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教育背景下计算机专业供给侧改革分析论文
创新创业型人才是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综合素质高,有创业精神、有创新理念以及通识类知识基础,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类人才。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各种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有效激发了社会创造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一、双创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育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并提高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能力,是一种侧重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一种实用教育。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在计算机专业教育中,已加强了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有待完善。国内外有关研究与实践表明,良好的大学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由创新创业文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产学研组织协调机制和内外部激励机制与支持体系构成等多种要素构成。目前国内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相对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滞后性,比如,国内众多高校在课程体系中仍是传统课程为主,现在比较前沿的大数据、云计算等课程很多高校尚未设立,导致学生接触计算机发展前沿的机会较少,缺乏支撑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无法主动发现创新创业新模式。
第二,目前在高校计算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中,仍然存在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的学分转换难、学生创业实践受到学时学制的限制等问题。当前我国的学籍管理制度、知识产权制度、教师业绩考评制度都还不适应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
第三,学生自身创新创业意识不强,教师不善于创新引导和积极创造创业条件。当前,我国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新创业启蒙教育,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不能清晰的界定创新创业的目标;另外,教师也会觉得受生源质量的影响,传统教学质量都难以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更无法正常开展,从而不能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创新创业教育。
二、计算机专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路径分析
从目前情况来看,计算机专业教育仍面临很多问题,存在着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无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的矛盾,迫切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
所谓“教育供给侧”改革,就是从教育供给、人才培养端入手,通过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的改革,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创业能力和竞争力,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体要求如下。
(一)国家层面出台宏观调控政策
允许高校加入创新创业学分,可以以此作为毕业考核的内容。同时,出台相关的政策引领其他高校加入创新创业学分,在人才培养模式中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地位,并给予适当的财政支持。
(二)学校、学院层面加强引导
积极响应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产学研结合,进行教改,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在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基本创业技能。从企业引入创新创业导师,邀请前沿 “互联网+”相关企业代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课程讲座,使学生接触本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重视与其他领域的深入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系统设计思维能力。
(三)扩大师资力量,同时引领教师层深度参与,号召学生层积极配合
在扩大师资力量教育改革路径的`过程中不仅要侧重计算机专业教师团队的数量,还需要侧重教师团队的整体质量,确保保障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路径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四)形成闭环,建立反馈机制
第一,学生可以向教师层、学校学院层以及国家层反馈;第二,要有追踪调查,可通过发放网络调查问卷、电话回访或委托专业机构等多种形式进行调查,检查创新创业落实效果。
三、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高等院校踏实的进行开展,不能急于求成而最终流于形式。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有助于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面对多样化的人才需求,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可以通过国家层面的引领、学院层面的引导,并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和扩大师资力量等方式,优化教育改革路径,提升计算机专业教育水平,深入推进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的发展,为我国人才的培养奠定教育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永彬,欧阳纯萍,阳小华,刘志明.“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16(14):15~16.
[2]苗方方.大学生企业创业的驱动力影响因素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11):250~251.
[3]张丽.“互联网+”模式下西安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现状、问题及优化策略[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9(05):109~112.
[4]林曼峰.新形势下地方高校深化供给侧改革刍议[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34(03):96~99.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是优化产权结构,国进民进、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就是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就是优化分配结构,实现公平分配,使消费成为生产力;就是优化流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经济总量;就是优化消费结构,实现消费品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规律是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进行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按市场规律办事。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稳定物价,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实现社会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进行供给侧改革,有利于完善科学宏观调控,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供给侧,也可以推动经济发展。 生产决定消费,实现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更好地发展生产,保障供给,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调整产业结构为突破口。
“供给侧改革”可能会从五个方面进行:一是降低过剩产能。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过剩产能不仅本身不具有发展潜力,还占据大量的生产要素造成新兴产业不能得到充分发展。我国目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如果不能有效降低过剩产能,很有可能错过这一实现转型升级再平衡的有利时机。二是对垄断行业进行改革。垄断行业长期以来效率较低、缺乏市场活力,如石油天然气、电力、电信、铁路等。可采取降低准入门槛,鼓励行业竞争的方法来激发垄断行业企业活力,提高生产效率。打破垄断将有助于提高市场活力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三是要素市场的改革。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的合理流动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所在。要素改革要落脚于建立和完善城乡间生产要素的流动、交易、优化的体制。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收入,使其享受城市化进程的溢出效应,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四是产业转型升级。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大都存在着粗放式发展的问题,产业转型升级意味着制造业向精致生产的方向发展,向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方向提升。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和制造业的国际化水平,真正落实“中国制造2025”规划。五是金融市场改革。因为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完善,与实体经济的传导还不通畅。以股票市场为例,如何有效防范缓解金融风险,建立能够服务于实体经济,保护投资者利益,形成有效监管的市场是“供给侧改革”的焦点所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后一个重要的任务,主要是三个方面:一个是化解过剩产能,二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三是新兴产业的支持和培育。供给侧改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任务是五项,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供给侧的改革是根据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从现实出发做出的一个重大部署。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通过改革的办法来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的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改善供给质量,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任务是五项,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去产能方面,准备先从钢铁和煤炭两个行业入手,因为钢铁和煤炭现在产能过剩的情况比较突出。至于僵尸企业的处置,各地就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它的范围,采取具体措施,中央也会有一定的支持政策,来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和处置僵尸企业。 去库存方面,关键还是房地产库存,特别是三、四线城市。昨天发布的消息应该是个利好消息,对去库存会起到促进作用,现今也正在鼓励新市民购房,推动保障房的建设,特别是货币化安置的政策。货币化就是享受保障房的这些群体,政府不一定去盖保障房,可以把现有存量的商品房收购集中起来,再安排给这些需要有保障性住房或者棚户区改造的群体,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化解房地产的库存。 去杠杆方面,主要是企业的杠杆,从金融系统一直到企业,都会非常稳妥地来处置。 降成本方面,现已在调查制定方案,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另外还有不合理的收费,还有其他一些过重的企业负担,都要降下来。 补短板方面,主要是通过加大投资的力度来补短板,促进结构的调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后一个重要的任务,主要是三个方面,一个是化解过剩产能,二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三是新兴产业的支持和培育。
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现就我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及发展建议汇报如下。
一、农业供给侧现状
(一)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一是粮食生产连续实现丰收。粮食总播种面积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万亩。粮食总产万吨,其中水稻总产万吨。50亩以上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发展到128户,比上年增长32%。二是油料和经济作物持续增长。油料总播种面积万亩,比上年增长,其中油菜播种面积万亩,比上年增长1%;10亩以上油菜种植大户发展到108户,比上年增长。蔬菜面积万亩,比上年增长。果园面积5万亩,比上年增长。三是畜牧业稳中有增。生猪出栏22万头,家禽出笼万羽,羊出栏万头,肉类总产为万吨,同比分别增长、、、。四是水产养殖产业发展较快。全县水产养殖面积万亩,水产品总量达万吨,同比增长;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万吨,同比增长。五是“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加大,绿色食品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无公害农产品19个,绿色有机企业14家,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油菜)生产基地2个,面积达到万亩。其中有绿色有机大米,莲花莲子,水产健康养殖有机鳖、“四大家鱼”、绿色生猪、莲花麻鸭、蜂蜜等8个认证产品。
(二)科技兴农步伐加快,科技支撑体系不断完善。一是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力度加大。全县共展示新品种 49个(早、晚稻新品种各17个、中稻新品种15个);展示核心区面积100 亩,对比试验区 5个、试验面积10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二是粮油高产创建面积不断扩大。双季稻万亩示范片在神泉乡的五洲、竹湖、模背等8个行政村实施,实施面积万亩,参与农户3100户;一季稻万亩示范片在高洲乡实施,项目实施区涉及11个行政村,实施面积万亩,参与农户4200户。建立万亩油菜高产示范片5个,千亩集中连片高产重点垅10个;在实施坊楼镇部级油菜高产万亩示范片万亩,参与农户5400户,辐射带动全县油菜高产栽培面积万亩。三是土壤肥力得到有效改善。全县推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 35 万亩,应用配方肥面积 9 万亩,配方肥施用总量(折纯) 2000 吨;推广绿肥面积 4 万亩,绿肥核心示范面积 1万亩。四是抓好了重大动物疫病。全年注射猪瘟脾淋苗万头份、猪、牛、羊W苗万头份,高致病性生猪蓝耳病疫苗万头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万羽、免疫密度均达到96%以上,消毒面积达30万平方米,并建立健全疫病监测和疫情预警预报体系,确保我县不出现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五是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补贴农机具327台(套),完成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04万元,各类农业机械入户登记145台,办理各类农业机械年度检验1022台套。举办了农机驾驶员培训4期,培训机手126人次。农机总动力达万千瓦,比上年增长。水稻种植机耕率达,机插率达,机收率达。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达,比上年增长。
(三)农业改革有序推进,在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到目前为止,完成确权农户数50833户,占农户总数的97%,测绘数据和成果初步通过质检,并建立了农村土地经营确权数据库。二是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基本建成。设有专门的县级流转服务窗口,13个乡镇建立了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据统计,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涉及农户18074户。流转对象主要是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种植大户和农户。其中,土地流向企业万亩,流向专业合作社万亩,流入种植大户万亩,分别占流转总面积的、、23%。三是农村“三资”管理得到规范。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规范性文件,理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机制,全县157个村实行“村账乡代理”,全面提升了“三资”管理工作整体水平。四是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174个,新增237个,主要包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8家(新增24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1家(新增1家),市级龙头企业26家(新增8家),县级龙头企业151家(新增15家),种植基地369个,新增72个,养殖基地240个,新增1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77个,新增125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投资亿元,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亿元,销售收入亿元,比同期增长;基地及其它投资亿元,销售收入亿元,比同期增长9%。莲子、中药材、花卉苗木、蔬菜、瓜果等规模种植基地总面积万亩,新增万亩,其中新增莲子面积6808亩,花卉苗木面积3000余亩,蔬菜瓜果面积3000余亩,中药材500亩。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万户,农业产业化经营户均增收2320元,同比增长。
(四)农业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的后劲不断增强。一是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主要在琴亭镇、升坊镇投资700万元建设高标准粮田6600亩,在升坊镇石江村投资200万元建设标准蔬菜园钢架大棚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大棚1个2240平方米。在瑞和农场投资120万建设农产品冷库1000平方米。二是农业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共引进胜龙牛业、莲华莲业等农业重大项目8个,投资额亿元。其中胜龙牛业参加了第四届世界低碳生态经济大会暨第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三是休闲农业工作稳步推进。全县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观光农业企业35家,主要依托4A级景区荷花博览园,打造了黄沙村、竹湖村、黄桥村、莲花村等4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年接待旅游人数100万人次,农产品销售收入3000万元。四是加大了信息化建设力度,培育了农产品销售电商32个,建立村级益农信息社10家。
(五)农业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农业安全体系建设得到增强。一是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定了《2016年莲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工作方案》。全年共抽检样品1500批次,其中对蔬菜、水果农药残留速测800批次,猪(牛)尿700批次,抽样检测合格率100%。完成了16个农业企业的追溯体系建设,并申报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省级绿色有机示范县。二是壮大了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确保了农作物安全。全县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万亩次,其中水稻统防统治万亩次,占水稻面积的26%;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万亩,其中水稻绿色防控万亩,占。2016年在高洲乡、神泉乡五洲村建立了两个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点,面积2300亩;在荷博园建立了1个莲子绿色防控示范基地,面积3000亩。安装了太阳能杀虫灯130台和性诱剂6000套。三是进一步严格执法,确保了农业投入品安全。全县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检查农资经营店130余家,立案3起,结案3起。同时对乡镇各江河进行了联合执法,有效打击了非法毒鱼、炸鱼、电鱼,立案2起,没收电鱼机45台。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两板挤压”下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受农业生产成本“地板”和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土地增收空间缩小,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影响了农民增收。农产品价格不稳定,部分农产品受市场冲击,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2、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高效节水灌溉覆盖率和渠系水利用率还比较低,基本农田改造比例不高,水利设施特别是末级渠系配套不完善,农产品商贸服务信息化水平不高,农业发展的资源性约束依然较大。
3、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品牌知名度、产品竞争力和安全性还有一定差距,许多农产品供给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4、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经营规模远大于传统农户,资金需求缺口较大,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许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难以获得金融的有力支持,融资难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聚焦农业提质增效,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建设,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莲子、中药材、花卉苗木、蔬菜、油菜等“十二大”农业特色产业,开展绿色油菜高产高效创建活动,着力提高品质和单产,整县推进油料高产高效示范创建15万亩,引进新品种15个以上。同时按照 “一园两带三区”的规划部署,以琴亭镇莲花垅、升坊镇石江垅为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在319国道和吉莲公路沿线打造20公里莲子产业带为目标,辐射升坊镇浯塘垅、良坊镇汤渡垅和神泉乡五洲垅3个中心区,预计2017年种植面积将达到万亩。结合我县湿地公园建设,在琴亭镇莲花村等村建设一个5000亩以上的集观光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荷花博览园二期工程。通过招商引资,积极探索“莲田养鱼”“莲田养虾”等立体种养模式,并引进大型莲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同时在高洲有机大米基地探索“稻田养鱼”“稻田养鸭”模式,构建绿色有机农业产业体系。
2、聚集农业集约发展,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力争全县省级龙头企业达到12家、省级合作社12家,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5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培育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达到3000人。
3、聚焦农业绿色发展,强化资源环境保护治理。大力发展“生态+现代农业”,构建和延伸“接二连三”产业链和价值链,新增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10个,同时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实施增施有机肥技术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80%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农用残膜回收率达到80%,年内升级改造规模养殖场5家以上。
4、聚焦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力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依托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大力发展“三品一标”认证,新增15个农产品认证,并对全县农产品企业135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象数据库,利用追溯源、二维码技术等建立健全农产品信息监管体系,对全县30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追溯试点企业推广运用可视化监控设备。
5、聚焦释放发展动能,深化农业农村各项改革。大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农村土地确权等农业改革,在现有改革3个村的经验基础上,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探索用农民资产担保贷款的新路子,逐步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这意味着未来五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以稳健经营为目标,找准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改进服务方式,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益,促进金融业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更为强大的动力源泉。大厂农商行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金融新常态,着力开展资金支持农业供给侧机构性改革。
一、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情况
考虑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以战略规划为引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管理变革为支撑,以组织重塑为保障,激发我行的创新能力和经营活力,实现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再平衡。
(一)改革信贷管理模式
将个人贷款营销主体由分部改为支行,打破存贷分管考核模式,实行存贷管理一体化。将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自身发展转型有机结合,优化发展战略、管理机制和业务模式,增强金融服务能力。为提高审批效率,缩短审批链条,促进授信审批工作良性发展,我行创新推出了授信审批官制度,即根据行长授权书权限,将授信审批工作分为一人审批、审批小组审批、审批委员会审批的三级审批模式。
(二)信贷产品“微创新”
以“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和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各支行深入各村进行前期调研,为后期开展工作做了充足的准备。为有效开展“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省联社宝系列产品为载体,推出了“易农贷” 、“安农贷”、“富农贷”、“新一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周转使用、余额控制”的原则,为农民致富提供帮助,为农村发展贡献力量。
(三)加大服务创新力度
通过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增强自身竞争实力。2016年,经过我行与土地局沟通协商,对辖内国有土地的价值由本行自行评估,以此降低客户融资成本,从实质上支持特色种养殖、蔬菜水果采摘、农牧产品加工等行业,有效满足生产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带动了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加强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
我行充分发挥点多面广、联结城乡的优势,通过召开银企座谈会,入园区、入市场等拉网式营销方式,挖掘了不少潜在优质客户。2016年,我行共召开两次银企座谈会,并组织客户经理对夏垫工业园区、陈府农业园区和潮白河工业园区的企业进行了走访,进一步推动了我行信贷投放的稳步增长。
(五)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与当地人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信息采集平台合作力度,为个人创业者和小微企业搭建集“信息咨询、创业辅导、市场开拓”为一体的创业综合平台。同时,我行积极助力省联社个人征信系统上线工作,构建完整的信用体系建设,达到真正的信息共享。在支付体系建设中,我行完成了二代支付系统顺利切换上线,涉及柜面、网银、EPOS、支票影像等多个渠道业务。
(六)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为适应个人金融业务的高速发展,我行大力积极推进消费者金融服务创新,加快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新技术和新服务渠道的运用。开通大厂农村商业银行“微信公众号”,微信号为:hbdcnsh,在线为客户提供更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
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联动性出现背离,经济增长持续下行与CPI持续低位运行,居民收入有所增加而企业利润率下降,消费上升而投资下降,等等。对照经典经济学理论,当前我国出现的这种情况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滞胀,也非标准形态的通缩。与此同时,宏观调控层面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力度而效果不彰,投资拉动上急而下徐,旧经济疲态显露而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经济生机勃勃。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分化正趋于明显。为适应这种变化,在正视传统的需求管理还有一定优化提升空间的同时,迫切需要改善供给侧环境、优化供给侧机制,通过改革制度供给,大力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是优化产权结构,国进民进、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就是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就是优化分配结构,实现公平分配,使消费成为生产力;就是优化流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经济总量;就是优化消费结构,实现消费品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规律是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进行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按市场规律办事。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稳定物价,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实现社会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进行供给侧改革,有利于完善科学宏观调控,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供给侧,也可以推动经济发展。 生产决定消费,实现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更好地发展生产,保障供给,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调整产业结构为突破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了我国经济工作思路和宏观调控指导思想上的新思维。它不是搞所谓新计划经济,而是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总体上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之下,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有限政府相结合,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力来对冲下行因素,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我们急需在改革中间解除供给抑制,削减供给约束,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做到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论文
如果用一个公式来描述人们口头上所说的“供给侧改革”,那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含义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论文,欢迎阅读!
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论文
摘要:现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的经济开始进入的新常态发展阶段,相对应来说也造成了我国国内市场的供求不平衡以及产品总体产能过剩等不良后果,对我国产能的进一步提升有着严重的限制意义。对于经济发展提升来说,需要进一步生产潜能的发挥以及生产潜能,生产潜能的发挥需要进行科学化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主要是通过读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以及供给侧改革的实施动力、供给侧改革的内容进行深入的阐述,最终对财政金融政策主力供给侧结构进行科学化的改革发展。
关键词: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前言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国务院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创新之处,同时也是进行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和选择,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常态发展的必然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相应的基础性制度实施改革。我国现今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对基础性制度进行改革能够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因此,需要国家进行稳定财政金融政策制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实施,保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一般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对本源发展进行的创新,以及制度的供给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兴的发展体制,其发展的最终目的是突破经济的发展滞后问题,大幅度增加红利。其中具体的表现是进行供给角度强调,进行有效的结构性质优化发展,从而实现供给宏观调控力度的增加。我国目前经济在进行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保持着稳定的发展速度,但是还存在着较多的结构性问题,因此,对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调整是实现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进行相应平衡性问题的调整过程中,还需要对生产潜力进行刺激,从而实现激发生产动力的发展目标,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短板的快速发展。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原因
目前我国供需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失衡,“供需错位”等,这些营销因素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以来拉动投资、消费以及出口的方式进行稳定经济增长发展,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短期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长期发展会导致出现很多的经济遗留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经济政策调整,保证经济能够稳定的发展。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主要是实现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发展目标,其发展成本主要融资、社保成本等,通过对企业经营成本的降低能够进一步实现提升要素生产率的发展目标。具体是建立产品优化机制,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同时还能够对相应的资源进行优化和重组,提升经济的整体发展效率。另外就是要进一步推进企业所有制的'改革发展,积极引入企业激励机制,树立企业产权和品牌意识,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最终实现企业稳定发展的目标。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供给侧结构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改革发展,过去,我国针对市场发展主要事实的是管理政策,导致了整个市场债务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市场通货膨胀现象十分严重,因此,针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长期管理的不良后果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结构调整实施。
四、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财政货币政策是国家针对市场进行调整的重要宏观调控政策,在进行相应财政货币政策的制定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对市场货币供给进行稳定发展,最大限度的减少财政赤字现象,从而保证我国能够减少通货膨胀带来的发展压力。
(二)财税体制
针对供给侧的改革问题来说,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进行相关税费的收费标准改革和调整,企业的税收标准主要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进行收取,但是,对于部分的企业发展来说,高额的税费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导致其经营成本提升,影响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财税金融政策来说,则是需要重点致力于进行税收体制改革发展,进一步加大对税收的减免力度,大幅度增加相应的优惠政策,保证中小企业以及科技创新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三)减产能,进一步促进企业重组
通过对企业进行减少过量产能的发展方式,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在管理体制、经济发展方针方面进行有效的提升发展,同时我国目前市场中出现严重的供需不足和供求不足两个重要的问题,对于常态产品的企业生产来说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缩减生产,积极进行创新发展,对于供求不足的产业来说,则是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发展投资,打入市场,通过技术获得更多的市场。
总结
现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的经济开始进入的新常态发展阶段,本文主要是通过读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以及供给侧改革的实施动力、供给侧改革的内容进行深入的阐述,最终对财政金融政策主力供给侧结构进行科学化的改革发展。(作者单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肖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逻辑[J]. 科学发展,2016,03:5-14.
[2]胡鞍钢,周绍杰,任皓.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17-22+195.
[3]天津经济课题组,曲宁,田马飞,虞冬青,孟力,张丽恒,仲成春. 解读供给侧[J]. 天津经济,2016,01:21-28.
[4]赵晓欢. 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 现代经济信息,2016,03:126+128.
[5]刘家义. 适应新常态 践行新理念 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N]. 中国审计报,2016-01-2900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了我国经济工作思路和宏观调控指导思想上的新思维。它不是搞所谓新计划经济,而是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总体上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之下,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有限政府相结合,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力来对冲下行因素,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我们急需在改革中间解除供给抑制,削减供给约束,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做到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明确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还有具体的任务。要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决不回头地干。不是实行需求紧缩,供给和需求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而是为了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权威人士: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有各种解读。从国情出发,我们不妨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明确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还有具体的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决不回头地干。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消除两种误解: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供给和需求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两者互为条件,相互转化,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经济周期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但主要矛盾已转化成结构性问题。因此,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我们的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当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需要营造稳定的宏观环境,在需求政策上,既不能搞强刺激,也要防止出现顺周期紧缩。还有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搞新的“计划经济”。恰恰相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矫正以前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配置扭曲。为此,要调整各类扭曲的政策和制度安排,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形势下的完善和深化,决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过去正是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得不够,政府干预过多,导致市场不能及时出清,引发各种结构性矛盾。比如,一些没效益的“僵尸企业”,有些地方非要硬撑着给贷款、给补贴。当然,下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盘大棋,也要更好发挥政府这只手的作用。当前最重要的是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在行政干预上多做“减法”,把“放手”当作最大的“抓手”。同时,“放手”不是“甩手”,政府也要切实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基本职责。扩大开放是改革的题中之义,我们要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现在,美欧等发达国家都在吸引我国的投资,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我国的外资多了!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是优化产权结构,国进民进、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就是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就是优化分配结构,实现公平分配,使消费成为生产力;就是优化流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经济总量;就是优化消费结构,实现消费品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规律是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进行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按市场规律办事。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稳定物价,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实现社会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进行供给侧改革,有利于完善科学宏观调控,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供给侧,也可以推动经济发展。 生产决定消费,实现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更好地发展生产,保障供给,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调整产业结构为突破口。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明确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还有具体的任务。要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决不回头地干。不是实行需求紧缩,供给和需求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而是为了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权威人士: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有各种解读。从国情出发,我们不妨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明确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还有具体的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决不回头地干。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消除两种误解: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供给和需求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两者互为条件,相互转化,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经济周期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但主要矛盾已转化成结构性问题。因此,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我们的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当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需要营造稳定的宏观环境,在需求政策上,既不能搞强刺激,也要防止出现顺周期紧缩。还有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搞新的“计划经济”。恰恰相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矫正以前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配置扭曲。为此,要调整各类扭曲的政策和制度安排,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形势下的完善和深化,决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过去正是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得不够,政府干预过多,导致市场不能及时出清,引发各种结构性矛盾。比如,一些没效益的“僵尸企业”,有些地方非要硬撑着给贷款、给补贴。当然,下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盘大棋,也要更好发挥政府这只手的作用。当前最重要的是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在行政干预上多做“减法”,把“放手”当作最大的“抓手”。同时,“放手”不是“甩手”,政府也要切实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基本职责。扩大开放是改革的题中之义,我们要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现在,美欧等发达国家都在吸引我国的投资,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我国的外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