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本科优秀学位论文库

本科优秀学位论文库

发布时间:

本科优秀学位论文库

在中国知网上可以查询到自己本科的毕业论文

中国知网的相关介绍

通过与期刊界、出版界及各内容提供商达成合作,中国知网已经发展成为集期刊杂志、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工具书、年鉴、专利、标准、国学、海外文献资源为一体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网络出版平台。中心网站的日更新文献量达5万篇以上。

提供CNKI源数据库、外文类、工业类、农业类、医药卫生类、经济类和教育类多种数据库。其中综合性数据库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文论全文数据库。每个数据库都提供初级检索、高级检索和专业检索三种检索功能。高级检索功能最常用。

知网能看到本科生的论文。

知网,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概念,由世界银行于1998年提出。CNKI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

2019年5月,“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在线学习平台在中国知网正式上线发布。

论文数据

提供CNKI源数据库、外文类、工业类、农业类、医药卫生类、经济类和教育类多种数据库。其中综合型数据库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文论全文数据库。每个数据库都提供初级检索、高级检索和专业检索三种检索功能。高级检索功能最常用。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中国知网

进入网址,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学位论文库地址:http://59.68.25.66:8000/spms3.0/index.htm开馆时间:周一至周日: 8:00-22:00。论文数据库是由学术出版商、研究机构和,或大学图书馆。博士论文是一篇由博士学位候选人撰写的多章学术论文。论文通常代表学术领域某一专业领域多年的研究成果,各层次的大学生都可以利用这些论文集进行研究。许多论文也是如此由学术出版社出版,有些甚至被编辑出版为面向普通读者的书籍。一篇论文可能长达数百页,可能需要数年才能完成。有些论文数据库是在线的,但有些也是已发表论文和论文的实物收藏。许多大学图书馆都有藏书在大学里写的博士论文和研究生论文,但是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论文数据库。博士生写论文之后,他们经常被发布到网上。学术出版商可能有一个发表作品的论文数据库。一些学术写作数据库只包含摘要或论文的执行摘要,有些包含完整的论文。有许多特定于学术领域的数据库,例如医学论文集或文学论文集。许多向大学提供学术论文的学术搜索引擎也包括论文和论文。这些类型的数据库对大学生和出版商都非常有用。博士论文是一篇多章的学术论文由一个博士学位的候选人写的。当你在写论文的时候,一个论文数据库是一个很好的搜索工具,需要查看你所在领域的其他人做了什么工作事实上,在你开始写毕业论文之前,搜索学术论文(如论文或论文)是一个好主意,看看是否有人涉及了你的特定主题。论文数据库也可以用于本科生和研究生寻找论文来源。即使教授不同意将论文作为来源,你可以在参考书目中找到其他学术资源,以便在本科水平的论文中使用。如果你已经完成了你的研究生论文或论文,你可能会考虑让一个学术出版商发表论文。许多出版商都有一个论文数据库,在那里他们可以在线发布学术论文,当一些学术出版商在数据库中搜索新的出版作品时,通过把你的论文放到网上数据库中,你可以对你的工作产生兴趣,与你所在领域的其他学者见面,如果你的论文发表了,还可能获得版税。教授可以帮助学生确定在撰写大学水平论文时使用论文数据库的最佳方式。中南民族大学学位论文库旨在收藏并保存我校历年的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博硕士学位论文,提高学位论文的利用率,促进学术成果的交流与共享,为我校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信息支撑。主要收录了2003年以来我校本科毕业论文、博硕士学位论文的全文数据,涉及各个学科专业。

优秀学位论文数据库

国内有中国优秀博士论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国外有PQDT全文数据库。

有PQDT国外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优秀硕博论文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西安交大学位论文检索系统等。

2020年11月24日(周二)19:00-20:00,西安交大“致知讲堂”会介绍PQDT国外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优秀硕博论文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西安交大学位论文检索系统等国内外几种主要的学位论文数据库的访问途径和检索方法。

“致知讲堂”主要涉及文献信息资源利用、各类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常用软件使用等,从而帮助读者提高资源利用能力。想了解讲座日程请关注图书馆主页“最新消息”,亦可关注图书馆或研究生院的微信公众号。大部分讲座将采用“腾讯会议”在线直播。

扩展资料

国外学位论文情况

1、美国明确规定学生拥有学位论文的著作权所有权,培养机构拥有学位论文的使用权,明确UMI(美国学位论文数据库建设商)负责收藏美国高校出版的数字学位论文;

国会图书馆指定的收藏全美博士硕士论文的分馆,负责代理作者登记电子学位论文版权,统一加工各大学提交的学位论文信息,并收取一定出版费用,通过PQDT提供电子学位论文元数据和全文的商业性服务,结合非营利的各种途径实现学位论文全方位的开发利用。

2、欧盟成员国强制规定学位论文的开放来促进学位论文的利用,同时非常注重涉密学位论文的保密管理。英国高校图书馆以发起馆或者协同馆会员参与方式,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学位在线服务平台ETHOS,提供学位论文存储、检索和开放服务;

针对读者需求提供非营利性服务,学位论文开放程度和利用率都很高,明确学位论文版权归作者所有,通过授权或转让等形式促进学位论文流通和利用。

德国国家图书馆是学位论文的收藏机构,基于开放信息仓储首创协议的电子学位论文加工,实现NDLTD论文数据库的数据交换,可以长期免费获取全文电子学位论文。

3、巴西已经建立巴西电子学位论文统一平台,提供学位论文的全文获取;印度逐渐开始重视学位论文开发利用,1991年建立全国信息和图书馆网络学位论文库,收藏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博士论文,正在逐步将其建成全国统一学位论文检索和开放平台;

俄罗斯建立国立图书馆的学位论文库,通过和作者、合作单位签订合同,作者将符合要求的电子学位论文提交给国立图书馆,国内各图书馆每年支付一定费用后获取学位论文服务。

参考资料来源:西安交大--致知讲堂|图书馆信息素养讲座(第七期)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学位论文 这笔资源怎么利用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MFD)。

国内相关资源最完备、高质量、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至 2006 年12月31日,累积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文献37万多篇。

1、 按学科浏览

全部期刊共按学科分9个专辑,每个专辑下再分三级类目,第三级类目下可以按主题看到具体的文章。如进入1999年“电子科学与信息技术”专辑,可以看到7个一级类目;点击“图书情报”,有4个二级类目。

点击“情报学、情报工作”,有3个三级类目;再点击其中的“情报工作”,可得到近300篇文献。这种浏览方式可使用户查询某一学科的所有文献,层次清晰,方便快捷。

2、 检索方式

分为“专项检索”和“组合检索”。

专项检索:包括全文、篇名、作者、机构、关键词、文摘、引文、刊名、基金9个检索途径。关键词检索指的是对论文中的关键词或主题词部分进行检索,与全文检索不同;引文检索是对文章后的参考文献的检索;刊名检索可以使用户浏览到某一期刊的全部文献。

组合检索:即可以将“专项检索”中的9个检索字段使用布尔逻辑and或or结合起来检索。

3、检索技术

算符:系统支持以下算符的运用,但如果词与词之间不加任何逻辑算符,则系统默认为全部匹配。

布尔逻辑算符:可以在输入检索词时使用布尔逻辑算符:逻辑与为“and”或“*”号,逻辑或为“or”或“+”号,逻辑非为“-”号。

截词符:可以使用“%”作为截词算符,例如在刊名检索中使用“情报%”,可以检索出“情报学报”、“情报理论与实践”、“现代情报”等刊物。

二次检索:首次检索后,在检索结果下方可以找到二次检索的检索框,进行二次检索,使结果进一步精确。二次检索同样包括专项检索和组合检索,方法同上。

4、 检索结果

检索结果:点击篇名,检索结果首先显示的是原文号、篇名、作者、机构、关键词、文摘、刊名、基金等内容,没有摘要则显示原文的前300字,如果需要原文,点击“原文”一栏中号码即可。

文件格式:期刊目次和摘要为HTML文件格式,全文为该系统特定的文件格式“.caj”或“.kdh”格式,必须在中国期刊网首页上下载使用系统特定的全文浏览器。

专辑专题: 产品分为十大专辑:理工A、理工B、理工C、农业、医药卫生、文史哲、政治军事与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经济与管理。十专辑下分为168个专题文献数据库。

文献来源: 全国652家硕士培养单位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参见学位授予单位列表。

收录年限: 1999年至今。

更新频率: CNKI中心网站及数据库交换服务中心每日更新,各镜像站点通过互联网或卫星传送数据可实现每日更新, 专辑光盘每月更新。

山东省优秀本科学位论文

学位:工学博士 职称:教授职务:副院长从事科学领域:一级学科:机械工程 二级学科: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三级学科:切削加工工艺研究方向:(1)先进制造技术 (2)陶瓷刀具材料荣誉称号和社会兼职:《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编委;山东省机械制造专业委员会理事。一、个人简历1979.09—1983.07, 山东工学院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 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3.07—1988.09, 莱阳农学院 农机系 教师1988.09—1991.07 山东工业大学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1.07—1994.10, 莱阳农学院 工程系,讲师1994.10—1995.09 , 莱阳农学院 工程系,副教授,1995.09—1998.12 山东工业大学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8.12—1999.10 莱阳农学院 工程系, 副教授;1999.10—2001.09 莱阳农学院 工程系 教授,系副主任2001.09—2003.12 中国农业大学 工学院 博士后研究(2002.08—2003.08, 澳大利亚 昆士兰科技大学 机械学院访问学者。)2003,10—2007.09, 莱阳农学院 工程学院学院,教授,副院长;2007.11至今, 青岛农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二、教学工作情况(一)主讲课程主讲本科生《CAD软件应用技术》、《CAM应用技术》《特种加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机械创新》等课程主讲研究生《数值分析》、《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指导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电气化专业硕士研究生3人。(二)主持和参加的教学研究课题《 圆柱齿轮公差》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究与开发 2000.7-2001.7 青岛农业大学 2000 主持形位公差带CAI课件的开发 2001.7-2002.7 青岛农业大学 3000元 主持液压传动多媒体课件开发 2002.7-2003.7 青岛农业大学 3000元 主持“设计”在金工实习中的实现 2008-2010 青岛农业大学 2000元 主持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 2009-2012 山东省教育厅 20000元 主持(三)获奖教学成果1. 2008年、2009年 连续两年 指导的学生 参加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大赛 获得一等奖 颁奖单位:山东省教育厅2. 2008年、2009年 连续两年 指导的本科学生 获得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 颁奖单位:山东省教育厅(四)教学研究论文1. 周建强,李考年. 浅谈毕业设计. 高教研究, 莱阳农学院, 1999(1~2):45~47三、科研工作情况(一)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褐藻胶生产节水技术研究 山东省教育厅 2001-2003 4万元 主持高压磨料水射流加工大理石技术研究 莱阳农学院 2003-2005 2万元 主持陶瓷/硬质合金复合刀片研制及损坏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995-1998 12万元 参加(二)获奖科技成果(成果名称 本人位次 奖励等级 奖励名称 颁奖单位 时间)1. 陶瓷/硬质合金复合刀片 第三位 二等奖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山东省政府 19992. 褐藻胶生产节水技术研究 第一位 三等奖 山东省高校科研成果奖 山东省教育厅 2005(三)科研论文(论文名称 刊物名称 作者位次 出版时间 期号 起止页码)1. Reinforcing mechanisms of a ceramic—cemented carbide compact insert. 第一位,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CPCG’98.Beijing, China: 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 1998.10:118~1222. 残余应力对陶瓷/硬质合金复合片硬度的影响. 无机材料学报,第一位,1998.13(4):625~6283. 计算刀-屑接触长度新模型. 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第一位,1998,28(1):44~474. Fabrication and properties of ceramic-cemented carbide compact inserts. 第一位,ACTA Metallurgica sinica.1999.12(5):1142~11465. 陶瓷/硬质合金复合片残余应力分析. 应用力学学报,第一位, 1999, 16(3): 135~1396. 陶瓷/硬质合金/陶瓷夹层复合片应力分析模型。农业机械学报,第一位, 2002(3):121-1247. 工艺参数对磨料水射流加工性能的影响.机械工程师,第一位,2003(9):35-378. 反求工程技术及应用实例,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第一位,2005.05,18(3):70-729. 虚拟植物的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莱阳农学院学报,第二位,2006,23(增刊):20-2310. 基于Terrain model的三角化运算法则.莱阳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一位, 2006,23 (2) : 225~227,11. 逆向工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第一位,2006 .03:3-512. 逆向工程中的多视数据对齐方法.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第一位,2006.07,19(4):169-17113. 基于三角形内心的数据拼接方法,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第二位,Mar.,2007,Vol.20,No.2:99-10114. WC 基刀具材料微观结构及其加工损坏机理研究.中国机械工程,第四位, 2008 .10:2386-238915. WC2ZrO2 复合陶瓷显微结构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人工晶体学报,第四位,2008.08,Vol. 37No. 4:814-81816. 细晶粒硬质合金刀具铣削钛合金损坏机理的研究. 工具技术,第四位,2008,№4:12-1517. 磨光- 烫金一体机的自动化改造.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二位,2009, 26 (2) : 147~150,

时英,中共党员,国际贸易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学校“231人才工程”关键学术岗位带头人。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山东省对外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山东省委员会特邀顾问、中国国际商会山东商会特邀顾问。山东交通学院兼职教授、山东省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兼职教授。主讲《国际市场营销学》、《外贸企业管理》、《公共关系学》。主要研究领域: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2003年以来承担并完成的科研项目:2004年5月SA8000对山东省外贸出口的影响与对策研究2004年11月我省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四大战略问题2005年“绿色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建议2005年11月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山东半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2006年11月SR(企业社会责任)对山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2006年行业协会对国际贸易摩擦对策研究2003年以来的获奖情况:2004年11月《我省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四大战略问题》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4年《我省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四大战略问题》获山东经济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5年《山东民营企业“走出去”战略面临问题及对策分析》获山东经济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5年《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获山东经济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5年5月《WTO“绿色条款”对我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对策研究》获厅级科研二等奖2005年11月《国际贸易专业主要教学内容改革研究和实践》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11月《“绿色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建议》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6年11月《SA8000对我省外贸出口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获山东经济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6年《“绿色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建议》获山东经济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7年4月《山东半岛城市群与日韩产业协作区发展战略及模式研究》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7年7月《反倾销发展趋势和实效分析》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年以来出版著作、主编教材、发表论文情况:2003年6月WTO框架下保障措施的中国视角分析2003年12月我国企业同跨国公司竞争战略刍议2003年12月我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四大战略问题2004年1月WTO与中国对外贸易2004年7月试析影响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改革的因素2004年10月论政府与主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2004年11月山东民营企业“走出去”战略面临问题及其对策分析2004年12月山东半岛城市群与日韩产业协作区发展战略及模式研究2004年12月WTO“绿色条款”对我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对策研究2005年2月“绿色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建议2005年8月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新探2005年9月“SA8000”对我外贸出口影响及对策分析2005年12月“SA8000”对我外贸出口影响及对策分析2006年1月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新体制发展及对我们的启示2006年5月全球区域化趋势下海峡两岸经济一体化的必然性2006年12月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及对策2007年4月Theanalysisandcounter-measuresonthenewCharacteristicsofFDIentrymodelinChina2007年7月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五日通 袁其刚(1966.10-)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国贸学院副院长;1989年毕业于山东经济学院国际贸易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高校教龄17年,主讲本科生《世贸组织法》、《国际商务》、《国际商务谈判》;硕士研究生《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国际贸易专题》、《国际商务专题》等课程。教学效果优秀,曾获山东经济学院教师讲课大赛二等奖,山东经济学院首届“教学名师”提名奖。作为学校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1996-2006年获省级厅级优秀教学、科研成果奖23项。在《国际贸易问题》、《国际经贸探索》、《国际商务》、《对外经贸实务》、《WTO时代经贸》、《InternationalJournalofBusinessandManagement》等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4篇,其中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摘,4篇进入其索引;编著出版著作、教材7部;主持省级科研课题4项,厅级课题2项;课题“反倾销发展趋势及实效分析”于2006年获山东省软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学术兼职: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学会副会长,山东对外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山东省委组织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世界农产品贸易规则”教学辅导专家,山东省财政厅干部培训兼职教授。研究方向:国际商务、世贸组织法。2003年以来承担并完成的科研项目:2003年10月WTO‘绿色条款’对我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对策研究2003年10月反倾销发展趋势和实效分析2006年10月加快我省产业集群科技知识溢出对策研究2006年10月行业协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对策研究2006年5月我省文化产业资本运作模式研究2007年10月WTO绿箱支持措施新发展与我省支农制度创新研究2004年10月SA8000对我省外贸出口的影响与对策研究2006年10月CSR对山东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对策研究2006年10月后过渡期山东外贸服务体系建设研究2006年10月研究生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2003年以来的获奖情况反倾销发展趋势和实效分析获科研奖2004年11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获教学奖2004年11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获教学奖2006年10月反倾销发展趋势和实效分析获科研奖2006年5月论文化产业形成中资本的作用获科研奖2005年5月WTO“绿色条款”对我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对策研究获科研奖2006年11月SA8000对山东外贸出口的影响与对策获科研奖2004年10月“我省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四大战略问题”获科研奖2004年5月《国际商务谈判》科研奖2005年12月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获教学奖2003年以来出版著作、主编教材、发表的论文情况2007年2月《国际商务谈判》2003年8月《国际商务谈判》2003年2月《WTO规则教程》2004年1月《WTO与中国对外贸易》2005年8月《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新探》2007年4月《TheAnalysisandcount-measuresonthenewcharacteristicsofFDIentrymodeinChina》2007年8月《TheanalysisonliftingExportsCompetitionThroughCSR》2006年6月《山东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及负效应规避》2006年12月《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及对策》2006年8月《THENEWCHARACTERSOFENTRYMODEOFFDIINCHINA》2006年2月《论文化产业形成中资本的作用》2006年2月《跨文化商务谈判的策略分析》2005年2月《“绿色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建议》2003年6月《WTO进口救济制度比较及对我国的建议》2004年12月《山东民营企业“走出去”战略面临问题及对策分析》2003年12月《我国企业同跨国公司竞争战略刍议》2006年2月《国际商务理论新发展及对我们的启示》2005年9月《影响一国实施反倾销起诉的因素分析》2005年8月《反倾销预警模型构建思路分析》2004年10月“绿色条款”挑战中国农产品出口2004年12月国际托收指示书中代理法律问题2003年4月山东外经贸发展需解决的几个结构性矛盾 毕红毅,女,1963年10月生,山东荣成人。山东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学院教授,副院长。经济学硕士,硕士生导师。山东省世界经济贸易研究会理事。山东经济学院“23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重要岗位学术带头人。山东省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兼职教授。主要学习工作经历:1980.9-1984.7山东师范大学本科1984.7-至今山东经济学院教师1996-1999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在职硕士2001.2-2002.2捷克布拉格经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访问学者。主讲过《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服务贸易》等专业课程。目前主讲《国际市场营销学》、《跨国公司经营理论与实务》等专业必修课程。1999年担任研究生导师,主讲《跨国经营》和《国际贸易专题讲座》和两门研究生课程。担当4项省部级重点课题的主持人。两项厅局级课题主持人,主持山东经济学院《跨国公司经营理论与实务》教学研究项目两项。自1996年至今发表学术论文37篇,其中在国外学术杂志发表5篇,国内发表32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著作、主编教材、发表的论文情况2003.6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003.1ChinaEconomyinTransition2003.1谈我国如何运用普惠制原产地规则》2003Transnationalcorporations'roleinpromotingthecreationofmiddleclassinChina2004.1WTO与中国对外贸易2004.6利用PECA条款扩大我国机电产品对欧出口国际贸易问题2004.8欧盟东扩,中国如何应对?2004.7试析影响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改革的因素,2004.4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004.5论政府与主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日本为例2005.5ThepositiveanalysisabouttheconditionofChinesetechnologygainFDI2006.12山东的第三产业2006.8跨国公司经营理论与实务2008.1人民币汇率升值与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理论学刊2006.5欧盟农业与环境政策对山东农业的借鉴科学与管理2006.4跨国公司对我国市场的不和谐因素及规避措施山东经济2006.7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新特点与防范策略研究理论学刊2006.2CEPA-未来鲁港合作首推服务业山东商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以来承担的科研项目:2003.10欧盟东扩的贸易扩展效应及我国的市场定位分析”2003.12欧盟农业环境政策对我省农业的借鉴”2004.12二十一世纪欧盟经贸政策走向与我省对策”2006.12欧美跨国公司产业转移新趋势对山东的影响与对策2007.11山东企业如何尽快嵌入全球价值链问题研究2007.12构建山东现代制造业体系的比较优势研究2003年至今的获奖情况2004.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11《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获山东经济学院科研成果二等奖2005《21世纪欧盟经贸政策走向及我省的应对策略》获山东经济学院科研成果奖2005.11《欧盟扩展的贸易转移效应及我国市场定位分析》获山东经济学院科研成果二等奖2005.12学位论文《青岛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对策》获山东省教育厅本科学位论文优秀奖2005.10《临沂物流发展模式》获山东经济学院科研成果二等奖

枣庄学院简介 枣庄学院位于枣庄市市中区北郊,九龙山 南麓,郭村水库之畔,依山傍水,风景独好; 建筑错落有致,新老校区浑然一体。校园三季 有花,四季常青,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 枣庄学院的前身是1971年创立的枣庄市教师 进修学校,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枣庄师范 专科学校,1999年枣庄电大、枣庄教育学院并 入枣庄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改 建为枣庄学院。 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数学家、 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王梓坤先生 为名誉校长。 学校占地面积1083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 ,仪器设备总值7000万元,图书108万册;设 有文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外国语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光电工程学院、化学与材 料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 学院、体育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美术与设 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心理与教育科学学 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传 媒学院等16个院,35个本科专业,34个专科专 业;教职工988人,其中专任教师653人,教师 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388人,在读硕士、 博士教师118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258人 ,省市两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5人, 省级教学名师2人;有来自美国、俄罗斯、韩 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外籍教师多名;在校生 来自美国、韩国和全国24个省12000余人。 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 、加拿大、法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 和台湾等八个国家和地区的共十所大学建立了 友好关系。与澳大利亚南岸技术学院、加拿大 联邦技术及应用学院举办了合作办学项目,与 澳大利亚南岸技术学院、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 立技术学院、日本清风工科情报学院、韩国马 山大学、韩国平泽大学实现了互访,还与韩国 平泽大学达成了互换留学生的协议,目前双方 已有多名学生正在对方学校学习。 现有省、校两级重点学科11个,省级特色专 业5个,省级精品课程5个;第一批山东省研究 生联合培养基地,现与聊城大学联合开展全日 制硕士研究生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 生与培养工作。 近年来先后承担了一批国家973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教育规划课题、山东 省科技攻关项目、山东省博士基金项目。教师 发表学术论文36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0 余部,获得国家专利成果40余项,获山东省社 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 奖等高级别科研奖励多项。建有“墨子研究院 ”、“学习科学研究所”、“运河文化研究院 ”、“古文化研究所”、“煤化工学院”等科 研院所多个。 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把教学质量放在学校 一切工作的首位,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教育教 学质量和育人水平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达 到90%以上,研究生考取率连续三年保持在50 %以上,近年来考入国家“985”高校的学生 占考取研究生的四分之一,多名学生被中国科 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录取。毕业生质 量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涌现出了“考研、选 调生、公务员”连中“三元”的毕业生潘柳欣 同学。 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内涵 提升、质量立校,科技强校、服务地方,错位 发展、特色办学,扩大视野、国际化办学”的 办学理念。明确了“服务地方,特色发展”的 办学定位:在办学模式的区域定位上,坚持地 方性;在办学目标的价值定位上,坚持有特色 ;在人才培养的规格定位上,坚持应用型。确 立了“哑铃式”的发展战略,走“两头发展, 中间紧缩”的发展道路(“两头发展”,是指 学校事业的发展要分两头,“前一头”是指前 向一体化战略,大力加强学科建设,积极发展 本科教育、留学生教育和争取举办研究生教育 ,巩固和提高本科生的考研率,在部分科研领 域,做好基础理论的研究,努力实现“三高计 划”。即向上发展,可谓“顶天”。“后一头 ”是后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战略,大力发展 适应枣庄经济社会需要的应用性学科,大力发 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网络教育和职业 技能化的短期教育与培训,整合区域办学资源 ,扩大区域办学市场的占有率,为地方提供多 样化的社会服务,加强学生的应用型技能的实 训,即向下发展,可谓“立地”。“中间紧缩 ”,是指学校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充分利 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传递信息,实行工作目标责 任制与追究制,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学效益,逐 步实行“扁平化”管理)。秉承“兼爱、尚贤 、博物、戴行”的校训,教学、科研、育人、 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学校科学发展、创 新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学校以其优异的教育教学质量和 管理水平,先后荣获“枣庄市突出贡献单位” 、“山东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 ”、“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省级“花 园式单位”;连续12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16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授 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连续16年保持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 号。

枣庄学院简介枣庄学院座落在享有“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美誉的鲁南明珠─枣庄市。学校位于九龙山南麓,校园依山傍水,建筑错落有致,文化氛围浓郁,风景典雅秀丽,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学校从1978年开始招收首届“七七级”大专班,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枣庄师范专科学校,1999年枣庄电大、枣庄教育学院并入枣庄师专,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数学家、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王梓坤先生为名誉校长。学校占地面积1183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8000万元,图书120万册;设有文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光电工程学院、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体育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传媒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城市与建筑工程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大学英语教学部等23个教学单位;现有8个联合培养硕士专业,41个本科专业,34个专科专业,涉及文学、理学、法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八大学科门类;教职工1017人,其中专任教师701人,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388人,在读硕士、博士教师118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258人;教师中有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9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省市两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8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有来自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外籍教师10余名;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和全国25个省的在校生14000人。学校牢固树立质量强校意识,注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切实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推进教学研究,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不断提高,每年有十余篇学士学位论文在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评选中获奖;近三年,在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各项大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中,共获得国际级奖励3项、国家级奖励10余项、省部级奖励160余项,30余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研究生考取率连续多年保持在40%以上,近年来考入国家“985”“211”工程院校的学生占考取研究生的四分之一,多名学生被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录取,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毕业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学校现有省校两级重点学科20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建有5个实验教学中心、9个基础实验室、14个专业实验室;是第一批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现与聊城大学联合开展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与培养工作。近三年来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973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基金、全国教育规划课题、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科技部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国家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山东省博士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等高层次科研课题77项,企事业委托的横向课题20多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0余部,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等高级别科研奖励5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成果40余项,建有“区域(鲁南)文化研究院”、“资源城市转型与发展研究院”、“鲁南农村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墨子研究院”、“学习科学研究所”、“中兴文化研究院”;“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太阳能光伏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煤化工技术研发中心”、“ 煤化工研究所”等科研院所11个。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出台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行动计划,成立了服务地方科研机构和科研创新平台,启动了“化学化工研发、机械制造研发、生态枣庄建设与生物技术研发、电子信息技术研发和推广、城乡发展与旅游规划、人才培养和教育服务、城市名片和文化建设”等服务地方项目和由校领导分工主抓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研究、区域文化研究、古城文化及场馆建设研究、农业农村改革研究、城乡发展与旅游规划、煤化工技术研究、中小数控机床研发、生物工程与制药”的服务地方重点项目;承担了“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电源系统生产线建设项目、枣庄市化工企业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联锁改造工程项目”等服务地方专项课题;全面参与台儿庄古城文化与场馆建设,加入了山东省煤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成为理事单位;与枣庄市化工、能源、生物、食品、机械、建材等领域的多家企业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十六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关系;与加拿大联邦技术及应用学院、韩国三育大学联合举办了合作办学项目;与韩国平泽大学、韩国三育大学、加拿大联邦技术及应用学院达成了互换学生协议,并开展教师及学生交流项目。学校自2006年起招收留学生,并开展了学生海外带薪实习项目,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内涵提升、质量立校,科技强校、服务地方,错位发展、特色办学,扩大视野、国际化办学”的办学理念。明确了“服务地方,特色发展”的办学方针:在办学模式的区域定位上,坚持地方性;在办学目标的价值定位上,坚持有特色;在人才培养的规格定位上,坚持应用型。确立了“哑铃式”的发展战略,走“两头发展,中间紧缩”的发展道路。学校秉承“兼爱、尚贤、博物、戴行”的校训,教学、科研、育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学校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优秀汉语言本科学位论文

YCLW36219 荀子《劝学》对提升社会自考生学习效率的启发 (字数:6036)YCLW36300 封建社会的女性形象 (字数:5958)YCLW36526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修辞手法 (字数:7779)YCLW36733 生活中的美学—以张潮的《幽梦影》为例 (字数:9728)YCLW36998 语言与情绪的关系探究 (字数:7805)YCLW37075 浅谈中国意境理论在电影中的应用 (字数:9019)YCLW37478 评丁西林的话剧艺术 (字数:13323)YCLW37581 从《四世同堂》分析市民文化心理 (字数:7921)YCLW37962 论《大漠祭》的语言风格 (字数:7837)YCLW42252 《知否知否》中女性形象塑造——女性的生存与精神世界 (字数:10844)YCLW30281 由“而”“本”“伐”探析词义的引申 (字数:7675)YCLW30466 语言交际视角下的网络语言暴力现象研究 (字数:9129)YCLW30467 农村小学生阅读课教学策略研究 (字数:10653)YCLW30502 明星直播带货的营销模式与存在问题探析 (2) (字数:8075)YCLW30627 应用语言文化学视角下的语言文化能力研究——以俄语学习为例 (字数:7222)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互相交流感情的语言工具,也是用来积累精神财富的有力武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策略

1.注重人文教育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策略之二是注重人文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中蕴含着非常深刻的人文性思想,它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对当代人才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素质,大学生只有具备了优秀的人文素养,才能够更加健全人格,从而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更加具备实力。我国的汉语言文学教材中充斥着非常浓郁的人文精神内涵,因此,汉语言文学教师必须要以教材为依托,在教学过程中深入实践人文教育,充分发挥出汉语言文学中的人文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策略之三是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随着资讯科技与计算机网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工具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了各科的教学工作当中。同样,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当中,教师也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工具,将课本中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学生们所喜爱的图片、音乐、视讯等形式更加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从而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其知识内涵,并对知识的学习更加具有兴趣。再者,教师还可以多给学生布置一些PPT课题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制作汉语言文学相关的PPT课件,从而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之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改革

1.改革教学理念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改革方向之一是改革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师的基本教学观点及信念,一个优秀的教学理念能够促进教学工作的不断进步。由于汉语言文学教材当中存在着许多理论知识内容,因此使得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理念,这明显是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当前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理念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为出发点,提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从而构建充满活力的教学体系。

2.改革教学模式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改革方向之二是改革教学模式。一个优秀的教学模式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令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例如实践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专案教学模式等都是比较适合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引入这些先进、丰富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加活跃课堂气氛,增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让学生在学习当中体验到更多的乐趣及成就感。

3.改革教学内容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改革方向之三是改革教学内容。目前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往往就是一些单纯的字词、文章教学,这样的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和死板,既不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汉语言文学作为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结晶,它其实是一门包罗永珍的专业,其中应当包含有许多历史人文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之时,也应当拓宽其讲授层面,将天文、地理、历史、政治、文学等内容相结合,从而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是我国高校的一项重要专业,它的教学工作必须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注重人文教育以及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是汉语言文学的有效教学策略,而改革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以及改革教学内容则是汉语言文学的主要教学改革方向,基于以上教学策略及教学改革,能够有效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汉语言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教育理念滞后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影响之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大都存在着定势思维、相同的心理模式、相似的行为模式,普遍满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材给予的现成名篇赏析。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学习被动,教学质量普遍不高。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结构和知识体系并没有根据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转型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知识老化,不能推陈出新,严重和社会脱节,让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失去了应该有的兴趣。

2.考核机制不完善

一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研究深度不够,却能依然顺利通过考核,拿到毕业证书,这从侧面也反映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考核机制存在缺陷和漏洞。在期末考试期间只是考核汉语言文学的相关概念和文学常识。这让学生只是关注最后的考试结果,而忽略了整个文学素养的提高。

3.学生认同感不高

教师常常站在讲台上采取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在被动的接受汉语言文学的相关知识点,经常在一种枯燥、乏味的氛围中进行专业学习,削减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出现了厌学逃课的情况。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对策研究

1.积极调整教学内容

在汉语言教学过程中,积极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计划,以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为基础。不断结合语言研究的最新成果,精选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挑选名篇美文,在赏析文学的过程中夯实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

2.参与式的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汉语言文学中,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文学素养。并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国际化的课改要求,鼓励学生探究汉语言文学的广大和深度。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他们以后再工作中可能涉及到的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理论。

3.优化教学方法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的目标的改进,都需要遵循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大胆尝试汉语言文学实践的训练,达到培养学生积极研究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目的。针对那些汉语文文学专业比较差的学生,教师不能过分强调文学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应该做到突破重点、突出难点,做好解决疑点的方法,加强教学技能的训练,从而不断的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技能。

4.强大的师资力量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师资力量做后盾。建立一支专业性强、高水平的教辅队伍是教学改革最迫切的任务,那些愿意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学模式的人才成为了专业教师的首选。教师和学生在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下,教育的身份没有谁高谁低,教育的角色没有谁主谁次,在一个和谐、尊重、自由、鼓励、关爱、民主、和谐的氛围之中,让学生体验乐学教学的整个过程。

5.充分利用网路线上资源

网际网路是一个拥有海量资源的资讯资料库,承载着最新的资讯和动态,可以线上找到汉语言专业的全新资讯,改变了原来传统的教学方式,成为了一个不可代替的教学辅助工具。网际网路形式下的阅读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的新基础,不仅可以从中获得成熟的技巧,更可以获得最博大的精神文化。在网际网路模式的影响下,形成一种最科学的思维方式,用积极的方式感悟生活的哲学、用深刻的方式体会厚重的文化涵养、用细致的方式品味艺术的审美情趣,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文学涵养。

三、结论

在新的发展趋势下,积极改革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感受着最亲切的人文关怀,享受在充满浓郁的汉语言文学气息中,充分利用中华民族最灿烂的文化,感悟人生的真理,体会到汉语言文学的真正魅力所在,从而提高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

汉语言文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可行之路根据人才培养新规格,调整教学计划.依据当代人才培养新规格及当前和未来的就业形势,我们必须对本科教学计划的内容作实质性的调整.一是真正实施学分管理体制,强化学分、学位理念,淡化修业年限和学历意识.允许学生只要拿到了足够的学分就可以提前毕业或推迟毕业,这样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家庭情况做出适当的选择,既鼓励那些特别优秀的学生及早成才,同时又使那些学习勤奋刻苦但家境贫寒的学生在弹性机制下获得边学习边工作的机会,缓解一部分经济压力.尽管这会增加教学管理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本,但这却是新的人才培养规格所要求的.二是增设创新学分,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进行文学艺术创作和发表论文.这样可以促使那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三是加重对传统文化和外语、计算机等课程所占学分的比重,这对塑造健康人格和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四是在注重专业基础学习的同时,突现实践性强的教学环节.像读书报告、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专业调查等都应该纳入正常的考核范围,应该与期末考试那种"终结式考核"方式结合起来,并予以同等对待.五是根据当代就业新形势,提前开展毕业论文的准备工作,我们认为在大三下学期就可以进行选题、资料积累和导师选择工作了.这样一来,那种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现象可望有所改善.按照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完善课程设置.根据新时代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我们必须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设置.首先,我们应改革课程体系.现有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通常由公修课、专业课(含基础课、限选课和任选课)和实践课三个部分构成.粗粗一看,这种课程设置在大的框架方面并无任何不妥,但是其中却蕴涵着重专业、轻素质,厚基础、轻应用的弊端.因此,我们建议将课程的板块构成改为综合公修课程(如大学英语、体育、两课等)、文理基础课程(如自然科学简史、当代科技概观、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精读等)、专业课程(含基础课、限选课、任选课)、毕业实践课程(主要为论文写作和专业实习)等四部分组合;建议学分比例设置为3∶1.5∶4.5∶1.其次,我们要完善选修课程设置.选修课是专业课程中最能体现教育改革观念和学科发展趋势的课程部分,限选课一般说来可动的空间不大,但任选课却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我们应该严把课程设置和开设门坎,既不因人设课,也不因人撤课,采取按课群设置,适时增加应用型课程分量的举措,并保持课群的相对稳定性.最后,我们要给新学科预留课程空间.对于那些与专业相关的新学科,我们应在每次修订教学计划时,保留2~3门新开选修课程,使诸如"文艺生态学"、"网络文学"、"影像文化"、"广告语言学"等一些课程有迅速进入课堂的机会.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认真研究中学语文和大学课程之间的衔接,研究本专业各课群之间的互补与衔接,避免课程简单重复.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将"双语课程"纳入正常教学体系之中,以增强学生的外语能力,适应本专业对外交流的需要.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依据现代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也是本专业教育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一要变过去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为教与学双向互动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改变过去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采取讲授、引导、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积极发挥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双向互动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直至最后解决问题.有些比较容易的章节甚至可以组织学生自主教学,以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二要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进行现代化教学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度地采用多媒体教学,将知识性、形象性、趣味性和信息的密集性融为一体.三要以情景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有些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就语言和文学中的热点问题,设置一定的情景,引导他们参与讨论、分析和评价,使他们的心理、思维、想象、表达、普通话等综合素质和能力都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较大的提高.依据系统、科学的原则,确立考核评估新标准.一要改善考核方式.如前所述,传统教育采取的期末考试定终身的"终结式"考核评估方式,已经严重滞后于教育理念的变革,它虽然操作起来简便易行,但却因其固有的僵化模式,并不能真正检测出学生的实际水平,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在考试时产生投机的心理,平时不认真学习,单靠考前临时突击达到考试过关的目的.我们应采用"质量标准多样化"的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重视对"过程"的全面考察,将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创新成绩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便于教师评分时进行科学、简便的操作,避免印象分、人情分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建议将平时分提高到50%,其中25%为书面作业分,25%为问答、讨论、辩论分,同时对期末考试的内容严把质量关,加大对知识运用题目的考核力度.二要改善学分结构,通过学分结构体现人才评价新理念.建议将考核学分内容设置为必修课学分、选修课学分、活动课学分、专业实习课学分四大块,必修课和必选课的学分设定为一个基数.如总学分为100分,必修课、必选课的学分设定为60分,实习成绩设定为10分,85分为及格分,选修课一门1学分,特长课一门2学分.那么,剩下的15个以上的学分,可供学生自由选择,既可以通过选修课获得,也可以通过发表文学作品、发表科研论文获得,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种活动以荣誉奖励的方式获得.这种考评方式将改善目前人才评价不合理的方式,使学生的创造性和综合能力获得充分肯定.立足教育新理念,改革教师管理制度.实施本科教育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教育教学主体---教师来完成,因此我们必须改革教师管理制度.一要改变过去那种重科研、轻教学的传统做法,对教学一线的任课教师,实行教学、科研并重的办法,使其各占年度工作考核成绩的50%,刺激教师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二要改变过去那种只看重学历,轻视能力的做法,将学历和能力并重,同时更看重能力,使真正有能力的人活出滋味.三要对任课教师制定新的考评办法,对教师的业绩考核,可以采取听取所在班级学生、同专业教师、教学专家意见的方法,结合科研成果,将考核结果纳入教师的评优、评先、工资晋升、职称评聘等项目中去.四要关心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对各种职称段,各种年龄段的教师都要纳入继续教育计划,着重加强专业知识更新和教育理念转化方面的培训,使之成为业务素质高,又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心理发展动态的专家.来自:标准论文网,原文:

自考毕业论文格式规范 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系统训练和考察过程。毕业设计报告(或论文,下称报告)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从事工作和取得成果的完整表述。报告的撰写是学生基本能力训练的过程,应当符合国家及有关行业(部门)指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言规范。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指导,严格把关,制定本规范。 一、报告的结构与要求 报告包括标题、内容摘要、索引关键词、目录、正文、后记、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全文专业技术类不少于12 000个汉字(含较简单的图表、程序段等),经济管理和文法类不少于10 000个汉字。报告一律打印,不得手写。 1.报告标题 报告标题应当简短、明确,有概括性,符合毕业设计任务的要求。报告标题应能体现报告的核心内容、专业特点和学科范畴。报告标题不得超过25个汉字,不得设置副标题,不得使用标点符号,可以分二行书写。报告标题用词必须规范,不得使用缩略语或外文缩写词。 2.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应扼要叙述报告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精练,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包括主要成果和结论性意见。摘要中不应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并应避免将摘要撰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内容摘要一般不超过200个汉字。 3.索引关键词 索引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够覆盖报告主要内容的通用专业术语(参照相应的专业术语标准),一般列举3~5个,按照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并应出现在内容摘要中。 4.目录 目录应独立成页,包括报告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和所在页码。 5.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报告主体和结论等部分。正文必须从页首开始。 绪论一般做为专业技术类报告的第一章,应综述前人在本领域的工作成果,说明毕业设计选题的目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资料情况以及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经济管理类和文法类报告的绪论即全文的开始部分,不编写章节号。一般包括对写作目的、意义的说明,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问题。 报告主体是全文的核心部分,应结构合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文字通顺简练。 结论是对主要成果的归纳,要突出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所做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结论一般不超过500个汉字。 正文一级及以下子标题格式如下: 专业技术类:第一章;1.1;一、;1.;(1);①; 经济管理、文法类:1;1.1;一、;(一);①。 6.后记 对整个毕业设计工作进行简单的回顾总结,对导师和对为毕业设计工作、报告撰写等提供帮助的组织或个人表示感谢。内容尽量简洁明了。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报告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毕业设计工作中取材的广博程度。参考文献应以近期发表或出版的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著作和学术期刊文献为主。参考文献数量专业技术类不少于10篇,经济管理和文法类不少于15篇。 产品说明、技术标准、未公开出版或发表的研究报告等不列为参考文献,有确需说明的可以在后记中予以说明。 网上参考文献应注明准确的网页地址。 8.附录 对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对报告确有作用的材料(如外文文献的复印件和中文译文、公式的推导过程、较大型的程序流程图、较长的程序代码段、图纸、数据表格等),可以编制成报告的附录。附录字数不计入报告应达到的文字数量。 二、打印要求 报告必须使用标准A4打印纸进行打印,页面上、下边距各2.5厘米,左右边距各2.2厘(报告所附的较大的图纸、数据表格及计算机程序段清单等除外),并按报告装订顺序要求如下: 1.封面 见附件《报告封面、指导教师意见页、系部答辩委员会意见页》。 2.内容摘要 摘要标题按照正文一级子标题要求处理,摘要内容按照正文要求处理。内容摘要不设页码。 3.索引关键词 索引关键词与内容摘要同处一页,位于内容摘要之后,另起一行并以“索引关键词:”开头(字体加粗),后跟3~5个关键词(字体不加粗),词间空1字,其他要求同正文。 4.目录 目录列至报告正文的二级及以上标题所在页码,内容打印要求与正文相同。目录页不设页码。 5.正文 正文必须从正面开始,并设置为第1页。页码在页末居中打印,其他要求同正文(如正文第5页格式为“―5―”)。 报告标题为标准二号宋体字,居中,单倍行间距; 报告一级子标题为标准四号黑体字,居中,单倍行间距; 报告二级及以下子标题为标准小四号黑体字,左起空两个字打印,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 正文一律使用标准小四号宋体字,段落开头空两个字,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 正文中的公式原则上居中。如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应与正文左侧对齐,公式仍居中,公式末尾不加标点。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二章的第三个公式序号为“(2—3)”,附录2中的第三个公式序号为“(②—3)”等; 正文中的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内容正确,绘制规范。插图按章编号并置于插图的正下方,插图不命名,如第二章的第三个插图序号为“图2—3”,插图序号使用标准五号宋体字; 正文中的插表不加左右边线。插表按章编号并置于插表的左上方,插表不命名,如第二章的第三个插表序号为“表2—3”,插表序号使用标准五号宋体字。 6. 后记 后记独占一页,标题按照正文一级子标题要求处理,内容按照正文要求处理。 7. 参考文献 按照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的格式打印,内容打印要求与报告正文相同。参考文献从页首开始,著录格式如下: 7.1 著作图书文献 序号 作者.书名.版次(第一版省略).出版者,出版年份:引用部分起止页码 7.2 译著图书文献 序号 作者.书名.译者.版次(第一版省略).出版者,出版年份:引用部分起止页码 7.3 学术刊物文献 序号 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码 7.4 学术会议文献 序号 作者.文章名.编者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码 7.5 学位论文类参考文献 序号 作者.学位论文题目.学校和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引用部分起止页码 7.6 西文文献 著录格式同中文,实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参考文献作者人数较多者只列前三名,中间用逗号分隔,多于三人的后面加“等”字(西文加“etc.”)。 学术会议若出版论文集者,在会议名称后加“论文集”字样;未出版论文集者省去“出版者”、“出版年”项;会议地址与出版地相同的省略“出版地”,会议年份与出版年相同的省略“出版年”。 8. 附录 按照正文一级子标题以下格式打印,每个附录均从页首开始,并在附录起始页的左上角用标准小四号黑体字注明附录序号。 9. 评定意见页 见附件《报告封面、指导教师意见页、系部答辩委员会意见页》。 三、范文示例 (报告标题:永久性载人空间站对接技术研究) 封面(略去) (另起一页) 内 容 摘 要 本报告通过对目前世界上正在使用的永久性载人空间站之间或与运载飞行器之间的交会对接技术的对比研究,提出了…… 索引关键词:空间技术 飞行器 空间站 交会对接 (另起一页) 目 录 第一章 绪 论…………………………………………………………………………… 1 1.1 课题背景………………………………………………………………………… 1 1.2 交会对接技术发展现状………………………………………………………… 1 第二章 ………… 2.1 ………… 后 记………… 参考文献………… 附录1………… ============论文格式,供你参考。

海南大学优秀本科学位论文

1.海南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条件: 第一条 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各项要求,经审核准予毕业的我校本科毕业生,达到下列条件者,可以按照本细则规定申请授予相应的学士学位。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二)专业培养方案要求修读课程成绩平均绩点达2.00以上; (三)外语水平达到学校规定要求; (四)在校期间未受过留校察看以上处分; 第二条 因不符合第二条(二)至(四)款条件的学生,在毕业之前,表现较好,且具备下列情形之一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可以授予学士学位。 (一)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文核心期刊、专业内权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作品或以第一、第二作者署名论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文章或出版专著;毕业当年考取硕士研究生。 (二)获得省级以上表彰;获省级运动会前二名或中南区运动会前四名或全国性运动会前六名;以排名前三名的身份取得发明创造、获得专利或省部级成果奖励;参加本学科专业领域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竞赛并获得三等奖以上奖励; (三)在抢险救灾过程中表现突出或有其它立功表现,并受到学校或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书面表彰;揭发、制止、协助侦破他人严重违法、犯罪行为,并受到学校、县级或县级以上纪检、政法部门书面表彰;其它经学校有关部门认可的突出表现。 如因不符合第二条第(四)款规定而未授予学位者,本条所列情形需在处分之后 。第三条 学校学士学位申报审批程序: (一)学院学位评定小组按照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要求,对本学院本科毕业生严格审查,提出拟授予和拟不授予学士学位的名单,送教务处汇总后上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 (二)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召开全体委员会议,审查确定授予学士学位的学生名单。 本办法中所称“以上”、“以前”、“以后”均包含本级别或本数在内;“省级以上表彰”是指省或国家有关部委厅级以上直属机关颁发的各种奖励或荣誉证书。2.海南大学三亚学院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第四十四条 学生在学院规定的年限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准予毕业,由学院发给《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毕业证书》。第四十五条 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由海南大学授予《海南大学学士学位证书》。第四十六条 对完成本专业学业同时辅修其他专业并达到该专业辅修要求者,由学院发给辅修专业证书。

据官网2014年8月信息,“211工程”三期建设以来,先后获得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一等奖、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近百项,获授权专利近百项。 2009年-2014年,学校承担的“973”、“863”、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项目数量逐年增加,科研立项经费快速增长,2011年突破1.2亿元,比2008年增加了近5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海南省社科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1项、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一等奖1项、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6项、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及其它省级以上奖励30多项,获授权专利27项。 自然科学类科研成果 (2008年—2013年) 序号成果名称完成人(前三位)获奖级别年度1石斑鱼遗传多样性及其种质评价技术的研究尹绍武 陈国华 张本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2流动沙丘的固定和绿化用新材料、新结构及其野外实践效果研究李建保 陈永 周青平20103热带水产养殖动物微生物性疾病检测及其安全高效控制技术研究周永灿 谢珍玉 王世锋20114高温气固分离陶瓷过滤管材的研制及应用李建保 邓湘云 姬忠礼20125极值图论的相关度序列理论及其应用尹建华 高泽图 尹梦晓20126中国棉叶螨各近似种的研究程立生 蔡双虎 蔡笃程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7绿色环保型农药----16%氟硅唑水乳剂与10.5%阿维.哒微乳剂的研制及应用李嘉诚 冯玉红 林强20088一种补偿网络控制系统随机时延的新方法杜峰 杜文才 雷榰20099几种鱼鳔的成分分布规律及鱼鳔寡肽的制备技术研究段振华 易美华 汪菊兰200910海巴戟(NONI)规范化种植和精深加工技术及应用符文英 邢诒旺 云韵琴200911海南城市与农村生态环境理论研究与应用杨小波 吴庆书 李东海201012马氏珠母贝育种和养殖新技术王爱民 王 嫣 顾志峰201013金、磷酸钙和氧化钛光功能纳米材料及性能研究刘钟馨 曹献英 文 峰201014三维医用体数据稳健多水印算法研究李京兵 杜文才 黄梦醒201215转基因水稻颖花突变体形态学鉴定、遗传学分析和基因克隆罗丽娟 何朝族 张 艳等201216优质“定安黑猪”标准生产技术体系的研究与示范推广王凤阳 吴科榜 李笑春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17长丰2号紫长茄引进、试验与示范推广林师森 成善汉 符海秋201118海巴戟(NONI)产业化技术集成及推广应用符文英 邢诒旺 符传贤201219绿色农药新制剂的产业化及应用推广李嘉诚 林强 李鹏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社会科学类科研成果 (2008年—2012年) 序号成果名称完成人(前三位)获奖级别年度1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比较研究赵康太 沈德理 张云阁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92海南历史文化大系(10卷104本书)曹锡仁(参与)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20093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史李德芳 杨素稳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94现代化背景下的海南大特区曹锡仁 鲁兵20095海南农村基层政治与社会发展研究李德芳20126股权结构与企业资本支出决策:理论与实证分析胡国柳 黄景贵 裘益政20097论黎族文身的伦理隐喻郑小枚20098论我国民法典总则中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王崇敏 张丽娜20099股权分置、公司治理与股利分配决策:现金股利还是股票股利?胡国柳等201210高校创新性基础科学研究团队特征研究——以汤姆逊—卢瑟福团队为例夏代云等201211什么是当代文学批评?——一个理论论纲刘复生201212多变量整体模式累加多层统计模型的建立及其在组织绩效预测上的应用研究刘殿国等201213海南农村基层政治与社会发展研究李德芳201214股权分置、公司治理与股利分配决策:现金股利还是股票股利?胡国柳等201215高校创新性基础科学研究团队特征研究——以汤姆逊—卢瑟福团队为例夏代云等201216什么是当代文学批评?——一个理论论纲刘复生201217多变量整体模式累加多层统计模型的建立及其在组织绩效预测上的应用研究刘殿国等201218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领域研究王丽娅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919中国天然橡胶经济问题研究柯佑鹏 过建春200920《企业柔性管理——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安应民、郝冬梅200921贯彻科学发展观——海南干部读本王毅武 彭京宜200922丘濬集(10册)(明)丘濬著 周伟民 王瑞明 崔曙庭 唐玲玲点校200923商法学徐民201224制度递延逆反论——一个典型制度变迁的案例描述与推论张尔升200925蜕变中的历史复现——从“革命历史小说”到“新革命历史小说”刘复生200926海南文物保护、开发、利用与发展战略阎根齐 梁小平200927海南农业保险补贴与需求研究王芳201228我国高校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研究赵康太等201229海上侵权法律制度研究张丽娜201230商法学徐民2012 馆藏资源 据学校官网2014年8月信息显示,海南大学图书馆藏书327.65万册,其中,纸质文献(含纸质图书、期刊合订本)208.52万册,电子图书119.13万册。还有丰富的中外文电子数据库,如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题录数据库、中国专利题录摘要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EBSCO数据库、BIOSIS Previews数据库、CA 数据库、Springer Link电子期刊系统、LexisNexis律商联讯等中外文电子信息资源,可查询检索国内外重要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期刊题录与全文资料。 学术期刊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创刊,是海南省惟一进入CSSCI的学术期刊;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的期刊;2000年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1年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热带生物学报》由海南大学主办,海南省教育厅主管,公开发行。选登热带生物领域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题评述、学术问题讨论、研究简报(或快报)、成果摘要等稿件。该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CHINA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2013年9月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作为最高层次的语言艺术,诗歌是我们传承民族灵魂和沟通人类情感的重要信息载体,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再到今天的新诗,诗的传统代代嬗传。海南是一座诗的岛屿,宋代著名诗人苏东坡在海南岛上播下了诗歌的种子,开始了诗歌的教化和流播。今天,不论是对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的教学与研究,还是弘扬大学的人文教育,诗歌研究中心的设立和工作将会成为海南大学人文精神的重要象征。在海南大学建设“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对于我们进一步弘扬诗歌传统,开展人文教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悉,海南师范学院已经成立“中国散文研究中心”,作为海南师范学院校级重点学科,该中心已经申报海南省高校首个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并有望申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诗歌中心”在海南大学的成立将和中国散文中心互为呼应,共为声气,互相扶助,为海南的文学之教育、文化之流播尽微薄之力。“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成立后将致力于教学、诗歌批评和诗学理论研究工作,研究中心成立后,将以现当代文学为学科基础,申报硕士点。除教学工作外,具体的研究设想如下:1、整理和出版中国诗歌资料,翻译并出版西方现当代的优秀诗作,逐步建立起中国的诗歌资料库;2、参与世界文化交流和对话,建立与欧洲大学汉学系和中国诗歌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参与国际国内的各种诗歌交流活动,举办关于诗歌的学术会议、朗诵和学术讲座;3、创办一份诗学杂志;4、积极与国际国内的一些基金组织建立联系,合办国际诗歌节。总之,我们将竭尽全力,弘扬海南大学声名和诗歌风习,扩大海南大学和诗歌文化之影响。中心成立当年,即准备与国外基金会合作,在海南大学举办国际诗歌节,争取在二年内申请到现当代文学的硕士点。在条件成熟时创办诗学杂志。海南大学 “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已经引进或正式在编的有著名诗人多多教授,诗评家耿占春教授,现代诗学研究者、北京大学在读博士段从学。正在引进中的还有现在深圳电影制片厂任职的著名诗人王小妮(深圳大学客座教授)、现在作家出版社工作的资深评论家唐晓渡和旅居德国的著名诗人萧开愚(上海音乐学院客座教授)等。可以预期,在一批具有广泛影响诗歌界人士的努力和带动下,在海南大学学校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扶持下,“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能够在教学、科研方面产生扎实的成果,并且成为国内大学诗学研究和现当代文学研究方面一个具有特色的引人注目的学科,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走出一条新路。促进人文精神在海南重新崛起和兴盛,让海南大学成为新时代的诗歌圣地和诗歌中心。 海南岛的原住民是黎族,他们是历史上开拓海南岛的先驱。是中国目前10个人口超百万的民族之一。黎族在海南岛上的历史,有史可证的年代距今已有3000年以上。黎族历来都是以土著自居,称岛上其他民族为“美”(客人的意思)。主要分布在五指山、三亚、东方、陵水、乐东、保亭、昌江、白沙等9个市县。以五指山区为中心向南呈扇形分布。部分散居在儋州、万宁、琼海、屯昌等市县的12个民族乡镇。分布面积为1.8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地面积的55.02%。人口约124.86万人(2000年统计数字),占全省总人口的15.87%。黎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上,创造了灿烂而独特的文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进步,以及社会文化的趋同化倾向,黎族文化的多样性逐渐消失。其中很多物质民俗和文化民俗的遗产,如不加以抢救性挖掘与整理,必将永久消亡。这对中国民族文化多样性传承是不可弥补的损失。目前,这方面的工作还很不够。这不仅是在保留历史,更重要的是整固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从学术角度对黎族民族文化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并在20世纪50-60年代形成高潮。这期间有些学者做过一些调研,出版过数种著作。期间,标志性的研究成果是德国人类学家史图博1931年-1932年两次到海南黎区作田野调查,在1937年出版了德文著作《海南岛民族志》。广东省的一些民族研究学者,对海南黎族曾进行过规模比较大的综合考察。比较重要的有两次:一是中南民族学院调研组,在1954年7月至1955年1月间对海南22个黎族村点的调查,结集为《海南岛黎族社会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二是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广东省课题组民族研究学者于1956年11月至1957年2月对海南黎族村落的调查,结集为《黎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限于当时历史条件和学术视野,这些论著都有相当大的局限。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后,原广东省的一些黎族研究学者陆续转向对其他民族研究,中央的一些民族研究机构(如社会科学院下属民族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虽然也有黎族研究人员和课题,但大都处于个别和个案的研究状态,科研成果稀少。难以进行大规模和深入系统的研究考察工作。对黎族文化的系统考察研究因此陷于长期停顿状态。随着现代化浪潮由城市推向乡村,黎族的生存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许多传统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正在加速从现实生活中退出。可以说,对黎族生存状况所涉及的一些文化遗产的考察带有抢救性质。海南大学作为海南省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对黎族文化考察研究负有特殊的责任。黎族研究中心2003年由海南大学批准成立,由孙绍先教授兼任中心主任;周伟民教授为顾问。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学萍(黎族)为名誉顾问。 海南方言研究所简介海南大学海南方言研究所于2003年10月在原文学院海南方言研究室基础上成立,现有研究成员4名,都是兼职语言学教师。研究所是人文传播学院中文系语言学科的主要学术支撑,还承担着本科生、留学生教学以及普通话测试等工作任务。原海南方言研究室与厦门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合作调查了海南闽语11个点,调查报告正在整理出版中。研究所成立以后,在一无经费,二无编制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埋头进行田野调查,累计调查海南闽语30个点,儋州话、客家话、军话各一个方言点,临高话6个方言点。研究所的口号是“不空谈,做实事,向国际水平看齐”。我们向老一辈专家学习,坚持“田野第一,老派优先,语音、词汇、语法、民歌并重”的原则,记录了百万字的珍贵语料。这两三年,研究所成员陆续在《中国语文》、《民族语文》、《语言研究》等重要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海南岛语言研究论文,还有一些论文在重要学术会议上宣读。目前,研究所一方面补充调查的结果,整理出版,另一方面积极准备,开展黎语濒危方言调查。海南的语言及其研究现状海南岛是我国公认的语言复杂地区,有闽南系的海南话,粤语系的儋州话、迈话和疍家话,有客家话、军话,还有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临高话、村话、黎话,另有苗瑶语族的苗话以及与南亚语有关的回辉话,它们与汉语共同语差异很大。海南岛汉语方言与壮侗语族语言长期融合,使得海南岛的语言具有鲜明的特色,在我国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海南方言是在海南岛这个特殊土壤上成长起来的,海南方言属于地域文化现象之一,研究海南方言在语言学方面有重要意义,也可以得到有关海南历史、文化、民俗方面的重要资料。方言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取之不尽的宝贵源泉。对海南研究来说,历史文献资料或有缺乏,家族谱牒也可能部分造假,语言却不能。每一种语言和方言都是一个古今成分并存的异质体,研究海南方言,通过共时比较与历史比较厘清历史层次,将大大有助于研究海南人的迁移历史、他们与国内及东南亚其它地区族群的关系等。对于没有文字记载的少数民族来说,语言跟遗传基因一样,是研究其历史的直接材料。语言是一种存在于人口头的资源,不象矿产资源,不挖掘它仍然一直存在。一代人死了,这代人口头的语言也随之而去,下一代人的语言必有变化。海南岛的语言属于弱势语言,随着普通话的强力影响,海南语言和方言正处在快速消失的过程中。就汉语方言来说,据我们调查,50-60岁的一代与80左右的老人语言差异已经明显,沿袭数百年的文读系统几近消失,只有白读系统仍在保留,但是中青年人已经有好些白读词不会说了。黎族号称有百万之众,但真正会讲黎语的估计不足50万。这50万中也汉化越来越严重,口音变化很大。侾黎中的侾炎支派本来就生活在黎族区的边缘一带,与汉人杂居,几乎都懂汉语,很多风俗都已明显汉化。杞黎中的堑对支派在1980年代初青年人就已经不懂黎语,保城支派早已用双语,现在的年轻一代大多已不说黎语,唯有通什支派多数仍讲黎语。黎语中几个人数较少的方言境况更加堪忧。在昌化江下游的美孚黎人数本来就少,边缘地区的已经完全汉化,腹地的东方、广坝、江边、抱板四镇也是双语区了。本地黎1980年代就已经兼通儋州话,现在多数人又会讲海南话和普通话。黎语加茂方言的保亭县加茂镇,人口约1万,但真正会讲黎语的不足三千。人类学家李露露1993-94年调查时就发现,加茂黎通晓汉语,青年人不讲黎语。如此下去,要不了15-20年,加茂黎语就会消失。相关的语言和民族文化特征更是荡然无存,只能在书中读到、在博物馆里看到。如果抢救不及时,书中也读不到、博物馆也看不到全貌了。海内外语言专家历来看好海南岛这个宝库。1930年我国非汉语语言学之父李方桂先生率先登上海南岛,调查了海口、临高、乐会(今琼海)三地的方言。1950年代国家组织了海南岛语言调查,积累了第一批海南岛语言资料,此后陆陆续续出版了一些学术著作。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日本、台湾、新加坡学者详细调查了海南岛语言。如50年代到80年代,桥本万太郎曾调查过海南文昌话和临高话。70年代台湾学者丁邦新调查过儋州话,张光宇调查过海口话,何大安调查过琼海话和澄迈话。80年代到90年代新加坡学者云惟利调查过文昌话。国内1950年代詹伯慧调查过万宁话和三亚军话,50年代至70年代欧阳觉亚等人调查过黎语,1980年代欧阳觉亚、郑贻青调查过村话、回辉话,1990年代梁敏、张均如等人调查过临高话。1990年代以后,又有国外学者来调查三亚回辉话。目前国内外出版的海南岛语言研究专著有:欧阳觉亚、郑贻青《黎语简志》(1980年),欧阳觉亚《黎语调查研究》(1983年),丁邦新《儋州村话》(1986年),云惟利《海南方言》(1987年),社科院民族所《黎汉词典》(1993年),苑中树《黎语语法纲要》(1994年),符昌忠《海南村话》(1996年),陈鸿迈《海口方言词典》(1996年),郑贻青《回辉话研究》(1997年),梁敏、张均如《临高话研究》(1997年),欧阳觉亚《村语研究》(1998年),刘剑三《临高汉词典》(2000年),钱奠香《海南屯昌闽语语法研究》(2003年)。另有一些学者发表了单篇论文。海南岛语言研究中,老一辈学者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下,亲临田野调查,得到一批珍贵的资料,他们的方法结论也给后人诸多启迪。而且,他们中绝大多数是非本地出身又非本地工作的学者,调查颇为不易。但是,前辈学者详细调查的,只是海南岛语言资源中很小的一部分,大量的资源还没有挖掘。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后继研究人员缺少,以及海南省本土不重视,研究经费严重缺乏。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预言:“今后的时代,控制世界的国家将不是靠军事,而是信息能力走在前面的国家。”作为一门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朝阳学科,今天的传播学不仅仅是服务于新闻、宣传、公关、广告等传统行业,更重要的是,传播学的诸多理论和发现还被应用到舆论战、心理战、信息战等非传统领域。这就是传播学之所以受到政界、学界、军界、商界一致推动的原因。海南大学传播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12月。作为海南省第一家传播学研究机构,中心将充分利用海南省得天独厚的地缘政治优势,从微观(中国大陆)、中观(大中国区)和宏观(亚太地区)三个层次上开展国际传播和政治传播方面的应用研究。中心计划于近期从海内外聘请首批特约研究员。海南大学传播学研究中心的成立得到了境内外部分知名学者和研究机构的大力支持。英国利兹大学传播学硕士课程负责人兼Media and Cultural Politics执行编辑Katharine Sarikakis博士、中华传播学会理事长兼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所长张锦华教授、香港电台新媒体拓展副总监张玲玲女士、《传播学论坛》总编阮志孝先生、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王强先生(吉林大学行政管理学博士)等海内外同仁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新华网海南频道、《商旅报》、海南在线、传播学论坛、中国校长网、CN记者作家网、中国教育产业联盟网等多家媒体做了报道或介绍。中心主任毕研韬副教授先后就读于中国曲阜师范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和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于2004年7月加盟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为迎接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育工作水平评估,加强学校文科教学与科研,海南大学于2005年2月,整合相关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了一所实体性研究机构——海南大学海南历史文化研究基地。2007年1月,升格为海南省历史文化研究基地的省级文科研究单位。现任中心主任为赵康太教授(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和经济成长中心主任林崇椰先生。中心现收藏海南文献两万余册与海南相关的历史资料,各类谱牒、海南人文集近百余种。目前正在开展10个项目的研究。先后举办过2次学术研讨会。中心下设海南方言研究所、黎族研究所、海南省文化历史研究会、海南族谱研究室、周伟民唐玲玲工作室、东南亚文献研究所、琼崖地方史研究室、海南地方志研究室、海南现代文献研究室、特区经济研究所、特区法制研究所、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等。采用专兼结合的方式从事科研。基地目前主要致力于四个方向的研究:◆海南岛民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海南岛物质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南海疆域史地与南海诸岛研究;◆东南亚文化及华侨研究。中心除开展日常的学术研究活动外,还编辑大型学术丛刊《海南历史文化研究》,自2007年始,每年出版一卷。本着以学科建设带动科研的理念,基地正积极准备材料,做好2007年硕士点的申报工作,以便后续人才培养。 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是由政府专门机构主持的一项测试。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及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测试站具体负责实施。非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测试站组织的测试结果,一律不作为普通话水平的凭证。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种资格证书测试。根据测试评定应试人普通话水平的等级,为国家正在逐步推行的持证上岗制度服务。有关行业对本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相应的普通话水平等级要求,《国家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是从业人员普通话水平的凭证,在全国范围内通用。 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种口语测试,全部测试内容均以口头方式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不是口才的评定,而是对应试人掌握和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规范程度的测查和评定。

说的那么复杂。我来简单的说一下吧其实也不是很难。四级过了,成绩绩点2.0以上,这个绩点就是期末考试的成绩,60-70分1个绩点,70-80分2个,80-90分3个绩点,90-100分4个绩点,60分以下没有绩点,补考不算。计算机没有要求,但是最好过一级吧,过了一级就行了。不跟什么二级挂钩。如果你四级没有过的话也没事,参加学位证考试过了就行,学位证考试很简单的。这办法适用于海南大学,亦适用于颁发海大学位证的海大三亚学院。回答完毕~~

  • 索引序列
  • 本科优秀学位论文库
  • 优秀学位论文数据库
  • 山东省优秀本科学位论文
  • 优秀汉语言本科学位论文
  • 海南大学优秀本科学位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