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nasa的论文发表在哪里

nasa的论文发表在哪里

发布时间:

nasa的论文发表在哪里

网页链接

直接进入NASA官网上下载,里面有很多的公开数据集:

[藻类跑道数据集] [CFRP复合材料数据集] [铣削数据集] [轴承数据集] [电池数据集] [涡轮风扇发动机退化模拟数据集] [PHM08挑战数据集] [IGBT加速老化数据集] [投石机 ] 数据集] [FEMTO轴承数据组] [随机电池使用数据组] [电容器电应力数据组] [MOSFET热过应时老化数据组] [电容器电应力数据组 - 2] [HIRF电池数据组] [小卫星电源仿真数据集]

而且每个数据集都有相应的学术论文

如果懂点英文可以自己下载,日期自己选择没有限制,分辨率及各种角度的图片都会有!

1984年12月27日,一个陨石猎人(满地球到处跑找陨石的人)组织在南极阿伦山发现了一块重1.93公斤的陨石。这是一块石陨石,来自火星,约40亿年前降临地球,科学家们将其编号为ALH84001。 ALH84001陨石 (图片出自NASA) 之后,人们将它送到夏威夷大学进行分析研究。 1996年8月6日,NASA科学家大卫·麦凯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宣称他在这块陨石中发现了火星生命的踪迹。 这是有史以来人类第一次发现外星生物的直接证据!当时的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还为此在电视上发表了官方重要公告。 克林顿总统宣布火星陨石中的重大发现 不过不要激动,这里所说的「踪迹」并不是外星人的脚印,也不是头盖骨,只是一些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微生物和痕迹。 当人们发现所谓的「火星生命」的颜值只是如下图所示的水准后,纷纷表示自己被标题党吭了,没几天就再没人提这事儿了。 电子隧道显微镜下的火星微生物痕迹(图片引自NASA) 可是,虽然有争议,这确实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儿啊喂! 如果最终证实这确实是生物的痕迹,这一天就是「星际生命元年」的开端啊! 啊喂! 还有人在听我讲么? 果然,哪怕是外星生物,吸引眼球也得拼颜值啊……

nasa发表的论文

NASA计划2029年发射“达芬奇”号探索金星

NASA计划2029年发射“达芬奇”号探索金星,探测器将在离金星地表约67公里时展开科学观测,并在约1小时下降过程中,于地表上方约30,500米处拍摄数百张图像。NASA计划2029年发射“达芬奇”号探索金星。

NASA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在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给出了有关该机构的金星深层大气惰性气体、化学和成像调查(DAVINCI)任务的新细节。据悉,该任务将在2031年中期通过金星的分层大气下降到该星球的表面。DAVINCI是首个使用航天器飞越和下降探测器来研究金星的任务。

DAVINCI是一个飞行分析化学实验室,它将首次测量金星巨大的大气-气候系统的关键方面,其中许多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一直是金星的测量目标。另外,它还将首次提供金星山地高原的下降成像,同时还将以轨道上不可能的尺度绘制其岩石成分和表面浮雕。

这项任务支持对少量存在的未被发现的气体和最深的大气层的测量,包括氢同位素的关键比率--水的组成部分,这有助于揭示水的历史,无论是液态水海洋还是早期大气层内的蒸汽。

据了解,该任务的载体、中继和成像航天器(CRIS)有两个机载仪器,它们将在飞越金星期间研究该行星的云层并绘制其高地区域。此外,该任务还将投放一个小型下降探测器,该探测器有五个仪器,它们将在下降到地狱般的`金星表面时以极高的精度提供一系列新的测量。

发表《Planetary Science Journal》上的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DAVINCI首席研究员Jim Garvin说道:“这组化学、环境和下降成像数据将描绘出金星的分层大气及它如何跟Alpha Regio山区的表面互动,该地区面积是德克萨斯州的两倍。

这些测量将使我们能评估大气的历史方面以及探测表面的特殊岩石类型如花岗岩,与此同时还可以寻找能告诉我们侵蚀或其他形成过程的提示性景观特征。”

DAVINCI将利用三个金星重力辅助,其通过利用行星的重力来改变CRIS飞行系统的速度和/或方向来节省燃料。前两次重力辅助将为CRIS飞越金星做好准备,从而在紫外线和近红外光中进行遥感,以此来获得超60吉比特的关于大气和表面的新数据。第三次金星引力辅助则将为航天器做准备,从而释放探测器以使其进入、下降、进行科学研究和着陆并向地球进行后续传输。

第一次飞越金星将在发射后6个半月并将花两年时间使探测器进入位置,这样其可以在“正午”的理想照明下进入Alpha Regio的大气层,目的是以328英尺(100米)到比一米更细的尺度测量金星的景观。这样的比例可以无需着陆的情况下对金星的山区进行着陆器式的地质研究。

一旦CRIS系统离金星约两天的距离,探测器的飞行系统就将会被释放,与此同时安全地将直径三英尺(一米)的钛制探测器包裹在里面。探测器将在离地表约75英里(120公里)处开始跟金星上层大气互动。科学探测器将在离地表约42英里(67公里)处抛出其隔热罩后开始科学观测。

随着隔热罩的释放,探测器的进气口将摄取大气中的气体样本并进行详细的化学测量,这就像好奇号探测器在火星上进行的那种测量。在其一小时的下降过程中,该探测器还将在其出现在距离当地表面约10万英尺(30,500米)的云层下时获得数百张图像。

来自戈达德的副首席研究员Stephanie Getty说道:“探测器将在Alpha Regio山区着陆,但着陆后不需要操作,这是因为所有需要的科学数据都将在到达地表前拍摄。如果我们以约25英里/小时(12米/秒)的速度挺过着陆,那么在理想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在表面上有长达17-18分钟的操作。”

DAVINCI暂定于2029年6月发射,2031年6月进入金星大气层。

Garvin说道:“以前在金星大气层内的任务都没有像DAVINCI的探测器那样详细地测量化学或环境。此外,以前的金星任务没有在金星磁石高地上空下降,也没有对金星表面进行下降成像。DAVINCI将以Huygens探测器在土卫六所做的工作为基础改进以前的金星原位任务,但要有21世纪的能力和传感器。”

迄今为止,NASA只派过2艘飞船前去拜访金星,我们知道这颗距离太阳第二近的行星地表相当火热,但过去只通过雷完成像,不曾有探测器在下降过程中拍摄金星真面目。再等几年,DAVINCI探测器就会打头阵穿越金星大气层抵达金星表面,最近NASA发布了DAVINCI任务新细节。

未来几年除了要让人类重返月球,NASA与ESA也准备好重返金星。去年6月,NASA宣布将于2028~2030年间发射前往金星的2项新任务,一项名为VERITAS,另一项名为DAVINCI,VERITAS是环绕金星运行的轨道飞行器,将以高清晰细节搭建金星表面并重建3D视图,也会研究金星是否还有活火山活动将水蒸汽释放到大气。

DAVINCI任务则背负重要使命,将携带数种仪器承受极高温度与压力穿越金星大气层,于降落期间吸收金星大气约1小时以收集大气、温度、压力和风速数据,同时拍摄数百张穿越这颗地狱行星过程的照片。

欧洲太空总局(ESA)也宣布将于2031年推出金星任务EnVision,准备带来金星内核到高层大气的整体行星视图。

甚至,连麻省理工学院都推出由私人资金赞助的小型金星生命探测器(Venus Life Finder,VLF),且按照计划会抢先NASA一步、于2023年搭乘火箭实验室电子号火箭前往金星,于3分钟内穿越金星云层探索金星生命。

最近,NASA进一步发布DAVINCI任务细节:发射之后,DAVINCI需花2年时间才能让探测器在理想“正午条件”进入金星大气层,CRIS飞行系统将通过重力辅助改变速度与方向以节省燃料,并在飞越大气期间研究金星云层、搭建高地地图;另外释放带有5个仪器的小型下降探测器进一步降落,负责检测地表特殊岩石类型(如花岗岩)、侵蚀地形景观等。

探测器将在离金星地表约67公里时展开科学观测,并在约1小时下降过程中,于地表上方约30,500米处拍摄数百张图像。最终探测器会在Alpha Regio山脉着陆,如果以每秒12米速度着陆还幸运幸存下来,探测器可当地面再进行长达17~18分钟操作。

DAVINCI暂定于2029年6月发射、2031年6月进入金星大气层。此前,NASA最后一个金星专门任务是麦哲伦号,于19 89年抵达金星轨道并于1994年结束。

新论文发布在《行星科学》(Planetary Science)期刊。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将于2029年发射一艘航天器探索金星。探测器计划多次飞越金星,并穿越环境恶劣的金星大气层抵达金星表面。

金星大气层对航天器来说很不友好,下降过程堪称地狱般的存在。这项名为“达芬奇”(DAVINCI)号的金星探测任务将探索金星大气层深处稀有气体、具体化学成分并拍摄照片,将是人类第一个通过飞越和降落来探索金星的航天任务。

“达芬奇”号任务预计将探索金星各层大气,并在2031年6月抵达金星表面。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科学家们一直渴望获得金星数据。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达芬奇号”任务能够捕捉到关于金星的详实探测数据,此前,NASA只有两项任务造访过金星,分别是1978年发射升空的“先驱者”号和90年代初发射升空的“麦哲伦”号。

“达芬奇”号宇宙飞船实质上是一个飞行化学实验室,它可以测量金星不同的大气层和气候组成,并在下降过程中拍摄关于金星高地的第一张俯瞰图像。“达芬奇号”任务的仪器计划绘制金星表面的地图,并探测金星像山一样的高地分布。

NASA科学家称,金星上这些被称为“镶嵌地块”(tesserae)的特征与地球上的大陆类似,这意味着金星可能有板块构造。

位于美国马里兰州格林贝尔特的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达芬奇任务首席研究员吉姆·加文(Jim Garvin)在一份声明中说:“有关化学成分、环境和下降成像数据的组合将描绘出金星各层大气的画面,并说明金星大气如何与阿尔法雷吉奥山脉的表面相互作用。阿尔法雷吉奥山脉的面积是得克萨斯州的两倍。”

“这些探测任务将使我们能够评估金星大气的演化进程,并在金星表面检测花岗岩等特殊岩石类型,同时寻找可以告诉我们侵蚀或其他形成过程在金星表面造就的景观特征。”

“达芬奇”号任务还将通过测量金星大气层最深处气体和水的组成来调查金星过去是否存在过海洋。金星可能是我们太阳系中第一个宜居世界,科学家推测金星此前存在与地球相似的海洋和气候;但期间发生了一些事情,使金星变成一个温度高到足以融化铅的行星。

根据2019年的一项研究,在一次事件引发气候剧烈变化之前,金星可能在几十亿年的时间中温度稳定,还有液态水的存在。这项研究的作者是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科学研究所的物理科学家迈克尔·韦(Michael Way),他曾在2016年与人合作研究过金星史前气候和海洋。

现在的金星几乎是一个死星,其有毒大气层比地球厚90倍,表面温度能达到462摄氏度。

由于“达芬奇”号任务将多次飞越金星,航天器会使用两台仪器来研究大气层,并从轨道上绘制出关于金星高地的地图。然后,航天器将释放一个携带5个仪器的下降探测器,一路抵达金星表面。

下降过程持续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探测器将使用隔热罩保护自身安全。当抵达距离金星表面约67公里的高度时,探测器将丢弃隔热罩,并对大气气体进行采样和分析。下降探测器穿过金星表面30500米厚的高空云层后,还会拍摄数百张照片。

戈达德副首席研究员斯蒂芬妮·盖蒂(Stephanie Getty)在一份声明中说:“探测器将在阿尔法雷吉奥山脉着陆,但着陆后不再需要继续运行,因为所有需要的科学数据将在到达金星表面之前完成采集。”“如果我们能以每秒11米的速度着陆,理想条件下探测器能够在金星表面运行17到18分钟的时间。”

NASA天文学家发现两个超级地球

NASA天文学家发现两个超级地球,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其“苔丝”(TESS)任务发现两个可能含有岩石矿物的“新世界”,这两颗超级地球距离地球非常地近,NASA天文学家发现两个超级地球。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宣布,其“苔丝”(TESS)任务发现两个可能含有岩石矿物的“新世界”,它们围绕着靠近我们的宇宙邻居恒星——红矮星HD 260655运行,距离地球只有33光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接近我们的多行星系统之一。科学家可借助此次发现了解系外行星的组成,并评估它们的大气层,为人们寻找外星生命提供重要线索。

这两颗新发现的系外行星被称为“超级地球”——比地球大,但比冰巨星小。它们绕着一颗名为HD 260655的冰冷红矮星运行。行星HD 260655 b的大小是地球的1.2倍,质量约为地球的两倍,每2.8天绕恒星一周。而行星HD 260655 c的大小是地球的1.5倍,质量是地球的3倍,每5.7天绕恒星一周。研究人员表示,根据大小、质量和密度数据,它们很可能是岩石行星。

这两颗行星的温度都难以维持生命的存在。B行星的温度约435℃,C行星的温度约284℃。实际温度取决于可能存在的大气及其性质。

尽管如此,发现这些行星的科学团队表示,它们非常值得进一步研究。它们距离我们相对较近,它们围绕的恒星虽然比地球围绕的太阳小,但却是同类中最亮的。这些及其他因素提高了韦布望远镜,甚至哈勃太空望远镜从穿过这些行星大气层的恒星光中捕捉数据的可能性。分析这种恒星光的`光谱,可以揭示大气中有哪些分子。

研究小组表示,在迄今为止发现的所有类地系外行星中,这两颗行星的大气特征都位居前10,这使它们与最著名的行星系统之一归为同一类别:围绕名为TRAPPIST-1的恒星的7颗相当于地球大小的行星。TRAPPIST-1和其他几颗岩石系外行星已经在韦布望远镜的观测目标列表中。

麻省理工学院卡夫利天体物理和空间研究所的天文学家米歇尔·库尼莫托说:“这些行星周围有富含挥发性物质的大气层吗?有水或碳基物种的迹象吗?这些行星是进行这些探索的绝佳试验台。”

到目前为止,银河系中已经确认了5000多颗系外行星,天体生物学家对寻找地球、金星和火星等陆地或岩石世界非常感兴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所以寻找在大小和组成上与地球相似的行星是寻找银河系其他生命家园的首要标准之一。

“有许多行星系统拥有五六颗行星。”麻省理工学院卡夫利天体物理和空间研究所的天体物理学家阿维·施波勒说,“乐观地想,希望我们能发现更多,并且其中一个行星可能是宜居的。”

该团队在美国天文学会第240届会议上公布了他们的发现。相关论文已发表于科学期刊《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上。

长时间以来,人类对“超级地球”的探索还是不少。当然,有部分的原因是存在,人类未来可以移居到“其他天体”的问题上。

很多人应该也知道,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已经是“有目共睹”了,虽然近些年来,也加大了对地球的保护。

但是,地球的破坏产生的连锁效应已经出现了。例如:全球变暖导致地球极端性气候不断增加,无论是高温,降雨,风暴等等都是在全球发展。并且表现出来的频率,严重程度等等,都在加大之中。所以,寻找“超级地球”也成为了未来目标之一。

这不,美国宇航局(NASA)又宣布了关于超级地球的消息了。

NASA发现“双超级地球”

根据科技日报指出,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其“苔丝”(TESS)任务发现两个可能含有岩石矿物的“新世界”,并且,这两颗超级地球距离地球非常地近,仅33光年,这可以说让不少人看到了“希望之光”。

按照公布的数据来看,这两颗“超级地球”比地球大,但比冰巨星小,其中一颗名叫“HD 260655”,还有一颗叫“HD 260655 c”。

按照公布的情况来看,我们只能说一般。行星HD 260655 b的大小是地球的1.2倍,质量约为地球的两倍,每2.8天绕恒星一周。而行星HD 260655 c的大小是地球的1.5倍,质量是地球的3倍,每5.7天绕恒星一周。

所以,按照NASA研究人员指出,根据大小、质量和密度数据,它们很可能是岩石行星,这就是基本的情况。

那人类移居有希望吗?

对于地外天体来说或者说超级地球来说,人类已经发现的非常多颗了。但是始终没有找到一颗适合人类居住的天体。那这次NASA发现的“双超级地球”有移居希望吗?

首先我们可以说,其实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地球”,并不是人类的唯一考察范围,还有就是人类能否发现一些关于地外生命的足迹。

如果找到地外生命可以居住的天体,那么人类可能就会直接找到“第二地球”,所以。这次发现对人类来说,非常地重要。但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可能性基本没有,为什么呢?因为这两颗天体的温度太高了。

根本没有办法维持生存的可能性。当然这里率先要强调一下,那就是在人类进行对地外生命天体探索的时候,适不适合人类居住,主要是根据地球生命的基础来说明的,如果地外天体的生命体与地球生命不一样,那么我们也就很难发现了。

而这两颗天体按照我们现有的地球生命来讲,的确是难以生存或维持的,为什么呢?

因为温度不适合生存。B行星的温度约435℃,C行星的温度约为284℃。实际温度取决于可能存在的大气及其性质。所以,从这个温度来看,地球生命完全没有办法在上面生存,上去瞬间都可能成为“焦人”了。

不过,大家也不用太过于悲观,其实在银河系中,人类已经确认了5000多颗系外行星。根据麻省理工学院卡夫利天体物理和空间研究所的天体物理学家阿维·施波勒表示,乐观地想,有许多行星系统拥有五六颗行星。

希望我们能发现更多,并且其中一个行星可能是宜居的。所以,或许人类已经找到了适合人类居住的天体,只不过我们还没有具体发现罢了,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人类虽然在不断寻找适合居住的“第二地球”,但是整体上来说,人类如果不先进行对地球的保护的话,那么未来就算是人类寻找到了第二地球,也可能难以去。

因为地球的“恶化程度”可能相当高了。所以,人类需要先进行对地球的保护之后,可能才有希望移居。包括我们说的火星移民,这就是人类“第二地球”,算是近在咫尺了,但是在进入火星之前,要改造好了才行。

按照中国科学家欧阳自远透露,要把火星改造为人类适宜需要100年到200年。而在这100年到200年的时间之中,我们需要将地球的生态系统维护好了,才有这个可能。

如果持续下去,或许等不到100年到200年,地球就不适合人类居住了。所以,加大对地球的保护,是人类最为关键的问题,然后再考虑移居其他天体的问题。

据美国天文学会第240次会议发布的论文,美国宇航局(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调查卫星”(TESS)发现了距离地球仅33光年的一个行星系统,两个“超级地球”围绕一颗矮恒星运行。天文学家表示,这两个行星可能为寻找外星生命提供重要线索。

据报道,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调查卫星” 是一项由麻省理工学院领导的任务,旨在观察最近和最亮的恒星,并检测可能发出行星经过信号的周期性光斑。

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调查卫星” 。

2021年10月,麻省理工学院TESS科学小组的成员邦本(Michelle Kunimoto)在监测卫星传入的数据时,注意到来自HD 260655号恒星的一对星光周期性骤降。她通过任务的科学检测管道进行检测,这些信号很快就被归类为两个被标记为“潜在行星”的物体。

自1998年以来,夏威夷凯克天文台的高分辨率埃切尔光谱仪(HIRES)一直在监测这颗恒星,研究人员能够获得该调查的公开数据。

大约半年后,研究人员确认了HD 260655周围有两颗行星的存在。

研究人员确认了HD 260655周围有两颗行星的存在。

他们确定,被称为HD 260655b的内行星每2.8天围绕恒星运行一次,其大小约为地球的1.2倍。

第二颗外行星,HD 260655c,每5.7天绕行一次,是地球的1.5倍。

他们发现内行星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两倍,密度略大于地球,而外行星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三倍,但密度稍小。天文学家说,根据它们的密度,这两颗行星都可能是陆生的,或者说是岩石的成分。

麻省理工学院Kavli天体物理学和空间研究所的天体物理学家阿维(Avi Shporer)表示,尽管HD 260655号恒星比我们的太阳更冷更暗,但行星与红矮星的距离很近,这意味着这些世界对于生命来说会太热。

HD 260655b的平均温度为华氏816度(摄氏435度),而HD 260655c则比较温和,但仍然是火热的华氏543度(摄氏284度)。

然而,科学家们对这个系统感到兴奋,因为其恒星的距离和亮度将使他们能够更仔细地观察行星的属性和它们可能拥有的任何大气层的迹象,可能为寻找外星生命提供重要线索。

据悉,到目前为止,在我们的银河系中已经确认了5000多颗系外行星,专家们对找到像地球、金星和火星这样的陆地,或岩石世界特别感兴趣。

nasa发表论文

NASA天文学家发现两个超级地球

NASA天文学家发现两个超级地球,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其“苔丝”(TESS)任务发现两个可能含有岩石矿物的“新世界”,这两颗超级地球距离地球非常地近,NASA天文学家发现两个超级地球。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宣布,其“苔丝”(TESS)任务发现两个可能含有岩石矿物的“新世界”,它们围绕着靠近我们的宇宙邻居恒星——红矮星HD 260655运行,距离地球只有33光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接近我们的多行星系统之一。科学家可借助此次发现了解系外行星的组成,并评估它们的大气层,为人们寻找外星生命提供重要线索。

这两颗新发现的系外行星被称为“超级地球”——比地球大,但比冰巨星小。它们绕着一颗名为HD 260655的冰冷红矮星运行。行星HD 260655 b的大小是地球的1.2倍,质量约为地球的两倍,每2.8天绕恒星一周。而行星HD 260655 c的大小是地球的1.5倍,质量是地球的3倍,每5.7天绕恒星一周。研究人员表示,根据大小、质量和密度数据,它们很可能是岩石行星。

这两颗行星的温度都难以维持生命的存在。B行星的温度约435℃,C行星的温度约284℃。实际温度取决于可能存在的大气及其性质。

尽管如此,发现这些行星的科学团队表示,它们非常值得进一步研究。它们距离我们相对较近,它们围绕的恒星虽然比地球围绕的太阳小,但却是同类中最亮的。这些及其他因素提高了韦布望远镜,甚至哈勃太空望远镜从穿过这些行星大气层的恒星光中捕捉数据的可能性。分析这种恒星光的`光谱,可以揭示大气中有哪些分子。

研究小组表示,在迄今为止发现的所有类地系外行星中,这两颗行星的大气特征都位居前10,这使它们与最著名的行星系统之一归为同一类别:围绕名为TRAPPIST-1的恒星的7颗相当于地球大小的行星。TRAPPIST-1和其他几颗岩石系外行星已经在韦布望远镜的观测目标列表中。

麻省理工学院卡夫利天体物理和空间研究所的天文学家米歇尔·库尼莫托说:“这些行星周围有富含挥发性物质的大气层吗?有水或碳基物种的迹象吗?这些行星是进行这些探索的绝佳试验台。”

到目前为止,银河系中已经确认了5000多颗系外行星,天体生物学家对寻找地球、金星和火星等陆地或岩石世界非常感兴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所以寻找在大小和组成上与地球相似的行星是寻找银河系其他生命家园的首要标准之一。

“有许多行星系统拥有五六颗行星。”麻省理工学院卡夫利天体物理和空间研究所的天体物理学家阿维·施波勒说,“乐观地想,希望我们能发现更多,并且其中一个行星可能是宜居的。”

该团队在美国天文学会第240届会议上公布了他们的发现。相关论文已发表于科学期刊《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上。

长时间以来,人类对“超级地球”的探索还是不少。当然,有部分的原因是存在,人类未来可以移居到“其他天体”的问题上。

很多人应该也知道,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已经是“有目共睹”了,虽然近些年来,也加大了对地球的保护。

但是,地球的破坏产生的连锁效应已经出现了。例如:全球变暖导致地球极端性气候不断增加,无论是高温,降雨,风暴等等都是在全球发展。并且表现出来的频率,严重程度等等,都在加大之中。所以,寻找“超级地球”也成为了未来目标之一。

这不,美国宇航局(NASA)又宣布了关于超级地球的消息了。

NASA发现“双超级地球”

根据科技日报指出,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其“苔丝”(TESS)任务发现两个可能含有岩石矿物的“新世界”,并且,这两颗超级地球距离地球非常地近,仅33光年,这可以说让不少人看到了“希望之光”。

按照公布的数据来看,这两颗“超级地球”比地球大,但比冰巨星小,其中一颗名叫“HD 260655”,还有一颗叫“HD 260655 c”。

按照公布的情况来看,我们只能说一般。行星HD 260655 b的大小是地球的1.2倍,质量约为地球的两倍,每2.8天绕恒星一周。而行星HD 260655 c的大小是地球的1.5倍,质量是地球的3倍,每5.7天绕恒星一周。

所以,按照NASA研究人员指出,根据大小、质量和密度数据,它们很可能是岩石行星,这就是基本的情况。

那人类移居有希望吗?

对于地外天体来说或者说超级地球来说,人类已经发现的非常多颗了。但是始终没有找到一颗适合人类居住的天体。那这次NASA发现的“双超级地球”有移居希望吗?

首先我们可以说,其实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地球”,并不是人类的唯一考察范围,还有就是人类能否发现一些关于地外生命的足迹。

如果找到地外生命可以居住的天体,那么人类可能就会直接找到“第二地球”,所以。这次发现对人类来说,非常地重要。但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可能性基本没有,为什么呢?因为这两颗天体的温度太高了。

根本没有办法维持生存的可能性。当然这里率先要强调一下,那就是在人类进行对地外生命天体探索的时候,适不适合人类居住,主要是根据地球生命的基础来说明的,如果地外天体的生命体与地球生命不一样,那么我们也就很难发现了。

而这两颗天体按照我们现有的地球生命来讲,的确是难以生存或维持的,为什么呢?

因为温度不适合生存。B行星的温度约435℃,C行星的温度约为284℃。实际温度取决于可能存在的大气及其性质。所以,从这个温度来看,地球生命完全没有办法在上面生存,上去瞬间都可能成为“焦人”了。

不过,大家也不用太过于悲观,其实在银河系中,人类已经确认了5000多颗系外行星。根据麻省理工学院卡夫利天体物理和空间研究所的天体物理学家阿维·施波勒表示,乐观地想,有许多行星系统拥有五六颗行星。

希望我们能发现更多,并且其中一个行星可能是宜居的。所以,或许人类已经找到了适合人类居住的天体,只不过我们还没有具体发现罢了,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人类虽然在不断寻找适合居住的“第二地球”,但是整体上来说,人类如果不先进行对地球的保护的话,那么未来就算是人类寻找到了第二地球,也可能难以去。

因为地球的“恶化程度”可能相当高了。所以,人类需要先进行对地球的保护之后,可能才有希望移居。包括我们说的火星移民,这就是人类“第二地球”,算是近在咫尺了,但是在进入火星之前,要改造好了才行。

按照中国科学家欧阳自远透露,要把火星改造为人类适宜需要100年到200年。而在这100年到200年的时间之中,我们需要将地球的生态系统维护好了,才有这个可能。

如果持续下去,或许等不到100年到200年,地球就不适合人类居住了。所以,加大对地球的保护,是人类最为关键的问题,然后再考虑移居其他天体的问题。

据美国天文学会第240次会议发布的论文,美国宇航局(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调查卫星”(TESS)发现了距离地球仅33光年的一个行星系统,两个“超级地球”围绕一颗矮恒星运行。天文学家表示,这两个行星可能为寻找外星生命提供重要线索。

据报道,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调查卫星” 是一项由麻省理工学院领导的任务,旨在观察最近和最亮的恒星,并检测可能发出行星经过信号的周期性光斑。

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调查卫星” 。

2021年10月,麻省理工学院TESS科学小组的成员邦本(Michelle Kunimoto)在监测卫星传入的数据时,注意到来自HD 260655号恒星的一对星光周期性骤降。她通过任务的科学检测管道进行检测,这些信号很快就被归类为两个被标记为“潜在行星”的物体。

自1998年以来,夏威夷凯克天文台的高分辨率埃切尔光谱仪(HIRES)一直在监测这颗恒星,研究人员能够获得该调查的公开数据。

大约半年后,研究人员确认了HD 260655周围有两颗行星的存在。

研究人员确认了HD 260655周围有两颗行星的存在。

他们确定,被称为HD 260655b的内行星每2.8天围绕恒星运行一次,其大小约为地球的1.2倍。

第二颗外行星,HD 260655c,每5.7天绕行一次,是地球的1.5倍。

他们发现内行星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两倍,密度略大于地球,而外行星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三倍,但密度稍小。天文学家说,根据它们的密度,这两颗行星都可能是陆生的,或者说是岩石的成分。

麻省理工学院Kavli天体物理学和空间研究所的天体物理学家阿维(Avi Shporer)表示,尽管HD 260655号恒星比我们的太阳更冷更暗,但行星与红矮星的距离很近,这意味着这些世界对于生命来说会太热。

HD 260655b的平均温度为华氏816度(摄氏435度),而HD 260655c则比较温和,但仍然是火热的华氏543度(摄氏284度)。

然而,科学家们对这个系统感到兴奋,因为其恒星的距离和亮度将使他们能够更仔细地观察行星的属性和它们可能拥有的任何大气层的迹象,可能为寻找外星生命提供重要线索。

据悉,到目前为止,在我们的银河系中已经确认了5000多颗系外行星,专家们对找到像地球、金星和火星这样的陆地,或岩石世界特别感兴趣。

1984年12月27日,一个陨石猎人(满地球到处跑找陨石的人)组织在南极阿伦山发现了一块重1.93公斤的陨石。这是一块石陨石,来自火星,约40亿年前降临地球,科学家们将其编号为ALH84001。 ALH84001陨石 (图片出自NASA) 之后,人们将它送到夏威夷大学进行分析研究。 1996年8月6日,NASA科学家大卫·麦凯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宣称他在这块陨石中发现了火星生命的踪迹。 这是有史以来人类第一次发现外星生物的直接证据!当时的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还为此在电视上发表了官方重要公告。 克林顿总统宣布火星陨石中的重大发现 不过不要激动,这里所说的「踪迹」并不是外星人的脚印,也不是头盖骨,只是一些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微生物和痕迹。 当人们发现所谓的「火星生命」的颜值只是如下图所示的水准后,纷纷表示自己被标题党吭了,没几天就再没人提这事儿了。 电子隧道显微镜下的火星微生物痕迹(图片引自NASA) 可是,虽然有争议,这确实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儿啊喂! 如果最终证实这确实是生物的痕迹,这一天就是「星际生命元年」的开端啊! 啊喂! 还有人在听我讲么? 果然,哪怕是外星生物,吸引眼球也得拼颜值啊……

在哪里论文发表的

发表论文通常只有两种渠道,要么自己投,要么找论文发表机构代投,不管走哪种渠道,最后都是要发表到期刊上的。

期刊,也叫杂志,在上个世纪在出版界曾经是重量级的存在,那个时候互联网还没有兴起,人们阅读文章获取资讯远远没有现在方便,杂志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传播媒介。

但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纸媒已经大大没落了,很多期刊被砍掉了,剩下来的大多数不得不自谋出路,学术期刊更是如此,因为这个受众面是很窄的,基本没法盈利,所以只能靠收取版面费来维持,当然,有国家财政拨款的那种不在这个范围。

我们现在发表学术论文,出于严谨性权威性等原因的考虑,还是要发表到纸质期刊上,编辑会用电子邮箱或者内部的系统来收稿,但不会有一个网络平台有发表论文的资质,即使是知网和万方这样的网站,也只是论文数据库,并不是论文发表平台。

所以发表论文的时候,还是要先去选取目标期刊,然后再找到这本期刊的投稿邮箱,或者是找到靠谱的论文发表机构,由代理进行代投,最后都是发表到纸质期刊上的,见刊后一两个月左右被知网收录,就可以检索到了。

在期刊上发表,需要根据你的专业和要求来选择期刊,比如建筑、经济、医学等等。对论文上网有没有要求,比如知网、万方、维普等。建议在参加评审前1-2年准备好论文。具体以当地评审要求为准。发表论文前一定要查看自己省份对评审论文的要求,各省对论文发表的要求有细微的差别,一般来说文章字数在2000~5000 字左右。每个单位对于评职称都会有相关的文件要求,比如:论文必须发表在国内正规刊物上,有CN刊号和ISSN刊号,或者明确强调需要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录的刊物,这些都是要求。提前搞懂这些要求,才能更好地按照要求去准备论文。要了解清楚时间,这里说的时间,包含:版面时间、见刊时间、上网时间三个。(1)版面时间:每家杂志社都会提前收稿,或者收稿很慢,如果组稿编辑告诉你22年12月版面,1月出刊,则意思就是你的论文会刊登在22年的12月版面上,为什么说这个问题,因为有的用人单位要求论文必须发表在当年内,所以即使它是1月出刊,但是版面在22年12月,也是符合单位评职称要求的;(2)见刊时间:见刊时间就是作者看到论文发表被刊登在杂志里的时间,因为单位在评职称事,都会要求拿上论文发表所在刊物杂志,所以见刊时间很重要;(3)上网时间:上网就是我们说的论文被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龙源等)收录了,上网时间一般在见刊时间1-3个月内,了解这个时间,是因为有的单位对于论文发表的认可,单单见到刊物是不算的,必须要被数据库收录了才能评职称。

论文在哪里发表的

发表论文的平台如下:

1.知网

这里所说的是知网,是清华大学和清华同方共同办的这个数据库。在前些年他也叫中国期刊网,由于后来有人自己建了个网站也叫中国期刊网,自己收录期刊,假李逵装真李逵。玩文字游戏,导致很多作者上当。

所以现在知网对外不称中国期刊网了,就是叫知网。从论文发表来说,知网是最权威的,最有说服力的数据库。

凡是知网收录的期刊,一定是正规的,可以放心大胆的发表的,但是最近这两年知网变得更严格,所以知网收录的期刊发表费用比较贵一些。

2.万方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论文数据库,仅次于知网。其权威性和重要性就等于是一个弱化版的知网,但是也是比较大。

从期刊正规性来说,如果一个期刊,知网不收录,但是万方数据库收录,说明还是比较正规的,虽然不如知网收录的那么正规。但是对于一般单位来说够用。

对于大学这样的单位可能必须要求知网。而对于一些企业单位,只要万方数据库能检索到已经发表的论文,就算不错了。所以,万方数据库也是一个必须参考的标准。

3.维普网

维普网在前些年实际上假刊比较多,比较泛滥,这两年所说期刊审核严格,上面审核严格,但是维普网收录的期刊从正规性和权威性上来说,都是严重不如知网和万方数据库。

对于很多要求不高的单位,或者评一些初级职称的单位,只有维普网收录的期刊还能管点用。稍微严格一些的,就不大灵光了。

发表论文通常只有两种渠道,要么自己投,要么找论文发表机构代投,不管走哪种渠道,最后都是要发表到期刊上的。

期刊,也叫杂志,在上个世纪在出版界曾经是重量级的存在,那个时候互联网还没有兴起,人们阅读文章获取资讯远远没有现在方便,杂志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传播媒介。

但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纸媒已经大大没落了,很多期刊被砍掉了,剩下来的大多数不得不自谋出路,学术期刊更是如此,因为这个受众面是很窄的,基本没法盈利,所以只能靠收取版面费来维持,当然,有国家财政拨款的那种不在这个范围。

我们现在发表学术论文,出于严谨性权威性等原因的考虑,还是要发表到纸质期刊上,编辑会用电子邮箱或者内部的系统来收稿,但不会有一个网络平台有发表论文的资质,即使是知网和万方这样的网站,也只是论文数据库,并不是论文发表平台。

所以发表论文的时候,还是要先去选取目标期刊,然后再找到这本期刊的投稿邮箱,或者是找到靠谱的论文发表机构,由代理进行代投,最后都是发表到纸质期刊上的,见刊后一两个月左右被知网收录,就可以检索到了。

在期刊上发表,需要根据你的专业和要求来选择期刊,比如建筑、经济、医学等等。对论文上网有没有要求,比如知网、万方、维普等。建议在参加评审前1-2年准备好论文。具体以当地评审要求为准。发表论文前一定要查看自己省份对评审论文的要求,各省对论文发表的要求有细微的差别,一般来说文章字数在2000~5000 字左右。每个单位对于评职称都会有相关的文件要求,比如:论文必须发表在国内正规刊物上,有CN刊号和ISSN刊号,或者明确强调需要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录的刊物,这些都是要求。提前搞懂这些要求,才能更好地按照要求去准备论文。要了解清楚时间,这里说的时间,包含:版面时间、见刊时间、上网时间三个。(1)版面时间:每家杂志社都会提前收稿,或者收稿很慢,如果组稿编辑告诉你22年12月版面,1月出刊,则意思就是你的论文会刊登在22年的12月版面上,为什么说这个问题,因为有的用人单位要求论文必须发表在当年内,所以即使它是1月出刊,但是版面在22年12月,也是符合单位评职称要求的;(2)见刊时间:见刊时间就是作者看到论文发表被刊登在杂志里的时间,因为单位在评职称事,都会要求拿上论文发表所在刊物杂志,所以见刊时间很重要;(3)上网时间:上网就是我们说的论文被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龙源等)收录了,上网时间一般在见刊时间1-3个月内,了解这个时间,是因为有的单位对于论文发表的认可,单单见到刊物是不算的,必须要被数据库收录了才能评职称。

  • 索引序列
  • nasa的论文发表在哪里
  • nasa发表的论文
  • nasa发表论文
  • 在哪里论文发表的
  • 论文在哪里发表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