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38

糖纸0035
首页 > 期刊论文 > 有关蒙古族民族服饰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晴空,朗照

已采纳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古时候称蒙古包为“穹庐”、“毡帐”或“毡房”等。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纳10几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将“哈纳”(用2.5米长的柳条交叉编结而成)架好,再架上顶部的“乌尼”(长约3.2米的柳条棍),将“哈纳”和“乌尼”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绑架好,然后搭上毛毡,用毛绳系牢,便大功告成。一户牧民就算在草原上安家落户了。 蒙古包搭好后,人们进行包内装饰。铺上厚厚的地毡,摆上家具,四周挂上镜框和招贴花。现在一些家具电器也进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畅欢乐。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架设时将“哈纳”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拆卸时将哈纳折叠合回体积便缩小,又能当牛、马车的车板。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双轮牛车就可以运走,两三小时就能搭盖起来。 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居住和使用。 巴里坤的蒙古族因长期与汉族杂居,所以其服饰与汉族比较接近,只有少数老年人穿蒙古族传统服装,包蓝色头巾、穿蓝色大襟长袍,腰系丝带,脚蹬皮靴。但在重大节日,蒙古族男女都要穿传统的民族盛装,镶花边的蒙古袍子,配以彩色丝绸腰带,足蹬蒙古式皮靴,英姿飒爽,俊秀威武。 过去蒙古族以游牧为主,所以住的全是蒙古包。现在除了游牧,相当多的蒙古族从事农业生产或农牧兼营,他们已定居村镇。 巴里坤蒙古族的传统饮食主要是面食、奶食、肉食以及夏季吃些野韭菜、葱和蘑菇等。后因长期杂居在汉族中,从事半农半牧生活,现在普遍吃蔬菜。蒙古族热情豪爽,诚恳待客。宴请客人时必敬酒并唱“敬酒歌”助兴,营造热烈气氛,以此表示对客人的欢迎、祝福和尊重。蒙古族特别倡导尊敬长者,爱护晚辈,如果家里来了年岁大的长辈,必须要迎上去把马接过来拴好,长辈要走的时候,也要牵马扶其上鞍。 蒙古族的节日主要是春节和敖包节,除此还有点灯节(祖鲁节)、麦尔节等。蒙古族把送冬迎春的第一天,即春节称:“查干萨日”。蒙古族过春节有自己独特的庆贺方式。农历五月十三日是敖包节,这是蒙古民族最普遍的一种祭祀活动。敖包是草原上常见的供人祭祀的山堆,顶上要插柳枝为丛,立竿为柱。“垒石成山”、“视之为神”,它是山神、地神及游牧民族保护神的化身,是萨满教原始崇拜的典型。祭敖包这天,人们欢天喜地云集在敖包前进行祭祀,先由喇嘛焚香诵经,人们则献了供品后,自左向右围着敖包掌心向上,边走边叩首需绕三圈,祈神降福。祭完敖包后,还要进行赛马、摔跤、射箭和歌舞等娱乐活动。因此祭敖包不仅是一次宗教活动,也是蒙古族青年男女借此施展才艺、技能、进行情感交流的一次机会。 赛马、摔跤、射箭被称作“好汉三艺”是草原马背民族的拿手好戏。蒙古族无论男女,自幼学习骑马,到十来岁就纵马如飞,并能在马奔跑时弯下腰拾起摆放在地上的手帕、鞭子等物。摔跤也是蒙古族喜爱的竞技活动,摔跤场面龙腾虎跃,扣人心弦。射箭更是蒙古族的强项,也是流传至今的熟练自如的运动项目。

89 评论

哈密赖赖

少数名族——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饮食离不开肉和奶。肉以牛羊肉为主,奶以鲜牛奶为主。蒙古人还爱吃携带方便、耐饿的炒米。奶茶是他们终日离不了的饮料。 蒙古族的传统居室是蒙古包。蒙古包呈圆形尖顶,由圆形围壁和伞状顶架组成,外面覆以羊毛毡,再用毛绳固定。围壁、伞架均用木杆钉成。蒙古包可以拆卸搬运,极适于游牧生活的需要。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是蒙古袍,右衽,镶边,身长宽大,高领长袖,带腰带,配皮靴。夏袍是棉丝质的单夹袍,多红、黄、深蓝色。冬袍是毛料面的羊皮袍。红、绿绸缎做腰带。 蒙古族实行一夫一妻制,讲求伦常,严格辈分。讲究由父母作主的聘婚制度,男到女家娶亲。结婚仪式过程讲究对歌、祝词。 这就是我国少数名族之一——蒙古族。

205 评论

中国式话

蒙古族服饰文化特点绪论 8-10 第一章 引论 10-13 第一节 蒙古族服饰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10 第二节 蒙古族服饰文化的研究方法、意义和目的 10-13 一、蒙古族服饰文化的研究方法 11-12 二、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13 第二章 蒙古族基本情况 13-17 第一节 简述蒙古族 13-14 第二节 内蒙古蒙古族概况 14-15 第三节 其他省市蒙古族情况 15-17 第三章 蒙古族服饰文化的内涵 17-29 第一节 “族徽”标志 17-19 第二节 信息传递 19-24 第三节 功能作用 24-25 第四节 象征寓意 25-29 第四章 蒙古族服饰文化的多样性 29-37 第一节 多样的社会环境 29-32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制约 32-35 第三节 物质载体丰富 35-36 第四节 “杂居”融合与交流 36-37 第五章 蒙古族服饰文化的变迁 37-48 第一节 变迁原因 38-43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 38-39 二、科学技术的进步 39-41 三、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 41-43 第二节 蒙古族服饰的现状 43-46 一、服饰质料 43-44 二、服饰款式 44-45 三、服饰色彩 45-46 四、服饰工艺 46 第三节 蒙古族服饰文化的发展 46-48 一、使用与审美的统一 47 二、服饰流行元素的相互借鉴 这个是大纲,感觉对口与我免费索取全文

255 评论

CamillaGao

可以当被子盖 可以当枕头枕 漂亮的边 可以让人成为闪光点 古老的袍子是绸子缎子做的 现在用的是高级丝绸 质量和质地都不一样 有普通的生活装 有华丽的舞台装 也有部分骑马装 现在也有人玩出了新的花样 做成了裙子的样子 在蒙古地方 都是穿着袍子转的 配上蒙古靴更是耀眼啊...

122 评论

花大本事

经典诵读美文怎么写?600字左右

190 评论

油墩子2016

蒙古族服饰褒衣博带,既能体现人体的曲线美,又能体现蒙古族宽厚大度、粗犷坦荡的性格,是蒙古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上古到蒙古汗国,从元、明、清至今,随着历史的发展,历代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逐步完善和丰富自己的传统服饰种类、款式风格、面料色彩、缝制工艺等,形成了许多精美绝伦的服装服饰,为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增添了灿烂的光辉。2009年4月,内蒙古开展了蒙古族服饰的抢救保护工程。调查了内蒙古地区的50多个旗县,600余名乡土专家和牧民群众接受采访。经过4年多的调查,最终确定了蒙古族28个部落的传统服饰基本样式,抢救性制作了内蒙古现存28个蒙古族部落的108套服饰和34组头饰,并已全部移交内蒙古博物院,作为永久性藏品,供展示研究之用。2014年11月,"蒙古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蒙古族服饰也称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蒙古族服饰具有浓郁的草原特色,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制作而成的。夏装多为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

359 评论

相关问答

  •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术期刊

    经济的发展让很多在职人员选择就读在职研究生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于是就有一些考生想知道西南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是什么。报考条件根据考生选择的考试类型来决定,目

    扬帆飘舟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核心

    张景明,大连大学美术学院198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9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宗教系佛教文化艺术专业。200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

    刘二蛋蛋蛋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全体育 虎扑 现在最火的是《加油中国》体育杂志   www.加油.中国

    燃情咖啡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国外民族服饰相关文献研究论文

    在衣服上刺绣,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用银手镯、耳环、项链等装饰品。惠水县和长顺县的妇女穿着大胸短裤和绣花围兜裤子,头上盖着格子布和手帕。在华西区,姑娘们的衣服和

    何水生之LED灯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民族风服饰论文文献

    浅析中国历代服饰与文化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人类社会经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缓地

    autumngold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