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9

  • 浏览数

    239

可不娇气
首页 > 论文问答 > 什么是古代文献传播的重要方式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女孩不懂事

已采纳
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社会,没有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古代的人们是用什么方式来传递信息的呢?古代的传媒方式大概有这些种类:口语、体语、文字、书籍、烽火、鸽子、人(如马拉松的来历)、马(驿站)、画等种种方式。千百年来,古今中外的人们一直在追求信息传递的准确与快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准确度越来越高,方式和手段也越来越多。
94 评论

张小电1301

337 评论

Lookiamycm

灯光,旗子,狼烟,烽火,金鼓声等

295 评论

秋月羽羽

飞鸽传书 烽烟 风筝 孔明灯 飞骑 烟花爆竹 派遣信使 驿站飞鸽传书与鸿雁传书是一个意思,就是古人之间联系的一种方法,将信件系在鸽子的脚上然后传递给要传递的人 古代通信不方便,所以聪明的人利用鸽子会飞且飞得比较快、会辨认方向等多方面优点,驯化了鸽子,用以提高送信的速度。通常来讲,鸟类本身会认回家的路,就像倦鸟归巢一样,古人所用的飞鸽传书是,例如我跟你是朋友,我跟你当然住在同一个地方,后来我要去别的地方了,我就带着家乡的鸽子离乡背井,有天我有事情要联络你,我就把字条放在鸽子脚上一种专门放信的东西的里面,再把鸽子放出去,鸽子就会飞到家乡去,你就会发现那只鸽子和我的信,雁子也是,她们都是利用鸟类的习性。 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人就开始用鸽子传递书信了。我国也是养鸽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隋唐时期,在我国南方广州等地,已开始用鸽子通信。

203 评论

司马懿砸缸

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有烽火台、鱼传尺素、飞鸽传书、风筝、急脚递等。1、烽火台“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2、鱼传尺素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相传古时用绢帛写信而装在鱼腹中传给对方,后来改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装书信,于是,就形成了“鱼传尺素”这句成语。“鱼传尺素”成了传递书信的又一个代名词。3、飞鸽传书信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鸽子对地球磁场的感觉很灵敏,而且特别恋家,这是它们先天具备的优势。但要成为一只信鸽,主要还在于训练。饲养信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放翔、竞赛与使用。要想获取理想的信鸽,除了精心选育良种与科学饲养管理外,最重要的就是训练。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4、风筝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的产物,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风筝曾是被作为通讯求救的工具。梁武帝时,侯景围台城,简文尝作纸鸢,飞空告急于外,结果被射落而败,台城沦陷,梁武帝饿死,留下这一风筝求救的故事。5、急脚递急脚递,中国宋代创制的一种传送公文的驿传。由军兴所需而置。这种通信方式的特点是:由御前直接发下,不经枢密院或门下省,减少了不必要的交接手续,又可保守机密,沿途接力传送,昼夜不停,而且不入递铺交接,减少了在递铺的停留时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烽火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飞鸽传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风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急脚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鱼传尺素全文

338 评论

灰羽联盟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大约有以下几种: [1]羽檄:插有羽毛的书信多用于战事紧急。 [2]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 [3]羽书:用于征调军队。 [4]信鸽传书[所说的飞鸽传书] [5]快马传书。 [6]传竹筒: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 [7]急脚递: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 [8] 烽火/狼烟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传递方式。

230 评论

善美梅子

在我国古代,纸还没有发明以前,常见的“信”是用漆书写在薄木板上的,叫做木牍。由于木牍一般一尺长,故又称为“尺牍”。后来,有人把信写在绸子上,叫做“尺素”。唐代张九龄诗云:“委曲风波事,难为尺素传。”尺素指的就是“信”。“鲤鱼”也可指代书信,典故出于汉乐府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信笺 信笺指信纸。“花笺”是一种小篇的用华贵纸张制成,并饰有花纹的信纸。古时著名的花笺很多,有五色笺,锦色笺,百韵笺,凤尾笺等。或出之于吴,或出之于巴蜀。最著名的是蜀笺中的薛涛笺。信封 我国最早的信封是用木板制成的。秦汉时,公私书信大多是写在竹简或木笺上,然后用两块刻成鲤鱼形的木板,作为一底一盖,将笺牍夹在中间。这种木板可算是历史上最早的信封。到了唐代,自贞观年开始,就用朝鲜厚茧纸制信封,形若鲤鱼,两面俱画鳞甲,腹中可以藏书,名曰“鲤鱼函”。信使 古代称使者为“信”或“使”,合之为信使。如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故遣信使,晓谕百姓以发卒之事。”相传三国吴人葛玄与河伯书信往还,令鲤鱼充信使。相传大雁也传书,因此,也称信使为“鸿雁”。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有诗曰:“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

300 评论

Nightwish阳光

我国古代文bai献典籍的保存和流传,即du单本的图书、零zhi散的著述,往往容易散失亡佚,而凡是dao编纂或汇刻为一部大书的,则比较容易保存和流传下来。我国古代的许多文献是通过汇入、编入丛书和类书等途径保存下来的。除此之外还有史书、方志、笔记、别集、杂著、诗赋。文献出现于文字产生之后,当时,记言记事有的刻在龟甲兽骨上,有的刻在铜器上,也有的刻在石头上。这些构成了中国古代书籍中主要的胚胎形式,主要有“青铜书”和石头书。在纸出现之前。在纸出现之前,文献载体主要有简策、帛书、版牍。纸出现以后,出现了写本纸书与印本纸书。写本纸书的形态主要有三种:(1)卷轴式,东汉至唐通行。(2)经折装(也称梵夹装),即把长卷正反折叠,使之成为方形的书本形式前后用硬纸保护。(3)旋风装,即把长卷折成经折装,再用纸把首末页相连,可以循环翻阅不致失散。印本纸书是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而出现的一种全新质态的书籍形式。雕版印刷术对于书籍形态的更新说来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它不但极大地提高了书籍的发行量,更主要地是极大提高了书籍形态的质量,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文化的繁荣。印本纸书形态始于唐代中后期,中经宋代的普及与完善,至明清时终于达到了我国古代书籍形态的最高水准。

152 评论

艾米Amysweety

古人传递信息主要用以下方法:飞鸽,烽火,快马,暗号,手语,书信,旗帜等。 主要有飞鸟传(飞鸽传书、鸿雁传书、飞雁传书),驿传(快马加鞭),烽火,狼烟,旗语、灯光(三打祝家庄、孔明灯)等等

217 评论

相关问答

  • 古代的文献含义是文本与什么?

    文献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记录在一定载体的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文指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献指熟悉掌故的人。

    小宝151205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文献的献在古代指什么

    综述“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认为“文,典籍也;献,贤也”。所以这时候的文指典籍文章,献指的是古代先贤的见闻、言论以及他们所熟

    大能苗*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什么是古代文献传播的重要方式

    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社会,没有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古代的人们是用什么方式来传递信息的呢?古代的传媒方式大概有这些种类:口语、体语、文字、书籍、烽火、鸽子、

    可不娇气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现代传播版面费

    很多比较好的刊物都不收,大部分学报也不收。社科类:理论与改革、理论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当代教育论坛、职业技术教育、前沿、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图书情报知识、中国人口

    小希很爱小希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传播方面的论文题目

    本文在综述了国内外英语自主学习和英语学习中性别差异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项关于高职生在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性别差异的研究。研究用四种方法对高职生英语自主学习中的性

    红豆呱呱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