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毕业论文

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毕业论文

看完图片你就会知道捷径的!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是高中数学最基础的课程。相应的,数学课程的教学也是教育界一直在关注的重点内容。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数学毕业论文参考范文下载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数学毕业论文参考范文下载篇1 浅析高中数学二次函数的教学方法 摘要:二次函数的学习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师生要一起研究学习二次函数的基本方法,掌握其学习思路和规律,这样才能学好二次函数。 关键词:高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方法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二次函数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阶段的二次函数因为是理解内容,没有纳入到考试内容中去,使高中学生在学习二次函数时有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必须注重巩固和复习初中二次函数的内容和知识点,同时采取有效的方法合理地进行二次函数教学,确保获得较高的效率和质量,达到提高高中生数学成绩的目的。 一、加强对二次函数定义的认识和理解 高中数学的二次函数教学主要建立在初中二次函数的知识和定义基础上。在定义和解释二次函数的内容和知识过程中,教师主要利用集合之间相互对应的关系来解释二次函数的定义。因此,高中数学的二次函数教学与初中二次函数教学之间存在本质区别,这就造成了在二次函数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适应和接受二次函数的定义。在高中数学的二次函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初中二次函数的内容和定义,引导学生全面透彻地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和相关知识,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函数知识。在二次函数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复习和回顾初中阶段掌握的二次函数知识点以及相关定义,并且与高中数学的二次函数内容相比较,这样学生就能对二次函数的定义、定义域、对应关系以及值域等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讲解例题:f(x)=x2+1,求解f(2)、f(a)、f(x+1)的过程中,若学生对于二次函数的定义以及概念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就可以看出该题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代换问题,学生只需要将自变量进行替换,就能求解出问题的答案。但是,在解答这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概念加以认识和理解,如在f(x+1)=x2+2x+2中,学生需要认识到该函数值的自变量是x+1,而不是x=x+1。 二、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二次函数教学 在高中数学的二次函数教学过程中,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就是数形结合教学法。在二次函数教学过程中,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以及图象,同时还有利于解决各种各样的二次函数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提高二次函数教学效率的目的。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二次函数教学,所运用到的图像既能将二次函数的性质变化、奇偶性、对称性、最值问题以及变化趋势很好地反映出来,同时也是学习二次函数解题方法以及有效开展教学的重要载体。所以,教师在二次函数的教学过程中,需采用由浅至深的方式进行教学,合理把握和控制教学的难易程度,在学生了解和熟悉二次函数图像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总结和认识其性质变化,从而达到顺利开展二次函数教学的目的。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绘制二次函数图像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通过绘制简单的二次函数图像,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图像性质。如采用描点法绘制二次函数图像f(x)=-x2、f(x)=x2、f(x)=x2+2x+1等。在学习绘制函数图像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例题,如“假设函数f(x)=x2-2x-1,在区间[a,+∞]中,呈单调递增的变化,求解实数a的取值范围”,或者“已知函数f(x)=2x2-4x+1,且-2 三、采用开发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高中数学的二次函数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内容范围广,所占的比例也相对较大。因此,教师在开展二次函数教学的过程中,其涉及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路也非常多,教师需要合理选用教学思路和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例如,在二次函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求解下列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以及外延,并思考和总结出求解二次函数的思路和方法,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已知函数y=mx2+nx+c,其中a>0,且f(x)-x=0的两个根,x1与x2满足0 参考文献: [1]高红霞.高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方法的探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5(11). [2]郗红梅.例析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J].甘肃教育,2015(19). 数学毕业论文参考范文下载篇2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对信息技术的应用 摘要:为了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与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将原有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相关知识,文章提出了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信息技术为支点,优化教学过程;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养成探索的习惯。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在当下社会的发展给教学带来了许多改变,不仅使得教学变得更为高效,同时还令教学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因此,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就要对于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探究,让教材与信息技术可以在进行授课的时候有效结合。只要是做好了以上的内容,就可以将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以此推动数学教学的全面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说,信息技术也从另一个角度丰富了课堂内容,让学生可以从更多的方面来接触并了解数学中相关的知识与内容。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养成多方面思考的习惯,让创新精神在他们的心底萌芽。 一、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学习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驱使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是对于未知事物探索的兴趣。高中数学尤为如此,因为数学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涉及到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对于这些抽象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起来多少都会有点困难,并且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面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教师如何缓解并改变这一现状呢?目前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将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结合,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化以及对丰富内容的获取能力,来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内容,供学生理解与学习。多媒体可以将声音、图片、甚至是视频都集中整合起来,立体直观地将数学中的抽象知识展现给学生。并且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课程变得更有层次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减少疲劳的感觉。比如,教师在讲解各种函数曲线及其特性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的方式,向学生展现相关的函数知识。通过直观的表现,学生可以轻松地理解各种函数对应的图像以及相关的变化,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会更为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 二、以信息技术为支点,优化教学过程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的理论都是源自我们身边的生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知识不断地引入实例,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所学的知识。在高中的教材中,对于知识来说,理论知识已经非常丰富,但是对于实例的列举就显得不足。那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理解起这些枯燥的定理与公式就显得非常吃力。这就是因为教材忽略学生的学习能力,编写得太过于理论化,因此就需要教师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为学生搜集一些关于实际应用数学知识的例子,来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其中的规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与抽象能力,有助于他们今后解决问题时具有明确的思路。比如,在学习概率这一部分的知识时,学生很难联想到生活中相关的事情,教师可以搜集一些类似于老虎机、彩票甚至是其他的一些生活中博彩类性质的事情让学生进行了解。然后带领学生根据其规则进行计算,让学生了解到概率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认识到赌博的坏处。 三、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养成探索的习惯 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不是教师的任务,而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应当对学习具有一定的主导性。在日常的学习中,由于枯燥的内容以及过于逻辑性的思考,会使得学生丧失对于学习的乐趣与动力。正确的教学应当是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可以在他们的好奇心以及兴趣的驱使下自由地进行学习,充分地满足他们的爱好。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正是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这样的平台,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接触到大量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理念。同时,在网络上,各种优质的教学录像比比皆是,学生如果对于某个知识点有疑问,可以随时在网络上进行查看。这对于知识的探索与掌握有着很大的帮助。此外,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还可以让学生在进行资料与问题查询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动手与动脑习惯,不再单单地依靠教师来进行解答,而是学会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找到答案,这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产生了一种提升作用。同时,由于结论是学生自己得到的,那么印象自然非常深刻。总之,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情,不仅可以改变高中数学枯燥的教学环境,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能了解到更为广泛的信息与其他知识,并且可以激励学生对于疑难问题进行自主探索,提高了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并且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唐冬梅,陈志伟.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8):106-108. [2]傅焕霞,张鑫.浅议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必要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1(35):163. [3]王继春.跨越时空整合资源: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1):135-136. [4]崔志.浅析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10):93. 猜你喜欢: 1. 关于数学的论文范文免费下载 2. 数学系毕业论文范文 3. 数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4. 数学文化的论文免费下载 5. 大学数学毕业论文范文

函数单调性、极值、最值,在生话中求最优、最省等问题时有体现和名用。比如说一边靠墙,围栏的长度一定,怎么围别三边才能使所围面最大?这是一个求最值的问题————条件最值,组决这一问题要用到函数的最值,运算过程要考虑函数的单调性。

您好。每一种类型的函数都有自己的图像和性质,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会涉及到两个变量,一个是自变量,一个是因变量

凸函数的定义及其应用毕业论文

是的。向上凸就是向下凹。向下凸就是向上凹。一般地,曲线向上凸叫凸函数(二阶导数小于0),向上凹叫凹函数(二阶导数大于0)。

判定方法可利用定义法、已知结论法以及函数的二阶导数,对于实数集上的凸函数,一般的判别方法是求它的二阶导数,如果其二阶导数在区间上非负,就称为凸函数。如果其二阶导数在区间上恒大于0,就称为严格凸函数。

一元可微函数在某个区间上是凸的,当且仅当它的导数在该区间上单调不减。

一元连续可微函数在区间上是凸的,当且仅当函数位于所有它的切线的上方:对于区间内的所有x和y,都有f(y) > f(x) + f '(x) (y − x)。特别地,如果f '(c) = 0,那么c是f(x)的最小值。

凸函数的主要性质有:

1.若f为定义在凸集S上的凸函数,则对任意实数β≥0,函数βf也是定义在S上的凸函数;

2.若f1和f2为定义在凸集S上的两个凸函数,则其和f=f1+f2仍为定义在S上的凸函数;

3.若fi(i=1,2,…,m)为定义在凸集S上的凸函数,则对任意实数βi≥0,函数βifi也是定义在S上的凸函数;

4.若f为定义在凸集S上的凸函数,则对每一实数c,水平集Sc={x|x∈S,f(x)≤c}是凸集。

凸函数的定义如下:

对于一元函数f(xf(x),如果对于任意tϵ[0,1]均满足:f(tx1+(1−t)x2)≤tf(x1)+(1−t)f(x2)f(tx1+(1−t)x2)≤tf(x1)+(1−t)f(x2),则称f(x)f(x)为凸函数。

同时如果对于任意tϵ(0,1))均满足:f(tx1+(1−t)x2)

凸函数的性质:

定义在某个开区间C内的凸函数f在C内连续,且在除可数个点之外的所有点可微。如果C是闭区间,那么f有可能在C的端点不连续。

一元可微函数在某个区间上是凸的,当且仅当它的导数在该区间上单调不减。一元连续可微函数在区间上是凸的,当且仅当函数位于所有它的切线的上方:对于区间内的所有x和y,都有f(y)>f(x)+f '(x)(y−x)。特别地,如果f '(c)= 0,那么c是f(x)的最小值。

瑕积分的性质及其应用毕业论文

瑕积分是高等数学中微积分的一种,是被积函数带有瑕点的广义积分。瑕积分也称无界函数的反常积分,或第二类反常积分,第一类是无穷限积分,是 积分的另一种推广,瑕积分是被积函数在积分区间上有第二类间断点的积分。

和无穷限积分一样,它也可以从定积分中推广过来很多类似的性质,例如线性性,换元法,分部积分都可以推广过来,也可以像无穷限积分那样定义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且绝对收敛的积分必收敛。

瑕积分的内容

瑕积分的特点,函数在一点的值无穷,但面积可求,瑕积分的性质瑕积分又称为无界函数的反常积分,反常积分中瑕点意义是如果函数fx在点a的一个邻域内无界,那么点a称为函数fx的瑕点,也称无界间断点。

瑕点积分是存在的,即收敛的。而这个积分是不收敛的瑕积分,所以不存在,不收敛,计算积分值的前提是积分存在,瑕积分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为了处理函数在某点无定义的情形,不能仅从函数无定义断言瑕积分发散,比如fx等于1根号x,它在0点也没有定义,但它在1到0和0到1的瑕积分都是收敛的。

瑕积分可以收敛的啊。我觉得x趋近于瑕点时只能从某一边趋近,不能从没定义的那边趋近。

瑕积分,是高等数学中微积分的一种。定义设函数f(x)定义在[a,b)上,而在x=b的任一左邻域内f(x)无界(此时称x=b为f(x)的瑕点),若f(x)在任意[a,b-ε](0<ε

注意Δx→0,f(ξi)→∞,假如1/Δx是比f(ξi)高阶的无穷大,那么是可以收敛的。比如f(x)=x^(-1/3),在零处的黎曼和为f(ξ)ξ(ξ→0)反而趋近0。这样对瑕点处是否可以使积分收敛,是不能轻易下结论的,要借助“积分上极限(即上和的极限)与积分下极限(即下和的极限)收敛于同一个值,黎曼积分收敛”这一性质进行分析。

反函数的性质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反函数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y=f(x),设它的定义域为D,值域为A,如果对A中任意一个值y,在D中总有唯一确定的x值与它对应,且满足y=f(x),这样得到的x关于y的函数叫做y=f(x)的反函数,记作x=f-1(y),通常为了与习惯一致,我们对调函数x=f-1(y)中的字母x,y,把它改写成y=f-1(x)。

(1)函数存在反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是一一映射;

(2)一个函数与它的反函数在相应区间上单调性一致;

(3)大部分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当函数y=f(x), 定义域是{0} 且 f(x)=C (其中C是常数),则函数f(x)是偶函数且有反函数,其反函数的定义域是{C},值域为{0} )。

奇函数不一定存在反函数,被与y轴垂直的直线截时能过2个及以上点即没有反函数。若一个奇函数存在反函数,则它的反函数也是奇函数。

(4)一段连续的函数的单调性在对应区间内具有一致性;

(5)严增(减)的函数一定有严格增(减)的反函数;

(6)反函数是相互的且具有唯一性;

(7)定义域、值域相反对应法则互逆(三反);

扩展资料

反函数求解步骤:

①求出原函数的值域,即求出反函数的定义域

②由y=f(x)反解出x=f-1(y),即把x用y表示出来

③将x,y互换的:y=f-1(x),并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

例题:求f(x)=ex-1的反函数f-1(x)的解析式

解:

∵f(x)=ex-1,可知f(x)的值域为(-1,+∞)

已知y=ex-1

可得ex=y+1,即得:x=ln(y+1)

∴f-1(x)=ln(x+1),且x∈(-1,+∞)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反函数

一般来说,设函数y=f(x)(x∈A)的值域是C,若找得到一个函数g(y)在每一处g(y)都等于x,这样的函数x= g(y)(y∈C)叫做函数y=f(x)(x∈A)的反函数。

性质:

(1)函数存在反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是一一映射;

(2)一个函数与它的反函数在相应区间上单调性一致;

(3)大部分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当函数y=f(x), 定义域是{0} 且 f(x)=C (其中C是常数),则函数f(x)是偶函数且有反函数,其反函数的定义域是{C},值域为{0} )。

奇函数不一定存在反函数,被与y轴垂直的直线截时能过2个及以上点即没有反函数。若一个奇函数存在反函数,则它的反函数也是奇函数。

(4)一段连续的函数的单调性在对应区间内具有一致性;

(5)严增(减)的函数一定有严格增(减)的反函数;

(6)反函数是相互的且具有唯一性;

(7)定义域、值域相反对应法则互逆(三反);

(8)反函数的导数关系:如果x=f(y)在开区间I上严格单调,可导,且f'(y)≠0,那么它的反函数y=f-1(x)在区间S={x|x=f(y),y∈I }内也可导;

(9)y=x的反函数是它本身。

扩展资料

反函数的复合函数:

这个内容属于高等数学的内容了。大伙想想函数里面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是什么函数?不用说,肯定就是我们的恒等函数y=x,这就和我们数字里面的1一般地位,所以,我们记恒等函数为“1x”。

数字的基本运算就是加减乘除,而函数也有运算,虽然也有加减乘除,但是属于函数自己的,就是复合与反函数。我们知道在实数里,x与1/x的乘积等于1,在函数的复合运算里,也有类似的性质,函数f和g的复合记为f○g,那么下面的性质成立:f-1○f=1x;1x○f=f○1x=f。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反函数

反函数存在性定理:

若函数y=f(x),x∈Dfy=f(x),x∈Df是严格单调增加(减少)的,则存在它的反函数。

x=f1(y):Rf→Xx=f1(y):Rf→X,并且f1(y)f1(y)也是严格单调增加(减少)的。

证明:

不妨设y=f(x),x∈Dfy=f(x),x∈Df严格单调增加,可知∀x1,x2∈Df,x1

∀y1,y2∈Df−1=Rf,∀y1,y2∈Df−1=Rf,设x1=f−1(y1),x1=f−1(y1),x2=f−1(y2),x2=f−1(y2),则y1=y2⇒x1=x2,y1=y2⇒x1=x2,否则

(1)x1

(2)x1>x2⇒y1=f(x1)>f(x2)=y2x1>x2⇒y1=f(x1)>f(x2)=y2,

因此f−1(y)f−1(y)也是严格单调增加(减少)的。

扩展资料:

反函数的性质介绍:

1、原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反函数的值域、定义域。在求原函数的反函数及反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有关问题时,如能充分利用这条性质,将对解题有很大帮助。

2、若y=f⁻¹(x)是函数y=f(x)的反函数,则有f(a)=b;f⁻¹(b)=a。

从整个函数图像来考虑,是指y=f(x)与其反函数y=f⁻¹(x)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从图像上的点来说,是指若原函数过点(a,b),则其反函数必过点(b,a)。

3、单调函数一定存在反函数,且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单调性一致。在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一定存在反函数,但在定义域上非单调函数未必没有反函数,或者说有反函数的原函数不一定是单调函数。

一、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将学习函数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反函数.(板书:反函数 1.反函数的概念)二、讲解新课三、师:什么是反函数呢?让我们一起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函数中,如果当作因变量,把y当作自变量,能否构成一个函数呢?生:可以构成一个函数.师:为什么是个函数呢?生:在y允许取值范围内的任一值,按照法则→都有唯一的x与之相应.师;根据这位同学的表述,这是符合函数定义的,也就是说,按照上述原则,函数是存在反函数的.这个反函数的解析式是怎样的呢?生:应该是.师:这种表示方法是没有问题的,但不符合我们的习惯,按习惯用字母x表示自变量,用字母y表示因变量,故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又可以写成这样改动之后,带来这样一个问题,即和是不是同一函数呢?生:是.师:能具体解释一下吗?生:从函数三要素的角度看,和具有相同的定义域和值域,皆为R,同时对应法则都是自变量减1除以2得因变量,也是相同的,所以它们是相同的函数.师:既然是相同的,我们就把称作函数的反函数,同样,函数y=x-1 2有没有反函呢?生:有.就是.师:对.也就是说函数与函数是互为反函数的.那么,是不是所有函数都会有反函数呢?生:不是所有函数都有反函数.师:能举个例子说明吗?生:如函数,将y当作自变量,x当作因变量,在y允许取值范围内,一个y可能对应两个x,如y=1则x=±1,因此不能构成函数,说明它没反函数.师:说得非常好.如果从形的角度来解释,会看得更清楚,见图1,从图中可看出给出一个y能对应两个x.缺图1通过对几个具体函数的研究,了解了什么是反函数,把前面对函数y=2x+1的反函数的研究过程一般化,概括起来就可以得到反函数的定义.由于这个定义比较长,所以我们一起阅读书上相关内容.(板书:(1)反函数的定义)(要求学生打开书第60页第二自然段,请一名同学朗读这一段内容.)为帮助学生理解定义中的描述,教师可以再以一上具体函数为例解释y=f(x)和x=j(y)之间的关系,同时应指出定义中"如果"二字的含义表示不是所有函数都有反函数.) 对于反函数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下面进一步对这个特殊的函数概念作点深入研究.(板书:(2)对概念的理解.)师:反函数的“反”字应当是相对原来给出的函数而言的,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呢?不妨以刚才的两个函数y=2x+1和为例加以研究.生:对应法则不同.师:能否说得再具体点,怎么不同?生:这两个函数的对应法则中,x与y的位置换位.(研究两函数间的关系应从函数三要素角度入手研究,老师可适当引导学生向三要素靠拢.)师:还有什么联系吗?生:当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是y=2x+1的值域和定义域.师:根据刚才我们的讨论,可以发现反函数的三要素是由原来函数决定的,当给出的函数确定下来后,其反函数的三要素也就确定下来了,可以简记为“三定”.把这种确定关系具体化,也就是反函数的“反”字体现在什么地方呢?生:反函数的定义域就是原来函数的值域;反函数的值域就是原来函数的定义域;反函数的对应法则就是把原来函数对应法则中x与y的位置互换.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反函数的“反”实际体现为“三反”.在这“三反”中,起决定作用的就是x与y的反置,正是由于它们位置的改变,才把相应取值反置,从而引起另外两“反”.(板书:a.“三定”,b.“三反”)师:从函数概念的角度来看,我们明确了原来函数与其反函数间的关系,当然还可以从其它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如:一个函数有没有反函数?若有反函数,它的性质如何?与原来函数的性质有什么关系?通过前面几个例子可以发现,上述问题中,原来函数的性质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反函数的性质也与原来函数的性质相关.由于函数和反函数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它已成为进一步研究函数的重要方面.当我们研究某个函数性质时,如果这个函数有反函数,就可以在两者中择其简而研究之,这就增加了函数的研究方法.师:对反函数概念作了较全面认识之后,自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函数存在反函数,如何去求这个函数的反函数呢?一起看这样二个题目.例1 求的反函数.生:(板书)解 由, 得 所以,所求反函数为(在表述上不规范之处,先暂时不追究,待例2解完之后再一起讲评.)例2 求的反函数.生:(板书)解 由y=得又所以故 .师:下面请同学对两个例题的表述作个评价.生:例2所求的反函数是错误的,应为 (x≥2)师:这和黑板上所得的函数有什么不同吗?生: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分别是x≥1和x≥2,所以是不同的两个函数.师:为什么是(x≥2)呢?生:因为反函数的定义域应是原来给出函数f(x)的值域,而f(x)的值域应为y≥2,故所求反函数应为 (x≥2).师:说得很好.根据我们对反函数的认识,反函数的定义域就是原来给出函数的值域.所以,要求出反函数的定义域,就必须先求出原来函数的值域.那么例2的求解过程应当怎样调整呢?生:由得,又x≥1,所以.因为的值域为,所以 (x≥2).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并解决了例2反函数的存在问题,同时也注意到求反函数必须明确指出其定义域,以保证结论的正确性.除此之外,还有什么问题吗?生:为什么没有在例1中求原来所给函数的值域呢?师:请同学们针对这个问题讨论一下.生:因为原来所给的函数的值域是y≠0,这和所求出的反函数的定义域是x≠0为结论是一致的,所以没有出错.师:此题出现的这种结论的一致性,应当说是一种偶然,而不是必然.因此,在求反函数的过程中,必须要求出原来所给函数的值域,并且在最后结果中注明反函数的定义域.那么,例1的规范书写过程应如何调整呢?生:(板书)解 由,所以,所求反函数为师:通过刚才对两个具体例子的讨论,能否总结一下求用解析式表达的函数的反函数的基本步骤呢?(板书:2.求反函数的步骤)生:首先从解析式中解出x,其次求出所给函数的值域,最后再改写为习惯的表示形式.师:把这几步用简单的几个字来概括一下:1.反解:即把解析式看作x的方程,求出反函数的解析式;2.互换:既求出所给函数的值域并把它改换为反函数的定义域;3.改写:将函数写成的形式.(板书:1.反解 2.互换 3.改写.)师:下面通过几个练习来看看同学们是否真正理解这三个基本步骤.三、巩固练习练习 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1. (由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完成.)解 由 x=3 2y-2.又f(x)=23x+3,x∈(-∞,3)的值域为 f(x)∈(-∞,4),所以f-1(x)=32x-2,x∈(-∞,4).(x≥12)(由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完成,两题同时进行,其余学生在笔记本上完成,教师巡视.)解 由 y=x2-x+1,得 x2-x+1-y=0,所以 x=1±4y-32,又 y=x2-x+1(x≥12)的值域为{y|y≥34},所以,f-1(x)1±4x-32(x≥34).(待全体学生完成之后,结合黑板上学生的表述及其它学生解答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师:先看黑板上同学的表述有没有问题,请加以纠正.(一学生在黑板上加以改正)由y=x2-x+1,得 x2-x+1-y=0,所以x=1±4y-32 又x≥12,所以 x=1+4y-32 又y=x2-x+1(x≥12)的值域为{y|y≥34},故所求反函数为y=1+4x-32 (x≥34). 师:经过改正,两个题目在表述上已经没有问题了.下面结合其它同学求解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谈几点注意.(1) 求反函数的过程中必有一步是求出原来所给函数的值域.求值域的方法有很多,如果所给函数是常见函数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不妨从“形”的角度求值域会比较方便直观.(2) 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根,必须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对x进行取舍,保留符合条件的唯一解.(3) 这两个题目在反函数符号的使用上是有区别的,题目给出f(x)这个符号,则反函数可以用f-1(x)来表示,否则只能用文字叙述的形式.四、小结1.反函数是函数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从研究两个函数关系的角度产生的,因此认识它应从三要素角度进行研究.2.一个函数有没有反函数是由原来给出函数的性质决定的,且反函数的性质也是由原来给出的函数性质决定的.3.求反函数实际上就是办两件事,一是解一个关于自变量x的方程,二是求 一个函数的值域.

实数的完备性及其应用毕业论文

某网友写的: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从“几何”到“代数”再到“数形结合”。太多太多了。8个单元,分门别类,让我们看到了数学的精彩!其中我个人认为最有趣的就是第六单元“一次函数”。 一开始接触“函数”这个概念时还是非常陌生的。因为转眼望去,前面的单元基本是“小学”和“初一”接触过得。而对于“函数”来说确是几乎“一无所知”。只知道初一老师说过“可能性”和“函数”有着密切的关系。翻开这个单元时,真的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上面说了种种对“函数”概念的无知。所以自然在一开始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这单元的第一章从生活实际出发讲了“函数”的定义等等。这是一个比较“浮浅”的类容(从我现在的角度来说)。从这里我真正接触到了“函数”,但也许是学习没有完全进入。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函数好像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好不重要的知识,甚至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他。”第二章类容可以说就是对第一章的一个“浓缩”。好比第一章是个“橙子”,第二章就是把它榨成汁,然后就可以提高价值贩卖出去。学完后我对函数的印象还是那样,就像“橙子”和“橙汁”虽然“物态”不同,但味道还是差不多。真正的困难出现在第三章,谈到了“一次函数的图象”。可以老实说这章听得差不多是我本学期听的最累的一节课。老师发下来讲义,我那节课觉得您讲的奇快。我还没反应过来你就讲完了。我想班上大多数同学的感受也是如此吧!我终于意识到“函数”不是那么好学的。于是我就开始多做练习,慢慢的我对“函数”渐渐熟悉,随着课程的继续尤其是“函数的实际运用”这节课也使我对函数的印象大大改变。觉得“函数”好像是我们所学课程中与实际生活最紧密的一个单元了。 以上就是我学习“一次函数”的经历。下面我们在来分析一下“一次函数”。从类别上讲,“一次函数”是一个“数形结合”的“典范”。它体现了“代数”和“几何”的“互利”关系,说明二者“缺一不可”。使我们对“代数”“几何”有了全新认识,觉得他们的界线渐渐模糊了。其次“一次函数”我认为是一个有趣,神奇的类容。它有趣在千变万化的图象,它神奇在只用几笔简捷的线条就可以表达出需要“长篇大论”的文字所表达的变化规律。不能不觉得“一次函数”充满了“魔力”。此外这章的编排也是十分“成功”的,与前一章“位置的确定”联系紧密,可以使学过的知识由此得到“巩固”,更可以“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一通百通”。我想2章的联合编排更是教会我们“复习整理”的学习方法。所以由“一次函数”可以看出,北师大教材的编派不仅注重“知识”还注重“方法”。“一次函数”也使我对这本教材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看法。 “一次函数”不仅有趣而且更是“历届”中考的“重中之重”。所以无论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角度来说“一次函数”都是一节非常好的类容。供参考。

1、实数连续性,是说实数对极限运算封闭 可以把极限运算看成无穷次算术(加减乘除)运算, 有理数(分数)作无穷次算术运算,结果不一定是有理数(可能是无理数) 为了极限运算的结果能够存在,把有理数极限运算的结果叫做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实数作极限运算,结果仍然在实数范围内,这个就叫实数的连续性(完备性) 2、实数连续性有6个等价定理,包括你说的3个,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证明 内容太多了,查数学分析书吧 三个定理和实数连续性的等价性,就在于这三个定理所作的运算都能划归无穷次算术运算(极限运算) 比如单调数列,An+1比An加(减)了一点,由于有界,每次加(减)数都比上次小一点(不能超过界限),这样无穷次算下来,由实数定义能保证一定会得到(实数的)结果 闭区间套也是这样,一边累加、另一边累减,两边都不过界 确界的作法跟单调有界数列类似,实数定义能保证把确界作出来

还有三个月就是毕业生们答辩的时间了,但是很多毕业生们目前连选题都还没有选好。时间紧迫,我立马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供毕业生们参考! 1、导数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2、导数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3、导数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4、等价无穷小在求函数极限中的应用及推广 5、迪克斯特拉(Dijkstra)算法及其改进 6、第二积分中值定理“中间点”的性态 7、对均值不等式的探讨 8、对数学教学中开放题的探讨 9、对数学教学中开放题使用的几点思考 10、对现行较普遍的彩票发行方案的讨论 11、对一定理证明过程的感想 12、对一类递推数列收敛性的讨论 13、多扇图和多轮图的生成树计数 14、多维背包问题的扰动修复 15、多项式不可约的判别方法及应用 16、多元函数的极值 17、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其应用 18、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其应用 19、多元函数的极值问题 20、多元函数极值问题 21、二次曲线方程的化简 22、二元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应用 23、二元函数的极值存在的判别方法 24、二元函数极限不存在性之研究 25、反对称矩阵与正交矩阵、对角形矩阵的关系 26、反循环矩阵和分块对称反循环矩阵 27、范德蒙行列式的一些应用 28、方阵A的伴随矩阵 29、放缩法及其应用 30、分块矩阵的应用 31、分块矩阵行列式计算的若干方法 32、辅助函数在数学分析中的应用 33、复合函数的可测性 34、概率方法在其他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35、概率论的发展简介及其在生活中的若干应用 36、概率论在彩票中的应用 37、概率统计在彩票中的应用 38、概率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9、概率在点名机制中的应用 40、高阶等差数列的通项,前n项和公式的探讨及应用 41、给定点集最小覆盖快速近似算法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应用 42、关联矩阵的一些性质及其应用 43、关于Gauss整数环及其推广 44、关于g-循环矩阵的逆矩阵 45、关于二重极限的若干计算方法 46、关于反函数问题的讨论 47、关于非线性方程问题的求解 48、关于函数一致连续性的几点注记 49、关于矩阵的秩的讨论 _ 50、关于两个特殊不等式的推广及应用 51、关于幂指函数的极限求法 52、关于扫雪问题的数学模型 53、关于实数完备性及其应用 54、关于数列通项公式问题探讨 55、关于椭圆性质及其应用地探究、推广 56、关于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求解 57、关于一类非开非闭的商映射的构造 58、关于一类生态数学模型的几点思考 59、关于圆锥曲线中若干定值问题的求解初探 60、关于置信区间与假设检验的研究 61、关于周期函数的探讨 62、函数的一致连续性及其应用 63、函数定义的发展 64、函数级数在复分析中与在实分析中的关系 65、函数极值的求法 66、函数幂级数的展开和应用 67、函数项级数的收敛判别法的推广和应用 68、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的判别 69、函数最值问题解法的探讨 70、蝴蝶定理的推广及应用 71、化归中的矛盾分析法研究 72、环上矩阵广义逆的若干性质 73、积分中值定理的再讨论 74、积分中值定理正反问题‘中间点’的渐近性 75、基于高中新教材的概率学习 76、基于最优生成树的'海底油气集输管网策略分析 77、级数求和的常用方法与几个特殊级数和 78、级数求和问题的几个转化 79、级数在求极限中的应用 80、极限的求法与技巧 81、极值的分析和运用 82、极值思想在图论中的应用 83、几个广义正定矩阵的内在联系及其区别 84、几个特殊不等式的巧妙证法及其推广应用 85、几个重要不等式的证明及应用 86、几个重要不等式在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87、几种特殊矩阵的逆矩阵求法

  • 索引序列
  • 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毕业论文
  • 凸函数的定义及其应用毕业论文
  • 瑕积分的性质及其应用毕业论文
  • 反函数的性质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 实数的完备性及其应用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