,教师也可将微课、视频通过微信发送给学生;也可通过易企秀软件,生成二维码,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在课后观看相关教学视频进行自学等。

3结束语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分析仪器的需求较高。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应当积极探索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帮助学生深入、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为学生独立调试、使用仪器打下良好基础,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柳意 单位: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田文德,丁辉,姚飞.分析仪器的计算机仿真[J].现代科学仪器,2001(3):41-49.

[2]胡海星,张春霞,张春燕.微课在高职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5(3):125-126.

[3]柳意.微课在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实训中的应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42-44.

[4]徐旭松.ActRes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应用[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5(4):82-86.

有机化学 又称为碳化合物的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的学科,是化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分支。含碳化合物被称为有机化合物是因为以往的化学家们认为含碳物质一定要由生物(有机体)才能制造;然而在1828年的时候,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在实验室中成功合成尿素(一种生物分子),自此以后有机化学便脱离传统所定义的范围,扩大为含碳物质的化学。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这一名词于1806年首次由贝采里乌斯提出。当时是作为“无机化学”的对立物而命名的。由于科学条件限制,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只能是从天然动植物有机体中提取的有机物。因而许多化学家都认为,在生物体内由于存在所谓“生命力”,才能产生有机化合物,而在实验室里是不能由无机化合物合成的。 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勒从氰经水解制得草酸;1828年他无意中用加热的方法又使氰酸铵转化为尿素。氰和氰酸铵都是无机化合物,而草酸和尿素都是有机化合物。维勒的实验结果给予“生命力”学说第一次冲击。此后,乙酸等有机化合物相继由碳、氢等元素合成,“生命力”学说才逐渐被人们抛弃。 由于合成方法的改进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有机化合物不断地在实验室中合成出来,其中,绝大部分是在与生物体内迥然不同的条件下合成出来的。“生命力”学说渐渐被抛弃了,“有机化学”这一名词却沿用至今。 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之间没有绝对的分界。有机化学之所以成为化学中的一个独立学科,是因为有机化合物确有其内在的联系和特性。 位于周期表当中的碳元素,一般是通过与别的元素的原子共用外层电子而达到稳定的电子构型的(即形成共价键)。这种共价键的结合方式决定了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由碳、氢、氮、氧几种元素构成,少数还含有卤素和硫、磷、氮等元素。因而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具有熔点较低、可以燃烧、易溶于有机溶剂等性质,这与无机化合物的性质有很大不同。 在含多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互相结合形成分子的骨架,别的元素的原子就连接在该骨架上。在元素周期表中,没有一种别的元素能像碳那样以多种方式彼此牢固地结合。由碳原子形成的分子骨架有多种形式,有直链、支链、环状等。 在有机化学发展的初期,有机化学工业的主要原料是动、植物体,有机化学主要研究从动、植物体中分离有机化合物。 19世纪中到20世纪初,有机化学工业逐渐变为以煤焦油为主要原料。合成染料的发现,使染料、制药工业蓬勃发展,推动了对芳香族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的研究。30年代以后,以乙烯为原料的有机合成兴起。40年代前后,有机化学工业的原料又逐渐转变为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发展了合成橡胶、合成塑料和合成纤维工业。由于石油资源将日趋枯竭,以煤为原料的有机化学工业必将重新发展。当然,天然的动、植物和微生物体仍是重要的研究对象。 有机化学研究手段的发展经历了从手工操作到自动化、计算机化,从常量到超微量的过程。 20世纪40年代前,用传统的蒸馏、结晶、升华等方法来纯化产品,用化学降解和衍生物制备的方法测定结构。后来,各种色谱法、电泳技术的应用,特别是高压液相色谱的应用改变了分离技术的面貌。各种光谱、能谱技术的使用,使有机化学家能够研究分子内部的运动,使结构测定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电子计算机的引入,使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方法向自动化、超微量化方向又前进了一大步。带傅里叶变换技术的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又为反应动力学、反应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这些仪器和x射线结构分析、电子衍射光谱分析,已能测定微克级样品的化学结构。用电子计算机设计合成路线的研究也已取得某些进展。 未来有机化学的发展首先是研究能源和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迄今我们使用的大部分能源和资源,如煤、天然气、石油、动植物和微生物,都是太阳能的化学贮存形式。今后一些学科的重要课题是更直接、更有效地利用太阳能。 对光合作用做更深入的研究和有效的利用,是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共同课题。有机化学可以用光化学反应生成高能有机化合物,加以贮存;必要时则利用其逆反应,释放出能量。另一个开发资源的目标是在有机金属化合物的作用下固定二氧化碳,以产生无穷尽的有机化合物。这几方面的研究均已取得一些初步结果。 其次是研究和开发新型有机催化剂,使它们能够模拟酶的高速高效和温和的反应方式。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开始,今后会有更大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了有机合成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今后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测定等必将更趋系统化、逻辑化。

楼主可以先在各在数据库上搜索一下,对自己需要的,把文献名称等相关信息发到文献求助版去。for more answers about analytics and testing or chemistry questions, you may go to antpedia dot com, good luck.楼主的题目也太大了..上知网万方维普找吧,有很多.

色谱分析技术能够实现原料分离,分析环节中同时完成多种任务,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色谱分析技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涂料检测中的现代色谱分析技术应用分析

摘 要:文章首先介绍了气相色谱法涂料检验的原理,并对检验环节中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从技术的优缺点两方面进行。其次重点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原理,并对涂料检测环节的技术要点做出总结。帮助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涂料检测;现代色谱;气相色谱法

1 高效液相色谱法

该种技术融合了传统工艺中的优点,同时也对存在的问题做出优化,更高效的解决检测期间的影响问题。这种技术能够实现原料分离,分析环节中同时完成多种任务,与传统方法相比较在时间上会有明显的减少,尤其是对受热程度的分析判断,更高效合理。检验环节中常见的加热问题,成为色谱分析的首要影响因素,如果不能合理的设置温度,很容易造成分析结合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大部分涂料都是液体形式的,在性质上更具有稳定性,原料选取的量也能得到控制。随着对环保和健康的日益重视,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涂料相关的有毒有害标准,涂料的生产工艺和配方也随之调整优化。但也不乏有生产厂家使用现行标准中还未被限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来替代已被限量的物质。这就要求在检验工作中不仅要依照现行标准对涂料样品进行检验,还要积极发现还未被限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涂料产品成分复杂多样,高效液相色谱法属于分离性分析方法,能够对绝大部分的有机物进行分析,尤其是对挥发性不强,高温易分解的物质,能获得比其他方法更好更稳定的结果。

涂料中含有的化学物质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目前的检测工作也大部分是针对生态环保来进行的,目的在于避免质量检测不达标的物质投入到使用中。因此检测工作要有明确的目标,对待检物质中可能会含有的污染物进行判断。有毒涂料防污剂有机锡的HPLC分析在船舶防污涂料抑制海洋生物污损中发挥了非常有效的作用,随着海洋监测技术的发展,有机锡的毒性和对生态系统的危害越来越多地被人类认识。海洋环境中的有机锡浓度很低(10-12~10-9),而且种类繁多,因此用传统的仪器很难满足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分析要求。其中较成熟的方法是以GC(凝胶色谱)为分离手段,配以适合金属离子分析的检测器。

HPLC能对不适应GC的有机锡进行分析,适用于大多数极性及非极性有机锡化合物的直接分离。不需萃取及衍生,在常温下可直接分离样品中不同形态的锡,不但缩短了分析时间,而且还减少了分析过程中可能的损失;可通过改变固定相和流动相获得最佳分离;尤其适用于具有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分离与形态分析。凝胶色谱法是液相色谱法的一种,其分离原理与其他色谱法不同,是按分子体积的大小进行分离,所以也称为体积排阻色谱法。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液相色谱方法,主要用途是测定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2 气相色谱法

裂解气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

能够用来判断树脂涂料中的组成成分,同样是针对光谱来进行,该种技术方法在所得结果上更具有全面性,融合了两种技术方法中的优点,在对色谱类型进行判断时可以直接显示结果。生产工艺不断进步后,涂料中的含有成分也在逐渐复杂化,高分子结构在普通的红外光谱下不容易分析。关于该种色谱技术,在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应用环节也是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来探讨的。

我国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提取涂料中的成分,将检测得到的成分含量录入到计算机设备中进行分析,更准确的定位色谱表现形式与其中涂料含量的函数关系。该种技术可以选择任意部分涂料进行检测,不需要对测试点进行选取,节省时间的同时也能够减少标样点,对未来的工作开展有很大帮助。这一特征性也是该技术能够得到应用落实的原因。

红外光照作用下,涂料发生的裂解反应是检测开展的依据,不需要再次选择分析的样本,可以直接根据反应过程来分析结果。面对比较复杂的分析对象时,仅仅依靠简单的裂解很难实现目标,简单的升高温度能够促进涂料裂解,再根据反应发生的情况来判断是否达到可以检测的点。红外光照在其中发挥着催化的作用,可以应对化合物检测。但涂料的形式并不是如此简单,还包含了聚合物形式,红外光谱检测的效果便会受到阻碍。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涂料由几大部分组成,树脂原料常常被应用在基料制作中。对于耐高温性质好,并且不容易分离的材料,不能再通过高温裂解的方式来检验。但检验方法在原理上都相同,遇到的难题是如何促使裂解反应发生。常见的方法是对分子结构链进行破坏,涂料中的成分自然分解,此时在对色谱表现形式进行分析,能更好的完成任务。裂变过程中会散发出能量,不同分子结构链变化期间所散发的热量也不相同,同时也与基料自身耐高温形式相关。

了解到裂变需要经过高温加热来实现分析检测时,关键技术是对温度的控制,如果加热温度超出了需求范围,很容易造成分子结构链过于零散,影响到结果的判断。不可忽略的一点是,涂料在高温状态下其中的一些物质容易发生氧化反应,分解出检测环节不需要的物质,对任务开展产生阻碍。由此可见,这种方法虽然操作过程简单,结果分析准确,但却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涂料在高温环境下发生反应变化需要一段融合的时间,而破坏结构链是在高温加热的瞬间完成的。检测环节中,可以在短时间内瞬间升高温度,这样能够避免物质的高温氧化反应,提升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影响物质并不能被完全消除,只是尽可能的将生成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对检验分析造成影响。根据检验结果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基料材质对涂料色谱表现形式会产生影响,在检测环节需要对原料组成成分进行判断,明确高温状态下可能会发生的反应类型。任务进行期间,需要选取不同涂料的样品来测试,避免掺入其他杂质。所选取的量要均等,观察检测结果的同时将原始数据整理记录,用于后续的分析检验环节,可以更好的对比。根据反应发生的形式对检验技术进行选择,涂料色谱分析在流程上会有明显的进步。

3 结论

快速灵敏的仪器分析法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繁琐费时的化学分析法,打破了化学分析的局限,极大地提高了分析工作的效率、分析精度与可靠性,而先进的色谱技术已成为涂料成分检测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宋晓波,兰小军,丁立群.现代色谱分析技术在涂料检测中的应用[J].上海涂料,2013(03).

[2] 尹洧.色谱分析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2012(0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色谱分析技术论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投稿

朋友你好,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中文版1981年创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源期刊、万方数据库源期刊、清华大学同方数据库源期刊,被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I)收录,为中国自然科学物理类、化学类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被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被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被美国医学在线(MEDLINE)收录,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不是Sci收录期刊。但是其英文版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2009年被SCI收录,影响因子,中科院 4 区期刊。研究方向:发射光谱 拉曼光谱 各种光谱;审稿时间约1个月;接收率约75%。比较看重国家基金,没有自然科学基金等大基金,就别投了。如果为了毕业用SCI,可以尝试投下,如果有基金,比较好中,录用比较快,不过刊出时间较长,半年以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学报

物理学报、物理学进展、高压物理学报、工程热物理学报、计算物理、原子核物理评论、原子能科学技术、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光学学报。中国激光,发光学报,光子学报。声学学报,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量子电子学报,量子光学学报,物理,低温物理学报,计算物理,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大学物理,波谱学杂志,光散射学报。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它的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它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物理学类的国家核心期刊比较多,现列出一部分如下:物理,物理学报,高压物理学报,工程热物理学报,计算物理,原子核物理评论,原子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光学学报,中国激光。声学学报,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光散射学报,量子电子学报,量子光学学报,波谱学杂志,低温物理学报,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等等。

1.化学与生物工程

是美国《化学文摘》、《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化学化工文摘》收录期刊。 《化学与生物工程》报道范围涉及化学化工与生物化学领域的发展动向及研...

主管主办: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湖北省化学研究院;湖北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

2.化工设计通讯

《化工设计通讯》(双月刊)创刊于1975年,由湖南化学工业设计院主办。发行范围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化工主管部门、设计院、科研院(所)、化肥企业、化工企业、大专院校、图书馆及各信息部门。报道化工产品的...

3.当代化工

《当代化工》(月刊)创刊于1972年,由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沈阳化学化工学会主办。主要报道石油和化工的前沿科技论文,及时介绍石化行业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新态势、它的办刊...

主管主办:沈阳市医药和化工行业联合会  中油抚顺石化公司;中感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沈阳市医药和化工行业联合会

建议去找一些地区性的地方的化工类期刊,那些发表文章比较快~下面是中国化学化工的核心期刊,这些肯定会很慢~中国的核心期刊属于化学的有:催化学报分析测试学报分析化学分析科学学报分析试验室分子催化高等学校化学学报高分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化学试剂化学通报化学物理学报 化学学报化学研究与应用结构化学理化检验·化学分册色谱无机化学学报物理化学学报应用化学有机化学中国科学·B辑: 化学中国稀土学报属于化工的有:催化学报分析化学感光科学与光化学高等学校化学学报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学报高校化学工程学报工程塑料应用硅酸盐学报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工业合成橡胶工业化工进展化工学报化工自动化及仪表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化学世界化学通报计算机与应用化学精细化工精细石油化工离子交换与吸附煤炭转化膜科学与技术农药燃料化学学报石油化工塑料工业无机材料学报现代化工橡胶工业应用化学中国塑料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光谱分析论文

1. Yong-Heng Xing, Guang-Hua Zhou, Yue An, Xiao-Qing Zeng, and Mao-Fa Ge Synthesis and Structure of a New Trinuclear Copper(II) Complexwith 5-Phenyl Pyrazole-3-Carboxylic Acid as Ligand Synthesis and Reactivity in Inorganic, Metal-Organic, and Nano-Metal Chemistry,38:514~517,20082.安悦,周光华,形永恒,牟萍萍等,5-苯基-1H-3-吡唑酰腙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结构表征,应用化学,2008,25 (5):539~5423. 安悦,形永恒,肖光,范晓宁等,α,α'-二氧代烯酮环二硫代缩酮类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研究,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6,18 (11):1330~13334. 李明强,蹇锡高,韩铁民,安悦,磷钼杂多蓝作为反应控制转移催化剂,化学学报 2004,62(6):540~5415. 安悦,朱再明,胡皆汉,葛俊杰,a,a-二氧代烯酮环二硫缩酮类化合物的谱学研究,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4 ,24(9):1069~10716. 安悦,胡皆汉,朱再明,李继平, a,a-二氧代烯酮环二硫缩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研究,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2,22 (5):822~8247. 安悦,朱再明,胡皆汉,刘爱华,a,a-二氧代烯酮环二硫缩酮类化合物的特征红外光谱(Ⅲ),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1,21(6):775~7778. 安悦,李英俊,胡皆汉,孟令俭等,N-(2-苯基-(1,2,3-连三唑-4-甲酰基)-N?芳基硫脲化合物的特征红外光谱,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1,21(2):177~179

《校园英语》省级知网跨库,是12月出刊,可以收全英文文章2版4600字符或9200英文字符起发。

《海外英语》省级知网首页可查,只收21年上半年的加急版面(注意截止到2020年9月3日,他还是只收加急的上半年版面)。

《英语广场》省级知网首页可查,SCD期刊,目前正常收21年2-3月的刊期,另外有个别年内版面可以免费加急到年底出刊,注意他的版面是按字算,不是字符。

《现代英语》万方收录的期刊,只收英语高教的文章。如果是文学的,如果必须是年内的。

《青年文学家》《作家天地》《今古文创》《文化学刊》也可以考虑去发心理学专刊《心理月刊》。

英文期刊:

《有机化学》创刊于1975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

主要刊登有机化学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原始性研究成果。设有综述与进展、研究论文、研究通讯、研究简报、学术动态、研究专题、亮点介绍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国国内外化学工作者。

《物理学报》由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物理学中文学术期刊,为半月刊,被SCI-CD、SCI-E、Scopus、EI、CA、INSPEC、JICST、AJ、MR等国际核心检索系统收录。

主要栏目有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发文领域包括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和光物理、统计物理、非线性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物理学交叉学科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是1981年创办的中文学术期刊,月刊,中国光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

主要刊登激光光谱测量、红外、拉曼、紫外、可见光谱、发射光谱、吸收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激光显微光谱、光谱化学分析、国内外光谱化学分析最新进展、开创性研究论文、学科发展前沿和最新进展、综合评述、研究简报、问题讨论、书刊评述。

《无机材料学报》是1986年创办的中文学术期刊,月刊,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主管。

主要刊登包括纳米无机材料、功能陶瓷(铁电、压电、热释电、PTC、温敏、热敏、气敏等)、高性能结构陶瓷、功能晶体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

无机薄膜材料、特种玻璃、环境材料、特种无机涂层材料以及无机复合材料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上述材料性能的最新检测方法以及获得上述材料的新工艺等。

《金属学报》创刊于1956年,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金属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承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材料冶金领域的学术性期刊。主要刊登冶金科技和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学术论文和高水平的综述性文章。设置有原始论文、短文快报、综合评述等栏目。

2006年[1] 郑玉婴,傅明连,王灿耀等. Kevlar纤维表面改性对PA6/Kevlar纤维复合材料非等温结晶与熔融行为的影响. 航空材料学报,2006,26(1):88-90(EI收录);航空学会[2] 郑玉婴,傅明连,王灿耀等. Kevlar纤维表面改性对PA6/KF复合材料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22(1):151-153(EI收录);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技术开发中心主办[3] 郑玉婴,傅明连,王灿耀等. Kevlar纤维表面改性对PA6/KF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破坏形态的影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22(1):154-157(EI收录);[4] 郑玉婴,王灿耀,傅明连. 尼龙6/Kevlar纤维复合材料非等温结晶行为及熔融特性的研究.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22(2):126-129(EI收录);[5] 郑玉婴,吴文士. 水杨醛缩氨基硫脲合钴(Ⅱ)的晶体结构及其荧光性质. 分子科学学报,2006,22(1):41-46;[6] 郑玉婴,王灿耀,吴章宏等. 聚酯废弃物改性植物油沥青粘结剂的红外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26(7):1221-1225(SCI收录)。[7] Zheng Y. Y., Cai ., Fu M. L., et al.. Rare-earth stearates as thermal stabilizers for rigid Poly(vinyl chloride). JOURNAL OF RARE EARTHS,2005,23(2):172-177(SCI收录);2005年[8] 郑玉婴,王灿耀,傅明连等. Kevlar纤维的聚丙二醇及丁烯二醇改性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25(3):402-404(SCI收录);[9] 郑玉婴,傅明连,王灿耀等. Kevlar纤维表面接枝改性及其稳定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25(11):1810-1812(SCI收录);膨润土有机改性的FTIR和XRD 研究[10] 郑玉婴,王灿耀,傅明连等. Kevlar纤维增强尼龙6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晶效应.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21(6):142-145(EI收录);[11] 郑玉婴,张汉辉,蔡伟龙,傅明连等. 有机膨润土制备及性能表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 25(1):62-64(SCI收录);[12] 郑玉婴,王灿耀,傅明连.. 硬聚氯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21(5),2005,21(5):293-296(EI收录);[13] 郑玉婴,彭超,孙瑞卿等. 膨润土的短碳链季铵盐改性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25(10):1603-1605(SCI收录);[14] 郑玉婴,王灿耀,许小平等. 提高淀粉耐水性能的研究. 应用化学,2005,22(10):1108-1111;[15] 郑玉婴,吴章宏,王灿耀等. 高强度铸造用植物油沥青粘结剂. 铸造技术,2005,26(10):883-886(EI收录)。2004年[16] 郑玉婴,傅明连,王灿耀等. 有机高性能Kevlar纤维表面改性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24(4):418-420(SCI收录);中国光学学会[17] 郑玉婴,吴文士. N,N-亚水杨基喹哪啶酰肼合锰的晶体结构和非线性光学性质. 分子科学学报,2004,20(3):47-55;[18] 郑玉婴,蔡伟龙,傅明连等. 硬脂酸稀土对PVC热稳定性的作用机理.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24(12):1533-1536(SCI收录);[19]郑玉婴,吴文士.Schiff碱水杨醛缩氨基硫脲合钴的合成及其结构表征.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8,402-409.[20]蔡伟龙,傅明连,王灿耀,郑玉婴*.改进复分解法与一步法制备硬脂酸稀土PVC热稳定剂. 福州大学学报,2004,32(5):627-631[21] 郑玉婴,彭超.PVC-U/蒙脱土纳米复合管材的研制.工程塑料应用,2004,32(1):年[22]郑玉婴,王良恩,蔡伟龙.PVC稀土热稳定剂结构分析.福州大学学报,2003,31(3):364-367.[23] 郑玉婴,蔡伟龙,王良恩.硬脂酸稀土PVC热稳定剂的合成.福州大学学报,2003,31(2):230-233.[24] 郑玉婴,王良恩,蔡伟龙.粉状聚丙烯增韧增强研究.工程塑料应用,2003,31(2):—2001年[25] 郑玉婴, 江琳沁, 赵剑曦等. Pluronic嵌段共聚物F127和P123胶束对萘、蒽、芘的增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1,22(4):617-621(SCI收录);[26] 郑玉婴, 江琳沁, 赵剑曦. 苯及其衍生物在Pluronic嵌段共聚物胶束水溶液中增溶. 环境科学学报,2001,21(6):689-694;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27] 郑玉婴, 赵剑曦, 郑欧等. 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胶团化行为的温度效应与焓/熵补偿. 化学学报,2001,59(5):690-695(SCI收录);[28]郑玉婴. TPR鞋用材料. 福州大学学报,2001,29(2):112- 115;[29]郑玉婴,赵剑曦,林翠英.PluronicF68胶束水溶液对稠环芳烃的增溶.精细化工,2001,18(7):373-375(EI收录)[30]郑玉婴, 翁祖华. 甲基丙烯酸固相接枝聚丙烯的研究. 福州大学学报,2001,29(3):105-108;[31]郑玉婴. ABS阻燃抗静电体系的研究. 福州大学学报, 2000, 28(4): 95-98;[32]郑玉婴. 聚乙烯单丝专用色母料的研究. 福州大学学报, 1998,26(6):114-118;[33]郑玉婴. 粉煤灰玻璃微珠在聚丙烯塑料中的应用. 福州大学学报1998,26(2): 87-90;

Study on Cryptophane-A and its Dichloromethane Inclusion Complex Colloquium,Spectroscopicum Internationale XXXV,2007:23-27,2007-9,国际会议论文集(二A),排名: on the interaction of neutral red with p-sulfonatocalix[4]arene and carboxymethyl-?-cyclodextrin by spectroscopy.,Abstract Book of Colloquium Spectroscopicum Internationale ,国际会议论文集(二A),排名: on Determination of Human Serum Albumin Based on Ratiometric Fluorescence of 4-(N, N-dibutylamino) Benzoic Acid Assembly on β-Cyclodextrin,4th Asian Cyclodextrin Conference (ACC2007),,P4, May 18-20, 2007,2007-5,国际会议论文集(二A),排名: fluorescence determination of human serum albumin with methyl blue as a fluorescence probe.,Spectrochim Acta A Mol Biomol Spectrosc.,2007 , 66(3):552-6.,2007-3,sci核心B区(一A),排名: on the effects of cefotaxime on intracellar Ca2+ in human peripheral lymphocytes by fluoremetry.,Chinese Chem. Lett.,2007, (18): 424-426,2007-3,sci核心B区(一A),排名: Quenching of Room-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Lifetimes of Proteins: Bovine and Human Serum Albumins.,Biomacromolecules,2007, 8, 761-764.,2007-12,sci核心A区(特二级),排名: and analytical application of an uric acid biosensor using an uricase-immobilized eggshell membrane.,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2007, 22(8): 1791-1797.,2007-12,sci核心A区(特二级),排名: of biosensor for monitoring of ethanol.,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2007,23,121-129.,2007-12,sci核心A区(特二级),排名:39.中性红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的研究,第五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2007,2007-12,其他正式刊物(二B),排名: on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methane at nickel electrode modified with nickel hydroxide in alkaline solution,IEEE ICIA,2007,2007-12,国际会议论文集(二A),排名: oxidation of methane at muli-walled carbon nanotubes-nation modified NMN electrode,第十四次全国电化学会议,2007,2007-12,其他正式刊物(二B),排名:312.β-胡萝卜素包合物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中国药房, ,统计源(二A),排名:313.荧光增强型杯[4]芳烃对阴离子的识别性能研究,分析试验室,2007,26(10, suppl),79-80,2007-10,其他正式刊物(二B),排名:[4]arene-Based Fluorescent Sensors: Cooperative Binding for Carboxylates,,J. Org. Chem.,72: 2419-2426,2007-1,sci核心B区(一A),排名: on spectroscopic characterization of Pd porphyrin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ctDNA,Talanta,2006,70, 630-636,2006-9,sci核心B区(一A),排名:516.荧光光荧光光谱法研究杯【4】芳烃与β胡萝卜素的包合作用及其分析应用,太原科技,2006,(9)15-17,2006-9,其他正式刊物(二B),排名:117.新型四羧基杯[4]芳烃与细胞色素C相互作用的研究,南昌大学学报,2006,30,993-995,2006-8,统计源(二A),排名: of the association behaviors between biliverdin and bovine serum albumin b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Talanta,2006,70,377–382,2006-8,sci核心B区(一A),排名: on the interfera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free calcium in peripheral human lymphocyte by low dose penicillin, using fura-2 as fluorescencent probe,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7(5), 665-666,2006-5,sci外围(一B),排名:520.新型四酰胺杯[4]芳烃对阴离子选择性识别研究,南昌大学学报,30,2006,116-117.,2006-3,统计源(二A),排名: on the luminescence performance of four quinolones,Analytical Letter,2006,39,603-617,2006-3,sci核心B区(一A),排名: Interaction of Piroxicam with Neutral (HP-β-CD) and Anionically Charged(SBE-β-CD) β-cyclodextrin,Journal of Inclusion Phenomena and Macrocyclie Chemistry,2006,56:215-220,2006-10,sci核心B区(一A),排名: homocysteine biosensor with eggshell membrane as an enzyme immobilization platform,Sensor and Actuators B,114, 936-942,2006-10,sci核心A区(特二级),排名:324.荧光法分析低剂量青霉素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的干扰作用,第一届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与研讨会,B30,2006-10,其他正式刊物(二B),排名:425.水溶性卟啉对金属离子识别性能的研究,生命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与研讨会,,F43,2006-10,其他正式刊物(二B),排名:326.羧甲基-B-环糊精的制备及分析表征,山西大学学报,28(3):276,2005-8,统计源(二A),排名: of Human serum albumin with bendroflumethiazide studied b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B:Biology,80: 139-144,2005-6,sci核心B区(一A),排名: of micoscopic environment on the self-stacking binding of porphyrin to DNA,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A: chemistry,173: 36-41.,2005-6,sci核心B区(一A),排名: Binding of Porphyrin to DNA in the Presence of Cyclodextrins,第三届亚洲环糊精会议论文集,194-195,2005-5,国际会议论文集(二A),排名: biosensor with myrosinase and glucose oxidase bienzyme-system for determination of glucosinolates in seeds of commonly consumed vegetables,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106(2): 700-707,2005-5,sci核心B区(一A),排名: of glucose concentrations in human plasma using a glucose biosensor,Analytical Biochemistry,340(1): 181-183,2005-5,sci核心B区(一A),排名: synthesis of oligophenylene-substituted calix[4]arenes and their enhanced binding properties,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70 , (7): 2816-2819,2005-4,sci核心A区(特二级),排名: of meso-tetrakis(4-N-ethypyridiniurmyl) porphyrin and tetracarboxyl-phenyl calix[4]arene,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B: Biology,81: 190-194,2005-12,sci核心B区(一A),排名: study on the inclusion behavior between meso-tetrakis(4-N-ethylpyridiniurmyl)porphyrin and B-cyclodextrin derivatives,Spectrochimica Acta PartA,61,413-418,2005-1,sci核心B区(一A),排名:235.两亲卟啉在Triton X-100胶束中的紫外可见光谱研究,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8卷 ,第一期,2005-1,统计源(二A),排名: recognition of a-cyclodextrin(CD) to choral amino acids based on methyl orange as a molecular probe,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61:953-959,2005-1,sci核心B区(一A),排名: on spectroscopic characterization of meso-tetrakis(4-hydroxyphenyl)porphyrin (THPP),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173 258-263,2005-1,sci核心B区(一A),排名: on Self-assembly of meso-Tetrakis(4-N-ethylpyridiniurmyl)porphyrin and Tetracarboxyl-phenyl Calix[4]arene by spectroscopy,有机化学(增),25,365,2005-1,二级学科主学报(一C),排名: for Determination of Galactose with Galactose Oxidase Immobilized on Eggshell Membrane,Analytical Letters,38: 1519-1529,2005-1,sci核心B区(一A),排名:440.环糊精超分子化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新进展,分析科学学报,21(2), 200-204,2005-1,统计源(二A),排名: on the interation of an amphiphilic porphyrin and human serum albumin by spectroscopy,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uminescence spectrometry,106,2004-9,国际会议论文集(二A),排名: 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of human serum albumin with bendroflumethlazied,The Ⅵ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uminescence Spectrometry-Detection Techniques in Biomedical and,105,2004-9,国际会议论文集(二A),排名: on hydrolytic rection of vitamin K4 with B-cyclodextrin and analytical application by the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uminescence spectrometry-Dection Techniquese in Biomedical Technique,F-44,2004-9,国际会议论文集(二A),排名:344.环糊精超分子组装与DNA的作用研究,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84,2004-8,其他正式刊物(二B),排名:345.生物传感器的应用进展,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4(7):65-69,2004-7,统计源(二A),排名: T bingding to DNA investigated by cyclodextrin supramolecular system,The Ⅶth Asian conference on Analytical Sciences,274,2004-7,国际会议论文集(二A),排名:447. 存在下环糊精对alph-淀粉酶保护作用,化学与生物工程,3,13-15,2004-6,统计源(二A),排名: for determination of glucose with glucose oxidase immobilized on an eggshell membrane,Talanta(),64(2004) 546-553,2004-5,sci核心B区(一A),排名: on DNA assembly to neutral red-cyclodextrin complex by molecular spectroscopy,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B:Biology(),74(2004) 127-134,2004-4,sci核心B区(一A),排名:250.脂肪醇对槲皮素-环糊精包和物包和作用的研究.,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4(3):323-326,2004-3,统计源(二A),排名:环糊精对氨基苯甲酸同分异构体的分子识别作用的研究,化学学报ACTA CHIMICA SINICA (2), 176-182,2004-2,sci核心B区(一A),排名:252.荧光法研究氢氯噻嗪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分析化学,32,1571-1574,2004-12,一级学科主学报(一B),排名: study on the inclusion behavior of cyclodextrin derivatives with venoruton and rutin by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biomedical chromatography,18:559-563,2004-11,sci核心B区(一A),排名: study on the inclusion behavior between meso-tetrakis(4-N-ethylpyridiniurmyl)porphyrin and B-cyclodextrin derivatives,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5(8):961-964,2004-10,一级学科主学报(一B),排名: studies on the interaction of Safanine T with DNA in b-cyclodextrin and Carboxymethyl-b-cyclodextrin,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A: chemistry,169:153-158,2004-10,sci核心B区(一A),排名: on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ICT) compound,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A: chemistry,170:15-19,2004-10,sci核心B区(一A),排名: on the spectroscopic behavior of cryptotanshinone, tanshinone IIA and tanshinone I,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60,751-756,2004-1,sci核心B区(一A),排名:558.两种环糊精对α-淀粉酶的活性稳定作用的研究,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3(8):101-103,2003-8,其他正式刊物(二B),排名:259.竞争荧光包合法研究维生素B6与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包合性能,分析化学,第31卷8期,2003-8,一级学科主学报(一B),排名: on the Supramolecular System of TAPP and Cyclodextrins by Spectroscopy,Supramolecular Chemistry(),15(4):245-250,2003-8,sci核心B区(一A),排名: on vitamin K3-cyclodextrin inclusion complex andanalytical application,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59: 2073/2079,2003-7,sci核心B区(一A),排名: and spectral investigation on inclusion complex of β-cyclodextrin with rutin,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2003:1-9,2003-6,sci核心B区(一A),排名:463.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与维生素B2包结行为的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特刊),第21卷第1期,2003-3,其他正式刊物(二B),排名: on the paper substrate 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of theobromine, caffeine and theophyll,SPECTROCHIM ACTA PT,2003, Vol 59, Iss,2003-3,排名: on inclusion interaction of piroxicam with b-cyclodextrin derivatives,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59:3379-3386,2003-3,sci核心B区(一A),排名: on the interaction of methylene blue with cyclodextrin derivatives by absorption an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59(2003) 2935-2941,2003-2,sci核心B区(一A),排名:267.亚甲蓝与中性及电荷型β-环糊精的包合特性,分析化学,第31卷2期,2003-2,一级学科主学报(一B),排名:468.维生素K4与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包合作用的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特刊),第21卷第2期,2003-10,其他正式刊物(二B),排名: on the paper substrate 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of theobromine,caffeine and theophylline and analytical application,Spectrachimica Acta Part A,59:1469-1476,2003-1,sci核心B区(一A),排名: on inclusion complex of cyclodextrin with methyl xanthine derivatives by fluorimetry,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2003 ,59:2697-2703,2003-1,sci核心B区(一A),排名: of 2,3-Diaryl-1-Methyl-4,5-Dihydroimidazolium Iodies with Nucleo philic Reactions,Synthetic Commu Ications,32(9):1457-1464,2002-9,排名: binding to DNA investigated by cyclodextrin supramolecular system,Anal Bioanal Chem,374:445-450 6D,2002-9,排名: of the inclusion Constants for the inclusion complexes between meso-tetrakis(4-sulfona,Supramolecular Chemi,14(5),419-26 5D,2002-9,排名: on molecular recognition of para-aminobenzoic acid species by a,B-and hydroxypropyl -B-cyclode,Analytica Chimica Ac,458,305-310,2002-8,排名:环糊精衍生物对黄酮类药物的增溶作用,应用化学,19(7):702,2002-7,排名: Interaction Study on Neutral and Cluirged B-Cyclodextrins with Methylene Blue,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rontiers in,7,235,2002-7,排名: on Supramolecular Systems of Cyclodextrins and Magnolol,Honokiol by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Supramolecular Chemi,14(4):323-328 5D,2002-6,排名: of Inclusion Constants for the Inclusion Complexes etween meso-Ttraks(4-sulfonatopheny,Supramolecular Chemistry,14(5):419-426,2002-5,排名:巯基嘌呤滤纸基质室温磷光法研究,光谱实验室,19(4),2002-4,排名: on Supramolecular Systems of Cyclodextrins and Magnolol,Honokiol by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Supramolecular Chemistry,14(4):323-328,2002-4,排名: on the inclusion behavior of neutral red with B-cyclodextrin,hydroxypropyl-B-cyclodext,Analytics Chimica ac,474(2002)189-195,2002-12,排名:282.环糊精主体化合物应用于生物大分子的识别研究,第七届全国发光分析和动力学分析会议论文集,166,2002-10,排名:283.竞争包结法纪研究VB6与B-CD及其衍生物的包合性能,第七届全国发光分析和动力学分析会议论文集,168,2002-10,排名:484.滤纸基质室温磷光法在饮茶科学中的应用研究,食品科学,23(10):28-33,2002-10,排名: binding to DNA investigation by cyclodextrin supramolecular system,Analytical and Bianalytical Chemistry,374:445-450,2002-1,排名: on molecular recognition of Para-aminobenzoic acid spectes by a-B-and HP-B-Cyclodextrin,Analytica Chimica Acta,458(305),2002-1,排名: on the supramolecular system of meso-tetrakis (4-sulfonatophenyl) porphyrin and cyclodextrins,Spectrochimica Acta - Part A: Molecular,v 57 n 14 December,2001-1,排名: on the Supramolecular System of Meso-Tetrakis (4-Sulfonatophenyl) Porphyrin and Cyclodextrins,SPECTROCHIMICA ACTA,2001, Vol 57, Iss,2001-1,排名: Chromatographic Study on Inclusion Complex-Formation Between Cyclodextrins and Some Flavo,ANALYTICAL LETTERS,2001, Vol 34, Iss,2001-1,排名: of Thioguanine in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by Paper Substrate Room-Temperature Phos,ANALYST,2000, Vol 125, Iss,2000-1,排名: of Tetracycline and 4-Epimeric Tetracycline by TLC-Fluorescence Scanning Densitometry,ANAL LETTER,Vol 32, Iss 6, pp,1999-1,排名:3 墨水化学原理及应用,国家级专著,科学出版社,2007-9,字数:,排名:3

  • 索引序列
  • 光谱分析仪论文
  • 仪器分析光谱分析论文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投稿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学报
  • 光谱分析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