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安徽农大农业专科论文范文

安徽农大农业专科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安徽农大农业专科论文范文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农业的地位显得十分重要,农业的推广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农业经济。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农业推广课程论文,供大家参考。农业推广课程论文篇一:《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现状与发展》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虽然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纪元,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无法满足当前农村的发展需求,也进一步遏制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因此,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推出全新的农业推广体系以此促进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则成为当前社会的关注 热点 。本文就当前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现状进行粗浅的探讨,提出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发展对策。 1推广体系的现状 农业推广体系是我国政府对农业进行大力扶持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体现所在。尤其是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积极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也格外加强了对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并建成了以 种植 、林业、畜牧、水产、水利、农机化、经营管理化为主推广网络,并形成由上而下的垂直农业推广体系。可以说截止到2014年,我国已经有40多万个村子建立了服务组织,并有10多万个村子组建了专业技术协会与科技示范户。 2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我国的农业推广体系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如若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则如下几点: 内外部组织管理与任务目标不相符 我们都知道农业推广体系的根本任务就是为了能够促进农业科研成果、现代的农业技术能够尽快的应用到农业生产之中,不断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然而现今我国在农业推广体系的内外部组织管理上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不仅无法实现实际任务目标且与实际任务目标不相一致,而这也就造成了农业推广体系难以切实落实,且推广体系与推广人员往往处于被动状况。 市场导向性差且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目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处于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行政倾向较强,且受到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和固有观念的制约,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高等院校的科研行为与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而正是因此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市场导向性差且与实际的市场需求严重脱节,致使真正能够实现的农业创新成果转换率极低,远远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 农业推广人员与农业推广体系不匹配 现如今许多农业推广人员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水平较低,无法与农业推广体系的实际要求相匹配。而农业推广体系内部又缺乏对农业推广人员的严格选拔与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农业推广体系无法良好的运转。尤其是部分推广人员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意识且不熟悉当前的农业市场,因此也无法完成农业推广体系的现代化发展需求。 3完善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发展对策 我国在农业推广体系上存在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良好运转,因此,不断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去完善农业推广体系则尤为重要。 明确创新目标,把握发展方向 只有明确农业推广体系的创新目标,切实把握发展方向,才能够促使我国农业推广工作更好的向前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不断的壮大农业推广队伍,并且对各级农业机构进行巩固,尤其是可以在农业推广中采用多元化的服务手段与服务组织,建立新型的国有、民办相结合的农业推广体系,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保障。 完善农业推广体系 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推广体系俨然已经成为当今进行农业推广的重要主体,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发展,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就必须完善以政府为主的农业推广体系。第一,要强化社会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大;第二,要改进农业推广方式与农业推广机制,不断拓宽农业推广部门的职能范围,缩短科研成果的推广路径,切实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普及率;第三,做好市场需求的调研工作,切实将农业推广工作落实到市场的实际需求之上,并且增加对农业推广的资金投入,在经费上提供充分保障。 提高个人素质 进一步强化农业推广人员的个人素质对促进农业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不断加强对现有农业科技人员的继续 教育 ,特别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工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农业推广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应该与实际生产进行紧密的结合,与市场需求进行紧密的结合,从而提高推广人员的个人素质,能够帮助更多的农民形成自己对市场的实际驾驭能力。 4结语 通过对农业推广体系现状与完善农业推广体系的发展对策粗浅的探讨,希望能够让更多人清楚地认识到,农业推广是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不断的完善我国农业推广体系,使其满足我国农村的发展需求,满足我国农民对科技的发展需求尤为重要,值得相关部门深入研究,并对其加强建设。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篇二:《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前言 要想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必须要不断提高农业技术,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但是在实际中,虽然已经推广了一系列的农业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依旧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就必须要加大改革的力度,实现农村中经济的快速发展。且就农业推广体系来说,其快速的发展有助于帮助农村提高经济收入,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 2目前我国农业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在农业推广体系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也就影响到了我国农业的经济发展。所以就必须要进行改革与创新,促进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发展。 在管理体制上存在问题 就我国目前的农业推广体系来说,由于采用的是条块共同管理与专业行政区划层设置。因此在进行条块分割的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之间没有实现有效的对接,这样也就造成了本位主义严重的现象,同时也出现了农业科学研究与教育推广上自成一体等弊端。也正因为这些因素使我国的农业推广体系中力量严重不足,虽然队伍庞大,但是却并没有多少实际效果。 运行机制存在问题 在农业推广体系的发展中,受到经济体制影响比较严重,且在运行技术上也以从上至下为主。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就成为了考核农业推广机构重要指标之一。且在人事的管理上也是以资历排列为主。在分配的形式上却实行平均主义,评价的体制上也与服务对象相背离,这样也就造成了服务对象不能及时参与到推广评价中去。而这样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推广机构与人员的职责得不到保证,这样也就使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效果不高[1]。 推广经费存在问题 通过与发达国家相对比可以看出,在发达国家中农业技术的推广经费占据农业总产值的左右,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中技术推广经费则占据在左右,而我国却只有左右。也正是因为资金不足,造成了部分农业设施过于老旧。也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使我国一些推广机构将有偿服务技术排在首位,却并没有考虑到是否对服务对象有利。 推广人员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存在问题,且在人员的整体素质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样也就造成了专业知识无法及时普及,且并不能掌握最先进的信息。其次由于在福利待遇上普遍不高,因此也就出现了留不住人才的现象,这样也就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效率。 3提高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 措施 完善管理体制 只有最大限度地完善管理体制,才能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发展。因此,在实际中要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制,保证落实 岗位职责 ,同时还要选择专业能力强的人员。也就是说要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方向转变,以岗位的实际需求来决定招聘的要求。同时还要将专业能力强的人员调入到领导岗位,以专业能力强来带动专业能力不足的人员。其次还要做岗位的培训与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考评制度,在保证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以外,要与绩效联系在一起,激发人员的积极性[2]。 扩大资金的投入 资金投入不足,是造成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效果不高的重要障碍之一,因此在法律上可以逐渐增加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费用,并完善间接的融资体制,大力鼓励私人的投资,设立出专门的技术推广部门,加大对推广部门的投资。或是可以设置专门的推广基金,结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构建出完整的资金结构,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最后,要辩证地看待技术推广与经营收入之间的关系,设置出相关的担保资金,解决贷款难的问题。 提高推广人员的专业水平 进行农业推广的关键就是要增大推广团队的建设,为了保证推广体制的健全,就必须要加强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在实际中完善考评制度与规范考试制度。选择一些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加入到农业推广团队中去。同时还要提高推广人员的薪资待遇[3]。 及时进行技术培训 由于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且 文化 水平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就要不断进行相关的培训,以此来让农民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明确农业推广的重要性。在实际培训中,可以组织农民参加电视讲座或是对农民进行科学宣传,以此来增强农民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力。 增强农业市场的建设 就我国目前的农业市场来说,在市场管理上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技术开发跟不上农业形式的发展或是有人利用法律漏洞来获取非法利益等。因此必须要严格规范农业市场,建立出一个公平、公正的农业市场,促进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 政府方面要加强扶持力度 就我国目前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来说,大多属于村级,这样在覆盖的区域上与组织的数量上就存在了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想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就要求政府方面要加大扶持力度,扩大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 4结语 由上述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的农业推广体系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却可以通过制定出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解决。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必须要做好推广体系的创新工作,以此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篇三:《浅析基层农业技术推广》 [摘 要]长期以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在为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和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历史性转变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面对我国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资源与市场双重制约以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科技需求,也暴露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不适应新形势的情况和问题。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 问题 措施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教育、科研与农民以及政府与农民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农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于进一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投入不足严重制约基层农业技术推广 一是机构队伍不稳。部分地方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公益性认识不到位,加之经济条件限制,用于技术推广的专项经费就更少。农技人员交替频繁,往往是兼职其他工作,从事农技推广的时间不多,真正到一线开展农技推广的人员少之又少。出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 二是工作条件较差。除基本待遇外得不到保障外,推广机构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尤其缺乏现代化信息设备,无法打通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无法将农业服务的触角真正延伸到村户,不能障碍解决农民缺技术、少信息、盼服务的难题。 三是专业素质不高。从总体上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数量不少,但真正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整体素质普遍不高。近年来乡镇公务员招考工作不限制专业,分到农技推广站的人员大多不是科班出身,这些人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而且由于经费紧张,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缺乏再教育和培训的机会,致使其知识越发陈旧老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整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 科技成果与生产需求错位影响推广效果 我国每年产生的农业科技成果数量不少,但这些成果多不适宜推广应用。当前通常采用“论证立项→研究与应用活动→验收鉴定→自下而上层层报奖”运作机制来肯定科技工作者的劳动成果,这种机制带来种种弊端:自下而上层层报奖,无形中增加了成果的数量,造成成果数量较多的假象;挤小现有成果进一步推广转化的空间。科技成果必须最终得到生产的检验和认同,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农民以取得经济效益为根本取向,对技术要求呈现多样化、高效化的趋势,并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增加有效综合技术和管理技术的需求更加强烈,而现行科技成果以及推广机制偏重于单一技术,对配套集成技术,以及对技术的整体作用和区域效果重视不够;对节本增效、农产品安全及产后加工等技术的应用服务能力较弱,与农民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错位。加之市场、技术等信息不畅,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实际效果。 农民吸纳新技术的能力不高导致推广难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从宏观上分析,对各式各类农业技术成果的需求巨大、迫切,但从各地推广实践微观看,真正具有采纳应用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需求”并不高。一是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特别是无形技术 方法 类成果的推广应用,要求采用者一般应具备一定的农业基础知识、掌握基本原理和严格的操作技术,而现阶段实际是仅有少量科技带头户具备这种能力,多数农民尚不具备。二是创新技术的采用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在小规模经营和农业比效效益较低及其他负担较多的多重压力下,多数农民由于资金薄弱,仅能采用一些效益显著、见效快的物化类技术成果,而对一些见效慢或投资大的高新技术,仅有采纳的欲望,但缺乏购买使用能力。 农业生产分散使农业技术推广难度增加 我国农业是以农户为单位的分散型小农经济,农户经营规模小,生产分散。进入城镇从业的农户大多数仍倾向于保留自己的土地经营权,土地流转出去的比例很低。对于土地种植种类、耕作方式等方面,每个农户都有其充分的自主权。这种由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形成的小规模农业经营问题,不仅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和规模效益的形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科技成果的大规模推广和转化的成本,导致技术与产业的割裂,严重制约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农业生产高度分散,农户各自为政,加之村委会组织功能弱化,农业技术推广更是缺乏有效的 渠道 。 2 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 发挥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骨干作用 农业技术推广具有不可替代的公益性职能,这是农业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由政府建立一支履行公益职能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不但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绝大多数国家农业发展的共同 经验 。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必须更新观念和进行机制创新,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把服务领域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由单项向综合服务延伸,利用技术和信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参与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各级政府要做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三定”工作,逐步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基础设施和工作条件,吸引人才,稳定队伍,增强为农村科技服务的能力,保障各级推广机构切实履行公益性职能。 保障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主要是为政府和广大农民服务,以社会效益为主,各级政府应依法保障公益性推广工作的基本经费。一是保障农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和办工经费,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集中可能的财力、物力,加强推广体系的硬、软件建设;二是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专项基金,并制度化地逐步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份额,加大对一些公益性的推广工作的实施规模和支持强度;三是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和培训,提高他们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对农业生产的全程技术服务、产业化经营和信息服务能力,以适应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更好地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 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科技成果与生产需求对接机制 首先要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科技成果评审制度。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将农业动物、植物新品种纳入专利范围,鼓励研究单位研制生产更多实用的科技产品,解决科研与生产相脱节的局面。对一些研究与开发示范相结合的科技项目和以开发性为主的科技项目,在鉴定评奖过程中可考虑将创新技术和经济效益分离开来,或加大创新部分权重,降低已获效益权重,增加成果的实用性,促使产生更多的能直接应用于生产的实用技术。其次要发展和引导农业技术市场。一是要加强农业技术市场建设,促进农业技术转让。二是要广泛采取市场化激励手段,创新推广机制,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积极性。 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农民是农业经营主体,也是农业技术的需求主体、市场主体。农业技术推广离开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应将全面提升农民科技素质作为首要目标。一方面,加强技术培训,使农民应用科技由外行变为内行。根据目前农村经济和农民素质现状,农民技术培训要注重层次性和实用性。对增产潜力大、效益高、推广面大的农业技术项目,区、镇、村、组都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户,为农民提供学习样板,用活生生的事实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应用科技致富。 结束语 我们要发展多样化的推广方式与全方位的服务领域,完善农业技术市场,让农民逐渐成为推广活动的主体;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技术成果转化率;用国际惯例改革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等,从法律上!体制上!机制上!管理上全方位地改革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参考文献 [1] 高启杰.中国农业推广组织体系建设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0,(2):107-111. [2] 范伟杰,张华.新形势下中国农业推广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吉林农业,2010,(11):2-3. 猜你喜欢: 1. 农业推广成功案例 2. 农业发展论文范文 3. 浅谈农业推广毕业论文范文 4. 农业技术推广研究毕业论文 5. 养殖技术与推广论文范文 6. 农业科技创新专科毕业生论文

一、章、节、小节等1、2、3级标题分别以第1章、、等依次标出;4、5、6级标题依次用(1)1)a.等标出。各级标题均为另行且不带符号。论文字数为3万字左右。第1章××××(三号黑体,居中)××××××××××××××××××××××××××××××××××××××××××××××××××××××(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小三号黑体字,居左)××××××××××××××××××××××××××××××××××××××××××××××××××××(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四号黑体字,居左)×××××××××××××××××××××××××××××××××××××××××××××××(内容用小四号宋体)。(1)××××××××××××(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内容用小四号宋体)。1)××××××××××(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内容用小四号宋体)。a.×××××××××(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小三号黑体字,居左)×××××××××××××××××××××××××××××××××××××××××(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四号黑体字,居左)×××××××××××××××××××××××××××××××××××××(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四号黑体字,居左)×××××××××××××××××××××××××××××××××××××××××(内容用小四号宋体)。二、目录(内容、顺序)摘要abstract前言正文(只列出章、节即可)结论致谢参考文献毕业设计小结附录注:1、目录不编页号;中、英文摘要单编页号,用ⅰ、ⅱ、ⅲ表示;目录中应有页号,页号从前言开始直至全文结束。2、自摘要始,每一部分都另起一页。三、论文装订次序封面目录摘要abstract前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毕业设计小结附录封底四、参考文献格式序号、作者、书名(论文名)、出版社(期刊名)、出版时间(期刊时间)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而农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不仅是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且是国民经济得以进步的源泉。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农业经济方面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及建议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总结这些制约因素,采取积极地应对策略,才能切实提高我国农业经济水平。

1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哪些制约因素?第一,经营模式不佳。不可否认,许多经济落后地区,农产品的生产主要以消费为主,剩余的农业产品再进行市场交换。这种经营方式规模弱小,利润低。第二,缺乏现代化装备。农业经济为粗放型经济,农业产品大都没有进过深加工,经济利益不高。第三,农民素质不高。我国的农民朴实、勤劳,但缺乏现代农业生产的观念及对农业科技的运用能力。第四,农业资源没有深入开发。一些闲置的土地,其实是大有可为,但由于思想、技术限制,致使其成为“不毛之地”。第五,农业体制僵硬。农村基层干部,管理模式僵硬,“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不适宜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第六,农业基础设施不够健全。农村基础设施一是分散,二是覆盖面积不够。第七,农业生产不够生态化,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

2发展农业经济的改进建议措施

农业经营商品化

农业经营商品化,是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有效手段。农业经营商品化,指的是农业经营模式从“自给自足,余粮销售”,转变为“以卖为主,为卖而产”。商品化的农业经营理念有何优势?一方面是能够有效的活跃农业市场经济;另一方面是农民能够从中赚取丰厚的经济利润。如何推动农业的商品化经营?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点做起,首先是政府加以引导,鼓励农民种植反季节农产品。如反季节蔬菜、反季节水果等。众所周知,反季节农产品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能有效的刺激农业经济的发展。其次,建立“村菜市场”。据笔者调查发现,我国许多农村没有村菜市场。建立村菜市场,一方面节省了农民进城买菜的交通费用;另一方面,村菜市场打通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促进了农场品的商品化生产。

农业装备现代化

农业装备现代化,指的是运用现代化的生产、管理、营销理念,让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化农业。如何实现农业装备现代化?首先,农机服务。引导组建农机服务公司,这类公司能够吸收农村闲散资金,通过市场运转后实现优化配置。农机服务公司生产规模大、效率高,有效改变农民小规模生产的状况。其次,引导组建农民协会。组建农民协会,旨在帮助农民转变农业生产理念,在破除传统农业观念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市场组织能力,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再次,微型企业。微型企业指的是在农村,组建农产品深加工的小企业,农场品的深加工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例如:农产品深度加工微信企业,能够吸收农村剩余的弄动力。农民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庭,岂不两全其美?因此,应加大力度宣传、扶植、推广、优化农产品深加工微型企业的建立。

农民武装科技化

提高农民的农业科学技术水平,是切实发展农业经济的关键所在。如何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首先,加强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农村基础教育搞好了,即使部分孩子不能进一步深造,而选择留在农村务农,也比一字不识的文盲更具有创造性、发展性。因为这些人受过一定的基础教育,头脑灵活、眼界开阔。因此,我们要重视农村教育事业的建设。其次,吸引知识青年。很多农村知识青年有文化、干劲、思想。如果吸引更多的知识青年加入到农业行业中,相信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力。如何才能吸引知识青年务农?一方面,应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及居住环境,特别是在农村的住房方面,要在节省土地资源的原则上,设计出布局合理、美观大方的房屋结构。另一方面,政策调整,应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适当降低农业相关物资价格,从而缩短农业与其他行业的收入差距,以此来吸引知识青年务农。

农业资源深入化

深入挖掘农业资源,从那些看似不能产生经济利益的地方,开发出它特有的经济潜力。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但是境内多山地、丘陵。这些地区“沟壑纵横、崎岖不平”,不适合大规模种植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闲置的荒地。我们可根据这些地区的土质、气候、水分、阳光等条件,合理的开发闲置或者半闲置的土地资源。如何深入挖掘农业资源,充分发展农业经济?笔者从荒山、荒地、荒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于荒山,由于土质等条件限制,一般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但却适合于发展林业,而这也契合了“农业损失副业补”的原理。因此,可结合当地气候、降雨、土质,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又保护了环境、美化了环境。对于荒地,适合发展“荒地育苗”、“木上植菌”,或者是养殖业。在荒地发展养殖业契合“种植损失养殖补”的原理。至于河滩,发展河滩养鸭鹅或者是发展水产业,能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总之,要以科学、合理的手段挖掘出这些“不毛之地”的经济潜力。

农业体制创新化

农业经济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基层领导组织。强有力的基层领导,一方面能够正确贯彻上级对农业发展的指导意图;另一方面能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锐意革新,切实改变当地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农业体制创新化,就是指创新农业的基层领导组织,以强化组织领导的方式,引导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基层领导干部,其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已不在适合当前经济的发展模式。那么,如何落实农业体制创新?首先,调整村干部组织。村干部“无为而治”的管理效率低下,清退原来的农村基层干部,考察、选拔责任心强、管理能力强的大学生为农村基层干部,对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意义甚大。其次,完善人才配置制度。完善人才配置制度,指的是利用市场的调节作用,将高学历、高智力的人才吸引到农村工作。具体在实施中,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工作的福利待遇,以丰厚的物质回报抢占人才市场。有了人才到农村地区,政府的理论指导与农村的实践可以有效的结合起来,农业经济能够得到显著提高。

农业设施扩大化

农业设施扩大化,指的是扩大农村地区农业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优化农村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如何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首先,扩大投入。政府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应在当前的基础上再度扩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在具体工作中,要特别加强监管,确保足额资金运用于农村农业基础建设之中,要严厉打击贪污腐败行为。对农村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内容。一方面是完善农村的水利设施;另一方面是农村公路建设。其次,有机结合。这里的有机结合,指的是加强农业生产活动与农业科技的相互结合。国家对农业科技开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农业科技研究也取得丰厚的成果。但在实际运用方面尚存在不足之处,因此要加强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活动的相互结合,例如,建立“科学种田示范基地”、“畜牧养殖示范基地”等,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最后,学习基地。例如,建设“农家书院”、“农业图书馆”等学习的基础设施,方便农民闲暇之余借阅、学习、改进、融合,促进农民科学种田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农业发展生态化

生态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一,高效。生态农业追求资源的集约开发,摒弃粗放型生产模式。土地、人力等资源得到高效利用,生产效率较高。其二,环保。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性问题,而发展生态农业,将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对污染防治、改善环境具有重大的贡献作用。如何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首先,强化意识。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生态农业建设的意识,做好宣传工作,对发展生态农业的农户、企业进行鼓励、扶持。其次,示范效应。政府加强与养殖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机企业等的合作关系,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一方面可进行生态农业的科学研究,在确保农产品质量及环境保护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可作为学习、参观、交流的场所,吸引农民、企业家前来交流学习,从中吸取经验,弥补自身不足。最后,实验项目。我们需大力继续抓好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实验,探讨生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体系建设与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机制体系等问题不断开展和实现循环农业经济模式的交流与创新。

3小结

总之,想要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就要改变现状,向现代农业的方向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商品化的经营模式;现代化的技术装备;科技化的农民素质;深入化的资源挖掘;创新化的管理机制;扩大化的基础设施以及生态化的农业生产。只有努力做好以上工作,才能有效改变我国农业生产现状,切实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提高我国农业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欧阳承忠.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8.

[2]李生梅,周强.青海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青海农林科技,2013(02).

>>>下页带来更多的农业经济方面论文参考范文

安徽农业科学杂志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荣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2005年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6年第五届全国农业期刊金犁奖学术类一等奖。主要栏目其它、农业基础科学与方法、农业生物技术、农医与园艺、农业气象、土壤与肥料、农业灾害防御、贮藏与加工、林业、经济作物与药用植物、动物与饲料科学、土地科学、景观与农业旅游、资源与环境、农业信息、农业经济与管理、 农业教育等。投稿要求 1 、论文内容:主要刊登农业科学各学科在应用基础、高新技术和经济管理方面未经公开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快讯、农业新技术等。来稿要求材料翔实、数据可靠、文字精炼、论点明确、论证合理,综述性文章应是农业科学重要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作者自己在相应领域对学科的贡献,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2 、文字量:研究论文、综述 ( 包括图、表、中英文抽要、参考文献 ) 一般不超过 4 个印刷页 ( 约 9000 字 ) 。3 、文稿项目:研究论文 ( 包括研究简报 ) 书写顺序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 ( 包括单位名称、邮政编码 ) ,中文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 ( 与中文一致 ) ,英文作者及单位,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4 、题目与标题:文章题目务求简明确切,一般不超过 20 个字 ( 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 ,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符号,尽量不出现结构式和数学式;正文各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层次分明,可用至 3 级标题。5. 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文字量 200 ~ 300 字。写作结构为:研究目的、采用的主要方法与材料、最主要结果结合文章内容,便于读者检索,查全查准。一般选用 3 ~ 5 个叙词,中英文相一致。6 .图和表:文中只附必要的图和表,切忌与文字表述重复。图和表中的题名、注释或说明语等所有中文表一律用三线表。线条图须用计算机作图,并附清洁激光样和软盘文件。计算机作图,应能在 word 修改。 EXCEL 作图要带数据源。照片图如电泳等谱带图须提供清晰照片。7 .量和单位:按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以及国际标准中关于量和单位的规定书写。8 .文章责任:来稿需注明新投稿件。应注意保守国家机密,应未一稿两投。

标题:安徽省农业科学主办机构:安徽省农科院农业周期:旬刊出版:合肥,安徽省语言:中文; 开本:大16开 BR /> ISSN:0517-6611 CN:34-1076 / S 邮发代号:26-20 历史:主动存档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BR />开始时间:1961年该杂志包含在以下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08 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2008年) 中国核心期刊(2004年)PS:期刊的影响因子,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出版质量好,适合请采纳,谢谢

其他(F0003)《草业学报》性质及学科分类 李杨 朱安 房威 张志转 朱永和农业基础科学与方法(9969)短暂UV-B辐射对玉米幼苗根系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赵长江 杨克军 李佐同 胡雪微 黄寿光 张海燕 王玉凤 高树仁生物技术(9971)酸浆的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 梁丽静(9973)嗜热菌穿梭质粒的研究进展 彭静静(9976)北美悬铃木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 杨立国 杨晶 施季森(9979)重组G蛋白基因工程菌高密度发酵研究 张虎成 杨国伟 王晓杰 郭东月 李小瑞 王亚萍(9982)水稻OsWRKY78与GFP融合基因的拟南芥转化及亚细胞定位 刘顺枝 张美 唐馨 王小兰(9985)利用cpSSR分子标记法对丹参遗传特征的分析 王海 何冬梅 王睿婷 宋杰 郭晓恒 严铸云农业工程·农业机械(9990)农机高效低泡水基清洗剂的研制与性能研究 刘汝锋 陈亿新 尚小琴 吴达峰生物技术(9992)离子注入诱变改良农业微生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孟佑婷 刘桂君 杨素玲 包放(9994)粒毛盘菌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马双双 吴茜茜 蔡敬民(9996)岩藻多糖降解酶的研究进展 单瑞芬 吴茜茜 蔡敬民(9998)甘蓝型油菜和诸葛菜属间杂种高世代材料形态学和细胞学分析 赵志刚(10003)基于最小编码长度的基因数据聚类 汪雪红 焦清局 常盼盼 黄继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

双月刊。经查询,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主办方是安徽农业大学,ISSN:1009-2463,出版周期:双月刊。由此得出结论。《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于1991年创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农业大学主办,现已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杂志》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核心其月 刊 带xie发 企我鸟①⑦⑥0④⑤⑦⑥⑨③ ②⑤⑧⑨③①⑥⑥⑥④刊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主办: 安徽农业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安徽省合肥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2-352XCN: 34-1162/S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曾用刊名: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安徽农学院学报创刊时间:1957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4)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5-2016年度)(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

核心期刊,应该算2级学报吧,每个单位认定不一样的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1)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

现用刊名: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安徽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57年创刊《安徽农业大学学报》(以下简称本刊)原名《安徽农学院学报》,是我校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反映我校教学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它的前身是1937年我校建校之初出版的《安大农学会报》和《安徽大学农学院农林丛刊》。1957年本刊创刊,因遭“文革”十年动乱而停刊。1979年本刊复刊。1993年学校更名,经批准1996年本刊也相应改为《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本刊是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文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2000、2004、2008版)。现为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贝塞斯达》(CSA:Bethesd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网络版》(CABI),英国《动物学记录》(ZR),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国际农业文献索引(AGRIS),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博览(2006),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台湾华艺——思博网(CEPS),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英文版)文摘》,《中国园艺文摘》,《中国畜牧兽医文摘》,《中国粮食经济作物文摘》,《中国农业资源环境文摘》,《中国农业文摘——畜牧》,《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环境科学文摘》等几十种国内外数据库及文摘期刊所收录。 本刊一贯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的政策法令,认真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认真执行办刊宗旨,并能够在办刊过程中加以体现。没有出现过政治错误,也没有出现过泄漏机密等问题。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和学报编辑人员的认真努力下,学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报的学术水平和编辑出版质量逐年提高,受到了教育部、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和省新闻出版局等部门的表彰。

安农大专科毕业论文

不能再考。毕业论文没有补考的说法,一般说毕业论文没过。首先,毕业论文不是考试,也就没有补考的说法。考试课程有教程,老师有讲解,学生做练习,然后参加考试。毕业论文则不同,没有教材,老师只指导写论文的方法,学生自己找资料,收集数据,或做实验获取实验数据,然后对数据分析写出研究报告。再者,毕业论文没过,要么检测不合格,重复率太高;要么没有认真写,指导老师不让参加论文答辩;要么论文答辩的时候答非所问,胡搅蛮缠,不听老师的建议。无论什么原因,都是自己重视程度不够。还有,本科毕业论文答辩一般有两次机会。第一次答辩时,老师会提出修改建议,学生一定要认真修改,修改合格后方可参加第二次论文答辩。若第二次还未过,那就只能等到下一年,参加到下一届毕业生的答辩中来。

毕业论文成绩由三部分构成:即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占总成绩的40%。评阅教师评定成绩(即双盲评审成绩)占10%。答辩成绩占50%,没参加答辩的学生,答辩部分无成绩。安徽农业大学,简称“安农大“,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

下面是关于2018年安徽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欢迎浏览阅读。

安徽农业大学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以农林生命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的省政府与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合作共建高校,是全国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十所高校之一,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是安徽省“特色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集中体现。高质量、高水平的学位论文不仅体现在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成果的水平上,而且在表达方式上应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严谨性。为此,对我校学位论文格式和书写规范特作如下规定。

一、学位论文版式、格式

1、论文开本及版芯论文开本大小:

210mm×297mm(A4纸)版芯要求:左边距:30mm,右边距:25mm,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页眉边距:23mm,页脚边距:18mm

2、凡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的学位论文必须用中文撰写。

3、标题:论文原则上只分至三级标题。

一级标题:黑体,三号或16pt,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居中二级标题:黑体,四号或14pt,左对齐,行距25磅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或12pt,左对齐,行距20磅为便于控制正文合适的换页位置或特殊的排版需要,段前、段后及字间距可适当调节。

4、正文字体: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20磅;图、表标题采用小五号黑体;表格中文字、图例说明采用小五号宋体;表注采用六号宋体。

5、博士学位论文页眉、页脚文字均采用小五号宋体,页眉左侧为“安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右侧为一级标题名称,其它学位论文不注页眉,双面复印,页码页底居中排列。

6、文中表格均采用标准表格形式(如三线表,可参照正式出版物中的表格形式)。

7、文中所列图形应有所选择,照片不得直接粘贴,须经扫描后以图片形式插入。

8、文中英文、罗马字符一般采用Time New Roman正体,按规定应采用斜体的要采用斜体。

二、学位论文的各组成部分与排列顺序

学位论文,一般由封面、独创性声明及版权授权书、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插图和附表清单、主要符号表、文献综述、引言、正文、讨论、结论、参考文献、致谢、附录和作者简历、成果清单等部分组成,并严格按上述顺序排列,“文献综述”在学位论文中是独立的部分,不得以引言标题出现,引言字数控制在2000字以内。

1、封面:不同类型研究生,学位论文封面(见附件1-1、附件1-2)要求如下:

(1)学位论文题目应能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切题、简洁,不超过25字,可分两行排列,中英文对照;(2)未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遴选且在研究生处备案的合作指导教师,不得在学位论文上署名;署名的合作指导教师人数仅限1人;(3)学科门类: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位级别:硕士、博士专业学位: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4)专业名称、专业领域名称、研究方向应严格按照专业目录和培养方案填写;(5)分类号:按《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要求填写;(6)密级:涉密论文,由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国家规定的密级范围和法定程序审查确定密级,并注明相应保密年限;(7)日期:学位论文提交时间。

硕士学位论文(包括同等学力、高校教师)封面用白色铜板纸,博士学位论文封面颜色为湖水兰色,专业学位论文封面为绿色。

2、独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见附件2)附于学位论文摘要之前,需研究生和第一指导教师本人签字。

3、中文摘要(见附件3):内容包括研究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所取得的结果和结论,应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语言精炼。摘要应当具有独立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论文所能提供的主要信息)。

为便于文献检索,应在论文摘要后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20字以内。

4、英文摘要(见附件3):与中文摘要对应。

5、目录(见附件4):应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目录一般列至三级标题,以阿拉伯数字分级标出。

6、插图和附表清单:论文中如果图、表较多,可以分别列出清单列于目录页之后。图表的清单应有序号、图表名称和页码。

7、符号、标志、缩略词、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注释说明,可以集中列于图表的清单之后。

8、文献综述:文献综述要有综合性(对所有研究成果的综合,而不是局部概括;对全部研究成果的介绍采取分类分别归纳综合的方式,而不是不分轻重逐一道来)、描述性(应用转述性语言进行描述性说明。引文要新、精,转述要抓精髓、抓要点)、评价性(不能限于介绍研究成果,传递学术信息,还要对各种成果进行恰当的中肯的评价,反映作者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文献综述是学位论文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允许将综述内容融入引言部分撰写。

9、引言:在论文正文前。内容包括:该研究工作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等。

10、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写作内容可因研究课题的性质而不同,一般包括: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或调研方法、对实验结果或调研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等方面。内容应简练、重点突出,不要叙述专业方面的常识性内容。各章节之间应密切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切忌条块分割。

11、结论:结论应明确、简练、完整、准确,要认真阐述自己的研究工作在本领域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自己新见解的意义。应当严格区分研究生的成果与导师的科研成果的界限。

如果是探索性而不可能得出明确结论的研究课题,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

12、参考文献:引用他人的成果必须标明出处。所有引用过的文献,应按引用的顺序在文中编号排列。参考文献一律放在结论之后。参考文献应实事求是标注。

13、附录:凡不宜放在论文正文中,但又与论文有关的研究过程或资料,如较为冗长的公式推导、重复性或者辅助性数据图表、计算程序及有关说明、调查材料等,均应放入附录。附录以“附录A,附录B”形式标注。

14、致谢:致谢对象仅限于对课题研究、学位论文完成等方面有较重要帮助的人员,切忌客套。

15、作者简介:内容一般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籍贯、最后学历(学位)、毕业院校、工作经历;在学期间参加的研究项目、发表论文数、申请专利数、获奖情况等。学术论文应正式发表,或有正式录用函。

16、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科研成果清单:着作及学术论文等的书写格式要求与参考文献相同。

三、书写要求

1、语言表述论文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炼、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避免使用文学性质的带感情色彩的非学术性词语。

论文中如出现非通用性的新名词、新术语、新概念,应作相应解释。

2、层次和标题层次应清楚,标题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具体格式如下:

1□□□□(一级标题,居中,单列一行)

□□(二级标题,左对齐,单列一行)□□(三级标题,左对齐,单列一行)其它小标题或需突出的重点,可用小四号黑体(或小四宋体加粗)书写,可单列一行,也可放在段首。

3、篇眉和页码博士学位论文从第一章开始书写篇眉,硕士论文不须篇眉。页码从第一章开始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第一章之前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

4、图、表、公式等图形要精选,要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图形坐标比例不宜过大,同一图形中不同曲线的图标应采用不同的形状或不同磅值的连线。图中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中表述一致。

图序、标题、图例说明(中英文对照)居中置于图的下方(图例说明可视版面情况置于图右侧)。

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表序、标题(中英文对照)居中置于表的正上方。表注置于表的下方。

图、表应与说明文字相配合,图形不能跨页显示,表格原则上要放在同一页内显示。

公式一般居中对齐,公式编号用小括号括起,右对齐,其间不加线条。

文中的图、表、公式、附注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按章节编号,如图1-1,表2-2,公式(3-10),也可全文按流水号编排,如表(图,公式)1-1,1-2??,1-N.

5、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按文中引用顺序编码,建议根据《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的要求书写参考文献。作者姓名写至第三位,余者写“等”.

几种主要参考文献着录参考格式:

连续出版物:序号作者。文题。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专(译)着:序号作者。书名(,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

页码论文集:序号作者。文题。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作者。文题:[XX学位论文].授予单位所在地:授予单位,授予年专利:序号申请者。专利名。国名,专利号,出版日期 技术标准:序号发布单位。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举例如下:

[1]张三,李四,王五等。禽流感快速检测及防治方法。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2(5):10~14

[2]张三。粮食干燥原理及品质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7~108

[3]陈忠和。中国股市的风险投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2

[4]刘三全,夏太初。一种保健有机茶饮料制备方法。中国专利,991057077,1994-07-20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GB2400~24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量与单位。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10-016、量和单位应严格执行GB3100~3102:93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参阅《常用量和单位》。计量出版社,1996)。单位名称的书写,可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用中文名称,但全文应统一,不要两种混用。

四、电子文档要求

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学位申请人必须提交的电子版学位论文和电子版论文摘要要求如下:

1、电子版学位论文应与印刷本内容一致,一式两份。

2、电子版学位论文应集合为一个word电子文档。电子版论文一律以“姓名专业。doc”命名。

安徽农业科学期刊文章

[J]表示参考的是期刊文章出版社:安徽农业科学出版时间201139卷20期,第12253-12255和12258页 如不懂请追问,满意还望采纳

共发表科技和教学研究论文100多篇,已主编、副主编、参编出版著作28部,撰写260余万字,其中主编、副主编国家级“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和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11部,获国家级、省级和市、厅级优秀教材奖6部。一、论文(2005年以来)1. 2005,1月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鲜酒糟中微量乙醇的研究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核心期刊) p49~512. 2005,1月 发芽豆乳面包的生产工艺研究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2005(1)p69~703. 2005,4月 改革本科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中国教育教学杂志(高等教育版) 总 p74~744. 2005,4月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小麦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含量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核心期刊) 2005(4)p67~685. 2005,6月 微波增压消解-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快速测定去离子水中微量有机物质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核心期刊) p654~6566. 2005,7月 鸡腿菇保健饮料的工艺探讨食品工业科技(核心期刊)2005年第7期 p158~1597. 2005,7月 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食用菌中微量氟的研究中国食用菌(核心期刊) 2005年第4期 VoL24,No4 p36~37,358. 2005,8月 海带粉的加工及其在面包中的应用粮食与饲料工业 . (中文核心) p18~199. 月 浅谈分析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中国教育科学通报 VoL2,No8 p105、10810. 2005,9月 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碘盐中的微量碘食品科学(一级学报) p423~42511. 2005,9月 微波消解快速测定特殊粒色小麦中的10种金属元素麦类作物学报(核心期刊) . p140~14212. 2005,11月 南阳彩色小麦微量氟的分布及浓度直读快速分析方法研究食品科学(一级学报) p187~18913. 2005,11月 微波消解原子吸收法在南阳彩麦矿质元素测定中的应用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核心期刊) p365~367、38214. 月 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蔬菜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核心期刊) p1444~144615. 2006,3月 离子选择性电极浓度直读法测定小麦中的碘含量(通讯作者)食品与发酵工业(核心期刊) 2006年第3期 p89~, 3月 微波消解-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南阳彩色小麦中的微量钙安徽农业科学(核心期刊)2006,34 p1048~1049,, 5月 南阳彩色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分析初报麦类作物学报(核心期刊) p164~16518. 2006,6 月 南阳彩色小麦中维生素含量的研究初报安徽农业科学(核心期刊) p2355~235719. 2006,7月 色泽异常肉及其产生的原因肉类工业(统计源期刊)2006(7)p38~,7月 南阳特殊粒色小麦部分品质指标的初步分析麦类作物学报(核心期刊) p161~月 高校食品化学实验课程的创新性教学中国教育教学研究杂志 总139期 p15~16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主办22.2006,10月 南阳彩色小麦面团拉伸性能测定及粉质评价研究初报食品科学(一级学报) p32~, 10月 离子选择性电极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火棘果中的铜含量安徽农业科学(核心期刊) p4824~4825,月 海带挂面配方优化研究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核心期刊) p532~,10月 温室效应及其防治对策安徽农业科学(核心期刊) p5351~,11月 Luminol-KMnO4化学发光体系测定小麦中的微量砷*食品科学(一级学报) p412~,12月 微波高压快速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南阳彩色小麦中的微量元素硒 安徽农业科学(核心期刊) p6093~6095,月 标准加入直读法快速测定南阳彩色小麦面粉中硝酸根的研究 粮食储藏(核心期刊) p39~41,月 离子选择性电极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火棘果中的微量钙*食品科学(一级学报) , p305~月 微波溶样快速测定南阳彩色小麦面粉中的微量镉安徽农业科学(核心期刊), p1893~1894、,5月 超声波诱导紫外光协同法降解苯酚化学通报(一级学报)第5期, p396~,5月 农产品中微量元素锗的分析方法研究安徽农业科学(核心期刊) ,No14 p4093~月 南阳彩色小麦面粉中微量铜的快速测定方法研究食品科学(一级学报) , p274~,7月 小麦中有害元素砷的测定及其生物吸收比的研究食品科学(一级学报) , p407~410全国食品与环境学术会议宣读论文 中国.贵阳2007年8月,8月 南阳彩色小麦中氨基酸含量的研究及初步评价粮食储藏(核心期刊) , p42~45,, 9月 郑州市火棘果红色素的提取及理化特性研究食品科学(一级学报) , p242~,11月 偶合化学发光法测定食用油中碘价的研究中国油脂(核心期刊) , p74~,11月 土壤样品中有效氮的化学发光法测定中国农学通报(核心期刊) , p228~,11月 反相HPLC法测定郑州地区火棘果中氨基酸含量的研究昆明理工大学学报(核心期刊) , p86~89,,11月 南阳特殊粒色小麦色素的提取及粗提溶液理化特性的研究昆明理工大学学报(核心期刊) , p99~,12月 微波压力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及其小麦中有害元素砷的研究 河南科学(核心期刊) , p911~91442. 2008,2月 Luminol-SCN—体系测定土壤中有效钼安徽农业科学(核心期刊),2008,36(4):1300~130243. 2008,2月 Luminol-I2化学发光体系测定食用油中过氧化值的研究食品科学(一级学报)2008. , p318~,4月 超声波-中性甲醛浸提—固定pH法快速测定水果中的总酸度食品科学(一级学报) 2008. , p341~,8月 标准加入直读法快速测定南阳彩色小麦中的微量铜河南科学(核心期刊) 2008. , p920~,8月 微波程序消解-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快速测定彩色小麦中微量铬食品科学(一级学报) 2008. , p547~,8月 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酸奶中的钙安徽农业科学(核心期刊) , p9352~,9月 微波消解-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食品科学(一级学报) 2008. , p441~,10月 微波消解-恒pH滴定法快速测定粮食中的粗蛋白粮食储藏(核心期刊) ,p33~,11月 南阳彩色小麦中微量铅的快速测定技术研究农业工程学报(一级学报),~,12月 贮藏期间大蒜的生理特性变化研究江苏农业科学(核心期刊),2008,(6)p251~月 食品添加剂对南阳彩色小麦淀粉糊化黏度特性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核心期刊), 2009, ,~25553. 2009,7月 超声波辅助-反相HPLC法测定火棘果中的有机酸河南科学(核心期刊) 2009. ~82354. 2009,8月 超声波浸提-加标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大豆中的微量氟食品科学(一级学报) 2009. ,55. 2009,8月 郑州地区栾树果实理化参数的研究初报 900河南科学(核心期刊) 2009. ~108856. 2009,9月 栾树果实中粗脂肪、粗蛋白和粗纤维营养特性的初步研究经济林研究(核心期刊)57. 2009,8月 加标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大蒜中微量氟的研究安徽农业科学(核心期刊)58. 2009,6月 南阳彩色小麦及其土壤中微量硒的相关性研究云南农业大学学报(核心期刊),10月 Luminol-K3Fe(CN)6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体系测定恩诺沙星食品科学(一级学报) 2009. ,60. 2009,11月 黄山栾果与栾果中维生素含量的测定河南科学(核心期刊),12月 微波消解-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快速测定小麦中的稀土元素粮食贮藏(核心期刊),12月 超声波辅助-旋光法快速测定食品中蔗糖的研究安徽农业科学(核心期刊)二、著作(2004年以来)1. 月 新编仪器分析(第二版)ISBN 7-03-012731-5教育部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 高向阳(主编)科学出版社(北京)2. 月(上册 实验化学(上下册)(第二版)月(下册) ISBN7-04-016084-6(上册) ISBN7-04-016085-4(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高向阳(副主编)获教育部2002年国家级优秀教材二等奖3. 2006 .5月 现代仪器分析 (第二版) ISBN 7-04-018709-4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高向阳(副主编)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研究成果4. 2006,7月 绿色食品 ISBN 7-5349-3290-4/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郑州)高向阳(主编)教育部全国高中职业技能试用教材年10月 食品分析与理化检验ISBN 7-5026-2485-6/中国计量出版社(北京) 高向阳(主编)“十一五”高等学校通用教材(食品类)6. 2006年11月 绿色食品 教师教学用书 ISBN 7-5349-3592-X/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郑州)高向阳(主编)教育部全国高中职业技能试用教材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科书 通用技术(选修4)现代农业技术 专题一7. 2007,7月 现代仪器分析学习指导与问题解答 ISBN 9787040218046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高向阳(副主编)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研究成果8. 2008,8月 现代仪器分析 ISBN 978-7-04-018709-0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高向阳(副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月 新编仪器分析实验 ISBN 978-7-03-022919-9科学出版社(北京) 高向阳(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7月 新编仪器分析(第三版)ISBN 978-7-03-023312-7科学出版社(北京) 高向阳(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7月 新编仪器分析学习指导 ISBN 978-7-03-024882-4科学出版社(北京) 高向阳(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专利1. 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微波炉用消解装置申请号: 专利号:申请日:2006年1月16日申请人:河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高向阳2. 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移液管申请号: 专利号:申请日:2006年1月16日申请人:河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高向阳3. 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高精度多功能环保型滴定装置申请号: 专利号:申请日:2006年1月16日申请人:河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高向阳4. 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改进型定量分析用库仑测定液池申请号: 专利号:申请日:2006年12 月 8 日申请人:河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高向阳5.国家发明专利 生物样品中微量元素及物质的快速分析方法申请号:申请日:2006年5 月 30 日申请人:河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高向阳6. 国家发明专利 薯蔓越冬盆栽生产技术申请号:2006申请日:2006年12 月 8 日申请人:河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高向阳公开公告号 101194592A国际学术交流情况1. 2004年 海峡两岸食品加工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 中国.福州2. 2005年7月17~21日参加全国食品工程类专业教材编写会议 中国.杭州为我院争取主编、参编教材16部3. 2005年~25,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学会学术交流会 中国.开封4. ~21, 参加“功能食品与营养产业论坛”会议 中国.南京5. 2006年9月8~10日 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论坛 (中国.青岛)6. 2006年10月23-26日 第四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暨学术交流会 ,中国.厦门集美大学 4th FOOD SCIENC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ctober 23rd~26th,2006 Xiamen,China7. 2007年8月1~3日 全国食品与环境学术会议 中国.贵阳会议宣读论文:小麦中有害元素砷的测定及其生物吸收比的研究8. 2008年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 中国.北京2008年1月12~13日9. 2008年8月15-20日 第五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暨学术交流会 ,中国.昆明 5th FOOD SCIENC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August 15rd~20th,2008 KunMing,China10.2009年8月13日~8月20日 高新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学术交流会,中国.南昌

刊名: 安徽农业科学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主办: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周期: 旬刊出版地:安徽省合肥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0517-6611CN: 34-1076/S邮发代号: 26-20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安徽农业科学创刊时间:1961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

  • 索引序列
  • 安徽农大农业专科论文范文
  • 安徽农业科学杂志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
  • 安农大专科毕业论文
  • 安徽农业科学期刊文章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