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选中word文档,双击打开。
2、其次在该界面中,选中“参考文献和注释致谢”。
3、接着在该界面中,点击上方工具栏的“引用”按钮。
4、其次在该界面中,点击上方工具栏的“目录级别”按钮里的“1级目录”选项。
5、之后在该界面中,点击上方工具栏的“更新目录”按钮。
6、最后在该界面中,显示参考文献和注释致谢的目录内容。
论文写好了,没有参考文献就添加相关的文献就好了。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格式:
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
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1、毕业论文的写作顺序是:标题、作者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2、附表的表头应写在表的上面,居中;附图的图题应写在图的下面,居中。按表、图、公式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编号。3、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发表时间。4、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体。5、字号: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它用五号字体;图、表名居中。6、论文正文打印页码,下面居中。7、打印纸张规格:A4210×297毫米。8、在文件选项下的页面设置选项中,“字符数/行数”选使用默认字符数;页边距设为上:3厘米;下:厘米;左:厘米;右:厘米;装订线:厘米;装订线位置:左侧;页眉:厘米;页脚厘米。9、在格式选项下的段落设置选项中,“缩进”选0厘米,“间距”选0磅,“行距”选倍,“特殊格式”选(无),“调整右缩进”选项为空,“根据页面设置确定行高格线”选项为空。10、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02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毕业论文的结构原则一、顺理成章,依理定形一般来说,文章采用的基本推理形式,决定着文章的内在结构形式。例如,一篇文章主要是想探讨某一事物产生的原因,反映在结构上,必然有因果关系的两个部分。或者由结果推断原因,或者由原因推断结果,缺一不可。又如,论述事物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或从个别到一般,或从一般到个别,或从个别到个别,反映在结构上,从个别到一般,总是要逐一分析个别事物的特征,然后归纳出一般事物的特性;从一般到个别,也必然一般结论在先,而后再触及个别事物的特征。如果违背了这一发展逻辑,其结构就会显得不合理。比如,有的学生为了得出一个一般结论,只建立在一个事例的剖析上,如果没有充分理由证明这一事例本身具有普遍性,那么从中得出的一般结论是没有说服力的,论文的结构是不合理的。再如,在论述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时,总少不了正反、前后、表里、上下、质量等各对矛盾的两个方面的分析对比。忽略一个方面,就会产生片面性。不少毕业论文也往往犯这一错误,比如《国有公路运输企业单车承包之我见》一文,针对社会上和企业内部对单车承包的各种否定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这虽然是可以的,但问题在于论文基本上完全肯定了这种承包方法,实际上这种承包方法既有其正面作用,也不可否认有它的反面作用,这已为实践的发展所证实。片面地肯定某一方面,这种偏激的论述方式往往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所以,理的发展,不能不遵循人类的思维规律。违反了,理就不通,文就不顺。讲同样一个道理,比如,人类是在不断进步的,社论、文学评论、经济论文的外在形式,可以是完全不同的。但在这个理论的内部结构上又是一致的。当然,我们这里讲的是基本形式,并不排斥与其它推理形式的结合与交替使用。
期刊论文一般5-8个比较合适。但是期刊不同具体要求不一样,有的期刊是有规定不能少于或者不能多于多少个,参考文献的年限可能也有要求。也有的期刊是没有规定的,条数无要求,也不是一定要有才行。投稿的话尽量还是把参考文献加上,文章的学术性也更强些。另外看你要投稿什么期刊,直接问下征稿的编辑就知道具体要求了。论文可以没有参考文献的,即使是发表的也可以没有,一种是因为杂志不硬性规定,二是因为版面的原因,编辑直接把参考文献删掉了。最重要的是结合实际和杂志的特点也合理安排。br>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参考文献一般是你做论文参考过的文章没有参考的就不用列出来了
没有引用的论文可以写在参考文献中。
没有引用的论文可以写在参考文献中。即使没有直接引用,但主题意思相近,或由于受到启发,写出论文,都可以写的。但不能不相关。但是如果不想写也完全是可以的,是没有影响的,但是建议是写。
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问题一:请问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没有引用但是读过的也要写出了吗 期刊论文中没有引用的论文不必在参考文献里列出。 毕业论文可列可不列。 凡是和自己论文方法和方向相近、相关的近几年论文都应该引用,并且尽量引用所投期刊的论文。 问题二:参考文献里面的文章是不是不一定要在我的论文中按原话引用 不一触的,可以原话引用,但不能太长,只能一两句。也可以参考思想,用自己的话表述,这样可以多参考一些,整个一段都行,只要把标号在断尾标示出来就不算抄袭了。 问题三:论文中标注引用的文献还需要列入参考文献吗 引用、参考的文献都应当用上标标出,这个是学术论文的规范做法。 毕业论文本身就是学术性的论文,理应按照规范来写。不规范的后果很可能 是被导师打回来修改,有的学生毕业论文写了四稿以上,大部分是论文格式等问题,所以劝你还是写的时候弄好一点,以后改的话会很麻烦的。 篇文章没有在文中直接或间接引用,只是看过了有点启发,也可列为参考文献,并应在正文中标出。(可标在应用了这个“启发”的那一段末) 问题四:写论文时参考文献一定要引用吗 一定要引用,这不仅是对原文作者的尊重,也能体现你查了很多资料啊。但是自己的观点还是要足够鲜明的,要知道,那些神马引用的都是为你的论文服务的 问题五:论文的参考文献一定要在文中有引用吗 对于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情况下主要是由这几个方面的事项规定:文末所写的参考文献均应在文中直接引用.正文中没有直接引用但研究过程中参考的不必写上并编号;同时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最好是原话,也可转述及归纳等等,你可以来58期刊网,看看更多事项。 问题六:书的参考文献格式要不要写第几版?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格式如下: [序号] 著者.书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页码. 例如: [1] 刘国钧.图书馆史研究[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15-18. 问题七: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一定要和文章内容一一对应吗 应该是不一定吧,我们写毕业论文的时候,跟文章内容不相关的文献名称(相关的书籍)最后也写进了最后的参考文献,也是为了凑字数和凑文献数量。但是如果你是引用了文献中的内容,营地昂要记得标注,不然就是抄袭了。我们毕业的时候,这点要求很高哦,最后弄得基本上都是自己写的了。 问题八:是不是所有的参考文献都必须在论文中引用一次才行? 我空间博文介绍好用不贵的论文检测系统 还有论文修改秘籍 你可以看看 参考文献是可以的如果你用到内容,那么应该标出脚注 问题九:什么时候引用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引用的话大概有这样两种情况: 1・如果是直接引用别人著作中的话的话在引用的时候都要标注出来,可以用脚注(标注在每页页底),也可以用尾注(总地标注在文章最后)。 2・如果没有直接别人供中的话,而是参考了别人的观点,就不用在文中直接标出来,一般就是在文末列一个参考文献的索引列表,只要是你写论文时参照了的文献都可以列出来。当然,如果你参考的文献很多的话就列出主要的就好了。 至于引用的格式你参照别人写的论文应该就知道了。 问题十:学术论文为什么要有参考文献 在撰写学术研究的成果时,我们在文中都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这一过程叫做参考或引用。对于一篇学术论文来说,无疑论文的内容是最主要的,但从科研的规律来看,任何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术论文引用、参考、借鉴他人的科研成果,都是很正常的,而且是必需的。它表明作者对与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了解程度,从中能够发现该课题目前的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没解决什么问题?哪些问题是急需要解决的?哪些问题虽然重要但目前仍解决不了的?可能的前景是什么?等等。它也能说明作者是站在一个什么样的高度,以什么为起点进行研究的。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就不能反映作者对本领域的研究动态的把握。因而,如实地呈现参考文献不仅表明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与承认、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展示作者的阅读量的大小。如果论文中直接或间接地引用了他人的学术观点、数据、材料、结论等,而作者又没能如实地交待出处,则被认为是不道德的甚至会因此而被指控为“剽窃罪”。在国外,许多大学和学术团体,无论是学生提交的作业还是研究人员提交的研究报告、论文或专著对此都有明确的要求,否则将不予通过,甚至做严肃处理。因此,参考文献要求正确、准确地使用,不能把别人的成果据为己有,更不能随意更改。对于引用的文章内容,要忠实原文,不可断章取义、为我所用;不能前后矛盾、牵强附会;无论引用的是原文或者只是阐述了别人的观点,也无论所引用的材料是否已经公开出版,都要明白无误地表明出处。其次,如实地规范地呈现参考文献也可为同一研究方向的人提供文献信息,使读者能清楚地了解作者对该问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在阅读他人的研究成果时一方面获取他们的研究结论,另一方面也学习他们的研究方法和他们提供的研究信息,参考文献就是信息的最大来源。参考文献对于其他研究人员来说是一个资源,他们依此去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对作者来说,如实呈现参考文献是其严谨治学态度的体现;对编辑来说,参考文献则是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对于读者来说,参考文献就是认识问题的一扇窗户、一把钥匙,它便于读者查阅有关资料,进一步评价论文的学术水平及价值,启发读者的思维,便于开展学术争鸣。因此,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学术著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可随意“从略”,不可马虎了事或错误百出,否则将会使一篇质量和水平较高的论文逊色。
个人觉得不是必须的,只要你确实没有引用别人的成果或者结论。但是,即使是实验性的文章,一两篇参考文献也是应该的,一篇都没有很奇怪,难不成你的文章从构思到完成,全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那确实是的。
只要有别人的观点和资料就必须要写,假如一点也没参考别人的话就不用了。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参考文献格式(1)文后参考文献不编序号,仅在文末按其重要程度或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2)文后参考文献不注页码。(3)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及次序与注释基本相同。1)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2)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3)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4)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5)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扩展资料参考文献类型有: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没有引用的论文可以写在参考文献中。
没有引用的论文可以写在参考文献中。即使没有直接引用,但主题意思相近,或由于受到启发,写出论文,都可以写的。但不能不相关。但是如果不想写也完全是可以的,是没有影响的,但是建议是写。
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关于参考文献,没引用具体句子,但是参考过思路观点的书算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参考文献列表主要有两种格式:顺序编码制和作者出版年制。不管是哪种格式,每一篇参考文献都要包含足够但又不累赘的信息,让读者可以从中轻易找到每一篇参考文献,且不同参考文献又得到必要的区分。
顺序编码制在参考文献列表中,按正文引用文献的前后顺序排序。在参考文献列表中需要按顺序给出各论文的编号。
扩展资料
引用参考文献主要有三种基本的句型:
1) 以作者为主体的句型(突出作者)。在引用句子中,提到作者。例如,“Allen指出,引用参考文献的句型主要有三种[8]"(顺序编码制),“Allen (2000)指出,引用参考文献的句型主要有三种”(作者+出版年制)。
2) 以事实或主意为主体的句型(突出事实或主意)。在引用句子中,介绍事实或主意,在句子末尾给出交叉引用。例如,“引用参考文献的句型主要有三种[7]"(顺序编码制),“引用参考文献的句型主要有三种(Allen 2000)”(作者+出版年制)。
3) 以原作者的一段话为主体的句型(引述)。如果你使用原作者的一段话(哪怕是翻译过来的),需要将这段话加引号,并在末尾添加引用,引用时还需要指出这段话在原文所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
参考文献一般是你做论文参考过的文章没有参考的就不用列出来了
在文后参考文献中著录正文中根本没有引用的“参考文献”是属于学术不端行为。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论文查重时参考文献没有标引用,而且查重系统也对该部分文献有收录,那在检测时会被标红,判定为抄袭,并计算到总相似率中。不过论文查重一般都不止检测一次,如果被标红你可以进行修改降重,然后在查重!
那么参考文献怎么标注引用呢?
1.学术期刊文献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学术著作
[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首次免注).翻译者.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 起-止页码
3.有ISBN号的论文集
[序号]作者.题名[A].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6.技术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7.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报告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9.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文献网址或出处,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参考文献就是你的思路来源!既然给你了思路,就应该在文章中体现出来!如果不在文章中引用,就不能成为参考文献!在你文章的introduction或者materialandmethod中应用吧!这样可以增加你文章的可信度
论文查重时参考文献没有标引用,而且查重系统也对该部分文献有收录,那在检测时会被标红,判定为抄袭,并计算到总相似率中。不过论文查重一般都不止检测一次,如果被标红你可以进行修改降重,然后在查重!
那么参考文献怎么标注引用呢?
1.学术期刊文献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学术著作
[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首次免注).翻译者.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 起-止页码
3.有ISBN号的论文集
[序号]作者.题名[A].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6.技术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7.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报告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9.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文献网址或出处,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没有引述是很正常2.但是一定要有参考文献3.参考文献并不是说非要引用的才算,写这次论文你所看到了的相关著作都是参考文献,酌情添加进去。4.祝你学业有成,有问题随时问我哈。
没有引用的论文不能写在参考文献中,因为参考文献是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列出,没有引用过就不必写在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编写顺序是按照论文中引用文献的顺序进行编排,采用中括号的数字连续编号,
依次书写作者、文献名、杂志或书名、卷号或期刊号、出版时间。
参考文献的书写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参考文献的全角和半角问题。其实很简单,英文标点+半角;中文标点+全角。
其中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 起止页码.
[序号] 专著作者.书名[M].版次(第一版可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扩展资料
专著、论文集、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如:
[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OU J P,SOONG T T,e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