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热泵系统的稳定性王海涛, 王造奇( 1.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环境工程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27;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 安徽 合肥 230022)摘 要: 在相同的压缩机频率、冷凝水温和相同的电子膨胀阀开度下, 文章对 PV/ T- SAH P 系统的动态性能进行了实验和分析, 就不同太阳辐照度和环境温度对 PV/ T- SAH P 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对比, 提出了光伏-太阳能热泵( PV/ T- SAH P)的系统稳定性原理, 指出 PV/ T- SAH P 系统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关键词: PV/ T- SAH P 系统; 最小过热度; 稳定性中图分类号: TK5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5060( 2008) 07- 1008- 04在太阳能热泵系统中, 蒸发器所吸收的热能大多数来自太阳能, 太阳辐照度随着季节、早晚时差的不同而不同, 而压缩机的容量又是额定的, 因此文献[ 1] 指出, 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 集热器的容量和压缩机的容量是否匹配直接影响系统的工作性能[ 1- 6] 。由于系统通常在非设计工况下运行, 按设计工况确定的集热器面积与压缩机的容量往往不匹配, 因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光热、光电综合利用的直接膨胀式太阳能热泵系统 , 该系统中光伏组件与热泵装置的蒸发器结合成一体, 同时在系统设计时采用变频压缩机和电子膨胀阀( electronic expansionvalve, 简称 EXV ) , 通过改变压缩机容量来解决非设计工况下的不匹配问题。但是在实验中, 该系统出现不稳定情况, 或者称为振荡, 即系统在一定的工况下压缩机功率、各处制冷剂压力和温度等系统参数均发生周期性振荡。系统振荡对其经济性和安全性都是不利的, 所以保证稳定性是系统配置和控制的必要条件。1 实验装置及电子膨胀阀PV/ T-SAHP 太阳能热泵系统如图 1 所示。实验台如图 2 所示, 主要包括温度测量、压力测量、功率测量、流量测量、辐照强度测量及风速测量等几大部分。共有测点 53 个, 除工质流量由商家自带软件单独测量, 其他测点全部由数据采集仪实时采集记录。( 1)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仪 Agilent34970A,配置 HP 34901A 采集模块 3 个, 共 54 个电压采集通道, 6 个电流采集通道, 实验过程一般 30 s 采集数据一次。图 1 PV/ T-SAHP 太阳能热泵系统( 2) 温度测量。采用 01 2 mm 铜康铜热电偶; 蒸发器进口、蒸发器出口、冷凝器进口、冷凝器出口、储水箱、压缩机进口、压缩机出口及百叶箱等共 20 个; 光伏蒸发器内部各处共计 23 个。( 3) 压力测量。制冷压力专用传感器( Huba506, Sw eden) , 0~ 30 @ 102kPa, 精度? 11 0%,响应时间小于 5 ms, 负载频率小于 50 Hz; 数量 4个; 位于蒸发器进口、蒸发器出口、冷凝器进口及冷凝器出口, 用于观察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及蒸发器进出口的压力变化。( 4) 日照辐射仪。TBQ-2( 锦州, 阳光) 型日照辐射仪 1 台; 安装位置与光伏蒸发器平行, 该表为热电效应原理, 感应元件采用绕线电镀式多接点热电堆。( 5) 功率传感器。WBP112S91 和 WBI022S( 四川维博) , 数量 2 个; 分别测试压缩机输入功率( 交流) 和 PV 模块输出光伏电流( 直流) 。系统采用浙江三花 DFP( L) 11 6-12 型电子膨胀阀, 四相步进电机驱动, 开阀脉冲 32 ? 20, 全程脉冲 500, 使用介质 R22, 阀的开度由研制的控制器控制。2 实验结果及分析21 1 实验条件2006 年 10 月 14 日、2006 年 11 月 6 日和2006 年 12 月 2 日, 在合肥地区( 北纬 31b53. , 东经 117b15. ) 进行了 PV/ T-SAHP 系统在相同的电子膨胀阀开度( 开度脉冲 400) 、相同的冷凝水温( 30 e ) 下的性能测试。测试期间的瞬时气象参数和冷凝水温如图3、图 4 和图 5 所示。试验过程中, 阀1、阀2、阀5、阀 6 关闭, 阀 3、阀 4、阀 7、阀 8 开启, 工质流动方向如图2 所示。压缩机定频( 50 Hz) 运行, 由公共电网供电。PV 电流输出, 经逆变器逆变后, 由外界负载消耗。测试期间, 水箱储水 80 kg, 水冷板式换热器水侧流速 01 217 kg/ s。2. 2 测试结果及分析21 21 1 测试结果说明由于秋天上午易出现多云天气, 为了更好地观察和对比, 在 3 d 的上午先把水加热到 30 e ,然后保持冷凝水温不变, 从 11: 21 分开始正式记录数据。从图 3 和图 4 可以看出, 3 d 午后的太阳辐照度变化明显, 易于比较。从图 6 可以看出系统压缩机功率的变化。2006 年 10月 14 日测试期间平均环境温度较高( 271 56 e ) , 当冷凝水温不变时压缩机运行稳定。11 月 6 日测试期间平均环境温度( 201 71 e ) 比第 7 期 王海涛, 等: 太阳能热泵系统的稳定性 100910 月 14 日的平均环境温度降低了 61 85 e , 太阳辐照度和 10 月 14 日相比变化不大, 但压缩机的功率在测试期间出现了振荡现象。12 月 2 日平均环境温度( 81 85 e ) 较前 2 次更低, 而此时压缩机的功率振荡更加剧烈。如图 7 所示, 说明了系统在不同的太阳辐照度和环境温度时系统光电效率 Gel 的变化。光电效率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而升高, 环境温度较低时( 2006 年 12 月 2 日, 测试期间平均环境温度71 4 e ) , 最高光电效率达到 131 4% 。与普通光伏模块( 12%) 相比, 光电转换效率明显提高, 波动很小。这主要得益于工质蒸发对光伏模块的冷却作用, 使得 PV/ T-SAHP 系统的光伏电池在高辐照条件下也能维持在较低的工作温度, 从而保证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图中 OPS 为蒸发器的工作过热度。图 7 测试期间光电效率变化21 2. 2 测试结果分析当蒸发器的几何尺寸和热工参数确定后, 在运行中存在一条最小稳定信号线( M inimum Stable Signal 线, 简称 M SS 线)[ 8] 。M SS 线以左, 蒸发器属于不稳定区; M SS 线以右为稳定工作区;在 MSS 线上则是临界值。图 8 表示了蒸发器MSS 线与不同静态过热度时的膨胀阀特性线, 当蒸发器负荷为 Q 时, 制冷系统工作于 A 点时处于临界稳定状态, 理论上讲为最佳稳定工作点。如果调小膨胀阀静态过热度, 使工作点处在不稳定区中, 系统将产生振荡。图 8 膨胀阀与蒸发器的匹配关系由 MSS 线理论很容易解释上述现象, 当环境温度很高时( 2006 年 10 月 14 日) , 集热/ 蒸发器出口制冷剂过热度很大, 此时系统工作在 MSS 线的右侧, 处于稳定工作区。当环境温度很低时( 2006年 12 月 2 日) , 集热/ 蒸发器出口制冷剂过热度很小, 此时系统工作在 MSS 线的左侧, 处于不稳定工作区, 压缩机出现剧烈振荡。PV/ T-SAHP 系统产生振荡, 对系统运行经济性与安全性均很不利, 由于对系统的稳定性缺少理论与定量研究, 为确保运行稳定性, 往往片面地增加蒸发器的运行过热度, 这就降低了蒸发器的利用率, 因为过热区制冷剂的放热系数还不到两相区最大放热系数的 1/ 5[ 8]。适当减小蒸发器的运行过热度, 可获得一定的节能效益, 但又不能1010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31 卷盲目地减少过热度, 追求运行经济性而导致系统产生振荡。只有对蒸发器和膨胀阀本身的动态特性做出定量分析, 并找出系统的临界稳定区( MSS线) 与条件, 找出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各种因素, 给出其定量关系, 才能在保证系统稳定性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利用蒸发器的有效传热面积, 获得最高的经济性。3 本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PV/ T-SAHP 系统中配置变频压缩机和电子膨胀阀的关键问题, 是以保证系统稳定性和变容量范围内系统最佳运行工况为目标, 确定合理的控制方案和控制算法。在该系统的研究开发过程中, 还有许多理论问题和实际应用问题要解决。31 1 系统静态和动态特性深入了解控制对象的特性是寻求合理的控制方案和控制算法的基础。对系统中各部件的静态和动态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 用理论建模的方法, 得出各部件的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然后根据各部件参数之间关系, 建立系统静态和动态模型。根据模拟计算和试验研究的结果, 分析系统静态和动态特性。31 2 系统稳定性原则由于该系统有变频压缩机和电子膨胀阀 2 个流量调节装置, 所以同样存在系统稳定性问题。在以上系统静态和动态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满足系统稳定性条件下的电子膨胀阀特性要求,得出系统稳定性区域。31 3 控制方案和控制算法为减少电子膨胀阀流量调节对过热度的响应滞后, 电子膨胀阀对蒸发器出口端制冷剂过热度的检测可通过热敏电阻或压力信号。用 2 只热敏电阻检测时, 一个测量蒸发温度, 另一个测量蒸发器出口温度; 采用压力信号对蒸发器出口端压力进行测量, 并经物性程序将其转化为蒸发温度。由于蒸发器内压力的变化比温度的变化迅速, 因此控制器能及时地反应过热度的变化。电子膨胀阀流量调节对过热度的响应滞后问题, 也可以采用前馈加反馈的复合调节方法解决。如将压缩机转速作为前馈信号, 根据转速变化调节电子膨胀阀供液量, 再结合反馈进行复合调节。由于系统的非线性特性, 采用模糊算法有一定优势。也可考虑 PID 控制算法和模糊控制算法结合使用, 发挥各自算法的优点, 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4 结 论( 1) 变频压缩机和电子膨胀阀组成的 PV/ TSA HP 系统存在系统振荡问题。( 2) 变频压缩机和电子膨胀阀组成的 PV/ TSA HP 系统是一种最有发展前途的系统配置, 代表太阳能热泵系统的发展方向。需要对系统静态和动态特性进行深入了解,确定合理的控制方案和控制算法, 以保证系统稳定性和变容量范围内系统最佳运行。[ 参 考 文 献][ 1] Chaturvedi S K, Ab azeri M. T ransient simul ation of a capacit y-m odu lat ed, direc-t expan sion, sola-r assist ed heatpum p[ J] . Solar Energy, 1987, 39: 421- 428.[ 2] It o S, M iura N, Wan g K. Performance of a heat pump using dir ect expansion s ol ar collect ors [ J] . Solar Energy,1999, 65( 3) : 189- 196.[3] It o S , M iura N, T ak ano Y. Studies of h eat pu mps using direct expan sion t ype solar collect ors[ J] . J ou rnal of Solar Ener gy Engin eering, 2005, 127: 60- 64[ 4] Chatu rvedi S K, Chen D T , Kheireddin e A. T hermal perf orman ce of a variab le capacity direct ex pan sion s ol ar-assist ed heat pu mp [ J] .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 ement,1998, 39( 3) : 189- 196.[ 5] H aw lader M N A, Chou S K, Ullah M Z. T he perf ormanceof a solar assist ed heat pum p w at er h eating syst em[ J] . Applied T hermal E ngineering, 2000, 21( 10) : 1049- 1065[6] H uang B J, Chyng J P. Performance charact eristic of int egral t ype sola-r assist ed h eat pump [ J] . Solar Energy, 2001,71: 403- 414[ 7] H ulle Z R. T he MSS line: a new ap proach t o hu nting pr oblem[ J] . ASH RAE Journ al, 1972, 10: 43- 46.[ 8] Chen W, C hen Zhijiu, Zh u Ruiqi, et al. Experiment al investigation of a m inimum stabl e superheat control s yst em of anevaporat or[ J] . Int ernational Jou rnal of Refrigeration, 2002,25: 1137- 1142。
1. 论风险投资与新经济增长点之间的互动机理,东北大学学报,2001年1期2. 论风险投资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生产力研究,2002年1期3. 发展风险投资事业的困境与选择,探索与决策,2003年8期4. 开辟装备制造业发展新路,辽宁日报,2001年11月19日5. 中国软件产业的历史变迁与未来展望,软件工程师,2001年6期6. 风险投资与IT行业的新经济增长点,同上,2000年5期7. 构筑下个世纪的生存发展——对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几点认识,同上,1999年1期8. 高校研究开发机构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微观环境,研究与发展管理,1995年5期9. 东北大学软件中心对成果转化机制的探索,研究与发展管理,1994年3期10. 关于辽宁省装备工业发展的几点战略思考,辽宁经济,2002年2期
1、赵海涛,封克,汪晓丽,盛海君.连续施磷条件下渗育性水稻土无机磷土层分布及移动特征[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13(1):33-382、汤炎,赵海涛,封克,汪晓丽,盛海君.施磷对滨海盐土无机磷组分的动态影响[J].土壤通报. 2007,38(1) :77-803、司江英,汪晓丽,赵海涛,翟福琴,华佳敏,封克.不同铜水平对水稻幼苗生长、铜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4):1312-1314、赵斌,王宜鑫,赵海涛,陈小峰,徐轶群,封克.有机膨润土对对硝基苯酚吸附性能的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7,33(3):4-85、翟福勤,汪晓丽,司江英,赵海涛,封克.利用铁-铜拮抗作用减少玉米铜毒害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增刊);1-76、赵海涛,封克,汪晓丽,盛海君.磷在不同土壤和无机磷组分间的转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06,27(3):50-557、王宜鑫, 林亚萍, 刘静, 赵斌, 赵海涛, 封克.膨润土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吸附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 24) : 6549- 65508、王小治,盛海君,栾书荣,赵海涛,封克.曹志洪.渗育性水稻土渗滤液中磷组分研究[J].土壤学报.2005,42(1):78-839、FENG Ke, TANG Yan, WANG Xiao-li, LU Hai-ming, ZHAO Hai-tao.Effects of Air-Drying on the Inorganic Phosphorus Forms in Soils [J].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5,4(6):463-46810、封克,汪晓丽,陆海明,赵海涛.风干土对土壤主要无机磷组分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6):865-87011、盛海君,夏小燕,杨丽琴,赵海涛,栾书荣,封克.施磷对土壤速效磷含量及径流磷组成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4,24(12):2837-284012、.赵斌 王小治 王宜鑫 赵海涛陈小峰 封克.有机膨润土对造纸黑水的处理效果[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8,39(3):88-90.13、.赵斌 王小治 王宜鑫 赵海涛陈小峰 封克.表面活性剂用量对有机膨润土稳定性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8(2):36-39.14、司江英 赵海涛汪晓丽 姚彩艳 邓桂芳 封克.不同铜水平下玉米细胞内铜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27(2):452-456.15、赵斌 范兰兰 荆磊张治军王宜鑫 赵海涛封克.粘土包膜缓释尿素的养分释放特征及其增产效应[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8(1):28-31,72.16、TANG Yan, WANG Xiao-Zhi,ZHAO Hai-tao,FENG Ke. Effects of Potassium and C/N Rations on Conwersion of NH4+ in Soils[J].Pedosphere,2008,18(4):539-544.
1. 论风险投资与新经济增长点之间的互动机理,东北大学学报,2001年1期2. 论风险投资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生产力研究,2002年1期3. 发展风险投资事业的困境与选择,探索与决策,2003年8期4. 开辟装备制造业发展新路,辽宁日报,2001年11月19日5. 中国软件产业的历史变迁与未来展望,软件工程师,2001年6期6. 风险投资与IT行业的新经济增长点,同上,2000年5期7. 构筑下个世纪的生存发展——对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几点认识,同上,1999年1期8. 高校研究开发机构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微观环境,研究与发展管理,1995年5期9. 东北大学软件中心对成果转化机制的探索,研究与发展管理,1994年3期10. 关于辽宁省装备工业发展的几点战略思考,辽宁经济,2002年2期
太阳能热泵系统的稳定性王海涛, 王造奇( 1.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环境工程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27;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 安徽 合肥 230022)摘 要: 在相同的压缩机频率、冷凝水温和相同的电子膨胀阀开度下, 文章对 PV/ T- SAH P 系统的动态性能进行了实验和分析, 就不同太阳辐照度和环境温度对 PV/ T- SAH P 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对比, 提出了光伏-太阳能热泵( PV/ T- SAH P)的系统稳定性原理, 指出 PV/ T- SAH P 系统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关键词: PV/ T- SAH P 系统; 最小过热度; 稳定性中图分类号: TK5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5060( 2008) 07- 1008- 04在太阳能热泵系统中, 蒸发器所吸收的热能大多数来自太阳能, 太阳辐照度随着季节、早晚时差的不同而不同, 而压缩机的容量又是额定的, 因此文献[ 1] 指出, 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 集热器的容量和压缩机的容量是否匹配直接影响系统的工作性能[ 1- 6] 。由于系统通常在非设计工况下运行, 按设计工况确定的集热器面积与压缩机的容量往往不匹配, 因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光热、光电综合利用的直接膨胀式太阳能热泵系统 , 该系统中光伏组件与热泵装置的蒸发器结合成一体, 同时在系统设计时采用变频压缩机和电子膨胀阀( electronic expansionvalve, 简称 EXV ) , 通过改变压缩机容量来解决非设计工况下的不匹配问题。但是在实验中, 该系统出现不稳定情况, 或者称为振荡, 即系统在一定的工况下压缩机功率、各处制冷剂压力和温度等系统参数均发生周期性振荡。系统振荡对其经济性和安全性都是不利的, 所以保证稳定性是系统配置和控制的必要条件。1 实验装置及电子膨胀阀PV/ T-SAHP 太阳能热泵系统如图 1 所示。实验台如图 2 所示, 主要包括温度测量、压力测量、功率测量、流量测量、辐照强度测量及风速测量等几大部分。共有测点 53 个, 除工质流量由商家自带软件单独测量, 其他测点全部由数据采集仪实时采集记录。( 1)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仪 Agilent34970A,配置 HP 34901A 采集模块 3 个, 共 54 个电压采集通道, 6 个电流采集通道, 实验过程一般 30 s 采集数据一次。图 1 PV/ T-SAHP 太阳能热泵系统( 2) 温度测量。采用 01 2 mm 铜康铜热电偶; 蒸发器进口、蒸发器出口、冷凝器进口、冷凝器出口、储水箱、压缩机进口、压缩机出口及百叶箱等共 20 个; 光伏蒸发器内部各处共计 23 个。( 3) 压力测量。制冷压力专用传感器( Huba506, Sw eden) , 0~ 30 @ 102kPa, 精度? 11 0%,响应时间小于 5 ms, 负载频率小于 50 Hz; 数量 4个; 位于蒸发器进口、蒸发器出口、冷凝器进口及冷凝器出口, 用于观察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及蒸发器进出口的压力变化。( 4) 日照辐射仪。TBQ-2( 锦州, 阳光) 型日照辐射仪 1 台; 安装位置与光伏蒸发器平行, 该表为热电效应原理, 感应元件采用绕线电镀式多接点热电堆。( 5) 功率传感器。WBP112S91 和 WBI022S( 四川维博) , 数量 2 个; 分别测试压缩机输入功率( 交流) 和 PV 模块输出光伏电流( 直流) 。系统采用浙江三花 DFP( L) 11 6-12 型电子膨胀阀, 四相步进电机驱动, 开阀脉冲 32 ? 20, 全程脉冲 500, 使用介质 R22, 阀的开度由研制的控制器控制。2 实验结果及分析21 1 实验条件2006 年 10 月 14 日、2006 年 11 月 6 日和2006 年 12 月 2 日, 在合肥地区( 北纬 31b53. , 东经 117b15. ) 进行了 PV/ T-SAHP 系统在相同的电子膨胀阀开度( 开度脉冲 400) 、相同的冷凝水温( 30 e ) 下的性能测试。测试期间的瞬时气象参数和冷凝水温如图3、图 4 和图 5 所示。试验过程中, 阀1、阀2、阀5、阀 6 关闭, 阀 3、阀 4、阀 7、阀 8 开启, 工质流动方向如图2 所示。压缩机定频( 50 Hz) 运行, 由公共电网供电。PV 电流输出, 经逆变器逆变后, 由外界负载消耗。测试期间, 水箱储水 80 kg, 水冷板式换热器水侧流速 01 217 kg/ s。2. 2 测试结果及分析21 21 1 测试结果说明由于秋天上午易出现多云天气, 为了更好地观察和对比, 在 3 d 的上午先把水加热到 30 e ,然后保持冷凝水温不变, 从 11: 21 分开始正式记录数据。从图 3 和图 4 可以看出, 3 d 午后的太阳辐照度变化明显, 易于比较。从图 6 可以看出系统压缩机功率的变化。2006 年 10月 14 日测试期间平均环境温度较高( 271 56 e ) , 当冷凝水温不变时压缩机运行稳定。11 月 6 日测试期间平均环境温度( 201 71 e ) 比第 7 期 王海涛, 等: 太阳能热泵系统的稳定性 100910 月 14 日的平均环境温度降低了 61 85 e , 太阳辐照度和 10 月 14 日相比变化不大, 但压缩机的功率在测试期间出现了振荡现象。12 月 2 日平均环境温度( 81 85 e ) 较前 2 次更低, 而此时压缩机的功率振荡更加剧烈。如图 7 所示, 说明了系统在不同的太阳辐照度和环境温度时系统光电效率 Gel 的变化。光电效率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而升高, 环境温度较低时( 2006 年 12 月 2 日, 测试期间平均环境温度71 4 e ) , 最高光电效率达到 131 4% 。与普通光伏模块( 12%) 相比, 光电转换效率明显提高, 波动很小。这主要得益于工质蒸发对光伏模块的冷却作用, 使得 PV/ T-SAHP 系统的光伏电池在高辐照条件下也能维持在较低的工作温度, 从而保证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图中 OPS 为蒸发器的工作过热度。图 7 测试期间光电效率变化21 2. 2 测试结果分析当蒸发器的几何尺寸和热工参数确定后, 在运行中存在一条最小稳定信号线( M inimum Stable Signal 线, 简称 M SS 线)[ 8] 。M SS 线以左, 蒸发器属于不稳定区; M SS 线以右为稳定工作区;在 MSS 线上则是临界值。图 8 表示了蒸发器MSS 线与不同静态过热度时的膨胀阀特性线, 当蒸发器负荷为 Q 时, 制冷系统工作于 A 点时处于临界稳定状态, 理论上讲为最佳稳定工作点。如果调小膨胀阀静态过热度, 使工作点处在不稳定区中, 系统将产生振荡。图 8 膨胀阀与蒸发器的匹配关系由 MSS 线理论很容易解释上述现象, 当环境温度很高时( 2006 年 10 月 14 日) , 集热/ 蒸发器出口制冷剂过热度很大, 此时系统工作在 MSS 线的右侧, 处于稳定工作区。当环境温度很低时( 2006年 12 月 2 日) , 集热/ 蒸发器出口制冷剂过热度很小, 此时系统工作在 MSS 线的左侧, 处于不稳定工作区, 压缩机出现剧烈振荡。PV/ T-SAHP 系统产生振荡, 对系统运行经济性与安全性均很不利, 由于对系统的稳定性缺少理论与定量研究, 为确保运行稳定性, 往往片面地增加蒸发器的运行过热度, 这就降低了蒸发器的利用率, 因为过热区制冷剂的放热系数还不到两相区最大放热系数的 1/ 5[ 8]。适当减小蒸发器的运行过热度, 可获得一定的节能效益, 但又不能1010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31 卷盲目地减少过热度, 追求运行经济性而导致系统产生振荡。只有对蒸发器和膨胀阀本身的动态特性做出定量分析, 并找出系统的临界稳定区( MSS线) 与条件, 找出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各种因素, 给出其定量关系, 才能在保证系统稳定性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利用蒸发器的有效传热面积, 获得最高的经济性。3 本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PV/ T-SAHP 系统中配置变频压缩机和电子膨胀阀的关键问题, 是以保证系统稳定性和变容量范围内系统最佳运行工况为目标, 确定合理的控制方案和控制算法。在该系统的研究开发过程中, 还有许多理论问题和实际应用问题要解决。31 1 系统静态和动态特性深入了解控制对象的特性是寻求合理的控制方案和控制算法的基础。对系统中各部件的静态和动态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 用理论建模的方法, 得出各部件的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然后根据各部件参数之间关系, 建立系统静态和动态模型。根据模拟计算和试验研究的结果, 分析系统静态和动态特性。31 2 系统稳定性原则由于该系统有变频压缩机和电子膨胀阀 2 个流量调节装置, 所以同样存在系统稳定性问题。在以上系统静态和动态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满足系统稳定性条件下的电子膨胀阀特性要求,得出系统稳定性区域。31 3 控制方案和控制算法为减少电子膨胀阀流量调节对过热度的响应滞后, 电子膨胀阀对蒸发器出口端制冷剂过热度的检测可通过热敏电阻或压力信号。用 2 只热敏电阻检测时, 一个测量蒸发温度, 另一个测量蒸发器出口温度; 采用压力信号对蒸发器出口端压力进行测量, 并经物性程序将其转化为蒸发温度。由于蒸发器内压力的变化比温度的变化迅速, 因此控制器能及时地反应过热度的变化。电子膨胀阀流量调节对过热度的响应滞后问题, 也可以采用前馈加反馈的复合调节方法解决。如将压缩机转速作为前馈信号, 根据转速变化调节电子膨胀阀供液量, 再结合反馈进行复合调节。由于系统的非线性特性, 采用模糊算法有一定优势。也可考虑 PID 控制算法和模糊控制算法结合使用, 发挥各自算法的优点, 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4 结 论( 1) 变频压缩机和电子膨胀阀组成的 PV/ TSA HP 系统存在系统振荡问题。( 2) 变频压缩机和电子膨胀阀组成的 PV/ TSA HP 系统是一种最有发展前途的系统配置, 代表太阳能热泵系统的发展方向。需要对系统静态和动态特性进行深入了解,确定合理的控制方案和控制算法, 以保证系统稳定性和变容量范围内系统最佳运行。[ 参 考 文 献][ 1] Chaturvedi S K, Ab azeri M. T ransient simul ation of a capacit y-m odu lat ed, direc-t expan sion, sola-r assist ed heatpum p[ J] . Solar Energy, 1987, 39: 421- 428.[ 2] It o S, M iura N, Wan g K. Performance of a heat pump using dir ect expansion s ol ar collect ors [ J] . Solar Energy,1999, 65( 3) : 189- 196.[3] It o S , M iura N, T ak ano Y. Studies of h eat pu mps using direct expan sion t ype solar collect ors[ J] . J ou rnal of Solar Ener gy Engin eering, 2005, 127: 60- 64[ 4] Chatu rvedi S K, Chen D T , Kheireddin e A. T hermal perf orman ce of a variab le capacity direct ex pan sion s ol ar-assist ed heat pu mp [ J] .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 ement,1998, 39( 3) : 189- 196.[ 5] H aw lader M N A, Chou S K, Ullah M Z. T he perf ormanceof a solar assist ed heat pum p w at er h eating syst em[ J] . Applied T hermal E ngineering, 2000, 21( 10) : 1049- 1065[6] H uang B J, Chyng J P. Performance charact eristic of int egral t ype sola-r assist ed h eat pump [ J] . Solar Energy, 2001,71: 403- 414[ 7] H ulle Z R. T he MSS line: a new ap proach t o hu nting pr oblem[ J] . ASH RAE Journ al, 1972, 10: 43- 46.[ 8] Chen W, C hen Zhijiu, Zh u Ruiqi, et al. Experiment al investigation of a m inimum stabl e superheat control s yst em of anevaporat or[ J] . Int ernational Jou rnal of Refrigeration, 2002,25: 1137- 1142。
【教学工作】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为全校本科生讲授《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概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修课,以及《社会学概论》人文选修课等课程。【科研工作】【主要科研方向】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医疗卫生政策史中国卫生改革发展史【主要科研项目】1.2010年,中国医科大学教学改革立项课题《高等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子课题负责人。2.2009年,卫生部课题《中国医药卫生监管体制研究》,课题主持人。3.2008年,中国医科大学本科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立项课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内容整合与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课题主持人。4.2006年,中国医科大学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立项课题“人文哲学社会科学对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课题主持人。5.2005年,沈阳市统战理论研究重点课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统一战线”,课题主持人。6.2005年,辽宁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滚动立项课题《高素质教育创新人才研究》,参加者。7.2004年,辽宁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滚动立项课题《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研究》,参加者。8.2002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20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辽宁卷)》,参加者,承担《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子课题执笔的科研任务。9.2001年,辽宁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滚动立项课题《高素质创新型管理人才研究》,参加者。10.2000年,辽宁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滚动立项课题《高素质医学创新人才研究》,参加者。11.1999年,辽宁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滚动立项课题《高素质创新人才研究》,参加者。12.1998年,辽宁省教委立项课题“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研究”,课题主持人。【主要科研成果】(一)期刊论文 1.《两次思想解放运动与两次伟大飞跃:关于延安整风运动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共同点比较研究的再思考》,《学理论》,2011年4月(上),第一作者;2.《关于公立医院改革中信息公开监管制度构建的探讨》,《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第3期,第一作者;3.《论张闻天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开拓性贡献》,《理论界》,2006年第4期 ,独立完成;4.《大学人文教育与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第7期 , 第一作者;5.《科技人才原始创新能力培养对策的探讨》,《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第7期,独立完成;6.《关于基层统战工作的若干思考》,《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第二作者;7.《浅谈〈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中的“五个结合”》,《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第3期,独立完成;8.《中共两次历史转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1期,独立完成;9.《论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5期,独立完成;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传承关系比较》,《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 独立完成;11.《全球化时代中国管理教育面临的挑战及改革对策》,《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独立完成;12.《抗战时期党的政策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3期,第二作者。(二)著作 1.《20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辽宁卷)》,参编,白山出版社, 2002年12月第1版;2.《高素质创新人才研究》,编委,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第1版。3.《高素质医学创新人才研究》,副主编,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1年3月第1版;4.《高素质创新型管理人才研究》,副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2年2月第1版;5.《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研究》,副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5年2月第1版;6.《高素质教育创新人才研究》,副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6年4月第1版;7.《高素质文化创新人才研究》,主编(5/5),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三)教材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成人高等教育护理学专业系列教材,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8月版; 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参编,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2版。【获奖情况】(一)综合获奖 2009年,推荐的文章《中国共产党对旗帜和道路选择的历史考察》,荣获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典文章推荐活动二等奖。2008年,获“中国医科大学工会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6年,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被评为中国医科大学社会科学部优秀共产党员; 2001年,获“中国医科大学优秀教师”荣誉称号。1999年,获“中国医科大学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二)科研成果获奖 2009年,撰写的论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两次伟大转折》,荣获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暨改革开放30周年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研究征文二等奖;2006年,撰写的论文《人文哲学社会科学对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获第三届辽宁省青年德育工作者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三等奖;2006年,撰写的论文《关于加强中共基层执政能力建设过程中统战工作的若干思考》,获沈阳市2005年度统战理论研究优秀论文三等奖;2004年,参加的《20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辽宁卷)》科研项目,获辽宁省“十五”首批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4年,参编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研究》、《高素质医学创新人才研究》、《高素质创新型管理人才研究》三本著作,获第四次全国人事科研成果一等奖;2003年,撰写的论文《两个先锋队与两个执政基础:论党的性质与党的执政基础的辩证统一关系》,获辽宁省高校学习十六大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03年,撰写的论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旗帜的历史必然性》,获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优秀论文三等奖;2001年,撰写的论文《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演变》,获辽宁省高校“两课”教学研究会第一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01年,撰写的论文《论“三个代表”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获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二等奖;2001年,撰写的论文《建国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与历史贡献》,获辽宁省高校纪念建党80周年优秀论文三等奖(三)教学成果获奖 2003年,参与制作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课件,获中国医科大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大赛优秀奖。2002年,参编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研究》(选修课教材),获2000年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最近,高校教师职称改革指导意见,引起了学术圈的广泛热议和讨论。其中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高校教师写论文有什么用?写那么多论文和专利,没有半点实际用处,都是在灌水,浪费纳税人的金钱。高校教师写论文有什么用?难道真的没用吗?真的没用为什么有越来越多不同领域的新期刊出现,为什么那么多教授仍然在拼命带硕士生和博士生写论文?为什么很多重要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从他们众多论文的某一篇论文中产生的?论文,作为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不会被取消和改变的,也是存在一定价值的,不能完全否定论文加快促进全世界基础研究发展的重要贡献。高校教师写论文并没有错,错在把论文看得太重,错在把论文与职称高低死死绑定在一起,没有多篇高质量论文,就永远评不上教授,戴不上人才帽子,而完全不看在其他方面做得多好。因此,高校教师,不论愿意和不愿意,都必须要发表论文,而且现在几乎所有211以上的高校,都规定每年必须达到多少科研绩效分,换言之,就是每年最少要发表多少篇论文,否则就会降低职称,从教授变成副教授,从副教授变成讲师,再从讲师变为助教。这种不升反降的职称政策,倒逼每个高校教师要拼尽全力去发表各种能够攒科研绩效分的、大大小小的论文,而不是追求这个论文贡献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这才是论文之所以被诟病的主要原因。以前俺的研究生导师说过一句话:“自己发表的论文,自己都不想多看几眼,这样的论文还能叫做论文吗?”因此,高校教师论文和专利数量多,并不一定就是灌水,而是一种严厉科研考核下的无奈之举。
肯定是不符合标准的。不过陈好这事好像是乌龙事件,陈好工作室发文表示这是中戏官网操作失误才导致她在正教授一栏,她本人没有参与过评选。
我觉得很合理,不能让论文成为单一的衡量标准,我们应该容许更加多维的衡量标准。
想成为教授得先成为高校教师。高校教师的条件是:学历学位硕士毕业生(不是在职硕士)在某个专业有建树。有某大学招聘的机会。由高校教师升为教授的过程---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每升一格都要考职称外语计算机要发表在正式学术刊物上的论文要和评委“打招呼”还要“论资排辈”晋副教授没有特殊贡献,需要10年以上。教授要有著述,要在国内外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要有科研项目,要筹划科研经费----很难的。从助教到教授讲课是有课时量的,学生要给老师“打分”身边的同事要对你“测评”人际关系也很重要。
问这话的一定不是高校教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和自然科学项目退休后都可以申报,为什么不可以发表文章?你自己出版面费或由课题支付,别人管你这些闲事干嘛?发表文章如同你去超市花钱买东西或休闲消费一样,只要你高兴就行。只是你发表的文章没多大意义了。退休后已经没有科研任务,除非所在的学校有科研奖励,发表文章搞点奖金。
退休后是可以发表的,可能性要根据你的论文内容而定。国家对发表论文并没有年龄的限制。论文就是自己的研究成果,只要符合国家政策,只要符合杂志期刊的发表条件,就可以发表。期刊一般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核心期刊,是指在某学科领域中最能反映该学科的学术水平,信息量大,利用率高,受到普遍重视的权威性期刊。
可以以本人身份发表论文
不一定,条件落后的地区,教师评职称不一定要发表论文。
区别是非常大的。因为两种教授的工资差距是一倍的,两种教授的人员比例差的十几倍,他们所掌握的技能是不太一样的,他们的知名度也是不太一样的。
近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一则通知,针对“高校SCI论文指标使用”提出了10条意见,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中三点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我们简单称之为“三不”,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职称(职务)评聘的直接依据和人员聘用的前置条件;不宜将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不可直接一句SCI论文相关指标对个人和院系进行奖励。我觉得这既是对近年来高校种种论文造假的回应,也是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把论文发的一些论文高产大户的一些警示。
很长时间以来,高校在职称(职务)评聘,学生毕业,学位获得,对高校院系和个人的而奖励中将论文指标看得过重,导致很多人为了发表论文不惜抄袭造假,论文从学术走向功利。形成一种怪现状:研究做得好,不如论文发得多。高校教授们屡屡爆出论文造假的丑闻,教育部这次出手整治也应该算是顺应人心了。
作为一个小学老师,SCI论文这种高大上的东西自然是我等不敢企及的,但是论文却是非有不可的东西,因为没有论文,你就评不了职称,所以对中小学老师来说,每个老师都是需要发表论文的,而且发表论文的刊物等级直接跟职称评聘挂钩,省级刊物国家级刊物都是有对应的分值的。
以我们县区中小学高级职称评聘而言,有几个硬性的条件,首先是你要有县区级以上的荣誉,比如优秀老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什么的,其次是必须有省级以上刊物的论文发表,当然还有什么示范引领,优质课,指导学生等等方面的要求。论文作为评聘的一项重要指标列入其中。
作为老师,如果搞教学研究,把自己的教育心得整理发表,当然是极好的,也能够说明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但是每个老师都能够搞研究吗?每个老师都有发表论文的水平吗?事实上不管你有没有成果,不管你有没有发表论文的水平,你都必须发表,因为没有论文发表,你就不能评聘职称。
这就很矛盾了,一方面没有那个能力和水平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一方面又必须要有这个论文才能晋升职称,怎么办呢?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其实并不必担心,现在的论文发表可以说已经有相当成熟的产业链了,哪个老师的微信中还没有那么几个论文代发的“朋友”呢?明码标价,省级刊物的一般七八百,国家级的就要贵一点了,1200元左右,当然,具体的也还要看这刊物的影响力。只要你交钱,其他一切自然帮你搞定,你只需要在家里安心等待,一两个月,一本有你的大名论文的省级刊物就会邮寄到你的手中。
当然,这个刊物你以前可能听都没听说过,不过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在万方,知网,维普能够检索,职称评聘时候能够加分就行了。这样的刊物外面基本上是看不到的,也就是说,它们就是为了职称评聘而诞生的,这样的“论文”能有多大作用?能表现什么教育教学水平?
这样的“论文”唯一的作用只怕就是养活了那些野鸡的出版社吧,只要搞一个省级的刊号,剩下的就是发发广告,坐等收钱了。为了评聘职称,我去年也发了一篇省级刊物的论文,一篇800元,你甚至都不知道论文题目是什么,只需要提供自己的工作单位,姓名就可以了,没办法,没有这个还真的评不上。
教育部取消SCI论文作为高校职称评聘中的依据,那么,中小学老师职称评聘中的论文什么时候能够取消呢?这是一线老师都很关心的事。
在大学老师的级别有很多,尤其是经历过大学的学生,一定了解过各个老师的经历以及他们目前的职称,因为想要去大学当老师要求特别的高,在学历方面就阻止了很多人,而且还要找到对口专业的教师进行讲解,才能够有可能成为高校的老师。在高校成为老师之后,就可以慢慢地评级别,达到一定等级之后,就可以授予教授这一职称。
所以说一级教授和四级教授的区别非常的大,四级教授只不过是具有教授授予条件,一级教授就已经是国家院士级别的人物。教授分级这样的举措主要是为了提高科学者的地位,在社会科学当中受到重视,而且鼓励这些科学者做出更好的成绩,能够通过评职称来体现一个人的能力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