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论文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教师评评职称论文

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篇二 浅析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过程。它既有职前、职后时间上的连贯和持续,又有小学教师多个维度教育素养的横向区隔。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教师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发展,我们需要让即将或已经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人有一个开放的视域和长远的规划。 关键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职业道德 一、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综述 60年代末,美国学者福勒(Fuller)以其编制的著名的《教师关注问卷》揭开了教师教育发展理论研究的序幕。她提出了教师教学关注阶段论。她认为,师范生在成为专业化教师的过程中,关注事项可分以下四阶段来说明。(1)任教前关注阶段。此阶段是专业养成时期,师范生仍是扮演学生角色,没有教学经验,只关注自己。(2)早期生存关注阶段。此阶段初次实际接触教学工作,所关注的是作为教师自己的生存问题。他们关注班级管理、教学内容以及指导者的评价。在此阶段具有相当的压力。(3)教学情境关注阶段。此阶段所关注的是教学情境的限制和挫折,以及对他们不同的教学要求。在此阶段,较重视自己的教学,关注自己教学表现,而不是学生的学习。(4)关注学生阶段。虽然许多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表达了对学生学习、社会和情绪需求的关注,但直到亲身体验到必须面对和克服较繁重的工作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规律,开创了教师发展阶段理论这一新的研究领域,为后继研究奠定了基础。 70年代末,伯顿(Boton)提出了教师生涯发展三阶段的理论。(1)生存阶段,指教学的第一年。在此阶段,教师刚进入一个新环境,再加上没有实际教学经验,所面临的各种事物都在适应之中。教师所关心的是班级管理经验,学科教学、改进教学技巧、教具的使用,以及尽快地了解教学内容,做好课程和单元计划及组织好教材,做好教学工作。(2)适应阶段,指教学第二至四年。教师开始了解到 儿童 的复杂性,并寻求新的技能以适合教学的各种需要。(3)成熟阶段。指教学的第五年。这时教师对教学驾轻就熟,对教学环境了如指掌,能从容地处理教学工作,并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这使其科学性增强了,但他理论的缺点与凯兹一样,把教师任教后五年归为成熟期,而教师的专业生涯可能长达30~40年,忽略了在漫长的生涯发展过程,教师可能也会遭受挫折、产生倦怠,而需要加以调适的特点。 80年代,费斯勒(Fessler)提出动态的教师生涯循环论,整体探讨了教师生涯发展,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了解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参考架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都在追求新的教师学习和专业发展模式,形成教师发展多元化的格局。教师教育也从只重视职前,到既从事职前,又重视人职和在职教育相结合的一体化方向发展。 二、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我国有关法律已经为推进教师专业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 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2000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我国职业归并为八大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类.2001年4月1日起,国家首次开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但至今,对教师是不可替代的专门职业仍未形成共识。 我国现有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是国内最大的一个专业团体,承担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小学教育。尽管我国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教师专业化尚有不少差距。我国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合格学历起点偏低,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漠,广大教师中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知识面狭窄等都是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改革与发展教师教育,推进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 三、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成长、教师发展、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从专门职业的特征来看,“教师职业是一个行程中的专业”,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将教师有职业变为专业,确立专业标准,取得专业地位的发展过程,是增加教师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形式专业情意的过程活动。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职业特性对小学教师的必然要求,她能够激发和坚定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有助于实现小学教师的生命价值。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特征是自主发展,即教师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并不断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它强调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主人,并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 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职业认同感与遵守职业道德 1.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式、成长方式和对待教育的态度。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认识、对自己承担工作的意义的理解,能使自己产生光荣感、责任感,同时也促使自己思考以什么样的素质来完成好工作,怎样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加快自己的成长等问题。 2.遵守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教师对职业行为的自觉追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道德基础。如果不能认真遵守职业道德,那么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职业道德以敬业精神为基础、以协调师生关系为主要内容,无法用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的原则来衡量其价值的大小,没有奉献精神就会失去教师职业的高尚性和纯洁性。 (二)拓展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和经验系统。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主席舒尔曼认为,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方面: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生及其特点知识;教育脉络知识;教育目的目标、价值、哲学及历史渊源知识。 (三)提升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育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和本领。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 1.教学设计的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加工,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与方式方法以取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包括分析学生特点与组合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预测课堂情形变化等技能。 2.教学语言能力,教学语言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的最重要手段,即使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的今天,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功能仍不可替代,是讲究教学语言能力的真谛所在。一般而言,教学语言可分为口头言(有声语言)表达、书面语言表达(板书板画)和身体语言(无声语言)表达三种类型。 3.教育教学交往能力,这既是教师有效实现与学生的双向沟通所必需,也是教师群体形成教育合力、教师与社会各界合作搞好学校教育以及积极投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所必需。 4.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这是保证教学过程顺利、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中,既定的教学目标是“灵魂”,教学程序是“蓝图”,教学评价是手段,合理组织调控课堂结构是核心,洞察学生心理是基础,运用教育机智艺术地处理突发事件是保证,而营造融洽适宜的课堂氛围则是根本。 5.教育研究能力,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具有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坚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是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研究中提升对教育的认识和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6.创新能力,指创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的能力,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追求与归宿。 (四)建构专业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教师的人格形象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特征的整体体现,具体包含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情感、气质、兴趣等。教师的专业人格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基础。专业人格的建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着对教育的本质与价值、对学生生命与特征、对自我生命与生活的深切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而逐步形成的,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职业道德和教育理想自觉追求的结果与内化,是教师专业发展心智成熟的表现。 (五)形成专业思想 专业思想是教师在深人理解教育工作的本质、目的、价值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教学的基本观点和信念。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所以,每位教师都必须通过广泛学习教育理论与总结反思自我教育实践而形成自己的教育专业理念、专业思想,而且还必须使其不断更新、不断发展,并永远走在时代的前沿。21世纪教育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更加普遍、持久、深刻的基础性价值,因此尤其需要教师具有正确而明晰的专业理想。 (六)专业自我发展 教师专业自我,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过程,是在教师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教育教学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是教师职业生活个性化的过程,也是良好教师形象形成的过程。就当前教师专业自我方面而言,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必须充分认识和感悟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特征及其对社会发展与自我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结语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专业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每一所学校都要根据校情、师情、生情的特点,努力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寻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让教师专业水平与新课程改革齐头并进。 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过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是自主发展,自主发展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所在,也是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专业理念和师德教育、拓展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是师范生成长为优秀小学教师的必要途经。 参考文献: 庞国彬著:《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吴卫东:《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与培训》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Maril”Tallerico,卢立涛、安传达译:《校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中国轻工业出版,2008。 赵健:《学习共同体一关于学习的社会 文化 分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看了“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发表一篇教师职称论文多少钱 2.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论文 3.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期刊 4. 教师中级职称论文发表 5.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期刊(2)

教师评职称论文的期刊要求具体如下:教师评职称一般名额充裕都是单位自己评,如果名额有限基本都是省上评,具体刊物要求是省部级以上的正规期刊就行,这里面主要确认的就是收录网站的要求,因为收录网站决定期刊价格。比如龙源和期刊网收录的期刊,费用在500元左右,出刊快,周期1-2个月。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的期刊:《语文课内外》、《好家长》、《读与写》、《考试周刊》等期刊杂志。一般的评职称论文发表要求:1、期刊的级别教师发表论文的刊物是可以分为国家级和省级的,一般评职称文件中都会写到,省级以上,或者国家级的要求。如果规定的是省级以上的,那么国家级和省级是都可以发表的。一般版面费国家级都是大于省级的。2、新闻出版总署收录的期刊一般都是在开始的地方解说到,必须是由新闻出版总署可查的期刊才可作为职称评定的标准。3、CN和ISSN双刊号很多地方是要是必须双刊号的。4、被哪个网站收录检索文章发表后不但给作者邮寄样刊以外,文章还是需要上网可查的,而且有的还得下载检索页,来放在自己评职称的档案中。一般上网的网址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这些网站很权威的,是专门为收录杂志的论文文章而建立存在的。

教师评职职称论文

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篇二 浅析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过程。它既有职前、职后时间上的连贯和持续,又有小学教师多个维度教育素养的横向区隔。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教师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发展,我们需要让即将或已经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人有一个开放的视域和长远的规划。 关键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职业道德 一、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综述 60年代末,美国学者福勒(Fuller)以其编制的著名的《教师关注问卷》揭开了教师教育发展理论研究的序幕。她提出了教师教学关注阶段论。她认为,师范生在成为专业化教师的过程中,关注事项可分以下四阶段来说明。(1)任教前关注阶段。此阶段是专业养成时期,师范生仍是扮演学生角色,没有教学经验,只关注自己。(2)早期生存关注阶段。此阶段初次实际接触教学工作,所关注的是作为教师自己的生存问题。他们关注班级管理、教学内容以及指导者的评价。在此阶段具有相当的压力。(3)教学情境关注阶段。此阶段所关注的是教学情境的限制和挫折,以及对他们不同的教学要求。在此阶段,较重视自己的教学,关注自己教学表现,而不是学生的学习。(4)关注学生阶段。虽然许多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表达了对学生学习、社会和情绪需求的关注,但直到亲身体验到必须面对和克服较繁重的工作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规律,开创了教师发展阶段理论这一新的研究领域,为后继研究奠定了基础。 70年代末,伯顿(Boton)提出了教师生涯发展三阶段的理论。(1)生存阶段,指教学的第一年。在此阶段,教师刚进入一个新环境,再加上没有实际教学经验,所面临的各种事物都在适应之中。教师所关心的是班级管理经验,学科教学、改进教学技巧、教具的使用,以及尽快地了解教学内容,做好课程和单元计划及组织好教材,做好教学工作。(2)适应阶段,指教学第二至四年。教师开始了解到 儿童 的复杂性,并寻求新的技能以适合教学的各种需要。(3)成熟阶段。指教学的第五年。这时教师对教学驾轻就熟,对教学环境了如指掌,能从容地处理教学工作,并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这使其科学性增强了,但他理论的缺点与凯兹一样,把教师任教后五年归为成熟期,而教师的专业生涯可能长达30~40年,忽略了在漫长的生涯发展过程,教师可能也会遭受挫折、产生倦怠,而需要加以调适的特点。 80年代,费斯勒(Fessler)提出动态的教师生涯循环论,整体探讨了教师生涯发展,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了解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参考架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都在追求新的教师学习和专业发展模式,形成教师发展多元化的格局。教师教育也从只重视职前,到既从事职前,又重视人职和在职教育相结合的一体化方向发展。 二、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我国有关法律已经为推进教师专业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 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2000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我国职业归并为八大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类.2001年4月1日起,国家首次开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但至今,对教师是不可替代的专门职业仍未形成共识。 我国现有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是国内最大的一个专业团体,承担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小学教育。尽管我国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教师专业化尚有不少差距。我国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合格学历起点偏低,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漠,广大教师中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知识面狭窄等都是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改革与发展教师教育,推进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 三、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成长、教师发展、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从专门职业的特征来看,“教师职业是一个行程中的专业”,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将教师有职业变为专业,确立专业标准,取得专业地位的发展过程,是增加教师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形式专业情意的过程活动。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职业特性对小学教师的必然要求,她能够激发和坚定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有助于实现小学教师的生命价值。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特征是自主发展,即教师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并不断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它强调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主人,并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 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职业认同感与遵守职业道德 1.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式、成长方式和对待教育的态度。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认识、对自己承担工作的意义的理解,能使自己产生光荣感、责任感,同时也促使自己思考以什么样的素质来完成好工作,怎样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加快自己的成长等问题。 2.遵守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教师对职业行为的自觉追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道德基础。如果不能认真遵守职业道德,那么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职业道德以敬业精神为基础、以协调师生关系为主要内容,无法用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的原则来衡量其价值的大小,没有奉献精神就会失去教师职业的高尚性和纯洁性。 (二)拓展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和经验系统。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主席舒尔曼认为,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方面: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生及其特点知识;教育脉络知识;教育目的目标、价值、哲学及历史渊源知识。 (三)提升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育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和本领。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 1.教学设计的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加工,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与方式方法以取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包括分析学生特点与组合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预测课堂情形变化等技能。 2.教学语言能力,教学语言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的最重要手段,即使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的今天,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功能仍不可替代,是讲究教学语言能力的真谛所在。一般而言,教学语言可分为口头言(有声语言)表达、书面语言表达(板书板画)和身体语言(无声语言)表达三种类型。 3.教育教学交往能力,这既是教师有效实现与学生的双向沟通所必需,也是教师群体形成教育合力、教师与社会各界合作搞好学校教育以及积极投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所必需。 4.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这是保证教学过程顺利、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中,既定的教学目标是“灵魂”,教学程序是“蓝图”,教学评价是手段,合理组织调控课堂结构是核心,洞察学生心理是基础,运用教育机智艺术地处理突发事件是保证,而营造融洽适宜的课堂氛围则是根本。 5.教育研究能力,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具有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坚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是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研究中提升对教育的认识和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6.创新能力,指创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的能力,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追求与归宿。 (四)建构专业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教师的人格形象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特征的整体体现,具体包含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情感、气质、兴趣等。教师的专业人格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基础。专业人格的建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着对教育的本质与价值、对学生生命与特征、对自我生命与生活的深切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而逐步形成的,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职业道德和教育理想自觉追求的结果与内化,是教师专业发展心智成熟的表现。 (五)形成专业思想 专业思想是教师在深人理解教育工作的本质、目的、价值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教学的基本观点和信念。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所以,每位教师都必须通过广泛学习教育理论与总结反思自我教育实践而形成自己的教育专业理念、专业思想,而且还必须使其不断更新、不断发展,并永远走在时代的前沿。21世纪教育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更加普遍、持久、深刻的基础性价值,因此尤其需要教师具有正确而明晰的专业理想。 (六)专业自我发展 教师专业自我,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过程,是在教师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教育教学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是教师职业生活个性化的过程,也是良好教师形象形成的过程。就当前教师专业自我方面而言,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必须充分认识和感悟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特征及其对社会发展与自我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结语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专业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每一所学校都要根据校情、师情、生情的特点,努力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寻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让教师专业水平与新课程改革齐头并进。 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过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是自主发展,自主发展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所在,也是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专业理念和师德教育、拓展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是师范生成长为优秀小学教师的必要途经。 参考文献: 庞国彬著:《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吴卫东:《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与培训》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Maril”Tallerico,卢立涛、安传达译:《校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中国轻工业出版,2008。 赵健:《学习共同体一关于学习的社会 文化 分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看了“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发表一篇教师职称论文多少钱 2.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论文 3.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期刊 4. 教师中级职称论文发表 5.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期刊(2)

论文写作,技巧大于文字功底和教学经验

1.写论文都是有固定的模板与套路,就和数学公式一样。一个常见的模板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模板,对中小学教师来说,就是整理平时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想出解决方案,而解决方案不一定非要有效,也不一定非要有理论支撑。如果发普刊,就提出就行,连教学实验都不用做,如果是发核心,可能做分组实验,验证方法的效果。

2.写论文的格式。其实格式也很简单,平时在网上一找一大堆。那就是

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正文里面需要有前言和结语,最后还需要参考文献。

3.不要觉得学术论文是一件多高大上的事情,语言要多好多好,其实论文的好坏关键在于想法与思考,在语句上,如果你是语文老师,就不会怕语句错误和语病,如果你不是语文老师,你总认识教语文的老师吧,语句上改一改就行。如果是发普刊什么的,没有要求必须要那么多书面语,关键是文章要有条理。

期刊发表要求:

中级期刊要求:以第一作者或者独立作者公开发表在新闻出版总署可核查到双刊号(CN/ISSN)齐全专业期刊,正规学术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龙源)能检索到论文

副高期刊要求:除以上要求,级别要求国家级期刊。检索数据库要求三大网(即 知网、万方、维普),发表两篇以上(个别地区要求必须知网可查)

正高期刊要求:论文三篇以上其中一篇为中文核心期刊,或者出版学术著作一部(本人为独立作者或主要作者)

自投稿教程我前面有好几期都讲过,还不会的老师可以我主页往前自己翻翻看,在此就不赘述了。

特别注意避坑一下期刊————

1、电子刊号期刊

2、报纸刊号期刊

3、增刊、副刊

小学教师一直受到人们的尊重,随着社会对孩子的关注越来越多,更提高了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待遇和社会地位。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 范文 ,谢谢你的阅读。

小学教师 教育 科研浅见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性,分析了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误区,提出了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对策,旨在使小学教师的工作更富有创造性和内在魅力。

关键词: 小学教师 教育科研 必要性 误区 对策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从事教育科研只是大学教师和专业研究者的事,而小学教师只要会上课就行了,没有必要搞教育科研,甚至认为只是瞎折腾。但是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无论是素质教育的推进,还是新课程的实施,所改变的都不只是学校的外在面貌,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动摇了教师原有的角色定位,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学校的舞台上。科研型小学教师首先表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环境发生的教育现象具有 反思 能力,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对日常工作养成敏感的探索习惯,这使小学教师的工作更富有创造性和内在魅力。

一、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性

1. 教育对象的复杂多变性决定教师工作具有较高的研究含量。

的确,小学教师所面对的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正处于人生中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时段的学生。在这一时段内,不但学生的生理发生巨大变化,其心理也随之变化。因此,对于不同群体学生特点的研究就成为小学教师做工作的前提。其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自己的 教学 方法 进行研究。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标准,教学本身及教学环境的复杂性要求教师进行深入的思考,怎样启发引导学生,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怎样组织教学,等等,都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在领会教学理论精髓的基础上作出决定与判断。为保证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尽量减少负面影响,教师有责任审慎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2. 社会文明的进步,对小学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时代在发展、在变化,环境系统已从超稳定的一端移到了剧变的一端,在现实条件中取得成功的条件已完全不同,信息时代需要新的素质品格。曾经,小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知识、信息来源的重要途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途径,但是如今已是信息时代,有了网络媒体,学生完全可以从网络上学到许多知识,而且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如何把小学生从外面多彩的世界拉回到课堂上来,如何在小学生的心目中再塑光辉形象,这对小学教师将会是一个挑战。面对这一挑战,传统的 经验 或教育是招架不住的,当传统教育慌乱地企图还以经验方式应付信息社会的时候,很快就会发现陷入了拼时间和拼经历的境地,因此,小学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误区

1.科研至上。

综观目前我国一些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相当数量不是在默默无闻地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作贡献,而是在大张旗鼓地为树立学校的社会形象,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做 广告 ,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开展的背景下,教育科研成为某些学校之间相互攀比的筹码,成为花瓶或摆设。在有些小学,教育科研甚至成为教师评优的敲门砖。随着国家对教师专业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成为教师晋升评优的附加条件,有些教师热衷于搞科研,就在于教育科研的光环效应,而是否对自身素质有所提高,对教育问题能否解决则不重要了。

2.重虚而不重实。

许多小学或小学教师在搞科研时忽视了科研与教学的结合,重理论不重实践,科研形态有了,却没有直指教学的痼疾。有了科研的行为,却没有真正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往往是轰轰烈烈地“科研”一番,但教师的行为依然如故,学生的状态仍同往常,其结果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课题而课题。这样,虽然学校也忙于申请种种课题,但课题研究的成果并不能为学校所用。虽然各小学也倡导教师投入研究阵营,但这样的研究并不能切实地改变教师的课堂行为,应该说,这是小学教育科研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3.跟着潮流走。

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科研时往往缺乏主题意识,缺乏对自我面临问题的捕捉能力和洞察力,一旦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或“潮流”,有些教师就闻风而动,作相应的各式各样的研究。例如:创新教育一出现,不少小学教师就以创新为题申报课题,好像课题名称没有创新就无法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样,使得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没有针对性,也无法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

三、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对策

1.培养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改变其陈旧的思想观念。

在小学开展教育科研对许多小学教师是一种新要求,因而必然会存在一些思想障碍,长期以来,只重视“教”,轻视“研”,只重视“考分”,轻视“素质”的提高,把学校看作是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场所,把教学的功能片面归结为教师传授书本知识。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教学工作形成了一套僵化的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答。其结果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只会死啃书本,习惯于重复他人思想,大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改变传统的陈旧的观念,才能找到教育科研的突破口,才能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从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教学质量的评比上,由单纯依赖分数、升学率向学生全面发展转变;在课堂教学结构上,从教师为中心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方向转变。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广大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欲望,才能提高教师的科研兴趣,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水平。

2.让小学教师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教育科研的优势,使他们由被迫到自觉地进行教育科研。

通过教育科研,教师可以了解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接受现代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找出其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加以改进;教师通过教育科研可以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创造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使教师在实践中锻炼,在改革中成长。

3.选择合适的方法。

教育科研需要以科研的方法为支撑,科研方法是完成科研课题所采用的程序、途径、手段或规则,在课题研究实践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运用恰当的方法,能使课题运行步骤清晰,成果有推广价值,这与常规教学中的经验 总结 不同,它是在科学方法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常规经验总结轮廓模糊,又易受主观因素的干扰,科学性较差,所以小学教师学习运用科研的基本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金春兰.教师,你是一个研究者.黑龙江教育,2001,(11).

[2]陈平.引导新教师走上教学研究这条幸福之路.人民教育,2001,(1).

[3]耿文侠.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教育探索,2002,(9).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

教师怎样评职称论文评职称

问题一:教师的职称怎么评定,都需要什么条件? 教师的职称有五级,分别如下: 职称设置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 不同级别下的教师职称评定条件如下: (一)正高级教师。 1.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为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发挥了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任务,教书育人成果突出; 2.深入系统地掌握所教学科课程体系和专业知识,教育教学业绩卓著,教学艺术精湛,形成独到的教学风格; 3.具有主持和指导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教育思想、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并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4.在指导、培养一级、二级、三级教师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在本教学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是同行公认的教育教学专家; 5.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在高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 (二)高级教师。 1.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能有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比较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教书育人成果比较突出; 2.具有所教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经验丰富,教学业绩显著,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 3.具有指导与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果,在素质教育创新实践中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 4.胜任教育教学带头人工作,在指导、培养二级、三级教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5.具备博士学位,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硕士学位、学士学位、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一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城镇中小学教师原则上要有1年以上在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经历。 (三)一级教师。 1.具有正确教育学生的能力,能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有比较丰富的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经验,并较好地完成任务; 2.对所教学科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有较好的专业知识技能,并结合教学开展课外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教学效果好; 3.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并承担一定的教学研究任务,在素质教育创新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 4.在培养、指导三级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做出一定成绩; 5.具备博士学位;或者具备硕士学位,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学士学位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小学二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 (四)二级教师。 1.比较熟练地掌握教育学生的原则和方法,能够胜任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教育效果较好; 2.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所教学科必备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教材、正确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学效果较好; 3.掌握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 4.具备硕士学位;或者具备学士学位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见习期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三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小学三级教师岗位任教3年以上。 (五)三级教师。 1.基本掌握教育学生的原则和方法,能够正确教育和引导学生; ......>> 问题二:教师职称怎么评? 教师资格证只是一个海业资格证,你是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就证明你有资格在高中当老师。但是中学高级、一级、中学二级这些是职称,中学二级最低,本科毕业在中学教一年就可以申请了,也不需要论文的;评中学一级需要有中学二级证书,且有发表论文,继续教育,职称英语,计算机考试等证书。如果你研究生毕业后去了中学教书,才慢慢评这些就可以了。如果你去了高校,那么对应的职称就是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了。也是需要年限和论文的。 问题三:中小学教师“正高”职称怎么评 在今年初召开的天津市教育工作会上,一条有关“本市中小学教师今年可以获评正高级职称”的消息,引发了各方的关注。提到我国已实施了30年的教师职称制度,许多老师都有着自己的一把辛酸泪。所以,对于即将到来的职称制度改革,老师们是盼了又盼。4月12日,本市召开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部署会议,确定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路线图与时间表,这也标志着全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正式启动。老师们曾经在评职称时遇到了哪些问题?新的改革有哪些特点?“正高”评选又有哪些“条件”?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改革前,教师眼里的职称 本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改革今年将推出的消息发布后,本市一所小学的语文教师刘明明(化名)正焦急地等待着新制度的出台。她说,她现在是小高(中级)职称,基本是摸到了职称的“天花板”,对职称已是无欲无求。该上的课一节都不少,上课还不能有倦怠,从内心讲,得对得起老师这份职业;从客观上讲,学校装置了摄像头,一直“盯着”教师上课,还不时发上“云端”传给家长看。已经太累了,不想去争“小中高”,争也争不上,个别教师(除了校领导)评上了也多不了几百元钱。评小中高无望,又有点知名度的老师偷着在外给学生补补课赚点外快,像她这样,对职称没追求、经济状况不算紧张的教师,有个健康的身体最重要。 改革前的职称真的像她说的那样成了“鸡肋”?近日,记者采访了本市几所中小学的校长和教师们,听她们讲讲职称评定中的那些“痛”。 中教副高职称: 几十人争一个,“慢慢就没了心气” 同样是语文教师张楠(化名),1997年入职,一直是区里一所知名中学的教学骨干。由于是专科学历,评中一就比同年入职的同事晚了几年,直到2009年才评上中一。这几年,市级优质课、优秀班主任、优秀班集体等荣誉拿了不少,除了教学论文,职称需要的硬件差不多备齐了,但冲击中教高级(副高)职称的念头只是偶尔冒出。她说,副高职称对她而言可望不可及,时间长了就不望了。 对此,该中学的校长解释说,报评副高职称决定因素不仅是参评教师的条件是否达标,而是学校有没有副高职称指标。学校退休一个副高职称的教师,才有一个参评副高名额。常常是一个副高名额几十个人争,争到这个参评名额并不意味着就能评上副高职称,还得参加统一考试与全区参评教师一起竞争。因此,学校每年有了参评名额,在全校选拔参评教师时慎之又慎,生怕浪费了这来之不易的名额。该中学已经好几年没有副高指标了,又赶上这两年职称评定工作暂停,教师们对副高职称都“没有了心气”。 因为名额受限,中学教师评定副高职称的难度非常大,正因为难度太大,很多教师评过中一职称后就“到了站”,副高成了许多老师心中的痛。不想吧,这个职称真实存在;想吧,又有点遥不可及。 该校校长说,张楠的情况很具有代表性,虽然教师是一个良心职业,对教师的评价体系更侧重于学生和家长对老师的认可,但在业务进升上太早地撞到“天花板”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教师们看重副高职称不只是看重职称提升后的那点待遇,更把职称看作一种荣誉,对自己教学的认可,是一项职业激励,副高职称评定的惨烈会让老师产生挫折感。 张楠老师听说这次职称改革方向是中学要设正高职称,那就意味着副高职称名额增加。她表示自己开始准备教学论文,不然机会来了白白错过。她说,教师评定职称就应像医生职称晋升一样,应评尽评,不限名额,凭真本事竞争。 小中高职称: 看得见摸不着,“更像是个神话” 与中学的中高职称评定相比,小学的小中高职称更像是个神话,这在一些普通小学中......>> 问题四:如何获得教师职称的问题 考上研究生出来两年就是一级教师了 现在评没用啊 问题五:高中教师中一职称评定需要哪些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评审中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 1.博士研究生毕业,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并从事教学工作三年以上,经考核合格可认定为中学一级教师。 2.获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取得中学二级教师任职资格,并从事助教工作三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亥,从事教学工作五年以上,取得中学二级教师任职资格,并从事中学二级教师工作四年以上; 4.大学专料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七年以上(初中段教师),取得中学二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学二级教师工作四年以上; 5.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上述相同学历,从事教学工作累计达到上述相应年限,取得中学二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并在职后取得达标学历后从事中学二级教师工作四年以上。 地方不同可能要求也不同 我们这是 1 优秀班主任证 或者是 市级优质课证 2论文一篇,刊物 3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五年以上 问题六:中小学教师评审高级职称要什么条件 一、申报条件 申报中小学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认真学习马列主义、 *** 思想、 *** 理论和 *** 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热爱教师职业,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风端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三)取得相应教师资格。 (四)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五)身体健康,能全面履行本岗位职责,完成规定的教学或教研工作任务。 (六)担任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级行政职务的,取得相应层次的校(园)长培训合格证书。 (七)小学教师(不含厂、矿所属小学)申报小学高级教师及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者须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任务,并经审验合格。 (八)学历和任职年限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1、申报中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或大学专科毕业在初中任教,担任中学二级教师职务4年以上; (2)研究生班毕业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担任中学二级教师职务3年以上。 2、申报小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中等师范学校(含中专)毕业,担任小学一级教师职务5年以上; (2)大学本、专科毕业,担任小学一级教师职务4年以上。 3、申报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或大学专科毕业在初中任教,担任中学一级教师职务5年以上; (2)硕士研究生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担任中学一级教师职务4年以上; (3)博士研究生毕业并取得博士学位,担任中学一级教师职务2年以上。 4、小学高级教师申报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专科学历,担任小学高级教师职务10年以上; (2)大学本科学历,担任小学高级教师职务8年以上; (3)硕士研究生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担任小学高级教师职务4年以上。 二、评审条件 (一)中学一级、小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历、能力,符合下列要求: (1)具有系统的教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体系、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正确运用;胜任一门学科的教学工作,能够指导所教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 (2)完成学校规定的备课、授课、辅导、批改作业、考核学生成绩等教学任务和教学工作量。兼任管理工作的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专任教师的1/2。根据工作需要,积极承担班主任工作。 教学基本功扎实,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传授正确完整,教学语言准确生动,教法灵活,演示熟练,图示准确,重点突出,难点、疑点分析透彻,教学效果良好(其中至少1年为优秀),符合评估标准要求。 (3)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因材施教,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书育人,将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渗透于教学之中,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所教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学生在各方面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4)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课程)改革实验,能撰写有一定水平的教学经验总结和教改实验报告。 其他教育机构教学教研人员符合下列要求: (1)具有牢固的教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所研究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体系、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胜任一门学科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指导工作。......>> 问题七:教师职称评审材料怎么整理 谈教师职称评审中的材料问题 一年一度的教师职称评定工作,总会扣动许多老师的的心弦,能够晋级的教师当然欣喜万分,也值得庆贺,但也有一些教师因种种原因而与高一级职称擦肩而过,教师其内心的苦楚我们自然可以想见,也深为惋惜。职称评定工作是件十分严肃的事,客观公正、“以事实为依据,让材料来说话”是它的宗旨,因而,教师提交的材料是我们衡量教师是否能晋级的重要依据。我们从评审现场看,一些教师提交的材料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影响了自己职称的评定。 一、在材料的整理上具体有以下一些问题:1.无据材料。 材料的生命在于真实可信。说话有根有据是取信于他人的首要条件,教师的评审材料也是如此。因此,教师提供的实绩材料一定要有可信的旁证材料做佐证。如根据《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下称《评审条件》)第十九条“教学工作要求”第三点“教学成绩显著”中“现任职以来,开过校级以上的观摩课、示范课,并获得优秀等次”的,要求提供“教案、课堂教学评价表等原始材料”。再如,第二十一条“指导在职青年教师”中“任职以来,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过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被指导对象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明显成绩。”要求“能提供反映指导在职青年教师过程的原始材料”。一些教师不能在这些方面提供原始材料的复印件,只是在材料上简单地写上“每学期都能开示范课”,指导青年教师方面只有青年教师写的“指导感言”,而缺少学校的“青蓝合同”等证明材料,这样就难于说明教师们的真实情况。 有些在《评审条件》中没有明确要求的,也必须把佐证材料或过程性材料补充进去。如:兼任辅导员、课外活动小组和运动队训练等工作的,需要有活动方案、计划、实效等材料佐证。在教学工作中,显著的教学成绩要有体现学生成绩的材料。2.无效材料。 无据材料当然是无效材料,但在教师们提供的材料中,无效材料还包括教师们提供了大量的过时的或无关紧要的材料,这些材料不仅让评委眼花缭乱,也浪费了大量的纸张。职称评定要求提供的实绩材料大部分是要在“任现职以来”所取得的,如教育工作,应提供任现职以来在班主任或其他教育辅导工作方面的实绩材料,及相关的荣誉称号,教学工作方面要求提供任现职以来教师的教学成绩或学生的成绩。 无效材料,还包括“下级”不能证明“上级”。在教师上交的材料中,教师在上一级部门获得的荣誉或参与的活动,因原始材料的丢失而只开具学校的证明,这是很难说明问题的。 无效材料在教师提供的论文中尤为严重。论文评审中的教师论文发表,要求是在正规的刊物上发表,得到国家出版总局确认的,其主办单位或主管单位为教育主管部门、各大学、教育学会等;论文获奖要求是通过正规渠道评比的,如省教育厅、省教育学会各专业委员会、省教研室、教科所(教科院)等,“凡在各种增刊、内刊、专辑、论文集上发表的文章及复习资料、辅导材料、试题集等性质的出版物,均不作为申报评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材料”。在教师的材料中广泛出现了类似什么“教育论坛”、“中华教育研究会”、“教育创新研究”等莫名其妙的杂志,或以某某杂志社、“教师培训学会”等举办的论文赛。教师在这些杂志上发表或参与此类评奖活动,花费了很多费用,但对自己的职称评定没有任何用处。希望广大教师不要再花这样的冤枉钱了。 无效材料增加的是材料的厚度,但没有提升材料的质量。职称评定工作,是依条例打分的,符合条例的材料才给分,与材料的厚与薄,纸张的多与少不成必然的正比关系。所以,教师们要仔细阅读《评审条件》,严格按照条例认真准备材料,材料做到既精要又准确。3.无序材料。 材料除做到精要、准确以外,还要有序,以方便评委能迅速准确地找到需要的材料。虽然每个评......>> 问题八:小学教师小一职称评定 大学本科毕业转正后一般具备中学二级触小教一级)教师职称;晋升中学一级(小教高级)教师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取得中教二级资格后再从事教育五年才可申报;另外规定教学论文一篇(有规定发表的也有未作严格规定的);还有教学能力和工作表现等方面。一般地拥有某等级职称的教师应当具备与之相称的任职资历、教学业绩等。彻底地说,教师职称应该是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教学能力、教研能力或突出贡献等)、实际水平的凭证及物化体现。 小学教师职称分了小二、小一、小高;小一(也就是中二)、中一和中高。 问题九:教师职称评定的职称设置 据了解,我国现行的以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是1986年建立的。按照国家规定,中学教师职称最高等级为副高级,小学教师职称最高等级仅为中级,影响了很多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以及国民整体素质教育的高度。旧有的职称设置:中学系列主要分为:中学高级、中学中级(一级)、中学初级(二级、三级)与中专系列对应的:高级讲师、讲师、助教(中学高级教师、中专高级讲师相当于大学副教授级;助教,相当于中学的二级教师。)小学系列主要分为:小学特级教师(小高高)、小学高级、小学一级、小学二级、小学三级。新规定下的职称设置如下:这次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职称设置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

老师评职称晋升的主要依据是其教育教学和科研业绩,具体的评价标准会根据所在地区或所在机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以下是评价老师职称晋升的一些常见标准:教学业绩:包括授课质量、课堂管理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科研业绩:包括发表的论文、参与的科研项目、获得的专利和科研成果等方面。业务能力:包括业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社会贡献:包括社会服务、社会声誉、职业道德等方面。

在教师之间流传这样一句话“不评不甘心,参评特累心,落评更灰心”,充分展现了目前教师职称评定的现状。教师职称晋升难度大是公认的事实,即便如此,为了提升工资待遇,教师们仍不遗余力准备职称评定。而且职称也是一种荣誉,体现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在小编看来,那些在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付出的一线教师,更应该被晋升。那么,教师职称评定究竟难在哪里?才让许多优秀的教师望而生叹。教师职称评定到底有多难?第一难是职称评定的论文难。想要评定职称的教师,需要按照规定撰写论文,并且要上传,在知网上能够查到,这就难倒了不少一线教师,书写论文需要准备很多材料,还要反复修订和上传,这对于平常教学任务就很重的一线教师来说,很难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准备论文,许多一线教师因此陷入两难境地。第二难是职称评定的证书难。证书是参评职称的业绩条件,比如评优选先、骨干教师等证书,从侧面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表现,很多普通教师因此处于劣势。这两点并不是最难的,教师都可以通过自身能力去克服,最难的还是接下来要说的第三点。第三难是职称名额有限。当教师已经准备好一切,证书、论文都符合标准,但却可能因为名额不足而无法顺利晋升。每年职称评定季,学校拿到的晋升指标有限,5人竞争1个晋升名额都是常态,甚至可能是多个人竞争一个晋升名额。有些学校需要等到老教师退休,才能获得名额,以至于出现优秀教师很多,但职称名额很少,在等待名额的过程中,老师既焦虑又无奈。

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一)正高级教师。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在高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所属人员达到下列条件标准:1.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或独立作者发表核心期刊1篇;2.独立位置出版本专业专著或译著1部,或作为第一作者主编列入计划的教材1部(本人完成全书的1/4);3.作为前2名完成省级课题或全国性课题1项;或主持完成市厅级课题2项。(二)高级教师。具备博士学位,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硕士学位、学士学位、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一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城镇中小学教师原则上要有1年以上在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经历。1.作为前2名作者在国内核心期刊、国家权威报上发表论文1篇;或独立作为第一作者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2.作为前3名作者出版本专业著作或译著1部(本人完成部分不少于6万字);或参编列入计划且正式出版教材1部(本人完成全书的1/4);3.作为前3名完成省级科研课题1项;或作为前2名完成市厅级科研课题1项;(三)一级教师。具备博士学位;或者具备硕士学位,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学士学位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小学二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1.独立作为第一作者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2.参编列入计划且正式出版教材1部;3.参与完成省级科研课题1项;详细情况可以看我的另一篇文章,一级教师的评定,也可以咨询我。文章链接在下面。一级教师职称评定43 赞同 · 21 评论 文章关于论文发表可以参照下面的文章,是我的另一个账号发的。关于教师职称论文的一些实用知识,务必收藏5 赞同 · 0 评论 文章(四)二级教师。具备硕士学位;或者具备学士学位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见习期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三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小学三级教师岗位任教3年以上。1.独立作为第一作者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2.参编列入计划且正式出版教材1部;3.参与完成省级科研课题1项;(五)三级教师。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教育教学岗位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小学教育教学岗位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1.独立作为第一作者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2.参编列入计划且正式出版教材1部;破格申报:课题、核心、专著是最加分的。以上材料最少完成3项,具体需要按照当地文件规定来递交资料。注意事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在SSCI、A&HCI、CPCI视为核心期刊。

评职称论文教师

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篇二 浅析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过程。它既有职前、职后时间上的连贯和持续,又有小学教师多个维度教育素养的横向区隔。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教师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发展,我们需要让即将或已经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人有一个开放的视域和长远的规划。 关键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职业道德 一、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综述 60年代末,美国学者福勒(Fuller)以其编制的著名的《教师关注问卷》揭开了教师教育发展理论研究的序幕。她提出了教师教学关注阶段论。她认为,师范生在成为专业化教师的过程中,关注事项可分以下四阶段来说明。(1)任教前关注阶段。此阶段是专业养成时期,师范生仍是扮演学生角色,没有教学经验,只关注自己。(2)早期生存关注阶段。此阶段初次实际接触教学工作,所关注的是作为教师自己的生存问题。他们关注班级管理、教学内容以及指导者的评价。在此阶段具有相当的压力。(3)教学情境关注阶段。此阶段所关注的是教学情境的限制和挫折,以及对他们不同的教学要求。在此阶段,较重视自己的教学,关注自己教学表现,而不是学生的学习。(4)关注学生阶段。虽然许多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表达了对学生学习、社会和情绪需求的关注,但直到亲身体验到必须面对和克服较繁重的工作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规律,开创了教师发展阶段理论这一新的研究领域,为后继研究奠定了基础。 70年代末,伯顿(Boton)提出了教师生涯发展三阶段的理论。(1)生存阶段,指教学的第一年。在此阶段,教师刚进入一个新环境,再加上没有实际教学经验,所面临的各种事物都在适应之中。教师所关心的是班级管理经验,学科教学、改进教学技巧、教具的使用,以及尽快地了解教学内容,做好课程和单元计划及组织好教材,做好教学工作。(2)适应阶段,指教学第二至四年。教师开始了解到 儿童 的复杂性,并寻求新的技能以适合教学的各种需要。(3)成熟阶段。指教学的第五年。这时教师对教学驾轻就熟,对教学环境了如指掌,能从容地处理教学工作,并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这使其科学性增强了,但他理论的缺点与凯兹一样,把教师任教后五年归为成熟期,而教师的专业生涯可能长达30~40年,忽略了在漫长的生涯发展过程,教师可能也会遭受挫折、产生倦怠,而需要加以调适的特点。 80年代,费斯勒(Fessler)提出动态的教师生涯循环论,整体探讨了教师生涯发展,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了解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参考架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都在追求新的教师学习和专业发展模式,形成教师发展多元化的格局。教师教育也从只重视职前,到既从事职前,又重视人职和在职教育相结合的一体化方向发展。 二、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我国有关法律已经为推进教师专业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 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2000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我国职业归并为八大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类.2001年4月1日起,国家首次开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但至今,对教师是不可替代的专门职业仍未形成共识。 我国现有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是国内最大的一个专业团体,承担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小学教育。尽管我国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教师专业化尚有不少差距。我国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合格学历起点偏低,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漠,广大教师中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知识面狭窄等都是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改革与发展教师教育,推进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 三、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成长、教师发展、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从专门职业的特征来看,“教师职业是一个行程中的专业”,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将教师有职业变为专业,确立专业标准,取得专业地位的发展过程,是增加教师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形式专业情意的过程活动。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职业特性对小学教师的必然要求,她能够激发和坚定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有助于实现小学教师的生命价值。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特征是自主发展,即教师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并不断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它强调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主人,并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 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职业认同感与遵守职业道德 1.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式、成长方式和对待教育的态度。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认识、对自己承担工作的意义的理解,能使自己产生光荣感、责任感,同时也促使自己思考以什么样的素质来完成好工作,怎样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加快自己的成长等问题。 2.遵守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教师对职业行为的自觉追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道德基础。如果不能认真遵守职业道德,那么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职业道德以敬业精神为基础、以协调师生关系为主要内容,无法用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的原则来衡量其价值的大小,没有奉献精神就会失去教师职业的高尚性和纯洁性。 (二)拓展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和经验系统。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主席舒尔曼认为,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方面: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生及其特点知识;教育脉络知识;教育目的目标、价值、哲学及历史渊源知识。 (三)提升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育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和本领。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 1.教学设计的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加工,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与方式方法以取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包括分析学生特点与组合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预测课堂情形变化等技能。 2.教学语言能力,教学语言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的最重要手段,即使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的今天,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功能仍不可替代,是讲究教学语言能力的真谛所在。一般而言,教学语言可分为口头言(有声语言)表达、书面语言表达(板书板画)和身体语言(无声语言)表达三种类型。 3.教育教学交往能力,这既是教师有效实现与学生的双向沟通所必需,也是教师群体形成教育合力、教师与社会各界合作搞好学校教育以及积极投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所必需。 4.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这是保证教学过程顺利、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中,既定的教学目标是“灵魂”,教学程序是“蓝图”,教学评价是手段,合理组织调控课堂结构是核心,洞察学生心理是基础,运用教育机智艺术地处理突发事件是保证,而营造融洽适宜的课堂氛围则是根本。 5.教育研究能力,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具有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坚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是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研究中提升对教育的认识和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6.创新能力,指创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的能力,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追求与归宿。 (四)建构专业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教师的人格形象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特征的整体体现,具体包含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情感、气质、兴趣等。教师的专业人格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基础。专业人格的建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着对教育的本质与价值、对学生生命与特征、对自我生命与生活的深切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而逐步形成的,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职业道德和教育理想自觉追求的结果与内化,是教师专业发展心智成熟的表现。 (五)形成专业思想 专业思想是教师在深人理解教育工作的本质、目的、价值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教学的基本观点和信念。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所以,每位教师都必须通过广泛学习教育理论与总结反思自我教育实践而形成自己的教育专业理念、专业思想,而且还必须使其不断更新、不断发展,并永远走在时代的前沿。21世纪教育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更加普遍、持久、深刻的基础性价值,因此尤其需要教师具有正确而明晰的专业理想。 (六)专业自我发展 教师专业自我,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过程,是在教师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教育教学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是教师职业生活个性化的过程,也是良好教师形象形成的过程。就当前教师专业自我方面而言,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必须充分认识和感悟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特征及其对社会发展与自我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结语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专业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每一所学校都要根据校情、师情、生情的特点,努力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寻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让教师专业水平与新课程改革齐头并进。 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过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是自主发展,自主发展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所在,也是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专业理念和师德教育、拓展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是师范生成长为优秀小学教师的必要途经。 参考文献: 庞国彬著:《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吴卫东:《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与培训》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Maril”Tallerico,卢立涛、安传达译:《校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中国轻工业出版,2008。 赵健:《学习共同体一关于学习的社会 文化 分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看了“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发表一篇教师职称论文多少钱 2.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论文 3.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期刊 4. 教师中级职称论文发表 5.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期刊(2)

论文写作,技巧大于文字功底和教学经验

1.写论文都是有固定的模板与套路,就和数学公式一样。一个常见的模板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模板,对中小学教师来说,就是整理平时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想出解决方案,而解决方案不一定非要有效,也不一定非要有理论支撑。如果发普刊,就提出就行,连教学实验都不用做,如果是发核心,可能做分组实验,验证方法的效果。

2.写论文的格式。其实格式也很简单,平时在网上一找一大堆。那就是

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正文里面需要有前言和结语,最后还需要参考文献。

3.不要觉得学术论文是一件多高大上的事情,语言要多好多好,其实论文的好坏关键在于想法与思考,在语句上,如果你是语文老师,就不会怕语句错误和语病,如果你不是语文老师,你总认识教语文的老师吧,语句上改一改就行。如果是发普刊什么的,没有要求必须要那么多书面语,关键是文章要有条理。

期刊发表要求:

中级期刊要求:以第一作者或者独立作者公开发表在新闻出版总署可核查到双刊号(CN/ISSN)齐全专业期刊,正规学术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龙源)能检索到论文

副高期刊要求:除以上要求,级别要求国家级期刊。检索数据库要求三大网(即 知网、万方、维普),发表两篇以上(个别地区要求必须知网可查)

正高期刊要求:论文三篇以上其中一篇为中文核心期刊,或者出版学术著作一部(本人为独立作者或主要作者)

自投稿教程我前面有好几期都讲过,还不会的老师可以我主页往前自己翻翻看,在此就不赘述了。

特别注意避坑一下期刊————

1、电子刊号期刊

2、报纸刊号期刊

3、增刊、副刊

小学教师一直受到人们的尊重,随着社会对孩子的关注越来越多,更提高了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待遇和社会地位。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 范文 ,谢谢你的阅读。

小学教师 教育 科研浅见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性,分析了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误区,提出了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对策,旨在使小学教师的工作更富有创造性和内在魅力。

关键词: 小学教师 教育科研 必要性 误区 对策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从事教育科研只是大学教师和专业研究者的事,而小学教师只要会上课就行了,没有必要搞教育科研,甚至认为只是瞎折腾。但是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无论是素质教育的推进,还是新课程的实施,所改变的都不只是学校的外在面貌,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动摇了教师原有的角色定位,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学校的舞台上。科研型小学教师首先表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环境发生的教育现象具有 反思 能力,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对日常工作养成敏感的探索习惯,这使小学教师的工作更富有创造性和内在魅力。

一、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性

1. 教育对象的复杂多变性决定教师工作具有较高的研究含量。

的确,小学教师所面对的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正处于人生中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时段的学生。在这一时段内,不但学生的生理发生巨大变化,其心理也随之变化。因此,对于不同群体学生特点的研究就成为小学教师做工作的前提。其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自己的 教学 方法 进行研究。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标准,教学本身及教学环境的复杂性要求教师进行深入的思考,怎样启发引导学生,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怎样组织教学,等等,都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在领会教学理论精髓的基础上作出决定与判断。为保证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尽量减少负面影响,教师有责任审慎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2. 社会文明的进步,对小学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时代在发展、在变化,环境系统已从超稳定的一端移到了剧变的一端,在现实条件中取得成功的条件已完全不同,信息时代需要新的素质品格。曾经,小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知识、信息来源的重要途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途径,但是如今已是信息时代,有了网络媒体,学生完全可以从网络上学到许多知识,而且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如何把小学生从外面多彩的世界拉回到课堂上来,如何在小学生的心目中再塑光辉形象,这对小学教师将会是一个挑战。面对这一挑战,传统的 经验 或教育是招架不住的,当传统教育慌乱地企图还以经验方式应付信息社会的时候,很快就会发现陷入了拼时间和拼经历的境地,因此,小学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误区

1.科研至上。

综观目前我国一些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相当数量不是在默默无闻地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作贡献,而是在大张旗鼓地为树立学校的社会形象,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做 广告 ,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开展的背景下,教育科研成为某些学校之间相互攀比的筹码,成为花瓶或摆设。在有些小学,教育科研甚至成为教师评优的敲门砖。随着国家对教师专业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成为教师晋升评优的附加条件,有些教师热衷于搞科研,就在于教育科研的光环效应,而是否对自身素质有所提高,对教育问题能否解决则不重要了。

2.重虚而不重实。

许多小学或小学教师在搞科研时忽视了科研与教学的结合,重理论不重实践,科研形态有了,却没有直指教学的痼疾。有了科研的行为,却没有真正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往往是轰轰烈烈地“科研”一番,但教师的行为依然如故,学生的状态仍同往常,其结果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课题而课题。这样,虽然学校也忙于申请种种课题,但课题研究的成果并不能为学校所用。虽然各小学也倡导教师投入研究阵营,但这样的研究并不能切实地改变教师的课堂行为,应该说,这是小学教育科研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3.跟着潮流走。

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科研时往往缺乏主题意识,缺乏对自我面临问题的捕捉能力和洞察力,一旦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或“潮流”,有些教师就闻风而动,作相应的各式各样的研究。例如:创新教育一出现,不少小学教师就以创新为题申报课题,好像课题名称没有创新就无法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样,使得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没有针对性,也无法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

三、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对策

1.培养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改变其陈旧的思想观念。

在小学开展教育科研对许多小学教师是一种新要求,因而必然会存在一些思想障碍,长期以来,只重视“教”,轻视“研”,只重视“考分”,轻视“素质”的提高,把学校看作是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场所,把教学的功能片面归结为教师传授书本知识。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教学工作形成了一套僵化的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答。其结果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只会死啃书本,习惯于重复他人思想,大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改变传统的陈旧的观念,才能找到教育科研的突破口,才能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从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教学质量的评比上,由单纯依赖分数、升学率向学生全面发展转变;在课堂教学结构上,从教师为中心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方向转变。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广大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欲望,才能提高教师的科研兴趣,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水平。

2.让小学教师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教育科研的优势,使他们由被迫到自觉地进行教育科研。

通过教育科研,教师可以了解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接受现代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找出其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加以改进;教师通过教育科研可以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创造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使教师在实践中锻炼,在改革中成长。

3.选择合适的方法。

教育科研需要以科研的方法为支撑,科研方法是完成科研课题所采用的程序、途径、手段或规则,在课题研究实践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运用恰当的方法,能使课题运行步骤清晰,成果有推广价值,这与常规教学中的经验 总结 不同,它是在科学方法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常规经验总结轮廓模糊,又易受主观因素的干扰,科学性较差,所以小学教师学习运用科研的基本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金春兰.教师,你是一个研究者.黑龙江教育,2001,(11).

[2]陈平.引导新教师走上教学研究这条幸福之路.人民教育,2001,(1).

[3]耿文侠.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教育探索,2002,(9).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

教师评职称论文

收录:知网,万方,维普,龙源种类:教育,文艺,农林,机械,土建交通等所有专业的都可以级别:省级,国家级,市级第一条;就低原则。普刊管用,不要发核心期刊,北核管用,不要发南核。越高端,发表难度越大,费用越高。第二条;宽裕原则。单位要求发一篇,要发两篇,主要是防止有变数,变数是有概率的。第三条;安全原则。不要图便宜,杂志名字又好听,价格又底的,往往是假刊或者套刊。最好找淘宝担保交易的,更有保障。第四条;尽早原则。越晚越贵,在遇到推迟就更苦了!九年发表经验,只发正刊(ISSN,CN)

教师,是众多职业中的一种神性的职业,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教师评职称论文,仅供参考!

浅论初中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摘 要: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水平,这种专业的成长主要有三种形式:培训式、反思式、科研式。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师 专业发展 培训式 反思式 科研式

在世界范围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改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水平,那么,如何提高年轻教师的专业水平?我认为,这种专业的成长,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培训式

这种培训当然包括省市的各类教材的培训,学校的校本培训,但还有一种最简单、最直接、最收效的培训方法就是:以老带新,加强团队配合。我认为,这是教师队伍中唱得最响,也是最好的一首战歌。年轻代表着希望,而年轻教师更是教育事业的希望,而教师的成长也如同学生的学习一样,需要老教师手把手地教,及时地、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真经。

(一)是否参加教研活动

通过教研活动,使本组教师熟悉这一阶段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并进一步完善目前手上所使用的学案:找出优势与不足。

(二)是否参加听、评课

通过听、评课的方式来向老教师学习,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因为此过程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教师的备课态度认真与否;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对教育对象――学生的掌控程度;备课组与教师之间的和谐程度。同时,通过上完课,教师的自我评价:哪些地方发挥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完善等;以及教师之间的他人评价,都能促使学校形成有效备课的风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老板开着一辆奔驰在公路上跑,突然见到前面有个求救信号,原来是辆拖拉机坏了,拖拉机手说:“能不能帮个忙,把我这辆车拉到不远处的修理厂修理一下。”“没问题。”于是拿出一根绳子把奔驰车的尾巴和拖拉机的头连在了一起,拖着拖拉机前进。突然,旁边飞过一辆宝马,里面还坐着一个美女。奔驰车的老板气坏了:竟敢飙我?于是踩下油门。警察一看吓坏了,公路上有三辆车在飙车,一辆是宝马车,一辆是奔驰车,还有一辆竟然是拖拉机,谁说拖拉机不能飙车呢?说到这儿我想,我们可以把宝马、奔驰看成是我们已有成就的同事,而拖拉机可以看成是年轻教师,在奔驰和拖拉机之间有一根绳子,这根绳子是什么?是两个字:主动。年轻教师可以主动请教老教师,让他们帮你解决你所遇到的困难,在最短的时间内,使自己尽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二、反思式

教师的成长固然有一个传、帮、带的过程,但是年轻教师也不能过多地依赖于外界的帮助,而更应该对教学规律多做一些积极主动的探索,也就是说,要积极主动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学反思。年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学会“反刍”,正视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再说,即使是向老教师学习,也需要将别人的经验内化为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其实现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有一个关于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这个公式从教师成长的自身机制及成长的方面来说是很中肯的。年轻教师要想追求“成长”的最大值,在“经验”有限的条件下,必须在“反思”上做文章。而实际上,没有经过反思的教学经验,至多只是一种简单的重复,上升不到理性的高度,对教学工作没有多大的指导意义。另外,“教而知困”,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往往有一种“征服世界”的冲动与激情,但与此同时,许多教学中的困惑也会接踵而来。比如:教学效果与你期望的总有一些差距,如何在短时间内填补这些差距呢?一是,我们要及时地写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反思,如:记下你认为这节课满意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学生特别的提问。二是,考试作为一种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不仅是考学生,更是考教师。而考试分析更是一项严谨而细致的工作,我们可以将学生答题情况与教学目标加以对照,查缺补漏,(可以用一张纸把这一单元学生掌握的情况,及时地记录下来,贴在备课本的后面)以便下一轮教学的合理调整。所以,年轻教师应该以所带班级为单位,寻找试卷中共性的东西,因为共性的东西往往与教师的教学有直接的联系,这样更有利于年轻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重视了教学反思,年轻教师将会快速成长。

三、科研式

新课程要求教学、科研一体化,也就是说“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学的科研化,科研的教学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从而实现“经验型”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化。

教科研对年轻教师的成长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搞教科研能促使我们年轻教师读书、学习、思考,了解最前沿的教育信息,提高理论素养,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一个不搞教科研的教师一定不会成长得很快,甚至会周而复始落入轮回,结果只能成为人们常说的教书匠。那么如何搞科研?

(一)选择好课题

课题的选择和确立是教科研工作中最重要最复杂的阶段。因为经验告诉我们,解决一个教育问题也许仅仅是个教育实践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一个有价值的教育科研选题,不仅决定着教科研的正确方向,而且必将提升教科研的水平,真正发挥教育科研的效益。

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班级、自己的研究课题。比如目前我正研究的《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化学备课效果的研究》课题,就是从教师备课倦怠现状出发,让教师重新建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有效备课体系,在角色上做一个促进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在教学上努力实现“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的目标,在意识上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课堂教学真正实现轻负高效。

(二)问题便是课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讲义发下去以后,做了,收上来,一道道批好,课堂上再作详细讲解,学生老师花了很大的精力,可是结果常常不容乐观,学生再遇到类似的题目,错误率依然很高。对此,我没有急躁,而是将它作为减负增效的课题进行研究。经过观察与调查我发现,原来是因为学生学习任务紧张,常处于应付状态,根本不可能每道题目都去慢慢思考探索,他们认为,能把讲义上要写的字写好就不错了,有些不自觉的甚至一抄了事,这样的训练效果当然就不好了。怎么办?经过不断实践,我终于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那就是学学练练再讲讲,学了新的知识点后,直接就在课堂上发下精编的讲义,当堂练习,学生边做老师边看,做完后老师马上讲解。这样,每个学生的思考密度和深度得到了有效保证,同时减去了老师的批阅之苦,心灵之累,而且反馈及时,教得轻松,学得愉快,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减负增效。我自己也深切地感到,减少乃至于杜绝无效劳动,就能做到减负增效。

再比如说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成绩?我们也可以作为课题来探索研究(如:个别辅导、增加感情投入等)。

我们的年轻教师参与了教科研,可以发现,这是一条加强师生之间交流的途径,包括心灵和信息的交流,从而增进师生间的了解、理解和信任。

也曾记得这样一句话:如果把我们比作农民,每一个人就可能分到不同的责任田。不管自己所分的责任田的质量如何,我们都要靠这块地来谋生。所以,我们首先要适应这块责任田,而后想方设法地去改良这块地,最后让地里的庄稼来适应我们,按照我们的意愿走,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最后,我想说,我们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喜欢自己的课,但我们能保证自己有着一颗快乐的心,并以此去感染我们的学生,让他们分享我们的知识、我们的快乐,帮助他们每天进步一点点,这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建淳.论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J].实验教学方法,2004:16-16.

[2]徐卫东.科学探究中引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策略[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3,2-4.

[3]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4]靳道芳.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营造和谐课堂气氛[J].教书育人,1996:12-12.

试论初中数学教师的角色定位

摘 要:作为初中课程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初中数学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主阵地,教学改革始终是在课堂开展的。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成为了课堂改革的新方向,以往那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数学教学方式并不适合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新形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学教师的教学职能、授课方式、角色等都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特别是要重新对自己的教学职能进行定位。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 角色定位 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096-02

受升学压力及传统思想的主导,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呈现出典型的教师主导、教学本位的特点。这种围绕教师和教学的传统模式,使得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教师难以切实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1]近年来,新课改着重关注了学生“自我、自主与自觉”,强调了将学生作为知识的主动获取者。现代社会中,我们的生活、学习都与信息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使得现代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尤其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自我定位应当发生全面改变。只有教师确立正确的角色定位,才能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优势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强教学活动的信息化渗透已经成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尤其是需要将网络信息技术融入到现代教育体系中。其优势有以下几点:一是实现开放式教育。学习过程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拓宽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二是实现师生的交互性。利用互联网及多媒体,师生之间的交流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三是提升教学效率。通过计算机网络软件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机械式学习、练习、考试、成绩评估以及教学管理,提高了现代高等教育的效率。[2]

2 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导入者

2.1 深入理解数学教学的信息化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课堂上教师可以提供大量数学知识和信息给学生。但是由于学生自身的学习经验不足,知识水平不高,造成学生在面对大量知识时会感到无从下手。[3]为确保学生学习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教师首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深入了解大量多媒体及网络数学教学的特点和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2.2 提高学生网络学习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能够为初中生创设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应当积极强化对初中生的能力培养,不断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数学学习目标。

2.3 强化多媒体技术下的知识导入

在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同时,容易造成教学活动出现时空分离、师生分离、教管分离的现象。[4]这样减弱了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控制权利,弱化了教师管理强度,让教学活动太过于依赖学生的自我管理。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如作业的完成时间、修改和点评等。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将语言、图像有效结合起来,再通过巧妙的方法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良好结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邮件的发送记录来考核学生。通过树立引导者的课堂角色定位,教师能够确保教学的主导权,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

3 由教材的执行者转变为研究者

3.1 搭建高水平的网络学习的平台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活动,必须首先建立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包括建立网络学习课堂、制作电子课件等。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除了深入了解本专业的知识,同时还需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掌握必需的网络信息技能。目前,很多中学都为教师提供了个人教学主页,以此公布相关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实现优势资源互补。尤其是开展网上讨论和答疑,更加强化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此外,电子邮件、学习论坛、多种社交工具等都可以作为师生开展学习交流的有力工具。在线传输课本学习文件,还能够将课堂之上和课堂之外有效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获取知识。

3.2 搜集并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为教师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但如何将这些资源进行分门别类,并与书本共同形成有效的知识体系,必须依赖教师“研究者”的角色定位。教师在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源后,还必须开展后续的整理工作,确保这些知识能够对学生起到应有的帮助。[5]因此,教师不仅要掌握良好的网络信息技术,还应该具备归纳、整理和利用知识点,然后再将重要的知识点融入到课堂中的能力。

4 由教学活动的管理者转变为监督者

4.1 强化学习过程的监督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青少年的学习活动中,好奇心的有效利用非常重要。好奇心理通常是学习的先导因素,甚至强于自觉学习的心理。因此,教师应当认识到多元化教学手段的重要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出更多的“亮点”,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比如,说在讲解“一次函数图像”这部分内容时,利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呈现出一次函数的图像。同时,在屏幕上投影出方程式对应的图像,并让学生上台自由地操纵鼠标来画函数图。这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几乎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亲自动手来画,其他同学也能够更好地发现他们在画函数图时出现的失误。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更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4.2 强化学习结果的监督

在进入网络信息时代,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监督能力下降。而叛逆情绪的存在使得初中生很容易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或是在课件学习中舍本逐末,过分关注花哨的模型图像。现代网络及多媒体的教学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初中数学课堂的管理力度,大部分初中生的上述心理又削弱了学习者主体的参与力度。因此,传统教学管理者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初中数学教学的需要,教师应该由管理者转变为学习的监督者和促进者。在完成学习后,如何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结果也是教师的关注要点。除了常见的课上课后的测验外,教师还可以继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譬如,要求学生自己做PPT、要求学生对个人主页中的错误试题进行修改,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5 结语

目前初中生的自控能力普遍较弱,他们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时,学生常常容易迷失于网络游戏中,将对现实情感的寄托转化到网络虚拟空间中,反而会对课堂学习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通过认真研究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融合途径,积极创新教学思路,敢于面对挑战,才能够顺利完成角色转变。教师只有积极树立知识的导入者、教材的研究者、教学活动的监督者形象,同时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手脑并用而不是过去一味地死记硬背,才能使初中生始终保持学习热情,从而切实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江阴市第一初级中学,江苏 江阴 214400)

参考文献:

[1]孙名符,李保臻.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9,11(03):101-103.

[2]胡凤娟,王万良,王尚志.高中数学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现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02(01):162-163.

[3]李保臻,孙名符,韩晓玲.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教学应处理好几个关系[J].中国电化教育,2011,06(05):210-212.

[4]魏登局.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J].科技信息,2013,05(04):257-258.

[5]柳成行.数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自我培养[J].成人教育,2010,12(11):10-11.

论文写作,技巧大于文字功底和教学经验

1.写论文都是有固定的模板与套路,就和数学公式一样。一个常见的模板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模板,对中小学教师来说,就是整理平时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想出解决方案,而解决方案不一定非要有效,也不一定非要有理论支撑。如果发普刊,就提出就行,连教学实验都不用做,如果是发核心,可能做分组实验,验证方法的效果。

2.写论文的格式。其实格式也很简单,平时在网上一找一大堆。那就是

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正文里面需要有前言和结语,最后还需要参考文献。

3.不要觉得学术论文是一件多高大上的事情,语言要多好多好,其实论文的好坏关键在于想法与思考,在语句上,如果你是语文老师,就不会怕语句错误和语病,如果你不是语文老师,你总认识教语文的老师吧,语句上改一改就行。如果是发普刊什么的,没有要求必须要那么多书面语,关键是文章要有条理。

期刊发表要求:

中级期刊要求:以第一作者或者独立作者公开发表在新闻出版总署可核查到双刊号(CN/ISSN)齐全专业期刊,正规学术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龙源)能检索到论文

副高期刊要求:除以上要求,级别要求国家级期刊。检索数据库要求三大网(即 知网、万方、维普),发表两篇以上(个别地区要求必须知网可查)

正高期刊要求:论文三篇以上其中一篇为中文核心期刊,或者出版学术著作一部(本人为独立作者或主要作者)

自投稿教程我前面有好几期都讲过,还不会的老师可以我主页往前自己翻翻看,在此就不赘述了。

特别注意避坑一下期刊————

1、电子刊号期刊

2、报纸刊号期刊

3、增刊、副刊

高级老师职称论文篇二 浅谈初中语文老师的教育教学 三年的朝夕相处。我带的07--10届学生们已经各奔东西了。回想三年来的耕耘,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沮丧。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要走出我的视线了,而我又要迎来新的一轮学生。不能停歇,也不能叹息,我只想 总结 经验 教训,让自己在以后的语文 教育教学中做得更好,也希望我的这些经验能给读我 文章 的人以思考和启迪。我认为,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不仅教给学生 语文知识 ,还应该把语文教育教学和生活紧紧联系起来,成为学生理解文本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中的真善美,成为能够担当建设社会的身心健康的真正人才。 从接受这一班学生起,我就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很重要,想要带领学生学好语文,应该做到教书先育人。我的学生们对我非常尊重,能够赢得学生的这一份尊重,我想这主要得力于我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是呀,十几岁的孩子,已经有了独立的意识,但是对待问题的看法是多么幼稚呀!为此,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我没有讲语文课本。我首先对学生进行了有计划的人生教育。还记得,第一个星期,我讲了大概十节课,并且写了教案,第一节课我首先讲了人生理想,课的题目是《人,为什么活着》;第二节课,我讲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演变史开始讲,讲到我心目中的师生关系,并且要求学生讨论。第三节课,我讲了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并且要求学生能够背诵;第四节课,我介绍了自己,并且要求学生们作 自我介绍 ,这一点我认为很重要,作为语文教师我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当众发言的机会,所以我的学生可以学习不好,但是一定要有与人交流的能力,事实证明,这样做,在我们这样的(生源双差)的学校。培养学生的能力,甚至是当众说话的能力确实是当务之急。紧接着,我把学生拉到操场上,让学生学会抬头挺胸、精神饱满地站立,让学生体会到意气风发的快乐。虽然第一个星期我们没有学习语文课文,但是我的学生在开学的第一个星期品尝到了长大的味道,至少我让他们开始思考长大应该怎样做事,怎样做人。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总是利用班会时间,平等的与学生交流,讲述教师工作的不易,讲述人生的意义,讲述生命的珍贵……在我的絮叨之中,我不能确切地知道我的学生听进去了多少,但是,这一届学生在三年之中几乎没有和科任老师发生过火的矛盾冲突,并且很多科任老师反映说我们班的学生比较尊重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很有必要总结一下,制定出更切实可行、深入细致的计划,更好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看新闻,知道了传销这种害人的组织,可是,传销组织者洗脑的技术让我惊叹不已,作为一名教师,在这个开放的社会了,在这个尊重人权的社会里,不能体罚、强制的时代,给学生洗洗脑,让他们接触正面的思想,教会他们思考是多么重要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充电,让我的话能更深入学生的内心,让我的学生人人都是阳光少年。 另外,我认为蹲下身子看学生在语文教育教学中也很重要。 带这一届学生时,我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平常心,试着蹲下身子看学生,不用我的思维模式看学生。 在生活中,我尽量想一想自己十几岁时的思想,放宽要求,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愿望,学习之余,指导学生搞演唱会、成立联谊会,让学生青春的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当我这样想并且这样做的时候我不再讨厌学生,即使学生犯了错,我一般情况下也都能谅解,我能感受到学生是可爱的,所以我能够很好的把握自己发火的度,学生不是成人,对于他们,我不会用鄙夷的目光斜视,因为他们是孩子。当然即使如此,我也不会放过学生犯的错误,可能是职责使然,我仍然是一个严厉的老师,因此我走不进学生的心理,学生对我总是敬而远之。我曾经试着让自己更可亲一点,可是不行,我想,如果我能更可亲一点,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和我的学生会处的更融洽,学生应该是“亲其师而信其道”的,亲切、宽容,这是多么重要的呀。 作为语文教师,我认为 作文 教学应教会学生先做人后作文。教学生写作文的确是一件重要的工作。在如何教学生写作文这方面,我曾经下功夫研究过,我认为目前来说,我实行的办法还是非常切实可行的。“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动于中才能发之于外,没有感情文章就犹如没有灵魂,因此教学生写作的关键是教学生做人。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没有对生活敏锐的感受学生就写不出好的作文来。当然写作技法并非没一点必要,只不过,积累材料更重要。说到这儿,我就好像又回到了开学之初,我为什么教学生先学做人?做人是人生活的根本。当然,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体验非常重要,为此,我经常要求学生在我规定的特定情境中感受生活,这样平时会在学生眼皮子底下悄悄溜走的生活情景活生生的再现在学生的笔下,有了米,做饭就好做的多了。 作文教学,我还提倡学生写真情实感,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因此,我常说的一句话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曾经我为学生寻找下锅的“米”,带着学生开讨论会,开 故事 会,拔河比赛,登山,看雪景……活动之后,谈感受,写作文,写过之后在班里念一念、评一评,不会写的听完之后写,写得不好的听完之后改。这样学生就把活泼泼的“源头活水”注入作文之中! 我要坚持这种有用的作文形式,坚持让学生做一做、谈一谈、写一写、改一改,放低要求,紧扣生活,写活细节,以真心写真情,以真情打动人。 写 日记 也是一种好的形式。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不是改出来的。我要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开辟出专门的时间让学生写日记,提供给学生写作的素材,让学生愉快的写,高兴的做。具体的说,我就是在每天的语文课堂上抽出二十分钟给学生提供素材,关注学生的生活,降低作文的要求,不拘形式,让学生写出感动自己的话语。在写作中,可以逐步提高要求,要求写作与练字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验以“我手写我心”的快乐,把写作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语文教学不就是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吗?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在写的过程中体验学语文的快乐,在写的过程中体验语言文字的魅力。 当然,技法的指导也重要,在解决了“米”的问题之后就开始解决形式的问题,“文无定法”,基本形式很好学,这些技巧性的问题可以放在阅读教学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中进行。单纯教学作文技法是无意义的事情。技法的指导也可以放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用的时候学,效果一定好。 这三年教学中也有许多失误,尤其是最近看了一些名师、专家的讲述,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我注意、改进的地方特别多,我想在此 总结出来,让自己在以后的教与学 的道路上体验到更多的快乐。 看了“高级老师职称论文要求 范文 ”的人还看: 1. 高级教师职称论文范文 2. 中学教师职称论文要求例文(2) 3. 老师副高级条件职称论文 4. 高级教师职称论文作品 5. 职称论文范文

  • 索引序列
  • 教师评评职称论文
  • 教师评职职称论文
  • 教师怎样评职称论文评职称
  • 评职称论文教师
  • 教师评职称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