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18

好猫宝宝
首页 > 论文问答 > 公开发表不当言论判多少天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ukylukycat

已采纳
这些人说了一些根本没有证据的话,所以最后就会得到法律的惩罚和制裁,因为已经触犯到了污蔑罪。
311 评论

张小电1301

309 评论

月想月乐

相关部门一旦看到这样的情况之后,就会将这个人及时抓捕归案,然后这个人也会被判处有期徒刑,也有可能会被刑拘,同时这个社交账号也会被封。

359 评论

加杰特侦探

相关部门会批评教育,会罚款的,如果情况非常的严重,肯定是面临着处罚的。

166 评论

雁归来无痕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网上发表不当的言论会不会被判刑,要依据情节而定,如果捏造、虚构事实侮辱、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会构成犯罪,可能被判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侮辱罪和诽谤罪的界限:这两种犯罪所侵犯的客体,都是他人的人格和名誉。不同之处主要在于:(1)侮辱不是用捏造的方式进行,而诽谤则必须是捏造事实。(2)侮辱含暴力侮辱行为,而诽谤则不使用暴力手段(3)侮辱往往是当着被害人的面进行的,诽谤则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的。区分诽谤罪与非罪的界限,要注意:诽谤罪与治安违法行为、民事侵权行为的界限。构成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而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必须局限于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民事性质的名誉侵权行为,不仅在违法程度上轻于诽谤犯罪行为以及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而且还具有以下不同:(1)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甚至叙述的事实愈真实,愈会加重侵权的程度。比如,为毁损他人名誉而揭人隐私,越揭露得逼真,其侵权性质越为恶劣。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规定。(2)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而在名誉侵权行为中,法人、团体、组织可以成为受害者。如:散布虚假消息,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如何低劣等,目的是以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搞垮对方。这种行为即使造成了严重后果,只能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而不构成诽谤罪。(3)主观过错要求不同。诽谤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的主观过错包括过失行为。此外,即使善意的检举、揭发、批评中有不实成分的,也不应以诽谤罪论处。

351 评论

相关问答

  • 公开发表不当言论导致终止合约

    因为小s发表了不正当的言论,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不满,所以网友觉得干得漂亮。

    璞璞小熊娃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发表不当言论的处罚公告

    一定会被刑拘的,而且也会被处以罚款,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有时候说话一定要小心一些。

    冷月无痕MNG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公开发表不当言论套取科研经费学术不端

    科学共同体是遵守同一科学规范的科学家所组成的群体在同一科学规范的约束和自我认同下,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掌握大体相同的文献和接受大体相同的理论,有着共同的探索目标它是

    于丽波55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发表不当言论罪

    在网络上散布谣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具体怎么判需要具体分析。主要分为三种:一是民事责任。二是行政责任。三是刑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

    吃拉面只喝汤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公开发表不当言论是什么

    就是说的不恰当的话。这里的当是第四声。

    茵茵一夏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