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赞美河山 忧患国运
在中国古代诗人的笔下,对祖国山河的赞美是他们表达爱国情怀的最直接的方式,杜甫有很多描绘祖国名山大川的优美诗篇。
天宝十四载(755),就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前,杜甫途经骊山,唐玄宗正携杨贵妃在华清宫吃喝享乐,杜甫心忧玄宗昏庸,大权旁落,用诗歌讽刺外戚专权的政治现实。
诗人听说皇宫内的金盘宝器,都已转移到国舅家的厅堂,而更加严重的后果就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统治阶级和人民严重对立,唐朝已处于岌岌可危、行将倾覆的边缘。很快,安史叛军的鼙鼓在渔阳敲响。
2.维护统一 反对分裂
《春望》作于安史乱军占领长安之后,杜甫困居长安,面对故都长安在战乱中凋敝、荒凉的景象,诗人抚今思昔,创作了这首千古名篇。
公元763年,诗人听说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郑州和开封等地,叛军头领纷纷投降,持续多年的“安史之乱”也由此结束,在极度兴奋的心情下,诗人创作了这首七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以身许国 报国卫家
乾元元年冬,郭子仪、李光弼等唐朝统帅,被叛军大败于邺城,伤亡惨重。兵员亟待补充,于是朝廷下令大举征兵。诗人以自己的所见所闻创作了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
六首诗,如同六出感人肺腑的悲剧,让我们读到人民的战争痛、爱国情,也让我们读到了杜甫对人民的关心、对国家的热爱。这些都是杜甫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对于广大人民在战争中的不幸遭遇,诗人充满了同情,但是对于毅然走上战争前线,保家卫国的将士而言,诗人心底涌现的更多的是崇敬和赞叹。
扩展资料:
爱国的思想是杜甫诗的灵魂,杜甫通过诗歌表达爱国的情怀,他的作品既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厚感情,又有根植于“忧国忧民”之上的更进步的爱国情怀。
闻一多先生曾言,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杜甫
1、国难之时愤然写下《丽人行》揭露、斥责统治阶层的黑暗腐朽;
2、安史之乱被困长安写下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写下《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
3、冒险逃出长安投奔肃宗,为国效力。
一、杜甫人物信息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深刻地体现在他的诗作之中。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二、杜甫爱国事例
(一)、写下现实主义古诗《丽人行》
《丽人行》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之际写下的一首七言长篇古诗。该诗由于把杨家那炙手可热的奢侈生活作了大胆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成为一首名副其实的“史诗”,抒发忧国忧民之愤慨以及赤诚的爱国情怀。
(二)困顿之时写下策论,为国家忧心如焚
安史之乱之时,写下了《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三)冒险逃出长安投奔肃宗,为国效力
当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时,杜甫冒险从长安城西金光门逃出,投奔肃宗。被肃宗授为左拾遗(谏官),故世称“杜拾遗”。
三、杜甫的爱国诗作代表
1、《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3、《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4、《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是为肃宗。
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
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
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扩展资料:
杜甫的爱国诗:
1、《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
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三顾茅庐频繁的商论天下大计,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2、《春望》
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3、《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
近来研读唐诗,愈发觉得杜甫诗圣之名决非虚得。圣者,正也,是为万世师表。从杜诗中可以看到盛唐历史,看到民生忧患,看到希望总在,也看到杜甫的家国情怀。忧国忧民是杜诗一个重要的主题。仅此题材就可以看到,与同时期的诗人相比,杜甫的诗格局更大境界更高。比如杜甫在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秋,与岑参、高适、薛据、储光羲等诗友,同登慈恩寺,吟诗唱和以助兴。高适首唱,作《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其余人唱和,六首诗从气势和文学角度来说,当数岑参的《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屠》,但就思想和格局来看,岑参就显得太小家子气了,杜甫的《与诸公登慈恩寺塔》意境深远,忧国忧民情怀不落痕迹地表现出来。先看岑参的: 塔势如涌出 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 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 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 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 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 奔凑似向东 秋色从西来 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 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 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 觉道资无穷 读这首诗的时候,真的感觉气势恢弘,壮阔辽远,可惜在如此壮观的场景中,最后四句突然归为挂冠理佛,虽说与佛塔有关,但未免眼界太窄,只看到自我的净理觉道,与前面景色的衬托太不相符,有虎头蛇尾之憾。再看杜甫的: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方知圣教力,足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始出支撑幽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安能辨皇州 回首叫禹舜,苍梧云正愁 昔哉瑶池饮,日宴昆仑丘 鸿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如果但从景色描写看,杜甫诗少逊,但从结尾看,杜甫不知要高出岑参多少倍,用一句流行语说“甩出他几条街”。或者是杜甫思想深邃,看得更高更远,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个人得失成败。 在政治上日益腐败之时,多数人如岑参一般想到理佛归隐,以明哲保身, 进退自如,杜甫想到的却是这些“去不息的鸿鹄”哀鸣何所投,国家又怎能依赖“各有稻粱谋”的“随阳雁”来治理呢?那种怀天下轻小我的家国情怀跃然纸上。 事实上,杜甫的担忧不是毫无道理,写这首诗之后没几年,安史之乱爆发,玄宗西逃,国家处于离乱崩溃的边缘。 安史之乱中,很多高官显贵避乱南方,偏安一隅,继续过着诗酒茶的生活。杜甫则逆向前行,投奔肃宗,以在国家动乱之时为国效力。这时期杜甫岑参分别任左省拾遗和中书省补阙,也就是给皇帝提意见的谏官,属于吃力不讨好类型,事实上,杜甫没干几天就因为直言上书被贬,这是后话。当此时,两人同僚,又是大诗人,自然免不了互相唱和。岑参的《寄左省杜拾遗》诗云:联步趋丹陛 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 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 青云羡鸟飞 盛朝无阙事 自觉谏书稀 面对不肯纳谏的肃宗,满腹牢骚,自觉大才无用,年华易逝,不禁悲凉。终归是跳不出小我的束缚。杜甫的和诗为一般应酬之作,仅以“故人得佳句”委婉地表示赞同。同时期,杜甫有另一首诗《春宿左省》: 花隐夜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诗描写杜甫留宿左省值班时,真实动人的场景。因为明天早上有事奉奏,几乎一夜无眠的诗人听着宫中太监的动静,反复催问是否天亮,这种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正是杜甫迫切希望为国家效力的具体表现。以杜甫的不会看皇帝脸色的性格,他奏请的事情一定不会讨得肃宗欢心,但却一定是杜甫认为有利于家国天下的大事,所以他夜不能寐,只想奏章如何。无论皇帝听不听,都要做到臣子该做的。这和岑参的满腹牢骚形成鲜明对比。 看一个人的品格如何,重点看他失意落魄时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杜甫晚年,因为他的好友严武英年早逝,他在成都无法生存下去了,于是卖了草堂,买了一只小船,举家顺江漂流。这样食无继餐的困顿生活,杜甫却没有沉没于自怨自艾,他依然关心家国天下。看他漂泊至岳阳楼时,写下的那首著名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老而无依的杜甫眼界却在乾坤日夜之中,老病孤舟的杜甫除了哀怜亲朋无消息,遥望的是西北戎马,家国命运依然时刻存在于诗人心中。同样一生潦倒的孟浩然也有登岳阳楼诗: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渡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读前两联,此诗气势磅礴,不愧大家手笔,不输杜甫的吴楚东南坼句。然而,后两联一下使孟浩然矮了三分,此诗是呈张丞相所作,孟浩然不得不放下隐士的高洁,向当权者乞怜。完全不是李白给我们描写的“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的风流形象。当然我们现在不了解他当时生活的状态,没有资格指摘诗人的欲求,但是与杜甫相比,高下一目了然。 无论怎样的困顿都不能消磨杜甫的家国情怀,这才是杜甫所以为诗圣的原因。
关于家国情怀的作文素材有哪些,我整理了相关信息,来看一下!
《辛弃疾》——励志救国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华罗庚》——毅然回国
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钱学森》——回国造科技
1955年初冬,刚刚冲破美国*阻挠回到祖国的钱学森,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院长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就这一句话,决定了钱学森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生涯。他以其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乃至整个国防高科技事业的奠基性贡献,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写下了精彩绚丽的篇章。
辛弃疾鼓舞民族
辛弃疾曾为宋孝宗写过十篇《美琴论》。文章的前三部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和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最后七章就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和及时完成统一中国事业提出了具体的设想。但当时宋、金两代只是判决朝廷不采纳他的建议。
华罗庚
七七事变后,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回到了祖国,抗日战争在那里遍地开花。他不想要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1950年,他成为国际知名的一级数学家,并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聘为终身教授。然而,他毅然带领家人回到了刚刚解放的祖国。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爱国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的情怀,下面是关于家国情怀的作文素材整理,供大家查阅。
有一种感情叫爱国,林则徐虎门销烟,壮我国威。
林则徐关心民生疾苦,为官清廉,当他目睹难以计数的鸦片如潮水般涌入国土之时,爱国情怀油然而生。他上书道光帝得到受命后,立刻在广州展开禁烟运动。短短的23天,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收缴并销毁全部鸦片,共2万余箱,合计110多万千克。当烟渣随着潮水卷入咆哮的大海之时,民众们欢欣鼓舞,欢呼呐喊声响彻了虎门的上空。林则徐虎门销烟向全世界彰显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点燃了一个个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
有一种感情叫爱国,朱自清宁死不受美国救济面粉,扬我国格。
爱国是拒收嗟食的骨气。朱自清在1948年6月,在京参加了“反对美国扶持日本”的游行,并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国面粉宣言》上签名。当时,朱自清患有严重的胃病,身体非常瘦弱,体重不足40公斤,经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这时他拒领美国面粉就意味着他的生活将会更加困难,他的胃病将会更加严重。然而朱自清坚持“不为五斗米折腰”,他在日记中写道:“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因为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行动,就不应逃避自己的责任。”两个月后,朱自清就去世了,他用宝贵的生命诠释了中华儿女的铮铮铁骨。
有一种感情叫爱国,钱学森始终眷恋着祖国,显我国怀。
钱学森在美国,学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他始终眷念着祖国,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概。就在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钱学森夫妇毅然决定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到祖国,要为新生的祖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但是,回国之路充满坎坷。钱学森受到美国的移民局和联邦局的恐吓和非法逮捕,最后,历经千辛万苦的钱学森在祖国母亲的帮助下,终于登上了驶向东方的船。回国后,用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智慧让祖国的科技立于世界的前沿。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 詹天佑
14、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 鲁迅
15、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 陆游
爱国主义也和其他道德情感与信念一样,使人趋于高尚,使人愈来愈了解并爱好真正美丽的东西,从对于美丽的东西的知觉中体验到快乐,并且用一切方法使美丽的东西体现在行动中。——[俄]凯洛夫
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爱国主义精神是一个民族存在的火种!在外族入侵时,民族英雄奋起抵抗,因为他们坚信强大的祖国是自己的后盾。在内忧外患的艰难时刻,爱国主义是提升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信的旗帜。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把立德树人列为考查目的,爱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考必备的锦囊。作为青年学生,应当多关心时政,与时俱进。只有在写作时,多角度诠释,多层次积累素材,这样,我们笔下的文章才可以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成为文以载道的考场佳作。
爱国情怀·素材积累
1、“卫星之父”孙家栋: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1948 年,孙家栋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班学习俄语,后转入汽车系。1950年,他报名到新组建的空军去做翻译工作。不久,被派往苏联茹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1958年,孙家栋毕业刚回来,被调至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从事导弹研制工作。1967年,孙家栋正趴在火箭图纸上满头大汗地搞设计,又被告知要去负责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工作。从此,中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与孙家栋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即使近 90 高龄,孙家栋仍然在为中国的航天梦呕心沥血,他自豪地说:“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2、何引丽:冠军与国旗,不能承受之重
苏州太湖马拉松女子组比赛冲刺时刻,中国选手何引丽与一名非洲选手几乎齐头并进。一名赛事志愿者希望何引丽能够身披国旗冲刺,以彰显比赛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其身后追了100 米后最终放弃。但前方又出现一名志愿者站在赛道中,将国旗递给了何引丽。奔跑中的何引丽顺势接住,由于国旗太大影响比赛,何引丽便将其揉搓成一团,随后国旗从她手中滑落掉落在赛道上。
央视解说员邵圣懿评论说:“这个时候对何引丽来说,拼比赛冠军是最重要的,她正在咬牙坚持。但比赛的干扰对她来说是有影响的,你看节奏乱了。”最终何引丽以5秒之差屈居亚军。赛后,何引丽道歉,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此事引发网友热议,有人一口咬定何引丽丢国旗,就是不爱国;不少网友表示国旗滑落不应该怪罪运动员本身,要考虑比赛中的特殊情况,不能由此断定运动员不爱国。理性看待此次事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我们需爱国,也需理智。
3、曾纪泽:从沙俄虎口夺回伊犁
1879 年崇厚擅自签下屈辱的《里瓦几亚条约》,中兴名臣曾国藩之子曾纪泽临危受命,再赴俄国,要从沙俄手中夺回伊犁。他出使俄国,困难重重,俄国人先派出舰队,对中国朝廷施加压力。
面对沙俄的无理要求,他一边坚决拒绝,一边智慧化解。谈判中曾纪泽坚决不割让国土给沙俄,他的顽强和坚韧令沙俄非常愤怒;沙俄要求一亿五千万卢布军费补偿,曾纪泽认为沙俄师出无名,拒绝补偿。沙俄以战争相威胁,并希望曾纪泽向清朝请示后再回话,曾纪泽回击说:“无疑惑之事何须请示!”前后谈判历时10个月,正式会谈辩论,有记录可稽者51次,反复争辩达数十万言,最终达成《中俄伊犁条约》。
4、新西兰中国撤侨:展现大国风范,体现民族自信
2016年11月,新西兰南岛地区发生级强震,余震不断。此次地震中有上千名游客被困,其中包括125名中国公民。当天上午,接到中国游客受困的消息后,中国领事馆随即启动撤离计划,中国政府为营救中国游客,承包了当地所有民用的直升机。撤离时,由于直升机的运力有限,只能分批撤离:小孩子和家长、妇女老人先走,男士随后走。撤离中只要你拿的是中国护照,都可以安全上飞机。
看到祖国派来接自己的直升机,心情激动的中国游客不禁拿出五星红旗来合影,还有很多中国游客立即发朋友圈,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中国在新西兰撤侨行动中,让中国公民深深感受到了祖国在身后保护自己的自豪感,同时中国也展现出自身的大国形象,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强大的身影。
写作论点
1. 家国情怀是立身养德之本。
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古人以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宗旨,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合二为一,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的志向。兼顾小家与国家,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意义。家国情怀是一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洪流,有了它的丰润,我们才能描绘出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意义。
2. 爱国要有理性的边界,智慧的思考。
无论理性爱国还是感性爱国,都要把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放在第一位。其次,面对各种突发事件,理性爱国要以维护社会正常的秩序为底线,决不能头脑发热,采取过激言语,甚至危害公共安全;更不能以爱国为借口,损害他人利益,侮辱同胞人格。面对复杂局势,理性爱国者会用智慧化解僵局。热爱祖国,需要理性,需要智慧,需要奋力强国,精心治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3. 把爱国情、报国志融入实际行动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昨日,老一辈们把自己的爱国情、报国志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理想;今朝,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要勇挑重担,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践行爱国奋斗精神,不一定要如外交官舌战对手;不一定要如宇航员环游太空……践行爱国主义,每个中华儿女只需奋斗在本职工作上,就可以加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冲刺中。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爱国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的情怀,下面是关于家国情怀的作文素材整理,供大家查阅。
有一种感情叫爱国,林则徐虎门销烟,壮我国威。
林则徐关心民生疾苦,为官清廉,当他目睹难以计数的鸦片如潮水般涌入国土之时,爱国情怀油然而生。他上书道光帝得到受命后,立刻在广州展开禁烟运动。短短的23天,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收缴并销毁全部鸦片,共2万余箱,合计110多万千克。当烟渣随着潮水卷入咆哮的大海之时,民众们欢欣鼓舞,欢呼呐喊声响彻了虎门的上空。林则徐虎门销烟向全世界彰显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点燃了一个个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
有一种感情叫爱国,朱自清宁死不受美国救济面粉,扬我国格。
爱国是拒收嗟食的骨气。朱自清在1948年6月,在京参加了“反对美国扶持日本”的游行,并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国面粉宣言》上签名。当时,朱自清患有严重的胃病,身体非常瘦弱,体重不足40公斤,经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这时他拒领美国面粉就意味着他的生活将会更加困难,他的胃病将会更加严重。然而朱自清坚持“不为五斗米折腰”,他在日记中写道:“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因为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行动,就不应逃避自己的责任。”两个月后,朱自清就去世了,他用宝贵的生命诠释了中华儿女的铮铮铁骨。
有一种感情叫爱国,钱学森始终眷恋着祖国,显我国怀。
钱学森在美国,学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他始终眷念着祖国,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概。就在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钱学森夫妇毅然决定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到祖国,要为新生的祖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但是,回国之路充满坎坷。钱学森受到美国的移民局和联邦局的恐吓和非法逮捕,最后,历经千辛万苦的钱学森在祖国母亲的帮助下,终于登上了驶向东方的船。回国后,用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智慧让祖国的科技立于世界的前沿。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 詹天佑
14、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 鲁迅
15、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 陆游
1、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梁启超 2、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鲁迅 3、年轻一代,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对“丧”文化的反思等。语出鲁迅的《随感录》。 4、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人民日报』 5、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少年中国说』 6、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宋教仁 7、《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8、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亦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 9、张横渠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10、禅宗里有立于菩提树下之说,孔夫子让三千弟子立身修德,苏武的旄节立在北海之上。
杜甫的素材,整理如下: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生平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一些左拾遗等小官,虽然被后世称为“诗圣”,诗歌被称为“诗史”,可在唐朝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有一首《戏为六绝句(其二)》就是写“初唐四杰”的:“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其中不乏也有诗人的自比,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开元十九年(时二十岁)开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之后杜甫再漫游齐赵。之后在洛阳遇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这便是“诗仙”与“诗圣”的最后一次相见。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当朝宰相李林甫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职位。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书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四、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严武处,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著名的唐代诗人杜甫,在别人看来是多么的功成名就,但是他却有不为人之道的一面。杜甫一生都很穷困潦倒,而且自己报国无门,壮志未酬。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有关杜甫的作文素材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浩大的诗歌王国,才华横溢的诗人数不胜数,而诗风沉郁顿挫的杜甫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当他的破茅屋被风吹走茅顶时,杜甫还能喊出“大庇天下寒食俱欢颜。”的话,从痛苦的生活体验中能迸发出奔放的热情和火热的希望,多么大气!尽管他一生过得艰难,尽管他遭受了无数挫折,但他没有意志消沉,无论何时,他都以乐观向上的心态生活。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泪涕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诗,把杜甫的爱国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为国家收复失地的喜悦和即日回到故乡的欣喜若狂都在字面上显现出来。杜甫虽然苦,虽然穷,但他的爱国心并没有减弱,尤其听到故乡收复的消息,几乎要飞回故乡。他的爱国心是炽热的,是值得肯定的。在那外族侵略国土的时候,杜甫被迫离开了故乡,离别故乡时的依依不舍和回到故乡的喜极而泣令人感动。而现在,这种有情有义、热爱故乡的人又有多少呢?
当我遇到困难时,我会想起杜甫;当我远离故乡时,我会想起杜甫。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他乐观向上的心态,已在我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滋润着我的灵魂。
一个生在显赫的名门贵族,一个走到中国现实主义诗歌顶峰的人,谁曾想过他的一生却是流离失所,四处漂泊,贫困多病,客伴终生的。他优国优民而不优己,他悲悯百姓而无人悲己。一个影响着中国三千年文化的人,最终却贫死客船。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或许在自号时,他便已经明白自己一生老在四野。他青年时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后,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尔后,弃官西行,定居成都,晚年因生活所迫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出峡,漂泊于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悲悯属于时代的产物,鲁迅说,杜甫不是古人,他生活在我们堆里。悲悯属于人类的激素,我们每个人在没有被生活麻木时,都会萌生对人的悲悯,对“路有冻死骨”的悲悯,因为那冻死骨在活着时也曾悲悯过人类。
他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时还悲悯着“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他在安史叛军俘获时还悲悯着“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他在自家“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时还悲悯着“东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三吏官吏黑三别百姓苦
杜甫的同情与悲悯,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的主线,因而他有了“诗圣”与“诗史”的并称。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真实地描写了的县吏、老妇等人的思想、感情,生动地反映了安史之乱时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
杜甫过着乞讨的生活吗?
《浣花旅地志》记曰:“杜甫寓蜀,每蚕熟,即与儿躬行而乞”,杜甫真的如记载中所说行过乞吗?
我们从杜甫的人生经历就可以看到,同时也可以从杜甫的诗中发现,杜甫行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杜甫被迫离开长安,流落到成都,一家人先是借住在浣花溪畔的一座古寺里,家里就揭不开锅了。杜甫这样记载过:“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杜甫碍于面子就给高适发出求援信:“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高适从百里之外背米来接济他,邻里又送他些小菜,使他免却了无米之炊的困苦。实际上自离开长安,杜甫就有意无意地过起了到处乞讨的日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大爱无疆,就如同求得这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的寒士,胸襟是用爱承载的,爱能像野马一样在奔驰般拓展着自己的心胸。一个人可以像杜甫一样没有家财万贯,可以没有日日的欢欣,但却不能没有了爱,只要心中久存着爱,就有信念,就是一种巨大的财富。爱可以修行一种心境,可以修行一颗善心,可以让自己、让别人都俱欢颜。
一首首感伤的诗,抒发着对世事苍茫的感慨与无奈。他壮志凌云,但那残酷的现实却让他无语了。
他想改变这一切,想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平等幸福,但望着那破败的城墙,只得默默的擦拭眼角的泪水。
杜甫也曾像李白那样,年少轻狂。游山玩水,过神仙般的梦境生活。满心欢喜,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语,他相信他会攀上事业的顶峰。
然而,世事易变,“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唐王朝迅速走向衰败。他想投奔唐肃宗,为社会出一点力。然而在他投奔的途中,竟被叛军所囚禁。他满是悲伤,写下了著名的《春望》。那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更抒发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
然而当他终于逃出来,又继续踏上投奔之路时,眼前的一切又让他痛心不矣。叛军的猖狂使得原本胜利在望的唐军大败,唐军将领到处抽丁补充兵力。那一幅幅悲惨的景象让他触目惊心。面对这一切,没有人能了解他心中的矛盾与痛苦。最终,他无语了,只得又借诗抒怀,写下了《三吏》,《三别》。官吏的如狼似虎,民不聊生的情景被他详细的记录在了诗中。
杜甫一生充满了坎坷,他没有完成他的事业,但他那一首首饱含深情的诗歌足以证明他的价值。
杜甫——我心中的最伟大的诗圣。
孤舟一叶,浮萍一株,猿猴哀啸,白鸟单飞,萧萧落木,滚滚长江,独登高台,满目凄然,停杯浊酒,老泪纵横,双鬓繁霜,七尺弓腰,悲接天际,愁连万里,壮怀激烈,慷慨悲歌。 可感你生不逢时,乱世马蹄溅起的浪潮浸湿呢的翩翩衣袂;可叹你饱经风霜,时代的哀嚎吹响你的慷慨悲歌;可悲你壮志难酬,飘摇世事的风雨淋透你济世的抱负;可泣你老病孤愁,羁旅的生涯几度飘摇,变换的春秋几多孤苦。 但可歌的是你一生无憾,用坚强的臂膀撑开昏暗的天地,用苍劲的双手划破翻涌的激流,更用悲天悯人的气魄和情怀征服了历史,让你,杜甫的身躯在诗间、史册流光溢彩。 无论是纷飞的战火还是时运的不济都无法磨灭你对生活的信念,反而用博大的胸怀心系天下。你用全部的力量凝聚于笔头,洞悉世态炎凉,体察人间百态。你的诗是淋漓的血液,和着泪水的苦涩,一滴沾唇便让人保持清醒。你渴望光明而摸黑前行,你将自己的肝胆燃成灯油,又磨成墨汁,写下时代浓黑的咒语,茅屋中那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是你胸怀天下的深刻诠释。历史不会遗忘你,杜甫,你的光寰永照史间。
人们一想起杜甫,脑海浮现的多半是一位忧国忧民、朴实谦和的长者。但长者也曾年轻,温厚的人也有狂放的一面。如果不是命运的捉弄,杜甫在后人面前呈现的,也许是另一种面貌。
佳作片段
1、从你的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我读出了你的心胸之开阔,襟怀之豁达,志向之高远,我读懂了站在山顶上的身姿才是潇洒,把众山饱览于眼底的感觉才是快乐。于是从此我便有了凌云的志向,于是在我自己的心中,便有了一种充满了自信的豪爽。
2、当一句“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在眼底,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身着用怨恨织成的衣衫,用愁苦覆盖脸面的你、你的脚步里透着沉重,你的举止中饱含压抑,你的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对世道的无奈与不满、令你愁苦的不是自己的窘迫,而是百姓生活的艰难;令你担忧的不是自家的一日三餐,而是整个国家的危难、于是,在我心目中,“无私”与“伟大”两词已悄悄的跟定了你。
3、他的一生都被流亡,被生活放逐,又被苦难追赶。他甚至还不曾抓住盛唐的最后一缕余光,就被离乱的秋风,吹往落木萧萧的江畔
皇帝和宫城已在侧身时渐次远去。十年客居,连同迟开的牡丹,一起被经年的雨水冲淡。当百姓的血泪最终融汇于战火,天地间只剩下踉跄的步履,辗转于破碎的山河
辗转于饥饿和病痛,展转于旅途的满目疮痍的忧愁。异乡的屋顶洒满月光和露水,露从今夜白,白发连着秋草。而秋草,秋草瑟缩于一个人的消瘦
只有草堂在蜀中等他,这世间唯一的栖息地,将在宿命中迎来一个漂泊者的孤独灵魂。他不再是一个诗人,他只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在妻子无助的泪眼里,承受着稚子新亡的巨大哀伤。,并承受着命运,或被命运摆弄的结局
一个用身躯支撑着王朝的人,却被堂上坠落的瓦片击伤,一个一生热爱祖国的人,始终被祖国遗弃.没有什么再能够拯救,包括笔端的千万间广厦,也将注定坍倒。所有的泪水朝向一个褴褛者滂,但他已无法看见一个时代的辉煌。
最终依赖于歌吟,也最终于湮没于歌吟。
4、当读罢你的《春夜喜雨》,我发现,原来在你的人生中还有愉悦欢乐,是啊,你是热爱生命的,热爱自然中的一点一滴,但黑暗的社会世道偏偏摧毁了你平静的心,世道不允许你有快乐,战争不同意你活得洒脱,一切的一切切断了你与快乐之间的绳索,更是悲哀至极。
5,你是如此遥远又是如此逼近,你是如此神秘又是如此平凡,你用悲苦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却在用诗章延续着自己的生命、在你的人生之路上,忧愁、痛苦把你的人生道路弄得坎坷荆棘,但你留在文学史上的印迹却是处处充满了鲜花与赞语。无奈,愤恨磨灭了你生活的信念,但你的不朽的灵魂因你的诗而永远有青春活力。
6,我为你的才高八斗却不得重用感到惋惜,我因你的凌云壮志得不到施展而感叹;既然上帝塑造了一个才华横溢的你,又为什么让你在悲哀无奈中死去?既然你带着不凡的气质来到世间,却又为什么只因贫困就匆匆离开人世?皆大悲哀!
引用杜甫素材的高分作文欣赏
诗圣的泪
一代诗圣,既见证了大唐朝的兴,也目睹了长安城的没落。然而,面对国破家亡,他纵有满腔报国心,但也无力与当时的黑暗斗争到底。于是,他面对这破碎山河,黯然流泪 ,
杜甫流泪了,那是壮志难酬的泪。那一位曾在泰山顶上振臂高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少年,是多么的意气风发,豪情万丈!想必当时的他心中一定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张宏伟的人生蓝图。然而,谁又能料到后来的事呢?安史之乱让他看到了国家的凋零,李林甫上台让他见识了官场的黑暗。于是,他只能无奈地辞官,在草堂流下他那伤心的泪。满腔热血化作断肠泪,他悲,他恨!但也无能为力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是杜甫对蜀相的叹息,也是他对自己难酬的壮志的哀叹!
杜甫流泪了,那是国家破碎的泪。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眼前的中原大地, 让杜甫感到无比的陌生。 因为记忆中的唐朝土地下, 是太平盛世,人人安居乐业,但如今却成了残坦断壁,一片废墟,于是,他看到了战争的恐惧。国土沦陷,让他感到悲痛而无有为力。这时,一只啼鸟也使他心惊,一朵野花也催他流泪。
山河破碎,身世浮沉,但杜甫仍心系国家。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衫。 ”他为国家悲,也因国家喜。当官兵收复失地,他也满心欢喜,流下了欣喜的泪 。
杜甫流泪了,那是感动苍生的泪。
“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当杜甫看到战争给百姓带来的伤害时,他心如刀绞,面对着家中男丁都战死沙场的壮妇,面对着年老无依的老妪,他心中有说不出的难过,神伤流泪。“君不见,青海头,河边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他看到的一切,让他不得不感慨战争之恶,年年征战,死者无数,千门万户,杂草丛生,到头来,受伤的总是百姓!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这是他最后的哀鸣!
杜甫啊!那草堂的诗魂,你听到我的呼唤么?时光衔枚疾走,你的那一切已成历史,然而,你的爱国爱民之心却永远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事隔千年,我们仍懂得你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无私,我们仍记得你的《三吏》 、《三别》。你的精神将成为我们中华儿女的精神,你的泪没有白流啊!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望着那位流泪的老人,我不禁也默然流泪 。
草堂的情思
穿过满是牛粪的陋巷,我来到你的小院。哲人般的窑洞,蹲在笔架山的腹部。 “吱呀”一声门响后,是一千二百年的寂静。岁月沉默着与院中的老枣树共守着当年的秘密。门后,有一只蟋蟀在悄吟 ,空无一物的窑洞盛满了苍茫如水的时光,渡我,渡我到遥远的大唐,去追寻那凤凰的足迹。
辉煌的昨日,幽丽的往事,公孙大娘的舞姿和曹将军霸的丹青,都被装入诗的信封寄回后世。你,独自留在那漫漫孤旅。当李青莲的酒杯里酿造他的狂草的诗与人生时,你正在帝国的阴影里跋涉,所以你永远也不会有谪仙甩一只靴子给高力士的潇洒。你是一棵子贡植于孔子坟前的柏树,一笔一划,都写得那么认真,那么艰难。难民、伤兵、胡马、羌笛,坠在你的每一首诗上,压弯了凝重的枝桠。以至千年后,那些故作深沉的所谓的“诗人”加起来,也扛不起你树上的一枝重柯。
树边的道路上有深深的车辙,就是顺着这条自古以来无数读书人走过的路,你踌躇满志走向长安,然而为时晚矣,长安已是一台大戏的尾声。虽然曲江水边丽人如云,五陵酒肆高朋满座,但“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那匹疲驴驮着你的理想和抱负,在大雁塔下踯躅徘徊,碰到的都是紧闭的门户,无论是寄食富门还是卖药市上,都早将一个书生的自尊戳的鲜血淋漓。为何,为何你不像你诗中遨游万里的白鸥,鼓翅离去?长安,究竟是什么系住了你的心,使人魂牵梦绕,永难释怀?在生命的最后回归之时,你无限眷恋地回过头,仍是“愁看直北是长安” 。多柳的长安阿,宫墙何其高!而我们,中国的文人一代又一代,都将自己的一生,在这墙外打了个死结。 “长安”,在他们就是国家社稷,就是山河家园,就是神圣的.图腾。这是一个永远的梦!屈大夫做过,诸葛亮做过,你的好友李白做过,虽然只是梦,却火一样映红了你们的人生。
夏天的雨,你的诗句乘云而来,骤然间雨点般纷落,淋湿了我无边的思念。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第一次通读这两句,我的热泪便止不住与“里巷”共流。好迂的诗人阿,你如何这样执迷不悟!一介布衣,衣食无着,你却“穷年忧黎元” ;“老妻衣百结” ,“幼子饿已卒” ;你却“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茅屋为秋风所破,你想的是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自己身陷敌城,悲的却是“四万义军同日死” 。一个又一个子夜,你在如豆的青灯下披衣而坐,咀嚼着时代的苦难,任那种叫做“愁”的植物,在心中疯狂生长 ,瘦削的肩头,便有推不掉的重量。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三十五岁的你就如此透彻,为什么就是迷途不返呢?
笔架山忆寂寞千载,你之后,谁又能有如椽大笔搁置其上呢?然而又是什么使你文而不贵,运交华盖以致连饭都不足呢?既然 “文章憎命达” ,何不去掉劳什子文章?可你又怎么能! 在你,“文章千古事” ,它是你的灵魂、 你的生命,是你与缪斯终生契约。
从“朱门”到“路边” ,这中间千山万水,你跨过了,便从“诗人”走向“诗圣” 。然而,我们对于夫子的热情和追求总过于“诗” ,于是你仍处陋巷,但一切都会死去,只有你的“诗”活着,并将永远活下去。
烟随风逝,名随史流
溶溶月,淡淡风,犹如那花香,风飘万里却总有散去的那一刻。可是,你的名字却始终铭留青史。
项羽
看着站在乌江边上的你,雄姿英发,豪情壮志。相信人们忘记了的是你四面楚歌的窘迫,铭记下来的是你的豪情、你的大度与你的痴情。江边自尽,是你的宽怀所致,所以人们只会记得你的宽厚, “鬼雄”之称无愧。人们铭记着你,难怪李清照要说“至今思项羽”了。
司马迁
看着你坐在案边奋笔疾书,写着那部旷世之作。人们只会钦佩你,佩服你忘记了宫刑的痛苦与耻辱。仅凭着一股“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信念写着别人的事迹,却忘记自身的荣耀。但是,你的事迹彪炳史册,名字流传千年。人们铭记着你,就如记得你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李白
看着你在宫中自在逍遥,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人们忘记了你郁郁不得志的过往,传诵着你的名作,铭记着你的功德。因为,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讽击了多少权贵之势。一股傲然之气油然而生,人生这样一回也无悔了。人们佩服你,铭记你。
杜甫
看着你在成都郊外过着悠闲的日子,人们讶然于你的轻松,你忘记了你的不得志,却依然记得黎民百姓的日子。因此,你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这是如此的博大,你忧国忧民的情感,你宽广无边的胸襟,让后来人铭记于心。你的佳作,流传百世。一个“诗圣”之称,你当之无愧。
你们将失败、不得志、耻辱,看得云淡风轻,却将你们的名字铭刻在了我们的心里。
溶溶月,淡淡风,能够忘记该忘记的,留下该留下的,是我们的福分。让往事随风,看云卷云舒,闻梅花香飘万里,忆花香淡雅。
杜甫生平坎坷,但是他的才华和理想通过优美的诗歌流传千古。下面我精心整理了杜甫的高考作文素材,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甫《望岳》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 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杜甫《绝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杜甫《春夜喜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杜甫《春夜喜雨》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杜甫《绝句二首》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杜甫《春望》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 杜甫《绝句二首》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杜甫《绝句》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杜甫《蜀相》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杜甫《春望》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杜甫《春夜喜雨》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杜甫《春望》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杜甫《望岳》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杜甫《绝句二首》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杜甫《望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杜甫《蜀相》
我眼中的杜甫
或许,他并没有诗仙李白的洒脱豪放,也没有陶渊明的悠然自得,他的眼神中似乎只有愁苦,心系祖国,他甚至“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谈起杜甫,我甚至不愿提起他“诗圣”的称号,在我眼中,他更是一位“心同百姓,思寄祖国”的爱国者。
忧国,是杜甫诗中的灵魂主干,他的所有诗作中,多数都透露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感叹和愁苦。面对日益衰败的唐朝,面对支离破碎的大唐国土,他含泪提笔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昨日祖国繁荣,而今日却破亡了,面对依旧的山河,试想,是否人人都像杜甫一般流下“感时泪”、怀着“恨别心”?杜甫就是这样一位爱国的诗人,他因“国破而忧,因国盛而乐”。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他“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他快乐,因收复“河南”、“河北”而快乐。他的快乐,不仅仅是自己的,更是属于祖国的。这种纯粹的快乐,只是真心爱国的人才配拥有。生活亦是如此,不需要游遍山水,更不需要荣华利禄,杜甫快乐的根源,只是祖国的繁盛。
在杜甫生活的时代,是最黑暗的时期。尤其是在安史之乱时,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各地官吏,残暴无情地压迫、剥削百姓。在这水生火热的时候,杜甫毅然选择站出来,用慧笔揭露出一桩桩事件,将同情、理解的思想灌输到每一句诗句中。《三吏》、《三别》正是他思想的表述。《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官吏的冷酷让杜甫愤怒却无奈,自己无能为力,只能愁苦地“独与老翁别”。他也曾通过仕途改变现状,无奈,官场污浊,导致他屡遭贬谪。最终,他选择回到百姓中去,以笔作枪,抒发他对人民真挚的同情。他亲民,他愿意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似乎他并不是一位诗人,更不是一位本可以升官发财的“诗圣”。
今日,又一次翻看杜甫句句沉郁顿挫的诗句,对他的敬仰油然而生。敬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更敬仰他敢于揭露和批判黑暗、腐朽的无畏和正义。
若说千百年后诗作不一定会流传于世,但杜甫的精神永垂不朽。今,人人居安思危于祖国,还恐祖国不盛乎?
杜甫
或许,他并没有诗仙李白的洒脱豪放,也没有陶渊明的悠然自得,他的眼神中似乎只有愁苦,心系祖国,他甚至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谈起杜甫,我甚至不愿提起他诗圣的称号,在我眼中,他更是一位心同百姓,思寄祖国的爱国者。
忧国,是杜甫诗中的灵魂主干,他的所有诗作中,多数都透露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感叹和愁苦。面对日益衰败的唐朝,面对支离破碎的大唐国土,他含泪提笔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昨日祖国繁荣,而今日却破亡了,面对依旧的山河,试想,是否人人都像杜甫一般流下感时泪、怀着恨别心?杜甫就是这样一位爱国的诗人,他因国破而忧,因国盛而乐。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他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他快乐,因收复河南、河北而快乐。他的快乐,不仅仅是自己的,更是属于祖国的。这种纯粹的快乐,只是真心爱国的人才配拥有。生活亦是如此,不需要游遍山水,更不需要荣华利禄,杜甫快乐的根源,只是祖国的繁盛。
在杜甫生活的时代,是最黑暗的时期。尤其是在安史之乱时,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各地官吏,残暴无情地压迫、剥削百姓。在这水生火热的时候,杜甫毅然选择站出来,用慧笔揭露出一桩桩事件,将同情、理解的思想灌输到每一句诗句中。《三吏》、《三别》正是他思想的表述。《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官吏的冷酷让杜甫愤怒却无奈,自己无能为力,只能愁苦地独与老翁别。他也曾通过仕途改变现状,无奈,官场污浊,导致他屡遭贬谪。最终,他选择回到百姓中去,以笔作枪,抒发他对人民真挚的同情。他亲民,他愿意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似乎他并不是一位诗人,更不是一位本可以升官发财的诗圣。
今日,又一次翻看杜甫句句沉郁顿挫的诗句,对他的敬仰油然而生。敬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更敬仰他敢于揭露和批判黑暗、腐朽的无畏和正义。
若说千百年后诗作不一定会流传于世,但杜甫的精神永垂不朽。今,人人居安思危于祖国,还恐祖国不盛乎?
唐代诗人杜甫有一首著名的七言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该诗问世以后趣事颇多,广为流传的要数诗宴、诗画菜和诗厨。
诗宴 肃宗乾元二年,杜甫弃官西去,穷居成都草堂。一日,几位不速之客到杜甫家以诗会友,杜甫实在拿不出好一点的饭菜来招待客人,杜夫人着急万分,不知所措。正在犯难之际,杜甫发现灶房间尚有一把韭菜、两个鸡蛋和一大盘豆腐渣,当即如获至宝,转忧为喜,面带笑容地对夫人说了几句悄悄话后,就请客人入座闲谈。
时隔不久,杜夫人端上三菜一汤摆在桌上。第一碗是炒韭菜,上面放着两个蛋黄;第二碗也是炒韭菜,上面甩着蛋白;第三碗是清蒸豆腐渣,上面什么都没有;最后是一大碗韭菜豆腐渣汤,上面还漂着几片洁白的蛋壳。
杜夫人当即示意杜甫对客人抱拳发话:“诸位光临寒舍,深感荣幸,特备‘诗宴’,以表寸心。”正当客人有些莫名其妙之时,杜甫拿起筷子,指着第一碗菜说,这叫“两个黄鹂鸣翠柳”;指着第二碗菜说,这是“一行白鹭上青天”;指着第三碗菜说,这是“窗含西岭千秋雪”;指最后一大碗汤说,这是“门泊东吴万里船”。此时客人才恍然大悟,鼓掌叫绝。
诗画菜 四川民间,有位出奇女子,才貌双全,烹饪绝伦,闻名蜀地。一天,两位才子慕名远道而访,女子理当盛情款待,可因家中仅有韭菜一把和鸡蛋两个,不知如何是好,好在女子饱读诗书,顿时想起杜甫的一首诗。她为两位客人敬茶后,便含笑下厨,不一会就做出一桌富有诗情画意的菜。第一盘以绿韭菜垫底,面上放着两个圆滚滚的蛋黄,取名“两个黄鹂鸣翠柳”;第二盘还是以绿韭菜垫底,面上洒着一溜蛋白,唤作“一行白鹭上青天”;第三盘将韭菜铺成山峦状,山尖遍染蛋白,呼为“窗含西岭千秋雪”;第四盘是一大碗清汤,面上漂浮着四片洁白的蛋壳,便称为“门泊东吴万里船”。女子举杯敬酒,略表歉意之时,两位才子异口同声地赞道:“您巧作的‘诗画菜’,胜过世间山珍海味!不必客气。”
人们一想起杜甫,脑海浮现的多半是一位忧国忧民、朴实谦和的长者。但长者也曾年轻,温厚的人也有狂放的一面。如果不是命运的捉弄,杜甫在后人面前呈现的,也许是另一种面貌。
佳作片段
1、从你的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我读出了你的心胸之开阔,襟怀之豁达,志向之高远,我读懂了站在山顶上的身姿才是潇洒,把众山饱览于眼底的感觉才是快乐。于是从此我便有了凌云的志向,于是在我自己的心中,便有了一种充满了自信的豪爽。
2、当一句“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在眼底,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身着用怨恨织成的衣衫,用愁苦覆盖脸面的你、你的脚步里透着沉重,你的举止中饱含压抑,你的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对世道的无奈与不满、令你愁苦的不是自己的窘迫,而是百姓生活的艰难;令你担忧的不是自家的一日三餐,而是整个国家的危难、于是,在我心目中,“无私”与“伟大”两词已悄悄的跟定了你。
3、他的一生都被流亡,被生活放逐,又被苦难追赶。他甚至还不曾抓住盛唐的最后一缕余光,就被离乱的秋风,吹往落木萧萧的江畔
皇帝和宫城已在侧身时渐次远去。十年客居,连同迟开的牡丹,一起被经年的雨水冲淡。当百姓的血泪最终融汇于战火,天地间只剩下踉跄的步履,辗转于破碎的山河
辗转于饥饿和病痛,展转于旅途的满目疮痍的忧愁。异乡的屋顶洒满月光和露水,露从今夜白,白发连着秋草。而秋草,秋草瑟缩于一个人的消瘦
只有草堂在蜀中等他,这世间唯一的栖息地,将在宿命中迎来一个漂泊者的孤独灵魂。他不再是一个诗人,他只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在妻子无助的泪眼里,承受着稚子新亡的巨大哀伤。,并承受着命运,或被命运摆弄的结局
一个用身躯支撑着王朝的人,却被堂上坠落的瓦片击伤,一个一生热爱祖国的人,始终被祖国遗弃.没有什么再能够拯救,包括笔端的千万间广厦,也将注定坍倒。所有的泪水朝向一个褴褛者滂,但他已无法看见一个时代的辉煌。
最终依赖于歌吟,也最终于湮没于歌吟。
4、当读罢你的《春夜喜雨》,我发现,原来在你的人生中还有愉悦欢乐,是啊,你是热爱生命的,热爱自然中的一点一滴,但黑暗的社会世道偏偏摧毁了你平静的心,世道不允许你有快乐,战争不同意你活得洒脱,一切的一切切断了你与快乐之间的绳索,更是悲哀至极。
5,你是如此遥远又是如此逼近,你是如此神秘又是如此平凡,你用悲苦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却在用诗章延续着自己的生命、在你的人生之路上,忧愁、痛苦把你的人生道路弄得坎坷荆棘,但你留在文学史上的印迹却是处处充满了鲜花与赞语。无奈,愤恨磨灭了你生活的信念,但你的不朽的灵魂因你的诗而永远有青春活力。
6,我为你的才高八斗却不得重用感到惋惜,我因你的凌云壮志得不到施展而感叹;既然上帝塑造了一个才华横溢的你,又为什么让你在悲哀无奈中死去?既然你带着不凡的气质来到世间,却又为什么只因贫困就匆匆离开人世?皆大悲哀!
引用杜甫素材的高分作文欣赏
诗圣的泪
一代诗圣,既见证了大唐朝的兴,也目睹了长安城的没落。然而,面对国破家亡,他纵有满腔报国心,但也无力与当时的黑暗斗争到底。于是,他面对这破碎山河,黯然流泪 ,
杜甫流泪了,那是壮志难酬的泪。那一位曾在泰山顶上振臂高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少年,是多么的意气风发,豪情万丈!想必当时的他心中一定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张宏伟的人生蓝图。然而,谁又能料到后来的事呢?安史之乱让他看到了国家的凋零,李林甫上台让他见识了官场的黑暗。于是,他只能无奈地辞官,在草堂流下他那伤心的泪。满腔热血化作断肠泪,他悲,他恨!但也无能为力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是杜甫对蜀相的叹息,也是他对自己难酬的壮志的哀叹!
杜甫流泪了,那是国家破碎的泪。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眼前的中原大地, 让杜甫感到无比的陌生。 因为记忆中的唐朝土地下, 是太平盛世,人人安居乐业,但如今却成了残坦断壁,一片废墟,于是,他看到了战争的恐惧。国土沦陷,让他感到悲痛而无有为力。这时,一只啼鸟也使他心惊,一朵野花也催他流泪。
山河破碎,身世浮沉,但杜甫仍心系国家。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衫。 ”他为国家悲,也因国家喜。当官兵收复失地,他也满心欢喜,流下了欣喜的泪 。
杜甫流泪了,那是感动苍生的泪。
“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当杜甫看到战争给百姓带来的伤害时,他心如刀绞,面对着家中男丁都战死沙场的壮妇,面对着年老无依的老妪,他心中有说不出的难过,神伤流泪。“君不见,青海头,河边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他看到的一切,让他不得不感慨战争之恶,年年征战,死者无数,千门万户,杂草丛生,到头来,受伤的总是百姓!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这是他最后的哀鸣!
杜甫啊!那草堂的诗魂,你听到我的呼唤么?时光衔枚疾走,你的那一切已成历史,然而,你的爱国爱民之心却永远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事隔千年,我们仍懂得你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无私,我们仍记得你的《三吏》 、《三别》。你的精神将成为我们中华儿女的精神,你的泪没有白流啊!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望着那位流泪的老人,我不禁也默然流泪 。
草堂的情思
穿过满是牛粪的陋巷,我来到你的小院。哲人般的窑洞,蹲在笔架山的腹部。 “吱呀”一声门响后,是一千二百年的寂静。岁月沉默着与院中的老枣树共守着当年的秘密。门后,有一只蟋蟀在悄吟 ,空无一物的窑洞盛满了苍茫如水的时光,渡我,渡我到遥远的大唐,去追寻那凤凰的足迹。
辉煌的昨日,幽丽的往事,公孙大娘的舞姿和曹将军霸的丹青,都被装入诗的信封寄回后世。你,独自留在那漫漫孤旅。当李青莲的酒杯里酿造他的狂草的诗与人生时,你正在帝国的阴影里跋涉,所以你永远也不会有谪仙甩一只靴子给高力士的潇洒。你是一棵子贡植于孔子坟前的柏树,一笔一划,都写得那么认真,那么艰难。难民、伤兵、胡马、羌笛,坠在你的每一首诗上,压弯了凝重的枝桠。以至千年后,那些故作深沉的所谓的“诗人”加起来,也扛不起你树上的一枝重柯。
树边的道路上有深深的车辙,就是顺着这条自古以来无数读书人走过的路,你踌躇满志走向长安,然而为时晚矣,长安已是一台大戏的尾声。虽然曲江水边丽人如云,五陵酒肆高朋满座,但“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那匹疲驴驮着你的理想和抱负,在大雁塔下踯躅徘徊,碰到的都是紧闭的门户,无论是寄食富门还是卖药市上,都早将一个书生的自尊戳的鲜血淋漓。为何,为何你不像你诗中遨游万里的白鸥,鼓翅离去?长安,究竟是什么系住了你的心,使人魂牵梦绕,永难释怀?在生命的最后回归之时,你无限眷恋地回过头,仍是“愁看直北是长安” 。多柳的长安阿,宫墙何其高!而我们,中国的文人一代又一代,都将自己的一生,在这墙外打了个死结。 “长安”,在他们就是国家社稷,就是山河家园,就是神圣的.图腾。这是一个永远的梦!屈大夫做过,诸葛亮做过,你的好友李白做过,虽然只是梦,却火一样映红了你们的人生。
夏天的雨,你的诗句乘云而来,骤然间雨点般纷落,淋湿了我无边的思念。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第一次通读这两句,我的热泪便止不住与“里巷”共流。好迂的诗人阿,你如何这样执迷不悟!一介布衣,衣食无着,你却“穷年忧黎元” ;“老妻衣百结” ,“幼子饿已卒” ;你却“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茅屋为秋风所破,你想的是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自己身陷敌城,悲的却是“四万义军同日死” 。一个又一个子夜,你在如豆的青灯下披衣而坐,咀嚼着时代的苦难,任那种叫做“愁”的植物,在心中疯狂生长 ,瘦削的肩头,便有推不掉的重量。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三十五岁的你就如此透彻,为什么就是迷途不返呢?
笔架山忆寂寞千载,你之后,谁又能有如椽大笔搁置其上呢?然而又是什么使你文而不贵,运交华盖以致连饭都不足呢?既然 “文章憎命达” ,何不去掉劳什子文章?可你又怎么能! 在你,“文章千古事” ,它是你的灵魂、 你的生命,是你与缪斯终生契约。
从“朱门”到“路边” ,这中间千山万水,你跨过了,便从“诗人”走向“诗圣” 。然而,我们对于夫子的热情和追求总过于“诗” ,于是你仍处陋巷,但一切都会死去,只有你的“诗”活着,并将永远活下去。
烟随风逝,名随史流
溶溶月,淡淡风,犹如那花香,风飘万里却总有散去的那一刻。可是,你的名字却始终铭留青史。
项羽
看着站在乌江边上的你,雄姿英发,豪情壮志。相信人们忘记了的是你四面楚歌的窘迫,铭记下来的是你的豪情、你的大度与你的痴情。江边自尽,是你的宽怀所致,所以人们只会记得你的宽厚, “鬼雄”之称无愧。人们铭记着你,难怪李清照要说“至今思项羽”了。
司马迁
看着你坐在案边奋笔疾书,写着那部旷世之作。人们只会钦佩你,佩服你忘记了宫刑的痛苦与耻辱。仅凭着一股“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信念写着别人的事迹,却忘记自身的荣耀。但是,你的事迹彪炳史册,名字流传千年。人们铭记着你,就如记得你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李白
看着你在宫中自在逍遥,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人们忘记了你郁郁不得志的过往,传诵着你的名作,铭记着你的功德。因为,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讽击了多少权贵之势。一股傲然之气油然而生,人生这样一回也无悔了。人们佩服你,铭记你。
杜甫
看着你在成都郊外过着悠闲的日子,人们讶然于你的轻松,你忘记了你的不得志,却依然记得黎民百姓的日子。因此,你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这是如此的博大,你忧国忧民的情感,你宽广无边的胸襟,让后来人铭记于心。你的佳作,流传百世。一个“诗圣”之称,你当之无愧。
你们将失败、不得志、耻辱,看得云淡风轻,却将你们的名字铭刻在了我们的心里。
溶溶月,淡淡风,能够忘记该忘记的,留下该留下的,是我们的福分。让往事随风,看云卷云舒,闻梅花香飘万里,忆花香淡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