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84

吃货小郡主
首页 > 学术期刊 > 山东省优秀本科学位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勇往直前邓好

已采纳

学位:工学博士 职称:教授职务:副院长从事科学领域:一级学科:机械工程 二级学科: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三级学科:切削加工工艺研究方向:(1)先进制造技术 (2)陶瓷刀具材料荣誉称号和社会兼职:《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编委;山东省机械制造专业委员会理事。一、个人简历1979.09—1983.07, 山东工学院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 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3.07—1988.09, 莱阳农学院 农机系 教师1988.09—1991.07 山东工业大学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1.07—1994.10, 莱阳农学院 工程系,讲师1994.10—1995.09 , 莱阳农学院 工程系,副教授,1995.09—1998.12 山东工业大学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8.12—1999.10 莱阳农学院 工程系, 副教授;1999.10—2001.09 莱阳农学院 工程系 教授,系副主任2001.09—2003.12 中国农业大学 工学院 博士后研究(2002.08—2003.08, 澳大利亚 昆士兰科技大学 机械学院访问学者。)2003,10—2007.09, 莱阳农学院 工程学院学院,教授,副院长;2007.11至今, 青岛农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二、教学工作情况(一)主讲课程主讲本科生《CAD软件应用技术》、《CAM应用技术》《特种加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机械创新》等课程主讲研究生《数值分析》、《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指导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电气化专业硕士研究生3人。(二)主持和参加的教学研究课题《 圆柱齿轮公差》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究与开发 2000.7-2001.7 青岛农业大学 2000 主持形位公差带CAI课件的开发 2001.7-2002.7 青岛农业大学 3000元 主持液压传动多媒体课件开发 2002.7-2003.7 青岛农业大学 3000元 主持“设计”在金工实习中的实现 2008-2010 青岛农业大学 2000元 主持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 2009-2012 山东省教育厅 20000元 主持(三)获奖教学成果1. 2008年、2009年 连续两年 指导的学生 参加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大赛 获得一等奖 颁奖单位:山东省教育厅2. 2008年、2009年 连续两年 指导的本科学生 获得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 颁奖单位:山东省教育厅(四)教学研究论文1. 周建强,李考年. 浅谈毕业设计. 高教研究, 莱阳农学院, 1999(1~2):45~47三、科研工作情况(一)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褐藻胶生产节水技术研究 山东省教育厅 2001-2003 4万元 主持高压磨料水射流加工大理石技术研究 莱阳农学院 2003-2005 2万元 主持陶瓷/硬质合金复合刀片研制及损坏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995-1998 12万元 参加(二)获奖科技成果(成果名称 本人位次 奖励等级 奖励名称 颁奖单位 时间)1. 陶瓷/硬质合金复合刀片 第三位 二等奖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山东省政府 19992. 褐藻胶生产节水技术研究 第一位 三等奖 山东省高校科研成果奖 山东省教育厅 2005(三)科研论文(论文名称 刊物名称 作者位次 出版时间 期号 起止页码)1. Reinforcing mechanisms of a ceramic—cemented carbide compact insert. 第一位,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CPCG’98.Beijing, China: 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 1998.10:118~1222. 残余应力对陶瓷/硬质合金复合片硬度的影响. 无机材料学报,第一位,1998.13(4):625~6283. 计算刀-屑接触长度新模型. 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第一位,1998,28(1):44~474. Fabrication and properties of ceramic-cemented carbide compact inserts. 第一位,ACTA Metallurgica sinica.1999.12(5):1142~11465. 陶瓷/硬质合金复合片残余应力分析. 应用力学学报,第一位, 1999, 16(3): 135~1396. 陶瓷/硬质合金/陶瓷夹层复合片应力分析模型。农业机械学报,第一位, 2002(3):121-1247. 工艺参数对磨料水射流加工性能的影响.机械工程师,第一位,2003(9):35-378. 反求工程技术及应用实例,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第一位,2005.05,18(3):70-729. 虚拟植物的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莱阳农学院学报,第二位,2006,23(增刊):20-2310. 基于Terrain model的三角化运算法则.莱阳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一位, 2006,23 (2) : 225~227,11. 逆向工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第一位,2006 .03:3-512. 逆向工程中的多视数据对齐方法.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第一位,2006.07,19(4):169-17113. 基于三角形内心的数据拼接方法,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第二位,Mar.,2007,Vol.20,No.2:99-10114. WC 基刀具材料微观结构及其加工损坏机理研究.中国机械工程,第四位, 2008 .10:2386-238915. WC2ZrO2 复合陶瓷显微结构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人工晶体学报,第四位,2008.08,Vol. 37No. 4:814-81816. 细晶粒硬质合金刀具铣削钛合金损坏机理的研究. 工具技术,第四位,2008,№4:12-1517. 磨光- 烫金一体机的自动化改造.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二位,2009, 26 (2) : 147~150,

216 评论

KP-bangbangbang

时英,中共党员,国际贸易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学校“231人才工程”关键学术岗位带头人。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山东省对外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山东省委员会特邀顾问、中国国际商会山东商会特邀顾问。山东交通学院兼职教授、山东省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兼职教授。主讲《国际市场营销学》、《外贸企业管理》、《公共关系学》。主要研究领域: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2003年以来承担并完成的科研项目:2004年5月SA8000对山东省外贸出口的影响与对策研究2004年11月我省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四大战略问题2005年“绿色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建议2005年11月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山东半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2006年11月SR(企业社会责任)对山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2006年行业协会对国际贸易摩擦对策研究2003年以来的获奖情况:2004年11月《我省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四大战略问题》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4年《我省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四大战略问题》获山东经济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5年《山东民营企业“走出去”战略面临问题及对策分析》获山东经济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5年《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获山东经济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5年5月《WTO“绿色条款”对我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对策研究》获厅级科研二等奖2005年11月《国际贸易专业主要教学内容改革研究和实践》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11月《“绿色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建议》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6年11月《SA8000对我省外贸出口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获山东经济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6年《“绿色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建议》获山东经济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7年4月《山东半岛城市群与日韩产业协作区发展战略及模式研究》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7年7月《反倾销发展趋势和实效分析》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年以来出版著作、主编教材、发表论文情况:2003年6月WTO框架下保障措施的中国视角分析2003年12月我国企业同跨国公司竞争战略刍议2003年12月我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四大战略问题2004年1月WTO与中国对外贸易2004年7月试析影响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改革的因素2004年10月论政府与主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2004年11月山东民营企业“走出去”战略面临问题及其对策分析2004年12月山东半岛城市群与日韩产业协作区发展战略及模式研究2004年12月WTO“绿色条款”对我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对策研究2005年2月“绿色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建议2005年8月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新探2005年9月“SA8000”对我外贸出口影响及对策分析2005年12月“SA8000”对我外贸出口影响及对策分析2006年1月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新体制发展及对我们的启示2006年5月全球区域化趋势下海峡两岸经济一体化的必然性2006年12月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及对策2007年4月Theanalysisandcounter-measuresonthenewCharacteristicsofFDIentrymodelinChina2007年7月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五日通 袁其刚(1966.10-)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国贸学院副院长;1989年毕业于山东经济学院国际贸易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高校教龄17年,主讲本科生《世贸组织法》、《国际商务》、《国际商务谈判》;硕士研究生《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国际贸易专题》、《国际商务专题》等课程。教学效果优秀,曾获山东经济学院教师讲课大赛二等奖,山东经济学院首届“教学名师”提名奖。作为学校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1996-2006年获省级厅级优秀教学、科研成果奖23项。在《国际贸易问题》、《国际经贸探索》、《国际商务》、《对外经贸实务》、《WTO时代经贸》、《InternationalJournalofBusinessandManagement》等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4篇,其中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摘,4篇进入其索引;编著出版著作、教材7部;主持省级科研课题4项,厅级课题2项;课题“反倾销发展趋势及实效分析”于2006年获山东省软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学术兼职: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学会副会长,山东对外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山东省委组织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世界农产品贸易规则”教学辅导专家,山东省财政厅干部培训兼职教授。研究方向:国际商务、世贸组织法。2003年以来承担并完成的科研项目:2003年10月WTO‘绿色条款’对我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对策研究2003年10月反倾销发展趋势和实效分析2006年10月加快我省产业集群科技知识溢出对策研究2006年10月行业协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对策研究2006年5月我省文化产业资本运作模式研究2007年10月WTO绿箱支持措施新发展与我省支农制度创新研究2004年10月SA8000对我省外贸出口的影响与对策研究2006年10月CSR对山东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对策研究2006年10月后过渡期山东外贸服务体系建设研究2006年10月研究生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2003年以来的获奖情况反倾销发展趋势和实效分析获科研奖2004年11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获教学奖2004年11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获教学奖2006年10月反倾销发展趋势和实效分析获科研奖2006年5月论文化产业形成中资本的作用获科研奖2005年5月WTO“绿色条款”对我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对策研究获科研奖2006年11月SA8000对山东外贸出口的影响与对策获科研奖2004年10月“我省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四大战略问题”获科研奖2004年5月《国际商务谈判》科研奖2005年12月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获教学奖2003年以来出版著作、主编教材、发表的论文情况2007年2月《国际商务谈判》2003年8月《国际商务谈判》2003年2月《WTO规则教程》2004年1月《WTO与中国对外贸易》2005年8月《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新探》2007年4月《TheAnalysisandcount-measuresonthenewcharacteristicsofFDIentrymodeinChina》2007年8月《TheanalysisonliftingExportsCompetitionThroughCSR》2006年6月《山东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及负效应规避》2006年12月《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及对策》2006年8月《THENEWCHARACTERSOFENTRYMODEOFFDIINCHINA》2006年2月《论文化产业形成中资本的作用》2006年2月《跨文化商务谈判的策略分析》2005年2月《“绿色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建议》2003年6月《WTO进口救济制度比较及对我国的建议》2004年12月《山东民营企业“走出去”战略面临问题及对策分析》2003年12月《我国企业同跨国公司竞争战略刍议》2006年2月《国际商务理论新发展及对我们的启示》2005年9月《影响一国实施反倾销起诉的因素分析》2005年8月《反倾销预警模型构建思路分析》2004年10月“绿色条款”挑战中国农产品出口2004年12月国际托收指示书中代理法律问题2003年4月山东外经贸发展需解决的几个结构性矛盾 毕红毅,女,1963年10月生,山东荣成人。山东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学院教授,副院长。经济学硕士,硕士生导师。山东省世界经济贸易研究会理事。山东经济学院“23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重要岗位学术带头人。山东省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兼职教授。主要学习工作经历:1980.9-1984.7山东师范大学本科1984.7-至今山东经济学院教师1996-1999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在职硕士2001.2-2002.2捷克布拉格经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访问学者。主讲过《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服务贸易》等专业课程。目前主讲《国际市场营销学》、《跨国公司经营理论与实务》等专业必修课程。1999年担任研究生导师,主讲《跨国经营》和《国际贸易专题讲座》和两门研究生课程。担当4项省部级重点课题的主持人。两项厅局级课题主持人,主持山东经济学院《跨国公司经营理论与实务》教学研究项目两项。自1996年至今发表学术论文37篇,其中在国外学术杂志发表5篇,国内发表32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著作、主编教材、发表的论文情况2003.6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003.1ChinaEconomyinTransition2003.1谈我国如何运用普惠制原产地规则》2003Transnationalcorporations'roleinpromotingthecreationofmiddleclassinChina2004.1WTO与中国对外贸易2004.6利用PECA条款扩大我国机电产品对欧出口国际贸易问题2004.8欧盟东扩,中国如何应对?2004.7试析影响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改革的因素,2004.4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004.5论政府与主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日本为例2005.5ThepositiveanalysisabouttheconditionofChinesetechnologygainFDI2006.12山东的第三产业2006.8跨国公司经营理论与实务2008.1人民币汇率升值与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理论学刊2006.5欧盟农业与环境政策对山东农业的借鉴科学与管理2006.4跨国公司对我国市场的不和谐因素及规避措施山东经济2006.7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新特点与防范策略研究理论学刊2006.2CEPA-未来鲁港合作首推服务业山东商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以来承担的科研项目:2003.10欧盟东扩的贸易扩展效应及我国的市场定位分析”2003.12欧盟农业环境政策对我省农业的借鉴”2004.12二十一世纪欧盟经贸政策走向与我省对策”2006.12欧美跨国公司产业转移新趋势对山东的影响与对策2007.11山东企业如何尽快嵌入全球价值链问题研究2007.12构建山东现代制造业体系的比较优势研究2003年至今的获奖情况2004.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11《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获山东经济学院科研成果二等奖2005《21世纪欧盟经贸政策走向及我省的应对策略》获山东经济学院科研成果奖2005.11《欧盟扩展的贸易转移效应及我国市场定位分析》获山东经济学院科研成果二等奖2005.12学位论文《青岛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对策》获山东省教育厅本科学位论文优秀奖2005.10《临沂物流发展模式》获山东经济学院科研成果二等奖

231 评论

happyzhang123

枣庄学院简介 枣庄学院位于枣庄市市中区北郊,九龙山 南麓,郭村水库之畔,依山傍水,风景独好; 建筑错落有致,新老校区浑然一体。校园三季 有花,四季常青,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 枣庄学院的前身是1971年创立的枣庄市教师 进修学校,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枣庄师范 专科学校,1999年枣庄电大、枣庄教育学院并 入枣庄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改 建为枣庄学院。 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数学家、 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王梓坤先生 为名誉校长。 学校占地面积1083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 ,仪器设备总值7000万元,图书108万册;设 有文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外国语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光电工程学院、化学与材 料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 学院、体育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美术与设 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心理与教育科学学 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传 媒学院等16个院,35个本科专业,34个专科专 业;教职工988人,其中专任教师653人,教师 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388人,在读硕士、 博士教师118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258人 ,省市两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5人, 省级教学名师2人;有来自美国、俄罗斯、韩 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外籍教师多名;在校生 来自美国、韩国和全国24个省12000余人。 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 、加拿大、法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 和台湾等八个国家和地区的共十所大学建立了 友好关系。与澳大利亚南岸技术学院、加拿大 联邦技术及应用学院举办了合作办学项目,与 澳大利亚南岸技术学院、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 立技术学院、日本清风工科情报学院、韩国马 山大学、韩国平泽大学实现了互访,还与韩国 平泽大学达成了互换留学生的协议,目前双方 已有多名学生正在对方学校学习。 现有省、校两级重点学科11个,省级特色专 业5个,省级精品课程5个;第一批山东省研究 生联合培养基地,现与聊城大学联合开展全日 制硕士研究生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 生与培养工作。 近年来先后承担了一批国家973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教育规划课题、山东 省科技攻关项目、山东省博士基金项目。教师 发表学术论文36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0 余部,获得国家专利成果40余项,获山东省社 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 奖等高级别科研奖励多项。建有“墨子研究院 ”、“学习科学研究所”、“运河文化研究院 ”、“古文化研究所”、“煤化工学院”等科 研院所多个。 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把教学质量放在学校 一切工作的首位,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教育教 学质量和育人水平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达 到90%以上,研究生考取率连续三年保持在50 %以上,近年来考入国家“985”高校的学生 占考取研究生的四分之一,多名学生被中国科 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录取。毕业生质 量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涌现出了“考研、选 调生、公务员”连中“三元”的毕业生潘柳欣 同学。 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内涵 提升、质量立校,科技强校、服务地方,错位 发展、特色办学,扩大视野、国际化办学”的 办学理念。明确了“服务地方,特色发展”的 办学定位:在办学模式的区域定位上,坚持地 方性;在办学目标的价值定位上,坚持有特色 ;在人才培养的规格定位上,坚持应用型。确 立了“哑铃式”的发展战略,走“两头发展, 中间紧缩”的发展道路(“两头发展”,是指 学校事业的发展要分两头,“前一头”是指前 向一体化战略,大力加强学科建设,积极发展 本科教育、留学生教育和争取举办研究生教育 ,巩固和提高本科生的考研率,在部分科研领 域,做好基础理论的研究,努力实现“三高计 划”。即向上发展,可谓“顶天”。“后一头 ”是后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战略,大力发展 适应枣庄经济社会需要的应用性学科,大力发 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网络教育和职业 技能化的短期教育与培训,整合区域办学资源 ,扩大区域办学市场的占有率,为地方提供多 样化的社会服务,加强学生的应用型技能的实 训,即向下发展,可谓“立地”。“中间紧缩 ”,是指学校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充分利 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传递信息,实行工作目标责 任制与追究制,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学效益,逐 步实行“扁平化”管理)。秉承“兼爱、尚贤 、博物、戴行”的校训,教学、科研、育人、 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学校科学发展、创 新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学校以其优异的教育教学质量和 管理水平,先后荣获“枣庄市突出贡献单位” 、“山东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 ”、“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省级“花 园式单位”;连续12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16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授 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连续16年保持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 号。

274 评论

我是蜜桃桃

枣庄学院简介枣庄学院座落在享有“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美誉的鲁南明珠─枣庄市。学校位于九龙山南麓,校园依山傍水,建筑错落有致,文化氛围浓郁,风景典雅秀丽,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学校从1978年开始招收首届“七七级”大专班,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枣庄师范专科学校,1999年枣庄电大、枣庄教育学院并入枣庄师专,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数学家、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王梓坤先生为名誉校长。学校占地面积1183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8000万元,图书120万册;设有文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光电工程学院、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体育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传媒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城市与建筑工程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大学英语教学部等23个教学单位;现有8个联合培养硕士专业,41个本科专业,34个专科专业,涉及文学、理学、法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八大学科门类;教职工1017人,其中专任教师701人,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388人,在读硕士、博士教师118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258人;教师中有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9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省市两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8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有来自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外籍教师10余名;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和全国25个省的在校生14000人。学校牢固树立质量强校意识,注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切实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推进教学研究,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不断提高,每年有十余篇学士学位论文在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评选中获奖;近三年,在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各项大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中,共获得国际级奖励3项、国家级奖励10余项、省部级奖励160余项,30余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研究生考取率连续多年保持在40%以上,近年来考入国家“985”“211”工程院校的学生占考取研究生的四分之一,多名学生被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录取,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毕业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学校现有省校两级重点学科20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建有5个实验教学中心、9个基础实验室、14个专业实验室;是第一批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现与聊城大学联合开展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与培养工作。近三年来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973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基金、全国教育规划课题、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科技部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国家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山东省博士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等高层次科研课题77项,企事业委托的横向课题20多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0余部,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等高级别科研奖励5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成果40余项,建有“区域(鲁南)文化研究院”、“资源城市转型与发展研究院”、“鲁南农村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墨子研究院”、“学习科学研究所”、“中兴文化研究院”;“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太阳能光伏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煤化工技术研发中心”、“ 煤化工研究所”等科研院所11个。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出台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行动计划,成立了服务地方科研机构和科研创新平台,启动了“化学化工研发、机械制造研发、生态枣庄建设与生物技术研发、电子信息技术研发和推广、城乡发展与旅游规划、人才培养和教育服务、城市名片和文化建设”等服务地方项目和由校领导分工主抓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研究、区域文化研究、古城文化及场馆建设研究、农业农村改革研究、城乡发展与旅游规划、煤化工技术研究、中小数控机床研发、生物工程与制药”的服务地方重点项目;承担了“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电源系统生产线建设项目、枣庄市化工企业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联锁改造工程项目”等服务地方专项课题;全面参与台儿庄古城文化与场馆建设,加入了山东省煤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成为理事单位;与枣庄市化工、能源、生物、食品、机械、建材等领域的多家企业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十六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关系;与加拿大联邦技术及应用学院、韩国三育大学联合举办了合作办学项目;与韩国平泽大学、韩国三育大学、加拿大联邦技术及应用学院达成了互换学生协议,并开展教师及学生交流项目。学校自2006年起招收留学生,并开展了学生海外带薪实习项目,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内涵提升、质量立校,科技强校、服务地方,错位发展、特色办学,扩大视野、国际化办学”的办学理念。明确了“服务地方,特色发展”的办学方针:在办学模式的区域定位上,坚持地方性;在办学目标的价值定位上,坚持有特色;在人才培养的规格定位上,坚持应用型。确立了“哑铃式”的发展战略,走“两头发展,中间紧缩”的发展道路。学校秉承“兼爱、尚贤、博物、戴行”的校训,教学、科研、育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学校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303 评论

相关问答

  • 山东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需要的,只要是毕业生都要答辩。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

    我的宝贝叫小啦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山东省优秀研究生论文2020

    陶汉华个人简历 陶汉华 男 1951年1月生 汉族 山东省莱芜市人 中共党员 1976年12月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留任中医内科教研室。1985年12月

    沫沫晓七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2021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学士

    关于2022年山东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山东省青年导师访学研修项目推荐结果的公示经个人申请、学院推荐、学校组织专家评审,我校2022年

    RedWeiPrincess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2018山东省优秀学士毕业论文

    优秀毕业论文的作用分为以下3个方面:1、学校给予奖励:学校在奖励优秀毕业生方面还是比较大方的。如果你的毕业论文真的质量很好,被一致评选为优秀毕业论文,你可以得到

    英子888888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山东省研究生优秀论文

    1. 英语写作认知心理策略研究,《山东大学学报》,2006.102. 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写作认知心理过程研究综述,《外语教学》,2006.43. 总体态度、反馈类

    婉儿xiaotu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