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还是要自己写啊,不要把希望寄托别人身上了,自己加油
形势的含义和分类、形势的基本特征;分析形势的基本原则;判断形势的标准;认识形势的基本方法。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我们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大学生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浅谈我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引言
大学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但随着社会的转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目标追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又在利益问题上趋于急功近利;他们往往只注重专业学习,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基本常识,也就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而远大的理想。面对这些挑战,大学生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文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的塑造。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当代自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当代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学习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科学定位人生。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我们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我们现在经济还不发达,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要把握好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为社会大理想做贡献,用个人理想来促进社会大理想。同时,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带动周围的同学朋友一起坚定这一伟大的理想。
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大学生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富强、文明、和谐的力量源泉。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是要知道如何去爱国,爱国不是要我们在发生中日矛盾时举着旗帜到处游行,到处砸人家的丰田汽车;爱国也不是一大帮大学生在新浪网上叫嚣着要爱国,却发现自己的英语四级还没有过;爱国更不是学校早上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操场上一片叽叽喳喳的声音。我们可以从尊重国旗,尊重国歌做起,来体现我们的爱国之情;我们可以像周恩来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表达我们的爱我之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这些时代的接班人来发扬光大。同时,大学生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社会动态,国际新闻,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积极思考创新,对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我们大学生要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陶冶良情操。并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勇于指证他人的错误、不规范行为,为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而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总结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牢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融入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了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摘 要】《形势与政策》课程面对新形势、新问题,积极探索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课程管理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实现课程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学;现状
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 大学生就业,几乎是每年此时的热门话题,一直以来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2013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699万,被一些人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高校毕业生有727万,或者只有网络那句老话“没有最难,只有更难”才能描述这种情况。而事实上,除了727万这个规模之外,今年的毕业生面临的挑战还包括连续几年饱和的市场以及往届“剩”下的师兄师姐们。
所以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据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前程无忧发布的《2013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显示,该机构认定的100家“最佳人力资源典范企业”计划招聘2014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比2013年下降。这意味着2014年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难度与去年相比还会加剧。
上述报告显示,100家企业计划招聘2014届本科应届毕业生45577人,面向大学本科以上应届生的招聘职位主要为技术(产品)研发和销售。这100家企业是该机构从中国30万家活跃雇主中评选出的,这些企业平均拥有雇员18700名。因此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有关人力资源专家分析:这是由于多数行业在2010至2012年期间招募的大学毕业生规模较大,加上全球经济依然不景气,诸如IT、机械和汽车等行业的招聘遇冷。
不过报告同时指出,2013年大学实习生的招聘高过2012年,显示出企业仍有旺盛的人才需求。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新劳动法对企业用工市场的进一步规范,有的企业贪图“降低成本”,故意使用实习生,成本低廉而且不用支付“三险一金”等,实习到期,再换一批。
据报道,2月中旬结束的浙江省公务员考试,与往年的节节攀升不同,报名人数大幅下降。2014年浙江省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注册报名人数为万人。比去年万人直降9万。招录人数比去年小幅减少。不过今年浙江省首次放开了考生的户籍和生源限制,允许外省籍全日制普通高校2014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这部分考生有一万多人。
无独有偶,江苏招录公务员报名首日也遇冷,据了解,第一天全省仅18550人报名,725人缴费成功。提交报名人数比去年首日减了约一半,缴费成功人数更是不到去年的四成,出现如此大的落差,近年来还是首次。 那是不是近来公务员频频诉苦令考公务员热降温呢?
2012年底以来中央连下禁令,整顿风气,“八项规定”、反对“四风”等,这些旨在重塑公务员形象的规定确实带来变化。各地甚至国家部委的公务员“吐槽”工资低、升职难等帖子成为网络热点。这些公务员根据切身经历所写的帖子使众多找工作的大学生对公务员这个职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虽然现在说公务员考试降温证据还不是非常充分,至少2014就业市场的这些苗头改变了以往一边倒地热捧公务员的状况。2013年11月,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在北京曾评论中国大学生挤着考公务员的现象,他说,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轻人,都挤着想去做公务员,这是一种严重浪费。 他希望看到聪明的年轻人对妈妈说:妈,我去西部、去南部、去北部开公司去了。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关乎千家万户。今年以来,作为推进创业就业工程的重要内容,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颇高的政策措施,数以万计的高校毕业生从中受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并提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具体措施,有“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更多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提高公务员定向招录和事业单位优先招聘比例”,
“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以及“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把未就业的纳入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就业准备活动之中,对有特殊困难的实行全程就业服务”。自治区党委九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也提出,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加快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等领域改革。
好政策的出台,贵在落实。而我们也要相信政府,能够积极地落实好这些惠广大大学毕业生的好政策。
就业是关系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政府能充分认识到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分析研判,进而采取切实有效的针对性措施,促进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增加就业的良性互动、促进就业政策与结构调整相结合、促进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协调发展、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制度、创新扶持创业的体制机制,就能做好就业这一民生之本的工作。
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现在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积极实施大学生科研活动训练计划,全国每年都办“挑战杯”系列竞赛活动,这为我们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能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掌握实用器材的性能与使用技巧,使其科学思维得到系统的训练; 在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有艰辛与汗水,也有许多成功的喜悦,经过实践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坚定人的信心,激发为科技献身和不断提高技能的热情。
认真做好毕业实践实习 毕业实践环节包括去实习单位搜索资料 调查研究和做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等环节,是大学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并且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对学生智力和能力的一次总检验和总体训练。一方面可以培养和锻炼自学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际动手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工作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精神得到加强。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组成分,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它具有凝聚作用、引导作用和作用,它让大学生通过学习、感悟和理解,从而净化灵魂、陶冶情操 并完善自己。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可以做活动的组织者,又可以做活动的参与者,这些对提高我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以及与人的沟通合作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几年来,校园内的学生社团活动十分活跃,许多同学根据自己的爱 好与特长,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积极组建各类学生社团,它对我们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高等教育中,我们在修完专业的全部课程并获得规定学分的同时,还可以考取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和检验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竞争能力。主要包括外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和专业技能考试(如各种公务员考试、教师资格认证考试、报关员资格考试、会计职称考试、英语考试、工程造价员、测量员和料实验员等),考证已经成为提高我们大学生职业竞争力的新途径。
如何提高大学生素质一直是一个社会话题,随着近十几年来高校连续扩招,大学生群体的急剧增大,大学生中思想道德、知识水平、就业能力等一系列问题不断凸显,社会上对大学生是否真正具备高等人才的优秀素质有了很深的担忧。大学生,作为这个社会上的精英群体,是否禁得起当代社会竞争的惊涛骇浪,是否担得起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任务?
对于现今大学生素质方面的问题,有很多是普遍一直存在的,或者是大家都知道并且看法比较统一的,比如大学生空有理论实际经验不足,重视文化知识培养忽视思想品德修养,诚信,伦理,善恶观念缺失等等。这些都是问题,很严重的问题,也是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但在这里我想主要谈一谈近几年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学生的就业素质问题。
说到大学生就业,可能大多数人都会立马反应出一个字——难!确实难 ,大部分都难,只有很少一部分对得到的工作满意的。而究竟难在哪?我想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是知识技能不过关。大学生经历了炼狱般的高考,一到大学大部人分就放松了,吃喝玩乐都是常事,甚至名牌大学也不例外,或者参加太多社团活动,或者谈恋爱,或者男生打游戏,女生逛商场,学习远不如高中时用功。大学课程也是得过且过,勿论精通了,四年本科学到的只是其实并不多。(这也是现在有很多企业招聘宁愿要职业技校的学生也不要本科学生的原因,有很多本科生甚至为此把简历
改成了大专毕业)这样的大学生毕业之后,无论专业知识还是职业技能都是不过关的,用人单位当然不敢要。
第二,是工作经验的不足。这是一个老问题了,似乎也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尽管现在大学都有实习学分要求,也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但学生很多都是阳奉阴违,做做表面工作就混过去了,没有多大实际改观。我所接触的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都曾在实习报告上做过假,虽不是说所有人都如此,但起码可以说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现在一些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培训机会(有些是人的),但大多数公司没有那么“好心”,也没那个“耐心”,而毫无工作经验的应届本科生往往成为这中间的淘汰者。
第三,对自身定位不明确。这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所以仔细说一说。
定位不明确,比较普遍的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很多大学生,尤其是重点大学的学生,大多有些心高气傲,对未来也是理想地充满信心。他们往往给自己定下了过高的目标,而在应聘过程中又往往不能如愿,“高不成低不就”正是如今重点高校大学毕业生所呈现的突出问题。
另一种是瞎跟风。每个不同时期都会有一些比较热门的职业,比如80年代搞外贸,90年代下海经商,00年生产钢筋水泥,05、06年炒房炒股搞金融,07、08年投资、报考公务员,09年„„受自然利益驱使,投身热门行业本无可厚非。但很多大学生却是盲目“从热”,没有考虑这个行业,这个工作是否适合自己。或者受家庭影响,或者
受他人误导,又或者自己不堪利益、虚名的诱惑,总之他们很多人选择了也许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而失去了原本在其他领域有所建树的机会。很多大学生看人家出国了,好,我也出国;看人家考公务员了待遇好,好,我也去考;考研,进外企,也都存在着这种跟风现象。对国家来说,拿出大量财力、物力来培养大学生,而现在大学生的个人能力没有得到其应有的、最充分的发挥,没有在国家缺少人才的岗位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能不说这是国家的一种损失,而且是巨大的人才损失。
根据上述所谈到的问题,如何来提高大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定位的任务就摆到了眼前。解决这一问题,这需要国家,学校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来作用。
对于国家来说,应首先做好宏观调控,完善各项就业机制,尤其是制定出一些合理的有利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培训的政策措施,从大局上做好大学生就业导向工作。
对于各高校来说要加强对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正确定位,发挥个人特长。同时,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并对将来情势加以分析,让学生通过咨询和指导,对就业趋势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有利于自身定位和个人长远发展。
说到论文,那大概是令很多同学头疼欲裂的事吧?既然如此,那么形势与政策论文800字怎样写,形势与政策为题目的 范文 如何写?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形势政策论文800字,希望你们喜欢!
2013年,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并为沿线国家热烈欢迎与广泛接受。在本周的形势与政策课上,我们进一步增进了对它的了解与感悟,在此浅谈自己的认识。
作为近几年刚刚提出的战略,一带一路并非一个凭空出现的概念,而是有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内涵的。早在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由此连接东西方文明的古丝绸之路就已成型。自那以后,来自东西方的商人络绎不绝往返于丝绸之路,将东方的丝绸等商品带往欧洲,随之带来了东西方两大文明体系的交流。丝绸之路成了当时整个世界的和谐之路、繁荣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同样发源于西汉,随着我国早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拓展,至明朝郑和下西洋时达到鼎盛,大大发展了东西方的贸易与 文化 交流。因此,今天旨在成为沿线各国共同发展的纽带的一带一路,正是传承了丝绸之路的历史而提出的。
作为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带一路有我们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红利的良好愿景。对于我国来说,一带一路将推动我国继改革开放和加入WTO之后,新一轮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并成为未来我国外交战略的重要依托;对世界各国来说,一带一路的实施将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贸易、金融、人文等领域交流合作,探索为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提供一种新途径,也为各国提供了搭上中国发展快车,推动各自经济发展的良好机会。一带一路的成功实现,一定会为全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福祉。
从2013年提出以来,一带一路战略就开始付诸实施,到目前已经已经有一系列成果从纸面变为现实。截至目前,我国已与七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与五国开展海洋领域相关合作,有两国表示完全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以中巴经济走廊,中缅天然气管道为代表的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成功落地;丝路基金、亚投行等有关金融机构正在或已经设立。一带一路可谓正当其时,成果丰硕。当然,作为如此重大的战略举措,其实施也会遇到众多问题,如来自美俄等世界大国的掣肘,沿线国家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国力有所猜疑,受恐怖主义等威胁的沿途地区严峻的安全形势等等。然而我们应该看到,在我国的不懈努力下,这些问题都正在或有望得到解决。
一带一路作为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外交的国家战略,对于我国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的达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实现不仅需要沿线各个国家的密切协同配合,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了解与支持,我们大学生作为未来经济建设的主力,更应该认真学习一带一路相关理论,尽己所能,用己所学,为国家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电脑的信息传递功能远比教师自身传递信息的功能强大,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容量。教师和学生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时机进行交叉、重叠或反复使用不同的媒体。从而使学生获得了丰富而直观的教学信息,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获得较佳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丰富的画面、文字和声音等视听信息,不但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内容,而且形象和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和思考。多媒体易于反复演示,文字显示停留时间较长,比教师单纯用语言表达更易使学生记忆。
三、使重点,难点突破更优化。教材中有很多重要的概念,原理,规律。用多媒体电脑辅助地理教学,可以打破时空界限,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优化教学过程
传统课程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 教育 教学的需要,在培养目标上,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按一个模式培养学生,不利于具有 创新思维 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
在教学内容上,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 学 生 知 识 的 主 要 来 源。在 教 学 方 法 上,只 研 究 教 师 如“教”,不重 视 学生如 何“学”,考 试 主 要 靠 死 记 硬 背,不 利 于 调 动 学 生的 学 习 积 极 性。
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忽略学生的主动性,是知识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传统教育是保守的、封闭的。在这种传统教育指导下形成的 思维方式 ,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也能让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课堂上老师组织大家看了“国魂”,一个国家不可能没有灵魂,人民不可能没有信仰,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们的国魂和信仰。看《国魂》,找回信仰,找回价值观,找回生活的意义。《国魂》不愧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象读本,不愧为人民群众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指南。
从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我们可以体会到,17年,从1997年,依法治国首次进入中国国家决策到今天中央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在历史上,人民对法治的期待从未如此热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沿着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实现路径。在这一漫长而坎坷的路途中,贵在树立法治理念,贵在追求法治精神,当人们对法治形成一种信仰,那么法治也必将沁入人心!让我们以此中央全会为起点,期待法治中国更光明的未来!
形势政策课论文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历史选择也是历代伟人领袖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勇往直前,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书写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篇章。人们从中国的巨变中深深地意识到,中国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在苏东剧变之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处于低潮的国际背景下,我们为何对中国道路如此自信,为何走中国道路如此坚定?除了因为中国道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国道路是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的结晶,是科学社会主义时代化的结晶,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
自1840年开始,中国逐渐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民族灭亡的危险促使许多有志之士向西方寻求真理,幻想通过资本主义的发展来富强中国。但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刚刚开始起步时,世界上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在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和争夺海外殖民地具有了特殊重要的意义,所以,帝国主义列强极力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控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限制其民族经济的发展,以保证它的投资场所和对落后国家的掠夺。这样,当中国刚刚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时,它充分发展的可能性就已经消失。正因如此,在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处在艰难的境地,民族工业的发展既是缓慢的,又是残缺不全的,中国一直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既然资本主义的道路走不通,那么社会主义就是必然的选择。社会主义运动的广泛发展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摆脱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体系,发展民族经济提供了新的参照系。在借鉴其他国家发展 经验 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从而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实现了历史发展的飞跃。邓小平同志在概括中国这段历史发展过程时指出:“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由此可见,世界历史理论为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合理解释:不是某些人或某个党派的主观意愿,而是世界历史的文明借鉴和两极分工,才使中国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义无反顾地走向社会主义。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当代大学生应当发挥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少陈旧观念、最多创造活力的诸多优势,坚持追求真理的精神,不断夯实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掌握善于创新的技能,努力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要善于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汲取营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把握正确的 方法 论,努力做科学探索和创新的先锋。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最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造福国家人民。没有坚实的科学知识,就不能发展经济,更谈不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时,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就是说,只有用“德”来统帅“才”,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只有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目前社会上出现的社会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等现象,为人们敲响了正确把握德才关系的警钟。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德”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德才兼备是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
视野开阔、胸怀宽广。当代大学生应当学会以开阔的视野观察不断发展的中国,观察日新月异的世界;用宽广的胸襟向历史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集体的“大我”之中,在维护和实现国家与人民利益的过程创造个人的辉煌人生。为中国特色主义道路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浅显的认识。虽然只是短暂的几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我平时很少看新闻,很少关注国家政策、社会形势,因此对社会形势政策基本不了解。而《形势政策》这门课,正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 渠道 ,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帮我们了解和分析形势与政策。
学习这门课,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学习。学习十二五规划,我有以下心得。
首先,我了解到了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十二五规划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十二五”规划,必须根据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国内发展的新要求,充分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
其次,我也了解到了十二五规划要解决的问题及主要大思路。经济:平稳快速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全会公报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民生: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分配比重。全会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文化: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党建: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改革: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全会强调,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 财税 体制改革。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不久也将步入社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一份子,祖国“十二五”的实现离不开我们,所以,我们更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要有正义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要积极向上,学好专业知识,关心国家大事,为党的事业做贡献,提升自我能力。
在本次形势与政策实践活动中,我主要负责小组整体的人员安排和任务分配,督促成员及时完成各自任务,整理政策文件并负责汇报、答辩活动。在实践活动立项阶段,我组织成员进行政策搜集与项目选择讨论,并在实践活动题目确定之后,安排各位同学分工合作,将组内成员分为多组,分别进行政策解读、公益组织生存现状调查、探求制度安排和制度建设的不足之处。在这一阶段,我负责政策解读,通过阅读现有学者对公益组织相关政策的评论、论文并阅读十八大以来有关公益组织的相关文件。本阶段结束前,我负责督促组内成员完成各自任务并收集、 总结 组内实践成果,准备并完成立项答辩。实践活动的中期阶段,我们接受指导老师意见,借助指导老师的协助进行了实践主题的调整。之后我们联系校内公益志愿组织,对几个担任公益组织负责人的同学进行了线上问询。同时,组内另一部分同学继续进行政策查询和公益组织生存现状的资料搜集。在此阶段我继续负责组内成员的协调与工作安排、督促,并继续完善关于新生公益组织的政策文件解读。此后协同其他同学负责组内工作阶段性总结和中期答辩会的资料整理并参与答辩。之后的实践活动中,小组共同又进行了对“绿色倡议”等NGO的负责人,从公益组织的经济来源、活动范围、与政策的互动情况等方面进一步了解我国新生公益组织的生存现状,了解其生存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并通过对访谈稿的总结提炼进行公益组织生存现状与问题的概括。我在此阶段主要负责组织并督促成员的访谈活动。
我主要直接负责的工作是组内任务分配、政策资料解读、答辩文件准备等。组织与协调工作对小组实践活动的作用不可谓不重要,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所用时间长、涉及内容广、参与成员多的活动之中,组织协调工作是实践活动及时、高效完成的保障。毋庸讳言的是,小组各成员在实践活动进行中的积极性和实际表现各有不同,对于所负责任务的完成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及时对各组员进行督促并整理活动的阶段性成果等工作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了。通过这次实践活动,除了对公益组织生存现状的了解得到了加深,我也加深了对活动组织工作的认识,意识到了组织内部建设对活动整体有序进行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在进行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问题,诸如选题的意义陈述、政策动向和最新社会现实的了解、实践活动的方向调整、具体访谈对象的联系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固然离不开组内部分成员的协同努力,但指导老师的帮助和与同其他同学进行的探讨也功不可没。实践活动本来就是一个了解社会、了解现实的过程,不只是活动的研究内容要积极观照现实,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的进行也一定要回到现实,回到与众人的联系、合作之中。
形势与政策论文800字范文相关 文章 :
★ 2020形势与政策心得优质范文5篇
★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800字(2)
★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800字
★ 形势与政策论文及写作指导
★ 2020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脱贫攻坚论文范文
★ 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论文范文800字四篇
★ 时事热点议论文素材800字怎么写
★ 2019壮丽70年致敬新时代主题征文800字范文5篇:建国70周年作文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论文2000字范文3篇
★ 2020从战疫看中国之治心得体会800字范文5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篇2 浅析中国周边形势 摘要: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我国周边各地缘方向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即陆地环境明显趋于和缓,而海洋环境则趋于紧张和严峻。进入21世纪后,我国周边政治格局依然呈现出“陆缓海紧”的态势。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周边关系冲突矛盾共同发展战略安全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我国周边关系发展可具体分析为以下八个方面: 一、朝鲜半岛 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始终牵动着大国利害关系,影响着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朝鲜半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缘意义,是各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半岛两国的战略选择,将与大国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虽然朝鲜和韩国都在竭力谋求统一,但是双方存在的理念与利益冲突,造成了一种一致谋求统一却又坚持对抗的局面。近些年来,双方的各项交流合作逐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朝韩关系的发展已成大势所趋。但是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朝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综合而论,新世纪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时起时伏、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半岛南北双方真正走向和解,只有在中美等大国的支持下,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二、日本 2009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7周年。中日关系呈现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且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而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在发展中却有存在着许多隐患。人本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不断突破向海外派兵的限制,扩大对美军事支援的范围。日本实施海外军事干预意志和能力的增强将成为东亚地区的潜在威胁和中日冲突的隐患。 三、美国 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并有新的进展。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加强沟通,双边关系的战略内涵更加丰富。两国军事交流与互信得到增强。在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美国是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因素,也是对我国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苏联解体后,其继承者俄罗斯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回缩到我国北部方向,而美国作为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力进一步上升,已成为最主要的外部因素。美国的影响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全方位性,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美国的影响在手段和方式上亦具有多样性,一是保持直接的军事存在,二是发展同我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三是介入和干预地区热点问题和危机。当然,目前美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威胁大都是间接和潜在的,而且其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在遏制我国的同时,也同我国进行“接触”与合作。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延缓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美国对我国的威胁。 四、中亚 与中亚国家关系不断深化。2009年是我国与中亚国家建交17周年。17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成功解决边界问题,不断增进互信,共同建立“上海五国”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已成为新型国家关系和区域合作的典范。中亚地区面临着颜色革命的冲击,国家政局动荡不安。中亚地区毗邻我国西部边境,自古以来就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亚五国作为苏联解体后出现的国家,地理上位于大陆心脏地带,是大国政治势力和地区政治势力缓冲区和交汇区。在经济上,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 文化 上,中亚是伊斯兰文明,____文明和儒教文明的结合部。我国和中亚各国是长期睦邻友好的关系,并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成为长期的政治、经济贸易伙伴,以保证边疆地区的稳定。 五、俄罗斯 中俄关系取得长足发展。两国高层互动频繁。我成功在俄举办“中国年”活动,举行300多项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我国北部地缘方向仅有俄罗斯和蒙古两个邻国。俄远东地区和蒙古的形势相对稳定,不存在重大现实热点和安全隐患。 同时,我国与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良好状态,并且在近期内不会发生动摇。因此,该地区的政治格局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俄在对外政策上,其作为欧亚大国的地缘政治决定其外交政策的平衡性,实施欧亚并举的双头鹰外交。西部,把外交重点放在独联体地区,对欧盟签署“通往未来路线图协议”。 对美,虽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和分歧,但短期之内不会发生直接的冲突与对抗。在东方,则加强与我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全方位关系,同时积极参与朝鲜核问题。两国的联合军事演习也表明两国的军事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两国政治走向合作的体现,为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奠定了基础。强大的邻国就像一把双刃剑,假如它对你友好并能给你带来利益,就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这样利益倍增,这个邻居越强大,你所获得的利益可能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说,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无拟的。 六、南亚 与南亚国家关系稳步发展。在南亚地区,印巴冲突由来已久,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备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印度和马基斯坦的冲突直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重大关系。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 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这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印度作为一个区域性大国的地位在升高,国际影响也在不端加强,而中印关系也已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和发展。双方的经济贸易逐步扩大,且中印双方都致力于经济的发展,都需要良好的周边华宁,共同利益将决定两国在今后较长时间里保持密切的关系。我国与巴基斯坦的友好关系则将会长期维持下去,两国关系将获得不断的发展。我国与南亚的关系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七、东南亚 东南亚诸国的对外战略对于大国关系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地理位置上,东南亚国家对外战略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依托于一个地区性的同盟。受到政局动荡和恐怖主义的影响,东盟各国的经济受到打击,海外市场缩小,外资流入减少,旅游业衰退,如何实现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经济复苏成了东盟国家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东盟可以说是我国崛起的一个战略支点,我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负责任的表现,促进了东盟国家与我国关系的新进展。 在印度洋海啸灾难中,我国伸出援助之手,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建立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启动和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使我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达到了新的水平。但是我国与一些东盟国家之间也存在主权争端,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但总体形势是平稳和可控的。双方在经济上有竞争,在政治上有共同的战略利益,两方的关系必将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密切,无论是合作的内容还是合作的层次,都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八、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 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的恐怖主义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构建稳定的周边政治格局的严重威胁。阿富汗和中亚地区是国际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重要基地和活动场所,中亚地区出现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不断扩大,已经给中国的西北边疆带来了巨大压力,中亚某些国家公开号召境外民族回归“历史祖国”。在此背景下,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疆地区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分子,与境外(包括中亚国家)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分子相结合,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使得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恐怖威胁。在东南亚,当地的伊斯兰激进势力与“基地”组织相勾结,制造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已成为东南亚地区安全的现实威胁。在南亚的印、巴等国,恐怖主义活动也出现新的发展势头。坚决打击恐怖主义,是我国维护周边政治格局的重要手段。 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只有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处理好外部事务,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需要制定妥善的战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强大的国防力量。科学技术创新。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联合一切联合的国际力量削弱,周边环境中不利因素,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同时与周边国家相处过程中,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 猜你喜欢: 1. 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 2.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 3.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3000字 4.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梦 5.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当前大学生的学习成长面对着一个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跟上时代的步伐,关注中国和世界,成为在校大学生学习的内在要求;现在在校大学生约有2000万人,作为国家建设的未来接班人,学会判断形势、把握政策十分重要;形势政策教育可以有效地使理论学习和对实际情况的认识相结合,缓解认识上的反差,解疑释惑,起到“桥梁”作用。用一句话来形象比喻,就像“登高望远”,形势政策教育可以帮助人拓宽眼界、增长见识,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可以帮助人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因此,国家把形势与政策课专门设置为大学生一门必修课程,是有远见的安排。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首先,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 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 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远大 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篇2 摘要: 文章 首先针对中国梦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梦反应了我国综合国力水平的巨大提升,同时也揭示了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幸福水平。然后,针对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关系进行了辩证分析,认为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依赖于当代大学生。最后,就中国梦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责任进行了研究,指出当代大学生必须承担明志、自强、自立三个方面的责任,从而为中国梦目标的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关键词 :中国梦;大学生;内涵;关系;责任 在我党 报告 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综合性事业,需要有志青年一代接一代的为之奋斗。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目标实现的角度上说,全党都需要对青年加以高度关注,给予青年高度的关心与关爱,耐心倾听青年的心声,鼓励青年的发展,支持创业。通过对青年的激励与发展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提供动力支持。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我党对广大青年学生的高度关注,对青年工作所给予的充分重视,正是推动我国未来事业,激励有志青年持续奋斗的最佳动力。而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作为有志青年的主力军,必须将自身的活力、激情、热情百倍的投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才能够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动力,同时让自身的青春焕发光彩。本文即从这一角度入手,结合中国梦的内涵,分析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一、中国梦的内涵分析 对中国梦这一概念的最直接理解在于:通过各种 方法 实现中华民族在近代史以来的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我国近代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凝聚了世世代代人深切期望的发展目标,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方向是高度一致。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中国梦反应了我国综合国力水平的巨大提升 大量的研究报道中均显示,中国梦目标的实现无法脱离经济发展以及综合国力提升指标而独立实现。中国梦的实现与中华民族的实力特征是高度匹配的。我国当前的发展现状显示,经济发展总量提升显著,当前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背景之下,对小康社会的实现做出了进一步的规划,要求实现社会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逐步促进我国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2.中国梦揭示了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幸福水平 作为新时期的幸福指数,它是物质因素与非物质因素的综合体,主要是要全面提升当今社会和谐的水平与质量,要坚持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的发展要求。 二、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关系 忆往昔峥嵘岁月,一代代优秀青年在党的召唤下,勇敢地担负起历史重任,不同时代的青年面临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我们的大学时代伴随着国家发展的盛世,承担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即主席所强调的美丽“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具体分析来看,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1.中国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建设过程当中最宏伟性的目标之一,海内外中华儿女都需要将中国梦的实现视作共同的夙愿 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梦实质上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报告当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综合性事业,需要有志青年一代接一代的为之奋斗。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目标实现的角度上说,全党都需要对青年加以高度关注,给予青年高度的关心与关爱,耐心倾听青年的心声,鼓励青年的发展,支持创业。只有做到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推动力,并反作用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2.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以当代大学生作为支持 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的发展需要以青少年队伍作为主力军。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队伍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之一,不但需要积极参与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当中,更需要在这一事业中发挥中坚力量,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支持。当然,在这一过程当中,大学生必须将自身的发展规划与国家富强的基本方针高度结合起来,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兼顾个人发展目标与价值的实现,绽放青春的光彩。 三、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分析 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生活时代较以往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大学生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与使命也有相应的变化。当代的大学生已经很少在以往比较艰苦的环境,甚至是战场上经历磨练,但同样需要具备报效国家的责任感。除此以外,当代大学生更需要做到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乃至对整个国家负责,以上也正是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发展中坚力量,追求目标的重要标志。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深刻感受到历史使命的光荣性,自觉的肩负以下几个方面的责任: 1.明志 即当代大学生必须有远大的指向,为自身的发展与进步提供动力。当代大学生年龄较低,有着青春飞扬的个性特征,这种个性在推动他们自身发展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这种个性特征也与我党在执政兴国方面所遵循的根本原则“发展是第一要义”相吻合的。当代大学生必须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工作当中,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与优势,利用青春活力的个性色彩,不断为祖国的前行提供“燃料”。简单来说,当代大学生必须做到敢为人先,积极创造,勤奋求实,在前进发展的道路中不断的开拓与创新,为改革创新提供支持与保障。 2.自强 即当代大学生需要树立不畏艰难,坚忍不拔,奋勇拼搏的精神。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队伍的最中坚力量,这支队伍最大的优势在于:充满了活力与朝气,有积极拼搏的干劲,同时,他们也有着激情,始终鼓足创新前行的动力,更关键是的当代大学生有不可多得的锐气,在面对挑战与挫折时能够迎难而上,不拘一格。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之下,为了积极实现中国梦的发展目标,要求广大青年大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在学习上独立奋斗,在工作上独立创业就业。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在中国梦建设实现的进程中,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是一个非常长远的过程,仅仅一代人或几代人是完全不够的,甚至需要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奋斗,投入建设事业当中。因此,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了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够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自立 即当代大学生需要勇于承担人才强国的历史责任。在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发展的过程当中,为了在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以及面向未来)的过程当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就需要始终坚持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同时遵循人才强国的基本方针政策。以上两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不但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基本战略,同时也是社会发展所赋予当代大学生的重大责任之一。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基本意志,同时也与广大青年人的愿望是高度一致的。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在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之下,当代大学生学习并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机会较多,他们应当义不容辞的肩负起新技术革命挑战所赋予的责任,竭尽全力成为优秀的创新性人才,并在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青年一代已经发展成为了一支充满活力同时极具朝气的生力军,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作为有志青年的主体,中国梦所赋予他们的任务是学习、工作、以及奉献。他们身处黄金时代,必须学会竞争,敢于创新,投入全身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积极有利的贡献。可以预见的是,中华民族将长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在其中占据越来越关键性的地位。当代大学生需要做的是积极探索,肩负起身上的责任与重担,追求并实现中国梦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戴木才.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柱——关于“中国梦”成为精神旗帜的若干思考[J].道德与文明,2013(5):5-8. [2]双传学.论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国际视野——学习关于中国梦的有关论述[J].南京社会科学,2014(7):1-5,12. [3]张定鑫“. 中国梦”研究:现状与展望——兼论中国梦战略的内涵[J].探索,2013(4):182-187. [4]郭树勇.中国梦、世界梦与新国际主义——关于中国梦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J].国际观察,2014(3):1-16. [5]王继军.论大学生 社会实践 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2):79-81,89. [6]王永明.通过自我教育提升大学生履行社会责任的意志力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2(6):89-91,100.
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篇2 浅析中国周边形势 摘要: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我国周边各地缘方向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即陆地环境明显趋于和缓,而海洋环境则趋于紧张和严峻。进入21世纪后,我国周边政治格局依然呈现出“陆缓海紧”的态势。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周边关系冲突矛盾共同发展战略安全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我国周边关系发展可具体分析为以下八个方面: 一、朝鲜半岛 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始终牵动着大国利害关系,影响着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朝鲜半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缘意义,是各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半岛两国的战略选择,将与大国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虽然朝鲜和韩国都在竭力谋求统一,但是双方存在的理念与利益冲突,造成了一种一致谋求统一却又坚持对抗的局面。近些年来,双方的各项交流合作逐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朝韩关系的发展已成大势所趋。但是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朝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综合而论,新世纪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时起时伏、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半岛南北双方真正走向和解,只有在中美等大国的支持下,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二、日本 2009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7周年。中日关系呈现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且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而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在发展中却有存在着许多隐患。人本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不断突破向海外派兵的限制,扩大对美军事支援的范围。日本实施海外军事干预意志和能力的增强将成为东亚地区的潜在威胁和中日冲突的隐患。 三、美国 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并有新的进展。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加强沟通,双边关系的战略内涵更加丰富。两国军事交流与互信得到增强。在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美国是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因素,也是对我国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苏联解体后,其继承者俄罗斯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回缩到我国北部方向,而美国作为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力进一步上升,已成为最主要的外部因素。美国的影响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全方位性,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美国的影响在手段和方式上亦具有多样性,一是保持直接的军事存在,二是发展同我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三是介入和干预地区热点问题和危机。当然,目前美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威胁大都是间接和潜在的,而且其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在遏制我国的同时,也同我国进行“接触”与合作。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延缓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美国对我国的威胁。 四、中亚 与中亚国家关系不断深化。2009年是我国与中亚国家建交17周年。17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成功解决边界问题,不断增进互信,共同建立“上海五国”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已成为新型国家关系和区域合作的典范。中亚地区面临着颜色革命的冲击,国家政局动荡不安。中亚地区毗邻我国西部边境,自古以来就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亚五国作为苏联解体后出现的国家,地理上位于大陆心脏地带,是大国政治势力和地区政治势力缓冲区和交汇区。在经济上,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 文化 上,中亚是伊斯兰文明,____文明和儒教文明的结合部。我国和中亚各国是长期睦邻友好的关系,并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成为长期的政治、经济贸易伙伴,以保证边疆地区的稳定。 五、俄罗斯 中俄关系取得长足发展。两国高层互动频繁。我成功在俄举办“中国年”活动,举行300多项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我国北部地缘方向仅有俄罗斯和蒙古两个邻国。俄远东地区和蒙古的形势相对稳定,不存在重大现实热点和安全隐患。 同时,我国与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良好状态,并且在近期内不会发生动摇。因此,该地区的政治格局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俄在对外政策上,其作为欧亚大国的地缘政治决定其外交政策的平衡性,实施欧亚并举的双头鹰外交。西部,把外交重点放在独联体地区,对欧盟签署“通往未来路线图协议”。 对美,虽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和分歧,但短期之内不会发生直接的冲突与对抗。在东方,则加强与我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全方位关系,同时积极参与朝鲜核问题。两国的联合军事演习也表明两国的军事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两国政治走向合作的体现,为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奠定了基础。强大的邻国就像一把双刃剑,假如它对你友好并能给你带来利益,就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这样利益倍增,这个邻居越强大,你所获得的利益可能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说,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无拟的。 六、南亚 与南亚国家关系稳步发展。在南亚地区,印巴冲突由来已久,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备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印度和马基斯坦的冲突直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重大关系。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 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这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印度作为一个区域性大国的地位在升高,国际影响也在不端加强,而中印关系也已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和发展。双方的经济贸易逐步扩大,且中印双方都致力于经济的发展,都需要良好的周边华宁,共同利益将决定两国在今后较长时间里保持密切的关系。我国与巴基斯坦的友好关系则将会长期维持下去,两国关系将获得不断的发展。我国与南亚的关系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七、东南亚 东南亚诸国的对外战略对于大国关系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地理位置上,东南亚国家对外战略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依托于一个地区性的同盟。受到政局动荡和恐怖主义的影响,东盟各国的经济受到打击,海外市场缩小,外资流入减少,旅游业衰退,如何实现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经济复苏成了东盟国家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东盟可以说是我国崛起的一个战略支点,我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负责任的表现,促进了东盟国家与我国关系的新进展。 在印度洋海啸灾难中,我国伸出援助之手,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建立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启动和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使我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达到了新的水平。但是我国与一些东盟国家之间也存在主权争端,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但总体形势是平稳和可控的。双方在经济上有竞争,在政治上有共同的战略利益,两方的关系必将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密切,无论是合作的内容还是合作的层次,都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八、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 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的恐怖主义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构建稳定的周边政治格局的严重威胁。阿富汗和中亚地区是国际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重要基地和活动场所,中亚地区出现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不断扩大,已经给中国的西北边疆带来了巨大压力,中亚某些国家公开号召境外民族回归“历史祖国”。在此背景下,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疆地区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分子,与境外(包括中亚国家)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分子相结合,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使得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恐怖威胁。在东南亚,当地的伊斯兰激进势力与“基地”组织相勾结,制造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已成为东南亚地区安全的现实威胁。在南亚的印、巴等国,恐怖主义活动也出现新的发展势头。坚决打击恐怖主义,是我国维护周边政治格局的重要手段。 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只有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处理好外部事务,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需要制定妥善的战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强大的国防力量。科学技术创新。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联合一切联合的国际力量削弱,周边环境中不利因素,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同时与周边国家相处过程中,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 猜你喜欢: 1. 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 2.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 3.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3000字 4.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梦 5.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精选」
学习形势与政策才能够把握住现在的形势,力求做到更高的人生目标。下面我跟大家分享几篇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网络以其公开、透明、快捷的优势,成为全天候的反腐利器,形成一支重要的反腐力量。网络在丰富反腐方式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挑战和风险。近年网络监督呈蓬勃发展之势,在反腐的过程中出现了侵犯个人隐私、恶意诽谤、网络暴力等违法问题,严重制约着网络反腐效能的良好发挥。因此,必须构建网络反腐的制度环境,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和完善网络反腐,充分发挥网络反腐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网络反腐概述
所谓网络反腐,就是通过网络技术及所引起的社会舆论效应对执政行为的监督和对权力的约束,从而达到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化行为的一种方式,是反腐事业的新方式。在本质意义上,网络反腐整合了三方面的内容,即网络、民意和执政能力。网络在吸纳民意、有效整合民众智慧和意见的同时也为执政者和施政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和崭新的对话方式,可以更清晰、理性、全景式的把握民众心理和社会舆论,从而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网络反腐依托网络的鲜明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惩治腐化的进程。网络反腐对腐化分子形成了一种震慑威力,增强了法纪监督的权威,为我国反腐斗争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渠道;此外,网络民意是对专门机构反腐和主流媒体监督缺位的有效弥补,它与“网络监督”共同构成当今社会一种缓解社会矛盾的社会良性“减压阀”和“稳定器”。
二、网络反腐存在的问题
然而,网络反腐是一把双刃剑,虽然网络反腐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我国反腐斗争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但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兴的反腐形势,网络反腐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信息发布自由与责任意识缺失并存 网络信息真假难辨
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的公共空间,是社会公众可以隐匿自己的真实身份,在无需实名登录的情况下,自由地发布信息和表达见解。由于网民素质的层次不齐及责任意识的缺失。使得信息纷繁芜杂、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甚至出现侵犯个人隐私、公开发布谣言、宣泄不满情绪、故意诬告和诽谤以及泄露秘密影响案件查办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网络反腐的实际效果。
二网络暴力倾向难以控制 打草精神消损反腐效益
目前大多数人的网络法制意识不强,加之管理部门不能时时对各种信息发布者予以有效监控。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网络反腐舆论一旦被煽动起来,就会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这股力量不仅仅指向当事人,对于政府和社会也是一种巨大
的压力。如果这一倾向继续扩大,从虚拟网络走向现实生活,就直接表现为骚乱事件,影响社会的安定。另外,网民大张旗鼓地公开反腐信息和线索,易于使举b信息过早暴露以致打草惊蛇,让举报对象及早准备,采取销毁证据、事先串通、转移财产等手段来对付纪检部门和司法机关的调查,这给案件查处带来了难度,而使举报人陷于被追求诽谤责任的被动地位,达不到网络监督的最初目的。
三网络反腐尚未形成制度化
目前网络反腐具有很强的偶然性和片面性,很多网络反腐案件都是网民形成的'巨大舆论炒作后,才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并且起初网民关注的焦点都带有很强的娱乐色彩,并非依据可靠的事实或证据才使得腐化官员得到制裁。此外,对于网络舆情,政府的相关部分反应速度明显滞后,由此可能导致被依法惩处的腐化官员只是“沧海一粟”。因此,必须将网络反腐制度化、常态化,使之形成一种长效机制,更充分地发挥其功能。
三、网络反腐的制度完善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要继续全面加强惩治和预防腐化体系建设,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网络反腐作为舆论监督的延伸和拓展,离不开实体制度作为后盾。网络反腐的制度化,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健全网络反腐的相关法律规定,使网络反腐走向法制化道路。 纵观我国在网络反腐相关领域内的国家立法及规章制度,均未涉及到诸如对网络举报人的保护及政府的信息公开的办法和网络反腐。我国的立法机关应及时制定和实施《网络反腐法》、《侵权责任法》等有关网络反腐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强网络反腐的法律制度建设,明确网络反腐主体各方的法律责任,使网络反腐能够取得更具实质性的效果。
第二,完善网络举报制度,促进网络反腐的规范化。网络监督由于缺乏健全的制度和明确的规定,也产生了诸如“人肉搜素”侵犯个人隐私权、民间网络反腐游离于官方反腐系列之外等问题,亟待完善网络监督举报制度。一要加强网络监督法制化建设,提高网络反腐的法制化水平;二要建立网络监督激励制度,对积极利用网络开展权力监督、参与网络反腐并作出积极贡献的个体或组织给予认定和奖励;三是要建立网络监督举报合作制度,促进“官方反腐”与“民间反腐”的有效对接和通力合作,建立官民反腐信息沟通机制。 四是建立网络监督举报监管制度,对恶意制造虚假信息、传播谣言、诽谤和诬陷他人,以及对网络监督举报进行压制、 打击和报复的行为,要依法给予严厉惩处和制裁。
第三,构建制度化、常态化网络反腐平台。目前我国存在着民间网络反腐网站和官方网络反腐网站,民间网络反腐网站虽发展迅速但缺乏法律保障,官方网络反腐网站虽有相关立法但是存在着低效利用的问题。鉴于此,我们应当对两种
网络资源进行合理整合,通过立法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规范网络反腐平台运行秩序;还应加强两者的合作,提高网络反腐信息的质量,增强网络反腐的规范性和制度化,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
第四,完善舆论监测引导制度,提高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一是要完善网络舆情监测制度,设立专门的网络舆情监管部门,积极发现和提取有价值的反腐信息,抓好群众关注的腐化案件查处情况,有效化解不良舆论事件的发生;二是要完善网络舆论引导制度,广泛宣传有关法规和制度,促使公众树立网络道德意识和增强法制观念,引导公众通过网络客观地反映问题、冷静地看待问题、全面地分析问题,引导社会公众依法、理性地发表网络言论,使网络监督更加理性和规范;三是要完善网民道德教育制度,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网民思想道德教育,使广大公民提高自律 意识、遵守道德规范,自觉抵制网络谣言、网络炒作、网络暴力等不良现象,尊重事实、客观公正地发布信息和发表言论,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第五,完善信息公开、信息披露机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政府应当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拓展与人民交流的平台,及时了解民情民意。同时,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主动接受人民监督;充分重视网民意见,控制虚假信息的传播,及时、详实地公开反馈对网络反腐事件调查进展情况,表明政府的态度和处理办 法,消除人民的无端猜忌,提高网络反腐的效果。
形势的含义和分类、形势的基本特征;分析形势的基本原则;判断形势的标准;认识形势的基本方法。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我们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大学生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浅谈我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引言
大学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但随着社会的转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目标追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又在利益问题上趋于急功近利;他们往往只注重专业学习,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基本常识,也就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而远大的理想。面对这些挑战,大学生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文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的塑造。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当代自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当代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学习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科学定位人生。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我们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我们现在经济还不发达,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要把握好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为社会大理想做贡献,用个人理想来促进社会大理想。同时,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带动周围的同学朋友一起坚定这一伟大的理想。
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大学生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富强、文明、和谐的力量源泉。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是要知道如何去爱国,爱国不是要我们在发生中日矛盾时举着旗帜到处游行,到处砸人家的丰田汽车;爱国也不是一大帮大学生在新浪网上叫嚣着要爱国,却发现自己的英语四级还没有过;爱国更不是学校早上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操场上一片叽叽喳喳的声音。我们可以从尊重国旗,尊重国歌做起,来体现我们的爱国之情;我们可以像周恩来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表达我们的爱我之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这些时代的接班人来发扬光大。同时,大学生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社会动态,国际新闻,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积极思考创新,对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我们大学生要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陶冶良情操。并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勇于指证他人的错误、不规范行为,为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而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总结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牢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融入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了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摘 要】《形势与政策》课程面对新形势、新问题,积极探索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课程管理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实现课程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学;现状
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 大学生就业,几乎是每年此时的热门话题,一直以来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2013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699万,被一些人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高校毕业生有727万,或者只有网络那句老话“没有最难,只有更难”才能描述这种情况。而事实上,除了727万这个规模之外,今年的毕业生面临的挑战还包括连续几年饱和的市场以及往届“剩”下的师兄师姐们。
所以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据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前程无忧发布的《2013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显示,该机构认定的100家“最佳人力资源典范企业”计划招聘2014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比2013年下降。这意味着2014年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难度与去年相比还会加剧。
上述报告显示,100家企业计划招聘2014届本科应届毕业生45577人,面向大学本科以上应届生的招聘职位主要为技术(产品)研发和销售。这100家企业是该机构从中国30万家活跃雇主中评选出的,这些企业平均拥有雇员18700名。因此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有关人力资源专家分析:这是由于多数行业在2010至2012年期间招募的大学毕业生规模较大,加上全球经济依然不景气,诸如IT、机械和汽车等行业的招聘遇冷。
不过报告同时指出,2013年大学实习生的招聘高过2012年,显示出企业仍有旺盛的人才需求。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新劳动法对企业用工市场的进一步规范,有的企业贪图“降低成本”,故意使用实习生,成本低廉而且不用支付“三险一金”等,实习到期,再换一批。
据报道,2月中旬结束的浙江省公务员考试,与往年的节节攀升不同,报名人数大幅下降。2014年浙江省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注册报名人数为万人。比去年万人直降9万。招录人数比去年小幅减少。不过今年浙江省首次放开了考生的户籍和生源限制,允许外省籍全日制普通高校2014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这部分考生有一万多人。
无独有偶,江苏招录公务员报名首日也遇冷,据了解,第一天全省仅18550人报名,725人缴费成功。提交报名人数比去年首日减了约一半,缴费成功人数更是不到去年的四成,出现如此大的落差,近年来还是首次。 那是不是近来公务员频频诉苦令考公务员热降温呢?
2012年底以来中央连下禁令,整顿风气,“八项规定”、反对“四风”等,这些旨在重塑公务员形象的规定确实带来变化。各地甚至国家部委的公务员“吐槽”工资低、升职难等帖子成为网络热点。这些公务员根据切身经历所写的帖子使众多找工作的大学生对公务员这个职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虽然现在说公务员考试降温证据还不是非常充分,至少2014就业市场的这些苗头改变了以往一边倒地热捧公务员的状况。2013年11月,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在北京曾评论中国大学生挤着考公务员的现象,他说,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轻人,都挤着想去做公务员,这是一种严重浪费。 他希望看到聪明的年轻人对妈妈说:妈,我去西部、去南部、去北部开公司去了。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关乎千家万户。今年以来,作为推进创业就业工程的重要内容,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颇高的政策措施,数以万计的高校毕业生从中受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并提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具体措施,有“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更多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提高公务员定向招录和事业单位优先招聘比例”,
“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以及“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把未就业的纳入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就业准备活动之中,对有特殊困难的实行全程就业服务”。自治区党委九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也提出,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加快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等领域改革。
好政策的出台,贵在落实。而我们也要相信政府,能够积极地落实好这些惠广大大学毕业生的好政策。
就业是关系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政府能充分认识到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分析研判,进而采取切实有效的针对性措施,促进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增加就业的良性互动、促进就业政策与结构调整相结合、促进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协调发展、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制度、创新扶持创业的体制机制,就能做好就业这一民生之本的工作。
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现在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积极实施大学生科研活动训练计划,全国每年都办“挑战杯”系列竞赛活动,这为我们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能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掌握实用器材的性能与使用技巧,使其科学思维得到系统的训练; 在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有艰辛与汗水,也有许多成功的喜悦,经过实践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坚定人的信心,激发为科技献身和不断提高技能的热情。
认真做好毕业实践实习 毕业实践环节包括去实习单位搜索资料 调查研究和做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等环节,是大学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并且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对学生智力和能力的一次总检验和总体训练。一方面可以培养和锻炼自学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际动手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工作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精神得到加强。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组成分,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它具有凝聚作用、引导作用和作用,它让大学生通过学习、感悟和理解,从而净化灵魂、陶冶情操 并完善自己。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可以做活动的组织者,又可以做活动的参与者,这些对提高我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以及与人的沟通合作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几年来,校园内的学生社团活动十分活跃,许多同学根据自己的爱 好与特长,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积极组建各类学生社团,它对我们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高等教育中,我们在修完专业的全部课程并获得规定学分的同时,还可以考取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和检验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竞争能力。主要包括外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和专业技能考试(如各种公务员考试、教师资格认证考试、报关员资格考试、会计职称考试、英语考试、工程造价员、测量员和料实验员等),考证已经成为提高我们大学生职业竞争力的新途径。
如何提高大学生素质一直是一个社会话题,随着近十几年来高校连续扩招,大学生群体的急剧增大,大学生中思想道德、知识水平、就业能力等一系列问题不断凸显,社会上对大学生是否真正具备高等人才的优秀素质有了很深的担忧。大学生,作为这个社会上的精英群体,是否禁得起当代社会竞争的惊涛骇浪,是否担得起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任务?
对于现今大学生素质方面的问题,有很多是普遍一直存在的,或者是大家都知道并且看法比较统一的,比如大学生空有理论实际经验不足,重视文化知识培养忽视思想品德修养,诚信,伦理,善恶观念缺失等等。这些都是问题,很严重的问题,也是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但在这里我想主要谈一谈近几年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学生的就业素质问题。
说到大学生就业,可能大多数人都会立马反应出一个字——难!确实难 ,大部分都难,只有很少一部分对得到的工作满意的。而究竟难在哪?我想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是知识技能不过关。大学生经历了炼狱般的高考,一到大学大部人分就放松了,吃喝玩乐都是常事,甚至名牌大学也不例外,或者参加太多社团活动,或者谈恋爱,或者男生打游戏,女生逛商场,学习远不如高中时用功。大学课程也是得过且过,勿论精通了,四年本科学到的只是其实并不多。(这也是现在有很多企业招聘宁愿要职业技校的学生也不要本科学生的原因,有很多本科生甚至为此把简历
改成了大专毕业)这样的大学生毕业之后,无论专业知识还是职业技能都是不过关的,用人单位当然不敢要。
第二,是工作经验的不足。这是一个老问题了,似乎也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尽管现在大学都有实习学分要求,也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但学生很多都是阳奉阴违,做做表面工作就混过去了,没有多大实际改观。我所接触的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都曾在实习报告上做过假,虽不是说所有人都如此,但起码可以说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现在一些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培训机会(有些是人的),但大多数公司没有那么“好心”,也没那个“耐心”,而毫无工作经验的应届本科生往往成为这中间的淘汰者。
第三,对自身定位不明确。这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所以仔细说一说。
定位不明确,比较普遍的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很多大学生,尤其是重点大学的学生,大多有些心高气傲,对未来也是理想地充满信心。他们往往给自己定下了过高的目标,而在应聘过程中又往往不能如愿,“高不成低不就”正是如今重点高校大学毕业生所呈现的突出问题。
另一种是瞎跟风。每个不同时期都会有一些比较热门的职业,比如80年代搞外贸,90年代下海经商,00年生产钢筋水泥,05、06年炒房炒股搞金融,07、08年投资、报考公务员,09年„„受自然利益驱使,投身热门行业本无可厚非。但很多大学生却是盲目“从热”,没有考虑这个行业,这个工作是否适合自己。或者受家庭影响,或者
受他人误导,又或者自己不堪利益、虚名的诱惑,总之他们很多人选择了也许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而失去了原本在其他领域有所建树的机会。很多大学生看人家出国了,好,我也出国;看人家考公务员了待遇好,好,我也去考;考研,进外企,也都存在着这种跟风现象。对国家来说,拿出大量财力、物力来培养大学生,而现在大学生的个人能力没有得到其应有的、最充分的发挥,没有在国家缺少人才的岗位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能不说这是国家的一种损失,而且是巨大的人才损失。
根据上述所谈到的问题,如何来提高大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定位的任务就摆到了眼前。解决这一问题,这需要国家,学校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来作用。
对于国家来说,应首先做好宏观调控,完善各项就业机制,尤其是制定出一些合理的有利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培训的政策措施,从大局上做好大学生就业导向工作。
对于各高校来说要加强对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正确定位,发挥个人特长。同时,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并对将来情势加以分析,让学生通过咨询和指导,对就业趋势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有利于自身定位和个人长远发展。
形式与政策的话,这个论文是比较难写的,首先你应该有知道大概的思路,然后再查找一些文献,记得你的语言要清晰,思路要采用多方位角度。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欢迎采纳我的回答,谢谢
狱中,陈泗翰参加多个比赛获得奖项,并自学拿下刑法大专文凭,出狱后,他离开家乡贵州来到北京生活,目前在北京某律所实习,如今他的梦想是当一名律师
有关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金融风暴直至欧债危机带来的经济不景气,加之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毕业生逐年递增,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突显,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本文从当前就业形势与环境、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就业对策与措施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与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形势;对策;措施
一、当前就业形势与环境
(一)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民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更是我们每一个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为之担忧而令人深思的问题。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国际金融风暴,直至欧债危机带来的经济不景气对我国经济和就业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下,使得原本严峻的就业形势将延续。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正经受着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猛烈冲击,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国内外复杂的环境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就业问题的产生是必然的。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3年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生(212万)高峰期的到来至今,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根据相关资料报道,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99万人,10年来增加了487万人,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二)国家和各地相继出台了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积极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党明确提出,努力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为积极有效应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各省级工作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继续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和“到村任职”等已有基层项目。
(三)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毕业生的首选是期望在北京、上海、沿海等发达地区就业,其次选择内地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至于乡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却很少有人愿去。因此,人才过剩、毕业生就业难相对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沿海、内地省会城市等发达城市而已,在西部地区和市、县、乡镇农村地区,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还是不少。
二、以我校美术类(含艺术设计)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从近几年我校美术类(含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而言,就业中反映出以下现象:
(一)社会对不同专业的需求状况
从我院近几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显示,美术教育专业就业情况呈逐年下降趋势,表面上呈现出供大于求现象,但是,据了解我们部分基层中小学事实也上存在着专业结构分配不合理的现状,尤其是小学美术教师编制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实用性较强,就业灵活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就业情况较好,尤其是室内设计专业,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房地产业的兴旺,为家装行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室内设计专业处于供不应求之势,以此显示了两类不同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从某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高校学科结构不尽合理、专业设置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二)学生综合素质问题
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一些综合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有社会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但是,有部分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专业成绩一般,动手能力不强,人际沟通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的同学,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屡屡碰壁,从而就业较难。
(三)就业观念问题
从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就业观念逐步有所转变,但是,仍然有少数毕业生对就业期望值过高、自身定位偏颇,没有正确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具体表现在偏远地区、私营企业不愿意去应聘等等,这样无形中也丧失了许多就业机会。
三、就业对策与措施
大学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就业难是诸多原因造成的,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只能立足本职工作,面对实际结合各专业的实际情况与特点,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
(一)调整课程结构,拓宽就业出口
作为我们高校教学改革一定要围绕着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在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方面要满足和适应市场所需。在突出自身专业特点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课程结构,增加相近专业选修课程等,例如:美术教育专业适当增加设计类课程选修,以增强实用性技能和就业渠道;鼓励学生积极报考和获取一些实用性职业资格证以拓宽就业出口,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二)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培训
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与培训。例如:邀请劳动就业服务部门、企业成功人士给毕业生分别以“就业的形势及法律、法规、就业相关政策等”“企业成功人士的就业、创业经历”等为主题开展就业宣传和培训指导。
1.劳动就业服务部门侧重于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指导,结合当前全国就业形势的分析;再就业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的主要内容;当地就业情况介绍;劳动保障部门公共就业的服务等等。
2.企业成功人士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经验从创业经历;毅力的坚持;业务技能的掌握与提高;做事的原则性;社交能力的培养;科学经营管理;求职材料的准备等方面以自身的亲身经历和经验向学生传授就业、择业应注意的问题和创业及经营管理方面的经历。
(三)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让大学生尽早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1.适实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大多数在校学生因为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导致自我认识不足、定位不清晰、职业目标不明确、盲目择业等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职业规划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方法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帮助在校学生尽早树立职业规划意识、竞争意识和自主择业意识,改变传统就业思想观念,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应对新变化;帮助在校学生学习和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准确的职业定位、科学规划未来、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训,化“被动就业”为“主动择业”。
2.作为毕业生个人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因为,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毕业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要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包括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提高人际沟通能力,积极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勇于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实习的职业针对性,能在课余时间长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从而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积累对将来应聘有利的职业实践经验。
(四)积极搭建就业交流平台,利用各种“关系”努力拓宽就业渠道
精心策划、充分准备学生作品展览既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有效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有效措施,毕业生作品展览既是展示学生专业水平和技能的平台又是人才推荐与洽谈的有机结合。广泛邀请相关用人单位、装饰、设计公司等前来招聘、挑选我们的毕业生,面对面的向用人单位推荐我们的毕业生,让他们全面、细致地了解我们毕业生的情况,供需双方充分交流、沟通促成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重要作用,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及时提供有效的、实用的就业信息,利用各种“关系”为学生牵线搭桥,促使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结语
今后,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非常复杂严峻,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顺利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是我们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齐心协力从多方面开展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在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努力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
【参考文献】
[1]翟振元.大学生就业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文件).
[3]教育部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2]11号文件).
《当代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引起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本文首先现简要说明了大学生就业的现状,然后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目前的就业难提出了几条解决对策。
关键词:现状;就业难;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从20XX年至20XX年,10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从338万人增长至727万人,总数翻了一番还要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而来。对此,不少人将就业难归咎于扩招政策,认为是扩招导致大学生贬值缩水,供过于求。OECD公布的《2012年教育展望》显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美国达42%,韩国达40%,加拿大位居全球之首,高达51%。而我国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还不到5%,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目标,即使到2020年,我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才达20%,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是很低的。事实上,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当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题,实质上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单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社会体制深层矛盾的具体体现,涉及体制机制、政策体系和思想观念的深层问题,关系到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大学生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因此,要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必须加强通盘考虑,加强统筹管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1.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调查实证研究证明,“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
2.高校盲目扩招。我国高校招生规模连年大幅度扩大,虽然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但同时也带来了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校硬件不足,图书、教学设备、师资力量跟不上;学生实验条件简陋;教学规模扩大,教师授课任务加重直接导致提高自身能力、科研时间不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得不到及时改善。特别是有些地方性大学和民办高校,办学条件差,教师数量不足且教学水平较低,学科及专业结构矛盾突出,管理混乱,最终导致了大学生教育质量下降,学生素质达不到社会认可。
3.高校专业设置错位。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4.学生就业渠道不畅。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5.学生就业期望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6.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差距。新形势下,一纸文凭已经不足以成为就业的通行证。用人单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已有的实践证明,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并不尽如人意。
7.就业观念没有迅速调整。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由卖方市场悄然转变为买方市场。然而,对于这一变化,大学生并没有做出及时反应和调整。一方面是就业期望依旧,大多选择在东南沿海地区,对于中西部地区不予考虑;另一方面要求离家近、薪水高、工作轻松。过分看重工作地域和薪资,而忽略了自身和职业生涯规范与发展。
三、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一)就业指导教育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方向应该从基本的就业理论教学转向更加基础的就业实用性教学,对于学生的就业观念,工作观念进行改变。我国现在就业指导课程包括就业的概念,就业的重要性等等,但是对于实际的就业技巧,就业方式,自身定位,就业情况等等对于大学生就业重要的课程和信息都没有涉及,所以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改革应该更加彻底,课程安排上不能把就业指导作为一门课程来教学,更应该向着实践看齐。
(二)社会就业环境
社会就业环境来讲,有必要增加我国的就业岗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增加我国就业缺口中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这样才能将企业从对于一般人才的需求转回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上,同样也可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再有需要社会进行支持的是,将大学生实习工作落到实处,尽量动员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实习机会。
(三)政府政策刺激
政府的政策刺激在改革中有相当的重要性。首先政府要做好大学生的分流工作,在考研、出国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分流方式。将创业进行到底,国家再有能力的情况下,要更加鼓励大学生创业工作,而且我国可以设立一些的国家性质的大学生二次培养机构或者可以鼓励民办专业技能学校对于大学生进行二次教育。这样就可以使待业的大学毕业生在走出校门后接收到更多专业性的教育。事实上我国已经存在一定的民办职业教育学校,这些学校与传统的技校,专科不同,都是针对于大学生这一人群,为特定的企业提供更加专业的员工,而且这些学校的教学内容也更加接近实际工作,这些学校已经想很多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是这些学校的覆盖程度,专业能力不足,也不够正规,所以国家应该进行扶持一些更加正规规范的民办职业学校,为大学生提供转行的机会,想冷门行业提供更多的员工,减少大学生待业情况。
(四)高校体制改革
高校体制改革可以说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最重要的环节。首先,大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教育必须有一个巨大的变化,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发展教育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模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放一定的大学进行实践型技术教育,理论教育放轻。虽然这样的改革必然会减少我国理论研究人才的数量,但是这样的体制改革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而且也可以满足社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减少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再有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要与实际的社会需求接轨。学校不能再盲目的设定专业,而是应该随时对就业岗位需求进行分析,合理的设置学校的专业情况。只有这样大学教育才能降低培养人才的结构失衡问题,减少因为专业过于集中导致的大学生竞争激烈,大量同岗位人员没有工作的机会。最后,我国大学应当注意的是,盲目扩招问题,的确大学扩招使得我国的人口平均素质有了明显地提升,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但是如果继续大学扩招历程导致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不能够有效缓解,依然会造成社会的严重不稳定,这不是提高素质能够解决得了的。所以大学扩招工作应该更加谨慎,在衡量实际的高考人数的情况下和国家适龄学生数量的前提之下,合理的决定大学应当招录的学生数量,这样的才能够有效控制,进入就业阶段的大学生的数量,减轻就业压力。(作者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姚佩玲.浅析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及对策[J].商,2014
[2]张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
[3]阚甜.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辅助方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本文针对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学中存在的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教学方式落后、课堂氛围不活跃、缺少实践等问题,且艺术类学生较个性化,思想难以管控,因此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如何改革,已经成为高校迫切研究的课题。
自1987年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被教育部列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他的学科地位、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授课方式等问题均有了落实和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关心国家大事、了解时事政治。然而形势与政策经过了30年的发展,在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方面已经具备一定水平,但是多年的教学反馈显示,大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认可度不高,而艺术类学生个性化、自律差的特点,使得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面临严峻考验,笔者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引领者,通过一定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践,总结了以下的问题以及改进。
一、当前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却不是很重视,采取应付的态度,课程内容不按照学生特点指导、上课人数过多、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采用原有班级成员上课,且人数不统一,有的班级人数过于偏多不利于学生学习。艺术类学生课程繁重,形势与政策课程基本安排在晚上或者周末时间,学生的课堂出勤率不高,甚至有教师在上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时候在网上随便找一些过期的资料向学生读一读,或者下个视频播放就可以了。
2.课程不被重视。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程在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开设,但是本科之后研究生阶段就不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了。这门课程虽然在本科开设,但是大部分高校对这门课程的重视是低于必修专业课程。目前高校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有思修、马哲、毛概等,这些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年年改进,教材也在更新换代,而形势与政策课程并没有固定的教材,甚至有一些高校在上课时候都不需要教材,有一些高校即使有教材,但是征订的教材发到学生手上之后,这些内容就已经不是最新的国家实事热点问题。
3.课程师资力量不足。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室均是由辅导员担任,大部分的高校辅导员并非思政类专业毕业,本身缺乏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且授课教师年轻化,基本都是刚刚参加工作没多久的教师,加上大多数高校并没针对这部分辅导员进行统一培训授课。由于辅导员是一个任务繁琐的工作状态,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处理学生日常事务,而形势与政策这个课是一个以国家热点、时事性强的课程,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积累和掌握相关内容。随着艺术类招生规模的增大,使得许多高校的辅导员配置没有按照国家规定执行,许多高校达到1∶300的比例,甚至出现一些高校是1∶800的比例,这就使得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更加繁忙,学生大量的生活问题需要辅导员花费时间引导,这就造成部分辅导员备课不充分。
4.课程考核单一。目前很多高校在进行“形势与政策”课程考核都是采用递交论文的形式完成,而学生的课程考核是随堂成绩再加上论文的成绩而定,而论文的成绩一般所占比例很大,很多教师在进行上课的时候基本都不会进行考勤,且艺术类的学生平时专业课程学习较频繁,在对待公共课学习就会较为松散,所以上课到勤率较低。在课程作业方面,学生一般都会在网上进行复制,然后粘贴成为自己的论文,把别人的观点直接引用来用。这种考核形式使得学生在对待课程作业就存在随意性,不利于学生更好掌握最新的国际问题,分析最新政策的积极性。
5.课程教学手段有待加强。目前大多数形势与政策课程以理论课的形式开展,授课形式都是教学为主,一方面上课教师基本都是对着课件念字,而且都是生搬硬造,对着概念一字不漏念出来,没有自己对这个事情的个人见解。另一方面在课程学习当中,缺乏实践活动,本来就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会显得更加枯燥无味,学生会更容易疲劳,课堂效果也不明显,即使在课堂当中想采取互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的话,最终因为人数众多或者资金不足而难以实现,导致该课程吸引力不高。
二、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思路
1.明确课程授课方式。应该根据艺术类学生特点对形势与政策内容进行设定,艺术类学生大一对大学生生活不了解,应该在大一期间开启他们关心社会热点、国家大事的萌芽,全面解读我国的安全、经济、政策、文化和社会等问题,大二、大三艺术类学生相对比较适应大学生活了,而且与本班同学之间有所交流,所以这个阶段的年级学生课程可以设置主题小组讨论、辩论赛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学习。另外,可以把形势与政策跟专业课一样的性质,利用大学生白天的时间进行教学,实现小班上课的形式,这样大学生的到课率会有所提高。
2.明确课程长期教育的定位。我们目前都觉得研究生属于思想境界比较高的阶段,没必要对他们进行形势与政策的指导。实际上,他们研究生阶段只要没走出社会,还是要进行形势与政策的教育的,让他们更加了解社会动态、国家热点。研究生都是经过再次淘汰从而继续进行学习,他们当中的大部分都是学习中的佼佼者,但是不一定代表就是思想觉悟教高的学生,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理想信念这些都是需要密切关注的,因为在研究生阶段很有必要继续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程。另外,形势与政策应该尽快修订专门的教材,这样课程才会被学生引以重视。
3.精细任课教师队伍。完善的教师队伍是确保课程质量的保证,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除了辅导员之外,应该结合思政类的教师队伍,共同探讨研究形势与政策的授课方式,通过传帮带的作用建设好形势与政策教师队伍。在精细任课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原有辅导员教师的基础上,对于新任教师要进行以旧带新的方式带动,等到实习结束才可安排新任教师进行授课;二是鼓励辅导员教师们多走出去学习跟参加比赛,以赛代练,在参与当中跟其他省份优秀教师交流学习,互相促进,互相提高;三是建立教研室备课小组,通过组长带动组员的作用,在每个学期开学初以及开学末进行教学体会交流活动,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经验;四是邀请校外相关研究专家进校开专题报告以及讲座。
4.建立健全的考试考核制度。避免单一的评价体系,可以采用实践结合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而不是单纯的课堂加论文的形式。应该把考核贯彻在不同形式的考试考核当中,学生的上课考勤、课堂回答问题、上课讨论积极性、社会实践活动等情况结合考核。同时,这门课程应该是一个全校性各部门相结合的一个课程,教务处负责提供足够的上课教室;学工部可以邀请相关专家进校进行讲座报告;宣传部可以利用网络宣传和发布相关最新国家热点、时事政治。
5.结合新媒体创新教学模式。单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艺术类大学生的需要,在这个科技发展快速的年代,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必然的教学手段,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汇报,通过PPT、视频来结合某个主题进行课题汇报;另外利用新媒体的方式,通过目前比较热门的APP软件,如易班、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采取线上讨论或者线上问答的形式开展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另外可以通过艺术类学生喜爱拍摄的兴趣设定某一主题让学生进行创作,举办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来吸引艺术类大学生对于形势与政策内容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张甜甜.试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思路与实践[J].高等教育,2016.
[2]崔大勇.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探析[J].现代交际,2016.
[3]郑勇妮.探析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J].科技教育,2016.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形势与政策论文:
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100岁的生日。
忆往昔峥嵘岁月,百年史浸满多少屈辱的泪水,数十年抗争又流尽了多少中华儿女热血满腔。100年前,一艘南湖上的红船从黎明中驶来,中国革命放射出第一缕绚丽的曙光。
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航向。党以七月的名义,呼唤八月的南昌风暴,呼唤秋天的井冈星火,呼唤长矛、大刀和红缨枪。100年风雨兼程,说不尽的坎坷沧桑。
九十九年风云巨变,道不完的伟业辉煌!忘不了,太行山下抗日的烽火,忘不了,微山湖畔的凯歌嘹亮。
在无数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党旗上,流淌着的是为保卫祖国而澎湃的血浪。是党带领我们斩关夺隘,历尽风险夺取胜利;是党带领我们艰苦奋斗,建设家园,奔向小康。
沧海桑田,神州巨变,100年征程岁月峥嵘,100年征程金光灿烂。如今,南极上空早已飘扬着我们的五星红旗,太平洋上出现了我们强大的海军舰队,神州5号也带着刚强的气势冲向了太空;如今,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迅速崛起,一个个商厦、工厂、高科技企业正遍地生花。
香港回来了,澳门回来了,那些曾经蔑视我们为东亚病夫的列强,一个个低下了自命高贵的头,就连大洋彼岸那个自恃天下第一的超级大国,也不得不一次次为他们的傲慢和无礼道歉。我们这个曾经饥寒交迫的民族,已经可以骄傲地告诉世界。
一个伟大的党正带领地球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实现小康,走向富裕。请问,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政党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时光荏苒。50年后,当人类跨入新世纪,回首百年历程时,一组关于中国的长篇报道出现在《纽约时报》的头版。这组报道的总标题赫然写着:“中国半个世纪,壮丽、骄傲与渴望”。
100年风云变幻,100年潮起潮落,中国共产党历久弥新,青春常在,有什么赋予它如此神奇的力量?放眼未来,沧海横流,征途漫漫,中国共产党又靠什么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
紧紧把握时代潮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永葆党的先进性和青春活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100年成功的真谛。
今天,我们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发扬传统,艰苦奋斗。永保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学习与时俱进,热爱祖国,心系人民,勤政廉政,用生命和热血,为党旗争光。
我们新一代大学生们理应跟随党的脚步,明德励志勤践行,创先争优争先锋。
历史的尘烟,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无数先驱者已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人间,绽开了一片烂漫的红色。弹指一挥间,上下越千年,黯淡与辉煌、幻灭与再生,永恒的悲怆与不朽的豪情,贯穿于这一清晰的脉络。
这便是我们的党坚韧求索的过程,我常常在心里重复着这几句话,每一次都热血沸腾,胸膛里燃烧着对祖国的热爱。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深深地为我们欣欣向荣的国家而感到荣耀、为我们不断求索、不断前进的政党而感到骄傲,更为能够投身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现代化建设而感到自豪。滔滔沅江边,巍巍阳山下,我无数次重复自己年轻的誓言。
哪怕我只是一块砖,也要去构筑祖国兴旺强盛的大厦;哪怕我只是一颗螺丝钉,也要去铺设民族走向辉煌的路轨;哪怕我只是一棵小草,也要为祖国的春天奉献自己生命的绿色!
形势的含义和分类、形势的基本特征;分析形势的基本原则;判断形势的标准;认识形势的基本方法。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我们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大学生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浅谈我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引言
大学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但随着社会的转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目标追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又在利益问题上趋于急功近利;他们往往只注重专业学习,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基本常识,也就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而远大的理想。面对这些挑战,大学生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文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的塑造。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当代自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当代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学习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科学定位人生。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我们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我们现在经济还不发达,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要把握好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为社会大理想做贡献,用个人理想来促进社会大理想。同时,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带动周围的同学朋友一起坚定这一伟大的理想。
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大学生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富强、文明、和谐的力量源泉。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是要知道如何去爱国,爱国不是要我们在发生中日矛盾时举着旗帜到处游行,到处砸人家的丰田汽车;爱国也不是一大帮大学生在新浪网上叫嚣着要爱国,却发现自己的英语四级还没有过;爱国更不是学校早上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操场上一片叽叽喳喳的声音。我们可以从尊重国旗,尊重国歌做起,来体现我们的爱国之情;我们可以像周恩来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表达我们的爱我之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这些时代的接班人来发扬光大。同时,大学生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社会动态,国际新闻,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积极思考创新,对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我们大学生要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陶冶良情操。并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勇于指证他人的错误、不规范行为,为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而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总结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牢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融入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了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摘 要】《形势与政策》课程面对新形势、新问题,积极探索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课程管理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实现课程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学;现状
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 大学生就业,几乎是每年此时的热门话题,一直以来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2013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699万,被一些人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高校毕业生有727万,或者只有网络那句老话“没有最难,只有更难”才能描述这种情况。而事实上,除了727万这个规模之外,今年的毕业生面临的挑战还包括连续几年饱和的市场以及往届“剩”下的师兄师姐们。
所以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据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前程无忧发布的《2013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显示,该机构认定的100家“最佳人力资源典范企业”计划招聘2014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比2013年下降。这意味着2014年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难度与去年相比还会加剧。
上述报告显示,100家企业计划招聘2014届本科应届毕业生45577人,面向大学本科以上应届生的招聘职位主要为技术(产品)研发和销售。这100家企业是该机构从中国30万家活跃雇主中评选出的,这些企业平均拥有雇员18700名。因此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有关人力资源专家分析:这是由于多数行业在2010至2012年期间招募的大学毕业生规模较大,加上全球经济依然不景气,诸如IT、机械和汽车等行业的招聘遇冷。
不过报告同时指出,2013年大学实习生的招聘高过2012年,显示出企业仍有旺盛的人才需求。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新劳动法对企业用工市场的进一步规范,有的企业贪图“降低成本”,故意使用实习生,成本低廉而且不用支付“三险一金”等,实习到期,再换一批。
据报道,2月中旬结束的浙江省公务员考试,与往年的节节攀升不同,报名人数大幅下降。2014年浙江省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注册报名人数为万人。比去年万人直降9万。招录人数比去年小幅减少。不过今年浙江省首次放开了考生的户籍和生源限制,允许外省籍全日制普通高校2014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这部分考生有一万多人。
无独有偶,江苏招录公务员报名首日也遇冷,据了解,第一天全省仅18550人报名,725人缴费成功。提交报名人数比去年首日减了约一半,缴费成功人数更是不到去年的四成,出现如此大的落差,近年来还是首次。 那是不是近来公务员频频诉苦令考公务员热降温呢?
2012年底以来中央连下禁令,整顿风气,“八项规定”、反对“四风”等,这些旨在重塑公务员形象的规定确实带来变化。各地甚至国家部委的公务员“吐槽”工资低、升职难等帖子成为网络热点。这些公务员根据切身经历所写的帖子使众多找工作的大学生对公务员这个职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虽然现在说公务员考试降温证据还不是非常充分,至少2014就业市场的这些苗头改变了以往一边倒地热捧公务员的状况。2013年11月,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在北京曾评论中国大学生挤着考公务员的现象,他说,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轻人,都挤着想去做公务员,这是一种严重浪费。 他希望看到聪明的年轻人对妈妈说:妈,我去西部、去南部、去北部开公司去了。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关乎千家万户。今年以来,作为推进创业就业工程的重要内容,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颇高的政策措施,数以万计的高校毕业生从中受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并提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具体措施,有“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更多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提高公务员定向招录和事业单位优先招聘比例”,
“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以及“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把未就业的纳入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就业准备活动之中,对有特殊困难的实行全程就业服务”。自治区党委九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也提出,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加快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等领域改革。
好政策的出台,贵在落实。而我们也要相信政府,能够积极地落实好这些惠广大大学毕业生的好政策。
就业是关系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政府能充分认识到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分析研判,进而采取切实有效的针对性措施,促进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增加就业的良性互动、促进就业政策与结构调整相结合、促进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协调发展、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制度、创新扶持创业的体制机制,就能做好就业这一民生之本的工作。
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现在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积极实施大学生科研活动训练计划,全国每年都办“挑战杯”系列竞赛活动,这为我们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能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掌握实用器材的性能与使用技巧,使其科学思维得到系统的训练; 在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有艰辛与汗水,也有许多成功的喜悦,经过实践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坚定人的信心,激发为科技献身和不断提高技能的热情。
认真做好毕业实践实习 毕业实践环节包括去实习单位搜索资料 调查研究和做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等环节,是大学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并且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对学生智力和能力的一次总检验和总体训练。一方面可以培养和锻炼自学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际动手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工作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精神得到加强。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组成分,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它具有凝聚作用、引导作用和作用,它让大学生通过学习、感悟和理解,从而净化灵魂、陶冶情操 并完善自己。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可以做活动的组织者,又可以做活动的参与者,这些对提高我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以及与人的沟通合作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几年来,校园内的学生社团活动十分活跃,许多同学根据自己的爱 好与特长,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积极组建各类学生社团,它对我们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高等教育中,我们在修完专业的全部课程并获得规定学分的同时,还可以考取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和检验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竞争能力。主要包括外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和专业技能考试(如各种公务员考试、教师资格认证考试、报关员资格考试、会计职称考试、英语考试、工程造价员、测量员和料实验员等),考证已经成为提高我们大学生职业竞争力的新途径。
如何提高大学生素质一直是一个社会话题,随着近十几年来高校连续扩招,大学生群体的急剧增大,大学生中思想道德、知识水平、就业能力等一系列问题不断凸显,社会上对大学生是否真正具备高等人才的优秀素质有了很深的担忧。大学生,作为这个社会上的精英群体,是否禁得起当代社会竞争的惊涛骇浪,是否担得起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任务?
对于现今大学生素质方面的问题,有很多是普遍一直存在的,或者是大家都知道并且看法比较统一的,比如大学生空有理论实际经验不足,重视文化知识培养忽视思想品德修养,诚信,伦理,善恶观念缺失等等。这些都是问题,很严重的问题,也是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但在这里我想主要谈一谈近几年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学生的就业素质问题。
说到大学生就业,可能大多数人都会立马反应出一个字——难!确实难 ,大部分都难,只有很少一部分对得到的工作满意的。而究竟难在哪?我想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是知识技能不过关。大学生经历了炼狱般的高考,一到大学大部人分就放松了,吃喝玩乐都是常事,甚至名牌大学也不例外,或者参加太多社团活动,或者谈恋爱,或者男生打游戏,女生逛商场,学习远不如高中时用功。大学课程也是得过且过,勿论精通了,四年本科学到的只是其实并不多。(这也是现在有很多企业招聘宁愿要职业技校的学生也不要本科学生的原因,有很多本科生甚至为此把简历
改成了大专毕业)这样的大学生毕业之后,无论专业知识还是职业技能都是不过关的,用人单位当然不敢要。
第二,是工作经验的不足。这是一个老问题了,似乎也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尽管现在大学都有实习学分要求,也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但学生很多都是阳奉阴违,做做表面工作就混过去了,没有多大实际改观。我所接触的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都曾在实习报告上做过假,虽不是说所有人都如此,但起码可以说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现在一些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培训机会(有些是人的),但大多数公司没有那么“好心”,也没那个“耐心”,而毫无工作经验的应届本科生往往成为这中间的淘汰者。
第三,对自身定位不明确。这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所以仔细说一说。
定位不明确,比较普遍的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很多大学生,尤其是重点大学的学生,大多有些心高气傲,对未来也是理想地充满信心。他们往往给自己定下了过高的目标,而在应聘过程中又往往不能如愿,“高不成低不就”正是如今重点高校大学毕业生所呈现的突出问题。
另一种是瞎跟风。每个不同时期都会有一些比较热门的职业,比如80年代搞外贸,90年代下海经商,00年生产钢筋水泥,05、06年炒房炒股搞金融,07、08年投资、报考公务员,09年„„受自然利益驱使,投身热门行业本无可厚非。但很多大学生却是盲目“从热”,没有考虑这个行业,这个工作是否适合自己。或者受家庭影响,或者
受他人误导,又或者自己不堪利益、虚名的诱惑,总之他们很多人选择了也许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而失去了原本在其他领域有所建树的机会。很多大学生看人家出国了,好,我也出国;看人家考公务员了待遇好,好,我也去考;考研,进外企,也都存在着这种跟风现象。对国家来说,拿出大量财力、物力来培养大学生,而现在大学生的个人能力没有得到其应有的、最充分的发挥,没有在国家缺少人才的岗位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能不说这是国家的一种损失,而且是巨大的人才损失。
根据上述所谈到的问题,如何来提高大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定位的任务就摆到了眼前。解决这一问题,这需要国家,学校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来作用。
对于国家来说,应首先做好宏观调控,完善各项就业机制,尤其是制定出一些合理的有利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培训的政策措施,从大局上做好大学生就业导向工作。
对于各高校来说要加强对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正确定位,发挥个人特长。同时,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并对将来情势加以分析,让学生通过咨询和指导,对就业趋势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有利于自身定位和个人长远发展。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精选」
学习形势与政策才能够把握住现在的形势,力求做到更高的人生目标。下面我跟大家分享几篇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网络以其公开、透明、快捷的优势,成为全天候的反腐利器,形成一支重要的反腐力量。网络在丰富反腐方式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挑战和风险。近年网络监督呈蓬勃发展之势,在反腐的过程中出现了侵犯个人隐私、恶意诽谤、网络暴力等违法问题,严重制约着网络反腐效能的良好发挥。因此,必须构建网络反腐的制度环境,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和完善网络反腐,充分发挥网络反腐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网络反腐概述
所谓网络反腐,就是通过网络技术及所引起的社会舆论效应对执政行为的监督和对权力的约束,从而达到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化行为的一种方式,是反腐事业的新方式。在本质意义上,网络反腐整合了三方面的内容,即网络、民意和执政能力。网络在吸纳民意、有效整合民众智慧和意见的同时也为执政者和施政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和崭新的对话方式,可以更清晰、理性、全景式的把握民众心理和社会舆论,从而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网络反腐依托网络的鲜明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惩治腐化的进程。网络反腐对腐化分子形成了一种震慑威力,增强了法纪监督的权威,为我国反腐斗争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渠道;此外,网络民意是对专门机构反腐和主流媒体监督缺位的有效弥补,它与“网络监督”共同构成当今社会一种缓解社会矛盾的社会良性“减压阀”和“稳定器”。
二、网络反腐存在的问题
然而,网络反腐是一把双刃剑,虽然网络反腐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我国反腐斗争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但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兴的反腐形势,网络反腐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信息发布自由与责任意识缺失并存 网络信息真假难辨
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的公共空间,是社会公众可以隐匿自己的真实身份,在无需实名登录的情况下,自由地发布信息和表达见解。由于网民素质的层次不齐及责任意识的缺失。使得信息纷繁芜杂、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甚至出现侵犯个人隐私、公开发布谣言、宣泄不满情绪、故意诬告和诽谤以及泄露秘密影响案件查办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网络反腐的实际效果。
二网络暴力倾向难以控制 打草精神消损反腐效益
目前大多数人的网络法制意识不强,加之管理部门不能时时对各种信息发布者予以有效监控。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网络反腐舆论一旦被煽动起来,就会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这股力量不仅仅指向当事人,对于政府和社会也是一种巨大
的压力。如果这一倾向继续扩大,从虚拟网络走向现实生活,就直接表现为骚乱事件,影响社会的安定。另外,网民大张旗鼓地公开反腐信息和线索,易于使举b信息过早暴露以致打草惊蛇,让举报对象及早准备,采取销毁证据、事先串通、转移财产等手段来对付纪检部门和司法机关的调查,这给案件查处带来了难度,而使举报人陷于被追求诽谤责任的被动地位,达不到网络监督的最初目的。
三网络反腐尚未形成制度化
目前网络反腐具有很强的偶然性和片面性,很多网络反腐案件都是网民形成的'巨大舆论炒作后,才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并且起初网民关注的焦点都带有很强的娱乐色彩,并非依据可靠的事实或证据才使得腐化官员得到制裁。此外,对于网络舆情,政府的相关部分反应速度明显滞后,由此可能导致被依法惩处的腐化官员只是“沧海一粟”。因此,必须将网络反腐制度化、常态化,使之形成一种长效机制,更充分地发挥其功能。
三、网络反腐的制度完善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要继续全面加强惩治和预防腐化体系建设,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网络反腐作为舆论监督的延伸和拓展,离不开实体制度作为后盾。网络反腐的制度化,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健全网络反腐的相关法律规定,使网络反腐走向法制化道路。 纵观我国在网络反腐相关领域内的国家立法及规章制度,均未涉及到诸如对网络举报人的保护及政府的信息公开的办法和网络反腐。我国的立法机关应及时制定和实施《网络反腐法》、《侵权责任法》等有关网络反腐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强网络反腐的法律制度建设,明确网络反腐主体各方的法律责任,使网络反腐能够取得更具实质性的效果。
第二,完善网络举报制度,促进网络反腐的规范化。网络监督由于缺乏健全的制度和明确的规定,也产生了诸如“人肉搜素”侵犯个人隐私权、民间网络反腐游离于官方反腐系列之外等问题,亟待完善网络监督举报制度。一要加强网络监督法制化建设,提高网络反腐的法制化水平;二要建立网络监督激励制度,对积极利用网络开展权力监督、参与网络反腐并作出积极贡献的个体或组织给予认定和奖励;三是要建立网络监督举报合作制度,促进“官方反腐”与“民间反腐”的有效对接和通力合作,建立官民反腐信息沟通机制。 四是建立网络监督举报监管制度,对恶意制造虚假信息、传播谣言、诽谤和诬陷他人,以及对网络监督举报进行压制、 打击和报复的行为,要依法给予严厉惩处和制裁。
第三,构建制度化、常态化网络反腐平台。目前我国存在着民间网络反腐网站和官方网络反腐网站,民间网络反腐网站虽发展迅速但缺乏法律保障,官方网络反腐网站虽有相关立法但是存在着低效利用的问题。鉴于此,我们应当对两种
网络资源进行合理整合,通过立法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规范网络反腐平台运行秩序;还应加强两者的合作,提高网络反腐信息的质量,增强网络反腐的规范性和制度化,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
第四,完善舆论监测引导制度,提高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一是要完善网络舆情监测制度,设立专门的网络舆情监管部门,积极发现和提取有价值的反腐信息,抓好群众关注的腐化案件查处情况,有效化解不良舆论事件的发生;二是要完善网络舆论引导制度,广泛宣传有关法规和制度,促使公众树立网络道德意识和增强法制观念,引导公众通过网络客观地反映问题、冷静地看待问题、全面地分析问题,引导社会公众依法、理性地发表网络言论,使网络监督更加理性和规范;三是要完善网民道德教育制度,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网民思想道德教育,使广大公民提高自律 意识、遵守道德规范,自觉抵制网络谣言、网络炒作、网络暴力等不良现象,尊重事实、客观公正地发布信息和发表言论,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第五,完善信息公开、信息披露机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政府应当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拓展与人民交流的平台,及时了解民情民意。同时,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主动接受人民监督;充分重视网民意见,控制虚假信息的传播,及时、详实地公开反馈对网络反腐事件调查进展情况,表明政府的态度和处理办 法,消除人民的无端猜忌,提高网络反腐的效果。
形势的含义和分类、形势的基本特征;分析形势的基本原则;判断形势的标准;认识形势的基本方法。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我们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大学生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浅谈我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引言
大学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但随着社会的转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目标追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又在利益问题上趋于急功近利;他们往往只注重专业学习,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基本常识,也就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而远大的理想。面对这些挑战,大学生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文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的塑造。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当代自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当代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学习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科学定位人生。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我们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我们现在经济还不发达,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要把握好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为社会大理想做贡献,用个人理想来促进社会大理想。同时,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带动周围的同学朋友一起坚定这一伟大的理想。
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大学生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富强、文明、和谐的力量源泉。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是要知道如何去爱国,爱国不是要我们在发生中日矛盾时举着旗帜到处游行,到处砸人家的丰田汽车;爱国也不是一大帮大学生在新浪网上叫嚣着要爱国,却发现自己的英语四级还没有过;爱国更不是学校早上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操场上一片叽叽喳喳的声音。我们可以从尊重国旗,尊重国歌做起,来体现我们的爱国之情;我们可以像周恩来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表达我们的爱我之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这些时代的接班人来发扬光大。同时,大学生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社会动态,国际新闻,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积极思考创新,对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我们大学生要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陶冶良情操。并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勇于指证他人的错误、不规范行为,为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而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总结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牢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融入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了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摘 要】《形势与政策》课程面对新形势、新问题,积极探索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课程管理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实现课程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学;现状
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 大学生就业,几乎是每年此时的热门话题,一直以来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2013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699万,被一些人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高校毕业生有727万,或者只有网络那句老话“没有最难,只有更难”才能描述这种情况。而事实上,除了727万这个规模之外,今年的毕业生面临的挑战还包括连续几年饱和的市场以及往届“剩”下的师兄师姐们。
所以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据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前程无忧发布的《2013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显示,该机构认定的100家“最佳人力资源典范企业”计划招聘2014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比2013年下降。这意味着2014年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难度与去年相比还会加剧。
上述报告显示,100家企业计划招聘2014届本科应届毕业生45577人,面向大学本科以上应届生的招聘职位主要为技术(产品)研发和销售。这100家企业是该机构从中国30万家活跃雇主中评选出的,这些企业平均拥有雇员18700名。因此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有关人力资源专家分析:这是由于多数行业在2010至2012年期间招募的大学毕业生规模较大,加上全球经济依然不景气,诸如IT、机械和汽车等行业的招聘遇冷。
不过报告同时指出,2013年大学实习生的招聘高过2012年,显示出企业仍有旺盛的人才需求。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新劳动法对企业用工市场的进一步规范,有的企业贪图“降低成本”,故意使用实习生,成本低廉而且不用支付“三险一金”等,实习到期,再换一批。
据报道,2月中旬结束的浙江省公务员考试,与往年的节节攀升不同,报名人数大幅下降。2014年浙江省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注册报名人数为万人。比去年万人直降9万。招录人数比去年小幅减少。不过今年浙江省首次放开了考生的户籍和生源限制,允许外省籍全日制普通高校2014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这部分考生有一万多人。
无独有偶,江苏招录公务员报名首日也遇冷,据了解,第一天全省仅18550人报名,725人缴费成功。提交报名人数比去年首日减了约一半,缴费成功人数更是不到去年的四成,出现如此大的落差,近年来还是首次。 那是不是近来公务员频频诉苦令考公务员热降温呢?
2012年底以来中央连下禁令,整顿风气,“八项规定”、反对“四风”等,这些旨在重塑公务员形象的规定确实带来变化。各地甚至国家部委的公务员“吐槽”工资低、升职难等帖子成为网络热点。这些公务员根据切身经历所写的帖子使众多找工作的大学生对公务员这个职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虽然现在说公务员考试降温证据还不是非常充分,至少2014就业市场的这些苗头改变了以往一边倒地热捧公务员的状况。2013年11月,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在北京曾评论中国大学生挤着考公务员的现象,他说,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轻人,都挤着想去做公务员,这是一种严重浪费。 他希望看到聪明的年轻人对妈妈说:妈,我去西部、去南部、去北部开公司去了。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关乎千家万户。今年以来,作为推进创业就业工程的重要内容,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颇高的政策措施,数以万计的高校毕业生从中受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并提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具体措施,有“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更多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提高公务员定向招录和事业单位优先招聘比例”,
“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以及“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把未就业的纳入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就业准备活动之中,对有特殊困难的实行全程就业服务”。自治区党委九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也提出,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加快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等领域改革。
好政策的出台,贵在落实。而我们也要相信政府,能够积极地落实好这些惠广大大学毕业生的好政策。
就业是关系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政府能充分认识到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分析研判,进而采取切实有效的针对性措施,促进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增加就业的良性互动、促进就业政策与结构调整相结合、促进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协调发展、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制度、创新扶持创业的体制机制,就能做好就业这一民生之本的工作。
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现在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积极实施大学生科研活动训练计划,全国每年都办“挑战杯”系列竞赛活动,这为我们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能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掌握实用器材的性能与使用技巧,使其科学思维得到系统的训练; 在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有艰辛与汗水,也有许多成功的喜悦,经过实践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坚定人的信心,激发为科技献身和不断提高技能的热情。
认真做好毕业实践实习 毕业实践环节包括去实习单位搜索资料 调查研究和做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等环节,是大学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并且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对学生智力和能力的一次总检验和总体训练。一方面可以培养和锻炼自学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际动手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工作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精神得到加强。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组成分,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它具有凝聚作用、引导作用和作用,它让大学生通过学习、感悟和理解,从而净化灵魂、陶冶情操 并完善自己。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可以做活动的组织者,又可以做活动的参与者,这些对提高我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以及与人的沟通合作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几年来,校园内的学生社团活动十分活跃,许多同学根据自己的爱 好与特长,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积极组建各类学生社团,它对我们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高等教育中,我们在修完专业的全部课程并获得规定学分的同时,还可以考取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和检验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竞争能力。主要包括外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和专业技能考试(如各种公务员考试、教师资格认证考试、报关员资格考试、会计职称考试、英语考试、工程造价员、测量员和料实验员等),考证已经成为提高我们大学生职业竞争力的新途径。
如何提高大学生素质一直是一个社会话题,随着近十几年来高校连续扩招,大学生群体的急剧增大,大学生中思想道德、知识水平、就业能力等一系列问题不断凸显,社会上对大学生是否真正具备高等人才的优秀素质有了很深的担忧。大学生,作为这个社会上的精英群体,是否禁得起当代社会竞争的惊涛骇浪,是否担得起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任务?
对于现今大学生素质方面的问题,有很多是普遍一直存在的,或者是大家都知道并且看法比较统一的,比如大学生空有理论实际经验不足,重视文化知识培养忽视思想品德修养,诚信,伦理,善恶观念缺失等等。这些都是问题,很严重的问题,也是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但在这里我想主要谈一谈近几年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学生的就业素质问题。
说到大学生就业,可能大多数人都会立马反应出一个字——难!确实难 ,大部分都难,只有很少一部分对得到的工作满意的。而究竟难在哪?我想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是知识技能不过关。大学生经历了炼狱般的高考,一到大学大部人分就放松了,吃喝玩乐都是常事,甚至名牌大学也不例外,或者参加太多社团活动,或者谈恋爱,或者男生打游戏,女生逛商场,学习远不如高中时用功。大学课程也是得过且过,勿论精通了,四年本科学到的只是其实并不多。(这也是现在有很多企业招聘宁愿要职业技校的学生也不要本科学生的原因,有很多本科生甚至为此把简历
改成了大专毕业)这样的大学生毕业之后,无论专业知识还是职业技能都是不过关的,用人单位当然不敢要。
第二,是工作经验的不足。这是一个老问题了,似乎也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尽管现在大学都有实习学分要求,也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但学生很多都是阳奉阴违,做做表面工作就混过去了,没有多大实际改观。我所接触的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都曾在实习报告上做过假,虽不是说所有人都如此,但起码可以说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现在一些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培训机会(有些是人的),但大多数公司没有那么“好心”,也没那个“耐心”,而毫无工作经验的应届本科生往往成为这中间的淘汰者。
第三,对自身定位不明确。这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所以仔细说一说。
定位不明确,比较普遍的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很多大学生,尤其是重点大学的学生,大多有些心高气傲,对未来也是理想地充满信心。他们往往给自己定下了过高的目标,而在应聘过程中又往往不能如愿,“高不成低不就”正是如今重点高校大学毕业生所呈现的突出问题。
另一种是瞎跟风。每个不同时期都会有一些比较热门的职业,比如80年代搞外贸,90年代下海经商,00年生产钢筋水泥,05、06年炒房炒股搞金融,07、08年投资、报考公务员,09年„„受自然利益驱使,投身热门行业本无可厚非。但很多大学生却是盲目“从热”,没有考虑这个行业,这个工作是否适合自己。或者受家庭影响,或者
受他人误导,又或者自己不堪利益、虚名的诱惑,总之他们很多人选择了也许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而失去了原本在其他领域有所建树的机会。很多大学生看人家出国了,好,我也出国;看人家考公务员了待遇好,好,我也去考;考研,进外企,也都存在着这种跟风现象。对国家来说,拿出大量财力、物力来培养大学生,而现在大学生的个人能力没有得到其应有的、最充分的发挥,没有在国家缺少人才的岗位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能不说这是国家的一种损失,而且是巨大的人才损失。
根据上述所谈到的问题,如何来提高大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定位的任务就摆到了眼前。解决这一问题,这需要国家,学校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来作用。
对于国家来说,应首先做好宏观调控,完善各项就业机制,尤其是制定出一些合理的有利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培训的政策措施,从大局上做好大学生就业导向工作。
对于各高校来说要加强对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正确定位,发挥个人特长。同时,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并对将来情势加以分析,让学生通过咨询和指导,对就业趋势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有利于自身定位和个人长远发展。
有关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金融风暴直至欧债危机带来的经济不景气,加之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毕业生逐年递增,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突显,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本文从当前就业形势与环境、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就业对策与措施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与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形势;对策;措施
一、当前就业形势与环境
(一)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民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更是我们每一个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为之担忧而令人深思的问题。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国际金融风暴,直至欧债危机带来的经济不景气对我国经济和就业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下,使得原本严峻的就业形势将延续。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正经受着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猛烈冲击,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国内外复杂的环境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就业问题的产生是必然的。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3年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生(212万)高峰期的到来至今,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根据相关资料报道,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99万人,10年来增加了487万人,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二)国家和各地相继出台了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积极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党明确提出,努力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为积极有效应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各省级工作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继续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和“到村任职”等已有基层项目。
(三)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毕业生的首选是期望在北京、上海、沿海等发达地区就业,其次选择内地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至于乡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却很少有人愿去。因此,人才过剩、毕业生就业难相对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沿海、内地省会城市等发达城市而已,在西部地区和市、县、乡镇农村地区,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还是不少。
二、以我校美术类(含艺术设计)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从近几年我校美术类(含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而言,就业中反映出以下现象:
(一)社会对不同专业的需求状况
从我院近几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显示,美术教育专业就业情况呈逐年下降趋势,表面上呈现出供大于求现象,但是,据了解我们部分基层中小学事实也上存在着专业结构分配不合理的现状,尤其是小学美术教师编制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实用性较强,就业灵活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就业情况较好,尤其是室内设计专业,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房地产业的兴旺,为家装行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室内设计专业处于供不应求之势,以此显示了两类不同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从某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高校学科结构不尽合理、专业设置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二)学生综合素质问题
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一些综合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有社会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但是,有部分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专业成绩一般,动手能力不强,人际沟通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的同学,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屡屡碰壁,从而就业较难。
(三)就业观念问题
从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就业观念逐步有所转变,但是,仍然有少数毕业生对就业期望值过高、自身定位偏颇,没有正确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具体表现在偏远地区、私营企业不愿意去应聘等等,这样无形中也丧失了许多就业机会。
三、就业对策与措施
大学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就业难是诸多原因造成的,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只能立足本职工作,面对实际结合各专业的实际情况与特点,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
(一)调整课程结构,拓宽就业出口
作为我们高校教学改革一定要围绕着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在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方面要满足和适应市场所需。在突出自身专业特点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课程结构,增加相近专业选修课程等,例如:美术教育专业适当增加设计类课程选修,以增强实用性技能和就业渠道;鼓励学生积极报考和获取一些实用性职业资格证以拓宽就业出口,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二)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培训
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与培训。例如:邀请劳动就业服务部门、企业成功人士给毕业生分别以“就业的形势及法律、法规、就业相关政策等”“企业成功人士的就业、创业经历”等为主题开展就业宣传和培训指导。
1.劳动就业服务部门侧重于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指导,结合当前全国就业形势的分析;再就业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的主要内容;当地就业情况介绍;劳动保障部门公共就业的服务等等。
2.企业成功人士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经验从创业经历;毅力的坚持;业务技能的掌握与提高;做事的原则性;社交能力的培养;科学经营管理;求职材料的准备等方面以自身的亲身经历和经验向学生传授就业、择业应注意的问题和创业及经营管理方面的经历。
(三)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让大学生尽早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1.适实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大多数在校学生因为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导致自我认识不足、定位不清晰、职业目标不明确、盲目择业等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职业规划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方法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帮助在校学生尽早树立职业规划意识、竞争意识和自主择业意识,改变传统就业思想观念,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应对新变化;帮助在校学生学习和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准确的职业定位、科学规划未来、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训,化“被动就业”为“主动择业”。
2.作为毕业生个人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因为,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毕业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要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包括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提高人际沟通能力,积极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勇于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实习的职业针对性,能在课余时间长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从而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积累对将来应聘有利的职业实践经验。
(四)积极搭建就业交流平台,利用各种“关系”努力拓宽就业渠道
精心策划、充分准备学生作品展览既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有效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有效措施,毕业生作品展览既是展示学生专业水平和技能的平台又是人才推荐与洽谈的有机结合。广泛邀请相关用人单位、装饰、设计公司等前来招聘、挑选我们的毕业生,面对面的向用人单位推荐我们的毕业生,让他们全面、细致地了解我们毕业生的情况,供需双方充分交流、沟通促成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重要作用,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及时提供有效的、实用的就业信息,利用各种“关系”为学生牵线搭桥,促使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结语
今后,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非常复杂严峻,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顺利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是我们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齐心协力从多方面开展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在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努力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
【参考文献】
[1]翟振元.大学生就业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文件).
[3]教育部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2]11号文件).
《当代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引起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本文首先现简要说明了大学生就业的现状,然后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目前的就业难提出了几条解决对策。
关键词:现状;就业难;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从20XX年至20XX年,10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从338万人增长至727万人,总数翻了一番还要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而来。对此,不少人将就业难归咎于扩招政策,认为是扩招导致大学生贬值缩水,供过于求。OECD公布的《2012年教育展望》显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美国达42%,韩国达40%,加拿大位居全球之首,高达51%。而我国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还不到5%,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目标,即使到2020年,我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才达20%,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是很低的。事实上,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当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题,实质上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单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社会体制深层矛盾的具体体现,涉及体制机制、政策体系和思想观念的深层问题,关系到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大学生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因此,要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必须加强通盘考虑,加强统筹管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1.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调查实证研究证明,“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
2.高校盲目扩招。我国高校招生规模连年大幅度扩大,虽然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但同时也带来了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校硬件不足,图书、教学设备、师资力量跟不上;学生实验条件简陋;教学规模扩大,教师授课任务加重直接导致提高自身能力、科研时间不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得不到及时改善。特别是有些地方性大学和民办高校,办学条件差,教师数量不足且教学水平较低,学科及专业结构矛盾突出,管理混乱,最终导致了大学生教育质量下降,学生素质达不到社会认可。
3.高校专业设置错位。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4.学生就业渠道不畅。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5.学生就业期望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6.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差距。新形势下,一纸文凭已经不足以成为就业的通行证。用人单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已有的实践证明,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并不尽如人意。
7.就业观念没有迅速调整。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由卖方市场悄然转变为买方市场。然而,对于这一变化,大学生并没有做出及时反应和调整。一方面是就业期望依旧,大多选择在东南沿海地区,对于中西部地区不予考虑;另一方面要求离家近、薪水高、工作轻松。过分看重工作地域和薪资,而忽略了自身和职业生涯规范与发展。
三、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一)就业指导教育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方向应该从基本的就业理论教学转向更加基础的就业实用性教学,对于学生的就业观念,工作观念进行改变。我国现在就业指导课程包括就业的概念,就业的重要性等等,但是对于实际的就业技巧,就业方式,自身定位,就业情况等等对于大学生就业重要的课程和信息都没有涉及,所以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改革应该更加彻底,课程安排上不能把就业指导作为一门课程来教学,更应该向着实践看齐。
(二)社会就业环境
社会就业环境来讲,有必要增加我国的就业岗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增加我国就业缺口中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这样才能将企业从对于一般人才的需求转回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上,同样也可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再有需要社会进行支持的是,将大学生实习工作落到实处,尽量动员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实习机会。
(三)政府政策刺激
政府的政策刺激在改革中有相当的重要性。首先政府要做好大学生的分流工作,在考研、出国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分流方式。将创业进行到底,国家再有能力的情况下,要更加鼓励大学生创业工作,而且我国可以设立一些的国家性质的大学生二次培养机构或者可以鼓励民办专业技能学校对于大学生进行二次教育。这样就可以使待业的大学毕业生在走出校门后接收到更多专业性的教育。事实上我国已经存在一定的民办职业教育学校,这些学校与传统的技校,专科不同,都是针对于大学生这一人群,为特定的企业提供更加专业的员工,而且这些学校的教学内容也更加接近实际工作,这些学校已经想很多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是这些学校的覆盖程度,专业能力不足,也不够正规,所以国家应该进行扶持一些更加正规规范的民办职业学校,为大学生提供转行的机会,想冷门行业提供更多的员工,减少大学生待业情况。
(四)高校体制改革
高校体制改革可以说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最重要的环节。首先,大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教育必须有一个巨大的变化,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发展教育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模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放一定的大学进行实践型技术教育,理论教育放轻。虽然这样的改革必然会减少我国理论研究人才的数量,但是这样的体制改革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而且也可以满足社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减少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再有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要与实际的社会需求接轨。学校不能再盲目的设定专业,而是应该随时对就业岗位需求进行分析,合理的设置学校的专业情况。只有这样大学教育才能降低培养人才的结构失衡问题,减少因为专业过于集中导致的大学生竞争激烈,大量同岗位人员没有工作的机会。最后,我国大学应当注意的是,盲目扩招问题,的确大学扩招使得我国的人口平均素质有了明显地提升,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但是如果继续大学扩招历程导致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不能够有效缓解,依然会造成社会的严重不稳定,这不是提高素质能够解决得了的。所以大学扩招工作应该更加谨慎,在衡量实际的高考人数的情况下和国家适龄学生数量的前提之下,合理的决定大学应当招录的学生数量,这样的才能够有效控制,进入就业阶段的大学生的数量,减轻就业压力。(作者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姚佩玲.浅析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及对策[J].商,2014
[2]张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
[3]阚甜.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辅助方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本文针对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学中存在的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教学方式落后、课堂氛围不活跃、缺少实践等问题,且艺术类学生较个性化,思想难以管控,因此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如何改革,已经成为高校迫切研究的课题。
自1987年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被教育部列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他的学科地位、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授课方式等问题均有了落实和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关心国家大事、了解时事政治。然而形势与政策经过了30年的发展,在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方面已经具备一定水平,但是多年的教学反馈显示,大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认可度不高,而艺术类学生个性化、自律差的特点,使得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面临严峻考验,笔者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引领者,通过一定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践,总结了以下的问题以及改进。
一、当前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却不是很重视,采取应付的态度,课程内容不按照学生特点指导、上课人数过多、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采用原有班级成员上课,且人数不统一,有的班级人数过于偏多不利于学生学习。艺术类学生课程繁重,形势与政策课程基本安排在晚上或者周末时间,学生的课堂出勤率不高,甚至有教师在上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时候在网上随便找一些过期的资料向学生读一读,或者下个视频播放就可以了。
2.课程不被重视。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程在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开设,但是本科之后研究生阶段就不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了。这门课程虽然在本科开设,但是大部分高校对这门课程的重视是低于必修专业课程。目前高校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有思修、马哲、毛概等,这些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年年改进,教材也在更新换代,而形势与政策课程并没有固定的教材,甚至有一些高校在上课时候都不需要教材,有一些高校即使有教材,但是征订的教材发到学生手上之后,这些内容就已经不是最新的国家实事热点问题。
3.课程师资力量不足。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室均是由辅导员担任,大部分的高校辅导员并非思政类专业毕业,本身缺乏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且授课教师年轻化,基本都是刚刚参加工作没多久的教师,加上大多数高校并没针对这部分辅导员进行统一培训授课。由于辅导员是一个任务繁琐的工作状态,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处理学生日常事务,而形势与政策这个课是一个以国家热点、时事性强的课程,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积累和掌握相关内容。随着艺术类招生规模的增大,使得许多高校的辅导员配置没有按照国家规定执行,许多高校达到1∶300的比例,甚至出现一些高校是1∶800的比例,这就使得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更加繁忙,学生大量的生活问题需要辅导员花费时间引导,这就造成部分辅导员备课不充分。
4.课程考核单一。目前很多高校在进行“形势与政策”课程考核都是采用递交论文的形式完成,而学生的课程考核是随堂成绩再加上论文的成绩而定,而论文的成绩一般所占比例很大,很多教师在进行上课的时候基本都不会进行考勤,且艺术类的学生平时专业课程学习较频繁,在对待公共课学习就会较为松散,所以上课到勤率较低。在课程作业方面,学生一般都会在网上进行复制,然后粘贴成为自己的论文,把别人的观点直接引用来用。这种考核形式使得学生在对待课程作业就存在随意性,不利于学生更好掌握最新的国际问题,分析最新政策的积极性。
5.课程教学手段有待加强。目前大多数形势与政策课程以理论课的形式开展,授课形式都是教学为主,一方面上课教师基本都是对着课件念字,而且都是生搬硬造,对着概念一字不漏念出来,没有自己对这个事情的个人见解。另一方面在课程学习当中,缺乏实践活动,本来就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会显得更加枯燥无味,学生会更容易疲劳,课堂效果也不明显,即使在课堂当中想采取互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的话,最终因为人数众多或者资金不足而难以实现,导致该课程吸引力不高。
二、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思路
1.明确课程授课方式。应该根据艺术类学生特点对形势与政策内容进行设定,艺术类学生大一对大学生生活不了解,应该在大一期间开启他们关心社会热点、国家大事的萌芽,全面解读我国的安全、经济、政策、文化和社会等问题,大二、大三艺术类学生相对比较适应大学生活了,而且与本班同学之间有所交流,所以这个阶段的年级学生课程可以设置主题小组讨论、辩论赛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学习。另外,可以把形势与政策跟专业课一样的性质,利用大学生白天的时间进行教学,实现小班上课的形式,这样大学生的到课率会有所提高。
2.明确课程长期教育的定位。我们目前都觉得研究生属于思想境界比较高的阶段,没必要对他们进行形势与政策的指导。实际上,他们研究生阶段只要没走出社会,还是要进行形势与政策的教育的,让他们更加了解社会动态、国家热点。研究生都是经过再次淘汰从而继续进行学习,他们当中的大部分都是学习中的佼佼者,但是不一定代表就是思想觉悟教高的学生,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理想信念这些都是需要密切关注的,因为在研究生阶段很有必要继续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程。另外,形势与政策应该尽快修订专门的教材,这样课程才会被学生引以重视。
3.精细任课教师队伍。完善的教师队伍是确保课程质量的保证,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除了辅导员之外,应该结合思政类的教师队伍,共同探讨研究形势与政策的授课方式,通过传帮带的作用建设好形势与政策教师队伍。在精细任课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原有辅导员教师的基础上,对于新任教师要进行以旧带新的方式带动,等到实习结束才可安排新任教师进行授课;二是鼓励辅导员教师们多走出去学习跟参加比赛,以赛代练,在参与当中跟其他省份优秀教师交流学习,互相促进,互相提高;三是建立教研室备课小组,通过组长带动组员的作用,在每个学期开学初以及开学末进行教学体会交流活动,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经验;四是邀请校外相关研究专家进校开专题报告以及讲座。
4.建立健全的考试考核制度。避免单一的评价体系,可以采用实践结合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而不是单纯的课堂加论文的形式。应该把考核贯彻在不同形式的考试考核当中,学生的上课考勤、课堂回答问题、上课讨论积极性、社会实践活动等情况结合考核。同时,这门课程应该是一个全校性各部门相结合的一个课程,教务处负责提供足够的上课教室;学工部可以邀请相关专家进校进行讲座报告;宣传部可以利用网络宣传和发布相关最新国家热点、时事政治。
5.结合新媒体创新教学模式。单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艺术类大学生的需要,在这个科技发展快速的年代,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必然的教学手段,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汇报,通过PPT、视频来结合某个主题进行课题汇报;另外利用新媒体的方式,通过目前比较热门的APP软件,如易班、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采取线上讨论或者线上问答的形式开展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另外可以通过艺术类学生喜爱拍摄的兴趣设定某一主题让学生进行创作,举办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来吸引艺术类大学生对于形势与政策内容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张甜甜.试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思路与实践[J].高等教育,2016.
[2]崔大勇.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探析[J].现代交际,2016.
[3]郑勇妮.探析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J].科技教育,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