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龙舞,堪称雷州半岛民间舞蹈之魂,其节奏鲜明,鼓点强劲,气势雄伟,催人奋进。雷州半岛现有东海岛人龙舞和沈塘人龙舞。东海岛人龙舞是一种大型广场舞蹈。该舞盛行于东海岛的东山镇。东山镇位于该岛的中部,历来是军事要地。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全镇东、西两街的“人龙舞”就会倾情连续演出三个晚上,吸引着岛内、岛外的群众前来观赏。人龙舞起源于明末清初。当时,福王朱由嵩带领他的余部南撤,准备到海南建立反清复明基地。相传八月十五走到该地。当地乡绅为了让士兵能够过好中秋,就把流传于孩子中间的一种杂耍组织起来进行表演。从这个时候开始,人龙舞开始逐步定型,一直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人龙舞盛行于清乾隆、嘉庆年间。清雍正十年,雷州守备师移驻东山圩,改名为东山水师营,有官兵253人,并在东山圩设有武秀才考场。自此,东山圩得以迅速发展。当时,东山圩东、西街各有一支人龙舞队伍。武秀才的考试一般设在八月十五。于是,人们白天看武试,晚上看“人龙舞”,两支人龙舞的队伍相互也展开了技艺的比赛。一时间,东山圩热闹非凡。就这样,年复一年,约定俗成,人龙舞一直舞到当代,历久不衰。它传统的演出场地是海边、圩镇小街,传统的演出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只是近年来,才走出海岛,逐渐走进“广场”和舞台,演出时间也不再限定于八月十五,只要有节日或重大庆典,它都会舞动起来。人龙舞之所以被称为“人龙”,是由于演出的“龙”全部由人组成,而不是用物构成。龙身巨长,一般由五六十人组成,有的达数百人,气势雄伟壮观。“人龙”分“龙头”、“龙身”、“龙尾”3个部分,“龙头”包括龙舌、龙眼、龙角三部分内容。这三部分是由三个小孩子分别扮演的。扮演龙头的人要同时身负这三个小孩子,双手还要同时握两个盾牌。因此,要求扮演者必须身高力大,基本功好,表演技巧熟练。“龙身”是龙的主体部分,每个大人的肩上支撑着相继做俯仰动作的小孩。小孩身穿龙服,头戴龙缨、龙冠,分节架接而成。“龙尾”的大人也肩负一小孩。“人龙”起舞时,由锣、鼓等敲击乐器有节奏地配合,扮演龙头的小孩子高举灯笼或手电筒,以示龙眼闪光。而龙身左盘右旋,上下起伏,随着龙头缓缓前进,龙尾亦随队形左摆右摇。整条人龙表演起来威武雄壮,气势宏大,场面热烈,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近年来,本地的一些曲艺家对人龙舞的结构、舞步、舞姿态、乐风、节奏进行了改革加工,形成了“起龙”、“龙点头”、“龙穿云”、“龙卷浪”等表演程式,使其更致完善,被誉为“东海一绝”。沈塘人龙舞(原始型)源于清嘉庆年间(1523年),沈塘村民为庆祝当地官宦陈仕恺新建沈塘圩而始创人龙(陈仕恺公乃进士出身,富甲雷阳,御诏赴安徽省灵壁县任丞署知县,秋满)。在中秋八月十五和十六这两日在圩街上狂欢,,忘情时把友人抬置于自已肩上,平卧肩部者手抱后者双脚,脚夹前者颈部,挨次递抬。“龙头”由身强力壮的后生担当,选一活泼可爱的小男孩用红绸带绑在龙头胸前,将点燃的香让小男孩口咬一支为“龙舌”,两手各执一支香为“龙眼”。另一小男孩骑在龙头肩上,双手执扎香为 “龙角”,“龙尾”则由龙脚倒背一轻巧,腰力较好的小男孩,双手合拢一把香挥舞出龙尾状,引龙者用点燃的香插在斗笠上为“龙珠”,这样就形成了沈塘的“人龙舞”的前身,它不化装,不着盛装,长短由人,以民为乐。几百年来,沿袭至今。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湛江、雷州极为重视民间文化建设。而沈塘为挖掘这近五百年传统文化底蕴,打造文化品牌,于是,打破旧形式,从服装到动作各方面,在不改民间艺术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对“人龙舞”进行了全新排练指导,使其融力量、艺术、动感于一体!现雷州市沈塘人龙舞已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将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不遗余力! 舞鹰雄是湛江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以武术和舞蹈为基础,模仿鹰、雄相斗相处的动作神态而创编的一套传统民间艺术,流传于廉江市的新华、河堤、安铺等地。《舞鹰雄》整个舞蹈具有很强的情节性。大意是:大肚佛从天上来到雷州半岛北部丛林之中。林中小猴带领他在林中观光。当他们走到某处,看到鹰和雄正在酣睡。这时,小猴玩心大起,他示意大肚佛隐于树后,自己则在鹰和雄的头上分别敲击一下,鹰、雄醒来之后,误以为是对方在戏弄自己。于是,发生了争斗。争头中,双方各不相让,分别用自己的绝招向对方进击。后来,群鹰参战。眼见战火越烧越旺,大肚佛急忙出来实情相告,小猴向双方道歉,于是,化干戈为玉帛,交战双方握手言和,森林里出现了和睦相处的局面。这个故事包含着人民群众对于安定、和平的幸福生活的向往、憧憬和良好祝愿。鹰的造型特征是:尖嘴、宽翅、利爪,形象机灵而勇猛。雄做成龙头凤尾,金钱豹身,麒麟角,显得强悍威武。表演套路为:醒鹰雄、格斗四门(春、夏、秋、冬或东、南、西、北)、洗脸漱口、过桥、采地青、采天青等。其中,采天青动作惊险,扮演鹰的演员要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伏在一根高杆上,然后,众人推起竖直,表现“鹰击长空”的壮观场面。难度最大,是整个舞蹈的高潮。据村民陈兆明说,大约在清朝咸丰年间,两家滩圩一带就有舞鹰雄活动了。但一直只是在地面上舞蹈。传至20世纪四十年代,梁荣章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出用一支4米高的木杆,把鹰的表演者顶上空中,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运用腹力,肚顶木杆,做高空平衡旋转和采青的高难度技巧,大大提高了舞鹰雄的表演水平。竹园村现在的鹰雄队班主是梁荣章的儿子梁宝琛,现年63岁。1988年,他率队首创双鹰上杆采青,并且把杆的高度从父辈的4米增加到6米,使舞鹰雄更惊险、刺激,具有极强的观赏性。他带领的这个支队伍曾参加首届和第二届广东省民间艺术欢乐节,被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中,广东省文化厅[1997]52号《关于命名第一批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的决定》,湛江市、廉江市先后命名新华镇为舞鹰雄之乡,该节目曾在中央电视台“东西南北中”节目中播出过。(资料参考2002年2月10日《湛江晚报》) 飘色、泥塑、花桥,人称吴川三绝。如果从表演空间看,这三绝恰好占齐水(花桥)、陆(泥塑)、空(飘色)。“三绝”表演是在每年的元宵佳节。那时吴川的大街小巷,到处人头涌涌,堪称“吴川狂欢节”。正是由于拥有这综合立体的“三绝”,吴川市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据考证,飘色相传起源于番禺,清末民初传入吴川市。由于该市的市政府所在地是梅菉,所以,飘色实际上是在梅菉镇盛行。所谓飘色,即是由若干人推着一座装饰华丽的“色板”,色板上安排好固定姿势的人物形象。据说,飘色最早起源于明末清初,先后经历了“转色”、“板色”两个阶段。转色就是在手推车中间安一个木铁轴,上面再放一块中间可以转动的有孔的板子,一两个扮成各种造型的人物(这些人物叫作“妖色”)就站在这块板子上。板色则让人物固定坐在“色台”上,服饰更为华丽,人物也增加到四个。飘色定型于1930年,老艺人陈趣珩改色梗为铁棍,使飘色看起来华丽的同时,还让人觉得非常神奇。飘色中的人物形象大都来自于家喻户晓、群众喜欢的传统戏剧中的人物,也有一些是当地影响较大的著名人物。飘色有许多种,按安放的位置不同,可分为水色、车色、船色等。吴川的飘色属于“车色”,即将小孩化妆成戏剧人物后,固定在小推车两米多的高杆上。一车称为“一板”。一板由几个人物组成,就称为几飘。如一板一人,就称为“一飘”,现在最多的已经达到一板“六飘”。为了造型上的美观计,多飘时会使人物分层次站立。表演是以巡游为主要方式,由三五个人推车而行,车上架起锣鼓,行进间敲锣打鼓。“飘色”之绝在于,由于采用了高超的隐蔽的办法,在外人看来,那些人物造型是站在一只宝剑的剑尖或者一根钓杆上,更令人称奇的是,许多人物甚至是站在活生生的小动物(如鸡、鱼等)的身上。由于“伪装”得很是巧妙,一般人很难看出奥妙何在。一些美国人把飘色称为“隐藏的艺术”。飘色表演多数时候都带有竞赛色彩,一街和一街赛,一村与一村赛,一镇与一镇赛。这就使得整个演出期间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再加上街道披红挂绿,到处欢声笑语,整个梅菉镇沉浸在一片喜庆吉祥的氛围中。过去,飘色一般由成年女性扮演,现在则多是10岁左右的儿童乔装打扮。工艺方面,飘色也已经由过去单纯的木工发展成了一门综合工艺,借助现代手段,集电影、戏剧、魔术、杂技等于一身。吴川飘色的代表队伍是梅菉头飘色队。这支队伍多次参加国内外的一些表演,获得多项荣誉。据《吴川县志》记载,吴川泥塑源于梅菉镇的瓦窑村。瓦窑村始于唐朝,开基祖姓廖,从佛山石湾迁徙而来。廖氏带来了石湾陶瓷工艺。大约是在唐朝中期的一年元宵,有个陶工随手捏了个小陶人,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观看,于是,许多陶工也争相效仿。自此,泥塑这一民间艺术延续下来。明洪武年间,由于皇帝经常派人到各处搜罗美女,引发民间不满。梅菉村的群众乘闹元宵之机,造了一套造型夸张的皇帝与皇后泥塑摆在街上,取笑皇上。此后,当地群众造泥塑、看泥塑、评泥塑的热情更高、兴趣更浓。泥塑主要取材于古代神话故事和历史戏曲人物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八仙过海、嫦娥奔月等。泥塑工艺也经历了由“土“到“洋”的发展变化阶段。过去是用稻草、竹蔑绑紧树杆作泥塑的支架,现在是用铁线扎钢筋。人们还借用现代声光电的手段,暗设一些机关,使泥塑可以摇头、摆头、上下运动。关于花桥的起源,据说,与庆祝元宵节有关。与梅菉镇只有一江之隔海村群众,每逢正月十五便纷纷涌到镇内庆赏元宵,镇内群众晚上也成群结队去隔海年烧花炮。来往过渡全靠小船,十分不便。明朝万历年间,当地春旱,江水下降,江面变窄。元宵前夕,隔海村村民吕广、吕尤兄弟二人决心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搭一座桥方便两岸居民行走。于是,就地取材,把梅菉镇所有卖猪肉摊档的猪肉台借来,搭成了一座简易桥,供人们平安快乐过往隔海村庆赏元宵。为了美化这座桥,吕氏兄弟还在桥头两侧摆满了鲜花。次年,隔海村民得到启发,租用数十艘木船,连接起来,架起一座浮桥,桥面盖上拱篷,篷内装上采灯,两旁点缀鲜花,称为“花桥”。后来,人们还在花桥的一端搭起一座观音像,想生孩子的人就采桥上一朵花,到观音像前拜一拜。花不能乱采,想生男孩的,要采白花;想生女孩的,就要采红花。此外,桥头还有摆卖茹菇和生菜的小贩在招徕顾客。据说,买了茹菇即可添男丁;买了生菜即可发财。作为传统风俗,花桥一直保留到现在。现在的花桥上,除了鲜花、彩灯外,还增加了书画展览的内容,为古老的民俗平添了不少文化味。 “八音”是中国古代乐器的统称。“安铺八音”指的则是流传于古镇安铺的一种器乐演奏艺术,距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有资料记载,安铺音乐爱好者李元明秀才对古代“八音”整改创新,采用本地特色的民族乐器,以当地传统的民间音乐曲调《报春来》、《小桃红》、《浪淘沙》等为协奏曲。这些民族乐器包括:手铃、小扣锣、小钱、木鱼、清磐、煞板、小鼓各1个,横萧、洞萧、大筒各一支,高胡、二弦、三弦、沉胡、琵琶各1架,椰胡、月琴、秦琴各2架,共21件。安铺八音队由21人组成,表演多是在街上游行进行。安铺八音的演出多在每年元宵佳节及端午龙舟竞渡时。每到这些时候,乐队表演者身穿长衫马褂,每人手执乐器1件,列队而行。操音响者走在队首,弄萧琴者跟随其后。各种乐器均缀上五彩带、丝带、绒球,五彩缤纷,蔚为壮观。行进间,姗姗举步,徐徐而行,音韵飘逸,萦回长空。街道两旁,观者如堵,男女老少,欢欣鼓舞。(资料参考《论湛江文化》) 傩舞是一种古代面具舞蹈,素有“舞蹈活化石”之称。湛江傩舞又称走成伥,是由中原及闽南传入的,主要流行于雷州市的附城、松竹、南兴、杨家、白沙、客路等镇。每年正月十五或十六、或神诞时举行。主要的目的是驱邪遣灾,祈求平安,迎祥纳福。傩舞的造型,呈现粗犷,庄严威武。面具是整块的樟木雕刻而成,色彩以黑、红、黄为主,线条朴实夸张,色彩鲜明和谐。面具造型武相豪放不羁、粗犷狞厉,文相端庄俊秀、气宇轩昂。傩仪活动是由道士在庙前设坛,向神灵燃烛、焚香、烧纸宝、供三牲。接着颁令、颁符、敬请五色旗队,八宝、飘色、锣鼓班,傩舞队等各路兵马到坛前札寨练兵,然后到各家各户赶鬼驱邪,保佑平安。之后游神。游神队伍浩浩荡荡到村镇各土地公管辖境界敬祭。游神完后,队伍回到神庙广场前,再次举行祭神仪式,整个活动宣传结束。傩舞用的敲击乐器主要有月鼓、高边锣、钢胆等三种,个别的还加大锣、大钹和唢呐。近年来,由于这一活动具有较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许多地方已经停止了这类活动。(资料参考《雷州传奇》) 考兵舞流传于麻章区湖光镇旧县村、东岭村一带,是一种大型广场舞蹈,属傩舞中的一种。当地村民在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祭祀时,村民敲锣打鼓,跳起“考兵”舞,以示“驱鬼除疫,遣灾纳福”。据清嘉庆年间编纂的《雷州府志》记载:自十二日起日开灯,连至十五夜,每彩灯或三四百为一队,或五六百为一队,放爆竹,烧烟火,妆鬼判诸杂剧。丝竹锣鼓迭奏,游人达曙,城中为最,各乡圩间有之,是曰傩,谓之遣灾,亦有至二十八或二月十二日乃傩者……旧县村“考兵”祭祀活动分为六段进行:考兵、撒粮、出征、滚刺床、送丁赐福、纸船遣灾。舞蹈自始至终由舞蹈领队主持,从早上辰时开始直到晚上戌时止。傩舞在东岭村叫做“考兵”,或“练兵”和“驱魔”,由“车”、“麦”、“李”、“刘”和“洪”五位将军(村民也称为“凶煞将军”)和土地公、土地婆组成,传说中这五位将军是北宋抗辽名将康皇麾下的战将。据了解,湛江东岭村的傩舞是由其祖上在宋朝由北方迁居福建莆田,明朝时入湛江,明末定居于此地,考兵傩的面具于明末清初雕刻,至今已有400多年,傩舞面具平时就保存在灵冈庙内。1999年3月,羊城晚报自从整版报道了东岭村沿袭历史悠久、被誉为“舞蹈史上的活化石”的《东岭傩舞》(羊城晚报1999年3月6日第八版视觉新闻)后,东岭村和东岭傩舞受到海峡两岸的广泛关注。近十年来,众多专家、教授、文人和记者纷纷前往该村考察、采访和摄影。1992年,东岭考兵傩舞被批准收入国家重点科研工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一书,引起海内外的关注。2001年11月在台湾《民俗曲艺》上发表了学术论文《湛江市湖光镇东岭村的考兵傩》。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康保成教授也曾到东岭村进行实地考察,对傩舞现象作了研究。另外,东岭村“考兵”傩舞五战将的面具图像还曾经被广东省电信有限公司采纳印制在200电话卡做封面。2007年4月“考兵”傩舞被列入湛江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8年1月,东岭傩舞队还被评为湛江市最具活力民间艺术团队。现在雷州半岛的雷州市南兴镇、松竹镇;徐闻县大黄乡;廉江市石角镇石东村;麻章区湖光镇旧县村、东岭村等处仍沿袭傩舞祭祀传统。目前,麻章区湖光镇旧县村、东岭村的“考兵”舞于1992年经省、市、郊区文化编纂成册,附上乐谱、造型、道具、动作、图解、场记等,以及说明、艺术简介,均被中央文化部选编入《中国民族舞蹈集成·广东卷》。 舞貔貅是吴川市梅菉镇特有的民间广场喜庆舞蹈。貔貅是民间传说的一种猛兽,据说比狮子更威猛。吴川市梅菉镇很久以前就流传着貔貅的故事、有舞貔貅的舞蹈。舞貔貅由数十人用盾牌相托,搭成3层人塔。第一层由28个大汉组成底层,再由8人叠成第二层,8人组成第三层。貔貅(由2人扮演)从人梯登上“塔”顶,在上面起舞、采青。舞蹈时,人塔随着锣鼓节奏慢慢旋转移动。舞蹈采用锣鼓击乐伴奏,从貔貅出场、扑食、翻滚、搔痒、戏水到登上塔顶采青等动作,分别为轻、柔、缓、急、强、劲。全套动作包括貔貅过山、过桥、上小山丘、叠牌山、上牌山等。该舞蹈的风格是刚柔相济,以刚为主,通过人体相叠,高空舞耍,运用了杂技表演技巧,使舞蹈空间感大大增加,且具有奇、险、趣的特点。 雷州石狗,是一种石刻艺术。据《雷祖志》记载,雷州是古代南蛮族的发祥地,“旧有瑶、僮、侗、僚与黎”等少数民族聚居,其中的瑶族就将狗视为“图腾”。及至唐代,雷祖陈文玉的诞生相传就是因为九耳狗的发现;“雷州”之名的由来有一种传说,就是九耳狗发现的石卵中诞出的雷祖两手中现出的。灵狗发现了雷祖,并守护着雷祖长大,于是它也就被视为护佑人类的神灵。据雷州博物馆陈志坚馆长通过对实物和发现环境的初步分析,推测现有石狗最古老的可能至唐代。石狗在雷州人的心目中,先是图腾崇拜,然后变成了呈祥灵物。人们把这些造型各异、千姿百态的石狗放置于村口、井边、房前、屋后,希望石狗能够为他们驱邪镇妖,保佑一方平安。此外,据说,石狗还有生殖保佑的“功能”。石狗的造型,也经历了抽象到具象的一个过程。到目前为止,发现最大的石狗高达2米多,1000多公斤重,最小的仅几厘米高。石狗的材质多为本地的红砂岩,在雷州市的石狗博物馆里,还有一只珊瑚岩刻的小石狗。据估算,雷州市境内现存的古石狗约有1.5至2.5万只。为了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雷州市政府从2001年初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收集工作。并于2001年11月底建起了石狗博物馆。将收集到的300多只石狗正式落户于该馆,供游人参观。据博物馆的负责人介绍,今后,将继续收集散落在民间的石狗,并有建石狗公园的打算。 蜈蚣舞是雷州半岛南部徐闻县乌石镇的一项群众性文娱体育活动,一筇般在每年中秋节期间进行表演。传说古时乌石港曾遭瘟疫,渔村萧条,后来乡民相约共驱瘟魔。为表同心合力,各人以缆绳系腰连成长队,入夜时手执香火进港驱邪。队形舞动 宛如蜈蚣爬行,神态惟妙惟肖,故称“蜈蚣舞”。蜈蚣舞活动由三支队伍组成。一支是锣鼓队。由锣、鼓、钹合奏着,在蜈蚣队前头引路。另一支是蜈蚣队,由59人牵动着一条长达一百多米的大绳,三名青壮年在前头牵引绳头,腰扎小绳连着大绳,头戴竹笠,手握点火的香把,左右开弓,对面互举,背向前进。大绳尾端,由二人各背着一个一个插满密密麻麻香火的猪笼,再由四名壮士扶持着,让其假扮醉汉大绳两旁由50名青壮年腰扎小绳连着大绳,个个头戴竹笠,笠上插满香火,双手拿着点上香火的香把,随着锣鼓节奏,左右来回,沿着大绳跳起蜈蚣舞。另一支队伍是由数十名青少年举着火把在两旁照亮着前进的道路。蜈蚣队伍所到之处,炮声雷鸣。一百多米长的香火点点成线,有曲有直,有圆有方,景象壮观,酷似真蜈蚣在蠕动。(材料参考中叶春生著《广府民俗》) 醒狮舞是广东地区较为盛行的一种舞蹈。醒狮与北狮不同。北狮四脚着地,酷似真狮。醒狮只有狮头,舞者两脚着地,狮身以一块布(红、黄、白、绿、蓝等颜色)盖住狮尾的另一名演员。醒狮分为地狮和高桩狮两大类。其中,文车醒狮属于高桩狮。文车村素有习武强身的传统。醒狮往往由武馆的带头操持。该村的醒狮已了百年的历史。近年来,他们的高桩狮技艺日趋进步,频频参加国内各种比赛,成绩不俗。文车醒狮演出时的高桩总长度约为16米左右,最高桩3米,桩间某处设索桥,索桥长1米。桩间距约38公分,桩面30公分。表现的内容是:一头狮子,睡醒后,穿越丛林,跨过沟壑,到山巅采取灵芝(即采青)。表演的套路主要包括:巧踩梅花桩、勇闯七星阵、荡过藤索桥、飞越险悬崖、智取灵芝草、喜庆归山林。,表演时,文车醒狮威形威神俏,刚猛健硕,英武骄健,气势逼人。既有高难的动作,更讲究幽默风趣,重视从细节上活灵活现地表现狮的神态,观之惊险有趣。文车醒狮先后在2002广东省首由民间艺术邀请赛、2002湛江民间醒狮表演艺术大赛和2002年中国(湖北荆门)国际醒狮邀请赛上获得奖牌。 白戏,俗称“白戏仔”,主要流行于廉江市,是春节期间民间庆典活动之一。据说,白戏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这种戏,用本地白话民歌演唱,辅之以自制的简易木偶,一般二至五人即可演出。由于是采用竹筒配击节奏,又称为“木鱼班”。这是最早的白戏雏形。道光年间,白戏发展已经进入兴旺时期。唱腔不断革新,音乐曲调不断丰富,木偶制作引入粤剧脸谱,技法细致逼真,逐渐成为一种成熟的地方戏。白戏的演出舞台,多以临时舞台为主,大都搭在村口、街边。舞台装置简单,背景挂活动画布。白戏的代表人物是以曲龙村戏班。周围村庄的许多人都到该村学艺,学成后,往往打出“曲龙班”的旗号,到各地巡回演出。(资料参考2002年2月10日湛江晚报) 雷州歌,简称为雷歌,是雷州半岛人民喜闻乐见、流传颇广的一种即兴表演的民间文艺形式,演唱时采用本地雷州方言。长期的劳动和日常生活中,湛江人民总结出了许多生活、生产经验和教训,他们把这些经验、教训总结成歌谣,在田间地头、村头巷尾,即兴演唱。雷歌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民谚。这时的雷歌以生产生活经验为主,句式简单,字数多少不一,可诵可念。二是歌谣。这时的雷歌句式长短交互使用,歌词四句成组,基本押韵。三是歌藤。因为这时的雷歌词意缠绵不绝,有如树之缠藤,故称“歌藤”。这时的雷歌最接近于现在的雷歌,每句七字,四句一首,一、二、四句押韵。押韵特别讲究,如第一句基本用阳平声定韵,第二句用阴平声韵,第三句一定不能押韵,第四句押平声韵。在经历过这三个阶段之后,今体雷歌正式定形。数百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棵奇葩越开越繁盛,越开越逗人喜爱。雷歌形式多种多样,有对歌、有独唱,内容丰富多彩,所涉颇广。其中,最重要、最有特色、也最为成熟的应该是姑娘歌。姑娘歌是雷歌从“自我歌唱”发展为“为人歌唱”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歌姑娘为主,而以歌童为辅。姑娘歌以说唱为主,歌姑娘与歌童对唱,或大胆地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情义歌),或诚恳地劝告世人(戏世歌),或歌颂神灵、祈福求安(颂神歌)。对唱时,现场非常热闹,对唱者如珠妙语,令人忍俊不禁。对唱的如果是兄弟姐妹之间的,激烈还有一定限度,但如果发生于群众歌手之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由于这种对唱要决出高下,比出高低,登台的总是临战经验丰富的艺人。对唱时,往往是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各不服气,每个歌手都使出浑身解数,或借题发挥,或避重就轻,最后,常常要发展到刁难的程度,以求从气势上压倒对手。这时的姑娘歌就变成了“斗歌”。由于雷歌是一种口头的民间文艺,流传下来的不多,但是近年来,不少有识之士已经开始注意这方面的工作。由张竹西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雷歌三百首》收集了流传于民间的三百首优秀雷歌。吴建华博士在她的著作《雷州传统文化初探》一书中,除了枚举一些雷歌外,还对雷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可以说,雷歌正在日益显出它的活力和生机来。蜈蚣舞是雷州市乌石港先民创造的一种祛邪消灾、祈盼安康的民间民俗舞蹈。该舞起源于明代,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张天时、陈志坚、陈火旺
张天时
张天时,福建省安溪县长坑乡祥泉村人,字长和,号贻尚,出生于中医世家,“内安溪”知名老中医。 20世纪60年代,被派往蓝田乡进德村、益岭村等偏僻山村,当了20多年的赤脚医生。那时医疗条件差,农村生活艰苦、缺医少药,对经济拮据的患者,张天时总是分毫不收。
后来,张天时到长坑医院工作,医院的中医门诊也因他的精湛医术而远近闻名,每天有100多号人前来就诊,他常常忙到忘记了吃饭。 1995年,张天时退休。
退休后的张天时坚持在儿子的诊所坐诊,那时候交通不方便,慕名远道而来的患者,有的用人背,有的用担架扛,中午,家中常常要多做些午饭,免费给患者或家属提供午饭。去世的前几天,有病在身的他心里牵挂的,依然是前来就诊的人们,手发抖写不了字,他就叫来孙女帮忙打下手。
陈志坚
陈志坚,博士生导师。男,汉族,1966年1月出生于安溪县长坑乡南斗村。1985年毕业于福建师大生物系。1986年8月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1991年5月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生化博士学位。1991年6月到美国圣地亚哥肿瘤研究所任博士后。
1993年6月到美国波士顿肿瘤研究院任研究员。他潜心从事肿瘤研究工作。志坚教授在美国医学院从事肿瘤研究工作,是一位成就卓著的青年专家。
陈火旺
陈火旺(1936—2008) 福建省安溪县人,1956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数学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复旦大学助教,1970年调长沙国防科技大学任教员,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教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兼研究所副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等职。
1990年授少将军衔。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2008年2月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逝世,享年72岁。
扩展资料:
人文历史
茶香钟神秀,地灵毓人杰。唐宋以来,长坑就成为安溪著名的手工业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到东南亚及非洲等地。这块飘香的土地上人才辈出。如:为官廉洁、学问文章著称于世的清朝进士官献瑶,捐赠巨款支持孙中山进行革命的侨商官光厚。
在现代,则有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陈火旺中将,国际知名电脑专家苏聪颖,美国医学生化专家陈志坚以及铁道部第十六工程局局长陈树林等。台塑大王王永庆、王永在兄弟也祖籍长坑。
经济发展
长坑乡茶叶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大力调整优化茶叶结构,继续围绕”一线两片”的整体规划,打造长坑乡茶叶基地、长坑乡公路两侧茶叶基地示范茶叶的大格局。深入实施茶叶优质茶叶工程,落实现代化茶叶管理技术,实现茶叶生态化、设施现代化、管理规范化。
加快省级旱作高效茶叶示范项目建设,按照在示范区内建设1茶叶基地茶叶的规划,积极引进推广茶叶价值品种500亩,初步形成长坑乡公路两侧发展高效设施栽培茶叶的基本框架。搞好标准化茶叶基地建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长坑乡
蒋纬国的生母是津渊美智子。
关于蒋纬国的生母是谁,香港出版的《蒋纬国传》(《广角镜》台湾问题丛书之一,李达编著)中的叙述较上述传闻更为详实。书中说:蒋纬国的生母是一位名叫津渊美智子的日本人。
辛亥革命前夕,蒋介石、戴季陶、陈其美等人相继赴日本留学,由此与津渊美智子结识。当年的戴季陶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美智子倾心相随,两情相悦的结果则是安国和纬国两个儿子的先后降生。1916年,戴季陶携美智子由日本回到上海。由于政局动荡,戴、蒋等人的生活奔波无定,美智子于1920年返回了日本。
蒋纬国首次公开谈身世:
1989年初,一些报纸刊出《蒋纬国首次公开谈身世,姓蒋姓戴仍是谜》的报道,说蒋纬国表示“对自己究竟是蒋介石之子或是戴季陶之子之谜,迄今亦无法证实”,并“希望能多找点资料弄清楚”云云。“蒋纬国是蒋介石领养的戴季陶之子”,这是民革奉化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毛炳岳先生亲闻当年教蒋纬国养母姚冶诚学文化的陈志坚大姐说的。
她还说,只因蒋介石对纬国视若己出,自家人讳莫如深,其他人也就一直不便泄露,是以至今罕为人知。陈志坚,浙江奉化人,一生独身,1984年初逝世,终年90岁。
她生前谈到蒋家的事,如数家珍,对蒋纬国的身世一清二楚。陈志坚的叔父与蒋氏一家为世交,晚清时,她在奉化作新女校与已婚的蒋介石发妻毛福梅是同学。以后,陈志坚毕业于湖州育婴师范。1913年,蒋介石在上海纳姚冶诚为妾。
当时袁世凯窃据了民国政权,革命党人处境恶劣,蒋介石便携姚氏回故里奉化溪口居住。因姚氏出身寒微,未曾入过学,蒋介石乃聘请年仅20的陈志坚为家庭教师,教姚氏学文化。那时蒋家住的是二间一弄祖遗老屋,姚氏与婆母王采玉同房,住在后半间;陈志坚与毛氏同房,她们原有同学旧谊,此时食宿与共,更为亲热。陈在蒋家断断续续生活了10余年,姚氏移居县城、宁波、上海、苏州,都随同为伴。
她曾说:“蒋不常在家,要我伴同姚氏生活,是别有用意的。”她还常说:“我于民国二年初到蒋家时,毛氏所出的经国刚4岁(1910年生);后来看到蒋介石领了纬国回乡交姚氏抚养,纬国也是4岁(1916年生)。”当年讲岁数一般算虚岁,可见纬国到蒋家是1919年的事情。
坚强的人像一颗金子,无时无刻不放出光彩;而脆弱的人又像一颗顽石,即使放在耀眼的金盘中也不会得到别人的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坚强的议论文一】
意志,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力量。当它在生活中表现出来时,你就会发现,这股力量没那么容易控制。例如,当人们想要实现一个目标时,这些人就会分成三个种类:第一种是遇到挫折就马上败下阵来,放弃一切。这样的人绝对不可能成功。第二种是会在困难面前拼搏一段时间,但最终会停滞不前,这时,他们就会说“算了吧”、“足够了”这类的话。只有第三种人最可敬,那就是意志坚强,永不动摇的人。遇到困难会勇于拼搏,充满自信,最终会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而大多数人的心里都会想:我要做意志坚强者。但是这里的大多数人总会觉得有坚强的意志是非常容易的,所以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他们将会堕落为第一种或第二种人。其实,拥有意志并不难,但是如果自由控制它却并不容易,这里面有许多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欲望。 欲望,也可以叫放任自我,它是一只人生路上的拦路虎。有坚强意志的人,绝对可以战胜它,反之,没有坚强意志的人,会任由它摆布,当人们任它摆布时,就会产生一种状态——堕落。 堕落是一种极差的状态,它会使人麻痹,降低人的自控能力,从而产生侵蚀人意志的后果。最终热让人迷失人生方向,走上一条违法犯罪的不归路。 人的未来是要靠自己来发展的。我始终坚信:能为大事者,必不拘小节,坚持不懈,自强不息。“天降奖大热于斯人也,必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才是意志坚强者应经历的。 坚强的意志,是人生之重。人之一生,坚强意志也必须随之一生,它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
【坚强的议论文二】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世界上最坚强的东西是什么?是血肉之躯里深藏着的意志,摆在面前的是这样一个人的履历:他,21岁时做生意失败;22岁时,角逐州议员落选;24岁时,做生意再次失败;26岁,爱侣去世;27岁时,一度精神崩溃,曾想到自杀;34岁时,再次落选;45岁时,提名副总统落选;49岁时,角逐联邦众议院再一次落选;52岁时,当选美国第十六届总统。这个人,就是阿伯拉罕·林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无疑,林肯的举动给全世界的人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他用行动向我们证明了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很多人看到这则故事,都对林肯表示敬仰,可的是到最后的淡淡一笑与抛于脑后。 很多时候,我们有目标,也准备去实现,却因种种原因最终选择放弃。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没有能力,而是不懂得怎样展示自己。 也许你会说,如果每个人都像林肯那样,那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伟大的人甚至总统吗?我要说的是你那样做了,至少会比现在过得更幸福。 也许你是一个知足常乐的人,也许你对权力、金钱、荣誉通通都不在乎,也许你想做一个低调的人,但是,不是人人都能低调的起来,可以低调的理由是随时都能高调。 又或者你对林肯抱有嘲讽态度,或许你会说何必再一棵树上吊死,可是,至少人家努力过,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可你呢?连努力也不曾奢侈过。 天上不会掉“馅饼”,但你可以自己“制作”,任凭你做多少,有这样一个好“手艺”,还怕没“馅饼”吗?若你自己没斗志,就算天上掉“馅饼”,你也未必接得住。 时常有人会认这样一个冷笑话:“一个断了翅膀的鸟儿还能在天上飞,只是为什么?”答案是“坚强”。这的确很冷,但是,这只鸟儿的确很坚强,如果我是一只鸟,断了翅膀,我未必飞了起来,这不是自嘲,既然一只鸟都能以一颗坚强的心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你难道不能吗? 朋友们,请记住:坚强铸就人生。在困难来临的时候,不要逃避,用坚强之心、努力之剑向它发起挑战,成功也必定离你不远,相信自己,你就是人生的成功者。
【坚强的议论文三】
因为坚强,贝多芬谱写出了最后的欢乐颂;因为坚强,海伦·凯勒用微笑面对黑暗;因为坚强,霍金用生命与命运作斗争。自古以来,多少伟大的人物用事实证明,只有坚强的意志才能造就成功的道路。
坚强,是一种支撑生命的力量。霍金,一个只能靠机器说话,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却震撼了世界。在他21岁时,命运与他开了个玩笑,他患上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更悲哀的是连心肺功能也丧失了。但霍金并没有被****,他坚强的克服种种困难挫折,奋发努力,最后不仅拿了沃尔物理奖,还创立了宇宙之始是“无限密度的一点”的着名理论。霍金用坚强造就了全新的生命。
坚强,是一种不畏死亡的勇气。杨靖宇,一个令日本人为之震惊的中国英雄。1928年在东北等地一从事秘密革命工作的杨靖宇曾五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但他坚强不屈。更是在冰天雪地里与敌军周旋长达7年之久,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他依然屹立不倒,带领队员战斗。有着坚强意志的他即使在没有粮草的情况下依然与敌人顽强斗争,最后壮烈牺牲。杨靖宇用坚强筑起通往胜利的道路。
坚强,是一种百折不挠的毅力。歌德说过“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摇摆。”想必大家都知道荣誉的代表——诺贝尔奖,一个以诺贝尔为名字的国际大奖,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他成功背后那辛酸的过程与坚强的意志。在诺贝尔30岁时,他为了做炸药实验,建立了一个工厂,但不幸的是,工厂爆炸了,他的弟弟也因此身亡,诺贝尔的父亲更因此引发脑溢血,从此半身瘫痪。然而,在这巨大的困境中,诺贝尔并没有因此倒下,坚强的意志使他继续奋斗,一次次的实验,一次次的失败,纵使世人冷嘲热讽,他依然坚持,上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发明了l雷管,诺贝尔赢得了巨大的成功,从此走上人生顶峰。他一生获专利发明权355项,还用他巨额的财富创立诺贝尔奖。诺贝尔用坚强塑造了永恒的辉煌。
倘若霍金没有坚强的意志,不是一个坚忍的人,那么世上就不会有那么伟大的理论;倘若杨靖宇没有坚强的意志,那么中国历史上就会多一个残害民族的奸人;倘若诺贝尔没有坚强的意志,那么世上就不会有诺贝尔奖。因为坚强,才会有一次次的成功,一位位伟人,才能不被困难挫折。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有能力走向通往成功的道路。
相信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特别是作为主要学习作文类别之一的议论文,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它主要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表明作者的观点或阐明道理,或反驳别人的意见,指出其谬误。那么议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坚强的议论文范文(精选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生漫漫,多少风雨伴着我们成长?多少汗水需要我们付出?多少泪水又值得我们回味?
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谁敢说太阳明天不会升起?谁又敢说太阳每天不是新的?
这阳光是人生路上的希望之灯,将堕落,黑暗的心点燃,让它重新绽放光彩。在这荆棘蔓延的人生路上,那颗火热的心受伤了,是这阳光将它愈合,重新坚持自己的梦想!
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的在梦想之路上探索。即使受伤也可以坚强地笑。因为,只有挫折能使成功变得有价值,有意义!
正如小草,它的外貌,形态是如此的柔弱。可谁又曾想过它的坚强?它为了生存,为了阳光,曾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为了梦想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为了梦想而努力。它虽柔弱,但它又是无比的坚强。从它身上我读懂了生命的坚强!
梦想之峰是如此的高大,而我在山脚下,顶峰是我要达到的地方。即使遥远,即使坎坷,即使遍体鳞伤……也不会放弃!因为我知道我可以坚强地达到顶峰!眼泪不是脆弱的,那是向困难的宣告!这种眼泪是值得回味的!值得珍藏的!
梅花在冰雪中绽放,在冰雪中挑战。这傲骨是坚强之花的现身,是坚强种子的蔓延。即使在冬夜也有雪花为之相伴!不寒酸,不悲伤!它没有眼泪,只有傲骨与它相伴,成为心灵的寄托。这寄托是坚强的升华!
坚强的光环照耀着我;坚强的翅膀伴我飞翔;坚强的泪水为梦而流!我不怕,我不怕黑暗;不怕孤独;不怕挫折。但最怕失去坚强!失去我精神的寄托。只有那坚强的精神使我成长,伴我飞翔!
在坚强的世界里,我有活力;在坚强的世界里,有我那最真挚的心;在坚强的世界里,我可以冲破风浪迎接一个新的世界!
在我读懂它的同时,它已成为我心灵的寄托。因为梦而飞;因为坚强而微笑,这微笑是我人生境遇中最美的光芒!
世上有各种各样的财富,磨难也是其中的一种。澳大利亚有一个地方是袋鼠经常活动的场地,那里食物丰盛。为了让袋鼠更好的生活,当地的环境部长将这里划成“野生袋鼠活动地”,又下令将袋鼠的天敌——狼全部猎杀掉,连其它一些食肉动物也没能幸免于难。
由于没有了天敌,袋鼠们生活得自由自在。看着袋鼠们无忧无虑地生活,环境部长高兴地笑了。可不久发生的事却使他始料未及:由于袋鼠失去了天敌,它们就大胆地四处觅食,导致那里的植被被它们吃的面目全非,而且袋鼠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渐渐地控制不住了,严重的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狼猎食对袋鼠来说是一种磨难,使它们只能在一定的范围觅食,更能够控制自己群体的数量,保持生态平衡。正是因为袋鼠没有了天敌,失去了磨难,才失去了更好的生存机会。看来有时失去磨难,就等于失去最珍贵的财富。左小翠是个饱受磨难的女孩儿。10岁那年,她失去了右手,梦魇般的悲剧使她一度感到了绝望,甚至想到了轻生。可她又想:“我虽缺少右手,可我还有左手,我的左手还可以为我撑起一片天!”于是,她每天坚持用左手写字。刚开始的时候,字写得歪歪扭扭,像小虫在爬。
经过一翻努力,她的字越来越漂亮,在学习上也名列前茅,取得一次次好成绩。升上高中,她学习更刻苦,成绩稳步上升,她还参加了四川省中小学生的作文大赛,所做的文章《来自天国的请柬》,获得全省一等奖。多么坚强的孩子啊!正是她在磨难的面前不退缩,才使生命之花美丽绽放!只要我们都像她一样能够接受磨难的挑战,磨难就能变成人生的一份财富。事实证明,只要我们不向磨难低头,敢于向它作斗争,你就会把它征服,这样,磨难就是一种财富,我们就会拥有成功的喜悦!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孟子说过的话。
自古圣贤多磨难。很多时候,往往没有经历磨难,难成大器。表面上看,磨难的日子是苦涩的,可怕的。它可以使一些人意志低迷消沉,无法奋起。但磨难可以说又实在是我们生活中最真诚的朋友。因为真正促使你成熟,促使你坚强、再接再厉、百折不挠,能够鞭策你取得更大进步的不是别人,在一定的意义上正是我们生活中所经历的磨难。
有时候,人生中有价值的事,并不是人生的美丽,而是人生的酸苦,司马迁在备受曲解,遭到宫刑的情况下,发奋着书,写下经典史书《史记》;李时珍如果不是三次落榜,决心从医,他可能就不会写下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小仲马也是在多次退稿再投,受挫不馁的情况下,终于撰写出世界名著《茶花女》。古今中外,在成业上有建树、成功的人士,他们成名之前大多数都经历着生活中的各种磨难。由此可见,我们应该感谢生活中的磨难。感谢生活中的磨难,给我们带来成功的机会和胜利的奇迹。
我们每一次战胜磨难的过程,其实就是超越自我的过程,其实就是超越自我的过程。但是,生活中也有一些胸无大志的人,只是将磨难看成了洪水猛兽,患得患失、自暴自弃,最终也只能虚度了光阴,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红花感谢绿叶;蜜蜂感谢花朵;大树感谢太阳、大地、雨露,正是它们的存在、奉献、馈赠,才能使红花、蜜蜂、大树造福人类。人生的经历不可能一帆风顺,我要感谢所经历或将要经历的磨难,它带给我力量,让我积累经验,使我坚强振作起来。磨难是我们“真诚的朋友”,没有磨难的社会无法进步,没有磨难的人类无法存活。我们今天的繁荣是祖先一代代不怕艰险、无所畏惧、披荆斩棘发展过来的,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从磨难到进步的历史。
所以,我要感谢生活中的磨难!
坚强,是一个很抽象的一个形容词。小时候,我以为跌倒了爬起来就是坚强;长大后,我以为考试失利后,不气馁就是坚强;如今,我以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就是坚强;人生,就像一个跑道,站在和别人一样的'起跑点,和别人一起努力。如果,你想对我说;为什么我学习不好,别人学习那么好呢?为什我总是输给别人呢?我给你的回答是:应为你输在了起跑线上。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别人选着了坚强,你选着了放弃。
当你考试失利的时候,你总会说:又没考好,但是如果反过来,在学习这个过程中,你努力了,你坚强了,没有被那无聊的作业和老师的批评打倒,那么你现在应该和别人一样欢呼喜悦了吧。就像那些高等的企业,他们每一个人都是白手起家,也会受到质疑和排斥,但是,他们没有被打倒,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所以说,那些弱者永远都不知道什么是强者,应为他们从来没有“拜访”过坚强,那些强者永远都不知道什么叫作“放弃”因为,他们这一辈子,从来没有和“放弃”这个人打过交道。
如今的我,现在的我,站在和别人一样得起跑线,现在,没有分出胜负,而再过10分钟,今天的强者就该出来了。预备‘跑’体育老师发话了。20秒这么一个短短的时间,就已经拉开差距了。
我有点泄气了,我抬头望了一下蓝天,这时候我在想“星球上有强弱之分吗”?突然间恍然大悟,即使我不是今天的这个强者,但是,我也不要和弱者这个“人”打交道。又过了5分钟,显然,有些人已经选着了放弃。已经开始和散步没有什么区别了。而有的人,虽然体力也以透肢,但是,他们没有私豪意愿停下来,不论跑的快与慢,而在于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没有选着放弃。而我,又该选着什么呢?我不想做提个失败的人,于是我选着了坚强,我要做一个强者。10秒、20秒、30秒、40秒……终于比完了。我没有拿到第一名。但是我不承认我就是一个弱者。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选着了坚强。虽然说我现在憋得喘不过来气,但是,我是快乐的,打字心眼里快乐。
坚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分出强者与弱者。既然都是一样健全的人,我们为什么不选着坚强呢?我们为什么不选着做一个强者呢?
人生之路是人一步步走来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坎坎坷坷;总是需要在磨难中跌倒,在磨难中爬起,在磨难中坚强,在磨难中成长。
在生物圈中,每一种生物从出生到死亡,时时刻刻不是充满着磨难。
每当一种弱小动物在出生后的那一刻就一定要学会奔跑,不然一定会被它强大的天地吃掉,你也许听过那个故事。
鹿妈妈在一片美丽的大草原上生下了一只可爱的小鹿,鹿妈妈顾不得舔净它那血淋淋的身子,用角拱它,折磨它让它爬起来学会奔跑,这时,一只老虎出现在了鹿妈妈的视野中,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小鹿经受住了出生以后的第一个磨难,它跟着妈妈逃过了成为老虎口中之食,正是小鹿克服了自身的磨难,学会了奔跑,战胜了死神。
在人生的成长中也需要不同程度的磨难,并让你在这场磨难中带到一个启发,获得一种自强的精神,而正是这种精神使得你在成长中获得一种跟高的境界。
就像爱迪生一样,在他刚出生时,谁也不知道他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谁也不知道是他给人类一个更光明的世界。
然而在当初,在他做实验是,他是经历过多大的磨难啊。
成长需要磨难,就像一个企业当他经历过磨难之后,他才会让世人知道他知道他的一切。
人生的道路不是平平坦坦,在这条道路上,总是会有许多大石头挡住你的去路,它便是磨难,当懂得怎样去绕过它,去克服副它时,那么你就会又一次想人生迈向一大步。
我的信念只有两个字:坚强。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这样一段话:“当一个人身体健康,充满青春活力的时候,坚强是一桩比较简单和容易的事;而只有生活用铁环把你紧紧箍起来的时候,坚强才是光荣的事情。”是的,坚强就是有打击永不颓唐,有挫折永不服输,有失败永不妥协,有碰壁永不迂回,有伤痛永不呻吟……
在风沙肆虐的春,沙砾抨击我的胸口,狂风撕扯我的长发,我迎着风,无畏挺立;
在烈日炎炎的夏,阳光狠毒地灼伤我的皮肤,刺痛我的眼睛,我顶着烈日,桀骜不驯;
在凄凉萧瑟的秋,鸿雁的哀鸣冲刷我的意念,激荡我的泪滴,我抿住嘴唇,永远微笑;
在天寒地冻的冬,咄咄逼人的寒气冻僵我的手指,扼住我的呼吸,我燃烧激情,与雪共舞……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因为坚强,我从不屈服。
坚强是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别而不伤;坚强是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老而不靡;坚强是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挫而不怅;坚强是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败而不屈。
坚强是梅的笑傲冰雪,是雪莲的流芳巅峰,是仙人掌的驻守大漠,是白杨树的守望戈壁……
坚强着,贝多芬奏出高山流水的乐音;坚强着,张海迪第一百零一次无悔地站起;坚强着,霍金把思绪放飞到无垠的宇宙……
正是因为有坚强,才让人生中所有的挫折,所有的哀伤,所有的叹息,所有的惆怅,都熔炼成一股从脚底涌起的壮志豪情,激励着人生踏过荆棘和崎岖,走过风雨!
坚强,我惟一的信念!
看那雪地里的青松;看那石缝里的小草;看那矗立在高山上不畏严寒的梅花。是什么支撑着他们?给了他们勇气?又是什么点缀了他们?
坚强,是坚强支持着他们,是坚强给了他们勇气,亦是坚强点缀理他们。
坚强——铮铮铁骨的精神。
看那雪地里唯一一条与众不同的风景线,它给白雪皑皑的神州大地增添了一条代表着生命活力的风景线,增添了一条不愿屈服的风景线。
对,它是松,是青松,是不愿被折服的青松,它告诉我们一定要坚强,一定要有“任风雨来袭,我自归然不动。”的铮铮铁骨之气节。
坚强——冲破石硕的动力。
瞧,又一个小生命诞生了,又给大地点缀了一丝绿意,但又有谁知道呢?它探出头来“窥视”一下这个世界需要多大的勇气,需要多少汗水?
它从来没有放弃过,从来没有灰心过,因为它坚信自己一定能过成功,只要自己坚强。
因此,他又告诉我们,任何一点“绿色”不是上帝送给我们的,而是我们送给自己的。
坚强——一种骄傲的资本。
不是有句诗叫做“宝剑锋村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嘛!梅花固然美丽,但它的美丽,是经过风雨的吹打,严寒的磨砺得来的,是用自己的坚强换来的,难道它不可引以为傲吗?
所以,梅花又告诉我们,想要得到赞扬,坚强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有了坚持,你才有骄傲的资本。
坚强,是生命的动力,带给了我们永恒的成功。
当我还是幼小无知的孩童时,整天哭哭啼啼的令大人烦;当我稍微懂事的时候,我又有很多的疑问,让大人们面对我感到无奈;当我成熟后,我便学会了坚强,我有了自己独立的想法和对问题的独到见解。
每次看到身边的人在哭时,我总会不加思索地走过去,对她们说:“做人要坚强。”我时常告诉自己:要做一个坚强的女孩,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要把它埋藏在心里,然后再与它进行斗争。我坚信:如果我逃避,我会永远在黑暗中摸索;如果我勇敢去面对,明天的太阳将会更加的明媚。
在茫茫人海中,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虽然有时的生活环境令人痛苦,但它毕竟只是影响一个人成长的外界因素,最重要的还是在于自己是否能够正确的去对待。周敦颐的《爱莲说》说得好,莲花虽然生长在淤泥里,但它“出淤泥而不杂”。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挫折和不顺心的事。但请我们振作起来,每一次的挫折都是给我们人生中的一次考验,只有经受得住磨练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勇敢的人。曾记得自己在学习中一次次的失败过,时间一长,我也厌倦了,开始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但是,当我清醒后,我又顽强的告诫了自己:为了父母,为了将来,我要坚强,我没有权利来使自己变成一个不起眼的人,我只有向着前方,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才能够报答父母的养育这恩。
尽管每一次成功只有一小步,那也是成功的阶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斩地消除了心中的伤痛。然而,世间的很多事情都是让我们无法安下心来的。当我看到一些高考的学生落榜后,他们那无所事事的在社会上晃荡时,我真的很愤怒,其实,金钱和地位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人生一切,而是靠于自己后天的勤奋与努力,而对于一些落在别人后面的人,不应该卖弄自己,要踏踏实实的做人,尽自己的努力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这样,自己总有一天会出人头地的。
随着交往的增多,我们结识了很多的朋友,我们总是在一起嬉戏着,快乐着。每一次偶然的相逢,都让我们喜笑颜开。虽然只有短暂的几分钟,但就在这短暂的几分钟中,融入了多少的情感啊!我们从不后悔自己所结交的朋友,因为是朋友们,感化了我们内心那块坚硬的石头,使我们明白了什么是“友谊”。然而,在这条道路上,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完美,我们难免会产生一些予盾。在这时,我所追求的原则是:弄清原因,紧迫不舍。或许人生就是这样吧!只要你顽强拼搏,明天的你将会笑得更加灿烂。偶尔的几次难关过后,就不由地悟出了这样的哲理:矛盾只会让我们更加真实的了解对方,而不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拉开。
随着年龄的增长,让我们变得执着了,我们带着梦想,一齐向前冲。没有梦想的人,他的前途是渺茫的;对于有梦想的人,他的眼前是一片温暖的阳光,不论前面有多少的困难和艰险,他都会通往直前。
拉梅奈曾说过:“不懂得苦难裨益的人,并未过着聪明而又真实的生活。”人生就是这样,有酸有辣,有甜有苦,但只要我们拥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永放弃的信念,就一定会感觉到“苦尽甘来”的滋味。同学们,没有付出又哪来的收获,没有风雨又哪来坚实的人类呢?让我们一起奋斗吧!创造出美好的明天吧!相信自己:只要坚强,就一定能战胜人生的堤坝。
俄国著名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一时的失误不会毁掉一个性格坚强的人。”这句话给我以很深的启迪。
失误,人人都有过。人生一世,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在不断犯错误、不断失误的过程中成长。然而,失误却成为现代人很恐惧的一个词汇,稍微遇到挫折就垂头丧气,惊慌失措。每个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发展的变化之中,一个人的一生是不断发展的,不可能一成不变。成功和失误都有现代社会赋予它特定的意义,主要看我们怎样去对待。
20世纪初,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杰克在通往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经过了无数的挫折。起先,他的稿件被一一退回,房间里的退稿足有5英尺高,但他还是典当掉手表,买回邮票和报纸,在阴暗的我始终继续写作。经历过无数的挫折、困难,在通往成功的荆棘之路上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直到成为著名的作家。
发现了化学元素“镭”的居里夫人个创造了无数伟大发明被誉为美国“发明大王”的爱迪生,又何尝不是经历了多次失误,失败数次才取得的成功呢?
一位学者说过,“我失败了三次”与“我是个失败者”是两个迥然不同的命题。性格坚强的人可以承认自己失败过三次、十次、百次,却永远不会承认自己是个“失败者”。
失误是人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可能是激励一个人快速成长的一面镜子,也可能是毁掉一个人得陷阱。同学们,让我们拿出勇气与毅性,正式每一次失误,永远记住一句话:一时的失误绝不会毁掉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小草这个听着并不坚强的植物,有什么好说的呢!可能有些人会这样认为,认为她并不,有什么好说的。可是,你们知道吗?小草从出生到长大,经历了多少磨难?小草,你一开始是在地下,没错,但是当你开始发痒的时候,你却要从地下钻出,你把打的的表皮衣顶开,你的小脑袋从底下探了出来。
这就是小草要经历的最大的磨难还是她经历磨难后,得到的却是光明,他不需要再面对那些黑暗的地下她可以赏析她周围的一切美好景物,可以和其他的小草们聊天嬉戏。
当然做人也是这样,做人也是要经历苦难的,甚至比狭长的困难要更大更艰巨但是在经历苦难后,捡到的解释,彩虹,人是要经历磨难的,磨难的背后是美丽的,人只有经历了磨难,才能理解母爱的背后是多么的美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过磨难,才会变成一把锋利的宝剑,只有经历了磨难,才变成一只最坚强的梅花
我们要有她们这种精神,面对困难不惧怕,勇敢的向前冲向困难,你就会知道困难的背后是多么的美丽,只有那些经历过困难的人,你才知道困难是多么重要,而那些永远不敢尝试去做困难的事的人,她们永远也不会成功,因为他们害怕遇到困难。
困难是必有的,而你需要的就是去面对困难的精神“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没有风雨,又怎能有雨后的荷塘,那些最美丽的东西,她们都是经历过风风雨雨的,都是一点一点的磨练出来的,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永远也不会知道你美的东西的背后是多么的苦。
小草,一个多么弱小植物,他土地下,钻出来,消耗了自己多少的体力,如果小草一直在底下,不肯钻出来那么他就永远见不到真理的世界,这个世界也不会记住他。
1、陈姓最早出自妫或姚姓,舜帝的后裔。舜,也称虞舜,黄帝八世孙,生于姚地,以地取姓为姚。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陈胡公妫满,封他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舜帝的后裔妫满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以国为姓,受姓始祖胡公满,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姚姓的后代。胡公满传至10世孙妫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妫完怕株连自己,出奔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 后改为田氏.到十代孙田和时,废齐康公而自立为齐太公,并受到周王朝和诸侯列国的承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代齐姜”。 公元前221年,齐王田建时,齐国为秦所灭。齐王田建亡国后,子孙纷纷改姓避难,舜帝一系又经历了一次大分化。田姓今在中华大姓中列第34位。齐王田建三子:升、桓、轸。升、桓改为王氏,其后代即汉代王莽一族。轸奔楚为相,后迁入颍川(今河南长葛)。田轸复姓陈。自秦汉以来,由田姓复姓归宗的颍川陈氏一支,在中国历史上十分显赫,繁衍极盛,播迁极广。 2、出自於陈国公族后裔。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就是陈氏。陈胡公满的子孙,陈完这一支主系外,还有三支。一是陈哀公之子妫留,避居陈留(今河南开封县陈留镇)。二是陈闵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阳武户牖(今河南兰考县东北)。三是陈闵公次子陈全温之后的陈引奇,居於固始(今河南固始县),后因无子,便以颍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颍川陈氏。 3、刘氏改姓陈,《通志‧氏族略》记载:广陵陈氏,实为刘氏.陈矫,东汉广陵东阳(今安徽天长)人,曹魏名臣,本姓刘氏,因过继与外祖父家为嗣而改姓陈. 4、隋朝时文帝杨坚有一心腹大臣陈茂,本是河东猗姓人,冒姓陈氏; 5.浙江海宁陈氏,原系曹姓,因娶陈氏之女为妻,有子便随母姓,后成为海宁望族; 6. 南北朝时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后,几经陵谷变迁,成了普通百姓,传到第十四代元朝高谅时,因穷困潦倒,入赘于陈氏之家,改为陈姓; 7、西晋末年陈元达,原姓高,占因卜者说他生辰八字妨忌父亲,便改高姓为陈姓。 8、明初太祖赐西域胡人某为陈姓,其孙陈友,官至右都督,爵封武平伯。 9.隋将领陈永贵,原是陇右地区胡人,龟兹王帛氏之后,姓白,甚得杨坚宠信,封北郡陈公,便以封号中陈字为姓氏; 10、元末明初,陈友谅与朱元璋逐鹿天下;陈友谅祖上原本姓谢,因赘于陈家,改姓陈。 11、陈姓疍民与堕民。疍民或说疍户,指在广东、福建、广西沿海港湾和内河从事渔业或水上运输的居民,多以船为家,其中有陈友谅败兵为明所驱迫者,便以陈为姓。关于堕民,一说明初俘陈友谅之部,编之为丐户;一说明太祖灭陈友谅,俘其子孙九族贬入堕民,贱乐户,不与齐民齿。但保留家族系统称号,仍然姓陈。 12、侯莫陈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时期鲜卑贵族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孝文帝实行孝文汉化改革,易胡姓为汉姓,於496年把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 13、女真族陈氏,据陈述《汉姓女真姓的对照和说明》可知女真皇族完颜氏中,有的在金末已改为陈氏。 14、明成祖时,出兵越南,灭安南国黎朝,黎王之子澄改名陈澄,仕明,官至工部尚书,子孙也以陈为姓。 15.瑶族陈氏,湖南新宁县黄卜洞瑶民有李、陈、邓三姓;麻雷洞瑶民有雷、蓝、陈三姓:圳源洞瑶民有杨、陈、蓝、匡四姓:汝城县瑶民有陈、李、张三姓。广西大瑶山山子瑶十五姓中有陈、李。《过山榜》九姓中也有陈、李。 16、蒙古族陈氏。据《续通志·氏族略四》载,陈氏,明太祖朱元璋赐给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如恰恰赐名陈守忠,哈哈赐名陈元等; 1 7、满族陈氏,满族陈氏有两种情况:一是后金努尔哈赤统治时居住在东北的汉族陈氏被强迫改为满族陈氏,二是本系满族姓氏改为陈氏,仍属满族;据《清朝通志·氏族略八》满洲旗分内高丽姓载:“陈氏,世居平壤地方,巴颜镶蓝旗包衣人。天聪时来归,其曾孙二达色任护军。”其后多由高丽人(其祖上多为汉人)融入满族。《满族姓氏录》载,世居东北张当地方的陈佳氏,后改为陈氏。其实陈佳氏因明代居于辽东,后为金国努尔哈赤所统治。被逼改为双宇,满族姓陈佳,即陈家的同音宇。 18、哈尼、侗、土家、布依、京、羌、回、苗、壮、黎、彝、朝鲜、白、畲、高山等民族均有陈姓。[编辑本段]二 名人 陈完,春秋时齐国大夫。即田敬仲。陈厉公子。前672年,陈宣公杀其太子御寇,他与寇相友善,恐祸及身,出奔至齐。齐桓公使为工正,列为大夫。自入齐后,由陈改姓田氏。死后谥敬仲,为田齐始祖。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前208),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战争。 陈平(?-前178),西汉王朝开国功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宰相之一。 陈寔(104-187),东汉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字仲弓。初为县吏,曾入太学就读。后任太丘长。党锢之祸起,被连,余人多逃亡,他说:“吾不就狱,众无所恃。”自请囚禁。党禁解,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招辟,皆辞不就。 陈琳(?-217),汉末文学家。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建安七子”之一。初从袁绍,后归曹操,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陈琳诗、文、赋兼善。诗歌今存4首,代表作《饮马长城窟行》是最早的文人模仿汉乐府之作。散文以表章书檄最有影响,代表作《为袁绍檄豫州文》,是一篇为袁绍声讨曹操的檄文。辞赋有《武军赋》、《神武赋》等。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 陈群(?-236),三国时魏国大臣。字长文。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初任刘备别驾,后投奔曹操,征召为司空西曹掾属。魏建国后,迁御史中丞。延康元年(220),文帝曹丕封他为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后为镇军大将军,与曹休、曹真、司马懿并列为四大将军。不久又授以司空,录尚书事。他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将地方士人按才能分定九等,上报政府,按等选用,后逐渐演变为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 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又作长寿,字承祚。蜀国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 陈安(?-323),十六国时秦陇人民起义军领袖。322年,在秦陇发动起义。氐、羌族人民纷起响应,众至十余万,他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王。以上邽(甘肃天水)为根据地,攻占附近各县。次年,前赵国君刘曜亲自督军围剿起义军,他率军血战,战死。陇上人作歌以悼之,称他为“陇上壮士”。 陈庆之(484-539),南朝梁将领。义兴国山(今江苏宜兴西南)人。幼从梁武帝(萧衍),颇受信任。梁武帝大通二年(528),魏北海王元颢降梁。武帝令他率七千人送元颢回北方。次年,入洛阳(今属河南),计取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无不胜利。未几,以兵少受挫,退回南方。后历任北兖州(今山东兖州)南北司二州刺史等职。卒,谥武。 陈伯之,南朝梁将。济阳睢陵(江苏睢宁)人。有勇力,为盗乡里。乡人车骑将军王广之爱其勇而用之。齐时以军功迁至骠骑司马、刺史。天监元年(502)降魏,官为平南将军。后梁伐魏,他于寿阳率众归梁,官至通直散骑常侍、太中大夫。 陈霸先(503-559),南朝陈创建者。陈高祖。公元557-559年在位。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东)人。出身小吏,喜读兵书,长于军事。太清三年(548)在始兴(今广东韶关)起兵,受湘东王萧绎节制,与王僧辩会师讨灭侯景,进位司空,领扬州刺史,镇京口。承圣三年,西魏陷江陵,杀梁元帝,他与王僧辩迎立萧方智为梁王。四年,王僧辩又纳北齐扶植的萧渊明为帝。他起兵袭杀王僧辩,拥萧方智为帝,并击败北齐军,进爵为王,十月代梁即皇帝位,国号陈,改元永定。毛泽东也曾经要求人们读读《陈书》,了解陈霸先的身世经历。陈霸先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是一朝开国皇帝,还在于他具有彪炳千古的贤明人格。 陈后主(553-604),南朝陈皇帝。即陈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陈宣帝嫡长子。天嘉三年(562)立为安成王世子,太建元年(569)立为皇太子,十四年即位。大造宫室,亲信佞臣,不理政事。恃长江天险,不设边防。祯明三年(589)隋军直入建康,被俘至长安。隋仁寿四年卒于洛阳,追封长城县公,谥号炀。明人辑有《陈后主集》。 陈稜(?-619),隋将领。字长威,庐江襄安(安徽巢县)人。文帝时为开府。炀帝时,历仕骠骑将军、武贲郎将、御卫将军。大业五年(609),曾奉诏与张镇周率众万人渡海入流求(台湾),以功进位右光禄大夫。辽东之役,以宿卫有功迁左光禄大夫。参与镇压杨玄感及江淮农民起义。江都兵变,炀帝被杀后,投杜伏威。后为其所杀。 陈硕真(?-653),唐高宗时农民起义女首领。睦州(治今浙江淳安)人。永徽四年(653),与妹夫章叔胤在睦州率众起义,自称文佳皇帝,以叔胤为仆射。起义军先后攻克睦州、桐庐、於潜等地。后为婺州刺史崔义玄等所败,她与叔胤均遇害,余众皆降。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少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于诗标举汉魏风骨,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有《陈伯玉集》。 陈抟(?-989),北宋初道士。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河南周口鹿邑县)人。早年熟读经史百家之言,兼通医理、佛学,明天文地理。后唐长兴年间,举进士不第,遂不求仕禄,以山水为乐,隐居武当山九室岩,专习胎息服气,辟谷导引内养静功。所传“五龙盘体睡修功”,尤为著称,后有《睡功图》传于世。著述有《无极图》、《先天图》、《九室指玄篇》、《易龙图》、《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赤松子八诫录》、《阴真君还丹歌注》、《人伦风鉴》等。火烧陈友谅陈友谅(1320-1363),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湖北沔阳人。出身渔家,曾为县吏。参加徐寿辉红巾军,以功升元帅。元至正十一年(1351)从倪文俊起义,为徐寿辉军薄掾,因功升为元帅。十七年杀倪文俊,兼得其众,任平章。后连克江西,福建诸郡。至正十九年挟持徐寿辉迁都江州(江西九江),自称汉王。次年闰五月杀徐寿辉,建都江州,自立为帝。国号大汉,改元大义。二十三年率军与朱元璋战于鄱阳湖,大败,中箭死。 陈玉成(1837-1862),太平天国青年将领,后期军事统帅。广西藤县人。少孤,14岁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清咸丰三年(1853)随军西征。次年攻武昌,因功升殿右三十检点,转战湖北、安徽等地。六年春,镇江被困,随燕王秦日纲往援,大败清军,与各友军共破江北、江南大营。石达开出走后,受封为成天豫、又正掌率、前军主将。八年夏与李秀成先破浦口江北大营,继而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九年晋封英王。十年会同各军再破江南大营,东征苏(州)、常(州)。次年回师径援安庆,多次苦战失利。同治元年庐州失守,退往寿州,为叛徒苗沛霖诱捕,在河南延津就义。陈毅元帅像陈毅(1901-197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陈赓(1903-1961),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原名陈庶康。湖南湘乡人。员会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 陈赓将军像陈锡联 1915.1-1999.6.10,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汉族。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人。曾用名陈普庆。 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字同甫,学者称龙川先生。绍熙四年(1193)进士第一。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赴而卒。才气超迈,喜论兵事,力主恢复,反对和议。曾多次上书,遭当权者嫉恨,三次下狱。为学反对理学家空谈道德性命,提倡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与朱熹友善,在学术思想上,却屡辩“王霸义利”。为永康学派主要代表。议论纵横,说理透辟。词作豪放激越。有《龙川文集》、《龙川词》,近经整理为《陈亮集》。 陈亮,元末明初诗人。字景明。长乐(今属福建)人。洪武中,郡县累召不起,潜心著述。结草屋于沧州中,建一小楼,名为“储玉楼”,购四方古今图籍藏庋其中。工诗文,为“闽中十才子”之一。以元代儒生自居,不仕明。著有《沧州储玉斋集》。 陈诚(1365-1458),明外交家。字子实。江西吉水人。洪武进士,授行人。出使安南(越南北部),令其归还所占广西思明府、丘温等五县。永乐间三使西域,遍历哈里(阿富汗赫拉特)、苏联撒马尔罕等中亚十七国,历时八年,行程六万余里。为发展各国友好关系作出贡献。并留意图记各国山川、城池、风俗、物产,撰成《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累官光禄寺,事右通政。有《陈竹山文集》。 陈明遇(?-1645),南明抗清义军首领。遇一作选。浙江人。弘光元年(1645),任江阴(今属江苏)典史,被当地人民推为抗清义军首领。他认为前典史阎应元智勇过人,因推应元为义军首领。二人共率众守城八十一日。城破后,他持刀巷战,壮烈牺牲,全家也投水死。 陈洪绶(1599-1652),明末清初画家。浙江诸暨人,字章候,号老莲。从蓝瑛习绘画,求理学于刘宗周。乡试不中,捐为国子监生。清兵陷浙东,去绍兴云门寺为僧一年余,自号悔迟,亦称老迟。善画人物、花鸟、草虫、山水。崇祯间,与北京崔子忠(青蚓齐名,号南陈北崔。绘有《水浒叶子》、《博古叶子》及《九歌》、《西厢记》等绣像插图。能诗文,有《宝纶堂集》。民间珍藏的陈圆圆画像碑陈圆圆,明末清初人。本姓邢,名沉,字畹芬。苏州妓女。吴三桂纳为妾。三桂出镇山海关,留京,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入京,曾被押。三桂降清,引清军攻陷北京,仍归三桂,从至云南,晚年出家为女道士,改名寂静,字玉庵。清军破云南,自缢死(一说绝食而死)。 陈名夏(1601-1655),清臣。字百史,江苏溧阳人。明崇祯进士,官修撰。后降李自成。福王时列从贼案。顺治初降清复官。累迁史部尚书、弘文院大学士,少保兼太子太保。曾阿附多尔衮,请其纂位。《清史稿》载帝谓其“辗转矫诈之小人”。数被论死夺官、宽免。终以诸罪处死。有《石云居士文集》。 陈贞慧(1604-1656),明末清初散文家。江苏宜兴人。字定生。为明末诸生“东林党”人陈于廷之子,为复社重要成员之一。曾与吴应箕写《留都防乱檄》,声讨阮大铖。明亡后隐归故里。他表扬抗清人物之散文,感情深沉悲愤,颇富民族气节。后人辑刻其遗著为《陈处士遗著》。 陈确(1604-1677),明清之际思想家。浙江海宁人,初名道永,字非玄,后改名确,字乾初。明诸生。曾受学于刘宗周。明亡后,隐居著述。晚岁病困十余年而卒。一生对宋、明理学和佛教进行激烈批判。反对《大学》中“知止于至善”的观点,批判朱熹“一旦豁然贯通”之说。肯定人的善恶取决于后天积习。提出“天理正从人欲中见。”抨击佛教“度尽众生”是“灭绝众生”。著有《大学辨》、《葬书》、《瞽言》等。 陈永华(?-1680),郑成功谋士。字复甫,福建同安人。明末秀才。明亡,弃文投郑成功军,任参军,成为谋士。成功北伐,留守厦门。郑经嗣位时,官至东宁总制使,尽心力佐。由守厦门,退守台湾,建立屯田制,提倡种蔗以制糖,兴办学校。后为冯锡范、刘国轩妒忌,遂自解兵权,忧死。 陈子龙(1608-1647),南明抗清将领、文学家。字卧子,号大樽,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进士。南明弘光帝时,任兵科给事中,因朝政腐败而辞职归乡。清军破南京后,在松江起兵,称监军,事败,避匿山中,复连结太湖兵抗清。事泄,在苏州被捕,乘隙投水而死。生时善诗赋古文,尤精骈体。著有《陈忠裕公全集》。 陈忱(约1613-?),明末清初小说家。浙江乌程(今湖州)人,字遐心,一字敬夫,号雁宕山樵。明亡后,绝意仕进,卖卜自给。与顾炎武、归庄组织惊隐诗社。身名俱隐,穷饿以终,诗文杂著多散佚,仅小说《后水浒》(一名《三续水浒传》)传世。 陈王廷,明末清初武术家。温县(今属河南)人,字奏庭。明武庠生。入清后隐居乡里。曾以戚继光《拳经》为蓝本,创长拳十三势。拳势螺旋缠绕,快慢相间,意、气、形密切配合,把养生、健身和技击合而为一。后经人增益,遂成陈式太极拳。今遗留炮捶一路,以及推手和粘枪方法等。著有《拳经总歌》。 陈文龙(1232—1277),原名子龙,字刚中,号如心,莆田玉湖(今荔城区阔口村)人,宋代抗元英雄。宋咸淳四年(1268)考取状元,度宗为之改名文龙,赐字君贲;授镇东节度判官,有“不屈不挠,不可干以私”之誉。 陈维崧(1625-1682),清文学家。字其年。江苏宜兴人,明左都御史陈于廷之孙,陈贞慧之子。少时即擅长诗文,称天才,受推重。其诗沉郁雄丽,词多达一千八百多首,骈体文则被称为唐天宝之后无匹敌者。年逾五十始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参加纂修《明史》。著有《湖海楼诗集》、《迦陵文集》。 陈恭尹(1631-1700),清诗人。字元孝,号半峰,晚号独漉山人。广东顺德人。幼时父邦彦因抗清牺牲,他避匿闽浙得生。桂王时以父荫授锦衣卫指挥佥事。南明亡,归里隐居,以诗自解。后曾受三藩叛乱牵连入狱,获释。其诗多讴歌抗清志士,忧怀故国。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家,又与程可则、方还等并称岭南七子。亦工书法。有《独漉堂集》。 陈潢(1637-1688),清水利家。字天一号省斋,浙江嘉兴人。顺治间为河道总督靳辅幕客,佐治河事。康熙授其为佥事道。坐辅罢,削职逮问,病卒。《清史稿》载其治河,“主顺河性而利导主,有所患必拟其致患之由”。用车水攻沙法,使水归故道,并开中河三百里。有《河防摘要》、《河防述言》。 陈明智,清昆曲演员。江苏苏州人。原在乡村演净脚。偶充演《千金记》中霸王,气势雄伟,嗓音高昂,观者咸称绝技。遂入名班寒香部。因其来自角直镇,故称的直大面。康熙南巡苏州,赏识其技艺,选入宫廷任教习二十年,以年老告归。 陈宏谋(1696-1771),清臣。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字汝咨,号榕门。雍正进士。选为庶吉士,授检讨。乾隆间,历任陕、湘、苏等省巡抚,两广、湖广总督。内迁累官兵部、工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外任三十余年,历十二行省二十一职,期间重农田水利、疏河道,兴教化,严吏治,颇有政绩。后以年老辞官,卒于归途。 陈端生(1751-1796),清文学家。字云贞、春田,浙江钱塘(浙江杭州)人。为官吏范菼妻。菼坐事谪戍。聪慧善诗词。十八岁始写弹词《再生缘》,寄离别之悲愤。自谓婿不归,此书无完日。夫释归途中,她已悲愤而逝。史学家陈寅恪评其所写十七卷为“叙事言情七言排律之长篇巨制”,是“弹词中第一部书”,“可同希腊、印度的著名史诗媲美”。另有《绘影阁诗集》,已佚。 陈修园(1753-1823),清医学家。福建长乐人,名念祖,一字良有,号慎修。乾隆举人。嘉庆中,官直隶威县知县,有贤声,遇水灾、大疫亲施方药救民。晚归田,以医学教授,弟子甚众。著有《灵素集注节要》、《伤寒论浅注》、《金匮要略浅注》、《时方妙用》、《医学三字经》等。简明易懂,对医学善及工作有所贡献。 陈豫钟(1762-1806),清篆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浚仪,号秋堂。师法丁敬等,直取汉人风范,工致规矩,苍劲秀丽。与陈鸿寿合称钱塘“二陈”,为“西泠八家”之一。又与黄易、陈鸿寿、奚冈齐名,时称“浙派”。兼画兰竹,亦秀逸有致。尝集古人画家为传有《求是斋印存》。 陈鸿寿(1768-1822),清篆刻家。字子恭,号曼生、种榆道人,钱塘(浙江杭州)人。嘉庆拔贡生。官至江南海防同知。篆刻取法秦汉兼及丁敬,切刀纵肆爽利,清秀明快,灵动洒脱。与陈豫钟称钱塘二陈,为西泠八家之一。工画山水花鸟兰竹。知宜兴时,改造陶茶具制作工艺,制铭镌句,时为珍品,称曼生壶。有《种榆仙馆诗集》等。 陈寿祺(1771-1834),清经学家。字恭甫,号左海,福建闽县(福建闽侯)人。嘉庆进士。累官会试同考官,记名御史等。归养母不复出。后历主泉州清源书院、鳌峰书院等。《清史稿》载“为诸生言修身励学,教以经术”。初治理学,后究汉学。解经析义,多有创见。有《尚书大传定本》、《左海文集》、《左海经辨》等。 陈文述(1771-1843),清诗人。字退庵,号云伯,原名文杰,浙江钱塘(浙江杭州)人。嘉庆举人。官知县,开伊娄河故道。少以诗名。应杭州乡试,以《仿宋画院制团扇》,为题诗作,考绩最佳,人称陈团扇。齐名杨芳灿。晚年诗去华就实。有《碧城仙馆诗钞》、《颐道堂集》、《西泠怀古集》、《闺咏》等。 陈化成(1776-1842),清将领。字莲峰。福建同安人。行伍出身。历官参将、副将至福建水师提督,江南提督。嘉庆中,从提督李长庚打击蔡牵海上武装,屡有功。鸦片战争爆发,调任江南,训练水师,修台铸炮。道光二十二年,抗击英国侵略军于吴淞西炮台,重创敌军,战死。封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忠愍。 陈沆(1785-1825),清文学家。初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湖北蕲水(湖北浠水)人。嘉庆进士,授编修。官至四川监察御史。工诗,宗中、晚唐。风格平淡幽雅。有《简学斋诗存》、《诗比兴笺》、《近思录补注》等。 陈连升(?-1841),清抗英将领。湖北鹤峰人。行伍出身,官至参将。道光十九年(1839),率部击退盘踞珠江口官涌之英军,升为三江口副将。二十年(1840)十二月,与其子武举人陈长鹏及官兵六百人坚守沙角炮台,奋勇抵抗来犯英军,因众寡悬殊,力战阵亡。其子亦投江殉难。 陈奂(1786-1863),清经学家。字倬云,号硕甫,晚号南园,江苏长洲(江苏吴县)人。诸生出身。专攻《毛诗》,“博征古书,发明其义”(《清史稿》),成《诗毛氏传疏》、《毛诗说》、《毛诗音》,于礼教名物诸方面,多有见地。另有《师友渊源记》、《宋本集韵校勘记》等。 陈立(1809-1869),清经学家。字卓人,又字默斋,江苏句容人。道光进士。曾任刑部主事。于《春秋公羊传》用力最深,集唐以前及清代成果,“左右采获,择精语详”(《清史稿》),成《公羊义疏》,至为精湛。另有《白虎观疏证》、《说文谐声孳生述》、《句溪杂著》等。 陈乔枞(1809-1869),清经学家。闽县(今福建闽侯)人。字朴园。寿棋之子。宣宗道光间举人,曾任江西袁州(今江西宜春)、临江(今江西清江)、抚州(今属江西)知府。传其父辑遗之学,续成《今文尚书经说考》。《齐鲁韩三家诗遗说考》等。辑撰各书收入《小琅檈馆丛书》,又名《左海续集》。 陈澧(1810-1882),清学者。字兰甫,号东塾,广东番禺人。道光举人。曾任广州学海堂长数十年,晚年又主讲菊坡精舍。“与诸生讲论文艺,勉以笃行立品,成就甚众”(《清史稿》)。其学渊博,天文、地理、乐律、音韵,经学无所不涉,治经以不拘门户之见为特色。著有《东塾读书记》、《声律通考》、《切韵考》、《汉书水道图说》等。 陈介祺(1813-1884),清末金石学家。山东潍县人,字寿卿,号簠斋。道光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喜收藏青铜器、陶器、印玺、造像等古文物,所藏以毛公鼎为最有名。著有《十钟山房印举》、《吉金文释》等。善拓墨,曾据其经验著为《传古别录》。后人编有《陈簠斋尺牍》、《簠斋吉金录》。 陈开(1822-1861),清末天地会首领。雇农出身。1854年7月,在广东佛山镇领导红巾军武装起义,会合李文茂、陈显良等率十数万群众围攻广州十个月,与英、法、美侵略者支持的清军作坚决斗争。次年偕李文茂进军广西,与梁培友会合,攻克浔州(桂平),建立大成国,改元洪德,自称“平浔王”。1861年8月清军攻陷浔州,被俘牺牲。 陈得才(?-1864),太平天国将领。广西浔州(治今桂平)人。陈玉成之叔。参加太平军。咸丰十年(1860),封功(公)天福,援安徽定远捻军,升公天安。次年冬,封扶王。后自皖远征西北,回援时,拟东进遇阻,复奉命往西北扩军,遂经鄂至陕。同治三年(1864)为援天京(今南京)重至豫、鄂,天京陷后,转入鄂、皖,后在霍山黑石渡战败自尽。 陈玉成(1837-1862),太平天国将领。原名丕成。广西藤县人。农民出身。十四岁参加太平军,为童子兵。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历任左四军正典圣粮、检点、冬官正丞相、正掌率、前军主将,封成天豫、英王先后从西征军两次攻克武昌,转战庐州、芜湖,解镇江之围,击破清军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咸丰六年(1856)天京“杨韦事变”后,得洪秀全倚重,和李秀成共同主持太平天国军事。率部再破清军江北大营,彻底摧毁清军江南大营;与湘军主力大战于三河镇,攻庐州,援安庆,会攻武汉不成,回师安徽,再退庐州,派部将远征西北,扩大力量。同治元年(1862)五月,自庐州突围,至寿州被叛将苗沛霖诱捕。六月,被杀于河南延津。
南宋思想家、文学家、人。字同甫,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号龙川,人称龙川 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年少聪颖,博览群书,纵论古今,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淳熙五年(1178)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光宗绍熙四年(1193)策进士,擢为第一,授建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未到任而卒。著有《龙川文集》、《龙川词》。存词70余首。 陈亮力主抗金,曾多次上书孝宗,反对偏安定命,痛斥秦桧□邪,倡言恢复,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他的政论文、史论,如《上孝宗皇帝书》、《中兴五论》、《酌古论》等,提出任贤使能、简法重令等革新图强言论,无不以功利为依归。其哲学论文,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为永康学派的代表。他提倡实事实功,有益于国计民生,并对理学家空谈尽心知性,讥讽为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他还与多次进行论辩。所作文章,说理透辟,笔力纵横驰骋,气势慷慨激昂,自称"人中之龙,文中之虎",可谓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甲辰答朱书》)。 陈亮有词74首。他的.爱国词作能结合政治议论,自抒胸臆,曾自言其词作平生经济之怀,略已陈矣(《水心集》卷二十九《书龙川集后》)。如〔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念奴娇〕《登多景楼》: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以及〔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等,其爱国愤世之情,慷慨激烈,气势磅礴,与词风相近似。刘熙载《艺概》卷四说"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 陈亮作词,曾自述:本之以方言俚语,杂之以街谭巷歌,抟搦义理,劫剥经传,而卒归之曲子之律,可以奉百世豪英一笑。(《与郑景元提□》)所作除爱国豪壮之词外,亦有艳丽、闲适、应酬和投赠、祝寿之作,其中如〔水龙吟〕闹花深处层楼、〔虞美人〕东风荡□轻云缕等,颇为清幽闲淡,疏宕有致。然而他的应酬、祝寿之词则大都无甚新意,但不作一妖语、媚语(毛晋《龙川词跋》)。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龙川文集》40卷,今不见传本。有明成化刻本30卷,明万历、崇祯刻本,史朝富刻本,均为30卷。通行本有《国学基本丛书》本,《四部备要》排印本。1974年中华书局出版校点本《陈亮集》。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陈亮《外集》词4卷,今不传,现存《龙川词》,有明《唐宋名贤百家词》、明毛晋汲古阁本。《四库全书》、《续金华丛书》、《四部备要》均用汲古阁本。《全宋词》用毛刻并据明钞校正,又加辑补。
关于陈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我姓陈。有一次,我看语文书上一篇课文叫《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看完后,觉得姓氏也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对陈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调查。二:调查方法:1. 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陈姓的来源和陈姓的历史名人。2. 访问有关人士,收集陈姓的名人故事。3.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陈姓的人口和分布的情况。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信息渠道 涉及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杂志 陈姓的来源 陈氏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在海内分布极广,按人口统计为第五大姓 上网 陈姓人口数量 据统计陈姓人口总数将近一亿 爷爷的讲述 陈姓族谱 在江苏溧水保存一卷较早的陈姓族谱 电视、广播 历史上陈姓名人 陈独秀,陈景润,陈三立,陈毅、陈子昂、陈胜四:结论:1. 我国的陈姓源远流长,传说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找到了舜帝的后裔,武王把大女儿嫁给他,封他为陈候,让他奉守舜帝的宗祀,陈候死后,谥号陈胡公,陈氏就是他的后代,历代视为正宗。2. 在历史长河中,陈姓人才辈出,有政治家陈独秀、数学家陈景润、诗人陈子昂、军事家陈毅……等等,我为陈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3. 陈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五大姓氏之一,据上网调查,目前陈姓人口总数将近一亿。金卓的话:我为自己是陈姓人而感到骄傲,立志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我的“足迹”! 我们班级里姓陈的同学最多,姓氏是怎样来的呢?于是,我进行了有一次调查,关于陈姓的历史现状和由来。 我同过查阅书记,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了陈姓的由来和历史上的陈姓名人。 陈是以地名命名的姓 氏.在海内外分布极广,按人口统计为中国第五大姓。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找到了舜帝的后裔妫满。武王把大女儿元姬嫁给他,封他为陈(在河南淮阳)侯,让他奉守舜帝的宗祀。妫满死后,谥号陈胡公,陈氏就是他的后代,历代视为正宗。 陈姓的名人 陈胜 陈武帝 陈后主 陈友谅 陈平 陈玉成 陈化成 陈寿 陈炜 陈子昂 陈嘉庚 陈寅恪 据统计,全国有5665万人口姓陈 原来陈姓是这样来的:陈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在海内外分布极广,按人口统计为中国第五大姓。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找到了舜帝的后裔妫满。武王把大女儿元姬嫁给他,封他为陈(在河南淮阳)侯,让他奉守舜帝的宗祀。妫满死后,谥号陈胡公,陈氏就是他的后代,历代视为正宗。 历史上的陈姓名人有陈胜 陈武帝 陈后主 陈友谅 陈平 陈玉成 陈化成 陈寿 陈炜 陈子昂 陈嘉庚 陈寅恪等等。 关于陈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我姓陈。有一次,我看语文书上一篇课文叫《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看完后,觉得姓氏也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对陈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调查。二:调查方法:1. 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陈姓的来源和陈姓的历史名人。2. 访问有关人士,收集陈姓的名人故事。3.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陈姓的人口和分布的情况。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信息渠道 涉及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杂志 陈姓的来源 陈氏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在海内分布极广,按人口统计为第五大姓 上网 陈姓人口数量 据统计陈姓人口总数将近一亿 爷爷的讲述 陈姓族谱 在江苏溧水保存一卷较早的陈姓族谱 电视、广播 历史上陈姓名人 陈独秀,陈景润,陈三立,陈毅、陈子昂、陈胜四:结论:1. 我国的陈姓源远流长,传说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找到了舜帝的后裔,武王把大女儿嫁给他,封他为陈候,让他奉守舜帝的宗祀,陈候死后,谥号陈胡公,陈氏就是他的后代,历代视为正宗。2. 在历史长河中,陈姓人才辈出,有政治家陈独秀、数学家陈景润、诗人陈子昂、军事家陈毅……等等,我为陈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3. 陈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五大姓氏之一,据上网调查,目前陈姓人口总数将近一亿。金卓的话:我为自己是陈姓人而感到骄傲,立志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我的“足迹”! 我们班级里姓陈的同学最多,姓氏是怎样来的呢?于是,我进行了有一次调查,关于陈姓的历史现状和由来。 我同过查阅书记,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了陈姓的由来和历史上的陈姓名人。 陈是以地名命名的姓 氏.在海内外分布极广,按人口统计为中国第五大姓。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找到了舜帝的后裔妫满。武王把大女儿元姬嫁给他,封他为陈(在河南淮阳)侯,让他奉守舜帝的宗祀。妫满死后,谥号陈胡公,陈氏就是他的后代,历代视为正宗。 陈姓的名人 陈胜 陈武帝 陈后主 陈友谅 陈平 陈玉成 陈化成 陈寿 陈炜 陈子昂 陈嘉庚 陈寅恪 据统计,全国有5665万人口姓陈 原来陈姓是这样来的:陈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在海内外分布极广,按人口统计为中国第五大姓。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找到了舜帝的后裔妫满。武王把大女儿元姬嫁给他,封他为陈(在河南淮阳)侯,让他奉守舜帝的宗祀。妫满死后,谥号陈胡公,陈氏就是他的后代
事迹属于事务公文的一种,有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的作用;关于好人好事事迹材料如何拟定?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好人好事事迹材料范文7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static/uploads/yc/20201216/85a678e5941007ae300306811f691b2c.jpg"width="484"height="300"/>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范文(精选篇1)#
他的名字叫侯明华,今年59岁,是阳泉市矿区马家坪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主要负责平潭街西社区的日常警务,也就是咱们常说的“片警”。从警20多年来,他不仅是一位大家公认的好警察,还成了37位老人的“好儿子”,在他看来,民警也好“片警”也罢,说到底都是给咱老百姓解难的人。
老侯的一天是从平潭早市开始的,每天早上他都会早早过来巡查治安,顺便再买点菜,这些菜是买给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的。早市结束,街上的人渐渐少了,侯明华回到社区警务室,接待完办事的居民后打了一个电话。
中午下班,老侯没有回家,而是来到离警务室不远的一栋三层楼房,还没上完楼梯,一位老人已经迎了过来,84岁的李黑小就是那个与他通电话的人。李黑小老人无儿无女,孤身一人,7年前,侯明华在一次户口排查中发现了他,那时的李黑小腰部扭伤、腿部浮肿,生活无法自理,侯明华先带老人去医院做了检查,后来就天天定时定点来为他做按摩、洗被褥、处理大小便,直至老人好起来。
老人原先的房子一碰到下雨天、下雪天就会漏水,老侯就干脆给他租下了警务室旁边的小房子,还为他添置了澡盆、被罩和电话机。在老侯的悉心照顾下,老人的双腿渐渐康复了。
晚上8点,老侯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又匆匆走上了一条通往虎尾沟的小道。今年83岁的李文彩是侯明华照顾的另外一位老人。1996年,李文彩的儿子被判了无期徒刑,老人对周围的一切一下子变得十分冷漠。听说这事后,侯明华就赶来看望老人。
谁料几个月后,李文彩的老伴伤心去世,女儿也得了脑梗,一下了没了亲人的关怀,老人的心情更是极度低落。老人爱吃饺子,侯明华就买来馅和老人一起包了吃,他给老人做饭、缝衣服、洗被单,遇到老人生病,就干脆住过来。老人渐渐接纳了侯明华,现如今更是离不开他了。
侯明华的细心照料让两位老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20多年来把侯明华当儿子看待的远不止一两位老人。
78岁的刘如荣是侯明华在澡堂洗澡时偶然遇到的,老人因为脑梗后遗症行动不便,侯明华就主动帮他擦身搓背。除了日常的照料,侯明华帮助老人洗澡的习惯一直没变,在侯明华的警务室里挂着一沓子澡票,这是他专门为他照顾的老人们买的`,每次他都带着一位老人去洗澡,成了老人们的专职搓澡工。
人们口口相传,让不少人都认识了侯明华,在老人们的介绍下,侯明华还接手了不少他辖区外的老人,自行车到不了的地方他就坐公交,每天忙碌于不同地区、不同的老人之间。做饭、收拾家务,或者给老人唱唱戏,陪老人聊聊天。从警25年,他长期照顾过的老人有37位,没图过什么名利,却收获了至亲的感情。
这些年,老侯的事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辖区内的水电工和老侯结成对子,帮老侯给老人修理水电工具,社区不少热心居民主动要求成立爱心团体,推选老侯为领队人,社区工作人员送来了缝补工具,还有居民送来了米面菜,要和他一起照顾老人们。
一份爱心和热心,把一个59岁的民警和37位孤寡老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今年年底侯明华就要退休了,他说,照顾老人这件事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他会坚持下去,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关注老人、关爱老人的队伍中来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范文(精选篇2)#
陈亮,现年15岁,是安信初级中学八年级(二)班的一名学生。任班级的班长,是一个活泼开朗的男生。他爱好广泛,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富有爱心,多次受到学校领导和各科老师的表扬。
陈亮同学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能按时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同学学习的榜样。长期以来,他作为班干部,总是勤勤恳恳地为班级为同学服务,对老师交给的任务,总是不折不扣的完成,并且做得有条不紊。他处处以身作则,为同学树立了榜样。见到有同学违反了学校班级规定,他敢于上前指正。有时遇上个别同学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闹起来,他总是主动上前劝阻调解,常常能使犯错的同学静下心、沉下气来承认错误并表示坚决改正,正是他这种做法影响了所有的同学,才使八年级二班充满了朝气,充满了活力,班风正,学风浓。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这是伟大领袖___曾说过的。班里同学经常会问“学习的诀窍是什么?”在他看来,学习的诀窍,既简单,又困难。学习的诀窍就只有“努力”两个字,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很难实现。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上课时,认真听讲是很重要的,每次上课时,他都会认真听讲,把遇到的问题都记录下来,把重要的知识点,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来,以便课后复习与记忆。他还会利用空闲时间找老师讨论问题,还会多看多做课后习题,以检验课上学到的知识。如果有同学向他请教问题,他也会尽全力让他们明白,学会这些题。
不断的学习与交流之中,难免会有一些同学发生意见上的纠纷,这时就又会轮到陈亮出马了,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都会由他来调解,最后也会让同学们和睦相处。集体生活中,也会有大大小小的事情,比如平时出操时,排练节目时,他都会与其他同学互相交换自己的想法,使得他们的集体更加的团结,更加优秀。运动会时,他会组织大家为场上的运动健儿们加油打气。虽然他们班的同学,性格不同,有时还喜欢拌嘴,但同学们之间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而他也会为班级的荣誉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因为班级就是他的第二个家庭。
每天从学校回到家中总会看到父母在不停的忙,一天到晚都不歇着。母亲吃饭的时候她总是害怕他吃不饱,每次把她碗里的饭都夹到陈钊钊的碗里,陈亮心中总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每次都会说,吃饱了,你吃你的吧。而陈钊钊也总想着让他父母多吃一些。毕竟父母也已经算是上了年龄了,可是为了陈亮,他的父母总是没日没夜的工作,所以陈钊钊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来回报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学习,孝敬他们,为他们洗洗脚,有时间的话,还会为他们做一顿饭……但无论如何,都报答不完父母对陈亮的爱,但每次看到父母的笑脸,陈亮心里就会无比的温暖。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空闲时间中,陈亮最喜欢帮助别人,因为每次帮助完他人,他心中就会感到无比的轻松和舒适。一天,在公交车站前等车时,有一位老奶奶坐在凳子上,她左顾右盼,似乎在寻找什么。车来了,只见一群人,疯狂的向上挤,而那位老奶奶却被挤来挤去,好像就没有人注意到她是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他冲上去扶住了她,并把她一直扶到车上座位边,“小伙子,你可真是一个好人呀。”“没事的,老奶奶,只是举手之劳而已。”到站后,他下了车并向老奶奶道了别,回家路上,心中感受到的,不止有轻松舒适,更有一丝温暖留在心头。
有那么一篇课文,里面说到:“每一家都是这样,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陈亮觉得这一种境界是耐人寻味的。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他会用实际行动为大家着想,也会带动身边的人去做,去领会这种境界,尽到在社会中每个人该尽的义务。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习、生活、成长的路是漫长的,但他懂得不经历风雨,怎样能见到彩虹。陈钊钊同学的身上体现了一名莘莘学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一种至真至善的思想态度,体现了一名当代中学生的良好素养。他像一只雏鹰向着自己的理想执着地飞翔,相信他会用自己的爱心、恒心、诚心托起更加灿烂、完美的明天!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范文(精选篇3)#
王心同学,是大连市西岗区建设小学六年级三班的一名学生。他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他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激励自己。多年来,各方面表现一直优秀,特别在助人为乐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王心同学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在学校,他对待同学,总爱伸出援手,真诚付出,助人为乐。记得一次体育课上,同学们练习跑步,速度时而快时而慢,使部分同学之间拉开了很大的距离。一不小心,张策同学由于跑得太快就摔倒在地,抢了个大跟头。队伍就这样被冲散了,有的同学继续向前跑,有的同学驻足张望,不知所措,张策同学跪在地上一时爬不起来,眉头紧锁,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王见此情景急忙跑过去,双手握住张策的胳膊,把他轻轻扶起来“张策,你没事吧。要不要紧,我扶你去医务室看看吧”,王关切地询问着。
“谢谢你!”张策感激地说。
“不用客气,我们都是同学要互相帮助才行!”王搀着张策慢慢地向医务室走去。
王心同学在生活中总是用他的真诚之心感动身边的每一位同学。记得有一次刘子键把语文书忘在了教室,回到家后他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这可怎么办啊!作业怎么能完成啊!刘子键开始给同学打电话,同学们的回答都是:“对不起,我自己还得先做业没有时间,你还是找其他人借书吧!”看到同学们都没有把书借给自己,刘子键心情很是郁闷,他抱着最后的希望给王打电话,王一听便对我说:“到我家里去,咱们俩人一起写作业,这样你就的作业就能完成了”。听了这样的话我的心里暖融融的,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王心同学有一颗执著的与同学共同进步的责任心。“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王自从担任班级学习委员以来,总是尽职尽责地帮助每名需要帮助的同学。他常常用自己的耐心化解同学的难题,一个个大问号总能在他那儿找到答案。同学们喜欢和他相处。班级中有几名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他们每当遇到不会的问题就愿意请教王,每当这时,他不管手头上有什么事情,都会放下笔,用手指着题,和颜悦色地给同学讲题。他讲得每一步都非常详细、很清楚,并且还不断询问:“清楚了吗?”直到问问题的同学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才肯放心。在王帮助下,很多同学的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看到同学进步了,王比自己取得好成绩还高兴!
王不仅事事助人为乐,而且,心系班集体,心系班上的每一个学生。有一次学校组织集体活动,放学后该值日的同学都跑了,王就组织几个同学把教室打扫的干干净净。结果当天学校组织检查卫生,我们班受到了校领导的好评。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回答得很干脆也很响亮:“为了班集体,为了班级的每一个同学!”
王心同学所做的一切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当老师夸奖他时,他总会说:“我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就是这样的王,创造了一个奇迹,全班35名同学,他以31票通过被评为“区三好学生”。
有王心同学的地方就充满欢声笑语,有王心同学的班级暖意融融,让我们向王心同学学习,用爱的互助充实我们的生活!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范文(精选篇4)#
最美不过夕阳红!在中心社区城建小区,有一位老党员,退休后一门心思服务他人回报社会,用他的余生继续谱写着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以实际行动书写他对___的认识和理解,赢得了社区群众的爱戴和敬佩。大家都称他为“活雷锋”。
顽强的意志让他成为抗癌明星
他就是今年71岁的老人陈玉江,2007年退休于太平乡派出所。如今年过古稀的老人看起来精神非常好,但实际上老人在1999年得过脑溢血,在经过全力抢救以及家人的精心护理下,老人终于康复并且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人们常说“祸不单行”,2004年命运再一次捉弄起老人,老人被查出食道癌,在拿到化验单的那一刻全家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大家都瞒着他,怕他知道病情后接受不了。经过几次化疗后,老人的身体出现了脱发等症状,这些信号告诉这个精明的老人自己的病情绝对不是家人说的那么简单。经过再三的盘问,家人终于说出实情。可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老人非常平静的接受了一切,并且对家人说:“癌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对于治愈癌症的信心。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培养了我们那么多年,我还没有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没有回报社会,所以我一定要坚强的活下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为了尽快的恢复健康老人找到医生共同制定了一套康复治疗方案,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锻炼,和老人良好的心态,病情得到了控制,凭着心中那份坚定的信念和奉献精神老人顽强的战胜了病魔。在与病魔战斗的这十余年间老人依然不忘关爱他人,以一个党员独有的感恩之心回馈社会……
满腔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义务奉献14载
陈玉江在工作期间将个人的精力全部放在治安整理工作当中,面对一个人员成分复杂,流动性大,管理困难的工作环境,他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已到了退休年龄的'他,依然义务坚守在保卫康城人们安全的道路上,他自己出资买来警车、买设备,每天早晨6点起床,晚上10点回家,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即使身患绝症依然坚守在义务巡逻的道路上!在保康镇的各主要街道,商场进行巡视,发现不安全的隐患及时报告给公安机关。在保康他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各个社区居民对他也十分熟悉,很多居民不知道怎么办理户口,趁他在巡逻期间便将证件交给他,由他代办,他办理好后会第一时间给他们送去。遇到有人问路,他更是不厌其烦,甚至很多时候直接拉着问路人到达目的地。在寒冷的大雪天,看到各个社区路面结冰存在安全隐患,他更是主动的扫雪除冰。2016年春节前夕,他巡逻途中看到一对花甲之年的夫妇在街上卖春联,一副春联只有几元钱,零下几十度的天气站立一天也收入微薄,他看到这里顺手掏出300元钱递给老人,并对老人说:“赶紧收摊回去吧,这么冷的天气小心冻坏了身体”。老人对于这个年龄和自己相仿的人的举动不知该怎么感激。可陈玉江对别人说这句话时却没有想自己也是在外面冻了一天了,并且自己还身患重病。类似感人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他的巡逻途中发生,于他而言这已经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他全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他常说做点好事心里踏实。
无私的大爱让他的真情洒满人间
1994年陈玉江在太平派出所工作期间,太平乡发了大水,多处地区交通、电力、通讯中断。几百顷丰收在望的庄稼地全部被淹,大片的房屋被夷为平地,进村道路受堵,大量村民围困洪水中,有两个村需要紧急转移。陈玉江带领部分村民三天三夜没有合眼,奋战在洪水里,在他的带领下经过大家齐心协力的救援,所有村民全部安全转移完毕,没有人员伤亡。人是安全了,可是面对一片残破的村庄陈玉江泪如雨下,所有的庄稼被毁村民靠什么填饱肚子?灾后重建的资金哪里来?想到这里他把家里仅有的1000余元(当年相当于很多家庭几年的收入)全部拿了出来。而此时他自己家的房子也被冲倒,而无钱维修,他的两个儿子都已经到了成家的年龄而没有成家。他的爱人还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而无钱医治,这仅有的1000元,是准备用来给他爱人救命的钱。他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得到了太平乡老百姓和公安机关的一致好评与表扬,同年被市局评为“优秀警察”。陈玉江每天巡逻都会路过孝庄广场,但是广场上人虽然多,但是各项健身设施及娱乐项目很单一,很多人只是去散散步,精神上没有任何的收获,于是他自己掏腰包3000元买了6个风筝,老人每天早晨巡逻一圈完事后,就来放风筝,他的风筝造型各异,颜色艳丽,在康城这么漂亮的风筝很少见,很快广场上驻足围观的市民越来越多,很多市民也参与到放风筝的队伍,大家每天都会比一比谁的风筝放的最高,并且互相交流经验,风筝成为了大家互相交流的话题,广场也变成了一个充满温暖的沟通平台,这里也成为了每天清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大的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陈玉江粉笔字写的特别漂亮,而各个小区以及很多单位都设有板报宣传栏,但是基本处于闲置状态,他看到后主动承担起写这些板报的工作,在百家园、庄妃、旗幼儿园等十余个小区的板报都是他在一期一期设计更新,而且每期他都会配上一些充满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图片和漫画,他画的人物漫画惟妙惟肖,动物栩栩如生,每天都会有大量来往的人观看,给居民及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欢乐!14年的义务巡逻使他对所有小区的居民已经了如指掌,社区搞__工作,他更是主动协助工作,面对不熟悉居民的小组长他还亲自带领小组长去居民家里了解情况。社区的__工作越来越重要,他协助社区__工作,主动找__对象谈心,凭借自己的法律专业特长给居民详细的讲解正确的上访流程及法律知识的普及。陈玉江除在公安工作外,还在职教中心任政治教员、团委书记。
陈玉江老人曾三次获得“旗模范教师”的称号和“优秀团干部”的称号。现在,虽然已经步入花甲之年,但回想起共产党对他的关怀,单位对他的培养。他说:“我宁愿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发挥最后剩下的一点余热”。14年,所有的康城人都已经习惯每天看到老人的笑脸,习惯听到远远传来的欢快的音乐,更习惯那个闪着灯的特制“警车”在大街小巷穿梭。每当有人问起老人为什么每天这么快乐时,他总是笑着回答:“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是啊,在老人的心中一直盛开着一朵玫瑰,它散发的芬芳沁人心脾!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无法将生命延长到理想的程度,能做的只有提高生命历程的质量。陈玉江老人用一个党员的情怀抒写着对党和人民无私的大爱,他身上的正能量不断的影响和激励着我们!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范文(精选篇5)#
在龙桥镇凌安村流传这样一句话,有事找小书记,准行!这个小书记就是凌安村村干部汪利。魁梧的身板、黝黑的脸庞、理着___头、走起路来坚实有力,办起事来风风火火——这就是他给大家留下的印象。
汪利同志,男,1980年出生,中专学历,中共党员,现任庐江县华康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凌安村治安主任、民兵营长、共青团书记。
一、帮乡亲,不厌其烦
多年来,他谨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常怀助人之心,时刻把老百姓的事儿记心上。记得有一次年终汇报会上,汪利讲了这样一句话:我走上村官这个工作岗位,就是为咱们父老乡亲服务的!能办到的事,我一定竭尽全力去办,未能办到的事,我会尽心尽力去办”。
凌安村地处龙桥镇东南,山多田少,除毛竹、杂树外,基本上没有经济收入。青壮年外出务工很多,留下来的是留守老人、留守孩子。只要谁有困难,找到他,他都帮人家办。外出务工人员出来办个事,摸不清头绪,不知怎么办,找到他,他都会伸出热情之手,从来没有半点怨言,遇到事情他总是耐心解答,不厌其烦。于是帮乡亲们补办个医保卡呀、领个身份证呀,取个快件呀,交个电话费呀。成了他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件事。在来往的路上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有人问他,他这么忙图个啥呢?他是这样说的——忙着舒心,闲着无聊。与其无聊,不如做一些让自己舒心的事。
留守在家乡的那些父老乡亲们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家中的土鸡、土鸡蛋,野生葛粉,干竹笋,干厥菜等农产品可以换回一些钱币,足以换一些生活必需品。只要找到他帮忙销售,他总是不厌其烦。当有人问起他你这样做,你又得不到什么好处,干嘛呢?他总是笑呵呵地说:这些小事微不足道,都是应该做的。能帮上他们,我很开心,很幸福!自信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二、为乡亲,无怨无悔
为了发展地方经济,他甘当茶农的“勤务兵”。在他的帮助下,2014年成立了庐江县华康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第一次将零散的茶农们组合到了一起来。在他的带领下,茶农们抛弃前嫌,不计得失,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共同研究摘茶、制茶的方法。让凌安村茶叶成了地方公认的品牌。
为了扩大茶叶的知名度,他于2014年自掏费用申请注册“凌安春茗”商标。三年来,他跑市场,选包装,带茶农外出学习先进制茶经验,自掏费用参加茶博会,宣传自身品牌。在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下,“凌安春茗”野生绿茶开拓了一定的市场,也拥有了不少准客户群。为了解决开票难的问题,他又主动帮忙申请创办了庐江县汪冲寨基山野生茶厂,为茶农们销售茶叶开发票解决了后顾之忧。如此种种付出,他从来没有要过一分钱,没有半句埋怨。
帮助别人是快乐的根本!帮助别人是幸福的源泉!帮助别人,自己是快乐的!——这是放在他书桌上的一句话。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范文(精选篇6)#
王宇威,一个真诚,、阳光、进取的女孩,现就读于塔河四中。她品学兼优,是一名全面发展、出类拔萃的优秀中学生。
在学习上,王宇威同学目的明确,态度严谨,勤奋努力,刻苦钻研,乐于助人,认真学习各科知识,本着“不读死书,灵活学习”的原则,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塔河县先进个人、优秀学生干部、文明学生。在注重提高自身各学科成绩的同时,她还注重塑造自身的竞争优势,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并取得一定成绩,先后获得县读书状元、校征文比赛一等奖、演讲比赛一等奖等。
身为班长的她,在要求自己进步的同时,还带领班干部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分工明确,各尽其职,使大家同心合力,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经常和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以求大家共同进步。乐于向后进同学提供帮助,当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热情地帮他们答疑解惑,扫清障碍,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当同学在学习上显得吃力,她得知情况后,每天利用课外活动辅导,帮助同学解决在学习上的困难,上学期期末考试中,王宇威取得了全县第九名的好成绩。
王威同学不仅在学习上名列前茅,在文体活动中更力争上游。认真上好体育课,课余时间常活跃于运动场上。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更是与班里的同学积极配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王宇威同学在生活上节俭朴实,热情助人,尊敬师长,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在汶川地震时,学校举
行捐款活动中,她积极组织,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100多元。在各种荣誉面前,仍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王宇威同学身上体现了一名莘莘学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一种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体现了一名当代中学生的基本素养。在学生心目中,她无疑是一面旗帜,一个众人瞩目的学习榜样,她是一名当之无愧的优秀团员。然而,渴求上进的她在成绩和荣誉面前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的充实自己,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她知道,只有踏实勤奋的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今后一定要继续努力,永不懈怠,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拼搏到底!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范文(精选篇7)#
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现今社会,还是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故事在身边发生,温暖着社会的`每个角落。
近日,家住新顾村大家园B区的董丽花在小区内拾到一个皮夹子,里面有许多大额现钞和银行卡、身份证等重要物品,她第一时间来到居委会,通过钱包里相关证件提供的线索,工作人员找到了失主,电话那头传来了连声感谢,没想到还能找回钱包,一直感叹“社会还是好心人多啊!”
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5月25日上午,家住中铁青秀苑的一位阿姨在眼科检查时遗失了一条金项链。没想到这根“遗失的项链”被同小区的杨阿姨捡到了,考虑到失主的着急心情,阿姨把她交予了居委会。
5月26日一早,失主阿姨兴匆匆的来到居委,想通过居委知道那个“好心人”是谁,并当面表示感谢。居委经过查询入户登记表,找到了杨阿姨。
随后,由居委主任带着这位老阿姨到达了“好心人”家中,两位老人都比较激动。
失主从包里拿出了一个玉手镯想让杨阿姨收下,代表谢意。
但是杨阿姨觉得这个太过贵重,实在不能收。最后,阿姨决定收下一个小手工艺品已足够。
通过这次的事情,两位阿姨也算是交了一个朋友,更加的加固了邻里之间的感情。
钱包物归原主,丢失的项链也回到主人手中,这样的正能量,让我们倍感温暖,希望在小区内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一直传递下去!
##
二胡的艺术特色论文【1】
摘要:二胡是我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和最具中国气质和韵味的拉弦乐器。
二胡发展至今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精益求精的改进,独特的物质基础赋予了二胡独具个性的音色,二胡鲜明的艺术特色使其无论走在哪里,都能使人感觉到它的生命力。
关键词:二胡艺术 传统民族文化 音质 音色 演奏技巧
一、二胡的发展历史
宋代陈阳的《乐书》,自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开始编纂,于建中靖国元年完成,历时近40年,文图并茂、规模宏大、卷目浩繁。
这是目前能找到的关于二胡最早的文字记载。
唐朝已经出现胡琴一词,当时将西方、北方各民族成为胡人,胡琴为西方、北方民族传入乐器的统称。
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
宋代大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由此可见,在北宋时代已有很高的二胡演奏水平。
元代,二胡艺术进一步发展,二胡艺术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元朝《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就清楚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
明清时期,胡琴成为拉弦乐器的通称,传遍大江南北。
直至近代,胡琴始更名为二胡。
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
刘天华先生就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从而扩充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
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
二、二胡艺术特色分析
1.博大精深的传统民族文化是二胡艺术的源泉
二胡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艺术精粹。
二胡艺术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汲取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渊源于我们民族审美传统。
二胡所具有的独特的静态幽淡美、自然美,包含了丰富的内涵。
二胡艺术音色柔和、抒情细腻、重神韵,重意趣,崇尚自然美,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审美传统。
琴在中国发展的历史由来已久,文献中有的说是伏羲或神农这两个原始氏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而创制的,有的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有的说“帝俊生晏龙,是始为琴”。
究竟如何,因无实证,尚无定论。
就已知资料而言,琴在周代已确实存在。
古文献中就有记载琴能“尚恬淡希声,决糜漫烦响”。[1]此外,《乐记》中对琴声的感觉描述得栩栩如生:“其哀心感进,其声噍以杀,其声心感者,其声蝉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和以柔。”二胡艺术的发展就受了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从演奏方法到审美趣味无一例外,其追求的是天地浑然一体的境界。[2]
音乐的创作灵感源于生活得方方面面,神灵的崇拜,景物的诱发,心中的激情,现实的冲击,个性的挣脱,结构的探寻等等,丰富的生活阅历才能激发出动人的旋律创作。
二胡艺术的创作形象动人,不但受益于我国民族文化深厚的底蕴,而且在借鉴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灵感。
《红楼梦》里描写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
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
宝玉和黛玉在葬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
书中林黛玉的《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3]二胡曲《黛玉葬花》,是取自评弹曲目“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演奏者以轻拢慢捻的手法,丝丝入扣,声声入情,再现了林黛玉“自卑、自尊、自怜”的悲情艺术形象,让人产生怜香惜玉般的无限伤感。
《满江红》是宋代民族英雄岳飞所作的词牌,宋人王善及近代的作曲家曾为之谱曲,在我国广为流传。
作者将多种素材融为一体加以变化发展,将四川扬琴音乐与昆曲巧妙揉合,为图表现民族英雄岳飞的光辉形象。
该二胡协奏曲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描绘,激发起对侵略者的憎恨。
祖国的大好河山历经艰险,但英雄辈出的中华民族能打败一切侵略者,历史证明了这个事实。
全曲充分表现了深情激越、慷慨悲壮的音乐主题,它具有历史题材所需的古朴色彩,又充分利用了民间的丰富养料。
2.纯净的音质、淳厚的音色是二胡艺术的生命
音质和音色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音质是指声音的质量,如声音的纯净度、清晰度、噪音或杂音的程度等。
音色是指声音的属性,是由其谐音的多少,及谐音的相对强度所决定的。
如声音亮丽、甜美、圆润、淳厚等。
[4]在音乐世界中,各种乐器都有自己特殊的音质、音色,从而构成了繁复奇妙的音响现象。
二胡,是中国民族器乐中“腔”味最浓的乐器之一。
所谓“腔”,是指声乐演唱中的声腔。
之所以说二胡带“腔”,是因为二胡极富歌唱性的圆润音色近似人声,而中国乐器演奏的`最高旨趣则恰恰在于充分发挥乐器的人声韵味,并以接近人声为贵。
同时,二胡又长于演奏旋律以表现音乐中细腻、缠绵、哀戚、柔美闻名于世。
二胡多变的音色,是传统民族乐器的一个特点和亮点。
正是由于这一独有的特色,使二胡更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具有民族味、中国味。
从中可以体现出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
欣赏者通过二胡声音的变化,体现出二胡这一乐器所特有的艺术魅力,进而能够把握乐曲中的内容、情感,使听众获得充分的审美体验。
3.多变的演奏技巧是二胡艺术的特色
二胡的演奏技巧非常之多,具有浓厚的民族韵味和独有的风格特点。
在左手的指法和右手的弓法上,它的演奏技巧丰富多彩,各显特色。
二胡的演奏技巧是比较丰富的,主要分为指法和弓法两大类,左手上有滑音、揉弦、拨弦、颤音等演奏技巧;右手则有跳弓和顿弓、拨弦、碎弓等各种技巧,其中左手的滑音和揉弦,右手弓法的在二胡演奏中显得最有特色。
滑音,就是按指在弦上有意识的滑动所得出的发音。
滑动的方法不同,产生的滑音效果也就不同。
滑音是二胡左手最有特点的技法之一。
其功能:一为表现音乐,二为调节技巧。
滑音的音乐表现功能首先体现为点缀音色,深化感情色彩。
滑奏的力度、速度、幅度、方向对发音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这四个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既相互制约又浑然一体。
[5]手指在弦上某一音位上的扇面形滚动就叫“揉弦”,揉弦会发出一种类似波浪形的声音,演奏时恰当运用揉弦能使旋律更富于歌唱性,丰富二胡的演奏技巧。
揉弦给二胡音乐艺术带来了无尽的美,例如二胡曲《江河水》中为了表现特定的性格,顿挫的节奏感,以及颤动的内心情感,采用了压揉技巧,压揉,即是二胡揉弦技巧的一种独特方法,其效果压抑、激愤,具有明显的内在潜力,更富感染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二胡是我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和最具中国气质和韵味的拉弦乐器。
二胡发展至今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精益求精的改进,独特的物质基础赋予了二胡独具个性的音色,二胡鲜明的艺术特色使其无论走在哪里,都能使人感觉到它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祝桐君校注.与古斋琴论四卷[M].
[2]郑艳丽.中国传统文化下的音乐审美思维[J].黄钟,2006,(z1).
[3]李庆霞.片言谁解诉秋心――试论林黛玉诗歌的追问意识[J].海南大学学报,2002,(1).
[4]雨牧.浅谈二胡音色的变性[C] .二胡文集.
[5]苏沙宁.二胡滑音的二重功能[J].乐器,1993,(4).
二胡艺术地域特色研究【2】
摘要:近些年来, 中国 二胡 艺术 的 研究 在 发展 ,特别是从时间角度研究其发展的脉络、演奏的技巧及艺术的风格流派较多,但其中的地域性研究相对薄弱,对地域和空间因素往往关注不够。
本文试从时间的历时性研究转入空间的共时性研究,就二胡艺术的地域特色作简略探讨,以求从新的角度提出 问题 ,并就此阐述了个人的观点。
关 键 词:二胡艺术地域特色
一、地域特色概言
人,总是在一定的 自然 地理 环境中生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因此,人的体质和 社会 生活方式,都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大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小到不同的村落、不同的办公室,其地域空间特征的差异都很明显。
人的 文化活动和其他活动,也必然与其所处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 联系。
这一乍看浅俗的论断,已由地域学及其他相关学科提供了可靠的 科学 依据。
所谓地域学或曰文化地 理学 的研究 方法 ,就是将文化现象的分布、扩散和变化,与发生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联系起来考虑,而对文化区域的划分、鉴别、定义和 分析 ,则是进行此类研究的基础。
我国幅员辽阔,在自然地理上最大的分野是南方和北方。
南北地形地貌不同,气候物产不同,民风民俗不同,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也不同,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已习惯将中国的文化形态划分为南北两类。
这种划分虽然不可能与地理分界完全相符,但从历代学者的论述和人们普遍能感受到的社会现象看,这样的一种划分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古往今来,中国南北两地的确存在不少文化差异。
从最简单的角度说,衣,南丝北棉;食,南米北面;住,南床北炕;行,南舟北车;至于“南腔北调”,那就离 音乐 范畴更近了。
通过这些罗列,可说明地域文化的差别,不是仅凭概念就可以诠释的,它实际上浸润在具体而细微的生活之中,不仅会日日时时对我们的生活发生 影响 ,更能点点滴滴地塑造出不同的性情和趣味,而这些性情和趣味,正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所以,我们从古今文艺作品中能看到或感受到某些因南北文化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二、二胡艺术发展的地域特色
二胡艺术发展的地域特色可由以下几个视角窥知。
从出版发行的作品看,西北一带的二胡作品主要有《葡萄熟了》(周维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陈刚编曲 刘天华移植 刘长福改编)、《牧羊女》(曹元德编曲)、《天山风情》(王建民曲)等。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现象、人文习俗,赋予了那里热烈奔放的音乐风格;从旋律音上说,普遍都运用了增二度的音程。
如《葡萄熟了》的倒数第十小节和倒数第二小节,特别是《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一曲,此类情况就更是随处可见。
从节拍上说,也许是崎岖不平的山区小路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这一地区的音乐在节拍上多采用八五拍、八七拍、八九拍。
客观地说,像这样的非均分律动节奏,一方面音乐的动感性、舞蹈性强,另一方面增添了特殊的音乐效果。
如《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一曲中多次 应用 了上述节拍。
从演奏技巧上说,这一地区的二胡独奏曲特别注重两手写实性技巧的发挥。
如乐曲《葡萄熟了》的第144小节至151小节,通过左手指的拨弦及右手以同样节奏型的拉奏,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那里的人们在丰收的时候,打着手鼓,载歌载舞的情景。
这显然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生存环境有关。
在南方的二胡作品当中,如《山村变了样》(曾加庆曲)、《江南春色》(朱昌耀、马熙林曲)、《姑苏春晓》(邓建栋曲)、《忆江南》(闵惠芬曲)等,同样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现象、人文习俗,赋予了这里细腻柔美的音乐特点;从旋律音上说,大都是级进的自然音程,乐曲《忆江南》的主题即是如此。
从节拍上说,似乎由于这里为江南平原的地理条件,使得这里的音乐主题在节拍上常用平稳流畅的均分律动感强的四二拍或四四拍。
从演奏技巧上说,这一地区的二胡独奏曲更注重写意性技巧的发挥。
如乐曲《江南春色》,通过采用江南丝竹特有的滑音、垫指滑音及圆润饱满的音色刻画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色。
综上所述,二胡 艺术 发展 至今,笔者认为,对地域性二胡作品的优与劣、演奏技巧的高与低的评价,本没有绝对的标准,凡依据当前流行的审美眼光妄加判断,也不堪作为 科学 的评价。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南北两地的二胡作品风格及演奏 方法 的确存在着不同,则是没有疑义的。
那么,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或者说依据什么原理去 研究 二胡艺术中的地域风格或者描述地域二胡现象呢?
第一,地理条件与地域 文化艺术成就不成正比。
就 音乐 中最小的题材——民歌来说,山西河曲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穷乡僻壤,但那里民歌的艺术成就却很高。
尤其在表现爱的艰难、生活的艰辛这些 内容 的民歌,更是震撼人心。
说得远一点,荷兰很小,西班牙很偏,但那里的艺术成就很高。
二胡艺术亦是如此。
浏览近50年来在全国正式出版的约300首作品之中的较为经典的50部作品,不难发现,其中以《秦腔主题随想曲》《蓝花花叙事曲》《陕北抒怀》《调》《红军哥哥回来了》等极富地方特色的、风格浓郁的作品,形成了在 中国 二胡艺术中 影响 较大、分量较重的一大派别体系即“秦派二胡”。
对此,在朱道忠先生的《二胡人文精神之我见》一文中这样说道:“‘秦派二胡’在这个体系中,通过传承、探索、 实践、创新,也以极其感人的风韵别树一帜地高扬于西北风中。此‘风’从黄土地高原向东吹醉了神州大地,国人无不惊异地引颈‘西望长安’,惊觉八百里秦川。”北京是中国 政治 文化的中心,也是音乐艺术最为集中的地方,然而以京风、京韵为主题创作的二胡作品,无论是数量上或是影响力上,尚不及“长安乐派”。
因此,地理条件与地域文化成就不可概而言之。
第二,二胡的地域特色有远近而无高低。
一国之内有中心与边缘的区别,世界范围内也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区别。
但文化的发展与艺术的特色却不以地域为界划分高低。
不能说发达国家的文化是好的,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是不好的;同样道理,北京的二胡艺术有其非常明显的优势,而其他省市的二胡艺术也有其独特风味和特色,客观地说,各有所长,不分轩轾。
第三,数量标准和质量标准的差异。
艺术的价值主要在于其内在的质量而不在于外在数量。
研究二胡地域现象不仅应该重视作品的数量、演奏的技巧,更应该注重地域二胡艺术所反映的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价值的高度与深度,或曰更应注重其凝练的深刻厚重的文化内涵。
第四,结合时间因素考虑。
空间和时间是不可分的,不同的空间往往承载着不同的 历史 文明程度。
比如17世纪,本是中国封建文化高度成熟的时期,但那时在中国边远地区的人可能仍然处于狩猎文化的阶段。
即使是在科学技术比较发达、 经济 连年出现高速增长的当前,地域之间同样存在着贫富差别。
这说明相同的年代不一定处在相同的文明体系之内。
这样,才能因地域文化差异而产生许多特殊的艺术现象。
二胡艺术亦莫能外。
在二胡艺术的研究中考虑到空间 环境的作用,实则并非新思想。
丹纳在《艺术 哲学 》中认为,艺术作品的产生不仅取决于“ 时代 精神”,也取决于“周围的风俗”,地域研究也不仅仅是研究山川河流,还要研究地区的文化及艺术。
生活在一定地域的人,必然受到这个地域内 自然 与文化氛围的影响。
他们的作品及演奏这些作品的人,甚至非本地人在欣赏这些作品时,都不可避免地存有这种地域文化的痕迹或是想象、感受这个地域的文化。
可以这样说,没有一个人在创作、演奏、欣赏一首细腻悠扬的江南作品时,他所捕捉、感受的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情景。
这是为什么呢?
近些年来中国二胡艺术的研究在发展,但其中的地域性研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对地域和空间因素往往不甚关注。
从时间角度研究二胡艺术的发展是天经地义、合情合理的,但这不是唯一的角度。
“历史不仅是河流,河流不仅是一条。历史不但是时间的动态变化,更有赖以存在的空间的静态差异,亦即还有纵向曲线——历史的空间特征及其组合。”窃以为,这一看法甚是符合二胡艺术发展史的研究情况。
如果能从新的角度提出 问题 ,将注重时间的历史性研究与空间的共时性研究结合,可为二胡艺术的研究 工作增加立体而鲜活的气息。
参考 文献 :
[1]朱道忠 《二胡人文精神之我见》中国二胡 2004年 第2辑
[2]程民生 《开拓历史的空间——历史的地域研究刍议》光明日报1999年6月25日第7版
二胡的艺术魅力论文【3】
摘 要: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重要乐器,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自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
本文以二胡的艺术优长、二胡的艺术成就、二胡的艺术创新为三大理论层面,对二胡的艺术魅力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与论述。
力图对于二胡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关键词:二胡;艺术;魅力;优长;成就;创新
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重要乐器,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自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
研究二胡的艺术魅力,对于二胡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思考价值,又具有重要的时间参考意义。
为此,本文专门对二胡的艺术魅力作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论述,为之引起关注与讨论。
具体而言,二胡的艺术魅力,可以分解为以下三大层面进行分析与解读。
一、二胡的艺术优长
二胡作为我国民族乐器中一种拉弦乐器,有明显的自身艺术优长。
其一是历史悠久。
二胡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据文献记载,早在唐代,即有“轧琴”,即系北方少数民族奚部落得“奚琴”,这就是二胡的前身。
北宋的陈��在他所著的《乐书》中说:“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鼗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扎之,至今民间用焉。”①到了元代,改用马尾拉奏,《元史。
礼乐志》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②明代,二胡已用马尾弓夹于两弦之间拉奏,并有了“千斤”。
清代,二胡出现了各种型制。
“五四”运动以后,经阿炳(华彦钧)、刘天华两位大师的改革,把二胡艺术推向一个新的艺术高峰,使其走向世界。
其二是功能多样。
二胡不仅是一件理想的独奏乐器,也是重奏、协奏、合奏的理想乐器。
不仅可以演奏民族乐曲,还是民族戏曲、民族曲艺、民间歌舞以及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等不可或缺的伴奏乐器,有的甚至成为主奏乐器。
梅兰芳先生就率先把二胡引入京剧伴奏之中。
其三是音色优美。
二胡音色亲和优美,极富艺术表现力,出现出民族音乐含蓄、婉曲、蕴藉等美学特征。
其四是技巧丰富。
二胡的演奏技巧分为指法技巧与弓法技巧两大部分。
指法技巧又包括揉弦、滑揉、压揉、滑音、颤音等;功法技巧也包括长弓、分弓、连弓、快弓、换弓、换弦、组合弓等技巧,显示出丰富的特点。
由此可见,二胡的艺术优长是全方位的,这是它艺术魅力的基础与保证。
二、二胡的艺术成就
二胡的艺术成就十分显著。
其一是曲目众多,质量上乘,期中有许多艺术精品与世界音乐珍品。
例如人们耳熟能详的《江河水》、《二泉映月》、《听松》、《病中吟》、《光明行》、《赛马》、《良宵》、《山村变了样》、《赶集》、《行街》、《空山鸟语》、《湘江乐》、《江南春色》等等。
尤其是《二泉映月》,1993年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艺术精品”,并被誉为“国际乐坛十大名曲”之一,已经蜚声中外。
在国内也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转变。
“作品艺术成就中旋律创作的成功,是不容忽视的,旋律深刻抒情性的美感,这时于后来人对作品的理解和演奏应该有启迪。”③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听到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的录音后,禁不住热泪盈眶,激动而虔诚地说:“这样的音乐应当跪着听!”另一首二胡名曲《病中吟》,是刘天华先生创作的10首二胡曲中的第一首,也是他的代表作,1993年也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艺术精品”。
这首名曲一起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充分表现出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深受国人与海外华人的喜爱。
其二是名家辈出、成果辉煌。
杰出的二胡作曲家有阿炳、刘天华、刘文金、赵砚臣等。
杰出的二胡演奏家有阿炳、刘天华、闵慧芬、张韶、张继让、张慧元、张令杰等。
其三是影响广泛,意义深远。
二胡艺术影响到民族器乐、民族声乐、民族戏曲、民族曲艺、民族舞蹈等各个艺术领域,对于打造民族艺术与民族文化,功不可没。
由此可见,二胡的艺术成就是高水准的,这是它艺术魅力的核心与标志。
三、二胡的艺术创新
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所有艺术,都以创新为生命与灵魂,同样,二胡的艺术创新也是二胡艺术的生命与灵魂。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充分证明,二胡的艺术创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一是作品的创新。
如刘文金创作的《三门峡畅想曲》、《长城随想曲》,吴厚元创作的《红梅随想曲》等,都是成功的创新之作。
其二是演奏的创新。
如女子十二乐坊中的二胡演奏员的站立边舞边演奏;赵本山与郎朗的二胡与钢琴混搭二重奏《赛马》;北京“国乐天骄女子乐用与法国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混搭演奏等等,都令人耳目一新。
由此可见,二胡的艺术创新是深层次的,这是二胡艺术魅力的支撑与动力。
注释:
①②王晓红.民族乐器系统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163.
③张慧元.全活二胡(业余)考级作品集诠释[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6:243.
自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之后,陈阳博士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任教,她曾在这里获得文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陈阳博士是史论部讲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研究员,《国际新闻界》月刊栏目主持,美国宾州大学安娜堡传播学院访问学者(2010-2011)。陈阳博士为本科生开设“传播理论”、“传播学研究方法”课程;为硕士研究生讲授“传播理论研究”、“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全球化与大众传播”课程;为博士研究生开设“传播学主文献研究”等课程。出版过一部教材(《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陈阳博士进入学术领域的第一个研究兴趣在于“性别与传播”,这是她博士学位论文的主题,她为此翻译了我国第一本关于男性杂志的研究著作《追寻男性杂志的意义》(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原著Peter Jackson, Nick Stevenson, and Kate Brooks (2001) Making Sense of Men’s Magazines. Cambridge: Polity Press.)。她发表过关于我国女性新闻的多篇研究论文,其中一篇被《传播学定性研究方法》(李琨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作为“研究案例”全文收录,一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研究》(2006年第3 期)全文转载,一篇曾获2003年中国传播学论坛(上海,复旦大学主办)优秀论文奖,另一篇发表于2001年的论文根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2008)和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1998-2008)搜索结果,单篇被引用率列全国第14位(《中国新闻传播学高影响力论文评介》,徐剑、蒋宏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现在,她的研究兴趣在于“全球化与大众传播”,这将是她在宾州大学为期一年访问的研究主题。同时,本科开始接受的新闻学训练,使得她也关注当代中国新闻媒体自身正在进行的转型,她正跟同事一起合作研究当代中国媒体表现的评估指标,也正在撰写关于中国记者职业理念变迁的文章。
陈毅元帅 陈毅(1901~1972年),名世俊,字仲弘。 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1901年8月26日,陈毅在四川省乐至县劳动镇出生,曾任八一南昌起义起义军第25师73团党代表、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党代表、红四军军委书记、江西军区司令员、新四军军长、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上海市市长、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他于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武汉中央军校担任政治工作。同年在南昌起义部队任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参加领导了湘南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二师党代表、师长,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军委书记,红六军、红三军政治委员,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红二十二军军长,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西方军总指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红军长征后,留在江西苏区,领导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江南指挥部、苏北指挥部指挥,新四军代军长、军长。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建国后,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兼任外交部部长。还曾任国务院外事办主任,外交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名誉会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副主席。是中共第七、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72年1月6日,因患肠癌在北京逝世,终年71岁。陈毅兼资文武,博学多才。有多种军事、政治论著和诗词著作,编为《陈毅军事文选》、《陈毅诗词选集》和《陈毅诗稿》等。 【又】陈毅(1912.12.4—2002.7.26),1912年生于贵州省遵义县。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八路军。曾任新华社山东总分社社长、八路军一一五师宣传部部长、东北野战军后勤部副政委、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后勤部政委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建国初期,他在陈毅元帅的直接领导下工作。毛泽东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建议他将名字改成了“陈沂”,从那以后,此陈毅就“变成了”陈沂。2002年,陈沂因病在上海逝世。 【又】陈毅(1873 —?) , 字士可, 湖北黄陂人。清末历任学部参事、图书馆纂修、宪政馆统计科员 等职, 精通边疆舆地。中华民国建立后, 任大总统府秘书、蒙藏院参事。1914 年9 月至1915 年 6 月, 陈毅以北京政府全权专使顾问身份参与签订《中俄蒙协约》的恰克图谈判。1915 年6 月, 被任命为中国政府驻乌里雅苏台佐理专员。1917 年升任驻扎库伦办事大员。1919 年12 月驻库办 事大员被裁撤, 陈毅奉调回京, 改任豫威将军。1920 年8 月任西北筹边使, 旋改库乌科唐镇抚 使, 成为外蒙古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1921 年2 月, 旧俄恩琴白党攻陷库伦, 外蒙古再次宣布“自治”, 陈毅被北京政府免职。 陈毅故事 建国初期,陈毅(1901一1972年)在上海任市长。有一次对工商界人士演讲,讲台上安放着名贵的鲜花和精美的茶具。陈毅上台便说道:“我这个人讲话容易激动,激动起来容易手舞足蹈,讲桌上的这些东西,要是被我碰坏,我这个供给制的市长,实在赔偿不起,所以我请求支持会议主持人,还是先把这些东西 ‘精兵简政’撤下去吧。”会场上立刻发出了会心的笑声。 在60年代的一个会议上,陈毅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而大声疾呼:“不能够经过了几十年改造、考验,还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项帽子戴在所有知识分子头上!”说到这里,陈毅摘下帽子,向参加会议的知识分于代表鞠了一躬,然后大声说道:“今天,我给你们行‘脱帽礼’!这真挚的感情和即兴的幽默,使全场听众为之动容。 陈毅讲话大都不用稿子。他出口成章,侃侃而谈,常常以机敏而风趣的言辞使听者折服。 在一次会议上,有人看见他拿着一份稿纸,还不时地低下头看看,后来竟发现那是一张白纸。 “陈总,您怎么用张空白的发言稿啊?”会后有人问他。 他回答说:“不用稿子,人家会讲我不严肃,信口开河。” 元帅回乡,遇到家乡的桥刚竣工,有人提议将该桥命名为元帅桥,陈毅听后说:“要不得,劳动人民是最伟大的,还是取名劳动桥。”该乡也同时改名为劳动乡!
今年8月26日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外交家陈毅同志诞辰九十周年。我们每想到他“投身革命即为家”,为“人间遍种自由花”的高风亮节和丰功伟绩,就不禁思绪如潮,浮想联翩。现仅就他在外交战线上叱咤风云,劈波斩浪,领导我们开创外交新局面的壮阔情景,择要回顾,以志纪念。 一、授权有限 不断创新 记得1954年初,我们第一批派出的几位大使回国述职,周恩来总理特意要我们去上海向陈毅同志汇报情况,我们不知何意。到了上海才知道中央决定调陈毅同志到国务院任副总理,并协助周总理分管外事工作。他见我们时爽直地说:“我这个人干外交恐怕不行”,“我这个陈毅,有时说话很有破坏性,有时候好感情用事,感情一上来,说话就冲口而出,不管轻重的。在我们内部,对同志有什么伤害,还可以对同志解释,在外交上就砸锅了。”所以“我请中央重新考虑”。后来我们听说:毛主席认为“临事而惧”正是优点。周总理送他“外交工作、授权有限”八个字。他把这八个字奉为座右铭,信守不渝,并多次教育外交干部切实遵循。 其实,陈毅同志在长期革命生涯中深知纪律的重要性。他一贯重视和遵守纪律。他为人虽然豁达大度,热情豪放,但处事谨慎,纪律严明。他经常强调,外交事务是国家大事,说错一句话,办错一件事,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在外交上出了差错,不是个人得失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利益和声誉的问题,必须严肃认真对待,不能掉以轻心,自作主张,感情用事。他在对外活动中,既能谈吐自如,又严守纪律。如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当日本记者问到我国发展核武器的情况,并具体询问何时爆炸第3颗原子弹时,他以独特风趣的语言回答说:“中国爆炸了两颗原子弹,我知道,你知道。第3颗原子弹可能也要爆炸,何时爆炸,请你等着看公报好了。”引起会场哄堂大笑。接着他明确阐述了我国在核武器问题上的政策,解答了人们关心的问题,又不泄露国家机密。 陈毅同志在强调严守纪律的同时,还教导我们要防止另一个极端,不能把“授权有限”当作挡箭牌,办事谨小慎微,缩手缩脚,推推拖拖,不负责任。他要求大家在授权范围内动脑子、想办法,积极开展工作,更好地完成任务。他要大家注意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建议,以制定新对策,主动而又富有创造性地办好外交。在这方面,他堪称我们的楷模。他接受任务从不推诿,凡是中央给他的工作,他总是坚决照办,努力完成。毛主席赞赏说:“陈毅这个同志,只要接到命令,没有不全力执行的。”他既有老革命家遵守纪律、执行指示的高度自觉,又有超人的谋略胆识,所以他在外交活动中,常常有新的创造和鲜明的特色,有声有色地完成外交任务。例如,1961年5月,他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第二次日内瓦会议期间,他根据毛主席、周总理批准的方针,主动灵活,纵横捭阖,唇枪舌剑,折冲樽俎,表现了他执行外交政策和运用外交策略的卓越才能,为我国博得了崇高的国际声誉。 二、热爱祖国 支持友邦 陈毅同志生长在贫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从小就对旧社会愤怒不平,立下砸烂旧世界、开辟新天地的大志。青年时期,他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斗争。为了救国救民,他怀着“科学救国”的目的,远涉重洋,到法国去勤工俭学。但他逐步认识到法国并不是他向往的“天国”,“欧洲资本界是罪恶的渊薮”。他开始学习马列主义,参加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和法国工人罢工。1921年10月,他被法国当局武装押送回国。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由“大闹学运北京城”到“弯弓射日到江南”,为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而英勇奋战,直至全国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出任上海市长,后调国务院任副总理,1958年2月兼任外交部长。记得他曾对我们说起:上海有人主张 “中国应该做美苏的桥梁”。他听后十分反感,予以严厉批评。当他向毛主席谈及此事时,毛主席说:“这话的意思就是要中国人脑壳朝地,背拱起来,让美国人从中国人背上走到苏联去,让苏联人从中国人背上走到美国去。我们能这样干吗?”他说: “主席挖苦得对,谁愿意干谁去干,我这个外交部长是不干的。巴黎和会上克列孟梭逼着顾维钧签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但是,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之流却还在怀恋那个时代。在陈毅同志兼任外长期间,杜勒斯再次推行“战争边缘政策”,美国一面派兵在黎巴嫩登陆,镇压中东地区的革命运动;同时唆使台湾当局叫嚣反攻大陆。美国海军参谋长伯克还扬言,美国海军正密切注意台湾地区局势,随时准备进行像黎巴嫩那样的登陆。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则想推行“苏美合作、主宰世界”路线,要我 国服从他的“全球战略需要”,并满足他的有损我国主权的要求,妄图控制我国。面对美苏两国从南北两面逼来的压力,陈毅同志以伟大爱国主义者的浩然正气,不畏强暴的豪迈气概,坚决反对外来干涉,控制和威胁。他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战略决策,协助周总理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1958年8月23日,毛主席一声令下,万炮齐发金门、马祖,打得美蒋一片慌乱。同时,陈毅同志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先后及时揭露了杜勒斯的所谓“停火”、“脱身政策”和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弄得美国内外怨声四起,美蒋矛盾激化,杜勒斯骑虎难下。他这时告诉我们说:“台湾局势非常微妙,矛盾错综复杂,炮打打停停,就是利用这些矛盾,使美国人不能插手,还得替我们约束蒋介石不要闯祸。毛主席的文章做得真妙。”他还指出:“我们在金门打打停停不是‘送瘟神’而是‘留瘟神’”,让杜勒斯“难以脱身”。最后,美国不得不从台湾地区撤走部分海空军,恢复中美大使级会谈。他豪迈地归结说:“如果世界上有一个美国不好惹,那么世界上还有一个中国更不好惹。” 陈毅同志在“前门斗虎”的同时,又坚决“后门拒狼”。对外来的干涉、控制进行了坚决抵制。1959年9月30日,赫鲁晓夫刚刚结束对美国访问,来到北京参加我国建国10周年庆典,当晚就在宾朋满座、喜气洋洋的国宴上出言不逊,教训我国领导人不要用“武力去试试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固性”。在10月2日的高级会谈中,赫鲁晓夫又指责我国炮击金门、马祖和还击印度侵犯边境。陈毅同志大义凛然,给予他义正词严的反驳。对此赫鲁晓夫在其回忆录中妄说:“这一次,中国方面决定放出陈毅来攻击我。谈判一下子就激昂和紧张起来。”他在《最后遗言》中还 “骂”了陈毅同志一通。这正好是陈毅同志爱憎分明,立场坚定,大义凛然,浩气长存的反映。 陈毅同志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同时又是一位无产阶级 国际主义者。他在主持外交部工作期间,用极大精力致力于支持 亚非拉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发展我国同亚非拉国家 的友好合作关系。他在1958年到1966年的8年中,先后出访26次,访问了近30个国家。其中绝大多数是亚非国家,在国内接待的外宾也大都属于亚非拉国家。 1955年4月,在亚非会议上他作为周总理的主要助手,协助周总理从团结反帝的大局出发,本着求同存异的方针,在会场内外同各国代表团广泛接触,广交朋友,说明我国的立场和主张,消除了某些国家的疑虑,为开好这次盛会做出了出色贡献,也为他出任外交部长取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1958年2月,他刚就任外长,就随周总理访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安排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回中国。2月17日,他在志愿军总部给官兵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国际主义课。他在讲明我国不谋私利,不支配别人,不在别国驻军,无条件撤军的重大意义之后,意味深长地说:“我们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不要去充恩人,以为我有恩于你,你就要给我磕头。”“信陵君解了邯郸之围,驰名天下。一位朋友劝他不要骄傲,忠告信陵君说:‘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这是中国民族的传统。” 陈毅同志协助周总理带领我们同许多邻国通过和平协商、互谅互让,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和双重国籍等问题,进一步发展了我国同很多邻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他对非洲国家的独立运动更寄予深切的同情。他三次访问非洲,对非洲各国人民反帝、反殖和反种族主义的斗争以巨大的支持和鼓舞。他热情歌颂道:“独立非洲西北始,揭竿而起相踵接。看涤瑕荡垢上重光,全无敌。”他积极参与周总理主持制订的我国同非洲国家关系五项原则和我国对外援助八项原则,并指出:“中国的援助与帝国主义的援助有本质的不同,帝国主义的援助,就是养成你对他的依赖,给你点奶水吃,给你点鸦片抽,你抽上瘾了,就不能摆脱我了。中国的援助是别开生面。我们受过这种援助的害,就能体己谅人,帮助他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我们受过这种痛苦,就不能把这种痛苦再去给人家。”这是多么高尚的国际主义胸怀啊! 三、坚持原则 善于斗争 陈毅同志一贯忠实、认真地贯彻执行毛主席、周总理制定的外交政策,坚持中央批准的原则,从不动摇妥协。他常说,办外交不能贻误时机。对毛主席、周总理的批示或指示,他总是雷厉风行,迅速传达贯彻。当日来得及的当日办,当日来不及的次日办。常常是中央的会议刚结束,他主持的外事部门负责人会议就开始;上午到周总理处谈工作,下午就传达布置,从不拖拉,延误时机。他在传达中央决定和指示时,不是照本宣讲,而是结合自己体会说明;传达后立即组织讨论,深入领会精神,认真研究贯彻办法,出色地完成任务。 陈毅同志还常向我们说,办外交要集思广益。中央的方针政策一定要坚决服从照办,但具体执行办法要切实可行。他一向主张,中央确定的原则一定要坚持,而实现原则的策略则需灵活运用,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善于胜利。他强调搞外交同打仗一样,要搞好调查研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经常组织形势务虚会,甚至还请毛主席、周总理参加,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发展进行研讨,及时提出新看法、新建议和新对策,供中央决策参考,得到了中央的重视和支持,使外交工作常处于主动地位。 陈毅同志对外交工作的特点也做过入情入理的分析。1960年底,他曾对全体外交干部说:“外交这碗饭是不好吃的,因为外交问题不能完全靠我们,人家不干,你就没有办法。”他认为国与国之间办交涉,如不沟通思想,求得共识,是办不成的。所以他在外交实践中,善于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灵活运用策略,采取适当方式,沟通双方思想,以便达成协议。他倡导把正式谈判同私下交往结合起来,利用一切机会同外宾交谈,主动介绍我国情况和政策,增进对方对我国的了解;同时了解对方的情况和意图,使双方在沟通思想的基础上,达成协议,办好交涉。在他的外交实践中,工作量最大的是同外宾交谈。据现有资料统计,他每年会见外宾达300多人次。他出国访问也是以会谈为主,往往寓重大对外交涉于热忱爽朗的交谈声中求得解决。他参加国际会议时,也是把会上发言同会下交谈紧密结合起来。他认为在国际会议上往往是各人念各人事先经过批准的稿子,很难解决问题,因而他更重视会外活动,通过个人交谈,沟通思想,求得共识。然后,根据求同存异的方针,综合各方共同意见,提出切实可行方案,取得多数代表的支持,达成各方都能接受的协议。1961年5月他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关于老挝问题的日内瓦会议,1964年4月他以外长身份出席第二次亚非会议筹备会时,都是运用这种办法打破僵局,促使会议获得圆满成功的。这不仅展现了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卓越外交才能,而且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信誉。 四、广交朋友 待人以诚 陈毅同志高瞻远瞩,襟怀坦荡,常以“应知重理想,当为世界谋”的豪迈气概,广交朋友,增进了解,加强合作,以开拓我国外交局面。他在对外活动中,积极主动地结交朋友,官方的,民间的,东方的,西方的,不论国家大小,身份高低,都欣然同他们交往,朋友遍天下。 陈毅同志一向主张交友以诚。他有坚强的党性,又讲究真挚的人情。他向外宾介绍情况时,总是一分为二,既讲成就,也讲问题,尽量让人全面、正确了解我国的情况;他向外宾了解情况时,总是耐心、客观地仔细听取对方介绍,从不妄加评论;他在同对方商谈问题时,常常直率地表明我方的立场和主张,诚恳征求对方意见,被外国人誉为“高姿态外交”。 陈毅同志以他的渊博知识,丰富经验,使双方交谈内容既广又深,引人入胜。他善于寓重要政策观点于闲谈之中,谈得既直爽又风趣,使对方听之有味,易于接受,往往在谈笑风生中,沟通思想,达成共识,既有利于发展国家间的合作关系,也增进了个人间的友谊,在国际上赢得了崇高的声望。 陈毅同志同亚非拉国家领导人的交往很广、很深。诸如,缅旬、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柬埔寨、马里、坦桑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领导人对他都怀有诚挚的友情,有的交往很深,甚至无话不说。如苏加诺总统就曾对他说:“我的生活方式,我讲的东西是资产阶级一套,恐怕你不愿听。”他却恳切地说:“我们把你当作朋友看待,并且我认为做个资产阶级革命家并没有什么坏处。我们的孙中山先生就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物。”苏加诺总统听了感到很亲切,后来对人说:“跟陈毅元帅谈话后,感到有股激荡的力量,往往得到一种满足。对于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陈毅只有寥寥数语,就可以讲清楚。”对西哈努克亲王和奈温将军等的交情之深更不用说了。在他去世后,西哈努克坚持要参加他的追悼会,在给张茜同志的唁电中说,陈毅元帅是我们高棉人可靠的积极的朋友,陈毅元帅的名字将永远活在高棉人民的心里。 陈毅同志同西方国家领导人的交往也是坦率诚恳的。如在第二次日内瓦会议期间,他同英国外交大臣霍姆曾多次互相拜访,当霍姆问及:“为什么你们不能不管别人(指支援非洲国家),而专心致力于国内繁重的建设任务呢?”他爽朗地回答说:“你们西方人的毛病,就在于你们总是从个人一生出发来思考问题,而我们却认为这过于狭窄了。”事后多年,霍姆在其回忆录里称陈毅是“一个有用的朋友”,十分赞赏他对达成老挝中立协议所作出的贡献。 陈毅同志同号称美国外交界“不落的明星”哈里曼也有交往。他在第二次日内瓦会议上当面指责哈里曼发言的错误,而在会下又同他握手交谈。哈里曼说:“我对你讲话稿的头两页是同意的,但不同意第三页。”陈毅同志很风趣地回答说:“看来你还不如我的水平,我还讲了两页你喜欢的,你讲的我一页也不喜欢。现在最重要的是执行协议,美国应从老挝撤军,从泰国撤军。”哈里曼回答说,美国的事有难办之处,并再三向陈毅说:“你无论如何不要忘记请我去中国呀。” 陈毅同志对推进我国的外交事业,殚精竭虑,呕心呖血。在他兼任外交部长期间,我国出现了两次建交高潮,打开了新的外交局面。这正应了他当年出访亚非6国时写下的豪迈诗篇:“海酿千钟酒,山载万仞葱。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 五、青松挺立 风范永存 正当陈毅同志运筹帷幄,挥洒自如,领导我们开拓新的外交局面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的风暴突然袭来。这时,他出国访问刚刚回来,毫无思想准备。开始,他着眼于“反修防修”,对运动表示拥护,积极向各单位派出工作组,号召各级干部正确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坚守工作岗位,保证外交工作顺利进行。不久,毛主席决定撤销工作组,并上纲为镇压群众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陈毅同志又主动为外交部派出工作组承担责任,保护工作组成员。在第二外国语学院批斗工作组时,陈毅赶到会场,旗帜鲜明地指出:“派工作组错误是当时局面造成的,我是支持派工作组的;工作组的错误应该进行批判,但我们无权把他们整死,要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把工作组打成反革命,打成黑帮不如把我陈毅打成反革命,打成黑帮。”他还多次教育年轻同志要按毛泽东思想办事,不要乱来,以免犯错误。为维护外交工作不被打乱,他坚持内外有别,经中央批准,不准在驻外使领馆搞“四大”,反对随便向外国人乱送毛主席语录和纪念章,避免对外造成不良影响,损害我国形象。 陈毅同志针对林彪、江青、康生等一伙的夺权阴谋,直截了当地指出:“外交大权属中央,不能夺。”在接见归国留学生代表时说:“我们已老了,是要交班的。但是,绝不能交给野心家、两面派!不能眼睁睁看着千百万烈士用自己宝贵生命换来的革命成果付之东流!”对污蔑他执行了向帝国主义投降,向修正主义投降,向各国反动派投降,扑灭人民革命的“三降一灭路线”的攻击,他更胸有成竹,大义凛然,不断给予了批驳和斗争。他坚定地回答说,他执行的是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高度结合的革命路线。这是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的建立最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的思想,是真正的马列主义,对得起我们列祖列宗。 1967年2月,在夺权风暴席卷全国,并波及军队时,陈毅同志刚直不阿,光明磊落,宁作雪里青松,不作墙头芦苇。他愤怒斥责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妄图搞乱党和国家,迫害老干部,篡党夺权的罪恶,被打成所谓“二月逆流”的黑干将。随后,他遭受诬陷和迫害,身心受到严重摧残,患了癌症。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陈毅同志置手术后身体虚弱于不顾,对林彪进行了严正揭发和深刻批判,并准备出来再大干一场,但不幸病情恶化,于1972年1月6日逝世。 陈毅同志离开我们快20年了,而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光辉业绩,却彪炳千秋,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正如其诗所吟:“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他就是这样一颗高洁的青松,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1、黄桥战役
1940年9月30日,国民党调集部队,对江苏省泰兴县黄桥地区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发动进攻。黄桥战役进行时,八路军第5纵队从淮阴地区南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部队东进至运河,在战略上起了策应作用。
此役历时4天,共歼国民党军队1.1万余人,俘虏官兵4000余名,缴获军用品甚多。新四军伤亡900余名。这次战役,对反击国民党军队进攻的重要战役。为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新局面。
2、淮海战役(1949年)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第二个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
这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解放军经过66天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
扩展资料
围棋外交
既任外交部长唐家璇这样说:“现在大家都知道‘乒乓外交’,我认为‘乒乓外交’之前,首先是‘围棋外交’。”这是从未见诸报端的新外交提法,它背后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外交风云。
自二战结束后,中日两国间便陷于冷战状态,中日政府间交往中断,只保持了一部分民间交流,而建国后的中日外交则面临着新的考验。
50年代刚刚出任外交部长的陈毅正在寻找打开外交僵局的突破口,恰逢日本围棋代表团访华,这位闻名政坛的围棋迷抓住这一机会,亲自前往设在北京饭店的赛场与日本棋手对弈,并在宴会上提出,中日两国围棋界今后可以进行交流。
从此,也就拉开了中日两国间“围棋外交”的序幕。唐家璇部长介绍说,陈毅正是抓住了围棋在日本的影响(日本有800万人下围棋),把围棋与外交联系起来。在陈老总的热心推动下,日本棋界名人联合发表了呼吁书,要求日本政府改变对华政策,早日实现邦交正常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毅
、。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