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屠呦呦的论文发表在

屠呦呦的论文发表在

发布时间:

屠呦呦的论文发表在

屠呦呦在学术期刊发表了108份论文。

拓展:简介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  ,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

毕业后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 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 ,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多年从事中药和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屠呦呦的名字源自《诗经》[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屠呦呦,1930年生于浙江宁波。1977年,首次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名义撰写的论文《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发表于《科学通报》,引起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研究成果斩获诸多大奖。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48年,进入宁波效实中学学习;1950年,进入宁波中学就读高三;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后改名为北京医科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1955年,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至今;1959-1962年,参加卫生部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1979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副研究员;1985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个人荣誉:1958年,被评为卫生部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78年,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1979年,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984年,青蒿素的研制成功被中华医学会等评为“建国35年以来20项重大医药科技成果”之一;1987年,被世界文化理事会授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状;1992年,双氢青蒿素被国家科委等评为“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1997年,双氢青蒿素被卫生部评为“新中国十大卫生成就”;2009年,获第三届(2009年度)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氏中药发展奖;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拉斯克临床医学奖。2015年10月,诺贝尔医学奖。

《青蒿素的化学研究》。屠呦呦教授是中国著名的药学家和中药学家,曾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的研究成果被广泛收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根据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检索结果,屠呦呦教授发表的期刊论文最早的一篇是1965年发表在《中国科学》杂志上的《青蒿素的化学研究》。这篇论文是屠呦呦教授在研究青蒿素的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方面的重要成果,为后来的青蒿素研究奠定了基础。

屠呦呦论文发表在

屠呦呦在学术期刊发表了108份论文。

拓展:简介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  ,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

毕业后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 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 ,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多年从事中药和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青蒿素的化学研究》。屠呦呦教授是中国著名的药学家和中药学家,曾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的研究成果被广泛收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根据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检索结果,屠呦呦教授发表的期刊论文最早的一篇是1965年发表在《中国科学》杂志上的《青蒿素的化学研究》。这篇论文是屠呦呦教授在研究青蒿素的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方面的重要成果,为后来的青蒿素研究奠定了基础。

屠呦呦的论文发表在哪

科学家屠呦呦的主要成就是:1971年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年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主要成就:发现青蒿素。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屠呦呦与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理由为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2015年12月7日下午,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用中文发表《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的主题演讲。

扩展资料:

屠呦呦,女,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

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

2011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2017年1月9日,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屠呦呦

屠呦呦在学术期刊发表了108份论文。

拓展:简介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  ,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

毕业后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 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 ,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多年从事中药和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中医杂志第6期。据中国知网官网得知,知网数据库收录屠呦呦发表的期刊论文最早的一篇论文为中医杂志第6期。中国知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学术文献数据库,包括学术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等。

屠呦呦的论文发表

屠呦呦在学术期刊发表了108份论文。

拓展:简介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  ,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

毕业后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 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 ,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多年从事中药和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是屠呦呦 教授发表在  《中医杂志》 1962年第06 期 上的论文。

屠呦呦发表的论文

屠呦呦在学术期刊发表了108份论文。

拓展:简介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  ,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

毕业后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 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 ,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多年从事中药和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是屠呦呦 教授发表在  《中医杂志》 1962年第06 期 上的论文。

  • 索引序列
  • 屠呦呦的论文发表在
  • 屠呦呦论文发表在
  • 屠呦呦的论文发表在哪
  • 屠呦呦的论文发表
  • 屠呦呦发表的论文
  • 返回顶部