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寒天下
黑色宝石:托妮·莫瑞森——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也是唯一一位。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将当年的奖项授予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瑞森,这是多年来该奖首次授予一位黑人女作家。此举标志着黑人的地位得到了承认,更肯定了托妮·莫瑞森对文学的贡献。 托妮·莫瑞森(Toni Morrison, 1931— )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附近的罗伦。儿时恰逢经济大萧条,父亲要做三份工,母亲还要给人家帮佣,全家才能勉强糊口。托妮的父母都是极有个性的人:父亲会在他参与制造的船上刻下自己的名字;母亲曾把收租人赶出了家门。小托妮是在父亲的故事和母亲的歌声中长大的。从小身处的种族歧视环境,加之父母的熏陶,使她具备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浓厚的文艺兴趣,这为她后来的写作种下了第一颗种子。 托妮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后,进入当时专门为黑人学生开设的位于首都华盛顿的霍华德大学。她因能歌善舞曾被选为校花,但看到同学们那种一心要做“高级黑人”的架势,她心中感慨万千。她在暑期到南方的巡回演出中,得以亲身体会到被美国黑人视为故土的南方生活,并汲取了作为黑人根基的南方文化,由此坚定了要为黑人大声疾呼的志向。 后来托妮赴康奈尔大学深造,以论述福克纳和沃尔夫作品中的自杀主题的论文获文学硕士学位。她与来自牙买加的黑人工程师莫瑞森结婚后,定居在一座小城。在抚养第一个儿子期间,她和几位女友组织了一个小小的文学俱乐部。大家定期聚会时,每个人都要读一篇自己写的小作品。有一次,托妮实在没东西可写,就讲了一个黑人小姑娘想有一双美丽的蓝色大眼睛的寓言,这就是后来她的处女作—— 《最蓝的眼睛》的雏形。 评家指出,托妮从一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就独特地“把神话色彩和政治敏感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她写作和发表《最蓝的眼睛》之日(1969),正是美国黑人权利运动风起云涌之时。一些人针对“黑人丑陋”的言论,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黑人是美的”的口号。但托妮却指出,“不错,我们是也很漂亮,但这种提法回避了问题的实质和我们的境遇,无非是对一个白人概念的反其道而行之,而把一个白人概念翻转过来仍然是白人概念。身体美的概念作为一种美德是西方世界最不足道、最有毒害、最具破坏性的观点之一,我们应该对此不屑一顾……把问题归结于我们是否美的症结来自于衡量价值的方式,这种价值是彻头彻尾的细枝末节并且完全是白人的那一套,致力于这个问题是理智上无可救药的奴隶制。”而《最蓝的眼睛》中的那个黑人小姑娘认定她的家门不幸完全是因为自己家人丑陋,便日夜祈祷能够有一双白人那样的蓝色眼睛,在如愿以偿地获得了一双美丽的蓝色大眼睛之后,却两次遭到生父的强奸并怀上了一个乱伦的孩子,最终招致更大的不幸。托妮身为黑人女作家,不惜暴露本民族的阴暗面(原始的性行为当年在黑人中确实时有发生),形象地说明了她上述的这一鞭辟入里的“精神奴役制”观点。该作品的发表,为她确立了“当代美国黑人社会文学观察家的地位”。 4年后,托妮发表了她的第二部小说《秀拉》(1973)。这部篇幅不大的小说甫一问世,便引起了轩然大波。原因就是书中的同名女主人公,作为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黑人女性,一反过去的文学作品中黑人对白人既恨又怕的形象,把黑人的原始性观与争取做人的斗争结合了起来。作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权运动的先行者,她放纵自己,以性解放来冲破固有的理性世界,做出了白种男人不一定有胆量进行的对偏见和习俗的挑战。类似的勇敢女性,在标榜自由的美国,却向来不为人所容——这在文学史上早已屡见不鲜,如亨利·詹姆斯的苔茜·密勒、西奥多·德莱赛的嘉莉妹妹,等等。令人始料未及的是,那场争议反倒使《秀拉》这部小说吸引了更多的目光,并使它被提名参加1975年美国书籍评奖的小说类评选。托妮·莫瑞森也由此声名大振。 在写过一个女孩和一个姑娘之后,这位把文学创作视为“一生中所尊重的事业”的女作家才开始谨慎地写男人,这就是发表于1977年的《所罗门之歌》。该书在评选过程中击败了两位名家的作品——约翰·契佛的《鹰猎人》和麦克尔·赫尔的《派遣》,以1977年度最佳小说赢得了1978年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和全国书籍评议会奖。其中一版就发行了7万册,并被译成外文在11个国家出版。在这部小说中,作家通过一个在北方富裕黑人家庭中长大的黑人青年回南方探亲访祖而获得新生的历程,指出了美国黑人在经受了身体奴役制,又遭到白人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诱惑之后,只有发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抵制白人的精神奴役。《所罗门之歌》后,托妮蜚声美国文坛,之后的每部新作都益发引人注目。 从1966年起,托妮作为兰多姆出版社的高级编辑,平均每年都要编辑六七本书,其中有囊括三百年间美国黑人史料、被称为美国黑人史百科全书的图文并茂的《黑人之书》,以及《拳王阿里自传》等。尤其是前者,使她接触了丰富、翔实而系统的美国黑人历史和素材,为她后来的观念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此后,文学创作上的成功使离异后独自带着两个儿子生活的她勇敢地辞去了编辑职务,成为专业作家,并先后在纽约州立大学、耶鲁大学、巴尔德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等院校讲授黑人文学及魔幻现实主义。随后,1981年,托妮发表了《柏油孩子》。这一次,托妮写了一男一女两个黑人:女的是法国时装杂志的封面女郎,男的则是地道的传统黑人。作品通过他俩只凭“身体美”相互吸引的并不和谐的爱情及必然的分道扬镳,揭示了不同的道路会导致黑人内部分裂的令人堪忧的前景。1987年,她又发表了一部长篇小说《宠儿》,以惊心动魄的故事痛诉了美国黑人的不幸:一个女黑奴在偕女向北方逃亡的途中,为使女婴免遭毒手,重新沦为奴隶,便狠心将她杀死;18年后奴隶制废除,女儿还魂归来,却对母亲加以报复。如此令人痛心的母女反目显然不是“代沟”两个字所能涵盖的,其中年轻一代黑人应该如何看待本民族的悲惨历史及体恤先辈的痛苦经历的命题令人深思1993年,由于她“在小说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使美国现实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充满活力”,托妮·莫瑞森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无论从哪个方面评价,她获此殊荣都是当之无愧的。如果我们简单回顾一下美国黑人文学的历史,就不难看出她的重大贡献了。
龙龙fighting
*1930年 辛克莱·刘易斯(1885~1951)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大街》、《巴比特》、《阿罗史密斯》等。1930年作品《巴比特》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由于他充沛有力、切身和动人的叙述艺术,和他以机智幽默去开创新风格的才华”1936年 尤金·奥尼尔(1888~1953)美国剧作家。主要剧作有《天边外》、《安娜·克利斯蒂》、《无穷的岁月》和自专性剧作《长夜漫漫路迢迢》等。1936年作品《天边外》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由于他剧作中所表现的力量、热忱与深挚的感情——它们完全符合悲剧的原始概念”1938年 赛珍珠(珀尔·塞登斯特里克·布克)(女)(1892~1973)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大地的房子》三部曲:《大地》《儿子们》《分家》《母亲》《爱国者》《龙种》等。1938年作品《大地》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她对于中国农民生活的丰富和真正史诗气概的描述,以及她自传性的杰作”1949年 威廉·福克纳(1897~1962)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押沙龙,押沙龙》等。1949年作品《我弥留之际》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1954年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尔鸣》、《老人与海》等。1954年作品《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对当代文体风格之影响”1962年 约翰·斯坦贝克(1902~1968)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愤怒的葡萄》、《月亮下去了》、《珍珠》和《烦恼的冬天》等。1962年作品《人鼠之间》“通过现实主义的、寓于想象的创作,表现出富于同情的幽默和对社会的敏感观察”1976年 索尔·贝娄(1915~)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奥吉·玛琪历险记》、《赫索格》、《洪堡的礼物》等。1976年作品《赫索格》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的作品对人性的了解,以及对当代文化的敏锐透视”1978年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1904~1991)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撒旦在戈雷》、《卢布林的魔术师》、《奴隶》等。1978年作品《魔术师·原野王》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既扎根于波兰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1987年 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苏裔美籍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韵文与诗》、《山丘和其他》、《悼约翰·邓及其他》、《驻足荒漠》;散文集《小于一》等。1987年《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的作品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或是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及浓郁的诗意”1993年 托尼·莫里森(女)(1931~)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最蓝的眼睛》、《秀拉》、《所罗门之歌》、《宝贝儿》、《爵士乐》等。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其作品想象力丰富,富有诗意,显示了美国现实生活的重要方面。”
燃烧吧猪五花
美国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有辛克莱·刘易斯、尤金·奥尼尔、赛珍珠、威廉·福克纳、欧内斯特·海明威、约翰·斯坦贝克、索尔·贝娄、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约瑟夫·布罗茨基、托尼·莫里森。
一、辛克莱·刘易斯
辛克莱·刘易斯,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大街》、《巴比特》、《阿罗史密斯》等。1930年作品《巴比特》获诺贝尔文学奖。
辛克莱·刘易斯是美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获获得者,他的文学创作生涯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920年以前以写通俗小说为主,1920-1929年是其“黄金时期”,他创造了地地道道的美国风格,最早反映出女权主义意识。第三个时期是1929年之后,是刘易斯创作的衰退时期。
二、托妮·莫里森
托妮·莫里森,美国黑人女作家,生于俄亥俄州洛雷恩。霍华德大学毕业。20世纪60年代末登上文坛,其作品情感炽热,简短而富有诗意,并以对美国黑人生活的敏锐观察闻名。主要作品有《最蓝的眼睛》(1970)《苏拉》(1974)《所罗门之歌》(1977)和《柏油娃》(1981)等。1989年起出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三、尤金·奥尼尔
尤金·奥尼尔,美国剧作家,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美国民族戏剧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琼斯皇》、《毛猿》、《天边外》、《悲悼》等。
1920年,奥尼尔的《天边外》在百老汇上演,并获普利策奖,由此奠定了他在美国戏剧界的地位。
1929年耶鲁大学授予他名誉文学博士学位。此后他居住在美国佐治亚州一个远离海岸的岛上专心写作。
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我豆是我
1936-美国作家奥尼尔Engene O′Neill1938-美国女作家赛珍珠Pearl S. Buck1949-美国科学家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1954-美国作家海明威 Ernest Hemingway1978-美国作家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1987-美国作家布罗茨基Joseph Brodsky1993-美国黑人女作家莫里森Toni Morrison一.尤金·奥尼尔(EugeneO'Neill,1888-1953年)美国著名剧作家,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琼斯皇》、《毛猿》、《天边外》、《悲悼》等。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民族戏剧的奠基人。评论界曾指出:"在奥尼尔之前,美国只有剧场;在奥尼尔之后,美国才有戏剧。"一生共4次获普利策奖(1920,1922,1928,1957),并于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二.赛珍珠(Pearl S. Buck,1892年6月26日-1973年3月6日),直译珀尔·巴克,美国作家、人权和女权活动家。 出生4个月后即被身为传教士的双亲带到中国,在镇江度过了童年、少年,进入到青年时代,前后长达18年之久。赛珍珠在中国生活了近40年,她把中文称为"第一语言",把镇江称为"中国故乡"。在镇江风车山上在她小时候就读过现在仍然存在的崇实女中内有她的故居。同时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北园的西墙根下,矗立着一座三层的西式小洋楼。也是赛珍珠居住工作过的地方,作为以中文为母语的美国女作家,她曾在这里写下了描写中国农民生活的长篇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1932年凭借其小说 ,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并在1938年以此获得美国历史上第二个诺贝尔文学奖。1934年,赛珍珠告别了中国,回国定居。回国后她笔耕不缀,还积极参与美国人权和女权活动。1942年夫妇创办"东西方联合会"(East and West Association),致力于亚洲与西方的文化理解与交流。1973年5月6日她郁郁中去世于佛蒙特州的丹比(Danby Vermont) 。她也是唯一一个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女作家,也是目前作品流传语种最多的美国作家。三.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1897年9月25日-1962年7月6日),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原因为“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他一生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与12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15部长篇与绝大多数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其主要脉络是这个县杰弗生镇及其郊区的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个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1800年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系中共600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在各个长篇、短篇小说中穿插交替出现。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喧哗与骚动》。四.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作家和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晚年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自杀身亡。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在海明威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五.艾萨克·什维斯·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1904-1991)美国犹太作家。生于波兰。1935年发表处女作《撒旦在戈雷》,同年流亡美国。其作品深刻反映了美国和波兰犹太人的生活;有些作品淋漓尽致地刻画了魍魉世界的形形色色:上帝和撒旦,天堂和地狱……。197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著有长篇小说《奴隶》(1962)、《庄园》(1967)、《产业》(1969)、《舒莎》(1978)等;短篇集有《市场街的斯宾诺沙》(1961)、《傻瓜吉姆佩尔》(1957)等。六.布罗茨基俄裔美国诗人,散文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40年生于列宁格勒。15岁即辍学谋生,打过许多杂工,很早开始写诗。发表在苏联地下刊物上,1964年受当局审讯,被定为"社会寄生虫",判刑5年,后来当局迫于舆论压力,在其服刑18个月后予以释放,1972年被放逐后移居美国,起初8年在密歇根大学任驻校诗人,后在其他大学任访问教授,1977年加入美国籍,1987年因其哀婉动人的抒情诗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英文写作也十分出色,诺贝尔奖提及他对"英语特性的掌握令人惊讶。"自称为"俄语诗人与英语散文家的愉快结合。"著作诗集《诗选》(1973)、《言论之一部分》(1980)、《二十世纪史》(1986)、《致乌拉尼亚》(1984)、以及散文集《小于一》(1986)等。七.托妮·莫里森,1931年2月18日出生于俄亥俄州洛雷恩,美国黑人女小说家,霍华德大学毕业。20世纪60年代末登上文坛,其作品情感炽热,简短而富有诗意,并以对美国黑人生活的敏锐观察闻名。主要作品有《最蓝的眼睛》(1970)、《苏拉》(1974)、《所罗门之歌》(1977)和《黑婴》(1981)等。她所主编的《黑人之书》(The Black Book),记叙了美国黑人300年历史,被称为"美国黑人史的百科全书"。1989年起出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讲授文学创作。主要成就在于长篇小说方面。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三亚市逸夫中学 董赛燕[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进入日新月异的时代,使得各种媒体
黑色宝石:托妮·莫瑞森——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也是唯一一位。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将当年的奖项授予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瑞森,这是多年来该
我写过春之歌,是以第一人称写的,写春的到来,以及与万物的情,结果老师激动的.....说我写的最好....我特汗,如果不好我是不敢去参加作文比赛然后再没次都拿奖回
俄罗斯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有哪些独具的文化心理和性格特征,这些特征是如何形成的,直至今日研究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很不一致。一些俄国学者认为,俄罗斯人有两种灵
你可以去买绿色食品啊,绿色食品是有专门的标志的,农药含量不会超标的。一星期一次的打农药,农药含量肯定超标的,有机氯农药是一种杀虫广谱、毒性较低、残效期长的化学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