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发展乡村旅游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发展乡村旅游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发布时间:

发展乡村旅游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作为乡村旅游设计与乡村度假开发的专业机构,山合水易已形成新农村旅游、新农村民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十七届三中全会后乡村旅游发展、休闲渔业旅游、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研究、古村古镇古村落、郊野度假屋等多个专项研究报告,并已经结合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若干意见的最新精神,为北京、贵州、云南、广西、福建、湖南等地的多个乡村旅游项目提供了咨询与规划设计指导工作。发展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手段大部分偏僻的农村从自然和区位的角度也无法走工业化致富的路子。走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生产的发展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设想,但依然有许多制约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是农村的生产资料使用权分散,现代生产技术技能掌握程度低,农村农民发展经济存在融资难,农民无法完成原始积累。事实上,许多农村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无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有多快,对该类地区无实质性影响。政府在现阶段也无能为力实施人口的战略转移,农民从整体上分析大都缺乏转移的经济能力和技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就城市化而言应实行错位发展。城乡之间有一个“围城现象”,城里人想出去,因为有了经济基础,城里人空余时间要返朴归真,要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回味田园风光;而乡下人则希望进城,城里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城里有丰富多彩灯红酒绿的生活。这么一个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互换,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的农村提供了极大的商机,就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城里人到乡下消费,为乡下人带去滚滚财源。这两年一些所谓“农家乐”项目被制止,实质上并非发展“农家乐”旅游政策有误,而是投资者的误读。一是改变了土地的使用性质,二是手续不齐备,三是背离了“农家乐”的本义。关于乡村旅游应该如何发展,山合水易的专家们给出了几个观点:一、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发展乡村旅游应注意自然生态。 地方特色文化众多、民族民俗风情浓郁、优质农副产品、淡水产品众多的实际。 发展乡村旅游对解决“三农”问题,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改善农村落后面貌都十分有利。无论从经济社会和文化层面。 大多数农民依旧无法摆脱对土地和农业的依存。农业由于其天然的弱质性(抗风险能力低,农产品收益不高),农民由于生产资料不足(受教育程度低,缺乏有效金融支持,人多地少),现行的农村生产模式无法参与市场竞争。乡村旅游的发展和成功。 一定会拉动农村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自然生态,管理民主”的方向发展,推进农村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全面协调发展。换一句话说,乡村游项目如果没有这些前提,注定也不会成功。另外,从整体而言,我市大部分农村地区和农民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依然会处于“温饱有余,富裕不足”的状态。大量的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虽然带回可观的收入,但造成了农村的空心化。青年一代不会也不屑于农耕技术,这个文化不高、城市谋生技能不足的群体,受城市文化浸染较深,但又不能在真正融入城市,不愿意生活在物质文化匮乏的农村,变成了城乡之间的游离人,失去了对家乡的热忱,农村也失去了发展的活力。大力发展好乡村旅游,可以给这一群体提供很好的创业空间,还可以为农村的中壮年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离土不离乡,增加农民收入。从深层次意义上看,乡村旅游可以使原本封闭的农村提高声望,增加原住民的社会交往,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唤起农民建设家乡的劲头、爱护家乡、保护环境的热情和责任,并可招引人才和资本流入,使农村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人文资源乃至生产资源得到充分整合,产生综合经济效益,提高劳动和产品的附加值。乡村旅游是我市主线旅游产品很好的补缀,也是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乡土人情、特色美食展现的有效载体,十分符合周边城市人口的周末休闲需求,通过消费,让城市的财富流向农村,形成城市反哺农村的一种很好的财富再分配机制。二、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乡村旅游的发展,要以政府主导+公司带动+集体、农户参与的模式进行,乡村旅游的发展要注重以原住民为主体,形成三方共赢的格局。政府的职责是政策引导,主要基础设施(交通、电力供应)的建设、适度的财政激励机制、融资配套、有力的监管和完善的服务体系的建立。要对乡村旅游进行全面的规划,按自然风光、人文特色、物产特色、客源预测分类布局,规模发展。要提供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风格、风景设计、民俗节目艺术等的指导,使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农业生产景观得到最好的演绎效果。政府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作用是要对发展乡村旅游进行全面有力的监管和服务,要提供包括法律师、政策、税务、项目管理、价格标准、定价原则、融资计划、补贴申领到公共安全,水资源管理、餐饮卫生、食品安全、乡村公共保洁、投诉等方面的咨询和协调。公司的作用主要是在乡村旅游规模发展的区域打造起核心作用的主线旅游项目,起到聚集功能和资源市场化配置优化功能,以及产业的行业服务功能。村集体和农户是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体,并不是说等待政府和开发商把肉送到嘴里,而是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建设和投入。遵守乡村旅游游戏规则的村集体和农户,一是可以获得政府的各项政策支持,二是通过开发商的投资拉动,可以在存量拥有的资源中获得可观的增量收入。家乡的山水、田林果自留地、承包地、河流、草地、蔬菜、家禽、农副产品、水产品、村里保留的民间民俗活动和传统技艺,都可以通过参与劳动或资金投入,获得大幅的增值,大批中壮年富余劳动力非常适合乡村旅游及后勤服务工作,并可在家门口获得就业机会。三、乡村旅游的内容构成乡村旅游的产品,应是赋有纯正本土文化和乡土气息,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活动观赏,生产生活和娱乐结合的田园牧歌景观,略带野趣风韵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悠闲自得的旅游方式。不能说乡村游会成为主流,但绝对是观看了古人的鬼斧神工、大自然的天物造化、领略了漂流的刺激、享受了温泉的舒适和异域外族风情后的最佳补缀。甚至有半天之闲的城里人,以换口味的心理,乡村游也不失一项极受欢迎的内容。乡村旅游原则上是以原有古村落、民俗风情、自然景观为依托,配以农业生产的季节性风景,本地产的优质绿色农副水产品和配套的现代娱乐生活设施。乡村旅游产品的结构有若干层次的结构,适应不同规模的投资和对象。1、户外旅馆。选择交通便利,在优美的乡村环境,视野开阔和绿树竹林茂密的地方建设,周边有可以发展主线旅游产品的人文资源或自然资源。建筑风格最好与族群文化的村庄一致,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建设标准不低于三星级,招商开发。村集体可以采用土地调整,开垦荒坡地置换成集中面积,以土地入股或一次性收取使用权流转金,由村集体用作其他项目配套开发,这种旅馆适合周边有大型主线旅游产品的地方,单位对口的公务接待和外地游客。可由村集体通过宅基地置换和拆取旧民房的面积置换土地,统一规划建设“农家乐”餐厅,表演传统工艺的作坊,可让游客互动的乡间民俗表演等场地,以本地特色的农副产品烹制鲜美的农家菜招徕游客,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和娱乐服务。2、旅游宿营地。旅游宿营地适于在离城市不要太远的地方建设,最好选择有山有水,视野开阔的有连片耕地的地点,营地内设置青年旅馆式的低层农舍式建筑或颜色明快的板房和帐篷区,宿营地内利用坡地旱地植草,开展高尔夫练习、骑术、草地网球、小型足球、灯光篮球场、划船、垂钓,参与性强的民俗节目,烧烤场篝火晚会等适合集体活动的娱乐项目。发展好乡村旅游,为农民提供了增收的渠道,促发农民建设的积极性,有利于农村的社会发展和进步,有利于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利于农民积累向城市转移的经济积累和城市生存生活技能技术的掌握,更有利于农村的长治久安,无论从任何角度看,乡村旅游值得各级政府大力去推进。推进乡村体制机制的创新,关键点应放在激活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活力上。要培育壮大乡村旅游龙头企业,引导旅游企业以农民参与等方式形成新的产业优势,改变“大产业、小景点”的现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市内外投资开发商的资金、品牌、管理、技术和专业化经营管理团队。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多年专注于休闲产品设计与度假项目开发,积累了大量业界的知名专家、专业团队与专业技术合作伙伴,形成了项目总体实施、专业资源整合以及后续服务跟进的实战项目理念。以旅游产品休闲化升级、度假区规划设计、乡土景观与生态建筑设计为核心竞争力。

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路径浅析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路径浅析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愈加重要,日渐成为乡村振兴和扶贫富民的新渠道。里口山村依托独特的杏花资源,发展乡村旅游,通过科学规划,实施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建立工友创业园、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系列举措,成功打造了“十里杏花谷”特色旅游品牌,成为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和样板。本文通过对里口山村进行个案调查,对其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

乡村旅游;乡村振兴;里口山村;个案调查

1、研究区概况

里口山村隶属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街道,地处烟台市和威海市之间,南依昆嵛山脉,距昆嵛山旅游区约11公里,距养马岛旅游区约12公里,紧依烟威公路,与牟平高铁站、高速路口、蓬莱机场等处于1小时交通圈内,交通条件优越,区域位置独特。全村共203户,342人,耕地570余亩,山岚7000余亩,杏园100余亩,杏树15000余棵。该村已有300多年杏树种植历史,每年清明节前后,杏花盛开花深似海,延绵10余里。

2、里口山村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路径实践

2.1科学规划布局

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根据本村特色,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聘请专业设计公司,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制订了依托本村十里杏花资源,建设“一条大道、三个片区”的规划方案,即修建一条杏花观赏大道,规划“百户民宿、千亩现代农业、万亩生态山林”3个特色产业片区,同时挖掘村内古泉、金鱼池等人文景观,以杏花大道为轴,四向拓展,大力发展健康养生旅游产业,扩大旅游业发展半轴,打造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规划格局。

2.2基础设施提升改造

里口山村挖掘本村独特区位优势和杏花资源,争取上级政府支持,将该村纳入牟平区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根据村庄规划,分步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改善村庄环境,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基础。最具代表性的是投资270万元,在牟平区乡村率先实施了一体化污水处理项目,铺设300毫米混凝土主管道3460米,110毫米PVC支管2800米,75毫米PVC支管3800米,建设适合旅游景点、小城镇污水处理的MBBR工艺污水集中处理站3处,日处理污水量达50立方米/天,能够满足本地村民生产生活和民宿旅游业发展污水处理需求。项目的实施改变了乡村传统污水处理模式,为村庄污水治理和农村环境整治提供了科学、高效的解决方案,在全区起到了示范作用。里口山村先后争取上级和社会资金2000多万元,清理整治河道2400米,建设3处拦河坝,扩大河道蓄水能力,因水制宜打造水面相连、水绿相依的'河流景观带,开发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建成2处大规模的游客服务中心,可同时容纳300人进餐;规划设计3个中国庭院建筑,打造富有生活气息和历史底蕴的人文景观;逐步实施了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实施完成的700亩高标准农田滴灌等农业项目,为农业观光采摘游提供了条件;为方便游客停车,新修建停车场2个,新修建的杏花观赏大道,直通G228国道,使该村交通条件更加优越,旅游观光更加便捷,加之独特的区位优势,为短途游、近郊游提供了绝好的便利条件。通过对以污水处理为代表的村庄基础设施和以杏花观赏大道为代表的旅游设施进行改造和建设,里口山村更加整洁,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大大提高了村庄的旅游吸引力,进而带动了该村经济等各产业的发展。

2.3建立“工友创业园”

带动增收致富里口山村在区总工会指导下,充分利用本土特色乡村资源,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为当地村民创业就业创造机会,以“培、联、创、扶”为核心理念创新建立“十里杏花谷工友创业园“,完善工会组织建设,实施企业民主管理,创造和谐企业劳动关系和干事创业氛围,以旅游业为基础,推进工友创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帮扶农民增收致富。一是通过“培”提升技能。工友创业园加大农民、工友培训力度,定期开设“农民大讲堂”,组织乡土人才现身说法,聘请专家教授现场辅导并深入田间地头、送学上门,组织农民工到威海、招远、寿光等地考察调研,开阔了工友眼界,提升了创业技能。二是通过“联”抱团发展。工友创业园结合自身特色,优化产业结构,引领杏林湖酒业股份公司、24小时保鲜水股份公司、新希望土地股份公司、健康养生旅游股份公司等本园企业利用当地优势资源,抱团发展,开启“1+1>2”模式,带动更多的人创业就业,因杏融合,促进了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三是通过“创”提质增速。在工友创业园的带动下,充分依托当地杏花资源,创新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健康养生旅游产业,通过举办旅游赏花节、甜杏丰收节等节庆文艺表演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赏杏花、踏青、游玩,发展绿色生态旅游,打响“十里杏花谷”旅游品牌,使该村发展成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十里杏花谷”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世博年最佳乡村旅游节”“好客山东最美乡村”,乡村旅游业出现质的飞跃。四是通过“扶”增收致富。工友创业园切实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孵化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引导社员自愿入股,上不封顶,扶持每户社员200元原始股;残疾人、低保、贫困户、五保户每户在享受自己的资产资源收益分红和社员原始股之外,由创业园为每户垫资300元作为扶贫股,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助力精准脱贫。里口山村工友创业园的创业扶持计划依托本村旅游特色,既坚持了公平自愿的原则,又兼顾了特殊人群,展示了里口山村共同致富、精准脱贫的创业风貌;建立的多个产业、公司在提高村民收入、改善村民生活的同时,也起到了打响招牌、吸引更多游客的作用。乡村旅游发展的工会组织支持、乡土特色守正出新、生态资本支撑,都最终服务乡村旅游发展,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的借鉴。

2.4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打造乡村旅游产业

里口山村秉承“红色党支部引领,绿色生态发展”的理念,于2015年注册成立了烟台市十里杏花谷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村党支部引领下实行以发展生态产业、带领群众致富为切入点,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采取“村集体+合作社+村民”的模式,合理确定股份,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发展致富。近年来,合作社与滨州医学院、鲁东大学和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达成合作协议,将十里杏花谷作为三座高校的大学生实习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以学促旅,学旅结合,极大宣传了当地的旅游文化;成立了烟台市第一家山村共享书院——再思书院,收藏图书上万册,供村民和游客免费共享,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2019年书院获得市总工会“助力乡村振兴农家书屋”称号;合作社健康养生旅游成果显著,乡村旅游产品杏子酒和蜂蜜已经成功推向市场,农家乐、特色民宿稳步运行,以“杏”搭台,连年举办杏花节、甜杏丰收节,独创“杏”福长街宴,累计接待游客20多万人,每年直接经济收益30余万元,总资产2000多万元,年收入200多万元,带动、扶持150人创业,辐射带动周边镇村村民、农民工1500人就业。总的来说,里口山村合作社会发展健康有序,已经探索形成一条“红色引领、赏杏花景、采生态果、饮农家酒、住农家屋、享农家乐”的生态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3、结语

在里口山村发展过程中,以科学规划布局、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建立工友创业园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打造乡村旅游产业为代表的独特路径,对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并进而助力乡村振兴起到了独特作用,使里口山村发展成为了有活力、能复制的乡村振兴典型,对探索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和示范作用。

山西乡村旅游的主要研究内容论文

一、山西省旅游资源概况及旅游业发展现状1、 山西省旅游资源综述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山西文化遗存灿若繁星,文物古迹遍布各地,风土人情独具特色,人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摇篮。独特的地理条件,大自然的神工鬼斧,使秀丽的山水形成别具一格的景色,构成山西旅游资源古、珍、险的特点,并且以“地上文物宝库”、“中国古建筑艺术博物馆”著称于世,蜚声海内外。① 人文荟萃的文化遗存山西是全国地上文物最多的省份,主要的古迹名胜遍及全省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县,如今全省现存的地面不可移动的登记在册的文物多达35000处,已经公布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600多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座,现存元代以前的木结构的建筑450多处,其中辽、金以前的106处,占了全国现存同时期的古建筑的70%以上。全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南禅寺、佛光寺,庙宇高大层叠,布局疏朗精巧;全国最大的寺院群——五台山佛教圣地,寺院林立,文物荟萃,珍品云集,别誉为我国古建、雕塑、绘画艺术的宝库。2003年初它入选了中国十大名山。全国三大古代石雕艺术宝库之一—云冈石窟,依山开凿,东西延绵1公里,共有洞窟53个,石雕造像5.1万多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评定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国内现存最古老、最高大木结构的建筑——应县木塔,历经千年风雨,多次地震,仍巍然屹立。还有内容丰富的永乐宫壁画,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艺术园林晋祠等等。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山西这块富饶的土地披上了神秘的色彩,可以说,这里宫苑寺院,庙塔石窟,彩塑壁画,长城关隘,文物之珍贵居全国之首。② 雄伟奇壮的自然景观山西复杂多变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造就了许多风光秀丽、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座落在中华屋脊的五台山,不仅以佛教圣地闻名遐迩,更以清凉避暑地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素以“人天北柱”的北岳恒山,不仅以莽莽苍苍、奔腾起伏、气势博大雄浑给人以雄旷崇高之感,更是以其险峻、自然山势和众多的古代关隘、城堡、烽火台等古战场遗迹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山越的独特景观。此外绵山、石膏山、灵孔山、北武当山、芦芽山等独具北方特色的名山像一颗颗绿色的珍珠镶嵌在三晋大地,娘子关瀑布、难老泉、神头泉、东湖平泉等泉水星罗棋布,形成一幅幅诱人的壮美景观。2、山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山西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又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当然也是个旅游大省,如上介绍的那样,山西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9所,位于全国第一。世界文化遗产2处,位于全国第3位。还有国家级森林18处,位于全国第4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各有5处,都位于全国第7位。山西旅游资源丰富度是排在全国首位的,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也排在全国前三位。近年来,山西省旅游收入以每年20%的速度持续的增长,旅游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山西旅游业的开发现状与丰富的旅游资源仍是不相称的。虽然山西旅游资源丰富,也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但山西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落后位次,与周边省份相比,处于落后的状态。比如,2006年来山西的海外游客是32.2万人次,排在全国第24位,外汇收入8623.8万美元,排在全国25位。还有国内游客人次,国内旅游收人和旅游总收人分别排在了第14、23和24位。由于山西旅游业起步比较晚,基础差,旅游业上处于小规模、低层次的初级发展阶段,旅游业的实际地位与应有的地位严重的不符,整体的产业链还没有形成,旅游业规模化、集团化、市场化、特色化发展程度比较低;旅游资源开发滞后,是一个旅游产业弱省。主要存在着以下的几点问题。① 观念不新长期以来,由于山西是能源重化工基地,在人、财、物的投向上重点倾向这些领域,而忽视了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到位。在旅游开发上往往只把重点放在了景点的建设上,单纯的追逐门票的收入,而忽视了食、住、行、游、购、娱这六要素的整体性。并且在旅游资源认识上是[偏颇的,造成了旅游产品开发的单一性和初级化。② 资金不足大家都知道,旅游业是一个高投入、高回报、见效快的行业。从地区上看,山西的名胜古迹多分布在了经济欠发达、交通部便利的地区。当地群众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很多当地政府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来发展旅游业。从全省来看,每年安排旅游发展的资金非常有限,例如2002年时仅为4000多万元,不及北京市政府投入旅游宣传的4500万元的90%.。虽然近年来有了更多的投入,在全国来说山西的旅游业的投入还是非常低的,甚至是没有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③ 宣传不够旅游业是开放度很高的外向型产业,对宣传促销的依赖性很强。但山西省在旅游宣传上缺乏整体策划、整体推出,更缺乏的是资金的投入,同时还存在着重开发,轻发展的观念。每年用在宣传上的费用也只有500万元左右,仅为山东省的1∕6。形不成旅游宣传的规模效益,未能形成有竞争力、完善的产品形象,致使丰富的旅游资源“ 养在深闺人未知“。因此,旅游宣传不够、知名度和影响力不高,是影响山西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原因。④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作为起降大型客运飞机场,山西仅有太原、运城两家,而且航线少、航班少,旅游难以形成火爆的场面。不少通向景区的公路等级低、路况差;全省旅游饭店档次较低,但价格偏高。四星酒店有20家,约占全国的3%。而五星级酒店仅仅只有2家。这是远远不能满足海外游客的要求。⑤ 旅游经济区域合作步伐缓慢山西地处于北京、西安两大旅游热点城市之间,毗邻京、冀、蒙、陕、豫,在旅游资源上有很强的互补性。目前,与周边省份合作的构想并没有进入实质阶段,尚未形成旅游交通、旅游产业、旅游市场、旅游信息、旅游管理制度和生态环境区域合作的一体化。虽然,山西的旅游业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了,但我们必须要看到山西省旅游资源的巨大的竞争优势,如果能够好好利用开发,它将有质的飞跃。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即时对产业布局的调整,是目前山西省要做的首要任务。山西发展旅游业的必要性和前景改革开放以来,山西人民服从全国经济一盘棋的需要,牺牲自身的利益,保持煤炭价格的低价位,默默承担着改革的成本,有力保证了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保证了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由此形成了以煤炭、电力、钢铁等为主的重型工业结构,经济增长后劲乏力。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偏重性的产业结构严重制约了山西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制约了山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改变传统的经济结构,是必然之路。从山西的实际出发,大力发展以旅游经济为主的服务产业,就成为山西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选择。① 旅游经济是关联性极强的产业,有助于带动山西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经济和国民经济中的许多部门都有密切的关系,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与之相关的交通、邮电、城建、服务、商业、园林等行业的发展。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旅游业与公共事业的投入比例是1:5,即旅游业投入一元,相应的配套投资就是5元。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算,旅游业每直接投入一元,就能给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带来4.3元的增值效益。这就表明了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是十分巨大的。② 旅游业属于朝阳产业,发展旅游经济对于合理配置资源,推动山西经济结构的调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长期来山西坚持能源立省,使得山西的经济结构畸形,第一产业基础脆弱,第二产业比重失调,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严重重型化,形成了粗放型产业、产品结构。产业机构的的这一状况,不仅制约了山西经济增长的后劲,而且污染环境,影响全省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投资环境改善。因此必须要充分的利用和开发山西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促进山西经济持续发展。旅游活动的发展,将会逐步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和消费结构,引发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最终使社会资源得以重组,产业结构得以优化。③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产业,发展旅游经济有助于扩大就业机会,解决山西富余劳动安置问题。旅游业有着极强的劳动力吸纳作用,根据加拿大学者史密斯的系统模型理论,旅游业每增加3万美元收入,就能增加1个直接就业机会和2.5个间接就业机会。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劳动了成本较低,旅游收入同样增加3万美元,就业人数就将会使发达国家的几倍。④ 发展旅游经济不仅有利提高山西的形象,还对环境保护有着积极的作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旅游业是过同国际间、地区间各种交流的桥梁,发展旅游经济对于增进山西与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山西与世界各国友好合作关系,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对于环境保护来说,旅游业绝对不会去迫害环境,恰恰相反旅游业盈利的关键就是来改善所处的环境,这样才能提高效益,所以旅游产业的发展一个根本的策略就是去改善环境,它对山西整体生态环境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山西作为一个内陆省份,国际口岸少,在发展旅游经济时必须来借到、借景、借力开拓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山西接壤省区较多,与北京、天津、西安等国家重要旅游者发生地和集散地距离较近,有着与临省联合协作的区位优势。如,可以以大同和五台山宗教古建筑文化、晋中晋商文化为重点,与北京、河北、天津等地的景点连成一片,开辟跨省市的旅游线路;以晋南黄河根祖文化为重点,与西安、河南的景点连成一片,形成区域性旅游热点。如果山西能够与周边省市区联合开发旅游资源,联合促销旅游产品,实现优势互补,山西旅游业就能扬长避短,在与其它地区的协作中得到跨越发展。在加上山西拥有的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旅游文化,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虽然山西旅游发展还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如果能够给与充分能重视和加大投入以及科学的发展,山西旅游将会有长足的发展,更会有质的飞跃,给山西的经济腾飞做出巨大的贡献。下面将以实例来加以说明。三、山西晋城皇城相府景点分析1. 皇城相府景点概述山西皇城相府又名午亭山村,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清朝康熙年间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陈廷敬的故居,使一座具有官宦府邸气息的堡寨类建筑群,号称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皇城相府地处山西晋城阳城地区的皇城村,因为陈廷敬当时相当于城相故又称“皇城相府”。程廷敬深受康熙皇帝的信任和推崇,为康熙大字典总编纂和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皇帝还给皇城相府赐名“午亭山村”皇城相府占地4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有36580平方米,有大型院落16座,房屋640间,内外城墙总长680米,平均高度是10米,宽2米,整个城堡共有大小门洞9个,门楼,碉楼11个,另外在东城上建筑有马面墙2个,各种城窑百余眼。 皇城相府整个城堡建造于明崇祯而终于清康熙,使于兵火战乱而终于歌舞升平。皇城相府整个城堡依山面水城墙高筑角楼耸立。加上对面山上的红色庙宇建筑“西山院”我们仿佛可以听到千年古刹的钟声。且有皇城八景之绝,即石壁飞鱼、黄阁青山、南宅官书、梅庄杏花、兔晚流泉、群坪红叶、午亭山村、樊新春晓。2.皇城相府文化特色及旅游价值① 文化特色a. 自然、建筑文化特色皇城相府选择位于山西太行山腹地樊山南麓,坐落于樊川幽谷之中的群平山下,樊溪的河畔。这样借大地自然择地而建,突现了这里主张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顺应天道、地道,以优势自然为载体建造融于自然的居所环境也正是现代人所向往的地方,人们来到这里旅游也正是为了寻求定位于自然之中的感觉。皇城相府还有着山环水抱的格局,这里背靠苍龙岭,往远处有一脉相承的来龙山樊山,可谓是龙脉绵延,前有安山朝山,面临樊溪。左辅以青龙,樊溪环绕,曲折而去。右有白虎,通衢大道,坦荡向上。四山环抱,因氧气和,长风纳气,皇城相府正好位于穴位。山村前的樊溪之水冠带而流,村内外有几处泉眼,旧时泉水绵绵不绝,水象征财富,和好符合风水中“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的观水要素。这样的布局正是中国人讲究的风水阴阳关系。b. 天人合一突显人文文化可以说,皇城相府“人”因素是建造的重要因素。天人合一的意象更是其灵魂所在。皇城相府环境空间创造之中,注重以自然景观形象,独特的堡垒特色,传统的礼乐文化,民风民俗建立村落环境的精神意象。追求自然山水情怀不必详细说明,前已详谈。皇城相府还处处体现了中国社会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关系,传统的伦理思想和崇拜神灵的深刻影响。皇城相府中心设立宗族祠堂,以宗族崇拜的传统精神维系着陈氏家族的稳定、发展。它环境布局和院落建筑强调以中轴线,建立长幼、辈分、尊卑、上下有别等级分明的居住空间秩序。皇城相府内供奉关帝、文昌,以祈求上天的保佑平安畅达。宗族,伦理教化使皇城相府成了充满人与人亲和友善,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小社会。皇城相府环境空间创造,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自然山水和优美动人的景色预情喻道,以传统伦理精神文化及堡寨家族共同抵御敌人入侵的合作精神塑造之意向,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② 旅游价值皇城相府是阳城地区先锋级旅游景区,关于它的旅游价值,首先来看看作为旅游景点来说对游客的价值。皇城相府旅游价值典型突出表现其实就是个“美”字。也就是十对旅游者来说,来皇城相府就是来体会、追求这种美。皇城相府的美又体现为三种具体的美。第一是自然美,皇城相府选择自然,借用自然,春的鹅黄,夏的墨绿,秋的金红,冬的素白。伴之四季万紫千红的花,草,各种自然现象——雷、雨、云、雾、飘雪、飞燕…使得村落绚丽多姿。第二是形式之美,生于自然环境,在塑造人工环境。山村借秀美山川,选择了群山环抱,背山面水,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之下。建造了依山而建的堡寨奇观。第三是意境之美,融于之美,超越自然。人们到皇城相府旅游之所以会产生流连忘返的感觉,主要是被这优美自然,神秘奇特胜景,起伏变化的建筑群落,浓郁的历史人文气息所感染。这里虽然生于自然,但已经超越了自然,充满了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人们强烈的感受到了陈氏家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创造。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三美”不仅是皇城相府自身的一种追求,更是来此旅游的众人的一种追求。可以说旅游已成为了这一地区的龙头产业。这仅仅是停留在表面层次,如果再评估皇城相府的品牌价值的,目前是不好用数字来估量的。3.皇城相府的景点开发① 旅游规划目标及市场定位皇城相府应该规划为: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山村堡垒建筑的历史文化为主,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建立皇城相府的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为主,文化性、科学性强的乡土文化旅游景点。并且加强与其他景点的关联性,利用好山西太行山风情的特色旅游线路。市场定位:以立足于中国,面向世界,发展国际友人参与的村落乡土文化游为目标。实现发展以建筑、美术、社会学、环境学及影视拍摄等各学科专业人士,及青年学生文化旅游活动的专业目标市场和发展以大众参与的多种旅游活动的大众目标市场结合旅游目标。② 旅游开发的原则a. 进行保护性的开发,有效地建立保护与开发相互依存的有机关系。有效保护为旅游开发提供高价值的资源,促进旅游开发与发展旅游为文物保护提供经济基础,为古村和地区经济发展服务,以求得古山村保护和开发综合效益。b. 着重开发、设计皇城相府特色的旅游产品,树立山西沁河流域乡土文化旅游特色的精品形象。“引导文化旅游,提倡旅游文化”,突出景点文化性。c. 拓展皇城相风景区范围,发挥阳城地区大旅游体系的优势,建立以午亭山村为中心景区拓展相邻,共同组成区域山村文化及农业光旅游区,扩大其山村环境容量,使古山村文化旅游与阳城地区其它景点及服务设施相联系。发挥效益。d. 丰富皇城相府旅游开发热点:建立山村整体环境及建筑艺术观赏展:建立山村美术、摄影艺术展。组织一年一度的皇城相府艺术作品比赛和阳城文化节。组织艺术创作旅游、学生实习旅游;开展村内爬山观景活动。参与农家乐活动。e. 组织好农民生产生活,调整村内生产结构,发展围绕文化旅游所需要的观光农业旅游及乡村特色旅游商品,带动皇城相府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四、山西晋城产业结构转变的发展思路及影响意义1. 皇城相府景点开发对当地的影响皇城相府是山西的著名旅游景点,也是山西产业结构转变的成功地典型实例,曾经的皇城村,仅仅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旅游景点运营正常化以后,短短的8年时间,皇城相府已经跨入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行列。以下是景点对该地区的影响:① 对当地财政的贡献8年间,皇城相府已经成为了晋城乃至整个山西的龙头企业,如今总资产已达6.3亿元,拥有职工3.5万人,农民收入达到了15000元位居晋城首位,率先进入了富裕型小康社会。每年向国家上缴利税平均6500万元左右,成为利税大户,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② 提升了地区知名度近些年来,随着晋城皇城相府旅游的开发和盈利,很多的旅游者、学者专家也给与了这个景点肯定的评价,在跨入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后,它的知名度也是大大的提升。2004年皇城村被评为全国十大小康村。2005年皇城村村长张家胜入选了全国十大杰出村官。2006年阳城县被评为了,全省进步最快五大县城。皇城相府火了,同时晋城市、阳城县也火了,这一地区的知名度大大的提升,最实际的作用就是增加了外商的投资。③ 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晋城把以发展煤炭工业为重点逐渐的调整为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这种思路是一种创新,虽然曾经有许多地区已经提出,但最为成功的还是晋城市。乡村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迅速。乡村旅游通常是利用乡村特色风貌、自然生态和人文社会环境等资源开发的旅游项目,是吸引城市居民前来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旅游形式。城市居民到小桥流水的乡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体验农家生活、享受农家快乐、观赏田园风光已成为一种旅游新趋势。目前,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发展旅游业的新主题并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地发展起来。本文以晋中市近郊的后沟村为例,对乡村旅游进行调查性研究。一、晋中市后沟村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后沟村地处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城东北与寿阳县交界处,地理位置东径1:12.8度,北纬 37.6度。村落西距榆次城区22公里,北距榆次区什贴镇7.5公里,南距榆次区东赵乡6公里,东连寿阳县,占地1167亩。该村落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代,整个村落一共有90多户人家,270多居住人口。后沟村是值得城市居民一游的,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悠久的乡村文化的古村落。2003年被确定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古村落。2005年9月9日,后沟村正式对外开放。后沟村依山而建,背山面水,错落有致。历史上后沟村的庙宇相当多,小小的村落中就建有18座庙宇,南有魁星阁,东有文昌庙,北有真武庙,西有关帝庙,……集儒释道于一村。虽然30多年前拆了许多庙宇,但从现存的关帝庙,古戏台和菩萨殿等也可想见当年 16规模和气派。特别是村口的观音堂保存的最为完整。院内左右方向的钟楼与鼓楼飞檐高挑,东西对峙,很有气势;正殿梁架上的彩烩虽经数百年的岁月沧桑,但透过尘埃浮土,依稀可见其当年的光彩。告别观音堂,通过一座水泥桥,上一截短坡就到了后沟村的中心区,矗立在正面的木结构戏台,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村民文化活动的中心。戏台颇大,前面两根柱子上有斑驳的对联,虽然年久失修,已经不复往日的光鲜,但是从精荚的雕刻和早已褪色的彩绘中,可以想象当年台上台下欢庆丰收的热闹场面。戏台的整体木结构还依然坚固,台上还保留有上世纪50年代戏班演出的剧目。这座古戏台现在每年正月里还可派上用场,或请来专业戏班唱几出山西晋剧,或由村里的庄户人正月里在戏台上消遣娱乐一番。村中也有乐班,喜庆节目为村民助兴红火。更令人惊奇的是村民中不分男女老少都能将大鼓打得花样繁出,直显北方人的豪情。戏台前左侧的高台上是店铺商家,一般都是前店后院,竟和当下城市房地产业流行的“商住两用”概念不谋而合。在戏台的正对面,是一座菩萨殿,殿顶屋脊色彩艳丽的琉璃瓦,很是惹眼。在自然生态方面,囚后沟地处僻远,远离污染、大气清新。发源于11公里外的龙门河流经本村,南下入潇河,水质优良。后沟村的地貌为典型的黄土高原、低山丘陵、气候适宜,使得本地区的梨、枣、苹果、桃、杏等水果远近闻名。村中建筑多为四合院式的独立窑洞,砖瓦的四合院和黄土的窑洞巧妙地合为一体。多数院内的抱鼓石、门枕石、门楣及照壁都保存完好,砖、木、石上都有精美细致的雕刻。村中还保留着耧、犁、砘、耙、石碾、石磨等自然经济时代的农业耕作工具,以及原生态的酒坊、醋坊,豆腐坊,呈现出古村落自给自足的生存、生产、生活景象。后沟村古朴的乡村风貌,厚重的民俗文化、幽静清新的自然环境构成了它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二、后沟村乡村旅游现状及开发建议自从2005年开发乡村旅游以来,后沟村的经济有了明显的转机。后沟经济有所好转,村民收入有了较大增长。目前,后沟村的乡村旅游开局尚好,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和引起重视的问题。1.交通不便,路况较差亟待解决。2.硬件设施不足,卫生状况较差亟待解决。3,村民的素质和服务接待水平急待解决。引起重视的问题主要是:1.要注重保护乡村的自然景观、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不可淡了乡村旅游的“乡、土、野”的特色。2.要注重协调各方面的经济利益。3.要注重开发精品游项目,开发精品古建筑浏览区。以观音堂、古戏台、关帝庙、五皇殿、古店铺及部分民居为主要代表的精品古建筑为基础开发;古建筑修复要遵循修旧如旧、科学规划、突出重点,进行小规模整修的原则。4.要注重加大宣传力度,树立乡村旅游品牌。

楼上的很专业 分析的很透彻 你可以好好的参考下

乡村旅游论文研究内容

中文摘要: 国家旅游局确定2006年全国旅游的主题为“中国乡村游”。这种大环境下,深入研究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广大的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如何可持续发展,以促进该区域的资源的科学利用,完善旅游系统结构,解决制约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持续发展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是在对前人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系统科学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新农村建设理论开展研究。通过文献资料和定量及实证分析研究,重点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运行系统进行了构建。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建立起了乡村旅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影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指标体系进行了模型分析,并运用该模型对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太子岩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对河北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SWOT分析,构建了河北乡村旅游发展战略。 论文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首次将技术环境运用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环境中,提出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运行目标,构建了系统运行的保障机制,创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运行的动态调控机制。论文...英文摘要: In 2006,China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entitled the year the theme of“Rural Travel in China.”Under the circumstances, the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SDR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areas rich in resources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ith the purpose to promote the region’s scientific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system structure of tourism.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r...目录:中文摘要 3-4ABSTRACT 4-5第一章 绪论 10-191.1 乡村旅游本质及其发展 10-131.1.1 乡村旅游本质 101.1.2 乡村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10-121.1.3 乡村旅游的类型 12-13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151.2.1 理论研究方面 13-141.2.2 开发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 14-151.3 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5-16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6-17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7-19第二章 国内外乡村旅游相关研究进展 19-332.1 国外乡村旅游理论相关研究 19-272.1.1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 19-262.1.2 国外乡村旅游的研究方法 26-272.2 国内乡村旅游相关研究 27-302.2.1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的背景 272.2.2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 27-302.3 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比较 30-322.3.1 研究内容的差异 30-312.3.2 研究层次的差距 312.3.3 研究方法的差异 312.3.4 研究理念的差异 31-322.4 本章小结 32-33第三章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分析 33-473.1 我国乡村旅游兴起的历程 33-353.1.1 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步和逐步形成 343.1.2 我国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阶段 34-353.2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35-403.2.1 发展模式现状 35-363.2.2 主要的开发形式和分布 36-373.2.3 乡村旅游运行机制的现状分析 37-403.2.4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总体特点 403.3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40-463.3.1 对乡村旅游的认识 413.3.2 宏观管理力度不够 41-433.3.3 缺乏系统的营销策略 43-453.3.4 负面影响日益加剧 45-463.4 本章小结 46-47第四章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研究 47-674.1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47-504.2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50-664.2.1 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 50-544.2.2 旅游系统理论 54-564.2.3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56-604.2.4 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理论 60-664.3 本章小结 66-67第五章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系统分析 67-905.1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体系 67-695.2 乡村旅游系统的结构 69-715.2.1 旅游客源市场系统 69-705.2.2 旅游目的地系统 705.2.3 旅游出行系统 70-715.2.4 旅游支持系统 715.3 乡村旅游运行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环境分析 71-765.3.1 区域生态环境 725.3.2 区域经济环境 72-735.3.3 社会文化环境 73-745.3.4 政治法律环境 74-755.3.5 技术环境 75-765.4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运行目标分析 76-815.4.1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76-775.4.2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运行目标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77-815.5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保障机制分析 81-875.5.1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保障系统 81-825.5.2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系统 825.5.3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保障系统 82-835.5.4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系统 83-845.5.5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文化保障系统 845.5.6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支持系统 84-855.5.7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危机管理机制系统 85-875.6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调控系统分析 87-895.6.1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联与反馈分析 875.6.2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运行系统的调控 87-895.7 本章小结 89-90第六章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90-1076.1 乡村旅游评价与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90-916.1.1 评价标准 906.1.2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90-916.2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91-966.2.1 评价目的 916.2.2 评价内容 91-926.2.3 指标的筛选 92-936.2.4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单项指标评价及其赋值 93-966.3 综合评价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数学模型 96-1066.3.1 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96-986.3.2 各评价指标的评分 98-996.3.3 评价模型 996.3.4 灵敏度分析 99-1016.3.5 案例分析: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太子岩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 101-1066.4 本章小结 106-107第七章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107-1297.1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107-1087.2 河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108-1117.2.1 河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108-1097.2.2 河北省乡村旅游资源特征 109-1107.2.3 河北省乡村旅游市场定位与发展前景 110-1117.3 河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111-1187.3.1 优势分析(S) 112-1147.3.2 劣势分析(W) 114-1167.3.3 机遇分析(O) 116-1187.3.4 威胁分析(T) 1187.4 河北省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118-1277.4.1 总体发展思路 118-1217.4.2 发展策略 121-1277.5 研究展望 127-1287.6 本章小结 128-129参考文献 129-139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139-140致谢 140

一是从对当地经济发展方面,二是从挖掘乡村内涵方面,三是推动当地居民就业方面,四是基础设施,整体服务方面,五是乡村旅游不同的商业模式等。北京方圆水木旅游规划设计院对此有更全面的研究,你可以去具体了解一下。

论文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现状

中文摘要: 国家旅游局确定2006年全国旅游的主题为“中国乡村游”。这种大环境下,深入研究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广大的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如何可持续发展,以促进该区域的资源的科学利用,完善旅游系统结构,解决制约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持续发展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是在对前人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系统科学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新农村建设理论开展研究。通过文献资料和定量及实证分析研究,重点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运行系统进行了构建。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建立起了乡村旅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影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指标体系进行了模型分析,并运用该模型对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太子岩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对河北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SWOT分析,构建了河北乡村旅游发展战略。 论文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首次将技术环境运用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环境中,提出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运行目标,构建了系统运行的保障机制,创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运行的动态调控机制。论文...英文摘要: In 2006,China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entitled the year the theme of“Rural Travel in China.”Under the circumstances, the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SDR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areas rich in resources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ith the purpose to promote the region’s scientific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system structure of tourism.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r...目录:中文摘要 3-4ABSTRACT 4-5第一章 绪论 10-191.1 乡村旅游本质及其发展 10-131.1.1 乡村旅游本质 101.1.2 乡村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10-121.1.3 乡村旅游的类型 12-13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151.2.1 理论研究方面 13-141.2.2 开发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 14-151.3 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5-16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6-17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7-19第二章 国内外乡村旅游相关研究进展 19-332.1 国外乡村旅游理论相关研究 19-272.1.1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 19-262.1.2 国外乡村旅游的研究方法 26-272.2 国内乡村旅游相关研究 27-302.2.1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的背景 272.2.2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 27-302.3 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比较 30-322.3.1 研究内容的差异 30-312.3.2 研究层次的差距 312.3.3 研究方法的差异 312.3.4 研究理念的差异 31-322.4 本章小结 32-33第三章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分析 33-473.1 我国乡村旅游兴起的历程 33-353.1.1 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步和逐步形成 343.1.2 我国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阶段 34-353.2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35-403.2.1 发展模式现状 35-363.2.2 主要的开发形式和分布 36-373.2.3 乡村旅游运行机制的现状分析 37-403.2.4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总体特点 403.3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40-463.3.1 对乡村旅游的认识 413.3.2 宏观管理力度不够 41-433.3.3 缺乏系统的营销策略 43-453.3.4 负面影响日益加剧 45-463.4 本章小结 46-47第四章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研究 47-674.1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47-504.2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50-664.2.1 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 50-544.2.2 旅游系统理论 54-564.2.3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56-604.2.4 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理论 60-664.3 本章小结 66-67第五章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系统分析 67-905.1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体系 67-695.2 乡村旅游系统的结构 69-715.2.1 旅游客源市场系统 69-705.2.2 旅游目的地系统 705.2.3 旅游出行系统 70-715.2.4 旅游支持系统 715.3 乡村旅游运行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环境分析 71-765.3.1 区域生态环境 725.3.2 区域经济环境 72-735.3.3 社会文化环境 73-745.3.4 政治法律环境 74-755.3.5 技术环境 75-765.4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运行目标分析 76-815.4.1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76-775.4.2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运行目标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77-815.5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保障机制分析 81-875.5.1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保障系统 81-825.5.2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系统 825.5.3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保障系统 82-835.5.4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系统 83-845.5.5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文化保障系统 845.5.6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支持系统 84-855.5.7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危机管理机制系统 85-875.6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调控系统分析 87-895.6.1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联与反馈分析 875.6.2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运行系统的调控 87-895.7 本章小结 89-90第六章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90-1076.1 乡村旅游评价与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90-916.1.1 评价标准 906.1.2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90-916.2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91-966.2.1 评价目的 916.2.2 评价内容 91-926.2.3 指标的筛选 92-936.2.4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单项指标评价及其赋值 93-966.3 综合评价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数学模型 96-1066.3.1 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96-986.3.2 各评价指标的评分 98-996.3.3 评价模型 996.3.4 灵敏度分析 99-1016.3.5 案例分析: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太子岩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 101-1066.4 本章小结 106-107第七章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107-1297.1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107-1087.2 河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108-1117.2.1 河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108-1097.2.2 河北省乡村旅游资源特征 109-1107.2.3 河北省乡村旅游市场定位与发展前景 110-1117.3 河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111-1187.3.1 优势分析(S) 112-1147.3.2 劣势分析(W) 114-1167.3.3 机遇分析(O) 116-1187.3.4 威胁分析(T) 1187.4 河北省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118-1277.4.1 总体发展思路 118-1217.4.2 发展策略 121-1277.5 研究展望 127-1287.6 本章小结 128-129参考文献 129-139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139-140致谢 140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本质是农文旅融合,农文旅融合即“农业+文创+旅游”的发展模式,所谓农文旅融合,指的是乡村振兴需秉持“农业是根、文化是魂、旅游是路”的理念。

目前正处创意创新发展阶段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链主要包括上行企业、核心企业、下行企业、配套企业及相关机构。其中上游主要包括与农、林、牧、副、渔相关的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手工艺品加工企业、乡村旅游产品相关物资供应企业、旅游规划策划企业等;中游主要包括农家乐(家庭旅馆)、观光采摘园、高科技示范园区、生态农业园、市民农园、休闲度假农庄及民俗文化村等;下游主要包括旅行社、旅游网络公司、周边旅游景区、城市酒店、文化传媒公司等;配套企业及相关机构主要包括交通、环保、水电、医疗、金融、通信以及相关政府部门、乡村旅游协会及农家乐协会等。其中上行企业主要是为核心企业提供原材料供给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创意与设计;下游则主要是作为核心企业与游客的中介,为核心企业进行客源输送及营销宣传;配套企业及相关机构部门是乡村旅游产业链运作的保障,居于上、中、下游企业的外围部分。

中国休闲农业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农业旅游,从欧美、日本及中国台湾等地引入。经过近40年的发展,休闲农业从单一的农业旅游形式发展成为集休闲、观光、度假、体验、科普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新形态和旅游消费新业态。中国休闲农业发展过程可分为萌芽阶段、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创意阶段4个阶段。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乡村旅游接待量将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1-8月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数减少60.9%至12.07亿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按下了“暂停键”。5月份以来,各地有序重启乡村休闲旅游市场,目前不少地方乡村旅游基本恢复,但全面恢复还面临一些困难。随着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城乡居民被抑制的需求将持续释放,山清水秀、生态优美的乡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吸引力。

2019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500亿元。下一步,乡村休闲旅游业要优化升级,深度发掘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不断丰富业态类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到2025年,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40亿人次,经营收入超过1.2万亿元。

行业竞争激烈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2019年年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超过290万家,全国休闲农庄、观光农园等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30多万家,7300多家农民合作社进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2010-2019这十年期间,我国农家乐相关企业注册总量由原来的2.6万家增长至21.6万家,翻了三番。其中,2015年相关企业注册增速高达38%。

2010年7月5日,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组建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作为两部局开展工作的一个平台,并明确星级创建工作由分会承担。分会秘书处设在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与休闲农业处合署办公。《农业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农加发〔2014〕4号),要求开展全国休闲农业星级评定等为核心的品牌培育工程。农业部等11部门《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农加发〔2015〕5号),要求开展全国休闲农业星级评定等品牌培育工程,打造一批有影响的休闲农业知名品牌。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会同休闲农业分会坚持“农旅结合”,形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园区)创建标准》。创建标准评分内容分为带动“三农”发展及生产经营状况、基础硬件条件、管理和服务条件、生态环境条件、安全与公共卫生条件等5大项,其中带动“三农”的基本条件位居首位,分值占到总分值的40%,使创建标准更加符合企业发展要求。按照得分情况,分为三星、四星、五星三个等级,由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评定委员会颁牌。

截至2020年11月20日,我国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共认定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共计3396家,其中五星级676家,四星级1717家,三星级1003家。从星级分布来看,我国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主要集中在四星级和三星级。同时,从认定时间来看,近两年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认定速度有所放缓,2019年仅认定129家星级企业(园区),但是四星级和五星级的认定数量差距大幅减少,说明2019年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已经进入提质阶段。

区域分布明显

截至2020年11月,我国目前共有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89个,国家级休闲旅游和乡村旅游示范点641个。浙江省在示范县数量中排名第一,拥有24个;福建省和山东省拥有33个示范点,并列第一。

2019年,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共认定129家星级企业(园区),其中湖南、安徽吉林为前三甲,分别认定19家、15家和17家。

2019年7月30日,中国文化旅游部开始公示全国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2020年8月26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将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等680个乡村列入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截至2020年11月,我国共有乡村旅游重点村共998家,其中新疆地区共有重点村56个,排名第一。

万亿规模市场 行业发展潜力大

2019年中国全年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5.73万亿元,其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营业收入8500亿元;整个旅游业接待人数60.06亿次,其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数32亿人次。2019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占国内总旅游人数的53.28%,而营业收入仅占比14.83%。

根据《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到2025年,乡村休闲旅游业优化升级。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深度发掘,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40亿人次,2019年-2025年的平均复合增速将达到3.8%。

根据《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到2025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经营收入超过1.2万亿元,2019年-2025年的平均复合增速将达到5.9%。行业的收入平均复合增速大于接待人数的增速,说明未来5年我国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要进入提质提量提价的阶段。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点已发展成为全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接待人数接近全国旅游业接待人数的1/10。农村的产业结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田地里的产品变成了旅游商品销售,绿色蔬菜、水果成为市场的宠儿。近年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市场规模得到快速发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2-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32.0%、26.2%。其中,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4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4.4%;营业总收入已达48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2.2%,可见,乡村旅游市场后劲十足。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快速提升,旅游尤其是乡村旅游正成为发生频次极高的旅游行为,特别是围绕城市周边开展的周边游、农家乐等形式正普遍存在于全国各地。

乡村旅游类型多样,形式丰富

目前我国休闲农业主要呈现四种类型,即农家乐、民俗村、农业园以及休闲农庄。结合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情况,乡村体验类乡村旅游形式多样,成为重要的乡村游类型。

320个乡村入选乡村旅游重点村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2019年7月2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确定的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公布。包括北京古北口村、浙江余村、贵州云舍村、四川战旗村在内的320个乡村入选。

从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区域分布情况看,新疆及新疆兵团共计有15个,排名首位;其次浙江、湖北、湖南重点村分别为14个,其余省市乡村旅游重点村总体分布也相对均衡。

乡村游接待人数及旅游收入同步增加

乡村旅游也是我国旅游投资的热点领域之一,近年来,民宿、特色小镇、乡村休闲地产投资增长迅速。截止至目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旅游和旅居的重要目的地。

2012-2018年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数不断增加,2015-2017年乡村旅游人数占国内游人数比重超过50%,至2018年达到30亿人,占国内旅游人数的48.39%。《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监测报告(2019年上半年)》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我国乡村旅游人数15.1亿人,同比增加10.2%;总收入0.86万亿元,同比增加11.7%。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乡村旅游就业总人数886万人,同比增加7.6%。

受旅游人数不断增加和乡村旅游热情不断高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不断增加,至2018年我国30亿乡村旅游游客共实现8000亿元的旅游收入,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3.40%。

多样化、体验化、融合化成未来主要趋势

截止目前,乡村旅游已超越农家乐形式,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随着人们消费升级的提升及个性化需求的增加,我国乡村旅游逐渐向多样化、融合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同时,乡村旅游消费模式从观光式旅游过渡为度假式深度体验游,乡村游形式逐渐多样化。现阶段,乡村经济发展路径也日渐形成了“乡村主题化、体验生活化、农业现代化、业态多元化、村镇景区化、农民多业化、资源产品化”等8大新趋势。

在我国积极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游的发展过程中,《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政策指出,至2020年我国乡村旅游模范村达到6000个,休闲农业和农村旅游特色村10万个以上,农家乐300万家,带动5000万个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袁家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论文研究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回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提出到现在,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大体可分三个阶段:(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及初步探索1956年一届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该章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规(参见《人民日报》1956年6月24日第5版)。这是中央领导人中最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1960年4月,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为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而奋斗的决议。决议指出:“中共中央制订的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是高速度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纲领。”1963年12月,中央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动员和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草案)》提出,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要动员和组织大批城市知识青年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目的是要求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城乡差别越来越大。(2)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1981年11月,国务院领导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今后经济建设的方针》的报告中,号召全党带领和团结亿万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应运而生,为新农村建设铺开了新的篇章。1982年-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关注“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以促进农村改革和新农村的建设。1996年10月,胡锦涛在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对新农村干部队伍的培育提出了要求,并先后开展了“三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要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下),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62—2063页)。中央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始实施“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并规定了到2010年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多予少取,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接着又提出改革农村管理体制,搞活农村经济。2003年初,把农村改革列入四项改革之首,并把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列入第一项。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没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其症结仍在于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没有得到根本调整。 (3)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城乡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却不断拉大,我党针对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索。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概念,并把“统筹城乡发展”放在了“五个统筹”的首要位置。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命题。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全面免除农业税,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正式走入历史。2006年1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做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全面、扎实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落到实处,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参见《人民日报》2006年1月27日第1版)。 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2004-2008年,中共中央连续出台5个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分别以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和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为主题,共同形成了新时期加强“三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体系,构建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制度框架,掀开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篇章。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

作者丨周金柱

编辑丨胡扬清

近日,在西安本地,“白鹿原”再次成了“热搜词”。

就在5月26日,新华社在其颇具威力的栏目“新华视点”上,用洋洋洒洒两千五百多字,聚焦已经倒闭了的蓝田县白鹿原民俗文化村。

而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上一次被媒体聚焦,还是去年3月白鹿原民俗村要被拆的消息。奈何,树欲静而风不止。很多人都在反思,作为“袁家村模式”的模仿者与复制者,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为何从刚开业时的“一时红火”到“门庭冷落车马稀”,又到“关门升级改造”,直到“一拆了之”?

01

根据目前信息,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将被部分拆除,保留芸阁书院、民俗村、鹿舍酒店三板块后被“接盘”的西安蓝城理想小镇建设管理有限公司重新规划开发成新的项目。

这条消息甫一出街,便炸了锅。要说这,还得从乡村 旅游 的“黑马典范”——袁家村说起。

任何的成功都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因此,成功首先要有成功的基因,还要有成功的机遇。

2007年,袁家村最早决定发展 旅游 业,是从农家乐开始的。但作为乡村 旅游 的最初阶段——农家乐,袁家村肯定不是第一个做的。

因为1986年在成都郫都区农科村,就出现了国内第一个农家乐。而陕西第一家农家乐,据说是2002年,出现在西安北边高陵境内的一个园林烧烤。

然而,当别人还在疯狂榨取农家乐的发展红利时,乡村 旅游 1.0模式下的袁家村就已经开始思考转型之路。

因为袁家村人发现,虽然来村里的游客比较多,但一吃一喝一逛晚上就走了。留不住人,就没有更高的附加值。

袁家村人经过思考,决定转型升级做能让游客深入体验关中乡俗文化的度假村,也就是乡村 旅游 2.0模式。

于是,2010年袁家村迈出了这关键一步。它一下子就精准地抓住了两点:一是转型方向——乡村度假;二是转型定位——关中民俗文化。

据悉,袁家村是西安周边的第一个民俗村,也是第一个吃关中螃蟹的村。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早走几步,又赶上“风口”,就会为以后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

随后袁家村的发展,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一年收入10多个亿、十一黄金周日接待游客10多万人、被称为“陕西丽江”、荣获“中国十大美丽乡村”荣誉称号、国家AAAA级 旅游 景区……

到现在为止,袁家村以“低投入+关中文化+深度体验”的模式成为了国内乡村 旅游 的标杆和典范。

就在此时,各地政府和 社会 资本都在寻找“风口”。袁家村的成功,给了他们极大的刺激、启发、灵感和勇气——多则三五亿,少则一两亿的小投入,便可换回每天10多万人的接待量和成百上千的商户。

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短时收回成本并获得丰厚回报;对于政府而言,不仅解决了农村就业、农民增收和产业升级,还带动了当地 旅游 ,提升了当地知名度,一举多得。

于是,为了抢风口,各地纷纷快速上马、快速建设、快速开业了一批“袁家村”——富平和仙坊、咸阳东黄小镇、蒲城重泉古镇、勉县诸葛古镇……

据说,袁家村火了之后,光陕西就冒出了70多个以小吃民俗为主题的 旅游 村庄。尤其是2017年《白鹿原》热播后,200多平方公里的白鹿原上,甚至一下子涌现出了6个以“白鹿原”为主题的 旅游 项目——白鹿仓景区、白鹿原生态文化观光园、白鹿原影视城、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白鹿古镇和簸箕掌民俗村。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

这些项目不管打的什么牌和IP,模式都大同小异:“ 美食 +关中民俗”,说到底就是一个个露天夜市。

就像成功学教不了成功一样,在某种意义上,袁家村模式并不具有可复制性。随着消费者品味升级,这种模式被逐步淘汰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而现实也是,模式雷同、品味不高、粗放式发展的“袁家村们”,大部分已处于“准停业”状态,个别的也在勉强维持。

此次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的拆除,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强烈的反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作为“袁家村模式”模仿者中的一个,也是被拆掉的第一个。人们就会思考,第二个、第三个还会远吗?

大家对“为啥拆”追问的背后,其实是对剩下的“袁家村们”命运的担忧以及反思。

其实,被淘汰是它们的必然归宿,但并不是每一个“民俗文化村”都有拆后被重新规划的机会。

02

因此,人们追问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作为第一个被拆的“袁家村”——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将来“怎么建?”

根据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的“拆除公告”上的落款单位,有人刨出“西安蓝城理想小镇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背后资本,就是国内地产大亨——蓝城房产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即蓝城集团)。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拆除公告

而根据蓝田县政府官网2019年1月的一则消息:蓝田县人民政府与蓝城桃李春风建设集团战略合作签约。这次签约为蓝田县带来了一个新的文旅项目——蓝田县白鹿文谷项目。

该项目以原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为核心,围绕打造总部办公集群、大师民宿集群、教育康养集群等三个核心集群,拟升级优化现有的芸阁书院、民俗村、鹿舍酒店三个板块内容,延展文创、文旅、商业、度假、酒店、教育、研学、康养等产业服务内容,形成集文创办公、休闲度假、教育康养为一体的国际一流高品质复合型花园社区。

白鹿文谷项目究竟是个什么样的项目,官方的说法看起来比较抽象,也语焉不详。

但关中有句老话,叫“逮猪看老母猪,娶妻看丈母娘”。根据母公司蓝城集团官方宣传,蓝城立足理想小镇建设及轻资产运营,以蓝城农业、蓝城颐养、蓝城 健康 为服务产业核心,提供以房产品开发为依托的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一站式综合生活服务。

蓝城小镇在建筑规划中,90%的是住宅,10%的是配套设施,包括医疗、教育、餐饮、 娱乐 和文化等。

如果搜索蓝城小镇的在全国的项目,最早的杭州桃李春风是中式小别墅、北京桃李春风是中式双层农庄小院。

不管是“90%的住宅”还是中式小别墅,以及中式双层农庄小院,都在指向高端房地产项目。

03

说到这里,我们要说两个背景。

一个是,近年来国家层面上已经逐步认识到,特色小镇已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竞争力的一种重要载体,也应该成为中国新时期产业升级的主要载体之一。

因此,2016年7月,三部委联合提出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出现1000个休闲 旅游 、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

第二个是,2016年国家提出“房住不炒”的定位,国内房地产企业逐步在寻求转型。

这时,“特色小镇”的风口便摆在了房产企业和地方政府面前。因此,发展特色小镇便成了众多房地产企业和地方政府争相争抢的热点。

但是,近年来,特色小镇建设中也出现了概念不清、盲目发展及房地产化苗头,为此,2018年3月,国家对已公布的两批499个特色小镇开展测评及优胜劣汰。

其中,陕西的和仙坊民俗文化小镇和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均被淘汰。

而官方对于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淘汰给出的 原因是“定位不准、业态单一、招商困难、文化内容千篇一律、缺运营主体。”

这说明从官方角度,蓝田县政府早在几年前就认识到了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性,也在文旅特色方面做了尝试,但现在明显是失败了。

而对于接盘的蓝城集团来说,能提出“理想小镇”概念,也说明作为房地产龙头企业,也想通过“特色小镇”来实现企业的转型。

但根据目前的信息看,蓝城集团对于拆除后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究竟发展什么样的“特色产业”显然没有想好。因为,它只提出了白鹿原的投资将涉及总部办公集群、大师民宿集群、教育康养集群等三个核心集群,对于究竟发展什么样的“总部经济”并没有明确提出。

所以这次蓝城集团确实都应该好好思考一下,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拆除后,究竟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如果发展特色小镇,那又应该抓住什么样的特色产业?

04

其实,对于特色小镇来说,它的建设主流方向,不应该是 旅游 小镇,而应该是产业小镇,而且是高端产业小镇,在教育、科研、金融、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都要有所布局。

因此,中国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一定要去占领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如果没有特色产业做支撑,那么特色小镇肯定会逐步被淘汰。

有时,选择远比努力重要,如果方向错了,可能就会越走越远。蓝田和蓝城,到底该如何走,仍需仔细斟酌,方能走的更远。

  • 索引序列
  • 发展乡村旅游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山西乡村旅游的主要研究内容论文
  • 乡村旅游论文研究内容
  • 论文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现状
  • 袁家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论文研究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