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思路:可以从发展趋势、学科特点等角度出发进行阐述,中心要明确,语言要通顺等等。
正文: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的各项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它有三层含义:
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它服务并服从于组织目标。
管理是一个连续进行的活动过程,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就是管理者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过程。由于这一系列职能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从而使得管理过程体现为一个连续进行的活动过程。
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在开放的条件下,任何组织都处于千变万化的环境之中,复杂的环境成为决定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管理学是从一般原理、一般情况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和管理规律进行研究,不涉及管理分支学科的业务和方法的研究;管理学是研究所有管理活动中的共性原理的基础理论科学,无论是“宏观原理”还是“微观原理”,都需要管理学的原理作基础来加以学习和研究,管理学是各门具体的或专门的管理学科的共同基础。
从管理内容上看,管理学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它需要从不同类型的管理实践中抽象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思想、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从影响管理活动的各种因素上看,除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这些基本因素外,还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等,从管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关性上看,它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都有密切关系,是一门非常综合的学科。
管理学所提供的理论与方法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同时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又必须为实践服务,才能显示出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强大生命力。
构成管理过程主要因素的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都是社会最有生命力的人,这就决定了管理的社会性;同时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生产关系的特征,因此没有超阶级的管理学,这也体现了管理的社会性。
管理学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总结、扬弃和发展,割断历史,不了解前人对管理经验的理论总结和管理历史,就难以很好地理解、把握和运用管理学。
在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 有关组织、群体和个体间冲突的研究也获得了快速发展。冲突研究和行为研究的融合促成了现代组织管理理论的雏形,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组织理论又把人际关系学说涵盖其中。
福列特关于冲突的建设性论述把组织看作是一种协作系统, 并据此认为组织管理不应该只重视人际关系的构建, 更应该注重员工间的合作状态;而且, 这种协作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此基础上, 福列特又提出了参与式管理。受梅奥、福列特等人的影响, 巴纳德将社会系统观点引入了正式组织研究, 并且对权力和权威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把组织看作一种社会系统, 而不是韦伯所说的科层制。
在组织管理的具体方式上, 阿吉里斯的个性管理、麦格雷戈的人性管理、利克特的群体交互及适应行为研究、汤普森针对组织的系统研究方法都对传统的过程理论进行了补充和扩展, 而德鲁克注重实践的管理思想尤其是在如何整体提高组织效率的问题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正式进入了现代管理理论发展阶段, 特别是德鲁克所提出的目标管理理论已经包含了后现代管理思想的参与式管理和自我控制。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管理科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使管理在功能、组织、方法和理念上产生根本性变化,从而使管理学研究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第一,管理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因为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管理不仅是决定一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可缺少的要素,而且是现代生产力的首要构成要素。管理学的教育将会更加普遍,管理学的重要作用将会体现得更加充分。
第二,管理学发展的理论化、哲学化趋势。纵观管理的发展史,由管理活动而管理学,由管理学而管理学原理,由管理学原理而管理哲学,这表明了人类对管理认识深化的历程,也正是管理理论发展的总趋势。管理学的理论化趋势,表现在对各类管理之共同规律性的认识和总结,并对这些规律进行了一般性的概括与抽象。管理学的哲学化趋势,表现在从哲学的高度,对管理进行了最高层次的考察与解释,把管理与哲学沟通,终使一般管理学得以完整地建立。
第三,新的管理学分支的发展将更加迅速。管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管理学分支的发展。由于社会经济活动正在面临巨大的结构变革,进入21世纪的世界经济将会发生质的变化。
管理工作将会要解决许多全新的课题,如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资本的管理,信息共享的体系的建设与管理,人力资本管理的创新,新型的组织结构,如学习型组织、战略联盟、虚拟企业等新型组织形式的管理,在更为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对组织适应性的管理等,都将形成一些新兴的管理学分支,繁荣年轻的管理学。管理学发展的今天已经呈现出这样一些趋势。
第四,管理学将更多地与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数学等紧密地结合。管理学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发展除了管理实践的创新的不断推动之外,另一个重要的推动力就是其他相近学科的发展,其中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数学等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都在管理学研究中得到了运用。今天,这些与管理学密切相关的学科发展十分迅速。由此可以预测,未来的管理学在管理方法上将更多地借鉴这些学科发展的成果,表现出与这些学科发展更紧密结合的特征来。
第五,管理学研究将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特色。在知识经济时代,决定企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将越来越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因此研究如何充分地开发人的智力和体力,将成为管理学更为重要的任务。特别是将人作为一种知识的载体的研究将更为突出。
第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管理学发展最强大的推动力是管理的实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和管理活动的创新,将会为管理学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研究对象和案例,也将会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管理学理论。
另外,人们为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避免管理中的失误,将更多地把管理置于科学理论的指导之下。管理理论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重视,不仅仅是科学的研究会吸引更多的理论工作者的兴趣,而是管理工作者将更加重视管理理论的作用,更加自觉地在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开展管理工作。由此不难推知,管理学与管理实践的结合将更加紧密。
管理学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调。
在一般意义上讲,它是通过采取某些具体的手段和措施,设计、营造、维护一种环境,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使所有管理对象在特定的环境中,做到协调而有序地进行活动。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管理活动自有人群出现便有之,与此同时管理思想也就逐步产生。事实上,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我们均可以找到古代哲人在管理思想方面的精彩论述。而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是以泰罗(F .W. Taylor)的名著《科学管理原理》( 1911年)以及法约尔(H.Fayol)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为标志。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至今不过经历了80多年。80多年来,管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管理学的研究者、管理学的学习者、管理学方面的著作文献等等均呈指数级数上升,显示了作为一门年轻学科勃勃向上的生机和兴旺发达的景象。然而,管理学仍然需要发展,因为人类将进入21世纪,人类文明需要管理学。管理学的规定性管理学的规定性是指管理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内容。而管理学的规定性又取决于管理学研究对象的规定性,即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哈罗德•孔茨( H Koontz,《管理学》):——“本书目的是阐明经营理论和管理科学的基础知识”。换句话说,孔茨认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经营理论和管理科学,或者说管理学就是这两部分的组合。 詹姆斯•H•唐纳利(J. H. Donelly,《管理学基础》):——“讨论只与某一待定的(虽然也是相当广泛存在的)事例有关的管理过程。我们将就有限的资源(包括其他人的力量)的管理展开我们的讨论”,即管理学说是研究有限资源的管理。 罗纳德•科斯(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者,《企业的性质》)—— “经营意味着预测与通过签订新契约,利用价格机制进行操作。管理则恰恰意味着仅仅对价格变化作出反应,并在其控制之下重新安排生产要素。” 罗纳德•科斯教授对经营与管理的界定尽管是从契约、价格应变角度出发,但把握了管理的本质:即经营是与市场打交道,它利用价格机制使自己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在市场上获得有利于自己的利益。而管理则是一个组织内部如何用行政命令机制调配组织有限资源而获得最佳配置效率的过程;管理不与市场打交道,尽管它要对市场上价格作一定的反应。 如果按照科斯的定义,那么管理学就应该以这么一个规定性的管理作为研究对象。这样,管理学的研究范围就应该是两大方面:组织本身包括组织的动力学机制、组织的构造及运行等等;组织内依靠行政机制运作的各种管理方式方法包括对资源配置的整体性系统方法和针对局部问题的各种职能性方法。事实上大多数著名的管理学著作和教材,尽管其章节安排、行文方式、观点采纳均有各自的特点,但基本上是围绕着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事实上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的《管理学》也是如此。 管理学的定义:研究和探讨组织及组织内资源配置的构造、过程、方式、方法的学科,是一门应用性理论学科,是管理学科群中最为基础的学科。 对管理学的这么一种规定原本是美国管理学界的看法,其他一些国家如德国、日本的学者们却不这么认为,他们在把管理局限于企业时,认为管理学还应该包括经营这一内容,于是便有了经营学一说,之后在我国便有经营管理学的称法。管理学的流派及构成1、管理学的流派20世纪初诞生的管理学随着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努力,理论与实践均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流派叠出,新理论新思想不断产生,人才辈出。哈罗德•孔茨曾写过两篇著名的论文《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61年)和《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80年),对1980年前的管理学领域内精彩纷呈的理论、主张等作过一个精辟的归纳与分析。他认为到1980年为上,管理学至少已发展有十几个学派,典型的有:古典学派、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组织行为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学派等等。2、各流派研究的内容这些流派尽管各有自己对管理的看法,各有自己的理论主张,但从内容上来看不超出三大内容:即组织、管理方式以及经营。 科学管理原理代表人物泰罗,本质上可以归结为一种管理方式或方法,因为人的科学工作和协作及对人的激励与效率关系的研究实为发展出相应的管理方式方法而已。 古典组织理论法约尔和韦伯的典型的组织研究成果。 行为科学学派代表人物有梅奥(E.Mayo)、马斯洛(A.H.Maslow)、麦格雷戈(D.MeGregor)、卢因(K.Lewin)以及穆顿(J.S.Mouton)等,他们有的研究人际关系,有的研究人的需求与行为关系,也有的探讨人的本性及相应管理的问题,还有的研究正式组织中非正式组织问题以及双因素模式、管理方式方法等。前者可归结为组织的动力学过程,后者可归结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方式的探讨。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巴纳德(.Barnard),其研究成果不过是从经理人员在组织中的作用角度看组织如何有效运作。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西蒙(H.A Simon)(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认为决策贯彻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组织就是决策,组织是由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然综观其著作,除上述观点为组织方面的外,其余主要是发展了决策的科学方法体系。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等等研究内容不过是组织及组织内管理的科学方式方法。经营管理学派是专门研究经营理论及经营中的管理问题。3、各流派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从另一个方面来看,20世纪的管理理论学派尽管派别林立,实际上从分析方法来看,每个学派均有那些代表人物习惯的学科分析方法来对管理进行研究。行为科学学派是用典型的心理学知识、行为分析方法来研究组织、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人际关系;系统管理学派用系统理论和观点来考察企业组织,分析组织的构造;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为德鲁克(P.Drucker)、戴尔(E.Dale)等,他们的研究方法是实证的、案例分析性的,对象直接是组织、组织中的管理问题。管理科学学派数理分析方法组织行为学派群体心理学分析方法 根据上述分析,狭义的管理学主要由组织研究和管理方法研究两块内容构成;广义一点的管理学则还要加上经营领域的研究,这一领域的研究与经济学相关。这三个方面的演进在过去5O多年中,基本上遵循了下述路径。3、管理学各流派的演进路径(l)组织理论研究的演进路径:古典组织理论(古典理论、20年代)——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40年代)——组织(社会技术系统60年代)——领导科学(经理角色,7O年代)——组织文化(企业文化80年代)——?(90年代)(2)管理方式方法研究的演进路径:科学管理理论(泰罗20年代)——行为科学(梅奥30年代)——管理科学理论(伯法50年代)——决策理论(西蒙60年代)——生产管理、信息管理方法(7O-80年代)——?(90年代)(3)经营理论研究的演进路径:厂商理论(2O年代)——产业组织(贝恩、40年代)——市场学(科特勒60年代)——消费者理论(70年代)——策略学(战略管理)(波特80年代)——?(90年代) 在上述三个方面的演进路径中,90年代管理学的进展均为空白,这并不说明90年代管理学在上述三个方面无进展,而是难以将90年代管理学的进展分类,进而填入上述三个方面的空白之处。不过仍可以一试,管理方式研究领域哈默(M.Hammer)和钱比(J.Champy)的《企业再造》;组织理论研究领域彼得•圣吉(P. M.Senge)的《第五项修炼》。经营管理理论研究领域哈默尔(Gary Hamel)和普拉哈拉德(C.K. Prahalad)的《竞争大未来》、波特(M. E. Porter)的《国家竞争优势》。21世纪管理学所面临的课题1、组织的资源由以劳动力、土地、资本为主向转以知识与信息为主传统的资源如劳动力、上地、资本和自然资源支撑了20世纪的发展。但有人说,到21世纪,知识与信息将成为发展的最大资源。假定这一说法成立,现行的资源配置模式是否应该放弃,未来的资源配置模式又应该如何? 90年代风行欧美的组织改造理论与实践,似乎是先知先觉者的先行行为,然而确实有其历史的背景和未来的呼唤。2.组织的成员由经济人向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转变在物质不甚丰富而又在逐步丰富的20世纪中,大众迫于生计更多地像一个追逐利益的经济人,经济学家们以此构造了他们的理论体系和现实的经济体系,然而在物质甚为丰富、人类生活有了大步提高之后,人们也许开始摆脱经济人的头衔,此时不仅经济体系需要重构,对人们工作努力的驱动源恐怕也需要重构。现在不也有许多管理者在号称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似乎在寻找一种未来的范式吗?3.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在不断加速发展的环境变化速度愈来愈快,一些巨大的僵化的组织已不能敏捷地变化自己以适应环境,从而导致衰落乃至消亡。新世纪的到来使得一些肩负组织重托的人不得不为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而担心,于是便有“第五项修炼”一说,以针对现时组织。然而使组织真正成为有学习能力,有超然思维的有机体又谈何容易。21世纪中有哪些组织能真正成为这样的组织,从而保持不败的地位呢?4、21世纪人们的伦理将发生全新的变化 20世纪人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20世纪众多约束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这些约束因素在21世纪发生变化之后,作为管理的出发者,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都将发生不可预知的变化。然而,重利不重义的20世纪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应该转为全新的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以此来构造未来的社会和经济体系。21世纪的管理学将覆盖全新的管理伦理、管理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现在开始探讨未来的管理伦理也许会给从今天走入未来的管理者以莫大的帮助。5、信息爆炸将导致自信息搜索的困难 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是信息爆炸的世纪,信息越是充分越是丰富,人们就越难及时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除非有比现今更为有效的信息搜索方法与技术。信息社会中的人就像一艘孤立无援的船独自在大海中寻觅。从所需信息的角度来看,一个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不充分信息的拥有者,如何在他们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可能是21世纪市场营销全新观念和体系的拓展方向,整合抑或是分工?渠道抑或是媒体?6、组织将在更大的范围内谋求整体而不是局部的利益人类只拥有一个地球,21世纪的人们将更多地体会世界的渺小、地球的可爱,人们将更多地超越自己的国界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此意义上,人类是一个整体,他们将没有国界,人类的经济行为将从全球的长远角度来考察。如果说20世纪的那些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时还仅仅从比较利益、突破市场壁垒、谋求更大利益的角度出发,那么21世纪的跨国企业也许应为全球经济的发展、人类福利的增长而设想,这是否是天方夜谭?7.组织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是硬道理,21世纪也要发展。然而 20世纪的人们在发展时竭泽而渔,使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物种减少、气候反常等等,这一切给21世纪的发展带来困难,人们不禁要大声地问:人类社会还能持续发展吗?21世纪应该回答这个问题,作为支撑这个社会经济支柱的企业也应有自己的答案。企业首要的是生存,就像人类一样,然后才能有发展。21世纪中企业应以什么方式发展,才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命题相一致,这应该是未来管理学研究的首要问题。8、组织内部由分工走向综合即将过去的20世纪是专业化分工大发展的世纪,人类从专业化分工获得了巨大的收益,20世纪的文明可以说是专业化分工的文明。然而分工愈深愈细愈有可能偏离本原要旨,使综合性的问题难以处理和解决,如大至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变薄的问题,小至一个企业拓展新市场的问题。21世纪可能是重返综合的世纪,人类或许可从综合中获得更大的收益,企业或许能在综合中获得新生,管理学或许要创造综合性的理论与方式方法。
一、选题 选题在学术论文写作中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只有研究有意义的课题,才能获得好的效果,对科学事业和现实生活有益处;而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研究得再好, 论文写作得再美,也是没有科学价值的。钱学森教授认为:“研究课题要紧密结合国家的需 要。……在研究方法上要防止钻牛角尖,搞烦琐 哲学 。 目前 在 社会 科学中,有的人就古人的 一句话大作文章,反复考证,写一大篇论文,我看没有什么意思。”因此,我们要选择有科 学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和写作。那么,应该根据哪些原则来选题呢?(一)具有科学性。它应包括:急待解决的课题;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创造;学科上短 缺或空白的填补; 通行说法的纠正;前人理论的补充;等等。(二)有利于展开。指的是:要有浓厚的兴趣;能发挥业务专长;先易后难,大小适中; 已占有一定的资料;能得到导师指导;在一定时间内能完成;对题目加以限定。注意事项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
首先要明白你真正想要什么。找一个时间,静静地坐下来,拿起你的纸笔,一步一步来做(仅供参考,尽量去细化):第一步:开始编织、规划你的大学生涯,包括你想做的、你想成为的、你想达到的;第二步:根据你所写的,预期希望达成的时限;第三步:选出在这一阶段里对你最重要的几个目标(2-4个即可);第四步:列出你目前已有的各种重要的条件、资源,以及还需要获取的资源;第五步:写下要达成这些目标,你本身所具有的条件、优势;第六步:针对自己的重要目标(2-4个),订出实现它们的每一步骤;第七步:为自己找一些值得效法的模范;第八步:为自己选择或创造一个适当的环境;第九步:经常反省所做的结果。做好之后,在落实的过程中经常拿出来看看,你会慢慢发现你的一些惊人改变。大学的学习:大学相对较自由,时间宽裕,在学习上老师是不会过多的干预你的,主要是自学。先给自己定定目标,把时间阶段性、有条不紊的细化,高效的利用有限的时间。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这才能很好地去实行。自学是宽泛的,各种学科、书籍、资源都可以成为你的学习范围,图书馆将会是一个你长时间奋战的地方。为了汲取大量的知识,必须要提高看书效率,学会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和学习方法,快速阅读不仅体现在阅读速度是上(帮你节约阅读、学习、复习时间),更有利于你抓住文章脉络和重点帮助理解和记忆,活跃思维。快速阅读的具体练习见 《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软件》。用软件每天坚持练习一个多小时,不影响其他安排,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提高阅读速度5、6倍,相应的记忆、理解力,注意力,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建议你去练习一下。另外,就是一个坚持的问题了,坚持一天容易,一个星期有点难度,一个月、一年或这个大学阶段就不容易了。所以,养成一个好习惯,坚持学习,莫要荒废青春。
进入大学之后,就要开始规划这四年是如何度过的,有计划方能有步骤有目的有条理的使自己的大学生活精彩纷呈,中充实而外辉光。一年之计在于春,同样四年计划的关键在于第一年,在你甫入学的现在,就要对四年的生活有个长足的把握,有个可远观的计划。这个计划包括自我设计与自我管理,包括对自己学习课程的总体把握,然后就是一步步去完成预定的指标。如何能取捷径而通幽处,是过好大学生活的关键任务。 让我们来听听教育质量考评办主任宋少沪老师谈“如何度过大学生活”。(根据光盘中视频内容整理) 教务处的老师要我和今年新入学的学生谈如何度过大学四年生活这么一个话题,的确,我们的新生从一个高中生开始,跨进了大学校园,当他走出校门的时候,将成为社会的栋梁、有用之材,成为我们国家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度过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的确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题目非常大,也许它需要我们每个同学用四年的时间来回答,今天要我来谈,我想择其大要,就我个人的认识,谈几点想法。 第一,我们首先应该有明确的志向和目标,或者说做一个有志的人,新生入了大学的校门以后,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奋斗的目标,有远大的志向,比如你是否愿意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成为一名计算机工程师、成为一名律师、成为一名文学家、成为一名社会工作者,等等。这样的志向,在大学四年的生活里面应该始终陪伴着我们。 有句俗语说的好:“无志之人常立志”,它的意思在于立志容易而坚持不容易。我们新生入学的时候谁都有远大的理想,美好的憧憬,谁都会立下自己的志向。我这里特别要强调的就是我们一旦明确了自己的志向和目标,将我们的志向和目标和国家的需要、市场的需求、人民的期望、自己的理想相结合的时候,那么这样的目标就应该是始终关注的、时刻不忘的,应该是陪伴我们大学四年生活的。 我讲的第二个部分就是要在大学四年的生活中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大学有很多学习的资源,有很多锻炼的机会,我们不要错过、不要忘记。有的学生过了四年以后,当他跨出校门的时候,他会有遗憾,因为他图书馆没去过多少次,实验室没进过多少次,我们的社团,我们丰富多彩的资料室他都涉猎很少,我们非常广泛的体育设施他也没怎么用过。我想,国家和我们学校为同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学习方面的资源,包括锻炼各方面能力的资源,我们要充分地利用他,用好他。 第三,我想讲的是我们大学生活四年怎么度过呢?里面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迅速的适应一年级的生活和学习,也就是说要做一个有为的人,做一个有心的人。我们进了大学校门以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学习发生了变化,它和中学阶段是有很大差别的。生活上,要更加的独立自主;学习上,也倡导自主学习。在上海大学学分制的条件下,班级的概念淡化了,自主的要求增强了,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会迎来一些非常重要的基础课,这些课一般都是有一定难度的。一年级的时候过好这个学习关,过好这个生活关,迅速的适应,迅速的取得好成绩,这对四年的生活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少数同学在一年级的时候放松了,因为经过了艰苦的高考,经过了艰苦的高中阶段的学习,他认为可以松一口气、认为可以歇一歇,这下一年级的关没有过好,对后阶段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是应该特别提醒大家的。 还有一点,就是在四年里面要认真过好每一天,认真地、负责任地过好每一天,因为我们的学习和成才是一种积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要用自己认真负责的每一天的行动,自主地学习、自我的管理,锻炼自己的才干、锻炼自己的能力,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最后,我想我们在大学里面要特别注意能力的培养,我们要培养自己自学的能力,自我成才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做一个明白的人。 【晨星成长计划为您提供3-30万元出国留学、考研、创业梦想基金】 所以,总体来讲,我想我们大学四年里面,我给新生朋友们的建议,第一:做个有志的人,亦即要立下自己的志向和目标,坚定不移,坚忍不拔;第二:要做一个有心的人,就是要充分地利用学校的资源,充分地和师生去交流互动;第三,要迅速地适应一年级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第四,做一个全面的人,每天都要注意锻炼自己、培养自己,成为一个复合型的人才,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第五,做一个明白的人,就是明白自己的责任,明白自己所肩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要求,明白自己学习的进度,能够尽善尽美地实现自己学习的目标。
摘 要:大学时代是年青人学会做人处事的一个重要成长阶段,要想在大学期间有所成绩,需要大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学习进行细密的规划来实施有效的自我管理,这不仅对于整个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是目前高校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关键词:大学时代 大学校园 大学生 自我管理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08)10-125-01管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大到国家、中到城市、小到企业都离不开管理这种活动,具体到每一个人,也都有对自己实施管理的问题。大学时代是年青人学会做人处事的一个重要成长阶段,能否有效地实施自我管理,对于整个自身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同在一所大学、同学一个专业、同在一个教室上课,有的同学成绩非常好,有的同学的成绩却非常差。这是为什么呢?经过笔者对某所高校管理系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绝大多数都是因为缺乏自我管理。那么什么是自我管理?大学生应该如何来进行自我管理呢?这也是高校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不同的人,自我管理的范围和内容有所不同。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仅包括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时上下课、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还包括了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或学习进行规划,制定长远的奋斗目标、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卓有成效地利用和整合自身的资源(时间、信息、身体、价值观等)而开展的自我认识、自我计划、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以促进自我发展的一系列管理过程。1.提高认识。大学生异地求学,学习和生活中面对的事情都要自己处理,面对这种现实的变化,有的大学生能够适应并合理地安排自已的学习和生活,有的大学生却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我们知道一些学生或家长都有这样的心理——高中辛苦三年,考上大学就好了,就是所谓的“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了”的想法。正是因为有这种心态,一些刚经历了紧张的高考而又考上了大学的同学,很容易放松自己,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学习没有目标,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生活上随心所欲;有的大学生甚至沉迷于上网玩游戏等一些不良行为。针对一些大学生所抱有的这种心态,要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认识、增强他们自我管理意识:要让他们知道现在市场竞争的激烈、人才需求状况,并不是有一张大学的文凭就能够在社会上立足;要让他们知道大学时期是为步入社会打基础,学会做人处事的一个重要成长阶段;同时大学是以自我学习为主,更需要有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样才能很好地锻炼、培养自已,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2.具体做法。(1)实行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提出来的,他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作为一名大学生要想在大学期间有所收获就必须要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进行规划。首先,对自己大学阶段要取得什么样的成绩设立一个总的目标。例如,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使自己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沟通协调、组织等相关能力,思想修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等。其次,把总目标分解,进行具体化。例如,把总目标分解成每一学年的目标,把每一学年的目标分解成每一学期的目标,把每一学期的目标分解成每一个月的目标,把每一个月的目标分解成每一个星期的目标,把每一个星期的目标分解成每一天的目标等。最后,根据自己所细分的目标,自下而上地进行实施并采取相应的约束措施。(2)合理安排时间。要完成目标,必须要合理安排时间,进行......点击查阅全文......↓
大学生情绪管理1500字论文篇三 《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 摘要:情绪对大学生身心健康 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情绪及情绪管理的概念和大学生的情绪特点,提出通过培养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增强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组织团体辅导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等策略,使大学生能够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 情绪的力量以及人们尝试着对情绪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处于由学校到社会的转折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注重个性表达、情绪体验丰富、波动起伏的时期,他们在面对学业、感情、交友、就业等问题时往往比较敏感,常常会出现失落、沮丧、空虚、焦虑、自卑、易怒等负面情绪,且很容易陷入情绪困扰,造成心情不愉快、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做出一些丧失理智的举动。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影响他们的未来,作为 教育工作者应该加以关注。 一、大学生情绪的特点 1、情绪易冲动且复杂多样 大学生有着丰富、强烈而又复杂的感情世界,情绪体验快而强烈,喜怒哀乐常常一触即发,再加上精力旺盛,因此情绪一旦爆发就较难控制。虽然,同中学生相比,大学生对自我情绪具有一定的理智性和控制能力,但在激情状态下,表现得容易感情用事。这种冲动性的情绪尤其在群体中往往会变得更激烈。大学生有较强的群体认同感,喜欢模仿,易受暗示,容易受当时情境气氛的感染、鼓动,表现出去个性化,降低责任心。 2、情绪的波动性和弥散性 同成年人相比,大学生的情绪仍带有明显的波动性,有时积极高昂,有时消极颓废,同学关系的好坏或学习成绩的优劣,都能引起情绪的波动。同时,大学生的情绪还有较强的弥散性,一种情绪一经产生,就可能越出原先的对象而扩散开来,在不自觉中,使得他们把自己的情绪赋予外物,转移到 其它 事物中去,而且其情绪余波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使他们有时很难保持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 3、情绪的矛盾性和文饰性 大学生情绪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并不总是一致的,在某些场合和特定问题上,有些大学生会隐藏、文饰和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表现得含蓄、内隐。但相当多的大学生常常感到自己的情感不能尽情地得到倾诉,这种感觉有些是自己意识到的原因引起的,有些则是连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这种压抑来自何方,只觉得自有一种不满、烦恼,有一种空虚感、孤寂感。这与大学生具有的丰富情感是相矛盾的,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又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异常情绪,如焦虑、忧郁、骄傲、愤怒、嫉妒等。 二、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策略 1、培养大学生的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概念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维(Salove)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玛依尔(Mayer)提出的,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萨洛维认为,情绪智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情绪的自我觉察能力,就是能认识自己的感觉、情绪、情感、动机、性格、欲望和基本的价值取向等,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2)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指对自己的快乐、愤怒、恐惧、爱、惊讶、厌恶、悲伤、焦虑等体验能够自我认识、自我协调,主动摆脱焦虑和不安情绪。(3)情绪的自我激励能力,指面对自己欲实现的目标,随时进行自我鞭策、自我说服,始终保持高度的热忱、专注和自制,使自己有高度的办事效率。(4) 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即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设想,了解他人的情绪、性情、动机、欲望等,并能作出适度的反应。(5)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指善于调节与控制他人情绪反应,并能够使他人产生自己所期待的反应的能力。 一般来说,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一个人是否被社会接纳与受欢迎的基础。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应充分认识提高学生情绪智力的重要性,把情绪智力的培养纳入学校的整体运行机制中,在制度的建立、课程活动的安排、校风的建设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能够发展学生情绪智力的工作。 2、增强大学生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 情绪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情绪都有其价值,我们要了解、接纳情绪,掌握情绪管理的几种方法。 (1)心理暗示法,就是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这个概念最初由法国医师库埃于1920年提出,他的 名言 是“我每天在各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在不知不觉之中对自己的意志、心理以至生理状态产生影响,令我们保持好的心情、乐观的情绪、自信心,从而调动人的内在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心 理学的实验表明,当一个人静坐时,默念“喜笑颜开”之类的语句,那么他的心里面也会产生一种乐滋滋的体验。 (2)适度宣泄法。当大学生遭到负面情绪的困扰时,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而适度宣泄则可以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放松。如可以尽情地向至亲好友倾诉,或是通过 体育运动 、劳动等方式来尽情发泄。但是,在采取宣泄法来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时,必须增强自制力,不要随便发泄不满或者不愉快的情绪,要采取正确的方式,选择适当的场合和对象,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3)合理情绪疗法,即ABC理论,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一般我们总是认为是事件直接引发了我们的反应,但是实际上是我们的观点造成的反应。我们需要首先认清引发情绪的根源,也就是我们的观念,理清情绪发生的来龙去脉,才能去调控情绪。ABC理论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知自己,从而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3、组织团体辅导活动,有效疏导大学生的不良情绪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个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能够更正确地评价自我,并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情绪调适的能力,从而具有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主动 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团体辅导,提前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干预,能够避免不良问题的发生。 4、营造良好环境,稳定学生情绪 进入大学之后课余时间比高中多了很多,学习也不像高中那么紧张了,很多同学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或者沉迷于 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等到毕业时才追悔莫及。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有利于学生情绪的稳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找到集体归属感,让学习、生活的意义得到升华,一些不良情绪容易被释放,使大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也在活动中发展了自我。 总之,情绪不仅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同样的重要作用。良好的情绪有助于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潜能开发,并有助于人的自信心的建立。大学生需要觉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绪,并学会适当地表达、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参考 文献 [1]孟昭兰 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叶素珍 曾振华 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朱艳新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9。 大学生情绪管理1500字论文篇四 《大学生浮躁情绪原因及其管理》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直以来他们都是天之骄子,但是当今社会的特殊化使得大学生无形中已经变成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就业问题,爱情问题,还有社会赋予他们的各种压力都使得大学生这个浮躁的群体更加难以管理,本文就从大学生浮躁情绪的来源和管理方式做一些分析。 大学生浮躁情绪管理就业 一、造成大学生浮躁的原因 1.理想与现实的脱离 大学生一直是生活在校园里长大的孩子,对于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认识随着年龄的和知识面的增长而增长,在进入大学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好像就已经认清楚了自己所面临的严峻的现实,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不了理想和现实所带来的落差感,而产生浮躁和不安的情绪,更有胜者开始自暴自弃。就像网络上出现的大学生不去上课的原因是:上了不一定能听懂,听懂了不一定考,考了不一定过,过了不一定毕业,毕业了不一定找上工作。在这种无限放大的悲观情绪的影响下,学生会不断的加深浮躁的情绪,最后有时候会导致其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的扭曲,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2.社会大环境的恋爱观失衡,攀比严重 我们经常在大学比较集中的地方看到学生们成双成对,莺莺燕燕的女学生和三三两两的男学生搂肩搭背,或者卿卿我我,一对对大学生情侣们迫不及待地享受爱情的甜美,在他们的观念中,爱情这东西已经是一种随时皆可抛的一种需求品,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的观念促使学生们有一种尽情挥霍青春的洒脱。而在同学之间攀比现象也很严重,一个宿舍中,如果有多数有对象,那么剩下的那几个少数就做不住了,在这个大环境崩塌了的小社会中,纯情似乎显得那么的飘渺,少男少女们攀比的开始交往,看谁玩的大胆,谁放的开,殊不知,这些在大学期间留下的阴影将是他未来人生中最不得谈起的一段往事。在学校附近应时而生的各种钟点房和招待所得生意也就火了起来。产生大学生恋爱观念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学校方面教育管理出现漏洞。一是教师在学生学习目标和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方面管理上的缺失;二是老师和学生交流不够,很多老师仍然将自己和学生放在对立面上,有种各扫自家门前雪的感觉,下课转身就走,像完成任务一样,走的是混工资的套路。学生本应该最亲密的辅导员工作也做的不到位,有和没有差不多,这都是问题的来源。 3.“围城”心理作祟 在校学生难免会跟自己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学长或者乡党们进行经验上的交流,在谈话期间,普遍现象是,已工作的学生经常有一种对现状不满的抱怨交流给在校学生,他们总幻想着跳槽,换一个新工作,但又担忧找不到更好的,所以在校生听了以后也会在无形中产生一种毕业了也没有一个好点的工作,现在是拼爹的时代,是走关系的时代,进而不思进取,因为往往有那么几个家世比较好的人工作比较好,于是他们也就开始学会了往更好的围城里奔往的想法,不脚踏实地,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绪,时常感觉压抑,想发泄,但又迷茫的不知道该怎么样去宣泄。于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就走进了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希望在虚拟的世界里找到所谓的公平,借此来宣泄情绪,平静自己。 二、如何做好大学生浮躁心理的预防和克服工作 伴随着社会制度的完善和现代生活压力的多元化现象的出现,教育部对于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做出了相应的要求,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作用,让他们能够以平成心态安稳的读完大学,进而更好地学好知识,为他们能够稳健地迈出走向社会的步伐是现在学校所面临的一大任务,我们力图从现状中寻找成因所在,探究对大学生教育指导的有效办法: 1.给学生更多去 社会实践 活动中得到锻炼的机会,从而根本上改观学生的懒惰习惯 大学生浮躁的一大成因就是感觉大学生活平淡无聊。作为咱们新社会这批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八零后和九零后们,他们的生活没有战争的洗礼,缺少生活的锻炼,他们一直被家长们视为自己的掌上明珠,是父母亲对于自己未完成的事业的一个希望,父母亲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好了,只力求他们能够好好学习,超越自我,过的幸福。然而一路被铺的平坦的一马平川的生活道路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中缺乏了乐趣,三点一线式的基础教育和中学生活,在他们走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他们渴望自由,渴望打破这种平淡了这么上时间的单调生活。于是浮躁情绪自然就困扰着他们。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打零工,做义工,暑假期间当家教,参加学校社团,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填满他们的业余生活,让他们在实践中懂得背负责任,独自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从而克服盲从和浮躁。 2.兴趣引导、确定任务、建立目标、集中精力学习,克服浮躁情绪 通过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学习上去,这样让学生能够乐于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克服浮躁情绪的主要办法。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兴趣引导和建立目标。 首先,是调动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做好学生兴趣的引导工作主要落在教学老师的身上,一位优秀的老师,他必然应该有他吸引学生的地方,在一所大学中经常见到的现象是有的老师讲的精彩,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讲课的娓娓道来,听课的如饥似渴的接受着知识;有的老师上课照本宣科,学生睡倒一大片,老师讲的没精神,学生学得没兴趣。所以说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 教学方法 的科学化是吸引学生的王道。老师们必须在教学之余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和教学水平,因为很多学生都认可“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其次,是设定目标让生活充满意义。科学、合理地根据学生兴趣和教学要求,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目标,让他们自己去为达到目标而学习,这样哪还有学生去浮躁。 3.完善社会就业公平机制,减少学生茫然无措的就业心理 完善社会就业公平机制,是对我们国家教育制度和企业用人制度提出的一个要求,毕业学生迫切的需要一个公平的,透明的企业用人制度,尽量让学生毕业以后都能有一个和自己专业相关而且满意的工作,给学生一个恰当的步入社会的门槛,让他们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样做就是解决了在校学生的后顾之忧,在校学生除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丰富自我之外,再无他想。 参考文献: [1]高留才.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及其防治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8). [2]庞龙.大学生浮躁心理现象探析[J].魅力中国,2010,(17). [3]董朝宗.大学生浮躁心理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03).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情绪管理相关论文 2.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2000字 3. 有关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4.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5. 关于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彼得·德鲁克早在1959年就提出了“知识工作者”的概念,并预言这个群体将成为新型社会的主导群体。德鲁克认为,知识工作者的工作难以监督,因而组织效力将取决于组织成员能否对自身进行有效的管理。在首次发表于1999年的这篇文章中,德鲁克对“自我管理”的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和发展。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社会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选择和机会。以前,人们的选择很少,一个人的出身就决定了他一生的地位和职业。比如一般来说农民的儿子也会当农民,工匠的女儿会嫁给另一个工匠。甚至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量的知识工作者还指望着公司的人事部为他们做职业规划。而今天,人们只要有雄心和智慧,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不管从何处起步,都能沿着自己所选择的道路攀上事业顶峰。实际上,知识工作者应该成为自己的首席执行官,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把自己放到一个能对组织和社会做出最大贡献的位置上,在可能长达50年的职业生涯中一直保持着警觉和投入,一有恰当的时机就设法改变自己的发展道路。 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更容易取得成就,这是个人人都懂的道理。但是,在德鲁克看来,许多人只是知道自己不擅长什么,而对于自己擅长什么并不是很清楚,也就更谈不上利用自己的所长了。因此,人们首先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文中德鲁克列出的几个自问自答的问题有助于我们认清自我:我的长处是什么?我是如何工作的?我的价值观是什么?我属于何处?我该做出什么贡献? 德鲁克认为,要发现自己的长处,唯一的途径就是回馈分析法——每当做出重要决定或采取重要行动时,你都可以事先记录下自己对结果的预期,9到12个月后,再将实际结果与自己的预期进行比较。德鲁克认为,一个人不仅应该专注于自己的长处,而且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尽量少把精力浪费在不能胜任的领域,因为从无能到平庸要比从一流到卓越需要人们付出多得多的努力。 一个人的长处具有独一无二而且基本固定的特点,一个人的工作方式也是如此——虽然它可以略微有所调整,但不可能完全改变。德鲁克的忠告是:不要试图改变自我,因为这样你不大可能成功。但是,你应该努力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 价值观是自我管理中最后必须要问的问题。个人的价值观应该与组织的价值观相容,否则人们工作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沮丧,自然也就干不出成绩。我们还需要认识到,虽然一个人的工作方式和自己的长处很少出现矛盾,一个人的价值观有时却会与他的长处发生冲突。而在面对这种冲突时,价值观应该是最终的检验标准,指导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比如,德鲁克谈到他早年在做投资银行业务时工作得非常出色,但认为自己的人生志向并不在此,于是虽然当时大萧条仍在持续,他还是毅然辞去了那份工作,去从事自己认为更值得贡献毕生精力的事业。 在人们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后,就能够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工作,该身属何处,并确定自己应该做出什么贡献。此外,人们还要认识到共事者具有不同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必须通过与他们的沟通来做好自己的工作。 最后,德鲁克认为,在知识工作者的寿命一般已经超过组织的寿命、人员能够自由流动的今天,人们还应该及早发展第二兴趣,管理好自己的后半生。他预言,人们对自我管理的需要将掀起人类事务中的又一次革命。
浅谈高中生教育管理问题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是我整理的浅谈高中生教育管理问题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浅谈高中生教育管理问题论文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新课程的理念引导下,让学生做自己班级的主人,使学生在高中的学习生活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随着我国新课改制度的深入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是其教育方式转变的重要体现。如何使学生在正确地引导下健康地成长起来,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是现如今广大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实践中应努力探索的新问题。
1、班级是个大家庭。大家争做主人翁
班级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个同学都是这个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随着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迅速发育,高中生各方面的的自我意识明显加强,独立思考和为人处世的能力不断发生变化,在心理和行为上体现出很强的自主能力。既然这样,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自然条件,通过锻炼同学的自主能力,为班主任工作减负,培养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以及乐于为班级服务的习惯,以此同时,还要着重培养小干部们的办事能力,让他们自觉地管理班集体,为班级做贡献,不怕苦累,积累自己的管理方法与实践经验,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有人说班级难于管理,主要原因是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处于被动地位,使他们缺乏主人翁意识。实践经验证明,把管理班级的权利交给学生,让所有学生都体验到作为班级主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是事先班级自主管理的重要途径。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得出结论,班级是个大家庭,作为优秀班级的引导者,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引导大家争做班级主人翁的意识。
这将是问题的关键和首要环节。教师可以因地制宜的利用各种情景,不断的培养学生、鼓励学生。可以让所有同学轮流管理班级并加以评比、提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但是,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应该轻率的对某些学生的不足加以批评,尤其不能在其他同学面前这样做。否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思维反弹而引起学生对于班级的情感疏离和对教师的反感。这是一定要避免的。
2、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构建和谐向上班集体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乐观的心态,使每一个学生投入到班集体的建设中来,用自己的双手将班级建设成一个优秀班集体,并以自己作为这个班集体的一员为荣,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使命感以及归属感,是当今教育工作管理者的重要使命以及当前目标。我认为一个优秀班级,应该是让同学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每一个同学都应以自己是这个班级的成员而自豪,每天青晨踏进教室的第一步,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是一件充满期待的事。
有了班级建设管理的目标之,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做自己的主人,在自我教育中不断成长,学会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经验知识。如果自主管理采取得当的措施,班主任不需时时刻刻看着学生,班级也能做到秩序井然的运作,一切按部就班。然而,要达到这样的良好效果,在班级建设过程中要做好引导工作,班主任拥有明确的管理目标显得格外重要,它能为构建成和谐向上班集体添砖加瓦。
高中教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面临着很大的升学压力。有些同学会认为高中阶段的全部意义在于好好学习从而考上自己向往的高等学校。如果有这样的情绪,他们就会对这个集体产生漠视情绪而使班级涣散。其实,学生的这种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教师要告诉他们,在和谐的集体中才有好的学习环境。在健康的学习氛围下才能更加快速的提高个体。
3、加强互动合作,促进班级管理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
学生与学生之间拥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是班级自主管理的前提。第一是要在班级实施民主的制度,一个坚强有威信的学生自管机构必须源至于学生的民主制度。只有让每一个同学理解学生管理学生的难处,班级中才会形成自主管理的正能量。一个适度的班级目标会激励所有的学生为之努力与合作,适度的目标有利于班级一步一步地朝着班主任和全体同学的共同目标迈进。
学生与任课老师之间的互动合作
在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最不能忽略的就是任课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合作。如果班主任能好好利用这一重要环节,也能在班级管理中取得一定的成效。任课老师要利用每一门课程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进而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的教育,配合好班主任的思想管理工作,一起有效加强对学生自我管理的监控管理。
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互动合作
学生与班主任之间互动合作是高中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合作关系,它与学生的日常活动息息相关,它的.好坏能直接影响到学生自我管理的水平。在刚刚起步的阶段,我们不能奢望一步到位。可以从构建一个或几个称职的班干部队伍为基准,进而在构建管理过程中为每个学生找到适当的位置,为每个学生创造平等的机遇。加强每个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循序渐进,以求达到学生自我管理的目的。学生的自我管理过程也是班主任有效监控的过程,学生出现的问题往往是重复出现的,对于这类问题,需要进行开班会和个别谈话,甚至可以和奖惩加以结合。
近几年来,作者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完善自主管理的教学模式,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与可信度,增强了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付出,就有收获。现在,我乐此不疲地在班级管理这片热土上探索着和完善着,也收到了学生、家长、同行和专家的肯定,我们凭借着学生的自主管理,营造出了和谐向上的班级,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和谐向上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生活,陶冶情操,健康成长。这是作者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最为欣慰的事情,也想通过这篇论文和广大教师共同探索、研究。
高中数学教育问题及应对策略论文
摘要:
近年来,在新课改理念的推动之下,传统的教育模式逐渐被新的教育模式取代,其中高中数学教育模式也发生了改变。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信息化、多媒体化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欢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中数学教育的进步,但是现如今的高中数学教育中依旧存在很多的问题。现就如何解决高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数学教育;问题分析;应对策略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以及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逻辑能力的课程。由于我国的教育现状都是应试教育,并且高中数学在高考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高中数学教育一直是教师和家长非常重视的部分。即使各方面都在努力提升高中数学教育的质量,可依然存在很多潜在的问题。下面就简单介绍几个问题。
一、高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点通常以大量的数据计算和抽象的几何图形为主,所以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压力,高中数学就成了考试取得好成绩的阻碍。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新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虽然新的教学理念改掉了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1、高中数学学习常见误区。
(1)听懂就代表学会了一些高中学生经常反映一个问题,课上听懂了,但是课下自己做题还是不会。其实这恰恰就印证了一个现象,上课的时候听懂了教师所讲的内容,就是真的把知识掌握了吗?很明显答案是否定的。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并不只是听那么简单,还要学会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链,结合具体题目综合应用。如果仅仅局限于教师上课讲的知识会了,自己不会运用,是不会学好数学的。
(2)解决问题时更侧重于结果而忽视过程高中数学的学习在需要学生能够解出答案的同时,还需要掌握解题的思路与过程。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了提高讲课效率,把握课程进度,不顾学生能否接受而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同时教师在解决问题时没有详细的解题过程,或者解题方法太过单一,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还会给学生造成学不会,听不懂的学习压力。
(3)课堂活动学生参与度低为了提高学生解题效率,教师通常会选择设计课堂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以及知识点。但是,如果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活动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反而有可能会导致学生课堂积极性下降,不利于他们自身的高中数学知识水平的提高。此外,在高中数学问题的解答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气氛,不利于高效学习课堂气氛的营造。
2、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没有把握好“度”。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虽然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改变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但是造成了学生过分“自由”的现象。高中数学以大量的数据计算为主,知识点多而复杂,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在课堂上,教师过分强调自主学习,将大部分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完成,特别是对一些重点和难点的掌握,让学生的确很吃力。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功能没有完全体现出来,最终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有可能会导致学生的成绩下降。
二、如何解决高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解决高中学习的误区。
(1)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和及时复习,要想学好高中数学并不能仅仅靠上课认真听讲。课前把课程预习一下,才能在课堂上跟上教师的节奏,深入掌握知识点结构,不至于仅局限于听懂。课上教师讲的往往都是重要的知识点,保证好听课的质量,课下再加强复习,将已经讲过的知识进一步巩固,不能一知半解,要善于总结以及应用到实际问题当中去[3]。
(2)重结果的同时也重过程数学属于开放性思维的学科,一个问题往往会有不同的答案,而且数学也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解题过程中容不得一点差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不能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而省略解题的步骤和方法,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多思考,学会严谨并多样化的解决问题。下面是一个教学案例:已知△ABC中BC=2,AB槡=23,sinA=cosC,求△ABC中角C的大小。解法1:根据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再根据题设条件代入数据可得2cosC=槡23sinC,化简可得角C的大小为30°。解法2:根据余弦定理c2=a2+b2-2abcosC,再根据题设条件sinA=cosC进行转换,最终化简得到角C的大小为30°。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运用一题多解的方法,并且将详细步骤写出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注意力集中的前提,如果对一门知识没有兴趣就很难在这方面有所成就。教师的任务就是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感兴趣,学生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好。高中数学知识多而复杂是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枯燥并且吃力的最大的原因,虽然教师在课堂起着主导的作用,但是学生无法参与到其中,也就无法达到教学效果。为了解决这一现状,教师应采取在实际中教学的策略,讲到某个知识点的时候可以设置与该知识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解决它,这样不仅提高了讲课效率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2、提高教师教学质量。高中数学在考试时占有较大的比重,从而,数学教师也是高中教学事业中的重要骨干,在严格要求学生的成绩的同时,作为教师也不能松懈。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是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失去了主导地位,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放手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并且适当的以学生的成绩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进行教学。还可以创设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例如,在学习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时,可以先从班里选两位学生,让他们提前准备一条长度大约10cm的无弹性的细绳,将两端各结上一个套,教师提前准备一条长度大约60cm的无弹性细绳,并且一端结个套,另一端是活动的,另加两个图钉。上课时,将细绳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的同时移动笔尖,画一个椭圆。在做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提问:你们能说出移动的笔尖(或者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吗?等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高中阶段,高中数学成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他们的高考成绩的高低,甚至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发展道路。因此,不仅是学生对高中数学非常重视,更是牵动着家长和教师的心。一直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这也是导致高中数学教育越来越极端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即使很努力,也不一定会收获好的结果。对于教师来说,既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要突出教师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现今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种种问题,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的效率,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焦彩珍.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存在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2):13.
[2]陈祖枢.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0(5):29.
[3]孙赋美.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略运用刍议[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2011(6).23.
[4]白小军.对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探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9):23.
[5]王德先.基于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3):143.
[6]侯丽琴.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思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0):56.
轻松哥就这样出名了,出的试题简直就是坑爹,估计他那头发就是整天想如何出些我们我答不出的题目而掉光了
大学生情绪管理1500字论文篇三 《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 摘要:情绪对大学生身心健康 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情绪及情绪管理的概念和大学生的情绪特点,提出通过培养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增强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组织团体辅导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等策略,使大学生能够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 情绪的力量以及人们尝试着对情绪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处于由学校到社会的转折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注重个性表达、情绪体验丰富、波动起伏的时期,他们在面对学业、感情、交友、就业等问题时往往比较敏感,常常会出现失落、沮丧、空虚、焦虑、自卑、易怒等负面情绪,且很容易陷入情绪困扰,造成心情不愉快、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做出一些丧失理智的举动。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影响他们的未来,作为 教育工作者应该加以关注。 一、大学生情绪的特点 1、情绪易冲动且复杂多样 大学生有着丰富、强烈而又复杂的感情世界,情绪体验快而强烈,喜怒哀乐常常一触即发,再加上精力旺盛,因此情绪一旦爆发就较难控制。虽然,同中学生相比,大学生对自我情绪具有一定的理智性和控制能力,但在激情状态下,表现得容易感情用事。这种冲动性的情绪尤其在群体中往往会变得更激烈。大学生有较强的群体认同感,喜欢模仿,易受暗示,容易受当时情境气氛的感染、鼓动,表现出去个性化,降低责任心。 2、情绪的波动性和弥散性 同成年人相比,大学生的情绪仍带有明显的波动性,有时积极高昂,有时消极颓废,同学关系的好坏或学习成绩的优劣,都能引起情绪的波动。同时,大学生的情绪还有较强的弥散性,一种情绪一经产生,就可能越出原先的对象而扩散开来,在不自觉中,使得他们把自己的情绪赋予外物,转移到 其它 事物中去,而且其情绪余波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使他们有时很难保持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 3、情绪的矛盾性和文饰性 大学生情绪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并不总是一致的,在某些场合和特定问题上,有些大学生会隐藏、文饰和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表现得含蓄、内隐。但相当多的大学生常常感到自己的情感不能尽情地得到倾诉,这种感觉有些是自己意识到的原因引起的,有些则是连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这种压抑来自何方,只觉得自有一种不满、烦恼,有一种空虚感、孤寂感。这与大学生具有的丰富情感是相矛盾的,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又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异常情绪,如焦虑、忧郁、骄傲、愤怒、嫉妒等。 二、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策略 1、培养大学生的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概念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维(Salove)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玛依尔(Mayer)提出的,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萨洛维认为,情绪智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情绪的自我觉察能力,就是能认识自己的感觉、情绪、情感、动机、性格、欲望和基本的价值取向等,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2)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指对自己的快乐、愤怒、恐惧、爱、惊讶、厌恶、悲伤、焦虑等体验能够自我认识、自我协调,主动摆脱焦虑和不安情绪。(3)情绪的自我激励能力,指面对自己欲实现的目标,随时进行自我鞭策、自我说服,始终保持高度的热忱、专注和自制,使自己有高度的办事效率。(4) 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即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设想,了解他人的情绪、性情、动机、欲望等,并能作出适度的反应。(5)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指善于调节与控制他人情绪反应,并能够使他人产生自己所期待的反应的能力。 一般来说,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一个人是否被社会接纳与受欢迎的基础。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应充分认识提高学生情绪智力的重要性,把情绪智力的培养纳入学校的整体运行机制中,在制度的建立、课程活动的安排、校风的建设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能够发展学生情绪智力的工作。 2、增强大学生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 情绪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情绪都有其价值,我们要了解、接纳情绪,掌握情绪管理的几种方法。 (1)心理暗示法,就是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这个概念最初由法国医师库埃于1920年提出,他的 名言 是“我每天在各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在不知不觉之中对自己的意志、心理以至生理状态产生影响,令我们保持好的心情、乐观的情绪、自信心,从而调动人的内在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心 理学的实验表明,当一个人静坐时,默念“喜笑颜开”之类的语句,那么他的心里面也会产生一种乐滋滋的体验。 (2)适度宣泄法。当大学生遭到负面情绪的困扰时,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而适度宣泄则可以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放松。如可以尽情地向至亲好友倾诉,或是通过 体育运动 、劳动等方式来尽情发泄。但是,在采取宣泄法来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时,必须增强自制力,不要随便发泄不满或者不愉快的情绪,要采取正确的方式,选择适当的场合和对象,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3)合理情绪疗法,即ABC理论,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一般我们总是认为是事件直接引发了我们的反应,但是实际上是我们的观点造成的反应。我们需要首先认清引发情绪的根源,也就是我们的观念,理清情绪发生的来龙去脉,才能去调控情绪。ABC理论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知自己,从而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3、组织团体辅导活动,有效疏导大学生的不良情绪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个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能够更正确地评价自我,并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情绪调适的能力,从而具有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主动 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团体辅导,提前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干预,能够避免不良问题的发生。 4、营造良好环境,稳定学生情绪 进入大学之后课余时间比高中多了很多,学习也不像高中那么紧张了,很多同学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或者沉迷于 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等到毕业时才追悔莫及。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有利于学生情绪的稳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找到集体归属感,让学习、生活的意义得到升华,一些不良情绪容易被释放,使大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也在活动中发展了自我。 总之,情绪不仅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同样的重要作用。良好的情绪有助于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潜能开发,并有助于人的自信心的建立。大学生需要觉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绪,并学会适当地表达、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参考 文献 [1]孟昭兰 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叶素珍 曾振华 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朱艳新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9。 大学生情绪管理1500字论文篇四 《大学生浮躁情绪原因及其管理》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直以来他们都是天之骄子,但是当今社会的特殊化使得大学生无形中已经变成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就业问题,爱情问题,还有社会赋予他们的各种压力都使得大学生这个浮躁的群体更加难以管理,本文就从大学生浮躁情绪的来源和管理方式做一些分析。 大学生浮躁情绪管理就业 一、造成大学生浮躁的原因 1.理想与现实的脱离 大学生一直是生活在校园里长大的孩子,对于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认识随着年龄的和知识面的增长而增长,在进入大学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好像就已经认清楚了自己所面临的严峻的现实,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不了理想和现实所带来的落差感,而产生浮躁和不安的情绪,更有胜者开始自暴自弃。就像网络上出现的大学生不去上课的原因是:上了不一定能听懂,听懂了不一定考,考了不一定过,过了不一定毕业,毕业了不一定找上工作。在这种无限放大的悲观情绪的影响下,学生会不断的加深浮躁的情绪,最后有时候会导致其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的扭曲,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2.社会大环境的恋爱观失衡,攀比严重 我们经常在大学比较集中的地方看到学生们成双成对,莺莺燕燕的女学生和三三两两的男学生搂肩搭背,或者卿卿我我,一对对大学生情侣们迫不及待地享受爱情的甜美,在他们的观念中,爱情这东西已经是一种随时皆可抛的一种需求品,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的观念促使学生们有一种尽情挥霍青春的洒脱。而在同学之间攀比现象也很严重,一个宿舍中,如果有多数有对象,那么剩下的那几个少数就做不住了,在这个大环境崩塌了的小社会中,纯情似乎显得那么的飘渺,少男少女们攀比的开始交往,看谁玩的大胆,谁放的开,殊不知,这些在大学期间留下的阴影将是他未来人生中最不得谈起的一段往事。在学校附近应时而生的各种钟点房和招待所得生意也就火了起来。产生大学生恋爱观念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学校方面教育管理出现漏洞。一是教师在学生学习目标和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方面管理上的缺失;二是老师和学生交流不够,很多老师仍然将自己和学生放在对立面上,有种各扫自家门前雪的感觉,下课转身就走,像完成任务一样,走的是混工资的套路。学生本应该最亲密的辅导员工作也做的不到位,有和没有差不多,这都是问题的来源。 3.“围城”心理作祟 在校学生难免会跟自己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学长或者乡党们进行经验上的交流,在谈话期间,普遍现象是,已工作的学生经常有一种对现状不满的抱怨交流给在校学生,他们总幻想着跳槽,换一个新工作,但又担忧找不到更好的,所以在校生听了以后也会在无形中产生一种毕业了也没有一个好点的工作,现在是拼爹的时代,是走关系的时代,进而不思进取,因为往往有那么几个家世比较好的人工作比较好,于是他们也就开始学会了往更好的围城里奔往的想法,不脚踏实地,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绪,时常感觉压抑,想发泄,但又迷茫的不知道该怎么样去宣泄。于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就走进了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希望在虚拟的世界里找到所谓的公平,借此来宣泄情绪,平静自己。 二、如何做好大学生浮躁心理的预防和克服工作 伴随着社会制度的完善和现代生活压力的多元化现象的出现,教育部对于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做出了相应的要求,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作用,让他们能够以平成心态安稳的读完大学,进而更好地学好知识,为他们能够稳健地迈出走向社会的步伐是现在学校所面临的一大任务,我们力图从现状中寻找成因所在,探究对大学生教育指导的有效办法: 1.给学生更多去 社会实践 活动中得到锻炼的机会,从而根本上改观学生的懒惰习惯 大学生浮躁的一大成因就是感觉大学生活平淡无聊。作为咱们新社会这批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八零后和九零后们,他们的生活没有战争的洗礼,缺少生活的锻炼,他们一直被家长们视为自己的掌上明珠,是父母亲对于自己未完成的事业的一个希望,父母亲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好了,只力求他们能够好好学习,超越自我,过的幸福。然而一路被铺的平坦的一马平川的生活道路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中缺乏了乐趣,三点一线式的基础教育和中学生活,在他们走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他们渴望自由,渴望打破这种平淡了这么上时间的单调生活。于是浮躁情绪自然就困扰着他们。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打零工,做义工,暑假期间当家教,参加学校社团,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填满他们的业余生活,让他们在实践中懂得背负责任,独自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从而克服盲从和浮躁。 2.兴趣引导、确定任务、建立目标、集中精力学习,克服浮躁情绪 通过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学习上去,这样让学生能够乐于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克服浮躁情绪的主要办法。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兴趣引导和建立目标。 首先,是调动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做好学生兴趣的引导工作主要落在教学老师的身上,一位优秀的老师,他必然应该有他吸引学生的地方,在一所大学中经常见到的现象是有的老师讲的精彩,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讲课的娓娓道来,听课的如饥似渴的接受着知识;有的老师上课照本宣科,学生睡倒一大片,老师讲的没精神,学生学得没兴趣。所以说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 教学方法 的科学化是吸引学生的王道。老师们必须在教学之余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和教学水平,因为很多学生都认可“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其次,是设定目标让生活充满意义。科学、合理地根据学生兴趣和教学要求,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目标,让他们自己去为达到目标而学习,这样哪还有学生去浮躁。 3.完善社会就业公平机制,减少学生茫然无措的就业心理 完善社会就业公平机制,是对我们国家教育制度和企业用人制度提出的一个要求,毕业学生迫切的需要一个公平的,透明的企业用人制度,尽量让学生毕业以后都能有一个和自己专业相关而且满意的工作,给学生一个恰当的步入社会的门槛,让他们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样做就是解决了在校学生的后顾之忧,在校学生除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丰富自我之外,再无他想。 参考文献: [1]高留才.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及其防治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8). [2]庞龙.大学生浮躁心理现象探析[J].魅力中国,2010,(17). [3]董朝宗.大学生浮躁心理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03).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情绪管理相关论文 2.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2000字 3. 有关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4.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5. 关于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大学生自我管理是由高等院校的特点和教育培养目标决定的,必须对大学生自为管理的含义 有清晰的认识,并且从大学生自我认知、目标管理、时间管理、金钱管理、公共人际管理等 主要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 是提高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各高校逐步加强了对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教育 活动。1 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必要性与中学教育相比,大学教育无论在学习方式还是生活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在必 修课之外,还有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第二专业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 。而课后的学习和具体安排大学生也有充分的自由支配权。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样,各 种学生社团也是五花八门。如何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充实有意义,如何有选择性地参加校 园活动,如何处理好学习和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问 题。大学生必须克服过去依赖老师的习惯,要从个人实际出发,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安 排好学习计划,学会利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各种资源,合理支配自己的时间,掌握好生 活的节奏,在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要求高等院校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现实生活中,那些极其成功的经理人——韦尔奇、艾科卡、松下幸之助、格鲁夫、比尔·盖 茨 等,他们都是自我管理成功的典范。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华,惟有一 点与普通人不同,那就是他们擅长于自我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自我管理使他们一步 一步走向成功与辉煌!这些出色而成功的人们和其它人中间有一条明显的界线。这条成功者 的边界,只是标示着两者人生的一些习惯的不同,而这些不同正是源于是否擅长于对自身进 行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著名成功学大师告诉我们:人们都希望获得成功,都在探索成功的奥秘,其实,那些成功的 人们如奥林匹克的运动员、商业界总经理、政府领导人等和其它人们中间有着一种明显的不 同。这种不同并非特殊环境或具有高智商,也不是是否接受高等教育或天赋差异,更不是靠 时来运转。这种不同的关键是是否善于自我管理。因此,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教育是 高等院校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提高人生成功概率的需要。2 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含义关于自我管理,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自我管理是要求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要从 领导的角度思考和做事情的过程。也就是说自我管理是指个体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目标、 思想、心理和行为等等表现进行的管理,是自己把自己组织起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 自己,自己激励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最终完成自我奋斗目标的一个过程。自我管理是每个人对自己生命运动和实践的一种自我调节。是以自我剖析、自我规划为基础 ,以自我认知、自我培养、自我组织、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自我评价为核心,加之以公共 人际管理的辅助,使个体通过科学的有目的实践,逐步走向自我完善,从而达到自我实现、 自我成就和自我超越的一门科学与艺术,也是去充分调动自身心灵的自动调节功能,最大限 度的激发自身潜能,更有效的发掘和实现自身最大社会价值和责任的一门科学与艺术。自我 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特别之处在于:首先,它是一种自己作为主客体双重身份的管理 ,对象具有同一性,并且它是将自己作为人才的管理过程,是一种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大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大学生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充分调动自 身的主观能动性,卓有成效地利用并整合自我资源而开展的一系列自我认知、自我计划、自 我组织、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的活动。3 大学生自我管理的主要内容 自我认知要成功实现自我管理,首要任务是进行自我剖析。在智慧女神雅典娜神庙上刻着一句话:“ 认识你自己”。对自己气质性格、兴趣、所拥有知识技能及对社会各项事业价值的深刻认识 ,便是自我剖析认知之道。气质与性格是决定所从事的事业是否能够胜任并走向成功的内在 因子,知识技能是获得成功的必备条件,兴趣是促使个人能保持轻松愉快的工作心态,而对 从事工作价值意义的认知是可以带来心灵的满足感,成为事业不断前进的驱动力。自我认知关键是要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我们天生就是这样的人:干一些事比较擅长, 干另一些事就较为平淡甚至非常笨拙。而一个人的成就,只能建筑在长处和强势上,不可能 建立在短处和弱势上。进入大学后,我们大多进入报考时的专业学习。于是,这一专业就成 为我们的主攻方向。大学生活最主要的任务之一是找到自己的长处,还要明白一个人的成长 是动态的,自己具有的长处也是动态变化的。有的长处适合昨天而不适合今天,为了明天, 也会培养出新的长处。因而,寻找长处不是一劳永逸的事,需要持续、定期进行反馈分析。 把寻找长处、培养长处与发挥长处统一于大学实践,才能让长处充分发挥作用而真正成为长 处。 目标管理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深刻阐明了“做正确的事情”与“正确地做事”的区别。人生成功的 关键是要“做正确的事情”。的确如大师所言,这是摆在管理者面前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 管理如此,对于大学生自我管理自然也毫无偏颇。在自我认知之后,应该给自身设立一个目 标,以此来指导行动。需要指出的是,目标管理并不是创立一个怎样伟大的构想以及对它进 行完美的描述,而在于找出自己内心真正认同的价值理念(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使命)作为行 动的指导,在这个基础上再制定目标,刺激自己不断进步。设立目标,要把握三个要点,一是设立目标一定要结合自己的优点,围绕自己的长处来构思 。设立的目标,要能强化自身的长处,专注于自身的长处,把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优势 。二是目标必须具体,不能含糊其词,任何人都不可能去实现一个模糊的目标。比如,打算 考某个资格证,打算毕业时考研,或者打算毕业后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等,一定要把资格证的 名称、考研的专业,职业的性质确定下来。三是目标要适中,既不能眼高手低,也不能自卑 自贱。我们设立的目标如果太超过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那么目标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明确自己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大学生自我管理实施的核心和依据。合理 的目标体系包括目标的制定、目标的实施以及目标达到后的效果评价等。如某同学制定了考 取研究生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又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近期目标: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 专业成绩达到年级前几名、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哪些书籍等。如果目标按期完成则给自己一定 奖励,反之则对自己做出相应的惩罚。只有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明确自己的发 展方向,自我管理才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目标的实现过程也就是自我管理的实施过程 。 时间管理时间是最宝贵、最缺乏的资源,它是有内容和价值的。同样一个小时,玩游戏与学习的效用 是不等值的。大学生所要做的是,为了更好地达到目标,要将时间的弹性拉到最大。为了更 好的利用好时间,大学生要提高时间利用效率。大学生提高效率通常有两个来源:一是顺应 良好的个性习惯。尽管我们说大学生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但他们实际上是带着将近20年 的人生履历进入大学生活的,一般都有自己的习惯。首先要区分自己习惯中那些是好的习惯 ,那些是坏的习惯,并设法改掉坏习惯。对于好习惯,要强化并顺应。比如在学习方式上, 有的人是阅读者,通过读收获最大;有的人是倾听者,通过听收获最大。只要能学到知 识, 这两种都是好习惯。二是大学生要善于协调两类时间:一是他控时间,如学校安排上课、实 验的时间;二是自控时间,即属于我们自由支配的时间。我们必须确定,在有限的时间内, 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免得虚度光阴。要善于制定长期计划并编写“每日必作表”;时间 立体支配;养成使用备忘录、通讯工具、交通工具等减少时间浪费的习惯;借鉴他人的成功 经验;养成回避干扰的能力;立即行动,完成即止;对每一项任务的时间支配情况进行检查 改善等等。 金钱管理成功者都善于个人的财务管理,如初期投入——资料、服务;基本储蓄——生活保证金;慎 重投资——证券、股票、房地产(非负债);远期规划——高层次物质需求等等。美国哲学 家兼诗人 爱默生把金钱看成一项管理工作,或是对人的挑战,因为金钱是把双刃剑,它可以助你一臂 之力,也可以消磨人的意志。很大程度上来说,可以支配金钱,成为主宰它的主人。因此, 大学生要树立金钱管理意识,建立账目明细表,明确金钱的去向和投资方向,正所谓“好钢 用在刀刃上”。所以,大学生要尽可能的把金钱用于知识的获取、技能的提高上。 公共人际管理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合作时代,单枪匹马的孤胆英雄基本没有用武之地了。即使是英雄,也 要有人支援。大学生生活的圈子小,人际关系相对简单,但要把所处的环境看成是练兵场, 培养与人相处的技巧,学习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有人说“成功=30%知识+70%人脉” ;更有人说“人际关系与人力技能才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因为人的生命永远不孤立,可 以和所有的事物发生关系,而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人际关系。由此看来,大学生自我管理 要获得成功,就应该加强自我公共人际管理。在此我们引入库尔特·勒温著名的群体动力场理论,真正的公共人际管理是以自我为中心, 以真诚待人为辐射线的场。充分发挥自我优点,加强自我修养是主要手段。加强修养是一项 艰巨的、长期的任务,要使自己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就要善于总结提高,狠下功夫。思想 品德修养,贵在自觉,贵在实践,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这样日积月累就会取得长足的进 步。要有把自己建设成磁场的思想,然后要学会真诚待人处事方式。真诚待人,首先就是要 相信自己,因为信任自己是信任他人的前提;其次要信任他人,在一定程度上向他们敞开心 扉,信任他人,别人才会相信你,才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以人为本,教育学生自我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说,真正的管理是自我管理。 一、何谓班级自我管理 我认为,班级自我管理包括两层次:一是指班干部和班委会共同负责,相互协调,自觉担负起班级一部分组织工作和思想工作,为完成班级任务而努力的过程;二是指班级每一成员对自己的活动和行为,按班级要求自行控制和调节,为实现班级组织目标而努力的过程。显然,前者是就班级的学生干部而言,后者是就班级的每一成员而言,但两者都统一于班级组织目标的实现。 当我们把目光向班级管理实际时,我们都会发现,有的班级成员自觉性高,纪律性强,无论是自习和劳动,教师在场与否都一个样,即使同学之间出现某些矛盾和冲突,也容易得到集体或别人的劝解而缓冲和和解。这种班级自我管理的水平高、效果好,班务工作经常显得井然有序,班级集体成了学生的乐园。我感到,这就是成功的班级自我管理,其基本特征在于:正确的班级组织目标,已经内化为学生的个体和集体目标,组织目标与群体或个体目标和谐一致。 二、实施班级自我管理的意义 班级自我管理,既符合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原则,也富有时代气息。 首先,这种管理能创造一种亲切的、自由的、和谐的教育环境,这种环境有利于对儿童的教育。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育环境过于严肃、紧张或过于松散、零乱,儿童心境与情绪都会受到影响,接受教育的功能就会随之下降。 其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意愿和才干,可以唤起他们对班级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班级自我管理的实践表明:有些班级工作让学生自己来做,自己来管,比较有效。 再次,我国目前的教育正处于变革时期,变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实现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培养更多开拓型、创造型人才,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从小打下基础。自我管理正是从多方面培养儿童独立思考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儿童增长管理才干创造了许多时间的机会。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孩子,长大以后一定有进取心,不墨守成规,有较强的适应性,从而为祖国多做贡献。 此外,他还有利于班风和校风的树立。班风和校风是学生群体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的稳定的行为倾向,它体现出学生共有的精神风貌。学生在自我管理过程中,自我认识、自我组织、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的能力得到迅速的提高,从而为优良的班风校风的树立,准备好思想条件。 总之,实施班级自我管理,是时代的要求,是由学校教育性质与儿童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三、如何实施班级管理 我在实践中感到,以下三阶段是实施班级自我管理所必不可少的。 1、班级自我管理的准备——倡导自我教育和班级目标的制订 班级自我管理的基本和前提是自我教育,教育学告诉我们:“儿童进入小学,他们逐渐进入少年期,他们开始身高猛涨,样子像个小大人,体力、精力以及个人意识的发展,使得他们要求成人把他们当大人看待,他们已有独立的见解,要求独立、急于摆脱大人的监护,什么都想自己干。”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在这关键的时期,应顺着学生意识发展的规律,激发和引导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使他们达到自我意识的高层次——自我教育,倡导和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 学生一旦有了自我教育的愿望,就会意识到班级和自己需要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小学生守则》虽简短,但包含内容广泛,班主任应根据本班实际引导学生制订一个较为具体的《班级公约》,《公约》一经形成,它就是全班同学奋斗的目标、评价自我教育的依据,每个成员都必须自觉遵守。 2、班级自我管理的施行——学生个体自我管理的指导 班集体自我管理的核心建立与核心教育和训练。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意志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坚持性还是很差的。他们不善于自觉地、主动地、独立地调节自己的行为,持久地完成一项工作,常常依靠外力的督促和管理。” 当学生有了自我教育的愿望和行动纲领,并付之于行动后,班主任应及时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拟出自我教育计划,对教育有成效的成员及时鼓励、推广,使学生个体自我管理独立地、主动地、持久地进行下去。 为了使个体自我管理得以持久下去和上升到群体自我管理,在前一阶段基础上,班主任应适时间里群体自我管理核心——班委会,班干部应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产生后,及时理清班委会在班级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和同学间的、相互关系。 班委会建立后,班主任必须花大量精力对小干部进行教育与培训。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教育:第一,懂得自己工作的意义;第二,树立高度的责任心;第三,走群众路线;第四,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个人与集体、表扬与批评的关系。可以从讲、学、看、干着手。讲,通过谈话、讲座等向小同学传授管理知识;看,让小干部看班主任处理同学之间纠纷;学,让小干部拜师学艺;干,让小干部定期汇报,求得班主任和学生的指点。这以后,小干部可正式开始群体自我管理的班级工作。 3、班级自我管理的延伸——班主任的指导和协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开始以抽象前提为基础进行推理,但是这种推理主要以直观为依据,虽然不依靠直观依据的抽象推理,偶尔也可以看到,但是这是不经常的,而且不可能成为有体系得推理。 因此,班级自我管理实施后,班主任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使小干部们和同学们少干错事,少犯错误。对班委会的指导可为:一、工作的方向和意义上;二、工作方法上;三、班级活动的原则和方法上。如活动要寓教于乐,要有美感,要新颖。对学生的指导为: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独立地学习、独立地工作、独立地生活。 影响班级自我管理的因素很多,既有内部的,又有外部的。内部的如班级机构内本身的不平衡(干部与干部、学生与干部)。外部的有学校和任课教师的影响,这就要班主任的协调,你应努力平衡机构的不平衡,处理好个体与群体,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积极影响,使班级自我管理顺利有效地进行下去。 班级自我管理真正地体现了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客体,又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和在教育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叶圣陶说过这么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也可以借此说,管是为了不管,不管,是班级管理者追求的最高境界,班级自我管理有利于我们达到这一最高目标。
轻松哥就这样出名了,出的试题简直就是坑爹,估计他那头发就是整天想如何出些我们我答不出的题目而掉光了
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经验论文
摘要: 中职学生管理工作是学生二作的重要内容,而班主任作为最基层的一个学生管理工作者,其工作水平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基本素质,也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形象。
关键词: 班主任管理工作;学生特点;对策建议
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工作管理者,我深刻体会了班主任在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所以结合中等专业学校在招生规模扩大,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学生思想教育任务加重的这样一个新的形势下,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对策建议。
一、学生特点
1.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贫困生比例较大
因为对于农村家庭来说,中职类院校花费较少,家长能够承担,所以农村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青睐于我校。经济状况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2.学生普遍基础差,底子薄
同时我校也是一所中专院校,生源质量不高。学生的自制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学习动机不明确。
3.自信心不足
首先,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认识不清楚,普遍存在着一种“学历低、能力差、就业难”的认识,觉得自己是“二等公民”。其次,主观愿望和客观环境存在着矛盾。尽管考上了中等专科学校,但毕竟是一所中专学校,在人学后学生很容易感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大,对学习生活逐渐失去了信心。
4.个性特点鲜明,但集体意识淡薄
近年来,我校招收的学生均为80,90后,尤其是逐渐进人了以90后为主的时代,这些学生大多数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独立意识与自我表现的欲望增强。在集体和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他们更多.的倾向于个人利益,“是否对我有利”往往成了他们是否参加集体活动的标准。
二、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机制方面
由于近年来的扩招,我校在校生人数增加很多人,相应的在班主任的聘任方面就出现了选拔过于草率的问题。在聘任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教师是否愿意担任班主任这一职务,大多数的班主任都是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中选出来的,缺乏工作经验。所以,首先应当做好班主任的选聘工作,也是一种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的体现。
2.班主任的管理素质巫待提高
学校应当适当的给予班主任进修的机会。
一方面帮助他们了解班主任的基本理论知识,班主任的工作性质及工作意义,另一方面安排班主任向优秀班主任或其他院校的班主任学习、考察,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班主任的工作量大,工作任务繁重,学校对班主任的支持力度应当加大
在物质方面,应当提高班主任津贴,使工作量和津贴成正比。在精神方面,应对班主任的工作予以肯定,如果班主任在工作中出现问题,应及时给予指导,帮助班主任解决问题。对班主任的工作要做出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让班主任真正意识到自我的价值,这样班主任才能从内心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更好的为学校和学生服务。
4.班主任工作的自我责任意识一定要提高
在对待工作时,班主任应该保持“三心”即,上进心,责任心,奉献心。首先作为一名班主任,应当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时刻要求进步,只有这样才能在开展班级工作的时候,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此外,对待学生一定要有责任心,这种责任心主要体现为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最后,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一定不能只计较个人得失,把自己的利益看成是最高利益。据个别访谈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对班主任工作的意识上存在着误区,只是把班主任工作看成是晋升职称的祛码。
三、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校学生存在的上述特点,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供大家相互探讨交流。
1.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由于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刚结束紧张繁忙的中学生活。与初中相比较,中专的学习、生活以及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由单一到多元化的转变。以至于有些学生进人中专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适应城市的中专生活。所以作为一个班主任,尤其是年轻班主任,一定要经常深人班级和宿舍,找他们谈心,了解到他们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尽快的适应学校生活。
2.帮助学生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刚进校时,就帮助学生给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得学生从一进校就明白自己干什么来了,不让学生虚度年华,浪费光阴。例如,一方面班主任可以随身携带一个记录班级情况的记录本和本班的课程表,对本班什么时间有课,在哪上课,什么课程等情况了如指掌,对于那些无故旷课的学生要深人调查,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督促他们的学习。另一方面,班主任还可以帮助学生制定长期的学习计划,提示他们要拿到技能证,让他们明白证书是他们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除了可以激励自身的学习外,还可以激励那些没有拿到证书的学生。
3.班主任管理当中,要考虑到当代学生的需求,拓宽就业渠道
不仅在专业课学习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把知识转换成自己的精神财富,让他们在不断的学习中悄然树立自己的自信心。还要在在学生的文化生活方面,协助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创造出一个健康向上的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如举办当前就业形势,国际形势等专题讲座,让他们积极参与,热烈的讨论,开拓视野。
4.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开设一些关于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
学校应在新生进校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班主任可以和自己的学生一起进人课堂,系统学习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班主任还可以定期以问卷调查的形势,向学生发放各种心理调查问卷,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针对问卷中发现的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主动联系学生,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和学校对他们的关爱,让学生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近年来,中职毕业生的高就业率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但其就业的稳定性、就业质量不高也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中职生在专业选择、就业定位和未来发展等方面普遍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缺少规划,不知道将来该做什么,要做什么。由此可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中职学校往往忽视了中职生能否进行职业生涯规则,而且怎样引导他们去正确理解职业的概念,所以造成职业规划虚拟,仅是一个文章,而不是一个行动。一、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一)学生思想朦胧,不懂得什么是职业生涯。1.职业生涯设计意识淡薄中职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活倍感兴奋与好奇,却缺少理性思考与设计。据调查,新生90%以上的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没有规划。这将影响其职业生涯设计的进行和职业生涯的发展。2.自我认识不足中职生年龄小、阅历浅,95%以上的学生没有侧试过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等,不知道自己喜欢的工作是什么?自己能做或不能做什么工作?有什么技能专长?自身的优势、劣势有哪些?这些影响了学生做职业生涯设计时对职业方向、职业目标的正确选择。3.对未来职业缺乏感性认识。据调查,目前学生获得职业信息主要通过互联网、大众传媒、就业指导课程以及相关讲座等,尽管信息量很大,但学生不能切身体验职场的真实状态,没有真正了解将要从事的职业.以及该职业对从业人员的潜在要求。不知道自己在知识、技能与态度方面与目标职业对从业人员要求之间的差距。而清楚自我职业能力、职业态度与职业技能的差距是制订学习目标与计划的重要依据。这种状况导致学生在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时缺乏相应的目标与针对性,致使学生在自我感觉良好中缓慢发展,甚至是与自我的期望南辕北辙的发展,影响了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进行和职业生涯的发展。4.择业目标不确定,职业目标相对模糊一半以上的学生只能确定自己的择业范围,没有明确目标。据调查,大多数学生的择业心理是希望到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工作,如去不了,就到企业从事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主要是学生没有认清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容易受外界干扰,对职业选择没有坚定的信念。(二)学校师资不足,教学模式单一化让学生感觉不到职业的存在 1.从事职业指导的师资力量薄弱。目前,中职学校主要采用开设相对独立的职业指导课,并将其列人教学计划,占用一定课时,配备专职教师的方式开展职业生涯设计的指导。仅靠几个专业教师,力量单薄,不少职业生涯指导工作无法深人开展。职业指导教师在资深程度上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针对自己的职业与学生的职业,存在很大差别。 2.教学摸式单一化。教学内容仅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注重书本知识,诸如政策法规、职业分类、职业道德等的一般性知识,对于真正涉及职业实战知识缺乏,学生对书本厌倦,对外面好奇,上课就是纸上谈兵,这样造成了两极分化,最后都不愿意,出去一片迷茫。二、加强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1.提高职业素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一是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强化卫生习惯、文明习惯、学习习惯,规范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二是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技能。在技能实践教学上,针对职校生的特点,组织学生结合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技能比武大赛,练就绝活,激发学生成才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从企业用人条件上考虑,考取相关专业资格证;三是提升自主创业及就业适应能力。从学生个人角度来看,学习专业知识就是学一技之长,为以后求职或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学生就业适应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要把“创新“观念贯彻于文化理论和技能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2.引导学生了解社会、进行专业岗位教育,分析自我,明确职业理想定位。职业理想定位,是职业生涯设计的核心,只有明确了自己想干什么,向什么方向奋斗,学习才有动力。一是了解社会。引导学生看新闻,了解国家大政方针、经济形势、就业形势及需求,进而了解社会职业岗位的数量、结构、层次等;二是加强专业岗位教育。初中毕业生到职业学校来,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专业选择问题,由于他们刚刚初中毕业,并不了解什么是专业,根本谈不上选择专业,他们大部分听从家长或朋友的建议来到中职学校,因此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学校要帮助学生了解岗位相关知识;三是分析自我。准确分析自己,要了解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以及自己的长处短处,只有明确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既不高估自己,又不妄自菲薄,从实际出发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3.建立制度保障体系,以实训为载体,帮助学生加强职业认知。一是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教育培养体系。二是充分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见习、勤工俭学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认识社会、了解企业、学会做人、学会服从、学会团队协作、认识企业文化的平台,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炼坚强的意志,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养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体会劳动的艰辛,增强奉献意识;三是以实训、实习教育为手段,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在学生参加专业实习时,让学生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而哪些事又必须做,让他们知道到自己所做的每件事对社会、对自己、对他人所应担负的责任。4.加强自我监督,适时调整,把规划变成美丽现实。一是制定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职业生涯设计;二是加强自我监督。定期检查职业生涯设计落实的情况,一方面监督职业生涯设计实施的进度;职业生涯设计虽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主客观条件可能发生了变化,职业生涯也要做相应的调整。相信,未来的中职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面,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导语:由于中职学校生源的广泛,大部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因此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是中职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从学生入学开始抓入学教育,随后给学生明确目标,同时老师要转变观念,真爱每位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在校内多开展活动,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长处。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其树立信心。同时要和家长保持联系,与家长携手共同培养和教育孩子,让其成为有用之人。
由于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相关规定,中职学校招生的生源越来越广泛,学生的组成就越来越复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中职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其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还要求其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技能、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如何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这不仅对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有着很高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适应新形势,掌握新特点,探索新思路,从实际出发,抓好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几个管理,发挥各自的作用。
一、学生需要以下的管理
(一)教学管理
教师是教育管理学生的主体,教师的责任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合格的人才。任课教师也具有教书育人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身示教,为人师表。要关心、热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积极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好课堂45分钟开展教育,组织好课堂教学,管教管导。对于课堂上发现的问题,要在课堂内及时解决,并在课后做好思想工作。任课教师应力争主动参加学生活动,较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师生友谊,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常规管理
学生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管理效果取决于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指导思想和管理艺术。首先,管理人员要在管理过程中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要多从正面教育出发,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疏导,化解矛盾”的方法,对学生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通过有针对性的普及教育和短期整顿的方法进行解决,主要侧重于学生认识和自觉性的提高。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使学生牢固树立遵章守纪的意识,定期对学生进行规章制度的教育,用严格的制度要求规范学生的行为,用成效期末评定“全优生”、“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这些要跟推荐就业紧密结合,使学生有责任感和危机感。及时处理三个关键点。“三个关键”指的是关键人、关键时间、关键部位。学习差、纪律差的学生是学生管理的重点。这些学生虽然人数不多,但活动能量较大,对学校和班级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对这些学生采取重点学生重点管理,拟定了奖惩办法。双休日学生思想容易放松,活动自由,是违章违纪易发期,需要高度重视。可以通过增加值班力量,加强巡视的方法保证秩序的稳定。学生餐厅、活动集中场所和晚自习是学生管理的关键部位,也是问题易发区域。需要学管人员及时到岗到位进行严格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杜绝学生违章违纪的发生,由学校、学生工作出、班主任,学生宿舍等部门组成综合值班系统,分工合作,周密安排,由学管部门对每日值班人员到岗到位情况进行检查监督,遇有问题协同处理。
(三)后勤服务管理
关心爱护学生,是搞好学生教育的出发点,为学生服务是每个教职工应尽的义务。为了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生活上,创造舒适的住宿条件,学生就餐是关系到学生学习期间身体健康的大事,也是学生和学校之间拉近心理距离,增进感情的有效途径。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学校对饭菜花样、质量和卫生情况要定期检查,及时提出改进措施。伙食科定期召开有学生代表参加的会议,征求意见,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就餐需要。对过生日、有病的特殊学生更应格外关注,使学生体会到学校的温暖。还要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定期注射防疫疫苗,请专家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讲座。
二、学生管理要发挥以下几个作用
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需要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多渠道、多方位的做工作。在全员参与,齐抓共管中注重发挥以下各个方面的'作用。
(一)发挥班主任的作用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核心,在学生教育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前提下,要明确职责,确定目标,全身心的投入学生管理工作,制定班级建设计划,建立切实可行的班级制度,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严格要求学生,不断学习改进工作方法。还要加强班主任之间的交流沟通,在如何做好学生工作方面要善于总结经验,开展经验介绍和培训。班主任的经验来自于学生管理一线,具有说服力和可行性。例如在教育方面的“正面引导,耐心说服”、“从关心学生入手,把思想工作和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管理方面的“抓小防大,抓早防出”;在后进生工作方面的管理都反映了班主任在管理一线取得的宝贵经验。
(二)发挥学管部门的作用
学生工作处、团委是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部门,在学生整体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和健康良好的校风,平时要注重对学生思想行为特征的分析和研究,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在认真进行日常教育的同时,特别抓好新生入学、老生开学、学生假前、学生毕业等关键时刻的教育,强调教育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做到常抓不懈。在日常管理方面,坚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预防为主,洞察苗头,抓住关键,全面覆盖”的原则,做到重点学生有人管,关键时间有人查,关键部位有人盯。
(三)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是学生中的骨干力量,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增强学生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意识,平时要注重对他们的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并在工作中进行锻炼和考验。学生干部可以发挥其表率、监督、管理作用,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协助学生科、团委、专业部作大量的具体工作,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