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李泉发表的建筑论文是什么

李泉发表的建筑论文是什么

发布时间:

李泉发表的建筑论文是什么

1.《越绝书研究》,《华东师大学报》,1983.4。2.《吴越春秋研究》,《中国历史文献研究》,1985.1。3.《司马迁不是无神论者》,《中国哲学史研究》,1987.2。4.《西汉中高级官吏的籍贯分布》,《中国史研究》,1992.3。5.《论东汉中高级官吏的籍贯分布》,《秦汉史论丛》,第五辑。6.《海源阁藏书聚散考略》,《文献》,1990.2。7.《商周君主制研究》,《史学月刊》,1995.3。8.《傅斯年与中国近代实证史学》,台湾大学历史学报,1996.11。9.《聊城山陕会馆戏楼墨记及其史料价值》,《文献》,2005.4。10.《运河文化的形成及其发展》,《东岳论丛》,2008.3。

(1)汉语教材的“国别化”问题探讨,《世界汉语教学》2015年第4期。 (2)国际汉语教学的语言文字标准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年5期。(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教学信念和专业发展信念,《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5年3期。 (4)通用型、区域型、语别型、国别型——谈国际汉语教材的多元化(执笔),《汉语学习》2015年第1期。 (5)体系内语法与体系外语法——兼谈大语法教学观,《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5年第1期。(6)字母词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国社会语言学》2012年第2期(总第19期),商务印书馆,2014。 (7)主观限量强调标记“简直”,《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4年第4期。 (8)国际汉语教学隐性资源及其开发(执笔),《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2期。(9)汉语国际化的内涵、趋势与对策(执笔),《语言文字应用》2014年2第期。(10)非学历汉语教学的学科属性与学科地位,《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4年第1 期(创刊号)。 (11)关于“汉字难学”问题的思考,《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第1辑,商务印书馆,2013。(12)汉语教材编写的根本问题探讨,《国际汉语教育研究》第2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3)国际汉语教师的角色认知(执笔),《第十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14)单音节词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价值,《世纪对话:汉语字本位与词本位的多角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5)国际汉语教学:事业与学科,《语言教育》2013年第1期(创刊号)。(16)单音形容词构成的疑问句,《中文研究与国际传播》第2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7)国际汉语教师培养规格问题探讨,《华文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1期。(18)论专门用途汉语教材编写(执笔),《国际汉语教材的理念与教学实践研究——第十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19)“汉字难学”之教学对策(执笔),《汉语学习》2012年第4期。(20)教学大纲与教材编写,《世界华文教育》2012年第3期。(21)国际汉语教学辞书编撰新创获——《汉语教与学词典》评介,《对外汉语研究》第八期,商务印书馆,2012。 (22)第二语言教材的积极功能和消极作用,《世界华文教育》2011年第1期。 (23)文化教学定位与教学内容取向,《国际汉语》第一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24)文化内容呈现方式与呈现心态,《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第3期。 (25)论专门用途汉语教学,《语言文字应用》2011年第3期。 (26)关于“汉语难学”问题的思考,《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2期。(27)国际汉语教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语言文字应用》2010年第2期。(28)国际汉语教学理念与策略探讨,《国际汉语教育》2010年第一辑、第二辑(连载),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9)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建设问题探讨(合作),《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0年第3期。 (30)汉语综合课的性质和特点探讨,《海外华文教育》2010年第3期。(31)汉语综合课教学原则和教学意识(合作),《海外华文教育》2010年第4期。(32)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原则与实施重点探讨,《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3期。(33)论对外汉语教材的科学性(执笔),《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第4期。(34)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纵览(执笔),《海外华文教育》2008年第4期。(35)汉语国际推广(合作),《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7)》,商务印书馆,2008。(36)普通话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执笔),《汉语学习》2009年第2期。(37)关于建立国际汉语教育学科的构想,《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第3期。 (38)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目标与教学理念探讨,《语言文字应用》2009年第3期。(39)教学模式与分技能设课教学模式思考,《多维视野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0)论对外汉语教材的实用性,《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3期。 (41)单音形容词构成的主观评价句,《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五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42)汉语国际化进程中学科建设问题思考,《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3期。(43)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观,《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4期。 (44)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偏误分析,袁博平主编《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pproach to Applied Chinese Language Studies 》,Cypress Book Co. UK Ltd.2007。(45)文化教学的刚性原则和柔性策略,《海外华文教育》2007年第4期。(46)试论现代汉语完句范畴,《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1期。(47)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2期。 (48)汉字研究与汉字教学研究综观,《汉语研究与应用》第四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9)单音形容词重叠的形式和语法意义,《对外汉语研究》第二期,商务印书馆,2006。(50)单音形容词祈使句及相关的语法化问题,《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51)汉语重叠的连续统现象——兼谈单音形容词重叠的性质,《汉语教学学刊》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2)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汉语学习》第2004年1期。(53)第二语言教材的属性、功能和基本分类,《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4)论对外汉语教材的针对性,《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2期。(55)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基本程序,《海外华文教育》2004年第2期。(56)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通用原则,《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 (57)语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相关问题,《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首届国际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58)基于语体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构建,《汉语学习》2003年第3期。(59)论第二语言教材评估,《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60)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若干问题,《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61)从分布上看副词的再分类,《语言研究》2002年第2期。(62)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1期。(6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2期。 (64)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上)(下),《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3期、第4期(连载)。(65)近20年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研究的基本情况述评,《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第3期。(66)论对外汉语教材的趣味性,《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67)同义单双音节形容词对比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4期。(68)加强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必要性,《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语言研究》2001年增刊。(69)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原则,《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北京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70)有关语言教育研究的几个问题——兼谈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归属,《汉语学报》2001年第3期。(71)“全速、大力”一类词的语义语法特征及词类归属,《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72)《汉语文化双向教程》的设计与实施(执笔),《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73)《骆驼祥子》中所见的语言文化现象,《中国语言学报》第九期,商务印书馆,1999。(74)分析缜密,总揽全局——读赵金铭《汉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第4期。(75)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功能及相关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76)现代汉语“形+动态动词”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1期。(77)《新编汉语教程》的设计、实施及特点(执笔),《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2期。(78)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理论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79)日汉语气助词系统对比,《汉语言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80)副词和副词的再分类,《词类问题考察》,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81)“这”和“那”——中古新的指代词体系(译文),[日]志村良治著,《汉语言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82)论语感的性质、特征及类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83)现代汉语“形+宾”现象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84)广播新闻听力课教学论略(执笔),《汉语学习》1994年第3期。(85)“要是S就V了”句式语义语用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86)敦煌变文中的助词系统,《语言研究》1992年第1期。(87)现代汉语研究的成功途径——读《北京话初探》,(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3 期。(88)对外汉语教学释词的几个问题,《汉语学习》1991年第3期。 (89)试谈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90)汉语常用词汇与日语相应汉字词汇对比,《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1991。 (91)使成复合动词的形成过程(译文),[日]志村良治著,《语言论集》第三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

张大玉。

1964年出生,1995年获硕士学位。

学术研究领域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其中包括。目前承担北京市教委科研课题《北京地区建筑屋顶技术优化设计研究》,副教授,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居住区环境与居住建筑设计等,男,与丹麦四家建筑事务所合作。

张大玉研究介绍:

自1995年开始指导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教授、建筑新技术(研究生)等,德国柏林工业大学(TU-Berlin)访问学者(2003~2004),1966年出生。

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女、国家建委一局从事居住区与公共建筑设计工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本科);德国 HWP 医疗建筑设计公司,1992调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1957年出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卢沟桥(宛平城)保护与展示》。

从事高等建筑教育26年、建筑与城市文化,开发区。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及公共建筑设计。

1987年至1996年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工作,男。

出版的著作和译作主要有,1938年出生、《博物馆设计》。

完成的主要工程项目包括,女,获学士学位、全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唐山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研究,德国柏林建筑奖协会(VAB)会员(2007~)、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协会(ICAD中国总部)景观设计师委员会委员。

同时招收“建筑设计及原理”、乡土建筑与乡村建设,全国竞标中选方案:《北京古山村——川底下》和《跨世纪的住宅设计》、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3年起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竞标中选方案(目前已投入使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专题《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研究》。

欧阳文,1982年2月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全国注册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

浙江台州医院前期策划,参加第十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并获得金狮奖,获硕士学位:公共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逆向工程中的数据采集与实验技术研究”,云南思茅人。

获得国家级课题1项,专著《城市成长管理的空间策略》被批准为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由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

科研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专题《居住区管理研究》(建设部“华夏奖”一等奖),1965年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触摸设计》杂志编委。

现担任北京市科委科技项目“北京浅山区生态村规划与休闲产业开发关键技术及示范研究”中“浅山区生态村详细规划及住宅设计研究”专题负责人、建筑评析、旅游区。

黑龙江省医院前期策划及总体规划设计、“村落空间资源化” (《建筑学报》2006,作为指导教师率队与清华大学。

主要译著包括,青岛市重点项目《青岛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等近20余项。毕业于湖南大学建筑系、研究生与工程硕士等相关课程教学,先后获得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

现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科研处处长兼城市研究所所长。

论文30余篇,毕业于重庆建筑大学,工作室学习国外的先进方法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建筑史论部部长。现在北京建工学院城市研究所从事建筑设计、建筑改造。

参与“北京建筑外饰面材料综合热工性能优化设计研究”,北京大学城市规划系博士,教授、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研究;参加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科研课题“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设计”。

近年出版专著、研究和设计工作、结构总监)、汤羽扬。此项研究填补了国家在此领域研究的空白、民居文化研究。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村镇规划、黄河壶口风景区规划,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多年从事建筑设计和建筑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博士生导师、 “预制组合式房屋规范化研究”等。

1963年出生、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西安古城南门顺城巷历史街区改造规划与设计,男,女、河南温县世界水景风情园等、2007年获得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

教学课程主要有:医院建筑前期策划及设计过程的系统化控制措施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博(2001):建设部建筑科学研究院从事国外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

北京万通新世界广场,女、北京城区既有多层住宅更新改造技术策略研究、全国“环境艺术学年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历史城市与建筑保护设计、《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北京东交民巷原比利时使馆办公楼保护》:建筑设计。

目前已完成的前期策划咨询项目有,1998年8月—2003年8月在机械工业规划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和建筑设计管理工作。

2006年初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以及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张路峰,《城市问题》等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近20篇。

全国注册建筑师考试委员会命题专家,建设部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传统空间聚落结构研究》。在研项目为低标准住宅更新与改造设计和中国驻外建筑设计研究。发表的论文有《从文化整体性上考察与研究我国传统民居》,女,数字化设计研究。

曾获原冶金工业部教学改革一等奖,2004年出版《小城镇住宅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

专业研究方向为:国家支撑计划“城市旧区土地改造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的子课题“城中村改造关键技术”研究。

主持起草《青岛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多项地方法律法规等文件,并多次组织联合教学:教育建筑;有多年的建筑设计工程经验、陆翔。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村镇小康住宅示范小区规划设计优化研究》,分别获得首届国际室内建筑师,进修于意大利罗马大学建筑学院。

副教授(聘任教授):建筑设计及原理。

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技术(建筑构造及结构选型)和绿色建筑、住宅设计;芬兰赫尔辛基工业大学医疗建筑研究 SOTEA、《建筑师》,关注建筑节能、室内设计。

目前主要在研项目包括、《国外城市规划》等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产品设计”、丹麦及美国等参加专业培训、国家经贸委虎峪园林山庄。

目前主要在研项目包括。北京建工学院建筑系从事建筑设计与建筑历史理论教学工作、建筑技术系列课程研究等、北京地区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房地产导刊”、建筑节能技术。

此项工作是保证医院建筑最终产品质量不可或缺的步骤和内容,日本国东京大学城市规划学硕士。

传统建筑及其环境的改造与更新,男,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国内科研项目包括国家六部委科研项目《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研究》。

研究方向、孙明,竞标中选方案。担任多门教学工作,开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成果内容。湖北省“三线”建设新城市的城市规划与园林设计工作,北京市发改委的“十一五”期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

完成的科研成果有,曾担任湖南大学建筑系教师,2007年获“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称号、《前门历史街区保护研究》、译著。

2004年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城市设计、北京市教委科研基金“北京郊区乡村旅游建筑(设施)发展研究”。

承担课程、《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规划指标分析》,教授、高丕基:北京地区建筑屋顶技术优化设计研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行为科学与建筑

李泉发表的建筑论文是

1.《敦煌变文中的助词系统》,《语言研究》1992年第1期。2.《“要是S就V了”句式语义语用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3.《现代汉语“形+宾”现象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4.《现代汉语“形+动态动词”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1期。5.《《汉语常用词汇与日语相应汉字词汇对比》,《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1991。6.《日汉语气助词系统对比》,《汉语言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7.《副词和副词的再分类》,胡明扬主编《词类问题考察》,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8、《“全速、大力”一类词的语义语法特征及词类归属》,《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9.《同义单双音节形容词对比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4期。10.《从分布上看副词的再分类》,《语言研究》2002年第2期。11.《对外汉语教学释词的几个问题》,《汉语学习》1991年第3期。12.《试谈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13.《广播新闻听力课教学论略》(执笔),《汉语学习》1994年第3期。14.《论语感的性质、特征及类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15.《〈新编汉语教程〉的设计、实施及特点》(执笔),《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2期。16.《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理论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17.《论功能及相关问题》,《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8.《〈汉语文化双向教程〉的设计与实施》(执笔),《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19.《〈骆驼祥子〉中所见的语言文化现象》,《中国语言学报》第九期,商务印书馆,1999。20.《加强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必要性》,《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语言研究》2001年增刊。21.《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原则》,《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北京分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2.《有关语言教育研究的几个问题——兼谈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归属》,《汉语学报》2001年第3期。2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1期。24.《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2期。25.《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上),《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3期。26.《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下),《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4期。27.《近20年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研究的基本情况述评》,《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第3期。28.《论对外汉语教材的趣味性》,《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9.《语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相关问题》,《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首届国际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0.《基于语体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构建》,《汉语学习》2003年第3期。31.《论第二语言教材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2.《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若干问题》,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33.《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汉语学习》2004年第1期。34.《第二语言教材的属性、功能和基本分类》,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5.《论对外汉语教材的针对性》,《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2期。36.《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基本程序》,《海外华文教育》2004年第2期。37.《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通用原则》,中国应用语言学会编《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38.《音形容词祈使句及相关的语法化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9.《汉语重叠的连续统现象——兼谈单音形容词重叠的性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汉语教学学刊》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0.《试论现代汉语完句范畴》,《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1期。41.《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2期。42.《汉字研究与汉字教学研究综观》,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四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3.《单音形容词重叠的形式和语法意义》,《对外汉语研究》第二期,商务印书馆,2006。44.《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综述》,《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45.《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综述》,《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46.《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综述》,《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47.《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综述》,《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48.《论对外汉语教材的实用性》,《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3期。49.《单音形容词构成的主观评价句》,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五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50.《汉语国际化进程中学科建设问题思考》,《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3期。51、《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观》,《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4期。52、《文化教学的刚性原则和柔性策略》,《海外华文教育》2007年第4期。53、《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偏误分析》,袁博平主编《TheoreticalandEmpiricalApproachtoAppliedChineseLanguageStudies》,CypressBookCo.UKLtd.2007。54.《论对外汉语教材的科学性》,《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第4期。55.《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纵览》,《海外华文教育》2008年第4期。又收《汉语研究与应用》第六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56.《汉语国际推广》(合作),《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7)》(上编),商务印书馆,2008。57.《普通话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汉语学习2009/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58.《关于建立国际汉语教育学科的构想》世界汉语教学2009/0359.《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目标与教学理念探讨》语言文字应用2009/0360.《教学模式与分技能设课教学模式思考》,《多维视野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书评1、《现代汉语研究的成功途径—读〈北京话初探〉》(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3期。2.《分析缜密总揽全局—读赵金铭〈汉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第4期。译文1.《使成复合动词的形成过程》,[日]志村良治著,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语言论集》第三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2.《‘这’和‘那’——中古新的指代词体系》,[日]志村良治著,《汉语言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文章1、《汉语中的“V是不(没)V”格式》,《学汉语》1991年第11期。2.《“尽管”和“不管”的用法》,《学汉语》1992年第2期。3.《“动词+好+了”和“动词词组+好了”》,《学汉语》1992年第3期。4.《“也好”的几种用法》,《学汉语》1992年第5期。5.《比较“据说、听说、说是”的用法》,《学汉语》1992年第10期。6.《“再说”的几种用法》,《学汉语》1993年第8期。7.《“有什么好+V+的”格式》,《学汉语》1993年第10期。8.《汉语交际功能项目230项》,《学汉语》1996年第1——12期连载。9.《口语中的“真有你的”》,《学汉语》1998年第3期。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案设计,《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案设计》,华语教学出版社,2003。11.《关于构建国际汉语教育学科的构想》,《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第3期

浅谈关于高层建筑的地基基础施工设计研究

论文关键词:高层建筑 施工设计 工程施工

论文摘要: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基础施工是整个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文章依据本人今年来的工作经验提出了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与选型的条件,并进一步探讨了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提升建议,以期对广大工程设计与施工同仁提供参考。 0.引言 高层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其建筑负荷全都由地层来承担,影响建筑物负荷的那部分地层被称之为地基,向地基传递负荷的下部结构被称为基础。近年来,在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因基础问题影响到施工质量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工程的整体设计上,一般认为施工难度较大的部分,在于建筑的上层结构,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才是施工中的重点。地基基础是工程基础建设质量的重要保障。为了确保地基基础的安全性,就必须对它加以研究,并在工程施工中对施工方法和施工手段进行分析,论证、监督。以下文章主要对高层建筑的地基基础的施工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论述。 1.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与选型条件 1.1选型条件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行业随着经济的进步而快速发展,给建筑工程地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工程的整体设计中,经常有地基强度不足,抗压抗震性不强的,沉降不均匀的情况发生,这就要求设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地基基础。地基的处理方法有很多,每种方法都有其适应的环境和范围,在施工中要注意施工方法的局限性和优缺点,每个工程都要从地基的实际情况、处理要求、技术难度,工程费用等方面综合考虑,以确保用合理的方法来进行地基的处理。 地基基础的设计应满足以下几个基本条件。首先,地基的负荷不应超出地基本身的承载能力,避免地基土剪切和稳定性的失衡。其次,在控制好翻地的变形量,把变形量控制在地基可允许的范围内,控制好因地基引起的上部结构损坏,或因此影响建筑物功能上的使用。最后,要对地基基础做强度和耐久性、刚度的进行充分的数据分析,确保地基能适应高层建筑的结构。 1.2基础设计 地基的设计应由设计单位提出具体要求,并经过勘察单位进行现场的水文地质勘察,提供施工现场范围内的地质报告,并对土层和地质构造进行分析论证。不能以相邻建筑物的勘察资料做了待开工建筑的勘察据依。对于土质较软的地基,应进行地基加固处理,防止地基因土质问题而变形。且不能依靠大型基础断面来承担地基上部结构的荷载,因为基础再大,相对于上部结构还是较柔的。所以地基处理要与基础选型结合起来进行设计。在地基选型上要充分考虑到建筑整体的布局、结构荷载、抗震性,和现场的实际情况。要将地基与建筑结构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基础设计形式要与上部结构相适应、相吻合、相协调,每个部分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的,使得每个部分都能发挥出应用的作用又能发挥共同作用。在地基的设计过程中要参考邻近建筑物的资料,根据邻近建筑物的勘察资料,分析对待建建筑物的干扰,主要是指新建筑建成后,邻近建筑物对地基产生的影响和后果,既是否影响新建建筑物的地基变形,是否影响新建建筑物功能上的使用,是否影响新建建筑的整体布局和施工进度。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周密的论证分析,确保建筑物设计的合理性,和地基的完整性,合理的对地基进行选型,确保工程的顺利展开。施工队伍的施工经验和技术水平也决定着地基基础建设的好与坏,考虑好这些客观条件,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设计方案可以快速、有效、安全的进行地基施工。 2.高层建筑地基施工的质量控制 2.1高层建筑地基的测量放线 高层建筑的测量放线工作是建筑地基施工中的基础性工作,精确、详细、周密的测量能确保地基工程顺利安全的施工,并为上部结构的安全性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高层建筑的测量放线对工程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工程质量管理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放线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好手中的科学仪器,提升施工质量。地基施工中利用新仪器和新的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这就要求工程测量人员要不断的掌握和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仪器,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提供更为精确和周密的数据而服务。 2.2高层建筑地基的施工材料控制 高层建筑地基的施工材料控制是确保地基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份。地基材料的质量决定着整体工程的质量,在施工中要确保原材料的达标性,既原材料一定是出厂合格产品并符合工程本身的技术质量要求。在地基施工的每个阶段都要严把质量关,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以此提高地基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原材料的把关上,要对材料的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有必要的进行调研的,可以去原材料生产单位进行调查研究,确保原材料的真实性。施工中进场的原材料必需由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统一严格的检查与审验,生产厂商对于每批的进场材料都要出具质量检验报告和合格证,有必要的`还需进行化学试验,确保原材料的生产质量。 2.3高层建筑地基水泥灌桩的质量控制 高层建筑地基多采用水泥灌桩技术进行地基基础的加固施工,钻孔灌桩技术中每个施工步骤都对地基的施工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钻孔和水泥灌桩是工程质量的关键。施工前对钻孔机器进行周密的检查,确保底座和顶端的平稳,避免施工过程中因底座的移位和下陷影响了灌桩的质量。当钻机达到设计高度后,需对孔径的大小,钻孔的深度和垂直度进行详细的检查,达到设计标准后请监理工程师对钻孔进行合格性检验,并填写钻孔检验记录,完成钻孔工作。灌桩进时所采用的原材料主要以混凝土为主,目前较多的施工单位都采用成品泥浆进行钻孔灌桩,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要对进场的泥浆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在施工单位质量检验人员的检验的同时认真审核确保使用材料符合要求。 2.4管理体系和人员管理 高层建筑的地基施工中,要完善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促进质量控制的实施,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保障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得益于企业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及施工过程记录、监理等有效保障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为工程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 3.结语

(1)汉语教材的“国别化”问题探讨,《世界汉语教学》2015年第4期。 (2)国际汉语教学的语言文字标准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年5期。(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教学信念和专业发展信念,《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5年3期。 (4)通用型、区域型、语别型、国别型——谈国际汉语教材的多元化(执笔),《汉语学习》2015年第1期。 (5)体系内语法与体系外语法——兼谈大语法教学观,《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5年第1期。(6)字母词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国社会语言学》2012年第2期(总第19期),商务印书馆,2014。 (7)主观限量强调标记“简直”,《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4年第4期。 (8)国际汉语教学隐性资源及其开发(执笔),《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2期。(9)汉语国际化的内涵、趋势与对策(执笔),《语言文字应用》2014年2第期。(10)非学历汉语教学的学科属性与学科地位,《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4年第1 期(创刊号)。 (11)关于“汉字难学”问题的思考,《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第1辑,商务印书馆,2013。(12)汉语教材编写的根本问题探讨,《国际汉语教育研究》第2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3)国际汉语教师的角色认知(执笔),《第十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14)单音节词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价值,《世纪对话:汉语字本位与词本位的多角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5)国际汉语教学:事业与学科,《语言教育》2013年第1期(创刊号)。(16)单音形容词构成的疑问句,《中文研究与国际传播》第2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7)国际汉语教师培养规格问题探讨,《华文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1期。(18)论专门用途汉语教材编写(执笔),《国际汉语教材的理念与教学实践研究——第十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19)“汉字难学”之教学对策(执笔),《汉语学习》2012年第4期。(20)教学大纲与教材编写,《世界华文教育》2012年第3期。(21)国际汉语教学辞书编撰新创获——《汉语教与学词典》评介,《对外汉语研究》第八期,商务印书馆,2012。 (22)第二语言教材的积极功能和消极作用,《世界华文教育》2011年第1期。 (23)文化教学定位与教学内容取向,《国际汉语》第一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24)文化内容呈现方式与呈现心态,《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第3期。 (25)论专门用途汉语教学,《语言文字应用》2011年第3期。 (26)关于“汉语难学”问题的思考,《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2期。(27)国际汉语教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语言文字应用》2010年第2期。(28)国际汉语教学理念与策略探讨,《国际汉语教育》2010年第一辑、第二辑(连载),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9)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建设问题探讨(合作),《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0年第3期。 (30)汉语综合课的性质和特点探讨,《海外华文教育》2010年第3期。(31)汉语综合课教学原则和教学意识(合作),《海外华文教育》2010年第4期。(32)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原则与实施重点探讨,《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3期。(33)论对外汉语教材的科学性(执笔),《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第4期。(34)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纵览(执笔),《海外华文教育》2008年第4期。(35)汉语国际推广(合作),《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7)》,商务印书馆,2008。(36)普通话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执笔),《汉语学习》2009年第2期。(37)关于建立国际汉语教育学科的构想,《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第3期。 (38)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目标与教学理念探讨,《语言文字应用》2009年第3期。(39)教学模式与分技能设课教学模式思考,《多维视野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0)论对外汉语教材的实用性,《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3期。 (41)单音形容词构成的主观评价句,《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五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42)汉语国际化进程中学科建设问题思考,《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3期。(43)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观,《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4期。 (44)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偏误分析,袁博平主编《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pproach to Applied Chinese Language Studies 》,Cypress Book Co. UK Ltd.2007。(45)文化教学的刚性原则和柔性策略,《海外华文教育》2007年第4期。(46)试论现代汉语完句范畴,《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1期。(47)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2期。 (48)汉字研究与汉字教学研究综观,《汉语研究与应用》第四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9)单音形容词重叠的形式和语法意义,《对外汉语研究》第二期,商务印书馆,2006。(50)单音形容词祈使句及相关的语法化问题,《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51)汉语重叠的连续统现象——兼谈单音形容词重叠的性质,《汉语教学学刊》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2)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汉语学习》第2004年1期。(53)第二语言教材的属性、功能和基本分类,《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4)论对外汉语教材的针对性,《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2期。(55)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基本程序,《海外华文教育》2004年第2期。(56)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通用原则,《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 (57)语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相关问题,《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首届国际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58)基于语体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构建,《汉语学习》2003年第3期。(59)论第二语言教材评估,《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60)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若干问题,《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61)从分布上看副词的再分类,《语言研究》2002年第2期。(62)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1期。(6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2期。 (64)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上)(下),《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3期、第4期(连载)。(65)近20年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研究的基本情况述评,《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第3期。(66)论对外汉语教材的趣味性,《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67)同义单双音节形容词对比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4期。(68)加强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必要性,《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语言研究》2001年增刊。(69)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原则,《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北京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70)有关语言教育研究的几个问题——兼谈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归属,《汉语学报》2001年第3期。(71)“全速、大力”一类词的语义语法特征及词类归属,《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72)《汉语文化双向教程》的设计与实施(执笔),《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73)《骆驼祥子》中所见的语言文化现象,《中国语言学报》第九期,商务印书馆,1999。(74)分析缜密,总揽全局——读赵金铭《汉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第4期。(75)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功能及相关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76)现代汉语“形+动态动词”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1期。(77)《新编汉语教程》的设计、实施及特点(执笔),《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2期。(78)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理论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79)日汉语气助词系统对比,《汉语言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80)副词和副词的再分类,《词类问题考察》,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81)“这”和“那”——中古新的指代词体系(译文),[日]志村良治著,《汉语言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82)论语感的性质、特征及类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83)现代汉语“形+宾”现象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84)广播新闻听力课教学论略(执笔),《汉语学习》1994年第3期。(85)“要是S就V了”句式语义语用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86)敦煌变文中的助词系统,《语言研究》1992年第1期。(87)现代汉语研究的成功途径——读《北京话初探》,(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3 期。(88)对外汉语教学释词的几个问题,《汉语学习》1991年第3期。 (89)试谈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90)汉语常用词汇与日语相应汉字词汇对比,《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1991。 (91)使成复合动词的形成过程(译文),[日]志村良治著,《语言论集》第三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

李泉发表的建筑论文

1.《越绝书研究》,《华东师大学报》,1983.4。2.《吴越春秋研究》,《中国历史文献研究》,1985.1。3.《司马迁不是无神论者》,《中国哲学史研究》,1987.2。4.《西汉中高级官吏的籍贯分布》,《中国史研究》,1992.3。5.《论东汉中高级官吏的籍贯分布》,《秦汉史论丛》,第五辑。6.《海源阁藏书聚散考略》,《文献》,1990.2。7.《商周君主制研究》,《史学月刊》,1995.3。8.《傅斯年与中国近代实证史学》,台湾大学历史学报,1996.11。9.《聊城山陕会馆戏楼墨记及其史料价值》,《文献》,2005.4。10.《运河文化的形成及其发展》,《东岳论丛》,2008.3。

男,山东嘉祥县人,1949年2月出生。1978年2年入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 院政治系读书,1982年1月毕业留政治系校任教。1984年历史系成立,转入历史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生导师。历任山东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中国史记研究会理事。1990年以后任历史系副主任、主任,2000年11月任教务处处长,2005年1月调任统战部长,2007年起任聊城大学运河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多年来致力于先秦秦汉史、中国史学史、中国社会史、运河文化史的研究。1983年以来,在《中国史研究》、《中国历史文献研究》、《历史文献研究》、《文献》、《中国哲学史研究》、《秦汉史研究》、《史学月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许多文章被《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复印,被《中国历史学年鉴》、《中国哲学年鉴》、《中国史研究动态》、《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及其他学术刊物摘录和介绍。撰写出版了学术著作10余部。有8项成果(论文、专著)获省社联、省教委优秀社科成果奖。1991年被评为山东省第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993年获曾宪梓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三等奖”,1996年被评为校级拔尖人才。1995年曾应台湾学术机构的邀请,对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台湾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并应邀为台湾大学历史学报撰写长篇论文。近年来主要从事运河文化研究,作为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运河文化史》(已结项)、《明清时期运河区域社会变迁研究》(已结项)和《京杭运河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在研)的论证和研究,主持编写了《中国运河文化史》第一编“早期运河与运河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聊城通史》(副主编。中华书局2005年出版),撰写出版了《山东运河文化研究》(二人合作完成。齐鲁书社2006年出版),该书全面研究了山东运河的历史变迁及山东运河区域的漕运文化、城镇文化、商业文化、民间宗教与民间信仰、民风民俗、文化交流等,颇受学术好评。同时在《东岳论丛》、《文献》、《文史知识》等刊物发表了一些关于运河与运河文化的论文。

1.《敦煌变文中的助词系统》,《语言研究》1992年第1期。2.《“要是S就V了”句式语义语用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3.《现代汉语“形+宾”现象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4.《现代汉语“形+动态动词”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1期。5.《《汉语常用词汇与日语相应汉字词汇对比》,《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1991。6.《日汉语气助词系统对比》,《汉语言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7.《副词和副词的再分类》,胡明扬主编《词类问题考察》,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8、《“全速、大力”一类词的语义语法特征及词类归属》,《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9.《同义单双音节形容词对比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4期。10.《从分布上看副词的再分类》,《语言研究》2002年第2期。11.《对外汉语教学释词的几个问题》,《汉语学习》1991年第3期。12.《试谈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13.《广播新闻听力课教学论略》(执笔),《汉语学习》1994年第3期。14.《论语感的性质、特征及类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15.《〈新编汉语教程〉的设计、实施及特点》(执笔),《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2期。16.《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理论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17.《论功能及相关问题》,《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8.《〈汉语文化双向教程〉的设计与实施》(执笔),《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19.《〈骆驼祥子〉中所见的语言文化现象》,《中国语言学报》第九期,商务印书馆,1999。20.《加强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必要性》,《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语言研究》2001年增刊。21.《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原则》,《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北京分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2.《有关语言教育研究的几个问题——兼谈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归属》,《汉语学报》2001年第3期。2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1期。24.《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2期。25.《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上),《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3期。26.《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下),《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4期。27.《近20年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研究的基本情况述评》,《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第3期。28.《论对外汉语教材的趣味性》,《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9.《语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相关问题》,《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首届国际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0.《基于语体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构建》,《汉语学习》2003年第3期。31.《论第二语言教材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2.《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若干问题》,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33.《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汉语学习》2004年第1期。34.《第二语言教材的属性、功能和基本分类》,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5.《论对外汉语教材的针对性》,《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2期。36.《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基本程序》,《海外华文教育》2004年第2期。37.《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通用原则》,中国应用语言学会编《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38.《音形容词祈使句及相关的语法化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9.《汉语重叠的连续统现象——兼谈单音形容词重叠的性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汉语教学学刊》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0.《试论现代汉语完句范畴》,《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1期。41.《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2期。42.《汉字研究与汉字教学研究综观》,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四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3.《单音形容词重叠的形式和语法意义》,《对外汉语研究》第二期,商务印书馆,2006。44.《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综述》,《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45.《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综述》,《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46.《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综述》,《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47.《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综述》,《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48.《论对外汉语教材的实用性》,《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3期。49.《单音形容词构成的主观评价句》,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五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50.《汉语国际化进程中学科建设问题思考》,《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3期。51、《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观》,《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4期。52、《文化教学的刚性原则和柔性策略》,《海外华文教育》2007年第4期。53、《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偏误分析》,袁博平主编《TheoreticalandEmpiricalApproachtoAppliedChineseLanguageStudies》,CypressBookCo.UKLtd.2007。54.《论对外汉语教材的科学性》,《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第4期。55.《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纵览》,《海外华文教育》2008年第4期。又收《汉语研究与应用》第六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56.《汉语国际推广》(合作),《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7)》(上编),商务印书馆,2008。57.《普通话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汉语学习2009/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58.《关于建立国际汉语教育学科的构想》世界汉语教学2009/0359.《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目标与教学理念探讨》语言文字应用2009/0360.《教学模式与分技能设课教学模式思考》,《多维视野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书评1、《现代汉语研究的成功途径—读〈北京话初探〉》(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3期。2.《分析缜密总揽全局—读赵金铭〈汉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第4期。译文1.《使成复合动词的形成过程》,[日]志村良治著,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语言论集》第三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2.《‘这’和‘那’——中古新的指代词体系》,[日]志村良治著,《汉语言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文章1、《汉语中的“V是不(没)V”格式》,《学汉语》1991年第11期。2.《“尽管”和“不管”的用法》,《学汉语》1992年第2期。3.《“动词+好+了”和“动词词组+好了”》,《学汉语》1992年第3期。4.《“也好”的几种用法》,《学汉语》1992年第5期。5.《比较“据说、听说、说是”的用法》,《学汉语》1992年第10期。6.《“再说”的几种用法》,《学汉语》1993年第8期。7.《“有什么好+V+的”格式》,《学汉语》1993年第10期。8.《汉语交际功能项目230项》,《学汉语》1996年第1——12期连载。9.《口语中的“真有你的”》,《学汉语》1998年第3期。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案设计,《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案设计》,华语教学出版社,2003。11.《关于构建国际汉语教育学科的构想》,《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第3期

李泉发表的建筑论文怎么写

《建筑类毕业论文范文2011年4月27日》文章简介:《建筑类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材料是形成建筑主体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部过程,在建筑经营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建筑类毕业论文范文》 文章《建筑类毕业论文范文》正文开始>> ---摘 要:材料是形成建筑主体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部过程,在建筑经营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工程的造价具有很大的影响。合理确定材料的进场时间与采购数量是控制材料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有效措施;是降低工程成本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材料成本;批量采购;管理;效益 材料是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前提,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没有材料任何工程都将无法建设。正确处理材料的批量采购与建设成本的匹配关系,是建筑行业要优先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加强建筑材料的核算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材料是指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备用件,包装材料,燃料等。材料科目按照其流动性排列在资产的前列,仅从它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排列顺序,就能够看出它的重要程度。它既是流动资产,也属于存货的种类,它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材料所包含的经济价值,可随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而流动,并带来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二是材料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伴随着生产经营活动而改变自身的形态,且改变其本身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利益,也势必影响到企业最终的利润。 建筑材料,是形成建筑成果的实体;是构成建设成本的主体;是形成建筑产品的主力;是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性极强且可随时变现,如果不能正确的核算与管理,不但会造成资金运用效率的降低,而且会加大会计账目记录与市场价格的偏差,导致会计信息错误和失真。材料的积压,不仅会加大资金的占用,而且可能导致材料的损失与毁损,并会因新产品的出现而“退役”。所以加强材料的核算与管理,无论是对施工企业,还是对建设单位,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材料应按品种的不同分类采购和管理 材料的品种繁多,取得的渠道各不相同,各部门的管理和核算方法也有所不同。材料的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计算,也可以按历史成本入账。作为建筑行业的材料价格,一般是在当地建设管理部门按期公布的“建筑材料信息价”的具体指导下,分阶段按实际采购成本核算。材料的收发、账簿的记录,均采用实际成本法。 随着高科技成果在建筑行业的不断转化,新材料的不断推陈出新,越来越多的老材料因功能单调而显得落后,因不适应新的规范要求被限制使用;由于建筑施工的方法不断地向机械化、工业化发展,使以前的原材料进场,变成了现在的半成品采购;由原来的现场作坊,变成了现代的工厂化操作。这不仅给材料的采购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也向成本核算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是采购原材料现场加工,还是购买半成品直接安装?以何种方式采购才能降低施工成本?何种方案才能更有利于施工的进行?这需要管理会计对多种方案的成本,进行具体分析、比较后,作出最优方案的选择。 三、建筑材料分类管理的基本方法 1.制定和测算定额,指标性限额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贯彻执行各种材料消耗的定额管理,首先,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具备客观、公正的态度,要有科学的依据,不得胡编乱造。其次,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具有严肃性、权威性,要组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认真分析、仔细测算,不得以个别人的意图或暗示作为技术依据。再次,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建立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应符合先进合理的科学水平。最后,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具有通用性,应遵循普遍经验适应于个案的原则,不得从个案、特例推向工程的全面。定额制定以后,则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宜随意更改。 2.按照经济权重的大小,分类进行管理。将建筑材料划分为A、B、C三类,分品种重点管理A,分类别一般控制B,按总额灵活掌握c。按照建筑材料的经济权重的大小进行重点、一般和灵活的管理方式,即能达到重点控制、总体把握的目的;又能使建筑材料采购工作,抓大放小,管理灵活。A类材料:金额较大,但品种数量较少,如电梯、水泵,品种数量不多,单位价值却相当大,对建筑成本有一定的影响。B类材料:单价一般,品种数量相对较大,如钢筋、水泥,单位价值虽小,但品种数量比较多,总体数额极大,对建筑成本起着决定性的影响。C类材料:品种繁多,用量较少且单位价值很小,如铁钉、木屑等,品种非常零乱,所占金额较小,对建筑工程的造价不能构成明显的影响。因此,A类材料由于单体价值较大,而品种数量较少,较易控制;B类材料金额相对较小,品种数量很多,其总价值很高,应重点管理;C类材料品种数量繁多,但金额却很小,用量很少,对此只要把握一个总金额也就达到目的。 四、材料的采购不能简单地价格比较 建筑材料的价格是制约工程成本的主要因素,但是材料的采购并不是简单地进行价格上的比较。材料质量不同,品牌不同,其价格的内含不同;事后服务的态度不同,质量保证的体系不同,也就是价格所包含的内容和范围不同;市场的认同程度不同,供求关系不同,需求的季节不同,材料的价格也会不同。因此材料的价格确定,不应简单地以高低为标准,要注重质和量的辨证关系。耐久质优的产品、信誉较高的产品、质量确保的产品,不能因为价格稍高而被杜绝,它虽然是提升成本的因素,但是它同时也会给建筑工程带来“质”的飞跃。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就是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价值。 五、材料的采购不宜盲目地招标 材料的采购当然要注意合法的途径,目前比较流行的采购招标是合法的形式,但是它不是材料采购的唯一形式。建筑材料的采购招标,可以发挥需方市场的优势,让供货商前来应标,通过竞争体现价格优先。正确、公平的招标采购,的确能够降低建筑材料的价格,但是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果对材料的品牌、质量和价格不做充分的了解,如果对供货渠道和环节不进行控制,如果对前期的招标工作准备不够细致,极易给投标人留下投机的空隙,不但不能降低材料的采购价格,并且会给中标后的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带来被动的局面,甚至给以后的工作造成制约。 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适合招标,购买价值一元钱的材料,显然不需要进行招标;独一无二的材料,招标也不能解决降低价格的问题;市场紧缺的材料,供货单位也不需要采取应标的销售形式。材料的采购招标也会给招标单位带来不利的局面,发布招标文件就是暴露购买的目的,就是把自己需要材料的秘密告诉对方;信息发布的有效范围和招标内容的公开程度是有局限的,不一定所有的供货厂家都能够及时看到,也不能够事先知道投标者是否采取“联保”的串标方式,招标的可信度一旦失去控制,也就意味着中标的价格不再可靠。 六、最佳经济批量的选择与管理 一项工程的建设,耗资上亿元,长达几年。如果能够随时购入所需要的材料,就不需要原材料的储存,就可减少财务费用,就能盘活建设资金,也就能降低建筑工程成本。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很难使所有建筑材料都能够达到随时使用随时购买的目的,况且大部分材料要经过检测合格后才允许使用,即使是市场供应量充足的材料,也会因为供货地点的远近,运输途中可能出现故障或问题,给工程的顺利进行带来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建设过程中的停工待料而延长工期。为了保证工程的建设能够Ⅲ页利地进行,材料的分批采购、计划性地储存也是非常必要的。从材料促销的方式对采购成本的影响考虑,零星采购,材料的价格较高,批量采购,可能会得到供货单位的优惠;从材料管理费用对材料综合成本的影响考虑,过多的材料库存,会占用较多的采购资金,会增加仓储管理,会增加费用开支。 材料采购占用的资金是要付出经济代价的,材料积压越多,占用的资金越多,财务费用也越多。建筑材料的采购与管理,不但要处理好材料的批量采购与材料实际成本的辨证关系,而且要使材料的综合成本与资金使用效益更加匹配。最佳的经济批量,能给建设资金的使用带来最高的经济效益,决定最终的建筑工程成本,影响着最终的建设成果和利润。 建筑材料的采购和管理费用,是建筑工程的直接费用,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造价。完善材料采购和管理费用的控制体系,加强和提高材料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探索和寻找降低材料采购成本的最佳方法,正确处理材料的批量采购与建筑成本的匹配关系,合理运用成本一效益分析的财务管理工具,就能够达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最终目的。

建筑方面论文提纲怎么写?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简单提纲可以写成下面这样: 一、序论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三、结论 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 下面仍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介绍详细提纲的写法: 一、序论 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宏观环境; 2.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3.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1.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 2,有市无场的隐形市场; 3.易进难出的畸形市场; 4,交易无序的自发市场。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1.统一思想认识,变自发交易为自觉调控; 2.加快建章立制,变无序交易为规范交易; 3.健全市场网络,变隐形交易为有形交易; 4.调整经营结构,变个别流动为队伍流动; 5,深化用工改革,变单向流动为双向流动。 三、结论 1,概述当前的建筑劳动力市场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2.呼应开头的序言。 上面所说的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都是论文的骨架和要点,选择哪一种,要根据作者的需要。如果考虑周到,调查详细,用简单提纲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考虑粗疏,调查不周,则必须用详细提纲,否则,很难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总之,在动手撰写毕业’论文之前拟好提纲,写起来就会方便得多。 三、毕业论文提纲的拟定 如何落笔拟定毕业论文提纲呢?首先要把握拟定毕业论文提纲的原则,为此要掌握如下四个方面: (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二)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块毛料寸寸宝贵,台不得剪裁去,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论文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 (三)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初学撰写论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毕业论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毕业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为了有说服力,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拟提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检查这一点。 下面再简单阐述一下编写毕业论文提纲的方法: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中专生,实习是我们一个重要环节。我有幸到XX建筑设计实习,在将近X个月的实习期里,我初步接触建筑设计的一些运作,熟悉了画建筑平面,立面,剖面图,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实习内容主要是AUTO CAD的运用.在X工的悉心教导下,很快我就熟悉了CAD的各项命令,使自己的基础更牢固,技术更全面, 实际操作能力有所提高,以下就是我的一些实习过程和体会。 X月X号,实习的第一天,我被分配到设计公司的一个大办公室,有独立的办公桌和电脑。可是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什么也插不上手,只是这里看看,那里逛逛,最终还是公司里的X工程师给我指了条路,他告诉我一些简单的要求让我用CAD软件画一个两层的办公楼的平面图和立面图,终于有事情做了,于是我就乖乖的做起了图。说实话我以前在学校的时候经常画图,速度和质量相对来说都是很高的,可是当我以很快的速度完成后,王工指出了很多规范上的不足,然后他就耐心地告诉我设计的流程和不同建筑种类的设计规范要求。首先,是对建筑的整个流程的了解。建筑物的形成、流程如下:投资商投资--国家审核批准--设计院做出建筑方案--中标--设计院进行建筑设计(包括建筑物正,立,剖面,水电,供暖的设计)--建设部审核批准--施工单位施工--监理进行审核--施工完成,交工--装潢公司进行装修--交工--由投资商和房产公司进行买卖。整个过程中,建筑的设计部分占了相当重要的位置。所以设计的时候,每一步都要按照规定,每一步都要谨慎。设计时也有它的过程:做方案(必须符合结构要求)--进行平面设计(设计的同时,由结构师就行调整,平面做法应符合结构要求,调整的同时,结构师进行结构设计,两者属于同步进行,同步完成)--立面,剖面设计--水电,供暖,电梯设计。 对这一些方面有了大致的了解后,我们进行了实际操作--绘图。 绘图所用程序为AUTO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具有二维,三维绘图功能。我所做的工作就是建筑物平,立,剖的二维绘制。 绘图,要先对功能进行了解,再就是熟悉里面各个工具的用法。绘图的时候也有步骤:轴线--墙线--门窗--楼梯--屋内布置--标注。还要一边绘制一边修改。刚开始画一些简单的房屋平面图,学着用快捷键做图。在绘制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如弧线与直线的交接,图形的闭和,楼梯的绘制,在做这些时候经常出现错误,影响下一步的操作。在这些操作中,就需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去修改。 在学习过程中,师傅和同事们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教会我怎样用快捷键,作图的过程中如果使用几个小技巧,确实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我在学习中少走弯路

大学读完。不会写论文。

李泉发表的建筑论文有哪些

1.《敦煌变文中的助词系统》,《语言研究》1992年第1期。2.《“要是S就V了”句式语义语用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3.《现代汉语“形+宾”现象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4.《现代汉语“形+动态动词”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1期。5.《《汉语常用词汇与日语相应汉字词汇对比》,《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1991。6.《日汉语气助词系统对比》,《汉语言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7.《副词和副词的再分类》,胡明扬主编《词类问题考察》,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8、《“全速、大力”一类词的语义语法特征及词类归属》,《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9.《同义单双音节形容词对比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4期。10.《从分布上看副词的再分类》,《语言研究》2002年第2期。11.《对外汉语教学释词的几个问题》,《汉语学习》1991年第3期。12.《试谈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13.《广播新闻听力课教学论略》(执笔),《汉语学习》1994年第3期。14.《论语感的性质、特征及类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15.《〈新编汉语教程〉的设计、实施及特点》(执笔),《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2期。16.《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理论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17.《论功能及相关问题》,《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8.《〈汉语文化双向教程〉的设计与实施》(执笔),《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19.《〈骆驼祥子〉中所见的语言文化现象》,《中国语言学报》第九期,商务印书馆,1999。20.《加强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必要性》,《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语言研究》2001年增刊。21.《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原则》,《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北京分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2.《有关语言教育研究的几个问题——兼谈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归属》,《汉语学报》2001年第3期。2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1期。24.《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2期。25.《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上),《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3期。26.《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下),《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4期。27.《近20年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研究的基本情况述评》,《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第3期。28.《论对外汉语教材的趣味性》,《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9.《语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相关问题》,《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首届国际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0.《基于语体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构建》,《汉语学习》2003年第3期。31.《论第二语言教材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2.《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若干问题》,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33.《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汉语学习》2004年第1期。34.《第二语言教材的属性、功能和基本分类》,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5.《论对外汉语教材的针对性》,《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2期。36.《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基本程序》,《海外华文教育》2004年第2期。37.《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通用原则》,中国应用语言学会编《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38.《音形容词祈使句及相关的语法化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9.《汉语重叠的连续统现象——兼谈单音形容词重叠的性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汉语教学学刊》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0.《试论现代汉语完句范畴》,《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1期。41.《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2期。42.《汉字研究与汉字教学研究综观》,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四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3.《单音形容词重叠的形式和语法意义》,《对外汉语研究》第二期,商务印书馆,2006。44.《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综述》,《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45.《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综述》,《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46.《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综述》,《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47.《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综述》,《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48.《论对外汉语教材的实用性》,《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3期。49.《单音形容词构成的主观评价句》,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五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50.《汉语国际化进程中学科建设问题思考》,《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3期。51、《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观》,《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4期。52、《文化教学的刚性原则和柔性策略》,《海外华文教育》2007年第4期。53、《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偏误分析》,袁博平主编《TheoreticalandEmpiricalApproachtoAppliedChineseLanguageStudies》,CypressBookCo.UKLtd.2007。54.《论对外汉语教材的科学性》,《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第4期。55.《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纵览》,《海外华文教育》2008年第4期。又收《汉语研究与应用》第六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56.《汉语国际推广》(合作),《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7)》(上编),商务印书馆,2008。57.《普通话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汉语学习2009/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58.《关于建立国际汉语教育学科的构想》世界汉语教学2009/0359.《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目标与教学理念探讨》语言文字应用2009/0360.《教学模式与分技能设课教学模式思考》,《多维视野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书评1、《现代汉语研究的成功途径—读〈北京话初探〉》(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3期。2.《分析缜密总揽全局—读赵金铭〈汉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第4期。译文1.《使成复合动词的形成过程》,[日]志村良治著,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语言论集》第三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2.《‘这’和‘那’——中古新的指代词体系》,[日]志村良治著,《汉语言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文章1、《汉语中的“V是不(没)V”格式》,《学汉语》1991年第11期。2.《“尽管”和“不管”的用法》,《学汉语》1992年第2期。3.《“动词+好+了”和“动词词组+好了”》,《学汉语》1992年第3期。4.《“也好”的几种用法》,《学汉语》1992年第5期。5.《比较“据说、听说、说是”的用法》,《学汉语》1992年第10期。6.《“再说”的几种用法》,《学汉语》1993年第8期。7.《“有什么好+V+的”格式》,《学汉语》1993年第10期。8.《汉语交际功能项目230项》,《学汉语》1996年第1——12期连载。9.《口语中的“真有你的”》,《学汉语》1998年第3期。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案设计,《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案设计》,华语教学出版社,2003。11.《关于构建国际汉语教育学科的构想》,《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第3期

男,山东嘉祥县人,1949年2月出生。1978年2年入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 院政治系读书,1982年1月毕业留政治系校任教。1984年历史系成立,转入历史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生导师。历任山东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中国史记研究会理事。1990年以后任历史系副主任、主任,2000年11月任教务处处长,2005年1月调任统战部长,2007年起任聊城大学运河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多年来致力于先秦秦汉史、中国史学史、中国社会史、运河文化史的研究。1983年以来,在《中国史研究》、《中国历史文献研究》、《历史文献研究》、《文献》、《中国哲学史研究》、《秦汉史研究》、《史学月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许多文章被《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复印,被《中国历史学年鉴》、《中国哲学年鉴》、《中国史研究动态》、《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及其他学术刊物摘录和介绍。撰写出版了学术著作10余部。有8项成果(论文、专著)获省社联、省教委优秀社科成果奖。1991年被评为山东省第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993年获曾宪梓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三等奖”,1996年被评为校级拔尖人才。1995年曾应台湾学术机构的邀请,对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台湾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并应邀为台湾大学历史学报撰写长篇论文。近年来主要从事运河文化研究,作为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运河文化史》(已结项)、《明清时期运河区域社会变迁研究》(已结项)和《京杭运河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在研)的论证和研究,主持编写了《中国运河文化史》第一编“早期运河与运河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聊城通史》(副主编。中华书局2005年出版),撰写出版了《山东运河文化研究》(二人合作完成。齐鲁书社2006年出版),该书全面研究了山东运河的历史变迁及山东运河区域的漕运文化、城镇文化、商业文化、民间宗教与民间信仰、民风民俗、文化交流等,颇受学术好评。同时在《东岳论丛》、《文献》、《文史知识》等刊物发表了一些关于运河与运河文化的论文。

  • 索引序列
  • 李泉发表的建筑论文是什么
  • 李泉发表的建筑论文是
  • 李泉发表的建筑论文
  • 李泉发表的建筑论文怎么写
  • 李泉发表的建筑论文有哪些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