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洛丽塔论文国外研究

洛丽塔论文国外研究

发布时间:

洛丽塔论文国外研究

英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英国文学论文选题题目有哪些?下面是我整理的英国文学论文选题题目,仅供参考。

英国文学论文选题题目【1】

1. 论海明威的虚无思想

2. “硬汉子”与“阿Q”两种生存方式的比较

3. 论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的孤独意识

4. 高尔基早期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5. 高尔基《母亲》中的尼洛夫娜形象分析

6. 论高尔基的戏剧创作

7. 论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8. 论肖洛霍夫《一个人的命运》

9. 茨威格小说人物精神世界探幽

10. 论茨威格中短篇小说的表现形式

11. 索尔·贝娄与犹太小说

12. 论索尔·贝娄小说主人公的认知方式

13. 当代美国犹态文学的文化解读

14. 辛格“民族忧煎情结”探析

15. 论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16. 海明威的“冰山原理”

17. 海明威与存在主义

英国文学论文选题题目【2】

1. 论艾略特的戏剧创作

2. 浅论艾略特诗歌的创作手法

3. 卡夫卡及其作品中的荒诞意识

4. 尤金·奥尼尔戏剧艺术初探

5. 浅谈《尤利西斯》的人物性格和写作特点

6. 福克纳与意识流

7. 论福克纳算篇小说的乡土情结

8. 论福克纳《喧嚣与骚动》

9. 论福克纳《我弥留之际》的叙述方法

10. 黑色幽默与美国小说中的'幽默传统

11. 论纳博科夫《洛丽塔》

12. 试论贝克特戏剧创作中的时空结构

13. 荒诞派戏剧的特质和艺术美

14. 萨特《禁闭》简论

15. 萨特存在主义“境遇剧”与自由

16. 海勒《第22条军规》主题与艺术特色

17. 论反英雄

18.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艺术

19. 中西小说观念比较

20. 中西小说庭院模式与旅程模式比较

21. 中西文学中的人文精神

英国文学论文选题题目【3】

1. 安娜·卡列尼娜悲剧根源探究

2. 黑暗王国的新女性---安娜与娜拉之比较

3. 论托尔斯泰长篇小说的艺术成就

4. 托尔斯泰的心理分析艺术

5. 托尔斯泰与司汤达比较研究

6. 契诃夫短篇小说艺术

7. 契诃夫与鲁迅小说比较研究

8. 略论20世纪中国文学接受俄国文学的模式

9. 劳伦斯小说艺术的现代倾向

10. 试析劳伦斯主要小说中的男性形象

11. 毛姆《人性的枷锁》主题谈

12. 毛姆短篇小说浅探

13. 论约翰·克里斯朵夫形象

14. 德莱塞《美国的悲剧》与消费主义的消极影响

15. 德莱塞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意义

16. 从《愤怒的葡萄》看斯坦倍克与基督教文化

17. 菲兹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独特的叙事视角

18. 王熙凤与郝斯佳比较研究

19. 海明威与“迷惘的一代”

20. 论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21. 海明威的“冰山原理”

不知道你要怎样的复述,希望这些能帮到你。另外,中文和英文版两种,我刚好都下的有,可以发给你。《洛丽塔》作者:纳博科《洛丽塔》为中文版,txt,译林出版社,于晓丹翻译《Lolita》为英文版,word文档作者简介纳博科夫被世界文学评论界定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散文体大师。这位1917年革命时流亡欧洲的俄裔贵族子弟,曾靠教英文,教打网球为生,同时写俄文小说,30年代末到了美国,在各名牌大学轮番教文学,暑假时到各地扑蝴蝶,做成标本放进实验室。除了研究蝴蝶翅膀斑点的嗜好,他还翻译普希金长诗《叶甫盖尼·奥涅金》,用直译法,注解多于翻译加原著的分量。为了生存,他改用英文写小说,以康奈尔教书经验写的小说《微暗的火》,一位教授一边研究着一位风格隐晦的作家,一边在学院文人堆里勾心斗角。小说大注解套小注解,冷幽默,也够艰深。就是这样一位高度优雅的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兼翻译家的纳博科夫,写了他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讲述了一个中年男子和未成年的少女洛丽塔之间的一段“感情”,由此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作品简介在读者、书评家、小说界中,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无疑是一部备受争议的小说。1954年,《洛丽塔》完稿后,先后遭到四家美国出版社的拒绝。1955年9月,《洛丽塔》终于在巴黎得到奥林匹亚出版社认可,并获得出版。在宽容的法国出版后,屡屡被批评是一部非道德的小说,故事梗概“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这段肉麻的情话是中年教授亨伯特的内心自白。1947年,亨伯特来到美国,任教于比利亚斯大学。他准备利用暑假的空闲时间写成一部教科书,于是他来到兰之蒂镇的寡妇夏洛特·黑兹太太家寄居,在那里他遇上了让他一生魂牵梦萦的女孩:洛丽塔。亨伯特从餐厅里出来的时候看到了她,在太阳沐浴的一块草垫上,半裸着,跪着,以膝盖为轴转过身,蜂蜜样的肩膀和绸子一样柔嫩的脊背让人目眩神迷。那位令人神魂颠倒的小妖精迷住了他。她在他的身旁晃来晃去,令他无法专心写作,而她的母亲也对他一见钟情。黑兹太太似乎已经意识到了女儿对她亨伯特太太这个位置的威胁,在他们去滴漏湖度假的时候,黑兹太太还是以商量的口吻下达了命令:让洛丽塔去夏令营。然后她给亨伯特写了一封情书,向他求婚。虽然他爱的是黑兹太太的女儿,但他还是和黑兹太太结了婚。和黑兹太太结婚之后,洛丽塔成了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儿。但他在日记里写下的那些对洛丽塔的情感剖白还是纸藏不住火,被他的现任太太发现之后引发了一场家庭内部的剧烈争吵。夏洛特一怒之下冲出家去,却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撞上汽车一命呜呼。亨伯特和洛丽塔终于走到了一起。他开车去夏令营,将洛丽塔母亲去世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她。他是兴高采烈地去的,尽管他感到一点内疚。他把洛丽塔接走,先她说她的母亲病了,住进了医院。在路上,他们住进了一家旅馆,在大堂,洛丽塔遇上了一个秃顶像脏猪一样的老头儿,还有他的狗。晚上,当亨伯特将洛丽塔送上床,给她吃了安眠药,自己出去走到旅馆门外白色的台阶上,这时,那个秃顶的老头儿再次向他说了一些模棱两可的话,但亨伯特并没有放在心上。他们在第二天早上完成了违禁书籍请删除,而且他知道了,他甚至不是她的第一个情人。然后他们驱车往家赶。亨伯特越来越感到不安,觉得坐在旁边的洛丽塔像个索命的小冤魂。她要求在一个加油站停一停,她下了车,很长时间没有回来,当她重新上车时,要求亨伯特给她零钱,她要往医院给妈妈打电话。亨伯特让她先上车,然后向她吐露了实情,“你妈妈死了。”从那时起,他们开始了遍游美国的旅行。在各种类型的住宿地中,他很快就喜欢上了“实用汽车旅馆”———干净、整洁、安全隐蔽,是睡觉、吵架、和好、贪婪而违法私通的理想场所。虽然是旅行,但实际上他们一无所览,他们这漫长的旅行只不过是用一条迂回蜿蜒的粘土路来亵渎这个迷人、诚信、梦幻般的国度。最后,这段旅行走到了尽头,亨伯特决定把他的“宝贝女儿”送到比尔兹利女子学校就读。一切似乎都很让亨伯特满意。但有一点是致命的,亨伯特无法容忍洛丽塔和其他男性在一起。当洛丽塔要求出演学校的话剧《幽暗的丽人》时,他断然拒绝。但在洛丽塔用美低俗作品请删除诱之后,他还是妥协了,虽然他心里很不痛快。亨伯特觉得她正在从他的掌握中逃脱出去,他只能用她每星期的零用钱来买她的欢心,但她对他越来越冷淡,彼此之间并无真正的快乐可言,亨伯特沉溺于性爱游戏,洛丽塔逐渐厌倦了这种不道德的生活。他们开始不停地争吵。洛丽塔把从亨伯特这里要来的钱攒了起来,亨伯特觉察到了,预感到这是一个阴谋,一个让他永远也见不到洛丽塔的阴谋,这让他火冒三丈。一次,争吵之后,洛丽塔夺路而逃,在大雨中跑了出去。找到洛丽塔后,他们决定到外去散散心,西行去各地转转,这也许对于改善他们现在这种冷战的状况有好处。在路上,亨伯特发现背后有人跟踪,一辆“阿兹特克红色敞篷车”老是在他们屁股后面跟着,它们之间的间距似乎雷打不动。当亨伯特在一个小镇下车买低俗作品请删除的时候,他在商店里看到这辆车的车主下车和洛丽塔攀谈。但当他赶过去时,这个黑衣人已踪迹不见,他问洛丽塔:“那人说什么?”洛丽塔说:“他问我要张地图,肯定是迷路了。”亨伯特觉得不妙,立即掉转车头,往回开。洛丽塔生病了,住进了医院,医生诊断不过是流行性感冒,没什么大碍,但要住院观察一天,补充水分,好好睡一觉。第二天,当亨伯特打电话给医院时,医院医护人员告诉他,有个人把她给接走了,自称是她的叔叔,还带着一条狗,看上去很和善。亨伯特大吃一惊,他马上想到这些天来一直跟踪他们的人,他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大意了。他赶到医院,和医护人员大吵了一架,但于事无补。他踏破铁鞋,一直找,找了几个月,依旧不死心。3年后的一天,他收到了洛丽塔从远方发来的一封信,信上说她已结婚怀孕,急需用钱:“请给我们寄张支票来吧,爸爸。有三四百,或再少些我们就能对付得过去。”他读信时拼命抗拒着它在他身心中引起的剧痛,他踏上了那条路,独自一人按照信上写的地址驱车前去。他以一个父亲的身份来到女儿的新家,慰问他们,给他们钱,然后洛丽塔告诉了他真相,那个将洛丽塔从他身边拐走的人正是那个秃顶像脏猪一样的老头儿,他的名字叫奎迪,是个编剧,有时还做点广告。他是洛丽塔唯一真正爱过的男人。他把她走,为他拍一些色情照,洛丽塔不肯,于是她就给赶了出来。虽然亨伯特仍然试图挽回这段感情,但此时的洛丽塔已不是当初的那个妖艳的小仙女了,亨伯特从他的口袋里拔出了自动手枪,准备将一腔仇恨都发泄到那个拆散了他们的人身上。他找到了这个让他憎恨一辈子的男人,把子弹射进他的身体,就像这是一只该死的老鼠。他没有一丝怜悯,没有一点犹豫,他只知道,他要干掉这个男人,为自己也为这段要命的恋情复仇。

1955年首版的《洛丽塔》(Lolita)是在二十世纪受到关注(争议)并且获得极大荣誉的一部小说。其作者俄裔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被誉为“当代小说之王”。 一、《洛丽塔》背后的阅读方法 俄罗斯作家有一个特色,或者说是俄罗斯文学传统,就是善于运用史诗笔法创作现实主义鸿篇巨制。代表性人物和作品有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等。这与他们善于积攒素材有关,因为史诗都是需要大量人物、事物和事件来支撑的。 博纳科夫也是如此。据说,纳博科夫使用的是卡片阅读法。简友涛史观撰文详述了该法: 纳博科夫创造的卡片阅读法到底有多神奇?——贴合日更的创作方法 - 。 国内也有一些作家采用类似的方法。比如,李敖的土法练钢。李敖把平时看到的材料,觉得好的,用剪刀剪下来,给这些材料取一个标题,分门别类地储存。他有一个藏书室,专门用来存放这些素材。 如果没有这些前期的准备,写文章就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地码。如果有了这个资料库,写作的时候,根据主题,各种相关的金句名言任凭调用,就可以做到引经据典,资料详实。这是真正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作,效果自然不同凡响。 卡片阅读法是有效的阅读方法之一,更多的名人阅读方法可以参见本人前期文章 基础阅读方法及其应用 - 。 写作绝对是体力活,阅读和做记录是前期准备中最辛苦的部分。路遥曾说,"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为了创作《平凡的世界》,路遥先是找出了近十年的人民日报等资料,一页页地翻阅记录,手指头被磨得露出了毛细血管。然后是去黄土高原上四处走访,包括土地上的各个季节的农作物、婚嫁丧事、民风民情民俗、各个行业机关、市井生活都要进行整理记录。 现代社会,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存储、分类和检索都变得更为便捷。我们不再需要剪书剪报,用胶水粘在本子上,或者攒纸质卡片,堆放在藏书室;用的时候四处翻找。我们可以在电脑上建文件夹,使用Word、Excel工具,甚至是一些专门的储存软件,来存储平时收集的素材。使用搜索引擎,可以随时查找一些资料来验证或完善头脑中突然闪现的灵感。 二、《洛丽塔》背后的故事 使用纳博科夫卡片阅读方法,可以为写作积攒大量的素材,这是写作的基础。但是创作仅仅积攒素材是不够的。举个例子,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发现了关于行星运转的三大定律,开普勒三大定律开启了现代天文学。开普勒的研究料主要来自其老师,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布拉赫坚持观测达20年之久,积攒了大量的天文学资料,但不善于理论思维,所以没有发现规律。每读到此,我都为布拉赫感到可惜。 写作准备的素材可以堆积成一条龙,但是画龙需要点睛。纳博科夫的写作也是如此,他收集了大量的当时的刑事案件,不少案件直接放进了《洛丽塔》。但是这些案件并不足以支撑这部小说,需要一个核心故事来推动整部小说的情节发展,而这个核心的故事来自于一个恋tong乱lun杀ren事件。这是整部小说的主线,也是其一度成为西方多国禁书,然后又轰动一时的原因。 三、《洛丽塔》背后的审美 当然,《洛丽塔》成为后现代经典,不是因为故事情节,也不是因为色情,而是因为其塑造的现代社会的欲望悲剧和对美国社会的现实批判,同时因为其融合了当时(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美国文学特点,如存在主义,黑色幽默等,和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表面上,《洛丽塔》是冲击传统伦理的小说,但是其探索和表达的是一种客观存在的需求。这种审美一方面与性感有关,一方面与生命力有关。 最近兴起了又纯又欲和茶艺课等审美风潮。有人撰文认为这种审美风潮的鼻祖是博纳科夫的《洛丽塔》。但是这种更偏向于东方的审美,其实更可能起始于亚洲的作家和作品。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1926年发表了《伊豆的舞女》,描写了一个文雅、恭顺、清纯、活泼、可爱而又童心未泯的舞女“熏子”,这算是现代文学中比较早的“纯欲风”。中国文学传统中的卖艺不卖身的艺妓设定,再到现代的绿茶、奶茶、神仙姐姐等等,都显示了东方人的“纯欲风”的审美。韩剧对于女主的外形选择,大部分看起来也都是纯净无害的。 这种审美就像“荷花象征纯洁”一样,花就是花,与人类的道德水平无关,是人擅自把人类的道德情感投射到花上面,形成了一个东方文化下的审美符号。这种审美深受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 《洛丽塔》提出了这样的哲学问题:“在不可抗拒的时间面前人的渺小感和失败感。永恒只存在于理念之中,对时间而言,人的永恒就是虚无。” 年轻人身上展现的生命活力,包括美丽的容颜、强健的身体,单纯、期待美好、跃跃欲试、精力旺盛,这些是任何成就也无法替代的。所以当人到中年之后,就算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财富,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是生命力的流逝依然会带给你挫败感。而敏感的作家最善于捕捉这些无可奈何的挫败感。 四、《洛丽塔》背后的驱动力 纳博科夫的作品拥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文学的特点,包括后现代主义的拼贴、戏仿、黑色幽默等形式因素的试验;还带有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这些把文字串成文章的思想之线和艺术之线是文学作品的驱动力。其实,任何作品都需要驱动力,这些驱动力是作家所使用的哲学和写作手法,包括古典主义的戏剧冲突、浪漫主义的夸张对比、现实主义的细腻刻画、象征主义的暗示和映射、存在主义的荒诞、黑色幽默的嘲讽、魔幻现实主义的神奇等等。更多的这方面的讨论,可参见本人前期文章 文章拓展的驱动力 - 。 以上都是现代或者说西方的文学标准。与西方不同,中国古代文学以气为主。《典论·论文》指出,“气”既指文学作品所展现出来的一种充盈流转的精神活力,也指作者的气质、才性、习染、志趣、德操等等主体精神内蕴。前者为作品之气,后者为作者之气。 两者的区别可能与中国古代重视韵文(如唐诗宋词),西方和现代更重视散文(含小说)有关。

洛丽塔的悲剧性英语毕业论文

一个男人自私的爱,导致的悲剧

洛丽塔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它的悲剧性不是因为得到和失去,也不是因为忠诚和背叛:更不是因为它是一个涉及生活伦理的家毁人亡的故事和一个关于刑事法律的情杀案件。它的悲剧深渊乃是源于——“欲望”。在所有涉及色情的语言之下,是作者关于“欲望”主题的严肃叙事。《洛丽塔》(Lolita),又译为《洛莉塔》、《洛丽泰》、《罗莉泰》,是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流传最广的作品,绝大部分篇幅是死囚亨伯特的自白,叙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一个未成年少女的恋爱故事。小说最初未获准在美国发行,于1955年首次被欧洲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1958年终于出版了美国版,作品一路蹿升到《纽约时报》畅销书单的第一位。《洛丽塔》已被改编成电影。

亨伯特的世界始终是一个独白的世界,没有激情的辩论,只有无聊得令人绝望的口角,他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单调复杂,琐碎芜杂的主观图像。推动情节发展的行为过程仅仅是这个图景虚化的轮廓。他只求我们有全世界的难写来聆听他被欲望灼烧的伤心史,包括一切飘忽不定,支离破碎的情感细节。这种叙述如此绝对,如此不可怀疑,以至于在亨伯特自甘堕落的阴暗角落里不可能成为一个可供讨论的问题,而只能被当作一个纯粹是没有任何叙事意义的既成的事实。如果诗是想象的花园,但其中却有真的蛤蟆,那么纳博科夫的诗就是对死亡的滑稽模仿,但其中却有真实的痛苦。就风格而言,《洛丽塔》具有显而易见的戏剧性,甚至还有不少露骨的闹剧成分,但它始终也渲染着沉重的悲剧色彩。人性中的道德感是一种义务,而我们则必须赋予灵魂以美感。这种美感既有艺术华丽的诗意,也充满了性堕落者阴暗的罪恶感。和他的创造者纳博科夫一样,亨伯特不相信时间,甚至满怀恐惧,他害怕洛丽塔生长,怕她离开她,梦想她永远只是自己欲望世界中的一个不变的动人图案。他最后的告白曾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中最优美动人的抒情文字,但是,亨伯特失去的东西对于洛丽塔本人而言却是最残忍不过的了,那时对她生命成长的扼杀。如果艺术真的是人类向时间争取永恒的尝试的话,那么亨伯特对洛丽塔的痴恋可怕是最疯狂的一种尝试了,痴情却又残忍,悲壮却又可笑。

因为爱,爱的太偏执

中国古代木塔研究论文

古代木塔基本简介 天宁寺凌霄塔,在石家庄市正定隆兴寺之西大众街北侧原天宁寺内,因巍峨高崇而得名。又因塔身多系木结构,故俗称木塔。据清光绪《正定县志》记载,天宁寺和凌霄塔同时建于唐懿宗威通年间(公元860—874中)。当时寺院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牌坊、重门、天王殿、前殿、后殿、凌霄塔等主要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排列。暮鼓晨钟,香火鼎盛。民国初年,寺院屡遭厄难,殿堂一一毁坏,主要建筑独存凌霄塔。建筑特点凌霄塔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九层楼阁式塔,平面呈八角形,高41米,矗立于八角形台基之上。塔身一至四层是宋代在唐塔残址上重修,全砖结构,其上各层则为金代重建,砖木结构。每层正面各辟拱形洞门或直橇窗。四层至九层,斗拱、飞檐皆为木制。从第五层开始,各层高度逐层递减,外部轮廓亦逐层收缩,给人以轻盈挺秀之感。凌霄塔最大的特点,是在塔身第四层中心部位竖立一根直达塔顶的木质通天柱,并依层位用放射状八根梁柱与外部相连。这样的结构国内现存仅此一例,极其可贵。该塔结构既不同于一般木塔,也有别于一般砖木结构塔。历史沿革凌霄塔在千余年的沧桑巨变中屡遭毁损,1866年3月22日地震时将铁质空心枣状塔刹震毁,此后,又因风吹雨打,塔身的八、九层也相继坍塌。为保护这座在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古塔,人民政府组织力量进行了全面勘察,并在力求保持原貌的前提下,于1981年落架重修。1982年2月,在勘察过程中于塔基下发现地宫。经清理,出土一批颇有价值的文物。据两方石函铭文记载,该塔原名慧光塔,始建于唐代约公元762—799年间,至宋庆历五年(1045年)大修,金皇统五年(l145年)重修。该塔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关信息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佛宫寺内,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米,底层直径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光线充足,出门凭栏远眺,恒岳如屏,桑干似带,尽收眼底,心旷神怡。塔内各层均塑佛像。一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面目端庄,神态怡然,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壁画色泽鲜艳,人物栩栩如生。二层坛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三层坛座八角形,上塑四方佛。四层塑佛和阿傩、迦叶、文殊、普贤像。五层塑毗卢舍那如来佛和人大菩萨。各佛像雕塑精细,各具情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制作精美,与塔协调,更使木塔宏伟壮观。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微风吹动,叮咚作响,十分悦耳。与巴黎埃弗尔铁塔和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

鲁殿灵光,中国古建筑的百代标程山西省雁门关以北约一百公里,大同盆地桑干河冲积平原的中心矗立着高大的应县木塔,在平旷原野、村镇市廛及四围群山衬托之下,方圆百里可见。应县五代时期称应州,是五代后唐、后晋、后汉三朝帝王故里,沙陀族的聚集地,也是辽宋边界重镇,当时号称“金凤城”。据明万历《应州志》记载,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最高的一座可登临的木构楼阁式建筑,也是现存唯一的一座真正具有多层使用空间的古代木构佛塔。1974年塔内曾发现失传已久的契丹藏残卷,以及佛牙舍利、夹缬佛像等珍贵文物,轰动中外。应县木塔全高米(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2011年4月测),约合普通住宅楼23层。外观八角五层六檐,内部九层,塔底层总面阔米。全塔上下除了砖石塔基、屋面瓦作、一层墙体和砖砌铁制塔刹外,均为木构件搭建而成。中国明、清以前不乏土木结合或纯木质的高层木构,如曹魏凌云台、北魏永宁寺塔、唐武则天明堂、北宋开宝寺塔等,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均早已颓毁;使得应县木塔成为现存中国古代木结构高层建筑的顶峰与绝响,展现了中国木结构体系的极限可能性。由于各种应然与偶然的因素,使其经历雷火、风雨、地震、兵隳等各类天灾人祸,竟能在历代维修保护之下,岿然独存至今九百六十余年,鲁殿灵光,确可称之为中国古建筑的百代标程。自东北方望应县木塔与寺院全景 (2011年)应县木塔南立面近景(2011年)应县木塔南立面近景(2020年)四层明层内槽内景(李鹰摄,2018年)一层内景 (2018年)继继绳绳,保护加固之路纷纭起伏按陈明达先生梳理,自建塔至1949年以前,应县木塔共经历五次大修理。1928-1935年间,应县地方人士针对1926年木塔遭受军阀炮火引起的破坏进行了相应维修,但由于拆除了外槽环向斜撑及夹泥墙,对木塔结构安全造成了损害。需要明确的是,以上这些干预措施无论得失,都谈不上现代意义的古建筑保护。应县木塔现代意义的研究与保护工作可以说伴随着我国建筑历史学科和古建筑保护学科同步发展。虽然日本学者伊东忠太在1902年即考察应县木塔并发表简要介绍,但之后一直没有进一步的研究。1933年,梁思成先生就职于中国营造学社不久,就与刘敦桢先生一同赴应县木塔考察,偕同莫宗江先生等对应县木塔开展了详细的调查与测绘工作,并做了残损记录,资料整理完备后本拟随即出版专著,但因抗日战争爆发,书稿受损未能实现。2007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新发现的梁思成先生文稿与清华大学资料室藏的部分图纸、测稿及照片合璧,以《梁思成文集》第十卷的形式出版了1933年到1935年营造学社关于木塔调查测绘的成果,为木塔研究与保护复原了一个高水准的开端。应县木塔历史照片梁思成、莫宗江先生木塔测稿,各层外柱倾斜记录,1933年(清华大学资料室藏)山西应县佛宫寺辽释迦木塔--东西断面,中国营造学社绘,1935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1949年后,各级政府对应县木塔保护均非常重视。1950年,莫宗江先生随文化部雁北调查团再次调查木塔,在《雁北文物勘查团报告》中留下了对木塔原状及倾斜变化极为珍贵的记录文字。1953年,在佛宫寺设置古迹保养所。1957年,文化部文物管理局回函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同意将应县木塔修缮列入下一年度古代建筑修整所修缮计划。陈明达先生在营造学社测绘资料及补充勘测、制作模型的基础上,于1966年出版了《应县木塔》专著,开辟了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方法 研究新路径。1973年8月,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组织杨廷宝先生等多位专家就应县木塔的局部倾斜加固问题进行研讨,随后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组织实施了规模较大的维修加固工作(1974-1981年),包括加设斜撑、楼板加强、梁柱加箍、外槽木构件油饰等。二层明层地棚下1970年代结构加固措施二层明层1970年代结构加固措施 1991年,中国文物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组织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建筑大学)测绘应县木塔现状全套图纸,之后开展了残损现状勘察。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应县木塔修缮由山西省负责组织,投入了大量的研究力量与经费支持,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等十余家机构完成一系列勘察、测量、研究报告及设计方案。2002年6月,应县木塔修缮保护工程管委会在太原召开了包括7位院士在内40余位专家参加的应县木塔修缮保护工程方案评审论证会,会上讨论了整体落架大修、上部抬升、钢架支撑与现状加固四类方案。落架大修虽然延续传统修缮做法,但存在旧构件更换过多与变形矫正后难以安装问题,历史信息损失过多;钢架支撑方案虽然对本体干预较少,但存在思路难以落地的技术问题,同时也是对木塔自身挺立的一种否定。最终上部抬升方案经专家投票占优,即将保存较好的上部三层整体抬升,大修调正二层倾斜柱梁框架后再将上部三层整体落回。由于难以确认上部抬升之后能否顺利回落到大修后的二层之上,2006年4月,这一方案经深化后,又在国家文物局于朔州召开的“应县木塔抬升修缮方案评审会”上被专家否定。上部抬升及施工用保护棚示意图整体支撑加固方案剖面图二层内外槽梁架横剖面(东西)测绘图(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测绘,1991年)二层内外槽梁架剖面图(中国文物研究所勘测,1994年)应县木塔二、三层断面图(西-东)(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勘测,2000年)木塔一层东西横剖面现状测绘图(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天津大学,2011年)在此情况下,加强监测,摸清木塔倾斜发展状况,开展针对性的现状抢险加固被大多数专家认可是一条现实可行的保护路线。国家文物局于此次会议后明确了现阶段应县木塔保护监测与研究先行,现状抢险加固的方针。2007年底,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担应县木塔保护研究项目技术牵头工作至今。自2008年开始,经过对倾斜严重柱3年多的局部监测,明确其倾斜在持续发展,2011年5月,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监测阶段性成果汇报会,要求进一步深化木塔监测信息的分析研究和木塔现状的安全评估,在此基础上,抓紧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木塔局部维修加固方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随即启动了相应方案编制并在2012年报审, 2014年,国家文物局原则同意《应县木塔严重倾斜部位及严重残损构件加固方案》。实施中经过图纸深化、试验性施工,以及专家提议、现场暂停等一系列过程,2017年以来该方案实施正在优化之中。《应县木塔严重倾斜部位及严重残损构件加固方案》实施的试验面,2017年底暂停木德参天,刚柔分层的高超结构体系如前所述中国古建筑自周秦以来,高层巨构代不乏出。但唐代以前除木方叠垒的井干楼之类以外,大殿如秦汉咸阳宫、未央宫,高层如北魏洛阳永宁寺塔等,均是夯土台为中心外附木构的形式。汉晋隋唐以来所建之明堂与南北各地佛塔,即便没有夯土芯台也会设置中央贯通上下的巨木以解决抗侧力和塔刹承重问题,如日本现存之佛塔即保有此种做法。盛唐之后乃至五代宋初,高层木结构技术才最终成熟,出现了主体木构建造,内部空间敞亮,没有中心柱遮挡的高层木结构,应县木塔就是其杰出代表与唯一留存下的实物。之所以这样说还因为元代之后,中国高层木构转变为另一种“通柱”的结构形式,而且再也没有达到可与应县木塔匹敌的层数与高度。应县木塔的结构体系,根本地讲就是分层,把单层的殿堂式(按照北宋营建官书《营造法式》分类)建筑一层一层叠垒起来。这种分层是刚性层和柔性层相间布置,上下层柱采用“叉柱造”,且构件之间的榫卯都很简单,是一种积木叠置的思路,完全不是坊间传播的所谓现代筒中筒结构。结构工程学上木塔分层示意图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2012年)木塔外观5层,但结构上分为9层;除一层外,以上四层中每层单元包括明层(供瞻礼的佛殿层),拥有开敞空间的梁、柱间架;以及其上满布斜撑刚度很大的的暗层(无人员活动)。从结构特性上看开敞的明层(佛殿层)梁架抵抗侧向风力或地震作用的能力较弱,能够发生较大变形,是柔性层;相对而言,暗层整体性很强,像一个厚重的箱体压在佛殿层内外两圈共32根柱子及梁枋组成的间架上,是刚性层。与现代结构设计及分析假定截然不同的是,这些柱子之间以及柱子与梁枋之间的连接都是搭接关系,而不存在一个连续受力节点;因此,只能传递重力与摩擦力,不能像现代结构节点一样传递拉力及弯矩。这种类似一圈石块支撑磨盘的结构,在抵抗风荷载时,因每根柱子承载重力产生的弯距大于水平风荷载产生的弯距,因而具有自恢复能力,是稳定的。在抵抗地震荷载时,则由于地震力自下而上传递,柱脚和柱头都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形滑移,因而具有明显的隔震效果。抗风与抗震,这一在现代结构设计中难以调和的有着相反刚度要求的矛盾,却在应县木塔高超的结构体系中得以统一。另外,除柱子外,木塔佛殿层外槽柱间还配置了具有斜撑的夹泥墙,形成第二道抗侧力防线,对突发大变形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破坏性的局部倾斜发生。应县木塔结构层刚柔分层概念示意图(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2015年)柱受力特点示意图基于结构分层认识的木塔结构简化概念模型(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2012年)应县木塔挺立千年的事实,可看作是最为真实的结构试验,足以证明其自身结构的合理与优越。当前国际结构工程界最新抗震理论认为刚、柔混合结构可以克服传统结构抗震的缺点,我们将应县木塔与之主要特点进行对照,可发现两者高度一致。应县木塔这一突出的科学价值不但可作为一种建筑的杰出范例以展示出人类历史上的重要阶段,申报世界遗产当之无愧;而且可对当代高层及超高层结构设计起到直接的借鉴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科学价值。地震兵隳,局部倾斜及构件残损严重应县木塔自建成至今,经历对其有显著影响的地震40余次,其中受到烈度七度以上的地震影响有2次。万历《应州志》载:“经元迄我大明,大震凡七,而塔历屡震屹然壁立。”元大德九年(1305年)附近的怀仁地震与天启六年(1626年)灵丘地震,应县烈度分别为八度以上和七度。据1996年太原工业大学完成的应县木塔抗震研究报告,1976年唐山地震一年后对木塔进行了变形观测,偏移值以二层顶为最大(约),也正是木塔损伤最为严重的薄弱部位。综合各种资料,比对营造学社的勘察测绘记录,可以认为木塔自身结构具有很强的抗震能力,历史上的地震没有对应县木塔产生致命的影响;但由于外力破坏、柱子倾斜、构件残损退化等导致目前的抗震能力下降。另外,从开展的多次风荷载及风效应现场实测、模型风洞试验、风场分析研究来看,应县木塔风荷载影响属于正常范围,不属于特别突出的影响因素。应县木塔为宗教建筑,受历代受帝王官吏及信众顶礼膜拜,维修不辍,基本上未遭人为破坏。逮至现代,一方面宗教信仰消退,另一方面战争武器进步,木塔也因之受到强烈影响。因木塔位于清代应县县城西北角,距西、北城墙仅百米之遥,木塔西南、西侧、西北三面受炮损严重。梁思成先生记录民国十五年(1926年)军阀炮击造成木塔破坏,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的维修应即针对此次破坏。与梁先生共同测绘木塔的莫宗江先生1950年随雁北文物考察团考察应县木塔,在报告中写到“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期中,曾被据城顽抗的敌人利用作观察抗御的据点,至今塔内砖垒的工事还在;前后曾经中炮四十多发。”“自夹泥墙被拆除改成格子门以来,仅仅经过十四五年,塔身已可以看出歪向东北。在第二层内的各柱向东北倾斜最甚”。二层西南内、外槽倾斜现状(2011年)由此可见,正是炮击与拆除外槽斜撑墙体直接引发了木塔二、三层西南面外柱严重倾斜,并由此在木塔上层自重长期作用下,经80余年的持续发展,使得目前二层佛殿层自西南向东北方向侧倾斜日益严重,通过不同时期照片对比肉眼可见。倾斜最严重部位西南侧北平柱2020年8月测量柱头相比柱脚中心点向东北方向偏移,而此柱高度仅为2805mm(柱底径600mm),偏移量超过柱高的1/5,接近柱径。所赖其后侧辅柱及周边梁柱扶持尚保持斜立而未倒,但是其反作用力施及内、外槽周边梁架,二层各柱总体上形成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逐渐递减的变形特征,东、北侧个别柱子轻微外倾。三层各柱总体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程度较二层为轻。四、五层倾斜变形较小,但柱子积累沉降较大,五层柱西、北侧相对下沉。应县木塔一层由内、外两圈厚重土坯墙维护,较为稳固。一、二层木构件与节点残损最为严重,三层次之,四、五层较好。底部两层木构件因荷重过大开裂者较多,典型的是柱头上普拍枋端部因木材横纹受压过大而普遍压碎。二、三层铺作炮损构件较多,包括炸碎、开裂、烧失等。三层以下柱子以及各层内槽承载佛像的两根六椽栿大梁有不同程度开裂。总体上看,危及应县木塔安全的主要残损是二、三层尤其是二层的柱框倾斜,同时下部三层的木构件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残损。二层明层西侧内槽枪弹及炮弹破坏情况 (2018年)三层平坐外槽顺栿串炮损反拱 (2018年)二层明层构件残损程度评估图(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2011年)咬定青山,坚持监测与基础研究先行现在看来,2007年以前应县木塔维修加固方案的反复,除保护理念的差异外,主因还是应县木塔异常复杂,保护修缮难度极大,受限于学科发展水平,基础研究不足。当时的主要问题是:(1)没有全面、系统、量化的监测数据;(2)文献未作系统梳理,未明确木塔二、三层倾斜严重的主要原因;(3)古建筑木结构分析计算还是沿用现代结构的假定与边界条件;(4)缺乏准确、细致、真实反映现状的测绘图与勘察成果。一方面,对木塔倾斜现状及是否持续倾斜,以及倾斜发展的程度,因缺乏监测数据支撑,专家各持己见;另一方面,结构专家与古建筑专家一致认为当时采用的结构分析假定与边界条件不符合古建筑木结构实际情况,不信任此种情况下的有限元分析成果,并且也缺乏开展大比例结构试验的技术、经济条件;同时,现状测绘与勘察成果的精细程度也不足以定量判断构件残损程度,难以预估落架大修后构件更换量以及历史信息的损失程度。2007年以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统筹全院资源,应县木塔保护研究作为全院唯一配置专职研究人员的项目稳步推进,组织院内及院外各协作单位多学科协同开展或完成了约30项木塔测绘、勘察、检测、试验、结构性能与加固措施研究项目和文物保护规划,以及瓦面保养维护、牌匾修复等工程。应县木塔保护加固坚持监测与基础研究先行,在以下几方面取得重要进展:(1)紧紧抓住了结构监测这一应县木塔保护的龙头,十二年持续不间断的结构变形监测成果,为应县木塔针对性的现状加固提供了严谨的事实依据与分析基础。特别是通过2015年以来的木塔整体变形监测,并与其它途径历史测量数据比对参照,首次得出明确、量化的监测数据与结论。倾斜最为严重的二层佛殿层(明层)西南侧外槽北平柱的柱头与柱脚中心点以每年2-3毫米的速率向东北方向倾斜,且持续稳定发展,但5年监测期间内未出现突变。二层内、外槽其它各柱倾斜变形大体上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小,北侧和东北侧有个别柱子外倾,整体呈现自西南向东北倾斜。三层整体上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倾斜情况好于二层。四、五层现状较好,部分柱标高因下部柱的倾斜而有相应的变化。这说明应县木塔结构处于持续倾斜之中,也明确了变形的特点及速率,为下一步对症治疗开展针对性现状加固营造了共识与评估标准。二层明层柱倾斜现状评估图二层明层变形认识的深入与修正二层外槽立柱法向累积变化量曲线图(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建设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在详细勘察、文献梳理与结构分析基础上,确认了应县木塔80余年来局部倾斜日益加剧的主要相关因素:炮弹轰击产生的局部水平外力引起部分外槽柱超常内倾;内倾严重外槽柱在自重作用下,形成持续且日渐加大的水平力(结构力学上称之为“PΔ”效应),上推柱头,下推柱脚;加之拆除明层外槽斜撑后木塔抗侧与抗扭能力下降,造成二层八边形柱框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日益严重。另外,也有地震与风荷载常年积累损伤、木材材性年久退化、关键构件与节点的承载能力下降等的影响。1933年营造学社木塔二层明层测稿2011年测绘数据与1933年图纸数据比对二层平坐层西南内槽铺作外闪二层平坐层西侧外槽铺作外闪(3)以1970年代中期李士温教授以来,太原工学院、中科院力学所、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研究为基础,2011年以来应县木塔结构特性研究取得长足进步。应县木塔短柱摆动抗侧、刚柔分层隔震等结构特点新认识经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近年在应县木塔保护实践中的运用与积极推广,已逐渐获得结构工程主流学界认可,包括太原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厦门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已完成一系列基于以上认识的重要结构试验或理论分析成果,同济大学也完成了上海某新建木塔的1:5缩尺振动台试验及数值分析。日本结构工程界近年对传统木结构受力特性也开展了很多重要试验及研究可资借鉴。目前来看,国内结构工程学界关注应县木塔保护的大多数重要机构已经取得共识,能够较准确反映中国古代多层木结构实际特点的结构分析方法突破在即。二层明层柱头铺作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2010年 (4)精确、全面反映现状的测绘图是木塔研究、监测、保护工作的基础。一方面,定期测绘从长时段来看就是一种监测,我院即整理了自1933年梁思成先生手绘测稿以来的历次应县木塔测绘图纸并与现状进行了初步比对;另一方面,即使发生最坏的倒塌或火焚等灾变,木塔信息在全面留取后也可按照记录补配修复,且将真实性损失控制到最小,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相关技术目前已经成熟,近年应县木塔已陆续完成多项局部性的信息记录,木塔整体性的精细化测绘及信息留存项目国家文物局已经立项,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正在稳步推进。相关详细勘察如节点构造调查、构件编号、节点构造调查、构件年代检测判断,以及建造历史研究等工作也在按计划开展。应县木塔正射影像,南立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2017年)应县木塔正射影像,西立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2017年)精细测绘与信息留存方案示例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建筑大学,2018年)谋定后动,近期现状加固对症治疗前述监测成果表明,应县木塔二层局部倾斜非常严重且还在持续稳定发展,说明木塔结构并未处于稳定状态,如遭遇较大地震有局部失稳(倒塌)的可能性。因此应及时、有效开展应县木塔保护加固。1990年至今30年以来,伴随着对应县木塔研究的深化以及文物保护理念的嬗变,目睹某些因前期研究不足而仓促开展的不当保护造成的重要文物的损伤,越发凸显在应县木塔保护中坚持监测与研究先行,不轻易干预本体的可贵。通过对木塔结构特点与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认为木塔自身结构体系是保证其自身安全的重要基础,目前仍然具备这一功能,未因局部变形与构件破坏改变。独具特色的刚、柔相间的木塔结构仍然是其自身安全的依托。因此在现阶段,相关加固措施均应在此前提下进行,应是补强性质的,而非替代式的;同时保持木塔明层、暗层各自的刚柔特性至关重要。这既是科学加固、保证木塔安全稳定的实际需求,也是坚持文物保护“真实性”原则,实施最小干预,保存历史信息,保护与展示文物价值的需求。这类似于医学上“对症治疗”的策略:针对性地改善疾病症状,但不能根除病灶,也就是所谓“治标”。对应县木塔这座年近千岁举世无双的重要文物,在现阶段研究与实施、保障条件尚不充分完善的情况下,以“减缓倾斜发展”为目标的“治标”策略较急于彻底解决问题的“治本”更为合理、可行。“谋定后动”,应县木塔保护路径既要“集思广益”,又不能“筑室道谋”。基于多年工作积累与研判,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提出的应县木塔保护近期目标(2023年前)是:初步开展木塔二层倾斜最严重部位现状支顶加固,完善木塔结构监测体系,完成木塔精细化测绘及信息留存工作,制定防灾预案。力争3年内提出减缓木塔倾斜严重部位倾斜进一步发展的措施,落地实施并初见成效。目前正在开展木塔倾斜严重部位局部足尺模型结构特性与加固措施试验。应县木塔倾斜严重部位局部足尺模型结构特性与加固措施试验(北京建筑大学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合作,2020年,进行中)一种现状加固思路示意图:二层明层西南侧倾斜严重部位加设辅柱红色为加设构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完善木塔结构监测体系的前期研究:木塔柱倾斜仪实时监测试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源清慧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起)旧邦新命,多方协同共保木塔永年“阐旧邦以辅新命”。在国家文物局、山西省政府指导下,山西省文物局、朔州市、应县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共同推进,2020年7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应县木塔工作站揭牌,为应县木塔保护研究工作提供了现场工作平台。下一步计划在此基础上建设“中国木结构古建筑保护研究中心”,组建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导、相关研究机构紧密合作、多学科协同研究的工作团队,在应县木塔现状勘察评估、结构特性研究、材性检测勘探、传统修建技艺、修缮加固措施、建造历史沿革、修缮保护理念等多方面全方位开展研究并兼及其他早期古建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应县木塔工作站阑额和角柱柱头连接构造形式调查二层暗层内槽柱脚节点示意图(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2056年,应县木塔将迎来募建1000年,距今年尚有36年,这期间应县木塔保护工作拟划分为2个阶段。中期目标及主要工作(2030年前):持续开展结构监测,广泛深入开展各项基础性研究,做好木塔信息全面留存,进一步完善倾斜严重部位现状加固措施,残损构件现状修缮,优化防灾预案。消除一定时期内木塔局部或整体坍塌风险,为达到远期目标(即建立在深入研究基础上的全面修缮)争取时间。远期目标(2056年前):在中期全面深入研究基础上,凝聚修缮理念共识,明确整体修缮思路,适当调正倾斜柱框,全面修缮残损构件,木塔结构整体上恢复相对较为健康状态,得以长期保存、传承。 应县木塔五层正南面高悬明成祖题“峻极神工”匾,五百年后的清末,一层正北面又挂上了“永镇金城”匾。祈愿应县木塔实施的科学保护措施与策略能获得今天社会各界最广泛的认同,在坚持文物保护“真实性”原则下,既可最大限度保存历史信息,又能让千岁木塔益寿延年;如同此二匾之善颂善祷:峻极神工,永镇金城。来源: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作者: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应县木塔项目组编辑:王玮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文旅之声,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产经平台联系电话:,邮箱:,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例文:

1、飞虹塔

飞虹塔在山西洪洞县一座小山顶上的广胜上寺广胜寺内,重建于明正德十年至嘉靖六年间(1515~1527),为砖砌楼阁式塔,八角十三层,通高47米。外形轮廓由下至上逐层收缩,形如锥体。

塔身用砖砌,外镶黄、绿、蓝三色琉璃烧制的屋宇、神龛、斗拱、莲瓣、角柱、栏杆、花罩及盘龙、人物、鸟兽和各种花卉图案,把塔身装饰得绚丽多姿,金碧辉煌。

塔底层设有回廊,回廊南面入口处突出一间二层屋。底层塔心室内有非常华丽的琉璃藻井。

飞虹塔轮廓线不是魏晋隋唐以来常见的柔和的抛物线,而是一条直线,比较僵直,但铺满全塔的琉璃贴面反映了山西民间高超的琉璃烧造技艺。

2、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该塔位于登封县城西北约6公里,太室山南麓的嵩岳寺内,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520年),距今已有1470年的历史。

嵩岳寺塔上下浑砖砌就,层叠布以密檐,外涂白灰,内为楼阁式,外为密檐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檐式砖塔。

总高41米左右,周长米,塔身呈平面等边十二角形,中央塔室为正八角形,塔室宽米,底层砖砌塔壁厚米,这样的十二边形塔在中国现存的数百座砖塔中,是绝无仅有的。

同时,这种密檐形式在南北朝期间也是少见的。该塔不仅以其独特的平面型制而闻名,而且还以其优美的体形轮廓而著称于世。整个塔室上下贯通,呈圆筒状。

塔室之内,原置佛台佛像,供和尚和香客绕塔做佛事之用。全塔刚劲雄伟,轻快秀丽,建筑工艺极为精巧。

该塔虽高大挺拔,但却是用砖和黄泥粘砌而成,塔砖小而且簿,历经千余年风霜雨露侵蚀而依然坚固不坏,至今保存完好,充分证明我国古代建筑工艺之高妙。

嵩岳寺塔无论在建筑艺术上,还是在建筑技术方面,都是中国和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件珍品。

3、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是中国辽代高层木结构佛塔。在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隅佛宫寺内。因塔内供释迦佛,故名。又因塔身全是木制构件叠架而成,所以俗称应县木塔。

佛宫寺建于辽代,历代重修,现存牌坊、钟鼓楼、大雄宝殿、配殿等均经明清改制,惟辽清宁二年(1056)建造的释迦塔巍然独存,后金明昌二至六年(1191~1195)曾予加固性补修,但原状未变,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结构高层塔式建筑。

1933年中国营造学社对木塔进行考察研究,1935年实地测绘,1962年文物出版社又曾予以补测考察,古建研究专家陈明达编著了《应县木塔》。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西安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建于唐代,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国务院于1961年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玄奘大法师从印度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

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

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5、杭州雷峰塔

雷峰塔原建造在雷峰上,位于杭州西湖南岸南屏山日慧峰下净慈寺前。雷峰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起,林木葱郁。雷峰塔相传是吴越王为庆祝黄妃得子而建的,故初名“黄妃塔”。

但民间因塔在雷峰之上,均呼之为雷峰塔。原塔共七层,重檐飞栋,窗户洞达,十分壮观。新塔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用铜而建,是中国首座铜制彩色宝塔。

雷峰塔曾是西湖的标志性景点,旧时雷峰塔与北山的保俶塔,一南一北,隔湖相对,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誉,西湖上亦呈现出“一湖映双塔,南北相对峙”的美景。

每当夕阳西下,塔影横空,别有一番景色,故被称为“雷峰夕照”。至明朝嘉靖年间,塔外部楼廊被倭寇烧毁。塔基砖被迷信者盗窃,致使塔于1924年9月25日倾圮。

塔里木大学研究生论文外审

我在这个学校学的财会, 其实这个学校还行啦,在新疆本地还算是可以的。调剂我想应该不难,你打电话问问院里负责人。这个学校是一所地域性很强的大学,其毕业生就业方向80%以上都在新疆,至于回内地嘛……呵呵,我也不太清楚,我是本地人。 我想相对于南方的天气来说,就是下雨少,比较干燥,特别是春天的时候风沙大点,在春季一般都要带上口罩,若是你还没见过沙城暴的话,我想你应该可以见识见识了。其它季节都是晴空万里比较多总体上我觉得气候还蛮宜人。秋季最好的是可以出去挣些外快,因为这里以种植棉花和枣树为主,可以去捡棉花、捡红枣。勤劳一些的同学都不用向家里要生活费的呢!当然,还有很多的方法打发你闲暇的时光。 还是要你自己把握,最后呢,学姐祝愿你一切顺利吧!

孩子,我更关心你从小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这地方很熬人的

没有必要。塔里木大学是非211高校,研究生比较好考,所选专业也比较少,就业前景一般。

研究生考试各个阶段匹配系统查询历年复试分数线查询考研国家线对比查询历年各科试题及答案下载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查询研究生专业目录查询研究生参考书目查询统考大纲/自命题大纲查询推免招生公告查询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有关中国铁塔的论文研究

业界提出“网业分离”的主要原因:第一个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重复建设问题:三大运营商各自建网,而理论上点对点的通信问题只需要一张“可靠的”网络,这么看来三张网的确是有点浪费。而且建设三张网会对稀缺的站点资源、土地资源造成挤占,导致道路反复开挖、基站布点密集、难以达到最优布点等问题。第二个原因是所谓的“防止垄断”:三大运营商垄断了网络资源,其会根据自身的目标和利益来遏制或推动市场需求。而网业分离、建立国家基站公司后,就可以专注于网络建设,发挥规模效应以向全社会提供“合理”的通信资源租赁价格,并倒逼运营商在业务层面进行更彻底的改革来参与电信业的竞争。第三个原因是统一制式:众所周知工信部一直力推TD,不惜采用各种非对称管制甚至行政干预来推行TD,然而联通和电信心知肚明——搞TD,这不是往火坑里跳么?没有了网络优势,怎么和移动干架?导致TD从3G时代起就一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发展。而网业分离后,国家基站公司可以统一建设一张单一制式的网络,既有利于国家安全、技术推广、壮大产业链,又能够避免建两种制式造成的“资源浪费”。第四个原因是提高通信覆盖:鉴于某些地区(偏远山区、农村等)的高建设成本和低消费能力,运营商通常不愿意在这些地区建网,使得这些地区的消费者无法享受高质量的通信服务。而由专业的基站公司统一规划布局,把基础通信建设变成一项“公共服务”,理论上有利于解决通信覆盖问题。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舒华英认为,如果“国家基站公司”的运营范围仅限于铁塔、杆路,基站公司提供足够的可租用设备,由政府制定管制价格,问题不大。如果把天线、馈线、控制以及传输等都包括进这个基站公司,那么将带来新的垄断,并产生新的寻租问题。业内观察家马继华则认为,“国家基站公司”实质是指“铁塔公司”,专门负责建设站址基础设施,包括铁塔、铁杆、电源、管路、杆路的建设和出租,并非是将基站中所有的网络设备均交到其手中。当铁塔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运营商只需将自己的天线设备等放入即可。因此,这家公司与运营商的重组无关,只是施工队的管理变革而已。刘爱力,“为避免‘铁塔公司’形成新的垄断,未来铁塔的租赁价格将低于国际同类可比公司,低于当下市场价格,低于三家运营商共建共享铁塔价格,但要保证能够覆盖成本”。 中国铁塔相关负责人介绍,三大运营商共同出资成立“中国通信设备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来,先后完成了核心人事招聘等主要组建过程。业内人士分析,更名后的“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将会更加突出主业,避免了一些概念混淆,将与三大运营商网络建设规划部门和中通服有明显区分。

简介: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曾用名:中国通信设施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位于北京市,是一家以从事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为主的企...

当时主要是避免重复性建设。在当时一个移动的铁塔边上都会建设一个联通的铁塔,太浪费资源,所以就整个合了。但是,个人认为意义不大,整个之后的整体通讯行业服务水平必然会有所下降。为避免重复性建设,其实一个行业标准就能解决的事情(例如按照人口密度,每公里半径范围内不得重复建设超过多少个铁塔,多少米半径内不得重复建设),但是最后没往这方面提,反而是鼓吹出了一个怪胎。

铁塔是为了垄断捞钱成立的。为了某人捞钱。看时间点和捞钱模式就知道了。有望以后话费赶上房租的。

  • 索引序列
  • 洛丽塔论文国外研究
  • 洛丽塔的悲剧性英语毕业论文
  • 中国古代木塔研究论文
  • 塔里木大学研究生论文外审
  • 有关中国铁塔的论文研究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