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84

hyacinth46
首页 > 论文问答 > 战国策作为很好的文献可以很好地研究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nowwhite白雪

已采纳
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帛书,记述战国时事,定名《战国纵横家书》,与本书内容相似。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编辑的,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册。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其中的《鹬蚌相争》被录入小学课本中,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共33卷,共497篇。 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善于描写人物,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诗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等
281 评论

张小电1301

285 评论

佳丽子伊

这部作品代表的是古代散文的发展,有特别高的文学性,里面突出了人物形象,一部作品中展现了纵横家的思想,同时也反映了他们政治上的审时度势的谋略,里面的内容特别复杂,展现了不同人的价值观。

112 评论

露西亞嘉利

人物塑造上非常的优秀,开创了先河,生动的描写了人物,描写了许多具有鲜明个性的代表,给人们开创了先河,有非常多想象的成分。

344 评论

飞翔的等待

战国策的文化成就就是,是我国的国别体史书著作,展示出了东周战国时期的风貌和面貌,宣传了一些比较好的军事观点和政策,是我国非常好的一部军事题材书籍,开创了我国在军事题材书籍方面的历史。

149 评论

rayyeung23

简介:  《战国策》是一部历史学著作。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记载了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本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国策》曾被斥之为“邪说”、“畔经离道之书”。“《战国策》基本上自成一家,就是纵横家。其道德哲学观多取道家,社会政治观接近法家,独与儒家抵牾不合,因而为后世学者所诟病。”  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战国策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战国策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校注》。

206 评论

yellowmoon27

《战国策》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其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书名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它的作者不可考,有人疑出于蒯通。大概是秦汉间人杂采各国史料编纂而成。后来刘向重加整理,定名为《战国策》,遂相沿至今(一九七三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大批帛书,其中一部分,经文物考古工作者整理研究,共二十七章,三百二十五万行,一万一千多字,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其中十一章内容见于《战国策》和《史记》,文字大体相同。另十六章,是佚书。这部大约编成于秦汉之际,类似后来刘向重编许多纵横家言为《战国策》所根据的一种被埋没的纵横家言的辑本。其中佚书为司马迁、刘向所未见,为战国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它保存不少的纵横家的著作和言论。春秋以来,长期分裂战乱,人民无不渴望解甲息兵,恢复和平统一生活。诸侯中的强大者,都想“并天下,凌万乘”。所以战国末年,秦齐二国皆各自称帝。由于社会变革的影响,“地势形便”的秦国后起变法以致富强,打破六国均势局面。从此以后,秦以新兴力量向外扩张,企图蚕食诸侯,统一海内,引起各国间的复杂矛盾和斗争。在这种情况下,诸侯间的胜负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武力,但也决定于谋臣策士的胜算和纵横势力的消长。所谓“横成则秦帝,从成则楚王”,那就是说,胜负的最后关键并不完全决定于军事,而更重要的是决定于政治的巧妙运用。这时候,春秋时代所讲的礼法信义,不得不变为权谋谲诈;从容辞令的行人,不得不变为剧谈雄辩的说士。所以《战国策》中所载一切攻守和战之计,钩心斗角之事,正是这一时代政治斗争的反映。而其时许多谋臣策士的游说和议论,也是春秋时代行人辞令的进一步发展。

271 评论

相关问答

  • 战略决策研究杂志

    权威的可能了解的不多,只有一本(土木工程)有些了解的

    潇潇若雨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战国策作为重要文献可以很好的研究

    战国策的文化成就就是,是我国的国别体史书著作,展示出了东周战国时期的风貌和面貌,宣传了一些比较好的军事观点和政策,是我国非常好的一部军事题材书籍,开创了我国在军

    张轶群123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论文重复率很低就是写得很好吗

    论文不仅仅是看重复率,最重要的还得看你的导师要求高不高,不合格可能是因为导师对论文内容要求高。如果自己学术上过关,就将论文完善一下。不然就跟导师搞好关系,尽量将

    轻舞飞扬舞翩跹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好期刊的审稿人也很好吗

    审稿本身对于审稿人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目前绝大多数的审稿是无偿审稿,研究者出于学术职责,更好地服务于学术社区,而接受editor/area chair的审稿邀请

    哈亮亮魔人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审稿很快是好事么?

    每个刊物的审稿节奏是不同的,这一点作者是无法左右的,既然投了稿就只能按照杂志社的节奏来完成审稿,作者可以左右的就是文章的质量,一般高质量的文章过审效率比较高,比

    老王0987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