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独立立场、独家报道、独到见解”的理念,《财经》全面观察并追踪中国经济改革的重大举措、政府高层的重要动向、市场建设的重点事件,及时予以分析和评论,对于资本市场在中国的成长变化更给予特别关注;对于海外发生的重大经济、时政要闻,《财经》亦经常派出记者现场专访,其报道以新闻的独家性和权威性见长。 《财经》被广泛地评论为目前中国国内仅见的高级财经类新闻性出版物,其主要读者为中国的中高级投资者、政府管理层和经济学界。自 1998 年 4 月创刊以来,《财经》的很多报道、评论为海外重要媒体如华尔街日报、路透社、远东经济评论、南华早报、金融时报等广泛转载或引述,在2008年世界权威的品牌价值研究机构——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举办的“2008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年度大奖”评选活动中,财经凭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影响力,获得“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称号。《财经》杂志的领衔栏目“封面文章” 因深度报道堪称具有史实记录价值。其他重要栏目如“经济全局”、“资本市场”、“财经观察”、“观点评述”、“产业纵深”、“公司透视”等,每有真知灼见迸发,为业内好评。1998年4月18日,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简称“联办”)创办了《证券市场周刊Money》杂志,并聘任胡舒立担任主编。杂志后更名为《证券市场周刊月末财经版》、陆续刊发多组报道和评论,关注中国证券市场、电信业重组、中国加入WTO等重大话题。2000年10月杂志正式以《财经》刊名出版发行。《谁控制了冯明昌?》、《成败陈久霖》、《琼民源》、《君安震荡》等一篇篇报道相继问世。这些文章不但以其调查之缜密、叙述之简洁而为世人刮目相看,更令人叹服的是报道揭露了中国股市界的黑幕,尖锐地批评了证券市场那些丑恶的现象。2002年1月,《财经》改为半月刊。随着“谁来接管银行”、“开平之劫”、“贷款黑洞”、“接管深发展”、“东亚:银行涅盘”等一系列封面文章问世,《财经》开始在中国金融领域的新探索。2000年10月,《财经》杂志发表了《基金黑幕》一文,矛头直指中国几乎所有的基金管理公司,揭露了许多腐败的现象,比如在桑拿浴间里头接庄等等。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十家基金公司在《中国证券报》等三大报上发表了严正声明,对《财经》施加了很大的压力;甚至有人打来电话,意思是基金是改革开放的新生事物,我们要小心呵护它、爱护它。批评一个具体的事件或批评一家公司可以,但怎么可以针对一个行业。面对着重重压力,《财经》发表了《批评权、知情权和新基金使命》一文予以反驳,严正指出:媒体的批评权、公众的知情权,远远大于利益集体自赋的或他赋的历史使命。《财经》继《基金黑幕》以后,又发表了《银广夏》的报道,揭露了宁夏一个上市公司造假的事实:他们不但改财务报表,生产线是假的,连海关报关单也是假的。《财经》懂得“打蛇要打七寸”的道理,为了这篇报道,厦门的记者整整跟踪了一年多,才掌握了充分的事实,然后经过了严格谨慎的调查研究,才写出了这篇力作。《财经》的文章斩断了这家上市公司的财路,胡舒立却说:“我们要保护的是更多人的财路。”由于《财经》确立了“独立、独家、独到”的办刊方针,发表的报道又锋芒毕露,从而引发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大地震,同时《财经》杂志也一夜成名。为此,围绕中国股市的一场大辩论席卷而来。《财经》又推出了《庄家吕梁》等力作,揭露了中国股市的种种劣迹,这场辩论的结果:促使高层痛下决心整肃证券市场的违规行为。2009年11月9日胡舒立辞去主编职务。新任主编由何力担任,在何力及新编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财经》继续坚持独立、独家、独到的编辑方针,保持原有犀利风格的同时,注重可读性和服务性,发行量继续稳定增长。2010年3月1日出版的第五期《财经》杂志,其封面文章《再问央视大火》引发了全国各大媒体及民众的广泛关注。杂志全国范围脱销,后紧急加印5万册。这在《财经》12年的发展史上也是少见的。
叶檀吴晓波说,“有‘北胡南叶’在那里,中国财经评论界的性别力量就平衡了。” 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则称,叶檀对中国问题的观察非常细致到位,文笔通俗易懂,自然流畅。对正处于快速转型、变迁的中国社会来说,挑战当然很多。在这种时期,叶檀的多方位视角尤其珍贵。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复兴与崛起道路上激动人心的变革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纵观全局的战略思考,也需要贴近现实的密切跟踪与记录。历史藏于细节之中,在宏大的叙事与细节的结合方面,叶檀以她的勤奋、 敏感和独立思考,作出了富有影响力的探索。也许读者并不一定都赞成她的结论,但是,这些长期跟踪形成的思考成果,有着特有的参考价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先生,对叶檀如是评价。‘北胡’即指曾任《财经》杂志主编的胡舒立1998年4月,胡舒立创办了《财经》杂志,自己担任了杂志主编。《谁控制了冯明昌?》、《成败陈久霖》、《琼民源》、《君安震荡》等一篇篇报道相继问世。这些文章不但以其调查之缜密、叙述之简洁而为世人刮目相看,更令人叹服的是报道揭露了中国股市界的黑幕,尖锐地批评了证券市场那些丑恶的现象。
北京《财经》杂志社有限公司 企业名称: 北京《财经》杂志社有限公司邮箱: 详细介绍: 北京《财经》杂志社有限公司《财经》杂志创刊于1998年4月,是一本密切关注中国经济制度变革与现代市场经济进程的新闻性商业财经类刊物,秉承“独立立场、独家报道、独到见解“的理念,全面观察并追踪中国经济改革的重大举措、政府高层的重要动向、资本市场建设的重点事件,由于其成功的报道和客观公正的立场,已成为中国经济商业类媒体中最受尊重的杂志。 《财经》秉承“独立立场、独家报道、独到见解”的理念,全面观察并追踪中国经济改革的重大举措、政府高层的重要动向、资本市场建设的重点事件,及时予以分析和评论。 其报道以新闻的独家性和权威性见长,自1998年4月创刊以来,《财经》的很多报道、评论被海外重要财经类媒体如华尔街日报、路透社、纽约时报、时代周刊、远东经济评论、南华早报、金融时报等广泛转载和引述,是目前中国国内仅见的高级财经类新闻性出版物。《财经》杂志简介:《财经》是一本密切关注中国经济制度变革与现代市场经济进程的新闻性刊物。秉承“独立立场、独家报道、独到见解”的理念,《财经》全面观察并追踪中国经济改革的重大举措、政府高层的重要动向、市场建设的重点事件,及时予以分析和评论,对于资本市场在中国的成长变化更给予特别关注;对于海外发生的重大经济、时政要闻,《财经》亦经常派出记者现场专访,其报道以新闻的独家性和权威性见长。 《财经》被广泛地评论为目前中国国内仅见的高级财经类新闻性出版物,其主要读者为中国的中高级投资者、政府管理层和经济学界。自1998年4月创刊以来,《财经》的很多报道、评论为海外重要媒体如华尔街日报、路透社、远东经济评论、南华早报、金融时报等广泛转载或引述。 《财经》杂志的领衔栏目“封面文章” 因深度报道堪称具有史实记录价值。其他重要栏目如“经济全局”、“资本市场”、“财经观察”、“观点评述”、“产业纵深”、“公司透视”等,每有真知灼见迸发,为业内好评。随着专业采编人员素质与规模的提升,一个强大的经济类资讯采集、整理、分析系统亦日渐成熟,并成为该刊得天独厚的新闻资源库。 《财经》杂志隔周周一出版面市,同时出版中英文电子版(网址)
财新传媒采编团队是《财经》杂志的创始团队,是中国最受尊崇的媒体团队之一,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以独立思想、批判精神和专业素养享誉业界。他们既是谙熟中国经济的新闻工作者,也是深具全球化视野的经济观察家。胡舒立财新传媒总发行人兼总编辑、财新《新世纪》总编辑、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舒立女士是《财经》杂志创办人,并担任主编11年。她在新闻事业上的成就得到了国际新闻界的认可。2011年 荣获“星云真善美新闻传播奖”2011年 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100强2010年、2009年 两度获评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年度世界百名思想者”2007年 获得由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颁发的“2007年度刘易斯·李仰士新闻责任与正义奖”2006年 被《金融时报》列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专栏作家”2006年 被《华尔街日报》评为“亚洲最值得关注的十位女性”之一2003年 获得《世界新闻评论》颁发的“2003年度国际编辑”奖2001年 当选美国《商业周刊》50位“亚洲之星”之一
1、王烁现任财新传媒总编辑、《财新周刊》总编辑。 2、王烁曾任财新传媒执行总编辑。现任财新传媒总编辑、《财新周刊》总编辑。 王烁于1995至1998年担任《人民日报》国际编辑,于1998年加入《财经》直至2009年11月。王烁是《财经》的创始人之一,曾担任《财经》执行主编,主导过多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道,如《基金黑幕》、《银广夏陷阱》等。 3、王烁的所获荣誉 王烁领导的编辑记者团队在国际上屡获殊荣,曾获国际调查报道学会“2003年度杰出国际调查新闻奖荣誉提名奖”; 凭借SARS报道,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颁发的“2004年古柯索国际新闻奖荣誉提名奖”。 王烁领导的财新传媒作为“独立媒体的先锋”,获得斯坦福大学颁发的2011年度肖伦斯特新闻奖。 2012年,王烁获选世界经济论坛年度“全球青年领袖”。 2014年,王烁荣获道富集团亚太区金融机构新闻奖之“杰出机构新闻贡献奖大奖”。 2016年,王烁入选“耶鲁世界学者”。 2018年,王烁受邀任瑞士Stars基金会国际理事会委员。
曾任《全球财经观察》主编,《经济观察报》新闻主编、《第一财经周刊》总编辑的伊险峰,2014年4月辞职后开始创业投身于新媒体领域「好奇心日报」,但上个月,伊险峰却在接受某记者采访时表露:因为合作、融资等问题处处碰壁而严重焦虑,还对着记者吃药,不断抽烟。这一表现不得不让他的粉丝们担心他的身体状况,难道辞职创业后的压力更大,他真的患上了焦虑?正在服药治疗吗?
焦虑:往日成绩辉煌今日创业受阻
卖房创业?被雷军拒绝?四处碰壁融资不易
2007年12月,伊险峰领衔创办《第一财经周刊》,任执行总编辑。作为《第一财经周刊》的创始主编,仅四年,他已让《第一财经周刊》成长为商业新闻领域的领导者,同时,也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2011年,《第一财经周刊》以亿的营收,近两千万的发行收入,近六千万的净利润,树立了商业媒体的新标杆。
2013年年底经历了一场人事大动荡,之后,伊险峰开始逐渐放手《第一财经周刊》的内部事务。2014年4月正式提出辞职,开始办理离职手续。
离开《第一财经周刊》后,伊险峰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好奇心日报」。他曾公开表示:好奇心日报是一个创业项目,是我们几个朋友一起投资做的。
在《第一财经周刊》内部曾有传言称:伊险峰创办「好奇心日报」时卖掉了在上海的一套房产,虽然这一消息并未得到伊险峰本人证实,但正所谓无风不起浪,怕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啊。
伊险峰近日在接受某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找渠道、谈合作、挖人,处处碰壁。他说:「小米、360、今日头条我都去过,跟人聊,聊完了就没有下文了」。「我去跟雷军聊了两个小时,聊到最后雷军忘了我是谁了。很多人找他投资,他有自己的一套话,跟谁都这么说。」被拒绝后,伊险峰感受到了作为创业者的焦虑。
原因:伊险峰的焦虑因何而起?
伊险峰吃的什么药?是不是治疗焦虑的药物呢?
记者曾问:「你们需要融资吗?」,伊险峰则不加思索的回答:「融啊!」(据《网易科技》)。让伊险峰焦虑不堪的关键点就是:雷军拒绝了伊险峰没有投资他的《好奇心日报》,但却投了《界面》。而《界面》的创始人何力,和伊险峰一样,都曾是《第一财经周刊》的创始主编。
在《第一财经周刊》2013年年底的人事大动荡中,周刊副总编辑、主编及TMT、汽车、金融等版块编辑集体辞职转投上海报业,筹办新媒体项目「界面」,这其中就包括何力。
公开报道称雷军拒绝投资伊险峰的《好奇心日报》,而是投给了何力的《界面》,这或许给伊险峰的打击不小,这也或许是伊险峰焦虑的原因之一。
融资被拒,再加上之前的「卖房传言」,这些新闻信息暗示著伊险峰现在的创业之路并不顺畅,即便目前的资金链没有问题,但却暴露出《好奇心日报》前所未有的用户发展瓶颈。
因为伊险峰直问记者:「被你们《36氪》报道之后会有很多下载吗」,和从前指点江山的总编相比,创业者伊险峰现在更关注这些现实的细节。《网易科技》这样转载了《36氪》的文章。
其实早知如今,何必当初呢。在伊险峰辞职之初,就有消息称:「一财集团希望增资控股《好奇心日报》,但伊希望独立运营,保持自己对这项目的控制,加之对未来发展空间的失望,伊最终选择离职。」现在四处碰壁,融资被拒,如果当初继续依托一财集团这棵大树,想必现在也不用去看「小米、360、今日头条」的脸色,还被无视应付甚至聊了很久不知你是谁。
不过话又说回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伊险峰宁可辞职也要自己创业控制《好奇心日报》,怕是另有打算,但现在摆在眼前的问题就是「融资」问题。
因为,伊险峰在回答记者「你们需要融资吗?」的一问时,他不仅一边看似轻松的随口一说:「融啊」,一边却从柜子里拿出来一盒药片,吃完后又点了一支烟,这说明伊险峰现在的身体亮起黄灯,加上新闻媒体在报道中有提到「焦虑」一词,有网友与粉丝担心伊险峰患上焦虑症,而服用的药物很有可能是治疗焦虑的药物。
王波明。王波明担任广东《财经》杂志总编辑,杨浪担任《财经》杂志副总编辑,何刚为《财经》杂志执行主编,法蛮担任《财经》杂志副主编。
一路睡过来就出名了,试想一个非本专业的人整天胡说八道还能频频上电视节目你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要出名,就要嘴巴厉害,能说会道。说话有号召力。本事嘛多少要有点。一点没道理也没人听。真有多厉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剧情简介1991年至今阔别二十载,《人间指南》编辑部早已物是人非。退休的退休,去世的去世,跳槽的跳槽,就剩下戈玲还坚守着这块阵地,成了一名老字辈的女主编。戈玲费尽力气也没能挽住《人间指南》的颓势,发行量一年不如一年,编辑部面临着被解散的命运。众人力保之下迎来海归新运营总监安妮,《新编辑部的故事》开机照(10张)《人间指南》改头换面成了《WWW》。安妮的到来使编辑部内部分为“老派”戈玲与生活财经版编辑刘向前,“新派”头牌摄影师袁帅、90后网站编辑何澈澈以及80后时尚娱乐版编辑欧小米两大阵营。每集上演一个新故事,内容涵盖了诸如“谁主沉浮”、“鉴宝”、“碟中谍”、“爱心总动员”、“招聘启事”、“养生之道”、“见义勇为”等社会热议话题, 性格各异的六个人共同努力,最终将编辑部办得有声[1]有色,成为一个既团结友爱又色彩纷呈的集体。第1集 谁主沉浮(上) 时光荏苒,从1991年到今天,一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初《人间指南》编辑部那拨儿人,退休的退休(陈主编、牛大姐),去世的去世(刘书友),跳槽的跳槽(李冬宝、余得利),戈玲(吕丽萍饰演)作为《人间指南》编辑部的唯一元老,当仁不让地成了老字辈的女主编。头牌小生袁帅(黄海波饰演)替了当年李冬宝的摄影席位,常以编辑部中流砥柱自诩;老编辑刘书友之子刘向前(王千源饰演)子承父业,任生活财经版编辑;美貌少年何澈澈(井柏然饰演)是一位90后电脑高手,任编辑部网络编辑。编辑部多年来在戈玲的带领下,一路走来,还算顺利。可风云突变,传言说《人间指南》即将停刊,编辑部里顿时人心惶惶。微妙时刻,实习编辑—清纯亮丽的妙龄才女欧小米(焦俊艳饰演)的出现,给心神不定的袁帅打了一针镇定剂。素以情圣自居的袁帅爱心汹涌,激情澎湃,放言尽己所能保住编辑部。袁帅的想法是拍个猎奇的明星绯闻吸引读者眼球,并在付诸实施中,误打误撞地相识了留学归国的安妮,两人之间还引起了小误会。戈玲为捍卫编辑部这块阵地,不惜主动向李冬宝求援,却碰了一鼻子灰。刘向前的父亲——老编辑刘书友去世了,大伙儿纷纷安慰脆弱的刘向前。在墓地告别仪式上,李冬宝却不见踪影,只派了经纪人转达哀思,令戈玲、牛大姐感叹不已。就在编辑部里所有人决定站好最后一班岗时,大伙儿迎来了新的运营总监——安妮。第2集 谁主沉浮 (下) 虽然编辑部保住了,可海归派运营总监——安妮的空降,让所有人都不大适应,特别是戈玲,倍感压力。安妮是敢说敢言,观念新,做派新的洋派总监,她在杂志更名、办公室分配等诸多事宜上,都与戈玲产生严重的分歧。戈玲忽然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的领导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她开始以不变应万变,首先就从自己的形象上就来了个大变样,努力向时尚靠拢,结果闹出了许多笑话。安妮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一出场就给大伙儿来了个狠招——给编辑部每个人都取了个英文名,上班时间一律称呼同事英文名,否则罚款五十元,这可把大伙儿给整惨了,刘向前首当其冲,被罚五十。眼看着安妮和戈玲形成了两个阵营,编辑部人人面临站队问题。袁帅自认是编辑部的中流砥柱,戈玲和安妮都得争相拉拢自己;欧小米是实习生,说不准哪天就另谋高就了;何澈澈性情超然,不愁没人疼没人爱。唯独刘向前,自认为战队问题严峻,搞得自己左右为难,寝食不安。这当口,安妮突然抽调刘向前跟着自己跑广告,使得刘向前一下成了她的直属部下。刘向前起初并不情愿,但从“上边”得到的消息使他意识到,安妮似乎才是编辑部真正的一把手,于是他立刻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身,颠颠儿地向安妮表示效忠,对戈玲的称呼立刻变了味儿,由 “戈姨”变成了“戈主编”,戈玲的心顿时凉了一半。早先的误会令袁帅与安妮的关系一度紧张。为了打开僵局,安妮主动向袁帅示好,单独约他喝酒畅谈,希望得到袁帅的支持和配合;袁帅最终与安妮冰释前嫌。袁帅即欣赏安妮的才貌双全,又喜欢欧小米的清纯率真,这个自称一代情圣、内心深刻帅帅哥的小男人,开始乐此不疲地徘徊于两个女子之间辗转腾挪,取舍不定,痛并快乐着。安妮没白费劲,杂志更名《WWW》后,广告额直线上升。安妮带领同仁们来到新迁址的WWW编辑部。在编辑部庆贺乔迁新址的派对上,安妮一高兴,两杯酒下肚,立刻判若两人,换成了乡土味儿十足的安红。第3集 冬天里的一把火 为了与时代接轨,带领《WWW》编辑部搭上顺风车,提高知名度,安妮毅然决定参加时下最火爆的电视秀——红男绿女大选秀活动,此举一出,立刻遭到戈玲的强烈反对,无奈编辑部大多数人却都投了赞成票。编辑部最终推举安妮出任红男绿女选秀活动的评委。活动录制当晚,首次担任评委的安妮却紧张得不得了,席间不断喝水压惊,而她对选手们的评价更是令人大跌眼镜。戈玲、袁帅等人守在电视机前暗暗为安妮捏把汗,看着安妮语无伦次的评价,大伙儿心里都是干着急。首播之后,一时间网络上对安妮此次的评委表现恶评如潮,编辑部众人都觉得安妮这回彻底丢了WWW的脸,连牛大姐都跑来抗议安妮的做法。安妮自认理亏,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推举戈玲代替自己,担任下次节目录制的评委。第二次节目录制当晚,安妮与客户谈完广告喝了点小酒,匆匆赶到选秀现场,把早就在一旁候场的戈玲撇开,直接上场担任了评委。在酒精的作用下,安妮变成了安红,用一口山东腔给选手做了点评,并与另一位评委发生了口角,做派大胆,措辞严厉,令现场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哗然,而观看直播的编辑部同仁们更是瞠目结舌。翌日,安妮自知出糗,连累了《WWW》,甘愿受罚。万万没想到,她在录制现场特立独行的言行,却得到广大网友们的追捧,还拥有了昵称为“红豆”的粉丝团。一夜之间,安妮蹿红,网络点击率创下了记录,《WWW》发行量也随之一路飚升。二轮选秀录制当天,安妮没有喝酒,她的本色点评却换来了网友们的拍砖和抵制。收视率的下滑,引来栏目制片人的强烈不满,要求安妮继续对选手进行火辣点评。安妮的评委行动,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火了自己,火了《WWW》,也火了她在编辑部的人气。第4集 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当年《编辑部的故事》里的双双,如今已是过气明星,但她不甘寂寞,蓄意复出,于是登门找《WWW》进行炒作。在娱乐圈浸染已久,当年的清纯已荡然无存,双双如今的艺名叫“花无双”(刘蓓饰演),大家私下称她为“花大姐”。为了迎合时尚,“花无双”曲风大变,饶舌、布鲁斯、街头嘻哈混合成了大杂烩,令编辑部众人大跌眼镜。关于复出的炒作造势,“花无双”有一套策划创意。首先,她拿出几张遮遮掩掩的半裸照,声称被人偷拍,欲登在《WWW》上,以引起关注。袁帅一眼识破这照片是请专业摄影师摆拍的,故意制造偷拍假象,并对摄影水平评头品足。大家认为这招并不新鲜,但劝阻无效,“花无双”一意孤行,拿去其它媒体发表。偷拍事件并未达到如期效果,“花无双”归因为媒体影响力不够,她再次来到《WWW》,进行第二轮炒作。“花无双”决定整容,但这一招在整容医生要把她整成男人而宣告流产。花无双决定孤注一掷,使出最后一招杀手锏:准备在家里制造假吸毒现场,请编辑部的人向警方举报,到时候会有各路媒体实拍抓捕现场,如此一来,“花无双”势必扬名天下。遭到编辑部大家拒绝后,“花无双”决意自编自导。第二天,编辑部人们果然在网上看到豆腐块大小一则报道:某小区一中年妇女拨打110,被处以扰乱公务,罚款若干。大家啼笑皆非――“花大姐”终于出名了!第5集 招聘启示 娱乐版编辑欧小米的实习期还剩最后一天了,安妮决定对她进行一次职场测试,说白了就是故意出难题,刁难她,考验她的心理承受力和团队意识,然后根据她的表现决定其去留。戈玲担心欧小米是被宠大的,过不了这一关;刘向前认为80后的人都不会夹着尾巴做人;只有袁帅胸有成竹般地认为,以欧小米的冰雪聪明,肯定能过关。为此,一向抠门的刘向前竟不惜重金,和袁帅豪赌一场!欧小米即将到岗,袁帅非常紧张,他担心小米不知原委挺不住,打赌失败事小,小米走人事大。袁帅多次试图向欧小米暗示,均被刘向前识破制止。然而奇迹发生了,小米一反常态,不仅任劳任怨,而且对大伙儿交代的各项工作都顺利并出色地完成。刘向前不服气,使出了杀手锏——让小米下楼把自己骑的电驴子的电瓶抬上楼充电。小米欣然应允。不巧的是,恰逢大楼里电梯故障,十二楼高的编辑部即刻炸开了锅,袁帅大骂刘向前心狠手辣,大伙儿都担心欧小米这次怕是完不成任务。就在大伙儿讨论谁请客吃饭的时候,欧小米拖着柔弱的身体抬着刘向前的电瓶出现在大家面前,她完成了使命,顺利通过测试。第6集 招聘启示 众人大喜,纷纷向欧小米表示祝贺。安妮兴奋地当场宣布欧小米成为编辑部正式员工。可令人期待的场面没有发生,欧小米意外宣布,自己的母亲已替她找好了下家,她要离开编辑部,另有高就了,袁帅等人立马傻眼。众人纷纷上阵,以各种理由劝说小米留下,然而小米显然去意已决。旧人离开,新人到来。一场空前的招聘革命在编辑部拉开了序幕。眼镜男小金、另类女研究生、美貌女海归、整容女大学生、还有被卡在35岁线以外的中年男子,夫妻代替儿子面试,各色人等纷纷踏进编辑部办公室,上演了一场热热闹闹的当代招聘启事。招聘工作进展得如火如荼,却毫无收获,众人都慨叹求职难,求合适之人更难。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一份特别的求职简历给编辑部带来了希望——自称“好马专吃回头草”的应聘者马上前来面试。原来此人正是欧小米。经过数月的朝夕相处,她与编辑部众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欢笑声中,小米又重新回归了团队,袁帅更是雀跃不已。第7集 拜见岳母大人 就在编辑部刚要归于平静时,安妮的母亲那菊花同志来电,说自己即将驾到编辑部,安妮闻讯大惊。原来,安母一直在着急女儿的终生大事,为了不让母亲担心,安妮谎称自己已有男友。此次安母突然来袭,就为证实此事。这下安妮犯了难。袁帅趁机献计,让安妮在编辑部内部找个临时男友以解燃眉之急。众人一致附和,于是编辑部群策群力,开始排练一场恋爱大戏。戈玲充当导演,女一号安妮,男一号则在三个男人中筛选。袁帅自认男一号非他莫属,谁知半路杀出个刘向前。袁帅无法接受自己被刷下来的现实,而刘向前对当选男一号毫无准备,即兴奋又紧张。刘向前最初表演时很是放不开,在安妮和戈玲等人的威逼利诱下,演技渐入佳境,戏里戏外俨然如安妮的真男友一般,空闲时还不忘借机讽刺、奚落袁帅。可惜好景不长,眼看安母即将到来,刘向前的妻子聂卫红却杀到编辑部大闹一番,原来刘向前入戏太深,聂卫红误认为刘向前有了外遇,引起一场误会。悬崖勒马,刘向前被取消了资格。安妮迫于无奈,只能放下身段求袁帅帮忙,客串她的男友。袁帅见安妮终于求到自己,得意忘形,借机打个翻身仗,并顺便提出各种无理要求;安妮恨袁帅落井下石,佛袖而去。第8集 拜见岳母大人 袁帅终于如愿以偿地身披红袍,当上了梦寐以求的男一号。岂知,男一号并不好当,安母一来就告诉袁帅,她找人算了八字,袁帅命里缺金,必须改名“袁满金”,为了安妮,袁帅咬牙答应下来。随后,安母又数落了袁帅一大堆的不是,觉得他外表看起来就让人不省心,准是个花心大萝卜。安妮好说歹说,把母亲大人给哄走了。安母被女儿安置家中,袁帅也放松了警惕。趁安妮不在,安母偷偷跑到编辑部视察工作,恰逢袁帅与欧小米外出回来,俩人打情骂俏,好不开心,此景被安母尽收眼底,骂袁帅是驴粪蛋、表面光。眼看男一号地位不保,袁帅找到何澈撤当救兵。安母以未来女婿的标准对袁帅约法三章,让他给安妮买房、买车、保证这个,保证那个,袁帅彻底晕菜。岳母大人一轮又一轮的另类考验,让袁帅最终心虚了,他不得不再次找来何澈撤帮忙,拆散他和安妮的姻缘,断了安母的念想。安母虽然相信了何澈撤的劝说,但是她还是死心不改,又找人给袁帅算了回命,告诉袁帅这回他是命里缺“火”,必须改名“袁上火”,袁帅崩溃。第9集 男儿本色 这天,编辑部众人一上班就开始讨论短信及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正谈得火热,电话声起,对方声称一个叫何澈撤的男孩儿出了车祸,正在医院抢救。袁帅等人误以为是电话,把对方骂的是狗血喷头。最后,何澈撤来电,众人这才意识到,澈澈这回是真的出事儿了。大伙儿赶到了医院,原来何澈澈被一辆汽车撞倒,医院检查后似无大碍。但更严重的问题是,何澈撤醒来后,性情大变――对在场的同事们逐一批评指责,且言行举止异常阳刚,仿佛换了一个人。出院后 ,何澈撤每天都在编辑部健身、练拳,稍有不爽就武力待人,“异化”现象愈演愈烈。他蓄起胡茬,不修边幅,还抽起了大雪茄。他变得口无遮拦并富有攻击性,对每个人的缺点都直言不讳,一一数落。虽然都是大实话,但让对方特别下不来台,弄得谁都怵他。今昔对比,大家对原先那个乖乖的何澈澈倍感怀念。无奈之下,袁帅想到了一个办法——花钱找了俩武替,请他们到编辑部耍点儿把式“震慑”一下何澈撤,结果两个人被何澈撤打得满地找牙。戈玲实在坐不住了,她决定带领大家一个个对何澈撤进行劝阻和说服,希望能够挽救和打动他。众人对何澈撤的劝说无果,最终宣告失败。一日,欧小米无意间发现了何澈撤要找一个外号叫做“东门铁血”的人一决高低,战书已下,约好第二天决斗。大伙儿一听立马急眼了,要坚决制止何澈撤跟人决斗!编辑部大家齐心合力,把办公室所有能看到的手表、闹钟甚至是手机上的时间都给调慢了一个小时。何澈澈横穿马路时,不小心被一辆汽车撞倒,再次昏了过去。何澈澈醒来后,恢复了原先那副乖巧可爱的模样,大家虚惊一场。第10集 二雁来了 农民企业家耿二雁(孙海英饰演)是安妮的广告客商,前来编辑部洽谈广告事宜。停车场内,二雁与戈玲相遇,两人不打不相识。二雁的“另类”让戈玲领教了这位当代农民企业家的与众不同。一向文人情结很深的耿二雁,对戈玲故意表现出来的尖酸刻薄,非但不反感,反而格外欣赏。自此,他对戈玲展开了执着的追求。《WWW》为威虎山量身定制的广告取得了空前的超高效益,为了表示感谢,耿二雁给编辑部递了份请柬,只请一人——戈玲,与自己共进晚宴。戈玲一个人应邀出席了酒席,与耿二雁热情洋溢的态度相反,戈玲对耿二雁颇为抵触。耿二雁不管这套,他绝对自信,认为以他的条件和魅力,拿下戈玲那将是分分钟的事,言语间还透着对李冬宝的醋意。他告诉戈玲,自己对她是一见钟情,这是他的初恋,他要好好享受恋爱的滋味。
张琳毕业进入中央电视台广经中心国际组工作,担任国际新闻编辑;后调入记者组,负责金融领域相关报道。
财经频道成立后,进入财经资讯组,竞聘成为财经频道首席金融记者,后升任主编;现主持央视财经频道大型评论类期间节目《央视财经评论》。
曾参与制作《全民节约共同行动》、《关注个税调整》、《聚焦国家风险分析报告》、《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两会锐观察》等特别节目。
参与执导大型电视纪录片《跨国风云》、《国情备忘录》、《品牌的奥秘》等,策划举办“探路温州金融改革高峰论坛”、“中国政策论坛”等特别项目。
扩展资料
主持经历
作为央视大型财经评论类直播节目《央视财经评论》的主持人,主持过《实战商学院》、《交易时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特别节目、“直击英国脱欧”特别节目。
“聚焦双十一网购”大型直播、“新年新世界”跨年直播等,以及“中国经济年报”、“中国电商半年报”、“厉害了我的国”等央视财经新媒体直播。
作为嘉宾主持或评论员,曾参与录制CCTV-1《首席夜话》、CCTV-6《佳片有约》、CCTV-12《绝不掉队》等栏目。
主持财经论坛,如央视财经论坛暨中国上市公司峰会、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世界经济论坛青年峰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年会、新浪金麒麟论坛、天津融洽会、衡州经济发展论坛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不管是《财经》杂志 还是财经(类)杂志,都要归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管理《财经》是在北京 类似于部属院校教育部直管 你看看职责(一)负责拟订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宣传的方针政策,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创作导向。(二)负责起草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著作权管理的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部门规章、政策、行业标准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三)负责制定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领域事业发展政策和规划,组织实施重大公益工程和公益活动,扶助老少边穷地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建设和发展。负责制定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并组织实施。(四)负责统筹规划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发展,制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推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依法负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统计工作。(五)负责监督管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机构和业务以及出版物、广播影视节目的内容和质量,实施依法设定的行政许可并承担相应责任,指导对市场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查处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指导监管广播电视广告播放。负责全国新闻记者证的监制管理。(六)负责对互联网出版和开办手机书刊、手机文学业务等数字出版内容和活动进行监管。负责对网络视听节目、公共视听载体播放的广播影视节目进行监管,审查其内容和质量。(七)负责推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与科技融合,依法拟订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技发展规划、政策和行业技术标准,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负责对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覆盖、监测和安全播出进行监管,推进广电网与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推进应急广播建设。负责指导、协调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安全保卫工作。(八)负责印刷业的监督管理。(九)负责出版物的进口管理和广播影视节目的进口、收录管理,协调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领域“走出去”工作。负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著作权管理领域对外及对港澳台的交流与合作。(十)负责著作权管理和公共服务,组织查处有重大影响和涉外的著作权侵权盗版案件,负责处理涉外著作权关系和有关著作权国际条约应对事务。(十一)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全国“扫黄打非”工作,组织查处大案要案,承担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日常工作。(十二)领导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对其宣传、发展、传输覆盖等重大事项进行指导、协调和管理。(十三)承办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
链接:
导演:P·J·霍根
编剧:TraceyJackson、蒂姆·费尔斯、KaylaAlpert、索菲·金塞拉
主演:艾拉·菲舍尔、休·丹西、克里斯滕·里特、琼·库萨克、约翰·古德曼、约翰·利思戈、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
类型:喜剧、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芬兰语
上映日期:2009-02-13(美国)
片长:104分钟
又名:潮拜购物狂(港)、购物狂的异想世界(台)、购物狂想曲
居住在美国纽约丽贝卡·布鲁姆伍德(艾拉·菲舍尔IslaFisher饰)是一家庭园杂志的记者,在这个繁花渐欲迷人眼的国际大都市,这个美丽女孩漫无边际的购物欲望得到极大宣泄,不实用的服饰源源不断运回家。然而硬币的另一面,却是由此导致的债台高筑。糟糕的财务状况让她的生活一团糟,虽然试图戒掉购物瘾,不过最终都在心仪的商品之前败下阵来。另一方面,丽贝卡希望进入梦寐以求的阿列特杂志供职,阴差阳错进入了该杂志旗下的一个财经杂志编辑部。对理财一窍不通的她偶尔写了一篇角度新颖的投资文章,受到了读者和业内的好评,甚至爱情也随即降临。不过谎言总有拆穿的一天,更何况还有那沉重如山的债务摆在眼前……
本片根据英国作家索菲·金塞拉(SophieKinsella)的“购物狂”系列作品改编。
财经杂志是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主办的。而且《财经》是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财经类杂志周刊。该杂志的主要读者为中国的中高级投资者、政府管理层和经济学界。《财经》隶属于财讯传媒集团(SEECMediaGroupLtd)。财讯传媒成立于1998年,是中国最具全球视野和国际影响力的主流媒体运营商,是香港上市公司。集团多年来成功经营平面及互动媒体,旗下拥有《新旅行》、《财经》、《证券市场周刊》、《新地产》等二十余种刊物,以及财经网、支点网等网络媒体。
《经济学人》是一份由伦敦经济学人报纸有限公司出版的杂志,创办于1843年9月,创办人詹姆士·威尔逊。杂志的大多数文章写得机智,幽默,有力度,严肃又不失诙谐,并且注重于如何在最小的篇幅内告诉读者最多的信息。该杂志又以发明巨无霸指数闻名,是社会精英必不可少的读物。该杂志英文电子版可通过移动App、网站或者有声版阅读每周完整内容。
杂志主要关注政治和商业方面的新闻,但是每期也有一两篇针对科技和艺术的报导,以及一些书评。杂志中所有文章都不署名,而且往往带有鲜明的立场,但又处处用事实说话。主编们认为:写出了什么东西,比出自谁的手笔更重要。从2012年1月28日的那一期杂志开始《经济学人》杂志开辟了中国专栏,为有关中国的文章提供更多的版面。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18世界品牌500强》榜单,经济学人排名第381。
《人类的财富:什么影响了我们的工作、权力和地位》((美)瑞安·埃文特(Ryan Avent))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人类的财富:什么影响了我们的工作、权力和地位
作者:(美)瑞安·埃文特(Ryan Avent)
译者:毕崇毅
豆瓣评分: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10
页数:248
内容简介:
劳动力充裕时代即将来临,
历史的斗争再度上演。
这是一场关乎个体的斗争:
我的工作被机器取代了,怎样才能满足生活所需?
我该如何教育孩子追求幸福的生活?
我感觉城市的大门正在向我关闭,未来何去何从?
也是一场关乎社会的斗争:
政府应当如何向富人征税?
发达国家是否欢迎来自贫困地区的新移民和新兴国家的企业?
作者简介:
瑞安·埃文特
《经济学人》杂志的高级编辑和经济专栏作者,自2007年起开始报道全球经济。其作品经常被刊登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新共和》《大西洋月刊》《卫报》等媒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